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冲压工艺规程编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2024-06-08

第九章 冲压工艺规程编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通用2篇)

篇1:第九章 冲压工艺规程编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冲压工艺规程编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冲压工艺规程编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冲压工艺规程是指导冲压件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文件。编制冲压工艺规程通常针对某一具体的冲压零件,根据其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以及生产批量,按照现有设备和生产能力,拟定出最为经济合理,技术上切实可行的生产工艺方案。方案包括模具结构形式、使用设备、检验要求、工艺定额等内容。

为了能编制出合理的冲压工艺规程,不仅要求工艺设计人员本身应具备丰富的冲压工艺设计知识和冲压实践经验,而且还要在实际工作中,与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人员以及模具制造、冲压生产人员紧密结合,及时采用先进经验和合理化建议,将其融会贯穿到工艺规程中。

冲压工艺规程一经确定,就以正式的冲压工艺文件形式固定下来。冲压工艺文件一般指冲压工艺过程卡片,是模具设计以及指导冲压生产工艺过程的依据。冲压工艺规程的编制,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损耗和成本,以及保证安全生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冲压工艺规程的制订主要有以下步骤:

1.1 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冲压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即设计的冲压件在结构、形状、尺寸及公差以及尺寸基准等各方面是否符合冲压加工的工艺要求。冲压件的工艺性好坏,直接影响到冲压加工的难易程度。工艺性差的冲压件,材料损耗和废品率会大量增加,甚至于无法设计出合理的模具,正常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产品零件图是编制和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的重要依据。首先可以根据产品的零件图纸,分析研究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以及所用材料的机械性能、冲压成形性能、使用性能和对冲压加工难易程度的影响;分析产生回弹、畸变、翘曲、歪扭、偏移等质量问题的可能性。特别要注意零件的极限尺寸(如最小孔间距和孔边距、窄槽的最小宽度、冲孔最小尺寸、最小弯曲半径、最小拉深圆角半径)以及尺寸公差、设计基准等是否适合冲压工艺的要求。若发现冲压件的工艺性很差,则应会同产品的设计人员协商,提出建议。在不影响产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产品图纸做出适合冲压工艺性的修改。

1.2 确定冲压件的成形工艺方案

在对冲压件进行工艺分析的基础上,拟定出几套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通过对各种方案综合分析和相对比较,从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出发,确定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切实可行的最佳工艺方案。确定冲压件的工艺方案时需要考虑冲压工序的性质、数量、顺序、组合方式以及其它辅助工序的安排。

1.工序性质的确定

工序性质是指冲压件所需的工序种类。如分离工序中的冲孔、落料、切边;成形工序中的弯曲、翻边、拉深等。工序性质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精度,同时需考虑工件的变形性质和具体的生产技术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工件图上直观地确定出冲压工序的性质。如平板状零件的冲压加工,通常采用冲孔、落料等冲裁工序。弯曲件的冲压加工,常采用落料、弯曲工序。拉深件的冲压加工,常采用落料、拉深、切边等工序。

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工件图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其工序性质。如图 8.1.1a)和b)分别为油封内夹圈和油封外夹圈,两个冲压件的形状类似,但高度不同,分别为8.5mm和13.5mm。经计算分析,油封内夹圈翻边系数为0.83,可以采用落料冲孔复合和翻边两道冲压工序完成。若油封外夹圈也采用同样的冲压工序,则因翻边高度较大,翻边系数超出了圆孔翻边系数的允许值,一次翻边成形难以保证工件质量。因此考虑改用落料、拉深、冲孔和翻边四道工序,利用拉深工序弥补一部分翻边高度的不足。

图 8.1.1 油封内夹圈和油封外夹圈的冲压工艺过程

a)油封内夹圈 b)油封外 夹圈

材料: 08钢,厚度0.8 mm 2.工序数量的确定

工序数量是指冲压件加工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序数目(包括辅助工序数目)的总和。冲压工序的数量主要根据工件几何形状的复杂程度、尺寸精度和材料性质确定,在具体情况下还应考虑生产批量、实际制造模具的能力、冲压设备条件以及工艺稳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保证冲压件质量的前提下,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工序数量应尽可能少些。

工序数量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冲裁形状简单的工件,采用单工序模具完成。冲裁形状复杂的工件,由于模具的结构或强度受到限制,其内外轮廓应分成几部分冲裁,需采用多道冲压工序。对于平面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可在冲裁工序后再增加一道校平工序。

(2)弯曲件的工序数量主要取决于其结构形状的复杂程度,根据弯曲角的数目、相对位置和弯曲方向而定。当弯曲件的弯曲半径小于允许值时,则在弯曲后应增加一道整形工序。

(3)拉深件的工序数量与材料性质、拉深高度、拉深阶梯数以及拉深直径、材料厚度等条件有关,需经拉深工艺计算才能确定。当拉深件圆角半径较小或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时,则需在拉深后增加一道整形工序。

(4)当工件的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时,可以考虑在冲裁工序后再增加整修工序或者直接采用精密冲裁工序。

(5)工序数量的确定还应符合企业现有制模能力和冲压设备的状况。制模能力应能保证模具加工、装配精度相应提高的要求。否则只能增加工序数目。

(6)为了提高冲压工艺的稳定性有时需要增加工序数目,以保证冲压件的质量。例如弯曲件的附加定位工艺孔冲制、成形工艺中的增加变形减轻孔冲裁以转移变形区等等。3.工序顺序的安排

工序顺序是指冲压加工过程中各道工序进行的先后次序。冲压工序的顺序应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工序的性质以及材料变形的规律进行安排。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对于带孔或有缺口的冲压件,选用单工序模时,通常先落料再冲孔或缺口。选用级进模时,则落料安排为最后工序。

(2)如果工件上存在位置靠近、大小不一的两个孔,则应先冲大孔后冲小孔,以免大孔冲裁时的材料变形引起小孔的形变。

(3)对于带孔的弯曲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先冲孔后弯曲,以简化模具结构。当孔位位于弯曲变形区或接近变形区,以及孔与基准面有较高要求时,则应先弯曲后冲孔。

(4)对于带孔的拉深件,一般先拉深后冲孔。当孔的位置在工件底部、且孔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先冲孔再拉深,这样有助于拉深变形,减少拉深次数。

(5)多角弯曲件应从材料变形影响和弯曲时材料的偏移趋势安排弯曲的顺序,一般应先弯外角后弯内角。

(6)对于复杂的旋转体拉深件,一般先拉深大尺寸的外形,后拉深小尺寸的内形。对于复杂的非旋转体拉深尺寸的应先拉深小尺寸的内形,后拉深大尺寸的外部形状。

(7)整形工序、校平工序、切边工序,应安排在基本成形以后。4.冲压工序间半成品形状与尺寸的确定

正确地确定冲压工序间半成品形状与尺寸可以提高冲压件的质量和精度,确定时应注意下述几点:

(1)对某些工序的半成品尺寸,应根据该道工序的极限变形参数计算求得。如多次拉深时各道工序的半成品直径、拉深件底部的翻边预冲孔直径等,都应根据各自的极限拉深系数或极限翻边系数计算确定。图1.2所示冲压件出气阀罩盖的冲压过程。该冲压件需分六道工序进行,第一道工序为落料拉深,该道工序拉深后的半成品直径Φ22㎜是根据极限拉深系数计算出来的结果。

(2)确定半成品尺寸时,应保证已成形的部分在以后各道工序中不再产生任何变形,而待成形部分必须留有适当的材料余料,以保证以后各道工序中形成工件相应部分的需要。例如图8.1.2中第二道工序为再次拉深,拉深直径为Φ16.5毫米,该成形部分的形状尺寸与工件相应部分相同,所以在以后各道工序中必须保持不变。假如第二道工序中拉深底部为平底,而第三道工序成形凹坑直径为Φ5.8毫米,拉深系数(m=5.8/16.5=0.35)过小,周边材料不能对成形部分进行补充,导致第三道工序无法正常成形。因此,只有按面积相等的计算原则

储存必需的待成形材料,把半成品工件的底部拉深成球形,才能保证第三道工序成形凹坑时能顺利进行。

(3)半成品的过渡形状,应具有较强的抗失稳能力。如图 8.1.3 所示为第一道拉深后的半成品形状,其底部不是一般的平底形状,而做成外凸的曲面。在第二道工序反拉深时,当半成品的曲面和凸模曲面逐渐贴合时,半成品底部所形成的曲面形状具有较高的抗失稳能力,从而有利于第二道拉深工序。

(4)确定半成品的过渡形状与尺寸时,应考虑其对工件质量的影响。如多次拉深工序中,凸模的圆角半径或宽凸缘边工件多次拉深时的凸模与凹模圆角半径都不宜过小,否则会在成形后的零件表面残留下经圆角部位弯曲变薄的痕迹使表面质量下降。

材料:H62 厚度:0.3mm

1-落料、拉深 2-再拉深 3-成形 4-冲孔.切边 5-内孔、外缘翻边 6-折边

图8.1.2 出气阀罩盖的冲压过程

图8.1.3 曲面零件拉深时的半成品形状

8.1.3 确定冲压模具的结构形式

在制订冲压工艺规程时,可以根据确定的冲压工艺方案和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形状特点、尺寸精度以及模具的制造能力、现有冲压设备、操作安全方便的要求,来选择模具的结构形式。

如果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很小,可以考虑单工序的简单模具,按冲压工序逐步来完成,以降低冲压件生产成本。若生产批量很大。应尽量考虑将几道工序组合在一起的工序集中的方案,采用一副模具可以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复合模或级进模结构。如图8.1.1 a所示的油封内夹圈零件,在大量生产时,可以把落料、冲孔、翻边三个工序合并成一道工序,用一副复合模具冲压完成。如果为小批量生产,则可分为三道工序或二道工序冲压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复合模完成类似零件的冲压时,必须考虑复合模结构中的凸凹模壁厚的强度问题。当强度不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改选级进模结构或者考虑其它模具结构。

级进模的连续冲压可以完成冲裁、弯曲、拉深以及成形等多种性质工序的组合加工,但是工位数越多,可能产生的累积误差越大,对模具的制造精度和维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8.1.4 选择冲压设备

冲压设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以及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模具寿命和生产成本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冲压设备的选择主要包括设备的类型和规格参数两个方面。1.冲压设备类型的选择

主要根据所要完成的冲压工序性质、生产批量的大小、冲压件的几何尺寸和精度要求等来选择冲压设备的类型:

(1)对于中小型冲裁件、弯曲件或浅拉深件的冲压生产,常采用开式曲柄压力机。虽然C形床身的开式压力机刚度不够好,冲压力过大会引起床身变形导致冲模间隙分布不均,但是它具有三面敞开的空间,操作方便并且容易安装机械化的附属装置和成本低廉的优点。目前仍然是中小型冲压件生产的主要设备

(2)对于大中型和精度要求高的冲压件,多采用闭式曲柄压力机。这类压力机两侧封闭,刚度好、精度较高,但是操作不如开式压力机方便。

(3)对于大型或较复杂的拉深件,常采用上传动的闭式双动拉深压力机。对于中小型的拉深件(尤其是搪瓷制品、铝制品的拉深件),常采用底传动式的双动拉深压力机。闭式双动拉深压力机有两个滑块,压边用的外滑块和拉深用的内滑块。压边力可靠、易调,模具结构简单,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

(4)对于大批量生产的或形状复杂、批量很大的中小型冲压件,应优先选用自动高速压力机或者多工位自动压力机。

(5)对于批量小、材料厚冲压件,常采用液压机。液压机的合模行程可调,尤其是施力行程较大的冲压加工,与机械压力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而且不会因为板料厚度超差而过载。但生产速度慢,效率较低。可以用于弯曲、拉深、成形、校平等工序。

(6)对于精冲零件,最好选择专用的精冲压力机。否则要利用精度和刚度较高的普通曲柄压力机或液压机,添置压边系统和反压系统后才能进行精冲。2.冲压设备规格的选择

在冲压设备类型选定以后,应进一步根据冲压加工中所需要的冲压力(包括卸料力、压料力等)、变形功以及模具的结构形式和闭合高度、外形轮廓尺寸等选择冲压设备的规格。(1)公称压力

压力机的公称压力,是指压力机滑块离下止点前某一特定距离,即压力机的曲轴旋转至离下止点前某一特定角度(称为公称压力角,约为30度)时,滑块上所容许的最大工作压力。按照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可以得知,压力机滑块的压力在全行程中不是常数,而是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选用压力机时,不仅要考虑公称压力的大小,而且还要保证完成冲压件加工时的冲压工艺力曲线必须在压力机滑块的许用负荷曲线之下。

如图 8.1.4 所示,图中F为压力,α为压力机的曲轴转角。

图 8.1.4 曲柄压力机许用负荷曲线与不同的冲压工艺力曲线的比较

a)冲裁 b)弯曲 c)拉深 d)落料与拉深

一般情况下,压力机的公称压力应大于或等于冲压总工艺力的 1.3 倍。在开式压力机上进行精密冲裁时,压力机的公称压力应大于冲压总工艺力的2倍。对于拉深工序,为了选取方便,并使压力机能安全地工作,可以考虑适当的安全系数,近似地取为:

浅拉深时,最大拉深力≤(0.7~0.8)压力机公称压力;

深拉深时,最大拉深力≤(0.5~0.6)压力机公称压力;

高速冲压时,最大拉深力≤(0.1~0.15)压力机公称压力。(2)滑块行程

压力机的滑块行程是指滑块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经过的距离。压机行程的大小应能保证毛坯或半成品的放入以及成形零件的取出。一般冲裁、精压工序所需行程较小;弯曲、拉深工序则需要较大的行程。拉深件所用的压机,其行程至少应大于或者等于成品零件高度的2.5倍以上。

(3)闭合高度

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是指滑块在下止点时,滑块底平面到工作台面之间的高度。调节压力机连杆的长度就可以调整闭合高度的大小。当压力机连杆调节至最上位置时,闭合高度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闭合高度。当压力机连杆调节至最下位置时,闭合高度达到最小值,称为最小闭合高度。模具的闭合高度必须适合于压力机闭合高度范围的要求(如图8.1.5 所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为:≥ ≥(8.1.1)

图 8.1.5 模具闭合高度与压力机闭合高度的配合关系

(4)其它参数

①压力机工作台尺寸 压力机工作台上垫板的平面尺寸应大于模具下模的平面尺寸,并留有固定模具的充分余地,一般每边留 50~70mm。

②压力机工作台孔尺寸 模具底部设置的漏料孔或弹顶装置尺寸必须小于压力机的工作台孔尺寸。

③压力机模柄孔尺寸 模具的模柄直径必须和压力机滑块内模柄安装用孔的直径相一致,模柄的高度应小于模柄安装孔的深度。8.1.5 冲压工艺文件的编写

冲压工艺文件一般以工艺过程卡的形式表示,它综合地表达了冲压工艺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工序序号、工序名称或工序说明、加工工序草图(半成品形状和尺寸)、模具的结构形式和种类、选定的冲压设备、工序检验要求、工时定额、板料的规格以及毛坯的形状尺寸等等。

冲压件的批量生产中,冲压工艺过程卡是指导冲压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技术文件,起着生产的组织管理、调度、工序间的协调以及工时定额核算等作用。工艺卡片尚未有统一的格式,一般按照既简明扼要又有利于生产管理的原则进行制订。冲压工艺卡片的格式可参考冲压工艺设计实例中的表8.1.1。

设计计算说明书是编写冲压工艺卡及指导生产的主要依据,对一些重要冲压件的工艺制订和模具设计,应在设计的最后阶段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以供今后审阅备查。其主要内容有:冲压件的工艺分析,毛坯展开尺寸计算,排样方式及其经济性分析,工艺方案的技术和经济综合分析比较,工序性质和冲压次数的确定,半成品过渡形状和尺寸计算,模具结构形式分析,模具主要零件的材料选择、技术要求及强度计算,凸模和凹模工作部分尺寸与公差确定,冲压力计算与压力中心位置的确定,冲压设备的选用以及弹性元件的选取和校核等。

篇2:第九章 冲压工艺规程编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九章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写“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好事情,外祖父,彼得大树都被一个新来的闹上长肉瘤的老头用散弹打中了,幸好没什么大问题,彼得大叔给我讲以前的事,我被2个大哥骗去向贝特连院子的一个老爷光头上吐口水,他们去偷他的狗,结果一群贝特连家中的人来我家。两个哥哥跑到街上,我被打了一顿,小说很重视大人讲故事对儿童的影响。马车夫就常给“我”讲故事,虽然他的讲故事本领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节是“我”与三兄弟的友谊,三个兄弟和我遇见,老三掉到了井里,我帮他们就出了老三,下篇写“我”和“三个小少爷”的友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对一个人“心灵面貌”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三兄弟的母亲死了,有一个后妈,小说如实地写了“我”对三个小少爷的好感和羡慕。外婆支持“我”和三兄弟的友谊,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亲上校奥夫相尼科夫禁止他们交往,甚至马车夫彼得也坚决反对。马车夫跟“我”因此发生了争吵,这次“争吵”成了联结上,下两篇的纽带、最后写的事彼得大叔有忧郁痴呆症,他的哑巴侄子到乡下结婚去了,我家后院,警察来了,死者是彼得大叔。

上一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求职简历下一篇:十九大心得体会+姚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