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建筑垃圾考察报告

2024-06-25

管理建筑垃圾考察报告(共6篇)

篇1:管理建筑垃圾考察报告

加拿大建筑管理情况考察报告

2005年6月2日至22日,建设部建设施工安全培训考察团一行15人赴加拿大,学习考察该国建筑管理情况。期间,与加拿大联邦房贷和住房部、加拿大研究院建筑研究所、安大略省市政事务和住房部、安大略省劳动场所安全和保险局、安大略省建筑施工安全协会、安大略省承包商协会、安大略省住宅检验师协会、哈密尔顿市政府规划发展局建筑和许可证处以及ancn、jne两家建筑工程公司等部门、单位进行了座谈和交流。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拿大联邦房贷和住房部情况

加拿大联邦房贷和住房部(canada

mortgage

and

housing

corporation,简称cmhc)是加拿大联邦政府负责住房贷款和福利性建造管理的专门机构,其主要职责:一是负责住房融资贷款和管理房屋抵押贷款保险金;二是房屋市场分析、技术研究及信息转让;三是社会福利性住房管理及跨国住宅建造等。cmhc成立50多年来,在为国人提供品质良好、经济实惠的福利性住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通过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保险金制度,帮助成千上万的加拿大人实现了拥有自有住房的梦想。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经济之间的关系认识的不断提高,“健康住宅”的理念深入人心,cmhc将发展“健康住宅”作为其工作的主要努力方向,积极研究和推广“健康住宅”,开展住房设计和技术创新,鼓励研究人员、房地产开发企业及有兴趣的团体,不断探索推动经济环保型房屋的设计和技术发展。据介绍,“健康住宅”理念:一是健康,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水质、光线、声音和辐射;二是节能,包括建筑物保温性能、采暖、制冷和通风用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用电及高峰用电的需求;三是资源效益,包括施工垃圾处理、水处理;四是环保,包括排放及燃烧废气、废水及污水、废渣等有害材料处理及社区规划等;五是经济,包括可支付能力、建筑的可行性、适应性、市场性等。

二、加拿大研究院建筑研究所情况

加拿大研究院建筑研究所是加拿大研究院所属的具有中介服务性质的研究机构,目前有雇员220名。其主要工作是建筑技术研究,新材料设备评估、建筑规范和施工指南的研究与开发等。该所研究经费充裕,是加拿大研究院下属23个研究所中唯一研究经费超过千万加元的单位。据介绍,加拿大建筑规范由该所下属的加拿大标准规范中心(ccc)负责组织制定。该中心也是加拿大住宅和防火规范代理机构(ccbfc)的行政和技术支持单位。

加拿大建筑规范的制定有以下特点:一是建筑标准规范地域性强。加拿大建筑标准规范均由各省负责制定实行。加拿大联邦政府制定的建筑规范(nbc)只起范本作用,供各省制定建筑标准规范时参考使用,不具备约束力。但由于范本在技术方面的权威性,各省都结合本省实际对范本进行修改补充后作为本省建筑规范。二是建筑标准规范社会参与度高。建筑规范制定的具体承担单位是ccbfc,同时又有许多专业协会积极参与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这些专业协会包括建筑和防火政府部门官员、建筑师、工程师、承包商、业主和工会等,保证了所制定的建筑规范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为保证标准规范能被社会所接受,规范出台前还要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如将于2006年出台的新的建筑法,就是通过公示方式向社会征集到了4000多条修改意见。三是标准规范目的性明确。为了让公众或专业人员更加准确地掌握规范,目前加拿大引入了“以目标为基础”的标准制定理念。“以目标为基础”(objective-based)是指在标准规范每个条款后都有设置该条款所要达到目标的解释,以便标准规范使用者能够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要求这样做。

加拿大对建筑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简称“四新技术”)实行评估制度。评估工作由加拿大研究院建筑研究所下属的建筑材料中心(ccmc)负责。评估的范围涉及“四新技术”系统集成和服务体系。为确保评估工作的权威性,吸收最新技术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ccmc成立了加拿大建筑材料评估委员会(cccme),其成员来自加拿大全国各地。ccmc对cccme提供管理、资金和技术支持。评估一般要经过技术评估、性能评估、实验室测试分析和质量保证体系评审等四个环节。评估后,由ccmc出具评估报告,并将这些评估报告编印成册,作为各相关部门采用的技术。通过实施评估制度,有利于新产品标准统一,有利于创新技术成果得到社会认同并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

三、安大略省市政事务和住房部情况

加拿大的建筑法由各省制定。安大略省建筑法的起草工作由安大略省市政事务和住房部具体负责。但安大略省市政事务和住房部所制定的《安大略省房屋建筑法》调控范围是10平方米以上由墙体、屋顶和地板等组成的结构体系、室内外管道工程、污水处理系统,并不涉及施工现场安全方面的内容。施工现场安全方面的内容由另一部法规(健康与安全法)规范,其管理由劳工部具体负责。

四、安大略省职业安全和保险局情况

安大略省的职业安全及保险制度建立于1915年,依据的法律是当时的工伤赔偿条例,目前的职业安全及保险条例于1998年1月1日生效。根据新条例规定,安大略省成立了职业安全和保险局,隶属于该省劳工部,为非商业保险机构,其职能为:提倡职业健康及安全,减少因工受伤或职业病发生率;促进受伤工人复工后重投劳动力市场;提供健康护理及职业保险福利。

安大略省的职业安全及保险制度以“不计过错”为原则,工人受到工伤或患上职业病后都会按照规定得到相应的保险保障。雇员保险经费来自于雇主,雇主承担职业场所安全及受伤工人复工的基本责任;而保险局的责任主要是监管职业场所安全,以及受伤工人早日安全复工。按照规定,雇主聘请工人十天之内,就必须向职业安全及保险局办理登记手续,申报工人工资总额并交纳保险费,否则,按违法处理。对新工人,业主还必须向其介绍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并为其提供安全训练,使他们能够安全地使用工具设备及穿戴保护装备。保险局同时也要求员工维持业主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尽力防止在工作场所发生工伤或职业病。

五、安大略省建筑施工安全协会情况

安大略省建筑施工安全协会主要工作包括:一是从事建筑施工安全教育培训。近年来,每年组织培训人员大40000余人,其中,14000余人属于需持证上岗的各类安全管理人员。为做好培训教育工作,协会配备有流动培训车辆,如有需要,可随时随地地开展职业健康和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对象既有雇主,也有雇员,分工种进行专题安全知识教育,有时还参与大学专业教育活动。二是到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咨询。重点为在省职业安全和保险局记录的事故企业和业绩较差的承包商提供事故和职业病预防指导,同时注重为小承包商提供相关事故和职业病预防信息。三是出版。协会还出版杂志、书籍、光盘、音像制品和宣传画等,并开发互动式教育培训软件,便于建筑工人自学。四是研究和技术服务。主要针对职业健康和高处坠落等事故多发领域进行研究,进行事故统计和分析,参与建筑施工标准的制定等。

近年来安大略省建筑施工伤亡数据表

年份

死亡人数

建筑职工总数

1976

22200

41996

21261400

200

330

385900

2004

368500

六、安大略省住宅检验师协会情况

加拿大售房或购房者普遍委托第三方职业住宅检验师对拟出售或购置的住宅进行检验、评估,目的是使买卖双方全面了解住宅特别是二手房的质量和价值。目前安大略省从事职业住宅检验的人员有注册住宅检验师和非注册人员两类。为规范住宅检验师职业行为,保护购房者权益,安大略省于1994年颁布了《住宅检验师注册登记管理条例》,对从事住宅检验的人员实行自愿注册登记制度,并授权安大略省住宅检验师协会具体负责实施。安大略省住宅检验师协会成立于1985年,是该省目前唯一的住宅检验师自愿参加的社会团体,有注册住宅检验师300多人。

据介绍,注册检验师开展住宅检验服务前,通常按照协会推荐的格式与委托方签订服务合同,并依据合同检验、评估及收费。检验过程主要采取目测方式,一般不进行破坏性检验。检验、评估主要依据省市有关建筑标准规范,内容主要包括房屋外观、主体结构、水电气、空调、屋面质量及设施设备等部分,但房屋内部装饰装修和室内空气污染检测部分不属于检验、评估的范围。根据市场要求,注册检验师还可提供建筑节能和保温等方面的检验、评估服务。检验结束后,注册住宅检验师应出具规范的检验评估报告给委托方,作为出售或购置房屋的参考依据。检验报告的内容包括房屋结构是否安全、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更换成本等。目前,住宅检验还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完全由委托方与检验师双方自行商定,据了解,通常每套住宅(200平方米)收费范围在300-400加元。检验服务工作质量和个人信誉由检验师个人负责并承担法律责任,政府不设专门部门监管,完全实行社会监督、市场调节、优胜劣汰。委托方对检验师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再另请其他检验师进行检验,有争议时可申请合同仲裁或法院诉讼。

七、哈米尔顿市规划发展局建筑和许可证处情况

《安大略省房屋建筑法》是制定安大略省房屋建筑规范的依据,它授权各市政府对建筑活动进行监管,同时也明确了市政府的职责。市房屋建筑主管部门具体组织相关法规的实施。

房屋建筑的新建和拆除活动必须事先经过市房屋建筑主管部门的许可。市房屋建筑管理部门组织检查员到现场检查建筑许可的执行情况,检查员发现违反房屋建筑法规的,可依法责令整改或停止建设等,不执行的将向法院起诉。市政府对违反建筑法规的起诉,个人最高可处5万加元罚款,企业最高可处10万加元罚款;对拒不执行判决的,每天增加1万加元的处罚。

近年来哈米尔顿市房屋建筑施工产值和许可证发放数据表

年份

施工产值(加元)

许可证发放数量

200

26643346

434188

2003

664394769

3737

2004

59516671

53994

八、几点意见和建议

1、加强地方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建设。加拿大的建筑规范的制定权限在于各省,有利于标准与地方实际的有效衔接,使标准更切合实际和便于操作。我国政体与加国不同,不能照搬,但由于国土面积差不多,东西部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应当借鉴加加拿大的做法,适当加强地方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建设,避免出现标准执行的不平衡性。

2、加拿大对建筑材料设备实行的评估制度,值得借鉴推广。一是这种评估制度有利于新技术被社会认同和采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建筑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对新技术进行评估,可以避免错误或盲目采用新技术给工程建设造成损失和浪费。三是加拿大的评估制度针对的是无加国标准的产品和技术,国外产品和技术进入加拿大,虽未要求评估,但使用者为避免风险也会要求由加拿大专业部门进行评估,无形中增加了外国企业进入加拿大市场的成本和难度,是一种隐蔽性较强的技术壁垒。这对入世以后,我国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企业免受来自境外的冲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加拿大行业协会和同业工会等社会组织发育完善,具有很强的行业代表性,是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服务力量。应加快转变政府安全管理职能,鼓励支持建筑施工安全协会、评估机构、保险公司等社会中介组织,为建筑安全生产提供宣传、培训教育和评估指导等服务。

4、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确保从事建筑施工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人身保险,同时实行工程质量保险,实行参建各方对工程质量终生负责制度。

5、加强农民工安全技能教育培训。尽快制定有关法律规范,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务工的农民工必须经有关部门、机构进行安全专业技术培训教育、考试合格后颁发建筑安全上岗证,方能上岗作业,以减少农民工在建筑施工中的伤亡。

二○○五年九月

(姚天玮

程国顺供稿)

分送:部长、副部长,部党组成员,三总师;机关各司局,直属各单位;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

校对:建筑市场管理司姚天玮

篇2:管理建筑垃圾考察报告

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培训项目计划(外专培出字[2001]0231号),建设部与上海、广东、河北、甘肃、新疆及南京等省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施工企业代表组成的培训团一行12人,由我部质量司副司长徐波同志担任团长,于近期内对德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状况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筑安全法规和标准

1992年,欧共体颁布了《劳动保护法》,在此之前,德国已颁布了《劳动保护法》,因此需要在欧共体《劳动保护法》的总体框架下进行适当调整。1996年,德国联邦议会颁布了新的《劳动保护法》,1998年10月,联邦议会授权联邦劳动部颁布了《建筑工地劳动保护条例》,1999年,又颁布了该条例的说明,该条例共有40个相关的配套细则。截至到2001年,已出台了4个细则,即第一条总则、第十条法律定义、第三十条协调员的资格条件和第三十一条协调员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各个州(区、市)政府的劳动局负责该条例的监督管理。而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则由德国建筑业行业协会负责制定。

二、德国建筑安全管理体制

1、劳动保护部门

德国的劳动部门代表国家对包括建筑业企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安全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检查。业主在向当地建管局报建的同时,还必须将建设项目以告知书的形式通知当地劳动局,否则将被处以罚款。劳动局将对建设项目建成后涉及使用安全的方面进行重点审查,如擦窗机的安放位置是否保证清洁工人的劳动安全,如果发现其中有不符合《劳动保护法》要求的,就不予审批。此外,劳动部门还对施工中涉及个人劳动保护方面,即工人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违章现象,如工人不戴安全帽,或者每名工人徒手搬运物体的重量超过25kg等,将对该工人和承包商各处以100马克的罚款。

2、行业协会

在德国,各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目前就有矿山、冶炼、公路、铁路、交通运输、建筑等35个行业协会,其中建筑行业协会有8个大区协会。这些行业协会在拟定本行业的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开展工伤保险和科研教育、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对安全专业人员进行资格认可、进行事故处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行业管理作用。《劳动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每个企业必须加入所从事业务的行业协会,并缴纳工伤保险金,亦即承包商的市场准入是通过行业协会认可的,但行业协会也不能将企业除名,而是对安全事故频繁的企业提高工伤保险金或进行高额罚款(属行业自律行为),使得企业无力继续经营,破产后自行退出市

场。行业协会由董事会(30名资方代表、30名雇员代表)领导,董事会成员选举执行主席(10名资方代表、10名雇员代表),每年召开一次大会,讨论通过行业规则和标准。各行业协会负责管理本行业的工伤保险,行业协会本身为非盈利性自律组织,不能通过收取企业工伤保险来获利,类似我国即将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工伤保险内容。

3、建筑管理部门

德国联邦建设部统一管理全国的工程建设活动,同时也是联邦政府建设项目的实施部门,主要承担建设项目的规划、立项、招标与建设职能,是联邦政府建设项目的“业主”,而对地方建设工作,建设部主要通过制定框架性的规定进行指导,具体实施办法则由各地制定,做到建、管分开。建设部作为联邦政府建设项目的“业主”,其所承担的建设项目不论在哪个州(区、市),均与一般业主同样,必须接受当地劳动局和建管局的管理,没有等级之分。作为“业主”,建设部对其承担的建设项目同样要聘请称职的建筑师和协调员来负责质量和安全工作。而德国州(区、市)一级建管局主要职能是对城市规划、建设项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以及对是否影响交通、地下线路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程序性审查,审查时间依项目大小而定,一般为2个月左右。建设项目开工前,业主必须将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报建管局审查,建管局审查后发放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在施工中,建管局要监督工程质量和消防安全,通常对建设项目进行两次检查,一次是在房屋主体结构完工时,检查施工是否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和房屋结构安全;另一次是在竣工时,检查施工中是否采用合格的建筑材料和设施。检查当中发现违反规定、标准的,可予以停工。工程竣工后还要跟踪检查房屋的使用安全情况,如房屋在功能改变后的防火标准、要求等。小城市一般不设建设局,建设项目需要到中心城市的建管局审查。建管局工作人员一般由专业技术人士组成,其业务水平均达到专业资格人士水平。凡经建管局和劳动局审查后的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不能再进行更改。建管局和劳动局对建设项目检查要收取费用,费用标准由各州规定。总之,建管局在职能上综合了我们现在的规划部门、施工图审查部门以及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任务,它的监督对象就是面对单个建筑物,即从审查规划到审查图纸是否符合强制性技术标准,对建筑物验收或在施工过程中检查各方是否按照已经审查批准的图纸建造,或者证明建筑物是否符合已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而对建筑队伍或企业的安全管理则由行业协会和劳动保护部门负责)。

4、企业内部的安全保证体系

按照《劳动保护法》,企业有保证员工安全与健康的责任和义务,必须设立劳动保护委员会。企业在组织实施生产任务时,首先要考虑提供先进、安全可靠的技术措施来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企业要对各工作岗位的危险性进行安全评估,分析可能产生的事故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企业最应重视新员工和孕妇的劳动保护工作,并向劳动局书面报告企业员工的劳动保护情况,如对孕妇的劳动保护要建档记录以备劳动局定期检查,如果不建档备案,将被处以1.5万马克的罚款。同时,德国的行业协会规定,企业内部还要设立安全专职人员来具体负责安全工作。德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外部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企业依照《劳动保护法》缴纳的工伤保险是一种同企业安全业绩直接挂钩的强制性保险,将影响到企业每年的投保金额,如企业安全业绩突出,保险费最多可以少交50万马克/年。二是重罚机制。在德国,因安全问题可以对企业直接罚款的部门有三个:一是劳动局(主要是劳动者个人的安全保护)、二是建管局(主要是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三是行业协会(主要是工伤保险)。德国的事故成本非常高,如果发生一起死亡1人的事故,经法院判定为责任事故后,企业可能要承担上百万马克的损失。

5、技术监督部门和中介服务公司

在德国,塔吊和运输机械等大型设备必须由技术监督联合会(TüV)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工地使用的小型施工工具,如电动工具也必须进行定期检测,但这项工作则由安全咨询公司来进行。中介公司的检测检验人员必须是从事该工种的高级技术工人,需到建筑行业协会登记并进行考试,考试合格的才能具备检测检验资格,如果行业协会检查人员发现工地现场施工机具没有经过检测或使用已超过检测有效期的机具,则予以罚款。除承担检验检测外,安全咨询公司还向企业提供安全技术、组织管理和人员培训服务,而企业为了减少事故发生,避免提高工伤保险金额或减少受罚额度,也非常乐意聘请安全咨询公司来改善企业安全条件。如德国ASZ Gmbh&Co.K.GZ公司作为一家专门从事安全咨询服务的企业,已为3500家企业提供过安全咨询。安全咨询公司一般拥有安全工程师和企业医生。安全工程师必须经劳动局和行业协会考试通过才能获得相应资格,且须具有每年不少于160小时的安全工作经历。另外德国规定,每个企业员工每年必须获得2.8小时的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必须由有资格的安全工程师进行,所以大多数企业聘请安全咨询公司负责此项工作;同样企业还聘请安全咨询公司的职业医生担任企业医生,其任务是:

1、对突发事故进行现场急救;

2、对员工的身体状况进行造册登记,员工每年平均接受20分钟的健康检查;

3、对危险物品包括生物危险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噪音、慢性疾病的防治,以及孕妇和危险性工作岗位员工提供特别保护等提出合理建议;

4、对企业中10%的员工进行16小时/年的急救培训等。

三、项目管理中的安全和质量保证体系

1、业主负责制

在欧洲,建筑业是最危险的行业之一,这些危险不仅存在于施工过程当中,而且在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当中就可能埋下事故隐患。据欧共体统计分析,63%的事故(此事故不仅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也包括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是因为在前期项目设计策划和施工准备阶段就存在缺陷,37%的事故则发生在施工阶段。原因主要在于:

1、业主与承包商的工程协议书中的安全责任不明确;

2、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措施不完善;

3、施工交底不清;

4、材料使用不当。正是由于大量的安全隐患出现在前期准备阶段,因而德国政府突出了业主方的安全责任与义务,自1998年开始引入了协调员机制。

1998年10月,联邦劳动局颁布的《建筑工地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业主必须负责工地所有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采取措施以符合《劳动保护法》的规定,开工前要聘请称职的建筑师和协调员,以及能胜任该项目的各类专业顾问咨询工程师(如结构、消防、勘察、节能、空调通风等),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规划、设计班子,建筑师不但需要对工程本身质量负责,还要将涉及安全的重要施工方案包含在设计过程中,如脚手架的设计或现浇混凝土大梁下的支撑设计等,建筑师还要同协调员一起制定包含安全措施在内的施工方案(包括脚手架设计、施工用电、大型机械、人员配备、材料需要量和工程进度等),报建管局和劳动保护部门审查批准。建筑物本身的劳动保护设施或使用安全则要符合当地劳动保护部门的规定要求。

业主委托协调员筹划建设项目的安全措施,参与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协调施工全过程(即前期准备阶段到施工阶段)的安全事宜。协调员实行执业资格制度,经劳动保护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承担工作。若项目的承包商只有一家,可以不请协调员。如有几家承包商合作施工,则均要对安全负责,各承包商要共同研究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安全措施要经几家共同认可后方可生效,同时要让现场每个工人都能了解到劳动保护方面的内容。承包商之间的安全协调问题由协调员负责。对于一个小的建设项目,业主可以聘请一名协调员,但对机场建设项目等大型项目,业主必须聘请一个20~30人的协调组来负责《劳动保护法》等法规、标准的贯彻实施。如某上市公司报建一写字楼工程,但未请协调员,劳动部门发现后,不但对企业进行处罚,还对该上市公司的每个董事做出罚款5万马克的处罚。

德国大部分州未施行监理工程师制度,而是实行建筑师负责制,施工现场质量监理的职责由建筑师承担,并对竣工后的建筑物进行验收。协调员对安全进行控制。在施工中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建筑师和协调员同样要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建设局、劳动局或行业协会的处罚,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由法院来裁定。建设项目出现安全生产问题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属于业主委托协调员制定的安全管理计划不周全的,由业主方承担应支付的费用,属偷工减料或工人违章施工的,则由承包商来负担。

2、工伤保险

《劳动保护法》规定,所有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这四种保险均为强制性保险。前三种保险投保金额约合工人工资的40%,由企业与员工各付一半,工伤保险则由企业全额负担,不同行业按不同的比例提取,其中建筑行业缴纳的金额为工人工资的7~8%。该工伤保险制度始于1885年10月1日,其宗旨是为因工致伤、致残的工人或死者遗属的生活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企业向行业协会缴纳的工伤保险金主要用于:

1、事故预防;

2、事故发生后的经济补偿、医疗补助和抚恤金。行业协会每年按企业上一事故频率(每年进行核算后得到),根据企业内部各工种危险程度(如研究机构或管理部门定为1级,架设高压线作业则定为22级等)、行业危险程度和工人工资三方面因素来核定企业应付的保险金额。如精密仪器(电气)行业协会,1998年保险金额为10亿马克,其中81%用于事故补偿,6%用于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宣传,5%用于协会雇员的工资,8%属协会办公开支。对于81%的事故补偿费,其用途是:69%为伤残工人提前退休至65岁以前的养老保险金;21%用于医疗费;6%用于抚恤费;3%用于再就业培训费;1%用于丧葬费。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的计算公式则由各行业自行制定。不同行业的事故赔付标准和伤残等级评定标准是统一的。如职工因大拇指受伤休息后,前六周拿全额工资,六周后,行业协会将对

该工人进行是否永久性伤残的评定,若定为永久性伤残则行业协会还要补偿该工人今后因致残造成的收入下降。工伤保险的范围是从业人员工作时间内及上下班途中发生的工伤事故。

四、教育培训工作

在德国,每个州和大城市都设有职业学校,以培养具有中学学历以上的技术工人或专业从业人员,这样的职业学校涉及建筑、体育、宗教等诸多方面,由当地政府出资创办。当某建筑公司需要招收新工人时,则与行业协会进行联系,由行业协会发布招工信息。年轻人若想从事建筑职业,需事先同一家建筑公司签订定向委托培养合同,并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的考试后,进入当地的建筑职业学校学习。此类学校学制三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付学费,在学习期的第一年,与学生签订合同的建筑公司每月还要付给每个学生600马克;第二年,每月付给800马克;第三年则付给800~2000马克不等。在校三年期间,学生除学习理论知识外,学校还提供小车间或试验室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年中有20%的时间需要学生进行实物训练。如果一个学生想成为一名木匠,则在职业学校必须学会独立选材、采购,直到亲自完成一件家具的技能。在正常情况下,培训结束后学生即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可以分配到建筑公司参加工作实践。在德国建筑工地几乎所有工种工人均是通过职业学校培训过的技术工人,并称之为技师。实际上在德国所称的建筑工地工人是相当于我国建筑工地上的力工,如打扫卫生之类的杂项(当然,学生在三年学习之后,既可以直接进入签订合同的建筑公司,也可以进入大专继续深造成为工程师或者建筑师)。劳动局则负责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后下岗劳动力的转型培训和因工致残工人的再就业培训。

五、事故调查处理

在德国,建筑工地发生伤亡事故后,承包商先报告警察,警察先通知检察院和急救中心,再通知劳动局、行业协会以及安全咨询公司等协助调查。事故由检察院进行调查,如发生死亡事故,检察院就予立案。检察院可以聘请安全工程师进行技术鉴定,对事故中存在违法情节的,可向法院起诉,事故的结论最终由法院裁定。在事故调查中,劳动局、建管局和行业协会不直接参与调查,有时亦可能成为被调查的对象。此外,事故发生后承包商还要向行业协会缴纳罚款。若承包商制定了安全措施,并向工人做了交底,仍要处以1.2万马克的罚款。否则,将被处以2~50万马克的罚款,且该承包商5年内不能减少工伤保险费率。

六、体会与建议

1、为加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需要进一步理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同时,逐步改变以行业为管理对象的大包大揽管理方式,相互借用对方监管力量,形成合力,变成突出政府职能的社会管理方式,形成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实际上,上述几个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很类似德国的劳动保护部门、技术监督联合会和行业协会所作的工作,只不过德国的技术监督部门只是检测认证而不进行执法,而我们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则把德国建管局、劳动保护部门和行业协会所作的工作都包揽了。而德国的行业协会则更相当于我国社会与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工伤保

险机构,但还包括了目前我国建筑行政主管部门所做的部分工作(如制定安全技术标准,进行现场检查等)。

2、鉴于我国即将推行的工伤社会保险并没有覆盖建筑业的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因为工伤保险是以在册员工为受益对象,而建筑业从业人员多为农民工),所以应大力推行《建筑法》规定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通过实施这一类似于雇主责任险的法定制度,一方面既保证从业人员的利益且有利于事故发生后的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利用市场经济手段着力加大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引导力度,比如规定施工单位必须以工程为单位参加投保,建设单位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时,必须出具中标施工单位对此项目的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当然,保险公司对施工单位安全业绩考核后也可以拒绝受理保险),反过来则要求没有保险合同则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3、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目前,依照行政法规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已经显现出明显的法律威慑力,但由于目前执法也多体现在降低资质等手段上,而被处罚人必然要尽力维护自身权益,从而使得处罚工作占用了大量精力,并且行政许可这一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受到制约,因此如果把资质管理变为行业自律的手段,则可避免这些问题,因为行业协会最了解本行业和市场的变化,不论是资质标准的设定、审批,还是违反有关行业内部章程而被降低资质,由行业协会来实施可能更为有效,因此行业管理应是下步努力的方向。

4、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逐步淡化行业管理色彩,比如壮大发展建筑业应成为行业协会的目标,否则既要发展壮大本地建筑业队伍,又要严格市场准入,即使是政企分开也是很难同时实现的,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监管任务就是以建筑物为监管对象,重点抓好规划和质量这两个涉及公众利益的重要环节,当然这首先要把城市规划这一由政府组织的具体技术工作和监督单个建筑产品是否符合强制性规划指标的工作区分开来,应把后者和质量监管逐步实现监管一体化。

篇3: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报告》提出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目标和重点任务:至“十二五”末, 即2014-2015两年时间, 实现全国大中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 其他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5%;在“十三五”时期, 充分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 同时不断完善对建筑垃圾处理利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大中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预期达到60%, 其他城市预期达到30%;在“十四五”期间, 非大中城市成为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主要市场, 到“十四五”末, 全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和企业管理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产业良性发展。《报告》指出要实现目标需重点完成培育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构建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 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产业园等工作和任务。

会上, 郭海斌还发布了联盟通过多年国内外调研并按照建筑废弃物资源产业链所涉及的重点环节进行整理编制形成的《建筑垃圾资源化100问》。《建筑垃圾资源化100问》涵盖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概况、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法规方面、各级人大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监督与追责方面、政府行政许可权方面、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整合方面、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政府管控方面、示范项目建设方面、公众参与方面这八大方面100个问题, 以期望引起相关国家机关、政府部门、投资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媒体等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关注与支持, 联盟随后将组织相关联盟成员单位对100问进行回答并将答案汇编成册, 以便对上述各方进行查阅及参考。

篇4:管理建筑垃圾考察报告

本文对建筑的形制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析,以期新屋垸得到更为合理的发展和保护,在当今的时代下依然能够保留其历史风貌特色、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发挥重要的遗产价值。

关键词:新屋垸;围龙屋;保护开发

一、新屋垸整体概况

新屋垸地处湖北省东北部与安徽省西北部交界处的大别山地带,鄂东北地区多为海拔1000m以下的丘陵,且地势起伏较小,因此鄂东北地区建筑往往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由于地处山麓、气候较为湿润,夏季伏旱或暴雨频发,而冬季则气温较低,故建筑的保温尤为重要。因此,传统民居外墙墙角下部多为青石砌筑,用于防止雨雪风霜和地下潮气的侵蚀;上部则采用加厚的砖墙以增强其保温性。

鄂东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主立面多为五开间或者三开间,成轴线对称,中间为厅堂而左右两侧为厢房卧室。主入口往往采用“凹进式”手法向内收进1-2cm,新屋垸的立面主入口刻意偏转一个角度,使其能够正对上远处的山坳,这在风水上称之为“望山”。

早在唐元宗年间,罗氏家族由于战乱、饥荒、瘟疫等原因,由江西向湖北、河南、安徽等地迁徙,直至罗氏三兄弟罗均美、罗均起和罗均荣在今九资河镇官基坪村落户。明嘉靖三年,罗均美迁至河南商城,罗均起迁至安徽西庄马家湾,而三兄弟中的罗均荣则在此定居。直至罗氏第十二代传人罗之珂与其子罗必勋、其孙罗有琦依靠种植茯苓、天麻等发家致富并修建宅院。罗有琦召集鄂、豫、皖三省工匠于1598年动工,历时五年修建完成,宅园建成后气势恢宏,与当时当地的旧屋相比,面貌焕然一新,因此得名“新屋”,又因宅子后院种植一颗紫薇树,故后人又称新屋垸为紫薇山庄,在后人看来,这棵紫薇树象征着罗氏祖先的庇佑,意为紫微高照、福禄延绵。现屋主罗则章已是罗氏家族的第二十一代传人。

二、建筑设计风格

新屋垸建筑风格属于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样式中的围龙屋。

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干栏式以及云南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传统住宅形式。客家民居主要分布在闽西南和粤东地区,是中国南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围龙屋是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广义上的围龙屋样式有同心圆形、半圆形方形及椭圆形,它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山区的地域特色,主要分布于南方丘陵一带。这种建筑形制最先源于中原地区,客家先民在古代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不但传播了先进耕作技术,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围龙屋是一种富有极具岭南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

围龙屋的建筑特色突出表现在“围”上,山围水、水围垸、垸围院、院围屋。围龙屋的主体是堂屋,它是二堂二横、三堂二横的扩展。它在堂屋的后面建筑半月形的围屋,与两边横屋的顶端相接,将正屋围在中间,有两堂二横一围龙、三堂二横一围龙、四横一围龙与双围龙、六横三围龙……,有的多至五围龙。围龙屋多依山而建,整座屋宇跨在山坡与平地之间,形成前低后高、两边低中间高的双拱曲线。屋宇层层叠叠,从屋后最高处向前看,是一片开阔的前景。从高处向下看,前面是半月形池塘,多用作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的用途;后面是围龙屋的建筑主体即半月形房舍建筑,在两个半月的接合部位一般由一块长方形平地隔开,叫做禾坪或者地堂,用于居民的活动和晾晒谷物场所。池塘与围屋两个半圆相合,包围方形正屋,形成圆形的整体,造型极似太极图,与此同时建筑往往依山傍水,风水极佳。

三、新屋垸建筑概况

新屋垸整体为三堂两横式建筑,西侧为三排横屋,东侧为两排横屋,这也是围龙屋堂横屋布局最常见的样式。罗氏家族所建的新屋垸属于围龙屋建筑样式发展阶段的“无围龙”时期,也是围龙屋发展过程中持续时间较长的样式与此同时,新屋垸的建筑风格还受到江西天井式建筑样式的影响。以天井作为核心空间进行封闭式院落组织,新屋垸共有32口天井,天井活水的流向至今都是一个未解之谜,因此,有专家推断新屋垸附近应该存在地下暗河。

整个新屋垸极其注重龙、水、格三个要素的有机配合。龙即来龙,一般指山的来势。新屋垸后山势连绵起伏,自西向东蜿蜒三十余里,在此处分为两支,古人左称“青龙”,右称“白虎”,共同守护垸子。正垸左边屹立着几棵千年古枫树,形似龙的胡须,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垸对面的山一起一伏,形同笔架,古称文峰山,而且像水一样围着全垸,故有“三山配合,八方圍绕,百般呵护”之说;水即印水,一般指江河湖塘。新屋垸垸前有一条小溪,它像腰带一样呈“U”状紧紧绕过垸前,俗称“腰带水”,也称“玉带水”,古人常把“山环如城、水萦如带”认作建筑风水学的最高境界。正因为这里达到了上述要求,故有风水名师把这里称为鄂东的“三间半屋基”的其中一间;而格指建筑物本身的科学布局。

新屋垸民居建筑总面积0.5平方公里,东西长48米,南北宽168米,一共有99间房间,取“久”字谐音,象征着福贵长久,寓意不断进取。建筑的整体造型呈元宝形、取聚财纳福之意,垸前方为半月形池塘,名“应星塘”,后半部分是建筑主体。新屋垸坐东北朝向西南,负阴抱阳,避风纳气,日照充足,视野开阔。它四周的建筑环境、内部建筑有分有合,最后又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这个封闭回合的格局,着重突出了“围”字。

新屋垸为三进式院落,第一进为垸门与三道大门,中间为禾坪,现居住在内的住户在此晾晒粮食谷物以及茯苓天麻等当地特产;第二进为左中右三间堂屋以及戏楼、私塾、卧室、厨房等房间布局,这也是整个新屋垸的主体生活单元。在封建社会里,大家族十分注重伦理纲常,这也在其所居住的建筑中有所体现,封建三纲五常认为长子如父,因此新屋垸正门所对应的中间房舍供罗氏长子居住,左边供二儿子居住,右边供三儿子居住,三个单元既能够单独成户又可相互连接,使整个家族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三个单元的居住主体中,都设有戏楼供其娱乐消遣,而中间的正堂常做会客之用。新屋垸正厅的堂屋装饰精美,上有一匾额,书“宿炳华堂”,可惜由于年代久远现已遗失。堂屋后是整个罗氏家族供奉先祖的地方,即祠堂。堂屋与祠堂用一扇屏风相隔,在会客时往往将屏风闭合,形成完整的空间格局。

新屋垸的墙身为三段式,即:毛石台基、青砖墙身、青瓦屋顶。新屋垸的台基用石头砌筑,且建成高台基样式,除了能够更好的承重之外还能够起到防潮的作用,免受潮气侵蚀,以保护墙基;而墙身采用青砖砌筑,冬暖夏凉,砌筑方法主要有全顺式与丁顺式;建筑整体的屋顶主要采用常见于北方的双屋硬山式,有利于防火防雨;以及马头墙,具有徽派和赣派特征。除此之外,新屋垸的装饰十分精美,可惜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不得当,许多业已损毁,今天能看到的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

四、新屋垸保护与利用

新屋垸建筑具有浓郁的历史风貌和本土特色,是当地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其经典的建筑风格与精美的内部装饰都折射出一个家族发展传承的历史,也是鄂东北地区民居建筑的典范。

传统民居建筑是地域文化、民族风情和风俗习惯发扬传承的物质载体,新屋垸的整体建筑设计融鄂、豫、皖、赣地区的建筑风格为一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意义。然而,其保护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古建筑损毁情况严重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缮;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新式建筑拔地而起,新屋垸与周围环境日益难以融合,打破了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格局。新屋垸作为当地乃至整个鄂东地区具有代表特色的古建筑,急需找到适应其存在发展的道路。

因此,对于这座明清时期的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来看,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保护:

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对于新屋垸古建筑的关注和保护力度,在建筑的修复工作上尽量在保持其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完善,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材料的真实性,以达到整体风格的和谐。

传统民居:新屋垸周边的传统民居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但与新屋垸同样存在破坏严重的问题。由于新屋垸与周边建筑在规划时即是相互协调的关系,历经时代变迁整合成整体村落的格局和样式,因此,在保护时,对其进行结构上的加固和修复,更要注重对于原有风貌、布局的保留,使其风格得以延续和统一

与此同时,近年来,旅游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变化,而新屋垸也应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不仅要保护,更要利用,为当地发展带来经济以及文化效益。

对于周边的传统建筑,尽量保持其原有风貌;而新的建筑尤其是旅游区建筑,应注重与当地传统民居特色相互适应,系统的以其价值特色和现状为基础,提出相应的保护开发措施,而不是一味模仿其他地域特色建筑而忽视了本土优秀风貌。新屋垸所处的旅游区新建的景区建筑大多在外观上直接模仿徽式建筑设计样式,与周边环境显得不相融合。人们常谈到全球化环境下现代设计的中国特色,同理,中国现代设计亦应具备地域特色,抽丝剥茧来看,所有的“特色”都具体的物化为“设计元素”,而一旦“元素”脱离了它所依附的“系统”或者和其他“元素”组成的结构,则显得突兀而毫无意义。正如当地新建筑的徽式风格,白墙黛瓦显然与当地本土建筑格格不入,这种对于徽式建筑“元素”的全盤照抄脱离了当地地理和人文环境系统,在设计的理念上也有所出入,因此显得尤为突兀。

新屋垸整体建筑设计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和设计理念在当今仍具有指导意义,当地应整合其资源特色并加以发挥,将旅游区开发融入地域特色,通过提取传统元素,改变新建筑的材料、装饰细节(包括屋檐、山墙、门窗等),从而发挥优势,建成更具特色的旅游区域,以便更好地带动该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建设厅.湖北传统民居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巫濛.设计的原点——中国方式与生活特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吴卫光.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图像学意义——以粤东客家围龙屋为例[J].华中建筑,2008,(08)

篇5:垃圾处理厂考察学习报告

厂领导:

承蒙厂领导抬爱,我于2012年10月24-26日到成都参加建设部组织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培训学习,现将学习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一、发达国家及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全球共有生活垃圾焚烧厂近2100座,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约1000座,我国2012年底已140座,其中有60多座是硫化床(需要投加煤),60多炉排炉(不需要加煤)。

垃圾焚烧发电焚烧1吨对总体温室气体减排量480-640Kg CO2。

二、“十二五”生活垃圾处理政策趋势

1、大力鼓励垃圾焚烧项目

目前,垃圾填埋占主导地位,垃圾焚烧稳步上升,堆肥呈下降趋势。考虑垃圾填埋占地和污染制约,垃圾焚烧处理是“十二五”无奈和理性的选择,“十二五”将新增焚烧设施264座。

2、餐厨垃圾试点全面启动

“十二五”期间安排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242座,处理规模3万吨/日。在50%的设区城市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

3、推进垃圾分类

“十二五”期间,每个省(区)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4、投资总额增加,将达2658亿,行业发展加快。

三、生活垃圾焚烧工程技术

1、焚烧工程技术理论。目前,主流技术:炉排炉和硫化床技术,炉排炉发展较快些。

2、焚烧项目运行管理

参观了成都九江垃圾焚烧发电厂,该厂是BOT项目,采用炉排炉技术,机组运行良好,日处理2200吨垃圾,采用半干法烟气处理技术-喷雾塔+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器工艺,各项烟气排放指标均达欧盟2000排放标准。

运行经费来源:垃圾进厂收费50多元/吨,另外焚烧发电按国家补贴0.65元/度。

四、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经验 从项目选址、工程设计、设备人员配备和作业等方面进行介绍相关经验。

1、项目选址: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每期1-3年。

2、防渗:边坡可考虑采用糙面膜(防滑防垃圾塌方)。

3、项目管理者应抓好三项工作:一是防渗结构,二是防渗施工,三是铺设导流系统施工。

4、运行管理:一是如何减少降水进入填埋场是头等大事(即是做好雨污分流),二管理好填埋场“七分

功力在内部,三分功力在外部”即是“三分建,七分管”原则。

5、作业:下行法较上行法省油30%。作业时要做好库底和边坡保护(袋装土顺序铺设,垂直作业)

6、封场经验:选双面糙膜覆盖(防雨天滑坡)。

7、渗滤液处理达到表2标准:35-45元/吨(不包括浓缩液处理)。

处理站:

篇6:关于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考察报告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延伸和扩大,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增加,我们既看到了水泥消费量的增长,也看到了水泥工业正在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发展。

水泥企业做到了内部小循环。完全实现了水泥生产无废料、废渣、废水的排放,而且利用废热、余热发电、烘干物料等,既降低了企业能耗,又减少了水泥生产1/3以上的外购用电量,还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

积极主动参与工业系统中循环。粉煤灰、脱硫石膏、尾矿渣、煤矸石、钢渣、硫酸渣、污染土壤和问题药品、食品等废弃物的处置和循环利用,替代了部分原材料,减少了二次污染和占用土地资源。

参与社会系统的大循环。协同处置城市生活污水厂污泥、生活垃圾和产业废弃物,正在为解决城市卫生填埋垃圾处理对土地、地下水源的污染不断加重,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带来的规划选址难、二次污染重,以及飞灰、废渣、渗透液还需再次处理等问题排忧解难。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面积5亿平方米,而且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量以平均5%~8%的速度增长,严重危及可持续发展。

XX市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城乡统筹试点区,在经济实力迅速发展的同时,城镇人口也急速增加,随之带来了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量的增加,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因此,在XX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城市生活垃圾已形成了焚烧发电、卫生填埋两套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为开拓XX市多形式、多层次处理、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新模式,XX市经信委、市财政局经济建设处、市环卫局、市环保局固体废物中心、市水泥协会、冀东水泥渝川大区、小南海水泥厂、重庆富皇水泥集团公司近日组成联合考察组,赴安徽铜陵海螺、湖北武穴华新考察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在考察探索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实用性和推广性的同时,也向XX市财政局、环保局等学习该市推动循环经济的经验。通过考察学习,考察组对水泥工业在循环经济中的节点作用有了深刻认识。

循环经济、企业实践、政府支持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加快制修订水泥、混凝土产品标准和相关设计规范;推广使用高标号水泥高性能混凝土;尽快取消32.5复合水泥产品标准。鼓励依托现有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废渣发展高标号水泥和满足海洋、港口、核电、隧道等工程需要的特种水泥等新产品。支持利用现有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产业废弃物,进一步完善费用结算机制,协同处置生产线数量比重不低于10%。

强化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能源、资源单耗指标约束,对整改不达标的生产线依法予以淘汰。修订完善资源综合利用财税优惠政策,支持生产高标号水泥、高性能混凝土以及利用水泥窑处置城市垃圾、污泥和产业废弃物。

我国利用水泥窑处置废弃物由来已久,粉煤灰、锅炉渣、煤矸石等废弃物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已经变为资源,成为水泥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混合材,而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各水泥设计院和水泥企业一直致力于水泥窑系统“无害化、安全化、资源化、减量化、稳定化”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有效方法的研究与探索,而铜陵海螺、武穴华新就是此项技术的开拓者与实践者。

1.破冰之旅——铜陵海螺

海螺集团通过与日本川崎公司强强联合,共同开发了世界首创的利用水泥工业新型干法窑和气化炉相结合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技术,简称ckk系统。

2007年4月17日,海螺集团与XX市政府签订了《XX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2×300t/d)合作协议书》,2008年10月28日项目开工建设,2010年4月10日该系统正式投运与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焚烧,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安全化、资源化、减量化、稳定化”处置。此后,XX市将原有的垃圾填埋场全部关闭。

2.继往开来——武穴华新

拥有104年历史的华新水泥,是我国最早的水泥企业之一,被誉为我国水泥工业摇篮。1999年,华新水泥与瑞士豪瑞(holcim)集团结为战略伙伴,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不断探索,并研发出通过垃圾降水后预分选为可燃垃圾(入窑作替代燃料)、不可燃烧垃圾(磨制生料或掺入混合材)、可回收垃圾(金属)等几类垃圾的预处理系统,并于2010年1月与XX市政府签署了生活垃圾处置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兴建日处理能力为200吨的生活垃圾预处理工厂,并于 2011年5月投入运行,实际日处理能力达到500吨,处理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结合实际、开拓多种形式、多层次处置模式

1.卫生填埋

此种处理方式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大、投资小。目前,XX市已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87%是采用卫生填埋。但生活垃圾在填埋腐败中将产生大量酸性和碱性的有机污染物,且垃圾中存有重金属,从而形成“有机物、重金属和病源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需再处理,极易污染水体、土壤,垃圾热能未得到利用,有的垃圾填埋场还发生过自燃事故等。

2.焚烧发电

XX市垃圾焚烧发电站投产一座(同兴垃圾发电厂),在建一座(丰盛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在XX市尚未有效分类,水分重,热值低,每公斤垃圾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在800大卡左右,垃圾焚烧前需延长垃圾发酵时间,焚烧时,还需添加大量燃料助燃,造成运行成本高。

重庆同兴垃圾发电厂是以bot方式运行的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150亩,总投资3.05亿元(资本金1.01亿元,国债资金1亿元,银行贷款1.04亿元),装机2×12mw,特许运营25年,年处理垃圾40万吨,年上网电量8000万kwh,上网电价为0.365元/kwh,现在日处理垃圾1500 吨,可发电35万kwh。生活垃圾由XX市政府负责送到工厂过磅计量,吨垃圾政府支付处置费69.9元/吨,但同兴发电厂处理1吨垃圾发电成本高达120 元(不包括60名员工工资及非生产性支出费用),2005年~2006年亏损300万元左右,2007年同兴垃圾发电厂因政府追加补贴(上网电价增加 0.25元/kwh)政策之后,10年以后才能回收投资。

丰盛垃圾焚烧发电厂位于XX区丰盛镇双碑村上河坝,占地面积248亩,厂内投资9亿元,年底4条线全部建成投入营运,设计日处理垃圾能力2400吨,发电90万kwh。

2011年11月18日,XX市水务集团分别与重庆小南海水泥厂、拉法基瑞安地维水泥有限公司、重庆富皇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污泥处置10年服务合同。经过招投标,市政府采购中心最终确定吨污泥处置费用中标价为163元/吨。至此,XX市主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所产污泥80%的份额将由重庆3家大企业6条水泥窑协同处置。

重庆富皇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自筹资金 1800余万元,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渝北、北碚污水处理厂污泥(含水率80%),2011年7月投产,日处理能力150万吨。7月份开始调试试烧污水处理厂污泥,截至12月底共协同处置污泥8000余吨。通过检测水泥产品质量,符合gb17680-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大气污染物排放低于 gb4915-2004标准。2011年11月18日,与市水务集团签订了10年污泥处置服务合同。该集团投资1800余万元对窑头燃烧器、分解炉、篦冷机,窑头、窑尾密封等生产项目进行相应改造,同时配置了污泥泵、板式散热器、无轴螺运机、污泥存储仓等处置设施。该公司现已列入市政府主城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单位。

垃圾焚烧发电目前仍有三项未解决的难题:一是生活垃圾发电厂在焚烧垃圾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对环境威胁大物质——二英;二是垃圾焚烧中产生、收集的富含氯、钾和钠等元素的飞灰,现无法有效、安全处置;三是渗滤液在垃圾焚烧发电厂也无法得到无害化处置。

3.开拓垃圾处置新模式——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

目前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条件已经成熟:一是数量大、分布广。2011年年底,重庆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已占全市总产能的77%;二是已有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实用技术,除本次考察的铜陵海螺、武穴华新外,合肥设计院、天津设计院在固体废物处置也均成功实用技术;三是水泥窑可“无害化、安全化、资源化、减量化、稳定化”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水泥窑物料烧成温度大于1400℃,在此高温下,有机物中有害成分焚毁率可达99.99%以上,稳定的有机物及二英能完全分解,灰渣等元素固定在水泥熟料矿物中,且固化稳定,达到尾气净化,不产生二次污染。

可见,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是一项技术可行、投资较省、无二次污染的垃圾处置技术,可在重庆作试点推行,然后根据垃圾的收集量,在主城及一小时经济圈内推广,并在100万人以上区县设置预留处置点。

4.政策引导、部门齐力推进

处置固体废弃物涉及政府多个部门、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水泥企业,政策引导至关重要,应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经XX市政府核准的规划,各部门、直属机构和区县政府要坚定不移地组织实施,充分考察水泥企业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对企业所带来的电量增加、产量降低、设备损耗、工艺难度提升等因素,对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企业考虑政策、资金支持(如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投资贴息贷款、新征用土地免收出让费,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政府补偿标准),为XX市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创造宽松的推广环境。

水泥企业不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它的首要任务是在环保排放达标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确保水泥产品实物质量。

上一篇:访谈潇珺的散文下一篇:三分钟感恩老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