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2024-06-23

舆情应急处置演练方案(共8篇)

篇1:舆情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潍坊天泰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潍坊天泰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应急处置演练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潍坊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潍交运管[2013]39号《关于转发省厅道路运输局〈关于在全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活动的通知〉的通知》和山东省交通厅道路运输局鲁运[2013]30号《关于在全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做好我单位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工作,增强对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综合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活动方案如下:

一、演练活动的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有关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突出重点,编制预案,讲求实效,科学演练,进一步增强企业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应急保障。

二、演练活动的目的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我单位综合应急和专项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企业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组织指挥水平和处置能力;增强从业人员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运输事故及其造成的伤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演练活动的要求

1、成立演练活动领导小组,由赵之海任组长,李建庚、马君、刘志华任副组长,朱志伟、甄清湘、邓旭、赵金鹏、李国军、沈学庆、祝希斌、李潘庆、任万俊、张文涛、赵营胜、朱光进、孟庆友、朱光磊、张希宝、刘勇、程锡会、宋建德、沈吉亮、朱忠荣、高健、唐乃德为组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演练活动的顺利开展。

2、要密切配合,协调作战。加强与安监、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的密切联系,检验并完善联动机制,加强沟通,互通情况,形成合力,取得演练工作实效。

3、通过演练不断充实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更具有应变性和实际操作性,确保应急预案体系的完善。

4、通过演练加强应急设备设施建设。结合演练工作的开展,及时发现本单位应急设施设备准备中的不足,根据应急专业队伍建设需要,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以满足应急处置的实战需要。

5、加大演练工作的宣传力度,确保演练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加强对所有参演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熟悉并遵守演练现场规则,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向周边群众宣传应急演练的相关知识,提高应急演练的安全意识,保证演练正常有序的进行。

6、演练结束后,要及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上报昌乐运管所、潍坊市道路运输管理处。

四、演练时间

2014年7月25日上午9:00

五、演练地点

运输公司停车场院内

六、演练活动的内容

CNG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突发轮胎爆裂事故。

七、演练活动的步骤和内容

当车驾驶员和押运员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7.1 拖车驾驶员和押运员

7.1.1 驾驶员应观察周围环境。首先要稳住方向盘,控制好方向!然后就是松开油门,缓缓踩住刹车,慢慢地靠边停下来,找安全路段停放。

7.1.2 立即熄火,拉好手刹,切断电源总开关。迅速在车前100米外设立危险警示标志,接好静电接地线。

7.1.3 押运员在驾驶员的配合下迅速查找爆裂轮胎,了解情况。

7.1.4 如果不能自行处理,指挥周边的车辆行人撤离到安全地带。阻止一切火源接近现场。

7.1.5 拨打(24小时值班电话***)电话通知调度按照突发事故报送程序向公司应急响应安全领导小组和公司相关领导报告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司抢险,抢修队携带备品备件赶往事故现场救援。

7.1.6 现场驾驶员押运员查看是否有泄漏点,是否有火情,如有初期火情迅速用灭火器灭火,如无有火情,将灭火器置于泄漏点附近。(如果泄漏点特别严重要迅速拨打“119、110、120”电话报警请求支援。)

7.2 调度员

7.2.1 值班调度员接到拖车爆胎事故电话后,立即通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组织抢险抢修人员。携带救援物资赶往事故现场救援。

7.2.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抢修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指挥抢修和备件的更换。

7.3 抢险抢修组

7.3.1 由押运员与抢修人员组成在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迅速进行抢修。

7.4 安全疏散组

7.4.1 由李秀义负责指挥事故现场周围人员和车辆撤离到安全地段。

7.4.2 维护好现场秩序,组织任何车辆行人穿行事故现场。

7.5 伤员抢救组

7.5.1 由马君负责事故抢修人员如果有人受伤、晕倒等情况,积极配合医疗机构救治伤员。

7.6 事故现场稳定

75.6.1 事故车辆轮更换备胎,并确认拖车爆胎抢修任务完成。经过安全人员检查,车辆确保正常运行。

7.6.2 全面检查是否有泄漏拖车故障已经排除,恢复正常运

行,配合交通部门疏通好行人、车辆。

7.7 宣布本次CNG拖车泄漏事故演练活动圆满结束。

7.8 总结演练

7.8.1 总结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这次演练加强应急预案的完整。加强员工对泄漏事故的处置能力,最大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对这次演练的不足通过安全会议拿出整改意见,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潍坊天泰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九日

篇2:舆情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一、涉枪涉毒犯罪车辆追击、堵截综合实战演练 1.XXX派出所设置检查点。由5名民警、1辆警车(其中1名为假人,3人为第1辆追击警车上人员)放置锥筒4个进行设卡,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这时嫌疑车辆上场,将假人撞倒后逃跑。

2.主持人介绍设卡民警向指挥中心报告情况、120救护车对受伤民警救治情况和第1辆追击车辆开始尾随追击。嫌疑车和第1辆追击车在演练现场绕大圈子。

3.主持人介绍指挥中心指令XX派出所设卡拦截和警力支援设置第三道卡点情况,XX派出所民警5人(其中3人为第2辆追击车)设置锥筒4个,增援民警9人(其中局领导1人、刑警4人、治安2人、交警2人)设置锥筒6个和阻车器1个。嫌疑车到达XX派出所卡点后继续冲卡逃跑,在第三道卡点处被截停。车上嫌疑人下车持枪逃窜,其中1名嫌疑人向民警开枪,被民警击伤倒地,另2名嫌疑人逃至一空房内。

4.民警将被击伤嫌疑人控制带离,并控制现场外围(利用警车作掩体与空房内嫌疑人对峙),对嫌疑车进行检查时在尾箱内发现疑似毒品海洛因一包,然后将嫌疑车开离现场。

5.处置分队驾驶防暴车赶到支援,带队领导现场向空房内

嫌疑人喊话,空房内嫌疑人负隅顽抗,向外围民警开枪射击,处置分队开始行动,完成抓捕任务。现场警力全部撤回。

二、群体性事件处置演练

1.现场一辆小轿车将2人撞倒(其中一为假人),造成1死1伤。

2.县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指令交警大队出警,2名交警驾驶警车出警,勘查事故现场,120将伤者运走,现场逐渐围观群众增多,殡葬车赶到准备运走尸体。

3.XXXX派出所民警10人赶到现场维持秩序。县公安局领导、交警大队领导赶到现场指导交通事故处置。

4.围观群众和死、伤者家属越聚越多,死者家属阻止殡葬车运走尸体,并围攻现场警力,影响正常交通秩序。

5.现场带队领导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情况,相关部门赶到现场开展工作。

6.现场工作无效,死者家属起哄,煽动围观群众,造成交通堵塞。

7.经领导批准,现场设置警戒带,将围观群众疏散到警戒带外,逐渐恢复交通。

8.应急处突队准备就绪。

9.现场工作无效,限时要求死者家属离开现场。10.死者家属拒绝离开现场,并向应急处突队扔石头、矿

泉水瓶等。

11.现场指挥命令应急处突队将现场围观人员驱散,应急处突队将带头人员控制带离,并驱散围观人员,殡葬车将尸体运走。

篇3:舆情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1 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特点

网络舆情属于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公众通过网络公开就某一社会现象或问题发表的具有一定影响或倾向的意见。其具有互动性、匿名性、非理性、趋同性等特点。

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定义, 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产生、能够造成或极可能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及危害的, 需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有效加以应对的自然、事故、卫生及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紧迫性、偶然与必然兼具等特征。

结合网络舆情及突发事件的内涵, 可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进行定义:社会民众受所关心或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件的刺激, 利用互联网突然爆发的、呈规模化的舆情信息, 并引发或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的过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具有如下特点: (1) 刺激反应性。指的是该类事件通常受某一类事件的刺激, 所引发的, 且往往是社会大众普遍关注或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一类公共性事件; (2) 规模性。该类事件的产生通常在短时期内迅速形成规模, 且影响范围较大; (3) 社会危害性。该类事件往往利用网络加以传播, 再加上存在某些非理性、情绪性言论, 极易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2 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设计研究

2.1 系统设计目标

该系统的构建旨在解决高校网络舆情聚焦所引发或可能引发的突发性事件, 借助于系统进行预警, 迅速利用系统相应的传输平台, 通知高校管理人员, 同时, 为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有效的处置预案与模式, 以便达到对网络舆情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突发事件及时发现、迅速反应与处置的目标。

2.2 系统需求分析

就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而言, 其应急处置模式必须结合高校网络舆情的不同发展阶段相应的特点, 构建对应预案, 必须对突发事件环境加以全面考虑, 分别将系统目标、过程确定以及模块分析分别运用于突发事件处理中, 以顺应突发事件特点与具体情况, 有效引导事件逐步朝着可控化方向发展。

就系统功能, 应满足如下要求: (1) 具有舆情检测与汇集功能。即能够即时进行舆情监控, 随时掌握最新舆情发展动态, 针对舆情信息依据某一标准加以汇总, 以便于分析; (2) 具有舆情识别与科学评价功能。即能够结合所收集信息, 对网络舆情可能引发的后果及社会危害性进行分析, 对爆发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加以准确判断; (3) 具有突发事件警报功能。针对所判断的结果, 系统决定是否应当发出相应的警报, 并结合情况提供相应的预控措施。

2.3 系统架构设计

本文所构建的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架构见图1。在构建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时还应注意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网络舆情变动性大, 要注意随时修正和完善预警系统, 避免因设计问题而反应迟滞或过激, 同时还要定期维护预警设备和更新预警技术等。

2.4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2.4.1 舆情监测模块

网络舆情信息成为应急处置系统设计的关键。实践显示, 很多突发性事件的产生、发展与最终消弭, 在舆情信息中都有体现。加之网络的迅速普及, 各种危机信号均隐含于网络舆情中。为此, 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计算机、信息技术, 构建即时监测模块。当前, 运用较多的技术有文献计量、网络内容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此外, 还需要构建定期排查机制, 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网站论坛、博客、留言等加以排查, 掌握学生最新思想动态。

在网络舆情初期, 进行舆情监测机制的构建, 包括线上、线下两部分, 线下监测是线上监测的基础, 而线上监测是重点。所谓的线下监测, 指的是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突发性或群体性事件进行监测, 及时掌握学生在面对突发性或群体性事件时的思想认识情况, 避免集中性、规模化突发事件产生。就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而言, 其主要源于如下情况: (1) 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 (2) 学校群体性突发事件; (3) 学生群体中存在影响广泛的非主流性思想。只有及时掌握学生最新思想动态, 方可有效针对网络存在的舆情及其严重影响加以预测和判断, 并在舆情收集中把握好主动权;就线上监测而言, 指的是借助于现代化网络技术, 对网络已经出现的突发性或群体性事件及各类舆情进行收集和掌握, 找出可能引爆突发性事件的苗头信息。在突发性事件处理过程中, 高校通常较为被动, 这是由于舆情信息收集能力显著缺乏引起的。为此, 如何从网络海量信息中, 及时获取所需舆情信息, 必须针对不同种类的信息进行自动化搜索、甄别与筛选, 也可以采用爬虫技术、信息雷达技术、种子设置、引擎技术、Web挖掘技术、节点识别技术等, 有效提高舆情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及舆情采集面的全面性。此外, 就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社区、贴吧、微博等进行监测, 结合线下监测针对所需信息加以分析验证, 为制定准确、科学的舆情分析报告提供依据。

2.4.2 舆情汇集模块

一方面, 需要构建舆情信息汇集模块, 结合网络舆情突发性事件系统的内容, 构建满足系统所需的信息汇集途径与渠道, 最终形成畅通的舆情汇集系统;另一方面, 还需要对所收集信息加以整理、筛选、甄别。进行信息汇总过程中, 需要对主流、支流信息进行区别, 特别注重存在人为成分的虚假舆情信息, 将其及时消除。

2.4.3 舆情分析模块

舆情分析模块, 主要负责对所收集舆情信息加以识别、分析和评估。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 实现如下功能: (1) 对热点与敏感信息进行识别; (2) 对各话题所蕴含的倾向性观点进行分析, 针对各倾向性观点进行总结, 构成摘要; (3) 对不同阶段学生对于某主题的关注程度加以统计; (4) 针对突发性及群体性事件, 展开跨时空分析, 最大程度地复原此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全过程; (5) 针对各类分析结论加以科学总结, 绘制直观的舆情趋势发展图, 以便为应急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除此以外, 虽然这些功能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加以实现, 但难以完全代替人脑, 为此, 有必要组建专家分析系统。一方面, 应构建舆情专家数据库, 将舆情研究专家及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纳入其中;另一方面, 借助于德尔菲法, 对专家意见加以收集, 确保舆情分析结果更可靠、更科学。

当掌握足够舆情信息后, 结合线上、线下监测情况, 展开有针对性的归类、分析、甄别、研究, 结合舆情发展情况进行预测, 就可能存在的更为严重的舆情及突发性事件发生风险加以科学评估。就突发性事件展开风险评估, 旨在结合已掌握舆情信息, 对突发性事件发展与蔓延可能带来的危害、影响加以判断, 评估。借助于各方面资源、方法, 利用定性、定量分析法, 对事件危害性与影响性进行预测, 包括如下内容: (1) 针对舆情发展方向、影响范围、波及面等进行判断; (2) 充分结合舆情发展可能性, 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 解决方案内容应多样化, 能够解决舆情各种发展结果。该过程中可先就舆情严重程度划分不同等级, 并构建相应的应急决策与处置方案, 明确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各方案的实施顺序, 保障舆情分析机制高效、科学。

2.4.4 舆情警报模块

舆情警报模块负责结合舆情分析结果, 对是否有必要发出警报进行判断。借助于事先所明确的分析结果, 展开科学判断, 若结果超出警戒线, 则系统将发出警报。依据结果的性质、严重性、可控性、影响性等多种因素, 对突发性事件预警划分为四个等级:Ⅳ级———轻警示, Ⅲ级———警示, Ⅱ级———危险, Ⅰ级———极度危险, 并分别借助于蓝、黄、橙、红进行表示, 可结合各色对预警级别进行判断。

2.4.5 舆情预控模块

舆情预控模块的主要目的就是采用有效措施, 积极组织和引导网络舆情突发性事件的演进和发展。一方面, 构建完善的预案库、应急数据库, 制定全面的突发性事件预控措施, 随时准备应对;另一方面, 构建灵敏的辅助反应体系, 结合警报结果所形成的舆情干预措施, 对舆情加以自动化干预;此外, 构建应急指挥处理方案, 一旦警报发出, 系统能够立即启动一级应急戒备状态, 以便有效处理突发性事件;还需要构建舆情引导机制, 结合舆情演变情况, 适时加以引导, 构建完善的引导策略。就普通学生维权事件而言, 应做好权威信息发布与解释, 避免小道信息四处蔓延;就学生非正常性死亡舆情, 高校应将基本事实及时公布, 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防范负面舆论影响, 避免舆论出现一边倒情况, 继而影响高校声誉。

2.4.6 决策治理模块

高校就舆情发展情况及突发性事件, 必须制定有效的决策治理措施, 若某类措施存在漏洞, 导致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时, 则需要及时完善决策治理机制, 借助于评估情况, 构建完善的应急决策方案, 通过全面考虑、综合对多种方案优劣情况, 确定最佳处置方案, 并迅速做出决策反应, 及时加以应对, 降低突发性事件的不良影响。分别从人员、资源与成效等方面着手, 总结应急决策治理经验及问题, 为日后网络舆情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3 结语

当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与广泛普及, 在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方面, 必然会有新的技术形式出现, 为此, 高校必须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方法, 加强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信息采集方法的创新, 同时, 注重加强学生网络思想教育, 及时掌握学生最新网络思想动态, 把握高校网络舆情发展, 为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提供依据和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廉捷, 刘云.网络舆情中的信息预处理与自动摘要算法[J].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0, 34 (5) :94-99.

[2]谢立鹏, 杨坚毅.高校突发敏感事件舆情应对探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0, (4) :37-41.

[3]陈文君, 陈锁忠, 张磊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4, (5) :6-9, 41.

篇4:舆情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关键词:涉检网络舆情 应急处置 检查机关

一、涉检网络舆情的定义

涉检网络舆情就是与检察工作相关的网络舆论情况。涉检网络舆情有良性的(正面宣扬检察机关形象、体现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反应民众参与促进检察机关各项工作发展的),也有恶性的(民众受某一特殊事件刺激,并通过信息网络将事件扩大到一个社区或者更大范围民众中,掀起范围更大,强度更强的社会反应,并最终产生与检察机关相对立,严重影响检察机关形象与公信力的),即所谓的涉检网络舆情危机,本文主要讨论的涉检网络舆情引导与应急处置主要是指涉检网络舆情危机的引导与应急处置。

二、涉检网络舆情的主要类型

目前,常见的涉检网络舆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涉及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包括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侦查监督、刑事诉讼监督、监所检察、民事行政检察等职能)相关的网络舆情。比如药家鑫案引起的全民关注,反映了民众对检察机关发挥职能履行刑事诉讼监督职能的需求;刘志军贪腐案反映了民众对检察机关履行反贪污贿赂职能、刑事诉讼职能的需求。

第二类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检察权和检察职能不当引发的网络舆情。比如,在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的过程中,屡屡发生的犯罪嫌疑人非正常死亡案件,暴露出了部分检察机关办案人员语言粗暴、办案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甚至刑讯逼供的不当执法行为。

第三类是涉及检察机关及检察人员本身的执法守纪、工作作风情况的網络舆情。比如内蒙古阿荣旗女检察长开豪车事件,就涉及其本身遵章守纪、廉洁从政的问题。

三、基层检察机关提升涉检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领导机构、形成团队规模。一是要成立涉检网络舆情处置机构,由检察长任组长、分管检察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可以设置网络舆情监控、研判、协调、反馈四个工作小组,成员可以在各相关部门抽调,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二是专人负责,成立涉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突击队。可以在本院内部选拔网上工作意识、组织性和业务水平较强的干警成立网络评论员队伍,确保涉检网络舆情得到及时、有效引导。三是多点监控,可以在反贪部门、反渎部门、公诉部门、办公室等部门设置涉检网络舆情分控点,保证每天至少四次的网上巡检。借助百度等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搜索的方式对人民、新华、新浪、天涯论坛、百度贴吧以及本地主要新闻站点、重点论坛和报刊进行全面搜索,第一时间掌握舆论发展动态。

(二)健全处置机制,形成引导“合力”。一是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建立涉检网络舆情逐级报告制,网络舆情监控小组发现涉及检察机关尤其是关系到本检察院的网络舆情出现后,应及时报告领导小组供其参阅,由领导小组进行正确甄别筛选,决定是否需要通报其他司法部门或上报上级相关部门。上下左右相互通气形成党政机关和司法系统应对涉检舆情的合力,沉着有力地应对涉检舆情。二是要认真研判、妥善处置。建立涉检网络舆情的应急预案,当涉及自身的网络舆情出现后,检察机关的反贪、反渎、公诉、监所、批捕等相应部门要按预案的要求及时到位,有针对性处理,要第一时间进行回应,抢占话语主动权,并对舆情进行客观公正的引导,避免网民的负面炒作。三是要建立涉检舆情处理问责制。对于因网络突发事件涉及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职务犯罪的,检察机关在处置过程中,要在迅速查清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严肃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通过适时问责,积极挽回社会影响。

(三)抓好教育管理、树立执法形象。一是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以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由政工部门牵头,通过集中学习、警示教育、宣传引导等方式,准确把握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六观”、“六个统一”、“四个必须”的基本内容、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让干警能够主动摒弃一切与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保持党的纯洁性要求相违背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努力避免因执法不当而形成的涉检舆情。二是要做好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由纪检部门牵头,严抓规范执法和文明执法,利用执法业绩档案管理系统等系列执法监督软件,实现内部监督工作全面覆盖、全程管理、动态监督,科学民主评价干警办案质量、办案效果、办案纪律的遵守情况,全力打造检察机关“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执法形象,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涉检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四)建立考核机制、提升工作实效。一是要确立责任追究机制,要明确舆情应对和引导的每一个阶段的责任人及相关责任,将舆情处置工作纳入季度或者年度岗位绩效考核,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制度。二是可以由宣传部门负责汇总评估工作,分别对正面信息宣传、跟帖和对负面信息的发现、处置、引导、转移等予以评分考评,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干警对涉检网络舆情应对与应急处置的积极性。

(五)加强宣传引导、创造有利环境。一是坚持检务公开。利用街头法治宣传、送法下乡、校园法治讲座等形式,主动、客观、依法公开日常检察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通过公布检察人员违纪违法举报电话等形式,把检察人员执法办案行为尽可能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二是加强与政府、政法委等单位的息联动通报制度,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舆情,掌握负面舆情的实际情况,快速做出相关的决策判断。三是健全写稿、审稿、投稿、网评、与媒体记者联系机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网络、影视等多种传播媒体,积极向社会各新闻单位提供涉黑、群体性案件和受到人民群众关注的案件新闻素材,通过媒体正面报道和评价检察工作,占领舆论高地,营造有利于检察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六)抓好培训学习、扎实提升能力。一是通过培训讲座、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干警加强对涉检网络舆情传播特点,社会影响,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的原则、思路、措施,网络舆情应对处置中的发帖、回帖、沉贴、删帖等操作技能进行系统学习。二是可以定期通报本院涉检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情况的有关情况,分析总结本院在处置涉检网络舆情过程中好的做法。三是关注社会上出现的有较大影响的网络舆情的事件,汲取经验和教训,提高涉检网络舆情引导与应急处置的能力。

篇5: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一、总则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及《**市医院经血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和流程的知晓,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后感染风险,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细则要求,组织2014年**市人民医院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演练。

二、目的

1、通过演练,加强职业暴露知识知晓及防护意识

2、熟悉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上报、预防用药及随访流程。

三、演练时间及地点

2014年8月15日8:30,**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四、演练具体步骤

(背景)医生在给患者清创缝合时,病人因疼痛抖动手,医生被缝针刺伤。1、8:30局部处理。①轻轻挤压伤口旁端(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②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0.5%的碘伏消毒。2、8:40报告。①报告科室主任。②报告院感科

3、院感科专职人员询问情况,暴露源是乙肝患者,立即开感染性疾病筛查给暴露者检查乙肝表面抗体情况,同时告知其随访时间。并嘱咐其在内网院感系统上报职业暴露。

4、第二天:暴露者拿到化验室的检验结果后到院感科咨询。院感科专职人员查看检验结果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立即嘱其到药房借两支乙肝免疫球蛋白肌注,同时打电话给药房进行职业暴露用药登记。追问暴露者既往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建议自愿于市疾控中心接种乙肝疫苗。

尖扎县人民医院 2017.5.20

尖扎县人民医院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演练总结 经过演练方案的制定和反复修改,演练前与急诊医学科主任协调沟通,明确各自职责和审议演练方案的合理性后,我院于2014年8月15日在急诊医学科进行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演练。现将演练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演练收获

1、本次演练真正做到了很高的真实性,演练当时由急诊医学科主任临时决定演练的职业暴露当事人,真实体现整个流程存在的问题。

2、演练了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上报、院感科处理和随访等整个流程,最后点评整个流程存在的问题,让医务人员熟悉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二、演练存在的问题:

(一)急诊医学科存在的问题:

1、局部处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没有充分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血;

第二,进行伤口清洗未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清洗时间过短,仅将受伤处血液冲洗后即停止清洗;

第三,没有擦干局部就进行消毒,这样会让消毒液稀释,达不到更好的消毒目的。

第四,伤口未进行包扎,必要时应包扎,小伤口可用创可贴进行包扎。

2、报告存在的问题:

第一,轮转医师报告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未详细关切询问情况; 第二,报告科室负责人时报告给护士长,医师应该报告科室主任; 第三,报告主管部门时不清晰,将院感科混淆为感染科; 第四,最后未进行院感软件上报详细情况。

3、预防性用药存在的问题:

职业暴露当事人拿到免疫球蛋白后再次来到院感科交给院感专职人员,免疫球蛋白直接在自己科室注射,无需再找院感专职人员。

(二)、院感科存在的问题:

1、专职人员未向职业暴露当事人说明于药房领取免疫球蛋白后于何处注射。

2、院感科专职人员接到职业暴露当事人电话报告后,事先知晓是演练,故只询问是否已局部处理,得知局部处理后即挂断电话,未告知其进一步处理流程。

(三)、此次演练共性问题:

虽此次演练做到了很高的真实性,但因演练前已说明为演练,故无论是急诊医学科医务人员还是院感科的专职人员,都存在因为是演练未完全按流程执行的现象。

三、整改措施:

1、医务人员为职业暴露高发人员,各项诊疗操作频繁,应规范各项操作,减少职业暴露发生,但是有些职业暴露在规范操作前提下仍然难以避免,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最后的防线,做好局部处理、上报、预防用药评估和随访。

2、院感科针对处理流程应详细向职业暴露当事人说明,并让其复述一遍,避免因阐述不清或不详造成处理不及时等。

3、演练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医院或医务人员对相关预案的掌握情况,保证实际发生时,医院及医务人员能从容应对,演练涉及的各级各类人员认真对待,抛开、解除为了演练而演练的思想。

院感科

篇6:舆情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现场处置应急演练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矿井防治水管理工作,严格落实防治水管理责任,提高水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增强事故现场处置的能力,预防和减少我公司透水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和执行程序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评估我公司在发生透水事故时的应急能力,落实相关应急救援组和人员的应急职责,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中的组织协调问题;评估应急响应人员对透水事故现场处置及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结合我公司2016年应急演练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研究决定在2016年6月12日进行透水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1、事故模拟

时间:2016年6月12日,上午9:00 地点:第七采区副井-1220水平。

事故:副井1220水平面某采场在开采过程中,发生透水事故,需立即停产撤人。

现场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向七区主任和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事故情况,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总经理汇报情况,总经理下达命令停产撤人并启动应急预案。

2、参加单位和人员:

(1)、克什克腾旗西北矿业有限公司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成员;(2)、第七采区主任、副主任、机电队长和七区维修工5人;

(3)、七区项目部工人20名。

3、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 3.1 应急信号

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接警,判断响应级别,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

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开展停产撤人及排水作业。3.2 应急救援行动

在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应急管理机构成员立即集合,佩戴好救援的标志服装,召开简明的互通情报会,总指挥讲明透水事故地点、范围、注意事项、撤离人数等,讨论排水的方案,制定安全措施等。总指挥决策、分工、布置任务,明确责任目标,迅速开展撤人及排水工作。

4、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公司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在公司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成立救援指挥部,组成和成员如下:

总 指 挥:李卫东

副总指挥:刘占增 杨占春 杨子奎

成 员:张瑞彪、王志强、李明栋、杨力国、薛太屿

杨占元、彭红江、王青奎、谢连银 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各小组成员及维修工

职责与分工(1)第一发现人:5分钟内上报当班值班矿长及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2)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汇报及时询问清楚、作好记录;根据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预报和预测结果,对安全生产事故向应急救援指挥部下属各职能小组下达预警指令,同时上报总指挥。

(3)采区主任:立即组织井下职工安全撤离,并安排维修工立即启动排水设备进行排水,做好人员撤离记录,确保井下不得有人员留剩。

(4)总指挥: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汇报情况,充分协调单位人力、物力进行排水作业;根据现场报告情况,确认是否需要外部救援。

(5)救援队长:

1、立即组织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并携带好必要的救援器材在现场待命。

(6)医疗保障组:接到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预警后,携带相应医疗器械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待命;

(7)外协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下达确需外部救援力量参与后,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立即请求外部医院、专业救援队伍赶赴事故现场,对事故中受伤人员先进行抢救和救护。

5、事故目标的确定

发生透水事故的地点:副井-1220水平采场。

6、事故紧急救援措施

(1)事故发生后,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实施抢险方案,统一 协调指挥;

(2)实施人员撤离并启动设备排水;

(3)如职工未能全部升井,生产技术部绘制井下人员紧急施救路线,根椐事故类型、发生部位,使下井救援人员迅速找到目标;

(4)救援队长及时准备相应器材奔赴事故现场实施救治工作,对外联系救护车在指定安全出口待命;

(5)被救出伤员及时送往医务人员指定的医院进行救治;

7、注意事项

(1)当发现作业现场发生透水事故时,应立即报告给本采区主任,并立即停止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

(2)加强对井下的通风,以便被困人员自救;

(3)透水事故后,在撤离人员时,确保通风、通讯系统运行正常;

(4)抢救被困人员,应用人员定位及叫喊敲击等方法,确定被困人员的准确位置,利用供水管向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

(5)抢救出的遇险人员,要用毯子保温,并迅速运至安全地点,如有外伤,由医生进行急救包扎,尽快送医院治疗。对长期困在井下的人员,不要用灯光照射眼睛,搬运出井口时应用毛巾盖住其眼睛,饮食要由医生决定。

在抢救中,急救人员一定要沉着、动作要迅速。在进行抢救的同时应立即通知医疗救护人员到现场进行诊治。

8、应急救援器材的准备(1)值班车辆

公司值班车辆,随时听从调遣。(2)应急救援器材

(详细清单见应急预案应急物资装备的清单)

9、评估工作

为了能使安全事故及时有效的得到救援,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听从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安排。凡参加救援工作的同志,一定要严格执行有关救援的规则和程序,严禁救护过程中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在救援过程中不听从指挥的或不能完成指挥部下属小组长交办的任务的单位负责人,该组长有权就地任免。附件:应急救援的标志

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同时启动声、光、旗信号等标志,各职能标志是:

总指挥:安全帽、工作服;

副总指挥:安全帽、工作服、手电、胶鞋; 职能负责人:安全帽、工作服、手电、胶鞋等; 救援队长:安全帽、工作服、手电、胶鞋、器材等; 副队长及队员:安全帽、服装、手电、胶鞋、救援器材、自救器材、千斤顶、撬棍等。

克什克腾旗西北矿业有限公司

篇7:舆情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一、演练时间:2013年8月2日

二、演练内容:原水水质异常,藻类影响沉淀池运行效果。

三、演练目的:评价原水水质应急处置程序的合理性,应急处置的准确性、熟练程度;预案组织分工是否明确;评价各专业组响应是否及时,操作是否正确;通过演练活动提高化验员及中控值班员在突发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

四、演练原则:

1、保证正常供水;

2、保证出厂水水质合格,达到集团内控标准;

3、保证沉淀池、滤池运行正常,沉后、滤后水水质达到公司内控标准;

4、保证各加药系统设备正常,投加泵运行正常。

五、演练组织机构:

演练负责人:王庆松

本次演练现场负责人钱东,负责现场演练具体工作;负责现场演练及相关操作评价;下设水质工艺组、运行调度组、支援组、信息组、安全监管组。

六、各成员及工作组演练职责及人员安排:

1)水质工艺组:由质管科组成,诸水顺为组长。负责水质检测、分析,污染物控制方案小试,应急方案制定以及指导制水车间及时调整运行工艺;

2)运行调度组:由制水车间组成,葛伟峰为组长。负责预案启动后公司的运行保障工作;

3)支援组:由维修车间组成,徐尧林为组长。负责预案启动后事故加药现场、设备保障及药剂制配工作;

4)信息组:由财务科、综合办组成,金伟为组长。负责预案启动后所需物资以及后勤保障工作。

5)安全监管组:由技术设备科组成,叶宇航为组长。负责生产现场的安全保障工作。

七、演练阶段:

第一阶段:发现阶段:

9:30左右,制水车间中控值班人员发现沉淀池色度偏高,混凝效果较差,第一时间通知质量管理科值班员、制水车间主任。

第二阶段:确定阶段:

1、9:32,制水车间主任下令值班长,“请速检查取水头部污染程度和范围,了解大闸运行情况和沉淀池运行情况。”

2、9:33,质量管理科当班化验员赶赴现场,对各仪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与制水车间加药值班员比对现场数据和在线数据,并取样检测。

3、9:33,值班长下令加药值班员,“速检查取水头部污染程度和范围,确定取水管及取水头部运行情况,有无进行进水管冲洗、取水头部清淤等活动”;下令高配值班员“了解大闸运行情况” ;下令现场中控值班员“检测提升池、絮凝池沉降比”。

4、9:34化验人员确定仪表数据上传正常,原水电导率上升,色度升高,向质量管理科科长汇报,质量管理科科长下令,“对源水氯化物、碱度、硬度进行检测,做好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等需药量试验”。化验人员进行化验,检测氯化物、碱度、硬度等常规指标。

5、9:35质量管理科科长向制水车间主任通报,“仪表数据上传正常,原水电导率上升,色度升高,水质初步判定异常,适当提高高锰酸钾和前加氯投加量,并做好粉炭投加准备”。

6、9:36制水车间主任下令值班长,“原水受到污染,高锰酸钾提升至0.5mg/L,前加氯提升至mg/L,做好粉炭制备。”

7、9:37,高配值班员向值班长汇报,“曹娥江大闸未进行放水作业”;值班长下令,“将高锰酸钾投加量提升至0.5mg/L,前加氯提升至mg/L”。

8、9:37,加药值班员向值班长汇报,“取水管未进行进水管冲洗、取水头部未开展清淤等作业,取水头部水色异常,影响范围一时无法判断。”值班长下令加药值班员,“做好粉炭制备。”

9、9:38,中控值班员向值班长汇报,“混合池沉降比为***,絮凝池沉降比为***。” 值班长下令,“与加药值班员做好粉炭制备”。

10、9:38,高配值班员向值班长汇报,“高锰酸钾投加量已提高至0.5mg/L,前加氯提高至mg/L”。

11、9:39,值班长向制水车间主任汇报,“取水头部、沉淀池水色异常,污染范围暂时无法判断,大闸无异常运行,沉淀池矾花正常。”

12、9:42,化验员向质量管理科科长汇报,“经检测,氯化物为***mg/L、硬度为***mg/L,碱度为***mg/L,高于正常水平。”质量管理科科长下令,继续检测其它常规指标13、9:43,质量管理科科长和制水车间主任进行信息相互反馈。

14、9:44,质量管理科科长向现场负责人汇报,“9:30发现源水水质异常,请求启动水质应急预案。”

第三阶段:应急预案启动15、9:46,现场负责人向总指挥王庆松汇报,“源水水质异常,请求启动水质应急预案。”

16、9:47,总指挥下令,“立即启动水质应急预案。”

17、9:48,现场负责人下令制水车间主任,“立即启动水质应急预案。

18、9:48,应急预案启动,制水车间主任通知各专业组,各专业组迅速投入应急处置。

水质工艺组组长通知化验员做好药剂试验及水质指标检测,检测结果及时向运行调度组在岗值班长及本组组长反馈。通知化验人员2、3“水质应急预案已启动,速到厂处置。”

运行调度组组长通知值班长,“水质应急预案已启动,请密切关注工艺环节水质,特别是沉淀池水质情况,每半小时进行提升池、混合池沉降比、沉淀池出水浊度、色度检测。”

支援组组长通知支援组相关成员,“水质应急预案已启动,速到厂处置。” 安全监管组组长通知该组相关成员,“水质应急预案已启动,速到厂处置。” 信息组组长向公司其它领导汇报,“水质应急预案已启动。”并通知该组相关成员“水质应急预案已启动,速到厂处置。”

值班长向行政值班领导汇报,“水质应急预案已启动,速到加药间协助粉炭制备”。

19、9:49,信息组组长向水科院、集团企管部通报,“曹娥江水厂9:30发现源水水质出现异常变化,9:42确定为水质污染异常,9:46启动水质应急预案。” 20、9:50,公司行政值班人员赶到现场。

21、9:50,值班长下令中控值班员,“速至沉淀池,观察沉淀池运行况情况,每半小时进行提升池、混合池沉降比检测”。值班长到现场进行巡查。

22、9:55, 支援组二位临时工赶到加药间,投入粉炭制备。

23、9:58,加药值班员向运行调度组组长汇报,“粉炭已制备完毕”。

24、9:59,化验员2向水质工艺组组长汇报,“我已至现场”。并按照应急预案分工开始沉后水、滤后水水质检测。

第四阶段:水质突变处置阶段25、9:59,运行调度组组长下令值班长,“粉炭投加到40mg/l”。值班长下令高配值班员,“粉炭投加至40mg/l”。

26、10:00,中控值班员向值班长汇报,“混合池沉降比**,提升池沉降比**,沉淀池出水浊度**NTU”。值班长向运行调度组长汇报,运行调度组长向水质工艺组长通报该结果。

27、10:02,高配值班员向值班长汇报,“粉炭已投加至40mg/l”。

28、10:18,各专业组成员到达现场,按预案要求开展工作。水质化验员3协助化验员1做好需药量试验;支援组做好粉炭连续制备和设备巡检;安全组做好现场安全监管;信息组组织人员沿曹娥江查看水质污染情况,重点为下游排污口。29、10:20,化验员2向水质工艺组长汇报,“沉后水浊度***,余氯***,滤后水浊度***,余氯***。”

30、10:25,化验员1向水质工艺组组长汇报,药剂投加试验结果显示“PAC投加量为**kg/kt,PAM投加量为**kg/kt,高锰酸钾投加量为**kg/kt,活性炭投加量为**kg/kt。”“耗氧量**mg/L。”取样时电导率为**µs/cm。

31、10:26,水质工艺组组长向运行调度组组长下令,“PAC投加量为**kg/kt, PAM投加量为**kg/kt,高锰酸钾投加量为**kg/kt,活性炭投加量为**kg/kt,前加氯投加量为**kg/kt。”

32、10:27,运行调度组组长下令值班长,“PAC投加量为**kg/kt ,PAM投加量为**kg/kt,高锰酸钾投加量为**kg/kt,活性炭投加量为**kg/kt,前加氯投加量为**kg/kt。”

33、10:28,值班长下令高配值班员,“PAC投加到**kg/kt, PAM投加至**kg/kt,高锰酸钾投加至**kg/kt,活性炭投加至**kg/kt,前加氯投加至** kg/kt。”

34、水质工艺组组长向化验员下令,“化验员1进行现场水质监督,每半小时汇

报仪表运行情况及比对检测结果;化验人员2、3每隔半小时做好各工艺点检测。”

35、10:30,化验员2向水质工艺组长汇报,“沉后耗氧量(氨氮、铁、锰等)**mg/L,滤后*****mg/L,出厂水**mg/L,相关水质指标正常”。中控值班员向值班长汇报,“混合池沉降比**,提升池沉降比**,沉淀池出水浊度**NTU”。

36、10:32,高配值班员向值班长汇报,“PAC投加量已调整到**kg/kt, PAM投加量已调整到**kg/kt,高锰酸钾投加量已调整至**kg/kt,活性炭投加量已调整至**kg/kt,前加氯已调整至**kg/kt。”

37、10:33,值班长向水质工艺组通报,“10:32 PAC投加量已调整到**kg/kt, PAM投加量已调整到**kg/kt,高锰酸钾投加量已调整至**kg/kt,活性炭投加量已调整至**kg/kt,前加氯已调整至**kg/kt”。

38、10:34,运行调度组长向支援组组长通报“药剂投加量已上调,请保证原料。” 39、10:38,信息组反馈,上游马山闸未开启,下游排污口有污水排出,污水自下游向上游扩散,已将此情况拍照,并通报集团相关部门,取水口处污水已取样10L。

40、10:39,水质工艺组组长下令化验3,对污水进行常规项目检测。

41、10:45,化验员1向水质工艺组长汇报,“沉后水浊度***,余氯***,滤后水浊度***,余氯***。”

……

如此重复,直到沉淀池及滤池出水水质稳定(浊度、耗氧量稳定在内控标准内)。

第五阶段:演练结束阶段

42、水质工艺组组长汇报现场负责人,“各工艺点运行正常,水质达到内控标准,可以转为正常运行模式。”

43、现场负责人下令,“继续加强水质检测,加强现场运行管理,直到源水恢复正常。”

44、现场负责人向总指挥汇报,“生产运行稳定,水质稳定,要求恢复正常运行模式。”

45、总指挥下令,“水质应急预案演练至此结束。”

46、现场负责人下令,“水质应急预案演练结束,转为正常运行模式,请运行调

度组、支援组、水质工艺组仍按预案要求做好工作,直到源水恢复正常。”

47、信息组长向公司领导、集团企管部及水科院汇报,“***,曹娥江水厂各工艺点运行正常,水质平稳,已转为正常供水模式。”

48、源水恢复正常后,信息组向向公司领导、集团企管部及水科院汇报,“几时几分,曹娥江水厂源水恢复正常。”

篇8:舆情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1 成立领导小组, 制定演练方案

1.1 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4]的要求, 成立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以下简称“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 下设预防控制组、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等工作小组,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医院, 全面负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应急处理的一切事务及工作, 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1.2 演练方案制定和医务人员培训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1名大二学生 (走读生) 被选为应急模拟演练对象, 模拟发热、咳嗽、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的甲流病人到校医院门诊部就诊 。根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5]、《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6]和《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7]等相关文件精神 , 制定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甲型H1N1流感) 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并组织校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预检分诊制度和发热门诊病例处置流程、甲流的流行病学诊断、消毒隔离、甲流病例转运流程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等。

2 演练过程

2.1 预检分诊

模拟病人来校医院门诊部就诊, 挂号前先去预检分诊处测体温。预检分诊处护士用非接触性体温仪测病人体温超出正常, 复测腋温38℃, 询问得知病人1周前刚从美国回来, 立即请病人戴一次性口罩, 并做好登记记录, 迅速引导病人至发热门诊, 同时就地电话 (手机) 通知值班医生穿戴一级防护服立即至发热门诊接诊。

2.2 病人接诊

值班医生穿戴好隔离服、N95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在发热门诊进一步详细询问病人病史并做好记录。病人诉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自测体温波动在38~38.5℃, 伴咽痛、咳嗽、全身不适, 曾自服感冒灵胶囊, 上述症状未见好转。追问病史1月前曾去疫区 (美国) 交流学习0.5月, 1周前刚回国。查体:体温38.6℃, 双肺呼吸音粗。结合病人流行病学史及流感样临床表现, 初步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接诊医生作出初步诊断后立即将病人带至隔离观察室留观。

2.3 疫情报告

值班医生就地电话 (手机) 迅速向校医院院长汇报, 校医院院长立即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汇报病人情况,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办公室对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核实、初步确证后, 经组长同意, 在第一时间内将该病人病情汇报南京市鼓楼区卫生局和鼓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并接受上级指示。

2.4 应急处置

根据“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指令, 启动应急预案。预防控制组协助南京市鼓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保障, 储备一定数量的防护用品和消毒药品;安全保卫组采取必要的临时控制措施:立即派出保安人员在学校大门、校医院门诊部每个通道口布置警戒线, 禁止警戒线内外人员出入等;医疗救治组等待南京市鼓楼区卫生局组织专家组开展诊断工作, 待实验室检测结果明确“甲流确诊病例”诊断后, 并配合南京市鼓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此确诊病例实施规范化转运。

2.5 终末消毒

“甲流确诊病例”转运后, 预防控制组在南京市鼓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的指导下, 按照《甲型H1N1流感消毒技术方案》, 对疫点和该确诊病例在学校活动范围内污染和可能污染的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后, 通知安全保卫组撤除警戒线。

2.6 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

预防控制组配合南京市鼓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排查“甲流密切接触者”, 并追踪调查院内“甲流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间有无流感样临床表现。

2.7 应急处置终止

根据南京市鼓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通知, 院内“甲流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间未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并已解除隔离, 院内医务人员零感染、疫情院内零传播。“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宣布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甲型H1N1流感) 的应急处置终止。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应急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处置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8]。通过这次演练, 提高了校医院医务人员对甲流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改善了学校各职能部门及人员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协调能力, 增强联合应急的反应能力,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处置水平, 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并改进积累了经验,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也暴露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隔离观察室功能分区未明显区分, 观察室设施不完善;演练医务人员防护服穿脱顺序不符合要求;已使用过的防护用品未能妥善放置 , 存在院内感染风险;防护用品及消毒药品储备不足;未对预检分诊处、隔离观察室门把、洗手水龙头、地面、台面等重点区域进行终末消毒。

3.2 对策和建议

3.2.1 学校应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机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全校的共同工作, 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可以单独完成的, 它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和配合。高校应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机构,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建设的领导[9], 完善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 认真落实责任。将重要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及时向全校发布, 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知识深入到学校的各个层面。

3.2.2 强化健康教育

高校人口密集、活动场所集中, 学生缺乏相关防范知识等 , 成为发生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诱因[10]。因此, 高校应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形式 , 广泛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活动 , 强化广大师生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忧患意识, 普及卫生知识 , 掌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技能 , 提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3.2.3 加强校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

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强化发热门诊功能, 严格执行发热病人筛查制度, 对可疑疫情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规范应急处置程序, 加强与上级定点医院建立可靠的技术支援关系, 确保及时会诊、抢救和转运。同时还要注重对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和自身安全防护的培训, 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强化实战经验和应对的能力。

3.2.4 专项经费

学校应在年度财务预算时预留一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项经费, 以便为疫情发生处理时及时提供物资保障和经费支持。进一步完善校医院隔离观察室设施, 做好防护用品和消毒药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等。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孟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现状与模式探讨.广西医学, 2006, 28 (11) :1742-1745.

[2]张芯.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 (9) :771-773.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

[4]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试行第2版) [EB/OL].[2009-07-10].http://www.gov.cn.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北京:卫生部办公厅, 200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版) [EB/OL].[2009-05-13].http://www.gov.cn/gzdt/2009/5/13/content_1313569.htm.

[8]胡国清, 饶克勤, 孙振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初探.中华医学杂志, 2005, 85 (31) :2173.

[9]魏文涛, 李建平.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探析.科技创新导报, 2009, 6 (17) :229-230.

上一篇:实验室工作检查记录表下一篇:如何改善招聘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