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常态管理,广泛发动参与

2024-06-24

加强常态管理,广泛发动参与(精选3篇)

篇1:加强常态管理,广泛发动参与

加强常态管理,广泛发动参与 为泉州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贡献

丰泽区作为泉州市中心城市核心区,是文明城市检查的主要验证区域,承担着泉州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主要任务。近年来,在创城工作中,丰泽区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开展创城工作,创建工作取得较大进步,但对照全国文明城市的两个测评标准,我们自感还有不少差距。特别是部分老旧社区配套建设较差、交通秩序不规范、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保持时好时坏、市民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始终影响着创城的整体水平。下阶段,我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六个“进一步”深化创城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区将继续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程跟踪、一线督战,区四套班子领导指导督促挂点街道、8个街道党政领导指导督促挂钩社区,区各创建工作职能组正副组长单位一把手,指导督促职能组成员单位抓好文明城市创评工作,确保领导力量、迎检力量在一线,每个创建项目都有专人负责,确保创评工作扎实开展、有效开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快丰泽区档案馆建设,做好丰泽区文化馆升级。加强小区消防、物防、技防、公益广告宣传牌、垃圾箱以及公厕无障碍设施等公益设施的修缮和配套。进一步规范建设好社区心理咨询室、绿色网吧、志愿服务工作站。

三是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市民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群众基础和根本所在。丰泽区委区政府今明两年,将继续在全区深化“市民素质提升年”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文明餐桌我先行”、“文明礼仪我示范”、“文明秩序我维护”、“文明生活我倡导”、“文明行为我践行”、“文明公益我奉献”、“文明创建我参与”等七大行动,以此大力提升广大市民的公共文明行为素质,使讲文明、懂礼仪、守道德、重诚信、遵交规、爱清洁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创城、参与创城。

四是进一步整治环境卫生。继续组织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日”活动。以每月第一周周六上午为“清洁家园行动日”,开展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城区相关单位干部职工、社区干部、居民清扫卫生死角,开展卫生楼道、卫生街巷、卫生之家、卫生小区等创建活动。加强日常巡查,督促“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卫生保洁网格化的落实,创建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

五是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针对我区符合标准的农贸市场不多现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落实管理责任。参照创卫的经验做法,实施农贸市场“网格化”管理,加大对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软硬配套设施,净化市场周边环境,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和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切实解决集贸市场无证经营、占道经营、卫生脏乱差等突出问题。

六是进一步加强交通管理。以点带面,重点抓好主要交通路口、公交站点、校园周边、医院门口等重点部位的交通管理,合理安排和科学调度警力上路。加大对交通违章行为的教育纠正和处罚力度,着重解决部分繁忙路段交通拥堵、机动车违章停车、行人及非机动车闯红灯和乱穿马路、骑乘摩托车和电动车不戴安全帽等乱象问题。在主要交通路口,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和创城宣传活动。

篇2:加强常态管理,广泛发动参与

fdxww.com 更新:2011-4-26 10:17:00 作者:周世健 来源:福鼎新闻网

福鼎新闻网讯(周世健)为纪念“天上圣母”、“和平女神”妈祖诞辰1051周年,前岐镇妈祖天后宫管委会于4月25日晚, 在前岐镇妈祖天后宫广场举办以“纪念妈祖诞辰1051周年”文艺晚会,前岐镇计划生育委员会借此机会,在活动现场举行了“树婚育新风惠泽千家万户,强我镇经济早达小康生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本次晚会由前岐镇妈祖宫管委会主办,福鼎市歌舞协会承办。

举办此次文艺演出,一是为了庆祝妈祖诞辰1051周年,祈求我镇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二是为了进一步创新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方式,以一种新的方式普及计划生育知识,引领广大育龄青年自觉落实计划生育措施,弘扬婚育新风,营造全社会关心计生、宣传计生、支持计生的良好氛围,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宣传进一步引向深入;三是为了丰富我镇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篇3:加强常态管理,广泛发动参与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快发展阶段,更是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多发时期,为深化“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思路研究,重点了解各地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经验和办法,近期社会发展司牵头、宏观院体改所、社会所有关同志赴成都市温江区就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村级改革试点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温江以更加主动的姿态直面群众的诉求,给百姓一个阳光化的渠道,基本消除了通过“上访”等方式反映矛盾的现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温江民情信息中心的机制和工作经验,对未来社会发展有较大借鉴和推广意义。

一、温江推进村级公共服务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初步成效

为进一步落实和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温江区近年来开始探索推进村级公共服务改革。温江区将完善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作为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努力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创新城乡一体的社会管理方式。

在推进村级公共服务改革中,温江区进一步强化政府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发挥村自治组织的作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的民主权益。其村级公共服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12年,建立适应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转变要求、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保障有力、满足运转需要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民主评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公共服务的管理机制,建立起协同配合、管理有序、服务有力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队伍。到2020年,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随着试点改革的推进,温江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评价得分已位于成都市前5位,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也位于前5位,反映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和环境等方面状况的公共服务水平指数处于领先位置。温江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加强了均等化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强化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在四川省率先铺开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工作,搭建了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镇(街)政务大厅为基础、村(社区)代理站为网点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

二、温江区村级公共服务改革的主要创新点

(一)明确划分基本公共服务的各级政府责任,并匹配相应的财力保障

根据供给主体不同,成都市将基本公共服务划分为政府为主、市场为主和村自行组织三类,实行分类供给。政府主要做好基本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村级自治组织切实做好自治组织内部的服务和管理,依托市场主体开展以市场化方式供给的村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同时,成都市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将村级基本公共服务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由市、县两级政府在本级财政年初预算中提取村级专项资金,用于村级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对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投入的最低经费标准,现阶段每个村(社区)每年的村级专项资金安排最低不少于20万元,对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二)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

成都市把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划分为文体、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业生产服务和社会管理7大类59小类,每一小类都明确供给主体,其中,由政府主导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占全部项目总数的62.71%。在此基础上,各大类的主管政府部门和各地正在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分范围,明确不同阶段的主要实施标准。温江区在成都市划分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出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119项,并分别明确了相关实施主体,其中,由政府供给的54项,属于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主要涉及改善居住环境、提供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最低生活保障、就业支持等内容;市场供给的32项;委托村(社区)供给的21项;由村(社区)组织自行供给的12项。卫生部门建立了ABC三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c类包:即当前要达到标准,2009-2011年完成,B类和A类包分别在c类包的基础上,增加服务项目、服务频率和服务覆盖面。B类包2011-2013年完成,A类包2013-2015年完成。

(三)建立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

农民是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直接受益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要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主要创新体现在:

一是建立需求调查制度。温江区6个试点村(社区)在确定村级公共服务内容时,坚持议事民为主,确保群众参与公共服务项目论证与选择,探索建立了人户需求调查制度。

二是加强群众民主决策。在广泛征求民意基础上,对公共服务项目依据多数村民的意见提出初步方案并公诸于众征集意见,经过多次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复酝酿后,提交村民大会投票表决。

三是以民情信息中心为载体,建立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永宁镇隆兴场社区建立了“民情信息中心”,在镇政府政务大厅设立窗口接件,设置值班电话,确保全天候服务。民情信息中心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根据信息内容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由镇党委以督办件形式交分管领导或相关科室站所限时办结。最终办理结果由民情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民情信息员告知群众,并将群众是否满意处理结果的意见反馈给民情信息中心。截至2009年5月,已接收并处理民情民意信息72件,办理投诉性质事项12件,以上事项全部通过电话或民情信息员回复当事人,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创新基层公共服务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机制

为保证村级专项公共服务资金的使用由村民决定,温江构建了村(社区)民自治组织新体系,实行村(社区)议事决策、执行、监督的三分立,建立了村民议事会和监督委员会成员的选举及罢免制度,基本形成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民意调查一民主议事一讨论表决一公示确认等“四个程序”。如寿安东岳社区将通过入户调查等多渠道收集的1000余条意见一一进行汇总梳理后,村上先后召开议事会8次、组上会议20多次进行讨论,最终选择和确定了今年要实施的项目,并经公示后,依据这些项目确定公共服务的经费使用。

对于一些大型的、投资较多的公共服务建设项目,通过成都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引导和集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参与小城镇综合开发)融资,统筹集中使用专项公共服务资金。成都市制定了《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村级融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由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村(社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专项资金偿还投资本息。村(社区)按年利率2%承担资金利息。同时,支持相邻的村(社

区)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跨村联合建设公共服务项目。

(五)建立群众参与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机制

社会事业投资建设项目在实行过程中坚持“三公开”:即公开项目方案和工程预算、公开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公开项目综合测评结果。组织村民代表对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进行全程监督,对项目实施质量进行全程监督。每笔经费由承建方提出申请,经村(居)民议事会审议同意后,村(居)民委员会方可支付。由政府支持、市场主体实施的项目。经有关部门和农民群众检查验收,农民群众满意后,政府方能给予资金支持。对所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建立质量跟踪测评制度。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的建设效率。

三、对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一)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中,要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

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在促进城乡人口流动、要素积聚、形成合理的城乡产业布局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必要进一步审视社会事业对未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引领、带动和促进作用。社会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制度平台,引导资源要素向公共服务领域和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加快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十二五”时期将会对社会事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将成为推动未来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通过制定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包),使政府主导和政府责任落到实处

现阶段,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依然明显,政府有职责有义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通过立法、规划、直接举办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支持和监管等手段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今后一个时期,有必要建立体系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包,为全体人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并制定一整套具体的、与发展阶段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范围和标准,成为指导和评价各地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扩展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市场机制提供高效、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应作为“十二五”规划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适应公民参与意识提升需要,大力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和方式,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模式

温江区在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方面,以建立村民议事会制度为突破,积极推行政府职能与村民自治职能分离,构建党组织领导下,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村组治理机制。对经民主决策确定的拟实施项目,广泛动员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并监督、指导社会组织提供好服务。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依法自主参与社会管理,鼓励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社会公益、公共管理和社会援助。

(四)促进公共服务决策由政府做主向政府与群众上下结合策略转变,加快创新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决策机制

政府“自上而下”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能及时反映群众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容易造成有效供给不足和资源浪费。以需求调查为重点的成都村级公共服务决策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的效率和满意度。通过需求调查,提供什么,由民说了算。充分尊重和发挥基层群众的创造精神,创新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变过去政府自上而下为民安排公共服务,转到按群众需求什么就提供什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上一篇:自我介绍一分钟中学生下一篇: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