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小结

2024-06-07

一年级下册数学小结(通用8篇)

篇1:一年级下册数学小结

麻江向阳小学一年级(1)班 2011-2012 学第二学期

数学半学期工作总结
时光流逝,转眼间已经过了半学期了。半学期来,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 课、认真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积极参加学校的每一次教研,加强学习,逐步提高自己 的业务水平,以下是我工作情况的小结:

一、上半期主要工作: 我一(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对每一节课都做到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 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 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本学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下载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学生不仅 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很多教学难点也 迎刃而解了,效果极好。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注重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及时做练习册.完成一小节的内容就及时做练习册,本学期练习册大部分是在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的。对练习册即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教学中我主要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除此之外,我还鼓励优等生与他们结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们已经学完了四个单元,分别是位置、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主要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拼组)和 100 以内数的认识(包括读数、写数组成、数的顺序和比大 小)。五单元我们全年级统一留到后面进行专门的学习,现在正在学六单元——100 以内 的加减法

(一)。“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知识很重要,但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讲 却是一个难点。以前在学的 20 以内的加减法时,有些孩子可以“吃点老本”,现在是已经 没有“老本”可以吃了。在做题时,结果的正确与否已经是其次,重点是要求孩子计算方 法的掌握。本单元是重要的计算单元,每一种类型的计算方法必须在两天内掌握牢,所以 每天的说书作业和速算练习一定要落实。在方法已经能灵活运用之后,再慢慢的提高速度。以不变应万变。

二、取得成绩: 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绝大部 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

篇2:一年级下册数学小结

教师:李园园

本单元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这些图形,对这些几何形状的特征有一些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基于学生在学习以前,对几个立体图形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增加对图形的认识。本单元教学思想是想通过动手操作、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在教学中我先后设计了猜猜我是谁、摸物体、找朋友等游戏,发现学生积极性比往常高很多。但毕竟学生自制力欠缺,课堂容易过于“气氛”,这点以后教学中还需完善。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三角形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设计了用小木棍搭建三角形的游戏,比较几个学生搭建的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几个三角形的不同,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三角形三条边是可以不一样的。

篇3:一年级下册数学小结

一、从宏观层面看教材的变化

1. 教材外观与字数的变化

像《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样,《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开本也由实验教材的32开本统一变成了审定教材的16开本。封面左上角的标志也由“教育部审定2012”替代了“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11年初审通过”,实验教材封面上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行字在审定教材的封面上并没有出现。书变大了许多,但审定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页数并没有减少,与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一样都是106页。再仔细一看字数,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总字数为73 000,而审定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总字数为140 000,多了将近一倍,可以宏观地判定它的具体内容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2. 教材中“编者的话”的变化

《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编者的话”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方面的变化是提出了“数学就在你身旁,数学伴随你成长”,暗喻了数学教育的两个重要观点,其一,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其二,数学的文化观,即数学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的变化就是所介绍的内容随着教材内容的改变而做出了调整。

3. 教材中目录的变化

目录中列出的单元也有一些变化,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的变化是删减,删减掉了实验教材中的第1单元“位置”和第7单元“认识时间”,其中“位置”单元的“减”只是把它前移到了一年级上册中;第二个方面的变化是增加与整合,审定教材中新增了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其实质是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第5单元“分类”的后移并且进一步与一年级下册中第9单元“统计”的整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3单元“图形的拼组”也整合为审定教材中的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其他单元在次序略作调整的基础上保持了原有的名称。

4. 教材各个单元结尾的变化

审定教材各个单元结尾都新增了“成长小档案”,向学生提出了“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这也是体现审定教材教育价值得到提升的一个方面,因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同等重要,甚至是更为重要,因为不良习惯的矫正是很困难的事情,而认识与理解方面的问题则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识水平的提高、理解能力的增强而得到改善。

二、教材微观层面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1. 第一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是由实验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与图形”的后半部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与实验教材下册的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整合而成,其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保留了原有风格。即使这样,也有其积极意义,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做的调整,虽然只是延后了半年,也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后半部分“图形的拼组”的编写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把侧重点放在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上,保留了拼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六边形的内容,舍去了拼组圆的内容和一些过度生活化的内容,补充了利用七巧板拼组平面图形的内容,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配合这一内容,还在这一单元后面增添了一个介绍拓展性知识的数学小园地———“你知道吗?”而在实验教材中二年级才开始编入数学小园地“你知道吗?”这就把借助于这类拓展性知识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整整提前了一个学期。

2. 第二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各部分内容的变化是一些细节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导入情境图”的变化,但还能看到实验教材中“导入情境图”的影子。第二个变化是有几个部分增加了小标题,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方便他们进行复习整理。第三个变化是例题进行了简单的数字替换,但保留了原有风格。第四个变化是增加了第四部分“十几减5、4、3、2”及第六部分“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这个数”。这一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复习与整理”中“20以内退位减法表”由“给予式”变成了“探究式”,意义更为积极。

3. 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三单元由原来实验教材的“图形的拼组”变成了“分类与整理”。在2001年之前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是没有专门介绍“分类”内容的,2001年出版的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次专门把“分类”列为一个单元。但是,“分类”作为一个汉语词汇,在许多汉语词典中都查不到,因此很多人说不清楚“分类”的含义。如果把“分类”看作一个数学专有名词,根据对小学数学教师所做的一个调查,有49.12%的被调查者不清楚“分类”是一个数学概念,且所有的被调查者都不能具体说出“分类”的数学定义。因此,“分类”内容对于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层面讲,分类能力也是体现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分类”的教学有难度,但对于儿童的心智发展很重要。这些因素促使审定教材将“分类”内容安排到了一年级下册中,并增加了与分类相对应的整理过程和对分类结果的思考,渗透了统计的思想,教学目标更高了,教育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4. 第四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编排作了微调,将实验教材中单列的“读数、写数”部分合并到了“数数、数的组成”题目之下。同时保留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和“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两个标题。具体内容也作了作了许多细微的调整。

第一部分“数数、数的组成”中,情境图有一个小小变化,图中参与对话的人物形象与位置发生了改变。“数数”由实验教材的“三种方式从一数到几十或几十几”“三种方式从一数到一百”“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等三个教学环节变成了两个,删除了第三个环节,而在“做一做”中又出现了“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的问题,对于这样改编的目的有点不太好理解,或许编者认为在前面两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之上,“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的问题学生已经可以自主探究了。这一部分还强调了“二十九再添一是三十、九十九再添一是一百”,渗透了自然数序数理论中“后继数”的概念,也为“凑整”作了一定的铺垫。实验教材中“数的组成”只有“几十几的认识”一个环节,审定教材则增加了“几十的认识”作为铺垫,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在“读数、写数”环节新增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数纽扣”活动,一方面复习了“从一数到几十或几十几”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渗透了统计的思想和“凑整”的思想。教材中的计数器也由原来的都是“个、十、百”三个数位改变为由“个、十”到“个、十、百”的一个变化过程,更加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还增加了个位与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33的写与读,弥补了实验教材的一个不足。

第二部分中的“数的顺序”环节,增加了一个“做一做”,有助于丰富小学生对于数的各种顺序的感知。在“比较大小”中,与实验教材所不同的是,审定教材借书中小学生之口对“十位上数字不同的两个两位数”和“十位上数字相同的两个两位数”比大小的方法作了提示,并增加了借助媒介进行间接比较的内容。另外还增加了一个串珠子的问题,似乎与“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关联度不高,却是对所学“数数、数的组成”知识的巩固和对第三部分“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做的铺垫。

5. 第六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审定教材与实验教材的第五单元内容相同,都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变化。所以我们直接来研究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变化。

在第一部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编排上,保留了原来的基本框架,但把直接给出10+20的计算结果改成了借助于学具小棒、计数器探究算理。

第二部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编排也保留了原来的基本框架,只是增加了反映计算过程的示意图,更有利于小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部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内容有三个改变,一个改变就是同样增加了反映计算过程的示意图,另一个改变是学具由单独的小棒换成了小棒和计数器,更易于彰显数位的重要性,第三个改变是将原来的单纯复习巩固内容变成了“连减”的不同算法,提升了思维的强度。

6.“找规律”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经过调整,“找规律”成为审定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一单元分为五个部分,前三个部分与实验教材没有实质的改变。而第四部分的“找规律填数”问题是新增的,有利于对“数的组成”这一知识的巩固。第五部分是新增的“串珠子”问题,也是“生活中的数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

篇4: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自测题

一、你看,已经抢先飞上了“算一算”趣味小擂台。她要和小蜜蜂们比一比,看谁的舞姿更美。

二、“我来啦!”瞧, 也爬上了“找一找”趣味小擂台。他知道自己的长处:找位置特别准确。

1.小狗的后面是(),梨在小狗的()面,小兔在小狗的()面。

2.从我们的角度看,足球的()边是西瓜,()边是小猫。

3.苹果在飞机的()面;飞机的下面是(),右面是()和()。

4.小猫在第1行第3列,飞机在第( )行第( )列,小狗在第( )行第( )列。

5.我喜欢的水果是(),在第( )行第( )列。

三、小朋友,我们也不能落后呀!快去“买一买”趣味小擂台,当个文具店的“小老板”吧!

1.乐乐带了5元钱,可以买什么?

(1)可以买:。算式是,找回 元。

(2)也可以买:。算式是 ,找回 元。

2.聪聪花了18元钱,他可能买了 。算式是。

3.玲玲花了10元钱,她可能买了 。算式是。

4.我有 元钱,可以买 ,应找回 元。

四、的动作真快,一转眼就跳上了“猜一猜”趣味小擂台,仔细地做了起来。

1.的年龄由5个十和7个一组成,它( )岁。

2.要找到82前面第4个数,这个数是( )。

3.用做成一个,的对面是( )。

4.右图缺了( )块砖。

5. 的只数等于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差,这个数是( )。

6.只数的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6, 有( )只。

7.新鲜的水果后面藏着什么数?

五、 姐姐已经登上了“画一画”趣味小擂台。她准备画出最好的图画,让大家瞧一瞧,请你也来画一画。

六、小朋友,“做一做”趣味小擂台最适合学了知识能灵活运用的你了,还等什么呢,快快动手吧!祝你成功!

育才小学一年级同学做好事件数如下表: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自测题》参考答案:一、1.略2.(最后一格) 92二、1.苹果前下2.左右3.上西瓜小兔伞4. 21325.略 三、略 四、1. 572. 783.☆4. 85. 896. 697.(1) 38404142(2) 101619(3) 407090100 五、1. 3:103:404:104:402.略 六、1.略2. 一(2)一(4)123. 2件4. 9件5. 42件6. 略

篇5:一年级下册数学小结

教材分析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就是教科书上的第8页例题4及其相关练习。教学知识点新增加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这节课在之前所学习的的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了指南针这一教具来使学生熟悉新增的四个方向。

例题4采用的还是校园的主题图,有些建筑物不处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所以要用到另外的方向表示。老师在教授的时候,向学生介绍指南针的由来,运用,作用,个人认为,这属于拓展知识。

其次,教材涉及生活知识,学生生活中所要运用到的学习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补充了解。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难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教学知识点的顺序设计:

本堂课新授内容涉及到之前所学的东、南、西、北的方位知识,首先老师们采用的是进行复习巩固,然后引入“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新知识,接着,再在地图上进行方位辨认,融合新旧知识。教学导入设计:

这堂课,有的老师们是用传统的复习导入,因为新授的知识与之

前的知识关系较大,这个方式也是最保险的方式。另外一种导入方式是有指南针的话题导入。有指南针的话题导入,不仅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课堂上。两种都不失为很好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突破:

针对新增的知识点,老师们采用了在熟悉的校园情境中通过之前的知识,进行过渡,继续在地图上通过指认方向,或者方位上的建筑物来熟悉八个方位。

在辨认方向的难点上,很多老师都是在不断地进行练习。通过举例,看图,猜谜,反向游戏的方式。但有些老师采取了让学生自己制作方向辨认盘的动手操作方式。个人觉得,用自己制作的方向辨认盘来辨认方向才是重点!老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方向辨认盘,然后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进行方向辨认,地图可以是老师准备,也可以有学生自带或自制。环节活动:

活动有猜谜,看地图,动手设计,游戏,知识扩展 作业:

教科书上的练习作业,老师布置的讨论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因为知识点是新增的,老师们要注意新旧知识的链接,融合,同时,“由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出其他七个方向”这点的操作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最好是由学生自己讨论给大家介绍,这

篇6: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小结

本单元讲了西部的美丽风光,我们从本单元的一些课文中感受到西部人的民俗美、人情美,感受到中国人的坚强不屈,还感受到边疆守卫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草原》中,我们跟着作者老舍一起去了美丽的西部大草原,欣赏了风光图、迎客图、联欢图,感受到了风光美、人情美、民俗美,作者以动静结合、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的写法把我们带到了西部;在《丝绸之路》中,作者由阵阵驼铃回想到了以前丝绸之路上商贸不绝、铃声不断的热闹景象,作者又开始遐想当年各国使臣互相交换礼品的情景……我仿佛再次穿越,看精彩的魔术表演,看到安息国士兵欢呼的情景;在《白杨》中,一位父亲正在讲白杨的精神,同时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白杨坚强不屈、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使我们感动,同时我们要学习白杨这种精神和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我从中体会到修建铁路的人们的不畏困难、坚强不屈,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修好铁路,为的只是人们的方便。这篇文章构思巧妙,让我感觉到这些修路员为了让人们早点见到自己的亲人,默默无闻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应该快乐吧!

篇7: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单元知识小结

一、笔画盘点

笔画

名称

例字

横折弯

横折折撇

过、这、送

横撇弯钩

二、部首盘点

忘→心字底(心)席→广字旁(广)

路→足字旁()却→单耳旁(卩)

甜→舌字旁(舌)颜→页字边(页)

三、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村(cūn)毛(máo)乡(xiāng)战(zhàn)

士(shì)想(xiǎng)京(jīng)常(cháng)

壮(zhuàng)觉(jiào)再(zài)却(què)

送(sòng)尝(cháng)香(xiāng)甜(tián)

暖(nuǎn)颜(yán)因(yīn)

(2)难写的字

吃:最后一笔是“乙”,不要写成“己”。

主:三横间距要均匀。

以:左低右高。竖提稍短,点在提收笔的上端起笔,最后一笔是点。

会:上部的“人”撇、捺要舒展。

走:先写“土”,再写一竖。

过:最后一笔是平捺,要写舒展。

伙:右部竖撇和捺收笔齐平。

伴:右部点和撇对称,上横短,下横长。

这:“文”的点在横的正上方,撇稍有弯度,捺变为长点。

太:最后一笔点在撇的下部起笔,收笔在竖中线上。

因:里面“大”的最后一笔捺改为点,先写里面的“大”,再封口。

为:第三笔横折钩的折略向左斜。

(3)多音字

没  挑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吃水 主席 江西 没有 以后 走出

北京 天安门 广场 不过 各种各样

伙伴 这么 太阳 校园 金黄 秋天

因为

(2)近义词

带领~率领 时刻~经常 想念~思念

遥~远 非常~特别 壮观~雄伟

美丽~漂亮 叫~喊 各种各样~各式各样

开心~快乐 清凉~凉爽 温暖~暖和

到处~处处 邀请~约请

(3)反义词

想念→忘记 多→少 弯→直 远→近

宽→窄 洁白→乌黑 回→去 好→坏

开心→难过 有趣→乏味 清凉→炎热

温暖→寒冷 香甜→苦涩 邀请→拒绝

(4)词语归类

①量词

一口井 一块石碑 一座天安门 四个太阳

一辆车 一匹马 一册书 一支铅笔

一棵树 一架飞机

②动词

立石碑 挖水井 踩影子 跳房子 讲故事

做好梦

③修饰词

弯弯的小路 遥远的北京城 雄伟的天安门

壮观的升旗仪式 宽宽的公路 遥远的新疆

美丽的天山 洁白的雪莲 各种各样的梦

绿绿的太阳 金黄的落叶 红红的太阳

多彩的季节

④由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

遥远 清凉 香甜 温暖

四、佳句积累

1.疑问句

别的孩子也是这样吗?

也像我一样,这么想吗?

疑问句是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运用疑问句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也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兴趣。

2.感叹句

(1)我多想去看看!

(2)不过,去了学校,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

这两个句子用感叹的形式使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

3.拟人句

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让它们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从而使叙述更加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能使事物的特点更突出。

4.设问句

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哦,画个彩色的。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设问句,不需要别人回答,作者自问自答,突出春天色彩斑斓的特点。

五、易错反思

1.“吃、主、战、士、常、壮、种、这、尝、支”都是翘舌音,容易读成平舌音。

2.“村、诉、再、做、册”都是平舌音,容易读成翘舌音。

3.“再”与“在”区分字义,正确运用这两个字。

4.“北”在书写时右边容易多加一点,写成“兆”。

5.“为”是一个多音字,在“因为”中读四声,不要读成二声。

六、考试热点

1.《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容易出按原文填空或阅读的题目,课后词语常以读拼音写词语或扩词的形式出现。

2.《我多想去看看》一文中的修饰词经常以填空或连线的形式出现。

3.《一个接一个》一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经常以阅读或仿写的形式出现,课后词语经常以扩词的形式出现。

4.《四个太阳》一文的内容经常以填空、选择或判断的形式出现。

5.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常作为填写量词的考查重点;“字词句运用”常作为字词的考查重点;“日积月累”需要背诵,经常以按原文填空的形式出现;“和大人一起读”需要了解短文内容,经常以阅读的形式出现。

七、“1+X”阅读

推荐篇目:金波《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推荐理由:诗歌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述,把自己想象成一片雪花,落在小河里、广场上、妈妈的脸上,给他们带去快乐。想象力丰富,让我们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浓浓的爱意。

阅读方法:这首小诗语言优美,富有童趣。我们要通过练习有感情地诵读,感受大自然的美,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第六单元知识小结

一、部首盘点

躺→身字旁(身)

二、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首(shǒu)踪(zōng)迹(jì)浮(fú)

泉(quán)流(liú)柔(róu)露(lù)

角(jiǎo)珠(zhū)摇(yáo)展(zhǎn)

透(tòu)翅(chì)唱(chàng)沉(chén)

伸(shēn)潮(cháo)闷(mēn)响(xiǎng)

棍(gùn)扇(shàn)萤(yíng)

牵(qiān)

斗(dǒu)

(2)难写的字

首:下部是“自”,不要写成“白”。

爱:下部是“友”,不要写成“又”。

尖:上部的“小”在书写时第一笔变为竖。

朵:第二笔是横折弯,不要写成“几”。

美:上部是“羊”,竖不出头;下部是“大”。

直:内部有三横,不要丢掉一横。

加:左高右低,左部是“力”,不要写成“刀”。

(3)多音字

露  角

荷的空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泉水 清泉 荷花 荷叶 流水 水流

踪迹 足迹 圆圆的 绿绿的 亮晶晶

停机坪 歌台 小鱼儿 一朵朵 笑嘻嘻

很美很美 加快 山坡 阴沉沉 潮湿

有空 连忙 消息 搬家 雷声

(2)近义词

亮晶晶~亮闪闪 展开~张开 放声~纵声

笑嘻嘻~笑呵呵 潮湿~湿润 连忙~急忙

消息~信息

(3)反义词

展开→收缩 放声→小声 直→弯

潮湿→干燥 有空→繁忙

(4)词语归类

①动词

捧起水花 割草 伸腰 捉虫子

展开翅膀 搬东西

②修饰词

亮晶晶的眼睛

透明的翅膀

笑嘻嘻地游来游去 很美很美的水花

③AAB式词语:透透气

类似的词语:毛毛雨 呱呱叫

④ABB式词语:亮晶晶 笑嘻嘻 一朵朵 阴沉沉 轰隆隆

类似的词语:黑乎乎 白茫茫 胖乎乎

三、佳句积累

1.疑问句

(1)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2)是要下雨了吗?

疑问句是按照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一类,它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疑问语气。疑问句是问一些事情的。疑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思考,有时可以起过渡作用。

2.比喻句、拟人句

(1)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2)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3)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

(4)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

这四句话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当成人来写。把荷叶分别比作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对小动物们的不同作用。

四、易错反思

1.“爱”容易读成“nài”,“柔”容易读成“yóu”。

2.“首、踪、珠、展、翅、唱、沉、伸、潮、湿、扇”都是翘舌音,容易读成平舌音。

3.“泉、角、朵、牵”都是三拼音节,容易把中间的介母漏掉。

4.“朵”第二笔是横折弯,容易写成横折弯钩。“直”里面有三横,容易丢掉一横。

五、考试热点

1.《古诗二首》经常以按原文填空的形式出现。

2.《荷叶圆圆》句式相同的内容常以仿写句子的形式出现。全文要求背诵,常以按原文填空的形式出现。

3.《要下雨了》的课文内容常以连线或填空的形式出现。

4.语文园地中“字词句运用”常以补充句子、加标点符号的形式考查。“日积月累”需要背诵,经常以填空或连线的形式出现。

六、“1+X”阅读

推荐篇目:普里什文《金色的草地》

推荐理由:本文语言优美,描写的景色奇特美丽。文章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儿无意中发现草地会变颜色,然后开始观察,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并从此和蒲公英成了好朋友的故事。

阅读方法:本文语言优美,我们可以分角色朗读,一人扮演弟弟,一人扮演哥哥,一人是旁白。抓住文中描写草地变化的词句,认真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七单元知识小结

一、部首盘点

新→斤字旁(斤)物→牛字旁(牛)

二、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具(jù)次(cì)哪(nǎ)所(suǒ)钟(zhōng)

迟(chí)叹(tàn)决(jué)

遍(biàn)

舌(shé)鬼(guǐ)准(zhǔn)掰(bāi)

扛(káng)

扔(rēng)

摘(zhāi)追(zhuī)

吵(chǎo)岁(suì)甘(gān)

(2)难写的字

文:在书写时要注意先撇后捺。

包:半包围结构,在书写时先外后内。

元:上部是“二”,下部是“儿”,不要把下面的撇写出头,写成“无”。

已:最后一笔要出头,不要写成“己”。

坐:上部两个“人”的捺都要改写成点。

连:半包围结构,先写“车”,再写“辶”。

瓜:第一笔是平撇,第三笔是竖提,要与“爪”字区分开。

(3)多音字

转 背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文具 一次 平平安安 办法 书包

闹钟 公共汽车 已经 连忙 一百遍

舌头 地点 一块 非常 西瓜 空着手

蹦蹦跳跳

(2)近义词

知道~了解 仔细~认真 检查~检验

平平安安~平安无事 迟到~晚到

眼看~马上 决定~确定 已经~已然

非常~特别 后悔~懊悔 通知~告诉

注意~留心 参加~出席 连忙~急忙

清楚~明白 准时~按时 高兴~开心

满地~遍地 可爱~乖巧 只好~只能

(3)反义词

知道→不懂 仔细→马虎 闹→静 快→慢

早→晚 亮→暗 低→高 通知→隐瞒

注意→忽视 参加→退出 清楚→糊涂

准时→迟到 高兴→伤心 前→后 扔→捡

(4)词语归类

①量词

一双大眼睛 一个家 一块玉米地

一棵桃树 一片瓜地 一个西瓜 一只小兔子

②动词

仔细检查 打哈欠 翻身 伸舌头 做鬼脸

摘桃子 掰玉米 追小兔子 抱大西瓜

③修饰词

所有的小伙伴 很快地洗脸 满树的桃子

满地的西瓜

④“又×又×”式的词语: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类似的词语:又高又瘦 又细又长 又白又胖

三、佳句积累

1.拟人句

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文具都当成人来写,增强了文章的亲和力。

2.描写动作的句子

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看”“扔”“摘”这几个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猴子的顽皮与不专一。

3.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心理活动是指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产生的一些想法。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新意,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文章内容更充实。

四、易错反思

1.“具”的韵母是“ü”,见到“j”应把两点去掉。

2.形近字“那”和“哪”的读音不同,字义也不同。

3.“熊、检”都是三拼音节,容易丢掉介母。

4.“已”在书写时最后一笔要出头,与“己”区分开。

五、考试热点

1.《文具的家》阐明的道理经常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经常以扩词的形式出现。

2.《一分钟》课后的“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经常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课文内容经常以填空或判断的形式出现。

3.《动物王国开大会》通知的要素经常以填空的形式考查。

4.《小猴子下山》一文的课文内容经常以填空或判断的形式出现。

5.语文园地中“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经常作为字词句的考查重点。“日积月累”经常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六、“1+X”阅读

推荐篇目:金波《树的感觉》

推荐理由:这是一首儿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想象奇特。“我”是一个善良而聪慧的孩童,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和一张善于表达的小嘴。这首诗用儿童的眼睛看,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用儿童所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非常适合小朋友去朗读。

阅读方法:我们在朗读时,要边读边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就是那棵树,感受做树的幸福。

第三单元知识小结

一、部首盘点

块→土字旁(土)孤→子字旁(子)

单→倒八(丷)

二、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捉(zhuō)直(zhí)死(sǐ)身(shēn)

只(zhǐ)窝(wō)种(zhònɡ)招(zhāo)

静(jìnɡ)怎(zěn)跳(tiào)讲(jiǎnɡ)

绳(shénɡ)得(děi)运(yùn)

(2)难写的字

也:第一笔是横折钩,不要分开写成横、竖钩。

居:外部是“尸”,不要多一点写成“户”。

乐:第一笔是撇,不要与第二笔竖折连写。

(3)多音字

地 只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河边 草地 听见 哥哥 从前 喜鹊

孤单 叽叽喳喳 后来 邻居 快乐

招呼

安安静静 很好 当然 跳绳

踢足球 讲故事 听音乐 打排球

玩游戏 许多

(2)近义词

许多~很多 偷偷~悄悄 忽然~突然

飞快~赶快 从前~以前 孤单~孤独

邻居~街坊 招呼~呼唤 一起~一块

快乐~开心 独自~单独 正好~恰好

当然~固然 轮流~轮替

(3)反义词

进→出 不行→可行 后面→前面

飞快→缓慢 笑→哭 单→双 亮→暗

从前→现在 快乐→伤心

安安静静→吵吵闹闹 有→无 独自→共同

静悄悄→闹哄哄

(4)词语归类

①AABB式词语:叽叽喳喳 安安静静

类似的词语:平平安安 快快乐乐

②ABB式词语:静悄悄 胖乎乎 红润润

类似的词语:黑乎乎 亮晶晶 气冲冲

③量词

一棵树 一个鸟窝 一只喜鹊

④动词

折船 跳绳 搭积木 看书 画画 听音乐

讲故事 下象棋 打羽毛球 坐跷跷板

玩游戏 拔河 捉小鸡 打排球 打篮球

踢足球 开运动会 拿拖鞋 洗手绢

⑤修饰词

飞快地游 安安静静地睡觉

三、佳句积累

1.精彩句

(1)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2)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3)他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

2.感叹句

四个人玩,很好!

五个人玩,很好!

许多人玩,更好!

这三个句子用感叹句的形式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

3.含有关联词的句子

(1)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2)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4.排比句

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只有……只有……只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四、易错反思

1.“捉、直、身、只、种、招、绳”是翘舌音,容易读成平舌音。

2.“死、怎”是平舌音,容易读成翘舌音。

3.“块、跳、连”都是三拼音节,容易把中间的介母丢掉,拼成两拼音节。

4.“听”右部“斤”的第一笔是平撇,容易写成横。“哥”是两个“可”摞在一起,上部“可”的竖钩要写成竖。

五、考试热点

1.《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内容及主题经常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课后“读一读,比一比”经常以补全句子或仿写句子的形式出现。

2.《树和喜鹊》的第3~5自然段经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是考查的重点,其中特殊词语“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经常以仿写的形式出现。

3.《怎么都快乐》一文中的动词经常以填空或连线的形式出现。

4.语文园地中“查字典”的大小写字母和查字典的方法常以查字典题的形式出现。《赠汪伦》需要背诵,经常以按原文填空的形式出现。《胖乎乎的小手》经常以阅读的形式出现。

六、“1+X”阅读

推荐篇目:胡木仁《三个小伙伴》

推荐理由:故事采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三个小伙伴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在栽树的过程中,他们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故事告诉我们“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文中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将人物的动作描绘得非常到位。

阅读方法: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边读边想象故事描绘的情景,感受三个小伙伴之间的友谊。也可以在班里演一演。

第四单元知识小结

一、部首盘点

原→厂字头(厂)端→立字旁(立)

粽→米字旁(米)裙→衣字旁(衤)

二、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思(sī)床(chuáng)疑(yí)敢(gǎn)

勇(yǒng)窗(chuāng)乱(luàn)散(sàn)

粽(zòng)总(zǒng)肉(ròu)知(zhī)

据(jù)念(niàn)座(zuò)洒(sǎ)

照(zhào)裙(qún)嘴(zuǐ)臂(bì)

(2)难写的字

光:第一笔是中间的竖,在竖中线上。

低: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点。

外:左部点不要出头,不要写成“处”。

分:上部是“八”,不要写成“人”。

千:第一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成:第四笔是横折钩,最后一笔是点。

(3)多音字

散  分

间 兴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床前 低头 故乡 夜色 窗外 爸爸

夜晚 微笑 勇敢 原来 胆子 端午节

竹叶 糯米 十分 红豆 高兴 秋千

荡来荡去 飘来飘去

(2)近义词

举~抬 望~看 思~想 故乡~家乡

瞧~看

胆子~胆量 勇敢~英勇

微笑~含笑 原来~原本 睡觉~睡眠

总会~经常 十分~特别 花样~式样

美滋滋~乐滋滋 据说~传说 纪念~怀念

美丽~漂亮 如果~假如 高兴~快乐

(3)反义词

静→闹 前→后 明→暗 举头→低头

勇敢→胆小 白天→夜晚 里→外

中间→周围 甜→苦 好→坏 美丽→丑陋

高兴→伤心 圆→方 前→后

(4)词语归类

①量词

一锅粽子 一颗枣 一股清香 一篮粽子

一个月亮 一座桥 一面镜子 一朵彩云

②修饰词

白白的糯米 美滋滋地吃 红红的枣

青青的箬竹叶 美丽的桥 圆圆的镜子

③ABB式词语:青青的 白白的 红红的 圆圆的类似的词语:亮亮的 粉粉的 高高的④ABAC式词语:荡来荡去 飘来飘去 游来游去 跑来跑去

类似的词语:飞来飞去 跳来跳去 爬上爬下

三、佳句积累

1.含有关联词“一……就……”的句子

(1)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2)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一……就……”是表示承接关系的关联词,这里的“一”后面的内容表示先发生的前一个动作,“就”后面的内容是由前一个动作引起的后一个动作。

2.比喻句

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彩虹比作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彩虹的特点。

3.拟人句

(1)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2)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把“花草”和“小鸟”当成人来写,写出了“我”亲近大自然以后的感触。运用拟人的手法可以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使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4.反问句

(1)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2)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反问句表面上看起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四、易错反思

1.“床、窗、知、照”是翘舌音,容易读成平舌音。

2.“思、散、粽、座、洒、嘴”是平舌音,容易读成翘舌音。

3.“夜、知、原”都是整体认读音节,在朗读时直呼,不用拼读。

4.“低”在书写时容易忘记最后一点;“晚”在书写时经常多一点,右边就写成了“兔”。

五、考试热点

1.《静夜思》经常以按原文填空的形式出现。

2.《夜色》要了解课文内容,经常以填空或判

断的形式出现。课后“读一读,记一记”常以扩词的形式出现。

3.《端午粽》第2自然段经常以填空或阅读的形式出现,最后一个自然段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经常以判断的形式出现。

4.《彩虹》一文中ABAC式的词语经常以词语仿写的形式出现。

5.语文园地中“字词句运用”的字词是考查重点。《寻隐者不遇》需要背诵,经常以按原文填空的形式出现。

六、“1+X”阅读

推荐篇目:孙牧《小乌鸦爱妈妈》

推荐理由:这是一首小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儿歌讲述了小乌鸦对于妈妈的爱,让我们受到了爱的教育,懂得要有爱心,并学习从小关心别人。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阅读方法:这是一个绘本,我们要在看图的同时读文,感受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小乌鸦的懂事。

第五单元知识小结

一、部首盘点

炼→火字旁(火)

二、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迷(mí)藏(cáng)造(zào)食(shí)

粮(liáng)蜘(zhī)蛛(zhū)暑(shǔ)

凉(liáng)晨(chén)朝(zhāo)

操(cāo)热(rè)锻(duàn)之(zhī)

善(shàn)迁(qiān)专(zhuān)

幼(yòu)能(néng)茶(chá)

(2)难写的字

间:先写外面的“门”,再写里面的“日”。

欢:右部是“欠”,不要写成“夂”。

夕:最后一笔点不要出头。

足:第六笔是撇,最后一笔是捺,要舒展。

声:上部是“士”,不要写成“土”。

体:不要丢掉最后一笔横。

之:第二笔是横撇,最后一笔平捺舒展。

(3)多音字

结 朝

好 教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蜻蜓 蚂蚁 蜘蛛 运食粮 结网

捉迷藏 和风细雨 鸟语花香 严寒酷暑

夕阳 朝霞 古今 身体 铃声 初始

个性 专心 友善

(2)近义词

展~伸 欢~乐 朝~早 严寒~寒冷

酷暑~炎热 夕阳~落日 热闹~喧闹

天天~每天 锻炼~训练

(3)反义词

欢→悲 忙→闲 古→今 严寒→酷暑

暖→凉 晨→暮 朝→晚 热闹→冷清

天天→偶尔 好→坏

(4)词语归类

①表示地点的词语

半空 花间 土里 地上 池中 房前

②动词

打球 拔河 拍皮球 跳高 踢足球 跳绳 踢毽子 丢沙包 蜻蜓展翅 蝴蝶飞舞 蚯蚓松土 蚂蚁搬家 蜘蛛结网 蜜蜂采蜜

③表示动物名称的词语

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

④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和风细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三、佳句积累

1.反问句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运用反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把读者的眼球吸引住,用反问句能加强语气。

2.拟人句

(1)蝴蝶花间捉迷藏。

(2)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让它们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从而使叙述更加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使事物的特点更突出。

四、易错反思

1.“蜘、蛛、暑、晨、朝、场、善、之、初”都是翘舌音,容易读成平舌音。

2.“造、操”是平舌音,容易读成翘舌音。

3.“幼、义、炎、蚁”声母是“y”,容易与“r”混淆(xiáo)。

4.“之”的最后一笔是平捺,这个字共三画,容易写成两画。“凉”左部是“冫”,容易写成“氵”。“义”的笔顺容易错,第一笔是点,剩下的两笔先撇后捺。

五、考试热点

1.《动物儿歌》一文中表示地点、动作的词语

经常以填空或连线的形式出现。

2.《古对今》需要背诵,容易出按原文填空的题目。

3.《操场上》一文中列举的体育活动经常以填空或补全句子的形式出现。

4.《人之初》需要背诵,容易出按原文填空的题目。

5.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常以补充词语或选择的形式出现,“日积月累”经常以补充歇后语或连线的形式出现。

六、“1+X”阅读

推荐篇目:张秋生《青蛙写诗》

推荐理由: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形象地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喻成了诗歌中的逗号、句号、省略号。

阅读方法:诗歌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我们要在朗读的同时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初步认识标点符号。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笔画盘点

笔画

名称

例字

横斜钩

飞、气

横折提

二、部首盘点

霜→雨字头(雨)降→双耳旁(阝)

张→弓字旁(弓)赵→走字旁(走)

钱→金字旁(钅)病→病字旁(疒)

欢→又字旁(又)净→两点水(冫)

三、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霜(shuāng)吹(chuī)落(luò)游(yóu)

池(chí)氏(shì)赵(zhào)孙(sūn)

周(zhōu)官(guān)事(shì)情(qíng)让(ràng)相(xiāng)怕(pà)纯(chún)

阵(zhèn)夹(jiā)

(2)难写的字

入:第二笔是捺,起笔要高过撇,不要写成“人”。

风:第二笔是横斜钩,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飞:第一笔是横斜钩,第二笔是撇,不要写成撇点。

国:全包围结构,先外后内再封口。

情:“忄”按照先两边后中间的顺序书写,右部的横比较多,要写均匀。

万:首笔横长,第二笔横折钩稍向左斜。

(3)多音字

降  为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春风 冬雪 红花 飞鸟 姓氏 什么

中国 东方 青蛙 天气 事情 生病

左边 右边 及时雨 感动 万里无云

(2)近义词

落~降 飘~飞 入~进 保护~爱护

相遇~遇见 及时~适时 尊重~尊敬

(3)反义词

降→升 出→入 小→大 清→浊

保护→破坏 害虫→益虫 好→坏

及时→拖延 尊重→轻视 纯净→混浊

(4)词语归类

①和天气有关的词语

雷电 阵雨 暴雨 冰雹 霜冻 雨夹雪

②动词

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鱼出水 鸟入林 吃害虫 保护禾苗

③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叮咚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四、佳句积累

1.设问句

(1)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

(2)谁和谁好?藤和瓜好,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设问句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突出强调的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再自己回答。强调了句子的主要内容。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吸引读者。

2.拟人句

(1)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2)白云和风好,风往哪里刮,云往哪里跑。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让它们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从而使叙述更加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能使事物的特点更突出。

五、易错反思

1.“霜、吹、池、赵、周、事、纯、阵”都是翘舌音,在读的时候容易读成平舌音。

2.“孙”是平舌音,容易读成翘舌音“shūn”。

3.“入、如、让”的声母是“r”,“眼、阴”的声母是“y”。

4.“万”书写时先写横折钩,再写撇。形近字“万—方”要区分开。

六、考试热点

1.《春夏秋冬》中表示动作的词经常以填空或连线的形式出现。

2.《姓氏歌》需要背诵,容易出按原文填空的题目,注意姓氏的组合。

3.《小青蛙》中“清、晴、睛、情、请”五个“青”字族的家族成员经常以辨字组词的形式出现。

4.《猜字谜》要了解课文内容,容易出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的题目,或以阅读的形式出现。容易考查“万”字的笔顺。

5.语文园地中的“读一读,记一记”常以排序或连线的形式出现,“日积月累”中描写春天的词语是考查重点。

七、“1+X”阅读

推荐篇目:野军《棉鞋里的阳光》

推荐理由:阳光下,妈妈给奶奶晒棉被,小峰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给奶奶晒棉鞋,棉鞋里的阳光让奶奶的心都暖暖的。《棉鞋里的阳光》通过对话描写,将浓浓的亲情随着阳光照射到我们心里,让我们的心也跟着暖起来了。

阅读方法:这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适合我们朗读感悟,可以通过和大人一起读的方法,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八单元知识小结

一、部首盘点

奇→大字头(大)房→户字头(户)

转→车字旁(车)

二、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娘(niáng)治(zhì)别(bié)干(gàn)

瓢(piáo)吐(tǔ)熟(shú)掉(diào)

吓(xià)野(yě)拦(lán)壁(bì)

咬(yǎo)您(nín)拨(bō)甩(shuǎi)

傻(shǎ)转(zhuǎn)刷(shuā)梳(shū)

擦(cā)

(2)难写的字

病:先写外部的“疒”,再写里面的“丙”。

医:最后一笔是竖折。

干:第一笔是横,不要写成撇。

吓:左部是“口”,不要写成“日”。

跟:左部第六笔是竖,第七笔是提。

捉:撇稍小些,捺要舒展。

爬:半包围结构,不要把“爪”写成“瓜”。

(3)多音字

都 挣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生病 医生 别人 树干 惊奇 七星瓢虫

吓了一跳 跟着 可怕 大家 山羊

大象 捉蚊子 一条 姐姐 吃草 房檐

(2)近义词

可恶~讨厌 盼望~希望 惊奇~惊讶

热闹~喧闹 拦住~挡住 逃命~逃生

正好~恰好 逃走~逃跑 掌握~控制

难过~难受

(3)反义词

可恶→可爱 雪白→乌黑 热闹→安静

最后→最先 笑→哭 高→低 借→还

难看→好看 难过→高兴

(4)词语归类

①量词

一群小虫子 一个木瓜 一条尾巴

②动词

捉蚊子 挣断尾巴 借尾巴 甩尾巴

③修饰词

高兴地说 可恶的蚜虫 圆圆的小虫子

惊奇地问 高高的树上 高兴得叫起来

④ABAB式词语:碧绿碧绿 雪白雪白

类似的词语:彼此彼此 火红火红

⑤“×来×去”式的词语:游来游去 飞来飞去

类似的词语:跳来跳去 跑来跑去

三、佳句积累

1.比喻、拟人句

(1)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叫我们七星瓢虫。

(2)她咧开嘴笑啦!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

2.感叹句

(1)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2)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3)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这些句子用感叹句的形式来表达,语气更加强烈。

3.精彩句

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

“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写出了叶子和棉花的特点,说明棉花长得非常茂盛。

4.含有关联词的句子

(1)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这里运用了“一边……一边……”的关联词,这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四、易错反思

1.“娘、瓢、断”都是三拼音节,容易丢掉介母。“瓢”读二声,容易读成一声。

2.“熟、甩、傻、转、梳”都是翘舌音,容易读成平舌音。

3.“您”与“你”要从字音、字义以及运用几方面区分。

五、考试热点

1.《棉花姑娘》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修饰词经常以填空或仿写的形式出现。

2.《咕咚》一文的课文内容经常以填空或判断的形式出现。

3.《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尾巴的作用经常以连线或填空的形式出现。

4.语文园地中“识字加油站”的内容经常以归类的形式出现。“我的发现”经常以填空或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的形式出现,“日积月累”经常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六、“1+X”阅读

推荐篇目:圣野《小河骑过小平原》

推荐理由:书中收录了圣野的33首诗,包括《欢迎小雨点》《雷公公和啄木鸟》等。以诗配画的形式,把最美的诗和最美的画结合在一起,简洁、清新、活泼。

篇8:一年级下册数学小结

一、深度解读教材, 设计学情前测

教材内容是教学设计的“原材料”。我们不仅要读懂、读透教材, 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 知识的结构体系。《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里笔者以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为例。它看起来是一个独立的知识, 但一方面要有认识100以内数的经验为铺垫, 另一方面与生活息息相关, 要唤醒学生零碎的生活经验, 通过数学活动, 构建知识体系。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认知的发展水平并不是零。学生的起点在哪儿?通过学情前测这个方法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到学生现有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 想学生所想, 教学生所需。

学情前测是研究学生在学习新知前的学情。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合理地设计教学预案, 提供依据的课前测试。常用的学情前测方法有谈话法、调查法、习题检测法等等。

前测试题是授课前利用十几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汇总学情前测后,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再结合教材内容, 进行教学预设。在教学设计时重点关注学生前测中出现的问题。

二、分析前测情况, 把准教学起点

从具体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 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人民币, 都有用人民币购物的经验, 但是78%的学生对人民币认识不全面, 对于人民币的单位大致了解有元、角, 对分很陌生, 对于元和角的进率, 76%的学生都能回答正确, 而角到分之间的进率只有50%的学生知道, 对于几元几角换算成几角学生困难较多, 需在教学中加强巩固换算的练习。100%的学生有过购物的经验, 但是经验并不多, 可见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且对购物兴趣浓厚, 跃跃欲试。对于10元以内的人民币用得比较多, 知道要找零, 但对于计算较大面值的人民币找零有点困难。

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 教学预设中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 可通过卡通小熊去商店购物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共鸣, 展开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 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上面的数字、单位等, 让学生在自己的视角下观察介绍, 进一步认识人民币。通过这样的教学, 一方面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经验,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 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中探索梳理知识, 学习兴趣浓厚。

三、指向有效教学, 创造性地学习

怎样学得更好更优, 这是指向课堂教学的发展性目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经过观察、思考、探究习得数学知识, 形成数学技能, 发展数学思想方法, 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

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征, 巧妙预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不同方法。让学生有不同选择的机会, 在思考和交流中获得发展。这个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由之路, 也是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学情前测的情况, 在预设中笔者大胆地设计了“模拟购物”的环节:

谈话:小朋友们想亲自去买吗?文具柜台的商品可真丰富啊, 我们带上1元钱出发啦!

1元钱你想买什么呢? (2人回答) 谁愿意来当营业员来告诉她呢?

提问营业员:你要找回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四人小组活动, 组长当营业员。

小组汇报:说说你买了什么东西, 用了多少钱, 找了多少钱。

从演示到放手再到汇报, 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情境中体会人民币的使用, 学会换算、找零。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 一开始的“扶”是引导学生如何操作, “放”是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进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发挥创造潜能, 最后在汇报反馈学习情况时, 如果学生出现学习困难, 教师要加以调控。学生在购物体验的过程中, 对“人民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知识的学习也做了开放性的总结。在这个个性化、趣味化的数学活动中, 学生积累了数学经验, 感悟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预设仅仅只是课前的设计而已, 它与真实的课堂场景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 要走进学生的思维, 我们所做的学情前测必须尽可能地预设学生想法的多种可能性, 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 指向有效教学, 真正使学生得到发展, 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摘要:奥苏泊尔曾说:“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 我们只有通过针对性的学情前测与分析, 才能真正看清学生的学习起点, 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预案, 以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学情前测,小学数学,教学预设

参考文献

[1]魏芳.充分预设,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2 (8)

[2]许瑜.教学设计:为创造性学习奠基[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2 (8) .

上一篇:项目管理的三要素下一篇: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1《富于创造的造型艺术》教案2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