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墙改工作汇报

2024-07-02

安庆市墙改工作汇报(精选6篇)

篇1:安庆市墙改工作汇报

安庆市墙改工作汇报

安庆市墙改办成立于1994年,定编6人,在编4人,是市经信委直属事业单位。我市墙改工作在经信委领导下,以宣传贯彻《安徽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为抓手,紧紧围绕淘汰粘土类墙材和推广应用新型墙材两个关键点,充分发挥墙改基金的杠杆倍增作用。注重协调墙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联动效应,着力加强政策宣传,着力加强墙改执法力度,使我市墙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新墙材企业发展到60家,新墙材产能达20多亿块标砖,产品有砖、块、板三大系列共十几个品种。新墙材产量比例从以往52%提高到72%,新墙材应用比例也从85%提高到了96%。粘土砖产量控制在4.8亿块标砖以下。2009至2011年市本级征收墙改基金共计2229.92万元,累计返退533.68万元。现将我市墙改工作各项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墙改工作近三年来的具体工作情况

(一)、通过制定和完善墙改工作政策文件保障《条例》和《办法》的贯彻落实。2012年初市政府为了加强对墙改工作的领导,加速推进墙改进度,对市墙改领导小组进行了充实加强,这是我们按期实现墙改目标的重要组织保证。

我市相继出台《转发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宜政发[2011]20号)、《关于转发<印发关于加快我省墙体材料产业调整升级的工作意见的通知>的通知》(经信办[2011]282号)、《关于加强全市新墙材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经信办[2010]178号)和《关于实施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标识管理的通知》(宜墙办[2011]14号)等一系列文件加强了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流通和应用的管理,规范了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市场秩序。

(二)、通过墙改执法不断加强新墙材应用的监督,推进墙改政策的顺利实施。一是不断健全和完善墙改执法检查制度,建立健全墙改执法违法举报制度,完善和规范举报接待工作流程,建立健全举报处理材料档案,为我们开展墙改执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和应用市场的监管,对建筑市场在建工程进行登记造册,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对其施工进度和使用墙材情况进行动态监控,确保“禁粘”政策落到实处。三是积极引导群众对淘汰粘土砖、发展新墙材工作中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举报,对群众举报的违法现象及时予以调查核实处理,并认真做好回复和解释工作。“绿地二期”工程被举报使用“三无”新墙材产品,市办进行突击检查,现场勘验拍照取证,责令其限期整改。该工程及时拆除、清理了“三无”新墙材产品。“碧桂园”工程被举 2 报施工现场堆放粘土空心砖,市办及时到现场检查,发现尚未砌筑上墙,立即送达禁止使用粘土类墙体材料“告知函”,责令其立即整改,该公司出具了不使用粘土类墙体材料的书面“承诺函”,并清理了堆放在建筑工地的粘土空心砖。

(三)、通过强化监管措施保障新墙材产品质量

1、市经信委、建委和质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新墙材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经信办[2010]178号),全面开展新墙材产品备案登记工作。对新墙材产品实行销售流向申报制度。做好新墙材产品质量动态监管工作,建立跟踪督管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新墙材产品,质监部门应及时予以纠正和不予使用,墙改部门不予返退墙改基金。

2、加强新墙材产品质量抽检工作。根据我市制定的加强新墙材质量管理制度,市、县两级墙办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新墙材产品质量抽检工作,通过抽检对不合格企业限期整改,通过检查整改,新墙材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3、市、县两级墙办经常召开新墙材企业负责人会议,强调加强新墙材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规范新墙材企业行为,防止恶性竞争。

(四)、通过规范墙改基金征、管工作保障基金功能的有效发挥。

1、市政府领导对墙改基金征收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为认 3 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皖政[2011]21号文件,市政府在转发省政府皖政[2011]21号文件时,强调要严格墙改基金征收对象、范围,不得擅自减免缓征墙改基金,并明确了规划部门查验墙改基金缴纳凭证和墙改部门返退墙改基金的行为规范。由于措施得当,执行有力,我市墙改基金征收工作实现了全覆盖。

2、加强对新墙材应用返退工作的管理。认真贯彻省墙办《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返退工作程序(试行)的通知》文件,根据本市实际,我们适时出台了《安庆市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返退工作程序》和基金返退工作流程,使我市墙改基金返退工作步入正常轨道。通过加大墙改基金征收、返退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了专项基金的经济杠杆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新墙材在我市的推广应用。今年1-10月份全市征收墙改基金3241.39万元,其中市本级征收墙改基金达1086.75万元,同比上年度增长56%。

3、加大对新墙材企业的扶持力度。市、县两级墙办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帮助新墙材企业做大做强做优。2009至2011年向省墙办申报省级专项基金扶持项目,共计180万元;2009至2011年市、县两级墙办共计对新墙材企业也给予132万元的资金扶持。这些资金的投入使一批墙材企业改善了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完善了产品检测手段。

(五)、通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巩固“禁实”、“限粘”的 4 成果

1、市墙改办指导各县(市)先后出台了本行政区域“禁实限粘”通告和文件,2011年各县(市)“禁实”工作绝大部分已经延伸到建制镇。全市除市本级已全部禁止生产粘土砖外,已有枞阳、岳西两个县已于2011年底全面禁止生产粘土类墙材。

2、根据“禁实”、“限粘”工作目标,加大清理淘汰粘土砖瓦窑企业力度。各县(市)新(扩)建新墙材企业,实行等量淘汰粘土砖产量。

(六)、通过制定“十二五”规划,力促新墙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依据本地资源情况、现有产能和市场需求等情况,通过专家认证,制定了安庆市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发展“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新墙材产业重点发展的产品和技术,鼓励发展的规模和工艺。2、2011年由市经信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工商局三家联合转发了《关于加快我省墙体材料产业调整升级的工作意见》文件,要求新墙材企业着眼新墙材发展大局,理清本企业新墙材产业调整升级的思路,做好新墙材产业升级工作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到今年10月底止,全市已有11户企业按省经信委规定标准实现了产业升级。

3、积极鼓励新墙材企业新建符合产业升级政策的新技术、5 新工艺生产线,为新墙材产业升级工作树立了示范榜样。仅2011年市墙办就拿出30万元扶持三户新墙材企业新建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自保温砌块项目以及补贴加气产品推广非露天堆放工艺。并积极争取省办20万元的墙改基金的支持,扶持两户新建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企业。产业升级使一批企业实现了华丽转身,企业有规模、产品有品牌、质量有提升。临港工业区的宇恒虹达墙材公司已成长为全省自保温墙材产品的龙头企业。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各新墙材企业自身的条件的制约和产品质量意识的不足造成产品质量不够稳定,新墙材产品质量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

2.墙改基金积淀较为严重,基金专项投入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3.墙改执法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4、墙改基金征收过分依赖代征单位。我市的墙改基金一直以来都是委托市规划局代征。这种代征的方式带来的问题是我办很难真正了解墙改基金是否做到应征必征,建议在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墙改基金征收窗口,实行一票制管理。

5、市墙改办经费供给方式急待调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07]77号)、《安徽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2007年第104号公告)6 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皖政[2011]21号)中均明确要求“墙体材料管理机构履行职能所必需的经费,由财政部门通过部门预算予以核拨,不得从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中列支”。我省辖区内,省墙改办、马鞍山墙改办、芜湖墙改办、黄山墙改办、铜陵墙改办已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先后实行财政全额拨款或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目前市墙办编制依然是自收自支的管理型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均从墙改基金中列支。显然这种经费供给形式已经明显不符合上述国家、省有关的政策规定。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促使墙改办更好地履行所承担的工作职责,顺畅、有效的进行行政执法工作,建议将市墙体材料革新建筑节能办公室调整为全额拨款或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及措施

1、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国家支持的新墙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提高墙材生产工艺装备水平、优化墙材产品结构。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及时发送墙改有关的政策和技术信息。

3、进一步加大检查力度,扎实开展检查工作,采取抽查、不定期、定期相结合的方式,严格对墙材生产和使用的监管。7 做好新墙材的推广应用工作,进一步规范新墙材市场。

4、进一步加大新墙材应用推广力度。通过示范工程,采取鼓励引导、检查督促、强化服务等措施,以推进建筑工程全面使用新墙材的步伐。

5、进一步做好技术服务工作。积极帮助联系相关科研院所、技术专家为新墙材企业解决生产、应用环节上的技术难题,为企业提供新墙材项目、技术改造调研方面的论证服务。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三日

篇2:安庆市墙改工作汇报

自从上次市CL建筑工作会议之后,我们建设局非常重视,迅速组织工程、质检、墙改等股室召开会议,对如何做好该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就我县推广CL建筑体系工作遇到的问题向县里相关领导作了汇报,争取得到县领导支持。目前我县推广CL建筑情况是:

一、去年示范户的情况:去年我县的示范户任务是3户。选择的是******社区,并且基础已经做好,由于当时施工队伍力量跟不上,主体迟迟不能动工,社区的这几户群众天天催着赶紧施工,等不及了,也没办法,局里只好让群众自己找人施工,现在主体都快完工了。

二、今年推广CL建筑情况:目前示范农户和两栋楼体的确定正在商谈。农户的选择方面,我们找了两个社区:一个是杨庄社区,这个社区属于城中村改造项目,如果在这个社区能够推广,示范效果会比较好,但群众觉得费用比较高,也没有补贴,不太愿意接受;另一个是移民新村,如果在这个社区推广,部分群众愿意接受,但这个村距县城较远,推广效果不会太好,再就是担心施工技术、施工速度跟不上,这个责任到时候承担不起。所以现在在选择确定农户上局里还在考虑。示范楼体我们选择的是政府平台项目。

三、施工队伍培养情况:现在已经与本县一支施工队伍谈过,对方愿意合作。四月十三日我们到**实地参观学习,考虑到费用问题,所以确定队伍的培养模式是边干边学,施工设备局里已向财政局打了报告,准备购买,到时由施工队租用。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待示范户确定后即可施工。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篇3:墙改工作动态——云南篇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和全省墙改工作实际, 经省工信委批准, 2015年6月3日, 全省墙改工作专题会议在曲靖召开。省墙改办杨贵芳主任、16个州市墙改办主任、5个州市墙改行政主管部门分管领导等近50人参加会议。省墙改办任明贵副主任主持会议, 会议主要议题是总结交流“城市限粘县城禁实”交叉检查工作;专题研究促进全省加气混凝土产业健康发展相关问题;传达学习南方片区省市墙改办主任座谈会精神。

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和云南省工信委对列入国家第一、二批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工作的相关要求, 为全面了解掌握全省“限粘禁实”工作完成情况, 省墙改办决定组织16个州市墙改办对列入国家第一、二批“限粘禁实”12个市和44个县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交叉检查, 交叉检查时间从2015年3月23日开始, 到4月30号结束。检查采取召开工作汇报会和现场查验的方式进行。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限粘禁实”成效、“限粘禁实”措施、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三个方面。为有效开展工作, 全省按片划分成6个组进行交叉检查, 指定了组长、副组长, 由组长负总责。在本次墙改工作专题会议上, 6个组长分别从“限粘禁实”检查基本情况、好的做法、存在问题和建议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从检查统计结果看, 我省列入国家第一、二批“限粘禁实”的56个县市已全部按时完成目标任务。

此次由省墙改办统一组织, 各州市墙改办分组具体实施的“限粘禁实”交叉检查, 涉及全省16个州市的56个县市, 时间长、单位多、地区差异大、路程远、工作任务繁重, 在各组长和各级墙改办的共同努力下, 圆满完成了交叉检查任务。检查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高度重视, 抓好落实。各有关州市墙改办及时向墙材革新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汇报, 积极做好检查准备工作。相关市县墙改办按照检查要求认真做好受检准备;二是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履行职责。各检查组长严格按照省墙改办的通知要求, 在开展检查之前, 都制定了详细的交叉检查工作方案, 提前告知受检单位, 并上报省墙改办备案。在规定的时限内, 按照检查要求扎实开展工作。检查工作结束后认真撰写检查情况报告;三是确保安全无事故。各检查组长认真履行职责, 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 没有参加与检查工作无关的任何活动, 所有检查行程都在所检查县市的范围内。高度重视安全工作, 在长达38天的检查中, 6个组总行程超过2万km, 确保了整个检查期间人员车辆安全无事故;四是为国家对我省2014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涉及“限粘禁实”工作评价考核奠定了基础;五是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制定开展“限粘禁实”的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六是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交叉检查, 一方面客观、全面、真实地了解和掌握了全省“限粘禁实”工作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交叉检查, 为各级墙改办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 既是一次检查也是一次学习和提高。

为促进全省蒸压加气混凝土产业健康发展, 会议全面分析了我省加气混凝土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 研究提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应对措施。

省墙改办杨贵芳主任传达了南方片区省市墙改办主任座谈会精神。要求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发改委环资马荣副司长对下一步开展墙改工作提出的6个结合和9个方面的要求, 适应墙改工作新常态, 进一步坚定信心, 努力促进全省墙改工作健康平稳较快发展。

2 云南省召开推进蒸压加气混凝土产业健康发展大会

为促进我省加气混凝土产业健康发展, 全面分析我省加气混凝土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 研究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应对措施。在省墙改办的关心和支持下, 2015年6月3日, 云南省墙体材料行业协会在曲靖市麒麟区召开蒸压加气混凝土专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推进全省蒸压加气混凝土产业健康发展大会。云南省墙材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 蒸压加气混凝土专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及全省已取得新墙材产品认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企业代表共计100人参会。

云南省墙材行业协会副会长兼加气混凝土专委会主任委员吴勤山作了题为《携手并进共度难关共创全省加气混凝土行业美好新局面》的讲话, 对加气混凝土专委会成立一年来的工作作了简要回顾, 对目前全省加气混凝土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他指出, 全省加气混凝土产业,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 目前已正式投产的加气混凝土生产企业近70家, 产能超过1 100万m3, 部分发展较快的州市加气混凝土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 已成为当地市场的主导产品。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部分地区和企业在发展中追求数量规模, 为追逐利益盲目发展, 导致加气混凝土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任务远未完成;企业自动化、机械化水平还很低;不熟悉施工技术、规范、细则,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整体上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针对存在的问题, 吴会长提出下一步要从4个方面入手:一是限产降耗, 平衡供需关系, 稳定市场;二是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社会认同感和信任感;三是完善装备, 提高企业自动化水平;四是拓展市场, 加大加气产品市场占有率。为促进全省加气混凝土产业健康发展, 加气混凝土砌块专委会在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 制定了《限产降耗工作方案》、《提高产品质量工作方案》、《提高装备水平工作方案》和《拓展市场工作方案》讨论稿。吴会长对4个方案分别作了说明。大会按照加气混凝土产品销售有效半径进行分组讨论, 让与会代表充分发表意见, 最终形成共识。

在大会上, 加气混凝土专委会得知2014年“10.7”地震重灾区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全面展开, 但由普洱市工信委和景谷县工信局灾后包保重建联系点芒畔村民小组还有16户特困户和五保户, 因经济困难, 政府补助资金有限, 自救能力弱, 多数还未动工, 影响了同步完成重建工作任务的情况后。加气混凝土专委会在大会上向所有参会的新墙材企业家发出了为地震灾区16户特困户和五保户损款建房的倡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灾害无情人间有爱。让新墙材企业家们积极行动起来,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向灾区群众伸出援助之手, 以捐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尽我们一份微薄之力, 为他们送去一份温暖、一份关爱和一份希望。倡议发出后, 与会新墙材企业家们以实际行动奉献了爱心。

篇4:安庆市墙改工作汇报

(一)上下联动,齐推进。

一是市级成立高山生态扶贫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市发展改革委、城乡建委、扶贫办等市级有关部门,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搬迁工作,负责协调小组日常工作,其它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同时明确市级相关部门分片对口联系30个区县。二是各区县均建领导班子,由区县领导亲自挂帅;在发改委设立办公室。由发改委负主要责任,其它部门配合。三是制定了五年规划及今年具体实施方案,14个贫困县通过现场评审方式,启动项目实施,部分区县完成今年搬迁任务50%左右。

(二)横向考察,学经验。

为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搬迁政策,重庆市加强横向沟通交流,学习考察相邻省市开展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搬迁方式、补助标准、资金整合及住房、土地、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积极做好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制度顶层设计。

(三)加大投入,保落实。一是通过整合中央、市、区县(自治县)资金,打捆中央预算内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生态移民资金、市级统筹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等,落实2013年搬迁资金计划16亿元。为有效解决“搬富不搬贫”的问题,市里按8000元/每人落实到区县(自治县),由各区县(自治县)针对安置条件、贫富状况的不同,制定差异化分类补助标准,重点支持建卡贫困户、农村低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为确保补助足额到人,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对搬迁项目计划、搬迁资金安排、搬迁对象、补助标准和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公示,通过加强搬迁资金监督检查及验收,纳入年度绩效考评等措施,确保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政策、资金落实到位。二是加大区县自筹力度。区县根据本级财力适当安排一部分,对口帮扶一部分,动员社会捐赠一部分。如黔江对有搬迁意愿,但没有搬迁能力的特困搬迁对象,通过部门一对一帮扶和财政兜底的方式进行安置。同时,加大宣传,通过网络、电视等让群众、社会了解支持扶贫搬迁工作,形成搬迁合力。三是通过土地筹集资金。通过地票交易、申请额贷款,“三权抵押”等筹集部分资金。

(四)制定办法,强管理。

为确保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市财政局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会同发改委、扶贫办、城乡建委共同制定了《重庆市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对搬迁标准、支持对象、资金来源、资金整合、资金拨付程序、项目资金公示、项目检查验收、违规问题处理等进行了明确 。

(五)调查研究,找问题。

搬迁领导工作小组深入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开展调研,收集并掌握了搬迁需求与指标计划的矛盾、补助标准不统一、特殊对象搬迁困难、安置区的用地困难、后续产业如何发展、集中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实地查看部分搬迁安置点建设情况,了解搬迁工作推进中的难点问题。

(六)部门“会诊”,提建议。

针对调研及区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市发改委、市财政、市扶贫办、市城乡建委等部门积极讨论解决措施:坚持贫困户优先的原则,将贫困人口搬迁比例作为一项硬指标纳入考核,要求区县制定出台向贫困户倾斜的分类补助政策。合理控制建房规模,规划设计多种经济适用户型供搬迁户选择,引导群众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加强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死绝户退耕地、原有农户迁移退出耕地、土地流转等方式,妥善解决安置农户“菜园子”问题;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民新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相结合,打捆各项支农资金,统一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安置点产业发展纳入各区县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引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做到产业发展与搬迁入住同步。针对存在的搬迁指标、新旧补助标准不统一、五保户集中供养安置对象补助资金、扶贫对象搬迁难、集中安置点用地指标、安置搬迁户菜园地、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搬迁户后续致富等7个方面19个问题,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加以落实解决。

篇5:大庆市畜牧工作汇报提纲

大庆市畜牧兽医局 2011年4月8日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腹地,地处世界奶牛带和玉米带上,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耕地1070万亩,年产粮食百亿斤、秸秆400-500万吨,有草原1034万亩,居全省各地市之首,年产优质牧草120万吨,粮多、草多、秸秆多,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200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从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入手,确立并实施了“农转牧”战略,把它作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六大战略”之一强力推进,大力发展以奶牛、生猪、大鹅为重点的白色经济。2010年,我市积极开展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创建工作,提出并实施了以奶牛为主的“三进三退”重大发展战略,转变畜牧业饲养方式、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到2010年末,全市奶牛存栏达到48.5万头;生猪、大鹅饲养量分别达到348万头和140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9.3万吨、8.4万吨、150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07.2亿元,增加值达到47.9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比重已连续8年达到“半壁江 山”,大庆市一跃成为黑龙江省畜牧强市、全国牛奶生产十强市,畜牧业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拉动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强化重大疫病防控,确保全市动物疫情稳定 几年来,我市认真按照与省政府签订的防疫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加大投入,落实责任,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免疫密度质量。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地市一级率先建立了疫苗补贴制度,对37种畜禽传染病的疫苗实行了免费统一供应。几年来,市、县(区)两级财政共投入疫苗补贴资金5000多万元,累计购入各种畜禽疫苗10.8亿头(只)份;全市768名基层防疫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每人每年最高的可以拿到5000多元的工资补贴;2005年还通过国家扶贫专项资金和市财政资金,投资200多万元建设达标了200个村级防疫服务室,改善了防疫员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全面扎好“最后一针”,保证了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常规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

(二)提高预警水平,强化疫情监测报告。2003年,组建了大庆市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市财政投资600多万元购置了疫病检测设备,完善了实验室的功能,采取定点监测与 全面监测相结合、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抗体监测与病原监测相结合、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常年在各类畜禽饲养集中区域设立疫情监测站,对动物疫病和抗体实施监测,使动物防疫工作更加科学。进一步强化了疫情预警预报制度,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疫情报告体系,层层指派专人负责,严格监测疫情动态,始终坚持了疫情10天零报告制度。

(三)完善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保障。一是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立了市级中心实验室,内设疫病、药残、饲料三个方面16个化验室,硬件设备齐全,2007年12月全省第一家通过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资质认证,项目包括兽药残留检测、疫病监测、饲料检测3个方面共55项。二是完善人才队伍体系建设。由市、县(区)两级财政出资364万元,依托八一农大的技术力量,为全市培养了2000名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成为基层防疫队伍新生技术力量。三是完善冷链体系建设。结合无规定疫病区和基层防疫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市、县、乡、村配齐配全了冷冻、低温保存设备、疫苗专用运输车、保温箱等冷藏设备和器材,确保疫苗质量。

二、强化动物检疫监管,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已建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动物卫生监督网络体系。2007年以来,市、县(区)两级财政共投入350多万元,建设完成了27个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 所、232个村级动物防疫责任区、519个屯队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

(一)强化动物检疫监督。一是产地检疫不断延伸。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下辖几个动物防疫责任区,责任区下辖几个行政村,每个村设置1处报检点,统一管理、分片负责、人员下移、工作靠前,保证接到产地检疫申报第一时间赶往实地,现场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二是屠宰检疫持续巩固。全市18个政府定点屠宰企业全部派检疫员驻场实施检疫,严格查证验物、同步检疫、跟班作业。三是流通领域严密防范。在主要公路部位设立了17个流动检查站,加大了流通领域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督工作力度,市、县(区)两级财政投入88万元,为检查站配备了执法车辆和必要的检疫设备,对外进动物及其产品实行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严防外疫传入。

(二)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把三个关键环节:一是从养殖源头开始,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开展了畜禽规模养殖小区(场)、户生产档案建设,建立健全苗种生产、疾病治疗、预防接种、投入品使用等养殖环节备案制度;推广普及了奶牛、肉牛等7个品种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范,提高了标准化饲养管理水平,从源头上保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二是从关键环节入手,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成立了局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大队,集中力量开展投入品市场执法大检查,严厉 打击非法生产、经销、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行为,保证畜禽不饲喂;按照5—10%的比例进行“瘦肉精”、“三聚氰胺”抽检,保证问题产品不入市场。三是从责任追究切入,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了动物产品监管制度、质量安全层级监管责任制度、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制度、执法巡检巡查制度、安全监管档案制度、质量安全溯源及问题产品召回制度等17项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严格责任落实。

(三)实施检疫网络管理。针对传统的手写出证形式存在着造假容易、私自出证、难于监督、安全隐患等弊端,为了对动物及其产品实现有效追溯,200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80多万元,在市、县、乡三级开展检疫票据网络化管理、电子出证工作。目前,有网络出证站点98个,其中屠宰企业出证站点18个,基层出证站点70个,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证站点10个。实施动物检疫网络出证信息化管理工作以来,总计出具370余万张机打检疫证明。归纳起来有六个方面作用:一是缩减了出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网络出证,极大地缩减了出证的时间,避免了录入错误,保证了上市动物产品的及时供应。二是提高了造假成本,有效防范伪造检疫证明和检疫结果的现象。机打检疫票据采用高科技多重防伪,使机打检疫票据既规范,又防伪。三是统一规定录入方式,检疫证明填写更加规范。采用一次录入、集中打印,整洁规范,适时上传中心数据库,及时掌握每个站点的 出证时间、出证数量、出证质量等相关情况,极大的提高了监管力度,节约了人力和财力。四是电子存储代替纸质存根,检疫票据信息全部保存在数据库,保存时间长、占用空间少、信息内容更完整、查询方便、统计准确。五是检疫证明可便于追溯,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每张检疫票据都有唯一编码,消费者在购买动物产品时可以查看检疫票据编码,并且可在互联网上对检疫票据真伪进行查询。六是有效杜绝了逃避检疫收费、乱收费的行为。

三、强力推进“三进三退”,加速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 本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积极稳妥、适度规模的原则,以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养殖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336655”工程,加快推进以奶牛为主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33”即“三进三退”: 进入大户,逐渐退出散养,解决散养户管理差、效益低、粗放饲养的问题;进入牧场,逐渐退出庭院,解决规模小、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到位的问题;进入小区,逐渐退出村屯,解决组织化程度偏低、要素达不到集约化配置、管理机制不到位的问题。“66”即“六分六化”:人畜分离、大小分离、病健分离、粪尿分离、生产区生活区分离、净道污道分离;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管理企业化。“55”即:力争用5年的时间,将我市50万头散养奶牛基本牵出庭院,进入村(屯)外规模养殖场或小区饲养。到“十二五”末,全市奶牛养殖逐渐结束散养历史,逐步进入标准化规模养殖时代。本着先易后难、先强后弱的原则,具体分两步走,前3后2,就是2011—2013年将70%的散养牛集中到村(屯)外百头以上的奶牛专业大户、20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千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中饲养;2014—2015年将30%的散养牛按照上述标准集中到奶牛养殖场或小区中饲养。其中,百头以上奶牛大户:2011年培育奶牛养殖大户400户,2013年新增奶牛养殖大户700户,2015年新增奶牛养殖大户400户。到“十二五”末,奶牛养殖大户累计达到1500户,存栏奶牛17万头;200头以上规模奶牛场:2011年通过改造、扩建、新建奶牛场100个,2013年新增奶牛场300个,2015年新增奶牛场400个。到“十二五”末,全市奶牛场累计达到800个,存栏奶牛18万头;千头以上奶牛小区:2011年通过改造、扩建、新建奶牛小区36个,2013年新增奶牛小区54个,2015年新增奶牛小区40个。到“十二五”末,全市奶牛小区累计达到130个,存栏奶牛15万头;奶牛单产:2011年奶牛平均单产突破6吨,2013年奶牛平均单产达到6.5吨,2015年奶牛平均单产力争达到7吨;奶牛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比重:2011年达到45%,2013年达到55%,2015年力争达到65%;奶牛业人均收入:2011年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来自于奶牛养殖的纯收入达到1300元,2013年达到2500元,2015年达到4000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四分之一。

具体工作措施:

(一)合理规划布局。按照标准化建设、规模化开发、人畜分离、设施配套的原则,做优小区、牧场、大户区域布局规划,做细结构要素配置规划,确保科学推进。牧区以发展高效生态型奶业基地为主,农牧交错区以发展优质循环型奶业基地为主,大城郊以发展清洁环保型奶业基地为主,加大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的规划力度。围绕小区、场和大户建设,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和规模养殖比重。目前,计划已全部落实,各县区已将村外饲养小区(场)发展规划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内,正在对“三进三退”小区(场)进行规划布局。同时,我局已委托中国最权威的牧场专业设计公司—北京中博农,为我市设计了奶牛从100头至5000头的牧场设计方案8套。

(二)创新经营模式。按照标准化建设、规模化推进、集约化生产、科技化支撑的原则,强力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主抓三种发展模式:抓100头以上的奶牛专业大户;上20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建10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主推三种经营形式:一是托牛进区进场。主要以“托牛所”的形式为主。重点是奶牛散养户和一些想投资奶业而又缺乏技术或资金的人,将牛托付给小区(场)饲养。小区(场)置业者依据托付奶牛的体况及综合效益,予以科学评估,确 定给予托牛者相对合理和稳定的回报。二是牵牛入股入伙。主要以“合股合伙”的形式为主。重点鼓励引导一批养牛专业户、大户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共同在村外新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养殖小区或牧场,自主经营或外聘专业人员管理。三是交牛统管分养。主要以“五统一分”的形式为主。养殖户送牛入驻小区(场),小区(场)为其提供场地,按1:1.5的比例为养殖户配备牛床位,入驻政府投资建设并经营的小区(场)前两年减少或免交租金。TMR饲料配送、疫病防治、繁育配种、青贮供应、鲜奶收购等配套服务均采取市场化运作,由置业者或投资者投入,实行谁投资、谁经营的经营方式。

(三)强化政策扶持。在资金投入上,坚持四种途径:一是财政补助扶持建。以奖代投,制定出台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市财政每年列专项资金500—1000万元,县(区)按1:1匹配,重点对验收合格、达到“三进三退”扶持标准的奶牛养殖小区、牧场、专业大户的新建牛舍给予每平方米奖励100元、改扩建牛舍每平方米奖励40元的资金扶持;以补代投,市财政每年列专项资金1000万元,县(区)按1:1匹配,为奶牛业标准化规模发展提供贷款贴息,重点用于村(屯)外奶牛养殖小区、牧场、专业大户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申请项目扶持建。抓住国家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示范创建活动,围绕建设现代奶业,加大项目 申报力度,争取国家项目扶持。三是县(区)乡政企共同建。用工业化的思维来谋划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由政府投入资本金成立发展公司,集中贷款,集中投资。搞好银企对接,活化担保形式,鼓励企业出资建设奶牛小区(场),为原始积累不足、有意愿发展奶牛并有一定基础的养殖户提供饲养场所。四是农商自筹资本建。建立以农民投资和社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引导的多元化融资机制。通过建立奶牛合作社、奶牛专业协会等形式,集中养殖户资金,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联合投资建设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小区(场)。集聚和吸纳非农资本投向奶牛养殖业,加大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小区(场)建设力度。

篇6:安庆市墙改工作汇报

发布时间:2011-03-11 【大 中 小】

在过去的一年里,新疆自治区墙材产业克服冰冻雨雪和物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全力组织生产,努力缓解供需矛盾,基本保障了自治区各项建设工程的墙材供应,与此同时,新型墙材发展势头良好,产量和比重大幅攀升,业绩不俗。新的一年已经开始,自治区迎来大发展、大建设、大开放时期,新疆自治区墙材产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牢牢抓住历史机遇,继续确保自治区各项建设工程的墙材供应,不断提升新型墙材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为更好地开展墙材革新工作,自治区墙改办就2010年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并部署2011年的工作重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2010年墙材革新工作总结

2010年,在自治区经信委和自治区建材行办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全疆墙材革新战线的干部职工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团结奋斗、真抓实干,促进了墙材革新事业健康发展,为自治区墙材产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全年任务目标基本完成

全年新型墙材产量107亿块标砖,较上年度增长24亿块标砖;新型墙材比重55%,较上年度增长9%.3月份,自治区墙改办对全疆新型墙材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新疆自治区新型墙材生产企业共有460余家,较2005年的数量减少30余家,但企业平均生产规模大幅上升,产品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全疆新型墙材产品类别丰富、品种齐全,包括砖、块、板三大类、共计28个品种。

据测算,2010年新疆自治区推广新型墙材,节约土地1.77万亩,66.34万吨标煤,综合利废42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58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5.85万吨。

全年新型墙材发展特点为:建筑市场需求旺盛,墙材产品紧俏,新型墙材产能与比重不断扩大,墙材普遍供不应求,尤以北疆最为明显,墙材价格持续偏高。

(二)“禁实”工作成效显着

“禁实”是国家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的一项福泽后代的政策,到2010年末,新疆自治区基本完成国家制定的“禁实”目标,全疆设市城市的规划区内,已完全使用新型墙材。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对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查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425号)要求,全疆在“禁实”成效、“禁实”措施和专项基金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自查。调查结果显示,全疆共有15个列入国家“禁实”名单的城市,除喀什市外,其余14个城市都达到“禁实”目标。新疆自治区公布的26个“禁实”城市中,少部分已经达到“禁实”目标,大部分仍在推进中。各地州基本都出台了“禁实”文件,有些还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督促此事,有7个地州,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就要求使用新型墙材。全疆专项基金征缴情况欠佳,除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可以做到基本全额征收外,其余地州征缴情况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地州未征收专项基金。随着近年来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多层和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具有保温、质轻、隔音、高强等性能的新型墙材逐渐占据墙材市场,也涌现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新型墙材企业,领跑整个产业。

(三)新型墙材认定步入正轨

2010年,全疆共有118家企业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墙体材料认定证书》,其中吐鲁番地区4家,乌鲁木齐市47家,巴州22家,和田地区3家,克拉玛依市2家,哈密地区3家,阿克苏地区20家,伊犁州13家,阿勒泰地区1家,昌吉州3家。2011年,这些获得证书的企业名单将会公布在“自治区建材行业网”和“西部建设报”等媒体上,供社会舆论监督。在审核认定申请书的过程中,自治区墙改办严格遵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墙体材料认定管理办法》之规定,并制定了严谨的内部审核流程,完善制度建设,将资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申请一律退回,并给予书面说明,坚决杜绝说情和把关不严现象。除审核各地州墙改办报送的书面资料外,我们还安排专人抽查申请认定的企业,现场核对报送资料的真实性,目前已经抽查十余家乌鲁木齐市的企业。今后,我们将定期组织人员赴较远的地州抽查新型墙材企业。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尝试,新型墙材认定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全疆墙材市场得到有效规范,新型墙材认定效果初步显现。

(四)帮扶企业力度逐步加大

自治区各级墙改办积极发挥服务功能,不仅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关系协调等方面的帮助,还积极为企业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及资金支持。2010年,自治区墙改办及地州墙改办协助企业申报的优惠政策有: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技改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企业通过这些政策的支持,要么享受税收优惠,要么获得资金的直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自治区中小企发展专项资金和新型墙材专项基金为例,2010年用于扶持墙材或相关企业的资金就达到2030万元,这批资金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杯水车薪,但它撬动的社会资金将是十数倍,作用巨大。

(五)成功举办新型墙材推广应用现场会

为大力推广新型墙材发展,满足新疆自治区经济建设对于建材产品的需求,由自治区建材行办牵头,于2010年8月2日至2010年8月4日在和田地区召开南疆片区新型墙材推广应用现场会;于2010年8月11日至2010年8月13日在阿勒泰地区召开北疆片区新型墙材推广应用现场会。南疆片区现场会由和田地区墙改办及和田慕士塔格新型墙材有限公司协办;北疆片区现场会由阿勒泰地区墙改办和福海县福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协办。各地州经贸委、墙改办及重点墙材企业均出席会议,和田片区会议共有130余人参会,阿勒泰片区会议共有70余人参会。

南疆片区现场会主要目的在于号召全疆砖瓦企业学习和田慕士塔格新型墙材有限公司投产的1.2亿(块标砖/年)页岩烧结多孔砖隧道窑生产线。北疆片区现场会的主要目的在于号召全疆砖瓦企业学习福海县福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轮窑余热干燥系统。在两片区召开的座谈会上,自治区建材行办领导、地州领导、墙改办及重点企业均作发言,畅谈推广新型墙材工作的经验和心得。新型墙材推广应用现场会的效果良好,达到办会初衷。

(六)新型墙材专项基金征缴情况良好

2010年,自治区本级财政征收新型墙材专项基金764.8万元,全疆征收新型墙材专项基金7555万元,其中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伊犁州、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征收情况较好,新型墙材专项基金征收情况整体好于往年。

二、2011年墙材革新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之年,全疆墙材革新战线的干部职工们,要继续发扬敢闯敢干的优良传统,遵循“保供给、调结构、稳价格”的思路,不断学习、紧密联系,增强凝聚力,努力确保自治区重点工程及民生工程的墙材供应,为自治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全年我们的重点工作有:

(一)全年墙材发展任务目标

2011年是自治区党委确定的 “民生建设年”,全疆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和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为4440万m2,商品房建设面积以3000万㎡计,加上各类其它建筑物,全年建筑物总施工面积预计达7850万m2,墙材需求总量在255亿块标砖左右,增长31%.目前产能240亿块标砖,在建的33个项目可形成产能10亿块标砖,预计都在上半年投产。拟建的60个项目,产能25亿标砖,预计在年底前投产。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在建拟建项目大多下半年才能发挥产能,预计部分地区、部分时段墙材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墙材供需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各地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确保自治区重点项目及民生工程墙材供应

近些年,虽然新疆自治区墙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综合而言,仍属薄弱,主要表现在: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差;工艺装备落后,管理模式粗放;产能不足,产品价格偏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粘土类制品比重大;产品质量不稳定,低档产品充斥市场。资料表明,2011年到2020年,在中央财政、对口援疆的支持下,全疆资金投入会有明显增长,“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将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全疆墙材需求总量将达1900亿块标砖,平均每年380亿块标砖,墙材市场供应形势严峻,以新疆自治区墙材产业现状而言,无法适应自治区未来十年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为有效保障自治区2011年及“十二五”期间重点工程、民生工程的墙材供应,必须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从政策和资金入手,帮扶企业做大、做强。自治区墙改办计划在各地州选择一批基础好的企业,长期给予支持,使其从产品、规模、工艺、装备、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最终打造成为龙头企业,示范并带动本地区产业发展。

2011年上半年,自治区将继续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墙材产业,届时自治区墙改办将会全力协助企业完成这笔资金的申报。

(三)编制墙材产业“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将会深入推进,全国对口援疆会议明确提出:力争5年内,使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经济社会面貌明显改观、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通过10年时间,最大程度地缩小新疆与内地差距,确保2020年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了针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中期来看,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长期来看,到2020年促进新疆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文明进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于以上背景,墙材产业急需编制一部符合新疆自治区实际的“十二五”规划,指导未来5年的产业发展,支撑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们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本规划将提出了新疆墙材产业“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实现规划目标应当采取的对策措施。初步设想,到2015年,新型墙体材料比例达到65%,工业总产值达到132亿元,工业增加值45亿元。

(四)全面摸清墙材产业家底

全疆墙材企业数量众多,包括各类新型墙材企业和大量粘土实心砖厂,这些年一直要求各地报送“墙材统计报表”,但部分地州市填报统计表存在诸多困难,还有部分地州市填报的数据不够详实,致使自治区无法全面掌握全疆墙材产业基本状况,为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带来困难。2011年,中央财政、对口援疆省市会继续加大投入,项目建设有增无减,自治区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任务繁重,自治区急需摸清墙材产业家底、估算墙材供应缺口,制定解决矛盾对策。自治区领导非常重视墙材供应情况,从统筹全局的角度出发,多次在有关会议上提出保障墙材供应的重要性,这也要求我们必须查清产业现状,做实基础工作,向自治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五)加强制度建设与业绩考核

做好墙材革新工作,仅凭热情与干劲是不够的,必须依靠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实行业绩考核,奖励先进、鞭策落后,方能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调动工作潜能。依照建设现代化、信息化服务机关的理念,为科学管理全疆墙材革新机构,自治区墙改办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考核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散墙系统宣传工作暂行办法》,将于2011年试运行。工作考核办法规定了考核对象和范围、明确了考核形式和步骤、罗列了考核内容和标准,基本涵盖墙材革新工作所能涉及的主要方面;宣传工作暂行办法将信息报送数量、质量与单位业绩、个人奖励挂钩,巧妙地将劳动量与利益结合。两项办法最终都以分数计算成绩,具有客观、公正的评估效果,使全疆墙材革新工作管理由粗放式迈向精细化。各级墙改办要严格按照两项办法指导工作,加强自身部门的制度建设,疏通工作渠道,让能干事、想干事的同志充分发挥才能,为自治区墙材革新事业锦上添花。

(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全疆墙材革新工作人员有上百人,墙材生产企业有上千家,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但专业素质饬待加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墙材革新机构人员,对于专业术语与名词、生产基本原理、设备工艺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等浅尝辄止或概念模糊,这种现象不利于墙材革新管理部门科学、权威地指导产业发展;部分墙材企业生产经营人员,对于现代管理制度、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标准、行业发展现状等缺乏认知,仅局限于短期利益,无中长期规划,这种思想即不能将自身的企业做大、做强,也不能促进墙材产业的整体升级。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行业发展的引导者,各级墙改办必须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建设,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成为墙材产业的行家里手,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人员要积极参加行业交流,加强与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深入钻研科技知识,及时掌握政策法规,熟悉业内外动态,将企业带向长远发展之路。自治区墙改办将充分提供学习的平台,计划2011年组织人员分批赴墙材产业发达地区学习,以开拓眼界、扩展思路,竭力提升全疆从业人员素质。

(七)检查《条例》贯彻落实及扶持资金使用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条例》已实施近三年,围绕这一法规,各地州也陆续推出贯彻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法规的落实。《条例》赋予我们执法权力,是推进墙材革新事业的重要手段,用好这项权力,将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墙材革新必须采取“推拉”结合的方式,“拉”就是发挥新型墙材专项基金的作用,采取经济杠杆手段调节新型墙材与粘土实心砖的市场差价,并对发展新型墙材有利的事项进行补贴;“推”就是发挥政策作用,强制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限时“禁实”,组织执法队伍检查政策执行情况。各级墙改办应组织专业执法队伍,深入企业与施工现场,禁止粘土实心砖进入城区工地,清除假冒伪劣新型墙材,切实贯彻《条例》之规定。《条例》出台后,新疆自治区墙材革新政策已经到位,如果未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政策再好,也只能成为一纸空文。2011年,根据上级单位安排,自治区墙改办计划联合相关部门,选择部分地州市,检查《条例》落实及扶持资金使用情况,主要针对“禁实”完成情况,新型墙材发展情况,专项基金征收及使用情况,2010年自治区第二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墙改机构人员配置情况等几个方面。

(八)加强新型墙材基金管理力度

新疆自治区新型墙材专项基金征收地区和规模不断扩大,但根据全年建筑工程开工面积测算,基金的征收率离应收尽收还有较大差距,工作空间仍然广阔。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的信息来看,很多地州市征收基金存在一定难度,如地方领导随意减免,相关部门配合不畅等,造成基金征缴率偏低甚至未征缴,面对这种情况,自治区墙改办也在积极向上级部门反应问题,努力寻求解决办法。新型墙材专项基金是墙材革新工作的血液,起着及其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我们事业的持续发展,全疆墙改人决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要发挥坚韧执着的墙改精神,最大可能地争取主要领导的支持,说服相关部门配合工作,提高基金征收率、扩大基金征收范围、规范使用基金,充分发挥政府性基金的作用。

(九)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机关效能建设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形式和载体,是以效能为基本目标,以实现优质高效为目的,把管理的诸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依法履行职责的管理活动。效能建设的主体行为是一种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以满意为目的的行政行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8年、2009年连续下发了关于行政效能建设的相关文件,并在先行实验的基础上推广,对自治区的发展环境的优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今年2月16日,在自治区行政机关效能考评大会上,一批问题较多的厅局处室和相关人员受到通报批评,这件事警醒我们,作为具有行政审批和执法权的部门,各级墙改办必须与“懒、散、庸、拖、贪”的“五毒”划清界限,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整顿工作作风,树立窗口单位形象,积极响应自治区机关效能建设号召。

以上就是新疆自治区墙材革新工作在2010年的简要概括、2011年的重点安排。自治区墙材革新工作光荣而又艰巨,我们要牢牢围绕跨越式发展这个主线,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艰苦奋斗、卓越创新、团结进步,为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上一篇:开阳县金中镇中心小学下一篇:院学生会副主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