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商职业学院科协筹备工作报告

2024-06-28

河南工商职业学院科协筹备工作报告(精选5篇)

篇1:河南工商职业学院科协筹备工作报告

河南工商职业学院科技协会筹备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在市科协和院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学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河南工商职院科技协会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今天终于召开科协成立大会。下面,我受协会筹备组的委托,就协会筹备工作情况向大会报告如下:

一、河南工商职业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背景与意义

现在校生规模近万人,专兼职教师326人,其中,教授、客座教授27人,副教授61人,博士、硕士117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39人,省、市名师8人,市级以上专业(学科)带头人23人,楚天技能名师25人,商丘市突出贡献专家2人。学院成立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科技工作已成为学院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学院现有的人力、物力已能够支持学院科技协会的成立及运作。

成立学院科技协会,能团结和组织学院教师、科技工作者和大学生,加强横向联系,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活动,促进教学、科技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促进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也为学院科教工作的发展作贡献。学院科技协会的成立,对学院走科技创新之路,打造学院品牌有重要意义,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学院走以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河南工商职业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的目的

1、发挥高校科协的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职能,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的结合,提高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促进“科教兴校、科教兴企”战略的实现。

2、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参与科技实践,活跃学术思想,增强学术气氛,提高学院学术水平,促进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

3、发展对外友好往来与合作,沟通学院与社会,科研与生产,技术与经济等各方面的信息,为教师和科技人员拓宽社会接触面,施展才干服务。

三、河南工商职业学院科学技术协会筹备工作过程

协会筹备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酝酿阶段:学院领导决定成立学院科技协会,并向市科协领导请求汇报,得到市科协的支持后,筹备组开始积极进行学院科技协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二是申办阶段:筹备组收集、整理申办科协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申办程序,在市科协的指导下,筹备组积极进行《科协章程》(草案)、申请报告等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

三是学院科技协会委员会候选人协商推荐阶段:协会组织机构承担着协会的领导和决策的任务,决定着协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为保证组织机构结构合理,人员构成科学,有较强的管理决策能力,筹备组经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深入的调研,最后与学院领导协商确定了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及委员候选人。

四是报批阶段:筹备组与部分候选人交流沟通,重点就协会《章程》(草案)及协会组织机构设置等问题进行商议。定稿后报呈商丘市科协并得到批复。

从成立筹备组到今天学院科技协会成立大会的顺利召开,市科协及学院领导给予了我们大量的支持,在此,我代表学院科协筹备组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篇2:河南工商职业学院科协筹备工作报告

启示之一:只有站位全局, 学生工作才有清晰定位;只有定位准确, 学生工作才会有方向、有目标、有作为

长期以来, “学生工作是为教学服务的”观念在很多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这种认识使学生工作处于从属地位, 削弱了学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也影响了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机制建设。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工作同样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犹如人的两条腿, 只有迈动双腿走路, 才能走得稳、走得快。正是在这一定位下,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放开手脚、锐意进取, 逐渐形成了学生工作的东区特色, 那就是以“爱校教育”为主线, 以“养成教育”为抓手, 以“文明离校活动”为重点, 以“创建安全和谐校园”为基石, 在管理上实现三个转变:在管理理念上由管治向共治转变, 在管理目标上由管人向管心转变, 在管理方式上由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向不仅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转变。在具体工作中, 落实三个“并举”。在培养目标上, 职业技能的教育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也就是“硬件”制造与“软件”开发并举;在思想政治教育上, 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并举, 互为载体;在日常管理中, “严管”与“厚爱”并举。只有肯定学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到人才培养需要课堂内外共同作用形成合力, 才能加强和重视学生工作, 推动和改进学生工作, 进而推动人才培养工作。

启示之二:群众路线不能忘记

群众路线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学生工作中, 我们必须贯彻“三个一切”的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在这一指导思想下, 学院采取了大量的有效措施, 学工人员深入宿舍开展访谈, 把学生请上来进行座谈;跟着学生转移阵地, 主动融合, 开设微博;采取一站式服务, 让学生怀着困惑来, 带着满意走;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 组织召开多场招聘会;关心、关爱、关注弱势群体, 建立“三困生”档案;发挥学生党员作用, 实施网格化管理;开展帮扶工作, 让学生党员成为朋辈辅导员。以上工作, 一句话概括, 就是使学生工作回到党的群众路线上来,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通过系列工作的开展, 也使笔者对学生管理工作深有感悟。首先, 不能设想管理人员是全知全能的, 对于任何问题可以随时做出绝对正确的结论。一切学生工作都要从学生合理的需要出发, 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

其次, 任何学生群体, 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个层次。故必须善于提高中间分子, 争取落后分子。只有深入学生, 倾听他们的心声, 采纳他们的意见, 使大多数学生不再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使他们成为学生管理的主体, 才能使学生工作行之有效。

再次, 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 更应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 只有接地气、知生情、办实事, 才能赢得人心。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牢记, 学生在你心里有多重, 你就在学生心里有多重。同时, 对学生要讲真话, 特别是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最后, 从维护校园稳定上看, 有利益的表达才有相对的利益均衡, 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才有长久的校园稳定。少一点“我没有时间跟你闲扯”的粗鲁, 多一点平等耐心的沟通;少一点“不信谣不传谣的训导”, 多一点公共信息的及时披露。事实表明, 诸多矛盾冲突事件背后, 往往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从这个角度看, 维权就是维稳, 维权才能维稳。

启示之三:必须怀有忧患意识, 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有所继承、借鉴和创新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 我们必须主动出击, 展开意识形态阵地的争夺。实事求是地讲, 学生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平时事务性工作繁重, 理论水平亟待提升, 即便如此, 重任在肩, 不容推诿。我们要不断强化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 以深沉的忧患意识,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致力于回答“怎么看”, 还要着力说明“怎么办”, 既要“解扣子”, 又要“指路子”。二是将有意识教育与无意识教育相结合, 不仅要坚持正面灌输, 而且要通过主体人格的感召、有益活动的引导、环境氛围的熏陶、校园文化的牵引, 来加强无意识教育。这其中, 主体人格的感召尤为重要, 思想教育任务的实现, 一靠真理的力量, 二靠人格的力量。无数事实证明, 真理与高尚的人格相结合, 真理的力量就会成倍放大。只有我们本身言行一致、率先垂范, 才能使人心悦诚服。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工作崇高而神圣, 主动做青年学生的知心朋友, 人生导师, 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三是进一步挖掘各种纪念活动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丰富载体、广泛传播, 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宣扬真理。四是要用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教育学生, 用真实的力量震撼人心,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启示之四:要做好学生工作,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注重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从中找出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并根据这种规律来计划自己的工作。要做到这一点, 最主要的办法之一就是调查研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 养成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只有调查研究方能使我们的认识和实际结合起来,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在调查的实践中检验原来的认识是否正确, 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

在调查研究的时候, 一是不能如蜻蜓点水, 一掠而过, 必须深入、再深入。二是不要怕听言之有物的不同意见, 更不要怕实际检验推翻了已经做出的判断和决定。三是注重调查与研究的辩证关系, 也就是务虚与务实相互结合。近年, 学院的学生工作逐渐实现了从事务型管理向研究型管理的转变, 关键的做法就是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 注重调查研究。不仅继续坚持常规办法, 走入系部、走入班级、走入宿舍开展调研工作, 而且结合工作, 采用多种方式, 采取多种办法。其中, 不仅要开好大会, 而且要抓住时机开小会, 来热烈地交流管理理念、探索管理规律、研究工作问题、比较工作方法。不仅要读有字之书, 而且要读无字之书。既通过读有字之书获取新的思想, 拓宽工作思路, 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又下功夫读实践这本无字之书, 通过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来丰富理论、发展理论, 提高知行合一的行动能力。近年, 诸如“两个100”志愿者服务、安全管理“4+0”模式、资助工作的“4321”模式、宿舍访谈、建立“三困生”档案、一站式服务、以党建带动学工等被广泛应用指导实践的工作方法都是在调查研究中成型的。

启示之五:注重树立我校特色文化的自信、自觉、自强

校园文化是学校核心凝聚力的源泉, 是学校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种科学的、合理体现人本精神的, 并为广大师生所认同的校园文化, 必将使校内成员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

多年来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精神, “严管厚爱”的方针, 校训教育的开展、行为习惯的养成已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我们坚持特色, 树立文化自觉、产生文化自信继而推动文化自强。在学生工作中做到学院文化之“魂”与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之“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付诸实践, 使学生从了解开始, 继而认同、尊重、继承和发扬学院文化。学生工作要以学生为管理主体, 充分发扬民主, 以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管理的内涵, 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 凝聚人、引领人、激励人、约束人, 培育学生对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

启示之六:在繁忙工作中要做到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确保重点、兼顾一般

学生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各方面工作是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要做到统筹兼顾, 就要正确把握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既抓中心工作, 又围绕中心工作同时开展其他工作, 这就好比弹钢琴, 要弹出好的音乐, 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这就要在诸多事务中, 分清主次先后、轻重缓急, 有所为, 有所不为;有所大为, 有所小为, 不能四面出击。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从而使其成为完整的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只有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当, 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篇3:河南工商职业学院科协筹备工作报告

一、“诚信积分制度”的实施背景

改革开放为国家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然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 如贫富差距、职工下岗、腐败现象等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许多困惑;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 扰乱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加上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不成熟, 便导致了目前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诚信行为的失范。大学生诚信危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那么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就无法真正完成, 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这种背景下,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大力开展诚信教育, 形成了以“诚信积分制度”为核心、“诚信协议书”“诚信积分卡”“诚信实习承诺书”“诚信证书”等为补充的诚信教育模式, 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诚信积分制度”的实践操作

1. 制定实施“诚信积分制度”

各班辅导员针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特点, 收集有关学生诚信教育的材料, 并参考相应的法律法规, 结合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要求, 拟定“诚信积分制度”草案, 然后在召开座谈会和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最后确定了“诚信积分制度”的内容,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班级工作。“诚信积分制度”分别从劳动卫生、宿管生活、政治活动及宣传报道、学习纪律、文体活动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和作出了规范, 如按时缴纳学费、遵守网络文明、诚信考试、信守助学贷款承诺等。

2. 新生入学签署“诚信协议书”

“诚信协议书”分别从学生的权利、义务和学院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关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第一部分规定了学生在校期间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义务;第二部分规定了学院的权利和义务;第三部分规定了学院的责任。

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可塑性强。在对他们进行入学专业教育的同时签署“诚信协议书”, 可以在学院和学生之间建立规范的“合作”制度, 形成和谐、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由此确保了以诚信为基础的合作持续开展。

3. 量化积分实行“诚信积分卡”

学期初由辅导员给每名学生印制、下发“诚信积分卡”, 结合“诚信积分制度”, 对学生诚信表现进行客观记录。积分卡由每个班级纪律委员统一保管和填写, 任何领导和教师没有给学生额外增加诚信积分的权力。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积分卡, 并有提出申诉的权利, 最终使学生期末或年终的诚信积分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4. 教学、毕业实习签署“诚信实习承诺书”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一线专业技术人才, 毕业前的实习是重要的一环。大学生面对相对繁杂、枯燥的教学、毕业实习岗位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由于没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 造成了部分学生好高骛远、中途掉队、学无所成等状况, 给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声誉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由于职业院校专业的实践性强, 实习的机会多, 辅导员在对他们进行实习动员教育的同时, 号召学生签署“诚信实习承诺书”, 让学生对遵守实习企业纪律、加强人身和财产安全意识、如何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承诺和保证,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习中出现问题的几率。

5. 颁发“诚信证书”

一系列诚信教育的实施效果最终体现在装入学生毕业档案的“诚信证书”上。“诚信证书”实行百分制, 每名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综合表现将会载入“诚信证书”。本着“为学生负责、为企业负责”的精神, 学院将学生的“诚信证书”内容告知前来招聘和保持校企合作的企业, 为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提供直观依据。

三、“诚信积分制度”的效果

1. 学生满意

一系列“诚信积分制度”的实施, 学生们普遍反映良好。无论是在学习上, 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们都会感到一种无形的积极向上的约束力, 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诚信积分制度”的要求, 同时也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

2. 企业认可

所有和学院合作的企业, 在了解“诚信积分制度”实施的情况后, 有着同样的反映:诚信教育下的学生他们敢用, 这样的学校他们要与之加强合作。

3. 家长放心

篇4:河南工商职业学院科协筹备工作报告

一、转变课程改革观念, 树立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观

转变观念是课程建设的先决条件。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领导深刻认识到传统高等教育观念已不能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特别是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 必须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 调整课程结构。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新课程, 整合传统课程, 更新教学内容, 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树立起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以下简称16号文件) 颁布以后, 学院先后多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精神, 并多次邀请省内外高职教育专家来学院开展专题讲座;2007年11月1日, 学院邀请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邓泽民博士做《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专题报告;2008年初, 学院院长张学斌教授作了《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另外还通过研讨会的形式, 进行专题学习与研讨。通过学习, 明确了高职教育与学科型的高等教育的区别, 特别是课程观的不同, 理解了16号文件对课程建设的要求, 弄清了课程建设在学院“三个一工程”建设中的位置以及课程建设的内涵和任务, 逐步树立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观, 积极尝试并推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 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二、提高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 成立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了加大学院课程建设的力度, 推进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 进一步提高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 促进学院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008年成立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 作为对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的工作机构。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授、专家及热心高等职业教育、关心支持学院课程建设和发展的行业企业专业人士组成。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包括:参与和指导学院课程建设规划的制定及实施;审议学院课程建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参与和指导各系各专业开展课程建设工作;监控、评议各系各专业课程建设质量;对申报国家、省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审议等。

三、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做好课程教学基本文件建设

课程教学基本文件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作。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精神, 各专业在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编写 (修订) 了教学指导书和实训指导书, 制订 (修订) 了课程教学大纲 (含实验、实训、实习大纲) , 并汇编成册;教务处规范了教学进度表、教案、课件的编写和制作。课程教学基本文件的建设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构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

1.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

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设计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2006年以来, 学院各专业大胆进行课程及课程体系改革, 打破了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 3次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调整课程结构,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 根据培养目标, 设置素质教育模块、能力培养模块、知识拓展模块, 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同时, 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 强调学生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的养成教育, 依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配备相应的课程, 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加以甄选, 侧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 建立一个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将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专业和跨专业选修课﹚三大类。以2008、2009级各专业教学计划为例, 实践教学总学时均在50%以上, 加大了实践教学课程的学时比例, 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 落实实践教学课程化。

2. 重视学生“双证书”的获取, 考证课程直接嵌入课程体系。

在《关于修订200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 首次要求落实“双证书”制度。各专业需建立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 学生毕业前至少要考取1个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相匹配的技能资格证书, 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在《关于制订2008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 进一步明确要求考证课程要直接嵌入课程体系之中。学院还成立了专门机构———培训中心, 负责“双证书”相关工作。2009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8%。

3. 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开设足够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已成为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 改善学生知识结构, 促进不同专业交叉渗透,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学院共开设选修课300多门, 涉及哲学、政治、经济、管理、人文、艺术、语言、法律、服务、科学技术、跨文化研究、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门类。

五、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技术领域及职业岗位 (群) 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弄清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先修后续关系, 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目标选择的原则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能力为主线,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开发新课程, 整合传统课程, 精选、更新课程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努力使课程教学内容以行业企业工作过程为设计依据, 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同时, 使学生专业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

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按以下要求进行:

1. 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加以甄选。

2. 侧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 工学结合。

将学习与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安排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训练学生的业务技能。

3.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根据完成职业岗位某一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环节。

4. 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如我院会计专业为顺应会计制度改革, 及时将新会计准则内容纳入教学, 更新旧教材内容。并组织教师根据新准则编写了《新编基础会计》、《中小企业会计实务》两部教材, 及时满足了教学的需要。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 根据中小企业实际业务内容, 讲求够用、适用、实用原则, 重点突出, 删繁就简, 精讲多练, 重在应用, 培养和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实操技能。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处于不同的会计职业岗位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了分析, 并将其能力划分为不同的单元, 配置相应的课程群;为了满足某类型企业或行业的需要, 面向中小型商品流通企业, 开设了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面向金融行业, 开设了银行会计;面向行政事业单位, 开设了预算会计;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财能力, 开设了公司理财相关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开设了实践类课程和知识拓展类课程;为了弥补以前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 增设了经济应用数学等课程。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考虑到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广泛应用以及其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完善, 企业对人才职业技能要求的提高, 将AUTO CAD列为必修课。电子工艺及设计自动化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注重强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作了如下改革: (1) 合理整合课程内容。将原来的电子元器件和电子设计自动化两门课程进行整合, 使得课程的结构更加完整, 更适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2) 根据企业生产实际, 设计课程内容。在同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专业人士进行研究后, 根据企业生产过程实际的需要在课程中增添了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生产工艺管理等内容。 (3) 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设置课程内容, 增加了SMT (表面组装技术) 的相关知识。

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提高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2006年10月在学院召开的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研讨会上, 姚卿达院长首先提出要在每个系重点建设一个示范专业, 每个专业重点建设一门精品课程, 每个系重点建设一个示范性实训基地的目标, 拉开了学院“三个一工程”建设的序幕, 这也成为学院内涵建设的主旋律。2006年以来学院先后制定了《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实现了合格课程建设常规化, 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制度化, 基本形成了系、院、省三级精品课程培育体系, 带动了学院课程建设整体质量的提高。

七、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 学院在2008年设立校企合作中心, 专门负责校外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发, 经过两年来的努力, 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30多门。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 学院已启动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工作计划。2009年教学中计划开设的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有:审计学实训 (经贸系与广东中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共建) 、财务会计实训 (经贸系与德豪国际广州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共建) 、出口流程模拟 (经贸系与广一集团公司共建) 、电子工艺及设计自动化 (电子系与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共建) 、音响设备技术 (电子系与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共建) 、酒店公关实务 (外语系与广州华钜君悦酒店有限公司共建) 。

2008年,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与国光电器在2008级应用电子专业开办了“国光班”, 进行“订单式”培养。双方展开全面合作, 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和开发课程。首先, 共同合作开发和设计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将课程内容的构建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 即与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与维修的工作过程相联系;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合作双方相关人员不断地研究、反复地讨论, 在原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生产过程实际需要在课程中增添了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生产工艺管理等内容。其次, 双方共同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制教学进度表、拟订课程实训项目, 由校内专职教师负责基础理论部分授课和基本能力的训练, 由国光电器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 负责对学生进行生产技能与生产管理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的教学, 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另外, 充分利用企业生产条件进行实训教学。让学生带着任务上岗, 到企业的生产车间去实践, 在生产线上学习专业技能, 让学生掌握工艺过程控制和学习如何进行工艺管理。

八、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

1. 学院成立了就业指导教研室, 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了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2. 在全院开设公选课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基础上, 学院提出了“就业指导全程化”的理念。

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3年的大学生活全过程, 并将该课程分解为不同时段, 分模块学习。大学一年级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大学二年级进行职业诚信和自主创业教育, 大学三年级进行就业求职技巧教育。从2007级开始, 已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分学期全程开设。

3.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学研究。

学院就业指导教师, 参与编写了《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一书, 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8年申请了“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与探索”院级课题, 开始立项研究, 并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4. 通过近几年的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学院在学

生就业及创业技能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年都在98%以上, 且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在2008年1月首届“金钥匙”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上, 我院学生获二银一铜之奖项, 取得省内民办高校学生创业比赛的最好成绩。在2008年6月第六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 与来自于全省66所高校的121件决赛作品同场竞技, 其中我院学生作品“恒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荣获金奖, 作品“佳缘校园文化咖啡厅”荣获银奖, 作品“舒心之家”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南粤餐饮管理集团、乐购新概念代购公司荣获优秀奖。2008年“正保教育杯”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大赛, 我院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3DS MAX三维设计组二等奖、Photoshop平面设计组三等奖、最佳指导教师奖。2008年1月参加中国第四届德艺双馨大型公益活动比赛 (广东省赛区) 获4项金奖。2008年参加信息产业部和教育部组织的第二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管理信息化应用技能与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一等奖。

摘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树立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观,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落实实践教学课程化, 考证课程进计划, 考核方式多样化。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提高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建设,教学质量,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Z].2006.

篇5:河南工商职业学院科协筹备工作报告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 对 象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1.2研 究 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 在中国期刊网上和购买相关书籍, 搜集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 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实 地调查法

对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教师情况进行调查; 对学院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种类、数量进行调查;对学院开设的体育课程进行调查。

1.2.3问 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 2012年11月对400名随机抽样的学生进行了“学生运动兴趣”的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392份, 回收率98%;通过统计和监测, 最终确定有效问卷376份, 有效率96%, 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符合问卷调查的要求。

1.2.4数 理分析法

对数据进行统计、审核与复查后, 运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结 果与分析

2.1宁夏 工 商 职业技术学院 体 育 师 资 与课程 开设 现 状

2.1.1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体育教学资源

我校现有体育教师15名, 根据教学需要, 每学期需向其他部门调配教师2名和外聘代课教师3~5名。

2.1.2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现状

经实地调查, 学院现有篮球场18块、排球场12块、田径场 (含足球场 ) 2快、体育馆 (含篮球场1块、排球场1块、羽毛球场2块、乒乓球场地20块、教学空地1块) 1所。

2.1.3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现体育课程开设现状

学院目前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和体育选项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开设了田径、篮球、足球、体操等项目;体育选项课程主要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网球等项目。

2.2宁 夏 工 商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 体 育 课 的 态 度

2.2.1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态度

通过调查统计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勤率的数据发现, 全勤学生的比例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82%, 这一数据显示我校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非常积极踊跃的。

2.2.2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态度

通过对学生参与体育选项课的态度调查, 36%的学生对体育选项课表示出了浓厚兴趣; 更有49%的学生表示出了较有兴趣, 由此可见学校开设体育选项课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技能的增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3宁夏 工 商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运 动 兴趣 现 状

2.3.1宁 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课余期间喜欢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

通过对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选择调查发现, 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及健身活动等项目排在前列。

2.3.2宁 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喜欢的体育选项课运动项目

通过以上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的调查, 显示出我校学生所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希望能够在课上得到实现, 但现实并非如此, 由于学校发展所面对的种种问题所限, 导致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只能根据学校的师资、场地设施等有限的条件进行, 无法顾及学生的运动兴趣。由以上调查结果可见, 羽毛球、健美操及健身运动、网球、街舞、游泳等新型运动项目已越来越广泛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2.3影响宁夏工 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运动 兴趣的因素

2.3.1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课余期间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

通过对学生在课余期间进行体育运动的情况显示, 每天运动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3%;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占15%;有时进行体育运动的占63%;从不进行体育运动的占8%。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显示, 利用课余时间每天和经常运动的学生人数占28%, 由此可见仅部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很高, 有63%的学生只是偶尔进行体育运动, 整体学校学生运动氛围较好, 影响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是多样的, 通过下文调查数据进一步分析。

2.3.2造成体育课学生运动兴趣现状的因素

2.3.2.1时间因素

时间是体育运动的核心因素, 通过对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仅19%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运动。

2.3.2.2空间因素

在学校最关键的空间因素是学校体育场地设施, 通过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影响调查结果分析显示, 14%的学生对我校目前的体育场地设施完全满意;66%的学生基本满意, 由此说明我校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需求。

2.3.2.3学校因素

通过对学生认为目前为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学校体育课迫切应解决的问题调查中, 60%的学生认为应该更多更丰富地开设体育课程项目, 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要增加体育教师的数量, 最关键的是要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增加。

2.3.2.4教师因素

通过学生对体育教师感兴趣的教学行为和手段调查显示, 37%的学生偏爱体育教师授课时讲解简明扼要、语言风趣幽默;53.5%的学生偏爱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精湛、动作示范自如、优美舒展, 由此可见体育教师的个人能力与魅力对学生的吸引十分关键。

通过对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师教学模式调查显示, 40%的学生所要求的注重器材的一材多用、发挥体育器材的多样性、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23%的学生所要求的体育课注重转变角色,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5%的学生要求的体育课上培养学生兴趣, 开展兴趣小组教学模式, 都应该得到学校、老师的高度重视。

3.结论与建议

3.1结 论

3.1.1学 院学生运动兴趣多样 , 很多现代化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诸如轮滑、街舞、网球等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喜爱。

3.1.2学院教学场地设施种类、数量能够满足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需求, 对学生的开放程度较高, 满足了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

3.1.3调查显示 , 主要影响学生课余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有时间、空间和学校,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课下进行体育运动有重要影响。

3.2.4体 育教师数量不足是学校体育课程开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运动兴趣的开发。

3.2.5体育教师团队整体体育技能的多样性、教学主体更多的趋向与学生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能够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发展。

3.2建议

3.2.1进一步完善我校体育课程和体育选项课制度 , 为学生开设更多更丰富的体育课程。

3.2.2改进教学方式和模式 , 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3.2.3组织、研发、引进更多的体育活动 , 为学生创造更多更丰富的运动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得以提高;使学生的运动特长得以施展。

3.2.4增加体育教师数量 , 弥补学校体育教师短缺的不足。

3.2.5加强体育教师多项技能的培训 , 拓展学校体育课程项目, 将更多与时俱进的新兴体育项目纳入体育教学中, 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3.2.6不断完善我校体育场地设施, 为学生营造更加丰富多样的运动环境。

3.2.7加强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育训练队的支持和管理, 营造浓厚的运动氛围。

参考文献

[1]杨文轩, 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李梁, 鲍志宏.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与激发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 2004.

[3]王成杰.正确认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体育教学, 2005.

上一篇:每日早中晚班级宣誓下一篇:第九届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参展商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