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哲学维度:环境教育与人的生态意识之提升

2024-06-04

生态哲学维度:环境教育与人的生态意识之提升(通用2篇)

篇1:生态哲学维度:环境教育与人的生态意识之提升

生态哲学维度:环境教育与人的生态意识之提升

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生态意识的高低是衡量现代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环境教育是增强中华民族生态意识,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生态意识具有协调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双重性,渗透人的思维方式与实践方式的双向性,辐射人的`环境保护与发展能量的双效性等时代特征.通过环境教育,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素质,对于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 者:包庆德 BAO Qingde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刊 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36(1) 分类号:N031 关键词:环境教育   生态意识   生态素质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篇2:生态哲学维度:环境教育与人的生态意识之提升

关键词:生态意识,自然,宗教,形成

亨利·戴维·梭罗 (1817—1862) 是19世纪美国文化巨匠中的一位“异人”;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自然阐释者, 现代环保之父, 是美国环境主义的“第一位圣徒”, 他在美国乃至世界生态文学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其生态意识的形成有特殊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一、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促成了梭罗生态意识形成

梭罗出生于美国“超验主义”文化的摇篮——马塞诸塞州康科德镇的一个小店主家庭, 他的母亲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热爱自然的情怀, 常常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带孩子们出门远足、野炊, 聆听鸟儿的歌唱, 梭罗自幼就对自然有浓厚的兴趣。

梭罗在哈佛期间, 深受当时在哈佛讲学的超验主义思想家爱德华·钱宁、爱默生的影响, 梭罗除了去教室和图书馆之外, 常常溜进坎布里奇的田野, 或在查尔斯河畔闲逛, 观察这一带的野生动植物。

梭罗从哈佛毕业后回到了康科德, 他并没有像当时大多数哈佛学子那样或成为牧师, 或成为律师, 或成为商人。尽管当时在波士顿, 从商至少是一个能带来较大物质利益的职业, 梭罗对此却不屑一顾。他几乎每天都步行外出, 足迹遍及康科德地区周边的乡村、田野、湖泊、河流, 尤其是瓦尔登湖林区的每一个角落。他在日记中记下他所见所闻的各种自然现象:何时花开, 何时鸟叫。在阳光和煦的星期天上午, 当他的邻居们整齐清洁地坐在教堂做礼拜时, 他却涉过康科德河齐肩深的河水, 查看水里的生物;当他的邻人们忙着耕地时, 他却爬上最高的松树去找鸟窝、松球, 或欣赏风景。

1845年7月4日, 梭罗搬进自己在瓦尔登湖畔建造的一所小木屋, 开始了他为时两年零两个月的独处生活, 这是他进行简朴生活的实验, 他生产和劳动来维持生计, 用大部分时间来观察自然, 阅读和写作, 并详细记录自己的观察、活动和思想, 后来写成了《瓦尔登湖》 (以下简称《瓦》一书。

在《瓦》中, 他写一年的春夏秋冬, 雨雪阴晴, 写各种飞鸟, 小猫小狗, 写湖中的野鸭, 林间的松鼠, 写屋边的老鼠, 地上的蚂蚁;他写树叶飘零的沙沙声, 写过路大雁的阵阵惊寒, 写狼嚎, 写冰面在初春开裂时的咔嚓声。在梭罗的笔下, 瓦尔登湖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 野鸭、松鸡、鸫鸟、松鼠、兔子、狐狸、土拨鼠是它的常住居民。冬去春来, 树木历尽枯荣, 这是生命的循环, 是自然机体活力的证明。

正是由于在充满了自然气息的康科德小镇, 梭罗自小就深受自然的熏陶, 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爱好者, 同时又因为受爱默生及其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 使梭罗成为自然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正是因为康科德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文化环境造就了梭罗的生态意识, 康科德对梭罗的生态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东方哲学思想对梭罗的生态意识的影响

梭罗的自然思想体现在他众多的自然作品 (nature writing) 和笔记中, 他关于自然的基本思想是超验主义的。梭罗的超验主义思想, 在相当程度上与东方哲学特别是中国道家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

梭罗在其作品中, 特别是他的代表作《瓦》中, 不但大量地征引了印度佛教的故事和思想, 还先后在10次援用了中国《四书》中的内容。梭罗从不讳言他对包括中国古典哲学在内的东方思想的崇敬:在日记中写道, “这些古书多么动人心魄, 荷马、孔子的情趣多么高贵!”。

梭罗在他的代表作《瓦》等著作中也多次提及印度教的人物和思想。印度教认为万物都是梵天的一部分, 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是不可分的, 人类只要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 就可以和这个精神世界沟通。他在瓦尔登湖居住的时期, 夏天太阳升起时, 跳到瓦尔登湖中洗个澡, 潜心体会“荀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的道德含义, “这是个宗教意味的运动”, 是梭罗“所做到的最好的一件事”, 他认为“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 使他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样地简单”, “同样地纯洁无瑕”, 从而以清新的身心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从现象上看,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山林的隐居, 颇似中国道家的风范, 有时又与中国儒家的修身养性是极其相似的。但儒家修身养性, 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有着强烈的人世的功利性。梭罗在对儒家这种思想的取舍也有选择的, 并非完全照搬。虽然他在瓦尔登湖畔的两年“隐居”生活为的是实践儒家修身养性, 以“至诚无息”的精神“止于至上善”的教导, 他却并没有打算将儒家修身养性的“治国平天下”目的贯彻到底的意思。他喜欢在洁身自爱的岁月里坚守一份难得的宁静和耐心, 他从个人修身养性的角度吸纳儒家道家的思想, 与孔孟之道心有灵犀一点通。他认为自己是“按照了智慧的指示, 过着一种简单、独立、大度、信任的生活。”这一点谁也无法动摇他的信念, 他自豪地引用孔子的“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语录勉励自己在任何贫穷和卑贱的阴影包围中都要依然如故。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 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思想的开创者老子和庄子同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梭罗有着共识。“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梭罗也有着强烈的与自然合为一体的意识。他说;“我更愿将人看成是自然界的栖息者, 或自然的一部分, 而不愿意把他看成社会的一分子”。

梭罗是大自然的崇拜者、观察者、讴歌者和守望者, 他的足迹遍布他的家乡康科德的每一个角落, 他的书中处处流露着他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崇敬。老子不仅崇尚自然, 而且主张师法自然。老子告诫人们不要自恃聪明而高高凌驾于天地万物之上, 不要依仗强大有力而妄为滥施。而庄子“天与人不相胜也”、“无以人灭天”的睿智也深刻表达了要保持人与自然万物平等和谐相处的思想。两千多年后, 梭罗似乎在呼应着老庄的思想。他意识到工业文明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他像“房顶上的公鸡唤醒邻居”一样, 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意识, 呼吁人们去保护自然, 拯救自然, 因此梭罗也被誉为“美国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

在生活方式上, 中国的儒家与道家与东方的古典哲学一样, 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否定物质生活, 蔑视世俗享受, 崇尚一种超脱的情操。梭罗与老子所倡导的思想可以用一个“朴”字概括。道家提倡返璞归真, 而梭罗也追求生活俭朴, 精神充实。老子深深感到, 当今世界的种种问题都是人们对外在物质的强烈欲望带来的, 只有返璞归真才能使人抵御物质的诱惑, 保持心灵的宁静。梭罗也真切地看到大部分人过的是沉重而可悲的生活, 而对于物质的极度追求是导致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 把人的精神解放出来的方法就是“简朴, 简朴, 再简朴”。在他看来, 金钱使人类丧失灵魂, 使人精神扭曲。在瓦尔登湖, 他将生活需要降到最低的限度, 以此来证明人们不需要忙忙碌碌, 把时间精力都耗费在衣食住行上, 人如果能满足于简单的生活, 他就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更为丰富的精神生活。

总之, 我们不难看出梭罗的生态意识的形成, 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背景, 他的生态意识在当今的文学、生态保护乃至于经济界都广泛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如150多年前的美国工业社会迅猛发展历史时期, 像梭罗那样对自然的认识、对自然的态度和对自然的保护意识值得我们社会各界人士的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梭罗著, 徐迟译.瓦尔登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

[2]立人.梭罗:一位西方文化贤人.佛教文化.2004年第1期, 第29-34页

[3]张冲著.新编美国文学史 (.第一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上一篇:深圳小型微型企业创业资助项目最新申请流程下一篇:我的好朋友小学生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