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生产管理课程总结

2024-05-07

模具生产管理课程总结(通用8篇)

篇1:模具生产管理课程总结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实习总结

为期一个星期的工厂实习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一个星期的时间中我见到了很多,感慨也非常多。在陈宏斌老师带领下我们在红日机械厂和中航长江动力机械厂进行了实习。可以说我在这里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没学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为毕业之后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是我由理论学习到实践的一个过渡,这对我们的学习非常重要,是我们在踏入工作岗位前的必要过程。下面就实习过程谈谈我的感受。

一、实习目的和实习意义

为了加强我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同时也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将专业学习由单纯的理论学习过渡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习更加的深入。

实习是我们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列入教学计划中的。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可以使我们通过实习获得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工厂实习又是锻炼和培养我们专业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渠道,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生产者的过程。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产业状况、了解国情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我们初步担任技术工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

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奠定十分必要的基础。

二、实习过程和内容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在陈宏斌老师的带领下在中航长江动力机械厂和金秋红日机械厂两个地方进行了参观实习。

实习过程

1、理论学习。首先我们,在老师安排下在前两天由工厂高级工程师给我们进行了理论知识的针对学习,主要内容是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师傅从几个方面给我们讲解了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和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让我们从不同的零件加工上了解和学习零件的加工工艺的区别和相同的地方,让我们能从中学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师傅同时也将工厂的实际过程和理论过程相比较,来区别理论学习和实践中,让我们看到平时在学校的理论学习的盲点,这和学校的课程有很大区别,我们也更加能深刻的学习我们的专业知识,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过渡过程,对我们接下来的实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2、工厂参观学习。经过理论知识的引导,接下来我们便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工厂的各个厂房进行参观实习,我们观看了各种各样的机床,很多机床我们连见都没有见过,更别说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起初,刚进入车间的时候,车间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车间里的工作环境并不好,但每个师傅都非常认证的在工作,这让我十分的敬佩,车间也非常大,各种机床一排一排的放着,呈现在眼前的一

幕幕让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茫然。第一天进入车间时,是一个女师傅带着我们参观了第一个车间,那里的车床非常多,她边带着我们参观边给我们讲解我们所看到的机床的作用和基本原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线切割的机房和一个精密加工机房,那两台机器我从未见过,但其工作的方式非常特别,线切割的机器是利用一根很细的墨丝通过电火花瞬间短路从而将非常坚硬的金属熔化再将熔液冷化带走,这样的加工方式我从未见过。另一个是精密加工机房,是一位经验十分丰富的师傅操作的,那台机器是70年代从瑞典进口的,而在使用了近40年之后在我们看来都相当先进,这让我反思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是多么落后,而我们却连这样的知识都不能很好的掌握,这是我们不能看到的缺陷。我们经过这次实习应该反思我们学习的方式和思维,这是一个过渡的必要过程。

在红日机械厂我们首先参观了军工制造工厂,是专门制作炮弹零件的工厂。在这里工人师傅的效率非常高,每个人都十分的投入工作,对机器的操作也相当的熟练,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每一个零件都能迅速而精准的从师傅的手下生产出来。在这里给我的感觉就是机器并不先进,但依然掩盖不了师傅们的高超手艺。接着我们便参观了一个制作锁具的工厂,在这里的工作流程更加的紧密,有很多都是机器自动生产。然后我们又参观了热加工的工作车间,在这里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到材料的成形和模型的制作,这便是整个机械零件加工最初的一部,到这里我们便参观完一个完整的机械加工流程线。

三、实习心得和收获

经过连续的由理论知识的强化和工厂实践的参观学习,我从中学到很多,也领悟到很多。

首先,经过理论的培训我将在学校学习的学到的零散的知识有系统的联系起来了,形成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知识体系,这对我的专业学习有着十分总要的作用,也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组。

其次,经过工厂的实践参观,我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对比,这样我们便能找到自己学习的误区和盲点。

最后,经过整个完整流程的参观学习,也让我对生产和效率,以及工作工艺流程有了完整的概念,这让我们不仅仅能看到每一个工作流程的过程,同时也能看到整个工艺流程,以及他们在这其中的重要程度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这不仅仅是生产,更是对机械从设计到生产的一个完整体系的建立,对我们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习大家虽然都很辛苦,但是这种辛苦很值得,不仅我们通过此次实习将书本上的抽象文字与真实的机器对应起来,而且我们通过观察各种机器的加工过程也对我们上课时不懂的地方加以巩固和提高。最要感谢的人还是陈老师,在工厂环境那么吵杂的地方,陈老师依然不辞辛苦的带领我们参观各种机械设备并且详细细心的跟我们介绍各种机器的工作原理及用途。我们都感动在心中,希望以后的实习都由陈老师来带我们。

篇2:模具生产管理课程总结

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课程始终处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生产单位一线需要,由于现代模具生产方式总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职业院校就应当基于生产过程,动态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这种基于生产过程开发与改革专业课程,就是以生产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着眼于隐含在生产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整合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生产过程知识的生成与构建。我院模具专业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基本思路与方法如下:

(1)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把握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在总体上确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的优化设计方向。

(2)基于模具产品的生产线式工作流程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将生产过程融合到课程结构中。

(3)采取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以项目化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方法构建专业课程。

(4)基于模具产品生产过程,拟订工作岗位与能力结构,结合我院模具专业培养人才与之对应关系确定课程内容。

(5)以典型模具产品为载体,以层次渐进式项目教学内容为主线进行课程的开发。

(6)依照就业岗位技术能力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形成专业特色。其主要思路和方法如图1所示。

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设计实现过程

我院模具专业基于生产过程,开发了《模具CAD/CAM(UG)》这门专业课程,并实现了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其开发过程如下。

(一)市场调研,确定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市场调研的主要对象是与学生就业相关性较大的典型企业(如宜宾普什模具公司、一汽大众等)以及部分已就业的该专业毕业生,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为企业的岗位情况、岗位工作任务情况及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等。通过调研,发现UG软件自从1990年进入我国后,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工程背景,在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是模具制造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沿海的大、中、小型机械制造(特别是模具制造)企业中,广泛采用UG软件完成从产品造型、模具设计及制造的全过程,因此,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掌握UG软件的基本功能,熟练地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应用,是模具专业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需求的基本技能。为此,我们确定了工业产品设计、模具CAD、模具CAM(数控编程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四大模块为本门课程的专门化方向,同时确定了本门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设计理念本课程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构和优化教学内容,形成了基于生产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的工业产品设计与装配、模具设计、数控编程、模具制造、模具装配等五个主任务模块,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了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三位一体化”的培养方案,使学生不仅具有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后续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设计思路

(1)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2)以模具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3)以工作过程为中心,推进课程融合。

(4)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通过职业岗位与能力结构分析,构建课程内容框架

根据市场调查,模具专业职业范围与能力层次如图2所示。

参照图2,将专业岗位所涉及的职业活动细化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整理归类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形成课程内容分析的主要依据。表1为UG课程部分典型任务分析表。

(三)通过生产过程解构与课程结构的重构,搭建课程内容的组织框架

为培养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操作技能型人才,课程结构要对应于工作岗位的`工作体系,与企业“工作项目”为目标的工作结构相对应,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形式主要以“项目”为主体。按照具体的模具产品从“模具成品、模具装配(检验)与调试、数控加工、选材、设计”这一生产流程进行逆向推演,将生产过程解构成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重构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框架中。

根据上述UG课程典型任务分析表,本课程采用了如图3所示的以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

(四)课程内容的最终拟定

在课程组织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为能够负载本课程整合的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知识与技能,我们将UG课程内容整合为“产品造型、模具设计、数控编程(模具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四个主任务模块,重点培养实体建模技术、曲面建构能力、复杂造型设计、装备功能、2D出图功能、模具加工功能等专业能力,将理论与实践合成一体,以典型模具产品为载体,由低到高“层进式”安排教学内容,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项目实训(图4为UG课程部分项目)。

我院模具专业基于生产过程,进行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探讨了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新课程于实施以来,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大为增加,学生的满意度也大幅提高,我院学生在20全国3D创新设计大赛及的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均取得了荣获四川省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一汽大众、宜宾普什模具公司等用人单位也均反映新课程体系培养的我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更容易上手。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3]高利容,王叙红.终身教育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J].成人教育,2007,(11).

篇3:模具生产管理课程总结

一、优化教学安排顺序

“零件图”是《机械制图》的重点和核心, 与后续专业课程密切相关。而这部分内容又相当抽象和琐碎, 学生不易掌握。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缺少机加工的实际操作经验, 不易理解零件的技术要求, 为此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 穿插金工实习, 做到“学中有做, 做中有学”, 通过实践操作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本着“突出应用、服务专业”的指导思想, 对原有教材中的“零件图”、“装配图”内容进行必要修订。调整如下:

1.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避免专业认识的局限性, 原有教材内容基本不变, 只对零件图、装配图图例进行适当删减。

2. 为改变过去零件图、装配图图例分散、不够系统的缺点, 结合生产实际, 选编成套模具图例作为教学素材, 图形涵盖了轴类、盘类、板盖类等零件类型。

3. 为达到讲练结合, 选择了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注塑模的模具结构图例作习题训练, 让学生充分了解冲压模及塑料模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 提高学生专业读图能力。

4. 编写模具零件测绘及模具装配体测绘实训指导书, 从测绘的步骤、测绘的方法、工具的使用、图形的绘制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方案的改进

“零件图”、“装配图”的教学是整个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零件是装配体的细胞, 零件的结构及技术要求是为了保证装配体功能的实现, 因此在“零件图”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必须借助一定的实物或三维装配模型加以辅助分析,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

1. 零件图教学

“零件图”包含视图表达、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等知识点, 各部分知识点较为繁琐, 为此选取典型的模具零件图作为教学案例, 借助三维装配模型的动画演示, 对模具零件视图表达、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等进行详细分析, 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具体性。

2. 装配图教学

(1) 装配图的图样画法和视图的选择

装配图的图样表达旨在说明部件的装配关系。模具装配、图样画法一直以来是机械制图教学的难点, 通常情况下装配图的图样表达没有唯一性, 只有合理性。为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中具体作法为:选用同一结构不同表达的模具图例进行分析比较, 结合课堂讨论,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并给予归纳总结。

(2) 装配图的工作原理演示

为达到直观、生动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模具装配图的工作原理时借助三维设计软件, 构建模具装配、运动、材料成形全过程, 让学生全方位认识装配体的工作原理, 装配体内部零件的装配关系、运动关系。

3. 实践教学

零件测绘与装配体测绘是《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是对制图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综合运用。因此在学生动手测绘前, 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的指导:借助多媒体软件等教学手段对测绘对象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功能分析;介绍测绘工具的使用;讲解测绘的具体方法、步骤以及测绘数据的处理。学生在测绘过程中, 一边模仿老师的操作步骤, 一边在工作单上进行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将从测绘工作单、测绘实验报告和所画草图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反映。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灵活穿插多种合理的教学方法, 注重教与学的配合。如在装配图的图样表达中, 以模具装配模型为实际案例, 借助三维动画进行直观教学, 通过对不同表达方案的比较教学, 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及图样表达技能的培养。

2. 教学手段

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 为帮助学生提高空间形象思维能力, 除利用实物模型等传统教学手段外, 充分借助三维造型软件构建动态、逼真的教学模型, 形象生动地传递抽象难懂的概念和原理。如利用三维软件的强大功能实现装配体的虚拟装配、模具装配体的拆装分析, 帮助学生理解模具装配体工作原理, 使深奥的理论变得直观和浅显易懂。

模具专业《机械制图》“零件图”、“装配图”教学改革,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的改进, 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改变了过去教学时教师讲授枯燥、学生学习空洞的局面, 增强了教学效果,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模具专业理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受到了学生和专业课程老师的很好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胡迎花, 陈永权, 郝钢.“模具机械制图”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28) .

[2]郦银花, 蒋庆斌.《机械制图》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实践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2) .

篇4:模具生产管理课程总结

【关键词】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总结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是从理论知识向实际产品的模具设计过渡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具备独立查阅模具设计手册等工具书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等。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时,发现学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差异较大,尤其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二是钻研精神不够,主动性差,遇到一些困难,不愿意自己查阅资料,过于依赖教师的辅导;三是对自己信心不足,每做完一小部分都要教师的确认,才敢进行下一步的设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对课程设计的选题、组织实施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设计的选题

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应用领域,其设计的结果也将作为《模具制造工艺学》和《模具钳工工艺学》的实训项目。我精心挑选了啤酒瓶开启器、方形接触片、蚊香支架、金属瓶盖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的选题。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使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既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又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潜能,我确定了复杂程度不同、工作量不同的设计课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所要完成的设计课题是“单工序模”的设计,其难度不大,设计工作量适中;难度和设计工作量都较大的“復合模”和“级进模”两个设计课题,供学习成绩好、能力强、肯钻研的优秀学生选择。

二、课程设计任务的组织实施

提前布置设计任务,把课程设计融合到理论教学之中。以前的做法是把课程设计放在理论教学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的。我在辅导学生设计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设计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都不会应用,有的甚至已经忘记了,辅导时很费力气,影响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采取了提前布置设计任务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融合到课程的理论教学之中。在某个模块之前把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与课程的授课计划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从学习本课程开始,就接触设计课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步熟悉设计课题。以“方形接触片的冲裁模设计”为例,把设计的任务分解成产品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的确定、冲压工艺计算、模具结构总体设计、模具零部件结构设计、选定冲压设备、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等八个部分。把这八个部分融入到有关章节的理论教学中去,学习完有关章节后,把相应任务作为课外练习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由于这些课外作业与课程设计联系紧密,学生大多十分重视,积极性很高。到进行课程设计时,设计任务中的绝大部分已经经过了一次演练,大多数学生对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已经不再陌生,只需将所作过的资料进行修改、连接整理,便可以较顺利地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和绘图,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并有所收获,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分组进行,每个设计小组一般为两人。每个小组之间选题不同或原始设计数据不相同,这样可以避免小组之间相互抄袭。并在小组内把设计任务分解到人,小组成员之间既相互合作,又都有自己的任务,人人都必须自己动手、相互督促才能按时完成。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强化过程性考核,每天检查各小组的设计进度及完成的情况,将过程性考核纳入学生设计的总评成绩中。三是准确把握设计工作量,在给每个学生分配设计任务时,根据能力不同区别对待,既做到任务充足,又保证每个学生只要抓紧时间都能按时完成。四是指导注重培养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指导的重点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查阅设计资料和工具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以答疑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学生问得比较多的问题,我们就集中讲解。

计算机绘图是我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所设计的图纸必须用计算机绘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用相应的软件,如AutoCAD绘制、UG或Pro/E造型再生成工程图打印出来。通过实践,我觉得这样做有三点益处:一是与实际接轨,现在工厂设计人员都是采用计算机绘图;二是在计算机绘图便于修改,图纸干净整齐,线条粗细均匀,学生把自己绘制的图纸打印出来,容易产生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把所学软件技能应用于设计的机会,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能大有益处。

三、成绩评定

我在评阅设计资料时强化了答辩环节,通常给每个学生安排5到10分钟的答辩时间,答辩环节可以发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结果进行反思、改进。学生的设计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答辩教师在仔细审阅学生的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答辩情况和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给出成绩,此成绩占设计成绩的70%;另一部分是平时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遵守作息时间情况、是否按时独立完成等评定,占设计成绩的30%。

实践表明,以上做法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计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不同的设计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去做,避免了以前基础差的学生无从下手的弊端。现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去完成设计任务,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了锻炼,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对他们以后的进步大有益处。二是把课程设计贯穿到课程理论教学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三是把课程设计与绘图软件相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原则。

参考文献:

篇5:冲压模具课程设计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飞行器钣金件、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因此我们在学习完《飞机钣金成形原理和工艺》等模具相关基础课程后,安排了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以帮助我们掌握模具设计的过程,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内容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图1 零件图

1)零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如图1所示零件图,该零件外形尺寸为R11,19;内孔尺寸为R3,6,均未标注公差,公差等级选用IT14级,则用一般精度的模具即可满足制件的精度要求。

2)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零件形状简单,适合冲裁成形。

3)制件材料分析 制件材料为45钢,抗剪强度为432~549Mpa,抗拉强度为540~685Mpa,伸长率为16%。适合冲压成形。

综合以上分析,得到最终结论:该制件可以用冲压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但有几点应注意:

1)孔与零件左边缘最近处仅为2mm,在设计模具是应加以注意。2)制件较小,从安全方面考虑,要采取适当的取件方式。

3)有一定批量,应重视模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一定的模具寿命。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由零件图可知,该制件需落料和冲孔两种冲压工艺,设计模具时可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方案二: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方案三:落料和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方案一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年产20万件的需求,而且要考虑第二套模具中工序件的定位问题,操作不便。

方案二采用级进模生产,可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但连续模制造和设计难度大,费用高,用于生产该制件达不到经济性要求。

方案三采用复合模生产,亦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复合模能在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完成落料、冲孔两道工序,所冲压的工件精度较高,不受送料误差影响,能较好的满足该制件内孔与外形同心的要求。

通过对比,故采用方案三,比较适合该零件。

三、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一)模具类型及卸料方式分析

因制件材料较薄,为了保证制件的平整度,所以采用正装式复合模,即凸凹模安装在上模,这样,从模柄中穿入导杆可以直接把嵌在凸凹模里的废料从刃口中打下,卡在凸凹模凸模刃口上的材料可以用弹性卸料板卸料;冲孔凸模与落料凹模安装于下模,用顶件器带动卸料板顶出制件。

(二)模具定位方式分析

在模具设计中,抛弃了传统的销钉定位,而是把凸凹模和凹模分别在上、下模座定位,上、下模座的定位沉台在制造时是和导柱、导套固定在一起加工完成的,这样保证了上、下模工作零件的同轴度,从而达到保证零件尺寸精度的目的。同时没有使用销钉,也使模具的维修方便了很多,即使多次拆卸也能保证零件的精度不变。

四、工艺设计与计算

(一)制件排样与材料利用率计算

采用单排直排有废料排样,如图2所示。

由文献【1】表3-17查得制件间搭边值a=0.8mm,侧搭边值a1=1mm,则送料步距L=19+0.8=19.8;条料宽度B=22+1+1=24;经计算制件面积S=284.73mm2,一个步距的材料利用率为:

η=S/(BL)×100%=284.73/(24 ×19.8)×100%=59.92%

图2 排样图

由文献【2】表4-1冷轧钢板的尺寸,选板料规格为1200mm×600mm×1mm,剪裁条料时采用横裁法,于是条料尺寸为24mm×600mm。

每板条料数n1=1200/24=50(条);

每条制件数n2=(600-0.8×2)/19.8=30(件); 每块板制件数n3= n1×n2=50×30=1500(件)材料总利用率η=1500×284.73/(1200×600)=59.3﹪

(二)冲压力的计算

冲裁力可按以下公式[1]计算:

F=KLtτ

kp,式中:t—材料厚度(mm); L—冲裁件周长(mm);τ已知K=1.3, t=1 mm;查文献【2】表4-12得τ

kp

kp

--材料抗剪强度(Mpa)。

kp

=432~549,取τ=500;经计算得外形周长L1=67.57mm,内孔周长L2=30.85mm。所以

落料冲裁力 F1= KL1tτ冲孔冲裁力 F2= KL2tτ

kp

=1.3×67.57×500×1=43.92kN =1.3×30.85×500×1=20.05 kN

kp推件力和卸料力可用以下经验公式[ 1]进行估算:

F推件=nK推F F卸料=K卸F 式中:F—冲裁力;n为同时卡塞在凹模内的零件数,一般为3~5;K推—推件力系数;K卸—卸料力系数。查文献【1】表3-15得,K推=0.055,K卸=0.04~0.05,所以

F卸料=K卸F1=0.04×43.92=1.7568 kN F推件=nK推F2=5×0.055×20.05=5.51 kN 由于该制件模具采用弹性卸料装置,所以总冲压力的计算公式为: F总= F1+F2+F卸料+F推件=43.92+20.05+1.7568+5.51=71.24 kN(三)初选压力机

根据总压力71.24 kN,查文献【2】表4-33开式压力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初选压力机型号规格为J23-10,其主要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100 kN 滑块行程:45mm 最大闭合高度:180mm 最大装模高度:145mm 工作台尺寸:370mm×240mm 模柄孔尺寸:∅30mm×55mm(四)计算压力中心

该制件图形较规则,上下对称,故采用解析法求压力中心较为方便。建立如下图所示坐标系。

1x

设压力中心为(x0,y0),因为上下对称,所以y0=0,只需求x0,又因为内孔为轴对称图形,所以只需考虑外形。经计算得L1=15.1mm,L2=52.47mm,x2=3.165, x1=-8。根据合力矩定理得

所以,压力中心为(0.72,0)。

(五)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本制件形状简单,可按分别加工方法制造凸、凹模,凸、凹模的制造公差 δp和δp必须满足不等式[ 1]:

δp+δd≤Zmax-Zmin。

根据制件的材料和厚度,由文献【3】表2-14 汽车、拖拉机等行业冲裁模初始双边间隙值,查得 :

Zmax=0.140mm,Zmin=0.100mm;

根据制件的基本尺寸和厚度,由文献【3】表2-19 汽车、拖拉机等行业简单形状制件凸、凹模的制造偏差,查得:

落料部分:凸模-0.020mm,凹模+0.020 冲孔部分:凸模-0.020mm,凹模+0.020 验证制造偏差是否合格:

δp+δd =0.02+0.02=0.04 Zmax-Zmin=0.140-0.100=0.04 所以,δp+δd=Zmax-Zmin=0.04,合格,可以采用该公差值。

由于零件图未注公差,为了降低工作难度,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按照IT14等级确定制件各尺寸公差,查文献【3】附录一 标准公差数值和表2-17 磨损系数x得:

落料部分:尺寸R11,公差为0.43mm,取x=0.5;

尺寸19,公差为0.52mm,取x=0.5;

冲孔部分:尺寸R3 ,公差为0.25mm,取x=0.5;

尺寸6,公差为0.3mm,取x=0.75。

1)落料 尺寸R

Dd=(Dmax-xΔ

=(11.215-0.5×0.43=

Dp=(Dd-Zmin=(11-0.100= 尺寸 Dd=(Dmax-xΔ=(19.26-0.5×0.52=

Dp=(Dd-Zmin=(19-0.100=

2)冲孔 尺寸R dp=(dmin+xΔ=(2.875+0.5×0.25=

dd=(dp+ Zmin=(3+0.100=

尺寸 dp=(dmin+xΔ=(5.85+0.75×0.3=

dd=(dp+ Zmin

五、模具结构设计

(一)凹模设计

=(6.075+0.100=

因制件形状简单,轮廓近似圆形,且总体尺寸不大,选用整体式圆形凹模较为合理。因制件精度较低,厚度较小,由文献【2】表3-5 冷冲模工作零件的材料及热处理要求,选用9Mn2V为凹模材料。

1)确定凹模厚度H值:由凹模厚度经验公式[4]估算:

H=K1K

2式中,F—冲裁力,N;K1—凹模材料修正系数,合金钢取1,碳素钢取1.3;K2—凹模刃口周边长度修正系数。

本例中冲裁力F=43.92kN;凹模材料为合金钢,故K1取1;凹模刃口周边长度为67.57mm,查文献【4】表3-34凹模刃口周边长度修正系数,得K2=1.12,所以

H=K1K2

=1×1.12×

=19.06mm 2)确定凹模周界尺寸D:根据条料宽度B=24mm,材料厚度t=1mm,由文献【4】表3-33,查得凹模孔壁厚c=22mm。所以 D=2R+2c=22+266mm 由文献【2】表5-45 圆形凹模板尺寸,可查到较为靠近凹模周界尺寸为63mm×20mm,故凹模周界尺寸取为63mm×20mm。其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 凹模

(二)其他冲模零件设计

据以上确定的凹模周界尺寸,查文献【2】表5-5 复合模圆形厚凹模典型组合尺寸,可得其他冲模零件的数量、尺寸及主要参数。

1)卸料板 标准编号JB/T7643.5-1994,周界尺寸63mm×8mm,结构图如图4所示。

图4卸料板

2)凸凹模固定板 标准编号JB/T7643.5-1994,周界尺寸63mm×12mm,结构图如图5所示。

图5凸凹模固定板

3)顶件块 非标准件,尺寸根据凸、凹模尺寸确定,结构图如图6所示。

图6顶件块

4)凸凹模

凸凹模采用直通式结构,固定部分简化为圆形,因采用弹压卸料,所以凸凹 模长度按下式[6]计算

L=h1+h2+t+h 式中,h1—凸凹模固定板厚度,mm;h2—卸料板厚度,mm;t—材料厚度,mm;h—增加长度。它包括凸凹模修磨量、凸凹模进入凹模的深度(0.5~1mm)、凸凹模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的安全距离等,一般取10~20mm。

本例中,h1=12mm,h2=8mm,t=1mm,h取14mm,所以凸凹模长度 L=h1+h2+t+h=12+8+1+14=35mm

凸凹模结构图如图7所示。

图7 凸凹模 5)凸模

凸模亦采用直通式,固定部分简化成圆形,长度L=19.5mm,其结构图如图8所示。

图8 凸模

(三)选择模架

由凹模周界尺寸63mm×20mm及模架闭合高度110mm,查文献【2】表5-8滑动导向后侧导柱模架规格,选用后侧导柱模座,其主要参数如下:

上模座 63mm×63mm×25mm(GB/T2855.5-1990); 下模座 63 mm×63mm×30mm(GB/T2855.6-1990); 导柱 16mm×110mm×30mm(GB/T2861.2-1990); 导套 16mm×50mm×23mm(GB/T2861.6-1990)。模架具体结构尺寸,参照文献【5】表4-6后侧导向模柱、表3-38导柱和表3-39导套设计。

(四)模柄设计

本例采用凸缘模柄,尺寸与模柄孔配做。

六、校核压力机安装尺寸

模座外形尺寸为63mm×63mm,闭合高度为110mm,J23-10型压力机工作台尺寸为370mm×240mm,最大闭合高度为180mm,故此压力机能满足要求。

七、绘制装配图

图9 装配图

结束语

钣金冲压成形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大学期间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对我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的考核。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加深了对冲压成形的理解,掌握了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很好地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相信对我将来从事工作将有很大帮助。在本设计过程中,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给予我大量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在设计中难免出现错误和不足,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致谢

经过两周的忙碌和工作,本次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作为一个本科生的课程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帮助,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很难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郭拉凤和张春元老师。他们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装配图较为复杂,但是郭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精神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并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课程设计的谢现龙同学,在本次设计中他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机械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课程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篇6:模具生产管理课程总结

同时,近几年来,学模具专业的人非常多,模具技术也被称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技术。作为个人,学习模具专业后,可以去工厂里做模具师傅,条件成熟时,也可以自己开工厂,作为有技术的人开工厂,风险会比没有技术的人小得多。对学模具专业来说,退可以帮别的厂家代工模具,进可以自己做产品卖,所以,模具技术是一门很实用的技术。

模具专业都学什么课程

模具市场调研显示,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模具制造工艺学、数控机床、冲压与注塑成型设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 cad/cam 、模具材料等。

模具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

1、学模具专业学好的话,增值空间非常之大,一般模具设计学完一年之后,刚就业时的月薪在1500元元之间,工作后每年都会有1500元2000元的增长弧度。如加上有一定的学历作为基础的话,在各企业都会得到老板的重用。工作34年之后平均月薪在60007000元之间,67年后月薪最高可达10000元以上。作为模具设计人员月薪一般都有6000元以上的薪资,待遇非常可观。

2、学模具专业是个不错的选择,模具行业可以说是兴久不衰的行业,现在电子产品不断的更新新产品,工艺也不断的成熟化,模具的使用降低了成本,所以模具行业还是很有前景的

学模具专业就业方向:

1.模具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学模具专业从事塑料模、冷冲模的设计、制造、装配、调试及维修工作;

2. 学模具专业从事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人员;

3. 学模具专业,模具生产车间技术管理人员。像这个新型的、冷门的专业,在市场上是有一定发展空间的,而且就业单位也应是有求必应;

篇7: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论文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论文

班级:10材控2班

学号:1010121136

姓名:赵佳伟

摘要:在现代生产中,模具已成为大批量生产各种工业产品和日用生活品的重要工艺装备。应用模具的目的在于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率,并且降低生产成本。所以模具工业已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产业,而模具工业的发展将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模具工业的发展关键是模具技术的发展。由此这篇文章将浅显的分析当今国内外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其中也包括了模具工业的市场。并且较为初步的介绍了我国模具技术的现状和现代模具工业的特点。浅谈了模具技术发展的八大趋势。

关键词:模具;模具工业

模具技术

现状

发展趋势 引言

模具作为重要的工艺装备,在消费品、电器电子、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产品零件粗加工的75%、精加工的50%及塑料零件的90%将由模具完成。我国模具行业近年来均增长速度为21%。今后一段时期,对模具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四个行业:汽车行业、家用电器行业、电子及通讯行业和建材行业。模具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要比模具自身的价值高几十倍。如汽车行业,目前我国汽车产量超过400万辆,基本车型达到170种,新车型和改装车型将达430种,汽车换型是约有80%的模具需要更换,一个型号的汽车所需模具达数千副,价值上亿元;家用电器行业中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微波炉、录像机、摄影机、VCD、DVD等需用模具量大。单台彩电需用模具约140副。价值700万元。目前,全世界模具年产值约为600亿美元,日、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工业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从1997年开始,我国模具工业产值也超过了机床工业产值。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模具行业日益受到国家和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产业政策的决定》也把模具行业列为机械制造工业改造序列的第一位。1999年8月20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决定》指出:要在电子信息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网络及通信、计算机及软件、数字化电子产品等方面,在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技术、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等有一定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布《决定》之前,1999年7月,国家计委和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目录)》,《指南》中列入了电子专用模具、塑料成形新技术与新设备、快速原型制造工艺及成套设备、激光加工技术及成套设备、汽车关键零部件等。例如,采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和设备,用分层实体堆积等方法,可以将复杂的CAD模型转化为实物,使模具和产品的设计、评价与制造周期大大缩短,企业就能快速抢占市场,取得竞争优势。模具工业的概述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论文

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被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 ;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石”;德国则认为是所有工业中的“关键工业”;日本模具协会也认为“模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富裕的动力”,同时也是“整个工业发展的秘密”,是“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日本模具产业年产值达到13000亿日元,远远超过日本机床总产值9000亿日元。如今,世界模具工业的发展甚至己超过了新兴的电子工业。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冲压模具约占50%,塑料模具约占33%,压铸模具约占6%,其它各类模具约占11%。国内模具工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模具工业的产值在国际上排名位居第三位,仅次于日本和美国。国内的模具生产厂已超过17000家,从业人员达50万。我国的模具工业也一直以每年13%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我国模具行业在“十五”其间的增长速度达到13%~15%。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口模具约占市场总量的20%左右,已超过1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模具进口国。其中塑料与橡胶模具占全部进口模具的50%以上,冲压模具占全部进口模具约40%。中、高档模具进口比例占市场总量的40%以上。但是我国模具产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在创新开发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模具行业内综合开发能力的提升已严重滞后于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问题体现在十个方面【2】:

(1)各层次的模具技术人才资源不足,尤其是高级模具钳工、CNC 数控机床操作工、高级模具设计人员等,需求缺口较大。

(2)模具标准化程度不高,模具及其零部件的商品率偏低。

(3)模具制造的专业化程度和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4)模具修理机制不健全,因修模拖期影响生产的事时有发生。

(5)模具寿命偏低,使模具费占产品成本比率过高且长期居高不下。

(6)模具及其零部件市场价偏低,模具修理费用更低,而且没有市场指导价,完全靠购销双方“议价”,地区与厂际之间价差悬殊。

(7)模具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缓慢,特别是国内自行开发的模具新材料大多至今未能推广应用。

(8)设备老化严重,超期服役的情况普遍。

(9)各类模具的标准及技术指导性文件不齐全,特别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各类模具国家标准缺口大。

(10)模具钢的精炼和模具锻坯的锻造技术推广应用问题,至今未能解决。

上述一系列问题表明,中国目前的模具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增长方式也需要进一步转变,必须从量的扩张逐渐转变到以质为先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我国模具产品的质量与水平才能真正提升,才能拥有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才能使模具产品的出口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相结合。我国模具工业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差距

虽然我国模具总量目前已达到相当规模,模具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设计制造水平总体上落后于德、美、日、法、意等工业发达国家许多。当前存在的问题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论文

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总量供不应求

国内模具自配率只有70%左右。其中低档模具供过于求,中高档模具自配率只有50%左右。

(2)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进出口结构均不合理 我国模具生产厂中多数是自产自配的工模具车间(分厂),自产自配比例高达60%左右,而国外模具超过70%属商品模具。专业模具厂大多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而国外大多是“小而专”、“小而精”。国内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模具占总量比例不足30%,而国外在50%以上。2004年,模具进出口之比为3.7:1,进出口相抵后的净进口额达13.2亿美元,为世界模具净进口量最大的国家。

(3)模具产品水平大大低于国际水平,生产周期却高于国际水平

产品水平低主要表现在模具的精度、型腔表面粗糙度、寿命及结构等方面。(4)开发能力较差,经济效益欠佳

我国模具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低,水平较低,且不重视产品开发,在市场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我国每个模具职工平均年创造产值约合1万美元,国外模具工业发达国家大多是15~20万美元,有的高达25~30万美元,与之相对的是我国相当一部分模具企业还沿用过去作坊式管理,真正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企业较少。造成上述差距的原因很多,除了历史上模具作为产品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及多数国有企业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之外,还有下列几个原因: 国家对模具工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

虽然国家已经明确颁布了模具行业的产业政策,但配套政策少,执行力度弱。目前享受模具产品增值税的企业全国只有185家,大多数企业仍旧税负过重。模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设备要缴纳相当数量的税金,影响技术进步,而且民营企业贷款十分困难。

人才严重不足,科研开发及技术攻关投入太少

模具行业是技术、资金、劳动密集的产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掌握并且熟练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异常短缺,高级模具钳工及企业管理人才也非常紧张。由于模具企业效益欠佳及对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重视不够,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眼睛盯着创收,导致模具行业在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方面投入太少,致使模具技术发展步伐不大,进展不快。

工艺装备水平低,且配套性不好,利用率低近年来我国机床行业进步较快,已能提供比较成套的高精度加工设备,但与国外装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虽然国内许多企业已引进许多国外先进设备,但总体的装备水平比国外许多企业低很多。由于体制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引进设备不配套,设备与附件不配套现象十分普遍,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较妥善的解决。

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程度低,协作能力差 由于长期以来受“大而全”“小而全”影响,模具专业化水平低,专业分工不细致,商品化程度低。目前国内每年生产的模具,商品模具只占40﹪左右,其余为自产自用。模具企业之间协作不畅,难以完成较大规模的模具成套任务。模具标准化水平低,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低也对模具质量、成本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模具制造周期有很大影响。模具材料及模具相关技术落后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论文

模具材料性能、质量和品种问题往往会影响模具质量、寿命及成本,国产模具钢与国外进口钢材相比有较大差距。塑料、板材、设备性能差,也直接影响模具水平的提高。展望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方向

在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模具行业发展趋势主要是模具产品向着更大型、更精密、更复杂及更经济快速方面发展,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模具生产向着专业化、信息化、数字化、无图化、精细化、自动化方面发展;模具业向着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产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针对我国模具工业的现状,通过进一步搞好模具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创新,抓住我国模具价格较低的竞争优势,大力提高模具的开发效率,增加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等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的比例,今后我国模具技术的研究重点和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是:

(1)高速、高精、复杂和长寿命模具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例如超精冲压模具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精密塑料和压铸模具制造技术等;

(2)优质模具材料的研制和正确选用,以及先进表面加工和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模具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及进一步推广应用;(4)快速成型与快速制模(RP/R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5)CAD、CAM、CAE的广泛应用及其软件的不断先进和CAD/CAE/CAM技术的进一步集成化、一体化、智能化,从而提高模具设计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结束语

我国模具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世界的制造大国,但是总体水平仍比德、美、日工业发达国家要落后。而在现代制造业中,无论哪一行业的工程装备,都越来越多地采用由模具工业提供的产品。现代模具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具标准化,优质材料的研究、先进的设备与制造技术,专用的机床设备,更重要的是生产技术的管理等。而模具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缩短设计及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模具行业的应变能力,满足用户需要。为了适应用户对模具制造的高精度、短交货期、低成本的迫切要求,模具工业就需要广泛应用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来加速模具工业的技术进步,满足各行各业对模具这一基础工艺装备的迫切需求,以实现我国模具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篇8:提高“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专业课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 掌握模具设计软件应用和模具加工制造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胜任企业模具设计、模具装配维修、数控机床加工操作、产品品质管理等岗位需要的高技术应用人才。

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讲授的“模具设计”专业课, 主要有两门课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简称冲压模具) 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简称塑料模具) 。

模具设计专业课教学目标定为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 熟悉模具结构, 能够进行简单零件的模具设计、模具装配和维修。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都提出了熟悉模具结构, 能够进行简单零件的模具设计, 模具装配和维修等企业岗位需要的高技术应用人才。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对模具人才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很高, 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模具专业知识、技能无法达到和满足企业的要求。主要原因是:

1. 模具设计、装配维修、试模等岗位, 需要将专业

知识与经验结合起来, 知识与经验累积到足够多, 才能成为企业岗位需要的人才。

(1) 模具设计岗位。模具设计岗位的经验是很重要的。模具一般是单件生产产品, 相同的少, 只有类似的, 几乎没有重样的。模具结构多种多样, 涉及机械加工、电加工、热处理等各种先进的制造技术。模具设计和结构方面知识经验的累积就像医生看病一样, 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日积月累。所以说, 模具设计人才成才的周期比较长。

(2) 模具装配维修、试模等岗位。对于大多数机械产品, 如果加工过程完全按照设计的精度和要求, 最终的产品基本上会满足设计要求。模具则不一样, 往往要根据试模结果对模具进行反复修改, 直到做出用户满意的合格产品。也就是说合格模具零件组装的模具, 不一定合格, 关键看模具通过试模打出的工件是否合格。

因为无论是注塑、压铸类模具的高温流动成型, 还是常温下冲压类模具的塑性成型, 尽管有几十年研究与应用历史, 但由于基础理论和数学模型很不完善和不准确, 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大多数还要依靠生产现场中模具钳工的调试来完善模具结构, 才能使模具生产出来的产品达到用户要求。优秀的模具钳工的成长, 往往需要大量的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 这些在学校是无法学习到的。

2. 模具设计或模具结构的学习, 需要有比常人更

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需要有很深的机械基础知识功底, 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具有这种能力。

3. 由于课时的限制, 学生学习的模具简单, 而实

际工作遇到的模具往往很复杂。学校讲授模具设计专业课, 由于课时的限制, 冲压模具基本上重点讲授垫片、垫圈, 板弯曲, 无凸缘圆筒拉深等典型模具结构设计, 塑料模具基本重点讲授无螺纹的瓶盖、香皂盒等简单零件的模具结构设计, 即便是这样, 仍有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跟不上, 接受不了。

三、上好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模具设计专业课的措施

模具本身就是机械加工产品, 高职模具专业教学应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模具结构设计知识的同时, 夯实学生的机械基础知识, 重点包括具有机械制图的能力, 其次是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加工工艺等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三维模具设计软件应用。学生有了这些良好的基础, 到企业后再由企业继续培养。

1. 训练学生识图能力 (学会识图)

以教材中模具装配图和模具零件图为载体, 教会学生识图。

(1) 模具装配图。模具装配图一般由主视图和俯视图组成, 主视图是模具总装图的主体部分, 一般应画动、定 (或上、下) 模剖视图。动、定 (或上、下) 模可以画成闭合状态, 对称模具还可画成半开半闭状态。其中闭合状态和半开半闭状态能直观地反映出模具的工作原理, 便于装配调整和确定模具零件的相关尺寸。

当模具结构过于复杂, 仅用主视图和俯视图难以表达清楚时, 可以辅助左视图或上模俯视图、局部视图等。

有的学生认为画图就要有主、俯、左三视图, 这里要强调三视图是制图的基础。实际应用时, 如果主视图、俯视图表达清楚了, 不用画左视图也可以。如果模具复杂, 主、俯、左三视图也未必表达清楚, 则要增加局部视图或辅助视图。

(2) 模具零件图。模具总装图中的非标准零件, 均需分别画出零件图。有些标准零件需要补充加工 (如上、下标准模座上的螺钉孔、销钉孔、模柄安装孔、漏料孔等) 时, 也需要画出零件图, 但在此情况下, 通常只画出需加工的部位, 而其余非加工部位可以只用双点划线表示轮廓, 并在图中注明标准件规格代号即可。零件图的绘制顺序一般是先画出工作零件, 再依次按依赖关系画出其他零件。绘制零件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应尽量按该零件在总装图中的装配方位画出, 不要任意旋转或颠倒。视图要完整, 且宜少勿多, 以能将零件结构表达清楚为限。

(2) 图中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标注要齐全、合理, 符合国家标准。不同零件上有关联要求的尺寸 (如孔距尺寸、配合尺寸、刃口尺寸等) 应尽量一起标注, 并给出适当公差或提出配作 (或保持一致) 的要求。

(3) 图中各项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选用要适当, 既要满足模具加工质量要求, 又要考虑尽量降低制模成本。

2. 训练学生应用公差与配合能力

使学生明确企业生产加工, 处处要应用公差。模具零件由于精度要求高, 都应标有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要求。

形状公差主要有板类零件平面度、轴类零件圆柱度等。

位置公差主要有板类零件上下面要平行, 凸凹模、导柱导套工作面与安装面要垂直、同轴等等。

3. 训练学生选用材料能力

一般凸、凹模 (或型腔、型芯) 采用合金工具钢, 模座、模板常使用碳钢, 引导学生了解模具零件常用的材料, 训练学生选用材料能力。

4. 训练学生选用热处理方式能力

模具零件热处理的方式比较固定, 如碳素工具钢 (T8、T8A、T10、T10A等) 一般淬火硬度凸模HRC58~62, 凹模HRC62~64。合金工具钢 (Cr12、Cr12Mo V等) 淬火硬度凸模HRC60~62, 凹模HRC62~64。凹模硬度比凸模高2左右, 如果凸、凹模损坏, 尽可能让凸模损坏, 凸模属于外形件, 容易加工制造。采用硬质合金不需要热处理, 硬质合金本身具有的硬度是HRA88 (相当于HRC73) 。

塑料模具钢一般先进行调质处理, 硬度为HRC28~35, 再经冷加工制成模具后可以直接使用, 或表面进行渗氮处理。

5.训练学生选用加工方式能力

模具零件主要以板类和轴类零件为主, 模具零件表面粗糙度, 板类上下面要求平行。不重要板类、孔类表面粗糙度要求是Ra3.2~12.5。凸凹模刃口、导柱导套一般为Ra0.4。塑料模具型腔或型芯, 一般为Ra0.4~0.2。

除了常用的车削、铣削、磨削、刨削、钻削等加工方式外, 冲压模具凸模可采用成型磨床、数控坐标磨床加工, 凹模可采用电火花成型、线切割加工。形状复杂的塑料模具型腔 (凹模) 、型芯 (凸模) 采用五轴数控铣床 (加工中心) 加工等等。

塑料件表面要求高, 型腔或型芯进行镜面抛光, 透明塑料件型腔、型芯都要进行镜面抛光。

6. 训练学生设计一副简单模具装配图纸和模具零件图纸能力 (学会制图)

通过给定的瓶盖、垫圈, 或类似零件产品图纸, 设计绘制一副模具装配图和模具零件图, 使学生会选择模具结构形式, 明确模具各零件的结构及作用, 确定模具各部分尺寸。通过选用企业模具标准零件, 训练学生识图和查找技术资料能力, 同时综合训练学生应用机械基础知识能力和制图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讲授高职“模具设计”专业课, 学生不仅学会了简单的模具设计与结构知识, 也夯实了学生的机械基础知识, 满足了企业对学生的要求, 提升了学生就业能力和今后工作的择业能力。具体表现如下:

(1) 学生的就业能力。由于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机械基础知识,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的学生适应了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 毕业生遍布大连道依茨 (一汽) 柴油机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英特尔半导体 (大连) 有限公司、大连日进精密模塑有限公司、大连銮艺精密模塑有限公司、盘起工业 (大连) 有限公司、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等机械装备制造、电子、汽车制造企业, 从事加工、装配、检测、销售、生产管理等岗位, 就业形势良好。

(2) 学生的择业能力。由于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机械基础知识, 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后, 通过2~3年的模具加工、装配、试模的锻炼, 增加了实际工作经验, 充实了模具结构设计知识, 熟练应用了三维模具设计软件, 适应了企业模具设计岗位。

参考文献

[1]曲伟平.国内模具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装备机械, 2006, (4) .

[2]罗百辉.中国模具市场四类产品最流行[EB/OL].http://www.chinavalue.net/8020/Default/aspx, 2009-10-3.

上一篇:派驻乡村医生协议下一篇: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先进事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