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宣传标语 民法典学习宣传标语

2024-07-02

民法典宣传标语 民法典学习宣传标语(精选15篇)

篇1:民法典宣传标语 民法典学习宣传标语

民法典宣传标语 民法典学习宣传标语

1、学习民法典,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2、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化水平

3、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

4、民法典是一部保障人民权利、推动国家治理的法律宝典

5、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 走进群众心里

6、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7、切实贯彻实施民法典 谱写法治中国新篇章

8、民法典 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

9、学好用好民法典,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10、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1、民法典与生活同行

12、推动民法典实施,普法服务珠海“二次创业”

13、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14、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15、民法典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16、民法典颁布实施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举措。

17、民法典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权利保障书和私权保障的宣言书。

18、学习民法典,护航新时代美好生活

19、民法典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重大成果。

20、讲好民法故事,传播民法知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21、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22、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23、民法典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

24、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25、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26、切实实施民法典,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27、民法典颁布实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28、深入推进民法典学习宣传实施 全面提升法治酒泉建设水平

29、民法典颁布实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需要

30、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法典

31、民法典——新时代的人民法典

32、学好用好民法典,做知法守法好公民

33、切实学习宣传民法典 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34、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35、切实推进民法典实施,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36、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7、民法典夯实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根基

38、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39、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40、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41、民法典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

42、深入学习贯彻实施民法典 依法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

43、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44、颁布实施民法典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成就

45、民法典宣传横幅 民法典学习宣传标语

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

47、民法典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权益保障

篇2:民法典宣传标语 民法典学习宣传标语

2、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 走进群众心里

3、民法典与生活同行

4、民法典 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

5、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6、从“法”到“典”,开启民事权利保护新时代

7、民法典,人民群众权益的保障书

8、切实实施民法典,依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9、民法典:新时代的人民法典

10、以民法典实施强化全民法治信仰?

11、民法典: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12、民法典是一部镌刻和保护人民权利的法典

13、贯彻实施民法典 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14、民法典护航美好生活

15、树民法信仰,“典”法之光芒

16、‘典’亮生活,伴民同行

17、民法典,拉近法律与生活的距离

18、民法典 回应时代需求 满足人民需要

19、民法典 守护你

20、美好生活 法典相伴

21、学习民法典,护航新时代美好生活

22、认真学习贯彻民法典开启民事权利保护新时代

23、学好用好民法典,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24、贯彻实施好民法典,让民法典深入人心

25、切实实施民法典,依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26、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27、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28、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篇3:民法典宣传标语 民法典学习宣传标语

标语, 标示性的简短语言, 标示的是社会的理想, 文化教育的目标, 全民奋斗的美景, 有时也会有惩戒和警告。口号因时而变, 是谁提出的口号我并不是很关心, 我感兴趣的是都由谁来书写这些标语。

在村子里书写口号的那个人或许一直是同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村委会的干部, 也可能是村小学的老师, 还有可能是一个平时下地的老农, 有重要口号传达下来需要标语宣传时, 他会被大家推举出来写两笔。以前的农村里, 识字的人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人才了, 会写标语, 就更不容易了。负责写标语的这些人是很威风的, 起码在刷标语的那一瞬间是这样。他们是中央的命令与农村老百姓之间的传达者, 有点像过去的钦差大臣。小时候我就经常和伙伴一起看他们写标语, 特别羡慕他们的神气模样, 尤其是写大红字的时候。我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像他们那样。

标语呈现的地方一般是在村里比较显眼的位置。最常看到的是在马路边的围墙上, 村口一些面积比较大的向阳的墙上, 还有村委会。当然也会出现在一些其他地方, 只要有面积比较大的墙面就有书写标语的可能, 并不一定是公共的建筑, 也可能是某个人家的围墙。村里写标语的工作人员的权利很大, 以传达重要思想的理由, 他们可以在村子里的任何墙面留下他们的笔迹。落笔处没有私有空间和公共空间之分, 只要他们觉得合适。而“合适”的标准是凭感觉的。

标语重要的是内容, 而非文字的书写。因此, 书写者可以在保证观看者能辨认出标语内容的前提下在墙上自由发挥书写的风格。除了最常见的仿宋和黑体外, 还有隶书、楷书和行书, 但还有一些只能辨认内容无法归类的字体, 有的像涂鸦, 有的像某一种字体的变体。这些书写标语者对字体的灵活应用和改造能力时常让人无语。

这样纲领性和鼓动性的标语, 有力度, 有号召力, 可在农村所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却不需要多少成本。一条标语的主要成本费是涂料, 而在早些时候的农村, 负责搞宣传工作的人员会就地取材, 到山上找来白石灰, 拌些天然胶调和成涂料。农村的标语的文字一般都用红色、白色还有黑色。红色在农村是常见的颜色, 过去一般用于喜事上, 现在在农村, 红色和革命政权的天然的联系依然强大。白色来自农村最容易搞到的材料白石灰, 黑色则是传统书写材料墨汁。这几种颜色在农村都不难弄到。

篇4:农村宣传标语需规范

个别农村那些陈旧过时及不规范宣传标语的存在,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对农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还有可能产生一些误导和消极作用。对此必须要引起农村基层组织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于那些陈旧过时及不规范的宣传标语该清除的要清除,该更换的要更换,使农村宣传标语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标语,农村宣传标语亟待规范!农村宣传标语要与时俱进,充分地反映出新时期各地建设美丽乡村的大好局面以及全面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等方面的时代特点,使其农村宣传标语的内容新颖,提法客观,用词准确,健康文明,字体优美,书写规范,色泽醒目。农村宣传标语有其自身的特点,还要赋予农民群众更多的人文关怀特征,要力求温馨贴切,浅显明白,通俗易懂,诵读上口,便于传播,使其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人人皆知,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农村社会舆论环境,真正更好地适应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篇5: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总结

提升学法水平将《民法典》列入专题学习内容,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积极发挥“领头雁”效应,带动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民法典》法律条文和精神实质。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持续提升干部职工对《民法典》的整体认识。开展《民法典》学习,通过研读法律条文、观看视频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民法典》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法用法能力和水平。

按照《民法典》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维承和侵权责任等7编1260条内容,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分类进行专题学习,引导树立依法办事思维,指导开展好司法行政工作,在不断强化对《民法典》知识的自我普及、促进社会和诺稳定,争做带头维护民法典权威、带头依法履职的排头兵。

篇6: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体会

一、深刻认识法典意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民法典》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为目标,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回应民生的关键问题。《民法典》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是一部“社会活动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逐条学习法典条文。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制定实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编纂民法典作出部署。《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对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法、责任法和与此相关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三、推进保障法典实施。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要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必须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开展工作要考虑民法典规定,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有关政府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能、行使职权,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犯、促进民事关系和谐有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维护民法典权威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要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裁决等活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四、做遵守民法典表率。作为一名人民政协委员,要自觉做好遵守民法典的表率,用民法典规范自身言行,并影响周围群众自觉学习民法典,遵守民法典,让周围群众养成日常学法,遇事找法,维权用法的好习惯。人民政协机关要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人民政协委员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人民政协机关要切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民法典,广泛宣传民法典,深入贯彻民法典,全面提升法治大理建设水平。

篇7:民法典宣传标语 民法典学习宣传标语

专题讲座,护航成长

学习民法典,争做好少年。6月1日,学校特别邀请南湖区检察院未检部门负责人钱晓磊来校开展《民法典》法治教育主题课。钱晓磊以《民法典》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为题,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并紧扣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等角度阐述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引导教育学生遵法、学法、守法、用法。

主题班会,法护未来

以法之名,护“未”同行。21房产大专班卞广东老师以《学习<民法典>以法护未来》为主题,开设法治教育主题班会课活动。班会课围绕走进《民法典》、解读《民法典》、践行《民法典》三方面,通过视频播放、小游戏、情景表演、小组讨论等环节,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民法典》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治信仰,提高法治素养,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专栏宣传,深化普法

普法教育零距离,传播法治正能量。学校在充分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的同时,不断深化学校《民法典》宣传教育工作,以“民法典与生活同行”为题,在校园布置《民法典》专栏,图解相关条款,切实提升普法质效,为创设法治校园环境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模拟法庭,以案释法

创新普法模式,模拟法庭进校园。模拟法庭作为一种法治教育的创新形式,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学校定期举办模拟法庭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模拟犯罪典型案例的“庭审”过程中,对法律有更直观、生动的了解,零距离感受法庭的威严与正义,进一步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篇8:民法典宣传标语 民法典学习宣传标语

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人为环境和方式, 从哲学的角度可以概括性定义为:文化泛指人们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文化是作为社会的人创造的, 而不是地理环境创造的。法律文化是文化的一种。所谓法律文化, 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 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所创造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或者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习惯以及学说的复合有机体。 (1)

有学者把文化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把法律文化比喻为浩瀚大海承载的航船, 如果说文化是深厚的土壤, 那么法律文化是植根于深厚文化土壤的大树。这个比喻很恰当。法律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法律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对世界的关怀, 是在人类的法律生活和历史积累中, 在与自然、社会、经济、其他文化形式的广泛联系中, 所形成的以法律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法律规范与制度、法律设施等为内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过程。法律文化是以自己的独特形式去体现文化的实际存在与价值追求的, 它通过对正义与有序的不懈追求, 通过把人们之间的关系权利义务化。

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法律的运行, 从民法文化角度讲, 当民法运行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必然产生呈现不同文化环境特有的文化因素。自由、平等、正义是法律永恒的价值追求, 当然也是民法所要拥有的价值追求, 但如何将这些价值定位于某种社会关系领域中, 这就依赖于民法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本位区别了。因而由于时代的不同, 学者们大多认为民法本位观念的改变也就可以分作三个阶段, 首先是义务本位阶段, 其后是权利本位阶段, 再后便是社会本位阶段。

二、私法文化与民法文化

私法文化是市场经济的文化现象, 是法律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私法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联系在一起的。商品交换孕育了契约观念、主体观念、权利观念、平等和自由观念。这些观念的意志化、法律化, 就形成了私法文化。 (2) 私法文化中的权利神圣和契约自由的精神在民法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严格意义上讲私法文化是与公法文化相对应的概念。私法文化是私法相对发达, 以私法精神为灵魂, 法体系、法实施运行中贯穿着私法精神的法律文化。具体表现为以民法、商法等私法规范为主要法律规范, 私法形式化程度高、私法优先, 公法只是实现私法的目的的手段, 其总体精神表现为法律至上、正义第一、自由平等和权利本位的精神。但在一般意义上, 私法文化即指民法文化。

民法文化的概念, 是基于民法所具有的基础性地位而产生的, 是由于民法的文化蕴含或文化性已成为民法的本质特征, 并对整个法律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而最终确立的。民法文化运用人格化的主体、主体的权利化、交往关系的自由契约化等独特方式, 去关注、微细、优化人的生命存在及其价值目标的实现, 去协调、规范人们的交往关系, 从而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江平老师把“民法文化”界定为:“民法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分支及其主要组成部分, 是指以市民社会和政治民主为前提, 以自然法思想为哲学基础, 以民法特有的私权神圣、身份平等、私法自治之理念为内涵, 运作于社会生活而形成的、社会普遍的心理态势和行为模式。”

民法文化体现了三大理念, 即身份平等、私权神圣与私法自治。身份平等, 指自由平等的人格。即一切人, 不分国籍、年龄、性别、职业, 具有平等的权利能力。 (3) 私权神圣是指市民社会中的权利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 不受任何个人或组织的侵犯, 非依法律程序不得限制或剥夺。私法自治是指在私法领域, 每个人得依其自我意愿处分有关私法之事务, 形成私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意思自治是私法自治的灵魂。

三、民法文化的价值与民法典的价值取向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我国民法乃继受而来, 但民法文化的价值应当是民法在融入整个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来体现, 民法是调整市民生活的基本方法, 就是肯定了人作为民事主体的正当利益, 并且使之权利化、法律化, 神圣地加以保护。近代民法文化的发展是权利本位的价值观念, 中国近代民法文化的本位价值也体现在以权利为本位, 追求权利的完全实现和保障。民法是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并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移演进的, 而其体现的文化姿态也就趋于更加符合社会的经济文化历史, 更加人性化, 民法以人为本, 所以说近代民法文化更加体现了个人本位。任何法典的创制都是理念与技术的结合。立法技术是重要的但并不是首要的, 确定民法典的合理的价值取向却是第一位要解决的问题。未来中国的民法典是强调个人权利的优位还是强调社会利益的本位性, 关系到中国法治化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结构。

民法文化集中体现为对人的终极关怀上, 其全部价值理念就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民法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民法典正是在市民社会文化 (近似于大众文化) 的基础上, 在相对理性的精英文化的指导下, 在主导文化的范围内, 构筑了自己的文化自性, 形成了三者之间的和谐有机的整合。 (4) 民法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醇的精神底蕴, 培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法文化, 产生了私权神圣、人格平等、意思自治等民法基本理念。民法的这些理念既是吸纳、包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结晶, 又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重要体现。理念属于文化、观念的范畴, 来源于制度却非制度本身, 而是植根于民众内心、融会于民众生活的东西。 (5) 所以, 我国的民法典的制定与编纂必须立足于民法文化的基础上。如果缺乏民法文化, 缺乏现代的民法精神, 那么制定出的民法典很有可能空洞而缺乏现代民法的精神与理念。

四、民法文化与对中国民法典的构建的启示

我国《民法典》的制定需要一个文化和法制等因素互动的过程, 因此在民法文化对民法典制定的启示中, 我们期望理想中的现代民法文化可以最终完全实现。因为民法典不仅仅是一个形式, 还应有法的精神。

考察历史, 我们不难发现:每次民法典 (包括《民法通则》) 的编纂、制颁似乎都是在缺乏充分的思想、理论及技术准备, 更缺乏对民法精神及民法理念的全社会普遍认同的情形下展开的。 (6) 所以应充分重视民法文化在民法典中的体现。

(一) 传统的民法文化是制定民法典的社会基础, 但是要摒弃其中消极的而继承优秀的

对于法律来说, 当其价值取向和运行方式为社会所接受时, 也就形成了所谓的法律传统。民法文化传统对于现代民法而言, 其影响是存在的, 只是其主流性特征不明显而已。整个民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传承过程, 民法文化的价值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价值追求, 其过程是复杂而曲折的。要实现民法文化的现代化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必然是在其发展实现中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乃至意识形态领域相伴相随的一个互动过程。笔者认为,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典, 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所体现的传统道德作为民法典得到的基础是可取的。在制定现代民法典时, 重视吸收传统习惯中的一些合理因素也是必要的。在这方面台湾民法典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台湾地区民法典中规定:“民事法律未规定者, 依习惯, 无习惯者, 依法理。” (7) 当然, 我们要重视民事习惯的调查, 这一点在制定我国未来民法典时, 不仅要着重加强而且要做得更好。

在完善民事立法和制定民法典过程中, 在研究移植罗马法时, 应注意对传统文化的吸收, 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把握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作为人类法律文化的一支, 是世界法律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不可多得的瑰宝。它作为一种文化成果, 凝结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实践、善于探索的胆识和智慧……他留给我们的既有千金重负, 又有万两黄金。对于历史包袱, 我们应当予以科学清算, 以便轻装上阵;对于宝贵的实践经验, 应当借鉴、吸取和发扬, 以促进当今中国的法律文化建设。” (8)

(二) 注重对西方近现代文化的吸收与接纳, 进行法律移植

民法文化发源于西方欧洲大陆, 在民法文化的创建过程中, 在制定民法典的体现中, 必须注重对西方近现代民法文化的吸纳。欧洲大陆各国制定、实施民法典的历史经验表明, 民法典的制定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民法文化条件。 (9) 一部开放性的民法典必须在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的同时, 兼收并蓄而借鉴外来的先进民法文化。比如说需要民法典在质的方面体现私法自治的精神, 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德国、法国民法典。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民法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法国拿破仑法典并不起源于旧约全书, 而是起源于法国革命”。革命不等于法典, 但革命与法典的精神却是一致和互动的。正是平等、自由、权利、民主的革命精神、理念构成了革命的思想源泉, 而这些思想是对古罗马商品经济中蕴含的民法精神的更高层次上的复兴。而法典也只是对革命精神的确立和巩固。 (10) 正如梁慧星老师所说的, 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 旨在实践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 一个法律之目标。!"#所以, 面对我们今天的现实, 我们要珍惜和发掘中国的民法文化传统,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但我们更要大力吸收与接纳西方发达的民法文化, 洋为今用, 洋为中用。所以中国未来的民法典要具有先进性而又富有时代特色, 应体现出权利本位、私权神圣、私法自治、平等自由等民法文化的精神与理念, 从而在对自然法精神、理性精神、契约精神, 即市民社会素有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及其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张扬和合理整合而体现出来。

在民法典的制定中, 应充分体现出民法文化的作用与价值。要摒弃传统民法文化中消极的地方而继承其优秀之处, 保留优良的民族特性, 同时尽力追求世界人民都在追求的法律理性的要求, 注重对西方近现代文明的吸收与接纳。从而避免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出现陈旧的、保守封闭的观念与现代化文明之衔接不够甚至完全脱节的不理想局面。总之, 民法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身后的民法文化底蕴, 而一部优秀的民法典的制定也离不开民法文化。

摘要:一部博大精深的民法典应该是现代商品经济与法律文明和谐结合的精美产物。作为法律文化分支的民法文化应该通过民法典表现出来, 但并非任何一部民法典都能表现出这种民法的文化来。如果一部民法典没有民法文化价值的体现, 那么这部民法典只能是徒具形式, 或者说是不成功的。要看到民法文化对制定我国民法典有价值的启示, 期望理想中的现代民法文化可以在民法典中最终实现。因为民法典不仅仅是一个形式, 还应有法的精神。

关键词:私法文化,民法文化,民法典,价值,构建

参考文献

篇9:语言表达之宣传标语

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答:

【技法指导】

拟写宣传标语,要求注意语言的简练、句式的工整,要有文采,朗读要有节奏感,便于受众记忆。包括以下六点要求:

1.字数要适中。考虑到人们的视线所及,一般字数不宜过多。如果一条标语的字数太多,几十个字甚至上百字,书写者太麻烦,读者读起来也费劲。如“宁等十分,不抢一秒”短短八个字,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如果在考试中检测拟写标语,肯定会有字数的要求;如果试题没有对字数提出明确的要求,考生就应该注意所拟的标语字数不宜过多。

2.内容要积极。标语的内容一定要积极健康,既要亲切、友善,为大多数受众喜闻乐见,又要清新明快、生动活泼有文采,确实起到营造气氛、鼓舞士气的作用。如:

宣传合作医疗的“你帮我帮政府帮,合作医疗保健康”“合作医疗进万家,农民健康需要它”;

宣传环境保护的“保持环境卫生,共建美丽家园”“美化环境,就是美化我们的心灵”;

宣传经济普查的“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盤点过去,把握现在,指点未来”“求真求实求发展,利国利民利未来”。

3.用语要通俗。既然标语非常讲究实用性,就要考虑到不同读者群的文化水准、思想状况、生活经历甚至身份、地位等,所拟标语就应该尽可能地照顾一般水准的读者群,而不去考虑更高一层的读者群。这样,在词语的选用上,就要做到通俗易懂、鲜明准确、亲切感人、生动活泼,同时力避华丽的词藻,尤其是多义词,因多义词(包括短语)的不同理解能够导致语言歧义。值得注意的是,标语毕竟是为了营造气氛调动参与者积极性的,因此,在语言上还要尽量做到生动、形象、有文采,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至少是让人们喜闻乐见,而避免死板、陈旧。“清除污染靓城市,从我做起强素质”就通俗易懂又鲜明准确,告诉大家从自身做起来保护城市的环境卫生。

4.句式要整齐。标语的接受对象一般是明确的,所以,在句式上,一般使用简单的无主句,多为动宾结构,而少用复杂的主谓语句。标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比较整齐,即使是较长的句子,也多为字数较少、结构较简单的整句,像对比、对偶性的句子和简单的排比句。

5.修辞要鲜明。标语的受众,一般来讲是事先就十分明确的,所以,标语应该考虑受众的大众性,即尽可能地考虑为大多数受众所接受。那么,比较冷僻的修辞手法就不宜使用,像通感、仿词、借喻等。同时标语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切忌浮夸,因此标语中一般不可以使用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但是,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明喻、暗喻、比拟、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是可以使用的,运用得好还能收到比较好的表达效果。

6.标点符号上的要求。由于受特殊表達手段的限制,标语一般不能使用标点符号(宣传某种著作、讲话使用书名号,特定称谓使用引号除外)。因此,拟写标语时,要避免因停顿或轻重音而产生的歧义。确实需要停顿时,可以使用空格(竖排版)或者转行(横向排版)来代替标点符号。

【同步训练】

1.某住宅区绿化带前立了一块标语牌,上写着“不准践踏草坪”。请你写一句更得体的标语,使小区的人们乐于接受。

答:

2.请你拟写一条有关尊老爱幼的公益广告,要求语言精练,表意明确。

答:

3.有人曾戏言:人类的祖先是从树上下来的,树都被砍光了。人类岂不是自断了归路?请你根据意思写一条公益广告语。

答:

篇10: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总结

一、高度重视,营造良好学法氛围

9月3日,我单位组织召开了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部署会议,会议由xxx主持,我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在会上宣读了《省xxx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方案》,向全体职工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读本,对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进行了部署安排。

二、积极宣传,推进普法工作落实

按照民法典学习宣传部署会的要求,我单位征订并向全体干部职工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读本,组织职工开展《民法典》集体学法课堂。

活动期间,干部职工通过微信群积极分享《民法典微讲堂》、《走进民法典》等优秀的宣传节目,同时,我单位全体干部职工通过“普法网”“法网”等学法网站进行了民法典知识自主学习。

三、统筹规划,形成学法长效机制

篇11:民法典学习宣传实施工作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我市学习宣传实施民法典工作,根据省委依法治省办《关于印发<全省民法典学习宣传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及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组织开展民法典重大意义专题学习教育活动

1.组织领导干部专题学习民法典。将民法典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作为领导干部日常学习内容,通过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专题讲座、报告会、支部学习等多种形式,专题学习民法典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各级党政机关要严格遵守民法典,明确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将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作为衡量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水平。

2.组织开展全市国家工作人员民法典学习教育。全市各党校(行政学院)把民法典纳入教学内容,列为培训重点。依托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平台,组织开展全市国家工作人员民法典学习和知识测试活动;民法典正式实施后及时组织全市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典型案例庭审活动。

3.组织开展青少年民法典学习教育。把民法典纳入职业教育及国民教育体系,贯穿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阶段。鼓励指导各类学校开展民法典宣传教育活动,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中专门开辟民法典主题区域,组织青少年举办模拟法庭,参与法律宣讲、法律援助等法治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

4.组织开展法治工作队伍专题学习培训。将民法典作为立法工作者、行政执法人员、政法干警和律师等法律服务队伍教育培训的必训内容,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培训;市县两级法院、检察院组织开展民事审判人员和执行人员、民事检察人员和公益诉讼检察人员的全员大培训,准确把握立法精神,深刻理解条文要义,精准把握民法典最新规定和原则精神,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5.组织开展法治人才民法典学习教育。通过举办民法典系列专题讲座、理论研讨会、报告会等,加强法治人才民法典学习教育,深入宣传民法典的重要意义、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阐释解读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责任单位:市法学会、市社科联)

二、深入推进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

6.将民法典普法宣传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将民法典作为我市当前和“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重点来抓,纳入《法治XX建设规划(2020-2025年)》和《XX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来共同推进,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推动民法典实施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结合起来,深化法治社会建设,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7.深入推进民法典集中式普法宣传。分级组建民法典宣讲团,发挥市县两级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作用,举办系列民法典专题公益普法讲座,组织开展送民法典进基层巡回宣讲活动,推动民法典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景区,在全市掀起民法典学习宣传热潮。把民法典纳入“江淮普法行”、宪法宣传周等重点宣传内容,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推进以案释法,开展民法典法治文化作品集中创作,打造一批民法典宣传精品。

8.深入推进民法典全媒体普法宣传。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组织各新闻媒体结合实际利用专栏专刊专版,制作播出专题节目,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阐释民法典的重要意义和原则精神,及时宣传报道我市学习贯彻实施民法典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效。依托新媒体普法矩阵,发挥融媒体优势,利用“智慧普法”平台、普法网站以及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社交平合,持续发布民法典知识问答、图解、动画、视频等宣传内容,突出宣传民法典重大意义、特色亮点和重要条款内容。

三、切实抓好民法典实施

9.强化民法典关联法规规章制度建设。组织开展专项清理,全面梳理我市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各类规范性文件,及时发现、整理与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有关规定,按程序进行修改或废止。

10.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各地各单位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全面梳理研判民法典实施后产生的影响,及时对执法依据、执法职权范围等方面规定进行修改调整。严格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裁决等活动,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落实,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障民商事活动规范有序。

11.加强人民法院民事司法工作。加强对涉及财产权保护、人格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和监督指导工作,及时总结发布典型案例,指导基层法院准确适用民法典有关规定,依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民事案件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精准把握法律适用标准,有力保护各类民事权利。

12.加强检察机关民事诉讼监督和民事公益诉讼工作。加大对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监督力度,畅通司法救济渠道,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准确把握刑事案件与民事纠纷界限,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坚决防止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经济纠纷。持续深入推进民事公益诉讼工作。

13.加强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发挥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等法律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作用,帮助群众实现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加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促进人民调解、商事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全方位推进民法典实施。

14.加强民法典相关法律制度理论研究。开展全市民法典专题理论研讨活动,组织法学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等结合我市执法司法工作实际,加强民法典研究阐释工作。

四、坚决维护民法典权威

15.严格依法履职。各地各单位要严格遵守民法典,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规定,不得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有关政府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犯、促进民事关系和谐有序。

16.加强人大监督。加强对民法典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督促政府依法行政和法院检察院公正司法,确保民法典在我市全面有效执行。

五、加强组织领导

17.强化责任担当。各地各单位要把学习宣传实施民法典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重大契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学习宣传实施民法典的自觉性坚定性,扎实做好学习宣传实施各项工作。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抓实抓细抓到位,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18.突出工作重点。要深刻认识实施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以民法典的实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聚焦民法典总则编和各分编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阐释好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

19.明确时限要求。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要尽快制定详细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民法典,原则上要在X月底前完成。民法典相关业务培训和实施准备工作要在XX月底前完成,民法典宣传工作要在XX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并持续抓好落实。

篇12:医院民法典宣传总结

自开展普法活动以来,院党委高度重视,迅速将民法典作为重点内容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以及职工学习计划中来,通过“学习强国”网络平台,以领导领学、党员带头学、职工自学等方式透彻学习,形成上下联动、广泛参与、共同行动的民法典普法格局,全力打造学习型医院,切实提高职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

活动中,院党委充分发挥宣传平台战地优势,运用门诊LED大屏幕24小时循环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同时,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在医院候诊区、病房区等人流较多场所张贴、悬挂、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大力推进民典法进门诊、进病房、进机关、进网络等活动,让民法典真正深入人心、为民所用,解民忧、纾民困。

为使普法活动生动易懂,院党委将民法典内容和经典案例制作成“动漫小课堂”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分期展播。同时,通过“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的方式,组织医院职工和患者深入学习民法典,通过微信群点对点宣传,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效借助互联网平台搭建线上宣传渠道,进一步丰富学习方式。

篇13:彭真与《民法典》

一、另起炉灶,“整风”来袭

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废止了国民党政府制定的六法全书,其中包括民法典。同时,新的中央政府立即着手另起炉灶,制定全新的法律体系。

彭真同志非常重视新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1953年彭真指出:“今后必须加强正规的革命法制建设,以保障国家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在党的八大上,彭真再次强调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可以说,在党内彭真是较早提出把民主与法制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的领导之一。

1954年,彭真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并主持全国人大日常工作。他说:“我们现在要起草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1954年下半年,在彭真的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组建了民法典起草班子,这标志着新中国第一次民法典制定工作正式启动。

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了“二五”计划,分析了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形势。在此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有关领导作出了制定民法的明确要求,使得全国人大民法起草班子大步加快了民法制定工作,尽管当年彭真已调任全国政协党组书记,但是民法典的制定仍然步稳蹄急,民法典的颁布似乎指日可待。

1957年,民法初稿已成,总共起草了525条,并在全国各地征求意见,以期进一步完善颁布。然而,1957年也是“整风运动”的开始。全国人大民法典起草小组亦未幸免,小组被解散后,各自回了单位参加整风运动,第一次民法典制定工作就此戛然而止,这场旋风也将尚未诞生的民法典吹得烟消云散。

二、再度起航,“文革”来了

5年后,也就是1962年,国内三年自然灾害已经过去,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总结建国以来取得建设经验和教训,逐步纠正之前存在的忽视规律和法律的错误,从不同层面开始调整各项政策。当年3月,毛泽东主席提出:“不仅刑法要搞,民法也需要搞,现在是无法无天。没有法律不行,刑法、民法一定要搞,不仅要制定法律,还要编案例。”

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国内法制建设的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民法典的制定工作再度起航。基于当时所处的国际政治环境,国内奉行“反帝”“反修”,法律作为政治的衍生物,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因此,当时民法典的制定思想非常明晰———要制定出一部百分之百符合中国“实际”的民法典。在这种背景下,《民法典》编成了一部七拼八凑、五花八门的民事政策汇编,遑论法律的基本理论与具体实际的结合。

这部民法典总共起草了262条,比第一次起草的525条,缩水了近一半。特别是编撰用词上,基本上所有的法律名词都被替换了,比如法人、自然人分别是被单位、个人替代,买卖合同被买卖关系替代,基本建设合同叫基本建设关系。在编撰体例上,将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内容予以删除,最基本的体例设计已经完全被颠覆。

1962年6月,彭真当选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市市长,直至1965年1月,彭真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稿民法典已经成型。正当彭真想按照立法规律和立法原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民法典时,1966年,“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阵又一阵的“革命”浪潮。至此,第二次民法典制定工作再次中断。

三、《民法通则》的诞生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大决定,标志着民法典编撰即将迎来第三次历史性的时刻。

1979年2月,彭真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在彭真和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领导下,为加快制定工作的进程,这次采取大规模集中的方式的进行,并从全国第一批调集了36名法学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起草小组,由第一任国务院法制局局长陶希晋和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杨秀峰具体领衔。

起草小组成立后,民法典编撰工作进展迅速。然而,鉴于刚刚改革开放的现实,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的许多问题还很不清楚,许多方面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制定出一部完整的科学的民法典。彭真同志当时提出,民法典的起草工作要由“批发”改为“零售”,即先制定单行法,待单行法完善后再制定民法典。按照彭真的设想,在未全面摸清现实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先行摸索制定若干单行法,待改革大体告一段落后,再全面制定完善的民法典。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1982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面暂停民法典起草工作,6月3日解散民法起草小组。基于可预见的领域,全国人大立即着手拟定了《民法通则》,并且在彭真委员长排除重重阻力的坚持下,于1986年4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通过,并一直沿用至今。

实事求是地说,以彭真同志为首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暂停民法典制定工作的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人认为这是历史的倒退。当然,民众、学者期望尽快制定民法典,这是十分合理的愿望,但是,假若当时颁布了一部民法典,必将是计划经济本质特征和要求的民法典,实际上并不能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定的法制保障,从这一角度而言,当时解散暂停民法起草是符合历史发展的,也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

篇14:红军长征途中宣传标语的演变

一、标语内容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

在长征开始之初,党和红军就特别重视行军中的宣传工作,经常利用标语对党和红军的政策进行宣传。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办的报纸——《红星报》即强调指出:“不要忽视这一工作对于争取群众、瓦解白军的重要意义”。但是,受当时党内“左”倾思想的影响,宣传工作中僵化教条的印记较为明显。这一时期的标语多以“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基本口号为主,既不利于群众理解,亦难以反映群众呼声。针对这一情况,1934年11月,《红星报》即以《关于目前地方居民中的工作》为题,批评了在标语书写中只写基本口号,而没有写出群众迫切要求的现象。该文明确指出:把群众的迫切要求写成标语,“对于发动群众斗争有极大的影响。”[1]

在长征过程中,党成功地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此过程中,党和红军的宣传工作也逐步改变了之前的教条主义错误,开始更多地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群众的迫切要求相结合。此后,宣传标语的内容开始更多地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书写,以求通过简洁、明快、醒目的标语,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思想、方针、路线。标语内容越来越切近群众,切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并有更强的针对性。例如,针对李宗仁、白崇禧使用金库券吸取民间资金,强迫群众修炮楼和马路,党和红军提出了“反对李宗仁白崇禧吸取民间现金”“不替李白军阀修炮楼修马路”等标语。这些标语反映了当地群众的迫切要求,使党和红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遵义会议时期及以后,标语的地方特色和口语化更加凸显,逐渐融入了方言、民谣等极具中国特色和风格的元素,例如,“不当王家烈的饿肚兵”“红军到,干人笑,绅粮叫。白军到,干人叫,绅粮笑。要使干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要使绅粮天天叫,白军弟兄拖枪炮。拖了枪炮回头跑,打倒军阀妙妙妙。”这些口语化、方言化的标语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更贴近当地群众,也更贴近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展壮大红军和反对敌人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标语形式灵活多样

长征之前和长征开始之初,宣传标语大多先写在纸上,后张贴于墙上,其形式较为单一。长征途中,物资极度匮乏,缺纸少墨的情况经常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红军并没有放弃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他们因地制宜,根据条件许可和宣传对象不同,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利用现有材料制作了许多极为特殊的标语。例如,用墨汁、石炭、锅底灰、木炭、朱砂、红土、黄土、白垩土等,将标语涂在沿途村镇的墙壁、门柱上;他们将标语写在竹叶、树叶上,是为“叶报”;或是将标语写在木板、竹片上,使其在大河上随波逐流,漂到宣传地点,是为“水电报”;在森林地带,红军则把标语刻在树上,是为“树标”;在牧区草地,红军甚至用石块堆砌成巨幅标语。

除了上述形式外,针对普通标语容易被风吹雨刷、被敌人涂抹破坏的问题,红军还创造性地采用了石刻标语的形式。红四军即组建了20多人的錾字队,专门负责石刻标语的錾刻工作。长征中,红四军的战士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天然岩石、房屋阶条、牌坊、石碑上刻下共计1.5万余条红军标语。在他们所刻的标语中,以“赤化全川”石刻最为著名。这一标语位于四川省通江县沙溪镇红云岩上。标语高5.5米、宽4.7米,字间距7.1米,笔画深达0.35米,能够躺卧下一人,被誉为“石刻标语之王”[2]。石刻标语是党和红军思想宣传工作的一大创举,更是红军长征中宣传工作发展的历史见证。

三、标语功能紧密配合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在长征开始之初,受党内“左”倾教条主义影响,广大官兵和群众在思想上对长征认识不深,对党的政策和主张也不甚了解。针对这一情况,党和红军制作了“打倒国民党”“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发扬攻击精神,突破敌人封锁线,坚决实行反攻”“乌江虽险,又怎样能挡住红军飞渡”“到遵义过年去”等标语。其主要功能是宣传鼓动,即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发动群众斗争和鼓舞行军士气。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召开的。它初步改变了党对共产国际的依赖,使党开始摆脱“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标志着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此后,红军在军事上一改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开展了一系列行动。在此之后,标语的功能也开始紧密配合军事战略需要。例如,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后,主力部队沿途张贴“拿下贵阳,活捉蒋介石”的标语,实际上是为了完成调出滇军的战略部署,蒋介石果然中计,即令云南军阀龙云火速增援贵阳。当各路敌军向贵阳以东开进时,红军却以每天120里的速度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转而向西北方向疾行,巧渡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优势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3]

对民族大义的深刻认识,对革命对象、革命形势的准确判断,使党和红军逐渐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抗日救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瓦窑堡会议之后,抗日标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例如,陕西省吴起镇存留的标语“北上抗日,收复失地”和甘肃省礼县罗坝乡的标语“不愿当亡国奴的民众自动起来成立抗日革命委员会”的标语等。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标语却一直存留在群众心中。群众编歌谣唱到:“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标语指方向;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话儿暖心肠!”经过岁月的洗礼,除了石刻标语外,文中提及的其他标语大部分都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但是这些或留存至今或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标语,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长征中宣传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记忆。

长征中这些具有特殊历史与现实意义的标语,是党和红军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复杂艰苦的革命环境中坚持宣传工作的历史见证,体现了党和红军对宣传工作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宣传工作中的灵活性和策略性的增强。标语的演变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逐渐成长、成熟的发展轨迹。在长征胜利结束80年后的今天,重温历史,汲取力量。我们发现,长征从未远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正阔步前行在新的长征路上!

*本文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5XJ020

注释及参考文献:

[1]闵廷均,颜永强.红军长征在遵义时的标语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12(6): 73.

[2]李安葆.长征标语漫议[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4):89.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389.

篇15:学习宣传《民法典》活动情况总结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部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中国的第一部民法典,关系着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对xx的业务也有重大影响。

在领导部门的要求和指导下,为了提高自身的法律修养,加强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做好普法、用法工作,xxxxxx事务所就学习和宣传《民法典》参加和组织了活动。

一、积极参加xx市司法局组织的《民法典》宣讲团,切实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另外,我所充分利用本所微信公众号等多角度对《民法典》进行宣传。

二、观看《民法典》系列讲座,更深入的了解《民法典》。

我们观看了视频讲座。《民法典》在法治体系中的逻辑地位、中华法治文明的近代转型与《民法典》的编纂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回应了民生的关键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

《民法典》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与此相关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形成了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顺应时代要求、反应人民意愿的法典。

三、组织本所xx集中学习《民法典》。

2020年x月x日组织本所xx现场集中学习《民法典》,并进行了讨论,互相交流了学习心得。本所主任高金宗主持本次学习活动。

高金宗强调,本所xx要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贯彻实施民法典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全面掌握民法典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及时调整案件处理工作思路,通过司法实践体现和弘扬民法典精神。

另指出,《民法典》共分为七编,即分别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并对总则编的重点作了简要的总结:一、胎儿享有继承权。二、八周岁孩子可以“打酱油”。三、成年人也会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五、个人信息和网络虚拟财产受保护。六、见义勇为非重大过失不承担民事责任。七、诉讼时效延长至三年。八、未成年人遭性侵,成年后还能起诉。

副主任于凤xx对《民法典》的物权编进行总结:一、新设添附制度。二、三权分置。三、完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四、细化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自动续期规则。五、居住权入法实现物尽其用。六、走向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登记制度的统一。七、扩大担保合同的范围。

本所其他xx和工作人员也各自做了发言。通过学习,大家的学“典”用“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民法典》实用性、应用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感受到《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本所将会在司法局、xx协会的领导下继续抓好《民法典》的学习和宣传,为2021年1月1日《民法典》的正式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习宣传《民法典》活动情况总结(二)

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也对《民法典》做了重要论述,xx中学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在师生中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近一段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引导师生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向广大家长宣传《民法典》,让群众知法、懂法,维护个人的权利。

一、高度重视,精心布置。

xx中学首先认真学习市教委和xx区教育局开展学习《民法典》的工作方案,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活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分工明确,xx校长第一时间对学习情况作了统一部署,党员干部的学习由校长负责,教师学习由李卓恒负责,学生家长的学习由孙继胜负责,目的通过普法的学习活动,提高教职工法律观念,引导青少年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二、宣传重点,突出亮点。

学校普法活动重点是系统阐述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告诉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三、形式多样,措施到位。

1、自主学习:xx中学党支部于x月xx日按照上级通知要求,号召党员和全体教师利用网络资源阅读《民法典》,学校制作统一学习笔记,教师通过粗读、精读、细读把《民法典》的重大意义、鲜明特色及亮点做出归纳,形成阅读笔记统一上交学习。

2、集中学习:xx中学党支部于x月xx日升旗仪式活动,xx校长亲自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宣讲,对《民法典》的意义、地位、实施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用事例教育学生学习法律的必要性,并对近期宣传活动做了统一部署。

3、专题学习:xx中学校长xx同志于x月xx日在班主任例行会议上,专门对学习《民法典》进行了部署,要求班级为单位,下午第四节课全面开展普法活动,让每个同学清楚法律的基本常识,学校将制作宣传册和归纳的《民法典》应知要点,以微信群的形式传达到每位家长。鼓励每名同学利用暑假期间,认真阅读《民法典》并将学习体会以感想、美篇、美术作品、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宣传,不但做好学习员还要做好宣传员、讲解员。

4、宣传宣讲:学校利用电子屏、橱窗、横幅、板报、手抄报多种形式向师生、家长、社会宣传,让民法典走进群众心中,形成小手拉大手的良好格局。学校将通过知识竞赛调动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党员干部和教师将采取交流研讨,收看专家讲座的形式深刻理解,针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对标对本,用法律武器解决生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矛盾纠纷。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推进《民法典》七进的执行到位。

5、党员引领:切实发挥党员引领作用,2020.x.xx日xx中学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学习《民典法》,xx校长给党员上党课,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深入回顾《民法典》的编纂历程,深刻概括民法典的鲜明特色和理论研究。党支部针对半个月以来党员学习情况统一对党员进行了《民典法》的知识测试。

6、家校联合:xx中学党支部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把学习贯彻《民法典》最为最近一时期的工作重点,x月xx日例会期间,xx校长做了再布置,再动员,要求班主任充分发挥班级阵地的优势,把民典法的学习深入到每个家庭,每个成员,学校将制作统一的宣传册和利用家长微信群,对民典法进行宣传学习。

上一篇: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屋檐下的爱下一篇: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习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