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新

2024-05-08

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新(通用14篇)

篇1: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新

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我是内蒙古工业大学法学11-1班的学生,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什么水平,我想做一个关于我校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此调查不涉及个人隐私,对您在百忙之中参与调查,深表感谢!

您的基本情况:1.性别:()2.年级:()3.专业:()1.您从何时开始接触法律的?()A 小学 B 初中 C高中 D大学

2.您认为法律与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系吗 ?()A 关系密切 B 关系不大 C 没关系 D 不知道,说不清

3.对我国的法律体系认识程度有多少?能清楚说出我国的几部大法吗?()A 高;能 B 中;勉强能 C 低;不能 4.您的法律知识主要从何而来?()A 学校上课和宣传 B 家庭教育C 社会宣传(广播、电视、报纸))D 其他 5.您知道自己有哪些具体的权利义务吗?()A 全部知道 B主要的知道 C知道一小部分 D 不太清楚 6.您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A 3月15日 B 11月1日 C 12月4日 D 不知道 7.在生活中遇到侵害自己权益的事情时,您会如何处理?()A向亲人,朋友,老师求助 B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自认倒霉了。C 犯我者,虽远必诛,用武力解。D向有关部门寻求法律保护 8.您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是否重要()

A、非常重要,国无法不行 B、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C、一般般,可有可无的东西D、基本没用,法律不如关系有用

9.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您的态度是()

A、充分信任 B、比较信任 C、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D、不信任 10.您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最有效的()

A、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监督B、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机关的监督C、群众监督D、执法机关自我监督

11、你认为法律意识与教育程度有关吗()

A 有密切的关系 B有一点关系 C毫无关系 D不太清楚

12、你认为不少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是()

A 社会还不够发展 B 家长、老师等人的影响 C 高等考试教育制度不合理 D 自身要求过低

13、如果有法律意识方面的社团,你是否会参加()A 积极参加 B 参加 C 消极参加 D不参加

14、你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是()

A 保护权利 B惩治犯罪 C维护社会治安 D不清楚

15、你觉得自己的法律知识丰富吗()A非常丰富 B比较丰富 C一般 D比较匮乏 16您觉得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有意义吗?()A没有,法律离我很远,我们还没有进入社会,以后再了解也不迟 B意义不大,可以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地方太少了 C有意义,但是我基本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D有,法律常常帮我解决实际问题

17您觉得下列哪部法律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大?()

A 民法 B 继承法C 合同法 D 婚姻法 E 刑法 F 保险法 H 公司法 I 劳动法 J 反不正当竞争法K 治安管理处罚法

18你认为造成大学生法律教育薄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B、贫富悬殊是产生犯罪的土壤,影响了教育效果 C、个人自觉性是根源 D、法律教育活动本身的局限性 E、其他

问答题,你认为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上存在哪些问题?你对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有哪些建议?-

篇2: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新

1、你现在所在年级()

A大一 B大二 C 大三 D大四 E其他 3

2、你认为大学开设有关法律的课程对你有用吗?()A有用 B有一点用 C没有用,纯属多余

3、对我国的法律体系认识程度有多少?能清楚说出我国的几部大法吗?()A高;能 B中;勉强能 C低;不能

4、在生活中遇到侵害自己权益的事情时,会如何处理?()A通过关系解决 B用武力解决

C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 D 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1

5、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

A 3月15日 B 11月1日 C 12月1日 D 12月4日

6、如果你购物时商场保安人员无理搜查你随携带的物品,你会()

A拒绝,强烈抗议 B找商场领导或消费者协会解决 C 忍让,不跟他一般见识,但以后再也不来这里购物

7.你认为闯红灯是违法行为吗 A否 B是C 不确定

8、某消费者以18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双皮鞋,经检测这双皮鞋系假冒产品,按照《消费 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应当赔偿消费者损失(C A180 B、540

C、360

9、社记者,去一高中学校采访,将学生学习、锻炼、业余生活的照片刊登在了报刊上,进行宣传,这是否侵犯公民权利A A 是

B否

C不确定

10、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反治安管理的,(B)。A B C D

11、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可以轻或者免予处罚:(A)。A B C D

12、你在思修课中学到的关于法律及维权的知识多不多? A、很多

B一般

C少

D几乎没有

篇3:医学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况调查

关键词:医学生,法律意识,建议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泛指人们对法律, 特别是对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 观点, 心理或态度的总称。它包括对法律的本质, 作用和看法, 对现行法律的态度和评价, 以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等[1]。根据法律意识主体的不同, 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个人法律意识, 群体法律意识, 社会法律意识。医学院校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 毫无疑问他们的法律意识与一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存在共性, 另一方面, 医学生因受专业教学和社会上有关医疗纠纷等医事法律事件的影响, 所以对卫生法律有一定的感知, 这是医学生群体相对于一般大学生不同的法律意识。医学专业技术性强, 并且与人民的性命相关, 因此国家在卫生事业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源, 为培养专业技术过硬的卫生服务人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尤其是制定了包括《执业医师法》、《执业药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 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另外, 2002年4月4日, 国务院正式颁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沿用多年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同时作废, 并且明确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按照《条例》进行, 这标志着医疗事故纠纷的处理走上正轨[2]。随着医事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将不断规范化, 这就给医学院校带来一定的挑战, 即学生的培育, 除了以专业素养为主外, 更要兼顾其必要的法律素养, 以适应“依法行医”的大环境。

本文通过调查医学生法律意识的现况, 探讨增强他们法律意识的具体措施, 希望可以为医学院校的卫生法律教学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对象、方法与主要内容

(一) 研究对象

从样本的代表性、综合性和可行性等几个因素考虑, 本研究选取了中山大学 (医学院) 、暨南大学 (医学部)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四所广州市内医学院校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参考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书籍等, 为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提供理论参考。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医学生法律意识构成要素的特点, 自行设计了《医科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表》进行论文研究。调查时间为2009年3月, 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滚雪球抽样方法进行抽样。

(1) 问卷发放情况

在选定的四所高校中发放《法律意识现状调查问卷》600份, 回收590份, 回收率为98.33%, 其中有效问卷为559份, 有效率为93.17%。

(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为选定的四所高校的2008年应届毕业生, 男生为386人, 女生为173人。

3. 数理统计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 应用软件Excel建立数据库, 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学生对法及其制度的认同程度。

2. 学生对一般法律现象的认识。

3. 对学生一般医学法律知识的考查。

二、结果与分析

(一) 学生对法律及其制度的总体认知

1. 对法律及其制度的评价

本调查将评价分为五个强度:完全认同, 基本认同, 中立, 比较不认同, 完全不认同。调查对象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调查数据表明, 学生对国家的法律及其制度的评价是积极大于消极的, 但是对现今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很强这个判断的认同程度很低。

另外, 在问及“法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时, 32.02%认为是惩罚罪犯, 23.97%认为是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21.11%认为是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21.28%认为是缓和社会矛盾。可见, 在学生的心目中, 法律的惩戒作用最为重要

在问及“对法律行使哪些监督最有效?”时, 42.93%认为是媒体舆论监督, 20.93%认为由人大监督, 19.87%认为由人民检察院进行监督, 16.11%认为是由政府等行政机关监督。可见, 大学生认为传媒的监督力量最为有效。

在问及“你所在的学校有没有宣传和教育学生维权?”时, 44.90%的同学回答没有, 34.88%的同学回答有, 但是不多, 19.86%同学回答有, 而且很多。

2. 获得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

调查对象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课堂学习仍是大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主要来源, 另外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法律知识已成为仅次于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

3. 学生对社会若干法律现象的评价

在问及“长期以来学术界丑闻不断, 学术剽窃屡屡发生, 你认为下列哪个是主要原因?”时, 32.02%认为法律规范及其惩罚机制不健全, 22.01%认为教育界整体学风不良, 24.87%认为利益驱动, 22.01%认为诚信意识缺失。

在问及“网络上‘人肉搜索’的行为, 最容易侵犯公民的哪项权利?”时, 64.94%认为会侵犯隐私权, 21.82%认为会侵犯名誉权, 7.07%认为会侵犯人格尊严权, 6.03%认为会侵犯人身安全权。

在问及“在医疗纠纷甚至诉讼不断增加, 最主要的原因是?”时, 39.89%认为是患方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27.83%认为是社会舆论, 尤其是媒体的渲染;15.92%认为是医疗行业本身的高风险性决定, 11.62%认为是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二) 医学生对卫生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

拟出八道题目, 结果见表3:

从表中可见, 各题目的答对率普遍不高, 这表明医学生的卫生法律知识单薄, 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 医学生对法律与医学伦理交叉的问题的认识

随着医学, 特别是生命科学的发展及人们观念的改变, 由此引发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 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近5年来, 涉及伦理进展与伦理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生殖性克隆的伦理问题;安乐死的问题;堕胎合法化的问题;脑死亡的伦理问题;人类基因组与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3]。而在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法律始终起着规范的作用。

而本次调查则算则其中三个热点来设定问题, 考察医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具体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学生对上述问题都有较大的倾向性。而在堕胎合法化的问题上, 学生以反对居多, 但中立者的比重占第二位。其中, 在中立者中, 有超过70%是男同学, 在比较不认同者中, 女同学超过60%。这表明女性反对堕胎合法化的立场是比男性明确的。

在克隆人研究合法化的问题上, 同学们的观点鲜明, 就是坚决反对克隆人研究合法化, 这与刘琳等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对克隆人研究的态度的调查所得出的结果是相吻合的[4]。

绝大部分同学赞同安乐死合法化, 在问及“关于安乐死的实施障碍, 你认为最大的障碍是?”时, 33.45%同学认为是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32.74%认为是传统的生死观念束缚;26.83%认为是对安乐死的具体过程尚不了解;6.27%认为相关技术尚部成熟。

另外, 德国波恩大学的Katri?Elina?Clemens在对该国两所医学院校1032名在校学生开展对安乐死的态度的调查时发现, 在关注安乐死的实施障碍上, 第一位的问题是怎样减少安乐死过程中的痛苦, 第二位是与安乐死配套的法案, 第三是加强对执行安乐死的医生的培训[5]。这表明在中国, 学生最关注安乐死被法律许可, 而外国则更关注安乐死能否减轻痛苦。

(四) 学生的法律意识与学校教育的相关问题

课堂教育是医学生获得法律知识, 增强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在此次调查中, 法律知识教学涉及两个问题, 其结果见表5:

从表中可以看出, 医学生对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是肯定的, 而现在开设的课程则未能满足其需求。

另外, 在半开放性问题“增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 你认为学校应该在那方面再作改善?”上, 学生除了可以选择备选的四个答案外, 还可以在问卷指定处填写自己的建议, 在有效的559份问卷中, 有149位同学写上自己的意见, 这说明他们对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对自己法律知识的学习比较有兴趣, 有较高的期望。对该问题的分析见图2:

图2中, “增加课程”是指增加相关法律课程;“普法宣传”是指举办课余的普法宣传活动;“实习教育”是指在实习的过程中, 注重加强卫生法律知识的实践教育;“实用性”是指针对临床实践, 提高现有课程的实用性。

此外, 在上述一百多名同学的建议中, 总结如下:1.注重案例分析, 让同学们多参与案例的讨论;2.多开展专题讲座形式的法律教学;3.医疗机构业务实践需要什么知识就教什么知识, 学校应该和医院多作沟通;4.多讲讲执业医师、药师、护士的相关法律内容, 为日后考取资格证书做准备。

四、对现状的分析和讨论

(一) 存在的问题

1. 医学生整体法律意识水平不高, 法律知识掌握程度不理想[6]

在回答医学法律知识的问题中, 各问题的答对率普遍不高, 这表明学生缺少对这方面知识的系统学习。另外, 调查发现, 超过60%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有必要继续学习法律知识, 数据反映了同学们学习法律的热情较高。在与四所高校几位卫生法学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 同学们热衷于具体案例的讨论, 对案件的是非曲直, 法院的判决和案件的实情是否符合较为关切, 但是, 对案件所涉及的具体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不高, 当老师讲解系统的法律及其制度等理论时, 热情度普遍下降。总的来说, 还停留在“外行看热闹”的程度上。

2. 学校轻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 学生法制教育没有纳入医学教学体系之中[7]

重视医药学专业知识的教学, 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是医学院校的本职任务。然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学校不但要完成专业知识的教学任务, 而且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同时, 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 帮助学生学习国家最新的医疗卫生政策法规的精神。但是如今的法制教育只停留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三十六课时的《法律基础》这个基础上。《卫生法学》是专业选修课, 《医疗纠纷的概述与处理》是公共选修课, 这两个课程的覆盖面有限, 然而课程的内容却是的他们的专业联系的最为紧密的。而正因为是选修课的关系, 学生对这两个课程的重视程度必然大打折扣。

3. 学校的法律知识教育未能适应就业的需求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是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逢进必考”体现了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而三大资格考试中, 有相当部分的题目是关于卫生法律的, 特别重视对《执业医师法》、《执业药师法》、《护士管理条例》的考查。但是目前的法律教育没有涉及以上内容。

另外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医学大学生也不例外, 很多单位招聘人才时也要对应聘者进行能力测试, 有关的临床医疗法律法规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的测试内容。这对医学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学校相关方面的教育依然跟不上[8]。

(二) 建议

1. 学校应根据医疗卫生行业的实践来决定卫生法律教育的内容。一般来说, 应抓好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基础法律知识, 另一方面是卫生法律知识[9]。从而改变现在只打基础, 不求发展的局面。已经开展卫生法律教育的院校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学习法律知识。

2. 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10]。目前, 不少医学院校已并入综合性大学, 或者医学院校开设了卫生事业管理等专业, 这些学校在医学和法律方面都有较强的师资力量, 要充分利用这方面的资源, 发挥联动作用, 帮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 增强法律意识。在接受调查访问的中山大学与暨南大学, 都有自己的法学院, 而且两所大学的法学院已经可以代表华南法学学术的最高水平, 绝对有能力帮助他们的兄弟院校医学院 (部) 提高法律教学水平。

3. 以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编制一套好的卫生法律教材, 为学生学法打下基础。目前卫生法教材种类繁多, 而且参差不齐, 不利学生的卫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应该组织编写医学院校通用的卫生法教材。有关部门应将卫生法学列入规划教材, 组织编写适应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 并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 国家执业药师, 护士资格考试等资格考试相衔接[11]。

4. 作为医学伦理及医学法律教育, 安乐死、克隆人、堕胎等话题应该大胆地引进课堂, 让同学们加深对上述问题的认识。目前, 大学生对安乐死合法化的问题尚停留在一般的价值判断上[12], 即简单地认为安乐死就是一种减轻痛苦, 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对哲学, 医学界等领域关于此问题的正反点依然是了解甚少的, 这就好比做判断题, 只知道对错, 而不知道为什么对, 为什么错。另外, 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关于安乐死的问题[13],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正确引导。

5. 实习单位是医学生学习的另一重要基地, 在临床实习教学程中, 使实习生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是增强学生卫生意识的根本[14]。另外, 实习单位也可以定期派专业人员来学校开展讲座, 特别是加强加强对医学生病历书写法律意识教育, 包括从证据学的角度阐明病历的重要性, 并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指导即将开展实习的学生学习病历的书写规范[15]。提高他们的证据意识。

篇4: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关键词: 安顺学院 大学生 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笔者发现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拥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是更好地懂法、守法、用法及肩负起法治社会建设重担的前提。

一、法律意识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是公民尊重、维护和执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遵纪守法的行为,是在一定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因此,具备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积极维护法律尊严的前提。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对法律及现象规律的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的反应,与此同时,它是对法及其现象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在体现。大学生作为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要培育其正确的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遵纪守法、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做尊法、学法、懂法、用法的好公民。

二、安顺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情况调查

笔者在安顺学院针对法律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是否关注和重视法制建设、对关乎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有无明确的认知及学院学生对实际法律问题运用情况,对学校大一、大二、大三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法律意识水平不高、缺乏基本法律基础知识、法治观念淡薄的问题。

调查显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关注度不够。例如,了解我国法制宣传日为每年12月4日的学生仅占调查比例的25.11%。大部分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部门法掌握程度远远不够,法律知识欠缺。匮乏法律知识很有可能导致他们在生活中因为不知法、不懂法而做出一些违反法律的行为。如2.87%的同学对刑事犯罪类型一无所知;45.23%的同学认为在校大学生犯较轻罪行,应得到减刑或免于起诉。同时对自身权利和义务认识不均衡,在“你知道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吗?”的问卷中,完全了解的人数占比24.23%,了解权利但不清楚义务的比例为51.45%,完全不懂的占比24.32%,从中反映出大学生对权利和义务的了解并不多。相比较而言,大学生更注重自身权利的保护,但对自身应履行的义务不够重视,忽略了义务与权利是相互对等的。

在日常的教学经验积累和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学生对待现实生活中实际可能碰到的法律问题没有清晰的法律态度。具体来说,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心理较为脆弱。比如在维护权利的积极性测试“一元钱官司要不要打?”中,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去打这样的官司;在“如果你去做一份兼职,会主动与对方签订一份合同吗?”中,65.07%的同学选择“会”,24.22%的大学生选择“不会”,10.07%的大学生选择了“无所谓”,由此显示出安顺学院大学生维权的意识较为淡薄,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法律维权还不够深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能力较弱。

三、影响安顺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1.地理环境影响

安顺学院位于贵州中西部的安顺市,该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法律意识在人们的心中没有得到普遍的加强。而处在这种大环境下的安顺学院的大学生,久而久之,亦会受到这种地理环境的限制,从而影响其法律意识。

从学校周边环境而言,为数不多的网吧等场所,一方面使得学生有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开拓大学生的眼界,丰富其知识,另一方面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虚拟世界的鱼龙混杂,都对大学生积极正能量及法律意识的传播产生了消极影响,从而大大削弱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效果。

(二)学校因素

除了法律专业的学生外,学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主要来自于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课程法律部门内容繁多,但苦于课时有限,在具体的教学中,注重对法律知识的传授,轻意识的培养。教师对法律知识的讲授重在概念或字面意思,缺乏深入的实际案例,导致学生只注重法条,而不理解其实用意义,没有取得课程应有的效果。更有老师在课程法律部分的讲解只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迫于课时限制无法展开深入教学,这些都导致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比较欠缺。

(三)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家庭中,家长的文化程度、法律认知、维权渠道,都深刻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而在校大学生几乎都是“9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迫于升学的压力,家长往往只重视智育,从而疏忽照顾子女健康的人格和健全法律意识。这些都导致大部分学生遇事已经习惯于向家长求救,问题扔给家长就不再过问。部分同学在处理事情时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法律意识薄弱。

(四)自身因素

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众多因素中,自身因素是内因,对其法律意识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由学校人变为社会人的重要转折阶段,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缺乏社会经验、思考问题比较单一。由于受年龄及经验和心理状况的约束,遇到事情容易变得盲目,无所适从,想问题容易钻牛角尖,往往会走极端。比如大学生看到社会违法犯罪事件的时候义愤填膺,但当自身面临法律困境时又不能很好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解决问题。同时,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受多元化价值观念影响,容易感染社会不良风气,产生“有钱就有权,钱大于法”的思想,影响对法律制度的本质和对法治精神的正确理解。

四、安顺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建立良好的校园周边法治环境

校园周边的法治环境是外因,影响着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因此,必须不断加强校园周边法治环境的改善,对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依法组织专门机构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建立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周边环境。同时,增强对学院在校大学生网络虚拟环境的监督与引导,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知法懂法守法的效果。

(二)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培养模式

学校应加强和改进校园法制教育培养模式。可针对社会热点和法律相关联的话题,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举行系列活动,如法律知识辩论会、虚拟法庭、法律讲堂等。组织学生观看相关普法栏目,有机会可以组织进行现实的警示教育,例如带领学生参观监狱,聆听教改分子的违法经历,以及内心的悔悟,从而对自己进行警示。通过这些灵活的培养模式,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其学习法律的兴趣,培养其法律意识,以便能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注重法律的实效性。

(三)增强家长的法律意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的和谐才有社会的和谐。对于大学生而言,家庭是其最早的学校,家长是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应该学习掌握日常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认知,为孩子做好的榜样,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楷模。当然,家长与子女之间要多进行思想交流,及时了解子女动态,给予孩子思想的指导和关爱,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不法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四)增强大学生学习法律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大学生,其从高中的应试教育体制中脱离出来,面对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存在一定心理错位,大都追求自我个性的张扬。因此,教师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其学法的兴趣。大学生自身应该加强文明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影响,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觉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做起。

总之,大学生因其成长的特殊时期、所处社会的特殊地位,存在着整体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治思维的特点。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配合外部影响,以期促进安顺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宋雨恒.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D].吉林农业大学,2013.

[2]宋丽.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

[3]庞孟笔.安顺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胡昊月.浅析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5,28.

[5]邱雅莉.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15,44.

篇5: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问卷

2你所在年级是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及以上 3你认为自己的法律意识强吗?A 强B一般C弱 4你的法律知识从何而来? A媒体B学校C生活D其他 5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 A 非常重要B一般C不重要 6你能区分违法与犯罪吗?A能B不能

7知道我国法制宣传日吗?A知道B不知道

8正当防卫过度会负刑事责任吗?A会B不会

9若自身利益受损一般采取什么措施?

A向亲友求助B寻求法律援助C武力解决D什么也不做 10因医护人员无意所致医疗事故,医护人员最高判刑几年?A二年B三年C五年D十年

11你在普法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懂法但不会运用B不能充分理解法律知识C缺少普法教育D其他

12你希望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可多选)A学校课程或讲座B电视节目C网络D宣传活动E其他

篇6: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新

尊敬的同学: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及培养的状况,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活动。我们郑重承诺,对于您的个人资料我们完全保密,并保证绝对不会对您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写,将您选择的选项填在其后的括号中,多谢合作。

姓名 :年级:性别:学校:

专业:出生地:

1.你认为自己对法律知识了解得怎么样?()A很了解B了解一些C完全不懂

2.你主要以何种方式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识?()A主动了解B被动吸收C不了解

3.在车辆较少的十字路口,你是否会闯红灯?()A从不闯B有时候闯C完全不理会信号灯

4.家里有辆小汽车,家长要在行人较少的公路上教你驾驶,而你没驾照,你会?()A拒绝驾驶B人很少可以开C没关系,开车挺有意思

5.当周围很多人在哄抢翻车货物时,你认为自己该怎么做?()A应该报警B别管闲事C参与哄抢

6.傍晚路边有临时摊位,货物高档却价格极其便宜,但是你意识到是赃物,你会?()A考虑报警B别人买,我也可以买C看上就买

7.假如你在商场看中了一款正版的苹果手机,没认真检验,就买了,结果拿回家后突然发现有通话声音不管怎么弄,总是很小,你会怎么办?()

A.自己去找卖家,运用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和他理论

B.自己不懂怎么运用消费者权利保护法,但会找专业人士一起去

C.算了,将就用着

8.你买了某种商品,但你后来发现你被骗了,你会怎么办?()

A.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B.到商场骂他们一顿

C.以此为教训,不做任何行动

9.当你的权益收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B.通过关系解决C.感觉很委屈

10假如你的家人欠某个同事的钱到期没还,那个同事带人把你家人抓去关了起来,说要拿钱后放人,你会怎么办?()

A.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你家人的人身自由权

B.找一帮人去吵闹,要求放人

C.忍气吞声,然后凑钱把人领出来

11.你一般是通过什么来了解法律的?()

A.新闻,法制节目B.学校教育,法制活动C.家长及其他长辈

12.你喜欢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法律:

篇7: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法律知识现状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大约会耽误您1~2分钟的时间。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作答,您的回答对于我们的研究有重要作用。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请您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答题,对于调查的内容我们将会严格保密,请您放心填写。

你所在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你的性别

□男 □女

1.你认为大学阶段的法制教育有用吗?

A有用让你学到了不少

B基本无用,课堂学习只为了应试教育

C说不清 2.如果他人侵犯了你的权益你会怎样做

A双方和平协商解决

B向法院提起

C问题如果不严重就不做追究 3.你认为我们大学生的总体法律意识情况 A很强

B一般

C较弱

D很弱

4.你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是【可多选】

A保护公民权利 B处罚违法犯罪分子教育 C规定公民义务 D巩固阶级统治 E说不清

5.你认为法律与你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是

A关系密切 B关系不大 C说不清 D没关系

6.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

A充分信任 B比较信任 C除非不得已,不和他们打交道 D不信任

7.您认为我国目前权利和法律的关系是?

A法大于权 B权大于法 C说不清 D有时法大于权 E有时权大于法

8.你觉得我国当前亟待完善或出台的法律是

A知识产权法 B物权法 C网络安全法 其他 9.如果他人侵犯了你的权益,你会怎样做

A双方和平协商解决 B向法院提起诉讼 C问题如果不严重就不做追究 10.你知道多少种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一种 B二,三种 C三种以上

11.这些方法途径你是怎样了解到的

A课堂学习B课下查阅相关信息资料 C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

12.对于法律的不同领域,你平时更容易接触到哪一方面的问题

A刑事问题 B民事问题 C其它

1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有什么关系

A无关 B息息相关 C等值 D互补 14.我国法律是由什么组织制定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政府机关

15、假如不幸遭到抢劫或是被盗,您会报案吗? A会,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不会,报案也没有

C会,但挽回损失不抱太大希望 D不会,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

16、你认为造成法律教育薄弱的原因是【可多选】

A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B贫富悬殊是产生犯罪的土壤,影响了教育效果 C公民的自觉性是根源 D法律教育的局限性

17、您觉得现在大学生缺少哪方面的法律意识 A自我保护 B隐私保护 C其他

18、您认为您目前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B缺乏法律知识

C较少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缺少实践机会)

17、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你希怎样的教学方式【可多选】 A课堂理论教学 B实践活动教学 C情景案例教学 D其他

19、你认为当前社会的许多丑恶现象,是否通过加强法制或完善法制来解决 A同意 B基本同意 C不好说

20、您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最有效的是【可多选】

A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监督

B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机关的监督

C群众监督

D执法机关自我监督

篇8: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较为客观准确地了解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 分析高职学生对法律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为高职院校对加强学生的法律教育提供有力的参考, “思政课视角下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研究”课题组特别设计了反映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对象涉及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安全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400人, 其中文科类学生100人, 理工科类学生300人, 一年级学生200人, 二年级学生200人。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对现行法律了解的程度、对法律信仰的程度、对守法的态度、诉讼意识、法治观念及法律意识培养途径等, 共计24个小问题。

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有基本的法律知识, 对一般的法律问题有较为正确的看法本次问卷涉及的法律基本知识题,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都比较容易。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如何评价你自己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知”的问题, 认为“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占57%;对于“你是否关心你周边看到或听到的法律事件?”的问题, 回答“关心”的学生占53.4%, 回答“偶尔关心”的学生占43.5%;对于“你听说过法律援助吗?法律援助是免费的吗?”的问题, 回答“听说过”的学生占64.8%;对于“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 你会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吗?”的问题, 回答“会, 而且严格遵守”的学生占84.5%;对于“你对人们抓到小偷后围而打之的现象怎么看?”的问题, 认为“打人违法”的学生占92.2%。这说明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大多数大学生不但具备法律意识, 而且遵纪守法的意识较强。

有较强的正义感, 有维护自身权益的意愿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假如你有参加勤工助学或利用课外时间在社会打工的经历, 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 你会怎么办?”的问题, 回答“利用法律手段解决”的学生占61.1%;对于“当你因为违反校纪而被学校给予相关处分, 但是你觉得学校的处分过重时, 你会采取什么途径加以挽救?”的问题, 回答“向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申诉, 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学生占85.5%;对于“当你参加相关勤工俭学活动时, 你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意识吗?”的问题, 回答“有”的学生占72.5%。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不但具备正义感, 而且运用法律维权的意识较强, 能正确行使权利, 对自己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极力维护, 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通过调查也发现一些突出的问题 (1) 对法律诉求的信心不足。大学生的法律诉求信心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法律诉求抉择的潜在决定因素, 是其法制观念的重要体现。对于“在最近信用卡或手机等积分活动很火时, 你好不容易积够了足够的积分, 当去领取宣传单上许诺的奖品时, 却发现上当受骗了, 你会怎么做?”的问题, 37.8%的学生选择“持无所谓的态度, 私下里抱怨, 再也不参与类似活动”;对于“假设不幸遭劫或被盗, 你会报案吗?”的问题, 回答“不会, 报案也没用;会, 但对挽回损失不抱太大希望;不会, 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学生占50.3%。这说明学生对执法机关能对自己实施有效保护表示怀疑, 学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提高了, 但并不一定会带来大学生法律诉求信心的增强。 (2) 在法律意识中有明显的本位意识。大学生在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同时, 又具有强烈的本位意识, 反映在价值取向上, 表现为利己主义和务实主义。在现实中, 当法律正义与自己的切身利益产生冲突时, 他们往往会舍弃法律正义而先行选择保护自我。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当宿管科门卫因最近失窃案件的发生, 在你出入时拦住你要强行搜查行李时, 你会怎么做?”的问题, 回答“认为他们没有权利搜查出入学生的行李, 但也不会采取任何举措, 仅私下抱怨两句”的学生占21.2%;对于“你急需一辆自行车, 一天你恰好在街上见到有人在卖自行车, 且价钱很便宜, 你也很喜欢, 但车子似乎来路不明, 可能是偷的, 你会买吗?”的问题, 回答“会”的学生占24.4%。这些数据透露了大学生思想中比较明显的本位主义意识。 (3) 在法律认识与行动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得较好, 有法律知识, 且了解法律规定, 但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和不良风气的影响, 使其对法律的认知产生偏差, 在行为上往往感情用事, 甚至丧失理智, 从而忽视法律的客观存在, 违法违纪以致酿成恶果。如前所述“会买来路不明的自行车”的问题, 说明有近1/4的大学生在法律行为和认知上存在偏差, 揭示了大学生因一念之差导致违法违纪的根源。

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原因分析

传统法律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历来有“重道德、轻法律”的历史传统, 这与儒家提倡的“礼治”、“德主刑辅”的思想有关, 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指出:“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两千多年来, 受传统的“德主刑辅”思想的影响, 在我国民众中形成了比较牢固的“重道德、轻法律”的观念意识。高职学生也不例外, 问卷调查显示, 有65%的学生认为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在被问及“你大多数时候以什么标准评价事物”时, 有78%的学生评价标准是“公共道德”, 只有22%的学生评价标准是“法律”。

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够成熟大学生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反应敏感、关注社会, 特别是新闻媒体披露的一些重大法律事件, 常常成为他们议论的热点问题。但受年龄小、心理不成熟的局限, 他们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时, 喜欢就事论事, 缺乏动态的、辩证的、全面的眼光, 导致思想和言论偏激, 行为易走极端。在接受调查的高职学生中, 有95%属于“90后”。在问卷调查中发现, 对于当今中国权与法的关系, 选择“权大于法”的学生占43%, 他们认为当官的人、有钱的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不受法律的约束。甚至有35%的学生认为“中国是一个缺乏法制传统的国家, 还远远不具备法治国家的条件”, “法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大, 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的方法不当目前, 高校对学生的法律教育主要是通过法律课的教学进行的, 即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 有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 疲于赶进度, 只能简单罗列、堆积知识点, 忽视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观念的培养和教育, 忽视了引导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将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等同于法律知识的多寡, 结果是教师讲授的法律知识不少, 但学生只是记在笔记里、划在书本上, 并未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导致部分高职学生对法律“知而不信”, 大大削弱了法律教育的效果。

提高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建议

实施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推理和辨析, 将理论、案例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模式。 (2) 实施角色体验式教学, 经由不同情境的模拟和各种角色设定, 引导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发表看法, 从中学习法律知识, 体会法律的作用, 培养法律情感。 (3) 利用现代传媒、网络等工具, 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使学生自觉地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探究真理, 培养对法律及法律现象的浓厚兴趣。 (4) 实施法律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兼顾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共性和个性需求, 形成多元化的法律教育形式。 (5) 开展法律意识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大学生法律心理交流座谈会, 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及时掌握其法律意识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6) 开设高职院校法律咨询服务机构, 引导学生在获取最新法律资讯的同时, 学会控制自身情绪, 增强社会应变力, 学会正确处理现实与愿望的矛盾、认识与行为的差异。

强化法治文化建设, 营造立体式法治氛围 (1) 学校层面。首先, 高职院校要做到依法治校, 以法育人。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 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权利, 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 激励学生的权利追求, 有效地促进学生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救济权的实现。其次, 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社团组织对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促进作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高校社团组织能够代表学校里不同利益的学生群体, 可以自我控制和调节多样化的学生群体。社团组织可使成员养成协商、合作、参与、妥协等观念和习惯, 打通成员间交流的渠道, 在持续讨论和冲突中求同存异, 在社团实践中培养现代法律意识, 逐渐建构起能被广大学生群体所乐意接受的法律意识思想体系。社团组织的兴起为治理和改善校园环境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动力, 有助于形成多元化、多向度的社会权力运作, 形成良性互动式的新型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 从而推动法治范式的转换。 (2) 家庭层面。要从家庭层面营造良好的法律意识氛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法乎其上, 仅得其中”, 父母思想上缺乏高度重视, 就不会有认真教育子女的行动。个人法律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家长淡薄的法律意识会直接影响子女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家庭是青少年法制启蒙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法律教师。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 高职学生从家庭获取的法律知识微乎其微, 只占0.8%。这更加证明家庭如果能够从小就重视对子女的法治教育, 必然可以大大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家庭是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法制教育网络体系的重要环节,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如果能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就会为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及法律意识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社会层面。要从社会层面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 形成健康向上的法治环境。目前, 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和谐社会, 在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和谐社会要求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 反对社会的无序化与无序状态。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 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法律是所有社会规范中最具有明确性、确定性和国家强制性的规范, 依照法律规范治理社会, 就会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社会就有了和谐的基础。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对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树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 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 有利于引导、保障和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也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 维护社会稳定, 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摘要:通过对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状况的调查, 分析了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原因, 提出了加强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建议和对策, 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

关键词: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孙国华.法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248.

[2]龚毅.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理性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3, (12) .

[3]于伟东.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培养途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

[4]刘庆华, 陈冬林, 刘敏, 等.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9) .

[5]王石.德育视角下的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

篇9: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职业院校 法律意识 调查 研究

一、案件叙述

先看两起在学校发生的案件。

案件一,事情经过:叶某,万安县人,是学校2013级数控班3班学生。某年9月1日晚10时许,叶某与8名同学翻围墙出校上网,在围墙外与学院4名萍乡籍老生相遇,双方发生争吵和打斗。事后,感到吃了亏的叶某与同学等8人找正在网吧上网的4名萍乡籍老生报复,但叶某一方遭对方10余人追打,终寡不敌众,落荒而逃。在逃跑中,叶某被对方追上并打倒在地,之后被对方数人用棍子和砖头围殴。叶某身受重伤,被送往医院抢救,但最终不治身亡。

案件二,事情经过:在实习期间一名谭姓学生由于不遵守实习场所秩序,遭到一名习姓教师的殴打。这名谭姓学生感觉受到委屈,同时又受到女学生的嘲笑,自尊心受到伤害,于是纠集另一名老乡唐某到实习场所对那名习姓教师进行报复。针对这起事件,学校做出了严肃处理,这两名学生一名开除,另一名留校察看。

教训是惨痛的!从这两起案件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处理问题都是采取极端的方式,法律意识相当淡薄。为了较精准找到学生法律意识的盲点,分析学院学生法律意识状况,为以后的教学和学生管理提供方向,笔者设计了反映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状况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学院中职和高职学生,各500人,调查的内容包括对我国现行法律和学校校纪校规的了解程度,有守法程度、法制观念、解决矛盾的方式等6个小问题。

二、学生法律意识调查

1.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

高职生法律意识明显优于中职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如何评价你对法律的认知”问题,高职生“程度很好”占47.2%,而中职生仅有30%;在看待打群架事件中,中职生认为事件违法仅占25%,而高职生普遍认为违法。

2.学生了解法律的途径

反映出学校在法制宣传方面方式比较单一。在调查问卷中,回答“违反校规后,你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时,高职生和中职生“无所谓”的感受程度都占到60%。

3.解决矛盾方式

高职生和中职学生没有明显的区别,都普遍表现出较强的报复心理。如解决同学受欺负的问题,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帮忙报复”。这说明高职生法律意识在行动上有较大的落差。

三、对策建议

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定性思维。因此,学院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在哪方面欠缺,就应该加大哪方面的培养力度。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笔者对学院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教学内容改革力度,突出法律知识的讲授

学院中职和高职的教材目前都突出学生思想道德层面的要求,法律知识少之又少;而且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老师很难做到精细讲解。

2.增强学生维权意识,突出对学生维权方式的引导

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方法的运用直接决定维权的结果,学生血气方刚或者自以为正义在手,难免会做出愚蠢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人间虽有正义,但必须争取。争取的好与坏,与方式方法直接有关。

3.开设法律咨询机构,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

从问卷调查表的结果来看,高职学生在法律认知方面良好,但在行动上却存在巨大的落差,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在情绪控制和调节方面存在问题。学院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获取新的法律知识的同时,学会自我调控。

4.依法育人,推进校园法制文化建设

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因此,作为教育行为的实施者,学校一要不断完善依法治校管理机制,推进校园法制文化制度建设。二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夯实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遵纪守法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要坚持依法治教,规范教师行为。学校教育任务的承担者是教师,如果教师的法制意识淡薄,法制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更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要把有关法规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对于教师违规违法现象要严肃处理。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利于引导、保障和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他们社会应变能力,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学生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篇10: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同学你好,我们是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13级财政1302班的学生,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做以下调查,此调查不涉及个人隐私,感谢您的支持!

1..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在您的经历中,您曾使用法律武器解决纠纷吗*

A.有B.没有C.偶尔

3.请问您在饭店吃饭时有索要发票的习惯吗*

A.每次都索要B.偶尔索要

C.大笔金额才索要发票D.很少索要发票

4.请问您如果购买到小型假冒伪劣商品,您会采取以下哪种措施*

A.自己找商家协商,要求其进行退换

B.找消协投诉,让其来协调解决

C.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5.您认为我国的法律执行情况如何*

A.很有效B.一般

C.只是一纸空文D.不清楚

6.您关注国家新出台或修订的法律法规(如《物权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吗*

A.经常关注B.关注过C.从不关注

7..您觉得影响法律执行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A.立法问题,立法的权威性不够

B.教育、传统以及社会习惯使人对法律不够尊重

C.执法不严

D.一些领导干部不守法

8.如果您购物时被商场保安人员无理搜查您随身携带的物品,您会*

A.忍让,不跟他一般见识,但以后再也不来这里购物

B.拒绝,强烈抗议

C.找商场领导吵架,求个说法

D.去消费者协会投诉

9.请问您觉得在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中开设法律公共课有必要吗*

A.很有必要,可以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B.有必要,但可能作用不大

C.无所谓,认为法律离自己很远

D.完全没有必要

10.你认为学习法律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烦的时候首先想到法律解决途径,没有法律就没办法生活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

C.一般吧,我基本上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

篇11:大学生法律意识问卷调查

识”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调研活动。请允许我们耽误您几分钟完成这份问卷,十分感激!!请在您选择的选项前打勾。

专业类别: 法学 其它文科 理科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性别: 男 女

(1)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主要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B报纸上C学校的课本上D家庭、朋友的影响

(2)您觉得学习法学专业或者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有意义吗?

A有,选择法学专业比较热门,利于找工作;

B不一定,我基本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

C没有,法律离我很远;

D有,法律常常帮我解决实际问题;

(3)您是否能区分违法与犯罪?

A能B不一定能C分不清D大部分情况能

(4)认为您目前学习法律的主要问题是:

A有了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

B法律知识不足

C不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5)您否会通过一些渠道来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会,经常B偶尔C很少D不会,没兴趣

(6)您如何看待学校组织的一些法制宣传活动?

A有意义,愿意去B形式主义,没有意义

C有意义,但是浪费时间D没听说过

(7)您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怎么样?为什么?

A很强,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很强,但行动上不足

C意识淡薄,缺乏正确引导

D意识淡薄,主要受社会风气影响

(8)您去超市或者其他地方购物有没有索要发票的习惯?

A会B不会C有时会

(9)您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偷正在偷行人口袋里的东西,您会:

A见义勇为,抓住小偷B立刻告知被偷者

C打电话报警D有想帮的冲动但怕惹祸上身

(10)如果您很需要买自行车,碰巧在路边看到一辆自己心仪已久的型号而且还很便宜的自行车,但来路

不明,您会购买吗?

A会B不会

(11)您认为导致大学生犯罪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法制观念淡薄B家庭教育偏离青少年正常成长轨道

C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异常薄弱D不良社会风气腐蚀青少年心

(12)如果您遇到了不法的人身侵犯,您会怎么做?

A忍气吞声B大喊救命,求助他人

C进行正当防卫D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篇12: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1.您了解法律吗?()

A.非常了解B.部分了解C.有一点了解D.一点也不了解

2.您知道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吗?()

A.知道B.不知道

3.当您遇到侵犯您权利的时候,您的解决方法会是:()

A.忍过去B.及时向老师反映C.向家长反映D.向司法机关求助E.其它

4.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A经常B.很少C.没有

5.您了解法律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A学校 B同学 C家长 D媒体 E 报刊杂志 F其他

6.您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事件吗?()

A.会B.不会

7.您认为法律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保护公民的权利B.惩罚违法犯罪C.规定公民的义务D.其它

8.购物后你会索要发票吗?()

A.从未索要B.索要,商家不给即作罢

C.索要发票后,不久即丢弃D.凡购买商品时必定索要发票

9.父母偷拆你的信件,偷听你的电话是侵权吗?()

A.是B.不是C.不清楚

10.发现有人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时你会怎么做?()

A.报警B.告诉家长或向老师反映C.上前制止D.置之不理,立即躲开

11..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A.任何时候B.、国家法定节假日外

12.()不得在中小学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A.学校老师除外其他人B、任何人

13.在上课时有同学捣乱,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权利遭到侵犯由()来保护。

A、家长与老师B、老师与同学C、警察与老师D、家长与同学

14.你听说过杭州富二代“70码”事件吗?()

A. 听说过,并曾进行了深入了解B.听说过,但不了解具体情况C.完全没听说

15.你如何看待重庆打黑事件?()

A.打黑大快人心,弘扬了社会正气B.打黑只是一时之事,黑恶势力可能会重新抬头

C.听说过,不关注D.完全没听说

16.对于现今法律宣传的力度你是否满意?

A 满意B 不太满意C 很不满意

篇13: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新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我们对我校的在校大学生做了一次创业意识的问卷调查。此次共发放问卷3080 (280*11) 份, 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回收问卷2225份, 占发放问卷的72.24%, 满足了问卷的回收率, 基本反映了在校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 可以作为研究的数据参考。此次被调查的学生中, 文科生占40.99%, 理科生占35.69%, 体育类、美术类、音乐类学生分别占8.45%、7.37%、7.50%;问卷基本达到了文理兼顾, 同时考虑到艺术类、体育类的学生。从某些方面来讲, 艺术类、体育类的学生较文理类的学生更容易走上创业的道路。女生占71.55%, 男生占28.45%;由于师范类院校女学生较多, 因此在性别比例上, 女生的比例要较大一些。师范类学生占53.12%, 非师范类学生占46.88%。在所调查的学生中仅有20.54%的学生认为毕业后自主创业是最佳去向, 32.27%的学生都认为找工作是毕业后最理想的选择, 30.43%的学生认为考研对于本科生来说也是一个较好的出路。46.43%的学生对于创业培训不感兴趣, 甚至不愿意参加相关的培训。 (创业意识问卷的内容详见附件)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 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目前在校学生对于创业的看法及需求, 存在的问题是:1.创业意识教育不足;2.不了解创业过程;3.大多数同学不认为自主创业是理想的就业目标, 没有意识到创业的重要性、必要性, 更无法体会到创业可以带来的成就感。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 自主创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同时使人更加自信, 更加沉着, 更加善于面对风险, 能够充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 不再被办公室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最重要的创业成功所取得的成就感会远远大于你的购买力与物资财富的拥有。因出色的工作而赢得尊重、威望和利润, 感受创造以及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的乐趣是创业中最快乐的部分。通过此次调查, 我们了解到, 我校的大学生对创业的相关知识了解的很少, 即使有部分了解, 但也苦于不知道如何实施。因此在以后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当中, 我们应当采取如下的一些方法:

一、对有志于创业的学生进行条件分析,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 了解创业

创业是对创业者自身智慧、能力、气魄、胆识的全方位考验, 要想获得创业的成功, 必须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 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竞争意识和全面的创业能力素质。优秀的创业者需要具备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交往协调能力与创新能力。大学生创业, 首先要从众多的创业目标以及方向中进行分析比较, 选择最适合发挥自己特长与优势的创意方向和途径、方法。学会经营一个项目、管理一个公司、支配每一个人员, 学会理财, 同时要讲究诚信。在实践中摸索专业技巧, 逐步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发展完善的专业技术知识。在探索的过程中要详细记录、认真分析, 进行总结、归纳, 上升为理论, 形成自己的经验特色, 积累起来,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妥善地处理与公众 (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客户等) 之间的关系, 以及能够协调下属各部门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与人们的知识、技能、经验、心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心态的人容易形成创业能力, 它取决于创新意识、智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等。上述五个方面的创意能力素质中, 每一项基本素质均有其独特的地位与功能, 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形成和发展、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乃至影响创业的成功。因此, 一个创业者不仅要注意在环境和教育的双重影响下培养自己的创业素质, 而且要重视其整体结构的优化, 在创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的创业素质。

二、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创业政策

近几年来, 国务院办公厅及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鼓励毕业生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就业, 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办发【2002】19号和国办发【2003】49号文件精神, 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辽宁省人民政府于2003年7月下发了《关于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的通知》 (辽政发【2003】26号) 和2004年6月下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的补充通知》 (辽政发【2004】21号) 文件, 明确规定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具体政策。其中包括:税费减免政策, 贷款担保政策, 财政贴息和补助政策, 创业、就业指导服务政策, 创业、就业培训政策等。这些政策都为大学生创业减轻了资金上的负担, 减少了繁琐的程序。

三、教授创业项目的选择方法

创业项目的选择无外乎以下几种方式:实验及研究成果, 选择这些成果作为创业项目将大大推进研究、教学和企业生产的衔接, 加快实验及研究成果的转化进程;大学生创业构思及创业计划大赛;各种发明和专利, 它具有独创性的设想, 一旦被开发出来进行产业化生产, 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财富;最后, 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可行性原则选择创业形式。创业投资项目从计划到实施能否顺利进行,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创业项目能否吸引风险投资。一般而言, 学生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投资。于是就有了风险投资和创业“孵化器”。创业项目的立意一定要新颖, 选择的角度要独特, 必须有市场前景, 要符合国家的产业导向。创业要做好市场调查, 了解创业项目的外部环境、市场需求、现有资源及原材料、竞争对手及创业项目的投资成本和价格预测。预测其发展趋势, 为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提出方案, 为企业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是创业者正确的选择项目的前提条件。

四、积极组织实施创业计划

对任何一个创业者而言, 创业就意味着开拓, 就意味着要承担一定风险, 就意味着参与一场激烈的竞争。确立了创业的目标与方向, 进行了充分可行性的分析,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立即付诸行动, 并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 注意执行情况的检查与评估, 根据反馈情况适当地进行计划的局部调整和完善, 再执行, 再检查、评估, 再进一步调整、完善, 直至完成计划, 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何晓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2]于法鸣.职业指导教学训练指导手册[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

篇14: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新

关键词:

毕业生;法律保护意识;就业

收稿日期:2010-03-1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9年天津教委调研项目《大学毕业生就业中法律保护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文章,(编号:Jwdy-091021)。

作者简介:包姝妹(1978-),女,辽宁朝阳人,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法学、法律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教育目标定位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种转变让更多的学生进入高等学府学习,但连年的扩招也产生了其他负面效应。大学生就业群体逐年大幅递增,毕业生由2001年的115万发展到2008年的559万。而与之对应的大学生就业率却呈波浪递减趋势。大学毕业生就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此背景下,个别公司企业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漠,利用毕业生对获得工作的迫切性需求对毕业生设置诸多就业陷阱,随意侵害大学毕业生的合法就业权益。

大学毕业生遭遇侵害,从自身来讲,主要是由于缺乏就业法律保护意识所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法律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关于就业问题的法律心理、思想、观点、知识和理论的总称。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态度、评价和信仰等内心体验和外在行为。[1] (P.228)它左右和决定着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判断,既能让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能约束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在中国民航大学对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32分,剔出回答少于3/4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9份,有效回收率为87.6%。其中男生126人,占57.5%,女生93人,占42.5%。回收问卷中,文科学生占20.5%,理科学生占9.1%,工科学生占42.0 %,管理专业学生占18.7%,法学专业学生占9.6%。党员占40.2%,入党积极分子占0.5%,团员占56.6%,群众占2.7%。通过调查了解当前毕业生就业求职过程中是否遭遇就业侵权,是否具备相应的法律保护意识,以及能否通过具备法律保护意识来保障自己的合法就业权益,以此为基础探讨如何构建大学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培养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中国民航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的访谈、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毕业生在就业法律保护意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就业欺诈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意识

1.26.9%的同学对于在无薪实习期间缴纳押金是否合法表示不清楚;甚至还有7.3%的同学认为是合法的。

2.对于就业实习要缴纳培训费,41.6%的同学不清楚是否违法,10.5%的同学甚至认为是合法的。

(二)对就业歧视缺乏明显的法律保护意识

调查问卷:某单位在招聘会上列出“职位:打字员,条件:身高165cm以上,女,未婚,应届毕业生,本科学历”。对这一问题是否存在就业歧视?24.7%的同学认为不存在,38.8%的同学表示不清楚。

用人单位将求职门槛和歧视条件并列,容易让毕业生忽视其中隐藏的就业歧视,导致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这是对自己权益的的明显侵犯。

(三)对求职中介资质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意识

在对“到民办职业介绍所求职,是否会先问清楚该中介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收费许可证等”的调查中发现,46.6%的同学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11.0%的同学表示不会主动去查询中介机构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是否为合法机构。

正是由于部分学生自我法律保护意识的欠缺,才造成一些中介结构利用毕业生迫切找工作的心理提供虚假就业信息,进行信息欺诈或设置就业陷阱。这不仅可能使毕业生在财产上受到侵害,甚至还可能遭遇传销禁锢等人身侵害。

(四)对自身隐私安全缺乏法律保护意识

经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当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向毕业生索要毕业证、身份证及涉及自身的重要信息,或将上述证件借给用人单位办理工商登记、信息登记时,有5.5%的同学表示会这样做,27.9%的同学表示不确定如何去做,6.8%的毕业生则表示咨询后再说。

身份证、毕业证以及个人信息等都属于毕业生的隐私信息,涉及信息安全和隐私安全。如果不能妥善保管,一旦被泄露或非法利用,有可能使毕业生成为欠费、欠税、担保人等各种形式的债务人,甚至可能成为被敲诈勒索的对象。

(五)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条件缺乏法律保护意识

调查对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职业危害等工作条件是否在求职中考虑,35.2%的同学表示没有想过,9.1%的同学则表示不会考虑。

工作环境的劳动安全生产条件对毕业生今后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从事的是危险性或特殊职业,法律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应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一旦因工作环境或职业性质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予以赔偿。而多数毕业生却缺乏或忽视了这方面的法律保护意识,有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引发劳动权益纠纷。

(六)對试用期的法律规定了解模糊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对新录用的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进行了解的期限。试用期的长短与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相关,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提供与正式工作后不同的劳动报酬和工作待遇

1.调查发现有60.7%的同学知道有试用期的规定,但仍有37.9%的同学不知道有试用期规定。对试用期的具体时间掌握上,如试用期的最长法律规定,45.6%的同学不能准确回答。

2.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只要履行了相关告知程序即可解除劳动合同。但在问及合同约定“试用期内不允许辞职,辞职需缴纳3000元违约金”的条款是否合法时,认为合法的同学占18.7%,不清楚是否合法的占35.6%。

三、对策探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培养与提高,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就业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的就业权益。具体措施如下:

(一)指导毕业生了解、掌握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其法律的认知水平与能力

各高校应在今后的教学、就业指导工作中对毕业生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让其充分认识和把握就业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法律权益:平等就业权、知情权、隐私权、财产权、救济权等。

(二)引导毕业生从自身生活入手,加强对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自我认知与形成,逐步培养运用法律思维进行思考的意识,真正做到懂法、守法、用法

就业法律保护意识培养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这样才会促使毕业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就业法律保护意识培养的实效性。

(三)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毕业生的就业法律保护意识

普及与提高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应注意方式方法。应充分利用各种舆论载体,大力宣传提高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调查问卷问及喜欢哪些教育宣传方式时,选择就业法律案例的占54.3%,选择专门讲座的占37.4%。

调查还发现,尽管选择就业网方式的只占13.7%,但大部分毕业生表示对于通过学校就业网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保护意识是有一定需求的,只是由于就业网的设置及其内容涵盖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导致毕业生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网络这一途径。通过网络服务传播信息是当前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网络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其他媒体的宣传作用。尤其是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而言,借助网络途径进行沟通、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是非常有效、便捷的方式。因此有必要对就业网的服务工作进行改善:将涉及就业权益法律保护的内容以专栏形式凸显出来;在内容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既要有与大学生就业法律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要有针对就业较多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地方规章;设置典型案例来教育和提醒广大毕业生注意就业中的侵权行为。可以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包括以flash或动漫的方式来演示,激发学生的关注热情,使学生有深刻的理解。

(四)改善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涉及企业安全環境、就业歧视、试用期、就业欺诈等问题与就业指导之间存在相关。说明在加强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工作中,就业指导占据一定重要地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内容,即使是国内一流大学也仍局限于落实就业政策、树立择业观念、求职技巧培训等方面。而对于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仍处于相对较弱地位。对此,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应做到以下三方面:

1.树立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本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9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这是法律赋予高校的职责。高校就业服务应当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就业服务理念,坚持从权利维护的角度系统全面的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法律指导。[2] (P.71)

2.改变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定位。[3] (P.43)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多侧重于学生就业思想定位和求职技巧,如教育学生降低就业期望值,如何着装、写简历、应对面试等,忽视了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宣传与教育。在今后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应着重加强这一方面。

3.成立大学生就业权益法律保障服务中心等专门机构。通过对毕业生提供就业权益保护课程、个案咨询、法律指导、就业维权等服务,把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提高纳入到高校正常的教学轨道,最终保障毕业生在就业中获得必要的法律保障。

总而言之,通过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法律保护意识,可以使毕业生保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稳定毕业生就业市场,而且还增强毕业生的就业信心,塑造其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同时也对创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一定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邹开亮.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法律教育之我见[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12).

[2]鲍冠艺.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的新视野(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赤峰学院学报,2009,(3).

[3]戴伶俐,章毓林.分析大学生就业法律盲点加强就业指导中法律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17).

上一篇:自习课初一作文下一篇:国内房地产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