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评选结果

2024-05-13

2007年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评选结果(精选5篇)

篇1:2007年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评选结果

2007年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评选结果

序号 被推荐人 1 胡培松 2 傅尚文 3 高爱新 4 杨悦俭 5 符建荣 6 戴文圣 7 常抗美 8 励建荣 9 唐 毅 10 何 青 11 江 波 12 杨国梁 13 徐高福 14 王志镛 15 冯晓宇 16 张邦辉 17 马荣荣 18 汪首开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工作单位 中国水稻所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 浙江省农科院 浙江省农科院 浙江林学院 浙江海洋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浙江省水文局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 余杭区本牌中华鳖管理协会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宁波首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序号 被推荐人 19 陈学智 20 朱立科 21 李金军 22 蔡 烁 23 缪海良 24 沈吾山 25 鲍正发 26 郑青松 27 余 震 28 马永钧 29 罗海忠 30 陈俏彪 31 徐象华 32 金关荣 33 骆耀平34 尹兆正 35 顾晓英 36 陆建定 37 蒋学辉 38 黄 武 39 竺锡雅 40 郑礼法

性别 工作单位

男 浙江省农科院(省派科技特派员)

男 温州一鸣食品有限公司

男 嘉兴市农科院 男 湖州上跃龟鳖苗种有限公司 男 绍兴咸亨绍鸭育种有限公司

男 绍兴市农科院 男 金华市农科院 男 玉环县海洋与渔业局 男 浙江不老神食品有限公司 男 舟山兴业有限公司 男 舟山市水产研究所 男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 男 丽水市林科所(市派科技特派员)男 浙江省农科院(省派科技特派员)男 浙江大学(省派科技特派员)男 浙江大学(省派科技特派员)女 宁波大学(省派科技特派员)

男 浙江省畜牧兽医局 男 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 男 浙江省农村能源办公室 女 浙江省农机管理局 男

浙江省林业厅 序号 被推荐人 41 徐晓林 42 娄伟平43 方伟文 44 胡金龙 45 孙利祥 46 蒋玉根 47 胡国良 48 卜利源 49 姚福军 50 郑岳夫 51 金武昌 52 贺 坤 53 王宗沛 54 罗建能 55 林青兰 56 吴树业 57 朱如云 58 林 辉 59 陈永兵 60 朱永明 61 陈志俭 62 祁水琴

性别 工作单位

男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省派科技特派员)

男 新昌县气象局 男 淳安县果树技术推广站 男 杭州滨江果业有限公司 男 杭州市种子技术推广总站 男 富阳市农技推广中心 男 临安市森防站(市派科技特派员)男 萧山区农业局(区派科技特派员)男 桐庐县农技推广中心(县派科技特派员)

男 象山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 男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 男 鄞州区林业技术管理服务站 男 宁海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男 慈溪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女 温州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男 瑞安市农业局

男平阳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指导站

男 苍南县农业局农业站 男 温州市农科院 男 温州市特产站 男 永嘉县农业局水产站

嘉兴市南湖区绿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序号 被推荐人 63 金水华 64 俞慧明 65 朱嘉燕 66 周叶林 67 沈学根 68 蔡炳祥 69 查晶明 70 王云华 71 王锡金 72 李建华 73 屠银华 74 王华新 75 赵品福 76 石有趣 77 黄洪明 78 厉永强 79 黄世荣 80 张尚法 81 丁理法 82 周 斌 83 何桂娥 84 陈中泽

性别 工作单位 男平湖市畜牧兽医局 男 嘉兴市食品开发办公室 女 秀洲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男 海宁市林业果树技术服务站 男 桐乡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男 德清县农业局农作站 男 湖州市畜牧兽医局 男 湖州市农业局农作站 男 绍兴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男 诸暨市经济特产站 男 上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男 金华市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 男 婺城区科教信息服务站 男 浦江县蔬菜办公室 男 兰溪市粮油技术推广站 男 东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男 永康市经济特产站

男 金华市农科院(市派科技特派员)男 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男 浙江百花园林有限公司 女 台州市经济作物总站 男

三门县林业特产局

序号 被推荐人 85 王光灿 86 周祖昌 87 陈清建 88 刘奕秋 89 刘春荣 90 姜海燕 91 顾冬珍 92 吴柏林 93 徐国辉 94 江鸿飞 95 包坚敏 96 曾秋敏 97 周晓音 98 曹隆枢 99 翁益明 100 朱静坚

性别 工作单位 男 仙居县科技局 男 天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男 椒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市派科技特派员)

男 衢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男 衢州市柑桔科学研究所 男 江山市农技推广中心 女 衢州市农业局特产站 男 龙游县林业种子种苗管理站 男 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 男 普陀区农林水利局 男 岱山县海洋与渔业局 男 云和县林业局

女 丽水市农业局(市派科技特派员)男 龙泉市真菌研究所(县派科技特派员)

男 遂昌县林业局 男

缙云县农业局

篇2:2007年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评选结果

选活动的通知

省教科规办〔2008〕11号

各市及义乌市教科规划办、有关高校:

为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工作者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繁荣我省教育科研事业,根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开展浙江省第六届(2006—2007年)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的评选活动。现将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成果范围和要求

(一)申报的成果必须是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规划以上课题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教育部规划以上课题(包括经省教科规划办备案的子课题),必须以各级各类教育和各学科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原创性。

(二)申报研究成果期限为2004年(含)以后批准立项的各类研究课题,其成果必须在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期间取得,即在此期间结题的课题研究成果。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

1.科研成果为一本专著中的部分章节或一套同名多卷(册)本著作中的部分卷(册)。

2.申报人不是成果的主要拥有者(以是否著名在前、是否课题负责人等方式认定)或成果归属有争议的。

3.未经省教科规划办备案的教育部各类课题的子课题研究成果。

4.已取得国家教育部、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及教育厅基础教育成果奖的。

二、申报评审程序

(一)初审:各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是幼儿园、中小学及市属教育行政、科研等部门的初审单位;各有关高校由科研处(所)负责初审;省教育厅各处(室)、厅直属单位和其它在特定领域等单位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负责初审。

(二)复审:各初审单位必须在11月30日前将申报材料寄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复审前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将对审报材料的资格及规范性进行核实,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不参加盲评。

(三)评审:12月份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委托国内知名专家(外省)进行活页盲评打分,并根据活页盲评打分结果,从高分到低分产生候选科研成果,再将候选成果送省第六届教科研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将在“浙江教育网、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等媒体公示,并设置为期一个月的成果争议期。

(四)终审:成果争议期结束后,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终审,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三、申报名额分配

(一)各市名额分配由基数和机动数两部分组成,机动数以浙江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获奖总数的50%计,各市申报总数为基数+机动数)。

1.基数:杭州、宁波、温州各20项,金华、台州、绍兴各15项,嘉兴、湖州各10项,衢州、丽水、舟山各6项,义乌3项。

2.机动数:杭州11项、宁波5项、温州6项、金华4项、台州9项、绍兴2项、嘉兴3项、湖州4项、衢州2项、丽水1项、舟山1项、义乌1项。

3.省教育厅5项,教育厅直属单位各1项。

(二)各高校名额分配: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4项,设有教育学院(师范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各3项,其它本科院校和设有教育学院(师范类专业)的专科院校各2项,其它专科院校各1项。

四、其它

1.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评审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结题证书复印件》、《成果活页评审表》各一式五份(有关附件不作要求,可随报一式二份);填写《成果活页评审表》不能出现有关学校、个人等提示性信息,确需出现的一律改为“××”学校或“×××”,违反申报规定将取消参评资格;评奖工作结束后,所有申报材料概不退还。《申报·评审书》、《成果活页评审表》等可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下载,网址:.cn--教科规划栏。

2.集体成果的申报人数最多限5人,即:课题负责人1名,课题组成员4名。

3.评审费:成果申报仍需交纳评审费每项300元(含计算机录入费);各市、各高校在报送出成果材料的同时,请统一通过银行汇评审费(户名: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帐号:***0205,开户行:工行杭州文三路分理处),汇款单中须注明申报单位及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等,以便及时寄回收据。

4.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设一等奖10项(奖金各4000元)、二等奖30项(奖金各2000元)、三等奖80项(奖金各800元)。

5.根据有关规定,计划单列市宁波的获奖成果奖金由宁波市教育行政部门参照发放。

6.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本次获奖成果,获奖人所在单位须给予配套奖励。

篇3:2007年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评选结果

“玉米机械化综合高产配套技术”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之一。加强农业科技项目推广工作, 是将农业、林业、水利等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推进农业生产科技进步, 培养新型职工, 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新技术普及推广, 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的重要措施。2007年以玉米生态区-品种-栽培模式-技术措施系列配套为目标, 综合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经验, 以突破增产限制因素为重点, 开展了大规模农业新技术推广, 使生态区-品种-栽培技术, 试验田、示范田、辐射田紧密衔接, 实施和推广了黑龙江垦区玉米机械化综合高产配套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新技术, 实现了多项先进技术的“综合效应”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的“规模效应”, 以及实施过程中与农场的“协作效应”, 发挥科学技术对玉米生产过程的增产作用, 提高了农场职工科技素质。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 还将探索成果转为生产力的新模式, 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提高黑龙江垦区玉米生产综合能力和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 同时为项目农场玉米生产区域化、模式化、系统化、规范化栽培服务。

1 项目来源

2007年初,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开发办公室提出“玉米机械化综合高产配套技术”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之一,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 随后确定了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和项目建设单位, 3月13日在哈尔滨召开项目单位对接会, 项目开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2 项目指标

通过推广玉米栽培模式及优质品种, 确定适合黑龙江省军川、八五三农场环境条件下的1~2种玉米栽培模式及主栽品种;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玉米专家系统软件的应用, 科学精准施肥, 增产、降耗、增效。

a.产量目标 每个示范区面积为8hm2, 产量达到11250kg/hm2;辐射区面积6000hm2, 产量达到8500kg/hm2以上。

b.效益目标 每公顷增产玉米500kg以上, 新增效益480万元以上。

3 项目单位玉米生产的限制因素及采取的技术路线

3.1 玉米生产限制因素

a.军川农场 ①土壤容重偏高, 多为暗棕壤, 雨水冲刷容易造成板结, 春季影响出苗。②春季十年九旱, 水分不足。③肥料投入量小, 复合肥料养分纯量不足。④地块间密度差异较大。

b.八五三农场 ①半山区, 春季十年九涝, 积温不足。②草甸白浆土面积较大, 有机质含量低, 土壤瘠薄。③肥料投入量不足也是玉米增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④田间玉米群体结构不太合理, 有稀密不匀的情况。

3.2 项目采取的技术路线

根据黑龙江省军川、八五三农场玉米生产的限制因素, 采取选择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模式、构建高产群体结构及测土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 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玉米高产为主要目的, 全程机械化为手段, 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实现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的良好结合。

4 项目取得的重要进展

4.1 产量突破

专家组 (东北农业大学玉米专家金益教授以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分局农业局领导) 对项目地块进行了田间测产验收。测产结果:示范田军川科技园区、八五三农场二分场5队7-1号玉米产量分别为12229.5、13599.0kg/hm2, 扣除田间收获损失10%, 实收产量分别为11005.5、12238.5kg/hm2, 平均产量11622.0kg/hm2, 比示范区项目指标增加372kg/hm2;辐射田实收产量分别为8992.5、9750.0kg/hm2, 平均产量9371.2kg/hm2。比项目指标增加871.2kg/hm2。预计总增产玉米1045.5万kg, 可增收益836.4万元, 比2004~2006年 (7500kg/hm2) 总增产玉米1796.4万kg左右, 增加收益1149.7万元。示范田、辐射推广田在2007年春季低温、夏季严重干旱的不利气候条件下, 取得了玉米高产、高效, 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开发办下达的合同任务与指标。

4.2 栽培技术突破

对项目区采用几种栽培模式示范比较, 确立了适合项目区的区域高产栽培模式。适宜军川农场土壤、气候条件的栽培模式是小垄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原垄卡, 建议军川农场玉米栽培方式以小垄密为主;适合于八五三农场土壤、气候条件的栽培模式为大垄垄上行间覆膜>小垄密>原垄卡, 建议八五三农场玉米攻关田采用大垄垄上行间覆膜, 生产田主要采用小垄密植栽培为主, 关键要解决密度与匀度的问题。豆茬原垄卡适合有机质较高的草甸黑土上应用, 在暗棕壤土、白浆土上应用产量偏低。

4.3 品种突破

根据项目区土壤、生态、气候特点, 引进多个玉米品种用在示范区, 从而选出适合项目建设单位生产应用的新品种绿单1号、哲单37号、垦单5号等。9月份与农场农业科、科技科、科技园区技术人员到示范田、辐射田, 对项目推广的玉米品种产量性状等构成因素进行了细致的调查。

通过对玉米品种产量等性状综合分析, 在军川农场表现产量高、抗旱、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为绿单1号、哲单37号、绥玉7号等, 产量分别为11091.9、11005.5、8975.8kg/hm2。在八五三农场表现好的玉米品种为垦单5号、绿单1号、绥玉7号等。产量分别为12240.6、12700.1、12933.8kg/hm2。

4.4 玉米群体匀度突破

玉米群体结构是当前限制玉米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调查田间株距变异系数在60%左右, 2007年通过采用种子分级、精量点播、限深播种等技术, 使玉米苗匀、苗壮、苗齐。田间调查分析, 八五三农场玉米株距变异系数为42.6%, 军川农场玉米株距变异系数为40.8%, 株距变异系数明显降低, 说明玉米群体结构趋于合理。

4.5 探索棕壤土、暗棕壤土、白浆土耕作技术

对2个农场多年来不同耕作措施进行调研和田间调查, 秋翻起垄、深松耙茬起垄, 春季出苗整齐, 长势好, 白浆土秋翻、秋耙、秋起垄或浅翻深松好于耙茬起垄的效果。建议对容重高、易板结的棕壤土、暗棕壤土、白浆土等地块, 秋季整地采用翻耕或浅翻深松措施;对准备采取玉米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方式栽培的地块, 必须秋整地、秋起大垄, 避免春季整地。

4.6 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根据军川农场、八五三农场测土施肥基本情况, 技术依托单位技术人员收集土壤化验数据, 分类整理, 选取有代表性的数据, 利用专家系统, 计算项目示范田、主要辐射田施肥量。结合实际经验, 建议种植户合理应用施肥结构、施肥量、施肥方法。克服盲目施肥的弊端, 节省开支, 降低成本, 又促进土壤养分平衡, 满足玉米对营养的需要, 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5 项目保证措施

5.1 组织技术培训

新技术的推广培训是核心, 对作业区技术人员和农户进行集中培训。1~2月份农场组织技术人员冬季培训, 李艳杰等前去授课。农场技术人员又深入各个作业区进行基层培训。项目区开展了科技大集、现场答疑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玉米大垄垄上机械化行间覆膜技术、小垄密栽培技术、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健身防病技术、三秋技术等, 通过各种方式培训人数达4000人左右。

5.2印发技术资料

为全面普及应用新技术、新成果, 项目专家组科技人员及农场农业技术人员, 参与编写实用技术资料《黑龙江垦区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规程, 印制技术手册5000份, 并分发给示范户, 做到示范点人手一册。

5.3应用玉米新品种和新肥料

项目示范区应用垦单5号、绿单1号、哲单37号、东农251等新品种及生物有机肥、生物钾肥等, 对项目重点地号的种植户所购买的玉米新品种和生物肥, 直接给予资金上支持, 提高了种植户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为项目的开展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5.4全程技术跟踪服务

从制定实施方案、培训、确定品种、肥料、落实地块到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治、田间调查、测产验收, 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服务。

6对项目建设单位玉米生产的意见

a.军川农场玉米生产应秋整地、秋起垄、早播、重施肥;采取小垄密植栽培模式;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品种以绥玉7号、哲单37号为主, 绿单1号垦单5号等搭配种植, 病虫害综合防治, 实施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标准化。

篇4:2007年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评选结果

根据评选结果,十大地质科技新进展为:汉江石——一种新结构类型的新矿物、青藏高原深部物质流动方式多样性机理研究、中国成矿体系综合研究取得实质重大进展、推覆构造研究在福建找矿中的应用取得突破、中国铀矿床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西天山造山带铁铜金矿资源评价与研究、裂缝性油气储层形成机理与评价预测新技术、山东东营凹陷盐家深层砂砾岩油藏地质模型与勘探实践、核磁共振找水仪研制与开发、华北作物布局灌溉耗水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适应性研究。

十大地质找矿成果是:甘肃省玛曲县格尔珂发现特大型金矿、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再获特大型金矿;辽宁省本溪市思山岭发现特大型铁矿、新疆和布克赛尔县白杨河地区发现特大型铀铍多金属矿床、安徽省南陵县姚家岭发现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特大型矿床、河北省涞源县杨家庄镇木吉村获得大型铜钼金矿床、湖北省远安县杨柳发现特大型磷矿、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高力罕发现特大型煤田、山东省曹县发现大型优质焦煤煤田、福建省武夷山市桃棋发现优质石墨矿床。

本届“双十”评选的评委会由来自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冶金、有色、核工业、地震、煤炭、化工等行业,中石油、中石化、中国水电工程等单位的10多位两院院士、专家组成。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任评选委员会主任。

评选结果从全国各省地质学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推荐的101个申报项目中产生。此次评选结果显示出2010年中国地勘行业工作成果的一些特点:科技成果方面,创新性成果,继前几年的恐龙研究后,中国的新矿物研究出现突破,引起国际业界的广泛关注;青藏高原研究仍然是大家关注的重点,而且成果倍出;支撑矿产资源找矿的综合研究出现新的高潮;新理论广泛应用并带动新技术的大发展。在地质找矿方面,金矿的发现最为突出,发现了一系列特大型金矿床;多金属和铁矿的找矿也有不少重大突破;在能源矿产领域,煤炭发现取得可喜成果;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找矿难点地区出现找矿突破;非传统能源找矿得到普遍重视并出现快速发展的苗头。

篇5:2007年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评选结果

本论文评选活动由评委会的专家学者及戏剧之家杂志社的审稿编辑通过层层筛选,从《戏剧之家》每期刊发的论文中进行评选,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点评,并对获奖论文给予表彰奖励!

以下公布2015年09(下)的获奖论文名单,并由衷地对获奖的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专家点评(合议):

一等奖:《两颗不安的灵魂——比较卡捷琳娜和周繁漪的形象关联》

鲍静旗(湖南师范大学)

俄国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中的卡捷琳娜,中国戏剧家曹禺《雷雨》中的周繁漪:一个因绝望迎向死亡,另一个则因痛苦陷入疯狂。世人普遍认为,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她们的命运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但是, 本文作者却出人意料地提出,她们选择以自杀和疯癫来终结自己的生命,未尝不是她们反抗封建家长制和男权制的彻底胜利。这无疑是一个极为耐人寻味的观点,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思索,有值得回味之处,而这,往往便是成功论文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者以饱含同情与义愤的笔触,对卡捷琳娜和周繁漪的命运作了回顾,为她们的遭遇感到深深不平。卡捷琳娜勇敢地迈出了自己的脚步,周繁漪也不顾一切地奋力控诉,她们都拒绝隐忍,要挺身反抗命运的暴虐毒箭,纵然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纵然是陷入了疯狂,却远比默默度过这苦闷煎熬的一生更为有价值。作者指出,她们用微弱的光线,照亮了其他人的备受压迫的悲惨生活,让人们开始觉醒和反思社会的黑暗,去冲破封建制度的压迫,最后寻找到了生命灵魂另一种意义上的自由与解脱。

或许,卡捷琳娜和周繁漪确实取得了胜利,但她们的胜利,却仍然是无可奈何的胜利,通过主动迈出绝境中的最后一步,她们把自己连同不幸的根源一同拉入了深渊。作者揭示出这种无可奈何的“胜利”,彰显出了人生之选择与人生之意义之间的巨大张力,对于世人而言,更无异于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了“生存还是毁灭”的永恒之问, 令人不得不凝神深思。

在女性主义的征程上,人们应当感激卡捷琳娜们和周繁漪们所作出的抗争与牺牲。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奥斯特洛夫斯基和曹禺先生,他们以自己手中的笔,通过戏剧这样一种艺术形式,使卡捷琳娜和周繁漪的灵魂获得了永恒的存在形式,关于她们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在世界各地上演着,她们的命运,也由此被了解、被同情、被反思。这是卡捷琳娜和周繁漪的胜利,也是戏剧的胜利。感谢本文作者,让我们重温了这份沉痛、勇气与担当,也让我们更好地看清了这悲剧中闪耀的胜利之光。

二等奖:《吴兰征〈绛蘅秋〉戏曲的特点探析》

李梓阡(安徽大学)

《红楼梦》以男子之笔写闺阁之事,《绛蘅秋》则以女子之笔改写《红楼梦》——二者之间的视角转换,以及笔触的精微不同,自然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本文作者通过认真对比《红楼梦》与《绛蘅秋》,重点探讨了《绛蘅秋》 的创作主旨、艺术特色,并指出吴兰征在《红楼梦》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对女性人物的心理、性格以及精神气质等进行了更为细致、深刻的描写,将女性作者的文采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层次分明,举例精当,选题看似易于行文,但若非熟读《红楼梦》与《绛蘅秋》,却无法做到信手拈来, 举重若轻。于字里行间,更可见作者对文学与戏曲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清代才女吴兰征的喜爱与推崇。作者在文中更进一步指出,与其说吴兰征描写的是红楼中女性的际遇,不如说是对自己生活情境的真实写照。吴兰征的笔,为红楼中的闺阁女子“画”了“像”,而本文作者的笔,则又将吴兰征的“画像”与红楼中人的“画像”一起生动地勾勒了出来,亦使得文章更为精巧可读,值得品味。

二等奖:《李渔白话短篇小说中的“忠孝节义”观》

李燕(江苏师范大学)

李渔的作品中有许多鲜活的人物,他们身上有着朴素的爱恨与欲求,这些人物在李渔的笔下获得了生命,呈现出世间百态,读来脍炙人口,却又有劝惩教化之功用。这是由于李渔洞察世人“喜读闲书,畏听庄论”的特点,积极顺应现实,以通俗文学之形式,化“庄论”为“闲书”,反而产生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

本文作者准确提炼出李渔白话短篇小说中反映“忠孝节义”的典型作品,以凝练的文笔,对李渔的作品作了条理清晰的梳理和主旨鲜明的解读。前人早已指出,李渔的作品处处彰显“忠孝节义”,却又并非“全忠全孝全节全义”; 而本文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敏锐地辨别出,在李渔所弘扬的“忠孝节义”中,“忠孝义”的思想并没有突破当时的社会认识,但是“节”的思想却超出了时代的局限。对于不了解李渔作品的读者而言,这是一篇很好的导读; 而对于了解李渔作品的读者,亦不妨透过这篇论文,作一次更为深入的重温,并收获一些新鲜的视角。

二等奖:《评张元〈过年回家〉:情感的回归与意识形态的询唤》

伊正慧(四川音乐学院)

两个破碎的家庭,重新组合成一个家庭,父亲和母亲带着各自的亲生女儿,却由于猜忌、冷漠和自私,无法真正融合为“一个”家庭,最终导致继母的女儿杀死继父的女儿,锒铛入狱——本文作者怀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悲悯之情, 对影片《过年回家》中的情感回归之旅作了细致的剖析,带给人们深刻的反思。

本文对影片中人物心路历程的解读是真切而深入的,为读者深刻地展现了一个家庭如何因情感天平的失衡,濒临毁灭;又如何在艰难的回归之旅中,重新构筑起“家”所应该承载的意义。作者的行文于沉痛中透露出坚定的力量, 足以唤起人们对于家庭关系问题、青少年成长问题的深切关注,具有不容忽视的警示作用。

特别说明:

上一篇: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下一篇:合同管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