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2024-04-20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共6篇)

篇1: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小编精心推荐: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1)、(2)班的历史与社会课,由于学生对本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基础较差,其中有几为男生调皮,爱说闲话,不讲学习,但课堂气氛活跃,布置作业及时完成,有15%的学生作业工整清晰,有15%的同学字迹潦草,书面不清晰,有一种蒙混过关的心理,总体比较好的。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1、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

2、知道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改变了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3、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4、收集与交流中外古代传说,从中找出反映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化和无数先民创作文明的传说、故事。

5、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1、通过了解大河流域的文明和早期国家河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体会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

2、从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发现四大文明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理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历史进程的影响。

3、通过观察图片发资料,掌握文字,城市遗址,青铜器等,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4、分析县体资料,理解等级制度及其存在的根源,认识军队和刑法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5、从蓝田人家园的变迁,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6、参与社会调查,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学会分析,归纳历史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历史现象。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1、依据资料,描述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兴衰和基本社会特点。

2、利用资料,说明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发展过程,以及欧洲建庄园制度、等级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提炼,说明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

4、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身边的文化现象,并能进行比较和鉴别。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研不绝的中华文明

1、通过本单元基本史实的学习和整合,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并能通过比较,发现每个时代各自的时代特色和精神风貌以及与世界文明的差别。

2、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整合相关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意义。

4、养成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意识,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文化成就的过程中,培养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教材主要内容概括

第一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人猿相揖别;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国家;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第二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三课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三课告别野蛮。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

第三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种性。

第四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流天下;第二课汉唐盛世;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四、课时安排及措施:

本教材授课42课时,复习6课时,测验6课时,机动6课时,总计60课时。

措施: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及时调整课程的浅,难程度,深入了种学习情况,按学习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难度适应,瞄准把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学有作用,尽量做到教学相长。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二】

一、学情分析

1、本人任教的班级是八年级三个班,他们在上个学期的社会课内容相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初二的下学期的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学科知识以及学科特点,都需要我们教师花大力气去引导和点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并没有丝毫的减轻,放松不得。

2、从这几周的课堂教学看,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尤其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听课与做笔记以及完成作业的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偷懒现象。

(2)学生对社会学科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部分优生对社会学科也不感兴趣,这对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是很不利的,所以这学期,要想提高这三个班级的历史与社会成绩和学习能力,困难很大。

(3)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历史知识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经常表现为“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教学重难点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又称为现代化。工业文明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也称原初现代化。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

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

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有许多不适应,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阶段。

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这种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工业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区封闭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即全球化。当前,全球化迅猛发展。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刻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构成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册涉及的历史时期内,与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单元叙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即全球化的开始。第二单元叙述了工业革命后,在寻求市场的力量的推动下,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第三单元叙述了整体世界形成后,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大战。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历史的进步。人员的流动,物种的传播,商品的交换,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欧兴起的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使亚非拉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

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扩张为载体的,伴随着侵略与掠夺。全球化过程,特别是早期全球化过程,又是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的过程。即使在殖民体系瓦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依然居于全球化进程的中心主导位置,建立了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本教材力图全面把握全球化的这两重性,在第一和第二单元中分别做了叙述,既揭露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殖民扩张的血腥,也肯定全球化的进步和积极作用。

四、改进措施:

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2、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4、其他措施

(1)做好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3)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和解题,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4)帮助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合格率。

(5)做好中等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提高优生率。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篇2: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2)经济:忽必烈重视发展农业。①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②禁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③推广棉花的种植。

(3)交通:①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元朝开凿了两段新运河:通惠河(通州至北京)、会通河(临清至徐州),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抵大都。②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④沟通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4)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①中外经济交流:中国的陶瓷经由“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各国。到元代,中国陶瓷风靡亚、非、欧三洲,取代铜器、玻璃器皿,成为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具。

②中外文化交流:许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如火药和火药武器,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蕃客墓”体现了汉文化的巨大影响。

③《马可·波罗行记》如何描述中国?(向西方展示迷人的东方文明;介绍中国的富有;介绍中国先进的科技。)《马可·波罗行记》对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往来。)

(5)丝绸之路的开通、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学习、《马可·波罗行记》等,都见证了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地的友好交往。请结合这些史实,简要说说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和平交往的重要历史意义?(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的联系和友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

(6)为什么元代会出现空前开放和交流的局面?这种开放和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

出现空前开放和交流的原因:①元帝国的统治区域空前广大,扫除了诸多割据政权,交通的发达和畅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保障,创造了便利;②朝廷容许和鼓励各国商人来华经商,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政策。

元代空前开放和交流的表现:①海外贸易空前繁荣,中国瓷器和茶叶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出口,远销亚、非、欧;②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如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等都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③阿拉伯的医学、天文等科学知识也传入中国;④中外人员往来和民族融合形成高潮,如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定居中国,成为“回族”的一部分;⑤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在中国传播开来。

(7)民族大融合:①原因:元朝的统一为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创造了有利条件;交通的发达;各族的杂居、通婚,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等。②表现: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与汉族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融合;回族开始形成。③影响:促进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五)经济重心的南移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2)开始南移:唐代中晚期。(3)完成南移:南宋。

2、宋代江南地区的发展:

(1)农业发展很快:①粮食作物:水稻在宋代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南方麦田面积迅速增加,麦、粟、豆等作物。②经济作物:棉花种植从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种植很广;甘蔗、柑橘、荔枝等生产兴旺。

(2)手工业非常繁荣:①纺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有很大发展。蜀地丝织品“衣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上供朝廷。海南岛兴起的棉丝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②制瓷业:南宋时,江南成为制瓷中心,重要的瓷窑有定窑、钧窑等;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瓷都。当时瓷器带有异域风格,说明“来样加工”的模式已经出现。③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3)商业繁荣,超过前代:①城市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界限消除,店铺集中的地方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区。②商业繁荣带来许多新事物,如纸币、商标、广告。③商业城市:最大的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 会东京和临安。苏州、泉州等中等城市。大量的工商业市镇,如鄂州、麻沙镇、潭州等。

(4)最早的纸币、商标和广告:①北宋时期,成都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②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的商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商标。③“济南刘家功夫针”的广告。

(5)从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来看,纸币、商标和广告的出现各有什么意义?①纸币:比以往的金属货币更方便携带和交换。②商标可以让消费者容易分辩商品的来源,生产者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③广告可以引导消费者的选购,有利于商家的经营活动。

3、联系课本P108资料,归纳“苏湖熟、天下足”的原因:(1)资料1:水利建设频繁,提供良好的灌溉条件。(2)资料2:采取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粮食产量。(3)资料3: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推动了农业发展。(4)资料3、4:新稻种的引进与推广,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4、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2)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江南地区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4)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5)南北方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江南。(6)政治中心的南移、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六)社会生活与文化

1、宋代的社会阶层:宋代社会按社会地位的高低,可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1)统治阶层:皇室、官僚、地主。相当一部分官僚来自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

(2)被统治阶层:农民,手工业者,商人。他们的身份有所提高,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较松驰;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2、宋元的社会生活:

(1)唐宋之际,日常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形成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①城市居民的活动不再受坊、市分割和日落闭市等空间、时间的限制。②逢年过节吃饺子、燃放烟花爆竹。③使用桌、椅、凳等高起高坐的家具。

(2)传统节日的生活习俗:①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习俗:吃饺子、燃放烟花爆竹、喝屠苏酒、更换新桃符)、元宵节(习俗: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端午节(习俗: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习俗:吃月饼、赏月)等,宋元时期有丰富多彩的活动。②民间的庙会、社火。③祭祀活动:旱龙船、舞狮子、扑蝴蝶。④《元日》诗反映北宋时的过年习俗(即春节习俗):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更换桃符。

(3)城市的文娱生活:宋元时期,随着城镇规模扩大、居民人口增加、文化活动的开展,出现了文化娱乐场所“瓦子”。瓦子中固定的演出场所叫“勾栏”,勾栏上面有“看棚”。瓦子中经常演出傀儡戏、滑稽戏、影戏、杂技、说唱、歌舞等节目,其中最吸引观众的是“杂剧”。瓦子的出现,意味着都市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3、宋元文化和文人:

(1)宋代文化渗透看浓郁的文人气息。宋代文人的特点: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

(2)词是宋代文人抒发情感的新式诗歌体裁。两宋时期,杰出的词人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李清照(婉约派)。苏轼的代表作《念妈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李清照的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

(3)宋元时期,文人开始关注民间文化。元散曲:马致远的散曲最为人熟知,如《天静沙·秋思》。杂剧源于宋金时代,宋杂剧是滑稽短剧,元杂剧是成熟的戏曲艺术,融合诗歌、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元杂剧作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七)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1、宋元时期,中国在科学技术发明、运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火药: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当时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金兵使用的“震天雷”。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骑士阶层作出了巨大贡献。

(2)活字印刷术:①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②进步性:省时省力、排版错误容易修改、容易保存。③重大缺陷:容易破裂、不易着墨。④改进:泥活字——木活字——铅活字。元代科学家王祯发明 了转轮排字盘。⑤传播和影响:后来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⑥领先世界: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术,比我国晚约400年。

(3)指南针:①发展过程——战国时期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制成“罗盘针”,广泛应用于航海。②传播和影响: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古代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5)棉纺织技术:①代表人物:元代劳动妇女黄道婆向海南岛黎族人民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传授给家乡(上海松江)人民。改造制成了能同时纺出三根纱的“木制棉纺车”。②人们服装原料的变革:宋元时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条件:棉花的普遍种植;棉纺织技术的日益推广和进步。变革:柔软保暖又结实的棉布取代价格昂贵的丝绸和质地粗糙的麻布。③课本P115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中国元代的木制棉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说明黄道婆改进的棉纺织技术领先欧洲四百多年。

2、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1)宋元时期政治发展和经济繁荣。(2)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3)对隋唐科技文化的继承和对外来科技文化的吸收。(4)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3、宋元科技的深远影响: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1、《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品。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及汴河两岸风光,展示了当时都市的生活风貌,为后人提供了北宋都市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人物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形象资料。

2、“清明”的含义:(1)清明时节。(2)东京的“清明坊”。(3)北宋的政治清明。

3、汴河:北宋时期,流经东京的汴河是连接黄河和淮河的重要河流,是中原通向东南的水运要道。从水路运往东京的粮食百分之七八十要经过汴河。东京需要的日用百货、军备物资也主要依赖渡河。汴河是东京的母亲河。

为什么北宋东京主要依靠汴河而不是黄河运输物资?(1)黄河水患严重,河流泥沙量大,淤塞严重。(2)黄河河道改道频繁。(3)黄河水量不稳定,汛期水量大,旱季水量不足,不利于航行。

4、虹桥:横跨汴河两岸的单孔木桥,便于船运。桥头的商业活动:桥头人流众多,往往成为大的商店、茶馆、酒楼的所在地;桥面上往往出现很多流动摊贩。

5、《清明上河图》画卷中的交通工具:船、牛车、马车、独轮车、轿子、骆驼、毛驴等。

6、《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北宋东京商业活动:(1)店铺:“正店”(高级酒楼)、“脚店”(小饮食店)、药铺、香铺、茶馆、说书棚、当铺、酒店等。(2)各类招牌和广告等: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中各类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5座。

(3)租赁业务:北宋时一些商铺从事车、马、轿、婚嫁服饰、宴会器具等的租赁业务,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出现了专门化的服务行业。

7、宋代城市与唐代城市的比较:(北宋东京与唐都长安的差异?)(1)突破了唐朝的坊、市格局,商业区与居住区混合在一起。(2)商业区的交易时间更适合市民阶层日常生活的需要,除了白天正常营业,还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即:宋代城市的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知识归类:

1、重要文字:(1)古代埃及(象形文字);(2)古代西亚(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3)古代希腊(希腊字母);(4)古代罗马(拉丁字母、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字母);(5)中国商朝(甲骨文);(6)中国秦朝(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

2、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2)罗马帝国(2世纪);(3)阿拉伯帝国(8世纪中叶)。

3、重大的改革或变法:

(1)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或改革:①管仲改革(春秋时期齐国)(课本P14)。②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课本P15)。③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④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本P81-82)。⑤北宋“王安石变法”(课本P100)。(2)日本的“大化改新”(课本P40-41)。

4、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1)《周髀算经》记载“勾三股四弦五”,说明早在3000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3)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4)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5)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比欧洲早了一千年。

(6)大约在7世纪(隋唐时期),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7)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了约400年。

(8)13世纪末元代劳动妇女黄道婆改造制成能同时纺出三根纱的木制棉纺车,表明我国元代的棉纺织技术领先欧洲400多年。

(9)战国时期,人们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5、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1)秦朝:(公元前221年)结束春秋战国的割据混战局面,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2)西晋:(280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3)隋朝:(589年)结束南北朝对峙局面,统一全国。(4)元朝:(1279年)结束五代辽宋夏金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6、我国古代的制度创新: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3)秦朝: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4)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5)隋唐:创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6)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7、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2)208年:赤壁之战(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3)383年:淝水之战(前秦与东晋)。

8、古代的著名人物:(1)古代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多芬;“力学之父”:阿基米德。(2)中国古代:①“医圣”张仲景(东汉)。②“书圣”王羲之(东晋),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③“诗仙”李白(盛唐时期)。④“诗圣”杜甫(唐朝由盛转衰时期)。⑤豪放派词人: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⑥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南宋)。

9、中国古代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

(1)东晋中期,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

(2)439年,北魏(鲜卑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长期纷乱割据的局面。

10、我国古代的盛世局面:

(1)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重视发展耕织生产,努力减轻人民负担,注意法纪,社会比较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2)东汉初年,光武帝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隋文帝统治时期,励精图治,崇尚节俭,爱护百姓,国家统一安定的局面得到维护,人民负担减轻,人口增加,粮食增长,史称“开皇之治”。

(4)唐太宗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步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5)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国力进一步增强,史称“贞观遗风”。

(6)唐玄宗开元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1、新疆、西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1)新疆开始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2)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并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12、中国古代史上的几次重要“迁都”: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标志着东周开始。(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期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迁都的根本目的:为了加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3)1153年,金统治者把都城从会宁迁至“燕京”(后定名为“中都”,即今北京)。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原农耕地区的控制。

13、中国之“最”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夏朝”。(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3)我国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齐桓公。

(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6)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8)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

14、世界之“最”:

(1)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古代埃及人发明的太阳历。(2)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3)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最通用的字母是拉丁字母。

(4)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中国。世界上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国家:中国。(5)华佗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

(6)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的科学家:祖冲之。(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8)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9)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中国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10)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

15、中国古代“农业生产”

(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科技的进步: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秦国“商鞅变法”中发展农业的措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战时逃亡者回乡,发还原有田宅;释放奴婢为平民;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4)西汉文、景两朝:重视发展耕织生产,努力减轻人民负担。汉文帝:进一步减轻徭役和赋税(连续12年免除全部田租,每年服徭役改为三年一次)。汉景帝: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指出“农耕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的发展: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提高;小麦种植推广;广泛应用利用水力加工谷物的生产工具;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6)唐太宗贞观年间: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7)唐玄宗开元年间:开辟大量荒地;耕作技术的改进(曲辕犁);灌溉工具的改进(筒车);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杜甫的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反映了开元年间的社会现实: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

篇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明确地尝试着用生本教育理念, 来指导备课。都说生本教育是一种理念, 而不是一种教学模式, 也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马上联想到, 它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独孤求败所创的独孤九式, 以无招胜有招, 杀尽仇寇奸人, 败尽英雄豪杰。同时, 脑子中又现出:“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12个字, 那生本教育自然就是这个“法”了。而贵在于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思想深处。

据我理解, 简单是生本教育的内在实质。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在于尊重生命的本质, 在于能进入我们的生活。因为生命本来就平常而自然, 我们努力使教育回归平常, 回归自然, 结果就是简单, 就是学生简单地学, 老师简单地教。

于是, 在教学设计上, 我们以能进入学生的生活为设计的出发点。对学生加以研究, 会使我们兴奋不已, 会使我们很多的教学设计都显得多此一举。课堂, 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二、教材分析

本课从古希腊文明的开端爱琴文明讲起, 引入至城邦时代, 对古典文明的两个著名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坐了重点介绍, 主要涉及两个城邦的地理环境、工商业活动、政治制度、社会生活诸方面, 其中对雅典的民主制描写得尤为详尽。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比较与联系, 一要比较大河文明的东方文化与欧洲古典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 在世界历史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的地理位置, 了解它们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二要比较斯巴达和雅典在地理位置、社会生活、经济特点方面的不同, 从中领悟即使在同一时期的欧洲文明, 由于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原因, 也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三要从国家管理形式和特点比较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三、学情分析

古希腊文明的诸多成就, 如古希腊神话、奥林匹克运动会、荷马史诗, 等等, 对于学生来说, 应该是有所耳闻的, 所以, 一些地名如雅典、迈锡尼、斯巴达等学生应该能说得出, 能引起共鸣。可以调取学生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有关希腊的任何词汇, 作为引出本课的手段。同时, 由于上个单元已经学过大河文明, 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去对比、理解、分析, 比较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异同, 并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这对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需要层层递进。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希腊代表城邦和国家管理形式, 并根据材料描述出古代希腊文明的特点。

2.能分析理解雅典民主的时代优越性和双重性。

3.能综合多种因素, 比较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了解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及优越性。

2.难点:

(1) 认识分析雅典民主制的双重性; (2) 能综合多种因素, 比较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六、教学过程

按照简单的思想, 整个课堂结构简单, 过程明了。按照“你认识我吗”“你了解我吗”“你喜欢我吗”三个问题的设置, 层层递进来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第一问, 来调动学生头脑中已知知识点, 跟书本知识进行碰撞, 去伪存真。在这样的问题预设中, 学生兴趣和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 形成比较理想的导入。

通过第二问, 让学生结合教材, 深入了解古代希腊文明的特点。

通过第三问, 让学生理性分析雅典民主制的时代优越性和斯巴达军事独裁制度的局限性, 加深学生对于民主的认识和认可。并在东西方文明的比较中, 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 能够养成宽容的胸怀, 放眼世界, 博取众长, 为我所用。

七、教学反思

之所以选择《古希腊文明》来上这堂研讨课, 是因为2007年参加学校教坛新秀评比的时候, 上的也是这个内容。想看看, 相隔4年之后, 同课异构, 会有怎样的一份收获。

还记得, 当时的课堂, 力求用新颖的组织形式来调动学生课堂气氛, 使人感到这堂课热闹, 别出心裁。当年进行的省《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 也是这样的评判标准。引用视频, 设计游戏, 小组竞赛, 小品表演, 甚至于教师个人才艺表演, 等等, 可以说无所不用其及。课堂当然很是热闹, 好听。

在准备这次的研讨课时, 我想进行不一样的尝试。力求教学过程简洁, 学生容易学, 老师也容易教。既然是以生命为本, 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应该有相同的待遇。

怎样才能使学生容易学呢, 我认为, 那就是寻找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关联知识点, 将它们挖掘出来, 罗列出来, 区分出来, 再加上新的知识点, 使两者进行碰撞, 最终目的是将两者联系起来, 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相对有序的完整的认知结构。课堂, 真的能这样简单吗?简单的课堂, 能是有效的课堂吗?

怎么让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效地展示出来, 因为学科的不同特点, 要求学生在每堂课前, 都通过书面的形式事先展示、罗列, 也就是学习任务的前置, 有一定的难度。那就将课堂设计成开放的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地展现, 使得前置任务在课堂中当场布置和完成。老师将事前置任务的展现程度, 结合教材知识点, 进行相应补充, 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重新整合, 以期达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课堂教学的实践, 证明这种设计是简单的, 可行的。教学结构清晰, 教学过程简洁明了。学生的反应很积极, 因为简单的前置任务, 起点低, 每个人都能回答, 都能参与。每个人的参与, 诚如涓涓细流, 最终经过师生的共同整合, 汇成大河, 畅游海洋。因为简单, 所以极致。

摘要:怎么让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效地展示出来, 因为学科的不同特点, 要求学生在每堂课前, 都通过书面的形式事先展示、罗列, 也就是学习任务的前置, 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将事前置任务的展现程度, 结合教材知识点, 进行相应补充, 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重新整合, 以期达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课堂教学的实践, 证明这种设计是简单的, 可行的。教学结构清晰, 教学过程简洁明了。

篇4: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易混点一: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剖析]

鸦片战争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两次战争都是在中同近代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所不同的是,前者是英国单独发动的,后者是英法联合发动的,美俄伙同侵略;前者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后者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前者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训练平台]

1.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鸦片战争都是西方列强主动发动的

B.两次鸦片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C.两次鸦片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D.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2.“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3.“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这座世界著名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英德联军

B.英法联军

C.德法联军

D.美俄联军

4.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军队武器落后

B.清朝封建制度腐朽

C.清政府闭关锁国

D.清政府的军事指挥不当

[参考答案]

1.D2.A3.B4.B

易混百三: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

[知识剖析]

戊戌变法是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而戊戌政变是对戊戌变法的残酷镇压,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大肆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的流血事件(政变),是反动的,具有阻挠和破坏性作用。戊戌政变的发动,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训练平台]

1.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政变的实质反映了()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派势力的斗争

C.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斗争

D.光绪帝和慈禧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2.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3.右图所示机构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该机构设立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人民群众未被充分发动

B.帝国主义的破坏

C.光绪帝被囚禁

D.封建顽固旧势力的强大

[参考答案]

1.C2.D3.B4.A5.D

易混点三: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

[知识剖析]

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进行的革命,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政治纲领的制定、历次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权,辛亥革命结束。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同时又把孙中山领导的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广义上称为辛亥革命。

两者的联系: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促使了武昌起义的发生;武昌起义又使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达到高潮。两者的不同点:武昌起义成功了,它达到了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辛亥革命失败了,它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利益的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训练平台]

1.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能够迅速对全国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是()

A.革命党的长期准备

B.起义士兵英勇奋战,占领武汉三镇

C.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支援

D.一些清朝官僚投机革命

2.要想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应当是()

A.武昌、南京

B.天津、北京

C.延安、遵义

D.上海、广州

3.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其主要依据是()

A.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B.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D.辛亥革命未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下列事件中,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1.B2.A3.B4.D

易混点四: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知识剖析]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①领导阶级不同: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后者是无产阶级领导。②革命对象不同:前者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后者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为主要任务。③发生时间不同:前者发生在1840年至1919年,后者发生在1919年至1949年。

[训练平台]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D.五四运动的推动

3.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所以有新旧之分,其主要原因是()

A.革命任务不同

B.革命性质不同

C.革命主力军不同

D.领导阶级不同

4.五四爱国运动为什么会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B.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C.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D.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

1.C2.C3.D4.B

易混点五: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知识剖析]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这一时期,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级成分广泛,内部矛盾复杂。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坚持自己的抗战路线、分别领导两个战场,形成一种不太完善的合作局面。

[训练平台]

1.2005年4月26日,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开始了中国建同后近60年来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历史上,同共两党之间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下列事件发生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的是()

A.辛亥革命

B.抗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2.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级广泛参加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

A.社会性质

B.社会主要矛盾

C.两党的阶级性质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

[参考答案]

1.B2.D3.B

易混点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知识剖析]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政治范畴的概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经济范畴的概念。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另外,它还具有两面性:有反对外同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但同时,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依赖关系,这又决定了它具有妥协性、软弱性的一面。

[训练平台]

1.19世纪末,中同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是()

A.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

B.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19世纪70年代,宁波某资本家创办工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赖日本人的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了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方式开始形成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

[参考答案]

篇5: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人类诞生的标志是()A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B 直立行走 C 采摘果实 D 攀拉树枝

2、恩格斯说:“磨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下列已会人工取火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3、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从下列选项中,挑出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①自然条件的作用 ②劳动的作用 ③直立行走 ④饮食习惯的变化 ⑤古猿特有的体质()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4、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A 东亚地区 B 南亚地区 C 北非地区 D 西亚地区

5、华夏族的人文始祖是()A 嫘祖 B 皇帝 C 炎帝和黄帝 D 蚩尤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A 商纣 B 禹 C 启 D 周文王

7、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 大盂鼎 B 带枷铜俑 C 司母戊大方鼎 D 四羊方尊

8、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来源于下列哪一国的太阳历()A 古埃及 B 古印度 C 古罗马 D 古希腊

9、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

A 古代美洲人 B 古代印度人 C 古代埃及人 D 古代阿拉伯人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开始于()A 战国 B 商朝 C 夏朝 D 春秋

11、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①村落的产生 ②火的利用 ③文字的发明 ④国家的产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2、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是()A 爱琴文明 B 雅典文明 C 斯巴达文明 D 罗马文明

13、下列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A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

B 在中世纪,欧洲的思想和文化教育基本上为基督教及其教会所垄断

C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指封臣和封君之间没有互有义务的封建主从关系 D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成为西方近代科学的源头

14、《诗经》中所唱的诗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A 宗法制 B 礼乐制度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15、“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A 宋襄公 B 晋文公 C 秦穆公 D 齐桓公

16、下列哪一派的思想从西汉时期开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

17、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国是指()A 魏吴汉 B 魏蜀吴 C 曹孙刘 D 魏晋吴

18、“贞观遗风”指的是哪位皇帝在位统治的历史时期是()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唐玄宗 D 唐中宗

19、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 司马迁的《史记》 B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C 班昭的《后汉书》 D 班固的《汉书》

20、沟通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是()A 陶瓷之路 B 丝绸之路 C 新海上丝绸之路 D 新丝绸之路

21、两宋时期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区域是()A 黄河流域 B 长江上流域 C 珠江流域 D 长江中下游流域

22、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中国古代戏剧家是()A 曹雪芹 B 关汉卿 C 罗贯中 D 施耐庵

23、《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社会状况?()A 秦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元朝

24、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 地方军阀割据 B 南北政权对峙 C 民族政权并立 D 战乱长期不息

25、自东汉三国以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至两宋时期完成。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有很多,下列最恰当的选项是()

①北方频繁战乱破坏经济,南方相对和平促进经济发展;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③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⑤南方政权的建立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⑥三国前南方的经济实力吸引了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

A 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②③

26、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 B 中秋节 C 清明节 D 儿童节

27、南宋的都城临安指的是现在的()A 大都 B 泉州 C 广州 D 杭州

28、你对传说故事和考古学家的发掘证实之间的联系的理解是()

①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②传说故事浓缩地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动和无数先民们的创造和发明;③传说故事中的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④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2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 饺子 B 交子 C 刘家功夫针 D 银票

30、下列属于古代中国一统时期的封建王朝有()①秦汉②三国③西晋④东晋⑤南朝⑥北朝⑦隋唐⑧北宋⑨南宋⑩元 A ①②③⑥⑦⑩ B ①⑦⑧⑨⑩ C ①②⑩ D ①③⑦⑩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一)我一定行!(8分)

31、依照所学知识,将下列两组内容进行合理连线:

古代埃及 青铜文明

古代巴比伦 金字塔

古代中国 摩亨佐·达罗城

古代印度 空中花园

32、以下诗句分别咏颂了哪种花?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兰

叶如碧玉珍珠露,花洁如雪金剪裁 竹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菊

(二)生活的镜子

33、阅读下面的材料(8分)

材料一:“要爱自己的仇敌,不要同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你就再把左脸送给他打;有人抢你的外衣,你就再把内衣送给他拿去。”

材料二:“人生一切的苦恼,其根源在于人有欲望;要消除痛苦,必须修行,消灭一切欲望。”

材料三:“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他没有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敌。”

请回答: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三大宗教,请写出它们的创始人和教义经典。

3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各民族的融合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征服了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生产关系落后的少数民族在和汉族人民的不断交往中,很快被汉族的高度文明所征服。他们在和汉族人民相处中,发展了经济,交流了文化,逐渐与汉族融合,形成了我们今天人口繁衍的中华民族。

请你仔细翻阅课文,同时回想你丰富的课外知识,举出不少于6件民族融合的实例。(6分)

(三)挑战无限——拓展探究

35、毛泽东的名词《泌园春·雪》摘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名词中涉及到的中国古代帝王有哪几个?(5分)(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帝王,简要评价他的功与过(7分)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36、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强盛;唐朝再次实现大一统,走向中兴;今天实践“三个代表”,改革开放,中国正走向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公元前356年以“立木取信”开始使秦国强盛起来的改革是什么变法?这一典故对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3分)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唐太宗对君民关系的认识。(4分)(3)请写出“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3分)

(四)脑力冲击

37、在某一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思考关于京杭大运河的问题,并出示了大运河图,引用了相关的资料。(见下)材料一:京杭大运河图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隋炀帝先后征发了百余万人,开凿通济渠,百余万人开凿永济渠,十余万人开凿邗沟。运河通航后,隋炀帝又下令建造高大、华丽的“龙舟”,率数千艘大小船只“南巡”,护卫的士兵和拉船的民工多达几十万人,沿途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民力大费。材料三:

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说:“隋炀帝动用那么多的民力,开凿大运河,罪孽深重。但假如没有大运河,南北运输靠什么呢?” 材料四:

新华网8月16日电(邢静、王文化)近来,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辛堤村附近京杭大运河边引来不少人驻足观望,因为河里有黑色似鱼似龟的东西“游动”,像是“怪兽”。但近日经捕捞后发现,所谓“怪兽”不过是些泛起的污泥,因为污染较重,有化学成分在泥里起反应,使它看起来像在游动。环保部门指出,这虽不是什么“怪兽”,但这么严重的污染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了。材料五:

最近几年,经国家多次投入巨资整治,京杭大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如今,每年仅江苏北段的货物运输量就近一亿吨,相当于3条铁路的运输量。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江苏省就开始利用京杭大运河向北调水。当前世人瞩目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其东线工程就利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1)请你根据上述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①历史上对隋炀帝组织开凿大运河,利弊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你是怎么看待的?(10分)②如果让你现在坐船能从杭州到北京吗?为什么?(3 分)③你对杭州大运河有什么建议?(3分)

(提示:同学们可以从这些角度去思考,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对古代人民和后世的影响、生态、环境或„„)材料六:

漂浮的文明之东线

当一种文明和另外一种文明相遇,当一种文化观念和另外一种文化观念碰撞,会有怎样的结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京杭大运河的相遇,是现代人的文明和古代运河文明的相遇。单纯追寻大运河两岸繁多的文物古迹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运河本身才是最为重要的文物——按照北京大学景观规划研究院院长俞孔坚的说法,这是中国最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为宏大的遗产廊道、生态廊道、休闲廊道和运输廊道,它超越了文物的范畴„„

(2)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实施条例》,国家文物局决定面向海内外,举办“中国文物保护标志征集大赛”,确立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第一个标志。请你设计一枚京杭大运河文物保护标志参加比赛。(10分)标志设计要求:

①标志应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大运河文明的深厚底蕴以及中国文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强调保护文物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②标志设计应紧扣主题,构思深刻巧妙,内涵丰富,形象简洁,个性鲜明,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时代气息。

二00四学年第一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评(答卷)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1 分,共3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一)我一定行!(8分)

31、依照所学知识,将下列两组内容进行合理连线:

古代埃及 青铜文明

古代巴比伦 金字塔

古代中国 摩亨佐·达罗城

古代印度 空中花园

32、以下诗句分别咏颂了哪种花?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兰

叶如碧玉珍珠露,花洁如雪金剪裁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33、(8分)答:

34、民族融合的实例(6分)答: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35、(1)(5分)答:

(2)(7分)答:

36、(1)(3 分)答:

(2)(4分)答:(3)(3分)

37、(1)请你根据上述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①(10分)答: ②(3分)答:

③(3分)答:

(2)(10分)文物保护标志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二00四学年第一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评(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 分,共3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争议 D C D C B C A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C C D C B B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D C B D D A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一)我一定行!(8分)

31、依照所学知识,将下列两组内容进行合理连线:

古代埃及 青铜文明

古代巴比伦 金字塔

古代中国 摩亨佐·达罗城

古代印度 空中花园

32、以下诗句分别咏颂了哪种花?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兰

叶如碧玉珍珠露,花洁如雪金剪裁 竹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菊

33、佛教 乔达摩·悉达多

基督教 耶酥 《圣经》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古兰经》

34、下列属于民族大融合的史实有(只要能答出6点即可,每点1分)

①春秋时期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②西汉时期张骞几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使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③西汉政府对南方的经营加强了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

④自东汉三国以来,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少数民族不断地向内地迁徒,同时,由于战乱、灾害等各种因素,北方人民也纷纷迁徒到江南各地。

⑤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⑥隋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⑦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加速了与少数民族的频繁交流,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出现了胡汉交融的特点。⑧宋元时期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与和议中碰撞、融合。⑨汉唐朝时的和亲政策及汉朝互市的开通都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及经济文化的交流。

35、(1)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2)学生能基本写出任意一位帝王的功与过即可得分。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36、(1)商鞅变法(1 分),“立木取信”与现代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这说明自古以来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分)

(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分)

得民心者得天下(1分)失民心者失天下(1分)

(3)代表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1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分)。

37、(1)①京杭大运河的利与弊探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对两岸城镇的发展影响、对人民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生态、泄洪能力、环境、自身的人文价值等提及各1分,满10分即可,有其他新观点可酌情加分。

②不能。(1分)部分运河因没有妥善保护,河道受污染、堵塞等。能讲明原因即可得分。(2分)③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

篇6: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

三、工作思路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五钟,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四十三分种。我打算将课堂内的四十三分种分成三份:前五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种教学新课;后十几分种练习巩固。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和世界上古史、中古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5课时

预备课1课时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课时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2课时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课时 综合课: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1课时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8课时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2课时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 2课时

第三课:告别野蛮

3课时

综合课:感悟沧桑巨变

1课时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2课时

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2课时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2课时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课时

综合课:从宗教景观看文化多样性

1课时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19课时

第一课:从封建邦国一统天下

6课时

第二课:汉唐盛世

6课时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6课时

综合课: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总课时

上一篇:寒食原文及翻译下一篇:我买了一本盗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