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储量管理规程

2024-04-28

煤矿储量管理规程(精选6篇)

篇1:煤矿储量管理规程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实施细则

2013年8月25日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矿井储量管理是煤炭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是正确地统计、计算和真实反映生产矿井储量、采出量及损失量情况,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原煤炭工业部(83)煤生字第1275号文件精神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新颁布的《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结合我矿目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2条 有关业务部门职责范围

一、生产技术部门主要负责:

积极贯彻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及时处理报损储量,制定提高回采率的有关技术措施,具体提供矿井采掘头面作业规程,确定各种煤层计划采高,改进采煤作业方法,总结提高回采率的经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地质测量部门主要负责:

1.合理圈定各级储量、采出量及损失量的范围,正确地测量、计算其数量,并分门别类地整理成台帐、图表、卡片等资料。

2.对储量的变化、转出、转入、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按照规定进行测算,申请核减报批。年末汇总填编有关报表上报。对生产部门申报批准后的报损储量年末进行汇总,填编报表上报。

3.合理计算各种损失率,并进行分析上报。4.负责“三个煤量”等报表的填报工作。

5.及时掌握矿井储量变化动态,监督各工作面采煤状况,正确提供有关储量数据,按时修改编制储量图件。

第3条 必须配备专职储量管理人员,人员的数量符合质量标准化的要求。

第4条 本实施细则从即日起执行。第二章 有关储量及回采率方面的补充规定

第5条

回采率标准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第6条 对照国家煤炭技术政策规定,矿井能利用储量的煤层,储量计算最低可采厚度为0.7m,最高灰分不得超过40%;暂不可利用的煤层,储量计算厚度可在0.6~0.7m之间,灰分规定在40~50%之间。

第7条 在生产过程中,经常进行矿井储量方面的调查,并把调查的结果如实地记录归登在台帐、卡片、基础表上,填绘在图纸上。按照规定根据基础资料定期编制(诸如煤生9.21表)。

第8条 工作面调查和丈量,每月20日和月底左右分别进行一次,当构造复杂或工作面推进速度较快时,应适当加密丈量次数。

工作面丈量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作面的进度、长度、采高、煤层产状要素、煤层厚度、夹矸的层数、厚度。

二、工作面丢失的顶煤、底煤、浮煤厚度和面积。

三、工作面、采区内出现的主要地质构造及出水、冲刷、火成岩等地质现象。

丈量煤层厚度、采高,统计丢顶、底煤和浮煤厚度时,一般应选在同一个观测点上,浮煤厚度一定要实际丈量,不准估算。

采高丈量一般应利用检修班进行,并尽量选择在靠近煤壁处,点位尽量分布均匀。点距一般20m,煤层不稳定时可适当加密点位。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每推进15m,要对采面进行一次煤厚探测工作,煤层探测点间距15m。

第9条

当工作面、采区结束后对其储量、采出量、损失量必须进行全面调查核实,计算验证进行采后总结。总结报告应附图纸和文字说明,当矿井结束时,提出矿井报废报告,并按规定上报有关上级主管部门审核。

第10条

正常储量增减一定要系统的收集、整理台账、图表等基础资料作为核实依据,需要审批手续的,如矿井边界变化、重要储量数据的改变等,及时由矿井提出报告,由上级机关审批同意后执行。

第11条 对申请储量的转出、转入、注销要根据审批权限严格执行。申请报告要有文字说明其原因、位置、范围,要附图表资料。上级审批同意转出、转入或注销的储量要及时归纳整理,在文字说明中分析其原因,说明其时间、数量、审批文号等,并填绘到有关图纸上。

第12条 在设计新水平、新采区时要把集中上下山、运输大巷、回风巷等主要大巷保护煤柱的宽度、范围设计明确,要有回收措施。已留设的各类永久煤柱要有明确的范围、注记文号等。凡未在图纸上注明的要补齐、填全。永久煤柱要在台账上详细记录。

第13条 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储量报损要根据审批的权限严格执行。申请报告要有文字说明,详细说明位置、范围、原因分析,要附图表。上级审批同意后要及时归纳整理,文字说明要含原因分析、时间、数量、审批文号等。

第14条 以补充勘探钻孔为主,结合巷道揭露证实,查明煤层的厚度或煤质灰分等煤层原生变化,已达不到储量标准的要按规定转出或注销。

以补充勘探,结合巷道揭露证实,查明由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顶板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已不能开采的储量,应根据规定要求确定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或储量报损。

要求申请储量转出或注销及地质、水文地质损失或报损,要在储量损失前30天提出申请报告。否则,对已构成损失事实,再提出报告的按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追究责任。

第15条 对丢失的煤柱和残余煤等,要在安全经济的原则下,积极进行复采,把复采的煤量进行归登,年末按照规定一并汇总填报。

第16条 我矿无“三下”压煤开采情况。

第17条 分层开采煤层,在开采第一分层时,要配备专人探测煤厚,做好记录。探测煤厚点的间距根据煤层稳定程度而定,一般沿走向和倾斜每隔15m探测一个点,每个探煤厚点,应取得采厚、夹矸厚度、主要地质现象等数据。

第18条 矿井开采根据该工作面地质条件及瓦斯治理情况等因素决定开采方法。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全部垮落法,按分层开采的,先以2.0m作为一个顶分层开采,剩余煤厚全部一次放顶煤开采;按全层开采 的,沿底一次将煤全部采放出。不得无故将工作面由大改小,不得随意留设工作面煤柱、煤垛、丢顶底煤。

第19条

积极推广提高回采率的先进方法,诸如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沿空送巷、跨巷采煤等),积极开展清扫浮煤等工作。

第20条 对开采设计和生产计划应严格审查,严禁采用丢煤多的开采方法和回采工艺。

第21条

建立丢煤预防通知单,发现丢煤苗头应及时提出预防丢煤预报。由地测科长签署意见后,报矿总工程师、送施工单位。

第三章 储量采出量、损失量和损失率的计算

第22条 矿井储量计算公式按:P=S*n*D计算

式中:P---储量(吨)

S---煤层斜面积(米2)n---煤层厚度(米)D---煤层容重(吨/米3)

第23条 采出量均采用测算数据,其计算公式按:Q=S*h*d-R执行。

式中:Q---采出量(吨)

S---实际采出面积(米2)h---实际平均采高(米)d---煤的容重(吨/米3)R---落煤损失(吨)。

第24条 损失量均采用测算数据,其计算公式按:Q=S*h*d执行。

式中:Q---损失量(吨)

S---实际损失面积(米2)h---平均损失厚度(米)d---容重(吨/米3)

落煤损失计算公式:a=s*h*d 式中:a---落煤量(吨)

s---平均落(浮)煤面积(米2)h---平均落(浮)煤厚度(米)

d---落(浮)煤容重(吨/米3,一般按0.9计算)第25条 损失率的计算,分工作面、采区、矿井。其计算公式为:

工作面已开采部分的损失量

1.工作面损失率(%):=—————————————————————— ×100%

工作面已开采部分的采出量+已开采部分的损失量

采区已开采部分的损失量

2.采区损失率(%):=——————————————————————×100%

采区已开采部分的采出量+已开采部分的损失量

全矿井已开采部分的损失量

3.矿井损失率(%):=——————————————————————×100%

全矿井已开采部分的采出量+已开采部分的损失量

第四章 基础台帐、图、表、原始资料

第28条 为使储量工作更好的开展,根据规程的要求,在编制好煤生36表、37表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以下必备的储量管理图纸和台卡:

1.储量计算图纸

(1)矿井储量计算图(1:2000)

(2)采区储量计算图(1:1000~1:2000)(3)工作面储量计算图(1:1000)以上图纸都可兼用采出量、损失量计算图。2.台卡

(1)煤炭生产企业储量动态数字台帐

(2)分月分采区分煤层损失量分析及回采率计算基础台账(3)煤炭生产企业矿井储量增减、转出、转入、注销台帐(4)全矿井分煤层损失量分析及损失率计算基础台帐(5)分工作面分月损失量分析及损失率计算基础台帐(6)煤炭生产企业期末保有储量台帐(7)煤炭生产企业永久煤柱及损失量摊销台帐(8)煤炭生产企业“三下”压煤台帐(9)“三量”计算成果台账

以上9种台帐是规程和质量标准化规定的,必须按时填报。各生产矿井应按照要求严格执行。

第29条 矿根据《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要求,工作面煤厚探测调查要做好原始记录,记录时,内容齐全、资料不得涂改,并注明记录地点、时间、记录者,按照档案化要求建立专门档案,方便查找。

第五章 有关规定

第30条 矿井必须逐月、逐季对工作面和采区的采出量、损失量进行一次核算,并及时填登采出量、损失量台帐和有关计算基础台帐。

第31条 矿井按月测算一次“三量”,并于每季首月5日前向公司上报“三个煤量”、煤生9表、煤生21表。

第32条 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转入、转出、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注销等情况时,必须按照规程规定的审批权限编写专门报告,并附有正规图纸,逐级上报审批。不准擅自处理或越级处理,上级部门尚未批准不得办理核销手续。

第33条

凡工作面和采区开采结束后,应及时做好采后分析总结,填写有关台卡,并写出文字总结报告。工作面采后总结要经矿总工程师审阅后存档。

第34条 永久性煤柱,各生产矿井应随工作面、采区推采情况逐年按比例摊消,今后每年不得不进行摊销工作,也不得集中起来一次性摊销。

第35条 矿井于12月15日起着手全矿井储量的全面核算工作,矿井于次年元月25日前将矿产储量表和动态表,并附文字说明,包括电子版报公司。

第36条 矿井储量和损失量计算图的填绘时间按如下执行: 工作面储量和损失量计算图每月填绘一次;采区储量和损失量计算图每季填绘一次;矿井储量和损失量计算图每年填绘一次。

第37条 地测科负责办理储量报损,报损批准的储量数据要及时统计入帐。

篇2:煤矿储量管理规程

第一条 严格执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炭法》、《矿产资源法》、《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及实施细则,按规定的要求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监督和管理。

第二条 严格按生产矿井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进行日常技术管理,及时填绘各种资源储量图,填写各种台帐,统计各种回采率(包括年度、季度、月度)。

第三条 严格资源储量增减制度,资源储量变动要按规定的审批权限提出申报,未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不得随意自行变动。符合资源储量转入、转出、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和报损条件的,地测部门或生产技术部门提出请示,上报主管部门审核批复,没接到批复前不得随意进行破坏性开采,凡未经批准就弃而不采者,按不合理丢煤处理,参加损失率计算,按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奖罚。

第四条 回采工作面收尺和地质调查一般要求每旬一次,当工作面推进较快时或构造复杂时应增加观测次数。收尺和地质调查必须深入现场,准确测量,测量的内容包括煤层倾角、厚度、结构、采高、浮煤、丢顶煤厚度、地质构造变化、水文等情况。观测点间距一般10~15米。

第五条 中厚和厚煤层的工作面要求进行探煤厚工作,探清工作面内丢顶底煤厚度情况,做好原始记录,并做地质素描、建立台帐,将探煤厚资料上图,根据探煤情况提出一次采全高或合理分层、控制采高等建议。

第六条 加强矿井资源储量业务监督工作,各矿资源管理人员要参加水平延深、采区和工作面设计,对设计中违反国家政策和规定的提出建议和意见。对不符合规定、不按设计要求施工或生产,有丢煤可能时,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并发放“丢煤通知书”。已经造成不合理损失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准出现挂帐煤。

第七条 按时填绘工作面和采区交换图,矿地质负责人进行认真审核,保证图纸内容准确齐全,无错漏现象。每月5日前将交换图和储量报表上报公司。

第八条 矿总工程师要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资源储量动态、损失量及回采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分

析,找出问题,不断改进。公司按照《恒源煤电公司煤炭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对各矿资源储量的管理工作、资源开采利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半年通报一次,检查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

第二章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

第九条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源法》、《煤矿工业技术政策和》、《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结合我公司生产实践。特制定本规定和细则。

第十条 矿井资源储量原则上是每年年末核减一次。经恒源公司审定后列表上报。作为矿井生产安排的依据。

第十一条 由于设计,施工,管理不合理,造成采厚丢薄、采肥丢瘦或分层不合理,任意扩大煤柱等造成的煤炭破坏和丢失,地测部门有权进行监督,发出制止“丢煤通知书”,并报恒源公司备案,矿总工程师和矿长在接通知后应及时处理,否则造成煤炭资源损失按储量管理责任制度追查处理。

第十二条 在进行资源储量估算时,煤和天然焦分别估算,列表统计。

第十三条 关于各级储量对工程质量要求:

严格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注:1.废孔不能作为圈定各级储量的依据。

2.达不到上述比例规定要求,应相应降及处理。

3.钻孔工程质量参照“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试行)”执行。

第十四条 断层密集不能跨越断层圈定基础储量。

密集断层,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①条数:三条以上(含三条)②每两条平面距离均小于30m③落差30~50m ④在此规定范围内不圈定基础储量。

第十五条 小而孤立的块段:因煤层原生沉积或受后生构造成影响(如岩浆侵蚀、古河流冲刷、断层切割等)形成走向长小于100米,倾斜宽不足200米,与邻近采区或工作面难以衔接的小而弧立的块段,不圈定基础储量。

第十六条 小构造发育地段:断层落差小于5米大于煤厚2/3厚者10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断层发育10条以上,每两条平面间距不大于15米。若断层彼此相互切割者,断条数10000平方米在7条以上也列为小构造发育地段。

第十七条 岩浆岩区资源储量估算。

(一)岩浆侵入使原有煤层完全吞噬的无煤区,不估算资源储量;岩浆侵入使原有煤层部分侵蚀,部分残留时需进行资源储量的估算。在估算前须进行可采性评价,经评价认为不可采的,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不再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注:可采性评价方法按《淮北闸河矿区岩浆侵入区煤层可采性评价及储量计算方法研究》的成果进行。

(二)当岩浆呈岩床状侵入,岩床时而沿顶或沿底,时面沿中部或穿层时,根据煤分层或并层划分的原则,与邻近钻孔对比,若同一部位的煤层,能够连成片,并能构成一定范围,至少构成一个工作面又能达到残留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时,可以估量,否则不估算资源储量。

(三)残留煤层可采边界的确定:

1、当岩浆侵入煤层同一部位时,见煤可采点钻孔与相见岩体或见天然焦点钻孔之间最低可采厚度边界,按两孔连线的中点作为可能出现岩体或天然焦的点,在此点与原相邻见煤可采点钻孔连线上取距见煤可采点钻孔的1/4为可采边界。

2、当岩浆侵入同一煤层同一部位时,残留的煤层若其中一孔达不到可采厚度时,按相邻钻孔的1/2圈定可采边界。

(四)天然焦最低可采厚度按1.0米计算。

(五)残留煤层及天然焦厚度的确定(当钻孔连续既见天然焦又见煤)。

1、两者分别达到最低可采厚度时,应分别估算资源储量。

2、若天然焦达到可采厚度而煤层不可采时,将煤层厚度加入天然焦中,以天然焦估算资源储量。

3、若煤层可采而天然焦不可采,按煤层厚度估资源储量,天然焦不加入其中,不参与估算。

4、两者分别均达不到最低可采厚度时,则合并达到天然焦最低可采厚度时按天然焦估算资源储量,否则不估算。

第十八条 孤立可采钻孔储量圈定

(一)因原生沉积、古河流冲刷、岩浆侵入煤层均不可采时,单孔或双孔可采不估算资源储量。

(二)三孔可采而成线,周围因古河流冲刷、岩浆侵入煤层均不可采时,不稳定煤层和极不稳定煤层不估算资源储量,稳定和较稳定煤层可按第九条第3款第(1)项圈定可采范围估算资源储量。

(三)不稳定煤层,三孔以上可采成面时,可利用工程点圈定资源储量,工程点不可外推求可采边界。

(四)稳定和较稳定煤层,三孔以上可采成面时可用内插法求资源储量(储量级别按勘探类型线距而定)。

第十九条 估算资源储量要求:

(一)在计算区内钻孔除废孔外一般均采用,巷道见煤点一般100米左右选一点参与计算煤厚但选点分布要均匀。

(二)在计算区内个别极薄、极厚点应分析原因,确定取舍。

(三)风化带煤厚不采用,位于半氧化带内的钻孔或巷道的煤厚应采用。

(四)煤层分岔合并,煤厚按工程揭露的实见煤厚为准,其可采范围按剖面圈定,亦可用插入法圈定可采范围。

第二十条 煤种界线划分原则:

(一)主焦煤煤种线以工程揭露点圈定。

(二)炼焦煤与动力民用煤(PM、WY)交界以1/2孔距为煤种界线。

第二十一条 资源储量块段划分要求:

(一)资源储量块段以勘探线、煤层底板等高线、褶曲轴、不可采边界等自然边界线及人为界线划分,并须自上往下,自左往右编号。

(二)按不同级别、不同煤种、不同倾角划分块段。

(三)分水平、分采区、分阶段、分煤层估算资源储量。

(四)各类资源储量划分的块段大小,不宜超过相应的线距。

第二十二条 各种煤柱留设

(一)矿井永久煤柱,按矿井设计规定留设,列明细表作为矿井永久性煤柱。

(二)矿井永久性煤柱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工广煤柱;②风井煤柱;③井界煤柱;④防水煤柱;⑤断层煤柱;⑥村庄煤柱;⑦国家铁路线;⑧桥闸等。

(三)煤柱尺寸:①人为井界留20米;②采区人为边界各留5米;③中小断层煤柱:断层落差大于10米,有瓦斯或突水危险时应根据瓦斯和突水大小留设断层煤柱;无瓦斯和突水危险时留5~10米煤柱作为地质构造损失。

断层落差小于10米,且顶板不破碎的尽可能不留煤柱,若需要留设煤柱,每旁最多不大于5米。

(四)村庄若不搬迁而留煤柱时则需按《“三下”规程》三级保护带留设。

边界外推:矿区一般松散层移动角45°,基岩走向、上山方向按75°,下山方向按75°-0.8*α(α为煤层倾角),加建筑物围护带留设。一级20m;二级15m;三级10m。再按塌陷计算。

(五)矿区铁路支线一般不留设煤柱,采用边采边填方法。国家铁路线桥、闸应按保护铁路桥、闸有关规定执行。

(六)阶段煤柱上(下)山煤柱及采区阶段煤仓等按审批设计为准,采用分期摊销计入采区损失,超过尺寸部分算为不合理损失。

第二十三条 采区设计中,设计部门应按开采的可能性,重新计算设计可采量,采区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应说明原因报公司批准。

第二十四条 资源储量动态平衡。

资源储量估算前后两次一定要保持动态均衡,均衡图式:

± =

第二十五条 煤层风化带以下至设计回风水平标高应单独估算资源储量,如此量已在设计时列入全矿性永久煤柱者,作为矿井永久性煤柱摊销,若未列入者应考虑开采,开采有困难,应办理报损手续。

第二十六条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确定

(一)各矿可结合修改地质报告或矿井储量全面核实确定,经批准后执行。

(二)新矿井可先参考地质条件相类似矿井,呈报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待公司批准执行。

第二十七条 因井界变动,全矿性永久煤柱量变化较大,应重新修改摊销系数。

第二十八条 按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和标准化要求建立各种储量台卡。

(一)矿井储量计算明细表和汇总表台帐:皖煤储01~05表。

(二)工广煤柱明细表和各种煤柱台帐及计算基础。

(三)工作面和采区,采前和采后储量变更分析明细表。

第二十九条 储量报损,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的报告需附下列图表:

(一)报告范围内的地质平面图,不可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代替。

(二)有关巷道素描图,停采线素描图,平剖面图要互相对应。

(三)储量计算基础表,(煤厚点、块段面积、容重)

(四)矿在权限范围内批准的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须办理批准文件,并报公司备案。

篇3:改进煤矿储量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一、煤矿储量管理现实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缺乏煤矿资源管理意识

为了能源管理更加高效, 煤炭企业经过整合, 基本实现国有化, 私营煤炭企业数量减少, 这为煤矿储量管理提供了便利。但是, 由于国企经营者在理念上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 使得煤炭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意识转变程度较低。这就必然会造成该类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企业的经济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煤炭企业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将产量作为主要衡量的标准, 产量成为企业生产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却忽视了储量管理、损失问题。这种只追求经济效益与短期利益的生产经营方式无疑会制约企业的发展与社会整体进步。眼光的局限使得企业不能用更加广阔的眼光看待问题。这使得煤矿资源的开采与保护之间形成了矛盾, 大多数的企业采取的是一种哪里能够挖出煤来, 就在哪里挖的方式。这种情况无疑造成了煤矿资源储量的混乱管理, 并且严重破坏了资源环境, 甚至造成地下煤层的破损。

(二) 基于煤炭资源的储量管理分类缺乏科学性

我国在对煤炭资源等矿藏进行储量管理过程中, 因为煤矿的开采所带动的人口经济的发展使得煤矿区附近的村庄以及职工居住区不断扩大, 压煤面激增, 加之煤柱形状的多样性, 使得很多边角煤被浪费。

(三) 煤矿资源开采中的技术相对落后

我国的煤矿在发展上由于设备欠发达, 采煤技术也落后于世界水平, 所以在采煤的实际操作中受到很多的限制。煤层厚度小于1.1米的煤层目前在我国开采力度小;厚度在1.1米以上, 1.3米以下的煤层虽然能够开采但是还会受到夹石的影响;而煤层厚度大于1.3米小于1.5米的由于夹石厚度大于0.4米也无法开采, 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煤层中灰以及矸石的成分过高。我国目前的煤层开采主要是我国主要煤层有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以及新生代煤层。其中侏罗纪2#以及侏罗纪3#煤层, 侏罗纪层的特点大多为单斜结构, 对该类煤矿进行开采主要采用斜井开拓的方式, 但是主要开采还是采石炭、二叠纪煤层。

(四) 煤矿储量管理中的三下压煤

所谓的三下压煤是一种煤矿资源的储量管理方式。就是在煤矿资源不能进行开采的情况下, 煤矿资源的储量信息需要通过地质勘测完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煤炭资源的“三下压煤”并不会记录在煤矿储量当中。地方的煤矿资源储量报告中更无权对其进行更改。因此, 矿井通常情况下会因此而扩大, 同时也会为报废矿井的回收造成困扰。

二、煤矿储量资源管理主要措施

(一) 加强宣传, 提升经营者的资源保护意识

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 相关煤矿资源的生产过程中应当将国家法律法规作为一切互动的行为准则。煤矿技术政策应当切实得到贯彻与执行。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健全相应的煤矿资源储量管理机制, 对煤矿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领导煤矿开采企业实施规范化的经营。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加强多种途径的媒体方式传播。通过报纸、网络以及新闻等方式对煤矿资源保护思想进行宣传。在公众意识中形成相应的资源保护意识。而针对煤矿企业, 需要各级领导自身就树立很强的资源保护意识, 将煤矿资源的保护放到企业发展以及生产经营的首要位置, 以此保证各级煤矿的储量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种建立在认识到“煤矿资源重要性以及保护煤矿资源极其必要”意识基础上的储量管理工作, 才能令煤矿开采者在开采中不再浪费, 避免乱丢煤的现象。

另外, 煤矿储量损失浪费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太过重视效益, 而忽略了储量损失管理的重要性。

(二) 加强规范管理煤矿资源乱开采现象, 实现法制化管理

我国煤矿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煤炭企业乱开采问题。这种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我国煤矿资源严重浪费。因此, 加强我国煤矿资源管理, 通过法律武器保护煤矿资源开采, 遏制煤炭企业的乱采滥掘。首先, 对我国现有的煤炭企业的开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充分掌握煤炭企业的开采实际情况。其次, 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破坏严重的企业予以通报或者是警告。并在此基础上对漠视警告或者有反抗行为的诉诸法律进行制裁。最后, 煤炭企业实测资料不齐全, 具体确定不了开采至什么位置, 导致相邻煤矿破坏现象。

(三) 完善煤矿资源储量管理相关机制

为了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 煤矿企业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的储量管理机制以及形成专门的管理机构。煤炭企业储量管理人员对煤矿资源储量进行分析与管理, 以达到矿储管理效率提升。除此之外, 还应当放宽煤矿储量管理相关管理人员的权力, 使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矿储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奖惩制度。明晰企业部门分工, 如设计部门人员在进行储量的设计方面出现问题就应当承担起这部分的责任。发掘过程中开采工作人员存在问题, 造成影响的也应当承担起责任。具体如开采人员在进行具体工作过程中未能根据开采要求, 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开采, 并造成经济损失的。另外, 因为生产过程中开采措施不当以及施工程序有误造成的煤矿资源不合理损失情况的, 则应当由煤矿的生产单位部门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结束语

为了促进煤矿企业发展, 各级领导在针对煤矿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会议中都将煤矿资源利用与保护放在了议事日程上来。各级煤矿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者应当将有效开展储量管理放在工作的首位, 宣传和鼓励煤矿开采者认识到煤矿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并对不合理的煤炭资源开采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 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浪费。整顿煤炭企业乱开采的情况, 延长煤炭资源矿井的使用年限, 提升开采回收利用率, 真正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煤矿企业发展目标。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储量丰富, 煤炭资源的储量居世界前列。但是,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 造成了煤炭开采管理混乱, 储量管理失调。本文针对煤矿资源储量管理问题简要论述, 探讨解决管理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煤矿储量,煤炭资源,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敏, 等.网络环境下煤矿储量管理系统的构建[J].煤矿现代化, 2007, 4:95-96.

[2]刘丽, 等.基于网络环境下煤矿储量管理系统的构建[J].煤矿现代化, 2009, 06:105-106.

[3]早桂军, 等.探析煤矿储量管理系统的构建[J].煤矿现代化, 2013, 04:95-96.

[4]梁鸿飞, 等.改进煤矿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J].中国煤矿现代化, 2013, 04:123-124.

篇4:煤矿储量管理规程

关键词:作业规程编制管理系统;AutoCAD图元库;神经网络;规范化Word文档自动生成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3-0100-01

Management System Coal Operations Procedure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He Lifu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232001,China)

Abstract:Coal Task Rule Management System is based on AutoCAD primitive technology, neural networks roadway parameter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and standardization of Word documents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technology. It will achieve a synergistic network and enhanc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preparation procedures.

Keywords:Coal Task Rule Management System; AutoCAD primitive;neural networks;standardization of Word documents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technology

煤矿作业规程是煤矿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技术文件,是采掘工作面等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依据。然而,目前某些煤矿在作业规程编制方面不规范。有的煤矿编制的作业规程内容残缺不全,作业规程编制质量不高;有的煤矿不同工作面的作业规程千篇一律,甚至不同煤矿之间的作业规程也照抄照搬,不结合作业地点实际进行编制,不能起到作业规程应有的指导作用;甚至有的煤矿不编制作业规程,无规程作业,是煤矿安全的大隐患。我国大多数煤矿仍采用专人手工编制采掘作业规程,编制规程过程中费时费力,并且由于手工编制的图形大多数由于误差而精度不高,重复工作量大,延长了采掘作业规程编制完成的周期。而且由于编制采掘作业规程过程中,主要靠生产经验确定,无法达到参数的最优,使采掘效率相对较低、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掘的效率、生产成本和采掘连续。通过对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及管理过程的详细调研和分析,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出了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及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煤矿作业规程编制管理系统是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编制的《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开发的计算机软件,真正实现用户特征化,能在网上对煤矿采、掘作业规程进行编制、修改、补充、审批、宣贯培训管理,并提供特征化的规程模板、范例。

一、主要功能及特点

系统具有采煤、掘进作业规程编制、审查、会签、宣贯、复查、补充措施等动态管理功能;针对不同开采条件、不同技术装备、不同技术措施等实际情况,提供采、掘作业规程编制模板。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一)基本信息:进行企业信息、单位信息的设定。

(二)任务管理:实现作业规程的任务分配,可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配以完成规程中不同章节的编制,实现网络化协同工作。

(三)规程编制:实现文字、表格及图形的方便快捷输入和编辑,并能智能地生成格式规范的标准化word文档。

(四)规程审批:可自定义审批流程,实现在线对作业规程进行审核及会签功能。

(五)规程查询:可实现作业规程的查询和浏览,可通过作业规程编号、名称、编制人员信息等进行模糊查询。

(六)系统管理:主要是对用户、角色及权限进行管理。

二、系统主要关键技术

(一)AutoCAD图元库技术

在作业规程编制过程中要经常使用AutoCAD绘制各类图形,在本系统中,使用Visual Basic基于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完成了AutoCAD图元库,可以保证规程有关文字、插图、附表处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又可加快作业规程编制速度,缩短规程编制时间,且修改方便、快捷,使采掘作业规程保持对外开放的特点,也使生成的作业规程内容全面、客观准确、针对性强,能够安全可靠地指导施工。

(二)基于神经网络的巷道支护参数优化技术

影响巷道支护方式选择的因素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层自重应力、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巷道断面面积、岩石粘聚力、岩石内摩擦角、岩块干燥饱和吸水率等。软岩巷道支护是支护结构与围岩结构相互调节、相互作用的过程,其变形与破坏不仅是岩体材料的变形破坏,更主要是整体结构的变形与失稳。若支护的性能与软岩的变形破坏特征不相适应,就会造成支护的严重损坏,围岩移近量增加,巷道稳定性下降。

在本系统中,选择了淮南新集集团的18条巷道作为学习样本,采用3层BP神经网络,输入层节点为影响巷道支护参数选择的9个参数,输出层为巷道支护方式,隐含层节点数确定为16。通过神经网络学习训练,经过7800步迭代,系统平均误差为0.00076,从而获得稳定的网络结构和连接权值,在作业规程编制过程中,为巷道支护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可靠参考。

(三)规范化Word文档自动生成技术

通过数据库中存储的作业规程数据,自动生成格式统一、标准的作业规程Word文档。可以使用微软的RTF-DOC,但因其格式控制十分复杂,实现不易。在本系统中,使用XML-DOC技术。首先,使用XML定义规范的作业规程word模板,对于模板中动态生成的内容使用标识符方式定义,系统自动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对该标识符进行替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三、结语

煤矿作业规程编制管理系统,实现工作面高产、高效、安全、低耗,利用作业规程自动编制系统可把技术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有关参数上,提高作业规程的质量和效率,并对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实际效果,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向前,孟祥瑞,包正明.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煤炭科学技术,2007,7

篇5:煤矿规程(措施煤矿)管理制度.

作业规程(措施)管理制度

为规范技术管理,提高规程(措施)的编制、审核、贯彻质量,使作业规程能真正发挥规程(措施)的超前指导作用,从源头上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根据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处实际,特制定规程(措施)管理制度:

一、规程(措施)的编制

(1)作业规程的编制必须突出工作面的特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坚持“一工程、一规程、一变化、一措施”,严禁照抄照搬;规程在制定前必须准备好相关工程资料,主要包括:施工图纸、地质资料、相邻或相近工作面实际地质资料及施工经验(记录),以往规程的经验和教训,现有施工条件(设备、材料)等。

(2)制定作业规程所需的各种资料必须提前收集。①生产技术科要提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接续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依据接续方案指导矿井施工。

②生产技术科、地质部门应在工作面开工一个月前提供相关设计和地质说明书。

③其它各相关科室应在开工20日前提供各系统相关设计,其中:

⒈机电动力科负责提供供水、排水、照明、配电系统设计;

⒉调度室负责提供矿井通讯及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 ⒊通风队负责提供提供通风、消防、降尘及矿井防灭火系统设计;

④施工队技术人员应在工作面开工10日前将作业规程编制完毕,5日前签审完毕,5日内将工作面作业规程学习并考试完毕、送交有关部门和个人并报监理签审,否则不得开工。

(3)规程、措施的编制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相关规定,不得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冲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的编制程序进行编写,做到层次清晰、内容精练、用语准确规范、数据准确无误、图表齐全、图文清晰、文图一致,不得模棱两可、照抄照搬、随意涂改。

(4)规程所涉及的工种必须全面,各工序、生产系统必须全面、准确。

(5)规程中各工种的操作要求及岗位责任制、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等内容要齐全,规程(措施)编写必须认真吸取以往事故的教训,不断完善。

(6)对于各级新规定的安全管理文件,在规程(措施)中必须纳入,可以只写文件号和名称,但在贯彻时要一并贯彻。

(7)规程(措施)在编制过程中,发现设计图纸有误、与实际不符、需要修改,或有更好方案时要及时同生产技术科联系,经讨论修改会审后方可执行,严禁私自变更设计。

(8)作业规程编制相关细则

①所有字体均采用仿宋-GB2312字体。

②一级标题采用二号加粗字体,二级标题采用小二加粗字体,三级标题采用三号加粗字体,图、表标题采用小三加粗字体,正文采用四号字体,页眉、页脚采用五号字体。

③封面、签字栏、目录均按掘进作业规程模板执行。(签字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④编号: ZJYD2011-01 意义为综掘一队2011年1月编制。⑤各类附表、附图的相关规定:表1—1:意义为第一章第一个表格,以次顺序类推;附1-1图:意义第一章第一个附图,以此顺序类推。

⑥各类附图要求按比例绘制的均按模板中规定的比例绘制,不按比例绘制的应注明为示意图。

二、规程(措施)的审批

(1)所有规程、措施都必须坚持审批制度(特殊规程或措施采取会审制度)。

(2)技术员要在区队技术副队长的指导下完成规程(措施)的编制,并经过区队初审通过后,送生产技术科审核,按审核意见经初步修改后安排会审。

(3)规程(措施)的会审由相关科室牵头,提前一天通知处领导、各分管副总、相关科室(主要领导或技术副队长参加)及施工队相关人员参加会审,通知人员并做好通知记录,参加会

审人员要签到。其中:

①采、掘规程(措施)的会审由生产技术科牵头组织 参加科室:调度室、安管科、机电动力科、通风队; 参加人员:处领导、采、掘副总、通风副总、机电副总、地测副总、安管科副总、生产区队队长、副队长、技术员。

②机电专项措施的会审由机电动力科牵头组织 参加科室:调度室、安管科、生产技术科、通风队; 参加人员:处领导、采、掘副总、通风副总、机电副总、安管科副总、机电队、运输队队长、副队长、技术员。

(4)重要的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会审由处总工程师主持,会审要有详细记录(规程、措施会审专项记录),会审形成的决定要严格遵照执行,如会审人员意见不一致时,允许保留意见,但必须履行签字手续,不得因规程不能按时签发,影响工程的按期施工。

(5)规程(措施)会审程序如下:

⑴编制人员向与会人员简要汇报规程、措施主要内容,对重点安全技术问题必须详细阐述。

①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②施工工艺及主要技术参数; ③施工相关的生产系统简述;

④劳动循环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⑤涉及本工程的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

⑵生产技术科提出对规程、措施的初步审查意见。⑶参加会审人员对规程、措施提出修改补充意见或建议。⑷处副总工程师对提出规程、措施的修改补充意见或建议。⑸处总工程师总结参加会审人员的修改补充意见或建议,作出会审决定。重大安全技术问题集体讨论,并征求各分管处领导意见后,作出决定。需要报请上级部门批准的,必须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

(6)规程会审严格执行“谁会审、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为了明确责任,分工把关,各相关科室分别对规程的以下内容着重负责:

⑴区队编制人员对规程的编制依据(包括现场情况的掌握,资料的收集等),规程(措施)内容、格式及编制质量负直接责任;

⑵区队技术副队长对规程(措施)的整体内容审查负责。⑶生产技术科对规程(措施)的格式、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负责。

⑷生产技术科审查人对规程(措施)中设计计算、图纸、标注、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⑷调度室对规程(措施)中劳动组织、循环作业图表及相关内容负责。

⑹安全管理科对规程(措施)中安全技术措施内容负责。⑺地质测量部门对规程(措施)中地质、防治水内容负责。

⑻机电动力科对规程(措施)中机电运输的内容负责。⑼通风队对规程(措施)中“一通三防”的内容负责。⑽副总工程师对规程(措施)整体内容负责。⑾总工程师对规程(措施)的审批负责。

(7)编制人员要按会审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后,方可送副总工程师、机电处长、生产处长、总工程师最后审批签字。集体会审意见要全面,并要在规程(措施)贯彻和落实中作为重点。

(8)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工作面或有其它重大技术问题的工作面作业规程,要按程序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9)参加会审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把关,由于审查不认真,造成规程(措施)错误,将依据规程(措施)审批职责和由此造成的后果,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规程(措施)的贯彻学习

(1)工程开工前,所有参与工程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规程(措施)的贯彻学习和考试,未经贯彻学习和考试或考试成绩不合格者,要经过复训并补考合格,否则不准上岗作业。

(2)规程(措施)的贯彻必须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编制人员)进行贯彻讲解,要结合实际、图文并茂地向施工和管理人员贯彻清楚,切忌照本宣科和匆忙草率从事,要有重点地进行详细讲解,可以分次贯彻,但必须在工程开工前学习贯彻完毕。

(3)《作业规程》(措施)贯彻时,对于规程(措施)中指

定的《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及上级文件要求中的相关内容必须一并贯彻。

(4)贯彻学习规程要有详细记录,所有人员(包括所有管理人员)均要签名。

(5)《作业规程》每月组织学习贯彻一次,《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每3个月学习贯彻一次,学习贯彻率要达到100%。

四、规程(措施)的落实

(1)施工单位的全部干部和工人都必须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指挥和操作,认真落实规程规定,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2)所有管理人员都是现场落实规程(措施)的责任者,队长和技术副队长对规程(措施)落实负主要责任,技术人员对规程落实负技术管理责任,生产副队长和班组长对规程落实负现场管理责任。

(3)生产技术科、处主管副总、处总工程师要把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作为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每月利用本安体系检查活动,对规程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提出规程落实整改意见,对规程(措施)落实情况由生产技术科负责考核,重大问题由处平衡解决。

(4)在现场检查中,发现规程(措施)与现场不符时,必须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如果原定施工方法与现场条件不符,必须及时补充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如果属于违

章操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5)处安全监察部门对规程的落实负监督检查管理责任

五、规程(措施)的完善

(1)规程(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变化,施工单位主管技术人员要及时汇报处主管部门并补充相关措施,审批生效后执行。

(2)处有关业务部门要定期监督检查规程执行情况,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修改补充意见,确保规程(措施)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处安排每月月底前由各区队将在用的规程(措施)送生产技术科、主管副总、处总工程师复审,并签署复审意见(意见空白表附在被复审规程前页);编制人员要根据复审意见对规程(措施)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并按会审程序进行审批。

(3)规程编制人员要依据复审意见对本队和发放的规程进行换页修改(修改必须附“勘误表”)。

(5)处总工程师对规程(措施)的修改完善负主要管理责任,施工单位主管技术人员对规程的修改完善负直接责任。

六、规程(措施)的检查

为了规范作业规程的编制质量和现场对照落实,生产技术科、培训中心、安全管理科每月对作业规程编制及落实情况至少检查一次,检查结果纳入月度技术管理考核中:

㈠、定期检查作业规程(措施)贯彻学习情况

生产技术科、培训中心、安全管理科定期对规程(措施)的贯彻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应包括:规程(措施)的培训记录、参加培训人员名单、考试人员名单、考试成绩单、不及格人员名单、复训人员名单、补考成绩单,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严格考核。

㈡、定期检查规程(措施)的落实情况

⑴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操作,发现规程(措施)与现场不符时,必须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如确属规程编制原因的要对规程(措施)及时进行修改,规程修改后要进行复审签字生效。

⑵生产技术科、掘进副总、总工程师要把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作为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每月利用本安体系检查活动,对规程进行对号检查,并做好对号检查记录,提出规程落实整改意见,对规程(措施)落实情况由生产技术科负责考核,重大问题由矿平衡解决。

㈢、考核

⑴不按照规定内容、时间提交地质说明书、图纸、技术资料、《作业规程》、安全措施的单位,每推迟一天罚该单位100元。

⑵在规程、措施的编制过程中在没有同相关业务科室联系就私自更改设计的,发现一处罚编制人员50元,技术副队长100元。

⑶施工单位技术员、技术副队长不认真检查、校对《作业规程》,导致下发或在检查过程中《作业规程》、安全措施等出现

错字、别字、漏字、语句不通、内容不全或存在乱涂乱画现象,一处罚施工单位技术员20元、罚技术副队长40元。

⑷不按照通知时间参加规程会审的单位,迟到一次罚该单位100元,借故不参加者,一次罚该单位300元,由此影响规程会审而延误工期,由该单位负责

⑸规程措施签审完毕后没有按时送交给负责签审的部门(人员)或在监理部门签审不及时的,每次罚技术副队长200元。

⑹参加规程会审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严把规程的编制质量,若经审批后下发的规程出现错误,审批签字人员负连带责任,每出现一处错误,罚审批签字人员每人100元。

⑺《作业规程》编制人未能及时贯彻作业规程,并未能及时命题进行考试或不及时进行阅卷导致施工时间推迟的,对规程编制人、队长按200元/班进行罚款

⑻区队长、书记、技术员、班组长未参加规程学习、签字、考试而参与现场管理,罚款500元,并暂停工作待补考及格后方可参与生产指挥。

⑼对没有参加作业规程贯彻的轮休或请假人员必须进行补充贯彻和考试。检查过程中发现缺考或在册人数与考试人数不符时,对区队书记罚款200元,技术员罚款100元。

⑽每月月底前完成作业规程的复审工作,对复审后存在的问题,技术员必须及时编制补充修改措施,修改不及时或不能按期完成复审工作,每推迟一天,罚技术员50元,累计累罚。

⑾区队每月组织一次有关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安全制度以及有关安全技术措施的全员学习,并做好记录。安管科每月对各区队的规程、措施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凡参学率达不到100%的,每低一个百分点罚区队书记200元,技术负责人、技术员各100元。

⑿各业务职能部门在处组织的安全检查或本安体系检查时,必须对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贯彻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必须予以纠正,并根据情节对编制人进行50~300元的经济处罚。

篇6:煤矿公司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批、贯彻执行等管理工作,确保岗位员工正确操作,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依据《关于印发<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通知》(煤安监办字〔2004〕4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及机电设备操作、仪器、工具使用等操作规程。

第三条 管理职责

(一)总经理负责组织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并签发。

(二)各分管领导对分管部门、单位业务范围内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审负管理责任。

(三)生产管理部负责组织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的编审。

(四)通风管理部负责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仪器安全操作规程编审。

(五)机电管理部负责组织机电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会审。

(六)设备管理中心负责各采掘设备、辅助运输车辆、主运设备操作规程的起草及二级单位上报其它机电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汇总,参与机电管理部组织的会审。

(七)煤炭技术研究院负责科研项目、试用产品操作规程的编审。

(八)各单位负责编制除公司统一下发的安全操作规程外的 1

其它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条 安全操作规程编制要求

(一)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从操作准备、进入操作现场,到操作结束和离开操作现场全过程的各个工作环节。

(二)安全操作规程要明确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操作程序和标准,明确违反操作程序和标准可能导致的危害。

(三)所有工种都要编制岗位操作规程。第五条 安全操作规程编制依据

(一)现行的国家、行业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安全规程等。

(二)各项工作任务的工艺流程和工作要求。

(三)设备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

(四)曾经发生过的危险情况和事故案例及与本项操作有关的其它不安全因素。

(五)作业环境条件、工作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等。

(六)其它有关要求。第六条 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内容

(一)操作前检查内容(设备、环境、工器具)和程序。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要求。

(三)操作的先后顺序、方式。

(四)操作过程中设施、设备、仪器的状态要求。

(五)操作过程需要进行哪些测试和调整及如何调整。

(六)操作人员所处的位臵和操作时的规范姿势。

(七)操作过程中必须禁止的行为。

(八)异常情况如何处理。

(九)操作结束后现场检查,安全状态确认要求。

(十)其它特殊要求。第七条 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一)各单位将安全操作规程学习列为安全培训的重点内容,保证岗位人员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

(三)安全操作规程考核采取理论考试和现场实操考核两种方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各单位每隔三个月对操作者进行一次安全操作规程的再培训,并进行考试。对于考试不合格者取消操作资格,重新进行培训,直至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八条 各工种、岗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第九条 各工种、岗位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对操作规程提出改进意见,改进意见经采纳重新修改审批后,方可按照改进后操作规程执行。

第十条 检查与考核

(一)各单位要全面贯彻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并对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二)公司各业务主管部门对各单位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予以 3

纠正,并按照《神东煤炭集团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办法》进行处罚。

(三)安全监察局定期对各部门、单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审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上一篇:大华平台软件简介下一篇: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修改《国有企业境外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