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验室消毒措施

2024-05-24

临床实验室消毒措施(精选10篇)

篇1:临床实验室消毒措施

实验室消毒措施

一、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手套,严格实行实验室操作规程。

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须做到一人一管一针一巾一带,每接触一个病人前后做好手卫生工作(洗手或快速手消),止血带用后用用后送供应室消毒。

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灭菌包外有消毒指示胶带,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包名称、操作人员。无菌物品如棉球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不得超过24小时。

四、检验科工作场所的保洁和消毒

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和库房;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的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1.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所有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

2.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每天用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液拖把拖地。

3.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几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消毒处理。

五、空气的消毒

1.标本开闭盖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不允许标本开盖离心。

2.生物安全柜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线灯每日消毒时间进行登记;紫外线灯管两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有效强度一次,并按要求记录。

六、器材消毒

除已知无传染性器材外,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1.金属器材

(1)小的金属器材如接种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当接种环上有较多污染物时,应先在火焰上方,把接种环烤干后再缓慢伸入火焰烧灼,以免发生爆裂或溅泼而污染环境。(2)较大的金属器材或锐利到刀剪受污染后不宜烧灼灭菌,可用2%碱性/中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小时后,水冲洗、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2.玻璃器材

(1)采集标本的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要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污染的吸管、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玻瓶、平皿等,应立即浸入含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4小时,再清洗干净、烘干。也可浸入洗涤剂或肥皂液中煮沸15分钟—30分钟,反复洗刷,沥干,37℃--60℃烘干。

(2)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蒸汽灭菌30分钟,趁热将琼脂倒弃,再刷洗

(3)用于生化实验室或免疫学检验者,刷洗后浸泡于重铬酸钾一浓硫酸清洁液内24小时,彻底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沥干,烘干。

(4)用于微生物检验者,吸管一端应塞少量棉花,管或瓶应有塞,再用牛皮纸包好,可用干热160℃2小时灭菌,待冷至40℃以下才能开烤箱的门,以免玻璃炸裂;若箱内易燃物品冒烟或发生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关闭气孔,切勿开启箱门以免导致燃烧;也可用压力蒸汽121℃,102.9kPa灭菌15分钟—30分钟,吸管应直放,空吸管和空瓶口应朝下,且不能完全密闭,带螺旋帽的管瓶,灭菌时应将螺旋帽放松。3.塑料制品

(1)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如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及时进行毁形、消毒,薄膜手套用后放污物袋内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2)耐热的塑料如聚丙烯、聚碳酸酯、尼龙及聚四氟乙烯制的器材,可用肥皂或洗涤溶液煮沸15-30分钟,洗净后,再用压力蒸汽121℃102KPA灭菌20-30分钟。

(3)不耐热的聚乙烯、聚苯乙烯,可用0.5%过氧乙酸或1000ng/L有效氯的溶液浸泡30-60分钟,再洗净,晾干;也可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800mg/L,于37℃-68℃和相对湿度40%-80%,作用6小时;若为薄膜或板也可用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1-3小时。

(4)一般血清学反应使用过的塑料板科直接浸入1%盐酸溶液内2小时以上或过夜;对肝炎检验反应板可用0.5%过氧乙酸或1%过氧戊二醛溶液或2000mg/L有效氯或有效溴消毒液浸泡2-4小时,洗净再用。

4.橡胶制品:橡胶制品如手套、吸液管受污染后可用肥皂或0.5%洗涤剂溶液煮沸15-30分钟,煮沸吸液管应全部进入水内,清洗后晾干;必要时再用压力蒸汽,115℃灭菌40分钟。5.纺织品:无纺布帽子、工作衣、口罩等用后放污物袋内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棉质工作服、帽子、口罩、鞋套等专用污物袋内,送洗衣房清洗,每周2次,有明显污染时科随时用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作用30-60分钟,或压力蒸汽121℃20分钟。6.贵重仪器

(1)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天枰、酶标检测仪、细胞计数器械、积压液系列化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冰箱、培养箱等局部轻度污染,75%擦拭。

(2)若离心时离心管未密闭,试管破裂,液体外溢,应消毒离心机内部,特别是有可能受肝炎病毒或分枝杆菌污染时,宜戴上手套用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七、废弃物标本及其容器的消毒处理

(1)废弃的血液、血清用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浸泡2-4小时消毒后交特垃处。

(2)废弃的尿、胸水、腹水、等每有效氯2000mg/L搅匀后作用2-4小时倒入厕所;痰、脓、粪便、白带等,焚烧(4)盛标本的容器,若为一次性使用纸质容器及其外面包被的废纸应焚毁;对可再次使用的玻璃、塑料或搪瓷容器,可用2000mg/L的有效氯浸泡小时,消毒后用水洗净,沥干备用,用于微生物培养采样者,用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5)废弃标本及其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的污染袋(箱)存放,专人集中,烧毁式消毒,每天至少处理一次。(6)采集检验标本或解除装有检验标本的容器,特别是装有肝炎和结核病的检验标本者,应戴手套,一次性使用的手套用后放收集袋内集中烧毁,可反复使用者用后放消毒液内集中消毒。

(7)夹取标本的工具,如钳、镊、接种环、吸管等用后应消毒清洁,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应重新灭菌,金属工具可烧灼灭菌或消毒浸泡;玻璃制品可干热式压力灭菌。

八、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洗净、干燥,备用;地巾清洗干净,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干燥备用。

九、手的消毒

工作前、工作后或建议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另一类标本前均按六步洗手法洗手,若手上有伤口,应戴手套接触标本,洗手后采用纸巾擦干或毛巾擦干,不宜设置共用擦手巾,肝炎或结核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应戴手套。

篇2:临床实验室消毒措施

1.目的:

为防止检验过程中致病微生物对检验人员及环境的污染,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相关的科室和人员。3.消毒隔离制度

3.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3.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3.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3.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3.6.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3.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篇3:临床实验室消毒措施

1 目的

保证实验室环境卫生、整洁, 符合核酸检测工作的要求;有效预防和控制对工作人员和实验环境造成的感染或污染。

2 适用范围

用于核酸实验室所有区域的清洁、消毒和防污染措施的操作。

3 职责

(1) 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和防污染措施的具体执行。 (2) 实验室主管负责该规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4 具体要求

4.1 对实验室设置的要求

(1) 通往实验室的门要粘贴生物安全警示标识。核酸实验室应设置3个独立的工作区域:试剂储存区、标本制备区和扩增及产物分析区。各区在空间上相互独立, 处于物理分隔状态, 分别设有缓冲区域, 宜采用不同标识区分实验室的3个分区。 (1) 试剂储存区:用于检测试剂、耗材的储存和准备。 (2) 标本制备区:标本的处理, 如标本的储存、开盖、加注等相关操作;内外部质控品的储存与使用[3]。应以防止交叉污染的方式储存检验过程中使用的临床样品和材料。 (3) 扩增及产物分析区:扩增试验及检测分析;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的制作与发布。 (2) 清洁的空气应由试剂储存区的室外进入, 通过其缓冲区并排往走廊;由走廊进入标本制备区和扩增及产物分析区并排到室外;同时标本制备区的气压要大于扩增及产物分析区以形成正压, 使清洁度依次为试剂储存区、标本制备区和扩增及产物分析区。 (3) 实验用品包括试验材料 (试剂、标本、耗材和辅料等) 、实验器材 (包括容器、配件) 、安全防护用品 (实验服、防护眼镜或面具、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鞋套等) 、实验设备 (加样设备、生物安全柜、扩增检测设备、辅助设备) 办公用品以及清洁用具等。应有相应措施控制各区实验用品的跨区混用, 不同的工作区域应使用不同颜色或有明显区别标志的工作服。

4.2 对人员的要求

(1) 工作人员出入实验室要保持核酸实验室外门及缓冲间内门处于关闭状态。 (2) 工作流向应为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及产物分析检测区, 不得逆向流动。 (3) 非本区工作人员及未授权人员禁止入内 (如设备维修工程师) 。因工作需要, 经实验室主管允许后方可进入实验室从事相应工作, 全程应由工作人员陪同并做好个人防护。

4.3 对试验的要求

(1) 每天试验前用清水擦拭台面、物体表面、仪器表面, 启动空调, 开启通风加湿设备换气加湿, 室温应控制在18~27℃, 湿度应控制控制在30%~70%。 (2) 试验中应以防止污染为先决条件: (1) 加样过程必须使用带滤芯加样尖。 (2) 实验室各区域只执行既定的操作。 (3) 试验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应及时更换手套。 (4) 随时将试验中产生的医疗垃圾丢弃到医用垃圾桶中。 (5) 如有血液及其他污染物污染物品表面及地面, 立即用纸巾初步清洁, 然后用75%乙醇喷洒于被污染物品表面及地面, 15 min后使用含有效氯2000 mg/L的消毒液浸泡保持30~60 min后, 再用清水冲洗擦拭。 (6) 仪器设备被血液及其他污染物污染时, 用纸巾初步清洁, 再用含有效氯3000 mg/L的消毒液将布浸湿, 擦拭被污染处, 20 min后使用清水擦拭1遍, 用干布擦干。 (3)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对设备及实验室进行清洁。使用75%乙醇喷洒试验区域。用无纺布清洁设备、实验台面、垃圾桶、地面及门窗 (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 , 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可参考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4) 工作结束后各实验区的工作人员应将传染类垃圾 (例如:检毕标本、使用后的内外部质控品) 装入专用医疗垃圾袋, 贴上《高压消毒医疗废物》类标签, 经高压消毒后转移至指定地点移交;将其他医疗废物贴上《普通医疗垃圾》类标签, 转移至指定地点移交。 (5) 实验室宜采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 移动式紫外线灯应于60~90 cm处照射所需物品表面, 使用固定式紫外线灯照射实验室室内空间。工作人员每天通过设定的紫外线灯控时开关来达到无人值守时的照射消毒, 并作好记录, 每1000小时更换紫外线灯管。 (6) 各实验区应有单独的清洁工具, 每周应用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 min以上, 严禁混用各实验区清洁工具。 (7) 实验室的温度或湿度超出正常范围, 各岗位工作人员通过空调、电暖设备、加湿器、除湿器等方法对实验室的温、湿度进行调控, 使其满足试验要求。条件允许时应考虑并评估灰尘、空气质量、光照度、噪声对试验过程和工作人员的影响。

4.4 随程填写实验室环境记录

工作人员应随程填写实验室环境记录, 应能体现并追溯试验过程中环境的变化, 应当优先考虑电子采集环境信息的手段。

4.5 污染识别和处理

(1) 在实验室空间布局或检验程序不合理可产生危害[3], 或不隔离可能影响工作时, 应制定程序防止交叉污染。一旦发现相应的监控指标 (如:阳性率升高等) 发生明显变化时, 实验室应及时寻找污染源, 可以通过回顾性分析、实验室环境评估等方式寻找污染源。在确认污染源后, 应通过消毒、紫外线照射、室内通风等方式处理实验室。同时, 实验室应评估是否需要停止检测活动, 直到污染去除为止, 污染期间的反应性结果需重新评估。 (2) 污染清除的验证:用纯水代替样本完成从开盖、混样、提取纯化和检测等步骤, 观察是否有反应性结果的出现。如有, 则说明实验室仍有污染存在。必须清洁至所有水样本均检测为阴性, 实验室才可重新启用。 (3) 实验室的设备在投入使用、维修或报废之前, 实验室应采取适当措施 (75%乙醇擦拭、紫外线照射) 对设备去污染, 并向厂商维修人员提供适当维修的时间、空间和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 并由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向其说明维修过程中生物安全防护等注意事项。当设备脱离实验室的直接控制时, 实验室应有相应的措施在其重新返回实验室使用之前符合实验室清洁标准, 并予验证。

5 结论

血液的核酸检测应该尽力减少偏倚的干扰, 环境与设备的干扰较常出现, 也相对容易控制, 故加强实验室的环境控制对于核酸检测的实验结果的稳定是重要的。

摘要:核酸检测相对之前采用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 能有效缩短检测“窗口期”以及检测一些变异和隐匿性肝炎, 最大限度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保证工作环境卫生、整洁, 符合核酸试验要求, 有效预防和控制对工作人员和实验环境造成的感染或污染, 核酸实验室温湿度控制、清洁消毒及防污染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核酸检测,实验室,温湿度,清洁消毒,防污染

参考文献

[1]王德文.核酸检测对减少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 2010.

[2]严秀娟, 邱昌文, 石庆秋, 等.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评估及建议[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 21 (2) :128-129.

篇4:临床实验室消毒措施

【关键词】针灸;临床实验;干预措施;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48-01

引言

中医针灸理论是中国医学界数千年的临床总结,其对于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病情的分类治疗学说已经广泛地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近些年由于针灸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临床治疗中,很多针灸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正逐渐被现代医学界所承认和接受。这些研究结果之所以含金量高,是因为其临床试验水平较高,试验设计科学合理。干预措施在针灸临床试验中尤其重要,其对于整个临床研究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临床试验干预措施设立的意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临床试验需要一个科学的试验设计。在进行试验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这也是医学界公认的PDICOT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照(Ccontro1)、病人(Ppopu1ation)、干预措施I(intervention)、结果衡量(0outcome)、设计(Ddesign)、试验时间(Ttime)。我们常用的是PIC0原则,这是因为在研究中对照、结果衡量、干预措施、病人对于整个实验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设计PIC0原则的时候要首先考虑到面对什么样的病人、采取什么样的干预措施、通过何种对照措施、采用何种结果衡量、最终得出什么样的临床结果。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临床试验来说,干预措施的设立是非常重要,这也是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实验前实验者要考虑实验采取的干预措施是否有效,采用什么样的对比才能得到完美的是研究结论,怎么样才能将实验结果转化到实际临床实验中,这也是临床试验的基本意义。

二针灸临床试验中干预措施设立的具体要求

在进行针灸临床试验要对于每个试验小组的干预措施等实验内容以及要求进行明确的划分,并且就试验流程进行足够的细节描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实施这些干预措施,怎么样才能保证无关因素对于干预措施的影响。由于在很多临床针灸临床试验缺乏详细的说明,不能够进行重复论证,从而导致试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很多都是因为试验的干预措施描述不详细、不具体,导致试验不能够进行反复的论证。针灸疗法作为非药物疗法的干预措施,缺乏有效的操作流程以及计量的要求,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要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针刺的数量以及穴位、针刺的角度、力度以及深度、针在患者体内停留的时间以及对于患者进行针灸的次数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说明。针对于此,根据针灸临床试验的特殊性,现代医学界普遍认为针刺的细节要领分为以下七个方面:(1)对于患者进行针刺选择的穴位,包括对应穴位,单双侧穴位;(2)不同患者的针灸疗程,即对于患者进行针刺的次数以及频率;(3)对于患者进行针灸疗法的得气反应;(4)针灸疗法中针刺的角度、力度以及深度;(5)针在患者体内停留的时间;(6)采用何种方式的针灸刺激方式进行治疗,包括手针和电针;(7)针具规格,包括针具的粗细大小、长短、生产厂家。以上七个要点是进行针灸临床干预的基本原则,在针刺报道里要对于这七点进行详细的描述。

三针灸临床试验干预措施设立的类型

毫针刺针灸疗法是进行针灸临床试验中最常用的干预措施,也是最有效的干预措施。同时我们也会用到走罐法、电针、艾条悬灸和留罐法、隔姜灸、闪罐法等干预措施,这极大地丰富了针灸临床试验的干预措施。临床通常采用一下几种方式来进行针灸临床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干预措施对照。

(一)针灸干预与药物对比

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采用的就是针灸干预与药物对比,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与药物治疗效果之间的对比,针灸干预与针灸加药物对比。通过与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之间的对比,可以进一步明确针灸干预的效果,从而在临床针灸治疗中采用合理的针灸疗法,促进患者病情的治疗。

(二)针灸干预与假针灸对比

在现代医学经常采用假针灸或者假穴位作对比来进行临床针灸干预,这一方法在传统药物无法根治的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在进行针灸干预的时候通过假针灸或者假穴位作对比,可以进一步明确患者的患病穴位;针灸干预与假针具的刺入与假刺入之间进行对比,可以明确对于患者进行针灸疗法的疗程。

(三)针灸与其他对比

除了针灸干预与药物对比、针灸干预与假针灸对比这两种对比方式之外,在实际临床中还采用针灸干预与微针对比、针灸干预与等待治疗对比等对比方式。这些对比方式是近年研究使用得比较多的方法。

四针灸临床试验干预措施的具体应用

(一)针灸与药物/安慰剂对照

英国的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中,采用针灸疗法与阳性药物氟桂利嗪之间相对比,并且就实验过程对患者注射安慰药物,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由于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医师不能够确认是采取针灸疗法还是传统药物治疗方式或者是两者混合的治疗方式,通过针灸与药物/安慰剂对照可以进一步明确针灸与药物在实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

(二)针灸与假针灸对照

在针灸医学杂志上关于治疗肩周炎针灸治疗的随机实验论文中,对照措施采用的是两种不同取法的选穴,其一是采取中医理论中的传统针灸取穴方法,另外一种是国外常用的假针灸取穴方法,针灸干预依据传统中医的非标准化,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对于不同取穴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于相同穴位非刺入的假针灸治疗,再结合西医方式诊断以及假针灸对照,进一步明确了针灸疗法的临床效果。

结语: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之一的针灸疗法在现代医学方面有着较为广阔的运用,针灸疗法因其副作用小、简单便捷以及治疗周期短等特点深受患者的喜爱。但是由于针灸疗法缺少标准的评价体系,不能够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而通过干预措施的建立,可以极大地针灸提高干预措施的设立的规范性,保证操作细节详细,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參考文献

[1]张琰,王麟鹏.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特点与方法[J].北京中医药,2008.

[2]蔡玉颖,刘志顺,刘保延.基于系统评价结果探讨针灸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3]王珑,邹伟,迟庆滨.创新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促进针灸国际化进程[J].中国针灸,2009.

篇5:HIV实验室消毒方法及设施

一、消毒方法

1.废弃物缸:用1:1000消毒灵水溶液进行消毒10-30分钟。

2.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和仪器表面:用70%乙醇进行消毒处理。

3.溢出物:发生溢出后应离开房间约30分钟。穿防护服、被。

4.污染的台面和器具: 40%的甲醛水溶液,也可用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消毒。

5.实验室所有垃圾,包括用过的一次性手套和工作衣,置于专门污物袋内,经高压消毒处理后进行室外焚烧,污染的非一次性工作衣应先浸泡消毒后再洗涤;所有尖锐物品应置于不宜刺破的容器内,高压消毒后再用合适的方法处理。

6、紫外线消毒灯2盏、高压消毒锅1台,70%酒精,消毒灵。

篇6:检验科实验室消毒管理制度

1、搞好室内外卫生,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工作台、地面等每天用5g/L消毒净溶液抹擦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定期检查室内消毒效果。

2、实验室内每晚用紫外线消毒半小时至1小时,每周用95%

酒精抹擦紫外线灯以防灰尘积聚,紫外线灯使用达1000小时应及时更换。

3、及时监控各消毒用品的有效性:消毒棉签在有效期内开包

后24小时内使用,消毒液在有效期内开瓶后3天内使用,75%酒精棉球在24小时内使用。4、5、6、贮血冰箱每周用75%酒精抹擦消毒。定期对贮血冰箱及实验室内空气进行细菌培养。保持两台(抽血台及小便检测台)干净整洁,静脉抽血做

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抽血人员及时更换手套。

7、实验室内产生的各种垃圾按照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医疗废

物管理条例处理。

篇7:消毒隔离措施

一、隔离:

(一)发热诊室:独立区域,三区划分,有明显标识,设有三个留观室,室内有卫生间,洗手池,医患双通道,因房屋紧张,无独立的药局、收款室,布局基本趋于合理。

(二)隔离病房:

1、有确诊患者到二楼隔离病房,布局按照要求三区划分,标识明显,有8个单间病房,内设卫生间及洗手池,医患双通道,布局合理。

2、如有爆发流行,病人骤增的情况下,将门诊大楼全部腾空,作为确诊病房,腾空预案在医务科。病人床位间距大于1米以上。

二、消毒:

1、原则:

(1)由护士及护理员承担这项工作,护士长监督执行,有记录。(2)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工作时,应当分区穿戴防护用品。(3)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空气消毒:要经常开窗通风,有人情况下,用250—500mg/L的优氯净溶液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无人情况下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每日两次。

3、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用500mg/L的优氯净溶液擦拭消毒,每日两次。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4、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使用25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250mg /L—500 mg /L的含氯消毒

剂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5、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血压计、听诊器,用10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体温计30分钟后,清洗后备用。

6、甲型H1N1流感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用后的上述物品使用25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再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剂中 30 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乙醇擦拭消毒2遍。

(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75%乙醇浸泡15 分钟,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使用一次性压舌板。(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6).病历尽可能不带入污染区,病历(包括各种化验单)一旦被污染时,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

(7).患者使用后的痰杯,应当按照1:1 比例向杯中注入1000mg/L含氯消毒剂处理痰液 60 分钟,然后将痰液倒入厕所。痰杯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 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使用的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8).患者复用的餐饮具,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作用30 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

7、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当使用专用容器盛放,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1)每1000ml可加有效氯20000mg/L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

2小时。

(2)将消毒后的污物倒入厕所,盛放容器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30 分钟。

(3)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作用60分钟后清理。

8、终末消毒:甲型H1N1流感患者出院、转院或者死亡后,患者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应当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是:

(1).空气消毒:无人条件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

(2).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250 mg /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15-30分钟。

篇8:临床实验室消毒措施

1标本来源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生化免疫、血细胞分析、红细胞沉降率、尿液、粪便、胸腹水、脑脊液的所有标本。

1.2 方法

分别统计血液生化免疫、血细胞分析、红细胞沉降率、尿液、粪便、胸腹水、脑脊液的所有标本数量及不合格标本, 并分析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原因及分布情况。

2结果

2.1 总标本数898 396份, 不合格7 867份, 不合格率0.88%。其中生化免疫标本604 793份 , 不合格5 625份, 不合格率0.93%;血细胞分析129 839份, 不合格664份, 不合格率0.51%;红细胞沉降率15 969份, 不合格229份, 不合格率1.43%;粪便标本60 097份, 不合格742份, 不合格率1.23%;尿液标本84 232份, 不合格600份, 不合格率0.71%;胸腹水2 104份, 不合格2份, 不合格率0.1%;脑脊液1 362份, 不合格5份, 不合格率0.37%。红细胞沉降率和粪便标本的不合格率高于相关报道, 生化免疫、血细胞分析、尿液、胸腹水及脑脊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比相关报道低[2]。

2.2 分别对生化免疫、血细胞分析、细胞沉降率、粪便、尿液、胸腹水及脑脊液标本进行分析, 计算不合格率。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细胞沉降率、粪便、尿液、血细胞分析、生化免疫、脑脊液、胸腹水。血细胞分析标本不合格原因依次是标本凝固、脂血、溶血、量少、信息填写错误、信息填写不全、抗凝剂使用错误;生化免疫标本不合格原因依次为脂血、溶血、标本与申请单信息不符、信息填写不全、送检标本类型错误;红细胞沉降率标本不合格原因依次为凝固、量少、抗凝剂使用错误;尿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依次为量少或空盒、标本被污染、标本与申请单信息不符、送检标本类型错误、留取时间过长、容器不符合要求、信息不全、信息错误等;粪便标本不合格原因依次为留取时间过长、量少或空盒、容器不合格、标本与申请单信息不符、标本被污染、送检标本类型错误、信息错误、信息不全;胸腹水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是送检标本容器不合格;脑脊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全。详见表1。

3讨论

3.1 血液凝固和抗凝剂使用比例主要影响血细胞分析及红细胞沉降率的检测结果, 明显的凝固标本在标本接收时已拒收, 主要影响检测结果的是发现不了的肉眼看不到的不显性凝块及抗凝剂比例不当。

3.2 脂血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主要有[3]被分析物分布非均一性, 血清和血浆中水分被取代, 有时可达10%左右, 对吸光度的干扰, 物理化学机制的干扰, 如标本中的脂蛋白可整合亲脂成分, 降低与抗体的结合, 影响电泳和层析。笔者在工作中也经常遇到溶血标本, 它对血细胞分析及许多生化项目检测结果均有影响。

3.3 尿液分析避免被污染, 一般留取中段尿15ml以上, 因晨尿在膀胱停留时间长易被浓缩酸化, 有利于有形成分分析, 而且固定时间留取标本有利于病情的动态观察。

3.4 粪便标本的采集送检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常规检查包括外观和显微镜检查, 应留取新鲜标本, 选择含有异常成分的粪便, 如黏液和脓血等病理成分, 外观无异常的标本必须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3~5g置于无吸水性、清洁、防渗漏、戴盖的一次性容器内及时 (不超过1h) 送检, 容器上要有患者唯一标识。做化学法隐血试验前3d应禁食肉类、动物血和某些蔬菜等, 并禁用铁剂和维生素C等可干扰试验的药物。不能留取便盆、厕所中混有尿液、消毒剂及污水等标本, 因可破坏粪便的有形成分。灌肠或服油类泻剂的粪便常因过稀且混有油滴等影响检验结果, 不适宜做检验标本。

3.5 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 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只无菌容器中。第1管 (成人2ml、儿童1ml) 做细菌学检查, 第2管 (成人2~8ml、儿童1~1.5ml) 做生化或免疫学检查。第3管 (成人2~8ml、儿童1~1.5ml) 做常规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采集后应在申请单上注明标本的采集日期和时间, 采集后的脑脊液标本必须由专人或专用的物流系统立即送检, 为保证安全及防止标本溢出, 转运过程中应采用密闭的容器, 检查一般不超过1h, 如不能及时检查, 需放4℃冰箱保存, 但常规检查不得超过4h[4]。

3.6 胸腹水标本由临床医生采集。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试管或消毒瓶内, 常规及细胞学检查约2ml、生化检查留取2ml。为防止凝块形成或细胞变性、细菌破坏自溶等, 应立即送检。否则, 应在标本内加10%乙醇, 置冰箱保存, 但不能超过2h。常规及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宜采用EDTA-K2抗凝, 生化宜采用肝素抗凝。另1管不加抗凝剂的标本, 用于观察有无凝固现象。

不合格标本主要集中在儿科、感染科、ICU、老干部科。为了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 提高标本合格率, 笔者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 对重点科室进行重点督导。 (1) 加强临床沟通工作, 介绍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2) 组织对医护人员的全员培训, 解读标本采集前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指导、准备, 包括空腹时间、饮食、运动、情绪、药物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标本采集的方法如标本采集时患者的体位、姿势、压脉带的捆扎时间等、抗凝剂的种类、比例、混匀方法和注意事项;标本采集后的运送, 标本采集后要及时送检, 尽量减少运送环节和缩短时间, 标本传送应做到专人、专业且有制度约束, 避免标本传送过程中因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结果的不准确。运送过程中同时要注意生物安全, 防止标本漏出或侧翻而污染环境、器材或衣物; (3) 编写《临床检验手册》和《检验标本采集手册》发放到每位医护人员; (4) 与医务科和重点科室共同商讨重点项目危急值范围、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报告流程, 发现危急值情况时, 首先迅速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 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查结果是否有错, 检查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 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过程各个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 应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 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详细记录; (5) 追踪、分析评估危急值处理效果, 持续改进; (6) 建立严格的标本验收制度和不合格标本的拒收制度, 签收标本时对不符合采集要求的标本说明原因后拒收, 并做好相应拒收记录, 对于特殊的不便拒收的标本, 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不合格情况及“此结果仅供参考”等字样; (7) 对特殊患者的不合格标本, 组织检验人员下临床科室指导医护人员或亲自重新采集。

参考文献

[1]叶应芜, 王毓三, 申子瑜, 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M) .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5-45.

[2]袁慧, 曾小丽, 将朝晖, 等.2003-2006年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的特点分析及对策 (J) .中华检验学杂志, 2007, 30 (6) :692-693.

[3]从玉龙, 邓新立.实验室ISO15189认可对科学建设的几点启示 (J) .中华检验学杂志, 2007, 30 (2) :128-131.

篇9:临床实验室消毒措施

关键词:医学检验 临床检验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148-01《临床检验》是中职卫校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知识涉及面广,包含有微生物检验、寄生虫检验、血液检验、免疫检验等临床上最常用的内容,实践性强,与临床联系紧密,因此,实验课程在整个教学中占较大比例。实验课既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纽带,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1]。通过对本校2006~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临床检验实验课的带教,体会到其中有许多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整改措施。

1 主要存在问题

1.1 学生及教师的现状

目前中职生的生源素质普遍较低,就本校2006~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来说,其中考成绩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连成绩都没有。说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不重视学习,并把这种习惯延伸到中专的日常学习中,常出现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学习上缺乏热情和主动性,没有认识实验课的重要性,上课时马马虎虎,甚至袖手旁观;课后的实验报告千篇一律,应付了事;另外每班学生人多,带教老师少,无法顾及所有学生,也导致学生对实验课无兴趣。

1.2 教材与实验课时分配

现用的中职《临床检验》教材虽是国家卫生部规划教材,但内容繁多,部分相当陈旧,跟临床严重脱节。由于中专学制短,故课时遭很大压缩,实验课时和理论之比例大约在0.6∶1。而《临床检验》是以实操为主的课程,这个比例明显偏低,达不到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目的。

1.3 实验模式传统

目前临床检验的实验教学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课前备好实验材料,上课时先讲解实验内容、原理、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然后学生照搬操作,完成实验后基本没有印象。这种教学活动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很少提出问题;也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2]。

1.4 实验内容陈旧且不连贯

课程中虽给出许多实验内容,但内容陈旧,实验方法落后,与临床应用脱节严重,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了以后也用不上”的想法,从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外,对于一个完整的实验内容的教学应包括试剂配制、器材准备、仪器调试、实验操作和结果记录与分析五个环节。但在实验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前三项由实验教师准备,学生只是完成后两项,未能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内容,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导致学生的技能不全面[3]。

1.5 实验设备缺乏

由于本校的医学检验专业开设时间不长,且不是重点专业,加上经费不足,故实验器材相当缺乏,连临床检验科日常使用的基本器材都没有,现有的也比较陈旧不能满足需要,导致多小组共用一套器材,严重影响实验进程和实验结果,也导致一些实验未能开出,影响教学效果。

1.6 实验安全意识不强

可能是素质偏低或习惯的原因,虽每次实验课前都强调安全这个问题,但很多学生未能养成重视“实验安全”的意识,如接触标本(实验标本来自临床)或标本掉落在桌面时,既没有向教师报告,也不及时清洗和消毒,在上课时相当常见。另外,学生多实验教师无法全面顾及,也是一大安全隐患。

2 改进措施

2.1 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中职学生素质偏低已是事实,如何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显得力不从心。多媒体实验教学生动又形象,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板书和示教教学法的不足,值得提倡[4];有条件的还可尝试PBL模式等先进的方法。

《临床检验》实验内容多,但实验室器材陈旧且有限,未能满足教学需要,故需购置较多的器材才能较全面开展,例如临床最常用的尿液分析仪和血细胞分析仪应具有;现代检验技术日新月异,要和临床接轨,必须将一些过时或少用的内容删除,增加常用的检测项目来优化教学内容;实验标本尽可能来自临床,模拟临床工作的进行,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实验课时偏少,理论实验之比在1∶1左右较为合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实操能力,成为合格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2.2 加强学生技能训练

实验课就是进行技能训练,但是在有限的实验时间里,学生不可能达到熟练的程度,需要反复实践。这就需要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条件,利用课余时间多加练习,老师在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弥补了实验课的不足。另一方面让学生分期分批参与实验准备工作,也可以提高综合操作能力和增强责任感,在实习时更容易适应临床。

2.3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由于学生实习和今后的工作都将直接面对病人,接触感染性标本,无安全意识就极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因此,学生有必要在学校接受生物安全教育。这可以通过学习《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临床实验室安全和要求》等内容来强化安全意识,做到自身不被传染、环境不被污染、标本不交叉污染[5]。

2.4 结合临床,开拓学生视野

当前的实验内容主要以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为主,而临床中多以现代化仪器为主。为了防止教学和临床脱节,在实验教學中,应有安排学生到临床检验科见习的机会,让其了解各种临床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学习各种常用检验仪器的使用,使实验内容与临床应用密切结合。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6]。

2.5 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学术水平、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影响到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的能力。但教师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时限性,因此,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拓宽知识面。另外,由于长期脱离临床,教师无法将课堂内容与临床案例结合起来,致使讲课内容空洞,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必要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去医院检验科进修,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实操技能。

2.6 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信息的反馈收集工作

通过教学评估及教学质量调查及时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教学的改进也起很大的作用。

以上是笔者在几年的临床检验实验教学中总结出来的部分问题及对策,在实验教学中收效明显。为了培养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型、技能型中职医学检验人才,仍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陈亚芹.《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实践与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144.

[2] 张涛,冯锡才,李英欣,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165.

[3] 费瑞林.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检验医学教育,2002,9(2):21.

[4] 赵冬,刘萍,龙军,等.浅谈多媒体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12):1746-1752.

[5] 郭丽香,罗跃娥,刘蕊,等.临床检验技术教学改革的体会与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2010,17(2):26.

篇10:产房消毒隔离措施

1、护理部负责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等制度,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

2、各护理单元设立医院内感染监控护士,检查督促本部门消毒隔离工作。

3、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洁,不戴戒指,不着工作服进食堂或离院外出。

4、护理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凡是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灭菌;凡中度危险性物品,可选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法;凡低度危险性物品,可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

5、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方法进行灭菌。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来菌法;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法。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

6、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

7、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先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8、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定期消毒和每次使用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为灭菌水。

9、以下情况必须洗手: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等。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应戴手套,并洗手。

10、病房及各诊疗科室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开关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洗手用的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有条件的医院应用液体皂。可选用纸巾、风干机、擦手毛巾等擦干双手。擦手毛巾应一次性用。不便洗手时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11、无菌容器及敷料绀每周灭菌1-2次;体温计用后要用高效消毒剂二步法消毒(最好一次一用或专人专用);盛碘酒、酒精等消毒液的容器应保持密闭,定期灭菌;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带一垫。

12、门诊、病房各室应定期通风换气,地面应湿式清扫,床头桌、椅每日湿擦,保持清洁,每周大扫除一次。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以有效消毒剂擦净。抹布、拖把应分区专用,用后消毒、洗净、晾干。

13、病人出院后,病室及室内物品必须做好终末消毒。传染病病人按传染病管理制度及其护理常规执行,特殊感染病人除严格隔离外,其用过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等物品应烧毁。

14、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至少更换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更换。脏被服不能在病室及走廊清点。

1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领用、保管、使用、处理、毁形等各环节,应严格按照《省医疗卫生机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规范》执行,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物品在密闭保存的前提下,可不行毁形及浸泡消毒。

上一篇:如何激励员工论文下一篇:浅谈《微课设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