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卷

2024-07-01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卷(共6篇)

篇1: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卷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卷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

()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是

A 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B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C 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D 英法美集团

()

2、既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又是二战的转折点的战役是

A 莫斯科保卫战B 诺曼底登陆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 列宁格勒保卫虞

()

3、二战中,德国实行的种族灭绝政策是德国法西斯在战争中对人类文明犯下的残忍暴行。它主要针对的民族是

A 塞族B 日尔曼C 犹太人D大和民族

()

4、1825年资本主义历史上爆发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A 德国B 英国C 法国D 美国

()

5、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A 巴黎公社B 苏维埃俄国 C 中国D 南斯拉夫

()

6、20世纪初,被称为“西亚病夫”的是

A 阿拉伯B 巴勒斯坦C 土耳其D 伊拉克

()

7、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

A道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

()

8、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开始了新文化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

A 民主和科学B 自由和科学 C 民主和自由 D 以人为本

()

9、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在上海召开,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

A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B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C推翻封建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0、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举措是

A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B建立一支人民军队

C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D五次反“围剿”的胜利

()

11、世界历史进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的标志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B二月革命的胜利

C十月革命的胜利D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12、下列各国中,在一战后初期的民族解放运动获得胜利的是

A印度B中国C朝鲜D土耳其

()

1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是在A党的一大B党的二大C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

()

14、被称为土耳其独立宣言的是

A〈〈国民公约〉〉B〈〈独立宣言〉〉C〈〈权利法案〉〉D〈〈人权宣言〉〉

()

15、20世纪上半叶,在对别人的称谓中,将“老爷”、“大人”等改叫“先生”、“女士”等,主要反

映了下面哪一思想开始为社会所接受?

A.自由B.平等C.博爱D.科学

()

16、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是在A.明朝末年B.清朝初年C.清朝末年D.民国初年

()

17、跨入20世纪后,悄然不觉之中,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导致这

些变革的原因主要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工业革命的洗礼

C.科举制度的继续推行D.军阀割据和混战

()

18、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小华来到沈阳了解日本侵华的历史。在这里,他能看到的是

哪一次日本侵华事变的历史遗迹?

A.“七七事变”B.“八一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一二八事变”

()

19、江苏常熟、浙江宁波四明山等地曾是新四军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的诞生是A.革命统一战线后建立的产物B.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产物

C.秋收起义后三湾改编的产物D.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的产物

()20、“731部队”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主要是

A.制造了南京大屠杀B.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C.进行灭绝人性的细菌实验D.在扫荡中制造了“潘家峪血案”

()

2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要求蒋介石

A.解散国民党政府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反对英美等帝国主义D.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

22、1937年12月,当时德国驻华大使馆在给国内的报告中说:“犯罪的不是这个或那个日本人,而是整个皇军。它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这里描绘的日本侵华暴行是

A.南京大屠杀 B.重庆大轰炸 C.潘家峪惨案 D.人体细菌实验

()

2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一再肆无忌惮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之所以能如此,原因是A.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B.日本军人数量大大超过中国

C.中国国内发生了西安事变D.日本国内发生了严重经济危机

()

2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在于促进了

A.抗日战争的爆发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抗日根据地的发展D.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

25、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①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②体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

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部分 ④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

26、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结束国民党的***,建立

A.社会主义政府B.人民民主政府C.工兵苏维埃政府D.民主联合政府

()

27、周恩来在纺线比赛中被评为纺线能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

地中开展了

A、反扫荡运动 B、思想整风运动 C、大生产运动 D、民主改革运动

()

28、“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这一形象说法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A、作战武器先进B、交通工具改进C、人民群众支持D、战略战术正确

()

29、下列哪些决定是由1949年9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作出的①定都北平②选定五星红旗为国旗③确定了国徽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0、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汉白玉浮雕描绘的历史事件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

①武昌起义②五四运动③八一南昌起义④抗日游击战争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请将下列相应内容正确连线

1840年金田起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1年鸦片战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1894年甲午战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1898年戊戌变法割台湾宝岛给日本

19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919年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在上海和嘉兴南湖举行

1921年辛亥革命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卢沟桥事变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三、材料分析题

32、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丹麦,在荷兰,整箱的橘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经济现象?其实质是什么?(6分)

(2)为应对上述经济现象,资本主义各国采用了哪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结果如何?(6分)

33、阅读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你能根据诗写出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路线和发生的重大事件吗?(6分)

(2)请你说说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分)

34、为纪念在中华民族百年的奋斗过程中牺牲的无数先烈而兴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底座上有八块汉白玉浮雕,形象地反映了百年间的八个历史事件,它们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请任选其中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描述。

35、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84周年,小明编写了一首诗歌:

从上海的小楼到南湖起航,她引领着革命的正确方向;

从南昌的枪声以巍巍井冈,她壮大着人民的武装力量。

宝塔山的晨曦洗掉了风尘,中国大地迸发出星光闪亮;

西安谈和共赴抗日前线,取得百年首次的大胜仗。

深入虎穴求和平蒋爽约,五星红旗迎来崭新世界。

(1)请你说说诗中所提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①②③

④⑤⑥

(2)西安谈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3)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5分)

篇2: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卷

一、最佳选择题(共42题,每小题1分,共42分)

1、工业革命开始于

A.18世纪中期B.18世纪60年代C.19世纪上半期D.19世纪60年代

2、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3、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A.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B.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C.采矿、治金等部门也使用机器生产D.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4、19世纪中期,一个美国人可以通过哪种途径到达伦敦

A.坐飞机B.乘汽船C.开汽车D.坐马车

5、“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该拿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钢铁时代D、网络时代

6、下列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B.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C.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D.缩小了东西方的贫富差距

7、下列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哪项不是英国人完成的A.珍妮机B.蒸汽机C.汽船D.火车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B.巴黎公社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9、巴黎公社成立的时间是

A.1870年9月B.1871年1月C.1871年3月D.1871年5月

10、历史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是

A.巴黎公社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C.法国大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

11、巴黎公社战士英勇抵抗反动政府的镇压,历史上称为

A.“三月流血周”B.“五月流血周”C.“三月流血月”D.“五月流血月”

12、电视剧《我的法兰西岁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邓小平在一面墙前宣誓入团,这面墙上写着“纪念1871年5月21日——28日公社的牺牲者”。这面墙是为了纪念

A.马克思B.恩格斯C.巴黎公社成员D.拿破仑

13、“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这首唱响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战歌——《国际歌》是为了纪念

A.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C.十月革命D.二月革命

14、西方最早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主要有①英国②法国③西班牙④葡萄牙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

A.林肯当选美国总统B.北方主张开放国内市场 C.黑人奴隶发动起义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6、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领土的不断扩大 B.英国压制美国经济的发展 C.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D.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17、如果给林肯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A、签署《独立宣言》B、发表废奴演说C、攻打巴士底狱D、武装倒幕

18、下列不属于美国内战意义的一项是

A.废除了黑人奴隶制B.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C.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D.彻底肃清了美国的种族歧视

19、美国南北战争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南北战争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改变了社会性质C.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D.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20、19世纪,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是

A.幕府统治B.农奴制C.黑奴制度D.殖民统治21、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A.奴隶制国家B.社会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封建农奴制国家22、1861年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B.改革使农奴无偿得到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改革废除了沙皇的统治

23、一些主要欧美国家殊途同归,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其中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A.对外扩张的胜利B.明治维新改革C.1861年改革D.镇压国内农民起义24、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B.摆脱农奴制危机C.阻止革命运动爆发D.使俄国强大起来

25、下图是俄罗斯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150周年,于2011年发行的纪念币,图案左

为一农夫在田间耕作的情景,右为一支鹅毛笔,下方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名。

图案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B.工业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D.俄国十月革命

26、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起来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

农民。”这句话说明

A.统治面临危机,沙皇被迫改革B.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农奴

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沙皇要废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27、1861年改革中,农奴“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这块份地是

A、沙皇赏赐的B、地主分给的C、政府低价卖的D、农奴出钱赎买的28、“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千二净。”这是列宁对下列哪次改革的评价

A.苏联的新经济政策B.中国的戊戌变法C.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29、下列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明显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

A.俄国B.英国C.法国D.美国

30、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李浩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他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A.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下而上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改变了社会性质D.它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31、德川幕府在日本统治被推翻是在A.1853 年B.1867 年C.1868 年D.1869 年

32、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由政府推动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D.是对国家进行工业化改造的失败的尝试33、19世纪,日本成为亚洲惟一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A.废除农奴制B.明治维新C.第一次工业革命D.发动甲午中日哉争

34、下列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或革命的是

A.俄国1861年改革B.日本明治维新C.美国内战D.俄国彼得大帝改革

35、世界近代史上许多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下列国家中有一个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另外三国明显不同,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

36、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创造了极大的社会生产力B.革命的整个过程缩短

C.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37、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B、汽车和火车相继诞生

C、开始于20世纪初D、电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

38、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9、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新航路的开辟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40、关于拉丁美洲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发生B.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C.1804年海地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成为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D.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兴国家,奠定了今天拉美国家的格局

41、按“三角贸易”进程,排列下列事件的顺序

①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②把非洲黑奴卖给美洲种植园主

③满载廉价工业品的船只从欧洲出发到非洲④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手段捕获黑人运往美洲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42、下列有关“三角贸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殖民者将非洲黑人贩运到欧洲充当奴隶B.欧洲殖民者将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充当奴隶

C.欧洲殖民者从中获得了巨额利润D.许多黑人在贩运途中丧生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8分)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材料二: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象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文明风俗不同,思想自有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厉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1)写出与材料一、二、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领导者分别是什么?(6分)

(2)材料一、二中,两国通过战争或改革分别废除了什么制度?(4分)

(3)材料一、三中的这两次改革有什么共同之处?(提示可以从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概况)(6分)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某国驻印度总督本丁克

(1)材料所说情况的出现与哪个殖民国家有关?(2分)

(2)本丁克认为“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在中国近代史上以“维护商业活动”为借口发动

侵华战争的又是哪个国家?你认为把这说成单纯的“维护商业活动”确切吗?为什么?(6分)

(3)这种灾难性的后果导致印度人民的不满,最终引发了一场民族大起义,你知道起义什么时候开始的?结果如何?(4分)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引自《大国崛起·英国》

(1)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概括不列颠迅速“崛起和现代化”的基本因素?(4分)

(2)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与古老落后的中国发生了碰撞,进而中国的旧制度逐步瓦解,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请你举两例说明近代英国曾“与中国发生了碰撞”。并简述此次碰撞对中国的影响?(4分)

材料二:普鲁士的国王曾羡慕的说,“不列颠……的经济地位发展到了国民生产和国民财富为古往今来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高度。”――――引自《大国崛起·英国》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不列颠经济地位为“古往今来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主要归功于哪一历史事件?用一句话概括该事件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4分)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美国是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不过230多年前,它也是一个受英国奴役的国家。在获得独不到百年的时间里,美国又进行了一场艰巨的统一战争。有人说:如果没有这两次战争,美国的现在是什么样还很难说清楚。

(1)材料中美国发展史上的“两次战争”指的是什么?这两次战争”中领导美国人民赢得胜利的杰出人物分别是谁?(6分)

(2)美国为什么要进行“两次战争”?在两次战争中颁布的重要文献有哪些?(8分)

篇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卷

一、备理念

《历史与社会》追求的基本理念是倡导人文精神,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力求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强调历史地观察社会和认识社会;注意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理念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关键是在备课上下工夫。所以我们必须领悟课标的精神, 树立全新的观点。

1. 树立大教材观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 是教师为了达到教育目的, 在教学中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标准的教科书、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 也包括视听教材、电子教材、历史资料、有关专著、论文、社区历史资源以及从网络上收集的相关资料信息等多媒体教材。这是目前普遍肯定的教材观念。更广阔意义上的教材还包括教师本身。这一界定极大地丰富了教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并赋予了教材概念以开放的时代色彩。所以新课改背景下, 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 而非教教材”的开放的大教材观, 把教材作为一种学习、交流和发展的平台。

2. 树立文明史观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又名为《我们传承的文明》, 课标规定:“本主题以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为线索, 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线, 认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传承。”在历史分期上, 借鉴了史学界关于文明史分期的新成果, 采纳了史前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现代文明时代的分法。又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亚非大河文明和欧洲海洋文明。课本选取典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说明世界文明具有发展性和多元性。

根据教材内容, 我们要重构《历史与社会》教育的文明史体系, 用文明史观理解、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识, 树立科学的文明史观。

3. 树立全球史观

八年级教材的编写方式是将中外历史融在一起, 以时序为主、专题为辅的叙述方法, 勾勒出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体现了“全球史观”。

例如, 在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中, 文明与野蛮相互交织, 中国被动汇入世界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体现了全球史观。这种编排使学生从全球视野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及交流、影响;把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史的一部分来掌握, 充分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以及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全球史观与当前的全球化趋势一致, 进行全球史观教育可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主义精神, 这是时代的要求。

二、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现在面对的是90后的学生。他们出生在市场经济社会, 成长于“E”时代, 他们思维超前、个性张扬、行为前卫, 自信又比较脆弱, 敏感而比较自私。他们的消费观念强烈, 名利作用被过分强化。他们相对缺乏团队忠诚感, 重竞争, 轻合作。信息和知识丰富, 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 一些人的虚拟沟通能力远远超过了现实沟通能力。由于父母给他们的满足度较高, 不会盲目反叛, 价值观更现实, 但不代表他们完全听命于父母。审美趣味更中性化, 生活方式更模糊, 道德界限也越来越不明晰。

90后的孩子不光发育得早, 而且知道得多, 最明显的是越来越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 内心世界似乎从童年就开始变“老”。他们中的不少人就是按照名利来判断, 哪个可以让我以后生活得更好, 我就选择哪个。他们知道邓小平理论, 了解“三个代表”, 年少的他们也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大人讲话总要插一句;地理历史盲;每天家—校—家三点一线;不爱看新闻, 对重大事件表示震惊……在备课时我们必须考虑学生的各种因素, 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 才能“因材施教”, 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三、备资源

备资源既整合教材、教师、学生、影视音响等教学资源。

1. 备教材资源

(1) 预设教学目标。备课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知识基础, 从学生、学校、地区的实际出发, 预设教学目标。

首先要规划好单元教学目标, 包括单元内容引导、单元教学过程与活动的整体设计、单元内容总结。以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为例, 单元引导内容可直接利用单元页压底图和文字, 引起学生注意, 告知学生目标, 激活相关的知识, 明确各事件间的关系, 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

另外, 还要考虑哪些内容有利于方法与能力目标的实现, 哪些内容对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点、重点的作用。

最后还要考虑新理念是否渗透到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 结构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导语是否具有新颖性, 能否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教学中来;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叙述的语言是否具有磁性, 能牢牢吸引学生;课堂的情节是否具有曲折性, 能引人入胜;设计的板书是否具有艺术性、科学性;课堂教学过程是否具有浓厚的情感氛围;课堂结尾是否能够拓展学习兴趣和空间功能, 能否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

(2) 把握图文资料。新教材图文并茂, 新颖活泼, 课本中的图文更易于学生接受, 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材料。

实践证明, 运用历史图片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加深知识理解, 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与拓展视野, 形成多元意识非常有益。

学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引导学生分析91页第7~9插图, 翻译图中内容:“我懂三种行业, 能讲三种语言, 有三年工作经历, 有三个孩子, 已经找了三个月工作了, 而我只想求得一个职业。”这样优秀的人才, 却找不到工作, 说明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和主要特征。

类似这样的图文在教材中很多, 教师要正确把握每一幅插图所反映的历史真实, 准确表达插图提供的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以诠释教材内容;以图引思, 发掘图片内涵, 寻找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提取图片中的有效信息, 以图育情,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新教材倡导合作探究学习, 通过实践, 我发现相对于知识水平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 利用插图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3) 灵活处理教材。初二《历史与社会》的内容综合性较强, 对学生的综合要求较高, 所以必须根据实际灵活处理教材。我县属于相对贫困的山区,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教育条件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相对落后。这与新教材的各项要求存在着落差。根据实际, 我对教材内容大胆处理,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着手解决落差问题, 使学生“跳一跳, 摘到苹果”。经过教师的处理, 降低了教材难度, 使学生循序渐进。

2. 备学生资源

学生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动态资源。物质资源主要指教科书、图册、作业本, 视听资料、文字资料、社区历史资源以及从网络上收集的相关资料信息等。动态资源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现预设外的新问题、新情境,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各种状态和表现等。

在条件有限的地方最大限度地科学使用学生的物质资源, 可有效解决资料不足的矛盾。而使用好学生的动态资源则使课堂充满了神奇与活力。

初二的《历史与社会》内容宽泛, 综合性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因其知识经验和实际能力的不同, 会对所学内容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这些状态和表现, 都是有价值或潜在价值的宝贵动态资源。动态资源能让师生产生灵感, 发挥创造性, 使课堂充满活力。动态资源的不确定, 要求教师深度关注学情, 面向全体学生, 这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学习综合探究———“蓝田人的家园”时, 我问学生:“今天当你站在沟壑纵横、满目疮痍的黄土高原, 你有何感想?为改变这种面貌,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有的学生说:“我没有感想, 也没有建议。”这种时候就需要教师灵活机智地处理, 及时引导学生的思维, 使教学走向更深处。

3. 备视听资源

现在的影视资源非常丰富, 其高质量的制作, 冲击着我们的感观, 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在给我们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 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历史认识。

平时积累并整合各类视听资源可活跃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教学内容, 使年代久远、错综复杂、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引起学生思考, 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把握程度。

学习《人在工厂》时, 我选取《摩登时代》片段表现流水线生产法。电影里卓别林幽默、诙谐、夸张、富于想象力的表演使学习充满了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 为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在教学中选取有效的影视资料, 进行合理的剪辑, 提供最重要的信息,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看影视资料, 可大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 顺利达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四、备社会

备社会必须了解当今的国际形势, 如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形势。在新的国际背景下审视历史事件, 会有新的看法。如对哥伦布航海与郑和下西洋比较:过去郑和下西洋被视为“软弱的动机”。现在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角度认识它, 便会发现新的意义和价值。

备社会还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 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等。如学习清朝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怀柔政策需要了解我国现在的民族政策。只有充分了解社会背景, 及时把握时代脉搏和知识更新的信息, 使历史教学的目标和社会现实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 熟练地驾驭教材, 保证新课程全面实施。

总之, 教师要“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通过“四备” (备理念、备学生、备资源、备社会) , 达到“透” (吃透教材) 、“新” (设计新、渗透新理念) 、“清” (思路清晰) 、“简” (课堂语言、素材选用、方法选用、课件制作要简洁) 、“活” (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要注意灵活性) , 为学生的学习、交流与发展创造平台, 顺利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淳, 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卷

本单元以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为主线,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成就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1.第二次工业革命。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2.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知识梳理】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能力提升】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的特点。

(1)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革命紧密结合,科学发展促进了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进行,其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逐步取代蒸汽机,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使人类历史进入到“电气时代”。电力被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成就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形成了两大对立的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4.两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5.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6.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7.正确认识萨拉热窝事件。

(1)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导致了四年多的世界大战。

(2)塞尔维亚青年热爱自己的祖国,反抗外来侵略是正义之举,但他采用暗杀这种恐怖主义的方式,不值得提倡。

(3)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协商或一些国际机构和平解决。

(4)我们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国与国之间平等交往,和平共处。

8.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9.如何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垮了俄、德、奥匈等帝国,即使是战胜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也被削弱了。

(2)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十月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带动了民用科技的发展。

【图文历史】

1.爱迪生——电灯泡。

(1)爱迪生:美国科学家,正式注册的发明有一千三百种,被誉为“发明大王”。

(2)电灯泡: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3)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2.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

(1)卡尔·本茨:德国工程师,他的主要发明是内燃机和汽车,被誉为“汽车之父”。

(2)内燃机:①19世纪80年代,由卡尔,本茨设计。②用石油作燃料的动力装备。

(3)汽车:①1885年,由卡尔·本茨试制成功,以内燃机为动力。②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3.莱特兄弟——飞机。

(1)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2)今天飞机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4.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1)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图1):①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②左边是德国,右边是英国,它们分别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2):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②性质:两大军事侵略集团。③后果:它们疯狂扩军备战,致使大战一触即发。

【直面中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江苏盐城)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应指()

A.珍妮机的发明B.火车机车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飞机的发明

2.(2011·湖北荆州)世界石油产量在1870年为八十万吨,到1900年达到二千万吨,导致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B.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c.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D.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3.(2011·江苏徐州)南北战争后的几十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以下体现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勇于创新”的是()

A.蒸汽机车的发明B.蒸汽轮船的制造

c.飞机的成功试飞D.无线电报的问世

4.(201 1·四川攀枝花)以下科技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2011·山东临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1年1月lo Et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不仅蝉联世界第一,且创全球历史新高。世界上第一辆投入实际使用的汽车诞生于()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6.(2011·天津)因1885年成功试制汽车而被称为“汽车之父”的是()

A.瓦特B.史蒂芬孙c.爱迪生D.卡尔·本茨

7.(2011.广西桂林)2011年3月19日,美、英、法等国联手,对利比亚发动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空袭,利比亚战争由此拉开帷幕。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这么感兴趣,其核心利益就在于石油。你知道石油开始成为重要的能源是在()

A.文艺复兴期间B.新航路开辟期间

c.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D.“一战”期间

8.(20ll·福建泉州)1870年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显著提高(见右图),其决定因素是()

A.资本原始积累增加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开始采用大机器生产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9.(2011·山东滨州)“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文中的“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是指()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

C.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

D.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10.(2011·湖南岳阳)2011年5月初,制造了9·11事件的世界头号恐怖大亨本·拉登被美军击毙。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样带有恐怖主义活动色彩、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发动战争的借口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B.凡尔登战役

c.珍珠港事件D.古巴导弹危机

11.(2011·山东聊城)某同学利用右边的漫画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结论应该是()

A.巴尔干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

B.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c.协约国必将战胜同盟国

D.凡尔赛体系确立

12.(2011·四川南充)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重新分割世界而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是()

A.日本B.塞尔维亚C.俄国D.德国

13.(2011·广东汕头)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一战中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盟友”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

14,(2011,浙江杭州)某同学的听课笔记中记载了以下信息:“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凡尔登战役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南京大屠杀D.三大战役

二、非选择题

15.(2011·四川成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材料一中“横扫整个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又是指什么事件?请简要概括这场“变革”给世界带来的彭响。

材料二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王斯德《世界通史》

(2)请从材料二中找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3)请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任举一例)。

16.(2011·山东东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材料三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3)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1.C 2.A 3.C 4.C 5.D 6.D 7.C 8.D 9.A 10.A11.A 12.D 13.D 14.A

二、15.(1)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法国大革命。英国的“变革”是指工业革命。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了强大的工业国。(2)相关新成果:内燃机、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3)答案示例:轮船的发明使得远洋运输更加广泛、便捷。

16.(1)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最早进行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电力;内燃机。(3)环境污染。(4)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言之有理即可)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单元概述】_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这个时期不但在经济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且在政治制度和思想理论上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上取得了辉煌成果。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同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成为时代的要求。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启蒙运动所宣传的思想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如法国大革命等;启蒙思想运动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

近代,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以往所有时代的总和,牛

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资本主义的先进性和残酷性决定了这一时期世界文化的迅速发展,托尔斯泰、梵高和贝多芬等举世闻名的大师用他们的智慧、心血和佳作共同构建着人类文化的圣殿。

【课程标准】

1.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4.说出《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两幅名画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5.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能力提升】

1.认识思想解放斗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1)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做了思想动员。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3.近代科学革命成功的原因。

(1)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自然科学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这是近代科学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

(2)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使人们去积极思考与探索,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3)科学家的个人因素,没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辛勤忘我的实践探索,科技的进步是难以实现的。

4.区分近代文学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

(1)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反映了俄国人民反抗拿破仑的入侵。

(2)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讴歌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革命精神。

(3)梵高的《向日葵》,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

(4)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5)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6)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反映的背景是巴黎公社失败。

注意:《战争与和平》和《英雄交响曲》都反映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直面中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广东清远)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17至18世纪,有一批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进行批判,并提出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大力倡导科学理性。他们燃起的思想火花是()

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

c.空想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

2.(2011,广东)请你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完成“姓名”一栏的填写()

A.但丁B.达·芬奇c.伏尔泰D.达尔文

3.(2011·广东佛山)历史学家怀特在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纪念美国建国日的文章中说,“到杰斐逊起草宣言时,人们已在战场上为那些新学到的自由而战”。美国人新学到的“自由”来自()

A.杰斐逊B.马克思C.华盛顿D.伏尔泰

4.(2011·山东济宁)小明同学搜集到四个人物图片,欲将他们的活动归纳到一个专题中,这个专题应是()

A.资产阶级革命B.国际工人运动

c.近代文学艺术D.思想解放运动

5.(2011·广东佛山)他的著述“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此著述的作者是()

A.达·芬奇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

6.(2011·江苏扬州)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权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

A.经典力学B.进化论c.相对论D.日心说

7.(2011·山东潍坊)2011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核污染,再次引起人们对原子能利用的持续关注,如何利用科技成果造福人类成为热议的话题。历史上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的科学家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邓稼先

8.(2011·湖南怀化)下列各项成就,属于下页图人物的是()

A.提出了生物进化论思想

B.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C.提出了相对论

D.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9.(2011·江苏苏州)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发展。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正确对应的是()

①牛顿——电磁感应现象②达尔文——进化论③爱因斯坦——相对论

④爱迪生——万有引力定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2011·河南)下列哪部作品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了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俄国社会广阔的生话画面()

A.《战争与和平》B.《老人与海》

c.《百年孤独》D.《人间喜剧》

11.(2011·山东泰安)荷兰原是郁金香的故乡,梵高却不喜欢此花,反而认同法国的一种花,为此他为这种花专门画了一个画册,并且成了他著名的作品。这部作品是()

A.《蒙娜丽莎》B.《向日葵》

c.《墨葡萄图》D.《最后的晚餐》

二、非选择题

12.(2011·山东滨州)思想解放是伟大社会实践的先导,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都与思想解放有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在此运动期间,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诗人但丁的作品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闪烁着人文主义最初的光辉,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

(1)材料一中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14—17世纪欧洲的哪场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但丁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材料二17—18世纪,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的哪场运动?其核心主张是什么?这场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何作用?

材料三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但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实行,一批知识分子秉承西方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依据材料三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并列举两位主要代表人物。

(4)概括上述三大运动的共同性质。

参考答案:

一、1.B 2.C 3.D 4.D 5.C 6.B 7.C 8.13 9.C 10.A11.B

篇5: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练习卷

1.下列哪一种获取火种的方式,是北京人不可能掌握的?()

A.雷击产生的火种B.森林自燃后的火种C.火山爆发后的火种D.磨光石器所产生的火星

2.假如你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将不会遇到的情况是()

A.种植水稻B.用耒耜耕地C.住半地穴式房子D.用陶器装粮食

3.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A.古代非洲 B.古代中国C.古代西亚 D.古代欧洲

4.“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符合这一特征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禹B.启C.汤D.盘庚

6.在亚洲西部的“新月沃地”上孕育的文明古国是()

A.古埃及B.古印度C.古中国D.古巴比伦

7.审美观念和宗教意识出现在()

A.新石器时代前期B.新石器时代晚期C.旧石器时代前期D.旧石器时代晚期

8.棉花最早出现在()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

9.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是()

A.《民法典》B.《田令》C.《罪与法》D.《汉谟拉比法典 》

10.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A.大盂鼎B.司母戊鼎C.四羊方尊D.青铜立人像

11.甲骨文是我国()A.最早的文字B.文字的雏形C.比较成熟的文字D.完全成熟的文字

12.下列哪个遗址可以证明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北京人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

13.发源于中非高地,全长6600千米的河流是()

A.尼罗河B.印度河C.黄河D.长江

14.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通用的计数法的是古代()

A.印度人B.阿拉伯人C.苏美尔人D.埃及人

15.下列那项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国家的出现B.阶级的形成 C.贫富分化D.书籍的出现

16.掌握古代印度祭祀大权的是()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17.相传把全国分成“九州”的人是()A.尧B.舜C.禹D.汤

18.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唐朝

19.下列有关金字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坟墓②现存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③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④胡夫金字塔是现在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是在()A.春秋时期B.公元前后C.魏晋时期D.唐朝初年

21.曾在西亚广泛传播的是文字是()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C.甲骨文D.汉字

2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23.创制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的是()

A.古代中国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巴比伦

24.产生在亚非大河流域的世界文明古国有()

①古代埃及②古代希腊③古代印度④古巴比伦⑤古代中国⑥古代罗马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25.公元前6世纪,古埃及被哪个国家所灭()A.阿拉伯B.巴比伦C.罗马D.波斯

26.古代印度有一个人,自己开了店铺,以经营茶叶为生。这个人在当时的种姓制度中属于()A.婆罗门B.刹帝利C. 吠舍D.首陀罗 27.下列史实中,与汉谟拉比有关的是()①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国家②实行种姓制度③制订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④建立“空中花园”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8.下列古人类的文明成就中,有两河流域居民创造的是()①楔形文字②太阳历③星期制度④包括零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29.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兴起的共同的自然条件是()A.靠近太平洋,交通便利B.地处大河流域,土地肥沃C.气候温暖、湿润D.海拔较高,森林资源丰富 30.在西亚已经出土的数百万块泥版文书是研究西亚历史的宝贵资料。你知道这些文书是用什么文字记载的()A.甲骨文B.图画文字C.楔形文字D.字母文字 31.下列关于我国文明起源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国家的诞生②早期农业的出现③象征权力的玉器出现④商部落起兵灭夏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 32.在分化的社会中,贵族让奴隶为死去的贵族殉葬,下列哪个遗址可看到此现象()A.二里头遗址B.河母渡遗址C.半坡遗址D.北京人遗址 33.下列属于古代埃及文明成果的是()①狮身人面像②空中花园③金字塔④司母戊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4. 被考古学家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历史文物是()A.蛋壳黑陶杯B.司母戊大方鼎C.大禹鼎D.四羊方尊 35.“禅让制”反映了传说中古代社会的()A.民主政治状况B.专制政治状况C.母权制度状况D.父权制度状况 36.下列各项中,不能反映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是()A.懂得人工取火和磨制钻孔技术B.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C. 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没有贵贱之分D.血缘关系成为联系他们的纽带 37.《周书》记载“神农氏耕而作陶”的传说中,“神农氏”是指()A.黄帝B.炎帝C.禹D.有巢氏 38.半坡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它主要反映了原始人类已具有一定的()A.科学知识B.宗教意识C.审美意识D.造型意识 39.“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A.盘古B.女娲C.黄帝D.炎帝 40.下列关于古代西亚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和古希腊的英雄史诗《荷马史诗》共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有()①都属于口耳相传的口述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②都是传说故事,因而是虚妄的,不具有历史价值,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③从传说反映的时间来看,都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④内容都是英雄人物的故事,表明了早期人们认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倾向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 41.从青海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彩陶盆”,使我们可以发现()①当时制陶业已达到较高的水平②原始人通过歌舞来表达情感 ③原始人的精神生活日趋丰富④我国龙的图腾崇拜由来已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2.“神农耕而作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随葬品

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D. 大汶口原始居民中晚期出现了贫富分化

43.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是()

A.蓝田人B.元谋人C.马坝人D.北京人

44.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A.石块B.石刀C.青铜剑D.钢刀

45.下列出土文物,标志着我国开始迈进文明时代门槛的是()

①在黄河下游地区发现的距今约五千年的古城遗址 ②在长江下游地区一处遗址中出土的象征权力的玉器 ③在东北辽河流域一处遗址中出土规模宏大的祭坛 ④在北京人生活过的洞穴里发现的厚厚的灰烬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6.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大约产生于()

A.170万年前B.70万年前C.40万年前D.1万年前

47.下列各项,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制作青铜器②养蚕③制作彩陶④使用骨针缝衣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③④①D.④③②①

48.下列不符合佛教教义的一项是()

A.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教的等级制度

B.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

C.痛恨、反对国王的统治

D.只有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49. 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经济活动的相同特点是()

A.以原始手工业为主B.以采集.狩猎为主

C.以饲养家禽家畜为主D.以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50.印度种姓制中最下层的人是()

A.刹帝利B.婆罗门C.吠舍D.首陀罗。

51.古代西亚出现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事()

A.纸草文书B.甲骨文书C.羊皮文书D.泥版文书

52.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山顶洞人相比,说法错误的是()

A.工具的制作技术更先进B.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C.居住条件大为改善D.贫富分化距离进一步拉大

53.陶器发明于()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金石并用时代D.青铜时代

54.我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建立的王朝是()A.西周B.商朝C.东周D.春秋

55.汉谟拉比法典石雕上部的浮雕中,太阳神授予汉谟拉比的权杖表现了()

A.“天将大任”的思想B.古巴比伦人民对光明的向往

C.太阳神是古巴比伦的主宰D.“君权神授”的思想

56.世界上最先出现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大河流域是()

A.黄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两河流域

57.下列发明与炎帝有关的是()

①发明陶器②打井取水③发明养蚕抽丝技术④编写历法

A.①B.③C.①②D.①④

58.我们现在对商朝的了解远远超过对夏朝的了解,这主要是因为()

A.商代有比较成熟文字的记载B.夏朝离我们太久远了

C.人们对商朝的研究力度大D.商代的遗址发现多

59.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A.法老在役使大批奴隶建造金字塔B.严格的等级制度

C.象征王权的司母戊鼎D.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

60.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A.埃及的象形文字B.巴比伦的楔形文字C.中国的甲骨文D.罗马的拉丁文 61.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和干栏式建筑反映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为()A.干燥少雨B.温暖湿润C.多风沙D.寒冷62.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①地处大河流域 ②以农业经济为主 ③对外军事扩张 ④都存在等级制度,社会分化明显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3.下列对文化与自然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文化是人类创造的财富,与自然环境无关B.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生产资料,不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影响C.人类各种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自然环境发生关系D.各种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生活都是有利的 64.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最重要的进步是()A.群居B.已经学会人工取火C.从山腰住到了山顶D.已经学会制造项链 65.汉漠拉比法典维护的是()A.奴隶主的利益B.农民.手工业者的利益C.奴隶们的利益D.城市贫民的利益 66.下列说法中,能反映人类社会已经出现分化的是()①王室.贵族等统治阶级,奴隶处在社会底层②整个社会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 ③国王是最高统治者④贵族住在别墅,而穷人的生活十分悲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7.按历史的先后顺序,佛教传播的路线是()A.中国——印度——日本B.日本——中国——印度C.印度——日本——中国D.印度——中国——日本 68.在大河文明的发展史上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是()A.古代中国文明B.古代印度文明C.古代两河流域文明D.古代埃及文明 69.下列有关佛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B.主张忍耐顺从,刻苦修行C.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D.公元前6世纪传入中国 非选择题 70.有一位21世纪的学生穿越时空回到古代,这里正在进行最杰出人物的大选:下面是几段选词:A:我是太阳神之子,在我手里建成了最大的金字塔B:我是著名的治水英雄,驯服了洪涛洪水,各部落首领都向我朝贡C:我统一了两河流域,在位时还制定了最古老的成文法典D:我普渡众生,帮助人脱离苦海,我的信徒不计其数这位学生听了一知半解,亲爱的同学们,你能帮助他吗?(1)A是哪国国王?该国国王被称()为什么?你知道最大的金字塔是谁的陵墓吗?(3分)(2)B是谁?他的儿子破坏了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而用一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制度代之,以巩固王权,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制度吗?(3分)(3)C是谁?他统一后定都在那里?你知道他在位时制定的法典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吗?(3分)(4)D是谁?他创立了什么宗教?你能在我们周围找到反映这种宗教的建筑吗/(3分)

71.请将下面的大河流域与其孕育的古老文明以及文明的代表食物用直线连接①古埃及a两河流域佛教

②古巴比伦b尼罗河流域司母戊鼎

③古印度c黄河.长江流域计时法

④古中国d 印度河流域太阳历

74.“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记.礼运》

(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时开始的?(2分)

(2)从此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4分)

75.“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的奴隶的标志剃掉,那理发师的手应砍掉。如果奴隶打了自由人的嘴巴或者大胆地说:‘你不是我的主人’那么奴隶的耳朵就要被割掉„„„”

(1)这段材料取自何处?(2分)

(2)是什么时期哪个国家?(4分)

(3)这部文献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价值?(4分)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76(1)该表反映的是什么制度?(1分)

(2)它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1分)

77.材料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明是世界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驯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至今仍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这场变革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存条件,为人类发展自身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决定了工业革命前世界经济的基本面貌。

篇6: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评卷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使中国承担了巨额战争赔款

B、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使中国门户被打开

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偿白银二亿两

C、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更多的好处”是()A、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B、俄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C、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D、割占巴尔喀什湖地区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的态度是()

A、保持中立

B、从中调停

C、充当帮凶

D、同时出兵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放火烧毁北京圆明园的西方侵略者是()A、英国侵略军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英美联军

6、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当时改名为()A、建康

B、建业

C、天京

D、集庆

7、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是()

A、洪秀全病逝

B、天京陷落

C、安庆陷落

D、李秀成变节 8、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地区的清军将领是()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曾纪泽

9、中日《马关条约》除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外,还割让()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广州

10、《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1、对义和团运动的性质,表述最确切的是()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C、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3、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C、清政府的闭关锁国

D、清政府的军事组织不力

14、英国两次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为打开中国大门、夺取中国市场

B、将大量鸦片卖给中国

C、为侵占中国的领土

D、勒索大量赔款

15、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扩大侵华规模

B、增开通商口岸

C、在中国自由传教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3)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

(2)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两个条约的主要异同点。(通过签定背景、内容、影响进行比较)

(3)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三、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1)——————————;(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厦门、——、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请回答:

(1)请将上述材料的内容补充完整。(2)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件?何时签订?

(3)上述材料出现是哪次战争引起的?发动这次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么?

(4)文件内容说明中国丧失了哪两大主权?文件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四、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1)材料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时间是什么?中心地点在哪里?运动的先锋是谁?起决定作用的阶层是什么?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中的“国贼”是指谁?

(3)我们应该学习青年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材料二: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1)材料一中的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会议上制定的,本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本次会议通过其他的内容:——————;——————————。

(2)材料二中的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此纲领的制定有何意义?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革命靠军阀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1)文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发生于哪一年?

(2)起义领导人有哪几位?

五、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

(2)该运动的性质是怎样的?上述材料中的哪句话能体现这一性质?

(3)材料二中的要求是如何达到的?

(4)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2、读毛泽东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回答:

(1)这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的什么壮举而作?

(2)导致红军“远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毛泽东在诗中提出的艰难险阻是什么?

(4)为什么“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选择题

答案

1-5 DBCCB

6-10 CBBCC

11-15 BCBAD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 〈〈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

1、背景:清政府战败、妥协的产物

2、内容:都有割地、赔款、通商口岸

3、影响:都丧失了主权

1、背景:〈〈南京条约〉〉签订时中国主权完整,〈〈马关条约〉〉签订时中国 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内容:〈〈南京条约〉〉有关税权 〈〈马关条约〉〉规定在华设厂

3、影响:〈〈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3)〈〈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材料解析题

(1)割香港岛给英国;广州;福州;上海。(2)〈〈南京条约〉〉1842年

(3)鸦片战争。英国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场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4)领土主权和关税主权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材料分析题

1、(1)、五四爱国运动;法国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了;1919年;北京和上海;青年学生;无产阶级;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曹汝霖等人

(3)忧国忧民、正义、勇敢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和中央局书记。

(2)中共二大会议上;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2)周恩来,贺龙,朱德

五、材料解析题

1、(1)五四运动(2)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体现这运动性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3)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接受学生请求。(4)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2、(1)毛泽东为长征而作。

(2)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所带来的严重危害。

(3)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艰难险阻有: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的草地。

上一篇:2024年继教工作计划下一篇:广东省2013届高考古诗文默写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