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调研方案格式

2024-05-20

课题调研方案格式(共6篇)

篇1:课题调研方案格式

一、研究背景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促进学生完美个性的发展。

二、研究条件:

1、课题来源于教学实际,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要求相一致,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课题的预见性效果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

2、课题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基本达本科学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丰富,研究能力强,所写论文多次获奖,多位成员开设过市级、片级研究课、观摩课,并获得一致好评,教学质量名列前茅。

3、课题组成员平时教研气氛浓,有集体备课的良好习惯,经常互相听课帮助指正缺点,坚持写教后札记,教学水平进步较快。

4、课题组人员对本课题的认识统一,决心大,积极性高。

三、研究意义:

1、长期以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也是停留在表面,只是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方法都是教师意志的“复制”,这样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而且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了压制,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如今,正直新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新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自主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

(1)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2)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

(3)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4)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培育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塑造完美个性的重要条件。

四、研究内容

(1)定义:自主参与数学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己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2)模式研究:教师

学生数学

信息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具体表现为:

①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师生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②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③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倡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研究方法:

①、自然实验法:所开设的实验班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同时暗设对比班进行平行班对比实验。

②、文献法: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先进教育理论,并及时总结。

③、调查法:及时了解教师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实验的操作情况,了解学生的自主参与,创新意识的发展情况。

④、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变化,学习需求和不同类型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及时调整的策略。

六、研究计划:(分阶段完成工作的指标)

阶段一:20xx年10月----20xx年1月,实验准备阶段

1、调查和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水平。

2、建立组织,学习有关文献拟定课题方案。

3、集体备课,分工编写每课教案,特别是问题情景的创设。

4、细化计划,形成可操作的具体细则。

阶段二:20xx年2月----2016年2月实验阶段

第一学期:

①转变师生角色,初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③创设问题情景,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第二学期:

①强化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思维习惯的培养;

②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愿意参与数学活动,能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表达解决

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能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学期:

①自主参与数学活动,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②引导学生从不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地解决问题,发

展应用意识。

③学生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合作交流中获益。

第四学期:

①学生养成自主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②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并能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③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普遍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2:课题调研方案格式

一.标题:少于25字

二.署名:学校、组长、组员、指导教师

三.摘要:一般为200至300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四.关键词:标志性词语3至5个

五.前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时间、研究方法 六.正文:研究过程、分析讨论

七.结论与建议(也可以把“结论与建议”放入正文中)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访谈提纲、访谈记录、研究日记等 参考范文

编者按:

有的同学开展完研究性学习后,却不知道如何撰写研究报告,有的同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写出的研究报告却很不规范。下面我们剖析这个曾经获得湖南省一等奖的课题研究报告,来教大家如何撰写社会科学类的研究报告。让交通更加便捷

——关于长沙市城区道路设施设计的调查研究

课题组:程瀚(组长)、黄思为、林夕、张澄曦、楚功崚、吴昊、庄舒程、陈洋 指导老师:周小青老师

教师指导:

好的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要求准确揭示调查报告的主题思想,做到题文相符。同时要高度概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标题的写法有两种:单标题和双标题。这个标题使用的是双标题,双标题采用正、副标题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主题,副标题用于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主要内容。最初他们定的标题是《捷径背后——关于城市道路设施人性化设计的调查研究》,但是主标题仅仅只反映报告的部分内容,没有概括调查主题,而且副标题没有说明调查研究的范围,后面做了修改调整。这样主题鲜明,调查的目的、范围也非常明确。

研究报告不要忘记署上课题组每个成员名字,否则给评审带来麻烦。同时也别忘记署上指导教师,这也是表达我们对指导老师的尊敬。

摘要:

交通是城市的骨架,交通设施的建设更是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生活中交通设施有着许

多不合理的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对此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发现城区交通设施设计存在着许多欠人性、不科学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区交通设施需要完善,设计要科学,规划要合理,才能达到和谐出行。

关键词:交通设施、城市规划、人性化、和谐交通

教师指导

摘要是调查报告基本思想的缩影,是调查报告的简单介绍,目的是使其他人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一般用第三人称来写,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研究报告的摘要字数在200左右。

关键词是指文章中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词语。它是文章内容、观点、涉及的问题和类别等方面的标志和提示。一篇文章关键词的个数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可多可少,一般3—8个为宜。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城市交通生活中常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道路堵车、交通事故、行人踩花坛、不顾禁止横穿马路、车站站牌设计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从客观上看几乎都有设计不人性化、缺乏科学性原因在里面。随着2008年的到来,中国很快就要迎来一场盛典——奥运会。和谐交通的建设刻不容缓。而做到和谐交通的第一步就是完善交通设施。于是我们对城市道路设施的人性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二. 研究目的 1.寻找长沙市内诸多道路设施设计的不合理方面; 2.对一些欠人性化的设计规划提出合理建议 三.研究时间:

2007.09.072008.1.20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资料法。其中调查分两部分:(1)到长沙市城区内各交通干道进行实地测量;(2)到餐馆、书店等公共场所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司机(公交司机、私家车、的士司机)、行人和交通劝导员。教师指导:

前言又称引言,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即开场白。主要内容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阐明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方法,或介绍研究的背景、范围及意义,以使其他人对论述的内容先有个概括的了解。这个部分作者是从七个方面进行来描述,让读者清楚了解他们课题研究的背景是城市交通生活中常存在着许多问题,目的是如何改进道路设施不合理的设计,同时交代了具体的调查时间、地点和研究方法。

正文:

经过组内分工,八位组员分成四组,分别对司机、教师、市民、交通劝导员进行调查,于是我们得到了很全面的数据。此次调查共访问72人,发出问卷80份,其中有七成以上的人认为道路设施存在着设计不人性、不科学的问题。

城区交通设施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人行设施、照明设施、机动车配套设施、绿化设施及街道规划设施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是对于各类设施调查的数据和现况分析

(一)道路人行设施情况

图1 对于马路上交通设施,四类人群都有一致的意见,那就是交通设施仍有很大的一部分需要改善。大部分人对于人行设施是不太满意的,主要存在人行设施遭到破坏未检修、部分设施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其中对于人行设施建成后的管理许多市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觉得城区的设施管理并不到位,许多废弃的设施没有得到及时检修,而到多数新增设施有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二)道路照明设施 表1 夜晚的照明可以说是城市设施中最成功的一项,大多数人都认为设计很合理,少数人反

映某些路段的路灯损坏后未得到及时维修,并希望红绿灯的时间调控能更合理。

(三)机动车配套设施情况

图2 停车问题是城市交通现状最严重的问题,无论的司机、教师、市民或是交通劝导员都觉得市内的停车设施建设亟待完善。有车的朋友常有找不到停车点,而商场下的地下停车场收费偏高,且停车场的布局复杂,停车不方便。,在我们的调查活动中不少人提出了要设置免费停车场的建议。

(四)城市绿化设施情况

图3 绿化设计有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最明显的有花坛的长度设计和位置设计问题。绿化设施的目的在于美化城市环境,缓解交通带来的污染,而大多数绿化设施遭破坏导致设施的功能大大下降。也没有达到预计的绿化环境的效果。

(五)道路规划情况

表2 交通堵塞是潜伏在城市道路繁华背后的一大重要问题。大多数人认为设施的规划对此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城市中道路的规划对于出行并未造成不好的影响。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道路设计的不合理,有些道路宽但车流量小,有些道路站车流量却很大,道路的设计一开始并没有考虑流量的问题,从而导致道路在增修,交通压力区没有缓解。

(六)城市交通总体情况

表3 这一组问题是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然后要求被调查人填写自己理想中的城市道路环境,为了不耽误人们的时间,我们用多选和矩阵的问卷形式侧面展现人们观念中的和谐交通。首先要充分肯定城市交通的建设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提升了长沙市的形象,但城市交通设施现况不容乐观,除照明设施可以真正发挥其作用,调查中的其余五项设施都存在着各种问题。人行设施(主要指地下通道、人行道、人行天桥等)修建不到位,部分路段存在设施缺失、老化、设计位置不科学的问题;绿化设施破坏严重,天气严寒时植物的保护没有做到位;道路旁车位阻挡交通正常运行;街道宽度不适应其人流量导致上下班时交通异常拥挤。这几类问题中,尤以人行设施和绿化设施设计问题最为严重。总之,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设施修建后并没有完美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还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绿化问题),设施作用得到完全发挥需要从人性化和科学性入手,这样才能保证城市交通的正常、完好运行。

篇3:课题调研方案格式

2014年5月19至6月7日,协会领导参加了市政府决策咨询委组织的“振兴绍兴传统工艺美术产业”重点课题调研。期间协会领导详细汇报介绍了绍兴工艺美术行业情况,并陪同到上虞区、越城区、嵊州市以及龙泉、东阳等地考察调研,提出了发展绍兴工艺美术的意见建议。

据此,市政府决策咨询委的考察调研报告,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分别作了批示。时任市委书记钱建民批示:“调研实事求是,比较深入,建议可行性较强。请市政府专题研究,形成振兴计划。”市长俞志宏批示:“请如兴同志牵头会同相关同志作讨论后,提出实施的深化建议。”

篇4:课题开题报告的格式与撰写

一、课题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联系与区别

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而言,开题报告是研究者申报的课题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后,在课题研究正式实施之前,由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向课题组人员、课题研究指导人员(专家组)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关于课题研究的书面论证材料。

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一样,都是对一项课题所作的论证及研究工作设想,其内容结构大体相同,但其区别也较为明显。

一方面,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前,是对所选择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论述,主要是阐明课题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立项”;而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后(如果没有被批准立项,就不存在课题开题),是在选题论证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内容、方法等进行的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思考与论述,是对研究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学规划和全面安排,是为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和文本表述。可以说,开题报告是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再修改,其内容相较于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实,其论证和构想更加科学、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对教育经验的梳理,对学习所得的思考,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等等。而在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开展相关调研,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结构优化,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优化和充实、完善,开展相关培训,等等。应该说,从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到课题开题报告论证,是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是对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相关问题更加明确的过程,是由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操作的关键步骤。

因此,课题开题报告绝不是课题研究方案甚至是“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相关内容的简单复制。作为课题研究者,既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又要弄清其在设计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楚,内容和方法更为适当,研究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预期研究任务,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与结构

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开题报告题目、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开题报告题目常常采用“课题名称+开题报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必须与课题管理部门审批的名称(专家评审时会对个别申报的课题名称作必要改动)即《课题立项通知书》列明的名称完全一致,否则会被不予认可。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课题开题报告题目下面须署课题研究单位课题组名称,如“××学校课题组”,一般不署撰写者个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论证设计的负责。

在开题报告正文之前一般还应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说明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尽快入题,切忌面面俱到、不着边际。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不仅标志着课题组对所研究课题的理解、论证水平,细节处往往也显示出课题组成员的学术素养,因此,一定要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语意清晰、逻辑性强、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历史背景、现实背景),课题研究的依据(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内国外、省内省外的研究现状及问题述评),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哪些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课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课题研究的意义(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长远意义等)。语言表述要针对问题,适度、准确,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漫无边际。

“课题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时也包括对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关于核心问题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则是相关的对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学习策略”就是核心概念,应着重对其在该课题中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界定,同时也应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研究操作,对“小学学科”和“实验研究”作简要界定。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课题研究核心问题的细化表述,可以从不同维度分别列出。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可以从学科维度列出“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实验研究”等内容,也可以从学习过程维度列出“小学学科课前预习策略研究” “小学学科课堂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学科课后复习策略研究”等内容。研究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一表述,可适当展开,语言应简要、准确。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对课题研究所选用方法的具体表述。适合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较多,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不同的课题往往会根据研究问题类型的差异,采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很明显是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观察法”;而“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则需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表述时不能只简单写明某种研究方法,还应适当说明如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主要是从时间维度上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主要研究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一般来说,可将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而“实施阶段”又往往要再分为若干环节。研究者可借鉴类似课题的研究过程,思考、确定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具体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是对课题研究结果的预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育教学专著等表现形式。阶段成果可以同时用多种形式呈现,省级以上课题还会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至少正式发表一篇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成果则一般要求以研究报告和研究专著的形式呈现,其中研究报告是必须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时要注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及完成时间,可采用表格式呈现。

“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是对课题研究团队和任务分担的安排。应写明课题组人员的构成及年龄、学历、职称、研究专长、研究经验等结构特点,并详细说明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对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所需条件的分析与承诺,主要包括研究基础、研究保障等内容。“研究基础”应写明课题组成员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及取得的成果情况,“研究保障”主要写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设施设备、时间、制度、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及经费等条件和保障情况。

开题报告的结尾一般应写几句感谢、希望以及表态性的话语。主要是感谢曾经指导或参加过课题论证而又不在课题组的人员,希望有关方面继续给予帮助,表明研究者的态度,等等,语言要简明、诚恳。

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并经课题组反复讨论定稿后,就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召开课题开题会议,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无不妥,开题工作即告完成,课题研究就将进入具体实施的新阶段。

篇5:课题实施方案的基本格式

一、课题的明确表述

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培养现代中小学生的国际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从大的方面来看,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

然而本课题的研究着眼从一个范围践行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宝安区潜龙学校1-9年级学生;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一个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的方法是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法。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一)研究目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是与各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相一致,如果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遭到损坏,则任何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难以为继。因此,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必须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并在应对这个挑战中发展自己,进而促进整个人类的发展。

1.选题的理论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互联网普及化的前提下,“地球村”已被人们频繁地用来形容世界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国际化发展需求,教育的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在科技与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际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趋势,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开展的一种教育实践。

长期以来教育的国际化主要在高等领域开展,但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共识的时候,我们的基础教育也一定要打开视野,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的理念和做法,促进基础教育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互补,以便更好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1)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交往和国际流动将成为中

国未来一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一个国家不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经验,一个民族不吸纳

世界优秀文化,要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不可想象的。教科书不再是学生的世界,世

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学校教育必须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向瞬息万变的世界。

(2)适应生存合作全球化

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国际范围内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成为全球性的疑难问题。人口教育、环境教育、人权教育、开发教育等诸多教育课题随之

被密切关注,致使各国从考虑人类生存的全球角度进行携手合作。可见,把未来

一代培

养成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觉悟的“地球市民“是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3)促成教育资源共享

东方文化教育注重集体化的个体合作,个体往往缺乏个性:西方文化教育则缺乏

合作,但强化了个性。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有利于东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营养、相

互融合,使我们的教育时空相对缩小,而教育资源则迅速沟通与扩大,从而帮助学生从全人类、全世界进步的视野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4)有利于个体和谐发展

在继承人类精神文明遗产和物质文明财富的基础上,时代给我们青少年插上了超越前人、刷新记录、冲击人类文明高峰的坚实翅膀。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真实接触冲突与合作交织在一起的知识时代,作为时代主人的学生就能更快捷地获得知识和经验,更自觉地把握自己的行为,更明智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富创造性地迎接世界的挑战,并导向健康、和谐的未来。

2.实践价值

根据《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习正确分析和预见别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研究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与发展阶段理经济的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化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46年创立以来,颁布了无数的国际规范,包括宣言、建议、决议、计划等。这些国际规范所遵循的原则也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教育原则,其中最为突出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1948年采纳的《世界人权宣言》、196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将国际理解纳入教育课程与学校生活之一部分的建议》、1974年建议、1995年的《和平、人权、民主主义的教育一一综合行动纲领》等。在今天的国际理解教育中,“共生”一词受到广泛关注。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扫盲教育10年有关国际会议在东京召开,日文的“共生”一词首次作为大会通用语言得到使用。由此,共生(livingtogether)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新热点。一些国家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者们开始进行对话和交流,共同探讨相关问题。例如,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学会和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学会每年定期召开国际研讨会。2007年,中、日、韩三国学者将共同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教材,这些令人瞩目的变化也提醒我们,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共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际理解教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我们在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学校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研究在当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此,在中小学践行国际理解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

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儿童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它是在全球化、入世、北京奥运、上海世博、29届大运会等机遇与挑战面前,贯彻“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为“世界的中国”培养能在世界范围内交往、竞争、创新的中国人所作的努力。

3.预期成果的创新之处:

我校国际理解教育将以校本课程的形式为突破口,以“国际理解教育实验学校”为依托,以家长和学生的需要为动力,同外地开展教师、学生多样化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

此项课题突破和创新之处在从全球化背景为视角,借鉴国内外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理论实践,初步探讨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思路,期望在我国现行基础教育体制下,为我国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借用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相关的教材以及读本在我校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实验,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然后总结出经验及教训,提出当下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可操作性的策略及模式。为推进教育国际化做出一点贡献。

(二)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交往和国际流动将成为中国未来一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关键词,查阅1979年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优秀硕博士论文库共有相关文献129篇,通过阅读这些文献,笔者将其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国内对理解教育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国外对国际理解教育演的研究。

1.国内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成果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大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育理论专家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探讨,只要是介绍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针对国际理解教育出台的政策、文件或作者对国内外教育领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研究;一部分是国内教育工作者对国内外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介绍和推广,其中又以对国外的介绍居多,这些经验性的总结性的文章多见于教育类期刊、杂志。

(1)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设计基础》(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和杨丽宁《国际理解教育——学会理解与共存的教育》(基础教育参考,2003.1-2)等文主要是对国际理解的理论进行的阐述。

(2)有关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构建的研究:翁文艳《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构建》(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11期)和李晶《关于我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中外教育分析报告,2005年第14期)主要是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在我国建

构国际理解教

育的可行性及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建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观点。

(3)有关国外理解教育的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陈鸿莹、张德伟《国际理解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教育改革策略》(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全球化与教育改革”专刊),介绍了面对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不可逆转之势,世界各国相继提出的意在增进国际理解、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改革策略,以及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况。

2.国外理解教育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国际理解教育研究有较大成就的只要有美国、日本及韩国。美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8年,全美教育协会(NEA)发表题为《美国学校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的报告,该报告被视为是美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就提出了全球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面对全球化的适应力。主要内容有认识全球的人口、资源、经济发展、国内外冲突等问题,让学生形成多元文化共存的观念,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目前,美国50个州中有34个州制定了旨在指导和鼓励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章程,其余16个州正在对有关规则进行讨论。美国各高校普遍加强了国际知识的教学,以培养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人才。在美国的中小学中也积极推广国际理解教育,美国联邦、州、学区与学校都在积极进行探索与尝试。

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要培养国际性人才的主张。80年代

开始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并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深化第三次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1996年8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题为《关于面向21世纪的我国教育》的咨询报告。报告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并提出了改革的几个方面。其中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适应国际理解、信息、环境、志愿服务等综合学习和课题学习的需要设定“综合学习时间”。日本的1998年11月的新一论课程改革,其中改革指导思想就包括:适应国际合作和使日本人能自立于国际社会的需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在提高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基础上,提高对不同的民族、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理解;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的理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能力。

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始于1961年将7所中学指定为合作学校并开始实施国际理解教育。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内委员会向教育部提交报告,认为应将国际理解教育当作国家事业来推行。1997年,韩国教育部部长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议,建立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院。

从以上可知,国际理解教育在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国际理解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构建途径及具体的教学实践方法。包括基本内涵、功能意义、教学资源、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等;构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与操作模式。

通过主题活动、特设课程以及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创造自主、实践、创新的国际理解教育模式,使每一个学生学会用全球的眼光看世界,关注全球性问题,善于理解和吸取各国文化的精华,能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进行基本的国际交流,具有国际意识;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出色的中国人和国际人。

四、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一)研究范围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对研究的范围给以准确的限定。

1.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就是以宝安区某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主要载体,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最能充分反映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希冀通过该校践行国际理解教育课题的研究,总结出经验、方法以及模式,形成特色,从而进行推广。

2.相关概念的界定

(1)国际理解:国际理解其实质就是以宽容、尊重的态度与别国沟通协调和共同行动。只要有两个侧面:其一是基础即自己理解他人,其二是自己能够被他人所理解。其最重要的就是别人文化的理解,他国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了解。

(2)国际理解教育:20世纪下半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理念,即以促进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促使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既是对他过经济、政治、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是争取别国的人认识和了解本国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理解与被理解的互动,是一种引进与输出相统一的教育。

(二)研究内容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对国际理解教育内涵的理解以及其在学生生活中的意义;探索通过特设课程、主题活动以及学科渗透等方式挖掘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资源;在国际理解教育中积极践行新课改要求下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并形成完备的教学案例;通过特设课程、主题活动以及学科渗透等相关的教学案例希冀形成一套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操作模式。

六、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性质以及实践意义,本课题将拟采用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不同的研究内容再根据需要综合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等方法来收集研究数据和材料,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数据和材料。

行动研究法说明:怎样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和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相结合,首先通过文献探讨获得更多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将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然后我们课题组成员先系统梳理以往此方面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教训,如对教育方法、途径的修订进行讨论,对以往实践的成功经验进行交流,在行动中不断优化内容和方法、途径。对实施的研究进行拍摄录像分析,通过电邮电话等手段进行远程交流和指导,请专家到学校现场指导,及时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偏差,记录成功的经验,收集过程中的师生成果。

通过特设课程、主题活动以及学科渗透等实际行动,总结出研究经验,以研究报告、教师论文,优秀课例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并把优秀的教学案例学生作品向大家推广,或再优化方案实施滚动研究。

七、研究的有利条件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项课题的研究,蔡曼校长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她将会本课题的研究方面给大力的支持与指导,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同时课题组成语都对此课题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在本课题的相关内同上做

了一定量得贡献。

1.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事件的发生,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融合越来越紧密,这也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了解国际知识、通晓国际规则,尊重多样文化,这样才能在全球一体化的未来世界成功地参与竞争与合作。这种意识越来越强烈,国际理解教育的需要越来越强烈。

2.基础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3.目前中小学国际教育和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

4.《国际化礼仪》读本已编好即将出版

七、研究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

成立课题研究组,根据课题组成每个人的特长进行明确分工。课题各成员大量收集相应课题资料,梳理所有文献资料,借鉴他人研究经验,挖掘研究的空白点,形成本课题研究特色。讨论课题研究的方案以及最终明确组员分工。

设计研究步骤、时间规划、管理措施等。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或论文,其他有关材料。

九、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篇6: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要点与格式

一、研究方案的结构与要点

1.课题题目

题目的表述要体现出研究的目的、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类型。例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内容)提高教师素质(目的)的行动研究(方法)”(应用研究)。

2.问题提出(研究的新意)

这一部分是从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重要性起笔,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从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显露该领域的空白,从而提出本课题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和表述所提出的问题。

3.文献综述(研究的基础)

这一部分主要说明三点,一是该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发表何处)、研究者是谁、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二是说明该问题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三是对已有的研究作出价值评价。

4.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价值)

一是说明这项研究有什么用:二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研究的意义。这一部分要结合“问题的提出”来阐明。

5.研究的内容(研究什么)

研究的内容,是对课题题目的具体分解,形成研究问题。只有把研究的问题弄清楚了,研究才能开始。

对研究问题的分解越细致,研究起来就越轻松,越顺利。研究搞不下去,一是方法不对路:二是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清楚。问题不怕多,就怕提不出来。

6.研究的重点(研究什么)

一项课题,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要有重点,分主次,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本质问题,这样才有望取得预期的成果。仍以《中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指导研究》为例,在这个课题中,重点要抓住“方法”二字。也就是要着重回答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什么。当然,影响学生学习因素很多,如习惯、兴趣、能力等等,这些都需要研究,但这些问题是第二位的。这是课题名称决定的。如果课题是“影响学生学习方法的因素研究”,那么就要把研究重点放在习惯、兴趣、能力等因素上。

7.研究假设(研究什么)

研究的问题以假设的形式提出来,就变得更加明确了。一般来说应提供这样的内容,回答该研究的实际问题,对已知事实能做出解释,并且能预言一些能被证实的观察。一个假设应越简单越明了越好,如果设条件为a,反应为b。则一般取“如果a,则b这样的形式。它的真伪是用实践和实验来验证。

任何假设以及后果的考虑,必须在研究之前就形成。因为研究不能盲目进行。另外,假设的细节也不能忽视。如果一个假设随着研究的进程而改变,那么这个假设是十分可疑的。假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假设,描述原因和可能有的结果。另一类是解释性假设,解释由某种原因导致的结果以及说明必然产生这些结果的条件。描述性假设不具有预见性,而解释性假设则具有预见性。

8.研究方法(怎么研究)

研究方法的确定,取决于研究的类型。理论研究有理论研究的方法,应用研究有应用研究的方法,技术研究有技术研究的方法。理论研究一般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和思辩方法等;应用研究一般采用实验方法或试验方法等:技术研究采用试验方法等。任何研究往往不只是采

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例如,《中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指导研究》就是一项应用研究,这项研究可至少采用三种方法,一种是文献研究方法;二是经验总结法;三是实验方法。当然还可以采取调查方法。研究方法的确定,还取决于预期的研究成果。例如,《中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指导研究》,预期成果中有一项“调查报告”,那么,这项研究就必须采用调查方法。

一项课题,究竟应该选用什么方法,第一,不能以“方法”为中心去思考问题,而应以“问题”为中心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考察这个课题中的问题需要用什么方法去解决,是用调查的方法、实验的方法,还是用经验总结、理论研究的方法,还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等等,完全要从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比如,《中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指导研究》课题,用文献研究方法可以,用调查研究方法可以,用实验研究方法同样可以。第二,还要看研究的目的,也就是对问题的解决要达到什么程度。若是考察研究现状和进展,选用文献研究方法就可以了;若是要验证一个新的方法(假设),那么就必须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若是要了解当前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现实状况,就需要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等等。因此,对研究方法的确定,也要结合选题进行深入研究。一般来说,在研究方案中一看研究方法就知道这个课题是哪一类研究,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9.研究步骤(怎么研究)

研究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研究步骤要按照这三个阶段进行设计。每一阶段要做什么、怎么做,大体上什么时间做,什么时间做出什么,要有明确的设计,这样才能使研究工作一环紧扣一环。准备阶段是论证问题和制定方案的过程;研究阶段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阶段是回答问题的过程。每个阶段的内容不同,任务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当然,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研究成果。这一点十分重要。

10.研究结果(研究出什么)

一般来说,一个课题要解决几个问题,就应当得出几条结果。结果是研究的心脏,结果是依据所研究的问题确定的。预计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表述研究结果,这是预先就应作出设计的。只有预先设计,才能在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研究所得到的必要数据、资料、典型案例、观察记录搜集起来。这些研究资料如何整理和表述,是用统计表、曲线图,还是照片结合文字分别叙述等都要有一个预先的设计。这是一条重要经验。

11.预期成果(研究出什么)

一项课题最终的研究成果,在研究之前应预先有一个考虑,设计出成果的形式、成果的数量、成果的应用,以及成果应用的对象、范围等等。这个问题,是许多研究者缺乏考虑的,尤其是缺乏在研究之前预先考虑。

成果是一项研究的表现形式,成果的意义、价值决定着一项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表现在不同的方面,相对而言,有的成果理论价值大,应用价值小;有的成果应用价值大,理论价值小;而有的成果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都大。因此一项研究课题,值不值得去研究,要考察它的成果价值。

一项研究课题的成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著、工具书、文献资料汇编、目录索引、研究工作总结、研究工具(如调查问卷、测量表)、教学软件、教学光盘、专题讨论纪要、研究档案、提案与建议、科普读物、以及在报刊上发表的有一定见解的千字文等等,都是研究成果的不同表现形式。

除上述形式外,谈话、对话也是成果的形式之一。

12.课题的组织与管理(研究的保障)

(1)研究周期。主要说明整个研究工作需要多长时间,其中又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时限是什么。应当重视的是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的设计,要与预期成果联系起来考虑。

(2)研究计划。要根据研究周期、研究阶段和研究任务安排一个时间表。做好具体工作安排并限定完成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助于指导研究者目的明确地、系统地、一步一步地按时达到课题的最终目标,并据此检查、督促研究工作,避免经常出现的拖延现象。

(3)研究分工。对于一个课题组来说,这项工作十分重要。一项研究,只有分工细致,人尽其才,才能把工作做好。

(4)研究过程管理。主要是针对课题负责人而言,如何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加强研究过程管理是一条研究策略。对研究过程管理什么呢?主要内容是:把握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协调研究力量解决研究难点;资料档案的搜集和整理;研究力量的投入与分配;阶段任务的验收;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调整;经费的使用;研究的进度;专家咨询;学术研讨;研究报告的执笔;成果宣传等等。

(5)经费管理。研究要考虑成本。一项研究的成本是指从事研究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以及研究经费等要素。成本核算就是要把这些要素核算到研究全过程或研究成果之中。要核算研究成本与研究成果的比例,一定的成本是否能够达到或产生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即投入与产出之比。少量的研究经费应当用在什么地方,这是研究者要深入考虑的。不能做无效益的劳动。

(6)信息资料管理。研究过程中,对研究的信息、资料、数据的积累和管理是很重要的,这些信息、资料怎么搜集、怎么管理,怎么使用,要制定一些管理办法。一不能流失,二不能随便去用。研究资料是研究成果原始材料,缺少了就得不出成果。对研究资料的搜集和管理,既要从成果的角度考虑,还要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考虑。应该说是课题组的有型资产,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研究设计的格式

教育科研的方案设计是提高科研水平重要的必做的工作。研究设计就是为了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取客观的、反映本质属性的研究结论而制订的周密科学的研究工作计划。其方案设计有多种样式,可以不拘一格,但一般的格式有:

1.问题的提出。该栏目里要明确、简要指出:(1)为什么要开展该项课题的研究;(2)研究的依据或背景材料:(3)研究的意义:(4)研究的目的:(5)研究的假设。

2.研究方法和对象。(1)研究的具体方法:(2)研究对象及取样方法。

3.研究内容。

4.研究程序(步骤及时间安排)。

5.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6.研究结果的预想。

上一篇:齐鲁先锋 寿光市依托远程教育开展民意调查提高创先争优活动群众满意下一篇:清明节祭祖踏青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