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

2024-06-24

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通用9篇)

篇1: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

第二十一个记者节心得 体会月 8 日是第二十一个记者节。这一天,大多数的节日主角却无暇休息,或行色匆匆于采访途中,或伏案于电脑前“奋笔疾书”。对记者来说,把本职工作做好,以赤子之心记录时代之变,是庆祝这一节日的最好方式。

记者,首先是新闻的记录者。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今年年初,疫情在武汉暴发,“逆行者”的队伍里,就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记者。他们全身心投入报道,在防疫一线记录所见所闻,用笔和镜头传递人民心声,把心中的感动化成鼓舞人心的力量。

记者,更是时代的推动者。在这个“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真相有时候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需要记者深入现场,扎实采访,及时报道事实真相,为人们“擦亮眼睛”,体现新闻工作者不可取代的独有价值,也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新闻的力量与价值,记者的职责与担当。

记者,更要做与时俱进者。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人工智能、5G、VR 等新技术使得媒体报道的“神器”再升级,新闻工作者要在坚持为时代书写、为人民立言的基础上,不断“充电”掌握、运用好这些新技术,有效提升自己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层次与能力,丰富自己观察世界的维度和角度,主动转型为融合报道的多面手,更精彩地讲好中国故事,记录时代之变。

选择做记者,就是选择了奔走和忙碌,选择了勇敢和责任。在坚守初心中做好每一次采访,于开拓创新中写好每一篇稿件,做好这个伟大时代的记录者,才无愧于“无冕之王”的称号。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多元,这既是机遇,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需要立足新方位、把握新形势、找准新坐标,有效运用科技发展成果,探索总结新的传播规律,对出现的杂音、噪音及时纠偏、规范引导,唱响主旋律,推动党的声音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在新的舆论场发挥好新的作用。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是关键,导向问题事关全局、事关大局,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实践中,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根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此基础上,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提高传播质量和水平,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篇2: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

时间的指针再次拨到 11 月 8 日,第 21 个中国记者节,属于每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节日,也是每一名新闻工作者集体记忆和共同回望的日子。

2020 年,注定是非凡的一年,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抗洪,神州大地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战疫战洪取得了胜利,维护了亿万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书写了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历史奇迹。那些白衣天使、科研专家、解放军战士、基层党员干部、普通百姓群众的感人故事,无不成为了记者文字和镜头里记录的空间元素,一句“谢谢你,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更是荡漾起中华民族的精神涟漪。

站在历史交汇点上,“十三五”与“十四五”承启衔接,标注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象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迈出了关键一步。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到社会日益繁荣,从民生法治进步到生态文明建设蓬勃兴起,每一帧镜头都在记者的笔端化为最浸润人心的力量。与时代同命运、与祖国共频率,记录就是力量,以手写心声,得到的必然是时代和历史的铿锵回响。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录是力量,更是一份责任。所谓“记者节”,其本质还是记者“节”。要做一名守节、有原则、讲政治、为人民的敬业者和忠诚派。新时代是每个人的新时代,在新时代路上每个人都不能少,记者以其工作特性巧思于脑力、深耕于笔力、踏石于脚力、敏锐于眼力,谱写一曲曲正能量、主旋律之歌。正因为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所以记者必然要更加自律,为祖国和时代讴歌,谱写中华民族更为壮丽的诗篇。

从战疫双线战开始,到防汛阻击战加码,我们也曾穿行在生死一线; 从打赢脱贫攻坚鼓舞战开始,到创新直播带货农产品营销战升级,我们从来都是特殊的生产力; 从记录伟大时代“十三五”收官开始,到展望“十四五”宏伟蓝图续航,我们一直与时代同频共振!

不同的战场,一样的英雄。

每一则重要信息的背后,是无数把镜头对着他人的新闻工作者默默的付出,是这些天刷爆朋友圈的新时期新闻工作者以自己的酸甜苦辣换舆论天空的清朗与安宁!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在第 21 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许多的新闻工作者,这时候还和往

篇3:做好晚报记者的体会

关键词:晚报都市类报纸,记者,体会,思考

一、做好晚报都市类报纸新闻报道, 须首先从做好一名合格的记者做起

做晚报都市类报纸记者, 须在热爱本职工作的同时, 接受一系列炼狱式历炼和磨合, 才有可能真正有能力去担当它。就笔者而言与晚报的情缘从压力开始。如何将压力变为动力,

那么如何走出瓶颈?首先提高新闻敏感性, 尤其对热点问题和重大新闻事件及时追踪, 不能出现漏稿等现象。这样的“紧箍咒”使笔者在严要求高规格下健康成长, 同时深切感受到一名记者的成长, 是要靠群体的力量, 靠报社这个大家庭“团结、友好、向上”的工作氛围和关心激励氛围, 才能成全、成就一个人。

例如2010年8月24日, 伊春发生空难, 失事飞机遇难者中有两名人士是我驻站所在地籍贯, 因笔者入晚报不久, 经验不足, 说实话当时采写这样的报道感到有难度。当年报社派出有经验的记者助阵, 在他们的帮助指导下, 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 接触到了遇难者家属, 掌握了鲜活的资料, 完成了采访任务。后《伊春空难下的忻州悲情》报道, 在当地影响很大。本来到这里应算圆满完成了任务, 但报社和同仁给我的指导是, 一追到底能找出更多的新闻价值, 于是笔者深入实地接触遇难者的家乡故旧和亲友, 抓到了更多鲜活消息, 这些后续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反响。

走出去, 再走出去、沉下去, 再沉下去, 会收获颇丰。拿笔者体会而言, 笔者在从事晚报记者的伊始, 就给自己定下了“记者走出门, 便知天下闻”的工作理念。昔日走进工地关注当地重点工程;走进3.15现场街头值守投诉台;走进行风评议现场直击驻地政风行风评议;走进“垃圾巷”帮当地居民呼吁奔走, 清理掉380余吨陈年垃圾等等, 这些行动, 笔者有了许多收获。如2012年8月, 笔者深入忻府区高城乡探访了辣椒大户, 所写稿件《辣椒王黑子的十年幸福路》当年获好新闻奖。由此而言笔者尝到深入采访的甜头。对晚报的写稿风格也有了新的感知和把握。逐渐从初期的“吃”来稿写“小”稿, 发展到了主动观察、思考写稿和走出“家”门写稿的职业生涯。

二、做好晚报都市类报纸新闻报道, 记者既要吃辛苦还要时刻动脑, 更要如箭在弦上, 一触即发

记得2011年春节刚过, 笔者来到驻站地代县峨口采访当地“打挠阁”习俗, 通过全天候采访, 刊发了《代县峨口挠阁》等报道, 让读者品味到了原汁原味的文化大餐。同时笔者又在期间偶然发现, 一个被誉为民间鼓吹圣手“吹塌天”的老艺人, 于是笔者放弃休息踏着冰天雪地, 找到了正在村内“白事宴”上吹奏的老艺人。为了获得鲜活采访内容, 笔者灵机一动给事宴主家随了100元的“白事宴”礼, 打通采访路径, 这种传奇式跟踪, 使稿件“别有味道”。

再如2011年5月, 笔者了解到原平市楼板寨乡西庄村郭改然一家, 22年来先后收养过36名残疾儿童, 于是在第21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前, 笔者进山村寻访了这位爱心人士, 在晚报刊登了《她是36个残疾孩子的妈》的文章, 后许多社会人士与笔者联系前往资助, 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当年底郭改然被评为了“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就此笔者既写了报道, 也帮助了这个特殊家庭。

此外还有半夜到火灾现场采访、大冬天到野外关注发掘古墓、高速公路与交警赶猪处理突发交通状况……大量的新闻实践使我设身处地体会到好新闻是用腿写出来的, 只有不怕辛苦、肯于动脑、还要及时行动、准确报道, 自身业务水平和稿件质量才能持续提高。

三、做好晚报都市类报纸新闻报道, 还需要坚持好记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

一般地讲, 社会新闻之类的软新闻往往是晚报都市类报纸的主餐和正餐, 但究竟该选什么内容报道?是哗众取宠、还是立足为民?我在挑选题材中, 刻意选取了能坚守一名记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的报道。

例如2012年2月, 得知驻站地忻府区义井忻阜高速入口附近河桥路段, 发生轿车翻入河桥死亡事故, 笔者即时赶往现场, 发现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刊发稿件得到市长的批示, 有关部门及时补救排除了隐患。再如在2012年高考结束后, 笔者了解到驻站地忻州的尹俊龙考取了清华大学却因母亲患有癌症晚期等病而面临上不了大学的困境, 笔者第一时间现场奔走协调, 刊发了《忻州理科状元母病家贫难上清华》的稿件, 后终于助力使尹俊龙摆脱困境, 走进了清华大学校门等。

此外如关注重点事件的报道, 有一名消防战士阳军在原平救火时牺牲, 当年我们及时介入, 采写了《原平山火被扑灭火场仍在清理中》、《用青春和生命书写壮丽诗篇》、《清明追思阳军烈士》等近10篇连续报道, 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年终阳军被评为本年度的感动人物。这种正能量重点报道一追到底, 增加了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篇4:小记者亲身体会耕读文化

这是在干吗?同学们,先别急,今天小记者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博大精深的耕读文化。

来到了屏南“耕读文化大观园”,小记者们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期待着赶紧领略一下博大精深的耕读文化。

屏南耕读文化大观园设在至今已有1137年历史的屏南漈头村明清古民居内。园内现藏有历代古文物一万余件。分设“十展馆”、“二基地”、“二长廊”——即农耕文化博物馆、历史文物博览馆、木雕精品展览馆、古代家居展示馆、农耕文化体验馆、课读杂艺陈列馆、民俗风情联播馆、清风正气史鉴馆、屏台情缘展播馆、世界张氏史料馆;屏南县纪委廉政教育基地、屏南县青少年校外德育基地;耕读文化长廊、廉政文化长廊。

古老的小巷、简朴的民居、厚重的木门,让小记者们仿佛穿越到了千年之前的耕读文明时期。大观园馆主带领小记者们参观了馆内的各个展区,还为他们一一讲解了藏品背后的故事。看到那么多新奇古怪的展品,小记者们兴奋不已,纷纷用手中的相机和纸笔记录下来。

“干农活”体会粒粒皆辛苦

在这个耕读文化大观园里,亲自动手体验的活儿让小记者们兴奋不已。进入农耕文化体验馆,那里的织布、磨豆浆、辗米等古代农活,不仅让小记者们体验到古代劳动的过程,感受到祖辈们生活的艰辛,也让他们过了把“农家乐”。

你看,几位小记者正围在一位老奶奶身边,兴致勃勃地看着老奶奶织布。另一头,几位小记者正在那里学习如何磨豆浆。三四位小记者正卖力地辗转磨盘。“一圈、二圈、三圈……哇,好重呀!恐怕两个我都拉不动,幸好有人帮我。”一位小记者惊叫道。“几圈下来,人都快累垮了,想不到前人喝个豆浆都这么辛苦呀。”体验完磨豆浆,小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磨完豆浆,每位小记者还领到了一杯自己亲手磨制的豆浆。只见这豆浆芳香四溢,凉爽可口,几位小记者喝完还嫌不够,又连喝了好几杯,个个喜笑颜开……

短短的活动结束时,小记者们恋恋不舍地还沉浸在体验的快乐中。在参观体验中,相信小记者们会更加珍惜我们的粮食,会更加珍惜我们现在幸福和谐的生活。

(编辑/《下一代英才》编辑部)

篇5:记者心得体会

当一名记者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万分感谢学校能为我们提供一个锻炼自我的人生舞台,让我们尽情地放飞理想的翅膀,为我们未来的人生打下监视的基础。

回想起参加面食的种种情况,心中不禁百般交杂。现实永远都是残酷的,有成功必有失败,但我相信每一位参赛者都是一名成功者,因为他们善于把握机遇,敢于挑战考官,挑战自我。

当真正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时,我们才深深地体会到其实当一名成功的小记者并非想象中的容易。因为电视台是一个媒体的网络,其功能之多,联系之光以及涉及的知识面是我们素不能面面俱到的!还有其处事娴熟的应变能力都是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小黄牛”所缺乏的!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阅读面和交际能力才能使我们各方面的素质上到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战,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记者。

电视台的每一名成员都是一个整体,没有所谓的阳光道和独木桥。更不

允许有“楚河汉界”的现象存在。每一个人都有其优势的一面。在不断的合作中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体会到了宽容理解的快乐!

记得第一次实习采访本届校田径运动会由于大家都是新生,所以很多事情往往会不知所措。任性的我居然和一名同事大动肝火。过去才发觉自己确实错了!值得高兴的是事后双方都能用一颗宽容理解的心去包容对方。这让我感慨万千,人与人之间需要的就是宽容。一直以来我们都合作默契。我非常庆幸我收获的一点一滴!

记者的生涯是忙碌的,更是充实的。每一次活动前我们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确保能收到一个更好的效果!这就要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拟草稿,训练节目主持人,还有编辑记者要细心裁剪等等。真是百般交忙。往往回牺牲性许多宝贵的休息时间。但我们的心痛是愉快的,看到我们编辑的节目在电视屏幕上放演着。我们感到自豪,骄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不断的实践使我们理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分工合作,全心全意投入到每一个环节中,即使有时会产生意见的分歧,但大家都会正确处理。同心协力办好每一个节目。

当然,在工作期间我们确实遇到许多困难的挫折。例如: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技术不过关,光线的调整,重新配音等问题!但电视台成员都能虚心学习,不断向上,以绝不再犯同一个错误为工作座右铭,以求效率,求质量为工作标准,同心协力解决每一个问题!所以工作中所有的困难对我们而言只是成功的基石。我们有自信我们会笑到最后。

学校的电视台是一间年轻的电视台,正处在一地由幼稚不断走向成熟的阶段,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黑暗中向前摸索。尤其在今

天这个知识大爆炸时代,我们的电视台更显得是沧海一粟。严峻的形势提醒我们必须要不断地提高电视台的质量,使其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不断地走向完善。以确保我们的电视台的时代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是电视台的成员应不骄不馁,不断地向新的方向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为电视台的发展准备强大的后备军!

篇6:记者实习心得体会

记者实习心得体会

这个寒假,我经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以记者的身份拿起话筒,第一次采访别人,第一次面对镜头......这期间有欢笑有泪水,让我学到什么是责任,怎么样去拒绝诱惑。这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记者这一行业更加热爱。

记得我站在电视台大门口时,心里十分忐忑。看到“盱眙县广播电视台”这几个大字时,心里更是增添了几分莫名的紧张感。随后我便被安排到了民生部的《民生面对面》栏目。刚到这个集体时,我处处小心翼翼,每天早晨都会主动地打扫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地争取机会跟老师出去采访。慢慢的也觉得这个集体接纳了我,而我也渐渐地发现这是一个比较活泼的集体,这让我退去了压抑感和畏惧。

实习前两个星期,跑了很多乡镇,而我的工作每天都是举话筒,帮拿摄像机,看老师怎么采访,打扫卫生。刚开始很兴奋,认为自己举着话筒就很了不起。但时间久了,每天重复一样的事情,这让我很是觉得枯燥无味。在心里默默地想着:是不是老师觉得我没有能力,只能做这样的事,或者是他们缺的只是一个助理或一个打杂的。这些想法不停地在我脑子里浮现,让我有点看不起自己。很是难受,很想哭。而更让我觉得厌烦的是每天结束采访还要写一篇总结,要写出自己今天的得失,然后交给老师。每次我都是应付的写着,而带我出去的老师总会在小结后面写上我今天的表现和需要改正的地方,他写的内容有时比我的小结还多,这不禁让我觉得很羞愧,也很感动。原来这些天是让我用眼去看用心去记,原来老师在很用心的教我怎么去采访,原来老师认为我很有潜力,原来这两个星期并不是一无所获。懂得了这些,我对老师们充满了感谢之心。也在心里默默的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做的更好,不让老师们失望。

这天,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了起来。我偷偷地想着,不知道是哪个单位要搞活动还是哪里发生了纠纷或是谁又在举报爆料。果不其然,是纠纷电话。我立马拿起采访本、笔和话筒说我要去。就这样我跟着老师开车去了。行车途中,老师突然对我说:“学习了两个星期了,让我看看你的成果如何,今天你就出个现场,可以吧?”听到这句话我的脑袋瞬间空白了,没想到证明自己的机会来的这么快,我赶紧激动地点头说可以。老师又补充道:“不管场面怎样,你都要有比它还强大的气场去hold住它。你也想想平时老师们是怎么采访的。”我点头表示知道,并在心里酝酿着。

到了现场,场面比我想象中的要混乱许多。110工作人员也在场。我深呼吸然后走向人群。双方当事人你一句我一句,让我有点招架不住,我想着老师平时采访的样子,一步一步进行:问是谁打的电话,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现在有什么结果。期间我也不停地安抚双方的情绪,让他们冷静点。原来是小区业主请民工给他装玻璃,民工作业完要走的时候,小区保安向其收取20元,并称为“保护费”,而民工却不愿给保安20元,小区保安就把民工手扶车的唯一出路给堵起来。听完民工激烈的诉说,我也觉得小区保安欺人太甚,有些义愤填膺。此时,老师提醒我:“不要只听一面之词,看看小区保安怎么说。”我又把话筒转向保安,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保安又是另一种说法:“他们不听指挥乱施工,怕他们会破坏东西,所以为了保护其他业主的东西才收取的费用。”看着他们继续争吵,我突然觉得自己的力量好渺小,大家都各说各有理,而我现在唯一能分辨出的就是保安是没有权利收取这个费用的。我望向老师,老师在不停的记录着,又提醒我去找一下有没有目击者。我又找到小区的住户,说以前有人在这里施工,破坏了东西,最后是物业赔的钱,这些民工以为来施工就是老大,有点不讲理。然后老师又进行了调解,对保安说乱收费是不合法的,小区保安也意识到了不对,就没有再要求收钱,但也向民工提出了要求,以后在这里施工必须听从指挥,若有损坏必须负责。民工也同意了协调结果。事情变告一段落。

我放下话筒的那一刻才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在面对镜头,而我在采访时却全然不知。我想如果我在意的是镜头而不是投入这件事中,我肯定是很紧张的。而现实情况是,我的忘记自己在采访,忘记了镜头。走的时候,民工和保安都向我们说了谢谢,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件好事,而老师也表扬的对我说:“做的不错,完全不像第一次出镜的,继续努力好好干。”我偷偷地笑了,因为如果不是我融入了这个混乱的场面,说不定我面对镜头时会语塞。

当我们刚走到小区门口时,一个穿西装的男人把我们拦住了。说负责人希望我们到办公室谈谈。老师当时就拒绝了。我一头雾水也跟着老师一起拒绝。但我们还是被“盛情”的.请了进去。然后负责人就简单的介绍了自己,果然很有来头。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被“请”了进来,她是希望我们不要播,怕影响小区的声誉,怕剩下的几期房子因为这些原因而销售不好。老师一口拒绝了她的要求,然后又推辞说要回去赶着写稿,负责人又套近乎的说:“要不我们去吃个饭?”老师拜拜手说不了不了。负责人意识到谈判无果就说:“那我就找你们台长吧。”就这样我被老师拉了出来,老师出来们就气愤的说:“要是都听你们这些人的,我们还做不做新闻。”

在车上,我一直想着老师的话。的确,我们不能被权和钱吞没。作为记者,应该要学会拒绝诱惑。

回到家,等着《民生面对面》的播放。果然我第一次出镜的新闻没有被禁,我很开心,屏幕上的自己很淡定,问的问题也恰到好处突然很有成就感。这一天我学会了好多。

实习不仅能学到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还能让自己成长。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应该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责任,第二就是懂得拒绝。这次的实习让我体会到做记者的不易,也让我更了解记者这一行业,同时也让我更坚定做一名出色记者的心。我相信新闻是找寻真相的过程,我也相信只有有担当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在这一期间,不仅锻炼了我的口才,还学会了遇事从容。

篇7:实习记者心得体会范文

任何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记者这个职业也不例外!你知道实习记者心得体会是怎样的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实习记者心得体会模板,供大家参考学习。

会 实习记者心得体会 1

20_年 8 月 1 日到 8 月 10 日,我在我们龙岩市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闽西日报社记者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在报社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本人今后的人生之路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这期间,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面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思想认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深刻体会到党的先进性;工作作风变得更加严谨;记者业务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会议新闻看似简单,但要写好也不易

时政新闻是党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报道的是党和政府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会议、重大活动或措施之类的,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所以报道必须准确、及时。特别是政府会议,由于它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必须当天的新闻当天就出稿,并且还要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新闻。这种新闻的写法看起来比较简单的,其实要写好也不容易,要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组织语言,突出重点,把握好核心,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会议新闻,我在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

掌握采访技巧十分重要,还得注重礼仪

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面对不同的人群也要选择不同的沟通的渠道。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市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也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采访时的礼仪也很重要。

写好一篇稿件,要提炼主题,谋篇布局,字斟句酌

出去采访后,回来写稿子,主要根据采访笔记,大致的内容框架出来后,再拟标题和小标题这些,然后整体润色,然后就是改错别字,这个很关键,虽然后面还有编辑那一关,但是,像错别字和语法这样的低级错误,应尽量避免发生,也减少编辑的工作

量,因为报纸的阅读面广,容易给别人造成误导。稿子写好后,就请老师批评指正,在老师的意见中,不断学习一些写新闻稿的技巧。

接下来说一下在实习中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做事要认真。对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名一定要准确,特别是领导的职位更要弄准确。报社特意打印了份领导的排名和职位以免出错。在照片的选择上也要很仔细,要注意构造,更要注意人物表情,特别是有领导的照片,更要慎重,领导的面部表情走路的姿态及站的位置都要考虑全了。外出采访时更要注意检查装备是不是都带全,采访本、笔是最基本的了,然后我因为没有录音笔,就只好用 MP4 代替,虽然录音的质量差点,但回来整理采访笔记的时候,可以有证可查。不然,有些关键的内容不能确认。U 盘也是必备的,有些相关的资料可以直接从相关地方拷贝过来,就可以减少很多错误和打字的麻烦。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用心的去做。

第二,知识面要广。记者要打交道的人是方方面面,有农民,有医生,有老师,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可能遇到。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比如上次“定光古佛与客家民间信仰研讨会”在龙岩市举行,而我之前对“定光古佛”一点都不了解,根本就无从下手。这就提醒我,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深入一步,对于要采访的领域多做些了解,不要在采访中显得比较无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看点书,扩充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记者实习心得实习报告 实习总结

第三,要有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就是把真实的事情反映给人民群众,影响力相当大。我们记者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立场,把真实的新闻传递给大家。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陕西华南虎假照片事件,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作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也为自己负责!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把真实的新闻传播出去,这样才能发挥报纸的真正作用。

第四,身体要好。作为新闻工作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才可以更好地工作。上次恰逢永定土楼申遗成功和中国福建(永定)土楼客家文化节开幕,事情很多很杂,经常要东奔西跑,加上下点小雨,我就感冒了,很难受,直接影响工作。所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确实很重要。在学校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给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他们是记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记者的责任与良

知。感谢我们闽西日报社的程主任、刘主任,感谢带我的记者部的各位老师。无论今后我是否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我的这次实习经历将令我终生受益: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会 实习记者心得体会 2

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实习期间,我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犹记得自己在写第一篇新闻稿时是多么不知所措:抓不准切入点,抓不住事件的重点,文字不够紧凑,一连改了好几次。不过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自己只是一名实习生,不可能第一次就写出专业记者的水平。后来通过认真拜读老师们的文章和自己被老师修改后的稿件,我渐渐领悟了电视新闻写作,也逐渐地认识到电视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在很大方面存在着区别。具体的说,是从它的报道格式,语言等方面有了较深地认识和体会。例如,在写电视新闻稿前,应先浏览一遍拍摄录像,做到心中有思路,新闻稿中,每一句都要提前想到用什么画面,如果旁白较多的话,要斟酌有没有画面对应。语言上面,要简练,通俗,流畅,尽量少用书面语。比如,尽量说谁“和”谁,而非谁“与”谁,使对白听起来亲切。

虽然在采访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也显得很笨拙,确切的说很稚嫩,我总不能理直气壮提问,有时候也会很唐突……然而,毕竟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开始了正式的实习生活,又有了许多的第一次,有了许多犯错的机会,有了许多促使我成长的因子,我感觉自己如一个刚爬出小巢的幼鸟一样,浑身上下都是劲,时刻有翻跟头的危险,却浑身都充满着飞翔的力量和勇敢去闯的冲动。承认自己需要学得还有很多,然而,因为走出了第一步,所以以后的每一次前进都充满了可能。

第一次的采访显得有些紧张,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害怕犯错误。怕漏掉了一些环节对报道会有影响。这时,老师总是很耐心的指导我,告诉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询问清楚的,要仔细记录下来的。虽然第一次的采访,自己的表现有些慌乱,但毕竟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从学校的书本课堂,走到了真实的新闻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被采访人进行交流、沟通。这两个词对于我们真的很是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访时有话说。这时高超的交流沟通技巧需要亮出来,成功的勾起他人的倾诉欲并获得他人的信任是一件多么值得开心的事情。有了以上这些,一个成功的访谈才能顺利进行。

我在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有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专注的,充满激情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我感受到他们对工作的热爱,我也真切地感到,唯有勤奋才能做一个称职的记者。

在电视台里,记者任务重,工作繁忙,很难有专门的时间来指导我们,刚开始我还显得有点无所适从。卢主任要我们多看多写多观察,看就是要多看资深记者、主编是怎样写作及修改稿件的;写就是自己要多练习,提高写作能力;观察就是多动脑筋,稿件该怎么写会更好、更具吸引力,从什么角度入手,新闻稿的价值点在哪里,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和领悟。后来无事时,我就把保险柜以往的稿件拿出来看,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自己也尝试写一点,受益匪浅。

如今各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电视新闻对记者技能要求极高,新闻采编都是单兵作战,独立完成。所以记者不仅要能编会写,还要摄像和剪辑二者兼备,提高个人效率,因为很多新闻都是当天要播出,记者上午采访、摄像,下午要写出新闻稿,配音后还要进行剪辑,丝毫马虎不得。

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明白新闻采编工作远远要比学校学校所学的来的更复杂,先说写稿,在课本上我们也知道新闻的五 W、倒金字塔结构、跳跃性思维、设置悬念,但真到了让我们来写的时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安排文稿结构,从哪里入手。

尽管我们在校时都用过摄像机,基本操作也都会,可是一到了新闻现场,就不知道拍哪些东西,用什么角度,用什么景别,我摄像时机子不稳,画面有抖动,根本不能用。

最后是剪辑,我们都学过非线性编辑软件,可是当真正要求将镜头组接成有完整意义画面时,又一筹莫展。

这次实习也让我明白,无论什么事都要认真去做,态度要端正,开始记场记时觉得很枯燥、繁琐,后来一位台里老师告诉我,不要以为记场记就什么也学不到,你在记场记时可以边观察镜头的拍摄角度,还可以自己琢磨画面和采访的取舍,而且你帮老师做完了事,自然他有机会就会教你。

当然,很多东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学会,但在电视台的实习中,我了解到了电视新闻的制作流程,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和缺陷,在以后的学习工作正不断改正。在接下来的实习中,会更加珍惜,主动向实习老师学习写作和摄像,使自己更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

当我第一次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还记得第一天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懂,站在办公室的门口不知所措.不过好在,同事的热心关怀和帮助让我尽快的熟悉了这个大家庭.对于以后的日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鼓励.还记得一次采访任务,和师傅下乡的时候,我满以为我的自信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是没想到的是同样我们俩个接触采访的对象,我和他与采访者的接触时间是一样多的,为什么他比我更了解采访者呢?答案很简单,他对选手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平常一有机会就会去了解。

我终于明白了: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会 实习记者心得体会 3

从 7 月 13 日开始,截至 8 月 30 日,我在南方日报东莞站实习了 45 天。我的专业是小学英语教育,但来到报社实习做文字记者,我并不觉得矛盾,反而发现两者有许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种传播,新闻也是一种传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做新闻也要“因材施教”,搞党报的时刻记着自己在对党和领导说话,办都市报的总想着老百姓关注什么。

天,洗去了我的书生意气。新闻对我而言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有地域之分;新闻人有国界之分;新闻机构不可能不考虑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影响。从新闻线索的获取,到根据报纸的定位和风格判断新闻价值,再到采写编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

但是,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写好新闻。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没有博尔特般的行动速度,就赶不上日报的出版进度;如果新闻敏感性不强,就会因错失新闻而捶胸顿足;如果没有驾轻就熟的采访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无功而返;如果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足,就会影响记者的创造力。

截至 8 月 24 日,我发表了 28 篇文章,近4 万字,涉猎了许多题材,如现象、会议、报料等。会议现场我跑了许多次,如东莞拟增加出租车听证会、特约研究员会议等,慢慢跳出了对会议的肤浅认识,即某某单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开某某会,然后打个腹稿,在会议消息主体部分写上某某领导说,或某某与会人说。

会 实习记者心得体会 4

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

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第一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_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初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

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一篇最简单不过的 300 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 个要素缺一不可。一篇最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而且,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一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

会 实习记者心得体会 5

从 2 月 6 日到 2 月 16 日我在苏州电视台社会经济频道,《社会传真》栏目组进行了十天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苏州电视台给我这样的机会,感谢朱胜文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对我的实习情况和其间的体会作一个小结。

幕后的奔忙

平日里看新闻,走马观花。到了电视台,参与到新闻的制作中,才知道一条 1′28″的新闻背后是至少 6 个小时的奔忙。从前看电视台记者,也只知道他们展现在荧屏上的一面。而对这个行业,更是知之甚少。

进台第一天,见识了记者的工作状态:匆忙、紧张。同时大致了解了记者的日常工作内容:确定新闻选题、联系相关人物、采访、写稿、剪辑……每一天都在重复这样的动作,但因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而使得这样的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对幕后的各个环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每天早上在一旁听老师们讨论可以采用的新闻,懂得了新闻不一定要“做大”,但一定要有看点,素材不一定要特别,但要与别人做的有差别。在联系采访人以及作采访时,同样是有讲究的,你必须成为对话的引导者,让对方说出你需要的内容。而剪辑时,画面与文字的配合则不仅仅对记者有技术上的要求,更需要有很强的艺术审美能力

外面的世界

总是听着那首经典的老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虽然这样唱着,也对歌词的意味稍有体会,但毕竟涉世未深,文字还嫌稚气,眼光还不够锐利……我们还生活在单纯美好的校园里,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

记者,于我,是一个了解社会的窗口。而我所在的《社会传真》栏目,又是一档很贴近老百姓生活,关注社会民情的栏目。在实习的十天里,我了解到一些有关婚嫁的民俗文化知识和电影审批的内幕,也对目前政府的几项实事项目和公务员报考升温等社

会热点做了一些思考。我还经历了一场真情告白,看主人公挽回失落的爱情;参加了一次高层的会议,听省委书记李源潮肯定苏州今年来的发展……我在每一次的新闻采访中慢慢成长。

做最棒的新闻,做最好的自己

这些天来,我深深感受着栏目组的组织文化:精益求精。每一条新闻在播出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审片,精心的修改,而在播出后,还有反馈意见,会在每周的例会上提出。正是这种精神让这档节目的收视率总是能够保持较高的记录。

精彩的节目离不开优秀的记者。我有幸在短短的几天中接触到了几位出色的老师。朱胜文老师,干练洒脱,透着知性的美。她以自身经历告诉我,要努力寻找快乐的生活方式;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提醒我,要清醒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以老师的角度指导我,要勇于突破自己。还有刘澄宇老师的高效、杨旗老师的乐天、张亮老师的敬业……每一位都在无形之中传授给我许多东西,都在工作中透露出一种信念:做最棒的新闻,做最好的自己!

篇8: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

围绕群众关心的事。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 也是人民的喉舌。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 要时刻以“三贴近”的原则要求自己, 要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建议和要求, 处处事事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敢于为民鼓与呼, 善于为民解忧愁, 唯有如此, 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历史重任, 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使命, 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与好评, 才能提高和树立党的新闻媒体的战斗性、权威性, 才能办出一个既受广大读者欢迎、又被社会承认的名副其实的栏目。

多年来, 笔者采写的一些关注民主、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稿子发出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很多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譬如, 2003年笔者以《偏远山区一村庄, 电话为何恁难装》为题, 报道了禹州市鸠山乡陈窑村村民安装家用电话难一事。稿子发出后, 禹州邮电局高度重视, 很快写了申请, 向省邮电局要回80多万元安装费, 架线杆5公里, 为5个自然村的村民安装了80多部电话, 村干部代表村民不远百里来到许昌日报社, 给笔者送来一面写有“一篇报道寄深情, 偏远山村电话通”的锦旗。2006年笔者以《市区西大门没路灯, 居民出门路难行》为题, 报道了某社区街道没装路灯一事。稿子发出后, 相关部门很快筹资30多万元购置了变压器及有关设备, 为该街道安装了路灯。为此, 社区的居民很是感激, 专门聘请了锣鼓队、腰鼓队来报社把写有“为民代言, 为民解忧”字样的锦旗送给笔者。

围绕热点问题。所谓热点问题, 即政府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 无论是新闻媒体抑或是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 都应当担当起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的责任, 勇敢地站出来, 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 而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进行舆论监督。监督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坚持通过舆论监督既要解决问题, 又不给社会添乱, 更不给政府帮倒忙的理念, 使被监督的热点问题既取得政府同意和群众满意, 又能获得有关部门或单位方方面面及时解决的效果。

许昌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 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政方针,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 去引导政策、引导舆论, 让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工作都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中去。舆论监督也一样。近年来, 通过《热线记者在行动》栏目的监督, 及时纠正了一些部门的偏离轨道的行为, 让他们和市委、市政府保持一致。譬如, 在全市开展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国家文明城、国家森林城、国家环境环保模范城活动中, 有些地区存在街道上车辆乱摆乱放、护城河污染严重等问题, 笔者通过采访进行报道后, 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污水处理厂很快投入使用, 车辆乱停乱放得到解决。

围绕政府或有关部门集中整治的重点。在选择新闻舆论监督的题材时, 《热线记者在行动》栏目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方面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寻找生活中存在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问题;另一方面, 这个问题又是政府或有关部门集中整治的重点工作。

《热线记者在行动》栏目是2001年许昌市委、市政府为配合城市创建活动而专门开办的。当时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对该栏目的指导思想是利用报纸对下属各部门单位在争创“三城”中行政不作为的现象进行舆论监督。为保证稿源, 笔者整天跟踪创建督察组深入基层进行督察, 发现问题进行曝光。在此期间, 有7名正科级干部在创建活动中因不作为被处理。同时, 市委、市政府利用该栏目对争创活动中存在的脏乱差、蚊蝇鼠厕、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曝光, 大大促进了城市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围绕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新闻媒体既是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工具, 又是宣传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阵地, 所以既要通过媒体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政策法律法规的咨询和服务, 又要通过媒体监督那些违反党的政策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人和事。但在监督上不能感情用事, 不能以势压人。《热线记者在行动》栏目严格根据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进行监督, 这样做既理直气壮, 又有力有理有据, 同时又能使被监督者接受, 便于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热线记者在行动》栏目从2001年开办至今已经有7个年头了, 作为该栏目的主要采写者, 7年来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稿子发出后, 打电话辱骂者有之, 写匿名信威胁者有之, 但有一点是笔者所欣慰的, 7年来, 我采写的数百篇批评稿子从未因一篇失实而被当事人告上法庭的, 从未造成被批评者来报社闹事上访的。

篇9:记者节记者心得体会

不过,单反相机现在仍然牢牢把持着市场上最后一片“阵地”——专业摄影领域。这并不是说索尼产品在专业领域没有竞争力,而是有更多除了产品之外的因素在影响购买决定,比如系统兼容性、摄影师对器材的熟悉度、使用习惯等。目前,这一情况有所改变,过去总是拿着单反相机、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记者们,也开始使用索尼微单?相机和佩戴式摄像机。

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环境情况复杂且多变,说是现场如“战场”毫不夸张。记者们都知道“抢镜头”,很多时候能拍到就非常不容易,更不用说拍好了。所以,摄影记者对自己手中的相机,除了画质外,对稳定性、操作性、耐用性等有着更高的要求。

让我们来听听在新闻采访中试用了索尼微单?相机的几位摄影记者怎么说吧。

我这次试用的索尼设备主要有两台,分别是X1000V运动相机和A7SII,均让人印象深刻。

先来说X1000V运动相机。这款相机相当小巧,直接搁在口袋里,搭配腕表监视器使用非常方便。它能提供170度视角的大广角静态照片,在拍摄大场面时相当有用。搭配独脚架或者自拍杆,它能以高角度拍摄大场面全景,角度新颖。所有重要的场合,总少不了疯狂围堵的记者,在这种情况下,自拍杆加X1000V简直就是神器。

在拍摄一些大场景时,X1000V也表现出色。搭配独脚架使用,它可以通过软件直接连接手机取景拍摄、调节参数,非常便于记者传稿。

值得一提的是,X1000V在拍摄视频方面也非常强大:可以拍摄4K视频;电子光学防抖功能可以获得更加稳定、顺畅的视频作品,能克服拍摄者走路、运动时产生的抖动;腕表监视屏或者手机都可以连接相机,实时观看拍摄效果;广角镜头也带来非常震撼的视觉冲击感。

而另一台A7SII是一款主打视频拍摄的相机,其静态照片拍摄能力相当强悍。整机不大,搭配FE 24-70mm F4镜头的重量也比普通单反相机轻得多。

A7SII功能繁多,我花了不少时间熟悉操作,设置快捷键方便拍摄。我把C1键设置成白平衡调节快捷键,C2对焦点选择,C3对焦模式选择、C4取景器切换。会议采访需要拍摄的场景很多,这样的设置让拍摄模式切换变得非常方便。相机的高感光度画质很不错,ISO 3200时可用,提升了弱光拍摄能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机身的防抖功能,可以在拍摄静态画面时使用1/10秒的快门速度,极大拓展了可拍摄性。

相机的静音拍摄功能也让人印象深刻,有别于单反相机的轻声快门,索尼的是完全静音,在小会场内非常有用。

在总理记者会上,我用到了全景照片拼接的功能,通过手机及时将照片发出。由于视角独特、画质精细,照片登上了《新华每日电讯》的二版。

我这次试用的是A7SII。它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外形小巧,便于携带,机身和单只镜头的负重并不大。在移动拍摄的过程中,我背负两台大相机,一台光场相机,外加一台A7SII,并没有觉得比往常重很多,反倒节省了不少体力。

在拍摄过程中,我会选择A7SII内置的全景拍摄模式,只需要拨动拨盘,就能快速启动这个模式,并清晰地完成一张全景照片的拍摄。我用全景模式拍摄了“两会”代表入场、媒体排队等待的大场面全景画面,两张照片均成功签发。

这款相机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内置的无线连接模式。我能够直接通过App将相机里的照片导入手机,迅速使用手机进行必要后期处理,并直接上传。

我这次试用的是索尼微单?A7RII,搭配FE 16-35mm F4镜头。主要体会:一是相机轻巧,便于携带,这是A7RII的最大优势;二是功能设置中的“照片效果”、“微缩景观”选项可以实现一定的横向和纵向移轴效果,让拍摄变得比较有新意,照片效果中的其他选项,也有一定的吸引力;第三,手机无线发稿功能和遥控拍摄功能非常有用,可以实现远距离遥控拍摄和快速发稿;最后,拍摄小段视频可以实现自动追焦,非常实用。

上一篇: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重点词汇与短语下一篇:推荐信范文优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