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

2024-05-31

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通用8篇)

篇1: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

技术哲学与技术史:区别与联系

技术哲学和技术史都起源于德国,是20世纪发展迅速的两个研究领域或学科门类.两者虽然研究主体都是“技术”,但这个“技术”概念在这两个研究领域或学科中是不同的.技术哲学研究的技术有很强的抽象性,技术史研究的.技术有很强的实证性,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范围、方法论、价值观、学科性质、学科成熟度、成果表达、研究人员素质等诸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二者又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正如拉卡托斯套用康德的格言所说的“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那样,完全可以认为:“没有技术史的技术哲学是空洞的,没有技术哲学的技术史是盲目的.”

作 者:姜振寰 JIANG Zhen-huan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哈尔滨,150001刊 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79(4)分类号:N09关键词:技术 技术哲学 技术史 区别 联系

篇2: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

关于技术检察的文章

DDoS攻击方式与防御技术研究

浅析检察环节中刑事和解的适用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在新课标下...“软”技术也有大作为

试论玉米旱作裁培节水技术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大型渠道...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困境及政府作用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2×4"固定矫治技术临床应用19例

变革模式 创新技术

内容摘要: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权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参与诉讼活动,依法实行监督。检察机关技术部门的工作贯穿于诉讼监督工作的各个环节。技术部门履行对诉讼中技术性证据的监督权(侦查权、审查权),是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决定的,把检察技术部门改称为技术检察部门能更好的反映其法律监督属性。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后,检察机关应加强对司法鉴定活动的监督,维护司法鉴定法规的统一正确实施,是现实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检察技术 法律监督 技术检察 司法鉴定

一、检察工作主题呼唤检察技术工作的能力建设

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在各项业务工作中充分体现法律监督属性,形成监督合力。2003年以来,贾春旺检察长从强化法律监督的角度,多次强调了检察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检察技术,包括法医、文检、痕检、视听等等在基层的法律监督中很重要,检察机关如果这些手段很弱,只能听任其他部门的,很难实施有效监督。”贾检察长又指出:“为了搞好批捕、起诉等工作和有效开展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地市以上检察机关还要加强法医、文检、痕检、视听等技术手段的建设。”因此,要充分认识检察技术与批捕、起诉、查办职务犯罪等各项业务工作都是法律监督的有机组成部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和法律监督水平的整体提升,就必须增加办案中的科技含量,检察技术是提高办案科技含量的唯一载体,加强检察技术部门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既能提高发现问题、监督违法的水平,又能提高发现线索、突破案件的水平。从认真落实“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和坚决贯彻“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总体要求的角度出发,各项业务工作就不能离开检察技术,只要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不变,检察技术工作的能力建设就不能削弱。

二、检察技术在诉讼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为了肩负起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职责,规定了检察机关一系列具体职能,检察技术为履行一系列具体职能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因此,检察技术职能内在地统一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属性。具体来说,检察技术在诉讼中的职能作用有:一是配合自侦部门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提高侦查水平和办案质量,增强发现线索、突破案件、揭露犯罪的能力,侦查部门就必须与检察技术部门紧密配合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的司法鉴定是侦查工作的需要,因此,发挥司法鉴定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的作用是检察技术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不仅如此,从现阶段职务犯罪形势依然严峻以及党和国家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要求等实际出发,在立法上明确规定检察机关使用技术侦查措施的职权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迫切的。当前职务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现代化,犯罪行为人对抗侦查的手段更加诡秘和隐蔽的情况下,依靠这种专门的调查手段揭露和证实犯罪事实,对于强化法律监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是配合其它业务部门认真履行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职能。依法开展文证审查,全面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中技术性证据的合法性、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等进行专门性审查,是技术部门又一项重要职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实施后,社会鉴定机构数量大量增加、类型繁杂,社会鉴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近几个月的情况看,面向社会的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质量存在不少问题,已经在一些案件中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对社会鉴定机构出具的各类鉴定要加大审查力度,不仅要对鉴定机构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还要对其鉴定机构的业务范围、鉴定人员的资质、鉴定结论的依据,依法全面进行审查,确保证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检察技术部门对诉讼活动中的司法鉴定进行监督,是检察权的应有之意,是由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检察技术部门在诉讼中的职能作用即具有监督的属性,又具有配合侦查的属性。

三、中国特色检察制度决定检察技术部门是法律监督部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确立了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审查批准和决定逮捕、公诉、职务犯罪侦查以及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实施法律监督等职能。在检察机关内部,划分了多个业务部门履行一系列的具体监督职能,检察技术部门是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业务部门。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总体职能决定了检察技术部门具有配合侦查(司法鉴定、视听技术、心理测试等技术手段)、文证审查的职能。也就是说检察技术部门不仅要为侦查部门查处职务犯罪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还要对批捕、起诉、抗诉、申诉、监所、民行等法律程序上的案件中有关技术性证据材料进行文证审查。由于它的职能作用的发挥分别体现在其它各个业务部门中,因此,目前不少人从表面上把它看成一个服务性的部门,包括从事检察技术工作的人,原因是没有看清或是很少深层次的探究技术工作在检察机关的本质属性。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决定了检察机关是通过侦查和审查等手段来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侦查和审查的过程一定也会是检察技术部门参与其中的过程,不能说在这个过程中其它业务部门是法律监督部门而检察技术部门就不是法律监督部门了,检察技术工作对技术性证据的审查和监督贯穿于检察诉讼监督的各个环节,具备诉讼监督的特点,同时由于审查内容及其监督对象的特性(技术性证据),再加上极强的专业性,因此他成为一个独立的检察业务部门顺理成章,也就是说检察技术的文证审查是一种独立的检察监督权的形式,绝对不能因分工不同而忽略了本质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检察技术部门改称为技术检察部门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这种本质属性。

四、构建司法鉴定监督权---技术检察权

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改革,解决了现行司法鉴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但是,谁代表国家对司法鉴定行使诉讼监督的权力?确保司法鉴定证据公正、科学、合理采信,实现并维护国家诉讼的权益。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显然应当是检察机关。2006年,高检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文证审查规则》(暂行)第二条指出:“文证审查是检察技术部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运用专门知识,根据案件承办部门的委托,对技术性证据的合法性、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等进行审查的专门性活动”。这一点也可以从检察技术平时的业务工作中清楚的看到:一是对自侦案件中的技术性证据进行收集、固定和检验鉴定。二是对公安机关移送的刑事案件中的技术性证据进行文证审查,必要时对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作出的鉴定进行重新鉴定,对民行抗诉、申诉、刑罚执行监督中的技术性证据进行审查或重新鉴定。可以说在检察诉讼环节中,凡是涉及到技术性证据的地方,都有检察技术对技术性证据审查的身影,这主要是由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的特点决定的。从诉讼流程的角度讲,无论哪个机关出具的鉴定文书,都有可能被检察技术部门审查,这是由我国的诉讼制度设计所决定的。

篇3:技术交流与“技术文化”

所谓技术文化, 就是在新技术、劳动组织、技能结构、行业类别等之间存在着的各种关系, 这种互相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就构成了“技术文化”。

按照福特教授的意见, 技术文化是指技术形成、应用及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任何技术的形成、应用和发展都不是一个孤立的条件, 而是某种特定环境和条件作用的必然结果。换言之, 如果离开相应环境和条件, 即某种特定的技术文化, 新技术就难以产生, 引进的技术也难以充分发挥其效用。“技术文化”的外延很广泛, 包括:人员素质、对技术及其交流的态度、组织形态、行业结构等等, 凡是能对技术产生影响的因素, 都是技术文化的组成部分。以人员素质为例, 在一个人均教育水平很低, 工人技能贫乏的国家, 要想大量引进那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全面的技能结构的工人操作的新技术, 显然是不现实的。又如, 一个国家要是连基本的电子工业都没有, 要想发展尖端计算机技术, 自然也要碰壁。这些, 都是技术文化发展对技术的影响。

技术文化因国家、地区、行业和组织的不同而异, 不同的技术文化又对工业技术的设计、发展和交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要获取技术交流的最大效益, 就必须了解“技术文化”的差异, 改变以往在技术交流中只局限于引进“硬件”的倾向, 应当把学习进口国的技术文化作为引进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一些发达国家, 一般都有与其工业技术相适应的技术文化特征。例如, 德国新工业技术是在规模庞大、素质优良的技术工人队伍这一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90%以上的中等学校毕业生能获得至少三年的在职教育和训练;有些比较大的工业集团, 拥有高质量的教育和科研力量、非常稳定的群体决策系统, 政府制定的关于工作人性化的技术发展规划, 拓宽了许多工程师、职业教育者和社会科学者的眼界。在日本, 新工业技术主要来自大型企业公司, 而不是那些与工业或商业无关的大学或政府研究部门。这些大公司征募高中、学院或大学的毕业生, 设有发达而广泛的对个人、班组和部门的训练系统。

上述国家出口的工业技术, 是在本国环境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与许多进口国家的情况往往有着根本的区别。例如, 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 技术研究往往由公立或私人研究机构中少量技术专家负责, 这些人不能全面了解组织环境或人类资源环境的发展情况, 而这些环境又直接影响着新技术的应用。因此, 技术创新往往与工业和商业组织的实际情况相脱节。此外, 不管是澳大利亚还是英国, 都有强烈排它性的技术观念及僵化的职位序列等等, 排它性的技术观念妨碍对别国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引进, 而僵化的职位序列则无法适应引进技术的要求。

篇4: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

关键词 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将两者的概念混淆,认为教育技术等同于信息技术。但是,从事实角度来讲,这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有一定的交集,两者之间的领域不同,概念更不同。本论文针对两者之间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对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论述。

1 比较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1.1 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含义

信息处理、手机、存储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集合体被称之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它包含了技术性非常高的内容,涉及到技术层面以及应用层面。它是在70年代,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通讯技术水平的提升而针对信息收集、储蓄、整理、传送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它是能够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科技技术,并且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为主导。

1.2 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含义

教育中的技术和教育技术的统称为教育技术。其中教育中的技术是物化了的技术,是教育媒体本身反应出的技术,被称之为软件和硬件技术。例如,教育信息的传播和通讯技术,加工和处理技术。它是利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成果,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教育的技术是指非物化技术,如何使用教育和教材,设计教学活动计划等问题,是从教育角度研究教育技术的问题,其中涵盖了教育心理技术、计划技术等等。现代教育及时就是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的一个过程,其目的在于优化教学效果。

1.3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比较

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新科技对于教育的影响和运用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在1920年左右我国所兴起的视听教育技术就是围绕着那个年代所兴起的电影技术的运用发展起来的。到了1950年代,我国计算机得到了普及,我国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些历史事实足以证明,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教育技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证明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能够影响教育,必须将信息技术和教育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影响教育,也就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结合。

2 教育信息技術的发展和应用

2.1 教育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含义

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体,是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的一个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它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不仅涵盖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还包括了如何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和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推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2.2 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80年代中期之前强调了计算机辅助教学,80年代到90年之间强调了计算机辅助学习,90年代之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转变成强调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这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这一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因在于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结合在一起,需要一种新的教学环境支撑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机构,实现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例如,中小学信息技术和课堂整合,高效教育信息技术和课堂整合。

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将传统教学和计算机教学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了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强调了教师培训通过对办公软件的了解针对教学制作教程,强调了教师在数量掌握计算机的我基础上,通过信息检索、学生自主学习等手段实施课堂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它将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辅助教学中,强调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机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了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激励工具和认知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从总体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3 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

教育信息技术不仅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的特点,而且能够实现教学设备自动化、多样化和微型化。具有广泛的作用和影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的乐趣,改变了传统说教的现状,增强了教学的说服力,从被动性学习转变成了主动性学习。这一系列的改变都归功于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结合,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必然会使我国的教育有质的飞跃。

3 结语

本论文着重针对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含义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进行了细致性的论述。认为两者的结合对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教育信息技术的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遵从教育价值观念、现代化教学理念出发,在适用于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前提下才能够发挥其根本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宇锋.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J].计算机教育,2011.(4).

篇5:技术开发管理与核心技术创新

课程针对在竞争环境下,企业技术开发管理和核心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产品开发必须基于货架技术,通过产品平台与技术平台以及产品共用基础模块(CBB)的建设,达到快速而低成本开发产品的目标。详细介绍了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的区别,产品开发的层次和并行开发的方法,以及怎样构建产品树和技术树,怎样梳理出共享技术,怎样梳理出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怎样评估技术,怎样形成技术平台和技术规划及如何进行预研,如何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以及如何对技术人员进行绩效管理和激励。

【课程对象】

公司总经理以及分管研发的核心高管、技术总监、系统级工程师或总师、研发中心主管、技术管理部经理、项目管理部经理、研发项目经理、技术开发经理、核心技术骨干。

【课程特色】系统讲解、案例教学、互动研讨、理论总结、现场答疑

【课程解决问题】

1. 如何通过区分研发的六种产出模式,进而明确公司研发体系的定位和作用,设计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推动企业的快速成长?

2. 技术人员并不是越多越好,如何区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通用技术和一般技术,并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和资源聚焦的投入,以减少公司非核心的研发人员,有效控制研发成本,提高研发的竞争力和投入产出比;

3. 如何通过预先研究突破产品开发中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完成关键器件验证,实现预研和产品开发的相对分离,以减少产品开发中的风险,确保产品准确、快速的推向市场;

4. 如何针对技术在产品中的不同应用状态,提炼出能够共享的技术包,形成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CBB),以解决技术共享和成熟度提升的问题;

5. 如何保证高水平人员做预研和和共享平台开发,如何保证研发团队核心成员从预研开发到产品开发到批量转产的不同管理模式下全流程的流动,而不是分段式的隔离,造成资源和成果的极大浪费和低水平重复开发;

6. 如何通过产品规划和市场规划结合技术创新主动的做技术规划,而不是仅限于围绕国家项目或某一单个客户项目进行被动的技术研发,以实现技术支撑产品,产品带来规模化效应;

7. 如何建立一套管理机制,让技术专家主动的参与客户的需求和规划研讨,并通过对自己的技术规划和产品规划的宣讲引导客户,牵引需求,并主动参与技术客户关系管理;

8. 如何建立一套管理机制,确保技术带头人通过高层技术交流,标准和论坛的参与、专利和知识产权的管理、技术文章的发表等方式提高技术影响力、构建公司的技术品牌;

9. 企业如何保证技术路径的创新滞后于功能的创新,研发工具的创新滞后于业务的创新。

【课程收益】

1. 竞争环境下技术型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与演变

2. 如何进行产品开发与技术开发分离,构建技术货架和CBB 3. 如何进行产品树与技术树的分解,以确保技术对产品的产出效益 4. 如何构建技术平台和CBB是提高研发效率的.最佳方法 5. 技术的分类,技术定期分级和评估的要素 6. 技术路标规划与产品路标规划的区别及评审要素 7. 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怎样保证技术成果的市场成功 8. 怎样进行知识产权管理

9. 如何进行技术规划管理以及如何进行预研管理

【课程大纲】

第一讲:技术型企业商业模式设计及竞争环境下的研发策略

1. 竞争环境下技术型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与演变 2. 企业研发的六种产出模式

【案例分析】:INTEL/华为/联想/思科/亿阳/大唐/航天的产出模式分析 3. 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研发策略是准确、快速、低成本的进行产品开发 【案例分析】:华为公司为什么在进行创新的研讨

华为是如何理解创新必须为产出服务而不是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 4. 预研开发、技术平台开发、产品开发和定制项目开发的区别及定义 【案例分析】:预研与平台开发和产品以及项目开发如何进行转化

如何确保技术领先的同时,实现产品开发与技术开发分离以及技术货架 5. 什么是研发的细腰形架构?如何形成?

第二讲:技术分类及核心技术创新管理

1. 如何进行技术分类?

2. 如何区分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及一般技术和独有技术? 【案例分析】:技术是越多越好吗?技术人员是越多越好吗? 3. 如何识别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及独有技术?

a) 核心技术的六个特征

b) 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及独有技术的区别 c) 业界对技术管理的误区研讨

【案例分析】:识别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及独有技术的研讨 4. 核心技术的层次划分和区域划分以及时间划分的原则是什么?

系统集成技术与领域技术和专业技术的关系 系统集成技术如何构建?

5. 如何进行技术梳理,梳理流程和工具?

国外技术梳理的流程以及工具 6. 什么是产品树?

【案例分析】:产品货架层次模型 某公司产品树示例 7. 什么是技术树?如何分解技术树?

a) 技术树的定义 b) 技术的层次划分 【案例分析】:某产品技术树

c) 技术树分解原则 d) 技术树的评价要素 e) 技术树的评审流程及评审表

8. 如何用FFBD(产品功能技术分解定义)实现产品树与技术树的关联 【实战演练】:产品树与技术树的关联,识别核心技术 9. 技术梳理的步骤及技术评价的三要素

技术战略定位及投入策略 10. 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的管理和培育

a) 核心技术的管理过程 b) 核心技术的人员管理

第三讲: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管理

1. 为什么要进行平台管理 2.平台管理的好处? 3. 什么是平台?

a) CBB、货架和平台的定义 b) CBB、货架和平台的关系

【案例分析】:硬件的七层货架与软件的七层货架的示例 4. 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的区别是什么?

a) 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的定义 b) 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的区别

c)平台的形成过程之一:项目中沉淀与共享 d)平台形成过程之二:通过渐增规划平台

【案例分析】:华为公司四大技术平台和五大产品平台的形成过程

e)平台开发需求的三个来源分析 f)平台形成的七个步骤 5. 如何制定平台的激励方法

a)平台定价原则 b) 项目成本补贴激励 c) 任职资格奖励原则

第四讲:预研管理

1. 预研包括的内容是什么?

2. 技术探索与技术攻关及平台预研与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的关系是什么? 3. 专业技术预研、系统预研、产品预研的定义和区别?

【案例分析】:某公司为什么核心和关键技术不解决不进行产品开发而进行预研? 为什么新器件选型要先进行预研? 4. 预研流程、模板和活动说明

5. 如何进行预研项目管理(进度、质量、资源和成本)? 6. 预研团队角色职责定位

【案例分析】:某公司预研部门为什么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7. 如何对预研团队进行绩效管理(任职资格和KPI) 8. 如何选择预研人员?

【案例分析】:某公司预研人员为什么不选用毕业生和低层次的人员?

第五讲:基于市场和产品需求牵引的技术规划

1. 技术规划包括三部分内容及区别:技术战略研究和技术路标规划以及技术发展计划 2. 基于技术发展推动的技术规划的方法、工具、模板 【案例分析】:技术战略研究模板 技术路标规划样例研讨 3. 如何制定技术路标规划? 4. 技术规划制定的W型流程

【案例分析】:某公司的技术规划的层次划分及流程分析 体系规划与领域规划及专业规划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进行层次划分和对接?

第六讲: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管理

1. 企业技术资产包括哪些内容 2. 如何制定专利管理流程

3. 如何在研发中确保知识产权的建立

4. 研发流程评审中知识产权的评审要素 5. 怎样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核心技术 【案例分析】:某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案例

第七讲: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和激励原则

1. 研发绩效管理的三要素与薪酬的对应关系:任职资格与行为规划及KPI和PBC与薪酬的结

构对应关系

2. 研发人员的任职资格如何管理?

【案例分析】:华为研发人员七级任职资格与薪酬关系

3. 研发人员的KPI和PBC设计和激励

预研与产品开发人员的KPI和PBC以及激励如何设计?

产品经理与项目经理的KPI和PBC以及激励如何设计?

【讲师简介】周老师 资深顾问 高级讲师

原华为公司研发副总裁、华为公司研发及项目管理的创建者,兼任华为特级讲师;曾任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裁。在企业战略设计、组织架构设计、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绩效测评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尤其是产品开发管理及管理的推行上有一套独持的经验,能让管理经验和方法落地和推行。

【课程时间】 2天

【课程费用】 30000元/天(食宿差旅 实报实销) 【联系方式】

北京融通协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联系人:陈辉 客户经理

篇6:无线通信技术与遥感技术

xx

(xxxx大学理学院 光信-2班 xx 2xxxxx)

摘要:红外在通信领域中有具有许多优点他的抗干扰能力,和无线传输功能用途十分广泛。将来在通信方面会有大的作为。随着机器的高度自动化,它在无人驾驶方面会有大的用途。

关键字:红外通信,红外应用,无人驾驶。

红外通信,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红外线传输数据。在电脑技术发展早期,数据都是通过线缆传输的,线缆传输连线麻烦,需要特制接口,颇为不便。于是后来就有了红外无线数据传输技术。[1]

1.红外辐射的特点

红外辐射既有与可见光相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又具有粒子性。此外,红外辐射还有一些与可见光不一样的独特性:

(1)人的眼睛对红外辐射不敏感,所以必须用对红外辐射敏感的红外探测器才能探测到;

(2)红外辐射的光量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小,例如10000nm波长的红外光子的能量大约是可见光子能量的1/20;

(3)红外辐射的热效应比可见光要强的多;

(4)红外辐射更易被物质所吸收,但对于薄雾来讲长波红外辐射更

容易通过。[2]

2.红外无线传输的优点

一个比较完整的红外系统通常包括光学系统、调制盘(或扫描器)、红外探测器、电子线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目标是红外系统所探测的对象,目标的辐射在传输过程中将受到大气中某些气体分子的选择性吸收以及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散射而衰减。透过大气的目标辐射被光学系统接收,并聚焦到红外探测器平面上。调制盘将连续光调制成交变电流并进行空间滤波,而扫描器输出的信号经过电子线路完成放大处理。显示记录装置将经过处理的信号进行显示和记录。如果是用于监控的红外系统,还需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入监控装置,以驱动执行机构工作,实现自动监控。与雷达系统和可见光仪器相比,红外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尺寸小,重量轻;

(2)能有效地抗可见光波段的伪装;

(3)比雷达有更高的角精确度;

(4)对辅助装置要求最少。[3]

把光学系统看作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它的作用和通信系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在通信系统中,信息是空间的,如复振幅或强度的空间分布。正是这种本质上的共同点,导致了光学和通信理念的联系。[4]

3.红外无线通信和遥感的应用

基于以上红外线的优良特点,红外线可以在众多领域中得到应用。随着家庭电器的智能化。许多电器将有一个中央控制器进行控制。如果各个电器都以线路连接将给连接、安装和使用带来诸多不便,红外装置连接将是很好的发展前景。红外通信装置还可运用到汽车机车的无人驾驶方面。以汽车为例,在汽车上安装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在专门铺设的无人驾驶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装一个红外发射器。当无人驾驶的汽车到达这种路段时,汽车将自动切换成无人驾驶模式。通过汽车内的红外接收装置,测量车子到路两边的红外发射装置的距离,按照设定好的统一标准进行调整运行。车子与车子之间也通过红外装置进行测距与通信。来保持车距,和处理突发事件。根据物体辐射红外线的特点不问白天黑夜,也不问有无生命都会发出红外线,所以道路上还可以用红外探测仪来探测道路上的非车辆。遇到有异常时以信号方式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或转道避让。之所以选用红外线,是因为他比可见光信号和无线电波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比雷达有更高的角精确度而且对辅助装置要求最少有更好的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张建奇 方小平《红外物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p4

[3] 张建奇 方小平《红外物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p4-p5

篇7:技术协议与技术协议书

一、型号及数量:

KBSGZY-1250/10/1.2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 1台

KBSGZY-1600/10/1.2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 3台

二、使用环境:

1、海拔高度: 不超过1100m

2、环境温度: 最高气温+40℃ 最低气温-5℃

最高日平均气温+30℃ 最高年平均气温+20℃

3、相对湿度: 不超过95%(+25℃)

4、在有甲烷混合气体和煤尘,且有爆炸危险的矿井中

5、无强烈颠簸、振动和与垂直的倾斜度不超过15°的环境中

6、无足以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和蒸汽

7、无滴水的地方

8、电源电压和波形近似于正弦波

9、安装地点:肖家洼煤矿井下21采区运输上山巷道、井下21采区运输顺槽巷道。

三、主要技术指标及功能:

生产标准:GB8286-20xx;GB3836-20xx。

1、额定容量:1600KVA

额定电压:高压10KV±5% 低压1200KV

额定电流:高压92.34A 低压769.8A

空载损耗:3800W负载损耗:8500W

阻抗电压:5% 空载电流:1%

移动变电站平轮轨距900 mm

2、额定容量:1250KVA

额定电压:高压10KV±5% 低压1200KV

额定电流:高压72.2A 低压601.8A

空载损耗:3100W负载损耗:7400W

阻抗电压:4.5% 空载电流:1%

移动变电站平轮轨距900 mm

四、开关配置

1、开关采用八达真空电器开关厂生产的高压配电装置,低压智能保护箱。

2、高压侧采用微电脑综合保护系统。实现漏电、绝缘、断相、超温、过载、短路、欠、超压等保护功能。

3、低压侧采用单片机智能保护器,具有中文显示功能。保护功能齐全,有过载、短路、选择性漏电、漏电闭锁、过压等保护功能。数字化实时显示电网电压、工作电流、漏电电阻等,并能记忆故障参数。

五、备品备件

1、每种型号移变配低压接线端子1个

2、高压行程开关(JLXK1-411),控制回路继电器(JZC4-31AC100v)各2个,每种型号(FU5A、FU2A)熔断器各5个。

六、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

1、乙方免费为甲方技术、操作人员提供培训服务。

2、每种型号提供技术文件、使用说明书、培训指导书等技术文件,纸质版6份,电子版1份;煤安及防爆合格证、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每台各1份;外购件相关证明材料、易损零件明细一份、设备配件明细表及参考价格、生产许可证等纸质版3份,电子版1份。

3、乙方须提供生产过程中检验和试验调试记录,性能验收、检验、试运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资料。

4、供货周期:20xx年9月30日或甲方通知乙方供货后,乙方一周内送到甲方指定地点。

5、乙方接到甲方通知后在2小时内做出实质性响应,24小时赶到现场处理设备故障。

6、移变颜色:高压开关红色、干变器身白色、低压开关白色。

7、质保期1年,保修期3年,设备使用寿命15年。

8、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签字页

(签字页)

甲 方:

代表签字:(盖章)

联系方式:

日 期:

乙方:

联系方式:

篇8: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与贸易福利

在改革开放之初, 中国与世界先进技术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 中国通过技术引进, 实现了较快的技术收敛, 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比较优势, 促进了外贸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引进技术的效果比较显著;但随着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缩小, 与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日益加剧, 引进技术的难度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引进外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技术上。国际生产组织形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融入全球生产体系的中国企业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技术跟随成为企业技术战略的主要选择, 抑制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长期奉行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下这种技术引进和跟随战略对我国贸易福利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如何呢?原创性的技术创新如何影响贸易福利和贸易条件呢?这个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 仅仅从贸易增长的角度来分析技术引进从而得出的结论和政策支持导向已经对于我国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2 文献综述

当前对于技术转移的福利效应, 主要集中在探讨技术转移对技术输出国的影响。Jones 和 Ruffin (2007[1], 2008[2]) 提出了发达国家任何技术 (包括具有比较优势和不具有比较优势, 但都有绝对优势) 的技术转移, 无论是有偿还是无偿的转让, 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给发达国家带来福利上的改善。与之相反的是, Samulson (2004) [3]指出技术引进国是大国的情况下会对技术输出国造成福利上的损失, 而技术引进国则会从中获利。Howard Pack 和 Kamal Saggi (2001) [4]构建模型分析了垂直技术转移通过降低两国在中间品和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 (回归于边际成本) 做大市场从而有利于技术输出国和引进国的福利改善。这些研究把发展中国家从技术转移中的福利改善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结果。

技术引进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转移的不同方式 (FDI及技术许可等)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等进行的探讨, 并存在诸多分歧。许多研究表明FDI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及福利具有积极影响, 如Walz (1997) [5]、Glass和Saggi (1998) [6]、冼国明和严兵 (2005) [7], 其它一些实证研究认为, 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可能比较微弱, 而且FDI 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是有条件的 (Kokko, 1994[8]; Rodriguez-lare, 1996[9]) , 甚至有负的影响 (Aitken和Harrison, 1999[10]) 。王子君和张伟 (2007) [11]提出技术许可比FDI对发展中国家技术溢出的贡献更大。华民 (2007) [12]认为是选择比较优势竞争模式还是选择自主创新模式, 关键是要看贸易条件的变化和自主创新所导致的收入分配效应。上述研究缺少对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转移进而改善贸易福利的分析。本文立足于发展中国家, 在简单的一般竞争均衡模型中探讨技术引进的影响。

3 模型假设

本文借鉴Jones和Ruffin的思想, 构建一个简单的自由贸易下李嘉图贸易模型, 从技术引进国的角度来分析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福利影响。假设存在两个国家, 南方国家 (S) 和北方国家 (N) , 生产两种商品——商品1和商品2, 使用一种生产要素投入 (L) , LN、LS分别表示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的劳动总量。aundefined、aundefined、aundefined、aundefined分别表示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在生产一单位商品1或商品2所需要的劳动投入。北方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上都有绝对优势, 在生产商品1上有比较优势, 即北方国家在两种商品上技术都领先于南方国家, 而商品1的相对领先优势更大。相应地, 南方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都不具有绝对优势, 但在商品2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可以表示为:

1

假设商品2的价格为1, 商品1的相对价格为P。两国都具有相同的柯布—道格拉斯消费者效用函数:u= (x1, x2) 1/2, xundefined, xundefined分别表示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在i商品上的消费量。wn, ws分别表示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的工资率, 消费者花在两种商品上的消费额都是收入的一半, 即

x1= (1/2) (w/p) , x2= (1/2) w (2)

由此可知

u= (x1, x2) 1/2=w/ (2p1/2) (3)

不考虑运输、关税等贸易成本, 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也不考虑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成本。

4 贸易均衡分析

4.1 技术引进前或未发生技术创新时的贸易均衡

最初, 双方都按照原有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 在无运输成本的李嘉图模型里, 均衡的价格比率 (贸易条件) 对应于相匹配的“贸易提供”, 也就是说, 决定贸易均衡价格比率的技术为两国马歇尔提供曲线的交点。一个国家的提供曲线只是在各种不同的价格比率上或贸易条件下所生成的产品的超额供给与需求的比率。但是, 两国的生产和贸易均衡取决于每一个国家是否专业化生产一种商品还是一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 即取决于国家相对规模的大小。如图1所示。

在给定的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下, 两国专业化生产一种产品 (北方国家生产商品1, 南方国家生产商品2) 受到两国劳动力禀赋的制约, 即:

aundefined/aundefined

在两国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 国际商品的价格比率为:

p= (LS/aundefined) / (LN/aundefined) (5)

如果北方国家的劳动力相对规模要远远大于南方国家, 即LS/LN

4.2 技术引进的贸易均衡

(1) 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技术引进

南方国家从继续扩大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 引进本来已经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 比如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一直引进有利于强化劳动力比较优势的技术。这种技术引进在短时期内进一步增强了本国的比较优势, 促进了外贸和经济的增长, 那么它对南方国家的贸易条件和福利会有什么改变呢?

南方国家引进生产商品2的技术, 由于aundefinedLS/aundefined而增加。与发生技术转移前相比, 两国商品1的总产量未变, 而商品2由于南方国家技术进步引致总产量增加, 从而使两种商品的比价发生变化, 其贸易均衡和生产模式同样受两国相对规模的影响。在aundefined/aundefined (aundefined/aundefined) =p, 北方国家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贸易条件改善, 而南方国家进口商品相对价格下降, 贸易条件恶化;在aundefined/aundefinedp, 北方国家贸易条件改善而南方国家贸易条件恶化;在LS/LN

我们再考虑技术引进后的福利变化。根据古典的工资决定理论, 工资率取决于商品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在技术引进前的贸易均衡中, 南方主要生产商品2, 而其价格设定为1个单位, 则wS=1*aundefined。发生技术引进后, 南方国家生产商品2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由aundefined下降到aundefined, 此时工资率变为wS=1/aundefined, 把他们带入到式 (3) , 有:

uS=1/2aundefinedp1/2, u′S=1/2aundefined (p′) 1/2 (6)

我们用gS表示南方国家消费者效用的相对变化, 有:

undefined (7)

根据两国专业化分工程度不同, 有三种情形:

(1) 北方国家完全专业化生产商品1, 南方国家不完全专业化 (同时生产两种商品) , 把相应的价格代入到 (7) 式:

undefined (8)

所以 , 南方国家的消费者效用有了改善。

(2) 南方国家完全专业化生产商品2, 北方国家不完全专业化 (同时生产两种商品) , 有:

undefined (9)

同理, 因为aundefined>aundefined, 所以gS>1, 南方国家的消费者效用有了改善。

(3) 两国完全专业化, 把相应的价格代入到 (7) 式:

gS= (undefined (10)

同理, 因为aundefined>aundefined, 所以gS>1, 南方国家的消费者效用有了改善。

由上面分析我们可知:

第一, 技术引进的贸易条件效应不确定。当南方国家是一个贸易小国时, 贸易条件未变。在其他条件下, 贸易条件都会发生有利于技术输出国 (北方国家) 的变化, 技术引进国 (南方国家) 贸易条件恶化。

第二, 南方国家技术引进会改善消费者的效用, 提升社会福利。除非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为负导致贸易条件充分恶化从而使增长中的经济陷入贫困化 (Bhagwati, 1958) [13]。

第三, 这种技术引进的本质是在不改变本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本国充裕要素的成本优势来提升竞争力, 实现经济的增长和贸易福利的改善, 是从现有要素禀赋出发的直接生产模式。

(2) 引进国外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技术

Ruffin和Jones (2007, 2008) 探讨了发达国家输出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同样会带来发达国家福利的改善。但是, 发达国家不会放弃技术垄断以致丧失竞争优势。因为, 一个国家不仅仅关心自己收入的绝对增长, 也关注自己收入在世界上排位, 即使收入绝对增加;但是在世界上收入的排位上发生了下降, 也会导致相对收入的下降, 这是发达国家不愿看到的。从发展中国家来说, 引进这样的技术也存在诸多障碍。北方国家 (发达国家) 拥有比较优势的技术都是十分复杂的, 包含着很多的隐性知识 (Tacit Knowledge) , 难以编码化。这种知识的学习需要相对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长时间的消化、吸收和积累。总之, 寄希望于通过技术引进实现贸易模式的改变和贸易条件的改善, 对于南方国家来说是不切实际的。

4.3 自主创新的贸易均衡

(1) 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技术创新

发展中国家在本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的技术创新, 将会发生与从国外引进这种技术一样的情景。虽然这种情况会恶化贸易条件, 但是它会带来消费者效用的增进并产生技术外溢, 为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做准备, 是一国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

(2) 创造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

在北方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的技术创新, 将会如何影响南方国家的贸易条件和福利呢?。

我们假设南方国家通过技术创新, 使自己在商品1的生产效率跟上甚至超越北方国家的, 即aundefined大于或等于aundefined (我们在这里只讨论aundefined=aundefined) , 此时北方国家的比较优势转移到商品2上, 南方国家在商品1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发生了改变。同样的, 两国生产和贸易均衡取决于两国的相对规模, 如图3。

在LS/LN<1=aundefined/aundefined

undefined

因为undefined, 即p′

由于生产和贸易模式的改变, 两国工资率的决定发生了变化。在南方国家, 由于现在主要生产和出口商品1, 有w′S=p′/ aundefined, 则消费者的效用函数

u′S=w′S/2p1/2= (p′) 1/2 (2aundefined) (12)

设g′S为技术创新后消费者效用的相对变化, 有

undefined

南方国家这种进口竞争产品的创新, 对于国内福利的影响分为三种情况来讨论。

(1) 南方国家完全专业化生产商品1, 北方国家不完全专业化 (同时生产两种商品) , 把相应的价格代入到 (13) 式:

undefined (14)

因为aundefined>aundefined, 所以g′S>1, 南方国家的消费者效用获得了提高。

(2) 北方国家完全专业化生产商品2, 南方国家不完全专业化 (同时生产两种商品) , 这时出现两个阶段, 一是没有这种创新前双方完全专业化生产 (北方国家生产商品1, 南方国家生产商品2) , 有:

undefined (15)

因为1

二是没有这种创新前北方国家生产商品1, 南方国家同时生产两种商品, 有:

undefined (16)

因为aundefined>aundefined, 所以g′S>1, 南方国家的消费者效用有了改善。

(3) 两国完全专业化, 把相应的价格代入到 (13) 式:

undefined (17)

因为LS/LN1, 南方国家的消费者效用有了改善。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

第一, 只要商品的进出口供给弹性为正, 双方在任何专业化程度下, 技术落后的国家在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的创新能够带来福利上的改善。

第二, 进口竞争品自主技术创新能够带来贸易条件的改善, 是在改变本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基础上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它首先要求把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然后再作用于生产过程, 是一种迂回的生产模式。

4.4 技术引进与进口竞争产品创新的福利比较

技术引进和创新都能带来福利的改善, 那么, 它们在东道国福利改善的程度大小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根据两国相对劳动力规模的大小进行比较。

设g为进口竞争产品创新与技术引进的福利改善提升程度的比值。

(1) 当aundefined/aundefined

undefined

由aundefined/aundefinedLN*aundefined, 所以q>1, 技术创新比技术引进的福利改善程度更高。

(2) 当LS/LN

1) LS/LN

undefined

这种情况下, g的值取决于北方国家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但是, 我们很难想象发达国家出口本国国内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商品。

2) 1=aundefined/aundefined

undefined

由LS/LNLS*aundefined, 所以q>1, 创新比技术引进的福利改善程度更高。

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 进口竞争产品创新要比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技术引进的福利改善程度更高, 从培育竞争优势, 获取更大效益的角度出发, 有必要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

5 结论

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的落后决定了其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的弱势地位。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都是提升本国技术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构建简单的李嘉图模型, 分析了在自由贸易下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和福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1) 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影响具有趋同性。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对于贸易福利和贸易条件的影响是一致的。技术引进通过溢出效应可以提升国家的技术水平, 但是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自主技术创新同样可以带来技术的溢出, 同时它培养了技术人才, 为原创性的自主创新准备了条件, 是一国创造竞争优势的必要过程。而进口竞争产品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具有类似的效果, 但是引进国外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技术并实现技术超越仅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 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超越才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2) 无论是技术引进还是自主创新, 都能带来消费者效用的增进, 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福利。这种贸易福利来源于专业化和分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 同时也受益于世界整体生产技术的进步。

(3) 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引进和创新, 在不改变贸易模式的情形下能够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效用, 但是会带来贸易条件的恶化。如果贸易条件充分恶化, 有可能带来技术引进国的贫困化增长。进口竞争产品的自主创新和超越通过改变生产分工和贸易模式, 既可以改变贸易条件, 同时带来贸易福利的改善。

上一篇:交通协管队伍建设方案下一篇:在街道政法综治会议上的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