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原文

2024-05-16

楚辞原文(共12篇)

篇1:楚辞原文

《楚辞》忧苦原文

嗟嗟兮悲夫,殽乱兮纷拏。

茅丝兮同综,冠屦兮共絇。

督万兮侍宴,周邵兮负刍。

白龙兮见射,灵龟兮执拘。

仲尼兮困厄,邹衍兮幽囚。

伊余兮念兹,奔遁兮隐居。

将升兮高山,上有兮猴猿。

欲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

左见兮鸣鵙,右睹兮呼枭。

惶悸兮失气,踊跃兮距跳。

便旋兮中原,仰天兮增叹。

菅蒯兮野莽,雚苇兮仟眠。

玄鹿兮继踵,貒貉兮蟫々。

鹯鹞兮轩轩,鹑鹌兮甄甄。

哀我兮寡独,靡有兮齐伦。

意欲兮沉吟,迫日兮黄昏。

玄鹤兮高飞,曾逝兮青冥。

仓?鹒兮喈喈,山鹊兮?婴々。

鸿鸕兮振翅,归雁兮于征。

吾志兮觉悟,怀我兮圣京。

垂屣兮将起,跓俟兮须明。

篇2:楚辞原文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春气奋发,万物遽只。冥凌浃行,魂无逃只。魂魄归来!无远遥只。魂乎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只。

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螭龙并流,上下悠悠只。雾雨淫淫,白皓胶只。魂乎无东!汤谷寂寥只。魂乎无南!南有炎火千里,蝮蛇蜒只。

山林险隘,虎豹蜿只。鰅鳙短狐,王虺骞只。魂乎无南!蜮伤躬只。魂乎无西!西方流沙,漭洋洋只。

豕首纵目,被发鬤只。长爪踞牙,诶笑狂只。魂乎无西!多害伤只。魂乎无北!北有寒山,趠龙赩只。

代水不可涉,深不可测只。天白颢颢,寒凝凝只。魂乎无往!盈北极只。魂魄归来!闲以静只。

自恣荆楚,安以定只。逞志究欲,心意安只。穷身永乐,年寿延只。魂乎归来!乐不可言只。

五谷六仞,设菰梁只。鼎?盈望,和致芳只。内鸧鸽鹄,味豺羹只。魂乎归来!恣所尝只。

鲜蠵甘鸡,和楚酷只。醢豚苦狗,脍苴[艹/专]只。吴酸蒿蒌,不沾薄只。魂兮归来!恣所择只。

炙鸹烝凫,?鹑陈只。煎[鱼责]臛雀,遽爽存只。魂乎归来!丽以先只。

四酎并孰,不涩嗌只。清馨冻饮,不歠役只。吴醴白蘖,和楚沥只。魂乎归来!不遽惕只。

代秦郑卫,鸣竽张只。伏戏驾辩,楚劳商只。讴和扬阿,赵萧倡只。魂乎归来!定空桑只。

二八接舞,投赋只。叩钟调磬,娱人乱只。四上竞气,极声变只。魂乎归来!听歌撰只。

朱唇皓齿,嫭以姱只。比德好闲,习以都只。丰肉微骨,调以娱只。魂乎归来!安以舒只。

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则秀雅,稚朱颜只。魂乎归来!静以安只。

姱修滂浩,丽以佳只。曾颊倚耳,曲眉规只。滂心绰态,姣丽施只。小腰秀颈,若鲜卑只。魂乎归来!思怨移只。

易中利心,以动作只。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长袂拂面,善留客只。魂乎归来!以娱昔只。

青色直眉,美目媔只。靥辅奇牙,宜笑嘕只。丰肉微骨,体便娟只。魂乎归来!恣所便只。

夏屋广大,沙堂秀只。南房小坛,观绝溜只。曲屋步壛,宜扰畜只。腾驾步游,猎春囿只。琼毂错衡,英华假只。

茝兰桂树,郁弥路只。魂乎归来!恣志虑只。

孔雀盈园,畜鸾皇只!鵾鸿群晨,杂?鸧只。鸿鹄代游,曼?鹴只。魂乎归来!凤凰翔只。

曼泽怡面,血气盛只。永宜厥身,保寿命只。室家盈廷,爵禄盛只。魂乎归来!居室定只。

接径千里,出若云只。三圭重侯,听类神祇。察笃夭隐,孤寡存只。魂兮归来!正始昆只。

田邑千畛,人阜昌只。美冒众流,德泽章只。先威后文,善美明只。魂乎归来!赏罚当只。

名声若日,照四海只。德誉配天,万民理只。北至幽陵,南交址只。西薄羊肠,东穷海只。魂乎归来!尚贤士只。

发政献行,禁苛暴只。举杰压陛,诛讥罢只。直赢在位,近禹麾只。豪杰执政,流泽施只。魂乎归来!国家为只。

篇3:楚辞:珍爱洁净的精神

李贺《咏竹》诗云:“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笼千万枝。”他从楚辞中窥出了清洁精神。李商隐《木兰花》小诗云:“洞庭波冷晓侵寒,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驾着一叶小舟,日日在凄冷的洞庭湖上远行,去追求理想中的木兰花。然而自己所驾的就是木兰小舟,自己原来就在这木兰舟中。这首诗表达的就是楚辞中清香的精神境界,那种对真实生命的信心。

赵子昂在《洞庭东山图》上跋诗云:“木兰为舟兮桂为楫,渺予怀兮风一叶。”他以楚辞的格调来作画,以楚辞的精神深化画意。为什么以木兰为舟,以桂花为楫,很显然,香木香花表达的是对性灵护持的态度。在中国很多艺术家那里,艺术创造,其实就是精心结撰起性灵的木兰舟。一如辛弃疾词云:“千古离骚文物,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楚辞的精神,化为中国艺术的芳菲世界。楚辞吮吸着楚风中的爱香传统,楚辞的爱香传统又影响着中国艺术的香世界。“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艺术家何尝不是这样吮吸着楚辞的精魂!两晋时期士人的清逸追求,元代艺术家心目中的清清世界(在他们那里,“清”成为一个反映时代思想倾向的关键词),明末清初士人以楚辞的香意精心呵护着内在的灵蹊,都受到了楚辞香意的熏陶。

辛弃疾《蝶恋花》词云:“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娥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花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宝瑟冷冷,芳草萋萋,真是一个很好的象征。它展示了这位乱世诗人的性灵追求。谭嗣同《洞庭夜泊》:“帝子遗清泪,湘累赋远游。汀洲芳草歇,何处寄离忧。”芳草,是楚辞的精魂,他将忧愁寄在潇湘的芳草中。

楚辞的香草美人传统,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也产生潜在影响。如花鸟画作为独立画科在中唐以后,两宋时已然形成与人物、山水鼎立而三的独立画科。从花鸟画发展的整体情况看,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写实型的,如五代时黄家富贵之作,徽宗朝的写实花鸟等;一是寄托型的,就是通过花鸟寄托精神。在后一点上,楚辞的影响至为明显。

苏轼《春兰》题画诗云:“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一种传统,中国艺术家的花鸟情思,和追求高洁的情怀密不可分。元人张翥《楚兰》:“鹈夬鸟声中花片飞,楚兰遗思独依依。春风先自悲芳草,惆怅王孙又不归。”他所申说的就是这种精神。

南宋赵孟坚是王室画家,擅画花鸟。他将自己的故国旧梦,融进了他颇为擅长的墨梅、兰、竹、石之中。他的画的主调就是楚辞的清净精神、唯美情怀。元邓文原《题赵子固墨兰》诗云:“承平洒翰向丘园,芳佩累累寄墨痕。已有怀沙哀郢意,至今春草忆王孙。”元韩性《题赵子固墨兰》:“镂琼为佩翠为裳,冷落游蜂试采香。烟雨馆寒春寂寂,不知清梦到沅湘。”他们的点题中,抓住了楚辞的精神,点出了子固梅兰等的清魂。

郑思肖也是一位南宋时期的花鸟画家,他的画寄托的也是故国情思。倪云林《秋风蕙兰》:“秋风蕙兰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以香意表现故国之思,传达了故国虽不在、精神却长存的清净气质。他画画,就是在写《离骚》。

篇4:为《楚辞》的人生

《楚辞》之于《诗经》,犹大江之于九河,一则滂荡于北土,一则泛滥于南国。滂荡于北者为十五国之歌謡。泛滥于南者为十七卷之楚《骚》。江、河俱出于昆仑之墟,沛焉归之东海;《诗》《骚》同源乎商周之都,终然汇于华夏。是以研讨吾国文学与学术,溯其源而派其流,探其本而疏其末;则必逍遥乎江河之域,周章于南北之区;诵《诗》以探文章之因缘,哦《骚》而究诗赋之波澜。是以二千余载之文脉变迁,学术渊源,由此发轫而悬车,焉得回绕而轶逾乎哉!

…………

矻矻终日,穷老耽骚;孜孜历岁,考镜辨章。志同道合,汇辑楚辞文献于一集;沙披金简,综贯诸家注本于诸馆。第甲乙,发凡例,各献所藴之长;勘黄卷,溯源流,尽得相契之乐。

…………

洋洋千言,勾勒《楚辞》千古风流,诉说学人集腋艰辛。读罢,澎湃于心的,是先生的浩荡激情。

他要做一部百年之内无人再做的《楚辞文献丛刊》

黄灵庚又没有绷住,把《楚辞文献丛刊》的工作接了下来。

一年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殷梦霞向他提出这个选题时,他就在心里给这个选题打了分:这是一个极佳的选题。只是,当时的他刚做了大手术,元气大损,加之又强撑主持《重修金华丛书》这个大工程,何况与殷梦霞也就是一个约稿电话的缘分。于是,他婉言推脱了。

谁想,再次来京出差见到殷梦霞,选题还捂在她的手中,似乎执意非黄灵庚不与。“我真是被她的诚意和精神打动了,便正式接了过来,且协助她设计申报课题。”如今与殷梦霞已成忘年之交的黄灵庚如实道来。

此时,2009年,关于《楚辞》的丛书已有两部出版在先,但在《楚辞》文献中爬梳了近半个世纪的黄灵庚,心中有一片自己的天空。在他的视野中,两千余年的《楚辞》学术史,有一座分水岭,南宋以前,基本上以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为轴心,南宋以后至民国,基本上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为轴心,分成 “章句”“补注”“文选”“白文”“集注”“明清”等系列,体现注家承传、版本因袭的内在联系。而以往编纂者单纯以时代先后或者以类编次,就显出了内在的逻辑缺憾。

黄灵庚走自己的路,从专业角度来确定《楚辞》文献的书目、版本,突出重点,由此体现出《楚辞》文献流传的轨迹与文献史的面貌。对版本的选择,黄灵庚更为自己设定了“要好中求好、精益求精”的标高。他深知,《楚辞章句》《楚辞补注》《楚辞集注》等著作,明代以后版刻甚多。选用哪种刻本,需颇费斟酌。如《楚辞章句》,自明正德至民国间,海内外大约有30来种刻本,虽然其间有承传、因袭关系,但是必须花费时间逐本对勘,才能发现其彼此间的差异,而后断其优劣。

“书山甲子浑忘却,白髪满头岁月催”,“矻矻终日,穷老耽骚;孜孜历岁,考镜辨章”,《楚辞文献丛刊》付梓,黄灵庚如此自画。丛书汇辑了各个历史时期《楚辞》的注本、稿本、排印本、批注本等,其中不乏举世罕见善本、孤本及明清名人圈点的批校本,辑自日本国的17种古籍、辑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稿本,都是难得稀见的珍本。应该收录的书,基本上已齐备,全书凡207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楚辞》类的丛书,不仅是至今最齐全、规模最大的《楚辞》文献丛书,也是独一无二的。

邂逅《楚辞》

黄灵庚的《楚辞》研究之路,起点竟是从钞书开始。

童年教育几乎在牛背上度过的黄灵庚,大学又遭遇了“十年动乱”,先天不足。“逍遥”中的他,整天捧着一部残缺不全的《史记》销磨时日。一个个先贤名士在他的生命中掠过,但当他读完第八十四卷时,《屈原列传》的传主却停留了下来。黄灵庚承认他被震撼了,“第一次读着他的诗作的时候,不禁击缶高吟,连声称好,沉浸在‘伤怀永哀,汩徂南土’的苍凉悲忿的氛围中,似乎整个灵魂完全为其绚丽、奇倔、狂放的艺术魅力所俘虏。”他迷上了遥远而高古的《楚辞》,自得其乐,不能自拔。

一个偶然的机会,黄灵庚认识了郭在贻先生,并得知郭先生背着工宣队的监视,正偷偷地攻治《楚辞》。黄灵庚向郭先生请教入门的捷径。郭先生告诫他,读懂《楚辞》诚非易事,要看许多书。黄灵庚请先生为自己开个书目,郭先生推荐了姜亮夫先生《楚辞书目五种》,并圈定了其中必读的20余种注本。可这些书在当时是禁书,根本无处可借。

几经辗转,年近九旬的朱师辙先生杭州岳王路寓所就成了黄灵庚光顾的地方,那里藏有清代以前十余种《楚辞》注本。起初,书概不外借,只能在那看,后来破例允许黄灵庚每次可借一种,但是必须在十天内归还。

十天内要看懂《楚辞补注》对当时的黄灵庚尚是天方夜谭。无奈中,黄灵庚有了自救的办法。钞书!不管懂不懂,先把它原封不动地钞下来。钞书的日子黄灵庚至今难忘。日以继夜,十天之内把四册书全钞了下来。之后,明周拱辰的《离骚草木史》、李陈玉的《楚辞笺注》,清王夫之的《楚辞通释》、陈本礼的《屈辞精义》、朱骏声的《离骚补注》、于惺介的《文选集林》中《楚辞注》等七种典籍,都有了“黄灵庚钞本”,装订起来,也是蔚为大观了。

钞书带来的愉悦并没有维持多久,便因毕业后去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而中断。

一年多后,从农场出来的黄灵庚成了浙、苏、皖三省交界处一所煤矿职工子弟学校的教书先生。这时的他,除了一册语文教本以外,再不见有任何书可供阅读。无聊之际,黄灵庚翻出当日钞录的《楚辞》注本来打发空闲的日子。可是,许多地方还是看不懂,他以为这大约是读的注本还不够多的缘故,于是发誓要读完、钞完当今所能读到的全部《楚辞》注本。

黄灵庚重操旧业,继续钞书生涯。虽然生活拮据的他连一张书桌也没有,但尚有大量闲暇,于是,他将自己的生命定格于此。废寝忘食自不必说,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仍然缀笔不止;夏天,为躲避蚊子叮咬,钻在蚊帐里钞写,憋出满身痱子。透支过度终于带来不堪后果,黄灵庚的身体垮了,几次被送进医院。可他躺在病床上吊着瓶子,脑子里依然跳动那些钞录下来的句子。似乎别的都可以放弃,就是这些书搁舍不下。“生活中的全部乐趣似乎都在读书和钞书上了,如果没这些书,心里便感到空荡荡的,变得无所适从。自那时开始,我对书的痴迷程度,用‘瘾’或者‘癖’来形容,不显得有何夸侈之处。然而这一切到底是为了追求什么?名耶?利乎?都不是。实在说不出任何功利目的,只是想把《楚辞》读懂,读通,仅此而已。”

这是怎样一个“仅此而已”?

1973年至1975年间,黄灵庚不仅钞写了《六臣文选〈楚辞〉注》《山带阁注楚辞》《楚辞集注》等20多种《楚辞》注本,而且还钞写《说文通训定声》《四声切韵表》《文心雕龙》……

光阴荏苒。至1976年,黄灵庚已钞录自东汉王逸以来历朝历代的各种《楚辞》注本达47种,连现代郭沫若的《屈原研究》《屈原赋今译》、文怀沙的《屈原〈离骚〉〈九章〉今绎》、闻一多的《楚辞校补》、游国恩的《楚辞概论》、陆侃如的《楚辞选》、姜亮夫的《屈原赋校注》、朱季海的《楚辞解诂》等也都一字不漏地钞了下来。这些钞本至今依然是黄灵庚经常翻阅的资料。

走近《楚辞》的路上,黄灵庚开始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下功夫。从1974年开始,他有计划地攻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等,俞樾的《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章太炎的《国故论衡》《新方言》等,差不多翻遍了清代的训诂笔记著作,而且对每部读过的书都做了词条性质的索隐卡片。发奋自学的黄灵庚得到了郭在贻、上海复旦大学张世禄先生的悉心指教。

有了这样的“小学”根底,黄灵庚萌生了全面注释《楚辞》之志。

1981年始至1986年,《楚辞校诂》的第一卷《离骚校诂》完成。1992年,待78万字的《离骚校诂》送交中州古籍出版社时,已经十年过去,其间,“上穷碧落下黄泉”,黄灵庚几乎翻遍了唐、宋以前上千种、数万卷文献,十易其稿。

以后,又纂写、出版了《楚辞异文辩证》《楚辞章句疏证》等5部著作,并在海内外重要刊物上先后发表百余篇论文。

“我知足了”

与学术上的光鲜相伴的,是黄灵庚生活中的困顿不堪。

1987年春天,已经发表30多篇论文的黄灵庚获准离开那所煤矿职工子弟学校。此时的他天真地以为,从此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

他兴冲冲地去谋职,结果碰了壁。后来,在郭在贻、张世禄先生的推荐下,1988年3月,黄灵庚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浙师大。“我来师大时,带着两个上中学的孩子。学校当时给我的住房,仅仅是一间八平米的平房,而且一住就是两年多。开头那三年,我基本被‘晾’在一边,硬是莫名其妙地被撵出了汉语组,不让我给本科生上专业课,经我反复请求后,直到第四年才给我‘落实政策’,生活才稳定下来。”

1998年,急性胰腺炎击倒了刚刚被评为教授的黄灵庚。生命垂危的他,被送进医院抢救。整整28天,高烧不退,滴水未进。在生命的边缘,他作了安排,万一不测,将《楚辞异文辩证》一书的校对托咐给好友蔡根林。

生命又是顽强的!走出医院的大门,虽然医生、亲友的劝告言犹在耳,可他满心想的已是“与其消极地等待生命结束,不如积极争取时间将应该做的事情做完”。

接下来的15年,黄灵庚的生命之火因顽强而灿烂,学术历程因坚忍而辉煌。他独力承担完成国家社科课题4项,教育部重大课题2项,省重点课题2项,跨境与香港大学合作课题1项,主编《吕祖谦全集》《重修金华丛书》。《楚辞章句疏证》200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2009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等奖。《楚辞集注》200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2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一等奖,2012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楚辞与简帛文献》2010年被选入国家成果文库,201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一等奖。刚刚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楚辞文献丛刋》,甫一面世,好评纷至。“这四种著作,是对自己一生《楚辞》学术研究的总结。知我罪我,也全在乎此。我认为自己一生所写的著作,只有这四种书,差可传之后世。人生一世,我感到知足了。”

他哽咽了

在死神面前依旧从容的黄灵庚,此刻却哽咽得无法将发言继续下去。

本来,《楚辞文献丛刊》的出版座谈会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不能缺席的,因为他与黄灵庚有过约定。可现在,约定的双方竟已是天地相隔。

在黄灵庚的《楚辞文献丛刊》后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那天下午,我与石川先生一起复制了四种《楚辞》古籍。他脱了鞋子,站在桌子上,把相机固定在架子上,我蹲在地上翻页。拍完一页,他在上面喊一声‘嗨衣’,我在下面翻过一页。忙乎了五个多小时,直至关门才结束。”文字记述的是两位学者,黄灵庚与石川三佐男。

在黄灵庚写的《楚辞文献丛刊》后记中,关于石川的文字有长长的一段:

这部丛书辑录了17种日本国庋藏的《楚辞》文献,均属珍贵古籍,其中有海内外的孤本、稿本及名家批注本。可以说,现存于日本国的《楚辞》精品,皆已囊括在内。我们之所以能收集到这些著作,完全是日本著名汉学家、《楚辞》学专家、秋田大学教授石川三佐男先生的功劳,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石川先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最早访问中国的学者之一,一生频繁往返于中日两国之间,是中日人民友好的文化使者,在《楚辞》研究领域中作出了很大贡献。2010年7月,我特邀石川先生参与《楚辞》文献编纂,给其任务是收集、复制藏于日本国的《楚辞》著作。石川先生欣然接受了邀请,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征集数据工作,走遍了日本高校所有的图书馆及藏书室。同年11月,石川先生邀请我赴日本富山大学、东京大学讲学之机,带我专访大阪大学图书馆,日本著名的《楚辞》学家西村时彦先生生前珍藏的“读骚庐”百种《楚辞》,均藏于此馆。那天下午,我与石川先生一起复制了四种《楚辞》古籍。……没复制的书或阙漏的部分,后来石川先生自己专程从埼玉乘车去大阪补拍。之后,我又与石川先生合作,撰写从日本复制过来的《楚辞》著作的18篇“述要”。每篇都由我起草,然后寄石川先生审读。他看得极仔细、极认真,每条引文材料均作仔细核对,对于那些认为不甚恰当之处也作删改……孰料去年4月,石川先生身罹二竖,被诊断为‘脑癌’。旋即住院手术,竟从此一病不起,于今年2月7日在医院溘然长逝。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使我一方面为失去好友而伤心,另一方面又感到内疚,愧对石川先生。石川先生生前非常在意这部丛书,时常关心、垂询编纂的进度,并催促我尽快出版。后来,我发现在他的名片上加了一行“《楚辞文献丛刊》编委”,可见他以能参与编纂这部丛书感到自豪,自觉承担责任。石川先生还对我说,这部丛书出版后,一定要写评文向日本汉学界朋友介绍。遗憾的是,石川先生走得太匆促了,没能赶上这部丛书的正式出版……

这段文字,不仅让人们从中看到了日本学者石川对《楚辞》热爱,也读出了《楚辞文献丛刊》编撰的艰辛。

《楚辞文献丛刊》悬格如此,运作时的难度始料未及。正如黄灵庚所说,征集每一种注本、每一种刻本,都颇费周折,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清彭遹孙批校观妙斋刻《楚辞章句》本,藏于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多方交涉,仍复制不得。最后在其上级部门支持下,库门才得以打开。藏于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的清颜锡名钞本《屈子求志》,也是在几番交涉后藏方才答应复制,但开出了每拍200元的天价,锱铢必较,最后还价至120元,总算做成了这笔“交易”。

在《楚辞文献丛刊》六大文献系列中,“章句系列”无疑最为重要,是《楚辞》文献的基础。现存《楚辞》文献,以王逸《章句》为最早,探究《楚辞》文献的渊源离不开它。经反复比较、研究,编撰者在30余种现有的刻本中,精选了明正德以下11个重要的明、清刻本,并加以逐本、逐字、逐篇对勘。并在“述要”中列举大量事例,以说明其各本间异同,清理其间先后因袭的轨迹,使学者在引用某一刻本时,不至于执于一偏而忽略其间的差异,而不加区别一概误作是单行《章句》本。光是对勘这11个本子,就列出了近1200多条异文,其工作量也可想而知,其所花费精力、时间,也非常人所可想象的。

篇5:楚辞《九章·抽思》原文

孤独地唉声叹气不断悲伤。

思来想去怎么也不能开怀,

只恨长夜漫漫天总不亮。

秋风一吹万物都要萧条,

坏人当道真是一片糟糕!

你为什么那样地容易急躁,

你使我心神不安呵,尊贵的香草!

想索性离开故乡跑向国外,

看到人民的灾难又镇定下来。

我把菲薄的衷情织成歌辞,

想呈现给你呀,我所敬爱。

你早先已经给我约好,

我们在黄昏时候见面。

但你在半途又改变了,

丢掉了我去和别人缠绵。

你把你的美好向我夸耀,

你把你的长处向我矜示。

你对我说的话全不守信用,

你只是无原故地对我生气。

想乘着你空闲自行表白,

心里害怕又不敢这样做。

我踌躇,但我总想见你,

可怜我的心是徬徨无主。

我把这情景编成了歌辞,

但你假装耳聋不肯倾听。

我知道直切的人不会讨好,

大家也真的当我成眼中钉。

以前我所陈述的有凭有据,

难道到现在便都已经忘了?

我为什么总喜欢侃侃而谈,

是希望你的光彩更加辉耀。

愿以三王五伯作为你的榜样,

愿以彭咸作为我自己的.典型。

我们一切都要做到尽善尽美,

普天下都要传遍我们的名声。

善行要靠自己努力,不从外来,

名声要与实际相符,不要虚假。

哪有不给予的而能得到酬报?

哪有不种瓜的而能够得到瓜?

小歌

我为美人唱出我的幽情,

日日夜夜都没人佐证。

把他的美好向我矜骄,

把我的歌辞在耳边溜掉。

唱道

一只鸟儿从南方飞来,

停留在汉水之北。

毛羽十分美丽,

孤单地在异乡作客。

没有一个知交,

也没有谁介绍。

相隔既远而被人忘怀。

要自荐也没有路道。

望着北山而流眼泪,

对着流水而自哀悼。

孟夏的夜景本来很短,

为什么长起来就像一年?

郢都的路途确是遥远,

梦魂一夜要走九遍。

我不管是弯路还是捷径,

只顾南行戴着日月与星星。

想直走但又未能,

梦魂往来多么劳顿。

为什么我的性情这样端直,

别人的看法却和我不同。

替我媒介的人都欠工夫,

也还不知道我的从容。

尾声

水浅滩长,

我溯沧浪而上。

回望南方,

聊以解慰愁肠。

怪石崎岖,

行走不如人愿。

迂回超越,

使我进退两难。

迟疑不进,

落宿在这北 姑。

心烦意乱,

万事颠沛糊涂。

叹息悲伤,

神魂飞向远处。

地偏路远,

没人代为诉苦。

调整思路,

作歌聊以自娱。

忧愁难解,

篇6:楚辞《七谏·自悲》原文

七谏·自悲

居愁懃其谁告兮,独永思而忧悲。

内自省而不俟兮,操愈坚而不衰。

隐三年而无决兮,岁忽忽其若颓。

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见而复归。

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咸池。

身被疾而不閒兮,心沸热其若汤。

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

哀独苦死之无乐兮,惜余年之未央。

悲不反余之所居兮,恨离予之故乡。

鸟兽惊而失群兮,犹高飞而哀鸣。

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

莫能行於杳冥兮,孰能施於无报?

苦众人之皆然兮,乘回风而远游。

凌恆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

悲虚言之无实兮,苦众口之铄金。

遇故乡而一顾兮,泣歔欷而霑衿。

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邪气入而感内兮,施玉色而外淫。

何青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

徐风至而徘徊兮,疾风过之汤汤。

闻南籓乐而欲往兮,至会稽而且止。

见韩众而宿之兮,问天道之所在?

借浮云以送予兮,载雌霓而为旌。

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

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

苦众人之难信兮,原离群而远举。

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

居不乐以时思兮,食草木之秋实。

饮菌若之朝露兮,构桂木而为室。

杂橘柚以为囿兮,列新夷与椒桢。

篇7:楚辞《七谏·初放》原文

七谏·初放

平生于国兮,

长于原野。

言语讷涩兮,

又无强辅。

浅智褊能兮,

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

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

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

无可改者。

群众成朋兮,

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

贤者灭息。

尧舜圣已没兮,

孰为忠直?

高山崔巍兮,

流水汤汤。

死日将至兮,

与麋鹿同坑。

块兮鞠,当道宿。

举世皆然兮,

余将谁告?

斥逐鸿鹄兮,

近习鸱枭。

斩伐橘柚兮,

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

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

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

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

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

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

吾独死而后已。

【注释】

①平:屈原的名。本篇是作者假托屈原口气进行抒情,故自称名,且为下文作谦语。国:国都,隐寓与君同朝。长:这里是长期在……生活的`意思。

②讷涩:《章句》:“讷者,钝也。涩者,难也。”即口齿不伶俐。强辅:强有力的辅助,指有势力的朋党。

③褊(biǎn):《章句》:“褊,狭也。”引申为薄弱。

④便事:有利于君国之事。门下:指君王左右的近臣。《章句》:“喻亲近之人也。”

⑤伏念:暗自思考。

⑥群众:指众多的佞臣小人。成朋:结党营私。浸:稍,渐。

⑦灭息:《章句》:“消也。”没有声息,不敢说话。

⑧汤汤(shānɡ shānɡ):水流貌。

⑨坑:《章句》:“陂池曰坑。”陂池,即水坑。与麋鹿同坑,即在荒野与禽兽为伍的意思。

⑩块:独处貌。鞠:匍匐为鞠。

近习:常与相处,亲近。一本无“习”字。

便娟:《章句》:“好貌。屈原以竹自喻。”

葳蕤(wēi ruí):草木繁盛。防:《章句》:“蔽也。”泠泠(línɡ línɡ):清凉貌。

孰:一作“固”。异心:当做“心异”,“异”与下句“待”押韵。指竹心空,柏心实,故曰“心异”。前者屈原自喻志通达也,后者喻君暗塞也。

篇8:《楚辞》植物文化试析

《楚辞》中的植物描写多为花草。有位学者曾经统计了《离骚》中的花草总数,竟达十八种,基本上是香草的数目。在整个《楚辞》里还有普通的花草和恶草。我作了统计,多达五十多种。《楚辞》里描写的植物多作为诗人抒情写志的载体,是诗人经过精心挑选、进入自己的意象系列的。我在这里将自己在《楚辞》中遇到的所有植物一一罗列出来,并进行分类,试着深入探讨这些植物所表达的文化意义。

植物的罗列如下:(编号按照文章出现的次第排列,前后重复的同名植物只列一次,除香草类未注明外,其它的均注明。)

(1)江蓠(川穹)(2)芷(白芷)(3)兰(4)木兰(辛夷)(5)宿莽(6)申椒(7)菌桂(肉桂)(8)蕙(9)荃(10)留夷(芍药)(11)揭车(12)杜蘅(马蹄香)(13)薜荔(木莲)(14)胡绳(15)芰荷(菱花)(16)芙蓉(荷花)(17)(艹录)施(王刍、施耳,是两种普通草)(18)扶桑(神话中的树名)(19)若木(神木)(20)琼枝(玉树的叶子)(21)荣华(玉树上的花)(22)琼茅(传说中的灵草)(23)莛尊(占卦用的小竹片)(24)艾(白蒿)(恶革)(25)椒(香物,用以焚香敬神)(26)萧艾(蒿草)(27)椴(茱萸的一种)(以上均为《离骚》)

(28)荪(29)白薠(30)苹(水草名)(31)石兰(香草名)(32)蘼芜(33)紫茎(秋兰)(34)女罗(蔓生植物名)(35)三秀(灵草,一年开三次花)(《九歌》)

(36)靡萍(神异的萍草)(37)柜黍(黑色的糜子)(38)臬(麻的一种,神话中奇异的植物)(39)莆(水生的草)(40)藿(芦苇类植物)(《天问》)

(41)露申(42)芳苣(白芷)(43)扁薄(44)若(杜若)(45)苴(枯草)(46)荼(苦菜)(47)荠(甜菜)(48)苣(香草)(49)玉英(玉树上的花)(《九章》)

(50)屏风(水葵,荇菜,普通草)(《招魂》)

第一类是香草类。这一类占了大多数,基本上集中在《离骚》一文里,《九章》次之,《九歌》再次之,《天问》《招魂》少之又少,近乎没有。此类花草的文化意义,总体上来说是积极的。众多楚辞学家已经做过了分析、研究。其主要的意义大致归纳如下:

1、喻贤。如“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两句中的“菌桂”和“蕙”,王逸、洪兴祖、朱熹诸人认为喻贤者。

2、喻君。“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齐怒”两句中的“荃”,王逸、朱熹、王夫之诸人皆以为喻君。

第二类是普通草或恶草一类。它往往是与第一类相对的。

第三类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它们并不是现实的,而是诗人想象中的,并具有特异功能,带有神性或灵性。“扶桑”、“若木”是神话中的树名;“琼茅”、“靡萍”是传说的灵草;“琼枝”、“玉英”、“荣华”是玉树上的枝叶和花朵。这一类神灵化的花草的文化意义是建立在第一类香革文化意义基础之上的。

从以上分类分析中可以解读出诗人笔下花草意象的文化意义。学者们的研究对我们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初衷给予指导,使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些植物的文化含义。此时,需要我们屏息凝想的是为什么这些花花草草能够成为解读植物文化的载体呢?

有学者曾从阐释学、发生学等角度进行诠释,深刻而独特。但他们或以巫术思想的角度阐释,或专从儒家伦理道德的角度阐释,刘怀荣先生认为这两方面的解释都不全面。他把巫术观念和后世人伦道德观念结合起来,加以全面解释。首先他把人的观念分为四个层次:生殖巫术层、宗教祭祀层、宗教观念层、人伦道德象征层(刘怀荣《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86页)。与四个层次同时发展的香草,它的作用变化是草的原始功能(祛病、助怀孕),美容迷人,上升为美德的化身,最后代表美德。花草与人们的观念层是怎样建立起关系的?原始时代,即在母系时代时,以女性为始祖,对女性的生殖特别崇拜,而草在巫术观念中具有特异的功能,可以宜子孙,因此将二者联系起来。“薜荔”、“杜蘅”等香草又具有美容、延寿的作用,人们在祭祀祖宗时把它们作为祭祀物来敬神,逐渐地香草被视为女神的化身。获得了香草在巫术意义上的作用后,女神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在宗教祭祀层次上,香草成为女冲化身的观念后渐渐地上升为美德,但并未完全独立出来,只是一种宗教观念的雏形而已。当香草完全被喻为美德时,人们的人伦道德观念超越了宗教观念。随着人们的观念的变化,香草的文化意义也相伴而生,逐渐地明确化了。同时也说明诗人为什么时时刻刻将香草与美人拉在一起来加以描写。美人与香草具有同一性,在神话思维中都是受人崇拜的女神,其地位与君主相似。因此,“香草”喻君、喻贤都是有道理的。

关于普通草或恶草的意义,是与香草的文化意义相对立的。香草具有增寿益智、保护生殖的作用,而那些恶草将会带来刺激的臭味,对人的发展造成阻碍的作用。在原始巫术中往往被置于“黑巫术”的行列。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可以通过它的不一致性使事物达到相济相生。因此,恶草的作用容不得我们忽略,它也可以充分地说明植物的文化意义。

总而言之,我们从《楚辞》描写的植物看,它所负载的文化意义需要追溯历史渊源。这样,我们不仅仅了解的是事物所代表的文化意义,更能去了解一个民族原始积淀的文化经验。

另外,我认为植物文化之所以在诗人笔下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意义,还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地域文化有关。从中国上古地图来看,楚国北临江汉,南极潇湘。《史记·货殖列传》也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饥馑之患……无冻饿之人。”可见楚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更重要的是楚国作为南国之一,人人皆知,山清水秀,胜景万千。楚人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他们被这里的每一寸方土,每一方水源养育着,骨子里吸收的尽是母土的乳汁,于是他们的胸中喷发出的也是源于母土的恩情。

楚地的一草一木维系着楚人的丝丝情感。这种感情变化随着草木的繁荣而变化。草木愈是欣欣向荣,楚国人的精神愈是富有,楚国亦愈是蓬勃发展,即草荣人旺国盛。诗人对楚国草木的感情,不只是代表着他个人的世界,而且代表着一个整体,是一个类的总和。

草木旺盛与楚人的精神世界的富有是同步性的。楚地是道家的发源地,诗人生活在这块肥沃的思想园地里,他每天呼吸的空气中浸满了文化的韵味。经过文化意蕴的熏陶,他的精神境界上升,追求的是神仙般的生活,“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涉江》)。可见,楚人视植物为生命之食粮,精神之源泉。

篇9:楚辞《九歌.湘夫人》原文及注释

《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何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罔薜荔兮为帷,薜蕙櫋兮既张。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徜徉。

注释

1.九歌:屈原十一篇作品的总称。“九”是泛指,非实数,《九歌》本是古乐章名。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杯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札,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已之冤结,托之以风谏。”也有人认为是屈原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关于湘夫人和湘君为谁,多有争论。二人为湘水之神,则无疑。

2.帝子:指湘夫人。舜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

3.眇眇(miǎo):望而不见的徉子。愁予:使我忧愁。

4.袅袅(niǎo):绵长不绝的样子。

5.波:生波。下:落。

6.薠(fán):一种近水生的`秋草。骋望:纵目而望。

7.佳:佳人,指湘夫人。期:期约。张:陈设。

8.萃:集。鸟本当集在木上,反说在水草中。

9.罾(zēng):捕鱼的网。罾原当在水中,反说在木上,比喻所愿不得,失其应处之所。

10.沅:即沅水,在今湖南省。澧(lǐ):即澧水,在今湖南省,流入洞庭湖。芷(zhǐ):即白芷,一种香草。

11.公子:指湘夫人。古代贵族称公族,贵族子女不分性别,都可称“公子”。

12.荒忽:不分明的样子。

13.潺湲:水流的样子。

14.麋:兽名,似鹿。

15.水裔:水边。此名意谓蛟本当在深渊而在水边。比喻所处失常。

16.皋:水边高地。

17.澨(shì):水边。

18.腾驾:驾着马车奔腾飞驰。偕逝:同往。

19.葺:编草盖房子。盖:指屋顶。

20.荪壁:用荪草饰壁。荪(sūn):一种香草。紫:紫贝。坛:中庭。

21.椒:一种科香木。

22.栋:屋栋,屋脊柱。橑(lǎo):屋椽(chuán)。

23.辛夷:木名,初春升花。楣:门上横梁。药:白芷。

24.罔:通“网”,作结解。薜荔;一种香草,缘木而生。帷:帷帐。

25.擗(pǐ):掰开。蕙:一种香草。櫋(mián):隔扇。

26.镇:镇压坐席之物。

27.疏:分疏,分陈。石兰:一种香草。

28.缭:缠绕。杜衡:一种香草。

29.合:合聚。百草:指众芳草。实:充实。

30.馨:能够远闻的香。庑(wǔ):走廊。

31.九嶷(yí):山名,传说中舜的葬地,在湘水南。这里指九嶷山神。缤:盛多的样子。

32.灵:神。如云:形容众多。

33.袂(mèi):衣袖。

34.褋(dié):《方言》:禅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褋”。禅衣即女子内衣,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这时古时女子爱情生活的习惯。

35.汀:水中或水边的平地。杜若:一种香草。

36.远者:指湘夫人。

37.骤得:数得,屡得。

篇10:屈原《楚辞》经典句子

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

8.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篇11:楚辞远游 翻译

真想飞翔起来远处周游。

性质微薄又没有依靠,

以什么为寄托乘着它上浮?

周围是污浊黑暗的气氛,

独自苦闷向谁去倾诉?

漫长的黑夜里不能安眠,

守着一缕孤魂直至破曙。

联想天地的无穷无尽,

哀叹人生的.坎坷苦辛。

过去的事我没能赶上,

未来的事我难以知闻。

徘徊不定思绪遥远,

惆怅失意心气不顺。

神志恍惚如水波激荡,

心中愁苦而悲哀愈增。

忽然间魂灵飞散不返,

只留下枯槁的肉体身形。

自我反省以坚持操守,

寻求天地正气从何而生。

清虚宁静中自有愉悦,

淡泊无为悠然自得是真。

听说赤松子清高绝俗,

愿继承遗风学其行事。

看重养真之人的美德,

羡慕古人能升仙超越生死。

形体虽然物化消失不见,

名声却显耀而长存后世。

傅说骑星升天多么神奇,

韩众服药成仙令人羡慕不已。

身形肃穆地渐渐远去,

离开人群而超迈高逸。

循着气的变化层层高飞,

把鬼神也惊得奔走诧异。

朦胧中似乎远远可见,

神灵光芒闪烁往来任意。

超越尘埃修善超过先祖,

再也不会返回故国乡里。

摆脱众多患难无所畏惧,

世人都不知他们的踪迹。

担心岁月流逝季节交替,

辉煌的太阳也已向西下行。

薄薄的秋霜下降大地,

可怜那芳草最先凋零。

姑且漫步游荡逍遥一番,

长久地一年年事业无成。

谁能与我赏玩残留的芳草?

早晨对着清风放松心情。

高阳帝的时代十分遥远,

我怎么效法他高洁的品行?

再说道:

春去秋来光阴不停留,

何必久久地留在故乡?

轩辕黄帝既然不能高攀,

我将跟着王子乔嬉娱游赏。

吞食六精之气而啜饮清露,

漱着正阳之气含着朝霞之光。

保持精神心灵清明澄澈,

将精气吸入将浊气扫荡。

跟随和畅的南风出游,

休息在南方神鸟的巢穴之旁。

见了王子乔就在那儿留宿。

询一元之气纯和之德之详。

王子乔说:

“道可以从内心感受,

不可以口耳相传。

说它小则无处不可容纳,

说它大则大到无边无沿。

不搅乱你的神魂,

它就自然而然地出现。

这一元之气非常神奇,

半夜寂静之时方才可感。

要以虚静之心来对待它,

不要万事只想着自己占先。

各类东西都是这样生成,

这就是得道的门槛。”

听罢至理名言便想远去,

忽然间我就出发前行。

随着飞仙升到丹丘仙境,

在神仙的不死之乡息停。

早晨在汤谷洗洗头发,

傍晚让九阳晒干我的全身。

吮吸飞泉的美液,

怀抱良玉的精英。

洁白的脸庞光泽滋润,

篇12:《楚辞疏》评介

关键词:楚辞 《楚辞疏》 评介

楚辞研究在明代的前后两个阶段有着两种迥然不同的特点。明代中期以前,孔孟之道和儒家正统思想的大力提倡,使得朱熹的《楚辞集注》成为了该时期楚辞研究的代表著作。明代中期以后,新思潮涌现,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楚辞研究因循守旧的现状,开始理性对待《楚辞集注》,在正确认识其学术价值的同时大胆指出该书的不足之处,使得楚辞研究逐渐繁荣起来。《楚辞疏》的作者陆时雍,便是当时的代表人物之一。

明代末年的陆时雍,是当时独具特色的诗论家和批评家。陆氏难以捉摸的性格和别具一格的文学理论与其生活经历有着很大的联系。徐小利在《陆时雍<楚辞疏>研究》中,通过对陆氏生活的时代背景、思想潮流以及他的生平、家世等进行研究,指出:“陆时雍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以及内心崇高的追求,形成了他复杂而多变的性格。”[1]赵奎夫也曾在《陆时雍与<楚辞疏>》里考证过这一点,他认为陆氏“受到科举制度的揶揄”,一生仕途不顺,因而有着强烈的反抗情绪。[2]他评论说:“陆时雍在明代学者中是带有一点反潮流倾向的人物。”[3]正因为陆时雍的“反潮流倾向”,才使得《楚辞疏》别具匠心,今特对此书进行评介。

一、《楚辞疏》编写体例

与陆时雍不拘一格的性格特征一样,《楚辞疏》的编写体例与其他楚辞研究著作也大有不同。徐小利在《陆时雍<楚辞疏>研究》中指出,陆时雍在借鉴前人的说法之余,“通过序文、别注、评、榷、疏正、文字阐释、音韵训诂等一系列程序和完整的体例,完成了全书的撰写。”[4]本文评介的《楚辞疏》版本与徐小利研究的有所不同,该书首列陆时雍的《楚辞序》,在该序中,陆氏论述了《离骚》的主题意义,与屈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其次分别为周拱辰与张炜如的《楚辞叙》,此后依次为司马迁的《屈原传》、陆时雍的《楚辞条例》,以及《楚辞姓氏》《楚辞目录》,正文末尾附录《楚辞跋》。这样的安排,使得全书内容丰富,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此外,陆时雍对《楚辞疏》所收录的篇目进行了一定的创新。首先,在标题的位置问题上,陆氏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变化,他把大标题放到了正文的前面,这样便于读者阅读。同时,他在每一个小标题的前面加上“右”字,让读者一目了然,明白右边的内容与此题目为一个整体,例如:《九章》中的《右 惜诵》《右 涉江》,等等。其次,在注疏对象的主次问题上,陆时雍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只对屈原的文章进行注疏研究,而对于拟骚作品,陆氏只做简单的著录,不再逐一分析。这种见解强调学术研究要更加注重根本,对后世《楚辞》注本在篇目上的选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楚辞疏》注疏特色和方法

《楚辞疏》是陆时雍注疏《楚辞》的成果,其注疏特色和方法自然需得一提。陆氏一改前人先释字词、再疏句意的方式,而是重在于疏。他在每篇文章的前面会做一个小序,指出其主旨和特点。小序简洁明了,既有名家之言论,又有自己对该篇文章的看法,包含了作者的强烈情感,值得学习与研究。例如《卜居》的小序:

(1)天不可问,问之筮龟,颠厥玄黄,其谁与归。呜呼!嘻嘻![5](陆时雍《楚辞疏·卜居》)

这段小序虽然仅有二十个字,但内涵却极其丰富。首先,它承接《天问》,引出《卜居》。其次,因为“天不可问”,问天之人心已消沉,而人世昏暗,一句“其谁与归”,吐露出无限孤寂。最后,“呜呼!嘻嘻!”的哀叹将陆氏内心的苦闷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序之后,陆时雍将正文分成若干部分进行分析。每一部分先罗列“旧诂”,次为陆氏的注疏,以“陆时雍曰”开头。所谓“旧诂”,指的是在文字训诂方面将前人的说法直接引用过来。陆时雍所引用的旧诂大多来自于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以及朱熹的《楚辞集注》,但他并不是一一罗列,而是通过分析进行取舍,体现出内容的准确性。同时,陆氏的注疏,句式较为整齐,多采用四六句。例如:《离骚》中“纷吾既有此内美兮”至“夕揽洲之宿莽”一节,陆时雍曰:

(2)既有內美,重之脩能,是当不见废于世矣,而操持芳洁,动以自芬,伊何人斯而有此备美乎?宿莽,一名卷舒,摘去其心,复生不死。[6](陆时雍《楚辞疏·离骚》)

又如《九歌》中的第二小节,疏曰:

(3)芳洁其物,婆娑其文,以此事神,神宜无不享者。芳菲菲兮满堂,君欣欣兮乐康。若或见之,若或语之,其为慰藉,何可道者?凡会合则喜意者,其人情乎?[7](陆时雍《楚辞疏·九歌》)

寥寥数语,将意思表达得十分明确,这也正好体现了陆氏提倡的“便于初学”的宗旨,这些都是值得读者借鉴之处。

此外,陆氏在注疏《楚辞》时强调把作品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相结合。他把司马迁的《屈原传》收录到《楚辞疏》中,为的就是对屈原及当时的社会做一个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楚辞》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而正确认识屈原及其作品。在此基础上再对楚辞进行研读,便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内涵。

三、《楚辞疏》的主旨

根据前文可知,陆时雍的性格与其家世、经历及社会背景等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他在《楚辞疏》中较多地表现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在《楚辞序》中,陆时雍曰:

(4)君子读《离骚》,而知楚国之将亡也。……《离骚》作而忠义明,楚国即挠,君臣相蒙。然小人愧,君子奋。仁人志士感愤而扼腕者,即千载如一日焉。……《骚》何可一日无也。[8](陆时雍《楚辞疏·楚辞序》)

在这段话中,陆时雍高度评价了《离骚》的意义。一方面,体现了明代当时的政治腐朽,社会昏暗;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自己“忧国忧民”,却一生仕途不得意的苦闷。他希望通过注疏《楚辞》,唤起人们思想上的觉醒,反抗社会黑暗。这一主旨在他的注疏中也多有体现。

例如:陆氏疏《九章》篇中“竭忠诚以事君兮”至“所以证之不远”一节曰:

(5)人固有日相与而日不知者,我以为忠,彼以为佞。此孝子所以无慈父,而忠臣所以无察主也。或彼此之不同量,或始信而终疑,或谗人而间生,或爱深而望至,所由非一端矣。[9](陸时雍《楚辞疏·九章》)

屈原爱君忧国,却反遭怀疑与陷害,“所由非一端矣”。这体现出当时社会之昏暗和楚王之昏庸。陆时雍反覆强调屈原的忠心,对其深感同情,又对自己的遭际感到无限的悲凉。

又如疏“昔余梦登天兮”至“初若是而逢殆”一节:

(6)人心多变,况于君臣。可思者,臣子之心也。不可恃者,君父之意也。[10](陆时雍《楚辞疏·九章》)

一句“人心多变,况于君臣”就将屈原不受赏识的苦闷表露无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要施展抱负,却又苦于没有出路。

总之,在《楚辞疏》中,陆时雍更加正确的评价了屈原及《楚辞》。他赞同屈原的立场,同情屈原的遭遇,以此反映出自己类似的命运和对现实的不满。

四、《楚辞疏》的文学特色与不足之处

陆时雍是明代末年独具特色的诗论家,他的诗歌理论对注疏《楚辞》有着重要影响。陆氏强调情感的抒发,“由情论道”,赋予了《楚辞》优美、清丽的魅力。同时,陆氏通过细腻的文笔描绘事物,注重语言的锤炼,使得整部著作充满诗意,令读者阅读之后久久回味。如疏《招魂》中“肴羞未通,女乐罗些”一段曰:

(7)娭笑之光发于绵眇,如层波荡潏,潋滟不穷也。长发曼鬋,艳陆离些,如《左传》所云:玄妃鬒发,其光可鉴是也。[11](陆时雍《楚辞疏·招魂》)

作者用“层波荡潏”“潋滟不穷”两个词语来比喻女子的神态,仅八个字就使其美貌跃然纸上,又不使读者有千篇一律之感。

至于此书的不足之处,首先,该书谈艺成分较多,不太重视考证与训诂。其篇目的取舍缺乏有力的论证,例如:陆氏把《国殇》和《礼魂》排除在《九歌》之外,此举尚不合理,有待商榷。此外,姜亮夫曾在《楚辞书目五种》中评价《楚辞疏》曰:“去《离骚》之‘经名,破自来之固障,颇为有识。”但根据查阅多种版本的《楚辞疏》来看,其“经”字依然保留,这与陆氏要去离骚之经名的说法相矛盾。

总的来说,《楚辞疏》虽不尽善尽美,但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楚辞》注本,其进步之处与学术价值还有待更多的学者挖掘研究。

注释:

[1][4]徐小利:《陆时雍<楚辞疏>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27页,第31页。

[2]赵奎夫:《陆时雍与<楚辞疏>》,《文献》,2002年,第3期,第131页。

[3]赵奎夫:《陆时雍与<楚辞疏>》,《文献》,2002年,第3期,第124页。

[5][明]陆时雍:《楚辞疏》,明缉柳斋刻本,收录在吴平,回达强主编:《楚辞文献集成》,广陵书社,2008年版,第4377页。

[6][明]陆时雍:《楚辞疏》,明缉柳斋刻本,收录在吴平,回达强主编:《楚辞文献集成》,广陵书社,2008年版,第4131页。

[7][明]陆时雍:《楚辞疏》,明缉柳斋刻本,收录在吴平,回达强主编:《楚辞文献集成》,广陵书社,2008年版,第4343-4344页。

[8][明]陆时雍:《楚辞疏》,明缉柳斋刻本,收录在吴平,回达强主编:《楚辞文献集成》,广陵书社,2008年版,第4081—4086页。

[9][明]陆时雍:《楚辞疏》,明缉柳斋刻本,收录在吴平,回达强主编:《楚辞文献集成》,广陵书社,2008年版,第4179页。

[10][明]陆时雍:《楚辞疏》,明缉柳斋刻本,收录在吴平,回达强主编:《楚辞文献集成》,广陵书社,2008年版,第4182页。

[11][明]陆时雍:《楚辞疏》,明缉柳斋刻本,收录在吴平,回达强主编:《楚辞文献集成》,广陵书社,2008年版,第4423页。

参考文献:

[1]赵奎夫.陆时雍与《楚辞疏》[J].文献,2002,(3).

[2]徐小利.陆时雍<楚辞疏>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姜亮夫.姜亮夫全集·楚辞书目五种[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楚辞原文】相关文章:

《楚辞·渔父》古诗原文05-05

楚辞大家04-29

楚辞论文题目05-07

楚辞诗经简介05-19

楚辞的含义05-19

楚辞与巫风06-13

屈原《楚辞》经典句子05-23

诗经楚辞取名大全07-15

于诗经楚辞取名04-11

女诗经男楚辞04-25

上一篇:我与《足球小将》下一篇:鼓励人向上坚持努力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