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环境问题

2024-04-13

现今环境问题(精选6篇)

篇1:现今环境问题

浅探现今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浅探现今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引言

环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活、作用于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特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逐步被认识的。环境问题也是逐步被认识、重视和解决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们开始辩论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进而转向对于环境的关注。197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了“生态发展”的概念;1980年UNEP召开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关系的讨论会,指出这四者之间是紧密联系、互相制和互相促进的,新的发展战略就要处理好这四者之间的关系。1982年2月,《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明确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1982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理事会特别会议提出了新“环境”概念。1992年6月《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发表。到目前环境问题仍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关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幸福和未来。

1、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1.1.环境问题

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对立统一整体。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然环境发展史。自然环境创造了人,人又改变自然环境。人以其社会活动影响和改造自然环境。人类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信息交换,以维持其生命过程。在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中,人类社会活动是一个引起生态系统变化强有力的因素。当人类的活动与外界环境相协调时,人类的活动就可以促进人类和环境的共同优化,反之,人类的活动与外界环境不能协调时,将导致外界环境的恶化,而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在近代大工业建立之前,环境对于人类作为一种自然界无偿提供的公共产品存在着,环境问题只是在大工业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后才为人们认识。

1.2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的普遍性

从大多数国家现代化过程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或多或少都出现了环境问题。

19世纪80年代,美国第一次意识到自然界赋予的公共环境产品已相对稀缺。在城市中,饮用水也不能免费任意使用。1895年左右,工业废物的排放问题被提到了议会。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开始出现并引起人们的关注。

日本、韩国也有类似的经历。在“开发的十年”的60年代,韩国的经济出现了腾飞。被称为“汉江奇迹”。但同时,以“汉江污染”为代表,韩国的环境、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日本于战后50年代中期,经过经济恢复之后,进入了近的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年平均增长9.8%。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偏重重化工业,这一时期的产业技术整体上具有“重、厚、长、大”和高资源能源投入的特征。巨大规模经济加上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60年代后半期,日本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公害大国。

战后台湾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了环境保护,在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后,被称为“富裕中的贫困地区”。

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近年经济也有了较快的增长,但同样出现了环境恶化等问题。

从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伴随着经济的增长都出现了环境问题。无论是美国这样的先发展的国家,还是日本、韩国这样的后起之秀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在目前的初步发展中也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不能不令我们警醒。

1.3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1.3.1.由于认识不足。

由于人类缺乏对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等之间的关系的`正确把握,认为资源环境的无限供给性,所以往往单纯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安排活动,这样不可避免会打破人与外界环境的均衡,导致环境问题。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当然后起的工业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境问题。

1.3.2.从人类的效用偏好分析

我们可以把一切可以给人们带来效用的物品分为环境和非环境两类。由于人类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所以当环境物品非常丰富时,人们对其的边际效用接近于零,而对其它非环境物品的边际效用很大,所以人们往往选择牺牲环境来生产其它的物品,直到两者相等。而在这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牺牲环境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引起环境问题。这在所有的国家都得到了体现。

1.3.3发展过程中一些客观限制

在发展初期,由于技术等的限制,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另外,由于人口等一些原因也会造成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造成环境问题,如印度等国家。

1.3.4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国际分工问题,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只能利用环境资源的比较优势,出口初级产品,并接受一些有污染的国外企业。以获得发展。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可以将一些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搬到发展中国家,这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造成破坏。

1.3.5制度失灵

包括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市场机制可以被理解为配置资源的制度。由于现实的市场中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备等问题,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导致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政府由于不恰当的行动或缺乏行动,也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

2、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治理过程

2.1.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和治理过程

在当时的开发年代,包括发达国家都未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环境问题为世人所关心,主要在1972年如开联合国环境大会之后。

美国1899――1948年期间,环境污染在美国尚未成为全局性问题,加上联邦政府的经济实力有限,因此,在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措施不力。管制职能主要靠地方政府行使,且侧重于水资源的保护。从整体来说,各个地方的政策成效很不平衡。1948――1970年时期,1948年颁布水源污染控制法,联邦政府开始真正介入环境保护。1970――1980年时期,环境保护政策开始取得成效。1972年颁布了净水法。由于财政经费充足,加上美国各界对污染问题高度重视,环保手段大大强化,进一不提高了环保系统各层次措施的协调配套能力。但是,巨额环保开支成为美国财政赤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严厉的管制措施对整个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引起了美国朝野的极大关注。

韩国60年代开始“汉江奇迹”,那时,工厂的烟尘被称为“繁荣的烟尘”。人们陶醉于经济的发展之中。在经济增长至上主义的时代,虽然也有一部分舆论强调环境意识的重要性,但占压倒多数的立场反倒人为经济增长才是维护环境的先决条件。只有经济增长国家和个人才能富裕起来,只有富裕了,才能维护环境。进入70年代,由于经济增长一边倒政策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日益暴露,国民也开始切实感受到,经济增长和环境,大体上处于“相抵消”(trade-off)的关系,这时环境问题得到重视,政府和民间都开始行动起来,但力度还不是很大。环境保护的社会意识到了80年代末,才开始初见成果。到了90年代,环境意识在国民之中极大高涨起来。但韩国的环境保护,总的来说仍只停留在“改良主义”的水平上。

日本和台湾也大致经历了相似的过程。所以我们分析,这些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是一个“试验和失误”(trialanderror)。从环境无知的阶段,到环境认识的模糊阶段。然后是知到行的过渡阶段。最后达到环境保护的官民共同行动阶段。

2.2.治理和管理手段、方式

美国环境保护的具体政策措施是多层次的。就整体而言,其特点是以立法为基础,以行政措施为主,辅之以一定的经济手段。主要有:1、直接的行政管制2、自愿管制3、责任赔偿制4、污染税制5、津贴制等。

日本现在强调的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首先在法律和有关政策、计划中明确社会各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第二,把环境考虑纳入政府的政策、计划和重在公共项目。第三,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的综合决策。第四,日本民众和NGO的参与及其综合决策活动。

台湾的对策有:1、建立自然资源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2、对城市与重点经济区、工业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3、推行“清洁生产”。主要措施:1、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正常机制。2、较大幅度地增加环保投入,积极治理污染,加快环境保护建设。3、加强以立法为中心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完善法规,强化法治。4、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产业,促进污染处理。

从这些国家治理和管理环境的手段、方式来看,都强调了政府的干预。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且,各个国家由于国情的不同,在具体的行动中不尽相同,有各个国家的特色。

3、对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参考意义

3.1.必须清楚认识我国的国情,如资源禀赋,人口众多等问题。

从上面的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其资源禀赋不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环境问题也不尽相同。同样,在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手段和方式上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清楚认识我国的国情,选择适合我们的发展道路,采用适合我们国情的环境策略,处理好我国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2.采取适合于我国国情和地位的政策

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大问题。我们应当结合国情和发展阶段,将环境问题放在发展的进程中加以解决。综合处理环境和发展的关系。

3.3.注意制度设计

制度设计即包括有效的利用市场机制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在利用市场机制方面可以参考新制度学派的产权管理方式。在目前应注意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方面,加强立法和执法。()用行政管制手段,通过国家权力强制执行,以禁止、限制或要求经济主体的特定行为。如最低技术标准、排污限额或指标。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主要通过创造一定的刺激方式,将资源环境的成本纳入各经济主体的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从而间接地改变经济主体的行为。如排污收费、污染税、生态环境补偿税、财政补贴、排污权交易等等。

3.4.建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也即在决策过程中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科学决策。从决策开始就要在环境、经济、社会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这样才能使三者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改善。

3.5.政府和民众一起行动。根本在于人们的效用偏好,人们真正认识和感受到环境对自己的效用的影响。

3.6.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大系统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些国家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环境问题中,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那就是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大系统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发展目标上,追求单一的经济近期高速增长逐渐转换成追求近期与长远相统一、经济与资源、环境、人口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路径上,主要依靠拼资源、上规模扩大生产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成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发展内容上,应该注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益。

篇2:现今环境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问题现在的酒店是如何形成的?酒店的构成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现在的酒店行业几乎都依赖于一些大的企业集团,不得不说酒店行业是由他们的投资建设而掘地发展起来的。酒店是集团的附属产业而不是主打产业这也就意味它的发展几乎不可能走向国际化。

酒店行业团队的建设,酒店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性基层员工还需要具有很强专业性的管理团队。中国酒店行业的管理团队建设大多来自于集团内部员工的人事调动,而且任职于酒店的中高层职业管理岗位。他们往往缺乏对酒店行业的发展、了解和认识。这也是制约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酒店缺乏对员工的培训。酒店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复杂、文化程度不同。往往对员工的培训都转交各自的部门负责,缺乏针对性、计划性和考核,同时也忽视了其部门的执行力度和培训的效果。

酒店的绩效考核太依赖于员工的直属领导而缺乏对他的直观评价,只注重员工的平日工作表现而缺乏对其心理的探究。酒店的晋升机制也存在很的管理问题,一方面酒店的中高管理层都来自于集团内部,资历深厚、根深蒂固。另一方面酒店对团队的要求很高不凸显个人精神,很难显现自己的才华,员工的晋升也都是紧随直属领导的升迁,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制约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这同时也是酒店行业留不住人才的原因。

酒店行业有句话“我们是为绅士和淑女服务的绅士和淑女”这足以体现酒店行业对员工的要求度之高,但是因为他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往往忽视了对员工福利待遇的提高导致了人们对其行业的漠视,不愿涉足。从而严重制约了酒店行业的成长

酒店的部门繁多导致各个部门独立自主大大影响办事效率各个部门之间容易产生误会导致酒店的整体的团队凝聚力不足。应当进行部门削减和合并例如预订部可以并入销售部,采购部可以并入财务部等,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人力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酒店的营销方略和管理思路的突破。现在的大多酒店还是依赖携程、艺龙等网上订房而不注重自己酒店的销售预定系统,还存在的销售问题是不注重散体客户的后期的追踪导致顾客的一次性消费。有些学者认为销售比管理重要,他们认为只有把顾客带来了你才能进行管理如果没有顾客你就是管理再好也没有用。我不能否认他们的观点是错的但是我认为一个酒店要想经营好不仅是能把客人带到酒店更重要的是能够留住他们才能继续产生效益这和酒店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篇3:现今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

1 公路建设中的环境影响因素

1.1 施工占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开挖和填筑, 取土场、弃土场的设置都不可避免的破坏地表, 造成水土流失。筑路时砍伐树木及其他植物, 改变地形。由于改河改道, 高填深挖等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并造成一些特定气候条件下植物属种减少, 甚至灭绝。公路施工中开挖地面, 破坏地表和地表植被, 使地面裸露, 最易引起水土流失。

1.2 施工引起的水污染

施工过程中的水污染, 如冲洗建筑材料、清洗施工机械、施工油料和燃料存放不当、各种油料的跑、冒、滴、漏、施工垃圾、有害物质的不当处理等;还有生活用水造成的水污染。这种影响不仅在公路的占地范围内, 而且公路以外的土地利用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3 施工造成空气污染

沥青或水泥混凝土料拌和厂会产生大量灰尘;由于洒水不及时, 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都会造成空气污染。

1.4 汽车噪音和尾气的影响

主要是施工区域靠近居民区时, 施工机械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还有公路工程加工场所产生的噪声等。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打桩机、压路机等专用施工机械引起的噪声严重影响周围人群的生活。

2 环境保护措施

2.1 工程前期环保措施

2.1.1 珍惜自然环境, 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

对于工程方案, 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 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 使路线规划有利于环保。

(1) 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 珍惜现有资源价值。合理产生新的生产用地, 保护和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 (2) 路线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 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一方面尽量减少项目与城镇规划相干扰, 又要有利于城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方便车辆进出城镇, 尽量保持项目与城镇的合理间距——“靠而不近, 离而不远”。 (3) 避开环境敏感性区域。

2.1.2 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

(1) 平面线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较低技术指标是使路线顺应地形的一个好办法, 多采用各种类型的曲线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 纵面线形:合理设置纵坡和竖曲线使纵面线顺应地形成渐变、顺滑的纵坡线, 避免大填大挖。深开挖路段要多考虑隧道方案, 可避免山体开挖, 保护森林植被和水土资源。许多山谷不仅是流水, 而且是大气流通的通道, 可考虑选择桥梁方案来代替高路堤, 这样可避免阻碍大气流通, 不会威胁到冷温植物的生长。

2.2 建立环保组织机构

(1)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 环境保护已经引起建设者的足够认识。施工中, 首先要建立环保组织机构, 制定相应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案, 制定有效措施, 确保环境保护切实有效。 (2) 建立环保监督机构。建设单位应主动与环保行政职能部门相配合, 成立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 负责对施工单位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对于不利于环保的措施和操作程序提出意见, 并监督进行整改。

2.3 采取合理措施, 减少水土流失

(1) 根据路基土质, 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施工前进行临时排水系统设计及施工, 避免路基施工范围内存水, 采取合理措施以减少雨水对路基边坡的冲刷;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 合理开采砂石料场, 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 (2) 挖余的土方尽量就地用来整理坡面或整修便道, 清除的表皮土尽量用于恢复植被。当必须外运时, 应该运至指定弃土场, 弃土不得破坏或掩埋地表植物, 弃土场应进行绿化设计, 以便及早恢复植被, 减少水土流失。当弃土堆高度较高时还应进行护面设计并应设挡土构造物以免将来发生坍塌。 (3) 施工现场临时食堂排放污水时, 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 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 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掏油, 防止污染。 (4) 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和油料库, 油库地面和墙面要做好防渗漏的特殊处理, 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 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而水体。

2.4 防止空气污染措施

(1) 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 集中处理。施工现场适量洒水, 减少扬尘, 严禁随意抛洒而造成扬尘。随时修复因施工而损坏的路面, 防止浮尘产生。 (2) 在施工现场, 水泥等粉细散装材料, 尽量采取库内存放, 如露天存放应严密遮盖, 卸运时需采取措施以减少扬尘;现场搅拌设备配备除尘装置。 (3) 运输车辆要封闭密实, 严禁沿运输路线洒漏, 不得超量运载, 运输工程土方或其他散装材料不得超过车斗上沿。此外, 施工现场要制定洒水降尘制度, 配备洒水设备, 设专人负责现场洒水降尘和及时清理浮土。

2.5 防止水污染措施

(1) 凡需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 必须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排入沉淀池内经两次沉淀后, 方可排入沟渠或污水排放管道, 也可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 严禁直接排水河流和污水管道。 (2) 路基清除淤泥表土时, 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 不得任意堆放, 更不能淤塞河道;对桥梁围堰施工, 应注意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的清除工作, 避免阻塞河道进行。 (3) 施工现场临时食堂排放污水时, 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 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 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掏油, 防止污染。 (4) 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和油料库, 油库地面和墙面要做好防渗漏的特殊处理, 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 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而污染水体。修车时地面作好防护措施。

2.6 防止噪声污染措施

(1) 凡在居民区稠密的地方进行施工作业时, 必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 建立施工不扰民措施。 (2) 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产品加工和制作作业应放在工厂、车间完成, 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 (3) 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特别是杜绝人为敲打、叫喊等造成的噪声, 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3 结语

公路工程必然要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而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在公路施工中加强环保工作势在必行。公路施工环保工作要从源头抓起, 首先要有环保观念, 在公路设计阶段就应重视环保措施, 并在公路工程开工前, 就制定一套完整环保制度, 为公路施工环保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在公路施工中更要切实执行环保措施和制度, 将环保落到实处, 将公路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刘桂英.公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探微[J].科技资讯, 2007.

[2]李金宇.公路施工中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6.

篇4:对现今护士服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摘 要:为了调查现今护士服存在的问题,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的200名在校学生、50名实习生、广州市花都医院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共173名护士进行对护士服款式、类型、颜色的喜好、对现今护士服设计的满意度、护士服需要改进的方面的认同、对现今护士服设计的评价和建议这些内容的调查。结果显示,现今护士服的设计满意度不高(P<0.05),主要在款式类型、颜色和面料方面存在不足。因此,现今护士服的改造要从款式类型、颜色和面料等方面入手,使护士服能更好地满足护士的工作需求,让护士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护士服 款式 类型 颜色 面料

一、问题的提出

南丁格尔首创护士服装时,以“清洁、整齐并利于清洗”为原则。然而,在现实护理工作当中,不合体的工作服不仅使护士在活动中显得不得体,而且在给病人做治疗检查时,极易被药液、血液等有色液态物污染。其工作中的尴尬在临床上十分多见,间接影响了病人对医院信誉和护士形象的认识。这样护士的形态外表传达给病人,可能会影响病人的护理感受,并且还会影响护士和病人的关系,甚至影响护理质量。针对以上真实存在的状况,笔者对现今护士服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目的在于为有关人士提供改造护士服方面的信息,使生产的护士服更能满足护士的需求,并能反映护士的心声,为临床工作的护士提供一定的帮助,使护士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12年随机抽取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在校学生200名、实习生50名、广州市花都医院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护士共173名,其中来自泌尿外科9名、内分泌科11名、手术室12名、传染科9名、体检中心11名、内科18名、外科20名、妇科10名、产科8名、儿科7名、新生儿科7名、五官科8名、骨科10名、ICU11名、急诊11名和门诊11名,年龄在18~45岁之间,均为女性。

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不同调查对象对护士服款式、类型、颜色的喜好、对现今护士服设计的满意度、护士服需要改进的方面的认同、对现今护士服设计的评价和建议这七部分。调查前先向被调查者讲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征得她们同意后请其完成调查问卷。调查共派发423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6.5%。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χ2检验分析。

三、结果

1.不同调查对象对现今护士服颜色喜好的选择(表1)

表1 不同调查对象对护士服颜色喜好的选择情况 人

对象 人数 纯白 粉红 浅绿 浅蓝 灰色 浅紫 P值

护士 173 72 84 61 86 23 84 0.000

在校学生 198 88 119 35 76 4 34

实习生 37 28 15 6 21 1 7

合计 408 188 218 102 183 28 125

2.不同调查对象对现今护士服满意度的情况(表2)

表2 不同调查对象对现今护士服满意度情况 人

对象 非常

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不知道 P值

护士 5 50 89 28 0 0.000

在校学生 1 24 119 33 12

实习生 0 7 32 10 0

合计 6 81 240 71 12

3.不同调查对象对现今护士服需要改进方面的选择(表3)

表3 不同调查对象对现今护士服需要改进方面的选择情况 人

对象 款式 类型 颜色 面料 P值

护士 48 39 51 44 0.000

在校学生 111 44 31 84

实习生 26 10 9 21

合计 185 93 91 149

4.调查对象对现今护士服设计的评价

在款式类型方面,有84.0%的调查对象认为现今护士服的设计欠新颖,没有特色,彰显不了护士的职业特色;有82.7%的调查对象认为现今护士服穿着起来不方便工作、不舒服,设计不合理。在颜色方面,有88.7%的调查对象认为现今护士服颜色单一;有92.4%的调查对象表示纯白色护士服容易让病人出现压抑和恐慌的心理。在面料方面,有89.0%的调查对象指出现今护士服的面料易脏和难以清洗;有85.5%的调查对象认为面料不透气,穿着起来不舒服。同时,有94.3%的调查对象指出现今的护士帽起不了保护作用,不实用。

5.调查对象对现今护士服设计的建议

有80.2%的调查者认为现今护士服的设计应该具备时尚、新颖、有活力和人性化的特质,以适应现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有93.2%的调查者认为现今护士服应该让人穿着起来觉得舒适,而且能满足护士的工作需求;有76.4%的调查对象指出现今护士服的面料应以舒适为主,同时能易于清洗,保持干净整洁;有86.3%的调查对象建议改造或放弃使用不实用的护士帽,同时设计出男装护士服。

四、讨论

1.现今护士服的设计满意度不高

在本次调查中,有240名(58.5%)调查对象对现今护士服的评价是一般,只有87名(21.3%)调查对象对现今护士服的评价为满意和非常满意,而有71名(17.3%)的调查对象对现今护士服的评价为不满意。不同调查对象对现今护士服设计的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具体表现在对现今护士服的款式、类型、颜色和面料这些方面的看法,其中不同调查对象对现今护士服颜色的喜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现今护士服的设计在款式类型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

中华护理学会将护士的职业美概括为“安静、舒适、整洁、美观、及时、准确、安全、节约”,其中“整洁、美观”就是对护士在工作中着装及仪表的要求。进入21世纪,护理学被定义为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护理与美融为一体,护士服已告别仅用来当作工作服的历史局限,而成为护理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护士服的设计不仅要其体现功能性,而且要体现其艺术性。然而,调查得出,现今护士服在款式设计上比较单一、传统和缺乏创新,不能有效地体现护士的职业特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护士服的款式应该加入时代元素,使护士服设计得美观、有时代感和能显出护士的职业特征,如照顾他人、关爱生命和温柔体贴等。其次,传统护士服的功能性显示出其不足,如护士服不仅为护士的工作带来了不便,而且也不能很好的保护护士免受各种污染。endprint

另外,护士服的某些设计还使护士感到不适,如护士服纽扣太多,穿着麻烦、累赘;护士服的上衣太长、领口太窄,穿起来也不够宽松自如。同时,冬装护士服也不能很好地为护士起到保暖作用。在另一方面,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需要携带的用具种类比较多,因此把护士服的口袋进行改造能更好地满足护士的工作需要。护士是一个工作比较忙碌的职业,严寒的冬天容易让护士遭受寒冷的困扰,因此冬装护士服应能充分地为护士起到保暖作用。然而现今护士服只有夏装和冬装,冬装护士服被应用在春、秋和冬三个季节。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今的冬装护士服增添了外用毛衣和保暖马甲,但外用毛衣容易吸附细菌、病毒以及各种医院赃物,保暖马甲长期穿着在外也容易被污染,并且外用毛衣和保暖马甲不能经常清洗和更换,这对护士的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

3.现今护士服在颜色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

医学研究表明,色彩会引起人的心境、情绪的变化,对人的疾病与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有益的色彩环境,可以促进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医护人员密切接触患者,其服装的色彩是引起病人不同心理活动的第一视觉感知。所以,医院的不同科室可以根据科室内病人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选择护士服的颜色。调查发现,纯白色护士服容易给病人抑郁、恐慌、严肃单调的感觉,容易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而且纯白不及粉红、浅蓝等颜色美观。护士服的颜色选用应科学地打破传统,少用纯白这种颜色。在另一方面,护士服的颜色应该丰富和多样化,以免显得单调,并可根据需要在护士服上添加图案。

4.现今护士服在面料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

调查得出,有149名(27.3%)调查对象认为现今护士服的面料需要改进(表3)。护士服容易受污染,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几率,从而使护士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护士服的面料应该遵守南丁格尔在首创护士服装时 “清洁、整齐并利于清洗”的原则,应该耐脏和易于清洗。同时,面料应具有舒适、透气、柔软和不容易变形的特点,这样可以减少面料对皮肤的刺激和损害,并增强护士服的美观感。除此之外,冬装护士服的面料不够厚,也不够柔软,需要将冬装面料加厚,从而起到保暖作用。

5.护士帽和男装护士服的设计应该成为重点

护士帽伴随着护士服而来,南丁格尔首创护士服的时候,护士帽被用来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服饰。护士服与护士帽统一于一体,成为护士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调查发现,现今护士帽不仅不能为护士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还显得累赘,穿戴不方便。所以,护士帽在设计上应以美观、佩戴方便和保护性强为要求,应进行改造。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我国现今的男护士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男护士的职业需要,增强男护士的职业归属感,应该为男护士设计出男护士服。另外,由于护士服反映着护士的职业形象,所以护士服的设计应该具有文化品位,以彰显护士的道德和品德修养,体现护士丰富的知识涵养和个人魅力。

五、小结

本调查结果表明,现今护士服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护士服的款式类型、颜色和面料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归属感,还影响了医院的对外形象。现存的不足可以为今后的改进指明方向和明确目标,给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给创新带来新的舞台。本调查可以为有关人士提供改造护士服方面的信息,使生产的护士服更能满足护士的需求,维护护士的形象,并能反映护士的心声,为临床工作的护士提供一定的帮助,使护士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赤岗校区)endprint

另外,护士服的某些设计还使护士感到不适,如护士服纽扣太多,穿着麻烦、累赘;护士服的上衣太长、领口太窄,穿起来也不够宽松自如。同时,冬装护士服也不能很好地为护士起到保暖作用。在另一方面,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需要携带的用具种类比较多,因此把护士服的口袋进行改造能更好地满足护士的工作需要。护士是一个工作比较忙碌的职业,严寒的冬天容易让护士遭受寒冷的困扰,因此冬装护士服应能充分地为护士起到保暖作用。然而现今护士服只有夏装和冬装,冬装护士服被应用在春、秋和冬三个季节。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今的冬装护士服增添了外用毛衣和保暖马甲,但外用毛衣容易吸附细菌、病毒以及各种医院赃物,保暖马甲长期穿着在外也容易被污染,并且外用毛衣和保暖马甲不能经常清洗和更换,这对护士的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

3.现今护士服在颜色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

医学研究表明,色彩会引起人的心境、情绪的变化,对人的疾病与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有益的色彩环境,可以促进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医护人员密切接触患者,其服装的色彩是引起病人不同心理活动的第一视觉感知。所以,医院的不同科室可以根据科室内病人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选择护士服的颜色。调查发现,纯白色护士服容易给病人抑郁、恐慌、严肃单调的感觉,容易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而且纯白不及粉红、浅蓝等颜色美观。护士服的颜色选用应科学地打破传统,少用纯白这种颜色。在另一方面,护士服的颜色应该丰富和多样化,以免显得单调,并可根据需要在护士服上添加图案。

4.现今护士服在面料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

调查得出,有149名(27.3%)调查对象认为现今护士服的面料需要改进(表3)。护士服容易受污染,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几率,从而使护士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护士服的面料应该遵守南丁格尔在首创护士服装时 “清洁、整齐并利于清洗”的原则,应该耐脏和易于清洗。同时,面料应具有舒适、透气、柔软和不容易变形的特点,这样可以减少面料对皮肤的刺激和损害,并增强护士服的美观感。除此之外,冬装护士服的面料不够厚,也不够柔软,需要将冬装面料加厚,从而起到保暖作用。

5.护士帽和男装护士服的设计应该成为重点

护士帽伴随着护士服而来,南丁格尔首创护士服的时候,护士帽被用来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服饰。护士服与护士帽统一于一体,成为护士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调查发现,现今护士帽不仅不能为护士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还显得累赘,穿戴不方便。所以,护士帽在设计上应以美观、佩戴方便和保护性强为要求,应进行改造。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我国现今的男护士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男护士的职业需要,增强男护士的职业归属感,应该为男护士设计出男护士服。另外,由于护士服反映着护士的职业形象,所以护士服的设计应该具有文化品位,以彰显护士的道德和品德修养,体现护士丰富的知识涵养和个人魅力。

五、小结

本调查结果表明,现今护士服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护士服的款式类型、颜色和面料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归属感,还影响了医院的对外形象。现存的不足可以为今后的改进指明方向和明确目标,给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给创新带来新的舞台。本调查可以为有关人士提供改造护士服方面的信息,使生产的护士服更能满足护士的需求,维护护士的形象,并能反映护士的心声,为临床工作的护士提供一定的帮助,使护士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赤岗校区)endprint

另外,护士服的某些设计还使护士感到不适,如护士服纽扣太多,穿着麻烦、累赘;护士服的上衣太长、领口太窄,穿起来也不够宽松自如。同时,冬装护士服也不能很好地为护士起到保暖作用。在另一方面,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需要携带的用具种类比较多,因此把护士服的口袋进行改造能更好地满足护士的工作需要。护士是一个工作比较忙碌的职业,严寒的冬天容易让护士遭受寒冷的困扰,因此冬装护士服应能充分地为护士起到保暖作用。然而现今护士服只有夏装和冬装,冬装护士服被应用在春、秋和冬三个季节。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今的冬装护士服增添了外用毛衣和保暖马甲,但外用毛衣容易吸附细菌、病毒以及各种医院赃物,保暖马甲长期穿着在外也容易被污染,并且外用毛衣和保暖马甲不能经常清洗和更换,这对护士的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

3.现今护士服在颜色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

医学研究表明,色彩会引起人的心境、情绪的变化,对人的疾病与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有益的色彩环境,可以促进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医护人员密切接触患者,其服装的色彩是引起病人不同心理活动的第一视觉感知。所以,医院的不同科室可以根据科室内病人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选择护士服的颜色。调查发现,纯白色护士服容易给病人抑郁、恐慌、严肃单调的感觉,容易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而且纯白不及粉红、浅蓝等颜色美观。护士服的颜色选用应科学地打破传统,少用纯白这种颜色。在另一方面,护士服的颜色应该丰富和多样化,以免显得单调,并可根据需要在护士服上添加图案。

4.现今护士服在面料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

调查得出,有149名(27.3%)调查对象认为现今护士服的面料需要改进(表3)。护士服容易受污染,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几率,从而使护士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护士服的面料应该遵守南丁格尔在首创护士服装时 “清洁、整齐并利于清洗”的原则,应该耐脏和易于清洗。同时,面料应具有舒适、透气、柔软和不容易变形的特点,这样可以减少面料对皮肤的刺激和损害,并增强护士服的美观感。除此之外,冬装护士服的面料不够厚,也不够柔软,需要将冬装面料加厚,从而起到保暖作用。

5.护士帽和男装护士服的设计应该成为重点

护士帽伴随着护士服而来,南丁格尔首创护士服的时候,护士帽被用来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服饰。护士服与护士帽统一于一体,成为护士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调查发现,现今护士帽不仅不能为护士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还显得累赘,穿戴不方便。所以,护士帽在设计上应以美观、佩戴方便和保护性强为要求,应进行改造。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我国现今的男护士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男护士的职业需要,增强男护士的职业归属感,应该为男护士设计出男护士服。另外,由于护士服反映着护士的职业形象,所以护士服的设计应该具有文化品位,以彰显护士的道德和品德修养,体现护士丰富的知识涵养和个人魅力。

五、小结

本调查结果表明,现今护士服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护士服的款式类型、颜色和面料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归属感,还影响了医院的对外形象。现存的不足可以为今后的改进指明方向和明确目标,给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给创新带来新的舞台。本调查可以为有关人士提供改造护士服方面的信息,使生产的护士服更能满足护士的需求,维护护士的形象,并能反映护士的心声,为临床工作的护士提供一定的帮助,使护士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篇5:现今环境问题

引言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同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发生相撞,14名船员被日方扣押6天后返回,船长詹其雄被扣17天获释!这件事情大家还记得吧!中国的渔船在自己的国土上和异国渔船相撞,却被异国的巡逻队逮捕!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抓和放的问题,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侮辱!是对中国领土的侵占!中国和日本的钓鱼岛之争大家还没有忘记吧!日本为什么要侵占钓鱼岛呢?钓鱼岛对东海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对整个中国有什么意义呢?

中日东海问题例如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源于中日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资源归沿岸国拥有。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很多海面的宽度388海里,日本主张以两国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确定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即所谓的“日中中间线”。但日方提出的中间线主张没有依据。中方一直没有承认。而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日之间的专属经济区界线划分应该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中方考虑到存在争议,为了维护两国关系,一直没有在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对于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议,中方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多次强调,“主权归我,合作开发” 是解决东海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早在2004年4月,中日两国就曾就海权问题进行过磋商。在当时磋商的多个问题中,中方进行了如下表述“尊重国际海洋法条约,但中国企业的开采行为完全是在中国领海内。”同时还强调了“冲之鸟岛”仅是一块岩石的立场。

但产生东海之争的根源,是在于日本媒体的恶意炒作。2004年5月27日,《东京新闻》记者和杏林大学教授平松茂雄乘飞机对正在兴建中的中国东海“春晓”天然气开采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随后几天题为《中国在日中边界海域兴建天然气开发设施》、《日中两国间新的悬案》等报道和评论在《东京新闻》上连续刊出。其中充斥着“中国向东海扩张”、“中国企图独占东海资源”等煽动性文字。而日本大小数百家网站立即进行了转帖,结果造成日本民众在这种恶性鼓动下产生了严重的不满情绪。这种不满情绪伴随着2004年足球亚洲杯,中国球迷针对日本足球队的种种不理性举动的媒体报导而迅速在全日本民众中蔓延。进尔,日本媒体开始批评小泉政府“反应迟钝”、“损害国家利益”。同时,一些有政治目的的政客和强硬势力也参与进来,要求小泉政府立即采取行动,“维护本国海洋权益”。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政府官员的行为也逐步升级。首先,2004年6月23日,经济产业相中川昭一乘直升机飞到东海上空对中国的“天外天”、“平湖”和“春晓”三个油气田进行了约一个小时的“视察”,并认定中国侵犯了日本的海域经济权益。6月29日,中川对外表示,日本政府已经决定7月上旬派出海洋调查船前往东海海域“中间线”日本一侧进行海底资源调查。在当月举行的两国外长会谈中,时任日本外相的川口顺子向李肇星部长表示,日本希望中方能提供开发区域海底的地质构造数据,遭中方拒绝,但中方同意就此问题与日方展开磋商。同月,原本参于中国东海油气田开发的美国公司突然宣布单方面退出,两国的东海纠纷正式进入前台。

2004年10月25日,两国就此问题举行了事务性会谈,日方参加人员为外务省亚太局局长和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厅长,中方参加人员为外交部亚洲司司长。表面上看,两国是针对中方的东海油气田设施而进行会谈,但实际上,两国都知道这与“东海经济海域划界”问题细不可分。所以日本方面采取了“先声夺人”的手段,用“日本领土沿岸200海里”的方案代替之前一直强调的“中间线”原则,借此抬高价码,在

谈判中争得更大的回旋余地,企图通过进一步向中国施压来迫使中方同意此前日本一直单方面强调的“中间线”原则。可是日方新提出的“沿岸200海里”及延伸部分,不仅大大超过了“中间线”而且将属于中国的领海以及包括福建等沿海地区的陆地也划入其中,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狮子大开口”,在中方看来,日方的要求“霸道且无理”。同时,日方还要求中国方面提供春晓油气田的具体数据,并在“中间线”日本一侧海域进行矿区设定,以及中国海洋调查船的具体活动数据。对于日方的这种态度,中国方面给予断然拒绝,这次会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

但日本方面非但没有反思已方在会谈时采取了耍小聪明式不切实际的策略,反倒认为中方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在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抬头、厌中情绪泛滥的背景下,2004年12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在05年的预算中列入高达130亿日元的调查费,用于对海洋资源的勘探和试验性开采。此前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的预算是100亿日元,日本政府在最后时刻又追加了30亿日元,使相关经费爆涨到超过前一340%还多。不但要租借欧洲国家的调查船立即投入东海海域调查,而且还将自行建造8000吨级能利用地震波对地质结构进行三维立体勘测的全新海洋调查船,对争议海域进行大范围调查。而中国与韩国拥有的海调船只有2000至4000吨级。

还不只于此,针对于海洋权益问题,日本于2004年8月7日,召开了“大陆架调查与海洋资源相关省厅联络会议”,制定了“确保蕴藏着矿物资源的大陆架权益”的基本方针。此后不久,由小泉直接领导的委员会“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还出台了名为《关于划定大陆架的基本构想》的战略性文件,规定“从2004年至2009年,要投入1000亿日元,运用一切方法,达到2009年5月底向联合国大陆架界定委员会提交有关日本大陆架的详细资料的目标,以达到将日本大陆架扩展到350海里的目的”。日本的“大陆架调查推进议员联盟”指出:“如果日本要求延伸大陆架范围的主张能够得到批准,那么日本的国土面积就可以扩大为目前的大约1.7倍,一跃跻身资源大国。大陆架是留给日本未来的一份非常可观的财富。”

面对日本方面的“全面总动员”,中方态度低调。中国外交部长助理沈国放就两国的领海争议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对日本派船到两国争议海域进行海洋调查一事表示“严重关切”,并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中日双方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存在争议,中方立场是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希望日方能够从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出发,不要采取任何使事态复杂化的言行。”而小泉在其后的发言中也曾明确表示“就两国的争议,应该通过协商进行解决,要把东海变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

2005年3月28日,中日局长级会谈首次举行,但在双方基本立场没有任何变化的前题下,会谈依然没能取得任何进展。4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其调查结果,认定中方“春晓”和“断桥”两个油气田与“中间线”日方一侧的海底油气资源相连接,并借以“吸管效应”为由,认为中方油气田将会吸走本属于日方的油气资源。而在此前后,日本政府又通过了自卫队进行大规模调整的方案,将于08年前,原驻北海道的F15战术机部队转驻扎到冲绳,同时在冲绳诸岛增兵。日方宣称是为了更好的执行“日美同盟”战略关系,但中方媒体显然认为,日方是为了东海争议和台湾问题在提前进行着军事准备。

5月30-31日,随着两国的第二轮局长级会谈再次无疾而终,日方官员和媒体开始变得“不耐烦”起来。在会谈结束的当日,日本富士电视台晚间新闻的资深节目

主持人,就这样形容中方在此问题上的态度“我的东西是我的,你的东西也是我的。”如此不切实际的煽动效果只能是使日本民众的认识产生越来越大的混乱。中川昭一认为,中方是利用会谈在拖延时间,因为中方曾宣布春晓油气田将于10月正式投产,一旦中方油气田投产,日本提出让中方停止作业的要求就会撤底失败。这也正是日方急于在近期发放民间企业在东海进行“试开采”的原因。虽然下一轮会谈很快将在东京举行,但显然日本政府内一些人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两国的矛盾面临激化 当日本媒体就东海问题对国民进行着越来越频繁的“视听轰炸”和日本政府越发强硬的进行着各种明里暗里的动作之时,很多人要问,日本方面从政府到民间缘何会有如此强烈的反映?这便可提到日方就春晓等油气田所提出的“吸管效应”以及在东海问题上日方所一直单方面强调的“中间线”原则。

根据“圣地亚哥宣言”的内容规定,由领土向外延伸200海里之内,属于所有国家的排他性经济区(经济专属海域),1960年之后的《国际海洋法条约》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也是如是规定。但中日之间的海域宽度并不足400海里,最宽处也只有360海里,所以无法完全兑现这一规定。日方借200海里经济专属区的概念以及旧“大陆架条约”第6条的规定,认为两国在划定距离不足4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分界线时,要以双方等距离的中心线进行划分,就便是日方所强调的“中间线”原则。日方早在1982年开始,曾数次向中国方面提出了此原则,希望正式界定两国的海洋经济专属区分界线。中方显然一直不认同日方的说法,但当时因为邓小平访日的成功,两国关系正在进入全面发展期,日方对华的大量无偿援助和低息贷款正在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两国的政治、经贸关系正处于后来被称之为“日中蜜月期”的良好发展阶段,为不使这种关系遭到阻碍和破坏,中方选择了回避的态度,在此问题上未给日方明确的答复,就连钓鱼岛也采用了“搁置原则”,而日本政府的理解是“中方默认了中间线原则”,这就为日后两国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产生的纠纷埋下了根源。

再具体到“春晓”油气田问题,中方同样认为日本的所谓“吸管效应”是在进行挑衅。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法律部总经理赵利国和探查部担当经理王彦,日前在出席“日本华人教授会议”二周年纪念研讨会时是曾对“春晓”油气田问题的中方立场进行了明确细致的说明。

中方正在进行建设的“春晓”、“天外天”、“平湖”和“断桥”四个油气田的开采位置,均在日方所强调的“日中经济海域分界中间线”的中方一侧,最近的也距“中间线”五海里,这一点日本方面也并不反对。但因为海底油气资源是连在一起,并存在流动性,所以日方担心中方在距“中间线”如此之近的距离进行开采,会将中间线日方一侧的资源“吸”过来,日方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吸管效应”。

日方在此问题上的态度与中方产生了严重的错位。就东海分界问题,中方根据国际《海洋法条约》第76条和77条,主张大陆架延伸理论,认为按中琉海沟(冲绳海沟)来为两国专属经济区分界更符合国际法规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2500米深度是切断大陆架的标准,而中琉海沟深度达2940米,完全符合此规定。《海洋法公约》相关规定,所有国家可以根据大陆架的自然伸延,将专属经济海域由200海里扩大至350海里,如果是这样,那么目前日中两国所产生争议的海域均在中琉海沟西侧,全部属于中国。这一点,是日方无法容忍的说法。

赵利国说,根据邓小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精神,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方就向日方提出在不涉及钓鱼岛主权的前题下,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海域的设想。直到1998年3月,中方还曾向日本提议,以有利于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为出发点,选择东海浙东凹陷和台北凹陷(包括钓鱼岛北部凹陷)的部分区域作为共同开发区,并希望与日方协商确定方案,但日方没有响应中方的提议。

2003年,中海油、中石化与美国两家公司签订的东海西湖合同完全在两国争议海域中方一侧,目的就是不希望引起争端。但日方频繁出动舰船和飞机到中方作业现场进行监视、侦察和骚扰,有时甚至进入无争议的中国海域50多公里,但中方为不使事态扩大,依然采取克制态度,但日方还是在各种场合散布所谓“吸管效应”,称中方开发活动“吸”起日本资源。由于东海未划界,说“中间线”以东就是日本的资源,这个前提是根本不成立的。而在此基楚上的“吸管效应”,在地质意义上也不存在,而且春晓气田在地质油田技术定义的含油气范围并未跨越日方单方面主张的“中间线”。所以,中方对日本的无理要求不能接受,希望日方能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把“和平之海、合作之海”的口号落到实处。

针对中方的说法,日本外务省国际报道官千叶明在接受日本华文平面媒体《中文导报》采访时认为:中方提出共同开发,但日方坚持中间线理论。日方认为,中方希望在日本所属海域内进行“共同开发”是不能接受的。中方在中间线中方一侧开发油气资源,日本并不在意,但日本关注不存在“吸管效应”的证据。对此,日本方面认为中方不能只说“空话”,需拿出数据来解释论证。如果不能用数据论证,就应该停止开发。希望中方也能考虑日本的意见。

两国为此问题甚至已经吵到国际会议。在刚刚结束的东盟和中日韩能源部长会议上,日方官员再次提出“吸管效应”,而中方反驳说,所谓“吸管效应”是滑稽的。首先,1990年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就是这个理由,这一理论在国际社会早已经站不住脚了。其次,大陆架是西高东低,油作为液体,即使流动,也是从中国这边往日本那边流,不可能倒着流。春晓油气田距离冲绳列岛还有370公里,距日本九州本岛更有600多公里之遥,日方说“中国损害其利益”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更是在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随后奉命约见日本驻华大使,要求日方停止非法拦截行动。当晚,日本海上保安厅决定以嫌疑妨碍公务逮捕这艘中国渔船的船长。同时以涉嫌违反《渔业法》对该船展开调查。针对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7日上午在钓鱼岛海域两次冲撞我国渔船并逮捕船长事件,我国连续作出反应。外交部发言人姜瑜9日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日方对在该岛海域作业的中国渔船适用日本国内法是荒唐、非法和无效的,我国决不接受,并且我国决定推迟原定于9月中旬举行的第二次东海问题原则共识政府间谈判。钓鱼岛问题大家都知道,但对于钓鱼岛打击知道多少!我国最东的岛屿是钓鱼诸岛东边的赤尾屿。钓鱼诸岛由11个无人岛组成,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等。钓鱼诸岛位于台湾省东北,距基隆港约190公里,距冲绳岛西南约420公里。钓鱼诸岛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岛屿周围的海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五个台湾本岛面积。[5]

有关钓鱼群岛的问题,人们已经讨论了30几年了。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但日本人要争钓鱼群岛,却不是根据我们的研究来进行的。它们之所以要侵占钓鱼群岛有三大战略重要性。

其一是、钓鱼群岛对其领土扩张的重要性

钓鱼群岛”不是一个孤零的小岛。是由11个无人岛组成的群岛。更不是什么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不值一谈的弹丸之地。它的主岛钓鱼岛,突出水面的总面积虽只有7平方公里,但低潮时露出水面的礁滩却达到36.4平方公里;第二大岛黄尾屿连同礁滩可利用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赤尾屿的礁滩有15.96平方公里;、大北小岛长期伸出水面的部分不足一平方公里礁滩总面积却有42.12平方公里;大南小岛的礁滩有21.46平方公里;飞濑屿的礁滩有23.1平方公里;北小岛为13.4平方公里;南小岛也有7.8平方公里,除去另外三个无名小岛(低潮时露出水面的总面积也超过20平方公里)单是在水面有陆地的8个大岛总面积就达到181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市城八区580平方公里的三分之一。从下面各图可以看出,这些经常露出水面的礁滩只要稍微砌一圈一二米高的围墙填上砂土就是陆地,完全可以作为陆地来利用。

钓鱼群岛东西长150余公里,南北宽50余公里,位于台湾省东北,东经 123°-124°54,北纬 25°50-25的相对位置。地质上,钓鱼群岛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与其西南的彭佳屿,棉花屿,花瓶屿等一脉相联,同处我国东海大陆架的边缘,是我东海大陆架边缘的突出部分。是台湾岛的大屯及观音火山山脉向东北延伸至海底的突出部分,距台湾的基隆港约92海里,离台湾的彭佳屿只有50多海里,距日本本土1000余海里,距冲绳岛西南约230海里。与琉球群岛南部的先岛群岛隔海相望,最近的直线距离为100多海里,但2954米深的冲绳海槽切断了整个大陆架与琉球岛链的地脉连系。使之从历史上、地理构造上和主权归属上都与琉球没有关系。

钓鱼群岛长期突出水面的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但各岛多为隆起的珊瑚礁所环绕,低潮时大面积的礁滩露出水面,岛屿的水域范围有8400多平方公里。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的12海里(22.3公里)专制领海面积有近19577平方公里。按200海里领海范围和350海里专属经济区向周边延伸,总面积超过几个日本,除去与周边重叠的海域,其水域总面积也超过10几万平方公里。

可悲的是,尽管“钓鱼岛”“钓鱼岛”的让大家耳朵都听出茧来了。但是,对钓鱼岛不是一个孤零的小岛,而是有着8400平方公里面积的群岛和可以延伸到10万平方公里领海,一旦为日本人所有,就会生生割去我们10几万平方公里海疆的问题,国人中却知之者甚少。有些不了解情况的人们甚至以为:“在外海上个把孤零零的小岛,争不争都可以,争回来也没多大意义”。没有意识到今日的“钓鱼群岛”之争,单是在领土面积上就相当于半个日本,而且,其重要战略意义,远远不止是一个领土面积问题。

第二是、钓鱼群岛对争夺海洋资源与战略通道的重要性

钓鱼岛群岛及其周围海域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成立了一个“联合探测亚洲近海地区矿产资源合作委员会”,帮助有关国家探测

东亚东海岸海底的矿藏。这个委员会最初由中国台湾,日本,韩国,菲律宾组成,后来邀请了英,美,法,德为委员会技术顾问。1967年,该委员会通报说,中国黄海,东海大陆礁层可能蕴藏有丰富的石油。1968年,该委员会委托美国空军进行了航空地磁勘探,勘探结果也证实这一判断。1968年10月11日,美国海军研究船“亨特号”受委托在中国东海及黄海作涉地地球物理勘探。根据勘探结果,该委员会指出,最有可能蕴藏大量石油的地方是台湾东北方即钓鱼岛海域2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已开发的石油资源,主要是从新生代第三纪(6500万年~200万年前形成的)岩层中发现的。钓鱼岛群岛的海底正是新生代第三纪的沉积盆地,具有最理想的生成和储藏石油的地质构造条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还指出,据有关专家估计,钓鱼群岛周围海域很可能是世界上石油蕴藏最丰富的地区,其藏量可能等于整个波斯湾石油的藏量,最保守的估计也在800-1000亿桶左右,超过100亿吨。

而且,钓鱼群岛海域还有很多其它珍贵的金属矿藏。

钓鱼群岛出产木材、药材和羽毛,周围海域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盛产飞花鱼等多种鱼类。长期以来,我国台湾等地渔民经常到这里从事捕捞活动,年捕捞量高达15万吨。这些都是日本求之不得的重要财富,想要一个惯于掠夺他人财富的国家守着眼前的大宝库不动心是不可能的。

加之联合国的勘查结果出来不久,马上就遇到了接踵而来的二次全球性石油危机,资源匮乏的日本,一直就瞪大眼睛满世界寻找石油和各种资源。正在为未来的能源出路寻找目标的时候,得知近在咫尺的中国东海有着堪比中东的石油藏量。怎能不想方设法插上一手呢!

60年代末联合国一委员会宣布该岛附近可能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后,日方立即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着又将巡防船开去,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安上了日本名字。

就军事战略价值而言,如果日本占领了钓鱼岛,日本军队可以在岛上设立其海空监控侦察设备以及岸基反舰及对空导弹,很容易将台湾北部重要港口及空中航道加以封锁。如果在钓鱼岛设置雷达,可以监视方圆400公里~600公里的海域和空域,其范围可达到台湾北部、大陆沿岸的福州、温州和宁波等大片地区。果真如此,我军事上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对方及时掌握。日本海权扩张的战略中以保障1000海里航线为其首要任务,占领钓鱼岛可以使其势力范围从冲绳向西南推进400余公里,直达我台湾、福建、浙江海岸。并可对台湾海峡附近海域的主要航道实行军事监控。这样,钓鱼群岛海域就成了日本进入台湾海峡,南下东南亚、南太平洋必经的战略之路,也是日本赖以生存的中东石油能源补给线上最西南端的一点。一些日本军事专家认为:钓鱼岛适合建立雷达阵地,也有条件建立导弹基地和潜艇基地。如果日本在此建立军事基地或部署重型武器,则无异于在中国的家门口设下了定时炸弹。对其封锁中国,侵略中国大陆起到无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第三是、钓鱼群岛对于东海划界的重要性

钓鱼群岛在海洋划界中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批准生效,将不可避免地使各国在划分管辖海域时出现一些重叠和矛盾。按《公约》规定,两国如按中间线划分,那么钓鱼群岛主权归属哪一方将极大地影响大陆架的划分。如果日本占有钓鱼群岛,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东海的专属经济区范围,那么整个所谓的“东海中间线”就会整体东移300多公里,不但钓鱼群岛本身应有的10几万平方公里领海会归日本所有,东海至朝鲜海峡间的中间线也会因起点的东移而被日本割去近20万平方公里,连我黄海的部分海域也会为日本所有。日海洋产业研究会编着的《迈向海洋开发利用新世纪》一书中,公然将一些位置重要、有主权争议的岛屿,作为“扩大与俄罗斯、朝鲜、韩国、中国等邻国海洋经济区间的边界起到重要作用”的关键所在。日本官员曾透露:日本如果失去钓鱼岛和北方四岛,日本管辖海域将减少110万平方公里以上。(见下图)

日本人要侵占的决不仅仅是钓鱼群岛,上个世纪我们听到的还只有钓鱼群岛,可到了本世纪初,它就跑到离宁波只有180海里的春晓油田来闹事了。春晓油田在我们的近海,离东京1900多公里,与日本完全挨不上边,它有什么理由来争夺呢?问题就出在钓鱼群岛的归属上,如果不断了它非法侵占钓鱼群岛的念头,让他步步紧逼,今天是春晓油田,明天就要来争我们的舟山群岛甚至是上海周边的岛屿了。

因此,重视钓鱼群岛在东海划界中的重要意义,坚决做好防堵日本步步紧逼的阴谋的工作,是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第四是、侵占钓鱼群岛可以洗雪二战投降的战败之耻

众所周知日本右派对于二战投降是心有不甘的,在他们眼里中华民族就是劣等民族,就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败给中国是日本民族的奇耻大辱。而且他们压根就不承认败给了中国,无时无刻不想卷土重来。无时无刻不想以战争的手段再给中国一些教训,明确告诉你别以为美、苏帮你打赢了,你就有什么了不起,我想侵略你还是照样侵略你!更重要的是通过再次侵占中国领土能找回日本军国主义的光荣感,能够洗雪二战投降的心头之恨,能给输得

不服的好战势力一定的心理安慰,使之看到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希望,以便重振日本武士道称霸世界的雄风!这种心理上的战胜需要甚至大于领土资源和战略上的需要。

如果日本占领钓鱼岛那么中国会失去1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国对于与日本之间的领土争议采取的一贯态度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理由是,目前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那么就留待以后解决,而且“后代的人更有智慧”来解决之。对此,有人评论说,搁置主权是有勇气的表现。问题是,假如中国的对手日本没有搁置主权,假如后代的中国领导人比前代更加缺乏智慧,中国将何以自处?

我认为,所谓搁置主权与其说是有勇气的表现,不如说是缺乏远见更为贴切。原因有二:(1)如果中国搁置或回避主权争议,对方却不搁置,而是步步为营,不断深化主权控制,时间久了,按照国际法通行的“实际控制有效”的原则,中国将失去对钓鱼岛主权的法理权利。(2)中国的搁置换取不了对方的善意,日本这样的国家尤其信奉现实主义(realism)。从现实主义逻辑出发,日本并不认为中国搁置主权争议是出于解决争端的真诚愿望,而是因为中国目前的力量不够,没有收复争议国土的能力;日本认为,如果将来中国国力上升到那一步,必然要通过武力或以武力为后盾,强行改变现状,夺回争议领土,对此日本必须未雨绸缪。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一厢情愿地搁置主权争议,反而促使日本不动声色加快实施主权化措施。此乃中国方面极大的失策。

但亡羊补牢,事情尚未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中国可以派出军舰战机进入海域为本国渔民、包括台湾渔民提供护航,以强硬姿态宣示主权。这样做并不会导致战争。因为国际社会都知道钓鱼岛属于争议领土,既然日本可以进入,中国自然也有权利进入进入。如果日本动用军事力量驱逐中国船只,中国可以同样以对,将日本船只悉数驱逐出去。日本难道因此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向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核力量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军舰开火吗?可以肯定的讲,这种现实可能性是极小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2000年7月18日,中国某科学考察船进入了钓鱼岛海域,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厅军舰拦截,中国科考船马上急电国内请求支援,中国某沿海基地即刻出动数架飞豹级战斗轰炸机飞临钓鱼岛上空,日舰被迫退出。

笔者强烈主张中国必须采取采取强硬措施维护主权,将日本的军事力量逼退,拆除或炸毁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安置的灯塔,使我们的船只和军事设施得以进入钓鱼岛领海,向世界宣告中国对此地“无可争议的主权”。如果中国们不采取言行一致的维护和巩固主权的行动,将来即便有力量彻底收回主权,也将付出难以想象的物质和道义代价。就现阶段而言,中国(包括台湾)确实没有收复钓鱼岛的能力,但如果以此“有理、有利、有节”的切实行动维护了国家主权,打乱并中止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化进程,也将是了不起的胜利。

谈到共同开发。中日两国均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中国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同时依照大陆架优先原则,对350海里大陆架主张排他性资源独占权,与法有据。按照公约的科学界定,日本的海洋经济权利仅止于琉球群岛西侧20海里处的冲绳海槽,此处水深达2,000多米,是中国东海大陆架的自然终结点,是与日本冲绳群岛之间天然的地质分界线。但日本根本不理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认为应当与中国共同拥有东海大陆架,进而擅自画出了所谓“中间线”,企图侵吞属于中国的海洋资源。国家间开展经济合作本无可非议,但必须明确主权和资源权的归属,否则不能进行所谓的“共同开发”,否则将造成既成事实的印象,为日后解决主权争议平添无穷的麻烦。此次中日达成东海协议,完全体现了中国单方面“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意愿。中国同意日本参与“共同开发”即便是按照日本单方面画出的中间线也完全属于中国的春晓油气田,这样的让步莫名其妙,中国又得到什么呢?

首先绝不可能是日本在主权上的让步,因为主权已然被“搁置”起来了。其次,处在非法的“中间线”西侧,从任何意义上都完全属于中国的油气田凭什么让日本开发?!日本要求参与开采中国春晓油气田的理由是所谓存在“虹吸现象”,即中国的春晓油气田吸走了位于中间线东侧“属于”日本的海底油气资源。中国接受日本“共同开发”春晓油气田的主张,很难不被人理解为是对日本说辞的认同,那么对所谓“中间线”的原则立场实际上就变得含糊不清了。由此可见,中国在春晓油气田上的让步并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而是很容易被认为是对日本所主张的“中间线”原则事实上的默认。换句话说,按照中国对外谈判中一贯奉行的所谓“互谅互让”的原则,在日后的中日谈判中,中国虽然口头上依然不见得会承认日本单方面画出的中间线,但很有可能基于“对历史和现状的考虑”,准备“以‘中间线’为基础”与日方谈判并达成协议。这也正是允许日本开发春晓油气田的危害所在。

中国政府对自己做出的让步显然并不理直气壮,否则不至于要求日本方面对协议文本严加保密。这种做法本身就足以令人生疑,而且,这种仅仅是用来蒙蔽国人的做法,丝毫无助于促进中国的国家利益。如果东海协议是中国外交的胜利,有什么不能够向国民公开宣示之处?!从中日双方透露出的有限信息中,看不出日本方面做出了什么让步。而且从技术上讲,即便日本有所谓的让步,比如从中间线稍作退让,中国的损失也是实质性的。这是因为,中国从未提出超出国际法依据的过分主张,而日本则是强词夺理,试图把毫无法律依据的中间线强加给中国;即便日本方面有所后退,其主张仍然是过分的、与法无据的。

当然,中国似乎也不是一无所获,而是通过自身利益的重大让步,把东中国海建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改善了中日政治关系。作为回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欣然决定出席今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中日关系是因中国付出利益上的重大代价从此改弦更张?至少官方控制下的媒体是在刻意向国民兜售中国“外交成就”将实现的愿景。如果中国官方把这样的外交面子工程也当成切实的外交成就来大肆吹嘘,那只能说是世界外交史上的奇闻,也是对中国人民智商的侮辱。难怪有评论认为,中国是得到了面子,而日本是得到了里子。

事实上,未来的两国关系是否将如中方所愿,其实尚在未定之天。可以肯定的说,日本丝毫也不会在钓鱼岛问题上让步;在东海资源分界问题上,日本依然会持强硬立场。中国试图通过改善中日政治关系,以分化日美同盟,其战略考虑上有其合理之处。但中国如果想通过经济利益上的让与换取日本的战略合作则完全是打错了算盘。中国目前的做法只会引起日本对中国的蔑视,日本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跟一个经济上依附西方的,外交上没有什么道义原则的机会主义的中国结成战略同盟?!

中国要想在战略上拉近日本,只有也必须依靠自身力量的壮大,实现技术自立,建成真正让日本敬畏的、政治上高度文明的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在那样的条件下,日本就会顾虑与一个独立自主的强大中国对抗将付出的可怕的代价,转而考虑与中国实现战略和解的可能。所以事情总是辩证的,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逻辑并不完全适用于东亚社会。因此,当前,中日双方一方面应尽量通过平等交流对话,缓和政治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在主权问题上则必须态度强硬,寸步不让;在海洋资源问题上,中国可以和日本谈判,但必须以冲绳海槽为基础,彻底否定日本的中间线原则。如果谈不下来,就搁置谈判。如果日本采取行动侵犯中国海洋资源,中国可以向国际法院控告日本。既然中日均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那么均应受此国际法约束。如果国际法院偏袒日本,中国则宣布不再接受这个没有公平可言的国际体系的约束。这将给谋求把中国纳入国际体系,把中国改造成所谓“对国际体系负责任的大国”的西方资本主义提出一个大难题。如果因为不能平等对待一个具有高贵的自尊、对国际安全承担重大责任的中国,如果因为漠视中国的合理利益而“逼反”中国,这对于世界和平意味着什么?届时谁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并付出代价?

历史经验早已雄辩地证明,绥靖妥协绝非实现和平之道。中国如果丧失钓鱼岛,丧失大批海洋资源,将造成战略上彻底的被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曾问蒋介石:“冲绳你要不要”?蒋答曰:“不要”。冲绳的前身是中国的属国琉球国,19世纪下半叶被日本吞并,当时琉球国王尚泰派专使急赴北京向大清政府求援,但清政府腐败无能,在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实力远胜日本的情况下,却惧于和日本对抗,接受了列强的所谓调停,不但坐视琉球国灭亡,更向毫无道理的日本赔款50万两白银,以补偿日本军费。清廷本意也是出于“和为贵”,用现在的话说,就了为了其洋务运动的发展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但中国的软弱绥靖极大地鼓励了列强其后对中国属国越南和朝鲜的吞并行动,从而对中国的安全形成致命威胁,中国的和平发展也遂成“黄粱美梦”。事实上,日本吞并琉球一直没有得到国际承认,这就是为什么战后冲绳被置于美国托管之下,却并没有立即“交还”日本的原因。蒋介石作为一个政治家,无论有多少客观理由为其“不要”琉球开脱,但拒绝接受琉球,将之纳入中国版图的战略后果是灾难性的。在列强争霸的19世纪,琉球国并不具备独立的国际人格,东亚朝贡体系依然有效。如果中国在战后接收琉球为自己领土组成的一部分,或至少支持琉球复国,将是功德无量的伟大战略安排。相比之下,精明的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为重纳琉球(冲绳)做了理论上的充分准备,在国际法和外交实践上均作出创新。日本提出了“剩余主权”(remnant sovereignty)的概念,被美国所接受,以至于美国在1972年将冲绳主权“交还”给日本。由于台湾国民党当局对于钓鱼岛问题提出异议,美国即宣布置身事外,表示钓鱼岛主权问题由有关当事国谈判解决,美国仅仅是向日本移交了钓鱼岛的行政权。日本正式接收了钓鱼岛后,即有条不紊地实施主权化措施,将其主岛及附属岛屿或划归为大藏省的国有土地,或将之卖与私人家族开发,并都做了土地登记。钓鱼岛列岛中的赤尾屿还被日本租与美军做武器试验靶场。

大清腐朽没落,导致中国失去琉球,今日之中国决不能再失去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否则无法向子孙后代交待。此次台湾派出军舰首次进入钓鱼岛,为保钓船护航,这是划时代的壮举,值得高度赞扬。反观中国大陆,号称迅速崛起,国内生产总值已压倒德国,不日将超日

赶美,却噤若寒蝉,无所作为,令人齿冷。台湾以一孤岛之力,加之安全上依赖美日安保体系,其孤军保钓行动必难以持久。大陆、台湾至今不能统一,以致在国际上相互算计,为他人所利用,实乃中华民族之大不幸。假若两岸顾念民族大义,联合保钓,其势岂是日本所能阻挡。况且从策略上讲,在台湾渔船被日舰撞沉之际,中国大陆迅即宣告并即刻派出军舰进入钓鱼岛海域威慑日本,进而为台湾后续进入钓鱼岛的渔船提供护航,这将激荡多少台湾同胞的心,一切政治歧见都将相形见绌。正如台湾在SARS期间,中国大陆如能积极帮助台湾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正式成员(中国政府为此可要求世卫组织与时俱进将接纳机制修改为“成员方”(member)而不是“成员国”(member state),以体现中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以便让台湾及时获得国际机构的援救,将大大赢得台湾的民心。中国坚决有力的保钓行动从站立上也有利于分化日台关系,有利于国家统一。但中国的出发点主要不是为了利用台湾的弱点,而是为了民族大义。所谓“兄弟阋于强,而外御其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点有史为鉴。1974年,中国西沙群岛被南越占领,中国东海舰队需驰援南海,为此必须经过被国民党海军封锁的台湾海峡,蒋介石得知此情后,叹息道:“南海战事紧啊”!旋即命令国民党海军为东海舰队的军舰放行,并打开探照灯为东海舰队行进前方照明。此情此景令人感佩不已。反过来看,此次中国不作为的效果和后果又是什么,毋复多言,实是有目共睹。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中国的发展业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样也积聚了巨大的矛盾和冲突。中国正处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如何把握历史的契机,把中国引向辉煌和伟大的巅峰,需要中国领导人在内政、外交上有大政治家的气魄、眼光和睿智。中日之争只是冰山之一角,国人对中国外交表现之失望和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此非国家之福,势必加剧国家的内部危机。知微见著,大权在握的执政者们当从虚骄自大中警醒。

篇6:现今我国会计人员所面临的问题

一、什么是会计

对于会计的定义, 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行为操作指南。会计的实践与理论也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发展, 从最初的结绳记录到簿记, 再从手工会计到现在基本普及的电算化会计, 会计的工作形式在不断变更,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但无论如何变化, 会计的本质仍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

“会计”既是一个名词, 指会计工作人员;又是一个动词, 指会计这项工作, 会计的工作就是统计经济数据、计算盈亏并反映相关信息, 而监督、管理只是它的延伸功能。但不管是会计人员还是会计工作本身它都是一种社会工具, 会计人员是为雇佣者记录企业信息的服务“工具”, 会计工作是表现经济实体活动的“工具”, 只有将两者同一起来,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计。

二、我国会计人员所面临的问题

(一) 对会计人员的知识要求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不同的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要求不同。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专业文化知识, 另一个是社交能力。文化水平有高有低, 社交能力有强有弱, 但基本知识是数学、语文。专业基本知识是会计、税法、经济法等。如果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就需要具备与企业相关行业的知识, 还应掌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理论知识。外资企业的要求更高, 不仅要会相关外语, 还要掌握该国的财务制度。对会计人员的知识要求是因工作环境、职位不同而异的。

做一个简单的普通会计只需要初中生的水平就够了, 但要想做大企业集团甚至是外资企业的优秀会计, 就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和各个领域的知识储备, 这些要求也许一个博士生也未必能胜任。所以作为一个会计就要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会计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的工作。

(二)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要想做一名优秀的会计, 具备完整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吃苦耐劳、务实敬业、勤奋好学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第一会计人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会计工作平时很轻松, 工作量大都集中在月末、季末和年末, 加班情况时有发生, 越是最冷的时候, 工作就越多, 越是最热的时候, 工作就越忙, 多数会计都深有体会。

第二会计人员要务实敬业, 会计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 选择适合企业要求的工作方式, 工作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不利用工作之便谋求私利, 要时刻牢记会计工作的本质, 要做一个明白的会计, 做一本清清楚楚的账。

第三会计人员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 社会在发展, 会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会计制度在不断更新, 会计领域在不断向国际靠拢, 作为我国的会计人员更应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 加入世贸以来, 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 会计人员必须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三) 会计人员所面临的职业风险

会计工作可以说是一个高风险工作, 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所承担的职业风险, 这些风险是多方面的:一是企业方面, 现今很多企业都要求会计做假账、甚至是做两套账, 目的是逃税、漏税, 但这种要求所带来的责任却不明确, 二是企业老板方面的, 有些企业老板文化程度不高, 对会计工作实行操控制, 还有些素质不高的老板不尊重会计工作者, 对会计人员颐指气使。三是有些违规会计操作不仅要受到处罚, 有时还会承担法律责任。四是会计人员的心理压力, 法律、职业道德与企业利益相矛盾时, 会计人员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几方衡量时, 如果选择错误将会面临最大的职业风险, 如果选择正确将会失去工作。

(四) 与会计相关的法律责任

会计工作是一项较为特殊的工作, 它记录着每一项与企业的“钱”有关的业务, 它是由法律保护, 也是被法律约束的行业, 违反相应规定就要受罚, 有时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把握好度, 合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会计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很多、很杂, 有《会计法》、《经济法》、《税法》、《民法》、《刑法》等等。但对于会计人员来讲, 要特别重视的是《会计法》。会计人员要充分了解其内涵, 会计工作是有原则可循的, 对不同的经济主体是区别要求的, 但无论是哪种经济实体会计都需要对其工作负责, 有时能是法律责任。但会计的法律责任因事情的轻重而异, 尺度的把握在于会计人员自身。现今, 会计领域里做两本账、做假账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种行为所产生的责任谁来负, 是会计人员还是企业法人, 至今仍未有定论。但会计人员在与企业实现雇佣关系时, 可以以合约的形式把相应的责任划分清楚, 这样更便于会计人员开展工作。

(五) 会计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知识体系更新慢, 范围窄

会计行业继续教育的知识体系是否合理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事业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但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事业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人员对知识更新的要求, 会计的继续教育制度存在很多的滞后现象, 比如教材的更新速度慢, 编写新教材的周期长等问题, 使会计人员所接受的继续教育的质量、时效性都大打折扣。另一方面, 我国的会计人员接受的继续教育授课内容多数都局限在新的会计准则的讲解, 对管理、决策等知识点基本涉及不到, 甚至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的税法、审计等相关的知识在继续培训中也很少涉及, 继续教育培训的范围窄, 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人员的学习要求。

2、会计继续教育停留在形式上

我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形式基本上是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 对新的政策法规中难理解的部分做重点说明, 忽略了会计人员的真正要求, 通过培训解决不了会计人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培训中缺少互动交流, 这种形式上的培训大大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学校热情。

三、会计日常工作中的几点建议

(一) 选择一款适合自己企业的财务软件, 现今会计工作在逐步向信息化转变, 电算化会计已经遍布各个领域, 但手工会计仍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 会计的基本理论是以手工会计为范本的, 因此, 当今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得电算化会计, 还要懂得手工会计, 在工作中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 会计工作才能游刃有余。

(二) 要有战略全局观, 建账时, 要将企业的基本情况与未来发展趋势相结合, 参照同行业构建自己的账套框架, 轮廓要清晰, 科目要合理, 各种核算方法要慎重选择。

(三) 在核算过程中, 选择的核算方法不要过于复杂, 科目应用尽量简约, 可有可无的科目可以删除, 要主次分明抓住企业的主线, 辅助的部分可以从简从略, 从而做到账证清晰, 便于管理。

(四) 会计人员要替企业管好钱、算好账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一个重要职能之一, 会计监督是全方位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资金的监督管理, 任何企业, 资金的管理都是一项重要工作, 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 资金管理不善, 会让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会计人员应该为企业管好“钱”。

会计的另一项重要职能是会计核算, 会计它自己有一套完整的、严格的计量、确认、报告的程序, 会计人员应遵循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核算, 会计人员提供的核算信息应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五) 帮助企业协调好各种关系

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关系多种多样, 作为会计人员应具备帮助企业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 这些关系有来自企业内部的, 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会计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 保障企业的财务工作顺利进行。

因此, 在新的形势下, 我国会计人员正面临着更严峻、更复杂的经济环境, 这就要求我国的会计人员不仅要不断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还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各种政策, 合理、有效的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摘要:会计伴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而不断进步, 在现今世界经济格局中, 会计占有一席之地, 会计工作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反映了一个国家与世界经济接轨程度, 会计工作是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基础, 但现阶段我国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 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从几个方面简述了我国会计人员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了几点工作建议。

关键词:会计,会计人员,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郝永恒.试述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重点[J].科学大众, 2008;12

上一篇:歌颂三八妇女节诗歌下一篇:最新大学生关于青春梦想演讲稿_青春梦想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