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作业

2024-05-30

教育学考试作业(通用9篇)

篇1:教育学考试作业

1.请写出主要的护理课程类型有哪些。

答:主要课程:护理英语、计算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社区护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等课程。2.请举例说明,桑代克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答: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这理论以实验研究为基础,阐述了学习和学习过程及其规律,对后来学习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一理论虽然有不科学的地方,如把所有的学习过程都归结为尝试错误的过程,忽视了人类学习中认知与理解的作用;把人类和动物的学习简单地等同起来,抹杀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但它也有有合理的因素,其所强调的尝试错误现象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人类学习一种方式或途径。

3.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有哪几个基本阶段?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答: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巩固知识、运 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这些阶段之间联系得很紧密,从一个阶段到另一阶段转化得极快,每个阶段的功能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所以我们在动用是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注意阶段之间的 内在联系不要割裂,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4.简述上好一堂理论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基本要求(1):有意义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基本要求(2):有效率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基本要求(3):生成性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基本要求(4):常态性

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基本要求(5):有待完善

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5.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护理伦理——现代生殖技术》中的课堂结构:

(1)教师设计一个案例,针对该案例提出10个问题。(2)学生每4人一组,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查阅相关信息回答这10个问题。每小组要有一位组长,负责整组人员的协调分配工作。

(3)学生分小组在不同教室讨论,讨论分主持人、记录员、观察员、汇报员,讨论时有教师在一旁观察,不要打断小组讨论。(4)讨论结束时,由汇报员向老师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师生对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总结。请问:

(1)该教师使用什么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几个阶段?

答:分组讨论教学法,步骤:1.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和接受这种教学方法2.将本班学生按一定原则分组,并在各组中选定一位小组长3.教师精心筹备要讨论的内容且策划好讨论的时机

(2)该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比较,有何积极意义?

答:分组讨论教学法,实质上是学生之间对所学知识的重难点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维的过程,所以分组讨论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所以分组讨论教学法以好带差,让好学生更加自信更加有成就感,让差生得到了最好的一对一的辅导,也给差生带来了足够的危机感,从而促使他们努力奋发,在讨论过程中,由于该方法比较民主,差生也会努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在讨论过程中专门给他们留有机会,这样偶尔也会让差生捡回自己学习的自信。当然让好的思维方法,所有组内学生会共享的,有助于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另外,在分组讨论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有时学生的思路会让老师耳目一新,有时也让老师将自己忽略了的问题及时地补回来,所以这种方法给教师的成长也提供了学习的舞台,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

篇2:教育学考试作业

一、考试要求:分三部分计分。

第一部分素材收集,为写教案做准备。(30分)

第二部分教案编写(PPT),上完第九章后开始。(40分)

第三部分根据所写的教案制作5分钟的录像带,考试前一周完成。(30分)

二、考试内容:从以下内容中选择1项,按以上要求完成。

1、制作一个简单5分钟左右的录像带。从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学生中收集一些画,从几个1-3年级的学生那里收集一些画,从3到6年级的学生处收集一些画,分别说明不同阶段儿童艺术发展的过程,并从这些画中寻找传统的绘画技法,如:基本线,重叠、交叠视觉等。

2、制作一个简单5分钟左右的的教学录像带。收集不同年龄儿童的素描作品,确保

在每张画的背后标明儿童的姓名和年龄(出生年月)。把收集到的素描画带到班上来讨论。能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排列这些素描画吗?从同样年龄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中你能了解什么?从这些素描的任何一张,你能看出美术教学的成果吗?儿童画得最好的素描画的概念是从哪里来的?

3、制作一个简单5分钟左右的的教学录像带。选择艺术史上任何一种艺术风格或艺

术流派,如日本风景画、罗丹的雕塑或立体派的油画等,分析你所选择的话题,设计一个教学单元。在话题、艺术家、主要的艺术作品及文化影响方面你想让学员了解什么?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特点,主要风格特征、媒介、创作过程和主体是什么?决定让学员了解哪些重点、哪些艺术家、哪些艺术作品和哪些艺术概念等。决定通过哪些课堂活动帮助儿童了解和体验这种艺术形式?

4、制作一个简单5分钟左右的“教你怎么做”的教学录像带。设计一套演示和教授

技巧的方案,可以选择:画一幅水彩画,用泥条盘筑法制作一个陶罐,做一个简单的编织,做一个纸雕的动物等。

5、制作一个简单5分钟左右的录像带。寻找周边合适做小学版画、雕塑、陶器的工

具和材料。并决定哪些对小学生最适用,这些材料和儿童的技能相一致吗?价格是否合理?把最合适材料的样品和订货的渠道都记录下来。

6、制作一个简单5分钟左右的“教你怎么做”的教学录像带。话题可以是:揉泥,配色,对一幅画做形式上的分析,或对某位艺术家做资料性的研究。要使录像带每个片段简单易懂,确保它对指定年龄阶段的学生行之有效。

7、制作一个简单5分钟左右的录像带。观察并记录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上的艺术

课,特别注意分析:激励学生的手段;以什么样的方式给主题下定义;以什么样的方法确定目标;出现的问题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8、制作一个简单5分钟左右的“教你怎么做”的教学录像带。话题可以是:揉泥,配色,对一幅画做形式上的分析,或对某位艺术家做资料性的研究。要使录像带每个片段简单易懂,确保它对指定年龄阶段的学生行之有效。

三、考试的评价方式

1、考试前1周由班长把考试作业中的素材和PPT教案部分提交给老师。

篇3:教育学考试作业

近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印发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标准及考试点设备配备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宣教﹝2014﹞139号)。为贯彻落实《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0号)、《安全生产资格考试与证书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培训〔2013〕104号)有关要求,规范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分类组织制定了《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标准(试行)》、《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点设备配备标准(试行)》。

篇4:教育学考试作业

在平时的作业或测试中,经常有学生明明能正确解答的题目,却因为“抄错数”、“看错字”或者“写错字”而导致作业错误。报纸杂志上曾有人把这些错误称为“低级错误”。作为教师的我也一直被这些所谓的“粗心”、“马虎” 问题困扰。我想:这里除了有学习态度的问题,或许也有心理上的原因吧。

从这次期末考试中我分析了一下学生“粗心大意”的类型:

(1)漏题。有些学生在遇到比较难的题时暂时放下,想回过头来再做,可答完后面的题,却把这道题忘了;或者一年级的学生老师需要读一题做一题,第一题一般是口算,做的慢的学生没做完,老师就带着做下一题了,想着跟完后再回头补,但由于年龄小,记性不强也易漏做。有的填空题、判断题打印的比较密集,两道题之间间距小,如果不仔细看也容易漏题。

(2)抄错题。有的同学不去认真看题,用眼睛扫一眼就去慌忙做题,抄错数的现象数不胜数,如“3”看成“8”、“1”看成“7”“+”抄成“-”,漏抄“( )”等等大有人在,结果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3)没有用好草稿纸。有些学生在草稿纸上的书写很差或者把桌子、手心、零碎的纸头当做草稿纸,以至于把几个题目的答案混杂或重叠在一起,结果在往试卷上抄写时,常因辨认失误而抄错。还有的同学极少用草稿纸,凭脑子记,凭心算,这样正确率很难保证,以上都是没有用好草稿纸的具体表现。 一次我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有关“低级错误”的文章,这篇文章给了我一点启发。文章中说道:“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出现‘低级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差,容易产生分心。”

下面我就学生在考试中产生这些“低级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对粗心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

有的同学认为粗心是小毛病,题都会做了,由于粗心出点错没什么了不起;有的家长、老师也常常说:“这个孩子挺聪明,就是有点马虎。”孩子听了大人的话会认为粗心是可以原谅的小毛病,甚至把“粗心”和“聪明”联系在一起。由于老师、家长、孩子都认为粗心不是什么大事,导致粗心马虎在考试中频频出现。

(2)平时缺乏基本技能训练

有的同学平时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认为它是“小儿科”,所以对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能掌握的不扎实、不熟练。这些同学在平时的作业中,对于具体的写的过程、步骤出现了省略,即使老师要求,他们也会找一些小窍门,进行跳步,认为这样做会节省时间、节省本子,岂不知省略中间的过程、步骤,只凭脑子记中间的过程,远远没有一步一步的完成来的清晰、明了。这样由于平时耍小聪明,练习的过程方法不对,导致考试会经常出错。

(3)没有认真审题

这种情况常出现在比较简单的答题中,有的学生一看到比较容易的题就容易兴奋、激动,同时表现出浮躁、粗心,不再进行细致思考,仓促应答,出现错误;容易的题也容易出错,命题者往往在一些看起来较容易的题目中隐藏一些容易被忽视、被漏掉的问题,如不细心,极易出错;有的学生凭经验审题,当试题要求变化时,因审题不认真而丢分。

(4)感觉统合能力差

有的同学从小写字就常多一画、少一笔,书写习惯上也常抄错字,生活中表现的丢三落四,这类差错多是由于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差造成的。

看来“低级错误”的致命点还是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应当帮助学生尽量长时间的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情上,这样才能高效高质地完成学习任务。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试着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尽可能地避免“低级错误”。

(1)调整心态——重视马虎的危害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本人,都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粗心不是小毛病,特别是在期末考试这样重要的考试中,由于粗心造成的一分之差就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学生和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让学生在做作业前调整好心态,做好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动笔前先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一份最满意的作业。”这样的心态可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2)平时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因基本技能不熟练而导致丢分的同学,在平时做作业时就应该静下心来仔细、认真、按部就班地独立完成。平时练的多,考试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就会小。

(3)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

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差的学生,平时应注意这方面的训练。这些同学不管作业多少都难以完成,表现为一种逃避心理。人在遇到自己不熟悉或感到困难的事情时都会产生这种逃避心理。那么懂得这个道理后,就应该知难而进、勤于动笔、多多练习,提高自己的感觉统合能力,来减少考试中的粗心大意现象。这些同学平时还可以做一些提高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比如:期中考试后我尝试了一堂“作业讲评”课。课上,我首先请学生们找找自己都有哪些题目做错了,等他们找得差不多了,我又给他们布置了第二个任务:四个人为一组,合作学习。首先一起看其中一个同学作业的错题,别人错的题目,如果你做对了,那么你就可以当小老师,把正确的做法与思考过程讲给同学听,直至其他人听懂为止,四个人轮流来,如果有的题目你们四个人都错了,那么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思考或请教老师的方法来解决。当你在别人的帮助下,错题都改正过来以后,你也要去帮助别人。由于学生们从未接受过这么奇怪的任务,所以任务刚布置下去的时候,都有些茫然,左望望,右望望,总在问:“什么?老师说什么?”好像有点不敢相信似的,于是我又把这个任务重复了一遍,并鼓励他们大胆去做。终于有一两个胆大的学生带头讨论了起来,慢慢地,学生们都开始活跃起来,热烈的讨论声充满整个教室。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学生们各个神采飞扬,喋喋不休;教室里充满着智慧与创新的激情;我想,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新型的课堂模式大概就是这样的吧。这堂课最后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们作业上的错题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已改正过来。

我想:粗心的同学除了平时注意加强以上的训练外,在考试中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减少马虎现象。

(4)养成良好的温习习惯

篇5:加氢作业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题

1. 工作地点有有毒的气体、粉尘、雾滴时,为保护呼吸系统,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携带戴好( A )。

A、过滤式防毒面具 B、防护服

C、口罩 D、防护面罩

2. 急性中毒现场抢救的第一步是( C )。

A、迅速报警 B、迅速拨打120急救

C、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 D、迅速做人工呼吸

3. 萃取属于( B )。

A、气液传质过程 B、液液传质过程

C、液固传质过程 D、气固传质过程

4. 生产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其中高温、( B )设备较多是主要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A、高效 B、高压 C、常压 D、高大

5. 工作地点有有毒的气体、粉尘、雾滴时,为保护呼吸系统,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携带戴好( A )。

A、过滤式防毒面具 B、防护服

C、口罩 D、防护面罩

6. 急性中毒现场抢救的第一步是( C )。

A、迅速报警 B、迅速拨打120急救

C、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 D、迅速做人工呼吸

二、判断题(每题5分)

1 . ( × ) 在工艺流程图中,符号表示的是减压阀。

2 . ( √ ) 在某一温度下一种物质的液相与其上方的气相呈平衡状态时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

3 . ( √ ) 气密采取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喷洒在管线及设备法兰处,如有泡沫产生就找到了泄漏点。

4. ( √ )反应系统氮气置换至氧含量<0.5%为合格。

5.( √ )冷换设备一般在装置低负荷运转与高负荷时相比较,更易结垢。

三、问答题

1.请简述正压式呼吸器佩戴使用方法 (25分)

答:1.检查气源压力在25∽30Mpa

检查气密性,打开气瓶阀开关。观察压力,压力表度数。一分钟表压下降不大于2Mpa 表示系统气密性良好。

检查面罩的密封性、佩戴好面罩用手掌心捂住面罩接口处,不打开瓶头阀,深呼吸几次感到吸气困难说明气密性良好。

检查供气阀供气情况。

将呼吸器气瓶瓶底向上背在肩上。

将大拇指捅入肩带调节带的扣中向下拉,调节到背负舒适为宜。

把下巴放入面罩、由下向上拉上头网罩。将网罩两边的松紧带拉紧,使全面罩双层密封环紧贴面部。

深吸一口气,将供气阀打开、呼吸几次感觉舒适、呼吸正常后即可进入操作区作业。

2、请简述灭火器的使用方法(20分)

检查灭火器指针在正常指示区域

检查瓶体底部是否损坏,喷管有无破损现象。

拔下压把上的安全销。

提起压把,一手握住喷管。

对着火焰根部,横向扫射。

使用灭火器时,要站在上风处,距离火焰1.5米以外。

实操考试

灭火器的使用操作方法

篇6:教育学考试作业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 学前教育学 》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试论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及运用,并举一个教学实例来加以说明。

2、请结合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谈谈我国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破解策略。

二、大作业具体要求:

大作业必须紧扣题目要求,基本理论要阐述全面和准确,相互关系要清晰,逻辑思维要严密,中心论点要突出,理论和实际要有机结合,结论要顺理成章。具体要求:

1、两道题都要做(写在一份作业上,题目可分开:

1、2、)。

2、必须严格按照原题做,两道题的标题都不能做任何改动。文章内容要紧扣题目,内容不得跑题和偏题。

3、每道题的字数分别不能低于500字,两道题的总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严禁网上抄袭,严禁互相抄袭。

篇7:教育学考试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法律文书

法律文书是指我国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检察院、法院、监狱或劳改机关以及公证机关、仲裁机关依法制作的处理各类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法律文书和案件当事人、律师及律师事务所自书或代书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亦即指规范性法律文书(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各种法律)以外,所有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书的总称。

2、公诉意见书

公诉意见书是国家公诉人在法庭审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当庭发表的揭露和指控被告人的发言,现在称为公诉意见书,即公诉词。

3、支付令

支付令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依法作出的督促债务人为一定给付义务的法律文书。

4、通缉令

通缉令是指公安机关依法通缉罪该逮捕而在逃的或者被拘留、逮捕后脱逃的犯罪嫌疑人以及从监狱中逃跑的罪犯而制作的法律文书。

5、辩护词

辩护词,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诉讼过程中根据事实和法律所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材料和意见,部分地或全部地对控诉的内容进行申述、辩解、反驳控诉,以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提出应当减轻、甚至免除刑事责任的文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怎样理解法律文书的法律精神和写作理念?

答:法律文书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里的“事实”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不同于客观事实,客观事实是人们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法律事实是要用证据加以证明的,法律事实永远不可能等同于客观事实,只能是让法律事实尽可能的接近于客观事实,我们在写作法律文书的时候只能写能够用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写作法律文书学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同时要突出重点,要有条理性。

2、法律文书叙述的要求是什么?

答:(1)事实要素要叙述明确,关键情节要交待清楚

(2)因果关系必须交代明白

(3)注意具体叙述与概括叙述的结合

3、简述刑事裁判文书的分类。

答:(1)按照处理问题的不同性质,可分为刑事裁判类、决定类、命令类、票证类、笔录类、诉状类等文书。

(2)按照解决纠纷的方式,可分为刑事判决书、刑事调解书。(3)按照审判程序,可分为一审刑事裁判文书、二审刑事裁判文书、再审刑事裁判文书、死刑复核裁判文书和执行文书等。

(4)按照文书的难易程度,可分为叙议类文书、填空类文书、表格类文书。

三、文书写作题。

1、请根据公证书的写作要求制作一份公证书。有关事实要素可酌情编撰。(本题20分)

《房屋买卖合同》公证书

(2013)豫证民字第xxxxx号

申请人:张某,男,一九七零年二月十五日出生,身份证号码:xxxxx。

李某,男,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五日出生,身份证号码:xxxxx。

公证事项:《房屋买卖合同》

张某与李某于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向本处申请办理前面的《房屋买卖合同》公证。

经查,张某与李某双方经协商一致订立了前面的《房屋买卖合同》。张某与李某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具有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张某转让的房屋期权坐落于某市某区,暂测建筑面积为xxx平方米,相应占用的土地使用面积为xxx平方米,张某对该房屋期权持有xxxx(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全称)颁发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编号:xxxx)。该房屋期权至xxxx年xx月xx日在xxxx(房地产登记部门全称)查无预售、抵押及其他权利受限制的登记记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该房屋期权可依法转让。

张某、李某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意思表示真实。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甲方以(币种)人民币(大写)xxxxxx.xx元整将上述房屋期权转让给乙方,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方式、房屋交付日期及违约责任等条款具体、明确。

依据上述事实,兹证明张某与李某于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一日在某市某区签订了前面的《房屋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签约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合同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合同上双方当事人的签字、印鉴属实。

该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或公证)之日起生效。附:委托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公证处

公证员:某某某 二零一三年四月二日

2、根据下列案情材料,分别拟写一份起诉状和答辩状。(本题30分)

起诉状

原告:胡×安,女,1964年11月6日出生,××省××县人,汉族,住××县××乡西沟村×组×号,现在本乡××商店当售货员。

被告:胡×平,系原告胡×安之兄,1960年10月5日出生,××省××县人,汉族,住××县××乡东沟村×组×号,现在本乡××工厂当工人。

原告胡×安,女,1964年11月6日出生,××省××县人,汉族,住××县××乡西沟村×组×号,现在本乡××商店当售货员。1971年至1977年在红寨村上小学,1977年至1980年在本乡××中学上初中。初中毕业后在红寨村务农,1984年到本乡××商店当售货员至今。被告胡×平系原告胡×安之兄,1960年10月5日出生,××省××县人,汉族,住××县××乡东沟村×组×号,现在本乡××工厂当工人。1967年至1973年在红寨村上小学,1973年至1976年在本乡××中学上初中。初中毕业后在红寨村务农,1989年进本乡××工厂当工人至今。原被告由父亲胡×奇、母亲赵×桂抚养成人。被告和原告分别于1984年、1986年成家。结婚后,原告住在西沟村丈夫家,被告住在东沟村妻子家,均与父母分开生活。父母仍住在红寨村靠种菜收入维持生活,从不接受子女在经济上的资助。原被告的父母原住四间旧式瓦房,2002年原被告父母用多年积蓄下来的钱,将四间旧式瓦房翻建成四间新瓦房,室内装修也比较讲究,花去×万元。新瓦房由父母居住。2003年2月,原被告的母亲病故,为母亲办理后事所花款项全部由父亲支付,原被告均未花钱。2003年6月,原被告父亲突发心脏病住院治疗,原被告轮流到县医院护理。父亲住院两个多月,住院费、治疗费、医药费共花去×万元,几乎用尽了父亲的全部存款。父亲去世后,原被告共同负责办理丧事,所花丧葬费由原被告平均负担。父亲去世不久,被告及其家人突然搬回家居住,独占了父母遗留下来的四间新瓦房。

诉讼请求:

判决原告与被告共同等额继承父母遗产四间新瓦房,各得两间,同时分担由此产生的各种费用。

证据:

证据之一:原告和被告身份证明件;

证据之二:医院的发票和收据,证明父亲住院期间的开支。请求的依据: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男女继承权利平等,自己与被告同为第一顺序继承人,都有权继承父母的遗产。

此致

××省××县人民法院

二O一三年三月××日

答辩状

答辩人:胡×平系原告胡×安之兄,1960年10月5日出生,××省××县人,汉族,住××县××乡东沟村×组×号,现在本乡××工厂当工人。

答辩人就被答辩人诉请双方共同等额继承父母遗产四间新瓦房,各得两间一事,提出如下答辩意见:

一、答辩人对起诉状中讲述的关于赡养父母和父亲的医药费、丧葬费等事宜没有异议。

二、答辩人对起诉状中的下列内容有异议

(一)关于案情部分

答辩人对起诉状中有关答辩人及其家人突然搬回家居住,独占了父母遗留下来的四间新瓦房事实有异议。在我们乡下向来是儿子继承父母的遗产,出嫁的女子不能继承父母的遗产,这是几千年老规矩,不能改变。按照约定俗成的民俗在村民和村委会的认识中,父母的四间新瓦房事实上已经属于答辩人所有。因此被答辩人称答辩人答辩人及其家人突然搬回家居住,独占了父母遗留下来的四间新瓦房不符事实。

(二)关于诉讼请求部分

1、关于请求理由

被答辩人诉请答辩人与被答辩人同为第一顺序继承人,都有权继承父母的遗产。答辩人认为,父母的四间新瓦房事实上已经属于答辩人所有,不是与被答辩人共有的,是答辩人的合法所得,故答辩人不同意被答辩人的诉讼请求。

2、关于证据

被答辩人只向法院提供医院的发票和收据,并没有父亲改变继承遗愿的遗嘱,答辩人对此有异议,继承权是本案的重要证据,既然没有提供父亲遗嘱,就应该按照村民的约定俗成的继承民风,请法院予以认定。

综上所述,答辩人认为,被答辩人的起诉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请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

此致

××省××县人民法院

答辩人:胡×平

篇8:教育学考试作业

作业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所获得的信息, 进行作业管理, 达到不断消除浪费、实现持续改善, 提高客户价值, 并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系列活动。作业成本管理是由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 一方面是作业成本的计算 (分配) 过程, 即所谓的成本观或成本分配观;一方面是作业的控制过程, 即所谓的过程观, 反映作业产生的原因、作业的确认和作业的评价。这两方面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二维作业成本管理模型 (图1) 来描述。

模型的纵轴表示成本计算过程, 其反映成本计算的两个阶段, 即将资源追溯到作业, 再将作业成本追溯到产品的过程, 该过程提供了资源、作业、产品及其他成本对象的成本信息。这里所指产品成本, 可能是制造成本、或者经营成本, 还可能是部分或整个价值链成本 (包括研发成本、设计成本、营销和配送成本等) ;也可能是耗用作业的其他成本对象。利用该过程提供的信息可用于战略成本管理及战术性的分析, 可以支持定价及多种产品生产的决策等。

二、作业成本计算

作业成本管理的成本观实际就是作业成本的计算过程。对于可以直接追溯到产品的原材料等直接成本, 其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与传统方法无异。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也与传统方法没有多大区别。作业成本计算的特点在于, 首先把资源按资源动因将其分配到各项作业上, 得到各项作业成本, 然后运用第一阶段计算的作业成本确定作业成本和各产品所耗用的作业量指标 (即耗用的作业动因数量) , 将作业成本追溯到各产品。对于作业成本的分配具体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按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和按预算 (正常) 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

(一) 按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

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计算法下的成本是实际成本, 因而无须分配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 其计算步骤及公式比较简单。考试中处理此类题, 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实际成本分配率

(2) 按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

某产品耗用的作业成本=Σ (该产品耗用的作业量×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

(3) 计算当期投入的总成本

某产品当期发生成本=当期投入该产品的直接成本+该产品当期耗用的各项作业成本

(二) 按预算 (正常) 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

按预算 (正常) 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 须分配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 所以在考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 计算步骤及公式。

(1) 确定预算 (正常) 作业成本分配率

(2) 按预算 (正常) 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

某产品已分配作业成本=预算 (正常) 分配率×该产品实际耗用的作业量

(3) 计算当期投入的总成本

某产品当期发生成本=该产品当期发生的实际直接成本+该产品已分配作业成本

(4) 计算、结转作业成本差异

作业成本差异=当期实际作业成本-已分配的作业成本

(5) 会计期末进行作业成本差异调整

第二, 作业成本差异的调整方法。作业成本差异的调整方法有两种, 一是直接损益法, 另一种调整法。

直接损益法。即将作业成本差异直接调整当期营业成本 (已销产品销售成本) , 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 实际发生费用时, 借记“作业成本——xx作业”;贷记“应付工资”、“原材料”、“银行存款”等。 (2) 分配作业成本时, 借记“生产成本——x产品”;贷记“作业成本——xx作业”。 (3) 结转差异时, 借记“营业成本”;贷记“作业成本” (节约差异用负数) 。

调整法。即计算差异调整率, 分配作业成本差异 (将已分配作业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这种方法比较复杂, 具体步骤如下。

(1) 计算调整率。要区别不同作业, 逐一计算调整率 (有一个成本库就需计算一个调整率) 。

(2) 计算调整额

(3) 将已分配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产品实际作业成本=Σ (某项已分配作业成本+该作业成本调整额)

(4) 重新计算产品实际成本

当期发生的成本费用=直接成本+调整后的实际作业成本

重新计算完工产品、在产品成本, 以及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5) 账务处理。在会计期末需要把差异分配到各产品对象上, 具体作如下相关账务处理。首先, 实际发生费用时, 借记“作业成本——××作业”;贷记“应付工资”、“原材料”、“银行存款”等。其次, 分配作业成本时, 借记“生产成本——×产品”;贷记“作业成本——××作业”。最后, 分配差异时, 借记“生产成本——×产品”;贷记“作业成本——××作业” (节约差异用负数) 。

三、作业分析

作业控制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内容就是进行作业分析。所谓作业分析是指对作业产生的原因、作业执行的情况以及作业执行的结果进行分析, 从而消除非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 降低非增值成本。作业分析的目的是判断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计算和报告增值与非增值成本, 衡量和反映作业与价值链的改善情况, 以便不断采取措施消除和降低非增值成本。

(一) 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的判断

增值作业是指那些需要保留在价值链中的作业。而非增值作业是指那些不应保留在价值链中的作业, 需要将其从价值链中消除或通过持续改善的过程逐步消除。一项作业是否为增值作业, 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条标准:该作业能够带来加工对象状态的改变;加工对象状态的改变, 只能由该作业实现, 而不能由价值链中的前一项作业实现;该作业使价值链中其他作业得以执行。

(二) 增值成本的确定

增值成本是企业高效率执行增值作业时发生的成本, 是企业唯一“应该”发生的成本。高效率执行的增值作业, 是企业持续改善的目标, 其不包含非增值作业, 而且扣除了增值作业执行中的低效率因素, 是一种理想的或最优的标准。该标准称为增值标准, 代表着理想或最优执行作业时的作业产出量。在增值标准下, 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作业单位产出的成本最低。其计算公式如下:

增值作业的增值成本=当前的实际作业产出× (标准单位变动成本+标准单位固定成本)

可见增值成本是在增值标准下单位产出的成本。增值成本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 而是一种目标成本。

(三) 非增值成本的确定

非增值成本是由非增值作业和增值作业的低效率而发生的作业成本, 是需要通过持续改善, 消除或逐步降低的成本。对一项非增值作业来讲, 其所发生的成本全部是非增值成本, 对一项增值作业来讲, 由于低效率而产生的非增值成本, 则需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出。其计算公式如下:

增值作业低效率导致的非增值成本= (增值作业标准数量-当前的实际作业产出) ×标准单位固定成本

非增值作业的非增值成本=所发生的全部成本

篇9:教育学考试作业

关键词 考试文化 作业功能 有效性 效果

在悠久的科举制度影响下,我国形成了浓厚的考试文化。考试文化与当前社会上功利化的教育期望相结合,使我国教育在改革中日益表现出应试教育的趋势和特征。这种应试教育倾向对国家制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所偏颇,致使学生为了应试而学习,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容易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本文针对当前普遍关注的“学生作业负担沉重”问题,聚焦考试文化背景下作业功能的影响,在深入分析考试文化影响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实现作业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考试文化概观

1.考试文化的特征

考试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它依附于考试制度而存在,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出一定的时代性、民族性、继承性、选择性和导向性[1]。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考试文化越来越具有功利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的目的、过程和方式。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的短期效益、经济效益和少数可量化目标,使整个教育打上了“考试”的“烙印”,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组织和建立起来的高效运转的应试教育制度、体制和机制。

(1)价值取向上,考试具有选拔性、竞争性、功利性

考试的功能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政府来说,考试是选拔人才、进行社会管理的工具;对社会来说,教育是人才分流和社会分层的工具;对个体来说,考试是改变人生、命运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通过考试,优胜者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或文凭,也就意味着获得了进入特定职业的通行证;相反,失败者就丧失了相应的机会。这种由考试直接选拔带来的高利害关系加速了人们对考试结果的竞争和对考试功利性的追求。因此,考试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竞争、选拔的角色,而且越来越具有功利性。

(2)考试内容上,考试注重知识考查,忽视能力

由于考试具有高利害性,因而人们特别强调考试内容的客观性、公平性、公正性、可量化性、可操作性。由于能力特别是综合实践能力相比于知识来讲,具有复杂性、内隐性、概括性,因而难以用书面考试的方式进行精确的量化检测,所以越重要的考试越注重知识的考查,有些试图对能力进行测试的考题也主要是通过增加知识性问题的难度和数量来实现对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3)考试方式上,以书面考试为主

考试内容的知识性、客观性和评价方式的客观性决定了考试方式以书面考试为主,且考试题目也往往以可量化的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性问题为主。当前,虽然人们开始认识到客观性试题的局限性,开始增加面试、演示等其他考试方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书面考试为主的大趋势。

(4)备考方式上,考试范围的局限性

一般情况下,每一种考试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有限的、确定的,试卷的结构、题型等是客观的、确定的,考试的时间是确定的,题目的难度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要提高考试的区分度,从众多的考生中选拔出少数所需要的“人才”,就只能通过增加题目的数量来实现。对于这种类型的考试,考生在考试范围内进行大容量和高强度的强化训练,这种方式无疑是教师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最有效、经济的手段。因此,“题海战术”成为大部分教师和考生在短时间内提高考试成绩的“法宝”。

2.考试成为文化的表现

(1)考试被人们普遍信奉

考试制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人们相信,“择优录取”的考试宗旨体现着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无论身份和地位如何,只要在考试中成绩优异就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或工作岗位。因此,考试被看作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并被普遍信奉,考试成绩被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成绩优异的学生会得到同学崇拜、教师爱戴、家长宠爱、亲朋夸奖和社会认可。

(2)考试成为一种教育风尚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一种尊敬和羡慕考试“优胜者”(状元)的传统。当前,考试成为人们获得学习资格或工作资格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无论是学习资格的获得、社会职位的获得,都需要通过考试来区分求学者在能力和身心素质上的差异,并以考试结果作为选拔的重要依据。考试不仅成为社会公认的分配教育资源和选拔优秀人才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为伴随个体成长和发展的一种风尚。

(3)考试深刻地影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考试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首先,对于学校来讲,考试结果——升学率,不仅直接影响学校的生源和声誉,也成为政府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的主要依据。其次,对于教师来讲,考试结果——班级成绩,是学校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再次,对于学生来讲,考试结果——考试成绩直接影响考生能否升学、就业等切身利益。

3.考试文化形成的原因

(1)传统文化的影响

自从“科举取仕”制度创立以来,考试就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客观、公平、公正的形象。“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已经成为一种信条。在古代除了有特殊规定或条件的少数人之外,任何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考试进行公平竞争,获得功名、地位与权力。考试给最底层的人们提供了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机会,这种思想逐渐成为整个封建社会读书人的精神支柱,并延续至今。在历史长河中,考试制度虽几经变更,不断改革,但作为一种传统,考试文化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深植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内部,一直延续至今。

(2)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伴随着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而且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使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在教育领域,社会经济发展对考试文化形成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有限以及由此产生的学校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们对升入优质学校的激烈竞争,而竞争的方式主要是考试。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以及行业待遇的不平衡,导致大学生就业走入困境,这种就业竞争向前传导,使得学生越来越重视考试成绩,希望能够有机会升入具有就业竞争优势的重点学校。

二、考试文化对作业的影响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社会竞争的加剧,考试文化日益呈现出功利化倾向,不论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还是学生家长,更多地关注考试的结果,更多地考虑短期利益,而忽视考试对学生长期发展的影响。不同于社会中的一般性考试,学校教育中的考试主要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才是选拔优秀人才。特别是在尊重多元文化、注重个性发展和突出知识创新的信息时代,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育人。然而,功利化的考试文化反映到学校教育中,形成了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一切为了考试的应试文化和应试教育,使现代教育及教育的各个要素呈现出异化现象。

当前,备受关注的“学生作业负担沉重”问题本质上是考试竞争的一种必然结果,也是教育异化在作业上的反映。作业的本义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相关活动,其基本功能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等。但在应试教育中,作业的主要功能是提高考试成绩,服务于功利性考试需要的工具、手段,具体表现出以下特征。

1.作业目的为提高应试技能

从作业目的看,提高应试技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数是唯一目的。如果学生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学习水平,很可能因1分之差而失去某些机会,或者在重点学校录取时交付高额的费用,所以,学校、教师和家长都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通过作业完成了对知识的获得、编码、储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认知操作,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智技能,并不包括各种实践操作能力、交往能力、礼仪道德等其他重要素质。因为这些素质很难进行量化考查,因而被排除在应试内容之外。教师布置的作业一般以考试内容训练为主,以满足考试需要,这也使得“考试充当着知识教育最有效的指挥棒”[2]。结果,学生为了考取高分,无奈接受沉重的作业负担,学得非常辛苦,但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被培养为掌握各种应试技巧的“考试能手”,而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作业布置注重作业数量

从作业布置的偏向看,教师布置的作业具有数量大、重复性问题多,而针对性弱、代表性差、思维量小的特点。根据调查,“小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日平均时间为1.5小时,初中生日平均时间为2.5小时,初三年级学生的日平均时间超过了3个小时”[3]。一些学校的日平均作业量超过国家规定时间的2~3倍。许多教师盲目地认为“过度作业”的效能,“在学生掌握一个学习内容后适当增加一定数量与幅度的超额练习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4]。在布置作业时,许多教师注重作业训练频数而轻视作业的针对性,如:作业内容不是与教学内容匹配,而是与考试内容匹配。尽管布置的作业对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却是片面的。

3.作业形式偏重书面作业

从作业形式看,教师布置的作业主要为标准化书面作业,而缺少活动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和开放性作业。由于考试主要采用笔试的形式,因而以服务考试为目标的作业通常是书面作业、有标准答案和特定解答模式的作业,以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地作答,并方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批改和评分。即使那些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比如物理实验,在通常的考试中只考理论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因此,学生的作业只需要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即可,不需要动手操作。

4.作业方式侧重重复训练

从作业方式看,学生对作业普遍机械模仿教师的范例,缺乏深入的思考作业。受行为主义“强化”理论的影响,部分教师把学生做作业的过程简化为“刺激—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作业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侧重于反复的、机械的训练代替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和掌握,强调对知识结论的接受和记忆。

三、提高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1.正确认识作业功能

作业的功能是由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决定的,而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在理论上主要是由当前我国的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决定的,在实践中主要是教师教的水平和学生学的水平决定的。从理论上说,作业应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发挥育人和发展功能;而在实践中,作业却背离了素质教育,服务于应试教育。从短期看,作业功能应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具体来讲,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应该有价值、有效果和效率。从长期看,我国的社会竞争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知识竞争、学历竞争会逐渐被能力竞争所取代,相应地,考试目的最终使作业效果走向以育人为目的的发展道路上去。

2.考试文化背景下取得作业效果的途径

(1)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

考试内容的确定性和考试形式的客观性是影响作业价值取向的直接原因,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可以促使作业对学生的发展功能。为此,教育者应在充分研究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转型,使考试内容更全面、考试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例如,增加理解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考查;减少客观性问题的数量,适当增加开放性、探究性问题;尝试建立综合性评分标准和评价规范,使考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对作业探索,提高作业效能

作业的设计、完成、批改、评价与反馈对提升作业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主要是迁移的过程和克服遗忘的过程。作业效果的提升主要反映在学生的迁移能力和遗忘的减少。人们对作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识,目前还处于探究阶段,教师要不断地探索作业在教学中的价值。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怎样安排预习作业才能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顺应与同化;怎样安排复习作业抑制遗忘,促进对先前内容的保持;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另外,学生完成作业需要时间和量是多少才是最佳;作业过程中,集中完成作业与分散完成作业对保持知识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业的形式有哪些等都需要教师去研究;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根据遗忘规律培养学生反馈作业结果等都需要教师去探索。

(3)正确利用考试和作业的功能

在考试文化的背景下,教师要认清考试的主要功能测验或选拔,作业的主要功能是巩固、检查和评价等。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发展观,充分认识到考试和作业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不是教育和教学的目的,不能一切围绕考试让学生完成作业,也不能以作业代替教学,更不能将作业作为考前练兵,要科学处理好教学、作业、考试与育人的关系。

一方面,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从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作业内容和形式的有效性,减少作业的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树立发展有效作业观。有效作业是适合学生学习的作业,具体来讲就是“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基于预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学情,师生共同按照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的要求,能动地开展作业的设计、布置、完成、批改、反馈等一系列作业活动的过程”[5]。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作业态度和作业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应加强对作业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围绕知识去思考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去探究方法,通过方法去反思知识和问题之间的联系,在反思中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简单地模仿教师的讲授完成问题的解答过程。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问题中的关键词、句、式,如何挖掘题设中的隐含条件,如何发现解题的突破口,如何实现问题的转化或分解,如何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等,使学生能够在作业中实现对作业问题所含的思想、方法的提炼,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邢秀茶,何俊华,等.考试文化、成功文化到主体发展文化——学校文化样态现状与展望[J].全球教育与展望,2012(7).

[2] 孟建伟.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转变[J].教育研究,2007(1).

[3] 吴文刚.试论传统学生作业的弊端及其改革措施[J].江西教育科研,2003(11).

[4] 郭红霞.论教师的作业哲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2(8).

[5] 许晓莲,陈佑清.有效作业的影响因素及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15(10).

上一篇:春节习俗:三十儿晚上熬一宿下一篇:分析实验室的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