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领导艺术研究—增强吸引力的艺术

2024-07-03

一把手领导艺术研究—增强吸引力的艺术(通用10篇)

篇1:一把手领导艺术研究—增强吸引力的艺术

当前,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正处在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建设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把手做为领导班子的“班长”,处于领导机构的核心地位,肩负着事业成败的重大责任,如何把一班人紧紧地吸引 到自己周围,朝着一个目标同心协力开拓前进,无疑成了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就增强一把手吸引力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形象感染艺术

一把手要有一个良好的形象,以崇高的形象为部下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赢得群众的亲近和钦佩。一把手的形象不仅仅是仪表,而且是融政治思想素养、文化专业素养、组织管理素养,道德品质素养为一体面综合体现出来的风度和气质。形象好的一把手周围人才济济,上下一心,整个领导机构呈现出非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反之则人心浼散,众心背离。因此做为一把手要努力塑造好的形象,其内涵具体说应包括:政治思想先进、工作以身作则,作风雷厉风行,处事公道民主,深入基层,联系实际,讲真话,干实事,不吃请,远离高消费,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科技为民,科技文化素养高,有真才实学等。一把手自身端正,形象照人,就能感染其他人模仿效法,力争先进。一把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育、启发、感染、带动部下,部下就自然焕发出高的工作热情,呈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获得较高的工作效率,从而创造出单位的新形象。事实证明,一个机构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把手的形象。“一把手”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必将增强和促成本单位成员的正义感:“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一把手”工作上说干就干,公正谦和,下边人员就不会工作拖拖拉拉,态度生硬,作风霸道;“一把手”说真话干实事,深入下去,下属也就不敢说假话,虚报成绩,瞎编数字,浮在上边;领导者兼洁自律,拒腐蚀、永不沾,下边的干部也不会一切向钱看,泡在酒盅里,陷在舞池内。由此可见,一把手是什么样子单位就会出现什么样子,单位的形象是领导者的影响和形象的转化。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讲明了一把手的示范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就是一种很了的领导艺术。一把手要求部下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而且还要做好,这种无声的形象感染就会取得部下的信任和爱戴,从而自觉地团结在一把手的周围。比如说反腐败,一把手就不能只是停留在传达中央的指导上,而是要带头廉洁自律,为下面做出样子,取得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一把手不能管好自己,搞特权,怎么能够管部下管群众?因此,一把手自身正,说话才灵,党员干部才服气。

(二)情感激励艺术

感人心者莫乎情。一把手要与部下及群众传达经验,交流思想,取得人们的信赖、支持就要掌握情感激励艺术。一般说来,一把手与下级如果感情融洽,则相互之间的沟通越顺畅,沟通频率越高,内容越广泛越真实,沟通层次也越深。如果感情不合,则沟通既难顺畅,也难真实。一把手密切联系群众,把心贴近群众,以心换取心,以情点燃情,就能成为群众的可心人。因此一把手要善于与下属及群众建立和保持心心相印,互为相得的情感联系,使他们成为自己的诤友。一把手不能一概以下属的意见被采纳与否确定自己与其关系的亲疏。要善于从生活上关心体贴和帮助下属,为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在部下和群众家遭不幸、身染重病、身处逆境等情况时,为他闪雪中送炭,不仅可使他们产生“受人滴水、报之涌泉”的感激之情,而且会激发“士为知已者死”的工作激情。一把手要注意选拔、培养下属,激发他们做更多的事,在顺利时候,要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在工作中不顺利时,不要过分指责。要看到下级的长处,我想想他们的优点,下级把事办的很漂亮,应该反复当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着众人的面提起,并时常把他记在心里。部下的思想和行为在得到一把手的关心、赞扬、鼓励的时候,就会产生坚持下去的激情;而当不被理解,甚至遭到误解、讽刺、打击的时候,积极性就会受挫。的过错思想和行为的人,如果得到一把手的关心爱护,就会增强改政错误的决心和信心;而如果到处遭到冷遇、训斥,就可能产生自暴自弃、抗拒对立的心理。因引对于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部下,一把手就不能以“斩马谡”的办法推卸责任。而应以关心、帮助的态度、扶持其尽快克服弱点,不断进步。可见,情感激励是一把手应努力掌握的一门重要领导艺术。

(三)重贤任能艺术

一把手忌亲疏有别,要同下属等距相处。任人唯贤,唯才是用决不可亲亲疏疏,搞小圈子。现实生活中,领导者几乎每日每时都生活在下级间的矛盾和冲突之中,都需要运用平衡艺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掌握和应用建立在公正、平等基础上的平衡艺术处理下级关系,关键在于寻找下级之间的平衡点,一般说来,下级之间的平衡点是处在圆心位置的一把手与处于圆周上的下属必须等距离交往。这样一把手周围就会有相对稳定的人材群体。如果“一把手”搞亲疏有别,那就会有害于我们的事业。刘备“桃园结义”,小团体意识浓,关羽被杀后,不

篇2:一把手领导艺术研究—增强吸引力的艺术

领导干部讲话--当好“一把手”的艺术

当好“一把手”的艺术 市委党校街镇正职领导干部讲话 “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其素质、能力、工作作风和自身形象如何,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整体工作成效。作为xx市经济薄弱镇的xx镇镇,由三个乡镇合并而成,镇域面积196平方公里,人口6.6万,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位居全市街镇之末,财政负担沉重,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艰巨。面临这种局面,怎样才能不负组织重托,不负全镇干部群众的期望,成为一名合格的“一把手”呢?我认为最基本的是做到“五要”: 一要精神饱满。“一把手”的精神面貌直接感染周围一帮人的士气,尤其当遇到难于逾越的困难和急难险重的事情,“一把手”必须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勇于应对,能够成为主心骨,切不可怨天忧人,哀声叹气。要让自己沉着冷静、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化和鼓动身边的同志,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迎接挑战。同时,“一把手”的情绪还会影响工作对象,热情主动可以钝化矛盾,促进事情的转化;萎靡不振,只会使工作对象感到无望,加速事态扩张。“一把手”影响一帮人,一帮人决定一个地区事业的成败。 二要头脑清楚。作为“一把手”,务必保持头脑清醒,精明干练,绝不可以浑浑噩噩,把自己混同于一般干部。关键要做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政治洞察力和政治敏锐性,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胸怀全面、运筹帷幄,具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做工作上的“明白人”;吃透“两头”,尤其是对辖区内的情况要了如指掌,做下情的“明白人”;把握政策,注重规范,严明程序,做业务上的“明白人”。 三要为人诚实。一个人如果对周围的人以诚相待,真心实意,那么他就会得到真诚的回报。同样的道理,“一把手”如果对下级感情真挚,以诚待人,那么时间长了就会树立威信、群众就会尊重你、服从你、依靠你,就会给工作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要做到以诚相待,就得和群众建感情、交朋友。“一把手”对待下级要注意在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照顾,政治上多关心,坚持为绝大多数干部群众谋利益,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属于单位内部的.事,“一把手”要想在下级的前头,能办的不推不拖。属于单位之外的、干部群众想办而办不了的事,只要不违反原则和政策就要积极地帮助下级去办,以解除干部群众的后顾之忧。做到这一点,就不愁大家不跟你同心同德。 四要搞团结。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一个班子要做到精诚团结,党政“一把手”的作用举足轻重,通常情况下,党政“一把手”能团结,一个班子就能团结一致。“一把手”必须做维护大局、维护班子团结的表率。在领导决策上,要虚怀若谷,广纳谏言,坚持民主集中制。在权力分配上,不能唯我独尊,处处不放心,处处乱插手。要讲究授权艺术,使管事的有权。在对待问题和矛盾上,要注意协调,坚持正义,摆得公平,处得合理,谁是谁非分得清楚。一个班子各个成员之间只有求大同,存小异,比上进,讲贡献,才能保持团结,才能成为一个单位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要自身清正。打铁先得自身硬。作为“一把手”,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纪律作风如何,对下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一把手”必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领导,尤其是机关的规章制度,要带头遵守,不搞特殊。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扎扎实实地工作,做到不沾不贪,清正廉洁,不拿原则作交易,不拿权力捞人情。能否在群众中站得住脚,能否让下级心悦诚服,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否保持革命气节、公仆本色,能否经得起金钱和财物的诱惑。“一把手”必须管好自己的手和嘴,努力做到对上级不开“口子”,对下级不破“例子”,对亲友不照顾“面子”,对身边的人不留“空子”,以实际行动,树立一个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只要始终坚持自身清正,在干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自然会逐渐提高。

篇3:一把手领导艺术研究—增强吸引力的艺术

1. 增强现实技术的含义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也叫混合现实或扩充实境。增强现实技术是在虚拟技术的基础上,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让真实的环境与虚拟物体实时叠加在同一画面或空间上,两者相互补充,给使用者呈现一个实时交互的感官效果。但是从更深层次来说,增强现实技术为我们提供的虚拟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又让我们的现实世界中的元素更加丰富多彩!

2. 增强现实技术的特点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项综合的技术,其集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传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多学科技术于一身,增强现实是合并现实和虚拟世界而产生的新的可视化环境。由此,增强现实系统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增强现实系统利用计算机图形生成技术模拟生成虚拟对象或信息,这样的图形生成技术可以将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相融合,使得用户可以得到虚实相生的身心体验。二是借助三维注册环境系统确保“虚实信息”融合;用户所看到的信息与增强现实技术所生成的信息可以通过三维环境注册系统实现高度融合。三是具有实时交互性;增强现实的交互已经不局限于简单的人机交互,而已经扩展到用户对时空及对象的作用,增强周遭信息不是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用户可以利用当前活动与增强现实系统内的内容进行互动并融为一体。

比如在2015年5月9日名为“如果能许我一个愿”的纪念演出上,邓丽君首先从升降台出场,她说:“各位朋友,真的好久不见,非常想念大家。希望今晚为大家带来的歌,你们能喜欢。”时光仿佛倒流回30年前,现场观众十分激动,错以为邓丽君真的回到了舞台。接着费玉清以“嘉宾”身份出场,邓丽君向观众介绍:“欢迎我的嘉宾,费玉清先生”,之后,邓丽君与费玉清合唱了《你怎么说》和《但愿人长久》两首歌曲,一身红装的邓丽君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十分自然传神,两人的互动、对望、默契都近乎完美,现场观众无不惊艳,可谓是圆了观众们再次现场聆听天后歌声的愿望。而在费玉清演唱《再见我的爱人》时,邓丽君则说:“再见了我的朋友,我们还会相见的,不是吗?”利用增强现实技术重现邓丽君演唱现场,并让她与现场观众、嘉宾进行互动,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增强现实系统的虚实融合、实时交互的特点。

二、关于戏曲舞台艺术设计

1. 戏曲舞台艺术设计的含义

舞台艺术是指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其中主要包括戏剧(含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杂技、魔术、武术等艺术形式。舞台艺术编导是指上述各种艺术的编创与导演。其重要任务在于根据戏曲演出的要求,在统一艺术框架下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创造出戏曲中的虚拟环境和戏曲角色的形象,烘托舞台氛围。

2. 戏曲舞台艺术设计的作用

戏曲的舞台设计直接影响到戏曲表演的张力与感染力,传统戏曲舞台设计多采用以虚见实的形式,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使演员的演出技巧得到充分施展和发挥,也为观众营造想象空间。而由历史承接下来的舞台设计能够为观众所熟悉,提高其接受度。总之,舞台布景是为戏曲演出而服务的,运用虚化场景的真实性,围绕戏曲发展烘托氛围,从而强化戏曲主题,引导观众对戏曲的情感变换。

音乐的最主要作用就是烘托氛围,音乐带有强烈的情绪符号,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与戏曲相结合之后,音乐为戏曲的情感抒发提供介质的同时,也丰富了戏曲表演的张力。实践证明,舞台灯光在营造戏曲发展氛围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好的灯光设计总是能够引导观众与表演者产生共鸣。

3. 戏曲舞台呈现的现状

(1)传统戏曲舞台呈现

传统戏曲在历史传承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舞台形式,但是由于受“意象”美的传统美学观及舞台场地局限的影响,表现形式及带来的视觉效果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简洁的舞台设计并不能为受众理解戏曲提供辅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观众与戏曲的情感融合;均匀布光的舞台灯光方式忽略了光影所形成的真实立体状态,不能为情节发展提供情境的氛围渲染。

(2)现代戏曲舞台呈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舞台设计的创作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冲击,新的舞台创作和传统舞台艺术呈现上的缺陷,促使创作者寻找新的技术手段来革新舞台的表现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多媒体技术也给予了舞台设计新的生命力。比如,利用新技术革命对接上海往事,并与舞台融合,成功“复活”了阮玲玉、周旋、蝴蝶、张爱玲等一系列经典形象,《都市往事》(上海篇)之一的《阮玲玉》将采用观众无需佩戴3D眼镜的3D全息投影技术,把真实影像或事先经过制作并具有立体效果的数字影像,均匀对称地投射在成像膜上,经过光的衍射和折射,再现三维影像,将三维画面悬浮在实景的半空中成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为观众营造“真人来了”的感受;迪斯尼戏剧制作公司的虚拟现实版本的《狮子王》舞台剧,其中的服装、舞美、音乐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大量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的成功应用大大提升了戏曲的舞台效果。

三、增强现实技术在戏曲舞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增强现实与戏曲舞台的综合运用最大优势在于增强现实技术能够给舞台本身相对静止的信息赋予更强大的互动性,并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信息容量。增强现实技术采用对真实场景利用虚拟物体进行“增强”显示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医疗、教育、旅游娱乐等领域。增强现实技术在戏曲舞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在提高增强现实系统内信息内容的实物感与存在感的同时,增加观众对戏曲的理解以及戏曲发展的身临其境感受。如由安徽省黄梅戏院打造的黄梅戏《牛郎织女》通过将利用3D技术、动画技术等生成的虚拟信息与现实舞台中的表演者及舞台布景实时叠加在一起,那电子动画的老牛在舞台无缝衔接、栩栩如生,还能够时而变成通人性的老牛,时而变成人的模样;巍峨的天庭、美丽的瑶池、高大的南天门都如真正呈现在舞台之上般逼真;仙女在池边沐浴之时,舞台上出现了水波,配合音乐及演员的表演,就像是她们真的在水中沐浴嬉戏;王母为阻止牛郎与织女在一起,盛怒之下呼风唤雨形成了美丽的银河。《牛郎织女》一经在安徽大剧院上演,上下三层座无虚席,这些独特真实的戏曲舞台设计为台下的观众带来了莫大的惊喜,无论是专家、戏迷还是首次观影者都在结束之后,都认为该剧的唱词、舞台设计都为他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让他们久久不能忘怀。

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戏曲舞台之中,使两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其在传播中的新特征、新机遇以及给予传统戏曲强大助力,在前文中已经有很好的体现。但是,增强现实技术与传统戏曲舞台艺术设计的融合发展时间较短且缺乏完善模式加以借鉴,两者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1. 艺术形式感与戏曲规范的冲突

传统戏曲有较为严格的程式化规范,比如“一桌二椅”为代表的舞台造型,其作为戏曲美学精神在舞台上传承印证,虽然目前传统戏曲舞台演出融入了“一戏一景”的舞台观念,但是“一桌二椅”不论是在舞台空间里组织动作功能、表意功能还是综合功能中都是不断得以拓宽与沿袭的。增强现实技术在戏曲舞台中力求将虚拟信息应用到真实舞台中,如何根据舞台演出情境,在“一桌二椅”的基础上进行提升继承,提升戏曲舞台布景的真实感,达到艺术形式感与戏曲规范的和谐发展是一大难题。

增强现实技术与传统戏曲舞台艺术设计的应用中,可以将“一桌二椅”融入舞台背景并在背景中添加能够创意性地辅助曲情发展的舞台布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系统的虚拟信息与真实场景的高度融合,推动情节发展。另外可以配合各种舞美手段,拓展舞台时空容量,为表演者进行创造性发挥提供创作条件。比如根据曲目特点与情节发展,植入与曲情发展相关的灯光与音乐,间接性地表现戏曲人物对客观事物的感觉与态度,并为戏曲舞台呈现营造神来之笔的意境。

2. 虚拟角色的艺术性与技术性融合度不高

增强现实技术系统中虚拟角色的设计,应该是艺术性和技术性的产物,系统中虚拟角色的设计多依靠计算机三维技术,尤其是三维动画动作编辑技术和三维动画渲染技术,来生动形象的刻画角色的动作、表情以及身体和服饰的质感。就目前来看,增强现实技术系统中的虚拟角色兼具艺术性与技术性特征,但两者结合并不完美,比如《牛郎织女》中的“老牛”虽然有动作、贴近生活实际中的牛形象,但是其动作姿态不自然、角色细节刻画不够等问题也是较为明显的。如何通过虚拟角色的细节变化揭示角色内心变化,利用真实细腻的虚拟角色为传统戏曲锦上添花是增强现实技术系统设计需要克服的一个难题。

自然界中的物体运动都有自己的运动轨迹,如何真实自然展现虚拟角色的关键在于如何依据角色的运动规律生成动画。而这依靠传统的三维动作编辑技术是很难实现的,只有依靠不断测量、跟踪和记录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轨迹及数据,利用动作捕捉技术(Motion Capture)才可以打造出栩栩如生的虚拟角色;虚拟角色的细节刻画则来自于制作人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如眨眼、叹气等小动作的记录,对生活的体验愈加鲜活,刻画的角色也就越加生动细腻;针对现实中不存在的角色,制作方则需要揣摩角色个性特征及其象征意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角色进行适应性的夸张,使其有利于强化戏曲的表现风格,展现角色鲜明的个性,从细节处打动观众。

增强现实技术与传统戏曲舞台设计的融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相生,两者相辅相成,传统戏曲舞台设计需要增强现实技术的支持,以更好地符合时代要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增强现实技术在戏曲舞台艺术设计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艺术性地处理,两者相互合作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作品。

摘要:近年来,增强现实技术以其与用户实时交互及“虚实”高度融合的特点得到迅猛发展,以它独特的魅力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传统戏曲,以富有艺术魅力的表现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传统戏曲在当代演出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增强现实技术与戏曲舞台艺术设计的结合也应运而生。本文在对戏曲舞台艺术设计的内涵、作用及呈现现状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含义与特点,对增强现实技术在戏曲舞台艺术设计上的应用情况分析发现,两者融合中存在艺术形式感与戏曲规范的冲突、虚拟角色的艺术性与技术性融合度不高等问题,针对问题,研究者对戏曲舞台艺术设计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提供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增强现实,戏曲舞台,艺术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增荣.关于增强现实的一些关键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01.

[2]张洪波.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2.04.

[3]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5713183-5925909.html.

篇4:增强高中历史教学艺术性的研究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教学艺术性 分析研究

教学活动不仅是一项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工作,而且是一项艺术创造再现的过程,教学设计的周密性、课堂驾驭的灵活性及教学工作的巧妙性等构成了教学艺术。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教学艺术性的研究,想方设法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有效性,本文主要针对这方面进行论述。

一、以生动风趣的语言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工作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授技能,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历史教学自身知识点相对枯燥,无论是历史事件的记忆还是历史人物的记忆都具有较强的严谨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容易陷入直接讲解、单调灌输的境地,特别是语言的平淡无奇,更降低了历史教学的有效程度。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通过丰富多变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推动教学各环节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中。笔者在教学中将自己当做一个演员、表演者,使自己的全部精神状态投入教学情节中,在语言方面形成生动形象的特点。在讲述一些反面人物,例如汪精卫、秦桧等时,运用愤慨悲愤的语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他们的卑鄙;而对岳飞、李大钊这样的英雄正面人物,在教学中陈述时充满情感,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想起伏的切合度,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浓厚的氛围。又如教师可以模仿一些历史人物的方言腔调,较典型的是模仿毛泽东同志以湖南话讲述一些重要观点等,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二、以历史关联的故事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历史是一本浩瀚的长卷,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丰富性。当前与历史相关的各种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有些是完全遵照历史客观,也有些进行了编造改编甚至游戏化,整个节目与历史相去甚远。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具体的故事融入教学中,提高内容的丰富性,例如《甄嬛传》播出后,许多学生对雍正的认识受到较大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部电视剧中的情景与真正的历史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寻找差距,了解历史上真实的甄嬛、真实的雍正,这样的教学活动让故事性和历史史实得到有效统一,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较大帮助,同时以更直观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理解。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广泛搜集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故事,可以是历史事件,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与历史相关的乡村野说,等等,通过这样的关联故事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

三、以师生互动的模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无论是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是参与的积极性都有了显著提高,历史教师如果完全按照单向模式组织教学,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对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充分增强教学艺术效果。例如在《洋务运动》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设置相应的知识节点思考题,要求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背景是什么,从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分析洋务运动出现的环境,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运动的主要内容、采取措施进行详细分析,接下来对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及积极意义等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究。以这样的思考题组织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活跃思维,主动积极探究教学内容,在与教师的相互交流探讨互动中加深理解,提高辨析能力。师生互动是历史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在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的同时,也要在学生小组之间开展巡查点拨,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启发,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谈谈学习成果,相互交流讨论并且补充完善,教师进行最终的点评总结,这样的互动模式极大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效果,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艺术性大大增强。

四、以现代媒体的演示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信息容量巨大,迫切需要补充生动的信息,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接触更多内容。教材显然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借助现代媒体的辅助,才能让更多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可以选取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作为补充信息,如甲午中日海战的壮烈场景等,从这些视频资料的演示补充中,引导学生既增强对侵略者的悲愤,又对英勇无畏的军民表达敬佩之情。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任人欺侮,那是因为国力低下、军事实力不强,弱国无外交无主权,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在这样的演示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演示当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的纪录片,无论是航母为代表的海军还是新型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等,与当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不可同日而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悲愤的心情进入激动兴奋的状态,学生自豪之情满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豪感转化为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思想动力,圆满实现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与情感渗透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五、以实践活动的补充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历史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内容与生活圈有交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更多历史,把握其中蕴含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等。例如《全国大动乱》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到群众生活、文化视野等各个方面,搜集“文革”期间的各种乱象,从而为增强学习理解效果提供较大帮助。这些来自于学生身边的故事、身边的信息、身边的素材,特别是自己的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十年动乱,对于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帮助非常明显。另外,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内容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对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以不同时间节点进行比较,分析说明什么样的深刻主题等,这些实践活动能够让历史教学更有血有肉,生动丰满。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当充分强化艺术性的研究,进一步优化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学措施,充分整合资源推动历史教学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李英.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篇5:一把手带班艺术的认识与体会

从1994年3月起,我先后担任县审计局、财政局两家单位的“一把手”。十年来,我深深感到:个人能力是有限的,要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带好班子,凝聚人心,特别是在目前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如何调动班子和一般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如何争取方方面面对财政工作的支持,更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如何

带好班子和队伍[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统揽不包揽。事必躬亲对一般的干部来说是长处是优点,但对“一把手”来说,则是一个短处和缺点。作为“一把手”,当然有躬亲的事,但不可凡事皆躬亲。“一把手”重要的是设计,筹划,导演,指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尤其是重视发挥副职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要像下棋一样善于“谋势”,谋事关政策性、全局性、普遍性、倾向性的工作和问题。对于事务性、一般性、个别性的工作和问题,撒手放开,让分管的领导和股室去抓,不一竿子插到底。

抓“将”不抓“卒”。各股室的负责人,好比“将”,在工作中,我注意重用“将”,以“将”使“卒”,使“将”适其位,展其长,竭其力,让他们“独挡一面”来履行自己的领导职责。他们职权范围内的事,放权、放手、放心,出了疵漏,首先由分管副职和有关股室的同志沟通,为他们出点子、想办法,让副职和股室同志出面协调解决。

敢断不独断。在工作中,要敢于负责,看准了的事就大胆拍板,绝不优柔寡断,耽误决策。敢断来自对政策和上情的准确把握,来自对群众的意愿的充分了解,来自对班子成员的意见统一,而不是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

重情不徇情。“一把手”只有对班子成员在工作生活上给予关心,才能凝聚人心,成为“分不开,打不散”的聚合体。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对干部职工婚丧嫁娶等努力做到“四到门、三关心”,经常关心副职和下属的政治、学习、生活、工作、家庭、婚姻、恋爱、子女上学和就业等问题,争当工作上的“班长”,生活上的“家长”。但谁要真犯了错误,则毫不留情地批评教育,这其实也是一种关心和爱护。

推功不推过。财政越困难,就越是社会的焦点,特别是现在各种改革多涉及财政,所处位置非常敏感。两年来在大家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财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工作中的偏差也不少。对此,我的态度是:如果哪位下属有难受挫,出了点问题,自己要挺身而出,帮其排难而进,甚至承担责任,主动揽过。工作有成绩,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只是牵了一下头,功劳首先要记在副职和股长身上,记在群众身上。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团结一班人。

二、如何争取各方面对财政工作的支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为“一把手”,在同上级、下级、同级关系的处理上,我努力注意做到“人和”。

同上级“和”,当好下级。一是尊重上级,时刻注意维护领导的良好形象,并寻找上级比自己强的地方,学习其优点。工作中应当汇报的及时汇报,该提醒领导的及时提醒。我认为:尊敬上级与阿谀奉承、吹牛拍马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是正常关系,后者是卑劣手段。二是敢讲真话、实话。我认为这既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领导负责,同时还是对自己负责。**财政困难,原来不担任局长不知道,刚开始当确实吓一跳。**财政到底是一种什么情况,必须让领导清楚,不能报喜不报忧。如果都是一片好好好,最终影响了领导决策,就会产生不良后果。三是善于总结。担任局长后,对全年总盘子的敲定,各月财政收支情况,重大财政改革及重大支出项目,我都是及时加以总结并上报领导。有时候,对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大厅征收等,还要请上级亲自参与,既增强了领导对一些工作的认识,也争取了领导支持。四是体谅上级的难处。由于资金供需矛盾,各方面都需要资金,但就那么一小汪水,分管财贸的领导确实十分为难。为此,在工作中,我注意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不啥事都推给领导,重大问题确实需要请示报告的,自己心中也想好各种预案并分析利弊供领导决策。

同下级“和”,当好上级。一是正确处理用人与用权的关系。凭能力领导,不凭权力压人。我认为作为“一把手”必须做到凡事出于公心,一事不公后患无穷。二是注意“度”。财政系统的干部职工都是自己的下属,由于性格脾气等原因,可能有的谈的多有的谈的少,但作为“一把手”,在工作中我坚持做到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三是注意与副职的沟通。我注意在工作上和副职沟通,没特殊情况,每月末一次班子会,每周一召开碰头会,平时不定期找副职谈心,既研究工作,也互相交流沟通。对同志以诚相见,尊重副职,依托副职,支持副职。特别是关心副职的政治前途,努力向组织部门推荐副职中的优秀者。

与同级“和”,搞好协调。主要是与前任“和”,与老干部“和”,与党政“一把手”“和”,与其他班子成员“和”。一个好干部,要有容难、容言、容人、容量、容力的肚量。我认为,人人都想进步,这是正常的。但希望自己进步,更要欢迎别人进步,不能把“对手”当“敌手”,更不能拆对手、副职的台。肯定前段历史,尊重现任领导班子里的绝大多数成员,就是尊重基本的干部和

群众,这样才能给本单位的干部群众以稳定感和依赖感,才能凝聚人心,团结绝大多数人。●(作者系**财政局长)

篇6:任彦申思想二:一把手的艺术

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关键在领导班子,关键在一把手。

在领导班子中,一把手是核心,是灵魂。一把手的主要任务是出主意、用干部、定政策、抓典型。一把手应当是一个贤者,德行能够服众。一把手应当是个帅才,具有统领队伍、统揽全局的能力。一把手只靠小聪明是不行的,要有大智慧、大谋略、大手笔。

一把手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本单位的工作面貌。一个原本后进的单位,如果一把手选配得好,就能很快打开局面,由弱转强,后来居上。原来的先进单位,如果一把手没有选强配好,工作也会很快衰落下去。因此,上级对一个单位的关心支持,最重要的莫过于选好配强一把手。

想全局,抓大事

一个单位的工作千头万绪,一把手要弄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应当分工负责,分层管理。在领导班子中,比较理想的工作状态应当是:

副职各司其职,分管局部。一把手则把握方向,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解决副职做不了的事或是局部完不成的事。

副职负责常规性工作。一把手则适当超脱一些,集中力量抓大事,解决那些能够带动全局的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抓两头,带中间,用典型和案例推动面上的工作,处理某些非常规事务。

副职维护好现存工作秩序,确保正常运转。一把手则应当面向未来,考虑如何寻找机遇,超越现状,改变困境,不断打开通向新道路、新生活的大门。

人们常讲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对一把手来说,善于不善于抓大事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一把手不能是一个事务主义者,不能碰见什么事就干什么事,谁找你你就为谁办事。一把手的工作日程不能只是由秘书和办公室安排,而应当自主选择,主动出击,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站得高,看得远;睁只眼,闭只眼

只有登高望远,才能一览群山,了解全貌,从宏观上把握全局。看人看事,首先要宏观把握、总体判断,然后再由远及近,进入微观层面。你要想看得远,就不可能看得太细致;如果看得太细致,也就不可能看得远了。

所谓“睁只眼,闭只眼”,就是要学会抓大放小,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紧要问题把得住,无关紧要的问题放得开,有时故意糊涂点,清醒地过一些糊涂日子。如果一把手二十四小时两只眼睛都睁着,大事小事都认真,不仅自己活得太累,部下也受不了。

寻找共识,凝聚合力

一把手所以高明,不在于他垄断了一切智慧,而在于他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一把手的拍板权,并不意味着独断与专权,而是一种择善而行的选择权。

一把手要善于从众说纷纭中找到共识点,并努力放大这种共识;要善于从各种意见中选取最有价值的成分加以吸纳和改造,集思广益,形成系统的工作思路。这种工作思路是共同参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领导班子共有的“公共知识产权”。一把手不能把所有好主意的发明权都记在自己头上。如果某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不谋而合,你不妨把发明权记在他的头上,他必定加倍努力,确保意见的成功。如果某人的意见和你的意见“小同大异”,你不妨把“小同”的部分挑选出来,予以认同,然后再细心地加以放大和修补。这样,每个领导成员都从这个思路中找到了自己的点滴心血,都得到了一种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满足。

在领导班子中意见分歧总是有的。要设法淡化分歧而不要强化分歧,搁置争论而不要展开争论。有分歧要设法在桌面下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公开讨论分歧。公开讨论的结果往往会把分歧公开化、系统化、严重化。人们为了要面子而不要真理的事情是常有的,其结果往往是:有争就有辩,变成争辩;有争就有斗,变成争斗;有争就有战,变成争战。

一把手最重要的职责是把握目标,掌控全局,不必事事亲力亲为,更不要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无意义的琐碎事务中。对于副职,要善于分工、授权、委任、交办,使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行其权、各得其利,把职、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有职有权、责权统一是履行职责必备的条件。分工、授权是一种信任和激励,在分工和授权的同时也把责任分摊到了每个人身上,增加了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以及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忠诚感。如果只分工不授权,只有责没有利,那么副职就会认为是领导对自己不信任、不尊重,从而失去责任感,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我们见过不少这样的一把手,他们总喜欢大权独揽,对副职只分工不授权,对别人干事总是不放心、不放手,一个人包打天下,结果自己忙得团团转,而其他领导成员却无所适从。自己干得很辛苦,但别人并不领情。

既要管事,更要管人

一把手不但要会做事,而且要会管人,学会带队伍,善于做人的工作,千万不能“见物不见人,见人不见思想”。要知道哪些事该管,哪些事不该管,哪些事你不管自有别人管,你只要把管事的人管好理顺就行了。摊子越大,地位越高,责任越重,越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人沟通交流,改善人际关系,深入细致地做人的思想工作。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动物,思想统一了,步调才能一致;感情融通了,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急功近利和浮躁、浮浅、浮夸之风。做生意的想一夜暴富,做学问的想一举成名,做官的想一步登天。有些领导者也沾染了这种风气,不愿意再做埋头苦干、深入扎实的工作,总担心自己一觉醒来赶不上班车,在一个岗位上屁股还没坐热就等着提拔。有的领导者热衷于搞“批发政治”,“大轰隆”式地开展工作,整天开大会、作报告、造舆论。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配力量之一,就连资本的力量、政治的力量也不得不畏它三分。作为政治家,应当搞好同媒体的关系,善于借助大众传媒来推动工作,争取人心,但切忌利用大众传媒的狂轰滥炸、连篇累牍来树立自己的形象。那种在媒体上天天露面的人,往往会造成公众的逆反心理。聪明的政治家、科学家或企业家都应当懂得,大众传媒对他们事业的干扰可能远大于对他们事业的造就。你越想获得更大的成功,越要学会在媒体面前保持低调或沉默。如果你想多干事,那就要少宣传。一旦你成为记者追逐的对象,那就被捆住了手脚,很难有大的突破、大的作为了。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应当多搞些“零售政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同干部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接触、推心置腹的谈心,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去了解他们真实的工作、生活、思想情况,在无障碍的沟通中听取他们的意见要求,有来有往,共同切磋。只要把思路理清了,关系理顺了,什么事情都好办了。

调查研究是干部的基本功。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决策权和指导权。毛泽东说:搞好调查研究,必须有满腔的热忱,求知的渴望,眼睛向下的决心和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那种观光旅游式的调查是一种很不好的作风,它不可能了解真实的情况,体察真正的民情,也没有给基层干部提供一个倾吐自己心声、反映基层苦衷、展示工作成绩的机会。

胸怀宽广,豁达大度

大有大的难处,一把手有一把手的烦恼。树大招风,位高权重的人最易受到非议,任重道远的人最易受到攻击。

你想为大家做好事、办实事,但人们未必理解和满意,可能好事没办成反而惹出一堆麻烦,结果是“好心不得好报”。世界上再没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更伟大更无私的了,然而孩子们未必理解和感谢父母。在今天的社会中,有多少父母因为管教不了孩子而苦恼,因为好心不得好报而伤感呢!

你想对上级说真话、报实情,但上级领导未必就高兴。按理说,一个干部对组织和上级的忠诚首先应当表现为说真话、报实情,这是忠诚的起码标准。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常常把讨好谄媚、溜须拍马视作是忠诚的表现。作为领导者,总是希望听到真话,了解实情,如果下面全都说假话欺骗你,你会高兴吗?然而真话实情并不总是令人愉快的,人性的一个弱点就是喜欢听好话,报喜则喜,报忧则忧。在一种歌功颂德、报喜不报忧的氛围中,敢说真话、敢讲问题的人常常是令人讨嫌的。就像在《皇帝的新衣》那个寓言中,首先喊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人,可能不仅触怒众人,而且可能惹恼皇帝,招致祸殃。

你想改革创新,却触犯了旧观念、旧体制的维护者和既得利益者,可能在改革举措尚未到位、新体制的好处尚未展现之前,已经举步维艰了。

你想超越前人,开创新局面,却无意中破坏了祖辈的规矩,伤害了前任领导的自尊,被人攻击为狂妄自大、爱出风头。

因此,一把手一定要有健康的心理,好话坏话都能听,经得住批评,受得了委屈,“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人们所以议论你、怨你、骂你,是因为你举足轻重,人家看得起你。当人们懒得理你、周围鸦雀无声时,说明人们对你彻底失望了,你已经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了。

正像不要被掌声牵着走一样,也不要被骂声所牵制。坚持既定目标,不要左右摇摆。在争论中保持主见,在骂声中继续前进,不要被争议和批评捆住了手脚。当领导不同于当演员,不能以讨人喜欢、赢得掌声为目标。如果不想冒犯任何人,试图让每个人都喜欢你,这只会把自己引向碌碌无为的道路。你可能做不到闻过则喜,但也不必闻过则怒,别跟自己过不去。对误解、批评甚至诬蔑不实之词,最好的办法是少解释、少争辩、少纠缠,不要企图事事找平衡,相信是非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

不争功,不诿过

一把手不能与部下争功邀宠,不能贪天之功据为己有,更不能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推给别人。

老子的一条重要管理思想,就是“功成事遂,人皆谓我自然”。一件事情成功了,应当让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分享成功,一把手切不可沾沾自喜,风光独占。当工作中发生失误时,一把手应当首当其冲,做一块挡板,让上面的锤子首先落到自己身上,以分减下面的压力,而不能把部下当作“钉子”伸出去,被一锤敲死。

在外界看来,在上级领导眼里,一个单位所有的工作成绩都是一把手正确领导的结果,即使这件工作不是你亲自干的。同样,一个单位所有的失误都有一把手的责任,即使这个失误不是你直接造成的。因此,一把手与人争功是没有必要的,向人诿过也是徒劳的,只不过是自欺欺人,反而暴露出自己人格的低下。————————

任彦申简历

篇7:一把手领导艺术研究—增强吸引力的艺术

1. 招收留学生是学校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的体现, 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根据众多统计数据分析, 中国目前仅是大国, 而远未成为一个强国。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就要使中国的价值观和发展需求获得国际社会的认知与认同。中国的高等院校必须要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服务, 而通过培养和教育留学生, 可以有效传播中国文化, 扩大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同时还可以在国际上培养一大批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文化的年轻人, 为中外友好架起一座重要的桥梁。为此, 2008年中国教育部大幅提高了针对留学生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和生活费, 以减轻留学生负担。2010年中国教育部又制定了《留学中国计划》, 计划到2020年, 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该计划拟通过建立与我国国际地位、教育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来华留学工作与服务体系, 打造出一大批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水平师资, 形成来华留学教育特色鲜明的大学群和高水平学科群, 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 使留学中国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2. 招收留学生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期, 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是完成这个过渡阶段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高职教育则担当这方面的重任。但目前全国高职院校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 首先, 近年来高考报名人数逐年递减;其次, 许多本科院校还在持续大幅扩招;再次, 众多优质就业资源对高职毕业生的学历歧视。这导致许多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及其家长认为其日后提升空间有限, 加上中国传统的成才观也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意报考高职院校, 致使高职院校目前普遍面临生源不足的压力。但中国高职院校经过近十年高速发展, 通过政府与社会的大量投入, 在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均具备一定的规模与实力。与少数发达国家的同等院校相比, 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体上还有一定差距, 但在规模上、教学软硬件建设上均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而高职院校招收外籍留学生, 既可以弥补生源不足的问题, 又可以推进中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 为我国高职教育持续稳定发展增强后劲。

二、高职院校招收留学生的现状分析

1. 招收留学生一直以来是本科院校的“专利”, 高职院校能招收的留学生少之又少。

首先在政策方面, 教育部对本科院校有很大的倾斜力度, 因此, 众多的高职院校也只是近几年才具备招收留学生资格。其次, 基本上是本科院校才设立有国家级、省级奖学金, 这也为保持生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次是本科院校凭借着学校声望、专业设置、教育资源等优势比高职院校更胜一筹。2009年教育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高职院校招收来华留学生数量只占总来华留学生人数的1.44%。

2. 海外留学生对留学高职院校的看法和认识。

首先, 海外留学生对中国高校的了解仅限网上及一些宣传的简单了解, 而本科院校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宣传方面都比高职院校走在前面, 做得更加成熟, 因此, 本科院校对留学生更具有吸引力是不容置否的。其次是留学生普遍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 他们在选择学校时基本不存在因为本科院校学费及其他费用较高而放弃, 相反许多留学生更喜欢选择到北京、上海、南宁、广州等中国较发达城市的本科院校留学。再次是留学生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特色不是非常了解, 认为在高职院校留学后所获得证书的含金量不高, 因此没有把高职院校列入他们选择的范围。

三、高职院校招收留学生的可行性

1. 国际合作办学条件成熟, 国际交流合作经验丰富。

高职院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 一方面从合作方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材、教育方式甚至教师;另一方面也派出大量的教师赴发达国家进修, 这就为高职院校招收外籍留学生在人才和设备方面储备了大量的软硬件资源。在国际合作方面, 许多高职院校实现了“走出去”战略, 即把学生送到国外合作院校留学, 为国外院校提供了固定的生源, 但在条件成熟时, 我们也应该实施“引进来”战略, 把国外合作院校或机构的生源吸引进来, 实现互利共赢。

2. 高职院校有鲜明的办学特色。

新世纪以来,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不断探索, 创新办学体制,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工学结合, 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 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

3. 高职院校招收留学生对教学改革的影响。

首先是师资方面, 高职院校为接受留学生在师资方面要储备有一定的软件资源, 另外是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其次是为留学生提供更为合理的课程设置, 内外课程设置的结合为教改提供实践性的意见。再次是留学生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环境的影响, 来华留学生可与本校外语专业或者有外语基础的学生进行交流、研讨, 结合国际交流论坛, 营造国际化氛围, 不但可以提高本校学生的外语水平, 还能增长见识, 扩大国际视野。

四、高职院校提高招收留学生吸引力的策略

要在招收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所突破, 高职院校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 由内而外、从上到下采取相应措施, 增强自身吸引力。

1. 高职院校在招收留学生上要做好定位, 通过项目多样化吸引不同层次的留学生。

作为高职院校, 要先确定招收留学生的层次, 一般来说招收国外高职院校学生是比较对口, 但也不能绝对, 因此, 在招收项目上要进行分类。第一类是针对国外本科院校的学生, 这种项目可以是短期留学或者是培训;第二类是针对国外高职院校学生, 双方通过课程置换、互认学分等方式互派留学生, 确保拥有固定的生源;第三类是针对外语培训机构的学员, 可以通过与国外外语培训机构签订协议, 招收短期留学生。

2. 高职院校要根据校情, 明确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 从内容上吸引留学生。

针对留学生的不同层次, 把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融入到留学生的才人培养当中, 即培养能适应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 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汉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比如掌握国际商务理论和实务基本知识, 具有一定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 或掌握旅游基础知识, 具有一定旅游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能够服务于中国或相关国家的商贸行业、涉外旅游、涉外机构等, 从事商务、翻译、旅游等工作的外向型应用人才。

3.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办学优势, 以特色项目吸引留学生。

与本科院校不同之处是高职院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 高职院校可以开设针对来华留学生的培训班。如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就开设了针对东南亚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体验之旅短期培训班, 收效良好, 既促进了国际友好合作院校之间的交流, 在文化交流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又能在招收留学生工作方面有所突破。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特色教学团队, 以教学质量吸引留学生。

师资队伍的强大与否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因此, 高职院校要真正能够吸引留学生, 改变留学生对高职院校的偏见, 就必须要发展壮大师资队伍, 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学团队。高职院校的教师要通过提高学历, 丰富理论知识, 学术、科研水平也要不断提高, 在实践方面, 每位教师至少有半年在企业或社会实践的经历。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就通过构建教学团队来提高老师们的学科建设与实践水平, 比如外语系的老师构建了国际贸易团队、物流团队、会展团队等, 他们通过参加随堂听课、培训和企业实习来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 这让他们在教学中的难题迎刃而解, 他们的课堂教学大受学生欢迎。

5. 完善留学生管理体制, 设立校级奖学金, 以服务质量吸引留学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因此完善留学生管理体制既能保证留学生质量又能有效地管理留学生稳定来华留学生教育秩序, 强化留学生教育质量。管理部门可以是采取班主任主管, 国际交流处兼管, 学生工作处协管的形式。高职院校在国家级、省级奖学金方面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 因此设立校级奖学金是吸引优秀留学生的有效措施, 通过奖学金招收一定数量的来华留学生, 他们学成归国后可以宣传高职院校的优点, 由点到面铺开, 从而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提高服务质量是吸引留学生的重要保证。首先食宿方面要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有专门的留学生宿舍, 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便利的生活设施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比如每逢留学生所在国的节假日, 给他们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礼物, 让他们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其次是为留学生做身体检查, 办理保险、签证等手续, 为他们提供便利, 解除后顾之忧。

总之, 高职院校要多途径拓宽招收留学生渠道, 就要不断创新, 勇于进取,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和服务水平。

摘要:招收留学生是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提高的体现, 高职院校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分享招收海外留学生 (以下简称留学生) 这块“蛋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招收留学生过程中要根据各院校实际情况做好宣传, 做出特色, 才能够有规模地招收留学生。

关键词:高职,留学生,策略,特色

参考文献

[1]李航, 陈文玲.高职院校招收外籍留学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7 (1) .

[2]郭舒.省属普通高校吸引外国留学生之举措[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 (6) .

[3]付索雅.扩大招收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战略与策略[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3) .

[4]苏伟然, 黄华明.广东省地方高校招收来华留学生营销策略初探[J].大众文艺, 2010, (20) .

[5]王磊.拓宽留学生招生渠道, 取得留学生教育规模效益[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1, (3) .

篇8:二把手的职业·艺术

那么以“伴虎为生”的二把手就最需要艺术。

唐骏很智慧。

成为优秀的一把手,需要霸气,需要心胸……而成为优秀的二把手,则需要足够的智慧。

但大家都能悟到和做到的,便又不是智慧。于是,中国自古至今,二把手绝少能够善终。以至于近现代一位著名的能人因为忽然发现自己成了二把手,而伏案痛哭。

因为任何统治者,都会本能且无法自制地猜忌离自己最近的那个人,无一例外。

因此,如果说当一把手最需要魄力,那么以“伴虎为生”的二把手就最需要艺术。唐骏的智慧就在于深谙二把手的艺术。

用强示弱的“艺术”

特别是在中国——其实也不只是中国,二把手需要牢记四个字:“用强示弱”。

不“用强”,二把手便不可能做事,一生便不可能有成。如果说一把手可以只做人甚至什么都不做,那么二把手天生的职责就是做事(如今各种“常务××”、“执行××”头衔都可望文生义),特别是果断地替一把手做事。这一点不难理解。

但容易被忽略又很难做到的是:在“用强”做事的同时,二把手还要学会“示弱”做人……因为只有二把手学会且锲而不舍地“示弱”,一把手才会安心,才会舒心,组织才会“和谐”。

但不幸的是,自古的重臣到如今的经理人,绝大多数都会沉醉在一把手拍着肩膀的“鼎立支持”声中而陷入忘乎所以,最后以“知遇之恩”和“事业至上”的名义,把自己的职业生涯逼上绝路,而且通常都是猝死,死不瞑目。因为他们到死都不懂:作为一把手,他那些没说出口的话,永远要比他说给你听的话,真实且重要得多!而这只能靠悟,在做人中悟。

因此说,不会做人,也不可能很长久精彩地做事。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炉火纯青的“示弱”,不仅仅是善于埋头自己“做人”,还要善于抬头为一把手“做人”……诚如唐骏在盛大的示范。如果说,自己“做人”能够让一把手安心而自己得以全心做事,那么为一把手“做人”则能够让一把手悦心而全力支持自己做事,从而事半功倍!

“职业”准则是硬的

如果我们把一二把手之间这种微妙复杂的关系再放到更高层面看,就又从“艺术”扩展到一个新层面:“职业”(形容词)。

艺术的是软的,而职业的是硬的。唐骏的几番职业生涯实践,已经有力地把很多软的逐渐展示成了硬的,值得更多经理人去遵循,而不仅仅是揣摩。比如:绝不说老东家一句坏话,哪怕自己冤比窦娥,哪怕新老东家仇深似海。

这就如同当年李世民亲手射死长兄李建成,而问罪于建成谋臣魏征,魏征淡然道:“他要是早听我的话除掉你,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了……”李世民闻罢大悦,从而成就了一段千古君臣佳话。因为在看似极端对立之中,一把手反而看出了最具有普适价值、他最需要的东西,“忠”。这很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职业”。

市场化的今天,你的东家随时可以变,但所有一把手对你的期待与担忧,却是永远不变的。因而,二把手只有细致入微且亘古不变地严格遵循自己的角色本分,实现东家对自己的角色期待,自己的职业生涯才会更加平坦而精彩。

比如唐骏。

篇9:一把手领导艺术研究—增强吸引力的艺术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多样性、差异性、选择性, 人的思想意识更加具有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 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出现了现代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等多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 社会意识愈益多样化、复杂化。由于民族高校多处于中西部地区, 虽然民族区域发展程度不及东部发达地区, 但思想意识受多样社会意识的影响却是同步的, 由此带来了民族高校大学生信仰缺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 民族院校大学生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上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 存在信仰认同上的危机。虽然现在的大学生从接受启蒙教育时期就开始逐步学习和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 大部分学生也懂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但仍然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缺失。对一部分大学生来说, 仅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知识体系来学习, 而不是转化为内在的信仰。

第二, 对社会主义信心不足。民族院校的大学生,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从理论上有所认识。但对于苏东剧变之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受到非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坚定。一些大学生无视中国特色社会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充满疑虑, 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更为飘渺, 容易受到资本主义思想的冲击。

第三, 对民族区域政策和民族区域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漠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对于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 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制度基础。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民族地区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发展成就斐然, 当代大学生由于身处其中和熟悉现状, 反而无法认识民族地区发展的整体状况, 影响了对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认识。

第四, 意识形态多样性凸显, 主流意识形态淡化, 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且日趋功利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价值体制, 其自由、开放、竞争、有序的观念日益被接受。市场主体的多样性和市场经济的目的性, 均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市场经济的利益趋向, 促使人们出现了价值认同的分歧, 更多的关注个人利益。这种状况在民族院校大学生中有相当的表现, 需要通过恰当的教育方法和途径逐步破解。

二、影响民族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的因素

一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且成为目前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发展的整体水平与目前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实力上占据优势地位的状况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依然具有的优势地位, 极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强化对我国的影响。经过资本主义精细理论包装的所谓“民主政治思想”, 如民主、平等、人权、普世价值等观念, 鼓吹其自身制度的优越性, 不断地向我国渗透, 企图冲击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二是随着经济成分、物质利益、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的多元化, 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有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 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文化。改革开放以来的这种情况与过去一元化的经济政治情况不同, 给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大学生是思想活跃的群体, 自然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 如何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培养具有共同理想的建设者, 使德育成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三是民族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空泛化。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实践特色, 推动了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长于宏大的理论叙事, 但对于大学生缺乏情感的吸引力。同时, 由于多年的理论灌输以及理论灌输的简单化、教条化, 进一步弱化了马克思主义从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大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理论范式上的理论, 更需要贴近大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理论。

三、民族高校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的必要性

进入阶级社会以来, 随着阶级分化的出现, 就有了意识形态的分化。正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意识形态也是由社会存在来决定的。一定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由于自身的利益取向不同, 就会形成反映那个阶级、阶层和集团利益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不同的集团由于利益取向的差异性, 也会有意识形态的差异性。所以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而已”。[2]

意识形态可以是多元性的, 但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是一元性的。这是任何国家和社会制度都将面临的问题, 而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需要面临的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同样注重意识形态建设, 对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尤其是事关社会制度取向类的思想作为监管对象, 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精辟地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 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 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 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 因此, 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 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3]阿尔都塞进一步明确的指出了统治阶级加强意识形态一元化建设的重要性, 他说“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在掌握政权的同时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并在这套机器中行使领导权的话, 那么它的政权就不会持久。”[4]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任何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也好、资本主义社会也好, 也都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更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才能够保证思想方向、发展方向的正确和社会稳定, 才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但并不是要求我们严格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去进行革命和建设。要推动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处理好坚持、继承、丰富、发展和创新的关系, 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 列宁主义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俄国的实际结合起来, 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推动了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在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 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也在于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不断坚持、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早在抗日战争初期, 毛泽东就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5]

中国的实践已经证明,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 才能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问题, 才不会让中国走上邪路;不能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以僵化教条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 同样会使我们的事业遭遇挫折, 就会离开正确的道路, 迷失前进的方向, 在当代中国,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情况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企图, 在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中, 出现了信仰缺失、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主流意识形态淡化和对民族区域发展漠视的情况。民族高校需要凝心聚力, 通过加深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 挖掘民族地区独特的历史和现状, 从而找到并发挥民族地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最突出的特点, 逐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关键词:民族地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2012:2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98.

[4]陈越.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338.

篇10:“吸引力”体育教学的课堂艺术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堂艺术;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2-090-01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从理论上说,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总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身心的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非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而产生的。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应引起我们体育教师的重视。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上教师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的欲望。

二、“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用新颖燃起学生的好奇,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

1. 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很难吸引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 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加之体育课教学大多在室外,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连队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组织学生练习,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实践证明这些练习,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良好的效果。

3. 多采用小型竞赛。小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胜利能产生他们心理上的满足,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吸引学生全身心教学活动。

三、“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的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几个“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甲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曾有一段时间经常逃课。班主任到处找他,但一见到班主任就躲,真拿他没办法。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我有意地接近他,“甲同学,你的协调性很好,欢迎你加入健美操队。”一听这话,他来劲了,开心了。然后我话锋一转,“甲同学,陈老师可以跟你聊聊吗?我们到那边草地上坐坐好吗?”他点了点头,跟着我来到草地上。“某某,陈老师很孤独,很想跟你交个朋友,你能答应我吗?”说完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陈老师,其实我也很孤单,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不愿意跟我玩,而且妈妈又出差了,我很想念她,恨不得跑到她身边去,可是学校又不让,所以我天天逃课。”“你觉得逃课这种行为对吗?还有,同学们为什么不跟你玩?”“不是的,上次我的手受伤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关心我,对我很好的,可是我的手好了以后,他们就……”就这样不知不觉我们在草地上坐了差不多一个钟头。经过这次的交谈,甲同学愿意上体育课了。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突然后面有一个人大声的喊:“陈老师,我最喜欢你,也最喜欢上体育课。”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是甲同学。听了这话,我心里甜滋滋的,突然间使我更进一步的体会到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自豪,更加强了我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

上一篇:运动会开幕式作文 运动会作文下一篇:师范大学生志愿实习相结合走出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