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2024-06-19

一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共10篇)

篇1:一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一、判断题:

1.一个两位数,最高位是个位。( )

2. 66中两个6的意义相同,都表示6个一。( )

3.三十六写作306。( )

二、填空题:

4.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大6,个位上的数比1小,这个两位数是( )。

5.100的最高位是( )位;1在( )位上,表示( )个( )。

6.离34最近一个整十数是( )。

7. 74的个位数是( ),表示( ),十位数是( ),表示( )。

8.比10大而又比20小的数有( )个,其中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同的数是( )。

9.写出三个个位是0的两位数( )( )( );写出三个个位是9的两位数( )( )( )。写出三个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同两位数( )( )( )。

10.六十写作( ),它比最大的两位数小( )。

11. 39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与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28后面第三个数是( )。

12.百位的1比十位的1大( )。

13.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14. 80连续减4的差分别是:( )、( )、( )、( )、

15、80前面的4个数是( )、( )、( ) 、( )

16.小明做30道题,小红做34道,小华做80道。小明比( )少一些,( )比小明多得多。

17. 把48、39、73、32、55按从小到大排列在括号里。

( )其中比40大的有( ),比50小的有( ),既比40大又比60小的有( )

18.一个一个地数,把79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写出来。( )、79、( )、( )

19.一十一十地数,把80前面的两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写出来。( )、( )、80、( )、( )

20.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2,这个数是( )。

21. 12比( )少4 7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22.按顺序填出90前面的三个数( ) ( ) ( )

23.比11大,比15小,是一个单数( )比60大,比70小,个位上是5的数( )

24.39添上1是( )个十。39添上1是( )。

25.70比( )多1,比( )少1 ,( )比70多1,( )比70少1

26.写出三个个位是4的数,并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 )、( )

写出三个十位是4的数,并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 )、( )

27.( )里最大填几?9+( )<17 16>( )+10

( )里最小填几?35+3<( ) 17-( )<10

28.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差( )。

29.25再添上( )就和30同样多。

30.从80开始,十个十个的数,再数( )个十就是一百。7个十加( )个十是100。

31.豆豆的爸爸今年37岁,淘淘爸爸的年龄和豆豆爸爸的年龄差不多。淘淘的爸爸今年可能多少岁?

39( ) 50( ) 25( )

32.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

33.12-5=( )-7,17-8=15-( )

34. 45、51、85、37、55、95、58

个位是5的两位数有:( )

十位是5的两位数有:( )

35.比最大的两位数小1的数是 ( )。个位是2的两位数有( )个。

36.5= ( )-5 ( )- 6 = 3 + 6 ( )+ 6 = 5 + 9

37.一个数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和是9,这个数字可能是( )、( )、( )。

一个数它的个位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2,这个数可能是( )、( )、( )。

一个数它的十位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2,这个数可能是( )、( )、( )。

38.88左边的8在( )位,表示( )个( ),右边的8在( )位,

表示( )个 ( )。

39.个位是5,十位是3的数是( )。

篇2:一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一、填空

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每段长()米,每段是全长的()

2.把3kg水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3kg水果的(),每个小朋友分到()kg

3.王师傅8分钟制作了5个零件,他每分钟能制作()个零件,制作一个零件要()分钟

4.5米长的绳子剪去米,还剩下()米

5米长的绳子剪去它的,还剩下()米

5.的分子加上9,分母加()分数的大小才不会变

6.能同时被2、3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能同时被3、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能同时被2、3整除的最大二位数是()

能同时被3、5整除的最大二位数是()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二位数是()

100以内最大的质数是()

50以内最大的质数是()

7.20以内所有质数的和是()

20以内所有合数的和是()

20以内所有奇数的和是()

20以内所有偶数的和是()

8.一个三位数,个位是最小的合数,十位是最小的质数,百位是最小的奇数,这个三位数是()

9.一筐苹果,2个一拿,3个一拿,4个一拿,5个一拿都会剩下一个,这筐苹果至少有()个

10.一个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48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

11.2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有()

12.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分母是8的所有真分数的和是()

1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cm,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14.用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四位数是()

15.把一个涂色的大立方体,割成8个小立方体,3面涂色的有()块

把一个涂色的大立方体,割成27个小立方体,3面涂色的有()块

2面涂色的有()块,1面涂色的有()块,0面涂色的有()块

16.A=2×2×3×5×7

B=2×3×7

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17.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3倍,分母缩小2倍,分数值()

一个分数的分子缩小3倍,分母扩大2倍,分数值()

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3倍,分母扩大3倍,分数值()

18.正方体的棱长扩大a倍,它的棱长总和扩大()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棱长总和扩大()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19.分母是9的最简真分数有()个,它们的和是()

分母是9的真分数有()个,它们的和是()

分子是9的假分数有()个

20.36的因数有()个

21.全班有学生44人,女生有24个,女生占全班的(),男生占全班的()男生是女生的(),如果把男女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能分()个组,每组最多()个

22.米是()米的,还可以是()米的23.一个魔方的体积大约是30()汽车油箱的容积大约是30()

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8()一步的长度大约是6()

24.152分解质因数是()

25.自然数A是B的11倍,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自然数A是B的,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自然数A是B的因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26.9÷()=

=0.6==

27.一根电线长6米,用去它的,还剩下它的(),如果用去米,还剩下()

28.一个长方体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把它切成二个小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最多增加()平方分米,体积增加()立方分米

29.一批零件,10个合格,1个不合格,不合格的占总数的()

单位换算:100分钟=

()小时

45分钟=()小时

225平方厘米=()平方米(填分数)

18小时=()天(填分数)

45ml=()L(填分数)

68分=()时(填分数)

32时=()日(填分数)

1.032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32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2.05升=()立方分米=()毫升

2.05升=()立方分米()毫升

二、判断题

最简分数就是分子分母都是质数的分数…………………..()

分母是8的所有真分数的和是2…………….........………..()

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2………………….…..()

两个不同的自然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两个不同的质数的和是一定是合数………………………..()

分子,分母都是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都是质数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

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三、计算题

3-

+

+

5-+

四、解答题

1.把5克盐放到100克水里

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

水占盐水的几分之几?

盐是水的几分之几?

水是盐的几倍?

2.用长24cm,宽16cm的小长方形木块,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木块,拼成的大正方形边长最小是多少cm?

至少要这个样小长方形木块多少块?

3.用正方形地砖铺一间长24m长,宽27m米的房间,要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的,最大可以用边长是多少m的地砖?要用这样的地砖多少块?

4.一个正方体笔筒,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5.做一个长40cm,宽30cm,高20cm的无盖长方体铁皮箱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如果每升汽油重0.82千克,这个铁皮箱能装多少千克汽油?

6.王师傅4小时做5个零件,李师傅9小时11个零件,王师傅每小时做()个零件,李师傅做一个零件要()小时,()做得快

7.甲是,比乙多,甲乙的和是多少?

8.甲是,乙比甲多,甲乙的和是多少?

篇3:初中数学易错题浅析

所以对学生的错误解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老师通过学生的解题情况,可以了解学生的不足,从而调节教学中的重点,进行补救;其次,错误从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最后,错误在学生的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尝试的结果.

那如何对待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呢?

一、正确对待学生解题错误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比较害怕学生解题出现错误,特别是在有人听课时,对学生的错误采取禁止的方式,教师只给学生正确的结论, 而不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这样下去,学生只会接受正确的知识,对错误不能很好的认识,或者根本看不出错误.

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从“用对知识”转变为“会用知识”,因为数学的学习本身就是从提出假设开始, 然后修正假设,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不断提高,逐渐走向成熟. 从这个方面来说, 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错误不过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某种尝试,它只能反映学生某个阶段的水平,而不是最终水平.

另外,正是因为这些假设的提出和修正,才能使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 因此,错题分析的过程其实是对学生的尝试进行修正的过程. 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到正确的理论,并且要学会探索、分析,这对学生的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如果出现错题,往往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

1. 小学数学内容的干扰

从进入初中开始,小学数学中某些知识会对他们学习代数知识形成干扰,出现解错误. 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中,有这样一个结论:两个数的和不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加数,即a +b ≥ a,在小学数学里,因为没有涉及负数, 所以这个结论是成立的,但是在初中数学中,出现了负数,所以a + b < a,也是可能的,学生由于习惯了在非负状态下谈论问题,容易忽视负数的情况而导致的错误. 另外,在小学,“+”、“-”长期作为加号和减号使用,比如对于这样算式3 + 4 - 5 + 6,习惯上看作是3 加4 减5 加6,而在初中,我们更要把它看作是正3 正4 负5 正6 的和, 过去习惯的看法会对新的知识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

2. 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数学的学习, 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干扰. 例如,我们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的时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比如2-8 中8 前面的符号“-”是减号,而在学习代数和的时候2-8 看成是正2 和负8 的和,“-” 又变成了负数. 这时,学生对于这个“-”到底应该是减号还是负号,将会产生困惑,如果不能消除,很容易就会运算错误. 另外,学生在学习不等式的时候, 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这个数是正数或负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正数不需要改变方向,负数需要改变. 同学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将不等式和方程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了解二者的不同,有助于学生学好不等式.

总之,知识的前后干扰,容易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产生困惑,在解题时用错知识,这样容易产生错题.

三、减少解题错误的方法

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解题, 除了学习知识不踏实之外,还有就是在解题中受到了干扰. 因此在解题中, 减少易错题的方法主要是预防和排除干扰. 所以, 必须要抓好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

1. 课前备课要有预见性

在备课时,教师要能预见到学生学习本次课程时可能会发生的错误,在课内讲解时要加以强调,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错误的发生.

2. 课堂讲解要有针对性

在课上讲解时,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者结论, 要引导学生对比,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规律定理,要引导学生搞清来源, 了解它们的用途和范围以及一些注意的问题;对于例题的分析,要突出重点.

出现一些常见错误时, 教师要向学生揭示错误的来源、并教给学生排除错误的方法,让学生能识别错误、改正错误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要分析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对知识进行巩固. 另外,课堂练习也是发现错误的一种途径,出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

3. 课后要进行总结

对于学生的作业,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选取典型错误,进行讲述和总结,让学生经历修正的过程,增强识别和改正错误的能力. 另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分析数学自身的特点,要让数学学习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注意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的进步和发展,让数学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到关注学生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的构建.

篇4:怎样设计数学“易错题”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易错题”?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多余条件——干扰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都这样认为:应用题给出的条件都必须用上,否则解题肯定出错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教师设计练习时,应尽量在题目中给出一些多余条件,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能够正确的取舍条件。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检查出哪些学生似懂非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选择条件的能力,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如学习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后,可安排如下题目让学生解答: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学生初次练习时,受多余条件的干扰,会有很多同学出错,当掉进“陷阱”后再次练习时,他们就会正确的取舍条件。

2.简便方法——诱惑

学生在计算中常有这种现象:只要题目的要求是“能简便的要简便”,学生的错误率就会增加,而错误的原因是他们由于受简便方法的“诱惑”,把本来不能简便的题也给“简便”了。所以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弄清算理,能正确地根据题目的特征,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长期这样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例如,如果在“能简便的要简便”的要求下,安排以下这些题目,部分学生就会掉进这些“陷阱”:

(1)15.7-2.4+7.6 (2)10×■÷10×■

=15.7-10 =5÷5

=5.7 =1

(3)■÷(■+■) (4)■+■÷■

=1÷■ =1÷■

=1■ =■

以上这些解法都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简便心理在作怪,不恰当地应用了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在出现错误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将会使学生体会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并注意一定要根据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计算。

3.先入为主——定势

由于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的习题,学生就会先入为主,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因此教师在教学某一新知时,为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可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较正解题思路。常期这样训练可以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利用定势设计“陷阱”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利用原有书写格式设计“易错题”。例如,将60分解质因数为:2×2×3×5=60;解方程时写成:4X=80=80÷4=20等等。

2.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易错题”。例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高年级学习分率比较时可设计为:甲数比乙数多25%,则乙数比甲数少25%。

3.利用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后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学生接连做了几道除法应用题后,可设计一道乘法应用题。这样会有很多的学生受除法应用题思路的干扰而掉进“陷阱”。

4.利用已有认知策略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带分数乘法时,可先设计如下的题目让学生判断:3■×2■=(2×3)(■×■)=6■如果部分学生认为此题是正确的,那么判断失误的原因在于受已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法则:“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的影响,结果掉入“陷阱”。

4.概念不清——混淆

概念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新的概念、法则掌握的不扎实、不完整,造成混淆,常常会使解题产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概念、法则”的混淆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学生上当受骗后促使其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

例如学完“表面积、容积”的概念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长方体油箱,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问:(1)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2)如果每升汽油重0.78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多少千克的汽油?由于部分学生对“表面积和容积”混淆不清,求第二问时常常出现用第一问的结果直接乘以0.78而掉进“陷阱”。

5.粗心大意——失真

小学生解题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文字和符号的组成,他们往往由于粗心大意,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符号、数据感知失真而发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粗心大意”的坏习惯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能够认真审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6.记忆不牢——模糊

有部分同学在学习公式或法则时,由于记忆不牢,常是丢三落四,形成模糊概念,结果造成某些题目的判断失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模糊概念”来设计“陷阱”,让学生上当受骗后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

总之,教师设计“易错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上当受骗”,而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后,能够自觉反思错误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易错题”本身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智慧。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易错题”呈现的时机和频率,使得“易错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

所谓“易错题”是指学生在解题中,让其上当受骗的题目。教师在练习中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长期这样训练,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审题,既提高了学生辨别的能力,又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易错题”?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多余条件——干扰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都这样认为:应用题给出的条件都必须用上,否则解题肯定出错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教师设计练习时,应尽量在题目中给出一些多余条件,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能够正确的取舍条件。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检查出哪些学生似懂非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选择条件的能力,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如学习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后,可安排如下题目让学生解答: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学生初次练习时,受多余条件的干扰,会有很多同学出错,当掉进“陷阱”后再次练习时,他们就会正确的取舍条件。

2.简便方法——诱惑

学生在计算中常有这种现象:只要题目的要求是“能简便的要简便”,学生的错误率就会增加,而错误的原因是他们由于受简便方法的“诱惑”,把本来不能简便的题也给“简便”了。所以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弄清算理,能正确地根据题目的特征,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长期这样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例如,如果在“能简便的要简便”的要求下,安排以下这些题目,部分学生就会掉进这些“陷阱”:

(1)15.7-2.4+7.6 (2)10×■÷10×■

=15.7-10 =5÷5

=5.7 =1

(3)■÷(■+■) (4)■+■÷■

=1÷■ =1÷■

=1■ =■

以上这些解法都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简便心理在作怪,不恰当地应用了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在出现错误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将会使学生体会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并注意一定要根据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计算。

3.先入为主——定势

由于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的习题,学生就会先入为主,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因此教师在教学某一新知时,为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可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较正解题思路。常期这样训练可以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利用定势设计“陷阱”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利用原有书写格式设计“易错题”。例如,将60分解质因数为:2×2×3×5=60;解方程时写成:4X=80=80÷4=20等等。

2.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易错题”。例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高年级学习分率比较时可设计为:甲数比乙数多25%,则乙数比甲数少25%。

3.利用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后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学生接连做了几道除法应用题后,可设计一道乘法应用题。这样会有很多的学生受除法应用题思路的干扰而掉进“陷阱”。

4.利用已有认知策略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带分数乘法时,可先设计如下的题目让学生判断:3■×2■=(2×3)(■×■)=6■如果部分学生认为此题是正确的,那么判断失误的原因在于受已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法则:“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的影响,结果掉入“陷阱”。

4.概念不清——混淆

概念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新的概念、法则掌握的不扎实、不完整,造成混淆,常常会使解题产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概念、法则”的混淆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学生上当受骗后促使其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

例如学完“表面积、容积”的概念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长方体油箱,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问:(1)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2)如果每升汽油重0.78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多少千克的汽油?由于部分学生对“表面积和容积”混淆不清,求第二问时常常出现用第一问的结果直接乘以0.78而掉进“陷阱”。

5.粗心大意——失真

小学生解题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文字和符号的组成,他们往往由于粗心大意,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符号、数据感知失真而发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粗心大意”的坏习惯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能够认真审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6.记忆不牢——模糊

有部分同学在学习公式或法则时,由于记忆不牢,常是丢三落四,形成模糊概念,结果造成某些题目的判断失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模糊概念”来设计“陷阱”,让学生上当受骗后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

总之,教师设计“易错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上当受骗”,而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后,能够自觉反思错误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易错题”本身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智慧。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易错题”呈现的时机和频率,使得“易错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

所谓“易错题”是指学生在解题中,让其上当受骗的题目。教师在练习中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长期这样训练,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审题,既提高了学生辨别的能力,又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易错题”?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多余条件——干扰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都这样认为:应用题给出的条件都必须用上,否则解题肯定出错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教师设计练习时,应尽量在题目中给出一些多余条件,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能够正确的取舍条件。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检查出哪些学生似懂非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选择条件的能力,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如学习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后,可安排如下题目让学生解答: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学生初次练习时,受多余条件的干扰,会有很多同学出错,当掉进“陷阱”后再次练习时,他们就会正确的取舍条件。

2.简便方法——诱惑

学生在计算中常有这种现象:只要题目的要求是“能简便的要简便”,学生的错误率就会增加,而错误的原因是他们由于受简便方法的“诱惑”,把本来不能简便的题也给“简便”了。所以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弄清算理,能正确地根据题目的特征,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长期这样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例如,如果在“能简便的要简便”的要求下,安排以下这些题目,部分学生就会掉进这些“陷阱”:

(1)15.7-2.4+7.6 (2)10×■÷10×■

=15.7-10 =5÷5

=5.7 =1

(3)■÷(■+■) (4)■+■÷■

=1÷■ =1÷■

=1■ =■

以上这些解法都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简便心理在作怪,不恰当地应用了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在出现错误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将会使学生体会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并注意一定要根据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计算。

3.先入为主——定势

由于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的习题,学生就会先入为主,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因此教师在教学某一新知时,为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可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较正解题思路。常期这样训练可以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利用定势设计“陷阱”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利用原有书写格式设计“易错题”。例如,将60分解质因数为:2×2×3×5=60;解方程时写成:4X=80=80÷4=20等等。

2.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易错题”。例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高年级学习分率比较时可设计为:甲数比乙数多25%,则乙数比甲数少25%。

3.利用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后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学生接连做了几道除法应用题后,可设计一道乘法应用题。这样会有很多的学生受除法应用题思路的干扰而掉进“陷阱”。

4.利用已有认知策略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带分数乘法时,可先设计如下的题目让学生判断:3■×2■=(2×3)(■×■)=6■如果部分学生认为此题是正确的,那么判断失误的原因在于受已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法则:“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的影响,结果掉入“陷阱”。

4.概念不清——混淆

概念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新的概念、法则掌握的不扎实、不完整,造成混淆,常常会使解题产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概念、法则”的混淆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学生上当受骗后促使其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

例如学完“表面积、容积”的概念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长方体油箱,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问:(1)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2)如果每升汽油重0.78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多少千克的汽油?由于部分学生对“表面积和容积”混淆不清,求第二问时常常出现用第一问的结果直接乘以0.78而掉进“陷阱”。

5.粗心大意——失真

小学生解题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文字和符号的组成,他们往往由于粗心大意,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符号、数据感知失真而发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粗心大意”的坏习惯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能够认真审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6.记忆不牢——模糊

有部分同学在学习公式或法则时,由于记忆不牢,常是丢三落四,形成模糊概念,结果造成某些题目的判断失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模糊概念”来设计“陷阱”,让学生上当受骗后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

总之,教师设计“易错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上当受骗”,而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后,能够自觉反思错误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易错题”本身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智慧。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易错题”呈现的时机和频率,使得“易错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一、填空:

1、把6、7、8、55填入合适的括号里。

()÷()=()……()

2、□04÷4

(1)□里填()~(),商是两位数。

(2)□里填()~(),商是三位数。

3、3□□÷8=47……□,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的两个□里应分别填()和()。

4、6□9÷6,商的十位是0,□里最大可以填()。

5、324是3的()倍,423的3倍是()。

6、正方形的周长是64米,它的面积是()

7、2007年的1月8日是星期一,1月25日是星期()

8、3只羊9天吃草54千克,照这样计算,6只羊9天吃()千克?

9、同样的钢笔,小红买8枝,小东买5枝,小东比小红少付21元钱。每枝钢笔()钱?

10、小明语文数学英语平均92分,语文和数学平均94分,请问英语()分?

二、判断

1、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2、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3、把一个西瓜切成4块,每块是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

()

4、周长不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不相等。()

5、被除数中间没有0,商的中间就一定没有0。

()

6、两位小数一定比一位小数大。

()

7、面向东方,就一定背对南方。

()

8、大于0.5而小于0.7的一位小数只有一个0.6。()

9、2014年的二月份有29天。()

10、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相加的和。()

三、选择

1、小明家客厅用了126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140块地砖,那么()

A、小明家的客厅大

B、小芳的客厅大

C、一样大

D、说不清

2、周长是80米的正方形花坛,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A、320、6400

C、4003、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班42人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27人参加书画小组,24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人。

A、7

B、8

C、9

D、104、如果a×b=0,那么()。

A、a一定是0

B、b一定是0

C、a和b至少有一个是0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是宽的2倍,它的面积是()

A、16平方米

B、128平方米

C、32平方米

6、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①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③小华说:“我爸爸2月30日才从温州开会回来。”

7、比较下面两个图形,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

B、甲、乙的面积相等,但甲的周长长

C、甲、乙的周长相等,但乙的面积大

D、甲的面积小,周长也小。

8、下面这些年份,()年是闰年.A、1800

B、1996

C、2002

D、19009、一杯水,连杯重420克,喝了一半水后,连杯重220克。杯重()克。

A 10 B 20 C 20010、“4小时两人糊400个纸盒”,算式400÷2表示()。

A 一个人4小时糊多少个B 一人一小时糊多少个C 一小时2个人糊多少个

四.解决问题

1、可可在做一道有余数的除法时,把除数6错抄成了8,这样算出的商是15余3。正确的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2、轧路车轧路宽度8米,每分钟行驶200米,轧路车行驶6分钟,能给轧多大的地面?

3、在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剩余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4、一根铁丝能做一个长2分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厘米?

5、一个正方形喷水池,一周围上栏杆,栏杆总长48米,如果在水池的外围铺设宽1米的草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草皮?

.6、爸爸今年33岁,3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儿今年多少岁?

7、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如果一共有456人参观,儿童有多少人?

8、李老师买2个足球,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1个篮球、3个皮球。他们每人所用的钱数正好相等。1个足球的价钱相当于几个皮球的价格?

篇6: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练习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1-3单元

一、填空

1、小华想将一桶4升的色拉油分装到500毫升的瓶中,需要准备()个瓶子。小华家平均每天色拉油的用量约是20毫升,一瓶油能用()天。

2、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

。3、240times;50的末尾有()个0,25times;80的末尾有()个0。

4、将等边三角形对折,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所得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是()deg;和()deg。

5、果园里有梨树160棵,比苹果树多40棵。苹果树有()棵;橘子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0倍,橘子树有()棵。

二、选择。

2、小华喝一杯牛奶,第一次喝了一半后,加满水;第二次又喝了一半后,又加满水,最后全部喝完。她喝的牛奶与水相比,()。A、牛奶多

B、水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三、列竖式计算。

803times;70

710times;65

206times;44

四、判断。

1、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3、锐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直角。,,()

4、在一个五边形中,画上两条线段可以把这个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因此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deg。,,()

5、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度数的和大于第三个角。()

6、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内角是46deg;,这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7、三条线段的长度是连续的整数这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五、操作题。

1、根据下面每个图形标出的底,画出图形的高

2、如下图,已知AB=BC,求ang;1,ang;2,ang;3。

六、应用题。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的4倍,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顶角分别是多少度?

2、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中,五年级比四年级的3倍少35人,两个年级的人数差是41人,两个年级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各有多少人?

3、将18厘米的吸管剪成三段(每段的长都是整理厘米数),再用这三段吸管围成三角形。三段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列举出所有不同的剪法)以上就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练习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7: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易错题

2、正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8米,宽是3米,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4、从一张长15cm、宽8cm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周长是()。

5、用同样长的两个铁丝分别为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他们的面积相比较()大。

6、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3cm,宽减少3cm,它的周长()。

7、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4cm,宽不变,面积就增加了28平方厘米,那么长方形的宽为()。

8、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则周长也一定相等。()

9、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为原来的()倍。

10、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后,面积和周长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

11、边长是4cm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维思数学----面积模块易错题-----姓名得分1、6平方米=()平方分米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10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平方千米=()公顷20000平方米=()公顷3公顷=()平方米

2、正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8米,宽是3米,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4、从一张长15cm、宽8cm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周长是(5、用同样长的两个铁丝分别为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他们的面积相比较()大。

6、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3cm,宽减少3cm,它的周长()。

7、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4cm,宽不变,面积就增加了28平方厘米,那么长方形的宽为()。

8、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则周长也一定相等。()

9、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为原来的()倍。

10、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后,面积和周长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

11、边长是4cm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维思数学----面积模块易错题-----姓名得分1、6平方米=()平方分米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10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平方千米=()公顷20000平方米=()公顷3公顷=()平方米

2、正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8米,宽是3米,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4、从一张长15cm、宽8cm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周长是(5、用同样长的两个铁丝分别为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他们的面积相比较()大。

6、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3cm,宽减少3cm,它的周长()。

7、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4cm,宽不变,面积就增加了28平方厘米,那么长方形的宽为()。

8、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则周长也一定相等。()

9、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为原来的()倍。

10、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后,面积和周长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

篇8:5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易错题

A、30.6÷17 B 、3.06÷17 C、3060÷17 D、306÷17

2、做一套西装用布2.4米,30米布最多可做( )套

A、12.5 B 、12 C、13 D 、14

3、买10千克大米用去25.5元,买4.5千克大米用( )元

A、11.475 B、11.48 C、11.4 D、11.47

4、把6.397的小数点去掉,所得的数就是将6.397( )

A、扩大原来的1000倍 B、缩小原来的100倍

C、扩大原来的100倍 D、缩小原来的1/100

5、将一个长方形木条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比原来(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6、5.9995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A、5.999 B、6 C 、6.000 D 、6.0

7、把3.42缩小到原来的1/100,结果是( )

A、0.342 B 、0.0342 C 、34.2 D、342

8、3升450毫升( )3045毫升。

篇9:一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填空题

1.一根铁丝长2米,如果用去它的(),还剩下它的1/4;如果用去1/4米,还剩下()米。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10()一辆小汽车的油箱容积是40()一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4()小明每步的长度大约是50()3.换算 90分=()时

4.用5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24cm2,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答案:

1、3/4 1.75 2、cm3

L m

2cm 3、1.5 4、18 66

判断题

1、一条水渠8天修完,平均每天修1/8千米。

2、比4/5小,比2/5大的最简真分数只有一个。

答案:××

选择题

1、5/8的分子增加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

A.16

B.24

C.10

D.7

2、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4/5米,第二根截去绳长的4/5,哪根截去的多?()

A.每一根

B.第二根

C.不能确定

D.一样多

3、五(1)班女生人数占全班的5/11,五(2)班的女生人数占全班的5/11,两个班的女生人数()

A.一样多

B.五(1)多

C.五(2)多

D.无法比较 4、4/15的分子加上8,如果要使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A.加上8

B.加上30

C.乘以2

D.加上15 5、一瓶饮料的标签上标着500ml,是指这瓶饮料的()是500ml.A.表面积

B.体积

C.容积

6、小于5/9的真分数有()个。A.4

B.3

C.1

D.无数

7、一根长4米的和方体木材,锯成相等的三段后表面积增加了24cm2 ,原来体积是()A.96cm

3B.1600cm3

C.24cm3

D.2400cm3

答案:ACDBB

DD

列式解答题

1、小丽20步走了13米,小明30步走了22米,请你通过计算比较,小丽和小明谁的步子长一些?

2、把一张长56分米,宽48分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而无剩余,裁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大是多少?可以裁成多少张?

3、一个长方体玻璃盒,长10厘米,宽9厘米,水深11厘米,放入一个梨子,这时水面上升到13厘米,这个梨子的体积是多少?

4、有一个鱼缸,棱是用钢做的,四周和底面都是用玻璃做成,已知长是6分米,宽是3分米,高是4分米,水深3分米。(1)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2)这个鱼缸装了多少升水?

答案:1.小明

2、边长最大是8分米,可以裁成42张。

3、180

4、90dm2

篇10:一年级数学易错题分析及策略

 1.小军做了5个纸船,还有4个没有做,小军一共要做几个纸船?

2.小明种了3盆花(图:第一盆3朵,第二盆5朵,第三盆9朵),他要送给小红两盆。最多送给小红多少朵花?最少呢?

3.10个一是()个十

4.20里有()个十,有()个一。20里有()个十和()个一。

5.5比()大1,比()小1。

6.10里面有()个一。

7.18这个数,1在()位上表示()个(),8在()位上表示()个()。

8.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与它相邻的数是()和()。

9.在3、6、8、12中比9小得多的数是()。

10.比9大比14小的单数有:()

11.20里面有()个十,有()个一。

12.“15”这个数,十位上是(),表示()个(),个位上是(),表示()个()。

13.()-5=4

()-4=10

4+8=()+7 14.红萝卜和白萝卜一共有18个,红萝卜有10个,白萝卜有多少个?

15.领队的小朋友说:我后面有8个小朋友。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一上数学易错题分析(1)易错题1:

□-□=□-□=□-□=1

错例:9-8=1-8=7-6=1。

方法指导:

先让学生认识“=”的含义,即把□-□看成是一个整体,可以在其下面画出一条横线起到强调作用,所有这样的整体都等于1。再让学生思考□-□=1,最后完成后可以这样来读一读深化学生对整体的认识——5-4=1,3-2=1等。易错题2:

□●○★☆■▣▢

(1)从左起,□是第()个,()是第5个。

(2)▢是第一个,○是第()个,第6个是()。

错例:

(1)从左起,□是第(8)个,(★)是第5个。

(2)▢是第一个,○是第(3)个,第6个是(■)。方法指导:

(1)提醒学生根据第一句话可以确定从左向右数,先找到左面,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数一数,确定图形的位置和画出相应位置的图形。(2)提醒学生根据第一句话确定从右向左数,先找到右面,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数一数,确定图形的位置和画出相应位置的图形。易错题3:

排队时,小华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一共有()人。

错例:

排队时,小华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一共有(7)人。

方法指导:

这是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以请一位学生来做小华,4人排在前面,3人排在后面,试问“这条队伍可以分成几部分,是哪几个部分?”学生容易把小华遗忘,在学生确认可以分为小华前面的、小华后面的和小华后,不难列出4+3+1的连加算式从而得出共有9人。易错题4:

有3个苹果,5个梨,8个香蕉,小方可以选择两种水果,她最多能拿到()个,最少能拿到()个。

错例:

有3个苹果,5个梨,8个香蕉,小方可以选择两种水果,她最多能拿到(16)个,最少能拿到(3)个。

方法指导: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水果最少,哪两种水果比较多,哪两种水果比较少,再强调只能选择两种水果。在思考两个的问题时,试问“你不选哪种水果?”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说出哪两种水果比较多,哪两种水果比较少。最后总结出解决最多能拿几个就是要从多的开始选,选两种,不选最少的水果,解决最少能拿几个就是要从少的开始选,选两种,不选最多的水果。

一上数学易错题分析(2)

推荐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是从幼儿园经过学习之后进入小学的。所以对于他们而言或多或少的对什么是学习还是有一定感知的。但对于怎么学,如何养成学习习惯是毫无概念可言。这就需要老师为他们牵引、指导并加以细心的交流。

1、看图列式

○○○○○○○ ○○

正确解答: 7+2=9 9-7=2(或9-2=7)

学生错误解答:7+2=9 7-2=5 错误原因:对这幅图中哪个是整体不明确,甚至可以说是一点也清楚。学生把前一部分一眼看到的就以为是整体接着很自然从○○○○○○○中拿走2个。而不是从○○○○○○○ ○○中拿走两个。导致这个错误的发生我想主要在于教学中没有明确的加以指导,只是一带而过,还有就是每个学生的理解方向不同而引起的。(注:这道题是在比较多少之前的。也就是在加减法

(一)的前几课时的内容。)

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作明确的讲解(什么是整体,在这题中哪些作为一个整体。)并请生站起来讲,讲给同桌听等各种方法来记忆巩固。老师自己还可以出些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能轻松的感知。再次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学生还没有理解的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2、例如:在学习1、2、3、等这些数字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哪个是1,怎么写1,还要求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它。但对于这个理解我就难以把握了,让学生只知道1代表一个苹果的就够了吗?还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还有在指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对1的感悟,如果我举例说是我家有1只小猫。学生就一只会说家里有什么有什么,绝不会跨越家的门槛到外面去寻找另一片天地。这就需要老师细心观察然后加以拓宽性的指导,加大学生的知识接受面,扩大学生的视眼。

3、我前面有5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小朋友,我们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正确解答:5+4+1=10(个)答:我们一共有10个小朋友。

错误解答:5+4=9(个)答:我们一共有9个小朋友。

错误原因:这道题其实是需要一定情境的。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只能从直观的数字出发看到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4个人就理所当然的5+4=9个人了。主要原因是不理解题意,不过这道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解决方案:在一定的情景中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如果老师是某某同学,请同学们看我前面有几个人?(生:2个人)那我后面有几个人?(生:3个人)那老师就像问问你们了,这一组一共有几个人?(生:6个人)你能帮老师列一个算式吗?这是问题的关键就出现了。当学生列3+3是我就问,刚才老师是说我前面有2个人,后面有3个人,怎么会变成3+3的呢。接下去就一步步引导。或者还可以借助画图来帮助学生解答该题。

一上易错题分析(3)

1、数的组成中:

(1)7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2)1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3)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4)判断: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81。………

(很多孩子很粗心,对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18能够很快做出,但是如果变换一下顺序,就会有一部分孩子不假思索的认为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81。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先说十位上的数字,再说个位上的数字,都会清楚地写正确,反过来先说个位上的数字,就会有个别学生犯错,纠其原因,不是对数位表的认识不深刻,就是看题不仔细)2、20以内数的顺序以及大小比较中:

① 18的前面是(),后面是()。

②与15相邻的数是()和()。

③比12大,又比17小的数有()。

④比较大小。尤其是在比较算式和算式的时候,灵活的通过观察,发现规律,有时候不用计算比较出两个式子的大小。

3、在20以内加减法计算中:

①基本题型:5+()=13 出现有几种情况:

计算不熟速度慢,张口就说不思考,缺乏认真太马虎,过度自信不自查

②混淆题型: 16 – 5 = 和 15 – 6 = ③拓展题型:()=9 +3、6=()-9(关于计算,在一年级学期结束时,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每分钟正确计算8道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对于第三种拓展题型,虽然这在一年级的课标中没有要求每个孩子都能够解决这类问题,只是那些能力强、学习有余地的孩子会,虽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某一天也能够解决这类问题,但是为了孩子的发展,需要家长也帮助孩子多练习练习,以达到能够熟练正确的计算。毕竟20以内的加减法是所有计算的基础,)

4、一图四式

这是一图四式的两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包含着3个数之间的关系,包含着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如上面的图应该是5+7=12,7+5=12,12-5=7,12-7=5,但是往往都有孩子写出7-5=2……他找不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下面这个题目应该是4+8=12,8+4=12,12-4=8,12-8=4,但往往有孩子写成4+8=12,11+1=12……他找不到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这种题型以及题目存在的意义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难点,易错的,需强化练习。

5、大括号

上面这种大括号的题目应该用减法,孩子知道答案,但是容易用加法。

这个大括号的题目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加减法混淆。

6、比较多少

比较多少的题目表面看来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难,但是他却暗含了多个知识点:如,首先要会数数,数正确,其次看清题目比较什么,再次会列式解答。稍不细心即会错。

7、认识钟表 对于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孩子们本身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年级的数学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难点,如:

时针,分针易看错

8、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孩子们往往不知道怎么提问题,如:小红踢了8下毽子,小亮踢了9下毽子,小王踢了11下毽子,对于提问题,孩子们会问:8加9等于几?但是他却不会把算式化为文字:小红和小亮一共踢了多少下毽子?当然这也许仅仅是个别的孩子不会提问,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题目仍需训练,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训练孩子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冬至的时候,妈妈吃了19个饺子,我吃了9个饺子,妈妈比我多吃了几个饺子等等,在生活中更让孩子们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以上就是第一部分数与代数中存在的难点和易错题,虽然在讲授这些题目时,我们已经交给了学生分析的方法,但是孩子们在这部分存在的问题是:

1、学习态度好能力强的孩子审题不认真,认为题很简单,拿起来就做,导致错误。

2、学习态度稍差的孩子,不能够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分析题,导致方法错。

3、题会做,方法对的孩子,有的因为计算错导致扣分。

这就是之所以这部分会成为易错题的原因所在,所以在做这些题时,孩子们必须做到认真审题,理清解题思路,再提笔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才能攻破难关。

二、空间与图形这部分

上一篇:私募基金管理人说明下一篇:县人大表彰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