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要求

2024-05-31

教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要求(精选14篇)

篇1:教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要求

教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要求:

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不超过5000字左右。

篇2:教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要求

具申请单位:金寨县古碑中心小学。

申请理由:古碑希望小学下辖四所村小,实有教师57人(核定编制数60人),其中:古碑希望小学42人(1人中心学校借用负责工程建设)、陈冲小学9人、油畈小学4人、乌河小学2人(属于单班教学点,有1人患尿毒症常年透析不能上班);实有学生1151人(古碑希望小学998人、陈冲小学117人、油畈小学33人、乌河小学3人)。我校2013年春学期已退休4人,辞职1人;2013年秋学期即将退休的有3人,1人还需要请产假。鉴于我校目前教师数状况,面临严重缺编,给新学期的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古碑希望小学(按师生比应配备44人,现有38人)、陈冲小学,学生数多、班额大,没有匹配的教师数,教学工作很难正常开展。特此申请,要求给我校增补教师数(古碑希望小学5人、陈冲3人),望领导核实批准!

古碑镇中心学校:

金寨县教育局:

古碑中心小学

篇3:浅谈研究性学习对历史教师的要求

一、“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们强调老师的指导作用, 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不在是简单的“传输=接受”式的传递过程, 而是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的。这种建构是学生在对教材或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 获取相关问题的信息, 并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形成历史概念, 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基本特征, 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 教师的作用发生质的变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判者, 要指导学生如何确定课题, 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归纳、总结结论及如何表述和交流等方法。

新课程标准为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本次课程改革力图将以往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成全方位的培养人的教学, 新课程强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强调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动手的能力,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扣人心弦的导语、饶有趣味的材料、活动课的设置, 这些无疑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旋转舞台。

以新教材为例, 教材中所体现的编写体例是中外合编的专题史, 每个单元集中探讨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 每单元分为若干课, 每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 相互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每单元每课时的导言, 指导学生抓住核心问题。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为例, 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教材或其他一些途径如从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史学著作、史迹等提取演变的相关信息, 然后教师对这些信息加以整理、归纳, 得出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地方上推行的郡县制, 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可归纳出我国政治制度本质特征:所有的制度都以皇帝制度为中心, 体现唯我独尊、至高无上的皇权即君主专制。同时还可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政治制度下所隐藏的矛盾, 发现其中演变的原则 (规律) 。

二、“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要转变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 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探究的、实践的学习环境。而教师的职能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顺应时代的要求、课程的变化而转变。

1. 教学模式要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论是注入式还是启发式, 都是“授受式”, 而研究性学习中, 则要主动的、大胆的激励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自己,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敢于质疑, 主动探究。

“研究性学习”, 养成好奇心是起步的关键。我们传统的教育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学习和研究是两个阶段, 中小学阶段只是打基础, 搞研究是上了大学以后的事。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被扼杀了, 而好奇心是思考的开始, 当然也是研究性学习开始的第一步, 所以教师本身首先就应具有探索与创新精神, 在备课时按逻辑思维规律, 精心设计教案, 使历史基础知识系列化, 施教过程与学生认知思维同步。

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针对教学难点, 提出富于启迪性、哲理性、趣味性的问题, 让学生去琢磨, 给他们留下思维空间。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通过分组活动彼此合作、通过讨论相互交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来突出他们自身的主体性。正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 使人感到枯燥、乏味, 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 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教学中, 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中, 创造性思维必须以准确掌握史料为基础, 即所谓“立足基础, 着眼能力”。教师应讲究选用和讲授史料的艺术, 前者指要选择与教材贴切、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史料;后者指语言精练、生动, 能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并留有时间让其思考。“人的一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历史不会重复, 但历史往往有相似之处, 所以对于同一范畴、联系紧密的知识, 要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分类比较, 由此及彼, 既掌握共性, 又明白个性, 从而培养学生对比推理、举一反三的迁移经验能力。创造性思维, 在中学历史课中表现为学生对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浓厚兴趣,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教学评价观要转变

我认为, 之所以出现学习和研究相分离这一结果, 正是我们的教师、教学和教育造成的, 最严重的是“应试”。所以,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尽管以好奇心为发端, 但好奇心的养成又在于从根本上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矫正我们的教育评价标准、改善我们的教育环境。与传统教育的评价模式沉重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不相同的是, “研究性学习”提倡多元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研究性学习”中, 学习的体验和过程是重要的, 因此, 评价方式也从过去的评价教学结果转为既要评价学习过程和方法, 又要评价结果, 全面评价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在新教材中就体现了这样多元化的评价, 在每课课后测评部分都包括“本课测评”和“学习延伸”, 另外每册书中都增加了探究活动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全新的评价体系以做到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三、“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研究性学习”呼唤研究型教师。“研究性学习”, 教师必须学会对“学习”进行“研究”。“研究性学习”, 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学习,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品格。所以, 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是对学生成长的很高要求, 而说到底, 更是对教师的很高要求, 是教师的责任!教师不能再满足于“一本书来一张嘴, 一支粉笔一只手”的单纯授受式教学, 教师必须和学生一起参加实践活动, 共同体验, 共同提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应该具有进行指导的知识、能力、意识和人格魅力。

1. 原有的知识体系要掘深拓宽

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 不仅指已经接受的系统的理论知识, 还应关注着历史研究的新成就, 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以更新和发展, 并在教学中结合教材传授给学生, 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体现新时期的教学特点。新教材中提及的“历史纵横”、“学思之窗”、“资料回放”, 尤其是必修3中的思想文化艺术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既包括知识也包括能力) 。

2. 能力系统应成网络

要掌握全面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即必须具备有组织教学、课堂提问和解答, 批评和表扬等方面的技能与技巧, 必须具备有语言表达、身体语言和心理暗示等技巧, 同时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手段。

3. 要有基本的科研能力

要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业余技能, 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无疑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 很显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要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

在教学、探究的活动中, 教师应施展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 使学生崇拜你, 亲近你,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教育家孔子就是榜样, 他“学而思”, “思而学”, “一日三省”, 终生不辍。

四、“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遇到的认识和体制上的误区

主要表现在:现行教育的评价体系;学生的精力有限;许多教师的误解;家长和社会的冷漠。在新的高考方案中, 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教学理念, 可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进一步分散了学生有限的精力。在运用“研究性学习”时, 对学生要求不能太高, 应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培养, 而不必追求科学家探究的水平。在中国传统教育中,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很多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这种情形至今还存在于我们的学校。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历史课堂应特别重视将当今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课堂, 应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最后要强调的是“研究性学习”并非完全排斥其他学习方法, 从我国目前的现实出发, 应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但并非完全丢弃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接受式学习。如果教师的讲授可以激励学生的智慧, 激发学生的创造冲动, 那么, 讲授仍然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 并不应该完全抛弃。由此可以看出,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教学中的推广, 还是“路漫漫兮”。

篇4:教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要求

第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

一直以来,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可以借助所拥有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式来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生面前是权威,居高临下,学生只要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就行。但我认为,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知识的引入借助实例,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来改变教师脑海中原有模式,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方法、新策略,打破旧框框,找到更加合理的授课方法。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老师们对有些问题不能解答,这样可能会导致师生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绝对的服从。但现在,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方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指导效果。因为这时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师的话不一定具有说服力,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有关问题。的确,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与学的互换日趋频繁。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谁就首先获得发言的主动权。

第二:教师从个体走向团体合作。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可以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可以基本上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结题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对我们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自从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联合起来对学生课题进行进行指导。这对教师来讲,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我们必须与个学科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这是老师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第三、化学教学课堂导语设计。

课堂导语是一节课的开头语,它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要求,应用实验或直观的教具或生动的讲述、巧妙的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引起他们的注意。大家都知道一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而这恰恰是老师上一堂课的关键环节,如果老师在上新课时能从重点和难点入手,设计好导语,这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非常重要。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

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思考如何去理解。例如在讲氢气的性质时,由于已经学过了氧气性质了,因此可以直接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和盘托出。我在这里作了如下讲述:“我们已经学过了氧气的性质,今天我们学习氢气的性质,今天这节课重点讲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点是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氢气用途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讲这一节课”。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心中有数,又便于教师讲述,起到统领全课的作用。课堂导语,是教师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在一节课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导语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就会有积极的效果。

第四、化学教学疑问设计。

一堂成功的化学课,都由设疑、引导、定位、反馈、应用这几个环节组成,设疑是这些环节中的第一环,设疑的目的是创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设疑有助于创设课堂情绪,因为教学效益的优劣,直接受课堂情绪的影响。不仅在教学中重视教学学生学会,更注重教学生怎样去学,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设疑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所谓课堂情绪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作用下,学生心理需求上所产生的情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往往比知识给予的信息交流更快更强烈,因此,理想的设疑是成功教学的先导。

第五、化学教学过程设计。

1. 熟悉大纲。不要随意拔高知识,对课本上的知识点,不要用以前高考的眼光来对待,而随意挖深、拓展知识点,否则可能会造成书本知识无法上完的局.由于新课程没有现成经验可以遵循,而我们所教授的知识,有多少是高考会考到的,我们不清楚,这样在哪里要多讲,哪里要少讲,哪里要精讲,都不清楚而有关新课程及高考的消息漫天飞,哪一个可靠我们也不清楚,这将给我们教学方向的选择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在上课过程中自始至终要熟悉大纲。

2. 教学目标明确,吃透教材。

如果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可以以讲授为主;如果要求学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仅作语言讲授是不够的,必须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如果要求学生形成某种动作技能,则必须作恰当的动作示范,选择教学方法时考虑方法能否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备教材,就是要尽可能全面、深刻地熟悉教材,并且注意课的前后联系,而不是仅仅孤立地备本节课,要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教法,才不会指木为林或见林失木。

3.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学生特征主要指两方面:一是知识基础;二是心理特征。教学的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进行新的教学设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影响教学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教师素质、教学设备、时间限制。这些教学因素是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的问题,教师固然要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不少教学方法的实施,如演示实验等,需要相应的教学设备作保证;有些方法很好,但常常因为教学时间上的不允许,不得不放弃使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本身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到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化学学习不只限于对概念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而让学生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篇5:教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要求

白山镇中心学校: 白山镇财政所: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我县建县60周年,歌颂党的光荣历史和丰功伟绩,根据马山县文明办、马山县教育局、马山县团县委及马山县关工委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活动方案的要求,我校决定在“六一”儿童节前开展此主题文艺汇演。此次汇演活动是师生同台演出,教师需要统一着装,购买教师校服,估计需要经费元8750元(250元×35套)。特向你们申报,投入的资金从2011年春季学期学校公用经费和学前班教育费中支付。请予以批准。

篇6:课题研究报告格式要求

一、总体要求

1、课题研究报告立意要高,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力戒纯理论知识;

2、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足、资料翔实;统计科学、准确;分析透彻、深刻、精炼;对策和方案要具有宏观的、全局的、改革的思路,且切实可行,便于领导决策;图表清晰、严谨;

3、字数控制在1~1.5万字内,特殊情况经同意不宜超过2万字。

二、基本结构(仅供参考)

(1)题目

研究报告的标题必须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英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内容摘要

摘要是报告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2、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第二次文献采用。

3、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4、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400~500字,如果研究报告是用外文撰写的,中文摘要应不少于600~8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30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5、摘要中不要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6、报告摘要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

(3)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每篇报告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中文关键词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4)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

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5)研究方法

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6)研究结果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

除介绍课题成果的内容外,特别要说明解决了那些教学问题?该成果怎样解决教学问题的?成果的创新点?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和效果如何?其内容:

1、研究了什么问题

2、得到什么研究结果(如图、表);

3、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7)分析讨论

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8)结论

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书籍类作者名.《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作者名.《文章题目》[J].《刊物名》.×年第×期)

报纸类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10)附录

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三、格式要求

1、总标题:用3号加粗宋体,上面空1行,行距均用固定值28。

2、姓名:总标题下面请标明院系和姓名,用5号仿宋体,行距用固定值20(包括与总标题之间空1行)。再空2行,下面为正文。

3、正文:全部统一用5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

顺序标题统一为:

一、二、„„(用小4黑体,居中);

(一)(二)„„(用5号仿宋体,前面空2格,后面不要有标点符号);

1、2、„„(用5号仿宋体,前面空2格);⑴

⑵ „„(用5号宋体,前面空2格,后面不要有标点符号);A.B.„„(用英文大写体,前面空2格)。除以上顺序,之后一般请不要再用顺序号,如一定需要请用“——”来区别。

研究报告中的数字,应按正式出版物的规范,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9年”、“ 7~8个小时”、“ 35~40万人”、“ 2001~2010年”、“第28届奥运会”、“ 第11届全运会”等。

4、表格:正文中的表格标题用6号黑体并居中,如“表1”,放在表格上面;表格内的文字用6号宋体,简单表格均采用三线条来表示,内容较多可用常规框形表格形式。

5、图:正文中的图标题用6号黑体并居中,放在图下面;图中的文字用6号宋体。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用小5号加粗宋体,不空格至左边。另起一行为内容,用小5号宋体,如“[2]余方云,日本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

篇7: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格式要求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5、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6、研究工作的步骤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8、现有基础

篇8:教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要求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 尤其中小学教育过程中, 我们经常困惑于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是世界上课业负担最重、课后作业最多的学生, 也经常的取得奥林匹克竞赛等世界赛事的奖项, 但无论在科技、文化、艺术、经济等领域, 我们追逐世界的脚步却又如此沉重, 以至于我们的教育改革通常指向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显然, 我们的问题出在教育体制, 而当我们将关注于“如何改革教育体制, 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个问题的同时, 我们似乎忽视了两个问题:谁来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教师群体能培养出一个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群体吗?在改革20年之后, 我们的现状是:在所有的社会事业中, 教育是最带有农业社会特征的行业, 突出体现为:凭经验教学, 拼时间、拼精力, 以“夯实基础”的名义让学生十遍、百遍的抄写、默写。而所有教学质量管理、差异性教学、合作学习等教育教学理论则在“实际经验”面前变成了“花拳绣腿”。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我们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严重脱节, 十余年来, 我们教育实践的改进远远落后于教育理论的创新。

在具体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中, 我们应该更为深入的探讨令教育领域“经验主义”盛行的深层次的原因: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与工业生产以及其他社会行业不同, 每一个教育者对教育理论以及教育理论实践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并且每一个教育对象对教育的接受也是不同的。教育行业的每个教育者和对象都是一个与众不同并且不断变化的特殊个体, 所以不可能使用简单的标准化生产, 谁也无法提供一套对任何人都有效的固定的教育程序。这就使得教育理论的研究可以有普泛价值, 但实际的教育实践却不可避免的是个体性的活动, 这也导致看上去“经验”比“理论”更重要, “差异性教学”似乎也变成了对其他可操作的一般教育理论的排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经验主义”引起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各自的变化是平行的和独立的, 两个不同的“中心”存在同一个活动中, 这就导致无论是教师发展理论, 还是学生教育理论, 都由于无法有两个活动出发点。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必须坚持教师专业的“以服务为动机”的特征。以服务为纽带, 教育的两个“中心”就可以得到统一, 从表面看, 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目的, 而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则是内在目的, 教师在其中实现了本体价值。而从实质来看, 促进学生发展则应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目的, 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本体价值, 而其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现则是外在目的。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和要求

因此, 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在职业生涯的第一天起不断地按照教育的发展而提高教育教学方法, 做到“持续改进”。显然, 这种“持续改进”不能依靠偶尔的短暂的教育培训等方式来达到, 它必须建立在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教师发展计划中, 即教师专业化发展, 使教师在个体的日常工作中能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提高必需的能力。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 通过终身专业训练, 习得教育技能, 实施专业自主, 体现专业道德, 逐步提高从教素质, 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同时, 它必须符合以下专业特点:范围明确,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直接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非营利, 以服务为动机;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

三、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途径

基于教师专业化的以上特征,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 认为, 通过“两修三课”活动, 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两修”是指教师专业知识研修和专业技能研修。其目标是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育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按照教师队伍的年龄、学识、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差异, “两修”可以依次设计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研修等级。初级研修是基础, 是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是全体专任教师必须达到的, 是做一名合格教师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中级研修是在初级研修水平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 是对专任教师提出的较高要求, 是合格教师走向名优骨干教师的学识和技能基础。高级研修是三级研修中的最高层次, 是引导名优骨干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和各级名师的基础。

“三课”是指“达标课”、“优质课”和“示范课”三个课型。这三个课型的评价认定过程是一个逐级提高、不断发展的动态提升过程。“三课”的等级认定要以“两修”的等级认定为前提, 只有“两修”通过了初级水平认定, 才可以申请“达标课”的验收认定;只有“两修”达到了中级水平认定, 才可以申请“优质课”的验收认定;只有“两修”达到了高级水平, 才可以申请“示范课”的验收认定。

篇9:教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要求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意味着教师的职能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重塑自己的素质结构,重新审视与定位,转换自己的角色,转变教学行为。

体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具有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体育学科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讲授技术要领,还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探求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研究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直接的锻炼经验,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更新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教学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师徒式”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法”,而很少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学法”。教学中往往是学生在教师“指挥”下做动作的“拷贝”表演。学生几乎成了机器,毫无个性可言。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的主动性被压抑,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现代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平等合作,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这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因此,体育教师教学的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首先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必须加以转变,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其落脚点在于知识的综合与应用,由于课题涉及许多学科知识,如科学、艺术等领域,教师将遇到自己从未思考过,甚至从未见过的新问题;将面临知识的深度、广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挑战。因此,教师不应当仅仅懂得体育专业方面的知识,还应懂得一般科研程序和方法,知道到哪里去收集有关资料,如何做实验并进行统计和整理,并能指导学生用科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课题补充许多相关的知识。只有拥有相关的知识,教师才有发言权,才有资格帮助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充电”,如与“研究性学习”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常用的信息技术、常用的科研知识等。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接受继续教育。不仅要学习本学科内容,还要去探索其他学科,注重各学科的渗透。要紧跟时代,不断进取,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榜样。

三、体育教师要参与课程的开发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课程是由课程专家设计,教材是由国家统一编印,教师只是既定的课程与教材的阐释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生成和产生的。教师和学生是课程开发和设计的主体。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一旦教师介入课程的开发,将会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方法和策略的挑战。而思考和应对这些新事物的过程,会提高教师自身对教育的理解,丰富知识素养,并能超越课堂的局限去思考问题和行动,使教学更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2(4).

[2]教育研究,2002(6).

[3]教育发展研究,2001(2).

[4]教育发展研究,2002(1).

篇10:区级课题报告字体要求

课题资料按相关要求收集、整理和制作。綦江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报告文本(《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成果公报》)内容格式见附件8,格式规范如下:

1.题目字样:綦江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类别+“课题名称”+报告类别(如开题报告)。2号或小2号(按文字多少选择)、宋体、加粗

2.承担单位名称以单位公章为准,居中并置于题目下方 3.正文:宋体、小四;段前、段后都为0;行距:固定值20磅

4.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序号用一、二表示,标题独立成行,其后不加标点符号

5.二级标题:黑体、小三;序号用㈠、㈡、㈢表示,标题独立成行,其后不加标点符号

6.三级标题:黑体、四号;序号用⒈表示,标题独立成行,其后不加标点符号

7.四级标题:宋体、小四,与正文一样;序号用⑴表示,标题独立成行,其后不加标点符号

篇11:中期研究工作报告内容和格式要求

一、内容

1.前期工作概述

包括工作程序、工作结果、工作量状况。

2.已完成的工作

包括计划内和外的工作成果。

3.未完成的工作

根据计划还未完成的工作,或计划外还需完成的工作,及完成计划。

4.前期经费使用情况。

二、格式

1.封皮

下载标准封皮格式。

2.正文

按[例]编排。

[例]:.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繁荣的历程。近年来,房地产业进入高 1.1.199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有4400家,1995年达到33483家,而到了2003年达到了37123家。随着房地产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

······

表1研究对象楼盘信息表

人数

35 30 25 20100 一室一厅

两室一厅 三室一厅 两室两厅 三室两厅 图1 不同户型购买人数统计图参考文献 [1]姚玲珍.房地产市场营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75-89.[2]潘蜀健,陈琳.房地产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0-35.[3]栾淑梅.房地产市场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73-79.人文经管学院

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项目

中期工作报告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所在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法: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mail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文经管学院工商管理基地

共青团人文经管学院委员会

篇12:课题中期汇报工作基本要求

一、开展中期汇报的主要目的 总结前期研究工作,发现存在的问题。

 提出问题解决策略,确定课题下阶段研究内容与计划。

二、中期汇报的主要内容

 课题概述——概括地介绍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起止时间等。 研究进展——较详细地介绍本阶段主要做了哪几个方面的研究,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什么进展,关键问题的解决,得出什么结论;如未能按设计进度完成研究任务应作出说明。

 存的问题和困难——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出现什么困难。

 下阶段工作——介绍下一阶段工作安排和工作重点(如果研究计划有较大的变动,应说明变动原因),同时针对上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后一阶段研究存在的困难,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或思路。

三、中期汇报会的基本流程

 课题负责人做中期报告(时间20分钟以内,请课题组汇报人准备充分,以讲述为主,不要按报告上一字不漏地读,提倡用PPT辅助介绍)。

 课题组成员补充阐述(视实际情况需要,除课题汇报人在阐述时有较大遗漏情况外,一般不提倡安排子课题穿插介绍)。

 专家提问与点评。

 课题组成员与专家互动(课题组成员可提前做好准备,就研究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与专家作进一步探讨)。

四、几点要求

 课题组应提前一周将课题中期报告及课题申请书或开题报告交科研室参加中期汇报的科研员及相关专家,并将电子稿发至科研室工作信箱jdkys@yahoo.com.cn。 中期汇报中如确需进行课堂教学或其他活动展示,应事先和科研员商定。

 中期汇报时,除中期报告外,应将其它课题中期阶段成果资料陈列出来供审阅。 中期汇报后,应交1份中期报告给科研室科研员带回存档。如根据专家建议需做一定修改,应在中期汇报后一周内完成并上交1份修改后的报告。

 课题组全体成员应参加中期汇报会。

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室

篇13:教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要求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简称“新课标”) 实验稿中指出,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设置的要求, 教师应该做到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 ……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 拓宽知识面, 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的客观条件, 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们必须要不断提升自我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势。国内学界对英语教师, 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已有一些研究对高中英语教师的素质进行了探讨, 如张逸岗、丁方在《试论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中指出, 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语音、词汇、语义、语用知识, 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 外语习得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人品修养 (戴曼纯、张希春, 2004) ;戴曼纯、张希春在《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抽样调查》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包括扎实的基本功、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较强的科研能力、外向的性格和健康的身心 (邓道宣、罗明礼、代瞻, 2008) ;吴一安在《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中构建了高校优秀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 该框架由四个维度组成: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份 (丁东明, 2006) 。这些已有的研究绝大部分都只是关于高中英语教师素质的现状研究、英语教师对自身发展需求的研究或语言研究中的观念变化等单方面内容的研究, 而对系统地、全面地探寻新世纪教育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的研究较少。鉴于此, 本文将探讨新课标下对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的要求。

2 研究设计

(1) 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解决两个问题:

1) 高中学生对高中英语教师在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技能、文化素养、心理素质、学习与反思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六个方面有何期待?

2) 高中英语教师如何看待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以上六方面的素质?

(2) 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武汉市七城区十所重点高中的高一至高三的英语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包括364名学生和30名英语教师。

(3) 调查方法与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为问卷法和访谈法。首先, 查阅、归纳、总结大量有关高中英语教师素质方面的文献, 具体包括高中英语教师素质现状调查、语言教学发展新要求及教育改革对教师教学新要求等, 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为教师问卷, 一份为学生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高中英语教师在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技能、文化素养、学习与反思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六个方面应具备的素质。在全面实施问卷调查之前进行了先导调查, 征求了高中英语教师的意见及建议, 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试项目进行了调整与修订, 最终形成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

问卷调查采用当场发放, 统一匿名填写, 当场回收的形式。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370份, 收回364份, 其中有效问卷361份 (有效率99.18%) ;发放教师问卷30份, 收回30份, 其中有效问卷30份 (有效率100%) 。

访谈法则是通过与高中英语教师面对面交流了解有关情况。访谈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师素质的现状有何认识;对应聘高中英语教师的求职者有什么具体要求;对有意将来从事高中英语教师职业的在校大学生有何建议。共访谈3名资深教师。

(4)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进行了分析处理;转写了访谈的录音,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录音的文本进行了分析。

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 专业基础知识方面

高中英语教学包含听说读写四大部分, 在当今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下, 高中英语教学大多把重心放在听、读、写上。然而, 此次调查表明,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对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基础知识的技能要求有所变化, 在保持“听读写”技能的基础上, “说”逐渐成为教学的一大重心。86.67%的高中英语教师认为能够熟练灵活地使用英语, 达到口语流利、表达清楚的要求将越来越突出。这一点和学生的期望不谋而合。对学生而言, 在英语学习基本技能中, 学生对教师口语的要求居于首位, 达77.84%。此外, 调查数据反映出, 在能够全面系统构建语法体系的能力要求上, 教师对自身要求高于学生期望值。

(2) 教学技能方面

教学计划是英语实践教学的起步和指导,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学计划展开教学活动, 完成预定教学任务。统计结果显示, 对于学生而言, 50.56%的学生群体期望教师能够告知教学短期或长期教学计划, 46.26%的学生认为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度把握节奏是十分重要的。此外, 在课堂形式方面, 教师和学生期望一致, 双方均希望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 活跃课堂,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调查, 80%的高中英语教师和69.17%的学生认为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和直观教具进行英语教学的能力有一定的重要性。随着英语学科的深入和发展, 教育改革和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英语教学的范围得以延伸和拓展。在此情况下, 多媒体的应用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为直观、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方式。这种符合时代气息的教学方式, 更能与当代学生那种“先进性”相结合, 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活力,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运用技能, 结合课程内容, 创造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

(3) 文化素养方面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综合性人才愈来愈成为时代的首选, 英语教学领域也逐渐呈现这种态势。当今的知识不再局限于单个学科, 学科之间的交叉日益显现出多元化和一体化。调查结果显示, 在广泛涉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英语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文化知识及教育学理论知识等方面, 被调查教师中的60%认为有一定重要性;50%的被访教师表示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十分重要, 而学生在这两方面的期望值都低于教师 (第一方面的素质, 51.52%的学生认为有一定重要性;第二方面的素质, 49.86%的学生认为有一定重要性) 。学生们普遍认为在掌握一定学科内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科外知识的掌握度十分重要。这表明, 高中英语教师迫切需要丰富其自身学科内外知识。

(4) 心理素质方面

心理素质是教师成功开展教学活动所具备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教学实践中, 对心理素质的考验是来自多方面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较大的教学困难、较高的学生期望和较强的生活压力等等, 都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极大的考验。数据表明, 73.33%的受访教师赞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应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以及具备宽容、谦逊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70%的教师表示适时排遣生活压力, 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有一定重要性。反观学生, 学生把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公平对待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品格等方面定位得十分重要。这表明, 学生对教师的期望较高, 渴求与教师建立融洽的关系及互动, 这给了教师一定的压力和考验。不难得出结论, 未来英语教师应在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方面多下功夫。

由此可见, 教师应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 能够协调好学校、学生和自身的期望和要求, 在教学内外应具备适时调整心理、保持健康心理的能力。

(5) 学习与反思能力方面

统计数据显示, 对于定期观摩其他优秀教师讲课, 以吸取经验和结合学生回馈信息及自身教学实践;定期反思对提高英语教师素质这两个问题, 分别有80%和70%的教师都选择了十分重要。这不仅体现了这两个途径既切实可行又十分受欢迎, 也显示了教师十分期待收到来自学生的反馈, 非常认同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而学生问卷在“收集学生信息回馈以改善教学”方面的期望值远低于教师卷, 可见教师虽十分期待学生的建议, 但是在实际教学行动中做的还不到位, 这便提示未来的英语教师将收集学生信息反馈付诸实际行动。另外, 学校应多组织听课学习活动或教师可自由听课等方式, 彼此学习, 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而与此相比, “将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积极与同事讨论、分享”在教师眼中重要性略有下降 (63.33%的人选择了十分重要, 36.67%的人选择了有一定重要性) 。虽然与同事分享经验、讨论问题与定期观摩其它优秀教师讲课都是交流经验、学习互进, 但教师更偏向于“低调的被动方式”学习交流, 而非“高调的主动方式”。可见某些因素使得教师未能彻底“开放内心”地学习、交流经验, 这也是未来英语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在“具备出国经历, 接受教学法、教学技能的集中培训, 关注国内外英语教学现状及发展、教学和教材动态、改进教学实践”三个方面, 教师问卷显示这三个因素只是有一定重要性。可见, 英语教师认为出国经历有益于英语教学但非必需, 其它两方面虽有益于学习与反思能力的提高, 但是缺乏实际可操作性。教学技能更多地源自教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总结, 而国内外教学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

(6) 科研创新方面

学生问卷与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体现的共同点是, “参加语言学和教学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探索先进教学方法, 并付诸实践”、“以自身教学工作为基点, 定期总结心得并撰写相关论文”三个方面的英语教师素质有一定重要性, 但是对实际教学并非是必需因素。不同点为, 学生在这三个因素的重要性评定方面基本上都高于教师, 可见教师在这方面并没有达到学生的期望值, 这也说明科研创新能力是未来教师需要关注与提高的方面) 。

(7) 教师类型排序

学生卷与教师卷统计数据显示结果一致, 各教师类型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融合型、爱心型、科研型、平淡型。融合型居于首位, 表明教师和学生对于英语教师所具备的素质重点关注专业知识, 并要求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趣味性的方式进行教学。仅次于融合型的是爱心型教师类型, 反映出学生在生活上对教师提出的另一期望和要求, 生活中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讲师德、有爱心、有责任心是教师在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应有的素质, 这也是未来高中英语教师需努力的方向。对科研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 但拓展知识面、丰富除英语知识外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是必需的。

4 内容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是一种在当今教育体制大背景下, 针对现实的不同需求而进行的目的性教育。教与学涉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而如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已越来越突出, 对未来高中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有所变化。

在英语教学内容方面, 受访英语教师一致认为, “高中三年级的英语教学是个渐进的过程, 其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随着不同阶段的实际能力和实际需求发生改变, 高中一年级基础听说, 二年级的听说加读写, 三年级面对升学, 则着重偏向于读写。”但在当今的发展趋势中, 口语已日益凸显出其越发重要的作用。受访教师也一致认同了口语这一发展趋势, 且强调口语能力越来越成为招聘英语教师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口语中的语音、语调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

互动方面, 受访教师表示,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主观学习的因素之一, 是教师在完成其教课任务后应重视的地方。沟通、交流、关心和疏导是教师课后应注重努力的方向。

知识构建方面, 受访教师强调了教师博学的重要性。平时要多涉猎英语领域外的其他知识, 配合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同时, 这也是提升个人文化修养的途径。采访中, 当问及高中英语教师在了解英美国家社会、文化方面有没有硬性要求时, 某位老师回答:“英美文化相关课程不会专门列入高中课程表。但在教学中相关的, 像在平时讲课讲题时, 涉及到的最好介绍一下背景信息。老师在这方面, 要注重未来, 涉及的范围要广, 了解的越多越好。”一个国家的文化直接影响其所使用的语言, 对文化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英语语言的教授者应对英美文化在基本了解的基础上, 拓展文化面, 深入了解使用英语语言的民族的社会文化。

科研方面, 受访的高中英语教师均表示, 学校对教师不采取任务型制度, 而是鼓励教师主动地从事科研创新工作。这是当今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之一, 对于教师来说更促进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反过来, 这也会使教师对于教书和育人有更透彻的理解, 有利于深化个人教育理念。

应聘方面, 注重考查语言能力、交流能力、个人价值观、教学理念。首先应聘者应获得相关的专业证书。对于教师行业, 对于师范类院校出身的应聘者由于在校期间已受到教育学相关方面的培养, 对教师事业更为熟悉和了解。但是, 真正的应聘标准还是在考查个人能力上。英语教师应聘者不再只注重高学历, 而是在基本学历上注重个人教育能力。“学历上, 最基本的是重点大学, 当然学历越高越好;另外, 基本的证书应该有——专四、专八、教师资格证等。不过, 还是实际能力最重要。”某一重点高中老师如是说, 例如, 口语能力、课堂表现力、说课能力等等。另外, 受访老师表示:“面试这一关也是很重要的, 能直接反应一名应聘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所以, 面试时, 需要应聘者上一堂展示课, 展示课对个人的各方面要求较高, 应在平时多积累、多练习。多听优秀教师的课, 学会高中英语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

5 结论及建议

(1) 全面夯实专业知识基础, 牢牢把握重点发展方向。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英语学科在系统上也有所调整。口语是一门语言最直接的表现和反映, 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背景下, 口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脱离了语言最根本的目的——“交流”。因此, 各院校在培养师范类英语大学生的教学中应在听、写、读的基础上, 也应加强对口语能力的训练。

(2) 充分汲取时代精华, 最大限度服务教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设备层出不穷, 新时代下学生越来越走在时代的前沿。各英语院校应加强学生在此方面的学习, 使其能够掌握现代技术, 利用现代设施, 以增加课程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此外, 在课程开展中, 未来高中英语教师应对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有更透彻的规划, 加大其在前期教学计划的投入, 更重要的是, 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从实际出发, 主观与客观相结合, 注重学生的主体角色。

(3) 丰富学科内外领域知识, 提升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通过对教育部强调的课程改革的深入解读, 我们不难发现改革下的培养对象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元领域, 这就对综合人才培养者的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意从事高中英语教师职业的在校大学生在打牢自身专业技能的基础上, 应在平时进行跨领域的学习, 丰富自身的内在文化素养, 陶冶情操。一方面, 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 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完善学生的知识构建。另一方面, 教师的博学多知能够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提升个人魅力, 增加学生的认同感,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 强化心理素质,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心理素质是影响人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教与学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虽然在成为教师的阶段中会涉及到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相关学科, 可理论和实践总会存在一些差异, 决不能“一刀切”。针对各种生活、工作压力, 各英语院校应教授大学生有效的排压方式, 使其强化自我调节和抗压减压能力。另一方面,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下, 作为向导的教师各个方面或多或少对学生会产生影响, 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 更重要的是, 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的生活给予关注, 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这也是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动因之一。

(5) 多管齐下丰富经验, 更新深化教学实践。学习与反思能力方面, 首先教师应做到积极听取学生的回馈意见, 主动和优秀教师或同事进行交流学习, 同时做好自我反思与总结工作, 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其次各英语院校在培养未来英语教师的过程中, 应涉及相关国内外英语教学现状及发展、教学和教材动态的知识。同时, 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多组织实践性教学实习, 使大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除此之外, 还要在平时培养大学生主动求教于他人的习惯, 使其内心能够在向他人学习方面更为开放。

(6) 响应新课程新理念, 争做新时代创新型教师。在科研创新方面, 虽然当代高中只是持以鼓励的态度, 并未硬性要求达到一定标准, 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 高中英语教师在科研创新方面的要求会逐渐加强。所以, 各英语院校大学生应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 培养自己的科研创新精神。

最后, 高中英语教师应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目标, 以充实自身实力为推动力, 以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为追求点, 全面打造高能力、高素质、高品德的现代高中英语教师。

摘要: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对武汉市七城区十所重点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就未来高中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进行了调查, 并基于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对英语专业大学生培养相关方面的素质及各英语院校制定合理科学的培养方案提供具体的建议。

篇14:教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师;素养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19-01

新课程要求实施全面教育,这就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要记忆大量的生字词和文章,更要求学生能够养成一种语言思维习惯,并具备初步的文字写作和组织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候就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方式作出改善,而这就要求老师自身能够具备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专业素养。

一、新课程简介

新课程是关于我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和要求。新课程对学校的教育、老师的素质、教学课程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最终目的是希望学校能够培育出一批具有综合素质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才,这不仅对教学人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要求,更是对教育人才的思想提出了要求。

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哪些专业素质

新课程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就是对教学老师的要求,针对新课程所提出的内容,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1、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2、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如果教师能做到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会有新意,有亮点。

3、勇于奉獻——做敬业教师。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这才不愧为人师。

4、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

(1)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师德丰碑。其次,对学生要倾注全心的爱。第一,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博爱之心。(2)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老师必须丢掉师德尊严的“面具”,不能以虚言欺骗学生。

5、以人为本——做关爱学生的老师。尊重学生的生命,尊重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在小学生的学习历程中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课堂生活是学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轻视甚至是忽视学生的教学,就是不真实的教学;而离开了真实的课堂教学,我们的课程改革就成了“伪改革”,我们的教学就成了“假教学”,我们的使命就成了“虚使命”。因此,尊重学生是真实自然的教师职业良心的灵魂,是共生语文研究的根基。在教学中,一要注意珍惜学生的时间。不上重复的课,不上表演课,不在课堂上做无用的工作,不让学生作陪衬;设计作业及练习,要突出重难点,突出精练巧学,突出能力提高和思维培养,不浪费学生时间。二要目标设计恰当,符合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不脱离学生实际;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不一刀切。三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感悟、去体验,不把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体验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情感自然生成提升

6、与时俱进——做一个知晓社会的老师。“一个科学家不能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纯粹的生物学家’或‘纯粹的社会学家’,因为他不能对他工作的成果究竟使人民境况变好还是变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然他不是在犯罪,就是玩世不恭。”这是对科学家的要求,那么作为人文性学科执教者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具有博大的人文胸怀。博大的人文胸怀体现了共生语文研究中教师的生活态度、生活品位及生活责任,更体现了一种教育眼光。关注社会生活其实就是关注人类文明的创造,就是关注人类文化的延续、人类精神的弘扬。所以,不仅要关注社会生活,而且要在语文教学中去展现社会文明、人类文化的魅力。

7、爱岗敬业——热爱祖国母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满腔热情满腔爱。“在语言文字明亮而透彻的深处,映照着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它是文化的载体,它是精神的凝结。”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包含着社会的繁荣昌盛、民族的荣辱辛酸、个人的悲欢离合。走进汉语言文字,就能拥有精神的享受、成长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思想的熏陶,从人生的各个方面得到教益,丰富自己的审美情趣,充实自己的灵魂。“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教师对母语的热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母语的追随,他们从教师身上感染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对文化的挚爱。这种影响是行动的影响,是心灵的牵动,不容易异化和扭曲。

新课程是关于我国教育教学全面发展的要求,要实现国家教育教学的改革就必须首先完成新课程的要求,在此,教育工作者们必须作出创新和改变,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出发,做一名新时代教学老师。

参考文献:

[1] 蒋 蓉.论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7(08):188.

[2] 赵本华.新课程视野下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J].文学教育(下),2015(03):156.

上一篇:医院2014年度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