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

2024-06-19

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通用6篇)

篇1: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

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

【提纲】

一、改市农信社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建议及对策

1、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尽快落实扶持政策

2、加强信合员工培训,造就“敬业爱岗”队伍

3、加大清收盘活力度,提高农信社经营效益。

4、完善各项考核办法,增强优患意识和责任感

5、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6、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

05春金融专科057090002开小秀

【内容提要】今年是我国经济改革30周年,农村金融改革也走过了30年历程。在这30年中,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我国从2003年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至今已历时5年,基层农信联社这几年的改革进程及成效如何?笔者深入桐城市对农村信用社开展了调查研究。

【主题词】农村金融改革基层农信联社 股本金

【正文】

一、2003年以来的试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抗风险能力有了较大变化;不良贷款率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农信社经过2003年以来的改革发展,已经初步改变了以往资产质量低、金融风险大、经营效益低下的局面,农村合作金融的命运出现了转机。该县农村信用社自2004年启动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产权改革稳步推进,经营机制开始转换,资产质量持续提高,风险状况初步控制;资本充足率从-13.4%提升到14.76%;财务状况持续好转,2004年盈余26万元,2005年盈余151万元,2006年实现盈余340万元,2007年有望实现盈余500万元以上;总体上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一、改市农信社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股本金结构不合理,稳定性差。股金总额中,自然人股占股金总额的76.96%,法人股占股金总额的23.04%;另一方面在存在大量富余资金的情况下,受农业弱质产业、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县域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信用社仍然存在“贷款难”和“难贷款”的矛盾,影响其经营成果继续扩大。同时,农信社法人治理有待加强,化解历史包袱、改善资产质量的难度仍然较大。这些阻碍了农信社的发展。

要解决农信社发展中的困难,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推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生产方式,形成经济聚合作用,降低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提高其贷款积极性。最终实现将分散的、无效的金融需求,转化为规模的、有效的金融需求。二是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支持。2003年以来,农信社改革试点过程中,国家在化解农信社历史包袱的同时,在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等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在促进农信社加快改革发展,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方面取得突出效果。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的作用,构建扶持有力、导向明确、激励有效,协调配套的政策扶持体系,逐步形成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支农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长效机制。国家政策上要考虑给农信社以公益法人、免税团体的待遇。

三是适应形势要求,探索新的信贷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要改进贷款管理方式。如适当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授信额度;适当扩大基层农信社信贷授权;实行差别利率,对贷款量大、信用好的客户,可给予适当利率优惠;简化不必要的贷款手续,提高信贷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内部经营机制与激励机制。在建立贷款责任追究制的同时,应当逐步建立更为科学、责权利相结合的贷款激励机制,将贷款面、贷款额、收息率和不良贷款下降等指标纳入信用社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信贷员的经济收入与贷款效益挂钩,促使信贷人员主动营销贷款;抓紧试行对小企业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对符合条件、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小企业,采取授信贷款或保证贷款的方式,提供快捷便利的信贷服务。

四是拓展资产运用渠道,实现资产多元化。加快由单纯经营信贷业务向资产多元化的转变;对有效益、资金需求量大而单独一家联社贷款不足的项目,县级信用联社可采取社团贷款等形式,满足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省级联社应加强对市、县级联社富余资金的资金调剂,适当提高资金调剂利率,既为资金富余的基层联社找到解决出路,提高经营效益,又能帮助资金短缺的基层联社解决支农资金不足的矛盾;在风险防范的前提下,省级联社应加强行业指导和咨询,通过组织资金拆借、购买国债、创新信贷品种,拓展资金营运外延。

五是加快产权制度和机制转换,优化农信社发展环境。巩固和发展农信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形成一套符合市场化需要的、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激发农信社的内在经营活力;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在现有县联社一级法人的基础上,待条件成熟后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在“三会”人员的组成上,考虑吸收一些熟悉农村金融的非员工社员,提高“三会”的民主决策能力;在股金结构上,建议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实行股权适当集中,鼓励民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有实力的农村个体户入大股,允许经营管理者提高入股额,逐步培养一批大股东社员,增强股东关注信用社发展责任感,提高其参与信用社管理的积极性。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建议及对策

(一)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尽快落实扶持政策

一是省政府及省联社要为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废除和制止少数部门出台针对农村信用社的限制性、歧视性做法,鼓励和引导将农村政策性业务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特别是财政性、事业性单位的存款引导其存入信用社,同时建议银监会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邮储资金适当返还农村的办法,制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让支农资金不外流,增强信用社的支农后劲。,二是信用社要多向政府汇报,请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加大清收辖内党政干部在农村信用社的借款和介绍、担保贷款的力度,帮助信用社落实原关、停、并、转的企业贷款,防止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信用社债务。三是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全省、全国通存通竞,提高信用社竞争能力,争取实现改革和发展的“双丰收”。

(二)加强信合员工培训,造就“敬业爱岗”队伍

加快发展是我县农村信用社摆脱困境、赢得主动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加强学习培训,不断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是做好信用社工作的必要条件。一是制定计划,组织人员系统地学习有关金融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员工专业水平;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案例,调查研究,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三是及时总结和推广清收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人物,打造一支团结拼搏、学习创新的团队。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继续做好员工的再教育工作,大力弘扬以“敬业”为核心的思想理念,造就一支具有“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精神的员工队伍;

(三)加大清收盘活力度,提高农信社经营效益。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信用社的资产质量不容乐观。盘活贷款存量,改善信用社资产质量,是我县农信社目前重中之重的首要工作。我将继续组织完善好有关清收盘活的做法和奖惩制度,逐级分解落实不良贷款任务,责任到人,专项考核,进一步加大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清收盘活的力度。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从各个经营环节上下苦功,依法合规经营的基础上,稳扎稳打,不断优化资产结构,锁定不良贷款存量,大力减少不合理资金占用,同时积极开办新的业务品种,使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实现多元化,全面提高资产盈利水平,实实在在地把经营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完善各项考核办法,增强优患意识和责任感

在狠抓“以法治社和以德治社”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办法和措施,在落实好服务“三农”的各项工作举措中,要结合铜鼓实际帮助农民朋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朋友提供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村金融和信息服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增强员工的优患意识和责任感,把全体信合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发展农村信合事业这一主题上来。

(五)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试点,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下一步要将工作重点转向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是进一步完善股权设置。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入股起点,积极吸收种养殖大户、私营业主、企业法人等有能力、有愿望参与农村信用社管理的投资人入股,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决策和管理能力。既要防止因股权过于集中被少数大股东控制,又要防止因股权过于分散被内部人控制。二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农村和农村信用社实际的有效治理结构。三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有关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运行效率。

(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无论采取何种产权模式,选择何种组织形式,都要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信贷资金大部分要用于支持本地区农业和农民,即使是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的机构,也要根据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状况,确定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支农。加大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办法,健全、完善农村信用社资金结算体系,大力发展银行卡等现代支付工具,不断探索代理保险、证券、委托理财、信息咨询服务等新的金融支农服务方式。人民银行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提出解决

老少边穷地区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的意见,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和农村金融改革的整体推进创造条件。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证明,存量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定位和多元化的产权构建。未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趋势,是鼓励各地区农信社寻找符合本地区发展特点的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坚持产权制度改革模式的多元化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同时,明确农信社的功能定位,承认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和股份化趋势,不再执著于“合作制”的原教旨主义观念。农信社应定位于建立真正的社区银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扩大投资股的比重,改善内部治理结构,使农信社真正成为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同时,未来的农信社还要加强跨区域的资源整合和竞争,打破地区垄断局面,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实力。

篇2: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

首先:部分信用社员工合规意识淡薄,无视联社监管部门的规定要求,破坏制度,相当数量的员工原则性差,以人情代替制度,明知违法,还要破坏制度。

其次,工作作风不踏实,制度执行不力,许多问题屡查屡犯,有规不依,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仍十分普遍,比如:轮岗,交接,休假,等制度未能有效执行。

再次:对违规责任人惩处不严,问责不到位,有的人情大于制度,查处不严,起不到应有的惩戒和警示作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一些对策以便更好的改进工作作风和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内部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要要从源头上抓思想、抓工作、抓合规,从制度上抓落实、抓执行、抓查处,加快构建和谐的信用社内部管理工作。第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操作意识,进一步加强员工警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县联社进行不定期的业务操作,岗位规范和法律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员培训,对不合规的不得上岗。同时督促员工的法律、规程的学习,让员工充分了解业务操作流程,让员工明白哪些是违章、哪些是违法犯罪,提高员工的辨别是非能力,同时,也要把学习,出勤、中午饮酒纳入员工效能考核之中,对脱岗,不按时上班的行为严肃查处。对违规行为要举一反三,吸取教训。第二:强化制度落实,规范授信行为,严格对有贷款、现金、对账等业务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制约。加快综合柜员制的改造,利用技术手段监控,限制柜员的违规操作行为,对于在上班期间上网聊天,故意不为客户办业务的员工要进行严格管理,从制度上要进行惩处。

第三: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理念以及人性化的服务意识,要求员工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团队合作精神来服务

工作岗位。以真情、有意来打动客户。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农信社面临着改革发展任务更加繁重。,明年是一个关键年,干好这一年,打好这一仗,我们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要以制度规范为切入点,落实合规管理流程,通过全员合规考试等方法,树立合规理念,培育合规文化,提高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

二:严格责任追究和问题整改,对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严肃处理。对照工作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篇3: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 农村信用社改的重要举措

2003年启动, 2006年底全面推开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 是对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及组织形式等方面的一次全面改革, 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是通过改革产权制度,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改革管理体制, 形成可持续经营的运行机制[3]。

2003年6月, 国务院颁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 确立了一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 将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的两项改革重点。2003年4月,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依法行使对农村信用社金融监管的职能。2003年9月, 银监会印发了《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农村合作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农村信用社以县 (市) 为单位统一法人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农村信用社省 (自治区、直辖市) 联合社管理暂行规定》。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和金融法规的跟进, 我国农村信用社迈出了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新步伐。

2007年, 按照国务院要求, 由银监会牵头, 16个部委和单位组成了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专题小组, 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按照市场原则, 坚持股份制方向的改革要求, 一是在管理体制上, 按照政企分开原则, 逐步厘清省级政府与省级联社之间的职责安排、省级联社与基层法人社之间的权责关系, 实施以股份制为主体多种形式的省级联社体制改革;二是在产权制度上, 按照股份制方向, 优化股权结构, 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三是在法人治理上, 要适应社区性机构特点, 建立“形式灵活、结构规范、运行科学、治理有效”的法人治理模式。同时提出选择在经济发达或欠发达地区, 开展以地 (市) 为单位统一法人试点工作。自2008年起, 第二阶段的省级联社管理体制改革, 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兼并、重组, 引进战略投资和上市等深化改革工作正在进行。

(二)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从2003年6月在全国八省试点开始, 到2007年8月最后一个省级联社海南省农村信用联社成立, 标志着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4]。我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产权制度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为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

1. 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过多年的改革, 一是明晰了产权关系, 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 转换了经营机制, 化解了历史包袱, 走向了健康、持续发展之路;二是全面建立了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平台;三是构建了“银监会依法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省级联社 (农商行、农合行) 依法进行行业管理和农村信用社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新体制。

2. 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按照积极探索、分类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产权制度的改革目标, 各省 (区、市) 普遍开展了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改革。2007年年末, 全国农村信用社在原有的基础上, 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7家、农村合作银行113家, 以县 (市) 为单位统一法人的联社1818家、以地 (市) 统一法人的联社7家。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由改革前的35527家降至8348家, 股金余额达2224亿元, 比1996年年末增加2018亿元, 比1979年年末增加2220亿元[6]。

3. 改革配套政策有效落实。

为帮助消化历史包袱, 促进改革顺利进行, 农村信用社的各项扶持政策相继到位:一是对改革试点和欠发达地区的税收照顾政策:二是对亏损社拨补保值贴息的财政贴补政策, 三是存款准备金率、支农再贷款、专项再贷款、专项央行票据的金融扶持政策, 四是各级政府注入资金、政策贴补的地方扶持政策。通过以上各种改革配套政策的落实, 有力推动了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 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4. 支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深化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力度明显加大, 支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据有关数据统计, 2007年年末, 全国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1.4万亿元, 比2000年年末增加1.04万亿元, 比1996年年末增加1.25万亿元;农业贷款比重为45%, 比1996年提高22个百分点[6]。

5. 农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据有关数据显示, 2007年年末, 全国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5.6万亿元, 其中各项贷款余额3.14万亿元, 比1996年年末增加2.51万亿元, 比1979年年末增加3.13万亿元:负债总额5.34万亿元, 其中各项存款余额4.6万亿元, 比1996年年末增加3.72万亿元, 比1979年年末增加4.58万亿元[6]。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 省联社为平台的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和问题

目前, 以省联社为平台的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框架已经基本建立, 各省联社做出积极努力, 在整顿队伍、清收不良、案件治理、内部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效果看, 由于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原因, 这种体制本身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 突出表现在省联社“三位一体”的职责定位, 政企不分, 履职边界模糊。受多种因素影响, 省联社管理上“越位、缺位和串位”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农村信用社在改革过程中热衷于推动以省、市为单位组建农村信用社法人, 试图取消县一级农村信用社的法人地位。

(二) 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效果不明显

2003年以来,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体现了股份制原则,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虽然在结构上比较完整, 但实际运行中仍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和缺陷, 治理效果不明显。原来县联社由人民银行主管, 现在则归省联社主管。尽管有增资扩股, 有资格股和投资股, 但信用社主任和县联社主任仍然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 股东大会、监事会等成了摆设。由于股东的权利与责任严重不对称, 股金变成了定期存款, 股东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贷款上的便利和利息优惠。信用社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退市机制等与信用社经营息息相关的微观机制未发挥作用, 农村信用社离完善的治理结构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三) 当前各地的“省级管理”形式调整中存在着过度“股份化”“商业化”倾向

在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之初, 全国各地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省联社”模式[7]。不久, 发现集“金融企业、政府管理、行业管理”三位一体的省联社, 体制不够顺畅, 行使管理权的“法理依据”欠足, 又存在“重管理、轻服务”倾向。于是, 各地开始探索新的“省级管理”组织形式。在迄今为止的探索中, 普遍强调了股权纽带和“商业化”取向, 有的干脆实行统一法人。诚然, 运用控股方式, 能有效地解决“法理依据”不足的问题, 但是, 副作用也十分明显。一则, 最终控股者都是省级政府或者国有大企业, 因此, 改组后便形成一家新的地方国有公司或地方国有集团公司。这样的公司并不是“政企分开”、真正“四自”的完备市场主体, 其预算约束仍然是软的。而且, 由于其规模更为庞大, 因而今后的硬化预算约束改革就更麻烦了。二则, 改组后, 农信社的“商业性”加强了, 县级机构的“个性”削弱、甚至丧失了;进而, 除“城乡一体化”、“区域均质化”程度甚高的上海外, 其余地方的农信社支持“三农”的力度恐怕难免不带来负面影响。

(四) 数量多, 差异大, 情况复杂, 改革难度大

这一轮改革开始时, 全国农村信用社有法人单位将近34000个;即使以县联社计, 也有2800个左右。农信社是没有“市场选择权”的, 它必须面对当地的农村金融市场。而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经济结构, 还有文化背景、习俗, 差异极大, 情况复杂。因而, 政府管理的难度相当大, 改革中不能“一刀切”, 而应当“因地制宜”。这也是中央之所以要将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 行政部门的行为特点之一就是偏好于“一刀切”。因此, 在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后, “一刀切”的问题只是明显缓解了, 尚未根本解决。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启示及发展建议

(一) 明确规范省联社职能, 减少其对农村信用社的行政管理权限和微观经营干预

“省联社”模式的缺陷决定了对其进行改革将不可避免[8]。产生这些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省联社的“准政府”性质产生的道德风险以及在经营实践中的权责不对称。所以, 近期省联社改革的主要思路就是进一步规范其职能, 减少其行政管理权限和微观干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 扬长避短,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是应明确规定省联社不再对基层联社高级管理人员有提名任免的权力, 基层联社高级管理人员应由基层社社员大会选举产生。

二是省联社不得干预基层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活动。不应对各具有法人资格的农信社的贷款、费用支出、资金调动等业务进行审批。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经营决策的自主权力。

三是发挥组织协调优化优势, 为信用社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加强信贷维权和不良贷款清收, 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为辖区内农信社的资金清算、员工培训、宣传、法律事务、信息交流等提供服务, 通过改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 从而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加快引进民间战略投资者, 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

在省联社职能进行明确界定以后, 产权改革则是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的核心内容[9]。如何在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中取得突破, 笔者认为应加快引入民间战略投资者。引入民间战略投资者是突破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困境的最佳手段。农村信用社目前最重要的是建立为农村信用社经营后果真正负责的股东群体, 并通过落实股东权力来完善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 从而从根本上摆脱“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干预”。

(三) 省联社的改革必须增强农村信用社“三农”服务功能

一是改革要求上, 要坚持稳定县域原则。“稳定县域”是中央的明确要求, 现在许多省份都有搞全省统一法人的要求, 对此, 要全面分析, 科学把握, 正确引导。二是在改革模式上, 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大, 省联社的改革模式也不能搞一刀切, 要充分发挥当地的积极性, 鼓励大胆探索创新。三是在改革步骤上, 要坚持积极稳妥原则。深化省联社改革涉及面厂、情况复杂、政策性强, 态度上要积极, 措施上要周密, 推进上要稳妥。改革的总体进展要与政府职能转化的进程相协调, 与辖内机构“四自”能力培育相适应, 与市场退出机制特别是存款保险制度建设进度相衔接, 与“三农”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相配套[10]。

(四) 要“因地制宜”地促进农信社发展

农信社发展要强调“因地制宜”, 其中包括因当地的经济环境条件“制宜”, 因农信机构的具体条件“制宜”等等。在这一方面, 当前尤其应当注意两点。一是积极支持优秀的合作银行跨区发展。首先, 在省市内, 要用足政策, 支持优秀机构的跨区域发展。其次, 也要支持有条件的优秀合作银行跨省发展。比如, 跨省组建村镇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控股、收购外省的农信机构及其他金融机构;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等等。二是支持、鼓励、帮助农信机构办出特色。办出特色, 是经营活力上档次的表现。管理当局应当支持农信机构办出特色, 比如, 有的农信机构辖区内有大量的非农产个体工商户及“微小企业”, 就应当鼓励其学习欧洲复兴银行的“标准化”商业性小额贷款做法, 进而使自己的小额贷款产品能更好地够适应两类不同的客户群的需要等等。

摘要:当前,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产权改革不彻底, 管理体制不通畅, 机制转换不到位, 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意识与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等。本文通过对2003年以来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回顾, 总结分析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对下一步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及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

【1】刘秀兰农村信用社改革重大理论问题研究[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年9月P57-117

【2】周建松努力探索有利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信用改革模式——关于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思考[J]金融与保险2008年第7期

【3】王曙光农村信用社改革30年中国经济时报

【4】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黄革戴鸿广邢增艺蒋琳“省联社”模式理论基础、制度缺陷与改革建议[J]海南金融2008年第10期

【5】王儒靓李振宇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6期

【6】陈飞刘飞鹏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J]中国金融2008年第15期

【7】应宜逊农村信用社向何处去[J]浙江金融2008年第7期

【8】周鸿卫彭建刚我国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发展模式的终极选择[J]上海金融2008年第2期

【9】陈雪飞农村信用社制度:理论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03月P117-163

篇4: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

目前农信社劳动

用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员工呈老龄化趋势。农村信用社建立已近六十年了,就目前农村信用社现有员工结构来看:50%至70%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且都是60年代出生,大部分员工已在50岁左右,特别是女员工再过三、五年基本上都要退休了。信用社1996年与农行脱钩到2006年的十年间基本上没有招收多少员工,只是近年来省联社每年从大专院校招收了一批员工,但不能满足信用社的实际需要。因此,目前农村信用社员工面临“青黄不接”现象,如不加以解决,对农村信用社未来人才培养和发展会带来影响。

员工业务素质差。一是随着现代的电子电脑技术,新设备,高科技和新知识更新换代,那些“老化”的员工一下接受不了,学起来吃力,有的干脆不学,还有相当一部分员工不能到柜台上机操作,有的虽然能上机操作,也是动作慢,让客户等得不耐烦,已跟不上金融企业新的形势发展需要。二是因循守旧,员工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特别是一些信用社主任只知道做好传统存、贷业务,而如何去发展新产品,营销贷款,营销存款,降低成本,提高本社员工激励机制因素,存在缺欠。三是受员工老龄化影响,一些年龄大的员工对新业务知识不愿学、不想学,有的倚老卖老,什么都不学,按传统的方法应付工作,使业务素质提不上来。四是案防意识差。如违规操作,逆程序操作,随意授权等问题随时存在。

员工管理难度大。农村信用社因80%的机构设立在农村,一个网点人员多则十余人,少则几个人,如果员工自控管理能力不强,县级联社也是“鞭长莫及”。一是员工与社会上的人员接触多,特别是与贷款户、个体户和企业老板接触多,少数员工由于经常与这些人接触,存在了拜金主义思想,也一门心思想赚钱。如有的员工参与企业入股,有的以家属名义从事第二职业,有的一边上班一边参与第二职业,不但影响了本职工作,也给其他员工造成了影响。二是“问题”员工难管理。主要是违规放贷、下岗收贷的人员,有的因历史遗留原因,有的因关系复杂,由于这些人员属于“风险员工”、有的属于“九种人”,上班没人要,游离在信用社管理之外,如果将这些人员全部按违规作辞退或开除处理,会给信用社形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多年来一些县级联社的各届领导对这些人员也没下“狠心”处理。三是年龄大的员工容易落聘。竞聘组阁中,年纪大的被淘汰的多,不愿组阁的原因是:有的不懂电脑操作组来没有用,有的临近退休了组来占编制,有的因患病组来怕负担。这些老员工干了几十年面临退休时又落聘了,思想上想不通,面子上过不去,有情绪,有想法。四是自然条件较差和边远地方的信用社没人去,就是落聘人员宁愿不上班,也不愿去。

农村信用社劳动

用工管理改革思路

清理整治员工队伍,实行“高薪养员”。一是对不适应现代业务发展需要,如不懂电脑、不能上机操作的老员工实行强制内部退养,男员工可放宽到50岁,女员工可放宽到45岁,退养后每月发生活费1200元,直至办理退休为止(其“三金”由联社交纳)。二是对 “问题”员工实行工龄买断制度,按其工龄每年0.5至0.8万元计算给予补助。如个人有不良贷款的其补助款作为还贷。三是对下岗收贷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回而又不能上班的可买断工龄,不愿买断的,按每年收回责任贷款或收回的利息比例计发一定的工资,未收回的不发工资并不予上班。四是对无人组阁和经考试后确实不能上柜台上机操作的员工,但又无违规行为的,可实行内部退养,每月只发生活费1200元。实行退出机制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工作危机感,提高竞争能力,能解决那些“问题”员工的遗留问题,特别是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员工通过“高薪养员”政策,有的会主动退下来,并会有一种安慰感。同时,对退出的老员工相关信用社也可返聘协助催收贷款工作,收回的贷款可按一定比例计付手续费作为劳动报酬。

大力推行员工劳务派遣制,节约成本。农村信用社在推行员工内退和买断工龄的同时,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以便补缺。一是对派遣工必须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且身体健康,身体无缺陷的社会青年,年龄可放宽到30岁。二是对派遣工实行担保制。派遣工是信用社职工子女、子弟的,由职工担保,不是信用社职工子女、子弟的,可由一名公务员担保,起到防范风险作用。三是对派遣工实行固定工资制。每名派遣工可核定月固定工资1200至1500元,其他福利和奖励等均不享受。四是把好对派遣工的进入关,由县级联社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直接聘用派遣工,市办审查把关,人员可报省联社备案。五是对派遣工实行激励机制。每年由省联社组织一次信用社派遣工统一考试,成绩优秀的吸收为业务员,以提高派遣工对信用社向心力和工作积极性。六是把好派遣工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及业务操作监督关,提高派遣工爱岗敬业、认真学业务,为农信事业贡献出力。实行员工劳务派遣制在工行、建行、中行等商业银行早就实施了,特别是移动公司使用最多,效果也最好,节约了成本。如果农村信用社实行劳务派遣工同样有很多好处:一是能有效节约成本开支,假如一名派遣工一年按1.5到1.8万元工资计算(其它都不享受),如果一个信用社使用2名派遣工,全年开支只需3万多元,而现有的一名正式工年工资费用在5万元以上,若一个信用社退出一名老员工,可增加二名派遣工,且年开支还可减少2万元以上。二是一个信用社或分社增加一、二名派遣工,特别是分社可以解决人员少问题,对安全保卫工作有一定的好处。三是能解决社会劳动就业,为政府分忧,同时,还能解决部分信用社职工子女就业难问题。四是通过使用派遣工从中可发现人才,干得好的为我所用,加强培养,通过有关部门考试,县级联社考核可招聘为信用社业务员或职员,干得不好或不能适应的可随时更换,也不与信用社存在劳务关系。五是劳务派遣工易培训,因派遣工的条件必须是大专以上文化,这些年轻人对新生事物接受速度快,特别是电脑操作比较熟悉,易学易懂,可现场培训现场操作。同时,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容易,虽然是派遣工他们也会珍惜这份工作,会有很高的工作热情。

篇5: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

一、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关系仍需进一步明晰

多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责任不落实,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关键就是要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实现“谁出资、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一目标。这就要求股东在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自己的出资额来清偿债务,股东享有所出资产的收益权,企业由出资人或其雇用的经理人员来经营。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产生这种效应的前提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组合,而非政府行政主导。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使其自建社以来的所有改革均是政府行政主导的结果,社员投入资本的增多并不意味真正获得更多的表决权和管理权,使社员没有增加股本金份额的动力。目前,股本金补充仍处于被动引导而非主动增资的局面,导致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经过多次的清产核资和改革规范都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意义,这种非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转向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中,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没有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激励和约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匹配。具体表现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各自的职责分工尚未明确,现有的许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分离,股东会和理事会很难对信用社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一长独大”的现象仍然严重。

(三)经营机制僵化和内控乏力

由于长期受“官办”思想和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形成了“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的痼疾,难以实行有效的正向激励制度,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员工素质普遍偏低,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内控管理上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力差、风险控制力弱等问题。

(四)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质量差,经营困难,潜在金融风险仍然很大

为了明晰产权关系,真正转换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国家对试点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不仅发行了专项央行票据,置换了部分不良资产,弥补或部分弥补了历年亏损挂账,减免了税收,达到“花钱买机制”的目的。应该说,这些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对于化解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改善资产质量,提高盈利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信用社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风险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今后改革发展的问题仍然不少。这主要表现在:农村信用社票据兑付条件“门槛”较高,“出门”困难,即使票据兑付后历史包袱仍然较重,不良贷款总量仍然很大,而且还有许多潜在不良资产没有反映出来;人均利润、资产利润率等指标较小而亏损面、亏损额仍然较大;拨备严重不足,抗风险能力尚未得到明显增强;农村信用社股金虽然增加很多,但是不少股金在本质上仍然是存款化股金,基础很不稳固;农村信用社在提足各项风险拨备后实际资本充足率仍然很低;内控制度很不健全,案件时常发生,潜在风险不容乐观。

(五)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权和责任需要进一步明确

经过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的要求,由省级人民政府全面承担对辖内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但是这一新的监督管理框架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省级政府依法管理的职责范围没有具体划分,造成职责定位模糊、职责边界不清,政企难以分开;省级联社受省级人民政府和基层联社双重授权管理(即省级政府授权省级联社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行业管理,社员单位授权省级联社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自律管理)缺乏法律依据,且多重授权管理对基层联社违规违制行为缺乏约束力,多级法人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分散决策、低层次决策。同时,金融监管与行业管理、行业管理与自主经营、依法管理与自律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内涵还不清晰,各自的职权和责任还有待明确,职能交叉、责任不清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建议及对策

(一)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尽快落实扶持政策

一是省政府及省联社要为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废除和制止少数部门出台针对农村信用社的限制性、歧视性做法,鼓励和引导将农村政策性业务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特别是财政性、事业性单位的存款引导其存入信用社,同时建议银监会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邮储资金适当返还农村的办法,制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让支农资金不外流,增强信用社的支农后劲。

二是信用社要多向政府汇报,请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加大清收辖内党政干部在农村信用社的借款和介绍、担保贷款的力度,帮助信用社落实原关、停、并、转的企业贷款,防止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信用社债务。三是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全省、全国通存通竞,提高信用社竞争能力,争取实现改革和发展的“双丰收”。

(二)加强信合员工培训,造就敬业爱岗队伍

加快发展是农村信用社摆脱困境、赢得主动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是做好信用社工作的必要条件。一是制定计划,组织人员系统地学习有关金融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员工专业水平;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案例,调查研究,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三是及时总结和推广清收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人物,打造一支团结拼搏、学习创新的团队。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继续做好员工的再教育工作,大力弘扬以“敬业”为核心的思想理念,造就一支具有“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精神的员工队伍。

(三)加大清收盘活力度,提高农信社经营效益

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不容乐观。盘活贷款存量,改善信用社资产质量,是农村农信社目前重中之重的首要工作。继续组织完善好有关清收盘活的做法和奖惩制度,逐级分解落实不良贷款任务,责任到人,专项考核,进一步加大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清收盘活的力度。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从各个经营环节上下苦功,依法合规经营的基础上,稳扎稳打,不断优化资产结构,锁定不良贷款存量,大力减少不合理资金占用,同时积极开办新的业务品种,使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实现多元化,全面提高资产盈利水平,实实在在地把经营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完善各项考核办法,增强优患意识和责任感

在狠抓“以法治社和以德治社”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办法和措施,在落实好服务“三农”的各项工作举措中,要结合铜鼓实际帮助农民朋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朋友提供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村金融和信息服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增强员工的优患意识和责任感,把全体信合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发展农村信合事业这一主题上来。

(五)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试点,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下一步要将工作重点转向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是进一步完善股权设置。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入股起点,积极吸收种养殖大户、私营业主、企业法人等有能力、有愿望参与农村信用社管理的投资人入股,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决策和管理能力。既要防止因股权过于集中被少数大股东控制,又要防止因股权过于分散被内部人控制。二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农村和农村信用社实际的有效治理结构。三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有关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运行效率。

(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无论采取何种产权模式,选择何种组织形式,都要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信贷资金大部分要用于支持本地区农业和农民,即使是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的机构,也要根据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状况,确定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支农。加大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办法,健全、完善农村信用社资金结算体系,大力发展银行卡等现代支付工具,不断探索代理保险、证券、委托理财、信息咨询服务等新的金融支农服务方式。人民银行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提出解决偏远地区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的意见,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的整体推进创造条件。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调研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篇6: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四周年。经联社党委研究决定,召开全县农村信用社党建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表彰在“保先”教育活动及党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五好”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总结、分析我县农村信用社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建工作任务。下面,我代表联社党委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充分肯定我县农村信用社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 去年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市联社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全面深入地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履行了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为改善信贷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加强了组织体系建设。联社党委下辖27个党支部,我们按照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进一步优化了信用社支部班子的群体结构,建立健全了系统内党的组织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党务工作,坚持并丰富了以“三会一课”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开展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涌现了一批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

2、加强了班子队伍建设。我们从加强基层领导班子管理,提高领导班子能力入手,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加强管理。年初,组织对全县中层干部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考核和民主测评,按照个人述职、征求职工意见、民主测评打分等步骤,结合工作业绩,客观、公正地对每位中层干部作出了考核评价,并形成了文字材料,为组织选人、用人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加强教育。组织对管理人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和管理理论培训,提高了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联社党委还要求各基层领导班子切实抓好自身日常学习,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完成组织下达的工作任务中,要求党员起表率作用,面对困难,勇挑重担,始终站在改革和发展的最前沿,带动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聚精会神抓业务,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

3、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一是抓好员工理论教育。坚持不懈地在广大员工中深入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用先进思想和理论武装员工头脑,增强以先进理论指导日常工作实践的能力。二是抓好企业文化宣贯。经过近年来不断努力,我们逐步形成了以“自强勤行,引领典范”为核心内容的企业精神,通过在员工中开展以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激情,增强工作信心和能力,培养信用社和员工之间的感情,形成凝聚力,使大家受企业精神的鼓舞而不懈奋斗。三是抓好

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职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激发职工服务“三农”,奉献社会的热情,从而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到各项工作中。一年来先后组织举办了各类演讲赛、业务技术竞赛6次,陶冶了员工情操,提高了员工素质。

4、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我们按照反腐败工作必须“加强教育,从思想上防;建章立制,从机制上管;关口前移,从监督上抓”的要求,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提高案件防范能力。一是签订落实了廉政建设责任状。二是开展了法纪教育。用典型案例、事例开展警示教育和法纪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干部从政行为和职工岗位职责。组织员工观看了预防职务犯罪电视宣教片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员工思想上进行了深层的触动。三是严明组织纪律。加大了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通过检查及群众举报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对相关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了批评教育及经济、行政处罚,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5、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自2月2日开始,按照市联社党委的统一部署,县联社党委组织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的学习了上级有关文件,成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先后召开了动员会,制订了活动方案,全系统27个基层党组织都成立相应的机构,明确党支部书记为本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责任人,加强督查指导,建

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联社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基层党支部,信用社系统的186名党员提高认识,积极参与,一级一级抓好落实,使这项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效果。活动中我们一是营造了良好氛围,调动积极因素。在联社党委的组织和协调下,充分利用横幅、标语、简报等形式营造教育声势,活跃学习氛围,使全体党员同志在浓厚的舆论氛围中自觉接受了教育和熏陶。先后出黑板报12期,读报文摘4期,设置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专栏等。从而营造了一个“说学习、比学习,讲奉献”的良好氛围。二是明确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党员的自觉性。在集中动员和认真领会上级精神的基础上,联社党委采取反复学习原文、广泛开展讨论、剖析正反典型、表明学习态度、明确教育措施等方法,深入搞发思想发动和谈心交心活动,引导大家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实现党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解决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履行金融工作“两个服务”职能等方面,认清开展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运用先进典型,激励全体党员。组织了“保先典范”经验交流会,以15名优秀共产党员立足本职,服务三农,奉献信合,舍小家顾大家的先进事迹教育全员;组织机关和基层社员工再次瞻仰彭雪枫纪念馆,缅怀先烈,接受革命红色教育。四是抓好帮带培训,活跃支部工作。把搞好教育活动的着力点和基础放在抓党支部书记上,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调动支部书记抓学习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支部书记真正成为教育的组织者和明白人,创造性地抓好本支部教育工作的落实。五是注重教育引导,端正学习态度。在教育活动中,党委班子成员全都动了起来,注意发现和纠正党员认识上不足和偏差,针对少数党员认为本次教育安排的学习内容是以往学过的、读过的、存在着“重复厌倦、多此一举”等模糊认识,及时加强教育引导,明确提出了“党员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的要求,并对安排的学习内容赋予了新的任务、新的标准和新的实践,使大家端正了思想认识,联系各自思想和工作实际,把自己摆进去,系统学习,温故知新,精研细读,深入思考,确保了学习热情不减、标准不降、劲头不松。通过一系列制度整改措施的落实和丰富多采活动的开展,有力的提升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在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的同时,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核心力和战斗力,推动了党员队伍建设和服务“三农”的观念增强。

5、抓好了精神文明建设。先后救助了老庄、王岗失学儿童,开展了帮扶计划生育贫困户活动,救助了枣园计划生育贫困户,与二龙乡四棵村开展结队帮扶活动,捐款援建了“信合希望小学”,使山里的孩子也能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新闻宣传取得新进展,信贷支农经验登陆《中原焦点》;全面开展了“五小”建设活动和评选文明科室、文明家庭、文明个人及青年文明号等活动,提高了行业整体文明素质,促进了文明单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5月25日,联社举办省级文明单位授牌挂牌仪式,目前,9个乡镇信用社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全系统文明单位巩固率达100%。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联社党委,向全体党员、广大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明确我县农村信用社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年多来,我县农村信用社系统党建和文明单位建设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我感到最主要的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不断加强党对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领导。农村信用社党组织处于政治核心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和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要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和各项金融方针政策,党对农村信用社的领导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和“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业务保障作用,促进农村信用社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促进业务发展这一主题。三是党建和文明单位建设工作必须要坚持不断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党建和文明单位建设工作必须结合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特点,不断选择新的活动载体和形式,在创新中发展。四是必须健全和落实好党建和文明单位建设工作基本制度。制度,是规范,是保障。抓好党建和文明单位工作基本制度执行情况的指导与检查,是保证党建和文明单位建设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关键。

在总结成绩与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中

还仍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少数单位仍然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等“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对文明单位创建缺乏长远规划,产生了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思想;在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方面,少数社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多,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少,调查研究少,职工意见较大;有的不思进取,满足于现有知识和经验,对新问题缺乏新办法;有的品行不好,不坚持原则,不愿说真话,怕担风险,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有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不牢,个人、小团体利益过重,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跑、要、卡、拿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年是信用社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加强和改进农村信用社系统党的建设,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是今年农村信用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切实保证。按照全县工作会议和市联社工作会议的要求,县联社确定全县农村信用社党建和文明单位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不动摇,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坚持求实创新,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力度,为全县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今明两年全县农村信用社党建和文明单位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力争“五好支部”要达到50%以上,市级文明单位达50%

以上,全辖文明单位的巩固率达到100%。

三、求真务实,努力开创我县农村信用社党建工作新局面 业务发展越快,党建工作的地位越突出,任务越繁重。今年全县农村信用社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已明确,能否圆满完成,关键在于各党支部强化党建意识,按照求真务实的要求,围绕大局,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以学习教育为先导,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知识水平

为有效地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适应新形势、新阶段对金融工作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始终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一是要开展好宗旨教育和专题教育,引导党员自觉保持先进性。把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期坚持开展下去,注重实效,创新特色,持续深入解决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组织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真正做到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两个务必”,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二是要迎接挑战,拓宽知识面,增强竞争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不注重学习的队伍是没有持久战斗力的,尤其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唯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全体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成为金融行业的行家里手,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各党支部要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地开展形式多样

学以致用的学教活动,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员工自学、函授,参加业务培训,激发员工学习热情,争做合格的金融人才。联社每季组织一次业务测试及技能比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年终作为评比先进的依据之一。

(二)以组织建设为根本,努力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规范完善的工作制度,活力迸发的党员队伍、群众公认的工作成效,是衡量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标志,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只有政治过硬,作风正派,踏实肯干才能带出好的队伍。我们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继续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致力于建立激励、规范、科学的干部管理运行机制,使我们联社、基层信用社的班子更加坚强有力,更加朝气蓬勃,带领全体员工把镇平信合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加强制度建设。各党支部要认真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修改和完善各项制度,特别是“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述廉制度,抓好活动阵地建设,适时调整活动室内容,把活动室建成深受党员欢迎的党员之家,定期开展组织活动,注重在支部生活质量上下功夫,采取党纪政纪知识测试,上党课,观看电教片、传统教育等多种形式丰富支部生活,使党员在支部活动中提高素质,纯洁队伍。

3、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积极做好新党员发展工作。当前,我县农村信用社党员比例相对较低,尤其在经营一线更为明显。因此,要进一步做好新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联社党委今年要发展新党员不少于10名,为党组织注入新的活力,保持农村信用社党组织蓬勃发展的生机。在这方面,一要坚持新时期党员标准。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突出时代特征,把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既要防止在发展党员中求全责备,将党员标准人为拔高到不适当的位置,使入党申请人感到高不可攀,又要防止降低标准、曲解标准,用“能人”、“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二要加强培养教育,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人事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发展对象的集中培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素质。三要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严把入党“质量关”。推行发展党员“票推票决”制、公示制和发展对象考察等相关制度,全面实现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四要突出发展重点。今明两年新党员发展工作,要重点向基层营销人员,科技人员和有知识、有追求的青年倾斜,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五要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切实做好党员管理工作。各级党组织要适应党员队伍的新变化,努力实现党员管理工作由静态向动态、由封闭向开放、由着眼于管住向管好管活的转变。要建立“定岗挂牌”制度,激发党员责任意识。建立党员告诫转化制度,增强党员自勉意识。要坚持党员评议制度。对不合格党员,要通过开展谈心交心、办班培训、结对帮教,在限期内尽快改正错误,成为合格党员,从而保持党员队

伍的先进性。

4、加强对群团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群团组织围绕联社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活动。要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工会认真履行“四项职能”,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和职工技术比武、健身系列活动。继续做好党建带团建活动,不断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支持妇委会开展巾帼建功系列活动。巩固创建成果,发挥积极作用,做好教育和维权工作。

5、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机关科室、一线窗口、客户经理部设立党员模范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使每个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树立“当好走在时代前列的标杆,当好爱岗敬业的榜样,当好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坚,当好实践党的宗旨的模范”的理念,团结和带领群众为完成党的任务而做出贡献。

(三)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联社良好形象

强化服务理念,争创服务品牌。通过党组织的示范和带动,促进干部职工增强服务意识、奉献意识、争先创优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以优质的服务、快捷的办事效率、焕然一新的社容社貌、员工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使“品牌令人信赖、服务更见真情”的企业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各党支部要组织员工开展“假如我是一个客户”大讨论活动,动员并组织职工人人参与,人人反思,进一步促进全体干部职工认识不断提高,作风不断改进,信用社良好形象不断提升。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要加强对活动的领导。要自上而下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使活动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促,避免出现“一阵风”、“一时热”现象。二是突出重点。“创先争优”活动要以党员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党支部建设为重点。各级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必须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头联系群众,真抓实干;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要求;带头遵守纪律,依法办事;带头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三是要严格考核。对活动规划实施、主要措施的落实都要进行检查和督促。在考核中要切实把住群众评议、党员互评、自我评议和考核评议等“四关”,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四是要讲求实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力避形式主义,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要坚持做到“创先争优”活动与激活业务经营、强化内控制度、提高员工素质、创建文明单位、弘扬信合精神、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紧密结合。通过抓“结合”促“渗透”,在全系统形成“争当先进,争创一流”的热潮。

(四)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保障,抓好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 我们要紧紧围绕联社中心工作,强化监督,标本兼治,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推动党内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教育,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继续开展“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从源头预防犯罪和遏制腐败的发生。二是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利益观,筑牢思想防线。三是强化警示教育和正面教育,做到政治思想教育和法纪约束教育相

结合,正面典型示范和反面典型警示相结合,廉政教育和勤政教育相结合。

2、形式创新,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创新工作思路,突破思维定势,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落实领导干部任职前廉政谈话制度,继续实施对领导干部诫勉谈话等,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开展领导干部述廉活动为载体,组织党员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旁听法院案件审理、亲身接受拒腐防变教育。强化领导干部自我教育、群众监督。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3、检查监督,完善内控制约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继续推行办事公开、承诺服务和信用社负责人的在职、离任和后续审计制度,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杜绝违章违纪问题的发生,确保联社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五)突出重点,改进方法,进一步提高文明单位创建水平今年联社制定了全县农村信用社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具体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各社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创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定位在推动农村信用社各项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一项必须进行的“建设”和“过程”这个层次,要体现在信用社工作的各个环节上来,体现在工作部署和抓工作的力度上。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发动工作力度。目前,少数单位全员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领导创建群

众看、政工部门创建业务科室看的现象。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现象,与宣传发动和教育工作不深入、不经常、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因此,要通过经常性宣传发动,及时把上级党委关于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本单位的创建目标和任务等宣传到干部职工,引导干部职工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尽好自己的义务,发挥自己的作用,努力形成关心创建、参与创建、主动创建、社社争创文明单位、人人争做文明员工的浓厚氛围。三是要增强创新意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取得新进展,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建工作要有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新要求、新措施、新办法,力求创出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创出自己的风格,这样创建工作才有活力。同时,也要注意善于学习其它先进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和丰富本单位的创建实践。四是要把握正确的创建方向。创建文明单位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重视创建过程,常抓不懈,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个人做起,积小成大,积少成多,积久为功。今年我们要继续抓好基层信用社的“五小”建设,为职工群众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从而增强团队的合力。五是要处理好文明单位创建中的几个关系。即:“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外表与实质的关系,创建与管理的关系,巩固与创新的关系,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坚决纠正那种只美化环境,搞几条标语,建一个场所,宣传一下氛围,就等于创建文明单位现象。各社必须在深化创建文明单位内涵和优化文明细胞上做文章。在深化创建内涵方面,一定要按照文明单位的标准,重点在“深、细、广、高”上求突破;在优化文明单位细胞方面,要切实抓好文明科室、文明柜组、文明窗口、文明家庭、文明职工评选活动,提高全系统的文明素质。对已经获得文明单位称号的,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督促其认真总结创建经验,查找不足,严格内部管理,保持荣誉称号,继续上档升级;对创建工作长期不见成效的单位,要一个一个地指导和帮助其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尽快采取措施,把创建工作扎扎实实地搞起来,确保系统创建工作整体推进,消除死角。

上一篇:销售总监职位说明书下一篇:园林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