科研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2024-06-24

科研课题研究阶段计划(精选8篇)

篇1:科研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科研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一、课题:农村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指导探索

二、研究周期:2002年9月──2005年4月

三、阶段划分:

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分三个阶段,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2年9月──2003年4月)

主要任务:

1、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核心,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

2、广泛搜集意见,确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3、成立研究的组织机构,确定领导小组、指导小组、主研人员、参研人员的组成和职责;

4、在教师中宣传动员、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构思方案。预期成果:形成研究方案,报请教研室教育科研组审核,力争成为“学习策略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子课题。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3年5月──2004年12月)

主要任务:分两步走。

第一步:(2003年5月──2003年12月)

1、对已有成果进行整理、宣传、学习;

2、积极参加上级开展的各种科研活动,细心体会;

3、结合教学,就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再进行调查研究;

4、结合将要推行的新课改,立足课堂、进行实验、开展研究;

5、根据具体情况,在专家们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方案,完成开题工作。

第二步:(2004年1月──2004年12月)

6、以语文教师为核心,进行教学经验总结;

7、结合学校实际,投入教育教学措施,将已有的经验变成改善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预期成果:教师经验论文、教学行为改善、阶段总结报告。

(三)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05年1月──2005年4月)

主要任务:

1、概括整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完成各类资料的分类存档;

3、完成工作报告和检测报告,申请结题。预期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成果论文集等。

篇2:科研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一、3月~4月,初步尝试小组互助学习方式的习题训练,习题训练内容以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简单运用为主。

1、编写1~12章知识点的梳理性试卷,整理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内容并编写成小试卷。

2、逐步完善化学互助小组的合理化分组方式。

3、尝试将选编的试题在小组内进行互助训练(包括完成方式和反馈方式)。

4、及时记录活动开展中重要环节的内容,总结好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寻找改进办法。

二、5月份,在基本知识掌握较好的情况下,尝试在小组中进行化学知识的专项训练。

1、选编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酸、碱、盐典型习题的试卷等。

2、将试题运用到小组内开展训练,进一步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差异练习和互助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

3、及时总结实践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

三、6月份,在中考总复习阶段,尝试在互助小组中进行综合试题的差异练习。

1、预计选编三套综合试卷(全真模拟试题)加以实践,并进行试题运用后的效果分析和反思。

篇3:科研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2015年4月5日, 位于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一实验室发生储气钢瓶爆炸, 事故导致5人受伤, 其中一人抢救无效死亡。作为典型的高校安全事故, 这并非个例。近年来, 随着高校科研力度的不断加大, 各种实验室建设取得了瞩目成果, 一批国际领先的实验室为我国的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 与硬件设施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安全课题管理发展的滞后。随着高校实验室事故频发, 安全科研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一、高校实验室事故种类

1、火灾。

作为最常见的事故种类, 火灾最为人们熟知, 具有普遍性。高校科研过程中, 所有项目都会涉及到电力的使用。电力作为现代生活的必须能源, 其设计之初的防护措施已经相当完善, 然而在高校科研过程中, 由于用电设备运行的长期性, 通电时间过长造成的高温过载现象屡见不鲜, 同时由于实验室人员复杂, 操作熟练程度差异严重, 各种违规操作现象难以杜绝。虽然各高校都把实验室线路检修作为安全检测的首要任务, 依然存在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等现象, 再加上消防意识淡薄, 火灾事故在所难免。

2、爆炸。

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是高校科研过程中的常用设备。由于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一般接受过较全面的理论知识教育, 对于亦然易爆物品都有较全面的认识。我国高校科研事故中最常见的是压力容器爆炸。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分校的例子就是最为典型的储气瓶爆炸事故。

3、毒害。

有毒试剂泄露事故主要发生在化学类和生物类实验室。主要是这类实验室对有毒类试剂的需求量大, 因此也较易发生相应事故。造成有毒试剂泄露的主要原因是违反安全规定, 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忽略自身安全防护;在试验后期对废液的处理过于草率, 造成有毒废液散落流失, 一方面引起环境上的污染, 另一方面也为不法分子所利用。近期复旦大学发生的投毒事件就是高校安全科研课题管理失败的典型案例。

二、高校安全科研课题管理现状

1、安全意识淡薄。

“重科研, 轻环保”的观念在我国高校管理层中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科研产出一般与科研问题并非突出矛盾, 因此常被人忽视, 只有当事故发生后才会引起人们的反思。这种对安全本质缺乏足够认识的现象最终造成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安全意识的薄弱。同时, 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的不到位和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程度低也为科研安全埋下了隐患。

2、资金投入不足。

在高校实验室的建设预算中, 高校领导层最为关注的是试验设备的费用问题, 而对相应消防之处和安全防护预算则进行压缩, 不求最好, 只求满足规范。同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进行, 实验室建设严重落后于招生速度, 实验用房紧张一直为得到缓解, 很多高校实验室拥挤现象严重, 实验室种类界限模糊。不仅造成了科研产出率的降低, 更为安全科研埋下了隐患。对于陈旧的消防设备和输电线路更换不及时、通风环保设施修理周期过长、废液处理系统缺乏等现象共同造成了安全科研课题管理的落后。

3、危险试剂管理制度匮乏。

危险化学物品一直是实验室管理的重点对象, 这一点在国际上受到普遍认可。一般来说, 对于危险化学物品的存放和废液处理要进行严格分类。为了防止不法应用, 有毒试剂的取用和保管都要双人进行, 然而在一切求快、一切求简的思维习惯下, 这一做法在我国高校实验室中并未得到推广。这也是造成我国废液污染环境和高校投毒刑事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4、安全科研课题管理缺乏统一规划。

一个高效运行的系统离不开前期的系统规划。高校扩招和告诉经济带来的爆炸式生源和科研任务将早期规划完全冲垮, 高校实验室的扩建很多是在“边建边用”的过程中进行, 科研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工作已经成了我国高校的特有现象。

三、如何改善安全科研课题管理现状

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升级, 高校安全科研软件设施建设也要进行提高, 积极面对管理漏洞, 转变管理理念, 提高安全意识进而逐渐完善管理制度是我国高校安全科研课题管理的必经之路。

1、加强安全教育。

90%以上的安全事故都来自于安全意识的淡薄。作为高校科研安全事故的预防性措施, 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是投入产出比最高办法。因此, 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在校师生以及科研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营造安全试验氛围是确保科研安全的重要措施。

2、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统一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尤其是在我国高校实验室人员复杂的情况下, 建立完善的预约制度和责任到人制度是为止有效的措施。科研人员进行实验研究, 除了进行传统的注册登记手续外, 必须在网络上进行预约方可进行试验。这种预约制度看似复杂, 实际上网络预约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避免科研工作的冲突, 还能更好的进行设备试验量的统计, 从而有效估算设备寿命, 这对控制设备精度和设备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

在完善高校安全科研课题管理过程中,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完善实验设施安全监测环节是保证科研安全的根本措施, 只有创建相对安全的教学科研环境, 才能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金宝.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7, (6) :56-57.DOI:10.3969/j.issn.1671-489X.2007.06.035.

[2]黄坤, 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1) .

篇4:科研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关键词】计划管理;管理提升方法

一、概述

某军工研究所是我国某国防军工集团骨干研究所之一,主要从事国防科研和各类军用、民用电子系统、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安装和调试保障工作。随着我国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军工企业原有科研管理模式亟待变革,现行的项目计划管理方法尚不完善,缺乏系统的观点。例如在项目立项的过程中提出的需求与项目实际研发过程中的科研目标冲突,对后续项目管理及验收造成困难。管理需要思考、总结及创新,从实际情况来说,从前传统国企项目管理的方式是通过项目综合计划管理部门中1-2名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来组织协调完成某一项目从研发到交付的方式,目前已无法适应目前我国的科研形势变化。这种传统的“保姆式”的计划管理已经暴露出难以把握进度,难以有效控制风险的弊端,项目立项管理、研发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管理和交付评估管理是需要建立的四个子系统, 各个子系统虽有不同却是互相关联的。作为项目计划管理人员,需要积极从管理上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和解决或改良的方法及建议,推动军工科研项目不断向前发展。

该研究所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已经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研发体系,主要分为型号项目的技术管理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在总体下达型号项目研制任务后,事业部任命该项目的项目总师及相关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及各个单独设备或部件的主管设计师作为技术线,同时任命项目相关部领导、室主任、项目经理作为行政线,齐头并进,互相监督,互相协调完成项目研发。一方面,行政线必须为技术线服务,解决其在技术问题以外碰到的所内所外相关问题,如所外外协配套厂商供货进度、所内制造部门配合加工电装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技术线必须以行政线设立的进度节点为准,在技术上进行决策时,必须尊重事实情况,兼顾多方需求,及时向行政线沟通。

二、问题

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主要分为对内优化整合和对外市场开拓史两种基本方式,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项目行政线与技术线脱节,由于项目数量过多,项目设计师团队堪堪保持每个项目都能分配一名总师及数名配套设计师进行项目研发,而往往一个项目主管部领导、室主任、项目经理同一时间分管项目会在50个左右,这就导致行政线对技术线项目计划进度管理的脱节,导致项目许多不可控问题无法及时暴露与解决,影响项目研发进度的情况发生。

(二)项目研发目标不统一,技术线项目设计师团队往往更多的想研发出更先进、技术指标更良好而忽略了项目成本支出、项目进度节点、项目研制目标技术要求等等要素,行政线管理团队往往更多的关注项目研制进度,对项目研制过程中的质量程序控制、软件版本控制等技术问题把握不足,造成后续项目管理困难。

(三)项目利益分配模式不合理,例如,事业部作为项目研发主体部门,在科研项目中,一套设备如果售价1000万人民币,事业部可以拿到的项目奖金为70万,在生产项目中,同样的一套设备,事业部的项目奖金为10万,这就导致项目组成员无法看到项目成功与否对自己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行政线无法从政策的利益方面激励项目研发进度,某种程度上还要靠设计师发扬风格或是私人关系来维系项目研发的正常开展。

要解决上述问题,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选择不同的项目组织形式,在项目开始时即明确技术线与行政线的分工与职责,立项时即细化项目一级计划二级计划乃至三级计划,并对项目研制进度进行定期考核与关注,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利用项目管理技术和工具进行项目进度管理和协调,实现项目目标及企业目标双赢。传统“保姆式”的管理已无法满足逐渐增长的业务拓展和人员增加所带来的难题,面对新的变化,计划管理必须改变方式,进行管理提升。

三、解决方法及措施

军工科研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1)项目研制周期长,复杂程度高;2)项目技术难度高,风险不可控;3)项目占用资源多,人员分布不集中。

因此,该类项目管理难度大,加上管理理念与方法仍需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项目计划制定不准确,项目管理组织不清楚,项目计划缺乏有效的预警与跟踪监管,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难以确定项目成绩与项目成员业绩直接的联系等。

就目前研究所的项目管理而言,项目管理最核心的就是项目计划管理,而项目计划管理最核心的是科研生产项目计划管理,因此科研生产项目计划管理的有效加强就是研究所内部项目管理整体加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工作分解结构的应用(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

尽管每个项目都具有唯一性,但大多数型号项目研制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根据工作分解的基本准则,加上项目管理的实际经验,可逐步整理出合适的WBS模板。按WBS模板准备,根据具体项目进行适当调整,可有效减少工作量,避免漏项。

项目工作分解模板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其一方面可以有效规范项目管理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极大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其主要功能和作用如下:

A.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科研生产项目进行分类管理,例如按照军兵种分类可分为空军、海军、陆军、火箭军等类型,按照研制要求可分为预研、科研,按照总体可分为军方、集团公司、平行单位等。而针对每一个类别的项目工作分解模板是实现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B.可以对项目的所有过程进行有效管理。除了直接控制研制计划以外,还包括对项目研制的过程、进度、成本及周边进行管理。C.可以灵活有效的实现项目工作分解。在统一的管理下,经过整理及优化,凝聚着经验与规范的工作分解模板提供给各级项目管理人员使用。可以提高项目计划管理的一致性,便于追踪与控制。

要建立项目工作分解模板,根据研究所军工科研项目性质,从以下3 个维度进行分类:研制阶段:概念性预研产品、原理样机性预研产品、市场前瞻性科研产品、型号科研产品、生产产品;产品用途:机载产品、舰载产品、地面产品、配套测试产品、车载产品;计划管理:PK项目、特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

(二)横道图的应用(Gantt chart)

常见的计划管理工具横道图,它是由美国Frank-ford兵工厂的顾问H.LGantt发明的,因此也叫甘特图。甘特图内在思想简单,即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基本是一条线条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活动(项目),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上计划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它直观地表明任务计划在什么时候进行,及实际进展与计划要求的对比。管理者由此可便利地弄清一项任务(项目)还剩下哪些工作要做,并可评估工作进度。它主要有几个优点:A.图形化概要,通用技术,易于理解;B.有专业软件支持,无须担心复杂计算和分析;C.应用广泛,适用于大多数项目。

甘特图以其通俗、易懂、制作简单而深受基层管理者的欢迎,为什么说是基层管理者呢,因为其不能全面的反应各项工作之间相互关联、影响的关系,不能反映出整个项目之间的主次关系,导致出现主次不分,使整个项目研制计划受到影响,所以其不适用于大型项目。

(三)关键路径法的应用(Critical Path Method, CPM)

关键路径法是一种基于数学计算的项目计划管理方法,是网络图计划方法的一种,属于肯定型的网络图。关键路径法将项目分解成为多个独立的活动并确定每个活动的工期,然后用逻辑关系(结束-开始、结束-结束、开始-开始和开始结束)将活动连接,从而能够计算项目的工期、各个活动时间特点(最早最晚时间、时差)等。在关键路径法的活动上加载资源后,还能够对项目的资源需求和分配进行分析。关键路径法是现代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种分析工具。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A.提前完成项目。关键路径法的主要思路就是把设计师的工作习惯考虑到管理工作中,然后在项目进度估计和管理中提高效率进而提高进度;B.便于抓住项目研制中的重点。对项目中的重点工作进行管理,而不是像传统管理中全面广泛;这样就可以应用于重点型号项目中的关键重要节点,而其正常的节点就可以放在次要位置上进行管理;C.便于发现项目执行中的风险。关键路径法的出现为项目提供了重要的帮助,特别是为项目及其主要活动提供了图形化的显示,这些量化信息为识别潜在的项目延迟风险提供极其重要的依据。

四、重点及思路

按照目标管理的理念将计划人员工作范围、内容和流程进行梳理,对部分管理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建议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多型号项目管理、运营管理和技术状态控制管理。计划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如下图1所示:

(一)多型号项目管理

一般研发型企业的项目管理包含多项目管理和软件研发精细化管理。作为计划管理人员,首要职责为监控并千方百计保障项目按时完成研制并最大程度的达到或超出用户期望。

1、多项目管理,应遵循PMBOK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强调计划监控与风险预警、资源的阶段性投入协调、多项目优先级排序和项目评估与考核。重大工程管理应建立项目干系人组织结构并遵循工程管理办法开展工作。具体活动如下图所示:

针对实际研制工作中,项目团队在外部压力下,重进度轻质量的现实情况。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导航事业部科研项目刚性计划考核管理办法》及《导航事业部专项项目管理办法》重点强调对过程文档的质量控制。具体为在各项目建立技术文档的目标责任人体系,并明确管理要求及考核办法。

2、软件研发强调精细化管理。在软件专业化分工细化的基础上,运用软件研发计划管理工具PLM结合软件配置管理工具精细化安排任务并明确考核,强调软件任务下达与监控细化,量化考核。针对实际工作中软件研发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软件质量急需提高。软件质量主管部门提出软件质量改进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要求及考核办法。强调计划管理人员与质量师之间的配合与联动。

(二)技术状态管理

部门由主管技术的部门领导组织技术总师制定部门技术状态管理办法和年度技术状态管理计划。主管计划员根据年度计划组织开展技术状态管理的监控、资源协调和协助部门评估及考核技术状态控制目标达成情况并提出绩效发放建议、重点强调季度技术状态评估和考核。计划员开展协调、控制和考核评估的同时,被考核团队按照季度也对计划员的工作进行满意度考核。部门针对考核结果,综合评价器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促使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能力。

五、总结

计划管理人员是企业的基层管理者,是派驻“前线”作战部队的“参谋”,承担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部门的计划管理团队内部围绕新形势下计划经理的工作范围、职责和方法进行了梳理和讨论。针对部门实际特点,进行新出现问题的管理流程优化、细化和落地,强调了组织合力发挥和管理工具的整合运用。从阶段运行来看,整个研发团队目标达成的意识更加强烈,个别研发人员的“坐等靠”意识明显降低;计划员的活动和产出也在逐步规范和清晰。在此,对向给予帮助的专家表示感谢。随着我国机制改革的深入,相信这个领域可以继续精耕细作,产出的成果也将更加丰硕。

参考文献

[1]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五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篇5:科研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孙佳慧

一、课题研究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地处较为偏远的亚峰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生员中外来人口子女占了绝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学习不论在时间或者水平上都有一定欠缺,因为,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提出并研究本课题,就是要彻底废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寻求一种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性、创造性和有利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出发,继续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培养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应对行为而展开的研究。

二、本学期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我校各班中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重点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包括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2、建立课题博客,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充实博客内容,引导课题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博客建设,让博客成为实验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

3、协助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鼓励课题组成员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共读同一本书活动的开展,协助组织好11月份的共读活动启动仪式,有效地借助课外阅读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4、以校本教研为依托,鼓励教师开设校级和校级以上公开观摩研讨课,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辩课,在研训一体化中成长。

5、试行双轨制培训:

教师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定期请有关专家作指导,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课题组定期组织召开讨论会,形成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探讨有关问题,时间拟定于星期三上午第三节;定期召开课题阶段研究工作总结会;全体课题组成员定期提交相关论文、总结、心得体会,写好教学反思。

学生方面:编纂有关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资料,在学生中进行有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具备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鼓励学生重视预习,勇于质疑,注重复习,让学习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年度预期研究成果

1、初步建立起课题教学网站;并有一定的资料。

2、初步探索出教学各种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3、开设观摩课,撰写典型的教学设计案例。

4、完成二、三篇本年度的科研论文以及教学反思。

5、开设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指导讲座。

6、提倡预习,引导学生人人养成预习、质疑的好习惯。

《指导有效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总结

孙佳慧

古人有云:活到老,学到老。到现代社会,终生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一个人在学校所能接受教育的时间最多不过20年,其余时间若想学习必然要靠自主学习。然而,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由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正在向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转化。于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等教育中的地位显得犹为重要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教学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一、研究过程

1、在研究的初级阶段,我们四年级组针对小学中段学生语文阅读课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制定了初步的研究方案。将预习的过程细化为四个步骤:一读圈画、二读归纳、三读感悟、四读积累。

其中一读圈画包括圈画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好词佳句;二读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疑问;三读感悟文章写法和情感;四读积累好词佳句。

2、在研究的实施阶段,由于四年级学生年龄小,不能根据制定的预习过程自己进行合理地预习。因此我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十分钟带领学生进行四读预习,边讲解边操作。刚开始学生不能熟记“四读法”,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学生能够流利地说出四读法的名称。

在每一步预习的指导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一读中,学生在理解词语方面遇到了困难。有哪些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呢?经组内研究,我们将理解词语的方法确定为以下几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我建议学生多用查字典的方法。画出好词佳句,一些学生判断不出什么样的词句是好词佳句,我指导学生画四字词语和使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在掌握生字音形义的基础上,归纳形近字和多音字。在二读归纳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无从下手。我指导学生两种比较好的方法:一是将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连起来,挑重点内容说;二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以说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写景状物的文章就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了该景物的哪些特点。三读感悟情感,一些学生不能围绕课文的主题去谈感受,或者感受是存在认识上的错误的,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题目和主要内容,先对文中的人事物进行评价,再扩展到自己的生活中谈启发和感受。

待学生掌握预习的步骤后,放手让学生对新授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对学生自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研讨和解决,对于个别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个别辅导。

3、临近学期末尾,对本学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反思。积累经验,并提出疑惑。

4、研究学案的制定,为下学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研究心得与疑惑

经过半学期的研究,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我的心得主要有:

1、自主学习不代表随意学习,而是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高效学习,并且逐渐形成能力。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靠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倘若教师一直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灌给学生,那么受教育者只能被动地吸收,并且继续被动下去。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就会为学生打开乐于自主探索知识的心门。

3、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虽然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但教师不是无事可做,而是在教学中为学生领航、把脉,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评价,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能够有理可依,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4、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自主学习要求。班级中思维敏捷、能熟练地进行自主预习的孩子尚居于少数,大多数学生总会遇到困难。对于智力稍差的学生如果要求过高反而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因此自主学习也需要分层制定要求。

我的疑惑有:

1、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自主学习与同伴互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加高效?

2、实施自主学习后,教学的重心应该落在何处?

篇6:科研课题阶段总结

克麻学校小学教研组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指导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教师跟在学生面亦步亦趋的习惯,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小学教研组于2009年确立了《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科研课题。这一科研课题实施四学期以来,全组教师通过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指导、检查学生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行为,教师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预习,并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预习方法。我们通过早、中、晚自习的安排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让学生先自己学习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在语文课上指导学生这样预习。

1、先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再选用自己喜欢的一种读书方法读课文2、3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根据课文的“预习”和“思考、练习”认真读书思考;基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将文中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在课上向教师,同学请教;

4、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多读几遍,并把它记在自己的好词佳句摘抄本上,预习的指导应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从指导预习到独立预习。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他的学习成绩至关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终身受益,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从学生学习习惯抓起。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也是人主动性发挥的反映。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方法,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认真,就是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要看清楚,读准确,不漏不添;要边读书边思考字、词、句、段的意思,为什么这样写;要边读边画,在文中圈、点、勾、画、批、注,用不同的符号将自己认为主要的或不懂的记下来,将自己感兴趣的,最有感受的记下来,并将感受三言两语简记在旁边;还要训练学生在别人汇报时做些记录,快速把握对方说话要领,判断对方发言的正误之处,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融合的认知与感悟的活动。经过一年的培养绝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老师在于不在的学习态度是一样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自觉学习的氛围浓厚。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得去的知识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 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让学生完成作业的习惯,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和阅读自觉的习惯。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提问,学生不会质疑,不会问为什么,不会解疑,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难免走入灌输式的老路。即如孔子所调的“学而不思则惘。”因此,要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要以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气、和善的目光,使学生消除疑虑,要以激励的语言、明白的手势、适时的点拔,使学生放开胆子,要以及时的表扬、随机的赞叹,灵活的竞赛,使学生放开喉咙,要以情境的创设,优生的引路,后进生的亮相,使学生坚定信心,要求全体参与,全面参与,始终参与。学生问对了,要大加赞扬,赞扬他们不仅有胆量而且有能力,学生问错了,也要加以鼓励,告诉他们有胆量提问题就了不起。这样,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成为 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催化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自学思维的形式,而且,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充满知识魅力的氛围中获取更多知识,掌握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学生的兴趣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诱导和激发,因此,教师要把准学生的心理脉搏,点燃火花,想方设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心理优势”。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讲故事、创设情境、适时鼓励、开展竞赛,设置悬念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学习困难。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通过动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语文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对目前小学生积累明显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而指出的一条出路。我们不应当把学生局限在课堂的自我封闭中,要乘改革之机改变观念,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利益,要注意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工作,教他们如何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例如在学习了某一作家的某一篇作品后,为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这位作家的另一作品或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进行比较性阅读,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如教过《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教完《狱中联欢》后引导读《红岩》、教完《少年闰土》后引导学生读《故乡》等。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并非多多益善。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选择的课外读物应主题鲜明、思想健康,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要有趣味性、考虑儿童的个性,要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善于积累,写读书笔记,一段时间后,还可组织课外阅读汇报会,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例如,我在教学面积计算时,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想一想等启发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基础推导出来的;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平行四边形是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梯形是通过拼合成平行四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导学生在这些关键的地方思考,把面积计算知识系统化,既沟通了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圆的面积”时,就是通过“化圆为方”的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实验操作、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观察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主导,学生处于主体学习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六、加强课堂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我们大力提倡和改革评价,在课堂上不但教师评价学生,还要学生自己评价分析,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得当使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习,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和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各课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篇7:科研课题阶段总结2

十 二 德 堡 中 心 小 学

2014年3月

阶段性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要求我们的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探究科学的同时更要学会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在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下,合作学习正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经过不断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探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在目前大多数小学科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反思,大多数实践操作还处于经验的水平,从而抑制了其实效性的发挥。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改善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科学分组是基础

在日常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因此,我们觉得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即: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

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学习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定规则是保证

在科学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或者教师提供实验器材未说明目标、要求就让学生分组实验,或许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或分组实验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场面混乱;有的小组只是个别学生主宰“合作”过程;有的小组汇报积极,但未能表达小组的意见;有的小组心不在焉,一言不发。充其量是各行其是罢了,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养成需要制定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只有建立了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才能使之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规则,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愿意执行自己承诺过的规则。因为人们发现,由儿童自己制定的规则容易执行,而且执行这些规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负担,也不需要别人时常提醒,对于他们来讲,活动规则和活动本身就如同睡觉时要闭上眼睛一样自然。如果规则遭到破坏,他们也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处理办法。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三、适当契机是关键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科学探究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等等,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同时,还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千万不要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

四、评价机制是动力

假如教师常常以“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来评价小组学习汇报中的“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那么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往往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

在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三是偏重于对小组学习中的科学知

识评价,忽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对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首先,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其次,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

五、能力培养是根本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往往是因为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须的有效技能。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使之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等。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内容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倾听。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和虚心听取的关系。在课堂观察中可知,学生比较多的注意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而不重视同学的发言。为此,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要听完整,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3、学会表达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

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4、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同时,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篇8:科研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近年来,在科研项目实施中,质量低下、进度拖延乃至浪费科研资金,造成科研项目不成功、不完善,以及长期不能结项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制定和得到批准以后,如何贯彻计划、监督和控制实施过程就成为项目管理的首要问题。然而科研项目本身的天然风险性决定了再完美的计划也不可能预见到所有问题并制定出对策。因此,对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在科研项目管理中显得十分关键。在实践中采用科研项目监理机制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科研项目监理

1.1科研项目监理定义

科研项目监理是指依据法律规范、有关政策以及科研合同和科研监理合同等,由特定单位对利用政府科研资源进行科学研究的科研项目,以相对独立的第三者身份、采取观察或者检查等形式,对其研发质量、进度、效率和效益等进行动态监督检查并作出相应处理决定或者建议的过程[1]。简言之,就是委托依法设立的监理单位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和管理的行为。其主要内容包括:①项目资金落实与使用情况;②项目计划进度完成情况;③项目考核的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④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的管理与实施能力;⑤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1.2实施科研项目监理的必要性

由于科研项目涉及公共资金的有效合理使用,为减少科研项目实施的风险,对科研项目实施有效合理的监理不仅能够保证项目顺利的完成,而且能实现科研经费效用最大化。所以适时引入科研项目监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合理有效的科研项目监理可以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并分析其原因,监督项目承担单位提出合理有效的修改方案进行纠正,提高项目的执行质量,从而确保项目的投资效率、项目质量、技术性能。同时可根据科研合同和科研监理合同来协调双方在项目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客观公正地提出相关意见和措施,从而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和进度,促进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

二是科研项目监理的实施可有效补充管理资源的不足,丰富项目管理的手段。就管理项目过程而言,由于受管理资源和管理制度的局限,管理部门很难对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充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监理方作为相对独立的第三方,以诚信、公正、科学、守法为原则,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验收全过程,并依据合同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求按质按量完成。

三是从国家层面来讲,科技部相继出台若干规范,积极推动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引入科研项目监理。特别是2006年印发的《关于加强科技部科技计划管理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的意见》中,强调要引入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监理。国家支持,有法可依。目前全国各省市逐渐将监理机制作为管理科研项目的方法引入到科研管理之中,总的来看,各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探索适合本地区情况的科研项目监理办法。对重大科研项目实施监理,突出了监管重点,不仅有利于监理机制的逐步推动和完善,而且对规范科研项目资金落实、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起指导作用。

1.3科研项目监理特点

由于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较长的周期性和科学产品的非物质性、不可重复性,而且政府科研项目往往具有政策导向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监理有着不同于工程等监理的独特性。

一是内容的创新性。科研活动是一种创造和创新活动,研发的项目(课题)都是全新领域,很可能导致科学技术本身超出科研监理单位和科研单位的控制范围。

二是主体间极易重合性。科研项目研究主体与监理主体的重合,在专业性与公正性之间容易出现零和博弈。针对这种情形,目前司法界坚持的负责人回避制值得沿用和改进。

三是方法的独特性。由于科研项目的输入、输出以及工具大部分都是无形的科学技术知识,所以不同于工程等项目监理方法,而是以更专业的眼光来评价科研项目的实施状况[2]。

1.4科研项目监理的主体及其关系

科研项目监理的三个主体包括委托方、监理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三者之间存在着经济学上的两个委托代理关系:一是委托方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委托方与监理单位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以代理方全心全意地为委托方服务为前提的,但目前情况来看这一前提是不可靠的。原因有四:一是效用目标不一致;二是信息不对称;三是契约不完全;四是责任风险的不对等。由于上述四个方面的矛盾,代理方就可能不完全贯彻委托人意图,为追求个人目标利益而牺牲资本所有者目标利益的“代理问题”的出现就成为必然[3]。

2构造两类函数模型分析双方的动态博弈

本文主要从委托方与监理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针对“代理问题”,构造两类不同函数模型分析委托方与监理方之间的动态博弈。

2.1模型一:监理方的产出是努力程度的确定函数

构建委托方与监理方之间的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该模型基于这几个假设:①委托关系基于标准合同。委托方只选择是否委托监理方、监理方自愿选择是否实施监理。②委托方对监理方的工作无需监督。③监理方的行为只有努力(高质量工作)和偷懒(低质量工作)行为。用博弈树来表示委托方与监理方之间的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首先是委托方是否选择委托,其次是监理方选择是否接受,最后是监理方接受合同后选择努力水平,如图1所示。

在这个博弈中,两博弈方都清楚自己和对方的得益情况,也都能观察到对方的选择。因而本博弈是一个完全且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4]。

① 监理方第三阶段:努力还是偷懒分析。选择努力得到较高产出P(H),支付较高报酬R(H),但有较高的努力成本-H。此时委托方的得益为:P(H)-R(H),监理方的得益为R(H)-H。如果选择不努力,委托方得到较低产出P(L),给付较低报酬R(L),监理方得到较低的报酬R(L),但只有较低的偷懒付出-L,双方得益分别为P(L)-R(L)和R(L)-L。根据理性博弈方的决策原则,当努力净收益R(H)-H>偷懒净收益R(L)-L;即R(H)>R(L)+H-L时,监理方会选择努力工作。

该不等式是监理方努力的“激励相容约束(IC)”:努力工作的监理方得到的报酬,达到在偷懒也能得到的基本报酬以上,还有一个至少不低于能补偿努力工作比偷懒更大负效用的增加额时,才可能自觉选择努力,反之则偷懒。

② 监理方第二阶段:是否接受委托分析。因为第三阶段监理方的选择有努力和偷懒两种可能,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得益情况。选择努力时,得益为R(H)-H;选择偷懒时,得益为R(L)-L。作为理性的博弈方,在两种情况下监理方选择接受合同而不是拒绝的条件分别是:

R(H)-H>0 (努力);R(L)-L>0 (偷懒)

这两个不等式是两种情况下监理方选择合同的“参与约束(IP)”,监理方从合同中得到的收益不能小于不接受合同时的最大收益,这是愿意接受委托的基本条件。此时参与约束不等式只要求大于0,是因为没有考虑监理方的机会成本。

③ 委托方第一阶段:是否委托分析。用P(0)表示委托方没委托时委托方的利益。如果监理方在第二阶段选择的是拒绝,那么委托方这一阶段的选择是无关紧要的。如果监理方第二阶段选择接受,委托方面临两种选择情况:一是监理方选择努力,委托方的得益为:P(H)-R(H),显然当P(H)-R(H)>P(0)时委托能带给委托方更大的收益,自然委托方会选择委托,反之不会;二是监理方选择偷懒,委托方的得益为:P(L)-R(L),同样,当P(L)-R(L)>P(0)时委托方选择委托,反之不会。

归纳上述三阶段两博弈方的选择,就得到了该模型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该模型是委托方与监理方之间从签订合同之前(是否进行委托和是否接受委托)到签订合同之后(是否选择努力)的一个全过程博弈。作为理性人,委托方选择委托的条件是委托能带给委托方更大的收益,监理方接受委托的条件是从合同中得到的收益要大于(或至少等于)不接受合同时的最大收益。当努力工作能给监理方带来更大的收益时,监理方自然会选择努力。

2.2模型二监理方的产出是努力程度的不确定函数

该模型基于这些假设:监理方的产出不仅是由自身努力水平决定的,同时还由不受监理方和委托方控制的外界客观条件来共同决定;委托方可以选择报酬函数;监理方的努力水平是连续变量;委托方是风险中性的,监理方是风险规避的。此外,我们还考虑监理方有正值的机会成本,即监理方不接受该委托时的利益。

首先,假设监理方的产出函数与努力水平成线性关系:π=e+θ,其中θ是均值为0、方差等于σ2的正态分布随机变量,代表外生的不确定性因素。由Eπ=E(e+θ)=e,Var(π)=σ2可知监理方的努力水平决定产出的均值,但不影响产出的方差。假设现在两人之间采用了线性合同:s(π)=α+βπ,其中α是监理方的固定收入(与π无关),β是监理方分享的产出份额,即产出π每增加一个单位,监理方的报酬增加β单位。β=0意味着监理方不承担任何风险,β=1意味着监理方承担全部风险。因为委托方是风险中性的,给定s(π)=α+βπ,委托方的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入:

Ev(π-s(π))=E(π-α-βπ)=-α+E(1-β)π=-α+(1-β)e (1)

假定监理方的效用函数具有风险规避特征,即:μ=-eρω,其中ρ是绝对风险规避度量,R是实际货币收入。假定监理方努力的成本c(e)=be2/2,这里b代表成本系数,b越大,同样的努力e带来的负效用越大。那么监理方的实际收入为:

R=s(π)-c(e)=α+β(e+θ)–be2/2

因为监理方是风险规避的,确定性等价收入等于随机收入的均值减去风险成本。故确定性等价收入为:

ER-ρβ2σ2/2=α+βe-ρβ2σ2/2-be2/2 (2)

其中,ER是监理方的期望收入,ρβ2σ2/2是监理方的风险成本。当β=0时,监理方的风险成本为0,因为此时监理方不承担任何风险。监理方最大化期望效用函数等价于上述确定性等价收入,即

=α+βe-ρβ2σ2/2-be2/2

R为监理方的保留收入水平。那么,如果监理方的确定性等价收入小于R监理方将不接受合同。因此,财监人的参与约束表示如下:

α+βe-ρβ2σ2/2-be2/2R(ΙΡ)

关于激励约束(IC)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① 委托方可以观测到监理方的努力水平e时。此时激励约束不起作用,任何水平的e都可以通过满足参与约束(IP)的强制合同实现。因此,委托方的问题是确定线性合同的参数αβ和监理方的行为e来实现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

建立该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下:

maxα,β,eEv=-α+(1-β)es.t.α+βe-ρβ2σ2/2-be2/2R(ΙΡ)

在最优情况下,IP约束的等式成立,因为委托方没有必要支付监理方更多,将约束条件通过等式变形得到α,即:

-α=βe-ρβ2σ2/2-be2/2-R(3)

将-α代入目标函数,得到最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对目标函数进行求导,最优化的一阶条件得:e*=1/b;β*=0

把上述结果代入IP约束的等式(3)得:

α*=R+b(e*)2/2=R+1/2b

解的经济分析:β*=0,监理方不承担任何风险即风险成本为0,此时监理方的收入与产出无关;α*=R+1/2b表示委托方支付给监理方的固定收入等于监理方的保留收入加上努力的成本;e=1/b,实现了最优努力水平,即1=be(最优努力水平要求努力的边际期望利润等于努力的边际成本)。因为委托方可以观测到监理方的选择e,只要委托方在观测到监理方选择了e<1/b时就支付αR<α*,财监人就一定会选择e=1/b

② 当监理方的努力水平e不可观测时。监理方将选择最大化自己确定性等价收入,对式(2)进行一阶求导可得:

e=β/b

此时监理方的激励约束为e=β/b,当监理方不承担任何风险时(给定β=0)⇒e=0,也就是如果监理方的收入与产出无关(β=0),监理方将选择e=0而不是e=1/b。委托方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参数αβ来诱使监理方选择委托方希望的行为,实现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

建立该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下:

maxαβeEv=-α+(1-β)es.t.(ΙΡ)α+βe-ρβ2σ2/2-be2/2R(ΙC)e=β/b

将参与约束(IP)和激励约束(IC)代入目标函数,得到最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一阶求导得:β=11+bρσ2>0

该解意味着,监理方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监理方越是风险规避,产出π的方差越大;越是害怕努力,应该承担的风险就越小。这是因为b越大,最优的e越小(e*=1/b);从风险分担的角度看,b越大,为诱使监理方选择同样的努力水平要求的β越大(因为e=β/b),委托方宁愿以较低的努力换取风险成本的节约。

由此可知,努力水平可观测时,β=0,最优努力水平为e=1/b;当努力水平不可观测时,β>0,委托方可诱使监理方自动选择的最优努力水平为:e=β/b=11+bρσ21b<1b。并得出在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努力水平严格小于对称信息下的努力水平。因此当委托方不能观测到e时,监理方将选择e<e*以改进自己的福利水平。因为产出水平不仅与监理方的努力水平有关,而且受外生变量θ的影响,监理方可以将责任归咎于不利的外生影响(如一些不可控制的外部经济条件),从而逃避委托方的指责。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不能观测到监理方的努力水平e时,监理方应承担比对称信息情况下更大的风险。

因此,当委托方能够观测到监理方的努力水平e时,双方是信息对称的,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和帕累托最优努力水平都可以实现,此时帕累托最优合同为:监理方不承担任何风险(e*=0),委托方支付给监理方的固定收入为α*=R+1/2b(监理方的保留收入加上努力的成本),最优努力水平e*=1/b;当委托方不能观测到监理方的努力水平e时,存在不对称信息,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和帕累托最优努力水平都无法实现,此时的最优合同为:设计一定的激励机制(β*>0),由监理方承担一定的风险,监理方的最优努力水平小于对称信息下的努力水平。委托方通过激励机制的选择和设计诱使监理方选择委托方希望的行为,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收入[5,6]。

2基于三阶段动态博弈下的代理问题优化路径

经分析,笔者认为通过内外部约束机制可有效抑制代理问题的出现,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的发生。

① 建立与科研项目监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首先应该加强国家科研项目监理立法,建立国家科研项目监理的法律保障体系,对不同级别的科研监理单位的作用、功能、权力和责任都给予明确的法律条文确定[7,8];其次,要按照有关法律设立单位,遵照法定程序进行工作;第三,建立奖惩制度,由项目监理人员对科研项目进行事后跟踪、对其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依评估结果报请科研项目委托方对有关研发人员进行奖励或处罚。笔者建议,在监理活动过程中,可引入实时问责制,对影响科研项目进展的人为因素进行问责,及时修补这块短板。

② 适时引入科研项目监理招投标机制。在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提供宏观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下,考虑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监理单位,由有资格的独立科技监理单位具体实施监理工作,并坚持把投标“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健全与完善科研项目招投标制度,规范科研项目监理招投标程序。

③ 建立科研项目监理单位与监理人员的声誉等级制。该行业管理者是政府部门,可实行行业准入制度、企业资质和个人资格捆绑制。对科研项目监理单位资格进行核准,颁发《科研项目监理单位资格证》和《科研项目监理工程师上岗证》[9];并对所发证书单位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在项目监理活动中出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笔者建议,将其停业整顿,个人将1年内不得从事科研项目监理工作;在监理活动中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将给予物质奖励及表彰。

④ 加强科研项目监理队伍建设。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项目监理单位的扶持力度,如拨款支持人才培养、出版专业杂志、建立相关的科研监理专业协会等;第二,建立完善培训体系,进行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举办包括项目时间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资源管理、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价、资金筹措、项目验收方法等各项内容的培训班[10];第三,允许多层次监理单位竞争并存,政府可将科研监理单位进一步市场化、多样化,可以有效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3结束语

科研项目监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监理人员的要求比其它监理活动要高,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委托方与监理方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博弈分析可知,设计合理的招投标、激励机制等措施,可有效抑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一机制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如一些介于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研发项目缺乏规范化资金支持和监理机制的约束等,值得大家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建顺.国家科研项目监理的法学研究主报告[R].国家863计划资助课题.

[2]李海丽,袁汝兵,胡志松.科技项目监理工作如何才能合理化[J].科技智囊2,009(10):77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403-441).

[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50-163).

[5]王艳,黄学军等.工程质量监控的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5):138-141.

[6]王艳,黄学军.工程建设监理的博弈分析[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1(增刊):176-178.

[7]黄锦成,杨颂阳,陈启源.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督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7):46-48.

[8]伍慧春.国家科技项目监理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0):26.

[9]徐华,安琴.科技型中小金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监理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33-36.

上一篇:动物世界电影观后感下一篇:乡村医生病历处方书写培训考试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