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教育心得

2024-05-18

自然灾害教育心得(共11篇)

篇1:自然灾害教育心得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是关于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因此这一单元的习作也就跟“大自然的启示”有关。怎样才能写好这一新鲜的题材呢?

首先,孩子们要先从自己平时对大自然的观察入手,寻找自己有所感悟有所启发的事例。落叶的秘密,蚂蚁搬东西,镜子反射阳光,蜘蛛织网……这些都是本次作文的好材料。有的孩子可能一时之间会想不起自己曾经观察过什么,发现了什么。如果孩子平时有写日记的习惯,那么从日记本里找一找,说不定会找出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新鲜材料呢。

选好材料,就可以动笔了。本次习作的重点是要把自己观察到的写下来,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己是怎么想的,产生哪些疑问,都要写下来。既然有疑问了,就还需要有解答。头脑中的疑问是怎么解决的?上网查资料,或者查阅书籍,询问长辈,答案是什么,都应该交代清楚,这样读者头脑里的问号也可以消除。

本次习作还有一个要点,与之前的观察习作不同的是,还要写一写自己从中收到的启发。这有点类似于总结一个经验。当然,也可以把动植物对仿生学的运用写出来,这也是大自然的启示。

公众号:木子说教育

篇2:自然灾害教育心得

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

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

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

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

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

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

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

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2。

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

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

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篇3:自然灾害教育心得

一、自然灾害预防全民教育原则

(一) 统一性

自然灾害带来的是不能抗拒的破坏力量。它既对本来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也给不确定人群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或损害。因此, 对于自然灾害的预防教育工作是涉及到保护所有不同年龄、职业、地区民众的事情, 是一项应该把全体公民纳入教育对象的国家统筹兼顾的重大策略。

(二) 整体性

教育是一项通过运用科学手段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使教育对象形成相应意识和接受教育成果的过程。目前, 教育具有终身性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普遍共识。而公民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其所处的阶段不同而接受不同教育主体的教育。这就需要在建立全民自然灾害预防教育体系过程中明确各个不同时期和不同内容的教育资源分布要注意差异性、补充性和系统性的安排和衔接。

(三) 针对性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资源种类丰富、结构多样、情况复杂的国家。因此, 对于自然灾害预防教育也需要因地制宜, 把当地最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作为预防自然灾害教育的首要教育内容。同时, 根据临时出现的特殊情况及时调整教育内容。例如, 在因为施工不当导致海水倒灌或者出现原因不明的赤潮、突发性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时候就需要把教育的首要内容转移到应急性的内容上来。

(四) 有效性

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着眼点在于对自然灾害发生时生命财产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害。当自然灾害真正发生时, 预防教育中的内容能够起到减缓、减轻生命财产损害的作用。质言之, 自然灾害预防的内容必须是准确的、科学的;自然灾害预防教育的手段是可行的, 能够让教育对象真正掌握相应灾害预防技能。

(五) 持续性

自然灾害的爆发既有突发性也有集中性的特点。对于自然灾害的预防教育不能因为不处于自然灾害集中爆发的时间就有所放松警惕。针对公民的自然灾害预防教育需要贯穿公民的整个生命过程和组织体存续的全部时间。

二、自然灾害预防全民教育的体系构建

(一) 多元主体

1. 学校教育为主体

公民接受学校的专门教育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定教育形式。目前,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体制, 在一些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地区还正在酝酿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体制。作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公民往往都是处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阶段。这部分群体自我保护能力弱, 抗击自然灾害能力差。学校对于这部分群体的自然灾害预防教育应该上升到必修课的内容上。而其他阶段的学校教育也应该把自然灾害的预防教育贯穿在学生就读的全部时间并根据知识的深浅程度和学生理解掌握能力的变化来安排相应的内容。

2. 媒体正确引导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集收集、筛选、传递信息于一身的媒体在民众的知识传播、诉求表达以及意识引导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 随着信息海量化的特征越来越突出, 媒体所传达的信息也呈现出了差异化和受众目标化的特点。作为对于关系到地方甚至国家自然环境安全以及人生命财产安全的预防自然灾害这一信息传达, 媒体应该积极落实其传播公益的责任。媒体需要积极承担预防自然灾害知识准确、及时和完整的传播职责。

3. 社会机构各施其能

我国目前对于自然灾害的工作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应急的抢救和灾后的重建环节。而积累了抢救和重建经验的救援机构和建设机构往往忽视把这些经验进行归纳、提升为惠及群体更加广的暂不受灾的不确定人群。建立全民自然灾害预防教育体系需要掌握自然灾害预防、救助资源和积累这些方面经验的社会机构的积极参与。

(二) 充实内容

1. 自然灾害的基本内容

自然灾害本质上是一种自然现象,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 随着人类认识大自然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对于自然灾害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 逐渐上升为专门的学科体系。对于自然灾害预防全民教育的内容首先需要对自然灾害本身进行清晰的、科学、全面的介绍。

2. 自然灾害预防的日常准备措施

自然灾害在真正发生时往往带有巨大的爆发力和破坏力同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明确预见的特点。因此, 对于自然灾害预防教育的内容需要立足日常的生活, 应该倡导能够充分利用常见的资源予以积极防范。全民自然灾害预防教育着眼于全体公民灾害预防的教育不应是晦涩的专业技术的灌输而应是普通民众在自然灾害具有发生征兆时就能运用常备的资源保护生命和财产。

3. 自然灾害防范的实际演练

建立自然灾害预防教育的体系最终落脚点是希望能够在灾害发生前以及灾害发生时使平时教育的内容为公民运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而对于自然灾害预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的理论知识层面, 需要加大模拟自然灾害发生时实际演练的力度。只有公民掌握实际的自然灾害防范应用措施才是符合建立自然灾害预防教育体系目标的。

4. 自然灾害预防教育的评估与提高

自然灾害的状况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 对于自然灾害的研究以及预防措施也处于动态的过程。所以, 对于自然灾害预防教育需要根据自然灾害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评估的体系, 找出盲点和漏洞, 以便在下一阶段的预防教育中予以完善。

(三) 创新手段

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育手段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而对于全民自然灾害预防教育体系的建立还需要特别重视教育手段的创新。

1. 注重体验型的教育手段运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对于自然灾害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这其中一个体现就是对于自然灾害影响体验的再现或模拟的技术大幅提高。在自然灾害预防教育中增加体验型教育的内容能够使教育对象深刻体会到自然灾害的巨大危害, 增加自我防范意识, 提高学习预防知识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 体验型的教育手段运用能够增强教育对象在自然灾害真正来临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沉着应对灾害, 以最大程度地自救或者采取正确的方法等待救援。目前, 我国若干个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区准备建立灾害体验公园就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2. 加大互动式教育手段的运用

自然灾害预防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因为自然灾害袭击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在自然灾害预防教育的过程中,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其实需要面对的都是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因此, 在自然灾害预防教育中, 教育者切忌高高在上对教育对象进行说教式的教育。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加大互动式教育手段的运用, 与教育对象一起学习、深化自然灾害预防的内容并且在互动的过程中发现日后可以完善改进的地方。

3. 注重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运用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日新月异, 对于自然灾害预防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广告、电信等资源进行准确、及时和完整的传播。对于自然灾害预防教育的工作能够在平时这些公民常态的信息渠道进行传播的话, 在自然灾害真正发生时也能在相当程度上起到稳定人心, 辟清谣言的作用。

三、结语

自然灾害不能明确预见和避免, 但是却能为人类所认识、预防和抗击。建立全民自然灾害预防教育体系着眼于通过教育的方式最大程度地使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以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已有的文明成果。我国在全民自然灾害预防教育体系的建立上任重道远。

摘要: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多、涉及地域广、灾害防范体系薄弱的国家。对公民中进行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长久性的自然灾害预防教育是新时期应对灾害袭击, 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环节。文章就建立全民自然灾害预防教育体系的原则、主体、内容、手段等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自然灾害,预防,教育

参考文献

[1]地震及自然灾害预防[J].中国金融家, 2009, (5) .

[2]2008年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J].中国减灾, 2009, (1) .

[3]胡毓娟, 张言树, 查莎莎.论自然灾害防治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J].国土资源导刊, 2008, (4) .

[4]唐圣华, 田力.论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的完善——由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引发的思考[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 .

[5]盛海洋.我国自然灾害特征及其减灾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 2003, (4) .

篇4:自然灾害教育

关键词:灾害教育;责任;地理教师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多样,加上独特的季风气候,使得中国有多样的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在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更油然而生一种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警钟长鸣,教育学生树立灾害危机意识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一个多月后(6月14日)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7.2级地震。两次地震,前者顷刻间地动山摇,建筑纷纷倒塌,几万人被压在废墟下,有6.9万多人遇难,37万多人受伤,还有近1.8万人失踪;后者只有十多人死亡和数百人受伤。两次地震震级相差不大,但日本的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大。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国民良好的防灾意识和地震教育。据报道,日本全国普遍设有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

面对汶川地震的惨状,面对不同的地震结果,我们不得不深思: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生命显得多么脆弱,虽然我们不能制止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但我们可以更理性地去应对,寻求更富于智慧的生存途径。普及灾难教育是国情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地理课堂教学应是进行灾难教育的主要阵地,肩负起提高国民抗灾防灾意识的重任。

二、付诸行动,引导学生懂得防灾救灾知识

1.把握课堂教学主战场

高中地理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有四部分内容。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注重讲解基础知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主要运用实例进行灾害阐述,“自然灾害与环境”侧重于理性的认识,而“防灾与减灾”主要的目的是要学会预防。关于内容的编写,江苏不同版本教材各有千秋。人教版必修教材关于自然灾害内容没有单独章节,湘教版中有一节内容《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选修教材,人教版选修五分为三个章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中国的自然灾害和防灾与减灾;湘教版选修五分为四个章节:自然灾害概述,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与环境和防灾与减灾。

针对人教版没有单独成体系的教学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将灾情教育进行渗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教科书中,自然灾害知识往往穿插在一些基础地理知识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课本地理知识的讲解,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课本外的实际案例,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涉及气象灾害——寒潮与台风,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观看地图、电视、电影录像、幻灯、多媒体计算机等,调动学生兴趣,对自然灾害多发区环境特点的探索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上,以产生探索愿望的原动力,做到既能完成书面的教学任务,又能顺利做好灾情教育的渗透。

2.充分开展第二课堂

近几年,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常有发生,各种媒体平台常有报道。借助各种渠道,如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汶川地震发生后,各个学校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灾害教育活动,如国旗下讲话、绘制黑板报等。学校的教育力度是受限的。因此,校外防灾教育的渗透也非常重要。例如参观地震台、天文台,直观去感受对自然灾害的预报和监测。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一些自然灾害的前兆。例如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形变,小地震活动等。民间关于地震的谚语: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3.组织开展模拟演练

5.12汶川大地震是中国人心中深深的痛,为了增强防震抗震意识,了解基本的防震知识,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我们学校创设了灾情情境,拉起警报,身临其境,根据每班学生数量,设计楼道逃生疏导线路,训练学生在听到疏散信号后,能迅速地按照预定线路有序撤离,表现出良好的防震应急意识。同时模拟灾难现场,也培养同学们互帮互助的协调和自我调节能力。

经过训练后,全校学生能从教室的左右楼道有序撤离,在安全区内排列好一个个方队。学校应该教会学生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如何应对,以便做到沉着冷静地处置、机智灵活地应对、及时正确地自救。在自然灾难面前,生命高于一切!

近些年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当为此尽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灾害危机意识,警钟长鸣,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学生懂得防灾救灾的基本常识,将可能发生的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应临斌.区域性灾害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地理教学,2015(16):40-42.

[2]陈颙,史培军.自然灾害[M].北京师大出版社,2007-10.

篇5:自然拼读学习心得

一、关于“如何成为一名智慧型的幸福老师”的心得

教师不仅仅要成为一名爱心满溢的教师,还要成为一名智慧型的幸福老师。1、要学会享受职业的幸福

“当老师的,要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最幸福的事情。”真正好的、有智慧的老师,定是能点燃学生希望的人,能够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够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成长。

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使人幸福。也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教师幸福快乐,学生才能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充满信心地生活。

2、要hold住自己的情绪

调控心理,寻找幸福之路。现在的老师都觉得压力很大:社会过高的期望值;角色的冲突;工作超载;成就感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学生难管等等。当一名智慧醒的幸福老师要学会泄压。

懂得享受课堂。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

享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泡个吧、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3、要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修炼

常说,教师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我们要自己为自己“加油、充电”而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

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读书的时间,增加阅读量,要注意学习知识的深、广、新、专。深,是要通读教育理论、著作,理清其来龙去脉,并能利用理论来宏观指导实践;广,是要看各个领域的书籍,要看得杂,连学生喜欢看的书,也应该去读一读;新,是要多看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捕获教育研究的前沿信息,掌握教改动态,了解教学热点;专,就是多看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书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微观上调控工作实践。

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去坚持,并把它形成一种习惯,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读书不单单是为了工作,也更是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在最后希望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不同媒介不断学习;学会尊重、认可别人的付出;享受教育,亦享受读书!

希望自己心中能充满阳光,成为一名智慧型的幸福老师!

二、关于“自然拼读与小学英语教学”的心得

自然拼读法是指看到一个单词,就可以根据英文字母在单词里的发音规律把这个单词读出来的一种方法。即从“发音字母-字母组合发音-单词-简单句子-整段句子”逐步学习,让学生轻松掌握“自然拼读”法,培养孩子正确的英语语感,打好英语学习基础。

这次学习,记得最深的一句话是“拼读为阅读,阅读悦思维”。

自然拼读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的,自然拼读是阅读的基础,它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语文启蒙”。英语阅读则是对自然拼读的练习和巩固。

学习后,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 1、要重视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帮助。一套行之有效的语音教学法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单词。因此,语音教学中要让孩子们特别重视拼读规律。

2、“自然拼读法”的基本方法 “自然拼读法”比较适合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学习英语,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掌握单词。英语词汇中有70%的规律单词,都可以用自然拼读法拼写出来。自然拼读法是用26个字母的发音,5个元音字母与前一个辅音字母相拼进行操练的拼读法。“自然拼读法”可以大大提高单词拼读的准确率,为以后学生学习英语、牢记单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1)音义结合

听力积累:儿歌、绘画、绘本(2)因素意识

听音辨音、节奏韵律、语音语调(3)音形对应

系统学习拼读规律、在词句中训练拼读技能(4)拼读书写

从听说向读写过程、为阅读做准备

3、“自然拼读法”的基本教学步骤(1)学习和认读二十六个字母(2)掌握二十六个字母的读音(3)练习单元音字母的拼读。

(4)在一个单词里有两个元音时,前边一个元音发字母音,后边一个元音不发音(5)设假词操练。如:bace, dace, face, lace 等等(6)特殊读法。如:qu [ kw ], ph [ p ]等等

这样的教学步骤非常清晰,但在操作时,应当考虑课堂的时间安排与活动的设计。在小学阶段中,语音教学不能独立分开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注意操练的趣味性。这样,孩子们学习和操练起来更加迅速,记单词更加牢固。

4、多渠道学习

(1)设任务进行学习。语音教学也可以设计各种任务进行学习与操练,使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2)创设学习环境。在教简单的字母时,可以在教室的一角设计一个主题画,如:字母树,在树上贴上26个字母。在学习元音字母时,可以画“元音屋”,将字母按发音归类到不同的屋子里里等等。

(3)趣味记忆。如:r, j, ch, s, l 字母,后面的u 读作[ u: ]。这几个字母可记成“忍者吃沙拉”。

篇6:安全教育自然灾害

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震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

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

地震发生时,首先要镇静,选择最好的躲避处,并做好身体重要部位的保护。

4、不要地震一停立马回房间

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可能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也很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别惊慌乱跑

篇7:学校自然灾害教育

主讲人:高永士

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中,我们同样也要重视对于防御自然灾害的教育。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会给人们带来生命、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是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一类,也常给人们带来种种危害,所以我们学生应当积极去了解采取的措施,以尽可能避免其发生、减少其带来危害后的严重性。

汶川大地震再次告诫我们,自然灾害距我们校园不远,预防自然灾害对校园安全的威胁应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认识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及水平,让学生树立防范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避免紧急情况下更多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在城市里,许多学生对于安全的防范意识远远要高于农村的孩子。所以,我认为在农村我们老师更应该做好学生安全的教育,尤其是自然灾害。从小就灌输自然灾害的危害性以及教育学生遇到自然灾害时候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低年级的学生知道基本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高年级的同学要能熟知这些自然灾害的特点,防范方法以及应对措施。

我们都盼望孩子一生平安顺利,但美好的愿望并不能阻止灾害的发生。所以,让孩子拥有临灾智慧,从日常生活、游戏训练中拥有顺利逃生的技能,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面对自然灾害要放正心态,正确对待。充分发挥个人保护作用,掌握自我保护技能。例如,外出时如何避免遭受雷击?

1.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狂奔、停留;手中的通讯工具要关闭。

2.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3.特别要小心的是遇到雷电时,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下站立;也不要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物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还要远离输配电线、架空电话线缆等。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击危险。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应对措施,当自然灾害来到时就能做到不慌乱,冷静沉着对待。

总之,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于长时间的培养,使安全扎根学生心中。

篇8:浅谈“自然”歌唱的体验与心得

首先,我想从歌唱中的呼吸开始说起。气息是使声带发出声音的源动力,可见气息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声音质量的高低。呼吸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在很多书上也都见到过。例如: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胸腹联合式呼吸。其实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又怎样才能正确的理解这样的一些词呢?我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讲,首先要非常自然的去控制气息,而不是灌输太多的“方法”或者去做一些力不从心的练习。

歌唱时的呼吸与讲话时的呼吸的确不完全相同,但却也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实际生活。要记住:“艺术来源于实践”,一切凭空的理论都很可能导致在声乐学习中走弯路。那么怎样才算是做到了自然的呼吸呢?必须注意:气吸得深不是说气大量的吸入肺部形成的僵硬与紧张,而是要有个限度,一般只要够用的话就形成了自然的呼吸。吸气时肩膀不要抬起来,身体直,重心稳,上胸开,双肩松。总之,歌唱时气要吸的深,但却不紧张,不僵硬,一切都要在自然的状态中完成。如果能这样呼吸就说明你已经有了自然的呼吸控制,保持住这一状态,持之以恒的练下去,你的呼吸能力就会逐渐加强。

其次,我想说一说歌唱中喉头的问题。歌唱时喉头各部分肌肉状态的说法是比较多的,有的人为了怕用喉头,就放松,完全忽略了喉咙一直去追求所谓的“面罩”唱法,以至于最后就认为声音是从“面”上出来的,结果是气多声音少,把喉咙捏的很紧,费力不讨好。这种声音自己听起来很响亮,但是别人听起来很难听,而且常常憋的脸红脖子粗。事实上声带是声音的来源,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所有的一切不就成了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了吗?所以,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讲,一定要注意保留自己最真实最原始的音色, 保留最有个性的声音特点,否则不就成了千篇一律了吗?那么世界上有一位歌唱家也就够我们听的了,所以,我认为一定要用喉咙唱歌。唱歌的时候喉头应自然的降低,标准我认为就是在半打哈欠的时候喉头所下降的位置。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真正的美声唱法, 喉位向上是绝对不正确的,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的保持喉头的低下是最重要的。闻名于世的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罗蒂说:“我在唱高音的时候感觉喉咙像是掉进了嗓子眼”。号称第四大男高音的意大利歌唱家阿兰尼亚、西班牙传奇女高音歌唱家贝尔冈扎、意大利女高音安祖利亚·佐祖奥在其各自的歌唱艺术中都有其各自的阐述,但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不同程度的降低喉头去唱歌。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号称“中国之莺”的周小燕先生也对喉位保持低下表示赞同。从医学角度来讲,同样对这一观点有了论证,所有声部的歌唱者,通常都必须不同程度的降低喉头位置,否则就会影响特定泛音的选择和增强,不能形成质地优异的嗓音。

随着气息能力的增强,喉头位置的稳定,那么中音区的基础牢固也就不成问题了,自然的训练好中声区是为了下一步也就是说为了换声做下了铺垫。在进入换声区的时候,不能操之过急,在进入高音区之前的几个音是很重要的。同样也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不能破坏已经建立好的中声区,在唱中音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自然,声音位置基本在上口盖大牙的位置。那么,到了换声区以后这个位置就要逐渐向后移,这个过程自然就不像中声区时简单,但也一定要顺着把声音送上去,随着高音的逐渐变高,气息的支持也要跟着增强。然而绝对不能是僵住的所以说无论是音高位置的变化和气息运用都应遵循自然的原则,夸张而不夸大。

提到声音位置的变化,那么就要谈到口形的问题,我觉得这就要因人而异了。人与人的嗓子不同,也因此有了不同的声部:女高、女中、男高、男中,但就算是一个声部也不完全一样。拿女中音举例来说,有高一点的次女高也有低一点的女中音,所以根据不同的音色特点,口形的变化也不大一样。有要求张大口的也有不需要张的很大的。衡量的原则也来源于自然。根据学生自然嗓子结构来定。如果注意到了这些,那么你就会把换声做的很好。随着换声技术的增强声音会自然的进入高声区。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可能我们听到了太多的“自然”,但如果真正领悟声乐中“自然”的真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诗情。那要通过不断地摸索思考,更重要的加上持之以恒的精神。声乐的学习就要经得起考验,“自然”的声音是最美的,最容易得来的。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把所有的事都想的很复杂,找到一种简单而又自然的唱法,就要坚持下去,永远如此,歌唱的能力就会慢慢的增强,做到自然的歌唱也就轻而易举了。

摘要:世界上一切“自然”的东西都有它独特的一面,都是最美的,声音也不例外。唱歌必须自然的进行,所谓美好的声音就是充分发挥出乐器自然的美,并且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学习。总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永远保持声音的自然、真实。

篇9:自然性教育,性教育自然

心理学研究认为,3岁左右的孩子已处于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即“性蕾期”。这时幼儿开始在朦胧中对性产生兴趣,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尤其是对生殖器官充满好奇。但这种性好奇和性探索不带有任何满足性需求的目的,孩子们把性当作知识来学,对他们来说,认识生殖器官跟认识动物、植物没什么两样。所以说,幼儿性教育不是要让父母给孩子讲多少有关性的知识,最重要的是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性问题,使孩子对性形成一种自然、坦率、科学的态度。

孩子需要了解哪些性知识

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和时期需要了解不同的性知识,幼儿需要的性知识自然有其独特性。1991年,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协会编写了《全国性教育综合大纲》,其中幼儿园和一年级的性教育内容如下:

(1)一切生物都要繁殖,生命来自生命。

(2)要保护身体的各个部分,了解并学会正确称谓这些部分。

(3)男孩女孩的不同,可以开诚布公地讨论这些不同。

(4)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隐私,每个人都应尊重他人的隐私。

(5)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很重要,应该关心其他成员的幸福。

这些规范对于我们的幼儿性教育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同样适用于我国的幼儿性教育。

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

父母共同参与扮演性别角色

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共同参与。因为在父母教育差异的对比之下,幼儿才能更好地对男性和女性的特点以及作用产生理解,从而对男性和女性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如男孩子可以从父亲身上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树立男性的人格特点,比如冒险、探索、独立等,而女孩则可以在母亲那里学会女性的人格特点。

家庭生活起居实施男女有别

父母应及早明确地指出孩子的性别并告诉孩子上厕所、穿衣服、发型打扮等都要男女有别,让男孩经常理发,给女孩扎辫子;启发引导孩子主动发现探索男(女)孩各自喜欢从事的活动;从行为规范方面对孩子提出要求,让孩子逐渐了解一个男孩应当如何、一个女孩应当如何等一系列的规范和品行,并教育他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隐私,学会保护自己。

出现性游戏怎么办

心理学研究表明,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在朦胧中对异性感兴趣,从而出现典型的性游戏,这些性游戏是幼儿性意识发展过程中最幼稚、单纯的表现。

孩子的性游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自乐式性游戏

出生六七周的婴儿开始能用手触摸东西,如经常会触摸衣服、被褥、自己的脸和脚等,当他们偶然触碰到生殖器并因此得到快感时,就会发展为自乐式的性游戏。据统计有1/3的自乐式性游戏会延续至儿童期。

友爱式性游戏

随着儿童性意识的发展,他们意识到了同伴之间不同的性别,开始对同伴的身体感兴趣,想查看或窥视同伴的身体。“我们结婚吧”“我们生孩子吧”“我当爸爸,你当妈妈”这类带有性意识的语言开始出现在扮演游戏之中。

探索式性游戏

随着性意識的发展,产生了某种思索与探究。女孩感到好奇的是,同样具有小便功能的生殖器,为什么在构造上会不一样?在她们看来,男孩子的生殖器在小便时似乎更为方便,既可站着小便,又可任意控制小便方向,于是就会带着好奇心理予以探究。这种探究有时候表现为毫无顾忌地看男孩小便,有时则表现为不好意思地偷看。

对爸爸妈妈说

这些性游戏只是孩子性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幼稚表现,家长不必大惊小怪,一般情况下不要去干涉。因为这些性游戏并不是有意识的性活动,仅仅是模仿和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游戏会自然消失。家长大惊小怪的态度会增强孩子对性的好奇心,导致性游戏愈演愈烈。

如果发现孩子有强制性的性游戏,家长还是须适时引导,明确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正确的行为。当孩子出现经常抚摸性器官的现象时,家长可以用故事、图书、玩具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平时不要给孩子穿太紧的裤子。

“性教育也是爱的教育,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在爱的教育里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的爱心,还要培养孩子对待爱情的责任感以及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在“爱的教育”里,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如生活作风正派,有责任心,夫妻恩爱有加,互敬互重,等等,努力营造美满幸福的家庭氛围。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就形成了良好的性道德观和价值观。

篇10:自然拼读法学习心得

自然拼读法是指看到一个单词,就可以根据英文字母在单词里的发音规律把这个单词读出来的一种方法。即从“字母发音-字母组合发音-单词-简单句子-整段句子”逐步学习,让孩子轻松掌握“自然拼读”法,培养孩子正确的英语语感,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在英语母语国家的幼儿园里,孩子们从三岁起,就开始接受自然拼读法的学习了,这种方法是美国及很多英语母语国家孩子学习自己母语的方法。英语自然拼读法通过直接学习2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建立字母及字母组合与发音的感知,从而达到“看字读音,听音辨字”的神奇学习效果。

在培训过程中,格瑞老师把多媒体素材融文字、声音、动画、音乐于一体,可以激发学习者的热情,互动学习,课堂氛围比较活泼、生动,能够迅速抓住学习者的眼球,激发学习者的热情,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和突出。老师还把每个语音现象都制成了一张精美小卡片,生动可爱,另有自然拼读特色游戏,娱乐、学习两不误,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我们国内的孩子,他们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同学,包括孩子本人,全都是不讲英语的。遇到不会读的单词,一般只能问英语老师,而英语老师根本就不可能耐心回答你(全班几十个同学,每人问一遍,课就不用上了,何况问一遍根本就不够);发音错误的时候,要么没人听出来,要么就会受到嘲笑——因此孩子们都自动养成这样的习惯:少讲英语多讲汉语。所以,应该让学生学会自己就能把单词读出来的方法,这就涉及到音标的学习和自然拼读法的学习了。经过一段时间Phonics的训练,孩子朗读时能做到发音准确、拼读快速。从没见过的单词,可以准确拼读出来。即便一本未谋面还有很多生词的英语书,能用拼读法顺利读出、读准确。当然,这是我们的理想状态,这需要长期的训练,不是一朝就能达成的。

我觉得,音标与自然拼读,可以相互补充,而不必相互排斥。如果在还没有学汉语拼音的时候学英语,这么小的孩子确实不是特别适合学习音标,那么,倒是可以先学习自然拼读,形成一定的语感,等到小学三四年级以上的时候再来学习音标。但是,毫无疑问,应该选择音标!因为,音标是必需的,而自然拼读却不是必需的。掌握音标所花的时间,比掌握自然拼读要少很多,但实用性却要大很多。音标虽然是有点抽象、有点难记,但是它确实是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最重要的基础工具之一,是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

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也许和别人的意见有不同,希望和大家互相学习。

篇11:《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

一直以来都对文学家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我不是一个能静下心来研究文学的人,如果让我读一本政治书,我更乐意去计算一个方程。或许是人们总是对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抱有浓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吧,在上完《自然辩证法》之后,我发现这门课并不只是想我看到的那么简单,它涵盖万千,是很多文人墨客以及各领域大家集成的产物,它的很多内容可以适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能解决一些我认为和它毫不相干的问题,这也让我对理论的知识更加重视。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去阅读了《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教材。

课程中老师讲述的《自然辩证法》,其广义的定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科学技术发展史为基础,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它有197个组成部分,后来,前苏联在整理出版这些手稿的过程中,删去了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之后留下了181个组成部分,包括10篇论文,169个札记和片断和2个计划草案。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在阅读了自然辩证法的书籍后,我认为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分为两个方面:运用唯物辩证法概括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批判形而上学自然观,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揭示自然界的辩证法,从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为自然科学提供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自然辩证法是和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紧密相连的。其创立于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哲学和科学技术,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同样,自然辩证法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对所有理论的研究我们都不能脱离现实,在基本问题上都必须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不能在不切实际的基础上研究问题。

从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来说,自然辩证法包括并涉及很广泛的领 域,它的内容、方法和原理都是不断发展的。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或者是社会科学,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恩格斯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他说“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并且过去和机体种源说相对立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善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这些都是和唯物主义理论相关的,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以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研究世界的发展,同时运用辩证的理论来对待自然界中的发展变化。

从自然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关系来说,人类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是相辅相成,一脉相连的。一方面,人类在与自然界相处的过程中通过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使得科学技术得以完善和发展,建立了系统的科学技术的体系;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它对人们关系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任何事物都和科学技术紧密相关,人们的发展和认识离不开科学技术,它是人与自然的中介,也是人与人关系的中介。

在自然辩证法中,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即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从这一方面来说,我就可以明白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

我曾经把自然辩证法当作纯粹的文学的知识,认为自然辩证法是文学家写出来的像是散文或者随笔的文章,可是渐渐的却发现,这样的散文或随笔所折射出 来的道理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发现自然辩证法并不仅仅是静态的只是体系,更是一个充满了创造性的探索过程。这些知识并不是那些文人在小屋里冥想的结果,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批判和继承前人的理论成果,糅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并经历创新、失败、再创新的循环过程而成就的。这些作家之所以具有卓越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非凡,而是因为他们对一切自然界的相关问题都保持了一种不甘于因循守旧、积极求新的精神状态,他们有着难以满足的好奇心、寻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永无止境的求知欲望、不盲从的独立品格、求新冒险的意识和灵敏多变的思维等科学创新精神。例如当牛顿被苹果砸中时,并不是直接将它吃掉,而是想着这一切是怎么的,因此,“万有引力”被他发现;伽利略对比萨大教堂吊灯的摆动好奇,对此进行深刻的研究,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哥白尼大胆质疑权威的“地心说”,从而提出了“日心说”,掀起了一场近代自然科学的哥白尼革命;道尔顿对母亲买的五颜六色的袜子感到好奇,开创了色盲症的研究。这些鲜活的例子让我对创新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也明白了科学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是科学家们沿着旧人开创的道路发现的另一片世外桃源,远远不是墨守成规的结果。然而,对科学的批判精神并不是对科学的一味否定,而是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前人的研究成果,理性的看待科学,并运用发展的观点来对科学进行扩充和完整。

自然辩证法与学科间有着紧密联系,以我所学的食品专业为例,在与食品相关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科研中的各种问题。在科研选题方面,我们应当遵守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从而确保我们的课题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跟得上社会发展的前沿,并且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在现有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的情况下,能顺利进行;对于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来说,我们不能一味的盲目相信师兄师姐的研究成果,在我的实验过程中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参考师兄师姐的实验步骤的情况下,我始终不能得到电转移的理想结果,每次实验都以失败告终,请教了老师和师兄师姐,他们对此也很困惑,因为相同的实验,相同的材料,相同的仪器,相同的实验步骤却不能得到类似的结果,因此我决定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我准备了一批实验材料,即电泳胶,然后进行电转移实验,同时记下每次实验的条件和结果。最终,合适的实验条件被我摸索出来了,可能是因为实 验仪器老化的原因,原来的实验条件已经不适合这样的操作,我也就深刻理解了自然辩证法中运用辩证的态度来对待前人理论的说法;而对于食品企业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科技的进步,其规模日益扩大,管理也越来越系统化、专业化,这就要求我们以一个正确的理论作为依据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自然辩证法中的系统方法在食品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食品企业管理研究是人们通过有效地组织各种农副产品资源生产出产品,然后进行销售,从而获得利润。与自然辩证法类似,食品企业管理研究的也是客体,即原料,主体,即人,而管理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则作为中介,还包括人与资源、技术、社会的关系。这与自然辩证法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以及人与自然社会之前的关系有着相类似的关系。恩格斯提出“一个名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哲学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他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度,需要一个正确的哲学理论来指导我们进行研究,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这一整套理论,要求我们要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食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遇到过很多问题,无一不是在告诉人们,企业的发展要与自然界的发展相结合,以系统的方法看问题,注意生态自然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食品企业管理理论发展至今,整个理论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从企业战略的规划,到企业风险的管理,再到财务、人力资源、销售、生产、市场营销等等方面,都已形成了各自独立却又相互依存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都经过了时间与实践的考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而在食品企业管理中,技术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能够让企业在竞争中获得强劲的优势,而且这种差异性的优势是不容易被模仿的。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食品企业由于诸如市场条件越来越苛刻,市场变得越来越大,新产品的研发周期越来越短等原因,越来越需要更精细化,要更专业、更高级、更系统地进行管理。运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我们食品企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自然辩证法贯穿在我们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

自然辨证法和科学技术史息息相关的,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这和科学技术密不可分,而对科学技术的探索研究离不开适当的方法,即科技创新 必须依赖一定的手段,也就是自然辩证法中提到的科学技术方法。科学技术研究方法并不仅仅和自然辩证法相关,也和我们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紧密相连:专业课为我们阐述的是实验的方法,而科学技术方法论则为我们专业课的教学方法起到了补充和深化的作用,让我认识到的是科学知识不是真理,我们应该批判性的接收知识,在创新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理论进行学习和认知。而作为研究生,更应该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方法的重要性,注意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结合。与此同时,多向导师请教他们对科研的看法和在科研研究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并在自己进行科研研究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方法与原理的关系。

上一篇:镇农村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动员会发言稿下一篇:学生基本信息填写与校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