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学院金融数学高分经验

2024-06-26

西南财经大学学院金融数学高分经验(共9篇)

篇1:西南财经大学学院金融数学高分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金融系研究生考试经验

各位大家好:

这是一份写给报考华东师范大学金融统计学院金融系的同学的东西,首先要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蒋,本科在华师大商学院读的经济学,毕业的时候考过一次金融的研究生,总分345,数学考了85分,08年金融的复试分数线是380;本来打算工作了吧,已经在浦东金桥那边跟两个交大的哥们合租了一套不错的公寓,小日子过的挺爽(就是没存下钱),公司在陆家嘴的同盛大厦,每天也不要加班,下了班撒腿就跑,哎,苦于没有钱途和前途,加之我女朋友跟我一起考研,顺利的进入了金融系,双方父母的无形压力让我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不然都没有机会去拜见岳父岳母了…在各方鼓励下,我决定复读,定下来是九月十五号晚上,在九月十六号的早上,我找对我很好还要让我给他做助理的总经理恳谈了十分钟,我离开了我的第一个东家…九月二十一号我搬进了找好的的学校里的公寓,跟一位年岁30出头的商院的大哥同住,在同一天,我背好书包,进驻一号教学楼的考研教室,在学弟学妹的惊诧眼光中,我又开始了我的第二次考研生涯,就在上次考研中,我也是在这里,但是当时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会失败,而且失败了会再次回到这里。

第一次考研

华师大在全国的排名二十到三十之间,但是在上海的文科类学校里我想除了复旦敢说绝对领先外,其他…学金融我想来上海是明智的选择,到华师大来学金融是风险收益比最小的选择,我认识很多很多的考复旦和财大金融的学长学弟,挂者无数,胜者无几。在华师大呆过的人就知道,华师大的领导特别是金统的领导都会特别强调我们无比伟大和光荣的历史,我们是全国第一个开设国际金融专业的学校云云,虽然过去的时间里我们的很多优秀的教授都被隔壁的学校挖走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总归大一点吧,而且平心而论,金融和统计合并为金融统计学院是一件大好事。

当然我考华师大第一次是因为我女朋友在华师大,还有我们有很好的图书馆和历史系有刘擎教授。第二次是因为时间太紧张了,我没有时间准备其他学校的专业课了,而且我再也不能失败了。

我第一次考研其实复习时间很充裕了,从四月一直复习到考试,也是在自修教室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氛围都挺好,我还专门跟一个考研的同学住一起,每天作息时间也算规律,不过这哥们每天比我早起半个小时,后来他考上交大的管院了…能早下决心全心全意考研是最好的,下了决心就要全力来拼,我当时有点觉得不好就是觉得有退路,觉得就是没考上也能找份好工作…幻想让我迷失了方向,下意识的没有那么用功了。

李永乐李正元的数学

第一次复习数学我用的书是“二李”的辅导资料,这里我要着重说下,数学不要用陈文灯的东西,他的东西很邪,不基础,花里胡哨,特别是第一次复习,除数学系的同学可以考虑外,其他我建议使用李永乐李正元的书,此书我前后精读不下七八遍吧(加上第二次考研),今年的考研我在客观题错失12分的前提下弄到了133分,二李的书一定要不要看答案,一个一个的做,反复做;我在第一次的时候就是草草的做,以为懂了,然后煞有介事的做“四

百题”每次得分在70—80之间。“读题”是最要不得的,一定要好好做,不然你也会再耽误一年的时间,切记啊,我第二次考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数学习题本写满两个一百多页的(每页纸中间折开两半,为了培养好的做题习惯和书写习惯)然后中性笔芯用掉十五根(十月到一月十号考试)那我肯定能考上。我做到了,真的,我做到了,数学我有一种超然之感。今年的四百题我能做到平均120分了。当然也不能把七八十岁的陈文灯一棍子打死,他的东西虽然邪,但是难,我有一个学长,考复旦经济的(第一年政治只考了五十多分,总分差三分还是几分),他告诉我二李的东西看透后要做做陈文灯的难题,这样出题的老师来什么都不怕了,我后来有做了做文登的十五套题,觉得真是垃圾…一套题里面大题竟然百分之八十是证明题!?而且都是技巧性很强的东西,考研是考基本的东西居多的,不是奥林匹克数学。但是不可否认,陈文灯的中值定理一块是讲的不错的。

英语和政治

我英语很烂,第一次59,第二次56,不过含金量不同。英语我想主要是背单词和背作文吧,我今年为什么一直忐忑不安,以为自己不一定能够考上,就是英语。我最后一门考完我觉得这次“有了”,因为专业课出的题目如此变态,正中我的下怀嘛,但是晚上一对英语的答案,我觉得,这次又没有了,阅读我一对竟然错了十个…天崩地裂目眩神迷。我做英语的时候感觉挺好呀,觉得都看懂了呀,哎,我女朋友说的对,我英语底子太烂了。

后来我完整的对了几次,我英语客观题只得了32分,也就是说以以前的分数看,我后面的翻译和作文要得24分才能保过,但是恰恰此时我猛然发现我的小作文,在结尾的地方忘记写Yours sincerely Liming,又是一阵痛苦,但是我又不敢告诉我女友和父母,他们的压力也不小,特别是她,考研中一直照顾我,我怎么能够说因为我的忘记,而又一次失败了,现在的工作如此难找…

我后来回家过年,还有几次梦到我的英语挂了,我从来不做噩梦的,但是英语啊,我的噩梦

大家一定要考前好好准备,一两分只差是最煎熬人的了,我看到分数的时候我真是眼睛湿了,五十六,一分不差,哎,今年我认识好多人,英语都只有五十或者更低了。命运没有再次捉弄我。前一次的数学,我准备的情况其实也是不错的,在所有一同准备考研的人当中处于中上游啊,每次模考考个一百一二十分没有困难啊,但是那次的卷子跟我以前练习的不一样,风格大变,我被击垮了,加之头天身体不适,考试中间竟然去了两次厕所,我知道,我完了。大家在考前的身体保护很重要,有条件的话提前两个月定周围的酒店,总共也就三百多块钱,但是比你一直跑来跑去好得多,我推荐上海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很近,我两次都是住在那,条件不错的,不过要提前两个月以上预定。

复习中间大家也一定要作息规律,男生远离电脑游戏和网络,情侣自制力不强的不要一起复习,每天保证高效的复习时间六小时左右,总复习时间十小时以上,跑跑步,我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和考上交大的那哥们跑,后来跟一个物理系考金融的哥们跑,小跑又清醒头脑又锻炼身体。

政治我第一次考的比第二次考多,这门课我最终结论是要认真读考试分析,和做一本客观题习题集,推荐使用鲁生编写的东西。

知己知彼的专业课

这也是我这篇文章的主要意义和核心,专业课的辅导也是我要换钱的东西。先说说为什么我要来翔高考研做辅导:

一是我认为我对专业课的了解程度除了出题目的老师(不可提及名字有缘人自然详谈)之外无人可及,其书我详读无数遍(每次上厕所我都带着),其课我听得很多(我女朋友读金融,现在是我学姐…),其笔记我有非常详细的版本。考前我就想,老师老师,只要是你出题你就跑不出去…当然,金融系还有人有资格和实力出题吗?没有了,还有一个Y老师,其学术精神和水平非常厉害,但是学院不敢让他出的,他的期末考试的卷子及格的人都不多(客观来算啊,就是不算拉上来的),他给我本科时讲过国际贸易。既然有了这么多功课的准备,考试一次就废了不用了,不行,太可惜了,九阳神功不能没有传人了!我要告诉大家。

二是我要赚点钱去趟西藏,西藏是个好地方,我大学隔壁的哥们是西藏政府委培的,现在在西藏阿里地区工作,我要代表我们的兄弟姐妹去看看他,其他人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我比较空。而且顺路还可以去趟拉萨。希望梦想成真!

华师大的金融不是联考,就考西方经济学,自己命题。参考的教材有叶德磊教授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吴信如教授的《宏观经济学》。

前两本我认为考金融的话是参考读物,虽然比后一本通俗易懂,但是对于考试的价值并不是很大,建议快速阅读。

后一本是圣经,需要的不是精读,是理解背诵,逐字逐句的理解,吴老师的这本书是写的很好的,我绝对不是拍马屁,没有一句是废话,虽然一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吴有点故弄玄虚,标新立异,甚者还会喃喃的骂几句,但是后来你弄通之后,你会发现,不愧是数学系的高材生,逻辑严密!例如,他的货币乘数和其他的书中是不同的,你读的时候意识到了吗,知道为什么吗,你意识到他课后的貌似很容易的关于投资乘数的题目其实深意重重了吗?他为什么书中如此强调GNP?太多太多了,我书上到处是批注,到处是问号。

对于本科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同学来讲,这本吴氏教材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讲,这是一个挑战,我前文提到的物理系的跟我跑步的哥们,我一直告诉他要读“圣经”,我把笔记也复印给他,但是他不听我的,他把市面上有的所有的习题集都来拿做,他很聪明,大学毕业才19岁不到,但是这次他要错了,结果他告诉他的经济学只有五十来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偏好,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你必须了解了这些再充实其他,你知道吴老师虽然没有编写微观的教材,但是你得从他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他用的是谁的微观的书,你要是能体会到这一点,你的经济学火候已到高度了。

吴氏是数学系的高材生,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宏观的汇率上;其为人其治学颇有学者之风(注意了,一心想当学者的老师和在高位的老师的风格迥然不同),待人谦和但是内心骄傲,以之为学者而骄傲!从其博士论文的答辩团阵容极其豪华可见一斑,包括了前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余永定(其继任者樊纲),人民币汇率之父陈彪如先生首席大弟子张志超。

你假如定位好了吴的社会心理状态,那么你再看看今年这份号称史上最变态的经济学试卷,你就会发觉,学人如斯,卷必如斯。说其变态是因为我从试卷发下来开始不停地写,总共写了十一页满纸,到交卷时还是意犹未尽,为什么?浩瀚的宏观经济学已经都被囊括其中了。最出人意料的是,后面54分的创意题,这真是…一道微观以燃油税说起到公共经济学以及成本理论,后两道完整的考察了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这其实并不是初级经济学的重点,而是中高级的重点,但是吴竟然用了36分来考察,足可以见得他的不走寻常路。

起手的十个概念已经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了,不过我一阵狂喜(我不是人品不好…只是我准备太好),因为我知道差距终于拉开了。第一次我的经济学考的不错,结果126分,我自己很满意了,结果得知130-140的同学很多,140以上的亦是大有人在,我晕倒了…这次不会了,硬碰硬的概念和大段的论述是最考基本功的。我最后考试成绩117分,有一个下一届的小学妹也是我们经济系的,考了118分(纯属吴老师在给研究生上课时无意透露,当然此时结果已经出来了)

经济学的复习,首先是整体框架的把握,说白了就是有多少章节,然后是概念的准确把握,请注意是要准确,不是含混的一知半解,那样还不如不要记忆。这时以教材和笔记为主,宏观用吴氏《宏观经济学》微观用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注意:很多章节有侧重,而有些需要删减阅读,因为这本书要读通需要数月,选择很重要,吴氏亦不是都强调),笔记在大家报名翔高考研或者恩波考研之后我会详细整理的。

这个过程要反复很多次,中间会有些艰难的时候,像读到消费的跨期替代理论的时候,像读到货币创造理论的时候,像后面的增长理论的模型的时候,微观的斯勒茨基方程的两种形式的差别和推到过程的时候,等等,你会很痛苦,当然假如你没有觉得痛苦,那么要么你是大牛,要么你没看懂…

我都是自己推敲,花的时间很多,当然假如有人指点我,我会有更多的精力准备我56分的英语,这也是我通过翔高考研和恩波来做这件事件的原因。

真题很重要,需要仔细研究。

我对专业课的辅导的安排大概是这样的:

起先是这份经验的介绍,然后会有一些重点难点的讲解,这个工作是在网络班进行,我还会对真题进行分析(有很多的真题对于金融考生来讲没有意义,有些又是很有意义,因为这是现在出题人出的),最后参加了一对一辅导的同学我还会提高疑难解答,最后我还会竭尽所能的提供一些模拟的试题,此模拟是真正的完全的模拟。

另外,我可以考虑帮男生在华师大租到宿舍,以方便在校复习和疑难解答,当然这要看缘分和机会了。还有一个声明,假如你参加了辅导,然后你觉得我是水货,对你没有任何帮助,我愿意在受到内心谴责的同时退回我收取的辅导费(不是全部,我只保证我收取的部分,比例报名后联系我告之),我将另筹款项去西藏。

祝大家成功!

推荐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高分必备指南 华东师范大学历年专业课考研试题汇总 华东师范大学报录比例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完全备考手册 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下载

篇2:西南财经大学学院金融数学高分经验

本人二战各科总分是391,今年的线是385,政治64,英语83,数三131,专业课113.初试排名第36名,复试第31名,加上我是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上了。

第一年是知道自己要考经院,只是知道要考而已,许多准备不充分,不深入,停留在表面上的会做题上面。第二年看的面要广一下,心态也更加积极。下面主要是二战的小结,各科虽然都不太好,但是将就说说吧。1心境

既然能定下里考经院,都是有志向的人,定下来了就不要轻易更改了,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的困难和诱惑,要克服和克制,而且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个过程中按马哲的说法叫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考上经院服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绝大部分可以改变的困难。前面的师兄师姐已经践行了,单纯一点使劲学,就学习过程而言一定是有很大的收获的。借张宇老师的一句话“You are more than what you have become.You must take your place in the circle of life.Remember who you are.”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累了倦了可以鼓励自己,但凡事不要太过,过犹不及,太累了就该休息一下。2用书

(1)政治:两年主体都是用的肖大大的精讲精练,配合1000题(第一次做的时候看一章做一章,按章节用稿纸写答案,第二次单纯做题。后面看错题),反复看了两三遍。后来陆续出的讲真题,知识点提要,还有背诵版小黄本(预测的,不是全部的点。后面的肖八肖四上的许多点都在这个上面)也是都买了。肖四肖八一定要好好做。肖四大题全背,不能偷懒,要把材料也看熟,今年的题可以说都压中了。不过自己之后查小分发现,自己的客观选择题只拿了29分,大题35分,可能选择题看的不够细致吧。

(2)英语:丁晓钟的超精解,英一的。第一年是全翻译了一遍。第二年主要是反复做题,看他的解题思路。另外,第二年把英二的真题反复做了五六遍,主要是看题目的设计,干扰项的套路。读文章到看到某段猜一下会出什么题,主要是从命题人的角度来分析。模拟题也是需要做的,严格把控时间,达到模拟的效果。但是不建议多做,有时候感觉模拟题的解题思路比较诡异。

(3)数学:强推张宇视频,讲课幽默,认真负责(高数线代概率都看了,有不太熟的多看几遍就行了),某宝上有卖,强化班的就行了,主要是缕清思路,框架,形成体系。另外我还看了王式安的概率,大帝的线代(线代前面向量行列式感觉宇哥讲得好,后面的方程组李讲得好),不要局限于某个老师,关键是把相关的点弄懂,可能这个老师不对胃口,那个老师能欣然接受。用书主要是高数,线代本科教材(因为专业课有概率统计,放到专业课里讲),张宇的高数18讲,第一年有全书,没扔,第二年查知识点。张宇的1000题。要注意,数学是一个实践学科,第一年吃在没多做题的亏上面,和英语不一样,数学一是一,二是二。必须保证每天的训练量,少算几天手就会生。所以第二年把市面上好点的模拟题都做了,张宇的8套4套最后1套,400题,李永乐的6+2(这个和真题的难度较为接近),合工大的15年17年的,汤家凤的8套。做模拟题的时候按情况有时候没写具体的步骤,写得比较快。然后就是真题,用的李永乐的,一定要做,主要是熟悉命题的风格,真题相对简单,一般保证规范答题。最后,不要看分数,关键是要把涉及到的知识点搞懂搞透。搞懂知识点是最重要的,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

(4)专业课:我专业课不好,加上二战压力大,所以就上了一个新祥旭的一对一,老师推荐主要用博迪投资学9th(及圣才练习、答案),罗斯理财9th(及圣才练习、答案),李子奈计量4th(及配套练习、答案),古扎拉蒂计量(这本比较简单,讲得细致。)赫尔的期货期权及衍生品,看到了希腊值部分,宋逢明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强推),浙大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茆诗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高教版)(及习题与解答)(部分证明很好),陈家鼎/孙山泽 数理统计讲义(主要看了矩阵的证明部分)。考虑到经院的风格,就没有把重点放在国金和货银上面。遇到不懂的就多看几遍。3时间安排

整体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由于是二战,第一年从当年3月份就是刚开学开始准备,一直到12月的考研。第二年是从毕业之后7月22日开始(差不多主要是5个月),期间我找了明天控股投融资部的信托业务处的工作,后来辞职了,直到7月22日完全开始全职考研,在本科学校附近租了房子。10月份之前基本上每天的时间安排是早上6点半起床吃完早餐之后到8点的时间背单词,后期背下政治和英语作文。8点到11点半是数学,吃完午饭继续做数学和英语(英语和政治的时间不多)。中午休息半个小时,然后是2点到5点45看专业课,晚上还是数学和专业课,累了就看下英语和政治。晚上到11点自习室关灯。回去有时间再看看。到10月份之后主要是下午的时间安排给了英语和政治,晚上主要是专业课。4经验教训

其实我是看了许多考上的师兄师姐的帖子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部分,一定要是适合自己的,没有绝对适合每个人的方式方法,这点一定要搞清楚。下面就我初始准备部分说一下我自己的经验教训。我觉得具体的经验在复习的过程中是可以慢慢习得的,但大方向一定不能错。

首先说教训,专业课或者说各科一定要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和计划,同时要根据对应的难度相应的分配时间,切不要在重要的有难度的章节赶进度,有些章节就是要多花时间才能理顺,理顺了还不够,得熟练,但是当把这些搞定之后,下面的章节看起来会相对轻松一些,慢就是快。

英语重真题,数学重模拟。专业课没那么多质量好的题,所以课后题一定要认认真真做,投资和理财的课后题要多做几遍,开始都做,后期当有判断力的时候可以选择好的题重复做。另外,各科都是一样,做题的目的要清楚,是为了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切忌为做题而做题,如手指月,不要在手上死扣。

另外,由于经院改革已经有三四年了,出题的风格相对来说稳定了,主要是计算题为主,但是一些像论述的题主要看平时看书的时候对理论的关注度,理顺了还是算好答的。同时,可以参照光华的投资和理财(今年貌似有一个原题),还有统计,经院出题风格有向光华靠拢的趋势,比较活,不过原理理解清楚了就能做。5复试

英语听力这部分,基本上是考完6级就没听过听力了,所以考完之后有把老托福听一遍,最后得了2分(总共3分),其实还是自己比较菜,有不少拿3分的。

专业课面试侧重时事热点,这部分我们是把在北京复习的同学建了一个微信群,然后分工找相应的时事热点,每天讲3到4个热点,差不多讲了一周左右,一共找了二十七八个,范围上基本山都覆盖到了,只是在准备的程度上面有出入。复试的总体感觉是问的问题细化了,比如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我们准备的时候就是从基本的定义,背景,进程,风险,影响,意义等方面来做的,但是复试的题是人民币国际化遇到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它的风险,所以要在复试时说比较长的时间,我感觉还是比较难的,可能也是我的答法不对,要把问题阐述清楚,就是把准备的那些东西全部讲出来,但是又感觉回答没什么针对性,大家按自己的理解取舍吧。

篇3:西南财经大学学院金融数学高分经验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大学生投资和消费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金融投资活动中, 金融专业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金融投资行为应该更加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 全面了解大学生投资状况, 提倡健康合理的投资观, 对大学生养成良好投资习惯和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着深远意义。本次调查中, 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 对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学生发放问卷360份, 收回352份, 回收率达97.7%。

二、金融投资现状分析

(一) 有无金融投资经验

调研显示, 该院学生有无金融投资经验比例分别为29%和71%。各年级学生有金融投资经验的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30%、15%、23%、41%, 无金融投资经验比例分别为70%、74%、77%、53%。结果表明, 各年级无金融投资经验学生比例均高于有金融投资经验学生比例, 并且大二年级学生有无金融投资经验学生结构占比差异最大, 大四年级学生差异最小。

(二) 有金融投资经验学生金融投资资金来源情况

“父母支持赞助”和“积攒零用钱”是该院学生进行金融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 其次是“打工赚来的钱”和“金融投资赚来的钱”, 较少部分学生依赖“奖学金”和“借款等其他方式” (见图1) 。从图1来看, 大一学生金融投资资金主要来自父母, 采用借款等方式较少;大二学生对各种资金来源途径期望都比较高, 但该阶段的学生几乎没有通过借款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投资需求;大三学生对各种资金来源途径期望差异明显;大四学生主要资金来源途径较集中于父母、自攒和打工, 这跟该阶段学生面临就业形势等有相关性;“父母支持赞助”和“积攒零用钱”两种资金来源途径在各个年级表现差异不是很明显, 其他四种资金来源途径差异较明显。

(三) 如果进行金融投资, 有关金融投资工具选择情况

该院学生对金融投资方式的选择与其专业所学课程内容安排先后和深浅度有关, 主要以储蓄、债券、股票、基金、保险、理财产品、期货、黄金等投资工具为主, 但对于信托、外汇等投资工具, 由于学生进入该市场的局限性和自身经济能力等问题, 对其选择学生比例相对小 (见图2) 。

年级越高, 对专业知识学习就越深入, 其对金融投资方式的选择就越向所学专业领域靠拢。从大一到大四, 选择储蓄投资方式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小, 而选择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理财产品、期货、黄金等投资方式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加, 说明了金融专业大学生会根据自身条件的不断成熟而拓宽其金融投资工具。

三、影响大学生金融投资行为的因素分析

(一) 影响选择金融投资工具的因素分析

1. 金融投资工具本身的特性

调研显示, 影响该院学生金融投资的因素主要是本金安全和收益等, 交易门槛和手续费等对其金融投资行为影响也比较突出。越是高年级的学生, 对保本的硬性需求程度越降低, 相反更注重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而既想保本又希望利用较低风险实现基本收益的学生比例在各年级表现几乎无差异化, 但风险因素在大二阶段表现得较敏感。

2. 投资理念

调研显示, 该院学生稳健型、保守型、风险偏好型、风险中性型投资者所占比重分别为52%、18%、16%和14%。越往高年级, 保守型投资者所占比重逐渐减少, 稳健型投资者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大一阶段, 风险中性型与风险偏好型所占比重持平;大二阶段, 有一部分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过渡为风险中性型投资者;大三阶段, 一部分风险中性型投资者转变成了风险偏好型投资;大四阶段, 风险中性型和偏好型投资者所占比重达到持平。表明其投资理念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等而做出改变。

3. 金融投资心理诉求

该院有28%的学生以实现本金收益最大化为目的, 46%的学生以不亏本为前提, 26%的学生以获取投资经验为首选因素, 这部分学生普遍认为, 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他们还没有毕业前事先体验自己毕业后的投资生活, 比别人更早获得其中的经验。但是, 大部分学生把金融投资当作赚钱的途径, 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 影响大学生金融投资决策与业绩的因素分析

调研显示, 该院有6%的学生期望投资年报酬率为2%~6%, 34%的学生期望年报酬率为6%~10%之间, 29%的学生期望年报酬率为10%~13%, 20%的学生表明其期望年报酬率为13%以上, 只有11%的学生表示不明确其金融投资年报酬率 (见图3) 。

越是高年级的学生, 其金融知识面越宽广, 金融投资技能也越高, 因此对金融投资期望年报酬率越趋明确。

(三) 影响金融投资结果因素分析

影响该院学生金融投资决策和业绩的主要因素是投资经验和知识的不足, 其次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 但受幕后交易和虚假信息等因素影响较少。调研结果反映出金融类专业学生能比较理性看待自身金融投资决策和业绩与自己内在因素息息相关, 但对国家政策、市场信息、交易规则等方面的了解欠缺主动性。调查数据表明投资经验和知识不足一直是制约该院学生金融投资的主要因素,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幕后交易、市场环境等因素对大一、大二学生表现得不是很敏感, 但对大三和大四学生影响则比较突出, 反映了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 学生对金融投资市场信息了解的主动性与程度会加深。

(四) 投资计划分析

该院43%的学生表示未来投资计划主要视工作情况而定, 明确将增加投资的学生有32%, 表示“维持现状”、“减少投资”和“逐步撤出”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6%、5%和4%。从大一到大四, 表示“增加投资”和“逐步撤出”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大, 在这个过程中, 达到预期收益的学生不断增加投资, 达不到自己预期收益的学生则减少投资;表示“维持现状”、“视工作情况而定”和“减少投资”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小。表明金融专业学生随投资经验的成熟而不断增加投资, 部分学生则根据自身情况而逐步撤出, 说明金融专业学生进行金融投资决策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渐理性化。

四、大学生金融投资实践中存在问题

(一) 金融投资风险认识能力不高

该院53%的学生将炒股作为金融投资的首选工具。作为学生, 即使是本专业类学生, 其主观意识仍不够成熟健全, 客观方面资力经验不足。他们凭借自身一些专业知识及高昂的热情和充分的自信欣然跃入市场, 他们的资金来源多由父母支持, 他们金融投资决策受羊群效应、个人偏好、专业推动、满足欲望等因素影响, 并且期望投资年报酬率高。因此, 他们倾向于选择高风险投资工具, 甚至不惜采取借款、拖交学费等方式满足其投资需求。投资失败的结果不仅给学习生活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还会滋生不良思想等。

(二) 金融投资行为缺乏理性

74%的学生明确其进行金融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赢利, 这样的投资观念容易使他们形成投机的心理, 时刻让投资市场的变动左右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只有少数表明赚钱是其次, 最重要的是可以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实践化, 并获取一定的金融投资经验。为了追逐利益, 40%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身金融投资结果, 认为导致自己投资失败的不是自身专业技能不足、投资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 而是受政策、市场等因素的不利影响。投资失败的学生容易促其产生赌博的心理, 投资成功的学生则容易表现出自大的心理。

(三) 对自身权益相关信息了解的主动性不强

22%的学生表示, 如果金融投资过程遇到权益受损则不会进行维权, 42%的学生表示对与维权相关信息完全不了解。从一定程度上讲, 即使金融专业学生, 也并非能充分利用自身对该市场的基本了解进行自我权益的维护, 甚至有部分学生采取默许的态度。这种被动式维权表现不利于学生自我观念的发展。

(四) 学校、培训机构有关金融投资的指导更多停留在理论上

30%的学生表示, 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的一些与金融投资有关的讲座, 更多地是停留在金融投资理论层面上, 对于金融类专业的学生来说, 他们真正的心理诉求是提高金融投资技能和实践能力。

五、相关政策性建议

(一) 以学业为主, 强化自身专业知识

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厚实的专业基础, 注重培养经济意识, 提高理财能力, 合理调配学习和参与投资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金融投资大厦的根基。

(二) 培养理性的金融投资思维

金融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制定理性金融投资计划的能力, 在掌握金融投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主动了解各种金融产品, 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 注重自身投资技巧、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虚心求教于经验丰富、投资技能高的投资者, 逐步培养主动的投资意识, 确立理性的金融投资理念。

(三) 提高自身获取投资资金的能力

调查发现, 67%的学生金融投资资金来源于父母的资助, 但大学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双休日和寒暑假求职、社会兼职等方法进行资金积累, 在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减轻父母的负担。

(四) 积极参加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的有关讲座与活动

通过参加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的有关讲座与活动, 实现金融投资各方面知识的积累, 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 提高风险意识、避险能力。在拓展自身金融投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提升金融投资能力, 减轻金融投资带来的负面效应。

(五) 主动了解与金融投资有关的市场信息

作为金融类专业学生, 应该养成时刻关注财经时事的习惯, 提高对影响金融投资市场变动相关信息的嗅觉力。例如, 提高自身对国家经济政策、市场竞争环境与幕后交易、市场虚假信息等因素的分析辨别能力, 有助于提高自身金融投资的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斌, 郭迎欣, 李晖.大学生投资倾向及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 2010, (6) .

[2]刘靓.对大学生炒股的理性分析[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0, (4) .

[3]谢楠, 陈鑫, 牟昕盼, 刘思伟.当代大学生投资意识及行为分析——以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例[J].现代商业, 2010, (12) .

[4]胡曼.大学生投资心理分析[J].现代商业, 2007, (14) .

篇4: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成长记录网

关键词:大学生;成长记录;网站

一、大学生成长网站的需求分析

(一)功能需求。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的高效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我们的大学生活里,每个人的信息都能够得到完好的保存并为以后能够随时提取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成长记录网可以记录我们每个人四年大学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成绩、第二课堂以及各种计算评优的项目。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这些信息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自己四年来的成长变化轨迹。同时对于老师来说,这些记录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了解学生,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在工作中需要用到这些信息的时候也可以更好地调用。因此,大学生成长记录系统对现在或是未来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开发原则

1、可持续性:大学生成长网站将一直保持建设和运营,一方面要在运营管理上进行持续发展与价值挖掘,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从功能结构上的不断扩容与调整,保持良好的升级功能和扩展性。

2、便于浏览:该网站的建立主要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所以网站的浏览必须充分考虑到如今大学生的浏览习惯,其页面风格也必须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因此该网站能采用了简洁的设计,精美的画面,同时也将不断进行完善,使用户可以自主定义每个不同的网站的界面。

3、可管理性: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平台,该网站能够随着学生信息的变更、学校发展的变化而进行维护,这种变化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而这就要求网站的内容也是要可更新的,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的对网站的内容进行更新。因此,我们将采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实现网站内容的可管理性。

4、交互性:网站除了以具有常规的信息管理、查询模式吸引访问者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网站的访问界面具有友好的交互功能。在网站的每个栏目的规划中都充分体现着交互性,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查询、搜索、咨询、反馈等操作,用户无论在哪一级页面都可以进行咨询,得到良好的服务。

5、易操作性:当代大学生对电脑已经不再陌生了,所以在操作方面没有过高的要求。但该网站仍保持了良好方便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够更清楚的理解网站的浏览使用操作情况 ,同时维护人员也可灵活的在后台对数据更新维护等操作。

(三)开发工具。大学生成长网站的开发主要用的是html、jsp、ps、数据库的技术、Dreamweaver的静态网页设计、Myeclipse,以及将web网页与Sql sever数据库进行连接等技术。

(四)更新维护。为确保大学生成长记录网络平台的良好运行,该项目维护建设实行专人负责制,确保每个人的信息发送的及时、准确,以方便广大师生的查询与修改。此外,我们将会不断完善河北金融學院大学生成长记录网的功能,使其能够简洁而清晰的显示大学生在大学里的成长记录,分析他们的成长过程。同时,及时发布大学生的奖励与惩罚信息,鼓励大学生以优秀的同学为榜样,进行学习。

二、大学生成长网站的实现

(一)网站的基本内容

1、基本信息的维护。学生的基本信息使用菜单形式维护,而当前菜单功能由第三方平台设置,虽然设置很容易,但维护起来要受到第三方的限制,体现在个性功能很难实现、维护费用较高。我们需要一个完全由学生维护的菜单功能。

2、主要内容。该网站主要是学生记录每日的成长、收获,老师查看学生的获奖情况,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了解学生对学校的建设的各种期待。

3、信息支持服务。支持学生查询有何活动及系里有何通知,有何奖惩。

(二)网站的研究方法

1、应用网页与图形设计、html5、CSS、JSP技术搭建一个美观大方的网站页面。

2、用数据库原理技术存储大学生的成绩、奖励等原始资料。

3、应用web开发技术,同时将网页与数据库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搭建大学生成长记录网络平台。

(三)网站的创新。学校的奖学金资格,奖励等都要在最后总结时要出示各种证件和证书,不仅耽误学生时间,而且也给老师集中审核增加了难度,不能保证量化的正确性。本网站是针对大学生在大学的成长需求所建立的,大学生需要将自己所获奖项的照片上传到网站上,老师可以及时地进行查看、审核,通过这一程序,减轻了老师集中审核的压力和麻烦,同时,也增加了量化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更重要的是系里的奖惩都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发送,学生能够及时获得信息,核查信息的正确性。而且我们相信该网站可以促进学生进步,因为我们相信每个人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记录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相信该网站能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大学生积极的参加学校的各种竞赛活动,在自己的成长记录册上描绘精彩的一笔。总而言之,我们的创新点就是改变以往的不足,提升学校的档次,方便老师和同学对学生信息的管理和查询。

(四)网站的开发过程

1、“独立阶段”:选用合适的服务器,设置自己的功能菜单,进行各项功能的需求分析、详细设计。该阶段构思大体结构和框架,搜集和查找资料,并进行任务的分配,进行团队热身,使得开发人员能够进入到网络平台的积极建设的状态中。

2、“成长”阶段:各项功能的开发、调试,网页设计和外观美化,需要开发人员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成熟阶段”:对网络平台进行完善,修改出现的bug,调整修改网站的功能,使大学生记录网能够达到成熟状态。

三、结论与展望

(一)记录生活点滴,丰富便利大学生活。大学生可以从网站中看到自己大学四年录入的各科成绩和参加的各种活动记录,还有相应增加的量化分数,自己的成长轨迹,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同时,当大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差距后,有利于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善这一状况。同时,该网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形成良好的学风,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社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优势。大学生成长记录网,将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一份美好的回忆。

(二)极大地增加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老师通过该网站查看学生的成绩、第二课堂和兴趣爱好以及结合平时的表现情况,可以对学生的性格与特长有一定了解,进而对学生给出更恰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专长,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做出更科学的指导。

(三)管理学生更加便利。大学生成长记录网的建立,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使得大学生信息管理员可以及时的对大学生近期的表现做出奖惩。通常,每逢期末,老师和学委总是为了计算学生的量化成绩而忙得焦头烂额,而有了大学生成长记录网之后,学生的量化成绩、奖惩情况一目了然,可以大大减轻工作量。

(四)学生素质提高,提升学校形象。对学校而言,一方面学生的素质有所提高,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形象,进而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就业率也有所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家长的信任度,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求学;另一方面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可以进一步拓展学校规模,提升学校利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形象。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系)

篇5:西南财经大学学院金融数学高分经验

很高兴可以在这里和新祥旭的学员们分享我的考验经验,这半年的努力最终有了回报,很开心。希望有志于考研究生的你看到我这篇经验,可以有所收获,梦圆北大。下面我分科目依次介绍我的复习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政治:对于报考数院的同学来说,政治是个大问题。浏览每年的考生数据可以发现,几乎每年都会有因为政治没有过校线而被刷掉的。所以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大家一定要提高对于政治的认识。不过也不用太妄自菲薄,只要大家好好准备,最后取得好的成绩是必然的,我的成绩就比好多我认识的文科生还高。关于参考书我也只是看了市面流行的几本,肖秀荣老师,蒋中挺老师,还有新东方的一些老师。如果大家已经开始准备考研,相必对这几位老师都不陌生。

下面我说一下我的复习经验。首先,等考试大纲解析出来后,我对着大纲看了新东方的基础班视频,这一遍缕清了脉络,至少以后遇到哪里不会的问题知道去哪里查找。然后,我就开始边做肖秀荣一千题,边进行第二遍看知识点,由于考试大纲解析太没有条理,所以我这一遍知识点是看的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然后等这一轮复习完,基本快到了十一月份,这时网上各种模拟题也都出来了,我虽然买了不少,不过认真做的也就是肖秀荣老师的四套卷八套卷还有蒋中挺老师的五套卷。所以大家可以多做点选择题,各个机构的模拟题的大题对比之下还是差不多的。建议大家看过这么多模拟题后进行总结,将自己认为很有可能出的大题总结一下,抄在小本子上,这样最后考试之前看几遍这个小本子就可以了。这样相信大家的政治最起码能够到达60分。发挥的好的话70分也是有可能的。

二、英语:对于英语大家水平各不相同,不过相信我,无论你水平有多差,只要好好准备,英语上七十分不是很难的。我本科考了三年六级都没有过,一直都是三百多分。最后准备英语考研顺便把六级考了,结果将近五百分,并且我英语听力一直很差,所以六级听力都没有上百。

关于参考书,我大概应该只是认真看了三本。一本是一开始买的考研真相的近十年真题,一本是于慧的一百篇,还有一本是王江涛老师的作文。首先,一开始刷真题,但是刷完后,感觉自己并没有特别大的提高,所以就问了很多师兄师姐,发现了于慧老师的真题一百篇。就买来做了做,认真做了两遍。这差不多将我的阅读水平从2/5的错误率降到了不足1/5,并且最后我阅读应该一共错了两个。作文的话大家一定要提前准备,多背诵范文,多把范文的模式用到自己练习写作中,只有这样才会有提高。

对于其他的题型,见仁见智。如果你准备考75+,那至少翻译你要准备准备,然后新题型看这几年趋势应该比较简单,所以大概把真题做完就问题不大。完形填空我觉得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好的几乎不错,不过像我几乎错一半,所以我基本是放弃了练习。

最后,英语只要好好准备,上60不是难事,而且貌似没有多少专业会把政治英语的分数线提高到60以上,尤其是理科。那么专业课就是重中之重。下面我们讲专业课。

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

这两门专业课我想放到一块讲,因为有很多共通之处,只要大家方法正确,肯下功夫,拿下专业课不是问题。而且,北大这几年的情况,数学系学硕只要考过分数线基本就没问题。即使这样,因为题目难度,每年过线人数寥寥无几。下面我以解析几何、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的顺序依次介绍这几门专业课的复习。

1.解析几何

北大的解析几何是和高等代数一块考的。大概就是专业科目二的最后三四道题目。大概占五十到六十分左右。这个是初试中最简单的科目,如果题型比较常规,那么大家一定要把分数拿满。但是如果题型不是很常规,也要适当放弃(比如16年最后一道题求正十二面体的内切圆半径)。那么如何学好常规题型呢?采取我的办法只需要每天一个小时就足够了。首先,把你所能找到的近10年真题找齐,然后每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做这三四个解析几何题目,如果一个小时做完很吃力,那么很有可能是你用的方法不对。这时就要去看北大的课本,尤承业或者丘维声老师的解析几何都是可以的,有一本看就足够了。然后边做题目边查漏补缺。这样就可以把解析几何搞定。2.高等代数

高等代数一般是六七个题目。每年都有简单的有困难的。简单的大概学完北大第三版的高等代数就可以很快解决。但是简单的最多不会超过两道题。剩下的困难的才是重中之重。推荐丘维生老师的高等代数(黄皮)或者丘老师的学习指导书。我当时把学习指导书认真看了几遍,获益匪浅。另外,如果有时间还可以看复旦姚慕生老师的高等代数,上面的题目和解析都非常精彩。如果这两本书吃透,那么拿下高等代数不成问题。3.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的题目在我看来是最难的了,比高代的难度要高至少一个水平。但是只要把知识理解透彻,有一定的习题量,那么也不是问题。习题的话推荐大家先把北京大学伍胜健老师的课本做完,可以多做几遍,因为总有不会的题目。然后再做做谢慧民的习题讲义。肯定有不会的题目,不要担心。只要认真思考,最后想不出来也没关系,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和同学交流。然后对于真题,有时间最好做一做,熟悉一下感觉。

篇6:西南财经大学学院金融数学高分经验

以下是一位同学的美国波士顿学院金融专业申请总结。这位同学英语本科,申请美国金融专业,到克拉克大学金融学习一年,之后转学到了自己的dream school波士顿学院学习金融学,TA的经历似乎可以给很多希望转学或转专业申请的同学一些参考和借鉴。

美国东部时间下午五点整,邮箱中出现了Boston College Decision Now Available的邮件,我知道宣判的时刻到了:多日焦急的等待最终要画上句号,是悲是喜就在此刻落定。打开网页的时候我可以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但是手脚却已冷得发抖。不是简短的拒信,是一封长信,是Congratulations——我被录取了。多日的焦虑在此是沉淀,我激动地把信的内容看了三遍才完全明白。确实不是拒信,我承认自己心态还是不够成熟,多少是有些“范进中举了”。

回首过往一年,确切的说是从2009年2月23日收到BC MSF拒信到现在,我的的确确经历了更多的事,也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能够有今天的结果我感到非常的欣慰。我的背景和各位相比绝非有任何突出之处,相反要略逊一筹:09年本科英语新闻专业毕业,GMAT710 TOEFL106,毕业前申请了包括BC在内的10所美国大学的金融硕士,由于本科学习并不出色(GPA3.2较虚),没有任何金融相关工作实习经验(各种其它实习倒是有很多,在校期间也有全职工作经历,这点比较特殊),加上是转专业,只收到Denver和Clark的录取,其余一水是拒信和拒信。权衡之下我选择了给奖学金更多的Clark。知道出国不易,也认识到大学虚度时光的我开始奋发图强。但是,我始终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去更好的学校学习,于是来美国之后我一面加紧学习以弥补从未学过高数的短板,一面着手转学事宜。

都说人到美国以后无论是转学还是申请都变得非常容易了,这话即对也不对。对是因为在美国的同学拥有了很多在国内同学不具备的优势,可以极大的增加成功的机会,这个我在后面会细说。不对是因为大多数人因为有了可以就读的学校不愿意再费精力了。转学也好,重申请也好难就难在如何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迈出第一步,也就是美国人常说的take initiative。有了足够的initiative,后面的事就真的变简单了。如果说我能够被录取学校是看上我哪点的话,我认为就是我的主动性,因为除此之外我再也找不出自己超过其他人的地方了。如果各位要问take initiative和准备GMAT,CFA哪个难?我肯定要说准备考试远远比调动积极性难上百倍。所以说只要真的想去做,大家都可以成功。

争取更好的学习机会的信念在我的脑海里始终不灭,但是如何具体实施呢?身在Worcester的我把目光锁定在了BC,因为1.我曾经申请过,重新申请轻车熟路会省很多事;2.我的一个教授曾在BC读过MSF而且也在BC教书,可以做我的推荐人。确定了目标之后我就开始准备重申请事宜。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转学转学分,因为1.这样没有机会申到奖学金,对我来说放弃Clark提供的奖学金无疑是很大的损失2.由于是转专业,我的基础还十分薄弱,我需要更长的时间了解和适应3.BC本来就不接受转学(这是我后来知道的)。令我欣慰的是BC专门开设了重申请通道,只需提供一些材料就OK。

我的重申请过程虽然直接,但也充斥着曲曲折折,回忆起来感触良多。忘了是哪位名人曾经说过“如果你的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请务必看好这个篮子。”这次我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我是必要全力以赴看好这个篮子。重申请需要的材料很简单,推荐信,重申请文章,简历,附函(cover letter)等等,奥还有就是100元申请费,不能少了。

推荐信的事就是请教授帮忙了。国外不兴自己写好推荐信让教授签字,教授要么不同意帮你写,要么就是写好封好交到你手里。本来以为教授要拖上一两个星期才能写出来,没想到当着我的面15分钟搞定!着实让我吃惊不小。

Reapplication Essay应该算是我本次申请中唯一要花时间做的工作。因为有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金融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可以说出一些“行话”了。另外我吸取了去年申请的经验,重新定义了自己的近远期目标,突出我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将自己的优势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对于个人的目标,我的认识是一定要具体、实际,同时要有创新。如果能够把自己的未来目标和更多人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做到不光为自己也为更多人的福祉努力的境界就好了,美国人动不动就会用community benefits的观念衡量候选人。自己觉得满意后,我向很多人征求意见。众人的意见真的是非常的重要,尽管他们可能对金融不甚了解,或是没有过留学经历,但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他们的理解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很多都是我不曾想到的,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有些我认为必不可少的地方别人说是多余;有些我没有重点展开的地方别人指出应该重点叙述。

篇7:西南财经大学学院金融数学高分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王辉

副教授

研究方向:金融时间序列 金融工程

电子邮件:xiaohuipk@163.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100081)

“考金融,选凯程”!凯程2014中财金融硕士保录班录取8人,专业课考点全部命中,凯程在金融硕士方面具有独到优势,全日制封闭式高三集训,并且在金融硕士方面有独家讲义独家课程独家师资独家复试资源,确保学生录取.其中8人中有4人是二本学生,1人是三本学生,3人是一本学生,金融硕士只要进行远程+集训,一定可以取得成功.教育背景

1998.9-2002.7 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2.9-2004.7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金融数学系攻读硕士学位

2004.9-2007.7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概率统计系(硕转博)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7 年至今,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讲师(2007-2009)、副教授(2009-目前)职务。

讲授课程

本科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分析、金融数值计算与应用软件、应用随机过程、金融工程、衍生金融工具

研究生课程:金融工程II、金融工程实务

科研情况

学术论文

1、Estimation for a non-stationary semi-strong GARCH(1,1)model with heavy-tailed errors,Econometric theory,26,2010,1–28.2、Estimation and tests for power-transformed and threshold GARCH models,Journal of Econometrics,Volume 142,Issue 1,2008,352-378

3、Weighted least absolute deviations estimation for ARMA models with infinite variance,Econometric Theory,23,2007,852-879

学术译著

《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6月

第页

篇8:西南财经大学学院金融数学高分经验

李连华, 男, 1961年9月生, 河南西华县人, 1999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 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郭道扬教授。现任浙江财经大学教授, 兼任金融学院院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 中国财政部内部控制咨询专家组成员, 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委员会成员, 浙江省《财务管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 浙江省优势专业“财务管理”专业项目建设负责人。曾先后赴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二、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公司金融、内部控制等问题, 先后在《中国工业经济》、《会计研究》、《财经论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出版学术专著6部, 主持和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近10项, 6项成果获得各级奖励。其中, 专著《内部控制理论结构———控制效率的思想基础与政策建议》获得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专著一等奖。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学》、《资产重组与资本经营》等课程, 为企业财务经理班培训“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资本经营”、“集团公司资金控制”等专题。

三、研究成果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有内部控制与风险预警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基于全流程监控视角的‘三农’资金使用效率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基于制度演化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及其提升路径研究”、“环境污染治理的微观经济分析”、广东省社科“十五”规划课题、“杭州永盛集团公司股权结构改革与激励方案设计”、“浙江省电力公司内部财务控制手册编制咨询报告”研究课题等。主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 执笔“中裕集团发展战略———财务战略”。所著“新经济时代的会计理论与方法”曾获得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优秀论文奖 (第一) , “双语言、双能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内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第一) , “以科研促进教学”获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内部控制理论结构———控制效率的思想基础与政策建议”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一等奖、浙江财经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四、主要论著

1、《环境会计学》 (中国中青年经济学家丛书) ,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2、《公司理财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

3、《内部控制理论结构———控制效率的思想基础与政策建议》,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年。

4、《中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阐释与应用》,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年。

5、《内部控制学》,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年。

6、《对子公司的控制———理论·实务·案例》, 大连出版社, 2009年。

7、《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年。

8、试论企业会计行为, 会计研究, 1988年第2期。

9、会计行为:分析与控制, 四川会计, 1994年第5期。

10、会计理论研究的效用, 会计研究, 1997年第8期。

11、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关原理与运用, 四川会计, 1997年第12期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12、每股收益计量模型与修正, 会计研究, 1998年第4期。

13、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八大挑战与对策, 财会通讯, 2001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14、财权配置中心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思路, 会计研究, 2002年第10期。

15、产权会计理论学派及其治理政策, 财经论丛, 2004年2期 (CUAA转载) 。

16、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联接与互动, 会计研究, 2005年第2期。

17、融资理论的实践效应及其验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 财经论丛, 2005年第6期。

18、经济学与会计学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及其对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19、内部控制研究的思想主线及其演变:1985—2005, 会计研究, 2007年第3期。

20、传承会计思想、追念会计先师, 繁荣我国会计史学研究, 会计研究, 2007年第12期。

21、内部控制规范的国际分野与融合,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0年5期。

22、对子公司的控制体制与控制效率, 中国工业经济, 2010年第6期。

23、内部控制效率:理论框架与测度评价, 会计研究, 2012年第5期。

24、内部控制效率提升路径——基于传化公司的案例研究, 会计研究, 2014年第7期。

篇9:西南财经大学学院金融数学高分经验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多所著名大学历史学专业的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特色,比较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的历史学专业的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或不足。我们认为对我国历史专业培养能力不足的反思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要特别注意背后的深层因素,尤其是制度因素。南京大学以“创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尝试各种制度性的调整,这或将切实、长效地提升我们的本科教学层次。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国际比较

历史学是人文社科领域中的传统学科,但以一种“工作技能”而言,其社会认可度不高。长期以来,历史学很难成为考生的第一志愿,因“服从分配”而进入专业的学生为数不少。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考生因个人兴趣而主动选择历史专业。面对更为优质的学生资源和更加开放的公众心态,高校历史专业也应把握机会,调整专业培养理念与模式。在改革过程中,借鉴西方国家本科教学的先进经验,从而提升中国大学人才培养的水准,应是非常有益的探索。本文简要介绍美国、德国及日本等历史专业本科教育先进国家一流高校的培养模式与特色,并就国内高校的教改谈点粗浅看法。

一、国外的人才培养理念与举措

西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对历史学这样的基础性传统学科的人才培养理念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美国与日本在这方面的差别还比较大。美国一流大学的历史专业教学,更重视历史学本身内涵的丰富性和现实性,以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与兴趣,培养学生更为多元化的职业与科研兴趣。如哈佛大学历史系对本专业作了这样的定义:“历史是研究过去的学问。它涵盖了人际互动的各个层面,包括社会生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政治。历史专业的同学从每一个可能的角度研究个人、群体、社团以及国家,运用所有人文社科研究技能来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与其他专业相比,历史学的内涵最为丰富,同时又是最体现个人能力与兴趣的。”接受历史学的训练并不意味着必须成为历史学家,很多主修历史的学生本科毕业之后进入商学、法学、公共政策等领域继续深造或就业。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的一大收获就是以多样、客观的视角观察个人、集体、社会在历史中的角色,这也是一个公平、开放、包容的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一种素质。而在日本,历史专业的教育更强调通过几年的学术训练,将学生培养成该专业领域的研究型人才,而绝非一般的通识教育。因此,日本的一流大学是以创建研究型大学作为基本要务,本科阶段的教育也是为将来进入某一领域深造的知识准备阶段,其本质在于极具专门化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而非一味考虑就业等因素,过分强调综合性素质教育等。

不过,不管具体目标上有多大差异,这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历史专业人才培养时都强调首先要学习了解人类社会的过去,以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训练学生分析复杂历史现象,并提出观点的能力。此外,历史专业在研究方法、批判性阅读、口头表述以及文字表达方面皆能提供严格而有效的训练。这些能力为学生日后的深造提供更多可能性,尤其在那些需要处理大量复杂信息、进行多角度分析、与同行有效互动的领域。从个人素质而言,历史学能培养探索未知的精神,以及包容而理性的思维模式。

以上这些目标总结起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些国家大学的历史专业在培训学生时都提出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的主张,即让学生较早地开展研究型工作,要尽早让学生开始“做历史”。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或课程设置上,重视讲授(报告)课程(lecture)与研讨课程(seminar)相结合,突出研讨课程便成为国外先进大学历史教学上的重要特色。讲授课程一般包括专业选修课和与专业相关的通识课程,而研讨课则包括初级和高级两种。初级研讨课程侧重于基本的专业训练,尤其是研究方法与专业写作,而高级研讨课的主题更专门化,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种以研讨课为主导的历史教学,不仅需要把历史教师自己进行历史研究的状态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来,还要使学生至少在历史课堂上短暂地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分析材料,学会做历史。虽然这些大学仍然会有大量的讲授(报告)课,但是其历史系的精华课程往往是研讨课,由练习课、辅导课、初级研讨课、高级研讨课等在内的不同类型的课程组成研究性课程群,是国外先进大学进行历史学人才培养的法宝。

值得强调的是,配套性的特征也体现在了课程设置的组合与配套上。例如美国的一些顶尖高校历史系,往往要求学生在选择具体专业的同时明确各自的“专攻方向(Areas of Concentration)”。在此后三年,院系则会将其所有课程整合成不同的专攻方向供学生选择学习。如杜克大学为本科生提供了专题史与区域史两大类十三种的专攻方向(见表2)。专题史比较注重与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之间的结合,而区域史则试图超越“欧洲中心主义”,为学生构建一个更为全球化的历史视野。

在这一体系之下,所有专业课程,包括讲授课与研讨课,都被整合到不同的专攻方向之下。以“专题史”中的“法律与政府管理”为例,该方向提供的课程如表3所示。

可见,在“法律与政府管理”这一方向下,部分课程关注当下美国社会与政治生活的敏感话题,如亚裔人群、边界与非法移民、恐怖主义、人权问题、性别问题、暴力问题。另一些课程则针对美国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内容,如美国史、俄罗斯历史、西方军事史等。这些课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实际意义和正面影响。对准备攻读研究生的同学,“专攻方向”则有助于确定研究兴趣,为继续深造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在德国,许多研讨课,尤其是初级研讨课,往往有与之配套的辅导课以及练习课。辅导课通常由高年级的学生负责(这样的设置不仅有利于锻炼高年级学生的能力,也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练习课则会由师生共同讨论研讨课中涉及的原始文献,尤其是外语文献。在日本高校的历史系,本科生一般到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就开始具体选择文学部所属各个研究室(类似于南京大学每年大一结束分专业方向)。一旦进入到研究室内的教学,学生就将面临无数次的报告。老师讲课的方式往往就是直接与学生阅读本专业相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料。这些每学期确定的资料基本是分配给不同的学生,由学生自己来查阅资料,仔细阅读,详细注释,最后作成报告分发给课堂上所有同学和老师。老师和同学都可以当堂提问、质疑,相互辨析。老师的直接讲授往往很少,更多是师生间共同的探讨。

二、国内外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

通过上述介绍,不难发现国内外大学在历史人才的培养理念与培养方面存在许多差别。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充分的专业指导。美国高校规定学生从选择专业开始直至毕业,都需要不断接受专业指导。负责给学生提供指导的人员包括本科教学主任、助理、辅导员,甚至还有指定的高年级学生。学生对教学规定、课程选择、学习进展、论文写作等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获得专业指导,而且其中一些指导已经制度化、程序化。例如杜克大学历史专业的学生在确定“专攻方向”前,必须先与教学主任或助理当面交流。另一些院校则以年度课程检查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其学业进度,并提醒其尚未达到的修课要求。这就意味着,学生的课业学习既有一定的自由、自主性,同时又行进在一条目的明确的轨道上。

相比之下,国内高校每年有明确的招生计划,且学生入学时已经确立了专业,因此院系对生源情况有充分了解,学生也无需进行二次选择,四年的大学教育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地完成。然而除必修课外,学生选修课程多凭个人兴趣,院系很少有系统性的规划。尽管院系也有教学主任、教学秘书与辅导员,但缺乏制度性规定,如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计划、课程选择等方面与之交流。因此,大学教育看似有章可循,实际上随意性很大,而这又与学生接受的中学教育模式形成鲜明反差,导致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对于部分学习比较被动的学生来说,规范的缺失或许意味着在迷茫中度过四年,院系也无法保证他们的专业素质。学生无法充分利用学习机会,也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2)高强度的课程设置。国外先进大学的本科历史课程要求明显高于国内高校。以美国高校中的中级讲授类课程为例,基本每周上课两次,此外还可能设有助教主持的讨论单元。从考核方式上说,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外加一篇期中论文(mid-term paper)是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一些教师每2~3周进行一次随堂小测验。如果课程设有讨论单元,可能要求每周提交一份讨论报告。这类课程每周的阅读量不会低于150页,而设置讨论单元的一个目的就是检查学生是否完成阅读并进行过充分思考。从时间上说,讲授课大致要求学生每周投入10~12小时的学习时间(包括课内与课外学习)。与讲授课相比,研讨课的目的是提供一次历史研究的训练。教师会要求学生阅读更多材料,包括基本史料,并提出问题。学生在期末要提交一篇有一定深度的研究论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则强调同班同学相互报告并提出建议。一些学校规定,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必须完成这样一门研讨课。某种程度上说,这与一些国内高校要求大三学生完成的学年论文相似,只不过是以讨论课的形式接受教师指导。

(3)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有学习兴趣与研究热情的学生,国外院系将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与提高机会。有些学校允许高年级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有些学校开设优秀论文指导班,另一些学校甚至鼓励高年级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并给予学分。当然,选修这些特殊课程的学生必须提出正式申请,有时还须教师推荐,并获得任课教师与教学主任批准。

在这些特殊课程中,论文指导课最为普遍。例如哈佛大学历史系对普通学士学位没有毕业论文的要求,而荣誉学士学位则有论文要求。因此该系规定,申请荣誉学士学位的同学必须选修论文指导课。另一些学校虽然不设荣誉学位,但会评选优秀论文,并规定只有参加过论文指导班的同学才有资格成为优秀论文毕业生候选人。论文指导班由一位老师主持,定期召集成员活动。活动内容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请本系教师对学生进行史料搜集、分析及论文写作方面的辅导和答疑。二是同学汇报论文进展、交流心得、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而每年的优秀论文均从这些学生的研究成果中评选,这也给学生以积极性与动力。

三、教改建议

事实上,国内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早已引起专业人士的关注,相应的改革方案也比较全面和成熟了。如南京大学提出的“三三制”教改模式,就充分借鉴了国外名校的先进经验。但中国又有自己的国情,因此对国内高校而言,仅从表面或形式上学习国外高校的经验是不够的。

比如我们反复强调的研讨课形式固然极具价值,但单纯在形式上的照搬忽略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延续性问题。中国的大学生可能在大学阶段才接触到讨论课的教学形式,而对于欧美大学生而言,他们在中学阶段就有大量以讨论课形式展开的教学活动。换句话说,讨论课在欧美中学历史课堂是一种常态。受过这种教学形式熏陶的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后,不仅对讨论课没有陌生感,而且能够对以讨论课为主的本科学习方式得心应手。这种延续性在中国大学还不具备。中国的中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应对高考的指向性,所以大部分的历史课堂多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对中国大学生而言,讨论课的引入是一种教育体验上的脱节,自然地会带来一种疏离感。对大学老师而言,他们在设计讨论课的流程时,对本科生的能力可能没有预判,导致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会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如学生对指定文献阅读不够,课堂发言不积极主动等,最终使讨论课无法发挥应有的课堂效果。这个事实提示我们,在进行高校教改的时候,不能回避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存在的断裂问题。同时也提醒我们注意,本科教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有很多看似不相关的领域都可能存在关联性。

又比如美国高校教学的高强度的维持,与助教制度密不可分。学生每周花在一门课程上的学习时间是否达到10~12小时,其检查方式就是作业、报告、测验以及讨论单元的表现。而批改报告、设置测验题目、主持讨论单元的并非任课老师,而是助教。美国高校研究生院为历史专业研究生提供的奖学金中,除学费之外,都是以助教工资的形式发放的,因此历史系有足够多的助教。一般来说,每门课15~18位学生就配备1名助教,一些大班会有4~5名助教。可以说,助教制度是美国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水平和高要求的重要保证。但中国高校的历史专业在短期内是无法复制这一制度的。

因此,以上种种事实提醒我们国内高校在开展教学改革时,在研究国外成功经验时,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要特别注意背后的深层因素,尤其是制度因素。南京大学自提出创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以来,在教学方面有诸多令人瞩目的改革。课程形式上开始鼓励教师开设通识课、新生研讨课,最近在多媒体技术冲击下,也开始关注慕课(MOOC)以及翻转课堂等。这些尝试都对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助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上述提到的延续性与配套性上找到自己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或许可以将我们的本科教学推进到更高的层次。

上一篇:家乡梦我的梦初中作文下一篇:施工现场防汛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