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教案(第9讲)

2024-07-02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教案(第9讲)(共8篇)

篇1: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教案(第9讲)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教案(第9讲)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弯曲工艺及模具设计

5、弯曲力矩与弯曲力的计算;

6、影响回弹角的因素;

7、提高弯曲件精度的技术措施;

8、弯曲极限变形程度——最小许用弯曲半径及其影响因素;

9、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1.掌握回弹量的计算;

2.了解减小回弹的措施、掌握弯曲件(圈圆、圆杆)展开长度计算;

3.了解弯曲工艺及工序安排、掌握凸模与凹模的圆角半径、凹模深度、凸、凹模间隙、U形件凸、凹模工作尺寸。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基本内容:

1、弯曲力矩与弯曲力的计算原则、目的和方法;

2、影响回弹角的因素:㈠、材料的力学性能:㈡、相对弯曲半径r/t:㈢、弯曲中心角a:㈣、弯曲件的形状;减小回弹的措施

4、提高弯曲件精度的技术措施;

5、弯曲极限变形程度——最小许用弯曲半径及其影响因素;

6、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包括:凸、凹模圆角半径、凹模深度、模具间隙、制造公差。重点:凸模与凹模的圆角半径,、凹模深度、凸、凹模间隙、U形件凸、凹模工作尺寸。难点:凸模与凹模的圆角半径,、凹模深度、凸、凹模间隙。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自主开发的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软件(光盘版)、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专题网站并结合实物(冲压零件)及加工过程的录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作业 P.119 t1,t2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姜奎华主编,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第八次印刷; [2] 李硕本主编.冲压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11 [3] 汪大年主编.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11 [4] 王仲仁等编著.塑性加工力学基础.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10 [5] 俞汉清,陈金德主编.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7

篇2: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教案(第9讲)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实验室:

实验教师:

材料成型控制实验室

毕庆霞

实验一

冲模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冲压模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了解冲压模具上主要零件的用途及相互间的关系。

3、掌握正确拆装冲压模具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冲压模具若干副。

2、拆装用工具(扳手、旋具等)。

三、实验原理

冲压模具是板料冲压生产中主要的工艺装备。模具的结构与技术性能对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和工人的操作安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冲压模具根据其工艺用途有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翻边模等,按工序组合的程度则可分为简单模、连续模和复合模。

1、冲压模具的基本型式 1)简单模

在压力机的—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工序的模具、称为简单模,也称单工序模。2)连续模

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模具的不同部位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这种模具称为连续模。连续模具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但要求定位精度高,制造复杂,成本较高。

3)复合模

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位置完成二道以上工序的模具称复合模。复合模结构复杂,不易制造,但所冲制的零件精度较高,生产效率也高。

2、冲压模具的主要零件 通常分为如下五个部分: 1)工作零件

冲模的工作零件是凸模和凹模。在复合模中还有凸凹模。它们成对互相配合.完成对坯料的成型。它们的形状、尺寸精度、固定方法及材质处理等决定着冲模的性能、模具成本及使用寿命

2)辅助装置

用于协助凸模、凹模完成工艺成型必不可少的装置。如材料送进的定向定位装置、废料排除装置、卸料退件装置、压料抬料装置等。它们的结构形式对工件质量、操作安全、生产效率等都至关重要。

3)导向装置

用于保证上模、下模推确合模的装置。要求工作可靠,导向精度好.有一定互换性。导向装置目前已基本标准化.并有商品供应。

4)支承零件

指上模架和下模架。凸模、凹模和其它所有的零件安装在其上组成一个模具整体。它们与压力机连接.传递并承受着工作压力。

5)紧固零件

如螺钉、销钉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打开上、下模,认真观察模具结构,并拟定拆装方案。

2、按所拟拆装方案拆卸模具。

3、对照实物面出模具装配草图,标出各零件的名称。

4、分析各零件的作用和结构特点、设计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5、观察完毕将模具各零件擦拭干净、涂上机油,按正确装配顺序装配好。

6、检查装配正确与否,整理清点拆装用工具。

五、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及材料。

3、简述实验原理。

4、绘制所拆装模具的装配简图,标注主要零件名称,并叙述模具的工作原理。

篇3: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教案(第9讲)

传统的教学均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在教学学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自然就采用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让教师感觉时间紧,任务重,重点知识不能深入讲解,而且让学生感觉到学得很累,很被动,学习内容很空洞,对学习无法产生兴趣,最终导致学生的认知感差,实践能力受到很大制约。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将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与软件的实际操作应用分开,导致学生在学习软件知识技能时只是简单地学习命令菜单的用法,并没有掌握如何真正应用软件进行模具设计。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不佳,它的弊端在于理论与实际脱节,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在必行。为此,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新的探索,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

1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目标的确定

近年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高职高专评估优秀的要求,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具专业教学改革中,重点建设模具专业,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硬件条件获得很大改善,为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

根据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回访情况,按照当今社会对模具职业岗位的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该院的实际,该校重新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掌握从事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及其相关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熟练绘制、识读和分析生产实际的冲压零件图、工艺图和模具图,并具备运用模具CAD/CAM技术从事模具设计和制造等工作的能力,为毕业设计或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2.1 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来确定。教学的实例、实训的内容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确定,尽可能来源于职业岗位活动的实际。例如,在教科书中“弯曲件展开尺寸的计算”这一节,笔者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在授课中增加了使用AutoCAD软件设计弯曲件展开图的教学内容。

该校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冲件的工艺性分析、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模具的零部件设计、模具零件加工、模具装配及试模等五大部分,根据各部分内容需要结合CAD/CAM技术展开教学。

(1)冲件的工艺性分析:结合企业实际,按照实际加工流程,采用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的模式进行,使学生熟悉和理解冲压件的工艺性。

(2)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以AutoCAD、Pro/E、UG等设计软件为工具,结合模具方案,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设计软件来确定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如UG的冲压模具设计模块),为后续的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3)模具的零部件设计:全程采用AutoCAD、Pro/E、UG等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融入模具结构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段来完成课程的目标任务。

(4)模具零件加工:涉及数控编程、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数控机床操作、公差与技术测量等知识点,在教授时采用模具CAM软件(如UG加工模块、MasterCAM等)进行全程教学,在软件的应用中融入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和编程知识,并进行数控铣床、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的实际操作。学生学完该部分内容后,既能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程序,也能熟练操作先进的电脑和数控设备来完成零件的加工。

(5)模具装配及试模:采用现场教学、运用仿真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模具的装配过程真实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模具装配的过程,并通过现场试模来检验模具设计的效果。

2.2 教学方法改革

2.2.1 实施项目化教学

根据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课程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全部融入项目化教学中。具体做法是:对于冲裁模、弯曲模和拉深模3种模具的教学过程,笔者都以一个或若干个典型的冲压制件作为项目的载体,形成若干个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又按上述教学内容所列的5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要求学生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完成这5个部分教学内容,并绘制相关的装配工程图和零件工程图。在完成上述工作后,选取典型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图在课堂上讨论,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不足,提高设计技能。笔者发现,从对2006级模具专业的学生进行项目化教学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较好。

2.2.2 采用“动态”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丰富教学手段。利用模型、实物、电子教案、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表现教学内容,制作配套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网页,让学生在宿舍也能上网学习。通过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态的图表动态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了教学效果。

2.2.3 实施案例教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为了使学生对生产实际有进一步的了解,笔者在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增加了实际生产案例的教学内容。该案例主要是该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和调研时收集的实例,笔者让学生按照教材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设计,找出与实际工艺的区别并分析原由。

2.3 课程成绩评定改革

首先是建立试题库。由各任课老师设计若干套题目,组成试题库,考试前由系部从题库中抽出某套题目作为考试题目。其次是改变评卷方式,实行教考分离。考试完成后,系部安排老师交错批改试卷。最后是成绩评定改革。在平时成绩、上课情况、期末考试等评定内容基础上,增加了平时到计算机房和实训室练习和操作效果的过程评定,使学生的期终成绩更客观公正。

3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改革的要求

3.1 加强师资队伍培训

进行课程改革,教师首先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不仅要懂理论,更要懂模具实际加工要求。该校每学期都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工厂进行为期1个月的实践操作和调研,使其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能教学,懂操作,以满足课改的要求,进而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3.2 加快教材建设步伐

目前,在实际教学中还没有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因此,编制与课程改革相关的教材是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相配套的教材必须是综合性很强的教材,教材在内容上必须体现该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手段,同时突出高职教育的“高层次性”“职业性”“融合性”和“可衔接性”,符合高职教材“能力本位”和“素质、知识、能力教育三统一”的原则。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课改的要求,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编写了校本教材《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模具拆装实训》。通过教学应用,老师和学生对该教材较为满意。该校还根据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师生的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材,以满足教学需要。

3.3 加强课程整合力度

课程改革必然涉及课程的整合和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而课程整合涉及面广,是课改的难点,需要综合各方面意见,不断摸索改进。这是一个渐进完善的过程,是资源统一的过程。

该校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组织专业设置委员会综合调研和讨论课改重点难点问题,如“机械制图课程要教授到什么程度”“计算机绘图软件课程什么时候开设较合适”“专业课运用什么软件进行教学较合适”等,然后由团队负责人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软件应用课进行穿插整合,对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最终,经过“教学实践→改进→教学实践→重新完善”等步骤,较好地完成了课程的整合与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从2006级开始,该校把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开学的第一周进行,实习之后再开始本专业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调整主要是让学生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之前,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了解相关专业实际知识,加深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另外,把“冲压模具拆装实训”安排在模具设计之前,目的是让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通过对实际生产模具进行拆卸和重新组装,了解其设计方案、关键零件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分析其优缺点,’最后完成测绘图纸。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实际模具的结构和设计有一个直观且深人的了解和分析,直接获取一定的设计经验和技能,从而提高模具设计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4 加强硬件建设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加强硬件的配套建设是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为保证学生的课程设计效果,需要建设和开放计算机机房,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利用计算机进行绘图练习。另外,要增加加工机床等设备的数量和开放实训场所,保证学生能进行加工练习。

4 课程改革实践与成效

实践证明,对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06、2007、2008级学生进行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也大幅提高。已毕业的2006、2007级两届毕业生均供不应求,百分之百实现就业,现在即将毕业的2008级毕业生已全部被企业录用,正在进行顶岗实习。2010年8月底该校回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其间,企业对学生的评价表明,这3个年级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能力强,充分体现了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改革是成功的,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认可,改革的成效逐渐显露。

5 结语

社会的进步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职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断改变教学模式,特别是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为用人单位培养合格的人才,已势在必行。

摘要:对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师资队伍培训、教材资源建设和课程整合等方面着手,采取了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本次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冲压模具,冲压工艺,模具设计,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贾宝勤.《冷冲压模具设计》课业活动设计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6(5).

[2]周玲.冲模设计实例详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阳勇.《冲压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J].大学时代·论坛,2006(1).

[4]钟毓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杨晓红.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

篇4: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教案(第9讲)

【关键词】模具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设计思路

1.《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背景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搞个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精神中指出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研制并推广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最终带动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作为我院国家骨干校建设的重点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需要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平台,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是对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搭建一个以网络作为媒介,为教师、学生和企业提供獲取知识和进行训练的平台。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是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对原来传统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重新定位,深化内涵,拓展外延,重新构建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这门课程引入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以职业需求为指导,要求学生具备简单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2.《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思路

2.1引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指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贯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达到《<模具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3.1助理模具设计师)中的相关职业能力要求;能使学生获得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冲压模具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为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从事模具及相关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2.2按“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设计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遵循“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起点”的课程理念,结合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根据课程调研,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项目,项目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分为多个模块,将知识点细分到每个模块下,体现“必需、够用、实践”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 “能设计和制造简单的冲压模具”工作任务。本课程内容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对冲压模具的认识,围绕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能力要求,通过项目为单位,以典型零件为载体,依据项目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完成简单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制造的实践动手能力。

2.3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数字化资源对学生起到职业导向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和企业共同开发资源,引导学生认识企业环境和本专业的职业岗位,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能起到极大的职业导向作用,使其树立职业意识,形成科学的职业态度。

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以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教学规律为依据,根据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师生特点、学科特点、掌握技能的程度等几点考虑来进行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和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主动学习,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能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3.《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资源库建设成员深入企业进行论证调研,在行业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的全程指导下,针对告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面向职业岗位要求,结合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资源库建设团队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做了整体设计,将建设内容分为了三大部分:课程概要、教学素材和网上平台。本课程资源坚持了融合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五个关键因素的理念,对学生起到极大的职业导向的作用。

3.1课程概要

课程概况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具有先导作用。课程概况包括:课程简介、教学标准(包括职业标准、国家标准、教学大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条件、教学团队、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等。

3.2教学素材

本课程资源库建设时,先确定本课程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指南。然后分项目进行模块学习、教学案例分析及其相关资源的搜集和开发。本课程资源库开发中项目模块学习和教学案例分析的开发是重点,与之相关的常规资源和特色资源也是本课程资源库的重大组成部分。本课程资源库建设团队通过自主开发、和企业共同开发、通过数据商购买、网络收集等多种途径对素材资源进行开发和建设。包括有:授课计划、教案、电子教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虚拟仿真、试题库、课件、教学案例、课程内容、课程录像、实训拆装指导书、课程设计案例等。课件、教学案例、课程内容和课程录像由项目负责人和有经验的教师自主开发;电子教材、视频素材和动画素材由企业和课题组成员共同开发;虚拟仿真由资源建设成员购买相关网络资源。

3.3网上平台

搭建交互性的网上平台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师生可以通过网上答疑解决学生问题,在交流论坛中与学生互动,在交流中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辛岚.模具制图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174-175.

[2]柯春松,夏天等.模具专业教学组员库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7):44-47.

篇5: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教案(第9讲)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目前各职业院校基本采取先全面进行基本理论教学,然后集中时间进行整周技能实训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未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真正地融合,未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特色及规律,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和掌握技能的动力目的,也暴露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运用不够等问题。因此《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必须改革,本文以“模具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为教学基础,以“真项目、真设备和真要求”为教学实践提出课程改革思路。

1 教学内容围绕职业能力,岗位活动进行设计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来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实训内容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开展,尽可能符合现代企业职业岗位活动的实际。例如,讲授冲裁复合模时,可选用手机制造厂生产的金属手机上盖为实例,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可分为: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确定工艺方案、模具总体结构设计、模具零部件设计、模具零件加工、模具装配及试模等六大部分,再根据各部分内容需要,结合CAD/CAM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1.1 冲件的工艺性分析:

依据手机制造企业工艺加工过程(最好组织学生到生产车间参观学习),整理企业生产加工资料及工艺流程,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分析方法掌握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要点。

1.2 确定工艺方案:

在对冲压件进行工艺分析的基础上,拟定出几套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再结合企业现有生产技术条件确定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切实可行的最佳工艺方案。

1.3 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

以CAD、Pro或UG等设计软件为工具,结合模具方案,培养学生有目的性地运用相关设计软件来确定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如UG的冲压模具设计模块),为后续的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1.4 模具的零部件设计:

全程采用CAD、Pro或UG等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融入模具结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段来完成课程目标任务。

1.5 模具零件加工:

涉及数控编程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数控机床操作公差与技术测量等知识点,在授课时采用模具CAM软件(如Master CAM或UG加工模块等)进行教学,在软件的应用中融入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和编程知识,并进行数控铣床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的实际操作。学生学完该部分内容后,既能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程序,也能熟练操作先进的电脑和数控设备来完成零件的加工。

1.6 模具装配及试模:

采用现场教学、运用仿真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模具的装配过程真实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模具装配的过程,并通过现场试模来检验模具设计的效果。

2 教学过程需实现“五个”突破性转变

2.1 理论教学由原来的“由内而外”转变为“由外而内”目前各

职业院校的理论教学普遍采用“由内而外”的教学思路,先系统地讲授工作原理和模具设计的相关知识,然后集中进行模具拆装实习,课程设计,有条件的学校最后进行模具制造实习。但由于受到设备数量的限制,模具制造实习通常是分组进行,几个学生共同完成,每名学生各加工一个或两个组成零件,最后组装在一起。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并没有参与整个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对整个工艺流程学生依然缺乏整体认识,处于稀里糊涂状态。如果我们采用“由外而内”的教学思路,先现场参观和动手操作,再原理和设计。让学生先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工作原理一点就通,再有目的学习相关的设计知识点,学生兴趣较高,容易树立他们的成就感。如果条件充许的话,在专业基础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到模具制造企业实习一个月。或者在学校的实习车间观摩高年级加工操作过程。

2.2 专业知识由原来的“先懂后会”转变为“先会后懂”2007年

9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调研时提出,职业教育就是把教学、求知和做事结合在一起,要做到做中教,做中学。专业知识的理论教学时间要大量缩短,将理论教学课堂搬到企业和实习车间。众所周知德国是职业教育开展最成功的国家,其特点之一就在于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就进入职业技能培训学习,19岁走向劳动市场,参加职业工作,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方可继续参加师傅、技师学校的培训,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组织与管理能力,最后根据自身条件决定是否进入大学深造,这种从新手到职业技师的成长是跨度较大的过程,一般需要5-6年,而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尤其是我们目前职业院校的生源,除一部分学生来自于职业中学外,大都来自于综合性高中学生,这些学生年龄约在19岁,从未接触过职业内容,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原来的“先懂后会”转变为“先会后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学生从新手到技师再到工程师的目标。

2.3 工艺知识由原来的“学得”转变为“习得”无论是机械制造

工艺,还是冲压工艺和模具装配工艺,都是学生的一个知识难点,需要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积累才能融会贯通。因此采用纯课堂理论讲授,较枯燥、抽象,教学效果差。如果让学生在实习中去体会工艺理论,老师从旁指点、分析、讲授,效果定会显著。

2.4 技能训练由原来的“高标准严要求”转变为“低重心运行高

标准落实”09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珠海高级技工学校时明确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现在我国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非常匮乏。各高职院校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把培养目标的重心要放运行上高标准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出一流的产品,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产品设计师。因此,我们应该降低实习要求,狠抓落实。如果将学生的技能实习目标定为“熟练操作、懂工艺”,理论课堂就有了针对性,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升。

2.5 教材由原来的“以教材为世界”转变为“以世界为教材”目

前我们职业院校使用的教材内容大部分都比较深奥,重理论轻实践,与行业发展的新技术结合不够紧密,针对性不强。而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一章一节讲授,教学管理、教学计划也仅局限于教材,这显然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应以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企业生产的产品、项目、设备为教学内容。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实现“一个开放而不封闭、多样而不单一、流畅而不凝固的新局面”。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现场教学

3.1.1 工厂现场教学本着“先会后懂、理论够用”的原则,学生学完前期的基础课程后。

如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加工工艺、车工实习、铣床实习、钳工实习,专业教师可直接带学生到五金模具制造企业跟模具设计工程师学习模具的设计、编程、加工整个流程。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解答知识难点。

3.1.2 校办工厂、实训车间现场教学有了前面工厂现场实习的

感性认识后,回归学校进行理论学习时,需以企业的真项目、真产品为依托。前面工厂现场实践教学属于反向实训,即是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在模具工程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而实训车间现场教学属于正向实训,即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性到感性,在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于学习较好,完成快的学生还可进行专业方向特训,即是选择某一专业方向进行专门训练,在专任教师指导下选定任务并能自主解决,适用于较好完成反向、正向实训任务的学生。对于学习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注意创造和谐的现场气氛。

3.2 项目教学依据《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特点可以把本课程可分为三个大的项目—冲裁模、弯曲模和拉深模。

每个大项目又可分成几个小项目,如冲裁模又可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弯曲模又可分为一次弯曲、两次弯曲、多次弯曲;拉深模又可分为无凸缘圆筒件、带凸缘圆筒件、盒形件拉深模。每个小项目再分四个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每个学习情境以典型的冲压件为载体,按照前面所述6部分(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工艺方案的确定、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模具的零部件设计、模具零件加工、模具装配及试模)内容组织教学。四个教学情境包含两个平行、一个递进、一个综合设置教学情境。教师对每个小项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通过讲授和多媒体展示一个冲压件的设计、加工思路及说明书的书写、图纸的绘制等内容。接下来教师需设置一个与教师讲授内容平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设置一个递进和一个综合型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教师引导,分小组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针对其设计方案、设计图、加工工艺存在的不足之处,组织学生讨论并提出修改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应变能力。

3.3 案例教学通过老师对教学情境的示范讲授,引领学生模

仿着做一遍,将抽象的、分离的各知识分解到以典型冲压件为裁体的案例教学中。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的学习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理论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全部以企业的实际生产零件为案例,开展示范讲授,学生对其设计思路和加工流程都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在设计、编程、加工工艺等方面所涉及到的各知识点就能够有目的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自已设计的模具结构和加工工艺与生产实际有何区别、分析原由并找出解决方案。

4 结语

职业院校模具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我们职教工作面对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对现行的模具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加强专业建设,为把模具专业办成特色鲜明、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同类职业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示范性专业而努力。

摘要:本文主要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与特点出发,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以职业活动、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肖永堂.项目教学在《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子商务,2010(11):267-267.

[2]朱仁盛,申倚洪.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探索[J].装配制造技术,2007(3):100-102.

[3]吕永峰.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驱动的高职“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61-162.

篇6: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教案(第9讲)

【关键词】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总结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是从理论知识向实际产品的模具设计过渡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具备独立查阅模具设计手册等工具书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等。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时,发现学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差异较大,尤其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二是钻研精神不够,主动性差,遇到一些困难,不愿意自己查阅资料,过于依赖教师的辅导;三是对自己信心不足,每做完一小部分都要教师的确认,才敢进行下一步的设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对课程设计的选题、组织实施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设计的选题

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应用领域,其设计的结果也将作为《模具制造工艺学》和《模具钳工工艺学》的实训项目。我精心挑选了啤酒瓶开启器、方形接触片、蚊香支架、金属瓶盖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的选题。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使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既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又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潜能,我确定了复杂程度不同、工作量不同的设计课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所要完成的设计课题是“单工序模”的设计,其难度不大,设计工作量适中;难度和设计工作量都较大的“復合模”和“级进模”两个设计课题,供学习成绩好、能力强、肯钻研的优秀学生选择。

二、课程设计任务的组织实施

提前布置设计任务,把课程设计融合到理论教学之中。以前的做法是把课程设计放在理论教学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的。我在辅导学生设计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设计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都不会应用,有的甚至已经忘记了,辅导时很费力气,影响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采取了提前布置设计任务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融合到课程的理论教学之中。在某个模块之前把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与课程的授课计划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从学习本课程开始,就接触设计课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步熟悉设计课题。以“方形接触片的冲裁模设计”为例,把设计的任务分解成产品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的确定、冲压工艺计算、模具结构总体设计、模具零部件结构设计、选定冲压设备、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等八个部分。把这八个部分融入到有关章节的理论教学中去,学习完有关章节后,把相应任务作为课外练习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由于这些课外作业与课程设计联系紧密,学生大多十分重视,积极性很高。到进行课程设计时,设计任务中的绝大部分已经经过了一次演练,大多数学生对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已经不再陌生,只需将所作过的资料进行修改、连接整理,便可以较顺利地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和绘图,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并有所收获,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分组进行,每个设计小组一般为两人。每个小组之间选题不同或原始设计数据不相同,这样可以避免小组之间相互抄袭。并在小组内把设计任务分解到人,小组成员之间既相互合作,又都有自己的任务,人人都必须自己动手、相互督促才能按时完成。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强化过程性考核,每天检查各小组的设计进度及完成的情况,将过程性考核纳入学生设计的总评成绩中。三是准确把握设计工作量,在给每个学生分配设计任务时,根据能力不同区别对待,既做到任务充足,又保证每个学生只要抓紧时间都能按时完成。四是指导注重培养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指导的重点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查阅设计资料和工具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以答疑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学生问得比较多的问题,我们就集中讲解。

计算机绘图是我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所设计的图纸必须用计算机绘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用相应的软件,如AutoCAD绘制、UG或Pro/E造型再生成工程图打印出来。通过实践,我觉得这样做有三点益处:一是与实际接轨,现在工厂设计人员都是采用计算机绘图;二是在计算机绘图便于修改,图纸干净整齐,线条粗细均匀,学生把自己绘制的图纸打印出来,容易产生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把所学软件技能应用于设计的机会,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能大有益处。

三、成绩评定

我在评阅设计资料时强化了答辩环节,通常给每个学生安排5到10分钟的答辩时间,答辩环节可以发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结果进行反思、改进。学生的设计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答辩教师在仔细审阅学生的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答辩情况和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给出成绩,此成绩占设计成绩的70%;另一部分是平时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遵守作息时间情况、是否按时独立完成等评定,占设计成绩的30%。

实践表明,以上做法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计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不同的设计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去做,避免了以前基础差的学生无从下手的弊端。现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去完成设计任务,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了锻炼,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对他们以后的进步大有益处。二是把课程设计贯穿到课程理论教学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三是把课程设计与绘图软件相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原则。

参考文献:

篇7: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教案(第9讲)

关键词:模具专业;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246-02

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主要讲授冲压工艺的基本原理及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内容比较繁杂,知识涵盖面宽,实践性、综合性强,授课与学习难度较大。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具行业对模具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目前在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存在三大误区:①课程体系存在学科化倾向。过于强调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相关课程的联系、配合较差。②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③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模具技能人才,必须对模具专业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该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冲压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①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②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③以模具企业的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避免理论实践脱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到企业的零适应期,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三、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主要从教学内容改革入手,将原有理论课程进行知识的整合,并增加《模具课程设计指导》《模具制造实训教程》等实践性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上,将原来的单纯理论教学,改革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学,并对考核内容与形式进行改革。

1.以就业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从冲压模具技术实际应用出发,使学生具备中等复杂程度冲压件的工艺编制、模具设计、模具调试与装配等方面的能力,并能及时反应本学科新技术、新工艺等的发展前沿。可以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将冲压成型设备、模具材料、冷冲压工艺与模具制造、CAD/CAM技术等课程内容有机整合,采用模块式教学。整个课程内容划分为3个模块:基础模块、重点模块和难点模块,进行层次教学,深入浅出。学生若能掌握冲裁模、弯曲模、拉伸模、成形模的多个案例设计,也就掌握了本门课程的精髓,其它冲压模具设计即可融会贯通,满足企业工作岗位技能需求,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套中等复杂的模具。

2.更新教学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现场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方法:①计算机辅助教学,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网络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各行各业中都应用到了计算机这种现代技术工具,目前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已经开始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以下简称CAI)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幻灯、录像和电脑等现代多媒体手段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点。冲压模具课程内容非常多,图片也多,通过多媒体的引入,可以将Flash动画以及教学录像等充实到课堂上来,老师容易讲解,每次课的内容也能比以前更加丰富和充实,学生接受起来也觉得容易。②现场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和学员的积极性,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启迪学员思维的同时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变单一“灌输式”教学为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在模具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教学,边讲边练,使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现场经验,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③互动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就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围绕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采用相宜的互动教学模式。互动的“动”,不应仅仅是课上的“动”,也应包括课下的“动”,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师生同时进行双向思维活动都应是互动的内容。

3.加强实践教学比重。以就业为导向是《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综合实践是教学过程最终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包括岗位实训和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通过“真刀实枪”的实训,巩固了学生所学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知识,使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机床设计技能、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使学生具备进行中等复杂冲压件的成形工艺编制、冲模设计与冲模制造工艺编制的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针对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弊端,我们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重视考核内容的全面性,重点突出性和方式的灵活性。总成绩由考试卷面成绩(40%)、实践成绩(40%)、平时成绩(20%)组成。改革后,要求授课老师参与实践,与车间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增加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的机会,同时注重这方面的考核,最后要求学生做一个中等复杂模具的设计,作为实践考核的方式,并以40%计入该课程的考核总成绩中。平时成绩的考核对单纯的出勤考核增加为考勤,提问、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等多方位的考核。

四、课程改革的难点

该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能够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人才。但在实施中,感到仍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二是硬件建设。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在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核心地位。冲压工艺的改革要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意识,有利于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以就业为导向,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以及使用新的考核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模具专业教学与实践,2008,(9).

[2]王翠凤,林李霞.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2):48-51.

[3]梅伶.《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養[J],科技信息(科教视野),2007,(16).

基金项目:山东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资助.山东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项目资助(qx102028)

第一作者简介:苏春建,1980.1,男,汉,山东菏泽。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自动化。

篇8: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教案(第9讲)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190-01

我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为我国模具工业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模具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当下,高职工科类院校或综合类院校都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模具专业的岗位技能课。如何提高学生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课程求知欲望,让学生熟练掌握模具制造工艺和设计技术,在工作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全面发展,这将是我们一直探索的教学改革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进和探索一些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讲授《冲压工艺與模具设计》课程10年来,课堂上采用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取得较好效果。

1 项目教学法

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称为项目教学法。在整个教学中,教师以项目的形式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通过完成一项实际的任务,着重培训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教育模式。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

2008年,全国大、中专院校开始了项目教学热,最开始,不管是什么样的课程都要求按照项目教学来编写教材、制定课程标准、讲授课程。在实行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能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在模具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发现《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较为合适。按照《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特点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采用了项目教学法讲授本课程,将课程的所有内容整合为三个项目,分别是垫片的冲裁、合页的弯曲、筒形件的拉深。结合企业实践内容,每个项目从基本知识到模具的认识、设计、制造,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课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5年中,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2 微课教学

全国中小学举行微课作品征集评选大赛是从2012年秋季开始的。至今,微课迅速地完成了社会大众的覆盖。今年上半年,我们学院对微课的制作进行了多样化的培训,大家深刻认识了什么是微课,也学习了微课的制作,也迅速将微课推广到教学中。

我将课程的部分重点、疑点和难点内容,如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做成微课,将讲授的重点、难点录制下来,将微课的长度控制到5分钟左右,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机械类课程,没有模型、还不能置身现场,学习枯燥乏味,知识难以接收。以微课的模式很容易让人牢记,在微课中还穿插实例图片,让学生记忆犹新,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 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

3.1 注重互动效应,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任务不仅仅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要时刻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讲课的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各种情况,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轻松接受所学知识。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造性很强的工作。讲课讲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与学生有互动,产生交流互动效应。课堂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程度与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真心诚意地为学生服务”。

3.2 启发式教育

教师转变观念,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即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去发现、去探索的教学方式即为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方式不仅决定其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不同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后天发展。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3.3 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郭沫若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探索一种研究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最新的科研的成果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如何用,让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实例中体现出来,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讲述的理论与企业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脱离实践,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得到提高。

4 学校办学模式的强大支撑

我们学院大力实施“政校企行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足地方、面向市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给所有教学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后台服务和有力的技术支持,也让合适的、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得以完美体现。

5 教学体会

(1)作为专业岗位技能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熟练应用模具专业所有专业基础课,如机械制图、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等课程。

(2)理解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做人。作为高校教师要利用好高校教育,高校教育是学生人生教育中的一个独特阶段。作为高校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要引导学生做人,正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帮助他们成才。

(3)要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不但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肩负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

(4)始终强化课堂教学。从古至今,课堂教学是依然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增强教学师生互动的环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教师要尽教育教学职能,还要履行教学组织职责,强化课堂教学组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5).

[2]黄尧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5(5).

[3]郑晓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19).

[4]卢学红.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职教论坛,2004(1).

上一篇:青春飞扬演讲稿感恩篇下一篇:江苏师范大学预算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