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2024-06-24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0篇)

篇1: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材分析

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难点

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具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引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

2、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3、齐读课题、释题

1、学生回答(喜欢)

2、(学生跟着书空)

3、齐读课题并说说什么叫传统节日?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默读课文,思考:

(1)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标出文中有几句话。

2、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指导“乞巧”的读法

3、课件出示我会认得生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标出文中有几句话?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字词,汇报。

3、学生开火车认读、齐读。打乱字词认读。

送生字进课文,感受课文。

小组探究

1、师范读课文。

2、熟读课文。

3、用横线画出文中共写了几个节日?

4、这些节日当中,你喜欢哪一个节日?说说喜欢的理由。

5、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学生听,注意字音。

2、学生跟老师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分小组对读课文;男女生对读课文。

3、学生用横线画出文中写的节日。

(1)生回答,师板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你知道这些节日分别是什么时候?(生说师板书)

(3)出示练习题,我会连线。

元宵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七夕节

七月初七五月初五八月十五正月初一正月十五4月5日

4、选自己喜欢的节日说一说。

5、小组讨论在传统节日里,要注意哪些安全?如:春节不能随便放鞭炮,要有大人陪同才可以。

指导书写“贴,街”两个生字生字。

1、读第一、二句话。

2、小组合作:观察“贴、街”两个生字

3、重点指导:贴、街

4、学生书写生字,注意提醒写生写字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1、指名读指名读第一、二句话。

2、小组合作:观察生字,看看这两个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怎样才能把字写的美观、端正。

3、学生汇报:(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街:“行”字中音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4、学生认读生字词,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

课堂

小结

1、回顾文中写了几个传统节日?

2、你知道那些古诗是写传统节日的呢?

1、学生回答。

2、学生说一说,再背诵古诗。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4月5日五月初五七月初七八月十五九月初九

篇2: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日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传统节日》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

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 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 、扫 、舟 、艾、转、团 、热、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6)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chuán tǒnɡ yuán xiāo mǎn tánɡ qǐ qiǎo

传 统 元 宵 满 堂 乞 巧

niú lánɡ yuè bǐnɡ shǎnɡ jú xiǎo xiànɡ

牛 郎 月 饼 赏 菊 小 巷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 、元 宵 、满 堂 、乞巧、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3、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齐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 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传统节日》课文内容分析

《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篇3: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的阶段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是有所不同的, 它将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 阶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说明的。

二、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 设计了八个专题, 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 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 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 没有写字要求。

三、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

1. 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如第三组, 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 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 民风的淳朴。

2. 教材更具有时代感, 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材新编选的课文, 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 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 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等, 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 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 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 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 突破传统呈现方式, 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 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 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 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 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4. 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 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 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除了上述题型外, 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 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5. 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 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 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宽带网”则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 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 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 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建议

1. 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是: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2.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针对这一建议, 我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为例, 谈谈我对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学《日月潭》可以以读带讲, 在读中感悟。对一些词句的理解, 不能以词解词, 应该让学生多读, 自读自悟, 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词句。

教学《葡萄沟》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读书。揭题后可以让学生提问题,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哪些地方说出了好?”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再用各种形式读出喜欢的情感, 最后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一抄。

教学《难忘的泼水节》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学生对伟人的事迹不太了解, 我们可以利用插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身上的服饰、手里拿的器皿、身上挎的乐器。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共庆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 由于学生识字量比较大, 有很多新的词语可以结合图来理解。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

五、评价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只对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进行评价。

1. 识字写字。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 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 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2. 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 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4: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所教年级:四年级

所教册次、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设计主题:Unit 2: What Time Is It ? A—Lets talk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課为对话教学,主要教授句型:What time is it ?Ittime for...句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内容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在教学中我从本班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听、说、演、唱、玩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交流情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使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本课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课教学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It is time …句型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子。它将贯穿本单元,通过对句子的掌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这个句子。进而为以下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2人,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知识储备很好,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素质较差,语言运用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被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我班的学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Its time fo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2.能理解并运用Just a minute.Lets run!和go home三个短语和句子。

3.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作息。

4.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问答以及句型Its time for….的用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回答。

2.Its time for…的用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一些习惯表达法的理解和发音,比如:Just a minute. shool is over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中文为主 + 所教学科目标语言)

1) warm-up

设计意图: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句型,在问候中提到了Kids 这个单词,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为“Go home ,kids “ 这个句子的学习打下铺垫。

1.Sing a song

2. 出示上一节课的图片,复习学过的单词组。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lets do的内容.

3.问候学生:Good morning kids , .what time is it ? 让学生用Its … 、Its time for…句式来回答问题,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指导。

2) Revision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既练习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复习了所学知识,并且为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游戏:“听句子,拨表针”

老师说出Its time for music class 等句子,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表针迅速拨到相应的位置上。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并给予鼓励。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息时间表。找学生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用所学的句子进行表述。比如“Its …oclock .Its time for…

3) Presentation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借助图片,和教师形象的肢体语言,以及游戏等环节,利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灰太狼,喜羊羊的形象,将“大灰狼,几点钟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接受语言信息,体会语言在情境中的运用

1.教师设计导语并且出示“下课”的图片,说: school is over ,让孩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钟表并向其他同学提问: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回答 ,练习几次后教师示意学校的放学时间,待其他学生做出回答后, 教师自然引出Oh,its 4 oclock now.School is over. 教师领读School is over.然后将School is over.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合起来分男女生练读,并引导学生回答:OK. 反复进行练习。

2.教学Just a minute.

教师说:School is over. But I want to know Where do you want to go?教师出示课件,出示(Let.s go to the playgroud , Lets go home Lets run)句子,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学生这几个句子的含义 。并且通过不同方法读句子。But Where do they want to go?教师故意设下疑问,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教师假装没倒好磁带,边说Just a minute,边摆弄录音机,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领会Just a minute的含义。提问学生回答,对于回答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接着教师领读Just a minute。

3.教师用英语说:我累了,让我们做个游戏吧!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灰太狼的角色,老师扮演喜羊羊,看课件的钟表,做“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的游戏。根据回答的时间说出Its time for( lunch/breakfast/dinner/English class/school) , 让学生来判断喜羊羊回答的对不对。教师多找几个学生做这个游戏。

4.小组分角色扮演来模仿刚才的游戏来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找最好的小组到前边进行表演。

5. Lisen to the tape .

(1)出示对话的图片的课件,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给的问题卡片边听边看边思考:

Picture 1:Where do they want to go?

Picture 2:Where are they now?What time is it now?

Picture 3:Whos the man?What does he say?What time is it now?

听完录音,每听完一幅图的内容就请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查对对话的理解程度。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完成课件上的填空。

(2)Listen and repeat. 学生再次听录音后,完成课件上的填空内容。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首先,在课堂上。我运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充分调动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教师评价对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五分的鼓励,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都想积极参与,效果很好。其次,在进行Lets play 的环节时,我利用小组之间的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对表演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并且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出本节课最佳明星和最佳小组。

评价方法:

篇5: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唐诗和杰出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散文和著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唐代书法和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艺术宝库莫高窟。2.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文学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尤其是诗歌、书法以及石窟艺术进入了我国的黄金时代,在我国及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在文学艺术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的感知,使学生体会到,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一是来自于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民间疾苦的关心;二是来自于刻苦的学习和对相关文化艺术领域的变革与创新。从而有机地进行品德、意志和创新意识的教育。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从而提高学生对唐诗、散文、书画、雕塑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列表整理隋唐时期主要文学艺术家及其艺术特点和代表作来培养学生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书法和绘画

难点:雕塑艺术和乐舞的发展

预习提纲:

1、你认为本课我们学习的问题有哪些?

2、你认为本课重点内容是哪些?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隋唐时期我国科技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什么地位? 隋唐时期,我国不仅在科技方面创造了骄人的业绩,而且在文学艺术诸如诗歌、书法和石窟艺术方面,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书写课题)新课学习

古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凑”。这一谚语本身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略)说明唐诗的影响之大。

一、诗歌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说唐朝是我们诗歌的黄金时代?(答)仅流传下来的唐诗,就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5万首。诗歌在唐代已成为一种最普通的文学形式。从帝王、贵族、官僚到尼姑和歌妓,从鹤发到童颜都留下了他们的作品,而且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呈现出百花吐艳的景象。一个时代有如此众多的诗人和作品受到后人喜爱,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是罕见的。(问)在二千多位诗人中,同学们熟悉或知道哪些诗人?唐代诗人多,有成就的诗人也多。本课特别推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1.李白

(引导学生看课本李白像,并作介绍)李白,字太白,少年好学,喜欢文学。“一生好人名山游”,青年时即离家漫游祖国的大江南北。后被唐玄宗召为文学侍从,但当时政治日渐腐败,不满两年,便因得罪权贵,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地。这一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名篇迭出。744年,李白在洛阳和杜甫相遇并结成好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安史之乱后,李白遭遇不幸,最后在贫困和漂泊中病逝。他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传奇色彩,如李白的豪饮、剑术和球技,可谓德才兼备、文武两长。

李白存诗900多首,长于描绘祖国壮丽河山。同学们比较熟悉李白的哪些诗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无与伦比的绝唱。从诗歌风格来讲,李白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语言轻快。正由于此,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如是说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大诗人,杜甫则是一位现实主义大诗人 2.杜甫

同学们比较熟悉杜甫的哪些诗作?(《三吏》、《三别》是杜诗中的不朽篇章)从杜甫的诗歌中我们可以体会有哪些特点?杜甫的诗歌或气魄雄伟,或沉郁悲怆,语言锤炼凝重。

为什么在杜甫的诗歌中表现出与李白诗歌风格特点的巨大差异?主要是因为两人生活的遭遇与生活的时代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年青时即以诗文出名,也先后长期漫游;与李白相遇后,写下许多怀念的感人诗篇;后十年旅居长安,科举不第,常靠朋友接济,在失意和贫困中,杜甫看到朝政的黑暗,体会到人民生活的痛苦;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带着全家加入流浪的队伍,一度被叛军抓到长安,看到国破家亡的惨境,饱尝了战乱的苦楚;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写出了一生中很少有的一首表现出高兴的诗歌;但连绵不断的藩镇战争仍逼他到处飘泊、最后杜甫在贫病交加中,永远停止歌唱。

杜甫今存诗1400多首。他的诗歌反映出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历史,深刻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期人民所遭受的痛苦,被人们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圣”。在杜甫去世两年以后,我国另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诞生了。3.白居易

中唐时期,唐朝走向衰落,社会矛盾重重。诗坛掀起改革浪潮,提倡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白居易是其中的代表人物11岁时,白居易为躲避藩镇战乱,开始了长达五六年的逃难生活,深刻感受到什么是民间疾苦,从而写出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讽喻诗有哪些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卖炭翁》)。白居易诗歌的另一特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此,白居易的诗歌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流传很广。不仅为我国各族人民所喜爱,而且流传到国外,在朝鲜和日本广为传抄。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什么能在诗歌创作上取得卓越的成就?一是来自于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民间疾苦的关心;二是来自于刻苦的学习和对诗歌的变革与创新。

在书法艺术方面,我国隋唐时期亦是书法家辈出,并且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从而形成我国书法艺术的高峰。

二、书法的高峰 我国继王羲之后在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谁?他创立的新书体是什么样子?颜真卿,他创立的新书体雄浑敦厚,人称“颜体”,代表作有《多宝塔碑》等。和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是谁?他的书法特点是什么?代表作有哪些?柳公权,他的书法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等。

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为后人称颂,是不是就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字写得好?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为后人称颂,并不仅仅是字写得好,还在于他们的人品高,在安史之乱事件中,颜真卿挺身抗击安禄山。柳公权借笔法劝谏唐穆宗。这说明,人品与书品是紧密相关的,只有人、书俱佳,才能赢得后人的赞颂。

隋唐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为什么会有高度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唐朝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还有当时的统治政策比较开明,这些都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唐太宗本人亦非常喜欢书法,还把书法的好坏作为取士的一项重要标准,这就刺激了读书人学习书法的积极性,由此促使唐朝的书法艺术达到极高的水平。

三、异彩焕发的绘画

隋唐时期画坛出现怎样的盛况?宗教画富有现实生活气息,人物故事画、山水画、花鸟画已大量出现。

对后世影响大的唐代画家是谁?他们的绘画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代表作?对后世影响大的画家是唐代的阎立本和吴道子。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画的人物神态各异,生动传神,代表作有《步辇图》。这是一幅有重要价值的历史画卷,它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向唐朝求婚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真实地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亲密的关系。吴道子善画写意画,即用笔不求工细,但求神态。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讲究主体效果,其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石窟艺术在唐朝也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四、艺术宝库莫高窟

我国古代有三大佛教艺术宝库,有两个曾在上一学期学过,还记得吗?(山西云岗和河南龙门石窟。)除了云岗、龙门石窟以外,还有座落在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其中十分之六七的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现存的492个洞窟绘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其中有的飞天长2。5米,也有的不到5厘米。这些飞天好像不受任何约束,姿态千变万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丰富的想象力。

五、盛大欢腾的乐舞

篇6:二年级下册教案

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为万以内的数需要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而二年级学生的经验有限,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教学时,应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计数单位认识时,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情感态度: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一课时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拐弯数。

教学过程:

一、信息汇报

汇报收集到的有关1000以内数的资料。

二、探究新知

1、数的认识。

1000有多大?(估计说不清)

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

动态演示P68例题1。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2)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

边演示边数。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10个一百是1000。(板书)

观察后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学习

任务:

[1]数数(100――1000以内)

[2]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3]汇报。小结

4、数数练习。

[1]集体数,P68 做一做

[2]数数接龙游戏

5、猜数游戏

三、生活中的数。说说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三位数的读、写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为以后理解四则计算做准备.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习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

(1)让学生口头各举出一个一位数和两个两位数.(要求两位数应包括末尾是0和末尾不是0这两种情况)

(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上面列举的数.

(3)引导学生说出列举的数的组成.

(4)提问式小结.

读数、写数都从什么位开始,末尾的0读不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P69例2

(1)出示计数器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

教师出示计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

①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各表示什么数位?

②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③10个一是( )、10个( )是一百、( )个一百是一千.

(2)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

提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2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2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3)三位数的读写法.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

[1]不带0的三位数.在计数器上表示235.

[2]中间带0的三位数.

[3]末尾带0的三位数.

学生边演示边汇报。总结

2、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234 520 806 721 910 9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六十二 四百零四 六百五十 七百

(3)P69 “做一做”1、2

三、发展练习

(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呢?

(2)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个位上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是0,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3)用0、1和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四、作业 P71 1、2、3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109 800 289 330 1000

(3)写数

999 345 870 106

(4)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61○56 45○47 100○98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P70图

小组讨论:怎么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学生汇报

小结: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时,从高位比起,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百位相同,看十位。。。。。。

2.练习: (1)P70“做一做”

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题,同桌互相说说

第三题,先说说你是概括什么来判断的。

3.数学游戏

(1)每人请写出3个比230大,比250小的数。然后四人小组中找出所写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2)每人请写出3个比970大的数,汇报后全班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

三、课堂练习:P72 4、5、6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 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教学 过程:

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类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三.读法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你能写一个中间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一读吗?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四.写法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

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学生试写。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五.练习与巩固

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昨天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家用电器的价格,谁能给我们说说你的调查结果。(指名汇报)

电冰箱2413元;洗衣机825元;彩电4593元;电脑4998元。。。。。。

同学们真能干,看得很清楚。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价格信息来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二、新授:

1、师:你们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两样商品比一比,看看谁贵谁便宜?能不能用“□○□”这样的形式写下来?

2、学生活动。

3、师:谁能汇报一下,你们选择哪两样商品,谁贵谁便宜?并用□○□式子表示出来了。

4、式子都整理在下面并编上号,你们给它们分分类,好吗?(自由分类。)

①825<2413 ②2413<4593 4998=“”>2413 ④825<4593

⑤825<4998 4998=“”>4593

你认为可以怎么分?(指名回答,分类情况。)

5、老师出示:第一类①④⑤ 第二类②③⑥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位数相同怎么来比较大小,位数不同又怎么比较呢?(小组讨论)

(1)问:谁能结合例子来说说?(指名学生回答。)

问:如果二位数和三位数比、三位数和四位数比,四位数和五位数比呢?

(2)谁能说说位数相同的数怎么比较呢?千位、百位、十位都相同,比哪一位呢?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都相同,又怎么比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自己能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发现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找到和自己收集一样商品的好朋友,两人将价格比一比。

2、在○里填上“< 或 >、=”。(看屏幕回答)

299○302 4780○3987 1010○999 568○570

6029○6031 3248○3249 1456○1456

3、有三个小朋友,他们为三个数排了队请你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

小羽: 1010>936>963

小舟: 1010>963>936

小健: 936>963>1010

4、游戏:找座位

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请这四位同学互相帮忙、合作,按老师要求组成数字。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四、作业: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近似数

教学目的: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比较1500和1506两数

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 “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学生举例

3、练习:P79 4、5、6

三、课堂作业P80 8、9

四、课后任务P80 7

篇7:二年级下册教案

本设计力求体现抓住重点,辐射全文的教学历年,教学中教师最大限度地把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质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倾泻,一望无际、勃勃生机、储备、暴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诺亚遇事善于动脑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3.能转述诺亚方舟的故事。

4.学习写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转述诺亚方舟的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特大洪灾,把高原和山脉都淹没了,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年轻人建造了一条巨大的方方正正的船人们躲到船上在茫茫的、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漂流,暴雨一连下了四十天,雨停后,这个年轻人放出鸽子,很快鸽子叼着一条橄榄嫩枝飞回,人们知道水已经退了,平安已经到来,后来人们以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想知道这个人是叫什么名字吗?

二、揭示课题,

1.板书:

诺亚:传说中的一个年轻人的名字,

方舟:方方正正的船。

2.诺亚和方舟有着怎样的关系?

3.为什么以此为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诺亚制造了一条船。

生:以此为题突出诺亚是一位聪明而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人。

三、认识会认字

出示会认字:瀑,倾,泻,淹,势,储,际,橄,榄,勃

1.学生尝试读。

2.教师正音。

3.找出这些字的同音字或者形近字并且组词。

瀑()

爆()

暴()

倾()

顷()

泻()

写()

淹()

掩()

势()

努()

勃()

勃()

储()

诸()

际()

标()

橄()

敢()

榄()

览()

4.教师读文。

(1)质疑:这些生字都躲在文章的句子里,你否是可以从句子里找出来?在文章里,它们和哪些字组成词?

(2)学生边听边标出会认字新词。

(3)标出全文的自然段。

瀑布倾泻淹没地势储备一望无际橄榄树勃勃生机

5.归纳学习方法:读中标生字、组词、形近字组词。讨论,朗读,发现。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观察课文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1.认读会写字:

2.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诺亚造了一艘方方正正的船救了被洪水困住的人们。

3.诺亚方舟的作用是什么?

二、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学习活动,扶助“弱势”群体

1.认读会写字,在文中标出生字

2.正确书写生字,组词,找出它们的形近字并组词。

3.找多音字组词。

4.找出相应的近义词,反义词。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A组:

生:我会板演并领读词语。很久很久、越长越高、又大又粗、一望无际、勃勃生机

生:我能把躲在在课文的句子中的会写字找出来,并写在田字格里。

舟充陆洪鸽灾备暴退

生:我能用适合我的方法识字:加部件识字。舟十几十口=船舟+叟=艘,加一加的办法记:充、鸽、洪

生:我能用猜谜语的方法识字。

B组:

生:我能用……像……似的……和各说一个句子。

生:我能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知道鸽子和橄榄树是和平与希望的象征。

生:我能用多音字“转、发、没、着、露”组词。

C组:我们组找到了相应的近义词。

D组:我们组会写反义词。

E组:用生字的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

F组:读词语花篮的词。

G组:我们组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H组: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七、师生评价。

八、总结。

九、反馈测评。

【板书设计】

诺亚方舟

水淹没了村庄和农田→诺亚造方舟

放动物植物种子→鸽子带来了水退的消息

篇8: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玉”、“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知道鸟岛的特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鸟岛的感情,进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玉”、“密”的写法。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鸟岛的热闹。

教学难点:

体会正是因为人类能与鸟和平共处,才使小小的鸟岛闻名中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验

(一)检查生字词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神奇的地方——鸟岛。今天我们继续游览鸟岛,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2.多媒体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3.指名读,相机正音评价,并给多音字组词。

4.齐读词语。

(二)回顾第一小节内容

师:小朋友们词语读得真棒!上节课我们不光学习了词语,还初读了课文。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鸟岛吗?

生:喜欢!

师:这神奇美丽的地方在哪儿呢?谁来填一填?

多媒体出示:()湖()有一个叫“()”的小岛,那就是()的()鸟岛。

师:填得非常准确!我们一起来填一填吧!

(齐读第一小节)

二、视频导入,整体感知

师:青海湖鸟岛闻名中外,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多媒体播放青海湖鸟岛视频)

师:说说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只看了一遍就看出了这么多,你们真了不起!那课文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2、3两小节,注意读书的姿势。

(生自由读书,师巡视指导)

三、精读感悟,突破重点

(一)精读第二小节

1.多媒体出示第二小节

师:现在正值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去鸟岛能看到什么呢?

(指名读第二小节并评价)

2.师:老师这里有三个句子,谁来读读看?(多媒体出示)

鸟儿就从远方飞来。

一群鸟儿就从远方飞来。

一群一群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师:你们觉得哪一句用来形容鸟岛最合适?为什么?(生交流答案)

师:老师还有疑问,第二句说“一群鸟儿”不是也表示鸟儿很多吗?(生回答,师指导朗读,读出鸟儿的多)

师:这里的“陆续”能不能去掉啊?(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陆续”就是一群鸟儿飞来,过段时间又有一群鸟儿飞来,一个接一个,一群接一群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文中再来读一读吧!(指导读第二小节)

师:谁来读好这一小节的第一句?(指名2人读)

师:看来鸟岛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吸引了这么多的鸟儿来这里——我们来看看吧!(多媒体出示:鸟儿筑巢的图片)

师: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鸟岛就变得生机勃勃。让我们做一次回家的鸟儿,捧起书,开开心心地读一读第二小节吧!(齐读第二小节)

(二)精读第三小节

过渡:春天大批的鸟儿来到岛上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到了六月岛上会是什么景象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谁来读?

(多媒体出示第三小节,指名读)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鸟儿。

师:恩,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来到了岛上,猜猜看,都有哪些鸟儿?

生:喜鹊、麻雀(留鸟)、燕子、大雁、丹顶鹤(查查候鸟的资料)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多!鸟岛上啊,栖息着十几种活泼可爱的鸟类呢,来看看吧!

(多媒体出示:鸬鹚、鱼欧等鸟的图片)

师:这些鸟儿种类繁多,形态色彩各不相同,就叫做——各种各样。岛上的鸟儿共有十万多只呢!春天的时候,他们从四面八方都赶到这里来相聚,真不愧为“鸟的世界”!谁能通过朗读把这鸟的世界带到大家面前的?(指名读并评价)

师:除了各种各样的鸟儿,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2:密密麻麻的鸟窝。

师:书上怎么说?

生: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多媒体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师:恩,你读得真好!特别是“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读出了它们的意思。谁还能像他这样读一读的?

师:我似乎有种密不透风的感觉。鸟窝真多呀!

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3:我还看到了鸟蛋。

(多媒体出示: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师:鸟蛋怎麽样?

生:很多,而且有玉白色的、青绿色的。

(多媒体出示:鸟蛋的图片)

师:鸟蛋不仅多,颜色还很美呢!有的像玉一样白,有的青中带绿,十分漂亮!再看这个窝里还有一只刚刚从蛋壳里孵化出来的雏鸟呢,多有趣啊!这么多漂亮有趣的鸟蛋,谁来读读?

(指名读,指导读出鸟蛋的多)

师:这一段没有一个“多”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感受到了一个鸟的世界。六月的鸟岛真是热闹非凡!谁能读出这种热闹的感觉来?

(指名读第三小节)

(三)精读第四段

过渡:鸟岛真热闹呀!各种各样的鸟儿,密密麻麻的鸟窝,窝里窝外到处是鸟蛋,小朋友们,如果此时你就在鸟岛,你会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来看看游客们都是怎么做的吧!谁来读读这一小节?(多媒体出示第四小节,指名1人读)

师:从“伸手”和“随处”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伸手”:鸟很容易捉了,说明——鸟多。“随处”:鸟蛋太容易拾了,说明——鸟蛋多。

师:可是——(引读:却没有人去碰一下)

师:因为——(引读: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师:对呀,鸟是人类的朋友,从游人的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游客不光喜欢鸟,而且爱护鸟!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一读第四小节!(齐读第四小节)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谁给我们大家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句子: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指名读)

师: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原因是——

师:老师想把原因放在句子的前面说,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

(出示: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

师:小朋友们看,这两句话虽然顺序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其实呀,在我们生活中也常常会用到这种带有原因和结果的句子。比如说:周老师刚才表扬了大家,因为大家书读得很棒!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因为大家书读得很棒,所以——”

生:周老师表扬了大家。

师:谁来学着说一句?

生1:我们没有做早操,因为今天下雨了。

师: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因为今天下雨了,所以我们没有做早操。”

生2: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我帮助了别人。

师: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因为我帮助了别人,所以今天我很开心。”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正是因为人们的爱鸟护鸟,所以这鸟岛成了鸟儿的世界,鸟儿的乐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鸟岛,去看一看各种各样的鸟儿,密密麻麻的鸟窝,五光十色的鸟蛋吧!捧起书,用朗读再现这壮观和谐的奇景吧!鸟岛,预备读!(齐读课文)

四、练写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玉、密

1.指名认读。

2.讲解“玉”。要点提醒:最下面一横要写得长一点,不能漏了一点,竖要竖在竖中线上。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玉“

3.讲解“密”。提醒注意点:笔画比较多,在书写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一些,“必”的这一撇要长一点儿。

4.师范写,生描红。

五、总结全文

篇9:《小鸟的家》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地、大胆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有目的改造成使之为小鸟的家。2、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感受小鸟拥有家园的快乐,充满情感的去进行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力。3、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材料的美感并进行大胆的、有目的的改造。2、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搜集多种可以利用来制作小鸟的家的废旧物品。制作工具。学生:图画纸、彩色笔。课前搜集多种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剪刀、双面胶等制作工具。教学活动过程:一、激情引趣教师和学生合作手影表演:小鸟回家。利用大屏幕,教师将预先准备的树和鸟窝的剪纸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用手影表现小鸟在树和鸟窝周围飞来飞去玩耍的场景。根据气氛及时教授学生们用手表现小鸟的形态,并选出三名学生到大屏幕前表现小鸟飞飞的场景学生一起用手势学小鸟飞。教师提示“我们飞累了,让小鸟一起回家休息吧!你们想不想看看小鸟的家呢?”教师将小鸟的手影投入到树上鸟窝的位置。提示手影表演的学生也把手影投入到鸟窝的位置。老师及时出示课题:《小鸟的家》。演示课件幻灯片:课题《小鸟的家》(配有鸟鸣声)。二、引导阶段1.观察照片中的小鸟的家;有圆形的,椭圆形的,有的在树杈中间,有的在屋檐下,有的在树洞里。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照片)。提示学生说一说小鸟的家会在什么地方。2.欣赏小朋友的绘画作品。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儿童绘画作品)。集体讨论:在作品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小鸟的家。3.除了绘画形式,我们还可以搜集多种可以利用来制作小鸟的家的废旧物品,用手工制作小鸟的家。观看手工制作视频,可以边看边跟着动手。演示课件幻灯片:小鸟的家(手工制作教学视频)。三、发展阶段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小鸟的家:手工制作,绘画。1、请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通过课前准备,打算利用什么废旧材料来为小鸟筑巢。鼓励学生自主地、大胆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有目的改造成使之为小鸟的家。教师反复强调为小鸟做的家既要舒适、美观,又要牢固。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制作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大胆的对材料进行改造。2、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为小鸟建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根据绘画内容来表现小鸟的家。演示课件幻灯片:播放带有鸟叫声的柔美乐曲。四:学生作品展示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2、扮演自己作品中的角色,比如说鸟妈妈。想象着说几句话。3、评选最佳作品。五、教师小结鸟是人类的朋友。鸟最明显的益处就是消灭害虫。鸟多数以昆虫为食,是农田、果园中多种害虫的天敌和克星。大多数鸟以树为家,在树上筑巢繁殖后代,为树消灭害虫,帮助树木传播种子,我们这里的小鸟为数不多,更需要同学的爱鸟之心,不要故意捕捉、伤害小鸟。如果有人企图捕捉、伤害小鸟,请同学们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劝阻!演示课件幻灯片:大山雀一昼夜捕食的昆虫总量相当于自身的体重。六: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在课余的时间用木板等坚固的材料做一个鸟窝。在你的爸爸妈妈帮助下,挂在树上,吸引小鸟来居住,进行观察,并绘画观察日记。演示课件幻灯片:人工鸟窝。七:收拾整理 请整理好你们的工具和材料,带走碎纸等垃圾。保持室内的环卫生!谢谢!下节课再见!

篇10: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美食——千人糕。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叫做“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我会读生字。(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nén wèi mi jù n zh tián cài láo

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师生共同订正:

“甜”三拼音节,“菜”是平舌音,“汁”是翘舌音,“甘”是前鼻音,“能”为后鼻音。

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

o tè m zhè áo suàn xio shòu dí què yn

糕特嘛蔗熬算销售的确应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翘舌音。

“应”:整体认读音节,后鼻音。

(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评价后再读。

3.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听爸爸讲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读一读生字,并扩词。

2.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加一加:“口+未”就是“味”,“舌+甘”就是“甜”,“艹+菜”是“菜”。

减一减:“实”减掉宝盖头上的的`两个点,就是“买”。“熊”减掉“灬”就是“能”。“真”减掉“十”就是“具”。

换一换:“叶”去掉“口”,换成“氵”,就是“汁”。

猜谜语:“草桥飞云动”,是“劳”;“要知甜不甜,快去用舌舔一舔。”是“甘”。

3.自由组合学习生字,观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他们写正确、美观?

4.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说,师适当补充。

出示生字的田字格课件: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能”;右边的两个“匕”,是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具”上面不是“且”,要多一横。

“劳”注意不要漏掉中间的“冖”。

另外,“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甘”是独体字,横基本压住横中线上。

5.当小老师教,说说生字的笔顺,教师范写。

6.学生书写生字。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7.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说说好在哪里。

8.游戏巩固识字。

(1)“找朋友”。出示形旁和声旁,学生根据形旁和声旁组成生字。

(2)“我指你认”。一个学生指生字,一个学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词或句子。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可真不小。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复杂的,到底有多复杂呢?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精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B讨论:这句话是什么句式?谁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

(这句话是反问句。它可以改说成:它的味道并不特别。)

C指导读句子。

读出反问的语气。

D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6-9自然段。

(1)指名读6-9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

自由读6-9自然段。回答下列提问:

A种大米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种子、农具、肥料、水……)

B糖是怎么来的?

(从甘蔗、甜菜中熬出来。)

C熬糖需要什么工具?

(工具、火)

D米糕做好后,怎么卖出去?

(包装、送货、销售)

E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6-9自然段。

3.精读第10、11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A比较词语:平常平平常常

(普普通通比普通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平常)

B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许多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C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许多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三)小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板书设计

6千人糕

米粉米稻子农民

糖甘蔗甜菜农民

熬糖锅煤工人

米糕包装送货销售商人

上一篇:加强常态管理,广泛发动参与下一篇:美国校车制度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