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

2024-06-23

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通用5篇)

篇1: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

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

“一个留学北美的学生的设计日记”学设计第一个要认识到的就是设计不是艺术。我就是一开始没有分清这个概念,在第一次上设计课时可苦大了。设计是沟通,是传达,而艺术是表现,是创作。这并不是说设计里没有表现的成份,更不是说艺术是不在乎沟通的。但是两者放在这两项上的重视是有较大差别的。设计是不能凭感觉做的,要考虑各种因素,要寻找最隹的表达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觉翻译成大众能够理解的有效视觉语言。

决定一个设计作品的质量的往往是它的细节,例如字体的选择,图形的构造,颜色的差异等等。这些细微的差别(nuance)在体现作品整体上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无论一个设计的想法有多好,如果制作粗糙,便会失去魅力。另外,如果我们要求自己注意这些细节和它们的影响,很可能会从中发现一些新的灵感和方向。

从一开始学设计时,老师就不断地强调变化(variation)的重要。做一项作业时,我们从来不会去专门寻找它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试着把自己的各种想法整理出来,尽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从中再探索,不断地让一个想法把自己带到另一个想法。这样可以扩大我们的想像力,看到不同的可能性。虽然最后的成果很重要,但是过程更重要。这个探索的过程是无法用任何东西取代的。今天老师提到 variation(变化)和 alternative(替换)的区别,我觉得挺重要的。变化是寻找同一种表达方式的各种表现方法,而替换则是寻找另一种表达方式。比如说吧,音乐符号,五线谱,乐器都是音乐的不同变化表达方式,而替换的表达方式可能包括提示音乐气氛的颜色,知名音乐家等。有时如果一个想法好像总是做不好的话,也许该寻找一个替换的想法,而如果找到了合适的想法的话,便应该看看它都可以有什么变化的表现方式,以得出最隹的解答设计。变化和替换的界限往往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如果有个大概概念的话,还是会有些帮助的。

我觉得学设计与做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像我们的作业题目曾经包括污染,城市变化,爵士乐宣传,未来建筑的趋势,水的问题等等。通常都是让我们自己在题目里选择一个角度,然后做出有说服力的视觉作品。要想表达好自己的观点,必须先搜集很多的相关资料,对题目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完成品可以是抽象的表现,但是想法必须是有形,有根据的。很多人认为设计就是在电脑上做出漂亮的东西,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学设计的一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到处寻找资料,研究以及消化它们,然后再试着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自己想表达的概念。没有完全理解某个问题时,是不可能有效地表达它的。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不管完成品有多好看,也是白纸一张,因为它没有清楚的内容。通过最近这几个学期,我的研究能力提高了,也重新认识了设计的含义。

你知道设计师最好的朋友是谁吗?是照相机和复印机。它们是做设计必不可少的工具与玩具。图库的图像毕竟有限。最怕的就是由于图库里没有完全合适的图像,所以只好妥协一张一般的,这样本来很好的想法也无法发挥到最隹。只要有机会,最好都用自己拍摄的图像。常出去拍照也是一大娱乐呢。那复印机呢?太多人低估它的价值了。死死板板地复印文件只是复印机的最基本功能。我们可以复印平面的东西,立体的东西,拼凑的东西。可以放大,缩小。可以重叠反复地在同一张纸上印。可以边复印边挪动里面的物件,会得出很多独特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喔。复印机里出来的东西通常都有一种它特殊的质量,利用好了,可以使设计作品增添光彩。电脑当然也是我们的朋友了。但是你稍不留意,它可能就会变成坏朋友。我们太依赖电脑了。有时候连想都不想就会按键做个效果,因为实在是太方便了。但是这些自动化的功能经常会让我们错过一些探索的机会,也常得出被科技所驱使缺乏特性的完成品。电脑不应该是答案,它与照相机,复印机同样的只是一个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省掉很多麻烦,做出别的地方做不出来的效果,但是电脑做出来的东西未必就都是好的。拉下 photoshop 里的工具选单前,一定要想一想,这是我唯一的选择吗?

那天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偶像歌手在台上唱歌,一会儿朝下面招手,一会儿跑来跑去,歌词空间的地方还忙着跟大家打招呼,一点也没有认真唱歌。突然觉得他和实力歌手的区别就跟一个自以为是设计师的人与专业设计师一样。前者只注意着表现自己,而后者却是在专心表达某些事物。有时候,把一个普通的东西,例如地铁时间表,或者杂志文章分页,设计的太漂亮,太突出,太与众不同反而会失去它的基本功能。那些多馀的花花捎捎的东西影响人们去读真正的内容,就跟我从来都记不住偶像歌曲一样。

有一次一个老师对我说的话让我一下子对设计明白了很多。他告诉我我当时做的东西是图像驱使(image driven),而不是思想驱使(idea driven)的。那时我很喜欢在 photoshop 里隋便拼凑一些图像,自己觉得看起来很酷,以为加上个标题就成了一个作品。但是老师看了说这些只是一些拼凑的图像,你并没有给它们输入任何意义,所以对别人也不会有意义。要想超越这个层次,作品必须让思想优先,图像应该服从与支持你的想法,而不只是独立的装饰品。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比喻:文字排列设计(typography)应该像玻璃。它应该正确地反映文字的个性与特征,但是同时应该透明得可以让人看穿。如果字体或文字的形状本身所说的,比文字中所要表达的还多还强烈的话,这种设计选择就等於自己把自己锁起来了。

关于招贴。基本上,招贴(海报)有两种类型,1)资料提供(informative),2)说服引导(persuasive)。资料提供式招贴协助观众获得必要的知识。最好用独特的方式,比如利用图像或比喻来让招贴里的资料易懂易记。说服引导则是挑战观众去在某个事物上有偏向某个方向的观念,也可利用资料提供来达到这个目的。招贴是个独特的东西,它给你非常大的面积与空间来发挥,但是很多人往往不去利用这一优势,还按照设计书皮的思路来设计招贴,这样的完成品最后看上去只会像一张放大了的书皮,失去了招贴应有的活力。一般来讲,招贴有三个可读入的层次。远距离时,它应该有一定的特征把你吸引过来,中距离时,你应该能够了解这张招贴是关于什么的,非常近距离时,则应该可以读到其他的细节。招贴有它自己独特的使命,把握好的话,发挥是无限的。

那天翻出最初学设计时的作品草稿,觉得那时候真的是什么都不懂。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年来学到的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每个设计构思都有适合它自己的语言。风格不应该只是一种死板的美观的外表,而应该利用来表现思想。有的人偏爱数字化的效果,所以什么东西都做成那种样子,这种习惯性的东西使本来的特点麻木,丧失代表性与意义,成为纯装饰的玩意儿。我以前一直以为好的设计都有一个特定的所谓的样子,比如很酷,很细的线条,模糊的文字等,其实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任何实际用途的话,滥用它们只不过会使你的作品降质。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擅长,这才使设计作品丰富多彩。面对一个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寻找自己最能发挥的解决方法。而且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能马虎。有时候,有的想法最适合用影像合成来表现,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信心与能力做得像,做得有说服力的话,不如另找自己可以表现的想法。作为学生,我们经常以为把自己想要做的告诉老师就可以了,初学设计的学生经常会拿着一张潦草的手稿说到,“虽然你们看不太出来,但是我想的是这儿有一个跑步的人,后面有旋风,还有特别酷的色彩效果...” 老师只好说,“你说的很好,为什么不做出来?” 然后他才发现原来他没有能力做出他想像的东西。设计并不只是一个想法的问题,也是一个制作的问题。有效的结合两者,才能得出好作品。

这两天都忙着印出最后的完成品,再贴到可以展示的板子上。我真是服了我自己了,都做过不知多少次了,还是会把板子裁歪,把表面弄脏,更笨的是,还又把手指头削掉一点...我们班里有少数的一两个人每当做这些最后的完工时,都会到专业的印刷店让那里的人全包,印啊,帖板啊,裁剪啊,据说做两张大海报一共要花约 $60。在我们学校里印才 $10,当然还得自己买板子什么的。她们觉得挺值得的,做出来都专业极了,亮亮的。可是我总觉得在学习作业最后加这么道程序,有点...反正明年的展览模型课要小心不要和她们一组。

去年夏天在北京买了一本非常好的书,“构思与创造-写作技巧论”,潘大华著。本来是想用来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但是越读发现书里的许多内容其实对我学习设计也有不少帮助。通过不同的方式,设计与写作都是在表达,在沟通。好的设计可以讲一个故事,好的写作可以让人看到一幅画不出来的画。这本书讲到很多非常有意思并且非常关键的概念,例如看见与发现的不同,获得灵感的基础是信息,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比喻与象征,烘托和对比,如何观察与表现生活的大角度和多角度,疏密与虚实的关系-主题和节奏的需要等等。虽然是一本关于写作的书,但是我觉得任何做跟创作有关的人读来都会受益。这让我又意识到,这个世界上互通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几乎什么都可以和什么联系起来,真是越想越有意思!回想起来,直到几年前,我是完全不喜欢学习的。作业就是任务,做完做好就扔在脑后了,知识全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后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不确定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学习的看法好像完全改变了。我现在觉得学习就像在做游戏,在解一个很大很大的迷。解不解开不是关键,关键是,只要我学习,往前走,我之前积攒的点点滴滴零零碎碎就会渐渐地自己拼凑起来,而我看着它们就会觉得非常有意思。而且学习再也不代表上课听讲,已经和生活混为一体了。这个变化和我在日本的半年生活体验有关,和大学里的教育方式有关,和很多事情有关,而且和我学习设计非常有关。说不太上来,但是这短短的几个学期的设计课一定是影响了我很多,我开始学着去思考,去寻找,去理解,去欣赏,去评价,去表达。

做设计时,他人往往只能看到完成品,但是作品一般都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这中间有许多不同的过程,大部分都是在完成品上看不到的。这些过程相当的重要,因为就连想法也是逐渐成熟的。

最近真忙啊。这学期我一共拿了三节课,一节是网络设计,一节是形象设计,还有一节是一个特殊的与清华大学设计系交流文化的设计活动,主题是水意识。形象设计的课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和挑战。过去这节课的内容是研究各类企业形象,然后摹拟一套视觉系统。但是今年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状况,正好我们大学里的综合学院需要一个新的形象,而老师想,那来做设计的再好不过的人选就是我们这些设计系的本科学生啦!同学们都为次感到很兴奋,因为这不但相当于一项真实的设计工作,而且如果成功的话,我们一起努力的成果将会出现在学校的信笺上,网站上,宣传单上,纪念品上....真正设计形象标征前,我们要做很多调查和研究,搜集各类相关资料,再仔细分析它们。不但要准确理解这个新形象的需要,还要确定它所代表与能够代表的特征。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来综合学院的系主任,访问他对这个新形象的期待与要求。我们当时问的主要问题包括,这个综合学院是什么?与其他学院或其他学校的综合学院有什么不同?如果它是一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它的观众都是谁?等等。在这里斩时脱离一下设计,讲一下当时系主任对我们学院的教育方针的形容,因为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他说我们学院是学习学院,不是教学学院。所谓的教学学院就是老师主要负责传授已有知识,而在学习学院里,学生来学习如何学习,是一种积极探索的环境。在这种学习学院里,很多课程的基础是研究和试验,没有固定的课程内容,因为新的理论和知识不断地在被发现。据他说,学问也分两种,一种是基本学问,还一种是应用学问。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分学院都是应用学问的学院,是相对更有目标的学习,比如医学院是为了医治疾病,建筑学院是为了完善建筑结构等。而综合学院包涵很多以基本学问为主的子学院,例如天文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知道地球如何在宇宙里运转斩时并不会对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影响,做出各种独特的艺术品也不会改变世界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但是这种对基本知识的渴望来自于我们人类的好奇心本性,而我们的综合学院非常鼓励这种天生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和表达的热爱。系主任最后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他说:如果你们毕业时发觉自己懂得更少了,对知识的渴望更强了,那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了。

又有一阵子没写笔记了,最近真是又忙又懒。上个礼拜四我们班级组织到下面那个州的一个大型印刷基地(GAC)参观学习,去了两天。以前只听过老师说,这回自己真正目睹到了整个印刷过程。虽然还有些地方不是很懂,但是去一趟还是长了不少见识。除了设计,还有这么多这么复杂的制作过程,想想挺有意思的。我们还参观了那边的中国庭院和一个设计工作室(ziba design)。从我们给学校设计标志的过程到这些专业的地方参观,觉得我们越来越接近现实世界了。虽然这有好处,我还是有些不习惯。再过一年左右的学生生活就该找工作了,唉。You are freed by your limitations-因受限而被释放。这句话是第一次上设计课当老师发觉一项作业题出得太广,造成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是好时说的。后来经常不时地听到,越发觉得有道理,并且在设计实践中深受体会。如果给自己一个较具体的范围,总能在其中越挖越深,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不然的话,最终会发现自己只是在打圈圈,所有的问题都只浅碰表层而已,毫无意义。就拿我们现在的作业来说把,主题是水。如果不深入研究水的一些具体问题而只凭表面认识来入手的话,所得到的也只不过就是“缺水”,“水很美”,“水被污染”之类等简单化了的题材。经过几个月的资料搜集,我们大家都在水的主题里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的人对水与人的精神关系做了不少研究,发现水是最容易出现在梦里的元素之一,从中得到启发。有的人对水分配的不平衡感兴趣。有的人对水的政治化感兴趣。有的人研究水和大气的关系。有的人研究水所造成的视觉奇像。有的人搜集了许多有趣的水数据,比如种一个西红柿需要多少水,造纸又需要多少。我对水的使用比较关注,发现我们的一大部分净水都因为欠缺的系统所流失和浪费了。有了主题,有了实据,当然也就有了内容。目标明确,发挥起来也就自如多了,不会被太多选择而绊脚。另外,具体的出发点并不等於狭窄的概念,反而往往更容易表现大主题。现在班里已经出现很多有意思的作品了,它们都是凭空想不出来的。

一个夏天过去,又开学了。这个暑假在北京过得很充实。有学校的活动,自己找的工作实践,去了各式各样的展览,接触了许多人和事物,自己也想了很多,有些想法更坚定了,有些想法改变了。很庆幸很多经历没有等到毕业后再去尝试,我过去只会空想或者不想,把太多事情理想化,现在认识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头脑还比较乱。现在剩下约一年的学生生活,这段时间我会好好想一想的。刚回到学校时还有些不习惯,但是一开始上课,马上就恢复了过去的那种气氛。真的,学习是个很有力量的东西。就跟上次那个系主任说的一样,我越学越觉得学的不够而且想学的越来越多,想知道的越来越多。能够享受学习是一件很累但是也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设计系除了主要的几位老师以外,还因特殊需求邀请特邀老师来讲课(guest lecturer),一般来说一半一半。特邀老师往往都拥有很成功的设计工作室,这样他们不但可以在某些领域里提供最专业的知识,我们觉得最可贵的是还可以从他们那里听到很多关于外面世界的看法。这个学期教书籍设计的就是一位十多年前毕业于我们学校的特邀老师。他很有意思,迫不及待地想把他体验的一切告诉我们。本来今年夏天通过设计实践我对设计曾经一度非常失望,但是他对设计的态度与热情一下子就感染了我。嗯。什么都不能太绝对。

回顾过去的笔记,觉得自己对设计和艺术的认识都太简单了。我现在对艺术虽然还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对设计肯定是比过去理解的更多了,但是还说不太清。设计是不能一言概括的。经过多年的演变和发展,今天的设计有很多层次和种类。但是我喜欢最简单的把它区别于设计和真正的设计。设计这个词最近实在是被滥用的太多了,好像什么都可以叫做设计似的,尤其是电脑的发展(也是滥用)让人们把滤镜过的图像,时髦的色彩,还有花样的版式作为设计的标准,这是个很讨厌的现象。设计是为了一定的沟通和传达目的而做的,使用的所有元素应该都有实际的根据和充分的理由,设计的存在不是为了告诉你,“你看,我是一个设计,酷吧!好看吧?”而是有它需要完成的任务,如果它是一张海报,它要明确地告诉你它的内容,如果它是一个形象,它要真实地传达它的特点。一般的专业印刷品,包装等都算的上设计,但也仅仅停留在设计,尤其是商业设计的层次上。因为它们虽然基本上都是以传达信息为主,但是为了增色,或多或少都会使用一些花招,而花招则是真正的设计最忌讳的东西。真正的设计应该把传达的成份推到最高,用巧妙易懂并且印象深刻的方法表现出来。

说到设计,一般人往往都会马上谈起创意。好像做设计除了追求创意就再没有什么了似的。创意确实很重要,因为它能在传达中起相当大的作用。但是我觉得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诚意。为了创意而创意的东西是空虚的,维持不久的。有了诚意,创意才会有力。

怎样才能跳出框框,打破陈规呢(think out of the box)?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在一个房间内,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个杯子,杯子里有看上去像水的毒药。几分钟后,会有一个人进到这个房间里,他会去喝那杯子里的水。这个人不懂英文,也不认识国际标志。一位设计者被给予一根铅笔和一张纸,要他在短短的时间内想办法阻止那人喝水,条件是不许碰杯子或者那个人。如果你是这位设计者你会怎么做?在纸上画一个喝水的小人,再在上面画一个大 X 吗?还是画一个骷髅,再画一个箭头指向杯子?其实办法不只这些,如果你把铅笔掰断,丢到杯子里,那个人不是自然地就不会去喝了吗?或者,你可以等那人进来后往杯子里吐痰,甚至往里面尿尿!没有人说不行啊,都在条件之内,而且效果保证好!这个脑筋急转弯是有点那个什么,但是怎么样?有帮助吗?昨天瑞士设计师 Jean-Benoit Levy 来我们学校做了一个关于海报的演讲,挺有意思的。欧洲人还是有欧洲人的特点,非常富于表达,我很希望能吸收一些他的风格。因为我们课堂比较小,各各老师的理念又比较接近,结果慢慢的大家的作品都有很多相似处,这样可不太好,还是得把眼界放宽些。回想最早学设计的时候,我一心就是上课,做作业,总觉得挤不出时间去翻书,看展览,或者听讲座什么的。我觉得很多学生都容易犯这个错,总以为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做作业上的话,作品肯定就会好。其实真的不然。去一个活动大概不会对你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但是去了十个,二十个,五十个后,每次听到的看到的就会不知不觉地积累起来。不过去展览讲座等不能太盲目。不要死要求自己每个活动都一定去,也不要过份期待这些活动对自己的帮助。因为每个人不同,每个人被影响的方式也不会一样。至於笔记,我是觉得除非听到一句特别棒不想忘的话写下来,其他时候最好别记笔记,随意放松的听就好了。

差不多是上个学期吧,就是做水的计划的那阵子,我开始变得比较会独立思考了。我们这个系很难考,要赌进半年的时间,经历两次选拔。那阵子为了入系每个人都是拼了命的,由于大部分人都不懂设计,老师自然就成了神仙。入系之后,我们不自觉的还保留着对老师的强烈倚赖,老师不开口,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水的计划是个很特殊的活动,因为前所未有,试验性很强,什么都是走着来,作业什么的都是相互商量渐渐形成的,和平常要求很具体的课程大不一样。这其中有很多问题,因为除了做作业,我们还得出作业,大家意见很难统一,头疼极了,但是也对我们起了不少影响。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发现我更有主见了。我慢慢觉得老师也不一定永远是对的,至少我不用从来都认同他。这并不是说我不听他的了,我还是很认真地听他所有的评论,然后有选择的吸取。我开始认识到我们的出发点有时并不一样,重视的和思考的也会不一样。我越来越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所想表达的,我想这也是老师希望我们努力前往的方向。还有一件事对我影响很大,就是小组合作。过去考系的那段时候,压力很大,每次作业我第一个也是唯一想到的就是,我得做一个特别利害比别人都棒的作品,然后就想啊想啊想,总是想不出来,看到同学有一个很独特的构思就恨自己怎么没想到。由于水的计划,我们第一次真正接触了合作。小组成立后,最初需要的不是构思,而是每个人单纯地去寻找对主题有帮助的资料。大家有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兴趣,收集的资料很丰富,对我们研究讨论非常有帮助。这让我突然醒悟到,做设计怎么能就是为了做压倒其他人的作品呢?重点是参于,贡献,传达啊。我对作业的态度就是在那时一下子变了。当时我同时拿着另一堂课程,传达策划,主题是未来建筑。我没有马上去找所谓的最隹答案,而是认真地分析了资料与自己,希望能真正在这个题目上说些什么,同时丰富我们所探索的主题范围。奇怪的是,我这么想了以后,构思反而来的容易多了。

明天我就要搬出家住了!其实这个决定也挺突然的。虽然在美国大部分人上了大学都会离开家,我从来就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过去家离学校很近,在家住即方便又实际。但是今年夏天我们把家搬到了远离城市的一个地方,按同学的话说就是乡下。这儿靠着山,环境和空气都非常好,但是一开学我才发现,这儿太-----远-----了!每天开车等车换车实在不是办法,我也第一次考虑到了搬出去。找房子还挺好玩的,查校刊,打电话,去参观。学校附近有一大片住宅房子,都是按单间出租的,我以前从来没去过,一去看和电影里的很像。我找的那间挺不错的,很便宜,破破的,半地下室,正好里面还剩了些旧家具,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要搬出去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又找了个实习兼工作,下个星期开始。在一个设计工作室,主要是打打杂,整理材料,做些准备工作,偶而也会接触些实际设计。我们同学好像因为听起来跟打工差不多都不爱去,其实我反而更喜欢这样不完全做设计,因为在学校做的已经够多了,在那儿我倒原意做些不费脑子的零七八碎,同时了解一下美国设计工作室的环境和运转方式,有机会时早些增加点经验还是好的。工资不高,但是付房租什么的没问题,所以正好互相抵消了。嗯,马上我就要完完全全地忙起来了,试试看吧!

有这么一种奇怪的现象,做设计的和搞艺术的常常对立,互相看不起。做设计的觉得搞艺术的从来都不用大脑,整天隋心所欲地玩弄颜料,搞艺术的觉得做设计的从来不会有感情,整天对着电脑跟机器人一样。其实这都是对对方了解的太少所造成的。我觉得艺术与设计是互补的,互相可以学到非常多,单钻一项的话会错过很多。另外,艺术与设计虽然有很多根本的不同,但是很多情况下它们并没有那么不一样。

其实,不仅仅是艺术,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都会增加对设计的认识。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上了综合大学,而不是小型的艺术学院。到现在为止,我拿过的其他课程包括心理学,语言学,新闻媒体,天文学,电脑程序等等。每节课都非常有意思,而且都多少与我学设计有间接的联系和帮助,像心理学里讲到的意识现象,语言学里人对不同语言的接受方式...现在入了设计系后拿其他课程的机会就少了,很容易整天被设计包围,我得时常提醒自己设计不是全部。说到这儿,想起上次 VSA 设计公司的主席来演讲时向我们设计学生们提的建议。他说,别一下课就去翻设计书籍,爬山去吧,钓鱼去吧,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吧。确实,设计本来就是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着的,如果不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体会生活的话,设计的作品里怎么可能有生命呢?所以,了解其他设计固然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多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丰富自己的话,对设计的认识会自然加深的。

我觉得设计这类的东西有时候还是挺讲天份的,像我学起来就特别费劲儿,有的人就轻松的多。虽然是这样,努力还是有成果的,因为设计不仅仅是个产物,它的过程同样重要。以前有人问过我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我能想到的也就是多看,多听,多做,多想。

很矛盾。我觉得我认为的设计和很多人都不一样。虽然我经常试着解释设计,可是我自己其实也经常觉得模糊。设计真麻烦,分好多种,教室里的,工作上的,理想的,实际的,个人的,公益的,商业的,当然好的设计应该可以很好的平衡很多因素,但没那么简单。今天我们到那个特邀老师的设计工作室 leonhardt-fitch 上课去了。到现在我去过大概三家这样的工作室了,非常非常大,也很有“设计感”,有一些独特的家具,贴着各种招贴,工作人员都嘻嘻哈哈的,还有单独打电动的休息室,典型的设计学生向往的地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不怎么想去这样的地方工作。觉得冷冷的,可能是与美国的商业界有着直接联系的关系吧。我还是比较喜欢教室里的设计。再说今天上课的事,我们开始要设计公司年报了,中间要懂得一大堆经济上的事,我听着头大死了。我们现在真的是越来越接近实际,不像刚学设计时那么自由了。公司形象与年报设计好像是美国设计界比较更大的部分,也是我们学业里相当重视的部分,我两个都不喜欢。

我另外的设计课是资料设计。资料设计是设计里最实用的,包括时间表,地图,地铁线路,表格,路标等,听起来好像比较枯燥,但是非常重要,而且设计好了的话能起关键性的作用。资料设计是服务于人的,它有一定的任务要完成。老师讲到了一件为盲人设计地图的事情,强调了资料设计所要求的严格思考能力。盲人分两种,先天和后天。后天的盲人因为曾经有过视觉经历,懂得抽象空间的概念,所以为他们设计的地图有凹凸就可以使用。先天的盲人一生下来就看不见,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是一系列事物的顺序,比如往前走七步是门,出门往左走三步是六个向下的台阶...抽象空间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很难理解,所以针对不同的需求,为他们设计的地图是可以触摸的事物的排列。我们这学期的作业是比较两个城市,它们的天气,地理,人口,居住条件,其他有意思的资料。要搜集很多数据,然后过滤,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用最合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刚开始做天气的部分,真做起来还真没那么简单,有很多细节,工作量也很大,我最早做的几个图表都太粗糙,得重做,可是现在还没想好呢。

篇2: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

一、在字形教学中“变误为正”“变废为宝”,用生成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四年级小学生会将形声字“荷”错写成“菏 ”,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已有经验“河”“萍”“落”等字的影响,所以在新授“荷”字时,我除了按形声字的规律启发学生记住“何”与“荷”的形、义外,还特别强调“荷”的第四笔是“撇”,而不“点”,这样,学生就能准确记忆“荷”的字形。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利用教学机智从学生的错误中挖掘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扭转错误,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变“废”为“宝”,纠“误”为“正”。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写字过程的指导,如教科书四(下)练习六的“写好钢笔字”栏中有“竭”一字,我是这样指导的:“立”的起笔要写在左中格偏上的位置,右上“日”要写得窄小,“S”的下部要向中心偏移,处在外围框“S”的中的“亾”要写得小巧,位置偏上偏外。所以只有教师加强了对学生写字过程中每个细节的指导,学生方能写出一手美观、大方的钢笔字。

二、适度搭建平台,合理选用教学手段,提高口语训练的效率

教科书三(下)中有《会走路的树》这篇课文,第三自然段这样写着:“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教师教学时都善于抓住教材资源设计“小鸟跟着小树来到( ),看见( )”这样的练习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为了训练效果更有效,老师们特意制作了课件,课件上设计了“树林”“小溪”“瀑布”“湖边”等画面,这样学生说起来容易,说的质量也很高。可有的老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闭眼想象,“小鸟”跟着“小树”可能会来到什么地方,会看到什么奇异的景色,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说得也很精彩。这给我一个启示:为了提高口语训练的有效性,我们应根据孩子的特点,依据训练的难度,适度为学生搭建平台,合理选用传统教学手段或和现代媒体教学的手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 善于倾听,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要尽可能多地进行读的实践,教师的任务则是倾听,怎么听,听什么,我认为首先是听学生是否读正确、读准字音,其次是听学生对文中标点符号的处理,如果学生读得顺畅、语气、语调、语速都把握很好,就等于把标点符号的内涵读出来了,那岂不是已经领悟了文章的内涵?对于读得好的我给予热情的鼓励,对于读不到位的再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美美地读。以实验本(四)下《黄河的主人》一文的第三自然段为例,说明我是如何指导学生读的。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对学生来说,这四句话中有四个难读的标点,分别是二、三句中的省略号,顿号、逗号和感叹号,从语速上来说,顿号停顿时间最短,逗号稍长,省略号最长,读出感叹语气则需重读“六”这个词,那么也只有在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才能悟出重读“六”这个朗读技巧,所以说,指导学生读好并不难,关键在与我们教师倾听了没有,学生对句段中的标点留意了没有,学生朗读课文时的语气、语调把握得怎么样?我们从听读中了解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程度,所以说,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大量实践读,大声读,美美地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教师要抓住学生读的每一瞬间,每个细节适时适度地加以指导,让美文美读起来。

四、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习作训练中的细节,造就学生成功作文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每天要面对班级学生的所写的良莠不齐的作文,我们应怎样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呢?我们不妨关注以下几个细节。作文题离学生生活近吗?触及学生心灵深处吗?学生对作文题有兴趣吗?学生乐于表达吗?学生能产生创作冲动吗?在学生动笔打草稿时我会关注他们题目拟得如何,是否简洁,是否切合题意,是否能表现中心,是否新颖;我们还会关注他们的习作是否写得具体,如果不具体我会引导他们怎样“点”。如:在指导学生写《春游》这篇作文时,我让学生把观看到的海狮表演选一个最精彩的节目写下来,在作文课上我让学生当场练笔,同时我也写下水文:

片段举例,海狮甜甜小姐为我们表演了“水上弹球”“水中钻圈”“中国工夫”等,其中最精彩的要数“水上芭蕾”了,只见它敏捷地钻入水中,“呼啦”打了个旋,迅速腾空而起,在半空中有飞快地转了两圈,又倏地潜入水底,顿时电光闪烁,掌声四起。

我把写的下水文读给学生听,希望他们借鉴内容或迁移写法,批改作文时我就留意学生习作中有没有类似的“点”,结果每个学生的作文中都有写得很具体的“点”,有的还写得非常精彩。我就是这样从细微之处帮助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

五、 留意学生各种学习现象,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锻造高素质人才

动作慢是小学生的普遍存在的问题,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他们身上存在很多不良现象,诸如:读句子一字一顿,写作业边写边玩,写稍有难度的作业遇到障碍停滞不前,等待别人帮助,怎么办呢?我们教师在课上应有针对性地帮他们矫正训练。一字一顿地读书我想源于他们幼儿期的生活方式和言语表达方式,那么在课上我们老师应要求他们学会用眼睛一个词或一个词组地看,一口气地读一条长句子,还可以以一分钟重复读句多少遍的计数法帮助训练,反复练习,长此以往,学生头脑中就建立了时间概念,就会养成惜时的习惯。同样写作业时,我们对每次的作业量应有时间限制,让学生养成写作业不磨蹭的习惯。养成好习惯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由之路,精心打造教学细节,依赖于对文本、学生、环境的

深入把握和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这样就能实现对学生的“生命关怀”与“发展关怀”,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书写精彩,成就完美。

篇3:邵容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

整个空间运用了大量原木材料, 老榆木的桌子也是精心设计, 原色的台面加上个性化的铸铁桌腿, 组合成自己想要的产品。还有老榆木的书架采用了榫卯结构, 充分利用空间, 使得两个房间都能合理利用, 包括一个小的门把手, 都是结合整个格调精心设计, 让木制作尽情发挥原材料本身的色调。地面部分采用白色亮光环氧地坪, 使得整个地面干净靓丽。墙面也采用了原房屋的结构墙体, 直接喷涂乳胶漆, 裸露的墙体给整个设计带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陈列展架上各色的器皿, 仿古的油灯, 原色的藤编竹筐, 给人以安静与自然。原结构的柱子处, 配饰两个黑色铁质鸟笼, 营造整体的调调。最提气要数这张亮丽的柠檬挂画, 鲜艳的柠檬黄一下子把氛围给提升, 跳了出来, 让空间有了灵气。再配上伊姆斯椅, 彩色的抱枕, 彩色的挂盘, 茂盛的绿植, 宽敞的玻璃窗, 让整个空间丰富起来。天花部分粗犷的钢制管道与空间中家具与饰品的细腻形成强烈的对比。照明部分只做了点式照明, 选用白色筒状LED射灯。

宽阔的空间、与众不同的设计, 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 是工作亦是享受。每天单调而忙碌的生活。

我们设计生活, 也被生活设计。我们是把握细节和整体的关系, 从而将我们的理念与设计精髓发挥到极致。但我们又不仅仅是设计师, 更是生活的规划师!生活在喧闹的都市, 也会有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由舒适之地。

篇4:细节成就品质

你猜的当然是对的

现在我们再回过来说说这件事情的偶然性——为什么那个长得像一根裤腰带似的名字会被简单而明朗的“卡卡”二字替代?这个偶然还要回到卡卡的童年时期,那个时候,比他小几岁的弟弟大概是缺少了点语言方面的细胞,老是喊不准“里卡多”这个名字。弟弟迪甘想跟哥哥一起去玩足球,可是连名字都拼不出,打起招呼来多麻烦,迪甘心里一急,便干脆给哥哥取了个更加便捷的简短代号——“卡卡”。 这只是一个偶然,里卡多·伊泽森·桑托斯·莱特便成了如今受万人瞩目的世界级足球巨星卡卡,而对于一些尚未修炼成骨灰级卡卡迷的朋友,甚至都可能没听说过“卡卡”这个真正属于他的完名。

“卡卡”作为一个名字符号已经被千万球迷所记得,他帅气逼人,球技一流,然而,撇除球场上的时间,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你了解他么?你想了解么?想的话,又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一个活生生的卡卡呢?

一百多年前,奥地利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仗着自己有一个思维敏锐的脑瓜子,竟开始分析起各种荒诞不经的梦来,这听上去是多么令人匪夷所思呀!然而,其在1900年出版的一本名为《梦的解析》的书,却一下子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为此,也奠定了老先生在精神分析领域的创始人地位。在此我们并不是想回到弗洛伊德的过往世界,去体味他诠释他人梦境的神秘与深奥,而只是从中去领悟生活细节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所以,从大师弗洛伊德的理念里,我们明白,要描述一个活生生的卡卡,就得回到他的每一个微小的生活细节,这样才能发现什么是卡卡生命的本质。

温和文雅

作为成长中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驿站,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卡卡温和文雅的性格,很大一部分便源于幼年时所受的家庭教育。卡卡的父亲博斯科是个工程师,母亲西蒙娜是个教师。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这是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而恰恰是在这种家庭环境条件下,卡卡的温和文雅显得是那么自然、从容,如同他生来就该如此,不需雕琢,从未改变过一般。卡卡在回忆自己15岁那年被圣保罗青年队选中,要在读书和踢球两者之间做出抉择时,便讲述了父母对自己的教导方式。据说,卡卡父母当时在两个选项上都给卡卡提了很多的意见,并为他分析了利与弊。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充满民主气氛、互尊互爱的家庭。在卡卡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如此教育他在作决定前要思路清晰,并且要担负起自己的选择。这同时也为以后卡卡作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在绿茵场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承担责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成长心理来看,卡卡所受的这种家庭教育可以当作全天下家庭的典范,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抑郁焦虑情绪产生的概率,还能培养孩子明朗乐观的心性。而且,运动作为释放心理能量的一种上佳方式,又可以消减排解成长中遇到的苦闷和烦恼。从这一点来看,卡卡拥有的健康,不仅体现在他强健的体魄上,还包括了他阳光般明亮的内心。而这种让人在视觉上就能感到无比舒适的气质,给球迷们带来的,便是一个绝佳的第一印象。难怪言语不多的卡卡竟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便获取了新球迷们的好感。

信仰

在信仰上,卡卡对上帝的虔诚是毋庸置疑的。在2002年巴西于横滨庆祝夺得世界杯那天晚上,全世界的球迷都看到了卡卡胸前背心上的那句“I belong to Jesus”(我属于耶稣)。从他一次次进球后深情地仰望天空,无数经典 “卡卡式”的进球庆祝动作中,我们不禁会对自己发问:他难道真是上帝派下人间的精灵?

我们也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追寻卡卡把基督教确立为自己信仰的确切时间,但2000年9月31日的一次近乎灾难性的事故,对于卡卡宗教信仰的升级,却是务必提及的。那天,年仅18岁的卡卡在圣保罗水上公园游玩,不慎在跳水时出现了意外,头部撞到了池底,受了很严重的伤。一开始倒显得问题不是很大,医生在缝合完伤口之后,便将他送回了俱乐部。然而,在第二天的训练中,卡卡突然晕倒在训练场上,所有的人到那个时候才意识到,问题并不仅仅是在脑袋上缝几针那么简单。再次送到医院后,卡卡接受了全面的检查,后来才发现他的第六节椎骨碎裂,这就是说,除了面临放弃足球的危险,他还可能下肢瘫痪,变成植物人。在接下来的50天里,卡卡的脖子被夹板固定了起来,躺在病榻上的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重新站起来。在那一段艰难的时刻,神父也常常去他家里花数个小时跟他以及母亲一起,为卡卡伤愈而祈祷。回忆起那段日子时,卡卡说:“在我的生命中,那是一段精神混乱的时期,下身瘫痪和必须放弃足球的担忧随时让我感到害怕。幸运的是,上帝在那里给我无限的精神抚慰和信仰,我挺过来了。”

卡卡所说的“精神混乱”并不是指他的大脑出了问题,而是一种对即将陷入绝境的生命的深刻思索。我们可以从卡卡的言语表达中感受到,当时的他与绝望之间的微妙距离,那是一种在黑暗中长久觅寻不到出口的焦虑与恐慌。最终,上帝眷顾了这个忠诚于他的子民,在许多天的黑暗处境之后,上帝赐予了卡卡光明。走出黑暗洞穴的卡卡,获得的是一种恍如隔世的顿悟,也许从那一刻起,他的灵魂也获得了重生,他所沐浴的,是来自天国甜美的气息与温柔如水的风。

感感恩

建立于虔诚信仰之上的感恩之情,在卡卡身上都是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出来的。卡卡不仅在他进球之后张开双臂,双眼满含泪水地仰望天空,嘴里喃喃念着“感谢耶稣”,以表达着他对上帝的感恩之心。在平时的生活里,他的每一个点滴也都彰显了发于内心的感恩之情——在他的电话留言语音里,我们可以在结尾的时候听到类似于祷告的“上帝保佑”、“感谢主”等之类的话,也可以在其随身佩带的物品上发现与上帝有关的标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暗示,在每一个角落都获得的提醒让上帝能更完整地介入卡卡自己的生活,并且入驻他的心理世界。而这种暗示造就了卡卡内心有一种希望长伴、并且永不间断的心理意象,心理学的神秘便由此开始生发——人们的实际生活与成长路线毕竟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心理意象相差不大。这与其说是由卡卡对上帝的虔诚敬畏造成的,倒不如说是神奇生命所展现出的幽秘。

卡卡的感恩之心,不仅只停留在个人身上,他还时刻准备着把这种感恩之心传播给其他人。比如他会在给球迷签名的时候,写上一句“上帝保佑你”等等之类的话语。在这里,卡卡像极了上帝下派于人间的一个传播福音之人,他别无它求,只是一心传播着上帝的恩典,赤诚至极。他的行为也向我们诠释着奉献之快乐,远大于回报的获得。

善良

在耶稣的感化与教导之下,卡卡自己也成了一个充满爱心、极其善良的人。这些年来,卡卡体味了在各种不同的穷苦地方打比赛的经历,对贫穷和落后有了深切的感触。在生活当中,他时刻关注着那些仍然受贫穷和疾病所困扰的人民,并希望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尽量使更多人摆脱贫穷和饥饿。2003年圣诞节,卡卡被任命为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的大使,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的儿童,而“上任”伊始,卡卡就在瑞士日内瓦参加了一项旨在帮助儿童的公益活动。尔后,卡卡还参观了圣保罗南部贫民窟中的一所幼儿园,除了捐钱捐物之外,他还赠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件巴西队的训练服和一顶巴西队的帽子。在圣诞当天,卡卡也通过传媒祝全世界的孩子们圣诞快乐:“一个深情的吻给那些正忍受贫穷,那些正与疾病斗争,那些已战胜病痛的孩子们。我衷心希望这个圣诞能给你们带来健康、和平,还有许多礼物。希望新年更美好,因为你们该得到这一切。”

2004年11月30日,卡卡还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任命为“反饥饿大使”。在接受这一任命时,卡卡说:“这是非常特殊的一天。我希望为解决贫困问题贡献一份力量,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我会劝说其他球员也参与进来。”卡卡说,他接受这一任命的想法,主要是源于国家队的一些经历。“我曾经跟随国家队到巴西一些非常贫困的地区打比赛,很多人来观看我们的训练和比赛,但要知道,其实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回家后只能饿着肚子。”

对于这种慈善行为,卡卡还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表示“每个人每一次的援助在巨大的灾难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一点点,加起来就会变成很多很多!”卡卡用他真挚的情感和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的却是一个简单却深远的道理。他同时也告知我们:前路充满希望,只要我们坚持完成自己每一天力所能及的美好,便能触及得到。

涵养

卡卡的善良以及心怀怜悯造就了他那异于常人的风度,而这种风度给予人的感觉,是一种贵族般的气质,它让人一眼看去,便被其高贵的涵养所征服。卡卡的爱好也对其涵养有很大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卡卡最喜欢的书籍是《圣经》,最喜欢的音乐是福音音乐,他的偶像只有耶稣,他把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花在看书和去教堂上。书籍作为人类的精神粮食,它对人的影响也是由内到外的,而《圣经》作为一本教人爱人的书,便使得卡卡内心里爱的情感由内而外地溢了出来。

卡卡的内涵在其庆祝进球动作中也有表现,无论是双手张开,还是右手放在胸前左手高高举起,都表达了他对耶稣的一种理解。内涵的表达,在这里已完全超乎了口头语言的显露。卡卡的举手投足,以及其深邃悠远的眼神,代表着他正与神在进行对话,他无须激动的言语,只是为了告知上帝一个美好的事实。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动机和需要的满足密不可分,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而最高层次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卡卡从上帝那里获得了最厚实的爱与归属的需要。依照老马的需要层次理论,强烈的归属感为个人的最高发展——自我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可以解释卡卡在球场上日益非凡的成就,让虚无与浮躁远离了卡卡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充实与意义。

内涵与低调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卡卡无论是在足球场上还是在平常生活中的低调,都像他的内涵一般成了他生活中的习惯。有人曾经拿卡卡与南美通常盛产的狂放不羁、自由散漫类型的球员相比,然后把卡卡比作公司的白领,因为良好的家庭教养以及生活习性,能让卡卡更习惯以平静无所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自然而然便表现出一种低调的风格出来。很多人在卡卡成功地获取米兰的民心之后,总喜欢拿2003年8月16日下午,卡卡最初抵达米兰时马尔蓬萨机场的冷清的场面来作对比——那天除了一个身穿巴西国家队队服的女球迷之外,迎接卡卡的只有AC米兰的司机和体育主管布拉伊达。然而,仔细考虑过卡卡低调的生活方式之后,你可能会换一个角度想了:也许,这恰恰是卡卡希望的情形。

有一个真实事件能更好地说明这个猜测的可行性。那是在韩日世界杯后,卡卡随圣保罗队去客场参加一场联赛。当卡卡从机场到达出口走向大巴时,现场保安根本无法控制女球迷们的疯狂。突然,一个女球迷越过封锁线扑向卡卡,卡卡在突如其来的拥抱下失去了重心,和这个尖叫着的球迷一起摔倒在地上。女球迷眼里充满泪水,疯狂地亲吻卡卡的脸和抚摸他的身体。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巴西球员都会借机向队友和媒体炫耀,女球迷们是如何难以抗拒自身的魅力,享受美女疯狂的热吻,但卡卡却是个例外。他被疯狂的举动吓坏了,尖叫着大喊救命,直到保安把女球迷从他身上拉开,推回人群中去。卡卡继续走向大巴,双腿颤抖,脸色苍白。或许他更习惯一个人静静地与耶稣对话的生活,对这种疯狂而激烈的场面显得手足无措。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卡卡的心理成长历程:通过上帝的教导以及良好的自制力,卡卡在内心里已对这种激烈的情感表达方式产生了排斥,他只想做一个淳朴安详的上帝子民。

浪漫

你也许在网上看过一些卡卡与妻子卡罗琳的照片,在大多数场合,卡卡似乎还是显得有些羞涩,而这种羞涩,在这个越来越早熟和开放的时代,显得是那么的“稚嫩”。大男孩卡卡便是用这种方式谱写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浪漫意境,他的浪漫看起来似乎过于传统,比如他遵循《圣经》的教导,认为一个人必须经过婚姻的缔结,经过女性随着贞节的丧失进行的彼此鲜血的交换才能获得真爱,所以他选择了要以处子之身走向婚姻的圣坛。他的浪漫看起来也似乎有点琐碎,比如与女友泡在一起时,不是卡卡陪着卡罗琳看《朋友》之类的巴西肥皂剧,就是卡罗琳陪着卡卡看环球电视台的《体育奇观》,或是一起研读《圣经》、去教堂做弥撒。他的浪漫看起来还似乎有些固执,比如在AC米兰在圣西罗球场以3∶0击败曼联晋级欧洲冠军联赛决赛后,兴奋的主席贝鲁斯科尼在赛后的电视采访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卡卡的钟爱,他说卡卡“是所有父母心目中最合适的女婿人选”,并对卡卡已经有了妻子深表可惜,很有想把自己女儿嫁与卡卡之意。而卡卡在表达完谢意之后给予主席的回答是:“是的,我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妻子,我们彼此深爱着对方。”他丝毫不给主席留多余的话脚。

然而,他们的浪漫却也是由耶稣赐予的,2005年圣诞节的前一天,卡卡是在基督教堂内迎娶他的新娘。在婚礼上,卡卡还写了一首小诗,并亲自为卡罗琳演奏,而在演奏的时候,卡罗琳竟为之感动的流下了泪水。难道这首小诗以及这个曲子也是上帝赐予这对新人的?上帝是否还会让他们这人生最美丽的时刻不断延续下去?我想答案都是肯定的,因为上帝会保佑所有爱他的子民们。

责任

卡卡的浪漫清纯如泉水,温柔而甜蜜;而他的责任感却刚烈如火,强劲而有力。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源于父母一直以来对他的教育。而2003年从圣保罗队转会至AC米兰之前遭受的谩骂和攻击,让这种责任感愈加增强。诚如他自己所言:“在巴西遭到的嘘声和批评让,我明白了职业足球要求一名球员去承担的压力到底有多重,在那之前我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职业足球会令人疯狂到迷失本性。”而这种压力,便是对压负于自身肩上责任的认识。

2006年世界杯上,巴西队表现不佳,巴西队队员中首个公开向球迷道歉的,便是卡卡。他在媒体采访时说:“对不起,我们没有配合好。这不是教练的错。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可是我们没有做到。”话语很简短,却已把所有的责任承担了下来,这不是泄气之话,而是痛定思痛的悔过。从中我们能看到胸怀强烈责任感的卡卡,他还在不断成长,他还在通往一个更伟大的世界巨星的路上继续前行。

从卡卡的整个生活经历来看,其对白颜色的喜好绝不只是偶然,它代表一种信仰,一种人生态度。他对上帝充满了虔诚与敬畏,并时时怀着感恩之心;他对世间的贫困与苦难满怀关爱,时刻想着给他们予帮助;他有属于自己的内涵品质,在生活里却处处低调行事;他是细腻柔和的浪漫骑士,也是肩负责任的勇敢英雄……

篇5:童悦仲:细节成就住宅品质(下)

从结构设计方面提升住宅品质主要是指提升其安全性和耐久性。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一穷二白”的贫困状态, 为了少花钱多办事, 我国规范确定的建筑结构可靠度水平相对较低, 近年来虽有所提升, 例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的住宅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已从建国以来长期沿用的150Kg/m2 (即0.15KN/m2) 提高至0.2KN/m2等, 但这距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陈肇元教授等专家前一时期主张的“要大幅度提高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仍相去甚远, 所以至今我国规范确定的建筑结构可靠度水平仍然不高。按照市场经济法则, 我们应不反对开发商为了提高商品房的内在品质, 采用一些高于规范规定的结构设计指标。

例如, 按现行规定, 我国商品住宅的土地出让年限为70年, 而一般住宅的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相差20年。为了使两者相互匹配, 考虑到风荷载是南方地区住宅建筑结构的主要荷载之一, 雪荷载是北方地区住宅屋面的主要荷载之一, 在结构设计时可以采用高于规范定值的重现期为7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最大风压或雪压, 以提升住宅结构防风或防雪灾的安全性。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 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 居民对住宅的抗震性能变得尤为关注。为了提升住宅的抗震性能, 除了政府投资项目, 商品住宅开发项目完全可以在自愿基础上采用高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相应要求的抗震构造措施, 或采取抗震性能更好的结构体系、结构类型及抗震技术。

住宅设备设施配置可改进之处

住宅设备设施配置是决定住宅品质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目前住宅设备设施配置方面的问题之一是相关设备互不匹配, 例如常见的拥有两个甚至多个卫生间的住宅, 有的还在主卫生间设计了双人浴缸, 但是热水水源却只有一台小型壁挂式燃气热水器, 热水供应量显然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其中常见的情况是有的卫生间距离热水器太远, 每次使用时均需等待管路中全部冷水放光后热水才能到达, 既费水又不舒适。

因此建议在不具备集中式热水供应条件或大容量户式热水炉的住宅内, 不要轻易安装浴缸, 而是采用淋浴比较恰当。对于采用小型壁挂式燃气热水器的住宅, 距离燃气热水器较远的卫生间可以另外安装电热水器或者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供应热水。

在门窗选用和室内通风方面, 设备互不匹配的问题也很普遍。目前出于建筑节能方面的要求, 不少小区选用了气密性和水密性都很好的高档门窗, 但是因为没有安装适当的通风设备或新风系统, 结果导致室内新风量严重不足, 致使居民在室内外温差很大的季节也不得不敞开门窗通风换气, 造成大量的能源损失, 高档门窗优良的密闭功能等同虚设。

电梯是住宅内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可以说没有电梯的发明, 就不会有现今的高层住宅。在电梯设置方面, 早在建国之初的1953年, 原建筑工程部即规定七层以上的建筑物必须设置电梯, 也就是说六层及六层以下可以不设电梯, 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大约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一个相当低的标准了。今后随着社会的进步, 有条件的六层或五层住宅也可考虑加装电梯, 或者预先留出电梯井的位置, 待以后再安装电梯。

目前住宅电梯配置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 绝大多数高层住宅的电梯轿厢无法容纳担架进入, 一旦住在高层的重症病人急需下楼, 不是被迫起身直立导致病情加重, 就是躺在担架上被人从楼梯间一层层抬下来贻误治疗时机。

对于服务户数多的大运载量电梯, 解决进出担架问题似乎稍容易些;而对于服务户数少的小运载量电梯, 其实只要在设计阶段改变一下电梯井道和轿厢的形状, 进出担架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种深窄轿厢的电梯在国外已常见到, 国内主要电梯厂家也都能够制造。

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我国已是大量使用的技术, 当前的突出问题是安装凌乱, 影响建筑立面和城市景观。要改进这一问题需要按照国标《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做到与建筑一体化, 重点是把太阳能集热器与坡屋面或阳台拦板有机结合, 或者真正作到在平屋面上隐蔽安放。

当前住宅设备设施配置方面普遍受到忽视的还有维修的方便性问题。例如目前各种管线除了竖向干管布置在管道井里, 其它几乎全部暗埋在墙壁和楼板垫层内, 虽然表面上看室内空间整洁有序, 但是一旦发生故障或未来老化需要更换, 就将引来一场大麻烦, 破坏装修剔凿主体结构自不必说, 甚至想确定这些暗藏管线的具体位置和走向都不容易办到。而当今欧洲发达国家的新建住宅中, 冷、热水管和暖气管道不少仍采用明装, 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维修和更换。不过其管道品质普遍很好, 采用不锈钢管或镀铬铜管, 管径很细而水压特足, 因此并不影响美观。这种不同的设计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住宅建筑施工可改进之处

近年来住宅施工质量有较大进步, 但是仍有不少质量通病未彻底杜绝。居民投诉较多的有主体结构混凝土裂缝、建筑防水质量差、外墙保温层和饰面层开裂脱落等。

混凝土裂缝属于长期解决不完的老大难问题, 基础沉降、温度、收缩、建筑超长等原因都可能引起裂缝。虽然其中有些细微裂缝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并无大碍, 但也应尽量减少和避免。近年来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在大中城市得到普及, 尤其是泵送混凝土, 由于其大流动性、大砂率、高水泥用量的特点, 容易出现表面塑性裂缝和收缩裂缝, 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应通过改进施工工艺, 加强混凝土养护等手段减少以至克服。在实际工程中还发现因拆模过早, 施工荷载超载等导致的混凝土裂缝, 这种现象属于施工管理不当, 情况严重的就是质量事故, 必须予以避免。

现浇混凝土楼板刚度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 主要原因往往是楼板厚度不足, 甚至发现个别项目起居厅楼板中部厚度比设计值少了3至40毫米, 如此质量的分项工程应判为质量事故进行加固处理。

防止事故的办法在于加强浇注混凝土时的施工管理, 采取保证现浇楼板厚度的可靠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此外, 现浇悬臂板式阳台承载力不足甚至造成坍塌的质量事故最近又有发生, 原因是施工阶段浇注混凝土时工人踩踏受力钢筋使其位置下移, 构件内力臂减小导致承载能力远低于设计值, 结果交付使用后不久就发生根部断裂坍塌, 类似这些问题只要引起重视其实完全可以避免。

防水施工质量差也是居民投诉比较集中的问题。近年来由于不少施工企业加强了屋面防水施工管理和坚持做卫生间闭水试验, 屋面防水工程和卫生间防水工程质量有了较大改善, 但是地下室渗漏问题和南方地区外墙渗水问题 (尤其是门窗洞口周边渗水) 依然时有发生, 应当引起施工企业重视。

目前我国许多住宅楼采用外墙外保温节能做法, 其优点是比外墙内保温容易避免冷桥的出现, 又比夹心式的复合保温墙体构造简单施工简便。但是外墙外保温如果建筑构造或材料使用不当, 或是施工方法有误, 则极易造成保温层或装饰层 (外墙面砖等) 大面积开裂甚至脱落的质量事故。解决的办法一是选择相对成熟稳妥的构造做法和施工工艺, 二是保证所用材料尤其是胶结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三是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工法进行操作。为了做到以上三点, 当前特别要防止低价恶性竞争, 阻止伪劣产品和冒牌队伍混入外墙外保温市场。

目前我国仍然允许毛坯房 (或称“清水房”) 上市销售, 这非常不利于住宅品质的提升。毛坯房属于半成品住宅, 售出以后需要消费者自行组织室内二次装修, 由此留下的主体结构隐患、电气线路安全隐患、防水层破坏、室内污染物超标等问题实在太多, 难以保证住宅的品质。

毛坯房的存在是中国大陆特有的现象, 它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 也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步退出市场, 因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年来一直在倡导住宅全装修。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全装修住宅, 然而实行全装修的阻力反倒主要是来自于项目开发商, 他们担心全装修住宅可能产生的投诉点太多, 一旦发现质量瑕疵难以应付。

与此相反, 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具备实力的开发商加入了开发全装修住宅的队伍。有业内人士甚至大胆预言, 敢不敢开发全装修住宅和能不能建好全装修住宅, 将成为此番经济调整后开发企业能否生存下来的分水岭和试金石。作为开发企业的合作伙伴, 一切有实力的建筑施工企业也应当具备做好住宅全装修的能力和水平, 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小区室外景观环境建设可改进之处

在绿地系统建设方面, 近几年有些高档小区为了制造“卖点”, 大量移栽大树甚至古树名木, 这种做法完全不可取, 既破坏了这些树木原生地的生态环境, 所移树木也不易成活。即使勉强成活了, 由于移栽时不得不砍去大部分树冠和根系, 其树型在多年内也难以恢复。应当提倡小区绿化以本地树种为主, 并在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密切配合, 采取措施保留建设场地上原有的大型树木。

无障碍设计是住区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高层住宅的单元入口均能按照规范要求设计无障碍通道, 较多存在的问题是小区室外无障碍设计不够贯通, 个别小区甚至为了营造景观, 人为地制造一些局部障碍, 这种现象应予避免。

小区物业管理和服务可改进之处

高品质的住宅要靠入住以后正规的物业管理和服务来维护。例如小区原本良好的卫生环境和绿化环境, 如果日常管理缺失, 几天后就会变得面目全非。目前大多数小区都实行了物业管理, 但仍有一些工作被忽略, 需要研究落实。

例如近年来北方地区一些不具备引入城市热力条件的新建小区, 不再建设小联片集中供热的锅炉房, 而代之以给每户居民安装一台壁挂式燃气热水炉, 用于家庭冬季采暖和四季热水供应。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热水炉的部分易损件 (如密封垫) 一般只能保证一年的安全使用寿命, 厂家的产品说明书均注明每年至少应检修1次, 但居民大多并不知晓。因此从安全角度有必要建立强制检修制度, 但至今此项工作无人承担, 情况令人担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相关文章:

精美源于细节细节造就成功06-08

《生动源于细节》教案04-24

源于生活06-01

数学源于生活06-29

灵感源于生活06-10

数学应源于生活05-11

幽默语言艺术源于生活05-01

源于生活,活于实践03-08

诗文应源于生活诗歌05-19

习作教学要源于生活06-21

上一篇:面试技巧自己的优缺点下一篇:难忘的腊八节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