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若干意见

2024-06-22

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若干意见(共8篇)

篇1: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若干意见

为加快推进我市棚户区改造,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指挥,强化责任,切实推进棚户区改造

(一)实行分区负责。全市棚户区改造由市人民政府棚户区改造指挥部统一指挥。各区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棚户区改造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市棚户区改造任务。

(二)部门积极支持。各级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认真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应参照“5115”工程和企业改制的做法,设立棚户区改造办事“绿色通道”,简化程序,优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三)鼓励社会参与。棚户区改造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在各区人民政府的组织下,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社会投融资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同时要充分调动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通过自筹资金,加快改善自身居住条件。

二、积极做好土地处置和投融资工作

(四)合理利用棚户区土地资源。经市棚户区改造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棚改办)认定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由市国土资源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收回棚户区改造项目内的土地使用权,并在7个工作日内划拨给各区棚户区改造主体,办理好《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各区棚户区改造主体可用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进行抵押融资,所融资金专项用于该棚户区改造项目,由区人民政府负责调度,组织实施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五)原则上实行净地公开出让。完成拆迁补偿安置后,由棚户区改造主体申请,经市棚改办同意,市国土资源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组织对棚户区土地进行公开出让。市国土资源部门应在拆迁完毕前做好项目招拍挂方案,搞好项目的评估测算,编制土地出让预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成熟的项目立即进行挂牌竞拍,确保公开出让工作在拆迁完毕之日起4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因特殊情况不能完成拆迁补偿安置而需要提前出让土地使用权的,由区人民政府申请,市棚改办同意,报市人民政府研究后决定。

(六)专户管理土地出让金。棚户区改造土地公开出让后所得总价款全额上缴市财政,全部用于棚户区改造。市财政部门设立棚户区改造土地资金专用账户,实行封闭运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其资金的运转应根据市棚改办的资金划拨请求,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直接拨付到各区人民政府。市财政部门应在收到资金划拨批准文书后3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七)合理分配土地出让总收入。棚户区改造土地出让所得价款抵扣拆迁补偿安置成本后形成的净收益,由市财政部门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在市人民政府提取出让总收入的4%的专项费用后,其余部分经市棚改办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直接划拨给区人民政府。]

(八)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用地红线内配套的经营性设施,按照“谁经营,谁投资”的原则建设。其小区外大配套管网分别由邮政、电业、电信、广播电视、燃气、自来水等部门同步建设。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的企业,不能重复提留水电分离改造费用。在棚户区改造项目内按规划需要砍伐树木,调整绿地,挖掘道路,拆除公厕、垃圾站,迁移电力、电信、广播电视杆线的,免收补偿费,由项目业主单位按规划要求重建或恢复。公厕、垃圾站拆除后规划没有重建恢复要求的,仍按规定给予补偿。

三、认真做好棚户区改造的拆迁安置工作

(九)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确保补偿安置到位。棚户区改造要切实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对符合政策性住房保障条件的棚户区居民,有关部门应当将其安置房纳入廉租住房建设计划给予支持。棚户区住宅(包括非住宅房屋改为住宅用房使用的)房屋拆迁实行原地安置、货币补偿和异地(距离1千米以上)安置相结合的补偿安置方式。凡具备原地安置条件的应当实施原地安置;不具备原地安置条件或根据规划要求需要异地安置的,可按原合法有效面积1:1.3的面积比例实行异地安置。棚户区非住宅(非住宅已改为住宅用房的除外)房屋拆迁原则上实行货币补偿。国有直管公房、国有自管房屋承租人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由其租住的被拆迁房屋所有权人妥善解决其租赁关系。

(十)严格拆迁管理。棚户区改造拆迁适用《株洲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和本意见;本意见与《株洲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棚户区改造由各区人民政府确定项目改造主体作为拆迁人,具体实施拆迁补偿安置。

(十一)妥善解决被拆迁住户的过渡问题。棚户区改造范围内的被拆迁住户选择产权调换,需要过渡且自行解决过渡用房的,拆迁人应当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其支付标准为被拆迁房屋评估价值的千分之五,但每户每月最少不低于500元;由拆迁人提供过渡用房的,拆迁人不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

(十二)适当提高搬迁补助费标准。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支付搬迁补助费。拆迁住宅用房的,搬迁补助费用为每次500元,按实际搬迁次数支付。拆迁非住宅用房的,拆迁人应当按照拆卸、搬运、安装生产设备的实际开支支付搬迁补助费。

(十三)对特殊房屋的补偿。被拆迁房屋的权属、面积、结构、用途等以房屋、土地登记为准;改变房屋面积和用途的,以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为准;对国土法、规划法实施前就已存在的房屋,其本人自愿搬迁的,扣除其办理国土、规划、建设费用后,酌情给予补助;对于违章建筑和已过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对未过期限的临时建筑,其本人自愿搬迁的,按建筑成本酌情补助。

(十四)对相关问题采取特殊措施。私有房屋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并在规定期限内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并按时搬迁,且他处无房的,可以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申请住房货币补贴。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被拆迁人凭拆迁主管部门备案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办理户口迁移、转入学等手续的,有关部门不得收取转入学、择校等相关费用。拆迁非住宅,被拆迁人或承租人选择异地继续经营的,工商、税务、卫生等有关部门应根据其提供的经拆迁主管部门备案的拆迁补偿协议,限时办理相关手续,并免收市级权限范围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被拆迁人已经办理了电视、电话、燃气初装开户费且在规定期限内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按期搬迁的,新购住房后凭原初装开户费和经拆迁主管部门备案的拆迁补偿协议,电视、电信部门免收初装、开通费,燃气部门免收燃气管网建设费。

四、实行棚户区改造特殊优惠政策

(十五)实行安置房优惠政策。棚户区改造项目中,用于安置住房的建设用地以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含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安置住房(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的安置房部分)建设,执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快廉租住房建设的意见》(湘政办发„2009‟63号)中的各项优惠政策。

(十六)给予公积金贷款支持。纳入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居民,在购买新房时,可按规定提取个人或直系亲属的住房公积金,优先办理公积金贷款。

(十七)实行报建优惠政策。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土地市场取得棚户区改造项目用地的,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建、开工、交付安置房的项目,在报建过程中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十八)实行特殊税收优惠政策。对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不征收土地契税。对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改造主体回购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房作为安置房源的和棚户区改造对象因拆迁而重新购买普通住房的,免征契税。对安置住房相关的印花税以及购买人涉及的印花税予以免征。各棚户区改造主体在棚户区改造中,偿还原拆迁房屋面积部分,经主管地税机关核准,暂不征收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十九)优先享受住房保障。在棚户区改造中,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优先列入住房保障计划。

五、加强棚户区改造项目管理。

(二十)实行项目申报制度。市区范围内需改造的棚户区项目均实行申报制度。市棚改办负责改造项目的审查认定,各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范围内改造项目的申报工作。未申报或申报未经认定批准的项目不列入全市棚户区改造范围,不享受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对已经认定批准的项目,不得擅自扩大改造范围。市棚改办可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二十一)规范申报程序。棚户区改造项目申报程序为:申报-审查-审批。各区人民政府研究确定改造项目意向后,按市棚改办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报市棚改办审查;市棚改办受理后,应当在3日内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市棚改办审查后,应当在5日内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核发《株洲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认定书》。

(二十二)加强项目监督管理。棚户区改造项目需取得《株洲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认定书》后方可实施拆迁、办理报建手续和享受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市棚改办应对改造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督,项目改造主体必须配合。对不按要求实施改造或不配合监督管理的,取消获奖资格,责令改正,并给予相应的制裁,具体办法由市棚改办另行制定。

(二十三)积极争取上级棚改资金。市棚改办和市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应采取措施,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关于棚户区改造的专项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市发改、房产和财政等部门应将用于安置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住户的安置房建设纳入廉租住房建设计划,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上级专项资金由市棚改办根据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和考核结果,确定分配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财政部门予以直接拨付。

六、严格棚户区改造工作考核

(二十四)科学制定考核办法。棚户区改造工作考核由市棚改办负责组织实施。市棚改办应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棚户区改造工作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市人民政府每年从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奖励资金,用于考核和奖励。棚户区改造工作考核方式为月调度、季督查和年考核。采取量化打分的形式,综合月调度、季督查和年考核的情况,确定考核结果。

(二十五)明确考核对象及内容。棚户区改造工作考核分为综合考核和项目考核,综合考核按考核对象分为对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的考核(简称区县考核)和对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简称部门考核);区县考核内容为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相关工作的实施情况;部门考核的内容为各职能部门贯彻实施我市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履行相关职责情况。项目考核的对象为各项目的具体实施(开发建设)主体,考核内容为项目建设的完成情况。

(二十六)强化考核效果。棚户区改造工作考核纳入全市政绩考核范畴,其得分计入单位政绩考核总分。根据考核情况,对完成任务或履行职责好的单位和部门给予表彰和资金奖励;对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立功或嘉奖。对完成工作或履行职责不力的单位和部门,给予批评,取消评先资格,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由监察部门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行政问责;对个人给予批评,取消评先资格,对严重失职或违法人员要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项目完成好的实施主体给予资金奖励;对在项目建设中有违法违规或不守信行为的,给予严肃查处。

(二十七)严格考核纪律。凡在考核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一经查实,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资格,情节严重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七、附则

(二十八)各县(市)棚户区改造。各县(市)人民政府应参照本意见制定相应方案和政策,实施本辖区内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

(二十九)本意见适用于本市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另行制定。本意见施行后,棚户区改造中出现的相关具体问题,本意见未作规定的,市人民政府授权市棚户区改造指挥部研究决定,重大问题报市人民政府决定。本意见由市棚改办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若干意见

济政办发[2009]8号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的中心任务,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打好棚户区改造攻坚战,切实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坚定信心,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棚户区改造是我市“造福市民、支撑发展、迎接全运”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对扩内需、保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旧城区棚户区改造,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棚户区改造工作自2007年4月全面实施以来,总体上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目前,受 全球经济形势恶化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棚户区改造工作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棚户区改造已进入全力推进的关键阶段。各级各部门务必统一认识,从关注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居住利益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既要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更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抓住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和政策扶持力度,攻坚克难、积极作为、扎实工作,努力把全球金融危机和房地产市场萎靡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按期完成旧城区棚户区改造任务,实现棚户区及周边地区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

二、积极扶持,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顺利实施

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棚户区改造的扶持力度。

(一)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的运作方式,加大融资投入力度,优先安排棚户区改造安臵房建设资金。鼓励棚户区改造项目代建廉租住房或将部分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住房通过收购方式转化为廉租住房,代建或收购所需资金从市政府廉租住房建设专项资金中予以解决。

(二)棚户区改造项目安臵房部分,按市物价局、财政局《关于公布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拆迁安臵房建设首批免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的通知》(济价房字„2008‟111号)免征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商品房部分,视项目承担安臵房的建设规模、质量和工程进度,按上述目录予以减征,减免额度最多可至50%。棚户区改造项目由土地使用意向人出资进行前期土地熟化的,土地“招、拍、挂”成交后,由市旧城改造投融资管理中心对其缴纳土地价款的周转资金予以积极支持。

(三)棚户区改造项目商品房城市建设综合配套费和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减征后仍需缴纳的部分,可根据工程进度分期缴纳,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缴纳总额的50%(按规划许可建筑面积计算),领证6个月内缴纳余款的50%,1年内缴纳剩余的全部款项(按施工图联审确定的实际建筑面积核算)。

(四)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前期涉及的经营性收费一律按相关标准下限执行;其建设单位应缴纳的劳务工资保证金推迟至申请办理施工许可时缴纳,房屋维修基金推迟至办理产权分户时缴纳。

(五)市有关部门在制定土地供应计划时优先安排棚户区改造用地,并加大公共配套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优化土地使用条件。具备分宗条件的地块,可以统一规划,按功能和布局合理划分地块并确定规划条件,单独或捆绑出让。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受让方因资金困难不能按时足额付款的,经批准,土地总价款可延缓至6个月 内缴齐。因特殊原因不具备全面开发条件的已出让地块,经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后,可顺延开、竣工期限。

(六)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建设工程规划条件和要求,组织制定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后,即可持有关材料向市规划局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尚未开工的新批项目,可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房屋套型结构比例。棚户区改造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建设单位需在规划设计方案中标注和说明,并在商品房销售前公示。

(七)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办理施工许可时,其资金证明文件除采取银行资金到位证明或第三方担保方式之外,也可采取银行付款保函方式(在规定时间内须补齐相关证明文件)。

(八)棚户区改造项目在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并完成基础施工和预测绘,签订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协议后,经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可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棚户区改造项目完工前的预售收入,按照国家税收政策规定标准的下限预征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季预缴、按年清算。

(九)对一次开工8万平方米以上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由市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部门指派专人跟踪服务,对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的现场检查随报随检。

(十)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缴纳的贷款保证金可根据其信用、资质及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情况确定为贷款总额的1%至5%。个人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50万元,贷款最长年限延长至30年,最低首付款比例降低为付款总额的20%。

三、落实责任,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确保棚户区改造任务如期完成

(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市旧城改造投融资管理中心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强化资金筹措,加强协调指导,全面推进土地熟化工作,不断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各区政府作为棚户区改造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动迁安臵工作力度。市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细致操作,紧密配合,优化工作程序,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服务效率,切实为棚户区改造提供优良环境。

(二)加快棚户区改造安臵房建设,研究做好安臵房物业管理工作。要把安臵房建设作为棚户区改造的头等大事,按照承诺的时限要求,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尽早完工,确保兑现。要保障安臵房建设质量,确保水、电、热、气等配套设施与项目同期竣工并交付使用。同时,相关部门要在充分考虑回迁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抓紧研究制定适合棚户区安臵房的物业管理办法,确保回迁群众住 得上、住得起、住得好。

(三)积极探索,深化改革,注重用创新的办法解决棚户区改造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着重破解资金筹集、土地收储和拆迁安臵等难点问题。要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化运作,及时完善项目引进、落地建设、配套服务等各项扶持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棚户区改造。国有土地收储中,被收购国有土地使用权人的主管部门和单位要顾全大局,积极承担责任,全力配合市国土资源部门、旧城改造投融资管理中心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土地收储及时高效。要进一步强化拆迁工作,明确拆迁责任,加强组织协调,提高拆迁效率,确保不影响棚户区改造的整体进度。棚户区改造工作要增强群众观念,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表达权,从关心群众生活出发,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四)各新闻媒体和有关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省、市相关扶持政策,总结推广棚户区改造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宣传力度,为树立投资和消费信心,如期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本意见适用于市内6区棚户区改造项目。重点招商引资及房地产建设开发项目除第二部分第二条外,经批准可参照执行。上级有新规定的,按新规定执行。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截止时间暂定至2009年12月31日。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篇3: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若干意见

在我国, 棚户区是一个特殊的历史产物, 其改造工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社区建设中十分重要。如此大规模的建设需要考虑住房建设、环境规划、经济发展、管理以及对城市发展的作用等问题。本次同煤集团校南街新增用地规划设计正是在充分考虑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1 规划背景

1.1 政策背景

2008年以来,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将棚户区改造纳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大规模推进实施。2008年至2012年, 全国改造各类棚户区1260万户, 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住房条件, 缓解了城市内部二元矛盾, 提升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促进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2013年7月4日, 国务院发文《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 就今后5年加快棚户区改造做出进一步安排。

《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 重点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及独立工矿棚户区、三线企业集中地区的棚户区改造, 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2013~2017年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 使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本次山西大同同煤集团校南街新增用地规划就是在此宏观政策背景下开展的。

1.2 地方背景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 北邻内蒙, 东望河北, 是我国最大的动力煤生产基地, 是驰名中外的“煤都”。同煤集团为国家提供煤源数十年, 与中国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 长期以来, 生产和发展煤矿产业一直是大同的首要任务, 这种“先生产后生活”的模式, 形成了依矿而建的棚户区, 住房建设历史欠账十分严重, 身处于其中的煤矿职工和居民面临着地质灾害安全隐患、住房条件简陋、居住环境恶劣、公用设施匮乏等现实条件, 也对大同的城市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006年,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同煤集团正式启动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及棚户区改造工程, 即“两区”改造。随着“两区改造”工程的推进, 在2015年以前, 大同矿区分散在矿井周边的职工宿舍需要全部整体搬迁, 涉及矿区17个街道和云冈镇, 绝大部分安置在口泉城区。

2 现状条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现状条件

本次规划用地位于大同市口泉区的核心区。北邻口泉植物园, 东侧隔绕城公路为规划城南行政区和大型同煤棚改区恒安新区及鹏程居住区, 东南角为220kV变电站, 西侧为城市建成区。交通便利, 周边教育和医疗资源丰富, 有较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基底。

基地内现状以农林用地为主, 还有部分破旧厂房及住宅。用地条件简单, 均可用于新规划发展。整体地势平坦, 利于建设。总用地面积218.29hm2。

2.2 规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2.1 发展机遇

规划用地位于大同副城——重组后的口泉区, 上位规划对其定位为口泉副中心、文化体育中心, 主要承载的功能为文化会展、体育休闲、商业办公、居住配套等, 形成综合性地区级公共中心。同时, 依据同煤集团“新同煤, 新生活”的战略, 满足同煤职工对文化、体育休闲等公共配套服务功能的基本诉求, 走一条产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

2.2.2 主要挑战

本次规划用地218.29hm2, 要满足至少18560户的安置, 容纳固定居住人口6万人。户均住宅面积不超过90m2。这就意味着范围内居住用地建筑容量大、人口密度较大, 从而导致居住公共空间压力较大。因此, 在满足拆迁安置需求的前提下, 既要保持住宅户型和功能的拓展性, 又要兼顾居民搬迁后对环境品质、精神层面的需求, 尊重原有社会伦理结构, 延续地方特色, 是我们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3 基于《意见》的规划实践

3.1 统一规划

在《意见》第二章“全面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第二部分“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中指出, “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工矿棚户区, 要统一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

本次规划充分考虑国家政策背景和上位规划条件, 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使得规划有据可依。

《大同市空间战略发展规划》的城镇发展策略为:名城—新区—城矿一体化, 可见大同市对于新区和矿区改造的重视程度。基地处于大同中心城市圈,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中, 大同市确立的空间结构为“双城双轴”, 重组后的口泉地区为副城, 处于城市拓展轴和片区南北景观轴交汇处, 发展机遇良好。功能上, 总体规划对基地的定位为“口泉副中心、文化体育中心”, 主要功能为文化、体育、居住。同时, 在总规中提出“近期建设重点要加强口泉区的建设力度”、“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目标。

在《大同市口泉分区发展规划 (2009—2030) 》中, 规划口泉新中心重点发展金融、房地产、商务服务、技术研发、高端商业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功能。在空间结构上, 一条东西向城市发展轴和一条南北向城市景观轴构成片区骨架。南北向景观与功能主轴贯通口泉新中心区, 从北至南将口泉植物园、体育会展、商务办公、住宅、教育科研等空间串联起来;东西向发展轴与大同城市发展东西向主轴一致 (见图1) 。

3.2 优化布局

《意见》提出, “优化规划布局: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实行原地和异地建设相结合, 优先考虑就近安置;异地安置的, 要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上学、出行等需要, 合理规划选址, 尽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的地段。要贯彻节能、节地、环保的原则, 严格控制套型面积, 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和节能减排各项措施”。

本次规划属于异地安置, 如何充分发挥基地优势, 是设计的重点。规划空间布局遵循以下策略:

引领——借助校南街和开源街西延两条东西城市拓展轴, 与南北向景观轴形成的空间交点, 引领新区的空间发展序列。

延续——延续大同主城的棋盘式城市格局, 合理梳理交通, 延续当地南北向的建筑肌理。

提升——以口泉新中心建设为契机, 集中发展以文化体育、商务办公、商业休闲、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主的服务业, 一方面与城南行政区形成差异化发展态势, 一方面引入多元功能板块, 提升片区的活力。

支撑——对用地、交通、绿地系统等支撑规划进行系统梳理, 构建和谐新区 (见图2) 。

经过现状梳理、空间结构分析, 设计形成了“一带两轴, 双核互动, 五片协同”的规划结构。

“一带两轴”分为城市景观带、文化活力轴和商业休闲轴。

城市景观带——作为口泉新中心区的南北向城市景观带, 从北至南将口泉植物园、文化体育设施、生态居住区、商业活力空间串联起来。

文化活力轴、商业休闲轴——依托东西向校南街、开源街西延两条城市拓展轴, 通过公共建筑群体组合、道路绿化, 重点展示片区现代文化活力。

“双核”为北侧公共活力核及中部商业魅力核。

“五片”分为公共活力片区、商业魅力片区、科教文化片区、生态居住片区 (见图3) 。

3.3 完善配套

《意见》提出,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要按照有关规定规划建设相应的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各级政府要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投入力度, 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竣工交付进度。要加强安置住房管理, 完善社区公共服务, 确保居民安居乐业”。

规划配套分为城区级配套和居住区级配套。凭借“口泉区文化中心、大同城市体育副中心”的定位, 基地北侧依托校南街规划文体商务设施, 打造口泉区文化体育、商务会展中心, 为居民提供文化休闲、体育游憩等场所。规划一场两馆, 文化中心, 酒店、会议、商务办公。在中部开源街西延两侧打造以休闲为主导的第四代商业综合体, 囊括食宿游购娱多种业态, 多元功能复合。大同职业大学满足口泉片区教育科研的需要。

生态居住片区主要为棚户安置区, 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大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配置居住项目公共设施。主要包括教育类、医疗卫生类、文化体育类、商业服务类、社区管理服务类、社会福利类、交通类、公用设施类等。居住公共设施项目总计20.2万m2。各种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为扩大就业增添岗位, 为转业煤矿工人创造了多种就业途径 (见图4) 。

除了物质层面的配套完善, 规划还注重居民精神层面的需求。棚户区居民的同质性、整体性较强, 无论是职业、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各方面都比较相似, 居民的价值观和生活形态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同时, 棚户区已经形成完整的社区文化网络, 有利于居民开展各种公共活动, 促进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棚户区改造使原来的社会网络解体, 邻里结构也发生改变。只有重构这种社会网络, 居民才能更好的形成社会生活。

规划设计努力营造居住区的归属感。新居民基本上都是煤矿职工, 对煤矿有着浓厚的感情和难忘的记忆, 设计中从公共交流空间、建筑小品等的设置, 对建筑和生活方式进行全新诠释。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可以重温记忆, 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4 大同棚户区改造已有成效

4.1 改善矿工的居住条件

按2002年的统计数字, 矿区人均住房面积仅为7.48m2, 住房简陋, 公用设施缺乏, 环境恶劣, 有些住房已经危及职工及家属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工矿棚户区改造后, 截止2013年底安置区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己经达到17.1m2, 接近全市人均住房面积水平的21.8m2。原来破旧的平房换成了各项设施齐全的楼房, 相应的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居住条件也由原来的偏僻矿山, 变为交通方便的市郊。工矿棚户区改造使得工矿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居住水平、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作为一项民生工程, 全面改善了职工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4.2 加速城镇化进程

大同市的工矿棚户区改造均为异地安置, 放弃了原来偏僻的山沟地带, 选择了城市近郊。从城市建设的角度, 安置区的建成, 很好的配合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主副双城”的空间发展战略。从城市环境的角度来看, 安置区内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 既改善了大同各项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 也有助于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从对区域发展影响的角度看, 改造使得安置区周围的土地资源升值, 同时, 相关设施和场所的建设也推进了大同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 如此大规模的工矿棚户区改造, 促进了城市各区域协调发展, 对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大同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4.3 调整产业结构

从2000年开始, 由于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 大同市一直进行着产业结构调整, 但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 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观。

2011年大同市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61.2%、31.9%, 可见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 第三产业则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 而大同市现状属于二产发展单一, 三产发展滞后。

随着大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转型发展, 绿色崛起”的产业调整目标, 要求在提升、壮大支柱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工矿棚户区安置区的建设既为城市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 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将会推进大同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4.4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增大。棚户区改造使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住房差距缩小, 棚户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居住环境发生改善的同时也方便了小区管理, 增强了大同市的和谐稳定。

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政府牵头的民生工程, 增强了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 为大同市政府其他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棚户区改造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也深化了住房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4.5 为棚户区改造提供经验

大同市工矿棚户区改造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煤炭棚户区改造的示范工程, 对大同市和山西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 大同市工矿棚户区改造已初具规模, 六年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棚户区改造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5 规划实施原则

为保障棚户区改造规划的顺利推进和实施, 应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 坚持科学规划, 分步实施, 将改造任务落到实处。在改造中, 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一规划、分步推进, 注意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等专业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同时注意突出改造重点。

(2) 坚持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 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强化政府责任,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 通过多种方式,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落实民间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 启发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棚户区改造的积极性。

(3) 坚持因地制宜, 注重实效, 切实改善住房条件。坚持多种改造方式并举, 注意做好与旧住宅区有机更新的衔接;注意优化规划布局, 按照小户型、齐功能、配套好、质量高、安全可靠的要求, 科学利用空间, 有效满足基本居住功能。

(4) 坚持完善配套, 同步建设, 确保居民安居乐业。按照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的要求, 组织好新建安置房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

6 结语

棚户区改造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程, 既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的法规、政策做保障, 又需要熟悉社会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经济学等知识的专业团队来实施。本文仅就参与的规划项目实例进行一些展示和分析, 以期理论结合实际, 更好地完成棚户区改造工程。

摘要:棚户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2008年至2012年, 全国改造各类棚户区1260万户, 成效显著。按照国务院部署和要求, 2013年至2017年要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 五年内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大同作为传统的工矿城市, 其“两区”改造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重点工程。本文依托《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在规划技术层面的要求, 对同煤集团校南街新增用地规划设计进行展示和分析, 以期对同类规划在统一规划、优化布局和完善配套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规划实践,大同市口泉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3]25号) .

[2]王丽青.大同市工矿棚户区改造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3.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准确把握棚户区改造的总体要求和原则[J].城乡建设, 2013 (8) .

篇4: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若干意见

近年来,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各种与会展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办法等等。随着我国会展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地方以发展会展业,进而带动经济发展的套路,已经越来越成为许多政府规划发展的一件大事,许多鼓励发展会展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也在不断进行深化发展,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发展会展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帮助有需要的读者透彻地理解政策法规的内容,本刊特设“会展政策法规”栏目,将陆续刊登相关方面内容,并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及相关会展制定者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2009年昆明市政府4号文件,出台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昆明市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昆明市政府会展办在总结学习宁波、南京、青岛、佛山、杭州等先进城市对会展业发展的扶持、奖励政策基础上,出台了《意见》,为昆明市发展会展业描绘了发展会展业的宏伟构架蓝图。相关内容简摘如下: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昆明市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区管委会,昆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商品展示交易、经济技术合作、科技文化交流为一体,具有经济增长“加速器”、城市发展“助推器”、城市形象“传播器”、劳动就业“吸纳器”的功能。随着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推进,昆明正进入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时期。为推进我市会展业更好更快快速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坚持政府引导,以市场化推动产业化,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到2010年,举办经市级会展行业主管部门登记的各类会展活动达到150项。精心打造,培育起8个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会展品牌。培育具有独立举办大型会展活动能力的会展企业3-5个,具有较强实力的会展中介服务企业2-3个。基本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突出、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适应我市会展业发展需要的会展人才队伍。到2015年,举办经市级会展行业主管部门登记的会展活动200项以上;培育起10个以上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的会展品牌,10个以上具有较强实力的会展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

按照“绩效挂钩、公开透明、直接支付”原则,对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举办具有推动我市相关产业发展或国际性、国家级和地区性且能定期连续举办3届以上,展位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办展会,自首届起享受3年(届)资助。对取得国家、省、市驰名商标的展会一次性给予3-5万元的奖励,对在昆明落户并取得国家注册商标的展会一次性给予5万元专项奖励,获得国际展览联盟(UFI)等国际性组织认证的展会一次性给予20万元的专项奖励。

营造良好的会展业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会展业法规体系,加快制定《昆明市会展业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会展业服务标准体系,规范会展经营行为,提高会展服务水平。建立组展商、服务商、参展商、专业观众和消费者纠纷调解与仲裁体系,维护会展主体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逐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业运行机制。

(因版面有限,更多详细内容见www.zwhz.com及正在筹划编辑出版的《中国发展会展业政策法规汇编》。下期我们将报道北京市顺义区政府有关会展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期待您的关注!)

昆明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会展办主任李云周强调:

为进一步促进昆明会展业的发展,市政府会展办认真学习宁波、南京、青岛、佛山、杭州等先进城市对会展业发展的扶持、奖励政策,结合《规划》,草拟了《意见》,并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在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之后,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

篇5: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若干意见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

实施意见的通知

银政办发〔2012〕14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银川市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银川市

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扎实做好我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改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结合银川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我市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为根本目的,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规模较大集中成片的城市和国有 —1—

工矿棚户区改造,彻底改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惠及广大住房困难群体。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征收拆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确定和安置补偿方案的制定,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多种方式征询群众意见,在得到绝大多数群众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

2、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要根据银川市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连片规模较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住房安置补偿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确保组织实施过程规范有序。

3、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大投入、让利于民”。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强,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的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等各项建设资金,加大政策支持和优惠力度,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

4、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坚持与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相结合,严格界定拆迁改造范围。对于无维修价值的区域列入棚户区改造,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和规划保留的建筑,主要进行房屋维修、完善配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要重视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切实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

5、坚持“统筹兼顾、配套建设、合理布局、综合开发”。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二、实施范围、目标任务和建设标准

(一)实施范围。在全市城市规划区内和规划区外(以2000年批准规划为准)独立工矿的国有土地上,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简易结构房屋较多、建筑密度较大、房屋使用年限较长、使用功能不全、基础设施简陋、治安和消防安全隐患较大的居住区域。

(二)目标任务。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我市集中连片,规模较大区域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2011—2015年基本完成8334户、140万平方米的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753户、3.2万平方米的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2015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三)建设标准。棚户区改造项目应符合国家、自治区、银川市工程建设相关标准要求,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完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在充分考虑棚户区居民的购买能力和意愿的前提下,城市棚户区安置回迁居民的户型面积以中小套型为主,普通商品房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左右。经济适用住房控制在75平方米左右。廉租住房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

三、政策措施

(一)筹集资金

1、在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补助资金同时,市本级加大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投入,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相应比例的资金用于解决破产企业遗留、无商业开发改造价值的棚户区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执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资本金占20%的规定。

2、鼓励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

3、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鼓励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参与棚户区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资金由工矿自筹,棚户区居民合理承担住房建设资金,享受国家和自治区改造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

(二)税费优惠

1、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棚户区安置房建设免征城

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2、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享受相关税收优惠。

3、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

4、新建安置小区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

(三)落实土地供应政策。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纳入当地土地供应计划优先安排,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安置住房中涉及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应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中明确约定住房套型建筑面积、项目开竣工时间等土地使用条件。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廉租住房配建比例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5%,可结合实际需求,建设一定数量的公共租赁住房。对于配套建设的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设施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严禁将已供应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用地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房等开发建设。

(四)安置补偿。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由被拆迁人自愿选择。实物安置住房实行原地和异地建设相结合,以就近安置为主。原地安置实行拆一返一,原则上实行拆补平衡,结算面积和地段差价方式实施,对异地建设的,应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的区域;严格控制安置房建设周期,力争按征收合同约定时间内完成安置。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负总责,成立银川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为小组组长,成员单位为市发改、建设、住房保障、国土、土储、规划、财政、国资委、民政、环保、城管、地税、代建办等部门和各

县(市)区政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切实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供地到位,政策到位,监管到位和分配公平,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实施。

(二)落实工作责任。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指导,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住房保障局牵头负责编制棚户区改造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市发改委负责编报申请投资计划,及时下达棚户区改造投资计划,对各棚户区项目进行立项;财政局筹措落实由政府实施项目的资金,及时拨付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国土资源局负责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用地工作,落实土地供应计划,及时办理土地报批手续,土地储备局做好各项目的征收工作,保证棚户区项目征收协议的及时签定,房屋按时拆迁,确保安置房按期开工;物价部门监督管理棚户区改造住房的价格制定;国资委负责破产企业产权梳理,对产权属政府所有的国有工矿棚户区项目提出改造方案;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三)编制规划计划。严格按照编制的银川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五年规划进行实施,各县(市)区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确保工程质量。要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技术标准规范,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优化新建安置住房的规划设计,在较小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满足基本居住需要。要按照节能省地环保要求,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有关住房质量、建筑节能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五)强化监督检查。市住房保障局和发改委对计划进行审核,根据自治区下达的拆迁改造户数,确定银川市棚户区改造户数、项目,上报市政府。市住房保障局和各项目实施单位征收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负责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项目,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市监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情况的监督检

查,认真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有效使用和安全等各环节的监督。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用地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市建设局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管理。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分别于每年年中、年底检查,将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半年工作进展情况、计划完成情况及土地供应开发情况报市人民政府、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

(六)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准确解读政策措施,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取得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篇6: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若干意见

【发布文号】国发〔2013〕25号 【发布日期】2013-07-04 【生效日期】2013-07-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3〕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棚户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2008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棚户区改造纳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推进实施。2008年至2012年,全国改造各类棚户区1260万户,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住房条件,缓解了城市内部二元矛盾,提升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但也要看到,目前仍有部分群众居住在棚户区中。这些棚户区住房简陋,环境较差,安全隐患多,改造难度大。为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让更多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早日得到改善,同时,有效拉动投资、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助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不断改善的积极效应,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重点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及独立工矿棚户区、三线企业集中地区的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2013年至2017年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使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各类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量力而行、逐步推进,先改造成片棚户区、再改造其他棚户区。

2.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强,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3.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要按照小户型、齐功能、配套好、质量高、安全可靠的要求,科学利用空间,有效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坚持整治与改造相结合,合理界定改造范围。对规划保留的建筑,主要进行房屋维修加固、完善配套设施、环境综合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要重视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以及不可移动文物。

4.完善配套,同步建设。坚持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二、全面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

(一)城市棚户区改造。2013年至2017年五年改造城市棚户区80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232万户。在加快推进集中成片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基础上,各地区要逐步将其他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统一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稳步、有序推进。市、县人民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界定城市棚户区具体改造范围。禁止将因城市道路拓展、历史街区保护、文物修缮等带来的房屋拆迁改造项目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城市棚户区改造可采取拆除新建、改建(扩建、翻建)等多种方式。要加快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房屋维修改造,完善使用功能和配套设施。在改造中可建设一定数量的租赁型保障房,统筹用于符合条件的保障家庭。

(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五年改造国有工矿(含煤矿)棚户区9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17万户。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工矿棚户区,要统一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铁路、钢铁、有色、黄金等行业棚户区,要按照属地原则纳入各地棚户区改造规划组织实施。国有工矿(煤矿)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监督指导。

(三)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五年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3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18万户。对国有林区(场)之外的其他林业基层单位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职工,纳入当地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统筹解决。

(四)国有垦区危房改造。五年改造国有垦区危房8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37万户。要优化垦区危房改造布局,方便生产生活,促进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将华侨农场非归难侨危房改造,统一纳入国有垦区危房改造中央补助支持范围,加快实施改造。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要采取增加财政补助、加大银行信贷支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扩大债券融资、企业和群众自筹等办法筹集资金。

1.加大各级政府资金支持。中央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补助,对财政困难地区予以倾斜。省级人民政府也要相应加大补助力度。市、县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大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投入,可以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等渠道中,安排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支出。各地区除上述资金渠道外,还可以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适当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市、县可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

2.加大信贷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增加棚户区改造信贷资金安排,向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各地区要建立健全棚户区改造贷款还款保障机制,积极吸引信贷资金支持。

3.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改造。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根据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安排,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棚户区改造。要积极落实民间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的各项支持政策,消除民间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的政策障碍,加强指导监督。4.规范利用企业债券融资。符合规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承担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企业可发行企业债券或中期票据,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对发行企业债券用于棚户区改造的,优先办理核准手续,加快审批速度。

5.加大企业改造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出资参与棚户区改造,加大改造投入。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工矿(含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林区棚户区改造、垦区危房改造的,对企业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要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积极参与改造,合理承担安置住房建设资金。

(二)确保建设用地供应。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纳入当地土地供应计划优先安排,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安置住房中涉及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符合条件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可以通过划拨方式供地。

(三)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落实好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税收优惠政策,将优惠范围由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扩大到国有林区、垦区棚户区。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要对棚户区改造给予支持,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

(四)完善安置补偿政策。棚户区改造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由棚户区居民自愿选择。各地区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具体安置补偿办法,禁止强拆强迁,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对经济困难、无力购买安置住房的棚户区居民,可以通过提供租赁型保障房等方式满足其基本居住需求,或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条件下,纳入当地住房保障体系统筹解决。

四、提高规划建设水平

(一)优化规划布局。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实行原地和异地建设相结合,优先考虑就近安置;异地安置的,要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等需要,合理规划选址,尽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地段。要贯彻节能、节地、环保的原则,严格控制套型面积,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和节能减排各项措施。

(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要按照有关规定规划建设相应的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各级政府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竣工交付进度。要加强安置住房管理,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确保居民安居乐业。

(三)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要落实工程质量责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标准规范,特别是抗震设防等强制性标准。严格建筑材料验核制度,防止假冒伪劣建筑材料流入建筑工地。健全项目信息公开制度。项目法人对住房质量负终身责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相应责任,积极推行单位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终身负责制。推广工程质量责任标牌,公示相关参建单位和负责人,接受社会监督。贯彻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积极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地方各级政府责任。各地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棚户区改造工作负总责,按要求抓紧编制2013年至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落实建设计划,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市、县人民政府要明确具体工作责任和措施,扎实做好棚户区改造的组织工作,特别是要依法依规安置补偿,切实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供地到位、政策到位、监管到位、分配补偿到位。要加强信息公开,引导社会舆论,主动发布和准确解读政策措施,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广泛宣传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尊重群众意愿,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引导棚户区居民参与改造,为推进棚户区改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地尽快编制棚户区改造规划,将任务分解到,落实到市、县,明确到具体项目和建设地块;加强协调指导,抓好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等工作。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加大中央资金补助力度。人民银行、银监会研究政策措施,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国土资源部负责完善土地供应政策。

(三)加强监督检查。监察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督查制度,定期对地方棚户区改造工作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各地区要加强对棚户区改造的监督检查,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严禁企事业单位借棚户区改造政策建设福利性住房。对资金土地不落实、政策措施不到位、建设进度缓慢、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的地方政府负责人进行约谈,限期进行整改。对在棚户区改造及安置住房建设、分配和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国务院

年7月4日

篇7: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若干意见

建保[2009]2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31号)精神,全面落实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的部署,扎实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经国务院同意,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

(一)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居民中低收入家庭比例高,特别是下岗失业、退休职工比较集中,群众要求改造的呼声强烈。实施棚户区改造,有利于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完善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很不协调。实施棚户区改造,完善配套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集约利用土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三)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棚户区改造,既可以带动社会投资,促进居民消费,扩大社会就业,又可以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平安社区建设,是扩内需、惠民生、保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四)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作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根本目的,力争从2009年开始,结合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集中成片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区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特别应加快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使棚户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五)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依法拆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确定和安置补偿方案的制订,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多种方式征询群众意见,在得到绝大多数群众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连片规模较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强,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4.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坚持整治、保护与改造相结合,严格界定改造范围。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和规划保留的建筑,主要进行房屋维修、配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要重视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切实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严禁大拆大建。

5.统筹兼顾,配套建设。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综合开发,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

卫生、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三、政策措施

(六)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支持、群众自筹、市场开发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1.中央采取适当方式,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资金支持。省级人民政府可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本地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资金支持。市、县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大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投入,可以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中,按规定安排资金用于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支出项目。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执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资本金占20%的规定。

2.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根据改造项目特点合理确定信贷条件,对符合信贷条件的项目要在信贷资金规模上给予保障。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贷款担保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投入。

3.鼓励采取共建的方式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涉及棚户区改造的国有工矿企业要积极筹集资金。棚户区居民应合理承担安置住房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

(七)加大税费政策支持力度。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要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支持,新建安置小区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

(八)落实土地供应政策。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纳入当地土地供应计划优先安排,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安置住房中涉及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应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中明确约定住房套型建筑面积、项目开竣工时间等土地使用条件。对于配套建设的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设施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严禁将已供应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用地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房等开发建设。安置住房实行原地和异地建设相结合,以就近安置为主;对异地建设的,应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的区域。

(九)完善安置补偿政策。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由被拆迁人自愿选择。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住房保障条件的被拆迁人,通过相应保障方式优先安排。各地在保护被拆迁人利益的前提下,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具体安置补偿办法。

四、组织实施

(十)落实工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负总责,对市、县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并负责监督考核。市、县人民政府是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明确部门责任、具体措施,切实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供地到位、政策到位、监管到位和分配公平,确保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实施。有棚户区改造任务的国有工矿企业要切实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认真做好依法落实建设用地和筹集资金等相关工作。

(十一)健全工作机制。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中的重要问题,各有关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工作指导。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税收支持政策;国土资源部负责完善土地供应政策;

人民银行、银监会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指导督促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地方各级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

(十二)编制规划计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结合起来,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市、县人民政府要编制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工作计划,因地制宜地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省级人民政府要抓紧编制本地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工作计划,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备案。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把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工作计划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

(十三)确保工程质量。要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技术标准规范,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优化新建安置住房的规划设计,在较小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满足基本居住需要。要按照节能省地环保要求,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有关住房质量、建筑节能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十四)强化监督检查。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强监督检查,实施全方位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坚决制止棚户区改造中损害居民合法权益的行为。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分别于每年7月31日和次年1月31日前,将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半年工作进展情况、计划完成情况及土地供应开发情况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各级监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各级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有效使用和安全等各环节的监督。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用地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区,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十五)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准确解读政策措施,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取得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正在实施的国有林区、垦区和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按现有政策继续推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国人民银行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国务院新闻办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邹再华、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穆怀朋、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介绍《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内容,并答记者问。

王保安在回答记者有关“棚户区改造优惠政策”相关问题时表示,支持城市和工矿棚户区的改造项目是财政惠民政策涉及的一个主要取向,在这个政策的设计过程中,至少包括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免税优惠。一是免征土地使用税,对城市和工矿棚户区的改造的安置住房免征土地使用税。二是免征土地增值税。三是免征印花税。四是减征契税,对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减按1%征收契税。

第二个层次就是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包括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中的安置住房项目免收防空地下室异地建设费、白蚁防治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政府性基金。

第三个层次是作为政府对于棚户区改造中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用地实行划拨供应,免收土地出让金。

篇8: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若干意见

石墨烯是在光、电、热、力等方面具有优异性能, 极具应用潜力、可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材料。在能源装备、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海工装备等产品上已呈现良好应用前景。发展石墨烯产业, 对带动相关下游产业技术进步, 提升创新能力, 加快转型升级, 激活潜在消费等, 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石墨烯材料及应用经过自主系统研发, 生产技术、料、智能穿戴等产品上的应用效果逐步显现, 产业化势头可喜, 多个具有石墨烯特色的产业创新示范区已露雏形, 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当前, 我国石墨烯材料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

但受石墨烯材料生产技术成熟度不高、产业化应用路径长等因素制约, 我国石墨烯材料批量化生产和应用尚未完全实现, 还存在技术转化能力弱、工装控制精度低、质量性能波动大、生产成本比较高、标准化建设滞后、商业应用领域窄等问题。因此, 在我国新材料、高端装备快速发展, 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进程中, 亟待以石墨烯市场开发遇到的突出问题为导向, 以终端产品需求为牵引, 采取“一条龙”模式构建完善产业链, 围绕产业链配制创新链、集聚创新要素, 强化上下游协同创新, 着力提升石墨烯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的综合性能, 推进石墨烯首批次产业化应用, 加快培育和壮大石墨烯产业。

二、把石墨烯产业打造成先导产业

(一) 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坚持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发展, 以问题为导向, 以需求为牵引, 以创新为动力, 着力石墨烯材料高质量稳定生产, 着力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 着力构建石墨烯材料示范应用产业链, 着力引导提高石墨烯材料生产集中度, 加快规模化应用进程, 推动石墨烯产业做大做强。

到2018年, 石墨烯材料制备、应用开发、终端应用等关键环节良性互动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基本完善, 开发出百余项实用技术和样品, 推动一批产业示范项目, 实现石墨烯材料稳定生产, 在部分工业产品和民生消费品上的产业化应用。

到2020年, 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 实现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 建立若干具有石墨烯特色的创新平台, 掌握一批核心应用技术, 在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石墨烯企业, 建成以石墨烯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 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 政策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提升要素配置效率, 发挥国家有关专项及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快石墨烯材料研究成果产业化进程。

坚持创新驱动, 典型示范。创新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 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打造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 以实现产业化应用为龙头, 突破制约产业化应用的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上的障碍, 加快推进示范应用。

坚持需求牵引, 技术推动。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促进石墨烯产业链纵向延伸, 深化“产学研用”合作, 立足提质降本增效, 协同开展生产和应用技术攻关, 完善石墨烯产业持续创新发展的体系。

三、推进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创新

(一) 突破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共性关键技术

围绕石墨烯材料批量制备以及基于石墨烯的各类功能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引导骨干企业携手有关高校、科研院所, 协同开发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 促进关键工艺及核心装备同步发展, 提升产业化水平, 实现对石墨烯层数、尺寸以及表面官能团等关键参数的有效控制, 提高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的工艺稳定性、性能一致性、产品合格率, 有效降低成本。

(二) 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机构等, 协同开展石墨烯产业关键技术知识产权运用保护体系建设, 提升专利的数量和质量, 定期发布石墨烯产业专利态势, 建立石墨烯知识产权运营平台, 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保护机制, 促进知识产权高效利用。

(三) 搭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

依托现有资源, 完善石墨烯产业发展所需公共研发、技术转化、检验检测与信息交流等平台, 建立开放的石墨烯材料与器件性能参数数据库。引导石墨烯材料生产企业联合下游用户、相关科研院所, 围绕石墨烯产品生产和性能评价, 建立合作开发机制。

四、推进首批次产业化应用示范

(一) 创新石墨烯材料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

积极利用石墨烯材料提升传统产品综合性能和性价比。推进石墨烯材料在新产品中的应用。开发大型石墨烯薄膜制备设备及石墨烯材料专用检测仪器。重点发展利用石墨烯改性的储能器件、功能涂料、改性橡胶、热工产品以及用于环境治理及医疗领域功能材料的生产应用技术, 基于石墨烯材料的传感器、触控器件、电子元器件等产品的制备技术。

(二) 开展终端应用产品示范推广

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现代消费需要, 瞄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一代显示器件、智能休闲健身等领域, 构建石墨烯制品示范应用推广链, 促进石墨烯材料的研制生产、应用开发及性能评测等环节互动, 提升性价比, 示范推广利用石墨烯生产的储能材料、导电材料、导热材料、功能涂料、复合材料、光电子微电子材料以及环境治理与医疗诊疗用新材料。

(三)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加大石墨烯材料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应用, 围绕石墨烯材料应用开发建立军民口科研机构协作机制, 推动技术成果、信息资源共享, 促进专业人才、基础设施等要素的互动。发挥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开展两用技术交流对接, 借助建设以军民结合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带动提升石墨烯产业军民融合水平。

五、推进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一) 壮大石墨烯材料制造业规模

加快石墨烯材料生产迈向规模化、柔性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建石墨烯材料生产线原则上要进入化工园区, 符合化工园区环保准入条件和园区规划环评要求, 粉体生产线装置规模不低于10吨/年, 薄膜生产线能够连续自动转片。鼓励石墨烯粉体制备与天然石墨资源开发有机结合。

(二)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鼓励石墨烯材料生产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等为纽带, 在材料制备领域提高生产集中度。支持中小企业发挥自身“专精特新”优势, 利用石墨烯材料开发适销对路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 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应用创新、创业活动, 集群发展石墨烯材料应用产业, 形成聚集效益, 打造产业示范基地。

(三) 实现产业绿色发展

优化石墨烯材料生产工艺, 完善生产装备, 鼓励选用符合能效1级或节能产品推广目录中的产品和设备。发展石墨烯材料清洁生产技术, 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 实现石墨烯材料生产过程废物的综合利用及达标排放。推进智能化生产, 加强石墨烯材料生产的污染物排放和能耗、物耗管理, 开展石墨烯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 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六、推进拓展应用领域

(一) 积极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立足石墨烯材料独特性能, 针对航空航天、武器装备、重大基础设施所需产品的性能要求, 协同研制并演示验证功能齐备、可靠性好、性价比优的各类新型石墨烯应用产品。加快防腐涂料在海工装备、港口岛礁等设施中的推广应用。

(二) 不断开拓工业领域新应用

重点围绕涂料、树脂、橡胶、电池材料等现有大宗产品性能提升,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所需新产品, 引导石墨烯材料生产、应用产品生产企业和终端用户跨行业联合, 利用石墨烯材料协同开发性能适用、成本合理的石墨烯应用产品, 并根据终端应用需要持续提高石墨烯材料性价比, 培育和扩大石墨烯产品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市场。

(三) 努力提升服务民生能力

开发基于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功能纤维的穿戴产品, 满足人们对智能休闲健身产品的多功能需求。加快开发石墨烯发热器件, 推进基于石墨烯的高效供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和应用推广, 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创新石墨烯产品在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 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 加大政策扶持

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统筹各类资源, 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支持企业围绕石墨烯n产业发展, 加大石墨烯材料制备关键工艺和装备研发力度, 鼓励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协同创新, 交流培养专业人才, 发展高端品种、提高质量性能, 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项目。

(二) 加强投融资引导

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石墨烯企业股权并购和高端项目开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融携手创新基于构建完整产业链、着眼终端产品推广应用的互惠合作融资模式。研究建立石墨烯产品首批次应用示范风险补偿机制, 鼓励石墨烯产业化应用。

(三) 完善标准规范体系

建立适合我国产业特点并与国际接轨的石墨烯标准体系, 按照分类指导原则, 尽快完善石墨烯材料的术语、产品、方法以及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等标准规范, 统筹前沿领域标准预先研究, 鼓励制定先进的企业标准或团体标准。研究石墨烯材料认证技术要求。 (四) 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

上一篇:人教版book1翻译下一篇:电话销售人员面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