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阅读训练作文

2024-05-16

小五阅读训练作文(共7篇)

篇1:小五阅读训练作文

四、综 合 应 用 题

1.某校五年级进行数学竞赛,规定算对的题目得5分,错一题扣2分,试卷上一共出了20道题,王明的成绩为86分,他算对 道题。18 2.A、B、C、D、E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每两个人都要比赛一盘,到现在为止,A已经比赛了4盘,B已经比赛了3盘,C已经比赛了1盘。此时E同学比赛了 盘。

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拿着5个、4个、1个、2个热水瓶同时打开水,但热水龙头只有1个,如果每打满一瓶热水需要1分钟,为使这四位同学打水用去的时间总和最少,则打水的次序为(按次序填入甲、乙、丙、丁),且此时打水所用的时间总和为 分钟。6 4.被除数、除数、商以及余数的和是100,已知商是12,余数是5,那么被除数=,除数=。5.甲、乙两人共有存款1000元,甲取出240元,乙又存入80元,这时甲的存款数恰好是乙的3倍。甲比乙原来多存存款多少钱?

6.一桶油连桶共重32千克,吃掉一半油后,又加入3千克,这时连桶重20千克,则桶内原有油 千克,桶重 千克。

7.育红小学原来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比室内活动的人数多480人,现在把室内活动的50人改为室外活动,这样室外活动的人数正好是室内活动的人数的5倍,参加室内、室外活动的共有 人。

8.甲站有汽车192辆,乙站有汽车48辆,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有汽车21辆,从乙站开往甲站的汽车是24辆,则 天以后甲站有汽车是乙站的7倍。

9.两个码头相距216千米,轮船顺水行完这段路程需要8小时,比逆水行完这段路程少用4小时,那么水流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10.少先队员捐款献爱心,四、五年级共捐款896元,五年级比六年级少捐28元,六年级比四年级多捐128元,则六年级捐款 元。

11.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雨天每天只能采12个,它一连采了112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问这几天中有几个雨天?

12.在一次竞赛中,老师出了20道题,规定做对一道题得5分,做错(或不做)一道题倒扣2分。小军共得了72分,他做对了 道题。

13.有一蓝橘子,分给若干个小朋友,如果有3个小朋友每人给4个,其余每人给3个,那么多余9个;如果有2个小朋友每人给3个,其余每人给5个,那么多余2个。则小朋友一共有 人,橘子有 个。14.小红家买来橘子和苹果若干,橘子个数是苹果的3倍,苹果每人分2个还多1个;橘子每人分8个还少5个。问小红家共有多少人?

买来橘子和苹果各多少个?

15.有五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00,如果另加一个数,那么这6个数的平均值增加2,如果再加一个数,那么这7个数的平均值又增加2,由此,第七个数是。

16.小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语文78分,音乐90分,体育82分,美术80分,数学成绩比五科平均成绩高6分,那么他数学考试的分数为 分。17.五(2)班女同学排成一排做早操,从排头数起,李红是第19个,从排尾数起,钱英是第14个。五(2)班共有女同学22人。李红和钱英之间隔着 人。18.红球和白球共有83个,白球和蓝球共有86个,蓝球和绿球共有88个,已知红球比绿球多3个,那么红球有 个。19.某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30人会游泳,35人会骑自行车,41人会打乒乓球,那么,这个班至少有 个学生这三项运动会都会。

20.有108个同学分成四个组,第一组人数的2倍等于第二组人数的

一半,比第三组人数少2人,比第四组人数多2人。问每组各有多少人? 8.21.两辆汽车分别从甲、乙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往返行驶。第一次相遇在离甲站40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在距乙处20千米处,那么

甲、乙两站相距 千米。

22.有甲、乙、丙三个人,甲每分钟行走120米,乙每分钟行走100米,丙每分钟行走70米。如果三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沿周长为300米的圆形跑道行走,那么 分钟之后三人第一次相遇。

23.张、王、李、赵四位同学共有90本书,但是不知道每人各有几本书,如果变动一下:张的减少2本,王的增加2本,李的增加1倍,赵的减少一半,那么四个人的书就一样多。问:每位同学原来各有几本书? 24.小许加工一批零件,他已加工了2天,每天加工50个,通过计算

若他还按这个速度加工,完成任务将比规定时间晚8天,于是他加快了加工速度,每天多加工10个,结果比规定时间提前5天完成任务。求:这批零件总共有多少个?

25.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在平行的轨道上同向而行,快车每小时行10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72千米,快车在后,慢车在前,从快车追上慢车车尾到车身全部离开慢车共用了30秒。已知快车车身长为176米,求:慢车车身的长度? 26.从甲地到乙地,轿车需要8小时,卡车需要12小时,轿车每小时比卡车多行20千米,卡车每小时行 千米。

27.某人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如果骑自行车,每千米比步行少用8分钟,那么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 倍。9.28.一列车通过长360米的第一个隧道用了24秒钟,另外又通过第二个长216米的隧道用了16秒钟,则列车的长度为 米。

29.小华有事从甲地去乙地,去时每小时行4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如果他往返共用10小时,那么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

30.小李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每小时行10千米,下午1时才能到达;如果每小时行15千米,上午11时才能到达。小李想在中午12时到达,他每小时应骑 千米。

31.已知A、B两地相距122.4千米,小李、小张骑自行车从A地,小王骑自行车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李、小张、小王每小时分别行17千米、12.5千米、14.5千米。那么,经过 小时,小李正好在小张与小王距离的中点处。

32.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离B地12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各自到达B、A地后,立即返回,途中又在距A地10千米处相遇,则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千米。

33.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0分钟在途中C地相遇。若甲迟出发5分钟,而乙每分钟比原来少行5米,则两人仍在C地相遇;若乙提前5分钟出发,而甲每分钟比原来多行5米,则两人还是在C地相遇。问:A、B两地相距 米。

10.五、(1)平均 数

1.某小组8人在一次竞赛中分别得了72、83、91、71、65、57、82、79分,求: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2.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十三个自然数计算平均数(保留两位小数),某同学计算出的答案是12.43。老师说最后一位数字错了,其它的数字都对。求:正确答案。

3.两人从甲地到乙地,甲是一半时间骑自行车,一半时间步行,乙是一半路程骑自行车,一半路程步行。他们的步行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骑车速度为每小时24千米。问:谁的平均速度快?

4.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上坡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下坡速度为每小时100千米。现在汽车从A地出发,上坡用了4小时,下坡用了3小时,从原路返回时,下坡速度改为每小时80千米,而上坡速度不变,求这辆汽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第一段240千米,第二段300千米。

5.某竞赛中,6位学生中的5位成绩分别为86、75、89、94、97分,第6位学生的成绩比这6位学生的平均成绩多4分。求:第6位学生的成绩。

6.某人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83页,第二天读了74页,第三天读了71页,第四天读了64页,第五天读的页数比这五天所读页数的平均页数还多3.2页,求:这五天读的平均页数。

7.甲乙两块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85斤。甲棉田有5亩,平均亩产籽棉203斤,乙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70斤,问:乙棉田有多少亩? 1 8.甲种糖每千克8.8元,乙种糖每千克7.2元,用5千克甲种糖和多少千克乙种糖混合,才能使每千克糖的价钱为8.2元?

9.某人远游,共要行驶32000千米。除车上装着四只轮胎,只带了一只备用胎,为了使五只胎磨损程度相同,司机就有规律地把五只轮胎使用。问:到达终点时每只轮胎行驶了多少千米?

10.某次考试,甲、乙、丙、丁四人的成绩统计如下:甲、乙、丙平均分91分,乙、丙、丁平均分89分,甲、丁平均分95分。问:甲得了多少分?

11.前五次考试总分为428分,第六次至第九次的平均分比前五次平均分多1.4分,现在进行第十次考试,要使后五次平均分高于所有十次的平均分,那么第十次至少要考多少分?(每次考试的分数都是整数)。12.甲班51人,乙班49人,某次考试两个班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1分,乙班的平均成绩要比甲班的平均成绩高7分,求乙班的平均分?

13.甲、乙、丙三人合买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付出5个面包钱,乙付出3个面包钱,丙没带钱,等吃完一算,丙应拿出4元钱,问:丙应还给甲、乙各多少钱?

2.(2)平均 数 应用

1.甲、乙两个车队运粮,一次共运出135吨,甲队派出15辆车,平均每辆运5吨,乙队派出的车,平均每辆运6吨,乙队派了多少辆车? 2.一台拖拉机第一天耕地10公亩,第二天比第一天耕的2倍少4公亩。这台拖拉机平均每天耕地多少公亩? 3.某工程队修筑一条公路,全长3000米,计划25天完成,后来通过工艺改革,加快了速度,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天多修30米,问实际修了几天? 4.五年级有三个班级,(1)班和(2)班的平均人数是55人,(2)班和(3)班的平均人数是54人,(3)班和(1)班的平均人数是53人,问三个班级各有多少人?

5.有5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8,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

6.小张从甲地往地,去时每小时行4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60千米,来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他回来一次共花15小时,那么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7.小明期中考试语文、外语、常识的平均成绩是85分,数学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小明数学考了多少分?

8.小张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语文87分,数学98分,地理91分,思想品德94分,外语成绩比五科成绩低2分,小张上学期期末考试外语考了多少分? 3.9.在一次数学测验中,五(1)班的平均成绩是87分,其中男生的平均分是85分,女生的平均分是90分,如果五(1)班的学生一共有50人那么这个班上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

10.某班42名学生都订了报纸,订阅《少年报》的有32人,订阅《小学生报》的有27人,有多少人两种报纸都订阅?

11.五年级有学生200人,报名参加体育小组的有180人,参加文娱小组的有160人,只参加体育小组和只参加文娱小组的各有多少人? 12.38人参加测验,答对第二题的有25人,答对第四题的有23人,两题都答对的有15人,问有几个人两题都没有答对?

13.某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30人会游泳,35人会骑自行车,42人会打乒乓球,那么,这个班至少有多少学生这三项运动都会?

14.下列所列分别是小张两门、三门或四门学科的平均成绩,请你把每科成绩算出来。

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英语平均成绩

ˇ ˇ ˇ ˇ 93 ˇ ˇ 95 ˇ ˇ 91 ˇ ˇ 95 ˇ ˇ ˇ 94

4.

篇2:小五阅读训练作文

片断训练的宗旨是从局部、小处着眼,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 从一点着眼, 从小处着手, 逐步提高, 然后过渡到构思整篇作文, 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到得心应手。

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片段训练。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是吸收, 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 习作是果实。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要场所, 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 掌握积累的方法, 指导多读多背,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记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 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段, 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录本。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词句是文章的砖瓦, 长期积累, 久而久之, 词汇丰富了, 写文章就下笔如有神了。

二、利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作文片段教学

要想写出好的文章, 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边学边用、现学现用。比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这一课,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紫藤萝花的:“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 想摘一朵。”对这一段优美的语句, 我先引导学生阅读, 让他们体会语句魅力, 并说出为什么好, 再摘录这段里面的好词句。之后提问学生, 有的学生回答:“就是感觉好。”对于这样的回答, 我并不满意, 于是再引导学生去注意作者所用到的修辞手法。再提问的时候, 就有学生回答:“作者运用了拟人句, 使得句子更加形象生动。”这样也就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接着对于好词句的讨论, 学生基本都能提出“仙露琼浆”这个词, 对于这个词的解释就是“极少, 不多见”。最后, 我引导学生也写出一段文字, 用上“仙露琼浆”, 这样学生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就大大加深了。

三、合理布置一些课外练笔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 比如周记, 让学生根据这周学过的课文的写作方式, 写一篇自己的所见所闻, 可以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 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或者还可以安排写一些读后感, 初中的课程里有很多名人名作, 让学生练写一些读后感, 由此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方法

新教改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也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笔者认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到片段作文训练中,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写作能力。

1. 仿写修辞手法

一篇文章如果要写得生动形象, 必然会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所以在理解课文时, 要趁机指导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得更美。如经典的写景文章《春》, 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 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 要引导学生用“犹如”、“仿佛”、“宛如”“像”仿写句子。

2. 仿写结构

总分总结构是总述、分述再总述的结构形式。《春》就是一篇总分总结构的优秀文章, 开头运用拟人的手法总写盼春, 中间从五个方面绘春, 最后再总写赞春。全文结构清楚, 思路明白, 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练习一段景物描写, 充分运用好修辞手法。

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 从读中学写, 写中促读, 突出重点, 多读多写,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写能力。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实质上是在更大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和方法的“渗透”, 有利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读写结合, 相得益彰”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 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 以读带写, 读写结合, 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焱.写, 不容忽视——浅谈写作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 (教师) , 2010 (1) .

篇3:以阅读教学促进素质作文训练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作文训练;阅读教学

初中素质作文训练体系研究实施课题研究认为,只有搞好阅读教学,让学生多读书,勤写读书笔记,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书从哪里来?如何读书?怎样写读书笔记呢?我根据初中素质作文训练体系研究实验课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和自己对阅读教学的理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操作。

一、让学生有书可读

农村学校的学生书包里一般只有教科书和学校发的家庭作业,其他的就难得有一本自己喜欢的读物了。这一堪忧的现实不得不让我这位负责素质作文实验的教师想办法为阅读教学创造条件。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

通过查询了解学校图书室的藏书,我给学生列出他们最宜读的书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其中的图书来读。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书他们才会认真阅读,认真去摘抄。

2.每学期一人买一本书

家长会上,我讲清楚在素质作文训练体系研究实验中,学生阅读的重要意义,倡导家长每学期务必给子女买一本书,学生之间相互交换来读。这样,班级的藏书无形中就“多”起来了。当然,教师要帮助家长、学生列出初中学生宜读的书目,以保证学生能读到好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等。

3.征订书报,创设平台

我们的阅读最终要落实到写作上,所以让学生多读同龄人的作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每年我用班费或自己出资给班级征订几份作文报刊,如《初中生作文报》《作文指导报》《初中生作文点评》等。告知学生我们的好作文也可以发表在上面。这样就会激发学生认真阅读、努力写作,写作好一点的学生还会做作家梦呢。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构建阅读管理机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教师的教学构想再完美也是枉然。但学生天生贪玩好动,思想单纯,他们很难做到为“读书”这一“宏伟”目标而“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阅读。于是,作为语文教师就一定要注意因利势导。循循善诱,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变弊为利,因利诱导

根据学生爱看电视不爱看书的现象,教师要巧妙引导,变弊为利。因为作品中的语言描写很精彩,有的还附上美妙绝伦的好诗,所以教师能讲得生动一些。“同学们想把故事讲得更生动一点的话,就只有认真去读书啦。”这样诱导,慢慢的学生就会去图书室借书,并认真阅读原著了,加上教师的检查督导,学生的读书习惯就会逐渐形成了。

2.教师的读书热情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爱读书才行,并随时把自己觉得美的诗文朗诵或朗读给学生。因为学生在效仿教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养成了读书习惯,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课内阅读教学的成功是诱导学生产生课后阅读的兴趣的关键

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抛出所要推荐的读物。如,教学《春》之后,学生感受到了朱自清散文的美,教师就及时推荐《朱自清散文集》;学一首唐诗之后推荐《唐诗三百首》等。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这样得到循循善诱的培养。

4.根据学生兴趣推荐图书,解决疑问,培养兴趣

学生是好奇的,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提出疑问,学生通过朗读来满足求知的欲望,还让学生体验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这就成了一举多得的好事了。

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更注重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的指导一定要以教材为依托,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以“教材”为“学材”,处处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得阅读方法于课内,独立运用阅读方法于课外。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生在初读文本之后再在精读的过程中用笔勾画出好词佳句和优美语段,并抄写在笔记本上;对文章内容、主体和语段的精彩之处的感想都倡导学生写在笔记本上。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记忆,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巩固成果

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作文的“话”也多起来了,典故成语也能常运用在作文之中。口头作文时,有的学生甚至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让我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

虽然阅读教学有了效果,我还是居安思危,随时鼓励鞭策学生积极阅读,认真积累,把读书和摘抄积累作为一日常规来要求学生。

参考文献:

胡玲玉.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D].首都师范大学,2012.

篇4:依托阅读课堂 优化作文训练

那么, 怎样紧扣阅读课堂设计更合理的写作训练呢?可以尝试以下几点做法。

一、多角度改写

吕叔湘先生说:“改写, 各种方式的改写, 各种范围的改写, 实在是作文的最好准备。”改写是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是发挥想象对原作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某种改动的一种作文形式。改写的形式很多, 不同形式的改写各有不同的难度和训练目的。改写对于学生熔铸材料、立意谋篇, 开拓想象力, 有很好的作用。

1.换体改写

换体改写就是依据课文, 用别的体裁加以改写。可把小说改编成课本剧。如执教《守财奴》, 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剧本;把叙事诗改写成故事, 执教《孔雀东南飞》, 就可以让学生根据乐府诗内容改写为“刘兰芝的故事”。把写景诗改写成散文。如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 就让学生展开想象, 依据诗歌改写为一篇描写山村明净优美景色的散文。把散文改写成诗歌。如执教《故都的秋》, 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写成一首现代诗。把记叙部分改写成新闻报道。如学习《五人墓碑记》, 可以让学生把记叙苏州人民暴动这段文字改成新闻报道……

2.变换叙述角度

变换叙事角度就是对课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 尝试用写作角度换位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如学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一文后, 不妨让学生尝试着用阿Q作为第一人称来写, 相信学生一定会兴致很浓地去完成, 而且效果也会不错。学习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一文后, 可以尝试让学生写《给葛朗台的一封信》, 让葛朗台作为第二人称出现, 学生可以直接与他对话, 与他直接探讨金钱与亲情的问题, 这比直接叫学生以“金钱与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更能吸引学生进行写作。

3.他角反观

他角反观是指跳出课本中的角色, 换一个身份去理性地审读文本, 并创造性地完成该角色的相关使命。如教学《失街亭》, 可以让学生做法官, 起草一份对马谡的判决书;教学《登泰山记》, 可以让学生做导游, 写一份解说词;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可以让学生以马克思好朋友的身份为马克思写墓志铭;教学《鸿门宴》, 可以要求学生以评论家的身份为文中人物写百字评语;教学《项链》, 可以尝试着播放相关的录像, 并去掉字幕, 让学生以配音员的身份给剧中人物写台词;教《祝福》, 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帮祥林嫂编一份年龄谱……他角反观,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跳出来”, 从理性的层面去把握课文, 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4.假设入境

假设入境是指在教学中进行假设, 发挥想象去编写超越时空限制的新故事或阐发自己的见解、看法, 假设自己在那样的场景下会怎样做、怎样说、怎样想, 从而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引导。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时, 可以让学生以“杜十娘有出路吗”为题写一段文字, 看自己能否帮助杜十娘重新规划她的人生。学生要完成这道作业, 必须进入假设情境:假设我是杜十娘, 当得知自己被李甲转手卖给孙富之后, 我会怎么想, 我会怎样设计自己的出路, 除了投河自尽, 我还有没有别的路可走……假设入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冲破定势思维的束缚, 迈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填补空白

补白, 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把与课文内容有关, 但课文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 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材中常有“留白”, 在这些似“无”的空白中, 渗透着极丰富的“有”, 它给学生提供了参与、行动、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的“空白”进行精心设计“补白”, 以此营造自由想象的氛围, 挖掘学生的写作素材,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利用情节的留白,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在文章中, 由于作者的特殊构思, 常常在描写事情发展的过程中省略了一些情节, 经常会出现情节上的跳跃。教师应引导学生想象补白, 充实情节内容, 丰满人物的形象。

譬如执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可以让学生想象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致葬词时, 周围的环境气氛并对此进行环境描写, 学生的想象驰骋在凄冷的环境氛围里会很好地体会到恩格斯沉痛的心情。执教《雷雨》, 我让学生对“衬衫上绣着的一朵小小的梅花”这一课文中省略的情节展开想象, 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侍萍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绣梅花的情景。有学生写道:“窗外, 皎洁的月光, 柔柔地抚摸着世间万物。屋内, 一盏油灯, 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灯下, 侍萍正在绣着梅花, 她面带微笑, 神情专注。在她身边, 年轻的周朴园怀抱着婴儿, 他边轻轻地拍着婴儿边哼着迷迷糊糊的眠歌, 双眼温柔地注视着侍萍。这是他们曾经拥有过的生活:宁静、温馨、甜美、幸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教师借助写作加深了学生对“梅花”这一个细节的感受, 为后面引导学生对课文人物的矛盾心理进行揣摩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别出心裁的设计, 让学生在再造想象中, 很好地丰满了人物形象。

2.利用插图的留白,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的中的文字, 它可以由语言文字构成, 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 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语文教师如能重视插图的作用,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 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就可以让静态的反映某个瞬间的形象的画面“活”起来, 补充课文中的形象和深化故事情节。这看图写文的过程, 无疑是一次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极好的机会。

譬如执教鲁迅的小说《祝福》时, 可以请学生给课本的插图命名并结合课文的情节写明自己的理由。学生兴致勃勃, 发散思维, 起了很多符合文本主题又富有创意的名字:“木偶人”、“死魂灵”、“她的生命没有春天”、“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她”、“一只被束缚的天鹅”等。执教《世间最美的坟墓》时, 我抓住课文插图——一张坟墓的黑白照片, 我让学生展开联想, 用200字左右的文字, 描绘插图景物的色彩。学生展开联想, 把自己心中的最美的色彩献给插图。接着, 我说道:“同学们用色彩绘出了你们心目中最美的坟墓, 可是课文为什么要选用一张黑白照片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 看看哪一种色彩最符合作者的本意。”学生认真阅读后, 最终明白选用黑白色是因为坟墓及坟墓主人的朴素之美。这节课, 我以写作设计悬念导入, 很好地引导学生写作,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3.从结尾的留白处入手,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填补文章结尾处的留白, 就是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 展开创造想象, 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向, 从而续写、补写故事的结局。这种类型的想象训练多放在情节性强的记叙文、小说中。因为这类文章常常巧妙安排情节结构, 戏剧性的反映人物的命运, 结局又常常戛然而止, 出人意外, 留有余地, 这就客观地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让他们驰骋想象, 去编写未发生的故事, 去设计人物将来的命运。《项链》因其结尾的悬念而使众多教师都选择它作为延伸性想象训练的最好材料。学习《项链》一文时, 在学生为故事“出乎意料之外, 又合乎情理之中”的巧妙结尾拍案叫绝, 又回味无穷时, 可以就引导他们运用丰富的想象, 续写课文的故事情节, 进行写作训练。当学生纷纷进入“假如我是路瓦栽夫人, 在知道项链是假的后, 我会怎样想、怎样做”的假设情境中, 就可以写出多种精彩结局。

4.从形象的留白处入手,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有时, 因为文章语言的简约、凝练, 或由于作者有意的忽略, 课文的形象往往会给读者留下空白。教师可抓住这些空白,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填补这些空白, 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爱莲说》这篇短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 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要领悟这种写法, 鉴赏“莲”这一艺术形象是关键。可这篇短文, 语言凝练, 全文不到150字, 而直接描写莲花的语句仅49个字。因此, 在进行文学欣赏时, 就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充分还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周敦颐对莲花的描述, 加以自己的想象, 对莲花进行细致的刻画, 用300字左右的现代文描绘莲花的风姿。为了展现莲花的形象, 学生必定要根据课文的描写, 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周敦颐笔下的莲的想象, 还会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影视、书画艺术中所见过的莲花的形象, 想象莲的花、叶的形状、颜色, 单株的或群莲的形态, 想象莲的屡屡花香, 想象莲的静态美与动态美……这样, 学生用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把表象重新组织安排, 进行加工, 创造出新的形象, 不但对莲花形象的认识变得丰富而生动起来, 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篇5:小五阅读训练作文

一、多读模仿,行之有效

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我们的教材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语文素材,同时也是学生起步作文的最好借鉴。为了让学生多读多写,我们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做到课课练、天天练仿写,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的。如精读课文《桂林山水》,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的文章,它抓住了桂林山和水的特点来写,写出了山的“奇、秀、险”和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中有一些精美的语句非常适合学生积累和模仿。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排比的句式和分号的用法是学生仿写的重点,学生仿写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用这种句式写雪花:“校园里的雪真白啊,白得让你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校园里的雪真大啊,大得像柳絮一般轻轻飘落;校园里的雪真厚啊,厚得可以盖住一切。”还有的学生用这种句式写妈妈的手,既写出了妈妈手的特点,又表达了对妈妈的赞美之情。

又如,选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这是一篇典型的状物文章。作者抓住了杨梅的颜色、形状和味道来写杨梅的特点,再写自己爱吃杨梅,体现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让学生读完后模仿它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如有学生写《我爱故乡的桃子》,我要求学生在写桃子时也抓住它的颜色、味道、形状以及自己爱吃桃子来写。我还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优美句子,如仿写“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一句,只要把“杨梅”改成“桃树”就行了。这样做对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效果更为显著。因此让学生多读和模仿的办法,可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尝试写作,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深挖教材,晓之以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语文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的范本。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积累素材,充分利用课本的精神支柱,让学生晓得文本真正的内涵和道理。教师还应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让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多读,尤其是精彩的部分更要多读。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记住这些优美的词汇,从而在说话和写作中更有灵感,可以随时选择恰当的词汇语言说出生动、形象,且具有美感的话语来。例如,教学第六册《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时,当学生读到小彼得写给妈妈的账单时,我让学生也说说自己为父母做了哪些事,父母有没有给报酬。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说话欲望,他们都很兴奋地说着自己的经历。如有学生说:“有啊,我给妈妈扫地,妈妈给了我一元钱。”还有学生说:“我洗一次碗,妈妈也给了我一元钱。”看着学生说得兴高采烈,我也没阻止他们,等他们说完后,我让他们去读一读妈妈给小彼得的账单。然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妈妈的报酬都是0芬尼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得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学生都低头思考。过了一会儿,就有学生说:“我们不该找妈妈要报酬。”接着,又有学生站起来说:“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照顾我也没有找我要钱。”这样就使学生意识到了妈妈对他们的爱。我趁机抓住这个素材,让学生把妈妈对自己的爱写出来,同时还出示了一些描写母亲的优美词句,当场就有好几个学生完成了任务。虽然只是简短的一两百个字,但这是他们对文本的真正理解。课堂上这种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不但能提高阅读质量,还能使枯燥无味的作文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因为三年级的作文是起步作文,只要让学生爱上作文,那作文就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分子。这样更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懂得及时积累语言,及時地把生活的素材收集起来,从而能使学生写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从实际出发,动之以情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提出:“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当我们把生活的真实性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判断和思考时,才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写出更令人感动的真实的文章来。例如,在教学第六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记录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纪录片。因为学生早已知道这件事,在看的时候很多学生激动不已。然后,我让学生读这篇课文,他们很快就理解了这篇课文的内容以及要表达的情感。接着,我问学生:“面对这一天灾你们要向灾区人民说什么?或做什么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学生说:“我要捐款,我要把过年的压岁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还有的学生说:“我要把我的衣服送给他们穿,把我最心爱的布娃娃送给他们玩。”这个问题使得学生的爱心和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此时,我出了个题目《万众一心》,让学生把这节课的场面写下来。学生兴致很高,纷纷下笔写作文。在这次的阅读课文教学中,我巧妙地将课文内容和实际连在了一起,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写出了饱含真情实感的文章,同时也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总之,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让学生读写结合、深挖教材,并从实际出发较好地发挥整合优化作用,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学生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的难题。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整合后,便能让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更能让学生懂得应在每一篇文章中充分吸取营养,从而使学生健康地阅读,开心地写作。

篇6:小五阅读训练作文

一、多读模仿, 行之有效

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的教材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语文素材, 同时也是学生起步作文的最好借鉴。为了让学生多读多写, 我们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做到课课练、天天练仿写, 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的。如精读课文《桂林山水》, 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的文章, 它抓住了桂林山和水的特点来写, 写出了山的“奇、秀、险”和水的“静、清、绿”的特点, 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中有一些精美的语句非常适合学生积累和模仿。如“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排比的句式和分号的用法是学生仿写的重点, 学生仿写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用这种句式写雪花:“校园里的雪真白啊, 白得让你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校园里的雪真大啊, 大得像柳絮一般轻轻飘落;校园里的雪真厚啊, 厚得可以盖住一切。”还有的学生用这种句式写妈妈的手, 既写出了妈妈手的特点, 又表达了对妈妈的赞美之情。

又如, 选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这是一篇典型的状物文章。作者抓住了杨梅的颜色、形状和味道来写杨梅的特点, 再写自己爱吃杨梅, 体现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让学生读完后模仿它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如有学生写《我爱故乡的桃子》, 我要求学生在写桃子时也抓住它的颜色、味道、形状以及自己爱吃桃子来写。我还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优美句子, 如仿写“细雨如丝, 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 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一句, 只要把“杨梅”改成“桃树”就行了。这样做对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 效果更为显著。因此让学生多读和模仿的办法, 可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尝试写作,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深挖教材, 晓之以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语文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的范本。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 积累素材, 充分利用课本的精神支柱, 让学生晓得文本真正的内涵和道理。教师还应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 让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 并指导学生多读, 尤其是精彩的部分更要多读。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记住这些优美的词汇, 从而在说话和写作中更有灵感, 可以随时选择恰当的词汇语言说出生动、形象, 且具有美感的话语来。例如, 教学第六册《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时, 当学生读到小彼得写给妈妈的账单时, 我让学生也说说自己为父母做了哪些事, 父母有没有给报酬。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说话欲望, 他们都很兴奋地说着自己的经历。如有学生说:“有啊, 我给妈妈扫地, 妈妈给了我一元钱。”还有学生说:“我洗一次碗, 妈妈也给了我一元钱。”看着学生说得兴高采烈, 我也没阻止他们, 等他们说完后, 我让他们去读一读妈妈给小彼得的账单。然后, 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妈妈的报酬都是0芬尼呢?”这一问题的提出, 使得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 学生都低头思考。过了一会儿, 就有学生说:“我们不该找妈妈要报酬。”接着, 又有学生站起来说:“在我生病的时候, 妈妈照顾我也没有找我要钱。”这样就使学生意识到了妈妈对他们的爱。我趁机抓住这个素材, 让学生把妈妈对自己的爱写出来, 同时还出示了一些描写母亲的优美词句, 当场就有好几个学生完成了任务。虽然只是简短的一两百个字, 但这是他们对文本的真正理解。课堂上这种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不但能提高阅读质量, 还能使枯燥无味的作文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因为三年级的作文是起步作文, 只要让学生爱上作文, 那作文就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分子。这样更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懂得及时积累语言, 及时地把生活的素材收集起来, 从而能使学生写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从实际出发, 动之以情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提出:“课堂即生活, 生活即课堂。”当我们把生活的真实性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他们去判断和思考时, 才能激发他们的情感, 使他们写出更令人感动的真实的文章来。例如, 在教学第六册《中国国际救援队, 真棒!》这篇课文时, 我先让学生观看了记录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纪录片。因为学生早已知道这件事, 在看的时候很多学生激动不已。然后, 我让学生读这篇课文, 他们很快就理解了这篇课文的内容以及要表达的情感。接着, 我问学生:“面对这一天灾你们要向灾区人民说什么?或做什么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学生说:“我要捐款, 我要把过年的压岁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还有的学生说:“我要把我的衣服送给他们穿, 把我最心爱的布娃娃送给他们玩。”这个问题使得学生的爱心和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此时, 我出了个题目《万众一心》, 让学生把这节课的场面写下来。学生兴致很高, 纷纷下笔写作文。在这次的阅读课文教学中, 我巧妙地将课文内容和实际连在了一起,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写出了饱含真情实感的文章, 同时也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篇7:在阅读教学中植入作文训练的尝试

一、植入仿写

仿写适合于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想象力丰富,仿写训练既可以让学生巩固学过的字、词、句、段。又能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获得写作训练。

1、仿写词、词组。低年级的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词汇,我们可以根据作文训练的需要,分类提取出一些词或词组让学生仿写。比如从课文中提取“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一句,让学生仿写类似带有数量词的描写事物的词组,学生可仿写“一片片什么?一朵朵什么?一行行什么?”等,还可提取“金灿灿的阳光”一句,让学生仿写类似带有颜色事物的词组等,此类词、词组学生易学易写,花费的时间也不多。

2、仿写句、段。每一篇课文都有好句子可让学生仿写,除了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修辞句可以从课文中提取出来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以外,总起句、过渡句同样可以提取出来让学生仿写,训练学生写总起句,可同时训练写段,比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开头都是一个总起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然后整个段落就是围绕各自的总起句展开具体描写,可以让学生仿照这种总分式的写法,写一写学校的树、学校的花和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情况等。此外,课文的开头段、结尾段,都可以在阅读教学时抽出十分钟给学生进行训练。只要让学生感觉到有样板可学,写起来不难,就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仿写篇。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练,还有一些有韵律的诗歌,学生易学易懂,在阅读教学中,可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仿写,比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以安排学生选择自己见过的,喜欢的花来仿照课文的写法,按照“观察到的(闻到的花香,看到的叶形、色,看到的花姿态)—感觉到的—联想到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花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有些人可能担心仿写会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影响了创新,其实并不用担心,学生仿写多了,积累了一定的字、词、句、段和叙述方法以后,自己就会去整合生活中的素材,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二、植入添写

写景、写物的课文常常会留有说不尽的意味,此时在教学中植入添写,无疑会让学生倍感兴趣,比如《九寨沟》这篇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动物活动,只选取了金丝猴、羚羊、大熊猫来写,九寨沟肯定不止这几种动物,这时可让学生展开想象,添写其它一些动物的活动情况,或者让学生在“四处林深叶茂”的后面添写九寨沟的树术种类、姿态等。这样,作文训练与阅读教学自然融合在一起,学生就不会觉得作文是一种可怕的负担了。

三、植入续写

有些课文在结尾处会留下一些悬念,这类课文适合植入续写,如《狼和小羊》这篇课文,结尾是“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省略号明显表示故事留下了悬念,后来小羊是不是被狼吃掉了?谁也不知道。孩子们心里肯定不希望小羊被狼吃掉,那么,老师就可以趁机启发学生:有谁能有好办法救小羊?此时,学生思维一定很活跃,老师就可安排时间给学生说一说,评一评,再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一个结尾。续写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写作潜力。

四、植入改写

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随时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植入改写,改写有多种类型,把古诗词、现代诗歌改写成散文,把第三人称改写成第一人称,改写故事情节等,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两首古诗,刘禹锡的《望洞庭》和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前一篇课文《但愿人长久》刚好是介绍苏轼写词的情景文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选择其中一首古诗,仿照《但愿人长久》一文,把诗歌改写一篇记叙散文。有样子可仿,学生就不会觉得难了。

五、植入创作训练

创作,完全是依赖学生独立思考去完成一篇作文。此方法适合于在对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中进行。中、高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生活体验,已经懂得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在阅读过程中,一个人,一句话,一点回忆,一处场景都可触发他们的思绪,成为写作的“契机”。如教学老舍的《养花》一课时,文中有一句话“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是一个很能引人深思的反问句,是教师植入作文训练的契机,这时教师及时点拨,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写一篇作文,目的就是要说明“劳动的必要和重要,以及人人都应该从劳动中体验乐趣,得到收获”。这样,学生脑中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会突然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会闪耀出光彩,几个毫不相干的人物、事件,会突然产生联系,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和表达欲望,使他们自觉拿起笔来写。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植入作文训练,能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当他们上写作课时,就不至于害怕了。

上一篇:教师“三八妇女节”的感想下一篇:城市居民低保申请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