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助工作会议简报

2024-04-30

医疗救助工作会议简报(共12篇)

篇1:医疗救助工作会议简报

12月14日上午,社区管理服务局在火炬大厦会议室召开了“2016年下半年医疗救助”评审会。区财政局、区社会事业局、新农合以及区五个办事处的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上,社区局工作人员详细解读新出台的《郑州高新区关于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该通知根据郑州市新出台医疗救助文件要求,结合高新区实际情况,在确保低保、五保、低收入家庭享受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加入高新区因病致贫家庭参加医疗救助的办法,使高新区更多因病致贫家庭享受高新区惠民政策。

会议听取了五个办事处工作人员对需救助人员家庭具体情况的介绍。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与会代表对需参加大病救助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和评审。经评审,一致通过了35人,共18.153万元的救助方案。

篇2:医疗救助工作会议简报

上海政府昨天召开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本市民政工作要在以创新为动力、规划为引领、法治为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补齐短板。会议明确了今年本市民政工作的各项重点任务。

社会救助制度是最基础性的社会政策,是最困难群体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会议提出,要在“9+1”社会救助体系框架下,落实已有保障政策,稳妥出台新政策。年内,本市将制定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办法,研究将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制定“救急难”实施意见,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继续调整最低生活保障等相关社会救助标准,对低保对象实施分类分档救助,调整完善粮油帮困政策,更好促进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同时,还将创建35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在老年人福利方面,本市今年将落实市政府实事项目,新增7000张公办养老床位,新建50家长者照护之家、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增50家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完善社区助餐服务功能,新建改建200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此外,本市还将制订出台“十三五”期间养老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的扶持考核政策,建立补供方与补需方相结合的养老服务补贴机制。在残疾人福利方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落实本市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社会保险补贴资金。在儿童福利方面,建立本市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机制,重点关注事实收养、家庭自养残疾儿童补贴和成年孤儿回归社会的问题。

篇3:黄骅市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管理分析

一、我市城乡医疗救助现状

1. 我市于2005年开始正式实施农村医疗救助, 于2006年开始正式实施城镇医疗救助, 在2009年制定并出台了《黄骅市城镇居民特困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和《黄骅市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办法》。救助对象包括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人员, 因患国家规定特殊传染病和地方传染病及因突发重大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而造成的特困人员。对个人在参加完新农合或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救助。医疗救助比例从开始的10%提高至现在的20%, 农村医疗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金额从1000元提高到3000元;城镇医疗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金额从2000元提高到4000元。

2. 资金支出及救助情况。

从2006年至2013年底, 我市共资助困难群众3530人.次, 发放救助金1023万元。从2006年城乡医疗救助支出13.6万元, 资助137人.次, 到2013年支出214.5万元, 资助382人.次。城乡医疗救助支出逐年增加, 救助范围也不断扩大。

3. 医疗救助模式为事后救助。

申报医疗救助资金程序, 首先由大病患者或其家属向所在村或居委会提出申请 (附医疗费用单据、医院诊断证明、身份证明等资料) , 经村委会或居委会审核通过后, 加盖村委会公章, 报乡民政部门或街道办, 填写由民政部门设计下发的申请救助表格, 经乡民政部门认定后上报市民政局, 民政局根据患者医药费用自付金额及相关资金管理办法确定的补助金额, 报市财政局, 经审核同意后从财政专户拨付民政局发放使用。

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 医疗救助资金筹措方式单一。

目前我市医疗救助资金来源仅限于各级财政负担, 资金有限, 给政府制定救助制度带来资金额度限制。

2. 医疗救助方式单一。城乡医疗救助一直采取事后救助的形式, 不能及时解决困难家庭急需资金救助的需要。

3. 医疗救助标准偏低, 作用含糊。

由于受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额的限制, 使有限的资金对患特大恶性疾病的贫困群众是杯水车薪,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困难。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推出, 大病医疗救助还要资助特困群众参加医疗保险。就我市2013年数据来看,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215万元, 其中资助特困群众参加医疗保险99万元, 占全部支出的46%。随着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的逐年提高, 这将是一笔越来越大的支出, 使真正能用到救助大病的资金会越来越少。有限的资金, 较低的救助标准, 使救助资金效用发挥有限。

4. 城乡医疗救助标准不同。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城乡差别越来越小, 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依然平行运行, 对城市和农村大病医疗救助人群实行分类救助机制。

5. 医疗救助范围、覆盖面不够大。

城乡医疗救助有明确的救助对象和限定的救助病种。对没有纳入救助范围的人群, 一旦患上医疗费用较高的病种, 将无法得到医疗救助, 又会出现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三、对城乡医疗救助管理的几点建议

1. 加大投入, 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市医疗救助资金主要依靠中央、省及本级财政投入, 筹资渠道单一。以后应在加大财政投入的情况下, 还应加大宣传力度, 动员社团组织和社会力量积极实施捐助, 使得大病救助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 让更多的困难人群受益, 造福社会。

2. 采取多种救助形式。

完善医疗救助模式。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加强沟通配合, 推行定点医院和“一站式”服务的救助模式及时结算服务, 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保险一样, 在病人出院结账时, 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患者, 直接予以补助, 所需资金由医院垫付, 定期同民政部门核对, 然后从医疗救助专户拨付资金。做到救助对象“随来随治, 随走随结”。切实解决看病贵、救助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提升救助效果。根据救助对象病种、病情、家庭贫困程度实行“医前救助”、“医中救助”、“医后救助”相结合, 使救助对象能及时享受到医疗救助政策。

3. 明确医疗救助资金作用。

应将资助特困群众参加医疗保险的资金, 从大病医疗救助资金中分离出来, 单独安排资金, 确保医疗救助资金的实效。

4. 统一城乡医疗救助标准、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和范围。

目前财政专户已经将城镇医疗救助专户和农村医疗救助专户合并为城乡医疗救助专户。但救助标准尚未统一。应适时取消城乡救助差别, 采取统一的救助标准。根据救助资金的总量, 适时调整医疗救助对象的救助比例和救助标准。就我市而言, 医疗救助办法出台至今已经5年了, 救助比例和救助标准一直未提高,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疗费用却越来越高, 医疗救助资金与贫困群众承受的巨额治疗费用相比, 只是杯水车薪,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实际困难, 使得医疗救助资金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医疗救助制度应适时调整。还应在医疗救助上, 突出重点,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管家庭困难程度和所患疾病所需医疗费用高低, 都采取一个标准, 应有一个侧重, 对急需救助家庭给予及时、大额救助, 体现出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真正意义的作用。同时在大病医疗救助的基础上, 探索重特大疾病救助办法。

5. 落实医疗救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经办管理方面的衔接工作, 实现医疗救助与不同医疗保障制度之间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共享, 确保救助对象的真实性、规范性、时效性、针对性。

摘要: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惠及广大困难群众的一项“民生工程”。但是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弱化。本文针对黄骅市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管理上的几点建议。

篇4:医疗救助工作会议简报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规范管理,加强统筹衔接,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

(二)基本原则。

托住底线。按照救助对象医疗费用、家庭困难程度和负担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救助方案,确保其获得必需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统筹衔接。推进医疗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制度合力。加强与慈善事业有序衔接,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高效联动和良性互动。

公开公正。公开救助政策、工作程序、救助对象以及实施情况,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高效便捷。优化救助流程,简化结算程序,加快信息化建设,增强救助时效,发挥救急难功能,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有效救助。

(三)目标任务。

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于2015年底前合并实施,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进一步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实现医疗救助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与相关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权益。

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一)整合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各地要在2015年底前,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整合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要按照《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财社〔2013〕217号)的要求,合并原来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分设的“城市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在政策目标、资金筹集、对象范围、救助标准、救助程序等方面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确保城乡困难群众获取医疗救助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待遇公平。

(二)合理界定医疗救助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是医疗救助的重点救助对象。要逐步将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众(以下统称低收入救助对象),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纳入救助范围。适当拓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范围,积极探索对发生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中的重病患者(以下称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实施救助。在各类医疗救助对象中,要重点加大对重病、重残儿童的救助力度。

(三)资助参保参合。对重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进行补贴,特困供养人员给予全额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给予定额资助,保障其获得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具体资助办法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情况等因素研究制定。

(四)规范门诊救助。门诊救助的重点是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负费用较高的医疗救助对象。卫生计生部门已经明确诊疗路径、能够通过门诊治疗的病种,可采取单病种付费等方式开展门诊救助。门诊救助的最高救助限额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救助对象需求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等情况研究确定。

(五)完善住院救助。重点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中,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住院救助的年度最高救助限额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救助对象需求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等情况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减免救助对象住院押金,及时给予救治;医疗救助经办机构要及时确认救助对象,并可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一定额度的预付资金,方便救助对象看病就医。

三、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在评估、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扩大政策覆盖地区,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对重点救助对象和低收入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直接予以救助;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等其他救助对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先由其个人支付,对超过家庭负担能力的部分予以救助。合规医疗费用主要参照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确定,已经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地区,也可以参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有关规定确定。

(二)合理确定救助标准。综合考虑患病家庭负担能力、个人自负费用、当地筹资情况等因素,分类分段设置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限额。原则上重点救助对象的救助比例高于低收入救助对象,低收入救助对象高于其他救助对象;同一类救助对象,个人自负费用数额越大,救助比例越高。对重点救助对象应当全面取消救助门槛;对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可设置起付线,对起付线以上的自负费用给予救助。

(三)明确就医用药范围。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用药范围、诊疗项目等,原则上参照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相关规定执行。对确需到上级医疗机构或跨县域异地医院就诊的医疗救助对象,应按规定履行转诊或备案手续。对已明确临床诊疗路径的重特大疾病病种,可采取按病种付费等方式给予救助。

(四)加强与相关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保险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保险的有效衔接,确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所有贫困重特大疾病患者,帮助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获得保险补偿和医疗救助。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与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高效联动,将救助关口前移,主动对符合条件的疾病应急救助对象进行救助。民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以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承办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共同做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相关基础工作。

nlc202309021004

四、健全工作机制

(一)健全筹资机制。各地要根据救助对象数量、患病率、救助标准、医药费用增长情况,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报销水平等,科学测算医疗救助资金需求,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捐赠,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县级财政要根据测算的资金需求和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情况,合理安排本级财政医疗救助资金,并纳入年度预算。省级和地市级财政应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困难地区的资金补助力度。中央财政在分配医疗救助补助资金时,将进一步加大对地方各级财政筹资情况的考核力度。各地应根据年度筹资情况及时调整救助方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健全“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做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保险等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享、公开透明,实现“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救助对象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可先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医疗救助基金支付的部分,救助对象只支付自负部分。结合医保异地就医工作的推进,积极探索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异地就医管理机制。

(三)健全救助服务监管机制。要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内,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确定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民政部门要与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委托合作协议,明确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费用结算以及双方的责任义务,制定服务规范,并会同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等部门及商业保险机构做好对医疗服务行为质量的监督管理,防控不合理医疗行为和费用。对不按规定用药、诊疗以及提供医疗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医疗救助基金不予结算。对违反合作协议,不按规定提供医疗救助服务,造成医疗救助资金流失或浪费的,要终止定点合作协议,取消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并依法追究责任。

(四)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的衔接机制。各地要加强医疗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衔接机制建设,落实国家有关财税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规定,支持、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资金、物资积极参与医疗救助特别是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形成对政府救助的有效补充。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提供救助需求信息,为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形成工作合力。要从困难群众医疗保障需求出发,帮助他们寻求慈善帮扶。要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专业优势,提供医疗费用补助、心理疏导、亲情陪护等形式多样的慈善医疗服务,帮助困难群众减轻医疗经济负担、缓解身心压力。

五、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缓解因病陷入困境群众的“不能承受之重”,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政策措施,明确进度安排,落实管理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督促检查,务求取得实效。要切实加强基层经办机构和能力建设,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各级民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保险监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医疗救助方案设计、政策调整等工作,更好地发挥医疗救助救急难作用。对于医疗救助政策难以解决的个案问题,要充分利用当地社会救助协调工作机制,专题研究解决措施,避免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件发生。

篇5:春节救助慰问工作会议简报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周传友出席并主持会议。

为切实做好春节期间我区困难群体的临时救助和相关群体的走访慰问工作,兴隆台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春节期间临时救助和走访慰问工作的安排意见》,投入资金救助困难群体,走访慰问相关群体。

实施临时救助的对象包括:城乡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农村五保户;城乡孤儿;特困职工;特困老劳模;残疾人特困户;困难归侨、侨眷等。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的对象包括:在乡老复员军人、在乡伤残军人、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在乡的“参战”“参试”退役人员;百岁老人、高龄特困老人等特殊群体;区社会福利院等相关单位。

篇6:新年救助慰问工作会议简报

1月15日上午,昌乐县春节前集中救助困难群众工作会议在县民政局会议室召开,副县长丁进全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主要安排部署了受灾困难群众的.冬春生活救助和集中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工作。

会议要求,各镇(街、区)要科学使用好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在确保专款专用的基础上,结合精准扶贫和特殊困难群众关爱救助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救急救难救困原则,做好广大群众的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工作,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有关部门、单位要抓紧拟定走访方案,切实做好特困群众的走访慰问工作,继续开展好生活帮扶、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的关爱救助活动。要严格救助资金发放程序,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阳光救助”。

篇7:医疗救助工作汇报

一是加强门诊救助。对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的,按照当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确定的门诊慢性病和门诊大病范围给予门诊救助,门诊救助比例为门诊治疗自付费的70%。

二是加强住院救助。重点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对经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70%的比例给予救助。

三是加大参保资助。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重点救助对象给予每人100元的资助,超过资助标准的个人应缴参保费用由救助对象自行负担;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特困供养人员给予每人xx0元的全额资助,保障特困供养人员获得基本医疗保险服务。

篇8:医疗救助大趋势

医疗救助既涉及民生问题, 也涉及民权问题。2009年初,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因而, 积极探索医疗救助相关问题的完善, 是整个社会乃至每一个公民关注和关心的重大民生课题。

医疗救助的界定

1.医疗救助的含义

医疗救助 (Medical Assistance) 是政府通过提供政策、资金与技术支持, 或社会通过各种慈善行为, 对因患病而无经济能力治疗的贫困人群, 实施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医疗救助是国家尊重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医疗救助可以缓解贫困人群因经济能力而无法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困难, 防止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增强贫困人群健康保障和生存发展能力。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 医疗救助的概念才开始出现在农村扶贫或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有关政府文件中, 并且救助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并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深入, 医疗救助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 医疗救助开始面向更多的救助对象, 其本身也成为政府的一项职责。

2.医疗救助的特点

与其他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较, 医疗救助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一, 义务的单向性。医疗救助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和政府对其公民的责任, 作为公民只享有被救助的权利, 并不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第二, 对象的特殊性。医疗救助的对象并非所有公民, 只是针对因经济贫困或因自然灾害暂时陷入贫困而无经济能力获得医疗的人群。第三, 目标的低层次性。医疗救助的目标是满足贫困人群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而并非改善或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质量, 因而它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第四, 时间的紧迫性。医疗救助的被救助对象必须是生命和健康正在遭受严重威胁, 但是因经济、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无力获得基本治疗, 如果不及时进行医疗救助, 生命健康将会遭受进一步损害。

我国医疗救助存在的问题

1.法律规范缺失

目前, 我国尚未针对医疗救助进行相关立法, 只有民政、卫生等部门制定的一些零散的救助政策和措施。其中主要包括:199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规定“采取多种形式, 对无支付能力的危急患者实行医疗救助”;2000年,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提出了“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2003年, 民政部制定的《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开展医疗救助试点工作”;2005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四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 提出了“实施城市医疗救助总体规划”;2006年, 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探索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2009年初, 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建立城乡医疗救助机制”。上述政策和措施表明我国现阶段医疗救助仍处于政策调整阶段, 现行医疗救助规范基本上是以“决定”、“通知”、“意见”等形式出台的, 这些规范文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为此, 我国亟须从法律层面对医疗救助制度进行规范, 建立医疗救助的专门法律规范, 从而在明确救助机构、救助人群以及救助程序的基础上, 对违反医疗救助制度的相关责任人追究其法律责任等, 都能得到切实明确的法律依据。

2.救助对象局限

医疗救助虽然理论上以全体公民为潜在的救助对象, 但事实上并不直接面向全体公民, 而只是针对少数贫困人群———经济贫困或因自然灾害而无力就医者, 保障的仅仅是少部分人的最基本医疗需求。

我国医疗救助对象的标准主要以个人或家庭收入为基础。如:2003年民政部制定《关于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意见》中规定, 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为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以及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四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中规定, 救助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总体上看, 我国仅以收入水平作为判断是否享受医疗救助的依据, 救助的标准唯一, 且存在一定局限性, 忽略了贫困的动态性、家庭承受能力、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 导致部分因患重特大疾病而无力继续医疗的人群, 未能纳入医疗救助的范围。

3.救助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是各地医疗救助发展面临的一个“瓶颈”性难题。我国医疗救助筹资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从政府医疗救助投入总量看, 2006年我国城市医疗救助人均筹资额为112.56元, 仅为同期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额1119.37元的1/10;200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医疗救助的投入为139.93亿元, 无法满足庞大的医疗救助服务需求。同时, 救助资金分散在各级政府民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 不仅可能导致部分人群通过不同渠道重复享受救助资金,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应该获得救助资金人群的救助金额水平偏低或者很难获得救助, 特别是一些偏远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城区贫困人群。为此, 通过开源节流, 在缓解救助资金短缺的同时, 对救助资金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配, 值得进一步研究。

4.管理机构不健全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四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中, 建议成立民政、卫生、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协调小组”, 负责指导和协调本地区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但事实上, 当前医疗救助小组只是各部门之间的临时组合, 尚未形成一个运行有效的长远救助机制。医疗救助管理机构有民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 而具体实施医疗救助则是医疗机构, 四者之间缺乏协调和监管机构, 造成了卫生、民政、社保等政府部门“都有权管理, 都不愿意管理”, 医疗机构“想管而无能力管”的尴尬局面。同时对于来自社会慈善捐赠的救助资金管理主体并不明确, 这部分资金虽然不是救助资金的主要来源, 但是它也是救助资金中不可小视的有效组成部分, 这部分资金该由谁来进行有效监管?为此, 针对目前各医疗救助资金由不同部门分散管理, 而没有一个专职机构对救助资金进行统一协调与管理的现状, 我们应该确立专门救助机构, 实现对救助行为和救助资金的有效监管。

完善我国医疗救助的建议

1.制定医疗救助法律规范

美国早在1965年就制定了《社会保障法》, 建立了医疗救治制度;英国于1946年通过《国民健康服务法》调整本国的全民医疗救助制度, 韩国于1977年通过《医疗保护法》确立了医疗救助制度。一直以来, 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主要通过政策进行调整, 现已经制定《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多部社会保障有关的法律规范, 这些国内国外法律规范的出台, 为我国医疗救助法律规范的出台提供了借鉴和经验。我们有必要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 对医疗救助的对象、范围、程序和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做出系统全面的规定, 提高医疗救助制度的法律地位, 唤醒全民对医疗救助制度的重视, 特别是政府职能部门, 从而使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有法可依”。

2.扩大救助对象

医疗救助对象的确定可以借鉴美国医疗救助对象的确立方法。一般来说, 美国医疗救助的对象有强制性和选择性两大类, 即联邦政府规定必须强制各州政府救助的特困人群, 以及各州政府可以自主决策选择救助的人群。强制性医疗救助的对象是指政府通过法律规定的必须救助的贫困人群。其中主要有四类:第一, 低收入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第二, 低收入家庭的孕妇和儿童。第三, 贫困的单亲家庭。第四, 一方失业的双亲家庭。同时联邦政府允许各州根据本州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性的救助潜在的贫困人群, 具体标准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虽然高于国家救助标准, 但是可能随时因高额的医疗或护理费用开支而陷入生活贫困的人。

据统计, 我国贫困人口约1.28亿, 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现阶段城市中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村的贫困农民正成为弱势人群的主体, 成为医疗救助对象。我们可以在参考家庭收入基础上结合所患疾病, 在现有救助人群基础上适当扩大救助范围, 具体包括:第一, 城镇“三无”或农村“五保”人员。第二,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病患人员。第三, 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但因患重大疾病家庭已经无力支付医疗费用, 后续还面临巨大医疗费用负担的人群。第四, 国家重点优抚对象中的病患。第五, 医疗救助机构确定其他需要救助特殊对象。

3.拓展救助资金来源

稳定可靠的医疗救助资金来源是医疗救助制度有效运作的保障。救助资金的筹集并不是简单的“谁出钱”的问题, 无论从公民健康公平的角度, 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 对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都不应当是一种短期行为, 而是一个长期实施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讲, 资金的筹集就显得十分重要, 但也十分复杂。

(1) 财政拨款。医疗救助应该说主要是政府行为, 是政府的主要责任。作为政府的一项责任, 医疗救助虽针对的是社会少数成员, 但谋求的却是全社会的整体利益,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 医疗救助资金应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 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都应将医疗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专款专用。

(2) 社会慈善捐赠。社会慈善捐赠是医疗救助的重要经费来源之一。作为一种扶持社会弱者的民间群众性互助活动, 社会慈善捐赠的意义在于通过汇集社会的财力来对贫困人群进行有效的救助, 以解除贫困人群的医疗困难, 从而起到弘扬社会成员的道德与爱心、促进社会文明健康发展和减轻政府压力的多重作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整合社会慈善捐赠渠道, 规范捐赠资金的管理, 实现救助资金管理与支付的公开化、透明化。

(3) 其他情况。除了以上两种资金来源之外, 其他的一些资金也可以作为救助资金的来源, 如社会福利彩票收入, 其发行的初衷就是为了支持社会公益和社会保障事业。还有违法犯罪的罚没财产, 除了上缴国库之外, 可以按比例提取一部分作为地方政府的救助资金。

4.健全救助管理机构和程序

整合医疗救助管理机构, 健全救助管理机制。国家建立全国性的医疗救助机构, 负责国家医疗救助政策的制定、救助资金的统一管理、对医疗救助的监督;省级人民政府建立地方性的医疗救助管理机构, 负责本辖区的医疗救助监管和审批工作;市或省直接管辖的县级政府设立医疗救助常设机构, 负责医疗救助日常工作, 包括公民医疗救助申请的咨询、接待、初级审查, 必要时对申请人的收入和财产状况进行核查。

篇9:医疗救助工作会议简报

学会管理部主任罗斌主持会议。桑史良秘书长通报了学会推进规范化和能力建设的新成果,并就九届四次理事会、上海沙船文物文献展、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青少年航海科普夏令营等重大活动的筹备工作作出部署。工作思路的新亮点引起业界代表关注:一、与海事等交通主管部门主动衔接,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服务业界。4月27日,将与上海海事局联合举办“水上运输安全管理与法制建设”大型调研座谈会。二、吸引民营航运企业加盟,充实会员队伍,扩大专业影响力。三、积极探索申报评审上海区域海洋系列高级技术职称的渠道。四、以举办上海沙船专题展为契机,对航海历史文化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发掘。

学会邀请宁波基地副主任李奋、方向正介绍了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并向基地赠送了锦旗。基地占地12000平方米,建有直升机停机坪以及5000吨级的救助码头,实行24小时全天候救助值班待命制度。

会后,各单位代表登上靠泊的“东海救111”轮参观,与救助队员开展技术交流。该轮是救捞系统目前拥有的尺度最大、救助功能最齐全的大马力远洋专业救助船,满载排水量为4891吨,可以安置获救人员100人。为提高大风浪中的操控性能,还装备了主动式可控式被动“减摇水舱”,可以抗击12级大风。先进的“水幕系统”可以达到“自身保护”的目的。后甲板设有救助直升机临时起降区。该轮在抢险救助中屡建战功,还巡航钓鱼岛附近海域,被誉为“海上保护神”。

篇10: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

当前,城乡贫困人口的医疗困难问题凸现。据国家民政部统计,30%-40%的贫困居民由于疾病原因致使生活水平跌落到贫困线以下。“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力争3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

疗救治体系”。

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对贫困人口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行为。即在政府的主导下,全社会广泛参与,通过医疗机构实施的以贫困人口中的患病者为对象,旨在恢复其健康,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为目的的救治行为。对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是人道和人权的充分体现,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乃至实惠保障制度的迫切要求,对促进健康公平性,维护社

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各地政府积极落实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相关政策

早在2003年,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提出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发[2003]158号)。2005年3月,民政部、卫生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提出的《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经国务院同意,并转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办发[2005]10号)。辽宁、陕西、甘肃、湖北、河北、宁夏、山东等省,根据中央的精神制定了城市医疗救助的相关政策,针对医疗救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医疗救助的对象、救助方式、资金筹措机制以及组织领导和部门的职责的确定等提出了实施意见,并确定

了试点城镇。

二、各省市开展推进医疗救助试点工作

贵州省2005年内将在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六盘水市钟山区等19个县(市、区)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建立与之相适应,基本覆盖城市贫困居民的城市

医疗救助制度。

河北省2005年确定了4个城市医疗救助示范点以及64个医疗救助试点县(市、区),要求05年底各

试点县(市、区)对医疗救助试点情况进行总结。

河南在28个农村医疗救助示范县(市)先期试点的基础上,要求到2005年底之前,所有的县(市、区)

都要出台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

云南省从2005年11月8日起,实施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先用两年时间在全省16个州(市)的28个县(市、区)进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之后再用2至3年,在全省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

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三、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救助服务

1.减免医疗费用

减免医疗费用是医疗救助的基本形式,是各地医疗救助的常规形式。通过政府颁布文件,要求国有医疗机构对医疗救助对象在挂号费、治疗费、药费、住院费等费用实行一定比例的减收或全部免收。武汉出台的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指出:贫困对象凭有效证件,到指定医院就医时,将获得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普通门诊诊疗费、普通门诊注射费、住院诊疗费、住院护理费,血常规、尿常规、大便

常规、肝功能、胸透、心电图等六项单项检查费用减免20%。

重庆城市优惠医疗救助是城市医疗救助方式之一,它针对所有低保户,居民只需凭低保证或重点贫困优扶对象的有效证件,到区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就能享受免收挂号费、出诊费,住院床位费、护理费减

免50%,手术费减免40%,大型设备检查费减免20%等三项优惠。

有些地区是采用直接发放医疗救助金与减免部分医疗费用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医疗救助。例如张家口的城市医疗救助体系,将救助资金直接发放给救助对象、医疗救助资金为救助对象支付部分医疗费用以及非

营利性医疗机构减免部分医疗费用相结合。

2.大病重病是各地主要的救助内容

贫困人口的医疗困境主要表现为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特别是大病重病的费用。对贫困人口患重

病大病实施医疗救助是各地的主要救助内容。

湖北省民政厅、卫生厅和财政厅联合发出的《关于规范推进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贫困群众患重大疾病住院治疗,当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超过当地起付线时,应按规定比例予以救助。没有自负能力住院治疗的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户,以及其他农村特困对象患慢性重大疾病,且常

年需要药物治疗和维持的,可在当年最高自负限额(封顶线)30%以内给予定额救助。

河南依照《河南省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对于救助对象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

仍然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

重庆城市大病医疗救助针对低保户及重点贫困优扶对象,对于身患恶性肿瘤、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并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晚期、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肝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晚期、肺结核、精

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病和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11种重大疾病,在申请审核后得到额外救助。

3.创立扶贫病房、福利医院或慈善医院

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动用社会各界资源创立专门为贫困人口服务的医疗机构。

北京市首家低收入人口医院上地医院,于2005年11月7日进入试营业阶段。该院设立了北京首个贫

困医疗救助中心和流动人口分娩中心,为低保户和贫困流动人口提供医疗便利条件。

内蒙古医院推出扶贫病房后,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于2006年1月也推出了扶贫病房,该类病房将对贫

困农民工、贫困大学生等实施医疗救助。

4.多方筹集医疗救助资金

各地政府积极通过财政预算拨款、专项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建立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资金。贵州省为城市特困户建立专项城市医疗救助金,针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

员和城市居民中的其他特殊困难群体,减免基本医疗费用、常用优惠供给和医疗费用补助等。

湖北省2005年通过财政预算拨款、中央补助、彩票公益金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1.16亿元,对城镇“低

保”对象、农村特困户、五保户、特困优抚对象中患重大疾病的人员实施医疗救助。

天津市主要通过市和区县两级财政拨款及社会各界捐助等多渠道筹集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具体方式:市级财政每年按医疗救助对象人均200元的标准,补贴给有农业的区县;区县财政每年年初根据本级民政部门提供的上年度医疗救助人数和所需资金,按不低于1:1比例安排匹配资金,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天津市和区县财政可从社会福利彩票留成或返还的公益金中,按不低于20%的比例提取资金用于农村医疗救助。接受社会组织和个人非定向捐赠或捐助的30%资金用于农村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基金要纳入各级财政社会

保障资金专户,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四、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的问题及建议

近半年来互联网上关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现存的问题仅检出一篇文献,就是沈一基委员代表致公党在上海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就《关于上海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的若干思考》所做的发言。

沈委员指出:近几年医疗救助目标人群覆盖率低,救助项目涉及范围较窄,医疗救助标准不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诊疗过程不良开支过大,医疗成本上涨,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出现异化现象;管理上的缺陷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卫生政策上的缺失,导致医疗资源配置不尽平衡;贫困人群医疗救助的相

关法律法规建立滞后,致使贫困人群医疗救助工作缺少法律保障。

致公党上海市委在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后,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政府在贫困人群医疗救助中的责任,相关职能部门要职责明确,各负其责,以建立覆盖全社会具有自己特色的医疗救助体系;制定出台一套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卫生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使贫困人群医疗救助工作有法可依;构建贫困人员医疗救助信息网络,建立医疗救助资金管理中心,提高有限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扩大医疗救助对象范围,丰富医疗救助的项目;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在贫困人群医疗救助中的基础作用,加强防病保健工作,提供便捷有效的基本医疗;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贫困人群医疗救助领域,为进一步推进医

疗救助工作创造条件。(资料来源:检索:以“贫困”、“医疗救助”为关键词,以Google为检索工具,搜索互联网上近半年以来关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的网络资源。)

篇11: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汇报

二是严格救助对象。严格按照规定的救助对象、救助范围、救助标准及申报程序和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急需”的原则,对城乡低保、五保、城镇“三无”人员、重点优抚对象以及患重病的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

三是严格救助起付线。从今年5月26日起,医疗救助起付线(自付金额)调整为一般对象10000元及以上,低保、重点优抚3000元及以上。

四是严格救助程序。严格实行逐级审批制度,镇社会事务办安排专人受理,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做到随到随办,按要求对相关材料初审后,于5个工作日内上报县民政局审批,切实帮助对象解决燃眉之急,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五是严肃救助纪律。开展工作期间,在加强相关政策宣传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救助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贫困对象手中,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违反要求的,查实后一律取消救助资格。

篇12: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总结

市局下达我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累计缴费任务11.79万人,目前全区累计参保缴费7.95万人,完成累计任务67.45%。09年市考核口径由参保人数调整为缴费人数,全区目前参保11.82万人,缴费7.95万人,未缴费3.87万人。从上半年新增参保缴费情况看,我区仅新增缴费4220人,仅增长4个百分点,下半年的任务比较重。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兑现考核尚未到位。市劳动保障虽已下达09居民医保任务指标,但市政府劳动保障工作会议未开,市区两级政府考核体系尚未建立,造成区政府无法对各街道办事处下达任务书,任务不能层层分解。另市政府居民医保兑现资金一直未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性。

2、任务指标过重。我区总人口数与鼓楼相当,比泉山少10万人,但09年市下达我区居民医保任务覆盖率要达到97.5%,而泉山、鼓楼的覆盖率只有92%,在城区覆盖率最高,覆盖面接近饱和。

3、扩面进度缓慢。上半年,全区新增参保人数4220人,仅完成净增任务9.84%,完成任务艰难。

4、行政村补助政策不到位。目前全区涉农行政村16家(不包含大龙湖办事处13个行政村)总人口4.08万人,现参保缴费1.9万人,占总人数47%。潘塘办事处四个行政村、大郭庄办事处2个行政村未出台补助政策,翠屏办事处三个行政村、大郭庄办事处下河头村没有续保补助。已经实施补助政策的行政村,由于补助范围不广、标准不高等原因,村民参保覆盖率最高子房办事处建国村达82%,最低的大郭庄办事处上河头村仅28%。

5、市属学校参保工作进展缓慢。市属学校学生09年的续保率仅为50%。市属学校不重视,尤其是中专、技校,推进难度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6、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力量薄弱。目前劳动保障平台仅一名工作人员,承担着就业、退管、监察、医保等各项劳动保障工作,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和服务内容的不断拓展,更凸现了社区劳动保障经办能力明显不足。

7、宣传力度不大。今年上半年,我们采取广场宣传、入户宣传等形式进行居民医保的宣传,由于人手、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造成宣传力度不够,宣传范围不广。

8、区级无经办机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全部纳入市考核指标,区劳动局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全市其它区都相应成立了区级医保经办机构,我区至今无经办机构和人员。

三、工作对策:

1、强化行政推动。征缴扩面工作面广量大,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行政推动,强力推进。区委区政府要建立扩面征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要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征缴扩面工作情况,及时研究、协调扩面征缴工作中的问题,变临时性、突击性工作为制度化、长效化运作。

2、行政村建立长效机制。全区16个行政村要达到95%的覆盖率,各行政村要扩大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提高村民的参保积极性。

3、抓住工作重点。城区各办事处要加大对辖区的大市场、外来流动人口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区居委会的辐射力度,调动社区主任、楼长、退管组长等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登门入户宣传动员。

4、加强宣传引导。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劳动局牵头,以办事处为中心开展各类大型广场宣传活动,做到每月有活动,每场有实效。二是突出典型事例的宣传。对辖区内重病、大病等有保障需求的人员,进行排查摸底,上门入户进行政策讲解,提供现场办理服务。注重强化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宣传已参保居民享受待遇的典型事例,讲实例、算细帐,增强宣传效果。三是拓宽宣传渠道,突出宣传重点。

5、成立医保经办机构。成立区级“医疗保险处”,增加编制,配备两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

6、充实基层工作力量。社区劳动保障站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区、办事处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7、加大基层工作经费投入。目前,区、办事处、社区医保工作均无经费来源,而宣传、培训、设备投入等工作急需专项经费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建议区政府将医保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给予解决医保专项经费10万元。

四、请区政府帮助解决的相关工作

1、区政府召开各办事处主要领导调度会。

2、区政府召开各行政村书记会议,要求全部制定补助政策以及补助资金的及时到位。

3、成立云龙区医疗保险办公室,增加编制,配备人员。

4、加大工作经费投入。

09年市下达养老保险扩面任务1.05万人。任务下达后,我局经过认真分析讨论,对今年企业参保考核办法进行调整,采取了对各责任单位新开户企业参保指标进行考核,原开户企业自然增长参保人数不计入考核内容。

因考核口径的调整,今年下达给各责任单位任务相对减少,总计下达任务为5750人,占总任务54%。新考核办法的的`运行,进一步挖掘了我区参保资源,扩大了参保企业总量,上半年,全区新增参保企业 家,比去年同期提高 %。但从目前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全区养老保险扩面工作仍然面临较大压力与困难。

1. 全区扩面整体工作滞后。1-6月份,全区完成任务29.8%,位于城区第三,落后于泉山、九里。

2. 各责任单位工作进展缓慢,排名第一的办事处也仅完成任务30%,距序时进度相差20个百分点,最差的办事处仅完成全年任务8%。

3.清理空挂户抵减当期完成指标幅度较大。今年市劳动局首次将清理历年缴费空挂户与当期扩面挂钩考核。我区1-6月份,清理空挂户抵减当期完成指标214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各责任单位主观重视程度不够。因市、区两级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尚未召开,08年奖励资金无法兑现,各责任单位劳动保障任务指标没有正式下达,造成各责任单位存在等待观望现象。为了推进工作,我局在6月份已将全年任务以讨论稿形式下发,但仍未引起各责任单位重视。部分办事处重视程度不够,任务尚未分解、辖区资源底数不清,方法措施不得力,工作调度不及时等现象依然存在。

2.任务指标重、辖区资源少,增加了我区扩面工作进位争先的难度。09年度各区任务:泉山1.1万人、云龙1.05万人、鼓楼0.55万人、九里0.35万人、贾汪0.45万人。各区人口数:泉山49万人、云龙29万人、鼓楼23万人。各区企业数:泉山区企业8000家,云龙区4000家,鼓楼区 家,九里区 家。

3.市局考核体制调整造成扩面增幅缓慢。养老保险“两个抵减”(抵减当期未交费人数、抵减清理空挂户)对任务完成造成影响。上半年我区因以上原因抵减当期任务411人,占完成总数12%,其中当期未交费抵减 207人,清理空挂户抵减204人。

4.劳动保障工作基层工作力量薄弱。目前,劳动保障工作重心逐步下沉,就业、养老、医疗、监察等大量劳动保障业务都由一名社区协理员承担。各社区协理员的业务能力、素质亟待提高。部分社区主任对劳动保障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有效地进行倾斜帮扶,造成基层社保工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5.劳动监察执法力量薄弱。近期,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加强了劳动监察队伍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但区级劳动监察执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企业对劳动监察执法的认同度有待提高,劳动执法难度依然存在。

三、工作对策:

1.召开上半年工作调度会。

2.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7月份,我局抽调9名工作人员,分成三个监察执法小组,对辖区企业开展养老保险扩面专项执法检查。

3. 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劳动保障工作进展,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争取配合和帮助。

4.对辖区连锁企业开展调查摸底,争取协调市局按辖区划分参保范围。

5.逐步将辖区省部属企业外聘人员纳入我区劳务代理范围。

6.加大对宣武市场、天桥市场、升辉装饰城、上海国际服饰城等人员密集场所,新兴写字楼、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场所和居民小区养老保险扩面宣传力度,印发扩面宣传资料。

7.以确保缴费为目标,查漏补缺。针对今年市、区两级考核体系的调整,组织各办事处、社区对历年养老保险扩面工作中只参保不缴费的人员进行全面排查,要求各责任单位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分类推进。目前,我局已将各责任单位历年扩面的养老保险未缴费人员、辖区未参保企业名单全部梳理分解到责任单位,将清理情况与当期任务进行同步调度、同步考核。

8.进一步加强协调力度。首先加大对各街道办事处的调度和督促力度,其次加大对辖区单位的联系和服务,同时加大与市局各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充分利用上级部门的有利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做好劳动保障各项工作。

9.积极探索行政村村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办法。

四、请区政府帮助解决的相关工作

1.鉴于目前泉山、鼓楼、九里已由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召开劳动保障工作会议,恳请王区长召开我区劳动保障工作推进会。

2.加大对各办事处考核奖励力度。建议区政府将养老保险考核奖励标准由去年每扩面一人奖励20元,提高到30元。

3.提高综合考核养老保险工作分值比例。由于养老保险在劳动保障工作中推进难度较大,建议区政府将纳入综合考核劳动工作18分分值重新划分,将就业工作由原定6分调整到4分,养老保险工作由原定2分提高到4分。

4.继续加大对劳动监察工作的支持力度。建议区政府为劳动监察工作配备专用车辆,以提高工作效率。

5.增加对劳动保障工作经费投入。

上一篇:综放队材料管理办法下一篇:出租房屋管理2012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