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电杆生产技术协议书

2024-05-28

混凝土电杆生产技术协议书(精选9篇)

篇1:混凝土电杆生产技术协议书

生产技术协议书

混凝土电杆生产技术协议书

(以下简称买方),(以下简称卖方),就(项目名称),依据招标(谈判)编号为 招标(谈判),经友好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原材料

水泥: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电杆采用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不低于425的快硬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分别符合GB175、GB199、GB748、及GB1344的要求。不得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对有侵蚀地区应根据侵蚀级别(由设计提出)分别采用不同性质的水泥。

集料:砂子采用粗砂,石子采用碎石或卵石。其质量分别符合GB/T14684、GB/T14685的规定。并应符合GBJ204的规定。

水:拌制混凝土采用饮用水,水质符合JG J63的规定。外加剂:参入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其性能符合GB 8076的规定。严禁掺入氯盐类外加剂。

钢材:

(1)钢筋的配置:纵向受力钢筋沿电杆环向均匀配置,其根数不少于国家标准规定或设计要求。同一根纵向受力钢筋不得有一处以上的接头。(2)钢筋骨架各项尺寸公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主筋(纵向受力钢筋)间距允许误差控制在5mm;架立圈间距允许误差控制在±20mm;架立圈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40架立圈直径;骨架长度偏差控制在±10mm;螺旋筋间距控制在±10mm;法兰盘倾斜偏差控制在±2mm;钢板圈倾斜偏差控制在±2mm。

钢筋的焊接

钢筋接头的焊接技术要求符合GB50204的规定,其接头处的强度不小于钢筋本身的强度。主筋与钢板圈或法兰盘的焊接高度等于被焊接钢筋直径的25%,不得小于4mm,宽度等于焊接钢筋直径的50%,不得小于8mm;主筋应与钢板圈或法兰盘保持垂直。焊接应平滑均匀无中断现象,被熔过的金属在焊接缝上呈鱼鳞状,无裂缝及气泡;

混凝土

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电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试验确定。纵向受力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钢板圈、法兰盘接头端纵向受力钢筋顶部,采取有效防腐措施处理。

脱模强度:脱模时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电杆抗压强度不低于20MPa。当气温在25℃以上时,电杆在水池中养护或洒水保湿养护,保证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

二、制造要求

1、制造和检验用的量具、量仪均具有相应的精度,并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

2、钢筋分项工程:钢筋的下料、加工、焊接以及允许偏差等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进行,整根杆段及叉梁的纵向钢筋不得有接头。

3、混凝土分项工程:混凝土的配比计算、施工、检验以及允许偏差等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等规范的规定进行。整根杆段及叉梁的混凝土应一次离心制做成型,不得留有施工缝。

4、接头钢圈、叉梁两端连接钢板等钢板的切断,按有关规定优先采用机械剪切,其次采用自动、半自动火焰切割,尽量避免手工火焰切割。

5、接头钢圈等钢板的制弯,按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规定采用冷弯或热弯(加热温度为 1000—1100℃),不采用氧—乙炔割炬、割咀烘烤方法制弯。构件制弯后其边缘应圆滑过渡,表面没有明显的褶皱、凹面和损伤,表面划痕深度不大于 0.5mm。

6、电杆接头、预埋件及预留孔

电杆分段制造时,接头按设计要求制造;主筋与连接件的连接,预段力钢筋采用先穿筋后镦头的方法,镦头的承力面应在同一平面内。焊接质量应符合 GB J204 的规定;电杆接头强度不低于接头处断面承载能力的 95%;预埋件、预留孔及泄水孔按设计图纸设置,并清理干净;接地螺母、脚钉母、接线盒等的外露金属部分有明显标记,并清理干净。标志、包装、运输

1、标志

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识:距根端3.5m设置永久性标志:制造厂家、制造年份、配筋。以保证安全地到达目的地,特别注意避免产品丢失或包装错误。

2、贮存及运输要求 贮存

(1)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电杆堆放场地坚实平整;根据不同杆长分别采用两支点或三支点堆放;杆长小于或等于12m,采用两支点支承;杆长大于12m,采用三支点支承。或采用经特殊处理过的场地进行堆放。(2)按品种、规格、荷载级别、生产日期等分别堆放。锥形杆梢径大于270mm和等径杆直径大于400mm时,堆放层数不得超过4层;锥形杆梢径小于或等于270mm和等径杆直径小于或等于400mm时,堆放层数不得超过6层。

运输

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电杆装卸过程中,每次吊运数量,梢径大于170mm的电杆,不超过3根;梢径小于或等于170mm的电杆,不超过5根。起吊运输时,采用两支点法,装卸起吊应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产品由高处滚向低处,必须采取牵制措施,不得自由滚落;电杆支点处套上一软织物(草圈等),或用草绳等捆扎,以防碰伤;按需方要求送到指定地点。

买方代表[签字]: 卖方代表[签字]:

单位[盖章]: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篇2:混凝土电杆生产技术协议书

1.1为贯彻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加强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行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程。1.2本规程适用于按GB4623《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GB396《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标准生产的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1.3凡本工艺技术规程中未作规定的部分,按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1.4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通过试验和鉴定后方可使用。如新技术的应用和本规程不相适应时,可另制订专项规程。

1.5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本技术规程,并结合生产实际,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2.原材料 2.1水泥

2.1.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快硬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分别符合:

GB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99《快硬硅酸盐水泥》; GB1344《矿渣硅酸盐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748《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的规定。电杆生产用水泥强度等级:

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 钢筋混凝土电杆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

2.1.2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应按进厂顺序分别存放。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2包,库内应有防潮措施。

2.1.3水泥存放不得超过三个月,过期或对质量有怀疑时,需按规定重新检验后使用。2.1.4使用袋装水泥时,不同厂商、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用,水泥中不应有夹杂物和结块。2.1.5使用散装水泥时,不同厂商、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得混放在同一罐内,水泥中不应有杂物和结块。2.2细骨料

应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粗砂,其细度模数宜为2.3-3.2、含泥量不得大于2%,其它各项指标须符合GB/T14684《建筑用砂》的有关规定。2.3粗骨料

应采用卵石或碎石,含泥量小于1%、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1/2壁厚或钢筋最小间距的3/4,其它各项要求须符合GB/T14685《建筑用卵石、碎石》的有关规定。2.4水 拌和混凝土用水宜采用自来水和洁净天然水,并符合JGJ63《混凝土拌和用水》。2.5外加剂使用外加剂应按照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和GB8077《混凝土外加剂均质性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经试验后选用合适的品种并确定其掺量。2.6钢材

2.6.1电杆所用钢材的品种、规格,均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进厂钢材应有质量保证书,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6.2预应力钢筋应优先选用变截面钢筋。2.6.3钢材的技术要求与验收规定

2.6.3.1生产用普通钢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3788《冷轧带肋钢筋》、GB701《低碳钢热轧园盘条》和GB/T700《普通碳素结构钢》的有关规定。2.6.3.2碳素钢丝、刻痕钢丝和螺旋肋钢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筋》和GB2103《钢丝验收、包装、标志、质量证书的一般规定》的规定。

2.6.3.3冷拔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343《一般用途低碳钢丝》规定。

2.6.4钢筋(丝)经检验合格后,应按不同厂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强度等级分别堆放并标识,不得混放,并应避免锈蚀和污染。

3.钢筋加工和半成品骨架制作 3.1钢筋

3.1.1钢筋不得有颈缩,表面不得有裂纹、损伤。钢筋和钢丝表面应洁净,如有油渍、漆污、浮皮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3.1.2预应力钢丝宜采用变截面钢丝。

3.1.3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成盘的钢筋或变曲的钢筋均应调直。3.2钢筋加工

3.2.1预应力钢丝经调直、定长切断后的长度相对误差应不大于钢筋长度的1.5/10000。

3.2.2非预应力钢筋的对焊宜采用闪光电焊,焊接技术要求应符合GB50204的规定,其接头处的强度应不小于钢筋本身强度。3.2.3热轧光圆钢筋用作冷拉强化时,应先焊后拉。其冷拉总延伸率对Ⅰ级钢不大于10%,Ⅱ级钢不大于5.5%,Ⅲ级钢不大于5%,Ⅳ级钢不大于4%,5号钢不大于6%。3.2.4热轧光圆钢筋或热轧螺纹钢筋在调直除锈时,其延伸率Ⅰ级-Ⅳ级钢为3%-5%,5号钢不大于4%。3.3半成品骨架 3.3.1钢筋半成品应按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制作。

3.3.2纵向受力钢筋沿电杆环向均匀配置,其根数不应少于国标规定或设计要求。3.3.3螺旋筋的直径、螺距断面应符合以下规定: 3.3.3.1预应力混凝土电杆螺旋筋螺旋筋直径: a)梢径小于190mm的锥形杆不小于2.5mm; b)梢径等于190mm的锥形杆不小于3.0mm;

c)锥形杆的梢径或等径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30mm的杆段不小于4.0mm,或按设计图纸配置。螺旋筋间距:

a)当锥形杆杆段梢径小于或等于170mm时,间距不大于150mm,杆段梢径大于170mm时,间距不大于100mm; b)等径杆不大于100mm;

c)所有杆段的两端,螺旋钢筋应密缠3-5圈。3.3.3.2钢筋混凝土电杆螺旋筋 螺旋筋直径宜采用2mm-6mm,其间距不大于150mm。当手工缠绕时,螺旋钢筋应用钢丝与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或用接触焊固定;当用机械缠绕时,两端必须挂牢,且两端密缠3-5圈。3.3.4预应力钢筋半成品

3.3.4.1预应力钢筋的镦头强度不得低于该材料标准强度的95%(达不到时,可降低强度使用);镦头的直径一般为钢筋直径的1.5-1.8倍;镦头不得歪斜和有裂纹。

3.3.4.2架立圈应求园正,椭园度及外径公差不得大于1.5mm,不平度不得大于3mm,架立圈接头力求重合,并按规格堆放,不得混放。

3.3.4.3预应力钢丝的架立圈,应与主筋垂直。3.3.5普通钢筋半成品

3.3.5.1主筋对焊接头在500mm或不小于主筋直径3.5倍的区间范围内,接头总截面积不得大于主筋总截面积的25%;焊接骨架的接头总截面积不得大于主筋总截面积的5%;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一处以上接头。

3.3.5.2架立圈应园正,椭园度及外径公差不得大于1.5mm,不平度不得大于3mm,架立圈应用电弧焊与主筋焊接牢固并与主筋垂直。

3.3.5.3螺旋筋的配制应符合电杆现行标准规定,在骨架两端应密绕3-5圈。3.3.5.4用电弧焊焊接的钢筋骨架,钢板圈及法兰盘应满足下列要求: a)为防止焊接咬边缺陷,不宜采用过大电流,焊接角度必须准确,焊接缝隙不得超过钢筋直径或钢板圈厚度的10%;

b)主筋与钢板圈或法兰盘的焊接,焊接高度应等于被焊接钢筋直径的25%,但不得小于4mm,宽度等于焊接钢筋直径的50%,但不得小于8mm,其主筋应与钢板圈或法兰盘保持垂直; c)焊接应平滑均匀无中断现象,被熔过的金属在焊接缝上应呈鱼鳞状,无裂缝及气泡; d)为保证钢筋骨架在混凝土环向截面上的设计位置,钢筋骨架沿着纵向每隔1.5米在环向均匀放置三个水泥垫块或塑料垫块。

3.3.6钢筋骨架各项尺寸公差不得超过表1规定。表1 项目

允许误差 主筋(纵向受力钢筋)间距

5mm 架立圈间距 ±20mm 架立圈垂直度偏差 1/40架立圈直径 骨架长度偏差 ±10mm 螺旋筋间距 ±10mm

法兰盘倾斜偏差 ±2mm 钢板圈倾斜偏差 ±2mm

3.3.6钢筋骨架堆放要求如下:

a)钢筋骨架堆放时,严禁抛掷和拖移,以免变形。

b)钢筋骨架分规格整齐堆放,对焊接骨架的堆放层数:当杆长小于≤12m时,不超过四层;杆长大于12m时不超过三层。c)搬运钢筋骨架,其受力点应为架立圈与主筋交叉处,起吊时受力点不少于2点。d)骨架在使用时不得有锈蚀、脱皮、松动、坍垮、油污及附杂物。3.3.7钢筋骨架经检验合格并标识后方可使用。

3.3.8骨架在冬季和雨天焊接时,未冷却前严禁碰冰雪和雨水。4.成型工艺 4.1混凝土的配制

4.1.1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50;钢筋混凝土电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试验确定。4.1.2配料

4.1.2.1严格按规定的配合比配料,其原材料称量偏差:水泥、水、外加剂不大于±1%;砂、石不大于±2%。称量器具定期检验,计量装置称量前检查,符合要求方能使用。4.1.2.2应随气候变化测定砂、石的含水率并及时调整配料,冬季不得含冰块。4.1.3混凝土搅拌

4.1.3.1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其搅拌时间经试验确定。4.1.3.2搅拌第一罐混凝土时,应适当增加水泥用量。

4.1.3.3混凝土混合物应即拌即用,最长停放时间:当室温在20℃以下时,不宜超过1h;当室温在20℃上时,不宜超过45min,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2cm-6cm。

4.1.3.4冬季施工混凝土温度不宜低于10℃,并宜适当延长搅拌时间,采用热水搅拌时,水温不得高于60℃。4.2成型

4.2.1钢模必须清理干净,螺丝应齐全完好,钢模内壁及合缝处应均匀涂刷脱模剂。

4.2.2模内的钢筋骨架必须保证在混凝土中的设计位置,钢筋骨架不得扭曲。对主筋、螺旋筋、架力圈、预埋件的位置必须检查校正,合格后方可布料。

4.2.3布料时,模具温度不宜超过45℃。

篇3:混凝土电杆生产技术协议书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所需要的用水量仅为水泥重量的25%~30%。为满足工艺要求,保证混凝土在入模时的和易性和流动性以及离心后的密实度,一般用于混凝土电杆(以下简称电杆)生产的混凝土水灰比要达到0.40~0.45之间,过剩的水在水泥水化凝结完成后蒸发掉,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大量的微小空隙,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干缩率增大,从而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当混凝土配制过程中,水泥和粗骨料配合比一定时,在保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前提下,掺加减水剂可减少混凝土拌合用水近20%,从而极大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和强度。因此,掺用减水剂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高混凝土强度的重要途径。

1 减水剂的作用机理

水泥加水拌和后,由于水泥颗粒间分子引力的作用,而产生许多絮状物,形成絮凝结构,结构中包裹了很多拌合水,从而降低了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减水剂发挥其表面活性作用,致使憎水基端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使水泥颗粒表面均带上相同的电荷,加大了水泥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导致水泥颗粒互相分散,絮凝结构解体,包裹的游离水被释放出来,从而增加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另外减水剂对水泥颗粒的分散作用,使得水泥颗粒与水的表面接触增多,水化比较充分,从而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 使用减水剂应注意的事项

(1)掺加减水剂的混凝土在搅拌后到凝结前减水剂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水泥颗粒的物理分散使Zeta电位下降,水泥初期水化反应增加了减水剂的消耗,因此,生产中减水剂的掺加量应适当提高。

(2)水泥越细C3A和C4AF含量越高,水泥的硫酸钙溶解速率越小,碱含量越高,则坍落度损失越快,因此,生产中要加强各工序间的协调,加快电杆的成型速度。

(3)混凝土混合料入模时坍落度需保持在30~50mm之间才能保证离心成型后没有蜂窝、麻面、空鼓等外观质量瑕疵。

3 用于电杆生产的减水剂选择

大量的实验分析和电杆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证明,使用非引气型的集早强、高效减水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萘系减水剂对水泥颗粒具有极强的分散力,可使混凝土的水胶比大幅度降低,从而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及结构的密实性和耐久性,并可提高其强度(见表1)。

4 成本分析

能源和水泥的消耗是构成电杆成本的重要因素,生产上使用减水剂可节约能源和减少水泥用量,从而可降低电杆生产成本。

(1)电杆生产中使用减水剂可缩短电杆蒸汽养护时间,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并且提高模具周转速率。利用蒸汽的高温湿热环境,对电杆进行蒸汽养护,能加速水泥水化反应过程,促使更多的水化物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加快模具周转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国内电杆生产企业大部分都采用蒸汽养护。北方地区因温差最大在40℃、相对湿度40%~50%,蒸汽养护时间一般为8h。南方地区温差一般为20℃、相对湿度70%~90%,蒸汽养护时间常常在6h。达到脱模强度时,掺加减水剂的电杆和不掺加减水剂的电杆相比,蒸汽养护时间可减少1~2h,降低蒸汽养护费用约20%(见表2),同时也提高了模具使用效率。

注:聚羧酸系减水剂对砂含泥量极为敏感。

(2)长期实践证明,掺入减水剂的电杆在蒸汽养护时静停时间在30~60min之间(根据选用的水泥和减水剂确定),升温、降温速度25℃/h,升温时间2 h。恒温蒸养2~3h。使用通用硅酸盐水泥蒸汽养护最高温度不超过90℃,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蒸汽养护最高温度不超95℃。如果模具量大且单班生产,在平均50℃的低温养护条件下10 h也能达到预应力电杆放张强度,这样还可进一步降低能耗。

(3)电杆生产中使用减水剂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固废排放量:电杆在离心成型时,通过离心力的作用,排除10%~15%左右的混凝土拌合物用水量并带出3%~5%左右的水泥。使用减水剂用水量可减少20%,离心时排出的水泥浆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水泥浪费,降低了固废排放量(见表3)。

生产中,在保证坍落度和混凝土强度不变时掺加减水剂,每m3混凝土可减少水泥用量60kg,降低13.6%。若水泥价格按480元/t、减水剂按5400/t计算,每m3混凝土可降低成本18.54元(每m3混凝土减水剂用量为1.9kg)。

5 生产控制

掺加了减水剂的混凝土性能发生了变化,生产上应着重控制好布料、静停的时间。

(1)要注意缩短各工序混凝土滞留时间

生产企业一般都用布料机取代了人工布料,布料机上都安装有振动装置。掺加减水剂的混凝土在振动的过程中增大了泌水率,使布料机下方的混凝土流动性减小,造成混凝土入模困难、布料不均或布料过多,使杆体壁厚薄不均和杆体壁厚增大,特别是夏季生产,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比较快,应尽量缩短混凝土在各工序中的滞留时间,尤其是在布料机中存留的时间不宜过长。

(2)要注意延长电杆的静停时间

萘系减水剂中木钙具有引气及缓凝性,电杆离心成型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一定的结构强度,所以蒸汽养护时必须延长静停时间,否则蒸养后电杆表面很容易产生微小裂缝、表面酥松、空鼓、粘膜等质量缺陷。如果静停时间不够,大量蒸汽涌入蒸汽养护池内,离心成型的环形电杆在加速水泥水化的同时,混凝土结构会吸入大量的水分,离心时脱出的水分会再次侵入到混凝土结构里,在混凝土没有达到一定强度时,还会造成内壁大面积塌料。

6 结论

合理地使用减水剂可使电杆质量提高,成本降低。但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需严格计量、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坍落度,蒸汽养护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静停时间和养护温度。

摘要:在配制混凝土时掺入合适的减水剂是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是节省能源、节约水泥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混凝土电杆生产中使用减水剂对其质量及成本的影响及减水剂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分析探讨。

篇4:栽电杆协议(范文)

用 地 单 位:(以下简称甲方)土地权属单位:(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因高速公路路基工程1号梁场施工需要,征用乙方土地架设施工用电电杆及线路等。经双方协商就甲方供电施工临时用地,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一、协议期间临时征用地土地使用权及甲方建设的临时设施归甲方。竣工后,临时设施归甲方自行处理,土地使用权归还乙方。

二、补偿款根据甲、乙双方商定,电杆800元/根,拉线500元/个。

三、补偿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共栽电杆4根。电杆:4×800=3200元(叁仟贰佰元整)。合计补偿款:3200元(叁仟贰佰元整)。

四、占地期限:自2016年4月2日起至工程施工结束。

五、补偿款发放到位后,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挡甲方施工,如果乙方阻挡甲方施工,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由乙方承担。

六、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至甲方铁路工程施工结束自行失效。

七、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二份,乙方一份。

甲方(章): 乙方(章):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篇5:水泥电杆生产经验

科技进步是关键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参加混凝土电杆生产技术研讨会,并且与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代表们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钢架混凝土电杆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问题。首先,预祝大会在会务组的精心策划和代表们的配合下圆满成功。刚刚由宜昌昌耀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吴总主讲了水泥电杆的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由浙江永达总经理张总主讲了安全质量营销思路,值得在座各位借鉴,在此我不再另作阐述。

我是***的董事长***,是七十年代中期的泥瓦匠,对水泥、混凝土有较早的认识,一九八八年投身于水泥制品行业,由于专业文化水平较低,谈不上经验交流,只是本人在电杆行业工作了二十六年之久,摸索和了解电杆行业的一些情况,向大家汇报、探讨、共同分享,混凝土电杆的质量,目前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六十年代中期刚开始生产的方电杆和木模手制杆,现已全部更换。

第二阶段在七十年代左右,由国家建设部牵头,常州客车厂研发,钢模和离心机终于问世,改变了原来的设备和工艺,使混凝土电杆质量较原来的有大幅度的提高。随后有部分小设备的发明和创新,使机械化代替了手工制作,精度和质量、速度都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在2006年至今,国网和省网主材料集中规模招标后,水泥电杆在供应商的思想意识有较大提高,随着国家电网建设的规范化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特别是2008年春节的冰雨雪灾后,对电杆的质量要求提出更高标准。

就目前情况来看,电杆总体质量明显优于以前且还在不断提高,电杆的混凝土质量通过自动化搅拌楼的改进,已基本符合要求,但我总认为电杆生产工艺是正确的,就是在人为操作上的随意性较难控制,该行业属粗、重、脏的活,就业的职工总体素质较差,即使企业文化较好的企业,在执行工艺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始终很难执行到位,导致电杆内在质量的偏差,问题有三点:

第一小点:电杆的主筋人工焊接导致主筋分布不均匀。(国标制定标准,即GB/T 4623-2006,5.2.1.8,a点,纵向受力钢筋间距偏差不得超过正负5mm)

第二小点:人工焊接,架立圈的垂直度和架立圈的制作标准影响电杆骨架几何直径尺寸,(国标架立圈垂直度的偏差,即GB/T 4623-2006,5.2.1.8,c点,架立圈间距偏差不得超过正负20mm,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架立圈直径的1/40)钢筋骨架的不标准进而造成内外保层的偏差。

第三小点:人工焊接的技能和认真度较差,员工片面追求利益,焊牢就算,对主筋的横向咬边深度不达标准。(按国家标准为,即JGJ 18—2003,表5.4.2,横向咬边深度为0.5mm)

其实大多数的钢筋通过焊接后直径会变小,抗拉强度降低,这是人为而目测不到电杆的内在质量问题。

鉴于以上几个问题,我认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思路在提升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人管理人难,因为人有情绪化,人控制机械较为可靠和稳定,目前,这个方面已经有宜昌海天超声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锥形电杆钢筋骨架自动滚焊机,我也几次考察,认为这是电杆内在质量控制的保证和方向,能解决以上几个质量控制的难点。同时我也向宜昌海天超声技术有限公司提出:对钢筋骨架自动滚焊机的操作便捷、安全可靠上再下功夫,让用户满意和得到实惠。

我国近年在城镇化建设推进过程中,有大部分电缆入地,但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要想在我国各地区实现小康社会,电气化是根本。

篇6:混凝土电杆生产技术协议书

生产线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

xx省xx彝族自治州xx县人民政府

(以下简称甲方)

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乙方)

xx省xx彝族自治州xx县按照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同时也为进一步改善和完善xx乃至牟定周边相邻的州、县、市房屋新型建筑材料,优化房屋建筑整体结构,提高房屋建筑整体质量,经甲乙双方多次共同磋商,在公平、公证、公开、平等的原则上达成xx州xx县庄三工业园区年产2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为了明确甲乙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特制定以下xx州xx县庄三工业园区年产2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项目合作协议条款;

一、甲方职责

1、甲方以招商引资方式引进乙方开发的新建xx州xx县年产2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项目。

2、甲方通过挂牌方式一次性出让庄三工业园区规划用地20亩提供给乙方作为项目建设用地,乙方需通过挂牌出让方 1

式取得项目土地使用权。土地价格以现行核定的庄三工业园区基准地价8.6万元/亩为基准地价进行挂牌。(出让面积以勘测定界数据为准)

3、甲方必须保证在项目开工建设以前做好进入项目工业园区的“三通一平”,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

4、甲方负责安排县各有关职能部门做好项目前期的协调准备工作,积极主动协助乙方做好相关证照办理和项目报建。必要时提供相关办证报件及相关办证所需材料。

5、甲方应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省、州、县政府出台的相关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给于乙方最大限度的各种政策优惠。必要时协助和配合乙方争取上级的相关项目扶持资金。

6、甲方应充分考虑乙方投资6000万元的资金属于私人一次性投资,投资数额较大,乙方希望在投产初期三至五年内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和减免。

7、甲方在乙方在争取到上级对该项目的扶持资金后,不得与任何形式进行挤占、挪用、截留、甚至扣留,必须及时全额拨付给乙方。

8、在该项目报建、项目实施和项目建成后生产经营过程中乙方所遇到需甲方负责协调处理的相关事项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

二、乙方职责

1、乙方负责认真做好项目前期的考察、分析、可行性研

究论证等项目前期报建和准备工作。

2、乙方负责预计全额投资6000万元,按照国家新型建材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在xx州xx县庄三工业园区新建年产2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

3、乙方必须确保在土地使用手续办结并具备开工条件后4个月内建成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后投产。(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和其它因素以外)

4、在乙方厂区内的资源和原材料乙方无需向任何单位及部门申请、报批,乙方有权自行开采利用。

5、乙方项目所需外进原材料隶属于甲方公共资源,乙方必须有偿使用。(乙方需要外进原材料时,甲方必须协助乙方对项目所需有使用原材料的地点进行勘察、选址,并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办理采用手续。

6、乙方在项目建设及生产经营活动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并随时接受各级有关职能部门的依法监督、督促、检查。

7、乙方必须依法从事经营活动,照章纳税,并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方式进行自主经营管理。

三、履约保证

1、乙方在本协议签订后10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指定账户交付履约保证金50万元作为履约保证。

2、甲乙双方协议签订后,若因甲方单方面原因不能履行该

协议,甲方除应当全额及时返还乙方缴纳的履约保证金外,还应当赔偿和补偿乙方与履约保证金相等数额的损失。

3、甲乙双方协议签订后,若乙方单方面不能履行该协议,甲方有权收回乙方项目开发权,项目履约保证金不在返还。

4、项目履约保证金待项目开工建设时返还乙方50%,剩余部分待项目建成投产时一次性返还乙方。(履约保证金不计利息)。

4、协议签订后乙方必须在xx州xx县注册成立新公司,并确保与该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的相关税费按政策规定、按时、按质、按量缴纳在牟定县相关部门。

5、乙方不得将土地与任何形式进行二次转让和小宗地出让,更不得与其它项目为由使用该土地。

四、协议的生效与失效

1、该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即产生法律效力,协议签订后甲乙双方必须认真履行。

2、甲乙双方如任何一方单方面违反协议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甲乙双方并且必须确保不因领导职务和人事变动而使该协议履行受到影响。

4、乙方年产2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该协议即已经履行完毕、协议自动失效。

五、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项目报建

时如需该协议,在核对和原件无误时可根据需要份数补签)

附: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通过另行协商方式解决,必要时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甲方:xx县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乙方:

法定代表人(协议签订时间:

协议签订地点:

篇7:混凝土电杆生产技术协议书

作为混凝土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电杆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自1952年在良乡电力修造厂正式建立电杆生产线, 1956年各地相继建厂, 以山东、河北、四川产量最高, 1963~1965年研究开发了电热张拉及整模张拉,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家人才战略, 电杆生产也进入了黄金时期, 新技术、新工艺不断产生, 模外组装、模内编丝、绕丝机等设备的更新技术。至今其产品已广范用于城乡供电、交通、通讯及高压输电线路等。作为传统电杆产品的主流品种环形混凝土电杆更以其抗风能力强、承载力大、节约钢材、寿命长、施工方便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电力、民用通讯、铁路运输等领域。

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回暖, 极端气候的天气逐渐增多, 雷电、飓风、冰雹、雨雪、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越来越需要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应该从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等各方面, 综合考虑。环形混凝土电杆将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第一, 大风区混凝土电杆的防风沙。国家电力部、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铁一院等多家单位不断探索这方面的研究。新疆的托克逊地区, 风速最大时可达50m/s, 大风中带着沙石粒, 对电杆的砂浆层撞击力特别大, 电杆迎风面的砂浆很快就被侵蚀掉。2010年4月份, 我到此处, 在内地使用十几年的电杆, 表面侵蚀, 也抵不过在此地区四五个月使用的侵蚀。作为生产企业和设计人员的我们, 应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对于在大风区使用的电杆设计时, 不单出从结构力学性能方面进行验证, 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大风侵蚀入手来提高电杆的可靠性.可以借鉴钢筒复合管的经验, 在电杆根部受风处外表面设计一个厚度为1.5~3.0mm锥形薄壁钢板, 在钢板内层焊接纵向短钢筋, 让后离心内壁, 是混凝土与钢板牢固粘结, 达到整体合一。在大风区通过沙石撞击钢板, 来避免沙石对电杆的侵蚀, 提高电杆的使用寿命。也可以在电杆外表面包裹橡胶底座套等来预防大风对电杆的侵蚀。

第二, 电杆的纵裂问题。通过此次到新疆吐鲁番大风区, 发现部分电杆厂的电杆出现严重的纵裂问题。有的厂家的电杆, 纵裂从电杆的根部一直到顶端全部贯通。对于这种问题, 个人认为:GB4623-2006 (环形混凝土电杆) 5.2.1.7条规定:电杆在其全部长度范围内均应配置螺旋钢筋。螺旋钢筋直径宜才采用2.5mm~6mm, 其间距不易大于120mm, 距两端各1.5m之内的间距不宜大于70mm;6.4条规定:保护层厚度, 纵向受力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个人认为国家标准在设计保护层时, 单纯考虑每年0.03mm的碳化深度, 耐久性为50年。而忽略了重要的一条, 电杆主筋在电杆中的状态, 螺旋筋在平衡主筋产生的预压应力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的膨胀力。个人认为:主筋在电杆中实际状态如下:

主筋在混凝土壁厚中呈现的并不是一条直线。由于架立圈的支撑和紧绕在主筋上的螺旋筋的作用力的作用, 主筋在二个架立圈之间下凹, 呈现的是一条曲线, 螺旋筋对主筋的作用力基本上是均布的, 所以下凹状的主筋可以看做是一条悬链线, 用一条直线穿过这条悬链线, 把其分为上、下长度相等的二部分, 这条直线是主筋真正起作用的位置, 它所在的位置就叫做主筋直径所在圆平均直径。

悬链线方程式为:

对于我们所讨论的问题, 故有

在工程设计中, 当弧垂与档距之比f/L<10%时, 取上式的第1项解析导线悬挂曲线已足够精确, 即:

例如主筋中间位置因螺旋筋作用内偏10mm, 平均直径就会缩小2×10×3/4=15mm

所以, 在结构设计中, 应该考虑主筋及螺旋在电杆中的实际位置, 通过螺旋筋来平衡主筋在混凝土环形截面上预压应力导致混凝土产生的横向膨胀力;不能单纯的规定保护层厚度15mm.这样才能预防电杆的大面积的纵裂问题。另外, 我们在设计中也应该参考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350mm大容量电杆的设计经验, 来确定环形混凝土电杆的主筋及螺旋筋在混凝土壁厚的位置, 通过此法起到预防电杆纵裂的效果。

第三, 混凝土电杆的耐久性问题。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 极端天气的增加, 霜冻、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频发, 作为生产企业, 应该首选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沙石良好的颗粒级配, 混凝土内部粘结力的提高, 坍落度的提高, 外加剂的运用等都是好的办法。但对于现在的气候, 更应提高密实性, 在灾害频发地区, 不光注意混凝土强度, 更应该注重电杆的耐久性。而决定耐久性的因素重要原因之一是混凝土的密实性, 可采用混凝土掺加矿粉、硅灰等超细材料, 水泥电杆经过离心后, 密实性有所提高, 但离心后残留的20%~30%的水分残留在电杆壁厚的混凝土内, 水分蒸发后, 这部分产生的空隙率很高。通过添加硅灰和矿粉, 可以填充水泥浆及水份这部分空隙。提高了混凝土产品的密实性。从而更有效的预防冰雪等恶劣的自然灾害的侵蚀。但从目前我参观去的厂家来看, 硅灰、矿粉等掺合料只广泛应用于管桩、高强度商砼等一些重要建筑上面, 而很少应用在地方铁道方面, 个人觉得工厂在这方面应该多尝试, 以提高电杆产品在未来气候方面的应用。

第四, 对于多雷暴日的电杆改造。在我国的南方多雨多雷电的天气, 防止电杆被雷击断的问题日益突出。生产企业应该从工艺编排上考虑电杆的接地安全上入手。导电性能好, 传统可靠的方式是在电杆架时在其外部因一根扁铁, 直接接地。这种方式扁铁腐蚀速度快、经常需要防腐处理、耐久性差不言而喻。所以电杆顶部和内部预留接地装置着实可行。首先, 其耐久性不言而喻;其次, 电杆顶部的预留绝缘子, 用ɸ16mm钢筋作为接地导线, 在电杆埋深处加接地螺母。这样只要焊接牢固, 使用得当, 电杆接地同样可靠。在生产企业内部解决, 施工方接的简便, 只用螺杆拧上即可, 而且线路比较美观。

综上所述, 环形混凝土电杆发展的趋势, 还应该朝着同样的截面积大容量、大弯矩, 高强度的方向发展。在很小的环形截面上采用预应力钢棒, 直径更大的螺旋肋钢丝, 通过螺旋肋钢丝平衡强大的压应力, 这种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总之, 环形混凝土电杆应该趋于抗风能力更大、承载力更强、抗雷电能力更好、抗冻融循环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是电杆有进一步的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电气化铁道设计手册接触网》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年

[2]GB/T4623-2006《环形混凝土电杆》

篇8:混凝土电杆生产技术协议书

钢筋混凝土电杆因其耗钢量少、成本低、施工简单、运行维护工作量少等优点, 在输电线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 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的抗弯强度低, 并且在寒冷、盐类及电化学侵蚀等环境条件作用下, 经过数十年运行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掉砂、蜂窝麻面等破损现象, 使其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限制了其在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中的应用。提高钢筋混凝土电杆强度有两种途径: (1) 提高混凝土强度; (2) 采用高强度钢筋和增加钢筋的数量[1]。而受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几何尺寸及构造的限制, 电杆强度的增加有限。

使用活性粉末混凝土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以下简称RPC) 替代普通混凝土制作预应力电杆可以克服钢筋混凝土电杆的不足。由于RPC具有极高的抗压强度和韧性, 用其制作预应力RPC电杆, 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其强度, 同时又可以大幅度减小截面尺寸和结构自重;RPC材料优异的耐久性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其使用寿命, 并能够长期免维护运行, 降低养护费用成本。但是, RPC作为一种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 当前还没有针对性的结构构件设计规范, 若简单套用普通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对RPC结构进行设计, 很可能造成设计偏于保守, 不能充分发挥RPC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 有必要针对RPC材料的力学性能, 研究RPC电杆的实用设计方法。

RPC是一种新型超高强度超高性能的高致密水泥基复合材料[2]。与常规混凝土相比, RPC具有超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及良好的体积稳定性等特点, 掺入了钢纤维的RPC抗压强度可达170~800MPa, 抗折强度达30~60MPa, 断裂能达到20000~40000J/m2, 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比普通混凝土高一个数量级, 断裂能比普通混凝土高两个数量级[3]。RPC优越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使其在输电线路工程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尤其适宜于作为高耐久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的材料。本文以DL/T 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为基础, 参照CECS38:2004《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并根据本课题组对RPC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的结果, 考虑部分利用RPC材料的抗拉强度, 提出了预应力等径RPC电杆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 并建立RPC电杆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 验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1 预应力RPC电杆承载力计算方法

试验研究表明[4,5], 等径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电杆正截面的平均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 截面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 截面受拉区纤维混凝土仍能承担部分拉力。等径预应力RPC电杆环形截面极限承载计算的应力状态如图1所示。

根据文献[6]和文献[7], 并结合笔者课题组对RPC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的研究结果, 考虑部分利用RPC较高的抗拉强度及韧性, 引入钢纤维种类对RPC抗拉作用影响系数, 提出了预应力RPC电杆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统一计算公式:

当只配有预应力钢筋时 (As=0) , 相对含筋率ω宜符合:

当同时采用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时, 相对含筋率ω宜符合:

式中:r1、r2分别为RPC电杆环形截面的内外半径;rp为纵向预应力筋所在圆的半径;A为RPC截面面积;Ap为纵向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As为纵向非预应力普通钢筋截面面积;fc为RPC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p为纵向预应力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p为纵向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σpo为纵向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应力;fy为非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cy为受拉区RPC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的抗拉强度;α为等效受压区RPC截面面积与全截面面积的比值;αt为受拉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当α>2/3时, αt=0) ;ft为RPC基体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λf为钢纤维含量特征值;βtu为钢纤维种类对RPC抗拉作用影响系数。σpo、α的计算方法及βtu的取值见文献[8]。

2 500kV预应力RPC电杆设计

2.1 500kV预应力RPC电杆结构形式及设计工况

110~330kV输电线路工程中常用的门型电杆具有承载能力大, 导线水平排列, 防雷性能较好, 能够防止导线因不均匀脱冰舞动所引起的碰撞事故等优点, 并且在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也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因此, 本设计选择自立式门型电杆作为500kV预应力RPC电杆的结构形式。考虑到500kV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在大风、断线两种工况下承受的弯矩均较大, 而通过合理设置叉梁, 可使大风、断线两种工况的弯矩相当, 故中间用交叉梁系统连接。电杆的分段按照有关国家标准, 并考虑杆塔施工与运输方便, 预应力RPC电杆杆段长度选为9.0m, 分段之间采用法兰连接。通过电气校验[9], 得到带叉梁预应力RPC电杆的几何尺寸 (见图2) 。

设计条件按照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中500kV输电线路设计条件选取, 导线为4分裂LGJ-400/35型钢芯铝绞线, 采用水平排列, 地线采用GJ-150双避雷线, 水平档距为420m, 垂直档距为550m, 最大风速为30m/s, 最高气温为+40℃, 最低气温为-10℃, 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10]。根据以上设计条件, 计算得到500k V预应力RPC电杆在各种工况下所承受的荷载, 见表1。

2.2 500kV预应力RPC电杆的内力计算及截面设计

本文对预应力钢筋RPC电杆进行设计, 结构形式为带叉梁的门型结构。假设地面为刚性, 内力计算采用简化方法[9]。通过计算预应力RPC电杆在七种工况下的荷载及内力, 比较计算结果可知, 正常运行情况下最大风速工况为控制工况, 该工况下电杆根部承受的最大弯矩为442.3kN·m;事故情况下断边导线工况为控制工况, 该工况下电杆承受的最大弯矩为74.8kN·m。因此, 预应力RPC电杆设计工况为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最大风速工况。

根据公式 (1) ~公式 (4) 对预应力RPC电杆进行设计, 为作对比, 特列出了部分预应力RPC电杆参数及承载力。选取预应力RPC等径电杆截面直径为550 mm, 壁厚为100mm, 即r1=225mm, r2=275mm, 纵向预应力钢筋所在圆的半径rp为250mm, 预应力筋选用16根直径为12的高强度钢筋45Si2Cr。部分预应力RPC等径电杆截面直径为400 mm, 壁厚为100mm, 即r1=200mm, r2=150mm, 纵向钢筋所在圆的半径rp、rs为175mm。预应力筋选用12根直径为12的高强度钢筋45Si2Cr, 非预应力钢筋选用12根直径为16的IV级冷拉钢筋, 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筋相间布置。高强度钢筋45Si2Cr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为1000MPa;IV级冷拉钢筋抗拉强度为580MPa, 抗压强度为400MPa。预应力RPC电杆参数及承载力见表2, 两种电杆的承载力均大于442.3 kN·m, 满足设计要求。

3 预应力RPC电杆数值计算与分析

3.1 预应力RPC电杆有限元模型

对两种无拉线预应力等径RPC双杆分别整体建模, 进行有限元分析。RPC材料采用Solid65单元模拟, RPC材料设计强度为120MPa, 弹性模量为48GPa, 泊松比为0.2, 其本构关系见文献[11]。非预应力钢筋选用两节点的link8单元模拟, 非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简化为双折线形式, 使用经典的双线形随动强化 (BKIN) , 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设计值分别为580 MPa和400MPa, 弹性模量为180GPa, 泊松比为0.3。预应力钢筋可采用LINK10单元模拟, 只考虑其受拉, 其弹性模量为206GPa, 泊松比为0.3。

3.2 预应力RPC电杆强度验算

通过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荷载结算结果比较可知, 正常运行最大风速工况为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电杆的控制工况。因此, 采用正常运行最大风速工况下的荷载对电杆进行加载计算, 两种预应力RPC电杆应力计算结果见表3。

从表3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两种预应力RPC电杆均能够充分发挥高强度钢筋抗拉强度高和RPC材料抗压强度高的优点。采用RPC材料制作预应力电杆, 既能够充分利用了高强钢筋的抗拉强度, 又能较大程度地利用RPC材料超高的抗压强度, 并对其抗拉强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因此, 预应力RPC电杆结构中两种材料受力合理。

3.3 预应力RPC电杆变形验算

DL/T 5154—2002标准中给出的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计算方法是根据刚度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6]。此处考虑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纤维对其抗拉性能及韧性的改善作用, 计算开裂后的短期刚度时引入刚度提高系数, 在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下, 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电杆开裂前和开裂后的的短期刚度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电杆的长期刚度BL为:

式中:Bs为电杆的短期刚度, N·mm2;Ec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N/mm2;Io为换算截面的惯性矩, mm4;Mcr为验算截面的开裂弯矩, N·mm;Ms和ML分别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和荷载长期效应组合计算的RPC电杆受弯时验算截面的弯矩, N·mm。

按照此方法计算得到在长期荷载效应组合下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电杆和部分预应力电杆的杆顶最大位移为分别为180.3mm和109.0mm, 两种电杆的侧向位移均较小。分别计算两种预应力RPC电杆在长期荷载效应组合下的变形, 并提取节点位移。预应力RPC电杆顶端最大位移为193.75mm, 部分预应力RPC电杆顶端最大位移为103.6mm, 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接近。

3.4 预应力和部分预应力电杆的性能、优势对比分析

根据表2中两种预应力电杆的设计参数对比分析可知, 在相同承载力条件下, 相对于预应力RPC电杆, 部分预应力的RPC电杆较大程度上减小了电杆直径, 减少RPC材料用量约为30%, 可降低电杆造价, 同时能够较大程度地减轻电杆的自重, 便于施工。因此, 部分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门型电杆更适用于档距较大的多回路输电线路。同时, 采用部分预应力电杆可以克服非预应力电杆易产生横向裂纹和预应力电杆因过大的应力易产生纵向裂纹的缺点, 大大提高了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电杆的耐久性, 使其长期成本得到较大程度的降低。

4 结论

(1) 采用RPC材料制作预应力电杆能够充分发挥高强度钢筋抗拉强度高和RPC材料抗压强度高的优点, 电杆中两种材料的受力合理。无拉线预应力RPC门型电杆能够满足500kV输电线路强度要求。

(2) 相同承载力条件下, 采用部分预应力RPC电杆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小电杆直径, 减少RPC材料用量, 降低电杆造价, 同时能够较大程度减轻其自重, 便于施工。

(3) 本文提出了预应力RPC电杆实用设计方法, 可用于预应力RPC电杆的实际工程设计。

摘要:针对活性粉末混凝土 (以下简称RPC) 的力学性能特点, 通过理论推导分析, 提出了预应力RPC电杆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给出了相应参数的建议取值范围。对500kV预应力RPC电杆进行了设计,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有限元模型, 对不同工况下预应力等径RPC双杆的受力性能及变形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分析结果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篇9:混凝土电杆生产技术协议书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用电量的不断增长,城市电网已不能满足负荷快速增长的要求,频频出现过负荷情况,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使人口密度加大,道路更加拥挤,架空线走廊也因此变得更加狭窄、紧张。采用电缆网虽然是城市电网发展的方向,但工程造价高、开挖面积大、地下管线复杂、施工周期长,且受地形条件限制,因此,相比较而言,多回路同杆架设110kV电网线路是一种见效快、造价低的有效方法,特别是环形混凝土电杆在110kV四回直线线路的应用,优点较为突出。本文介绍了环形混凝土电杆在110kV四回直线线路的设计与应用。

1 设计条件

(1)线路电压等级为110kV四回路直线单杆;

(2)设计水平档距为120m,垂直档距为150m;

(3)设计最大风速30m/s,气温-20℃~+40℃;

(4)覆冰10mm;

(5)土质条件:粘性可塑;

主杆选用环形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采用覫350×36m锥度为1/75的拔梢杆。按上段12m+中段12m+下段12m分段,混凝土设计壁厚分别为:上段60mm、中段70mm、下段80mm,主杆接头采用钢圈在施工现场用电焊焊接后作特殊防腐处理,或用外法兰连接。电杆根部采用法兰与地脚螺栓作混凝土台阶基础进行组装。上、中、下杆段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60,非预应力主筋采用HRB 400;预应力主筋采用PCB-10.7-1570-35-L-HG-GB/T 5223.3预应

力混凝土用棒。

(6)根据电气间隙要求,电杆外形尺寸见图1,标准呼称高17.5m。

2 设计荷载

按国标GB 50545—2010《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进行荷载计算。

根据初步验算最大荷载为最大风速90°风吹时。

(1) 90°最大风吹时,作用于地线风荷载的标准值:

式中:Wx—垂直于地线方向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k N;

a—风压不均匀系数,应根据设计基本风速按国标GB 50545—2010中表10.1.18-1确定。设计风速30m/s,取0.75;

βc—110kV电压级的线路取1.0;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准高度为10m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国标GB 50545—2010中表10.1.22的规定确定;地面粗糙度为B类,高度36m,取1.504;

μsc—地线的体型系数,线径小于17mm或覆冰时(不论线径大小)μsc应取1.2;线径大于或等于17mm,μsc取1.1;

d—地线的外径或覆冰时的计算外径,m;GJ-50地线外径9mm=0.009m;

Lp—杆塔的水平档距,m;该设计为120m;

B—覆冰时风荷载增大系数,5mm冰区取1.1, 10mm冰区取1.2, 90°最大风吹时不覆冰,B取1.0;

θ—风向与地线方向之间的夹角,该设计为90°;

W0—基本风压标准值,kN/m2, W0=V2/1600;

V—基准高度为10m的风速,m/s,该设计为30m/s。

(2) 90°最大风吹时,作用于导线风荷载的标准值为:

式中:Wx—垂直于导线方向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k N;

a—风压不均匀系数,应根据设计基本风速按国标GB 50545—2010表10.1.18-1的规定确定。设计风速30m/s,取0.75;

βc—110kV电压级的线路取1.0;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准高度为10m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国标GB 50545—2010表10.1.22的规定确定;地面粗糙度为B类,导线作用高度平均26m,取1.352;

μsc—导线的体型系数,线径小于17mm或覆冰时(不论线径大小)μsc应取1.2;线径大于或等于17mm,μsc取1.1;

d—导线的外径或覆冰时的计算外径,m;LGJ-240/30导线外径21.6mm=0.0216m;

Lp—杆塔的水平档距,m;该设计为120m;

B—覆冰时风荷载增大系数,5mm冰区取1.1, 10mm冰区取1.2, 90°最大风吹时不覆冰,B取1.0;

θ—风向与导线方向之间的夹角,该设计为90°;

W0—基本风压标准值,kN/m2, W0=V2/1600;

V—基准高度为10m的风速,m/s,该设计为30m/s。

(3)最大风速90°风吹时,杆塔风荷载的标准值:

式中:Ws—杆塔风荷载标准值,kN;

μs—构件的体型系数,环形混凝土电杆取0.7;

As—构件承受风压的投影面积计算值,m2;该杆投影面积为21.24m2;

βz—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按国标GB50545—2010中的10.1.20规定,取1.31。

3 最大风速90°风吹时,杆段出地面处截面的最大计算开裂弯矩

考虑附加弯矩系数为0.15,则最大风速90°风吹时,杆段出地面处截面的最大计算开裂弯矩Mj为:

4电杆抗弯强度验算

从以上计算可知,根部最大弯矩约为906kN·m。

按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计算。

按GB/T 4623—2006《环形混凝土电杆》进行加工、制造和验收。

强度安全系数k>1.513。

(1)主杆杆段设计

主杆杆段设计为:覫350×36m,按(上段12m+中段12m+下段12m)分段制造,混凝土设计壁厚分别为:上段60mm、中段70mm、下段80mm,法兰连接。

经初步计算后,主杆各段配制主筋为:

上段:350×12×(8覫10.7×11.9m预应力主筋)+(16覫18×11.76m+2覫18×9.5 m+2覫18×6.5m+2覫18×3.5m非预应力主筋)

中段:510×12× (12覫10.7×11.9m预应力主筋) +(24覫18×11.76m+2覫18×9.5 m+2覫18×6.5m+2覫18×

3.5 m非预应力主筋)

下段:670×12× (16覫10.7×11.9m预应力主筋) +(32覫16×11.76m+2覫18×9.5 m+2覫18×6.5m+2覫18×3.5m非预应力主筋)

3.5 m非预应力主筋)

(2)基本数据计算

计算截面外径:D=830mm

混凝土设计壁厚:δ=80mm

计算截面纵向钢筋所在圆的半径rp=rs=387.5mm

计算截面预应力主筋总截面面积:

计算截面非预应力主筋总截面面积:

计算截面环形截面面积:

计算截面换算截面面积:

预应力钢棒抗拉强度标准值:fptk=1570N/mm2;

预应力钢棒抗拉强度设计值:fpy=1110N/mm2;

预应力钢棒抗压强度设计值:f′py=410N/mm2;

预应力钢棒弹性模量:Ep=2.05×105N/mm2;

HRB 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360N/mm2;

HRB 400钢筋弹性模量:Es=2.0×105N/mm2;

C60级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

C60级混凝土弯曲抗拉强度标准值:

C60级混凝土弹性模量:Ec=3.6×104N/mm2

(3)预应力损失值计算:

由张拉锚具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考虑α值为3mm)

混凝土加热养护时,预应力筋与承受拉力的设备之间的温差产生的预应力损失值为σl3,现在的电杆生产企业基本都采用坑式或窑式养护,电杆和钢模同时蒸养,故可不考虑此项预应力损失值。

由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低松弛:

当σcon≤0.7fptk时,

第一批预应力损失值为:

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预应力钢丝的合力为:

由预加应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为:

脱模时混凝土立方体强度:

受拉区预应力钢丝的配筋率为:

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该应力钢丝的预应力损失为:

总的预应力损失为:

(4)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预应力钢丝的应力为:

(5)计算截面设计弯矩计算:

配有预应力和非预应力主筋时,相对含钢筋率ω宜符合:

相对含钢筋率满足要求。

受压区混凝土截面面积与截面面积比值:

受拉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为:

式中:M—弯矩设计值;

r1、r2—环形截面内、外半径。

截面抗弯强度:

同理对其余两段进行验算,得出抗弯强度同样满足要求。

5 最大风速90°风吹时,电杆挠度的计算方法

计算截面到杆顶延长线相交点的距离:

开裂检验弯矩时,荷载点的水平荷载:

荷载点到杆顶延长线相交点距离:

荷载点到杆顶延长线相交点距离与计算截面到杆顶延长线相交点距离的比值:

杆顶到杆顶延长线相交点距离:

计算截面换算截面惯性矩:

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要求不出现裂缝的电杆短期刚度:

开裂检验荷载作用下电杆杆顶挠度值为:

GB/T 4623—2006未对15m以上的电杆作挠度规定。该杆采用外置式法兰连接,实际挠度值比设计值小。

6 计算截面100%荷载时裂缝宽度验算

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取Cs=18mm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普通应力或按标准组合计算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等效应力:

以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为: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为: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对受弯构件αcr=1.9

考虑裂缝宽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和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影响作用下,最大裂纹宽度为:

7 底部法兰螺栓验算

混凝土电杆底部采用法兰连接时,必须校核连接处螺栓的容许弯矩M,应大于混凝土电杆该截面处所承受的开裂检验弯矩Mk,使混凝土电杆与基础接头处满足强度要求,否则需增加螺栓直径或螺栓个数。

计算承受弯矩的法兰盘连接螺栓受力时,可假定其中和轴的位置在圆管外壁与底板接触点的切线上(如图2),距A-A轴最远的螺栓承受最大拉力,较接近的螺栓按三角形应力图形减小,则螺栓抗弯强度M按公式(1)计算。

式中:JA—所有螺栓绕A-A轴的惯性矩(mm4)按公式(2)计算。

其中,F—螺栓净截面积mm2;

y1、y2、y3、y4...yn—分别为法兰盘上各个螺栓对A-A轴的垂直距离mm;

[σt]—螺栓容许拉应力;

覫350×36m锥形混凝土电杆为(上段12m+中段12m+下段12m)共三段,底部连接处外径覫830mm,截面连接处设计为外法兰盘。连接处采用20M39的地脚螺栓,地脚螺栓所分布的圆直径为970mm,螺栓采用HPB 300材料,容许应力[σt]=160N/mm2。底板厚δ=30mm

法兰螺栓M39单个的有效截面面积F=976mm2;经计算:y1=72.05mm、y2=194.81mm、y3=339.13mm、y4=490.87mm、y5=635.19mm、y6=757.95mm、y7=847.14mm、y8=894.03mm。

按公式(2)计算JA:

经计算法兰螺栓构造强度完全满足要求。

8 混凝土电杆基础倾覆稳定计算(按重力基础验算)

混凝土电杆钢筋混凝土基础见图3。

极限倾覆力矩Mj′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Mj′—极限倾覆力矩,kN·m;

k3—基础倾覆稳定设计安全系数,直线单杆型为1.5;

Mk—最大风吹时出地面最大弯矩值为906kN·m。

本设计钢筋混凝土基础加回填土自重垂直荷载为:700kN,主杆、铁附件、自重垂直荷载为100kN,合计垂直荷载为800kN,本设计垂直荷载作用点力矩为3.8/2=1.9m,故:

基础倾覆稳定完全满足要求。

9 经济分析

(1) 110kV直线采用四回路混凝土单杆架空线路,可充分利用架空走廊,比铁塔占地小,避免了高额土地征迁费用。

(2)在同等使用荷载条件下,比钢管电杆可降低造价50%以上。

(3)环形混凝土电杆采用离心成型工艺,混凝土在高速离心运转的情况下,排除多余水分,经离心成型后的混凝土质地非常密实,混凝土强度得以提高,从而很好地保护钢筋不受外界侵蚀,大大提高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杆塔的耐久性。陕西省一电厂1960年架设的110kV线路混凝土电杆至今还正常运行,该实践结果表明,环形混凝土电杆结构杆塔在正常设计荷载条件使用下,能保证安全运行50年以上。在后期运行中不用作任何防腐处理,与钢管铁塔相比大大降低了防腐费用。因塔体为混凝土结构,野外运行无人为破坏,没有二次维护费用。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结构杆塔构件的体型系数为0.7,钢管铁塔构件体型系数为1.3,在同风压同受风面积的情况下,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结构杆塔大大降低了作用于杆塔的风荷载,所具有的体型不易覆冰,设有的防雷保护与接地,起到良好的防雷作用。钢管铁塔必须有专人定期进行观测和维护,塔体为钢制品,容易被盗,每经过大风或者覆冰天气之后,易对塔体产生变形或覆冰,需要全面检查、维护,并需定期进行防腐处理,工作量较大,从而使运行成本大大增加。

摘要:介绍了应用在110kV四回直线线路中的环形混凝土电杆的设计方法, 并对其实际应用作了经济分析, 结果表明, 110kV直线采用四回路混凝土单杆架空线路具有较好的经济优势。

上一篇:教师校际交流细则下一篇:中班角色游戏《梦想成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