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拿什么献给你

2024-06-20

老师,我拿什么献给你(精选13篇)

篇1:老师,我拿什么献给你

我拿什么献给你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就过着朴素而清贫的生活,直到现在我的字典里也没有奢华这个词。我的父母都是极其简朴的人,他们的勤俭与朴实影响了我的一生。他们使我懂得做人最重要的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后来我长大了,在我头脑中幸福的含义,不是高档时装,不是美酒佳肴,而是灵魂的慰籍、精神的寄托。我所看中的不是每月挣多少钱,每月能有多少饭局,而是我的学生能从我这里获得多少知识,我的学生和学生家长能否对我的教学满意。当我的学生越来越热爱英语时;当我的学生有了进步时;当我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我有所好评时;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在我女儿的哺乳期间,我没有在上班时给她送过一次奶,虽然有时候,想想她的小模样怪可怜的,可一想到工作的需要,一想起学生和家长期待的目光,我便继续投入到工作中。我把我的职业当成我的事业,我愿意把我的青春与热情奉献给我的事业。这是我一生的追求。如果一片枫叶已经停止追逐,那么,它留下的将是鲜红还是暗枯?如果人的一生已经停止追求,那么,人的生命是否依然会如火如荼?

当我走进机车小学这个集体,我就把自己的命运与机车小学紧紧的系在了一起。在我所教的学年与班级里,经常会有学生与家长问我,“老师,你办不办班?我想到你家里去学英语。”我总是回答他们,“我不办班,你可以到学校的特长班去学习。你有什么不会的还可以问我,我可以给你补。”

我们的集体是我们生存的土壤。个人的力量再大,离开了集体也难以生存,就像鱼离不开水,花离不开阳光和雨露。集体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同时,我们也是集体的有力支柱。如今,学校面临困难,对于我们来说,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给机车小学撑起一片蓝天。

用心爱心专心 1

篇2:老师,我拿什么献给你

是谁在茫茫雨幕中轻轻拍拍我的肩,告诉我路泥泞要绕着走?是谁在嗖嗖寒风中紧紧握住我的手,鼓励我有爱在要坚强?是谁在漫漫征程中为我点盏灯,引领我梦有多远就要飞多远?她伟大而又普通,她执着而又坚强。她就是母亲。

我拿什么献给你,我的母亲?游子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把一生一世不曾改变的真诚献给你;把一颗颗饱含深爱的真心献给你;把一株株娇艳美丽的鲜花献给你;把一张张写满温馨的笑脸献给你。

我拿什么献给你,我的母亲?歌唱家说:“啥时候都不能忘记咱的妈”,把一句句衷心的祝福献给你;把一声声爱的呼唤献给你;把世上最崇高的奖项献给你;把天地间最最真挚的`情意献给你。

我拿什么献给你,我的母亲?文学家说:“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把世上最孝顺的儿女献给你;把最憨实的敬意献给你;把最真切的祝福献给你;把最珍贵的美满一生献给你。

母亲是海,她心胸宽广,豁达明理,她包容你。母亲是船,她载着你远航,母亲是雨,她给予你甘露;母亲是火,她带给你炽热的爱。

篇3:我拿什么感动你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精灵

披着纯白的光环

穿梭在生命的边缘

因为神圣的使命指引着我

用圣洁的烛光

去照亮每个阴暗的角落

我拿什么感动你

让你不在痛苦中挣扎

你说你想看到天使的微笑

我笑了

却依旧看到疼痛的泪水从你眼中溢出

上天赐予了我一双与众不同的双手

它拯救过生命也见证过死亡

我将用它去抚平你的点点创伤

我拿什么感动你

让你不再在孤独中哭泣

你说你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

可惜我做不了太阳

但请你看着我看着我的眼睛

它不是很美却很明亮

因为我把太阳装在了里面

你是否看到希望的光芒

我拿什么感动你

当你最终战胜病魔

挣脱所有束缚并告别了痛苦

我看到你的笑容是那么的欢畅

你的眼睛充满了希冀

是的我被你感动了

你知道我的心和你一样的欢喜

篇4:我拿什么拯救你

【关键词】传统文化失落 高中语文教学 拯救对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可是,在现今的日常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功利性,语文教师更多的是注重作家作品的介绍、生字生词的讲解、文章内容的归纳总结,而忽略了文本文化和情感内涵的解读,这种现象最终导致了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民族意识的淡漠。笔者打算从以下方面来尝试改变这种现状。

一、立足教材文本、挖掘提炼内涵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充满着古人对自然社会、人生人类的关爱和思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在上苏教版《史记选读》第一课《太史公自序》时,定下不同知识目标:第一课时:看那流年的波澜—梳理其人事件;第二课时:想那英雄的魂魄—想见其人精神;第三课时:听那历史的哭声—感受其人哲思。在第三课时重点探究中,我挖掘了李陵和司马迁、屈原和司马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①两个共同隐忍活下来的人,一个不甘心就此在失败中了断一生,做出了最为耻辱的决定:投降匈奴;一个不甘心就此“轻于鸿毛”的死掉,“没世而名不称”,选择活下来,接受最为耻辱的宫刑。活下来的动力:受父命、写时代、明使命、彰人性。②一个选择自投汨罗,一个选择忍辱而活。屈原的死是伟大的,因为它表明作者对荒谬世界的背叛,个体以“死亡”的形式保持自己的“皓皓之白”,显示自己的最终没有被屈服;司马迁的屈辱不死也是伟大的,因为它体现出韧性的战斗,并且给我们以乐观的启示:伟大而顽强的个性可以在对体制的激愤与抗争中完成自我的使命,实现自我的意志,个性甚至是不可以被打败的。于是,我们看到司马迁写《史记》不是在写历史,更多的是在写人,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人性,解读人生。

二、注重诵读吟唱,多方激发兴趣

语文课本中的唐诗、宋词、元曲占有相当的比重,它们篇幅大多短小精悍,韵律讲究抑扬顿挫,结构体现起承转合。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在作品中均有所体现。教师可使学生在诵读、吟唱中进入意境,情感从中得到激发,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是其他学科的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如《祭十二郎文》历来被称为“至情、至性”之文,可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大声读、轻声读、分组读、全班读、交替读、示范读……的结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悲痛的感情基调,注意排句、呼告的语言形式和文言虚词尤其是语气词的用法,进行或高或低,或疾或徐的诵读,从中感受作者与十二郎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他对后者的沉痛悼念之情。

三、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不仅有利于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而且为语文教学有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诸多便利——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审美情境;变零碎的朦胧印象为完整清晰的画面;化抽象难点为形象具体。

在完成了必修3的唐诗教学单元之后,我布置了一次课外作业,课题是《感受大师的魅力》。要求学生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主动搜集相关文化知识,在自主的前提下鼓励、引导学生集体参与问题的讨论、共同编订资料,探究材料中蕴含的思想美和情感美。因为李白与马鞍山结下的不解之缘,所以大部分同学都集中笔墨写李白,写他传奇的一生,赞他独立不羁的个性,惊叹他的才情、感受他的傲骨。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但我觉得很有意义。

四、写作实践应用,强化拓展巩固

学生将积累感悟的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写作实践中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写作一方面可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激情,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的综合素养。如《管仲列传》我们就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立意:①千里马需要伯乐。管仲是千里马,鲍叔就是伯乐。如果没有鲍叔对管仲的充分了解和无私举荐,管仲纵有天大本领也没有施展的机会;②相信自己,风雨兼程,定能成功。管仲的成功之路坎坷泥泞,哪怕是沦为阶下囚,他也从未怀疑自己而放弃远大志向,终为齐相,成就功业,千古流芳; ③宽容别人,成就自己。齐桓公宽容管仲,不计前嫌,在管仲的辅佐之下,一匡天下,九合诸侯,成春秋霸业。

五、兼顾课外,在活动中传承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讲授一些传统美德故事,然后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演讲辩论,在活动中渗透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如上完《苏武传》,就组织学生就“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进行辩论。辩论双方各执一词,据理力争,场面异常激烈,正反双方都当仁不让。通过此次辩论会,学生们明白了忠诚的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21世纪的今天,对党对国对人民要绝对的忠诚,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六、开发专题研究,搭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

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借助研究性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加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文化熏陶的新时空。

1.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要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知识内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我们生活城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品位。开发了校本课程之文化论著《〈论语〉拾粹》和诗歌与散文系列《唐诗揽胜》。

2.实施研究性课程

学生在高中阶段须独立或合作完成某研究性课题,这种合作探究的研究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习视野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的时间里真正的感受、体悟传统文化。作为老师的我可以提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一些课题以供参考:《三国演义》中的诗词欣赏;金庸小说和中国文化的反思;古代文学家和饮食文化;从苏轼的一生看古代贬官现象;“三十六计”的实际应用等。

诚然,加强对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远非高中语文学科所能一力承担,但无论是出于时代的发展对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还是出于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呼唤与健全中学生人格的需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都应当有这样的一份追求和责任,对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有效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展开研究,寻求激发高中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平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拯救失落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楼宇烈.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 郭瑞林.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谢兰荣. 中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反思[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4).

[4] 蒋雪艳、杜晓霞. 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育[J]. 山东教育,2000(26).

篇5:九月,我拿什么回忆你

九月,闲适的假期已然结束,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学校与家的两点一线上。一段焦头烂额过后,终于慢慢走向生活的正轨。欣慰的是,一个属于教育人的节日——教师节,如一阵清风抚去你满身的疲惫。教师节,是在这样挥汗如雨的开学季送来的一片温馨。行走在时光机里,一直以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没有诗歌中盛赞的伟大,每天做着就是一些平凡琐碎、循环重复的细致工作。只有在这个季节的这一天里,自己仿佛借着秋风的手,飞在了云端,尽情享受着灵魂的赞美和精神的慰藉。

飞在了云端,又落回地平线上之后,欣喜的是,在九月里与中秋佳节相遇。中秋是个花好月圆的日子,在这小长假里,与家人团聚一起,品尝一口月饼的香甜,听老一辈们讲讲过去的故事,和兄弟姐妹一起回味过去的中秋,和孩子们一起庆祝现在的中秋,这是这个九月馈赠于人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明朗的月,凉爽的风,火红的海棠,成串的葡萄,都成了人们美好的向往。中秋的圆月,中秋的亲情,中秋的乡情,中秋的欢聚,解除了人们淡淡的乡愁,浓浓的思念。人们举杯望月,对酒当歌,共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

九月,一片叶子的飞舞,让人看到了又是一个秋天,不免让人心生一丝悲凉,可是那些火红的枫叶,何尝不是秋送给我们的一片片诗行?九月,我欣喜与诗相遇。和煦的阳光写进我的向往,缠绵的秋雨写进我的惆怅,凄凉的秋风写进我的思念,遍野的黄花写进我的欢喜,悠悠白云写进我的温柔,潺潺溪水写进我的等待……朦胧里,繁华中,孤独时,低眉处,无不落下一行行诗。诗情画意里,我的幻想随着诗句一起飞舞……倘若让我乘着九月的风而去,我一定会飞到你的身边,与你一起感受夕阳的温馨,一起欣赏野菊的娇媚,一起歌吟湖水的潋滟,一起嗅过麦田的芬芳,一起品尝漫山遍野的果子的甘甜……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美好?和一知心人相伴在九月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生,已是圆满。

篇6:我拿什么来回报你作文

我拿什么来回报你

秋风扬起几片枯黄的落叶,飘落在我的身上,我又看见了你那忙碌的身影。顿时,我的泪如泉涌,扑扑簌簌,滴落在脚下。我那可敬的父亲,我该拿什么来回报你?

——题记

曾经,我没有因你为我劳苦奔波而感动;曾经,我没有因自己做了对不起你的事而懊悔改之;曾经,我没有把你对我的忠告牢记在心中。随着时光飞逝,岁月匆忙地从身边悄然而过时,看着岁月在你的脸上留下的痕迹,我的大脑终于清醒了。可是,后悔已晚,我该拿什么来回报你呢?

小时侯,由于我太顽皮,把桌子上的热水瓶打翻了,开水流到了我的胸口上,当时,我疼得在地上打滚。为此,你在深夜背着我去看医生,经过医生的.治疗,胸口没有大碍,很快痊愈了。我知道,这是你悉心照料的结果。我还记得:你在我治疗期间,为了不让我感到孤独,每天都陪伴在我身边,给我讲故事,让寂寞和孤独在我们的欢笑声中绝望地离去。

你是一个平凡的人,每天都做着平凡的事,你为了让我过得好,像其他孩子一样生活,你从不让我亏着。你要让我过得幸福快乐,别人有的东西,我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我也有。

你是一个对子女充满了父爱的人,同时你也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初中两年了,我转过两次学,就是因为不听话,可你却从未放弃过我,你始终教育着我:知识改变命运。始终保持那份对我充满期待的父爱,而我却屡次做出对不起你的事,如果岁月能倒流的话,我一定好好珍惜你对我付出的爱。可是时光的车轮永远都是向前翻滚,我没有回头补偿过错的机会。

篇7: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作文

他,是一位年近七十五的老人,每天以种菜卖菜为生活的支柱。他最幸福的事就是和老伴一直在一起。可是这一天……

“公司需要一笔资金,谁投资了就有可能获得百分之三的股份。现在身上没钱,给我十万”儿子在电话里平静的说。这些年老父亲依然耕田,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儿子公司需要钱、儿子谈恋爱了、儿子娶媳妇了、儿子离婚了、儿子再婚了、儿子生孩子了、儿子公司又要钱了……

老父亲想过,想过他的儿子在那个他不认识的世界上需要大笔资金。家里孩子有六个,大姐、二姐、三哥、四姐、他丝毫没有一点儿郁闷。也是他最让家里人操心。

“啊!又要钱啊!我,我和你妈妈没有这么多啊!十万啊!太多了吧!七万我给你凑凑行吗?”“七万?十万对你来说会多吗?姐姐哥哥每年给你们多少?就不懂省着点用啊!真不懂你们是多么会用钱,待在那个小地方都会要用这么多钱。我不管,七万就七万之后的再给我凑。”“……”“就这样”电话的那头是正吃着咸鸭蛋配稀饭的老父亲。而电话的另一头却是在二线城市的高楼里吃着火锅的一家三口。媳妇问:“你爸说了什么?钱拿到了没,没拿到的话我妈的首付怎么办?”“他说只有七万。”媳妇用力拍了拍桌子大喊:“七万?我妈跟他拿十万都是少的,七万哪里够?”“我知道不够,我到时候回去一趟跟他们说一下,七万确实太少了!”

今天儿子回家,老父亲特地去菜地摘了些好菜,想起儿子小时候最爱吃白地瓜便也去挖了些。半斤猪肉、一条鱼、半片鸭肉。是啊!这确实是他们最昂贵的饭菜了。儿子到家,正赶上午饭。一进门,父母便吆喝:“来来来,吃饭吃饭”“吃什么吃,钱呢?七万不够,十三万。快点凑给我。”“不是说十万?怎么十三万了?”“公司说多给三万有更多股份”“唉,先吃饭吧。吃饭”“你没听啊?我说我要钱,吃什么吃什么,这些东西也好意思拿出来,这是人吃的吗?你看看现在谁还吃这脏脏的白地瓜,啊?”“真的凑不出来,当时说七万都是我们两个的极限了。”“你怎么当父母的啊?一点钱都给不了,你还怎么让我在城市立足?”“砰”一声巨响,门被踹开了。三哥进来提着行李丢下一张卡,放下行李又拿起六弟的背包扔了出去。“卡里有十五万,你要十三万还有多两万你们两口子自己花,然后,你,滚出这个家门。”六弟捡起卡,跟宝一样揣在兜里,问:“密码多少?”“父亲的生日,密码告诉你了。可以滚了吧?”“父亲生日是多少……”

篇8:亲爱的家属,我拿什么来满足你

事情发生以后, 上报领导未果, 结局是打掉牙往肚里咽。

这只是其中一件事, 在儿科我们常常会莫名奇妙被骂, 甚至被打。理由大都是:我家宝宝今天为什么肿了五六回?怎么从来没医生给我宝宝看?宝宝今天怎么少打了药水就算你把药瓶找出来放在他们眼前也不相信……

我们没想到现在连入院宣教都成了发泄的借口。

相信大家都知道玛丽医院的事, 如果这些事发生在玛丽身上, 相信一定不会是这样的结案陈词。入院宣教是我们必要的一道工作程序, 如果不说清楚又会说事先没讲清楚, 出了事责任又都在我们身上, 也同样会成为发泄的理由。当然你们担心孩子的病情, 心情不好可以理解。但我们不是你们发泄的工具, 试问一下你, 如果是别人心情不好动不动对你凶、辱骂你, 三不三还动粗, 你受得了吗?亲爱的家属们, 我们同你们一样, 也有人权也应被尊重, 我们的心理承受力也是有限的。虽然你们是上帝但也不可随便出口骂人, 出手伤人。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你们那些无理的举动不但伤害了我们, 对你们而言也是无益的。你们这样逞一时之快吵吵闹闹, 不但让孩子受到惊吓, 可能使病情加重, 而医生护士都出来处理纠纷, 耽误了诊治患者的时间, 不也同样会使病情加重吗?这样一闹, 谁还有心情为你做小儿头皮穿刺, 就算出于工作性质硬着头皮上, 也难保效率, 说不准会多扎几下呢。最后你们想想, 吃亏的到底是谁呢?

真不知该怎么做, 才能让你们天天有好的心绪, 不拿我们出气。如果可以的话应该在每个病房设一个出气筒。

我们是儿科护士, 就必须强忍屈辱, 处处小心翼翼强装笑脸讨家属欢心。家属发火就一定是我们的错。可我们天天加床, 拿的奖金数额还不如院平均奖, 还要天天受气。那天事发之后, 医院的处理结果让大家都很心寒, 一个个泪流满面, 都想换科室。那儿科护士谁来做?我们可爱的小宝宝们健康问题谁来维护?

事发后的这几天常常做恶梦, 老梦见自己被家属痛打, 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家属们:其实我们一直都努力:利用休息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穿刺准确率;想方设法减轻你们的费用;加快换药配药速度免得孩子回血;加强巡视宝宝病情;一有空就教你们如何给宝宝排便、怎么护理宝宝的臀部、如何喂养……

如果你们有什么不满或我们做得不足的地方请你们好好告诉我们, 我们一定会虚心接受的。为何非要用那种特殊的方式?!亲爱的家属们, 请告诉我们, 拿什么来满足你?

篇9:我拿什么拯救你

2006年9月,小洋来到了我们班。瘦小个头,黑黑皮肤的他,胆怯地躲在父亲背后,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令他感到陌生的学校。刚入学时,老师们都说小洋挺讨人喜欢的,又机灵又活泼。可是,开学不到一个月,他开始令所有任课老师头疼了。

上课的时候,他根本坐不住,摇晃椅子,东摸西摸,玩小东西。有时还偷偷摸摸地离开座位,猫下腰去拿同学的文具,去捉地上的小虫玩。他经常影响周围的同学学习,老师批评或暗示后,当时有一定效果,但持续时间不长。有时甚至会搅得整个课堂不得安宁,老师无法再继续上课。种种现象表明这个学生不同于一般学生的好动。

我和家长交流情况后,得知小洋在读幼儿园时就很多动。但那时考虑到孩子还小,总觉得他是调皮,盼着他进入小学后会懂事一些,但事与愿违。

2007年5月的长假,小洋的父母怀着满腹的焦急和疑虑,带着孩子去杭州看病咨询。结果,医生诊断小洋患有多动症。

二、尝试与困惑

在小洋确诊后,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儿童多动症的相关知识,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辅导工作。对小洋的教育,除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外,我坚持做到家校联合。为了防止家长急于求成,采取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我和家长商量,在家庭教育上,做到“三个多”:一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用优点引导他;二要多鼓励孩子,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引导他向正确的方向努力;三要多用身边同伴的好榜样教育他。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向任课老师“隐瞒”了这个病情,但我尽量提醒任课老师多采取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我们还听从医生的建议,让小洋服用小剂量的药物。

一开始,小洋还比较配合我们,再加上药物的作用,他能暂时静下心来听老师讲课了,态度也比以前端正多了。很多任课老师都惊讶于小洋的变化。我和小洋的父母也非常有信心,都为他的进步而感到高兴。

但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药物的作用似乎不明显了,小洋渐渐地又变得和以前一样,甚至变本加厉。上课的老师不得不把小洋请到教室外面或我的办公室。小洋站在我身旁,无所谓地看着我,挤眉弄眼地扭动着自己瘦小的身体,一刻不停,好象他的身上有一千只小虫在爬。我总觉得对这个多动症的孩子进行严厉的教育,即便是体罚也未必会有作用。因为他有别于一般的调皮学生,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眼看着小洋一次次地违反纪律,屡教屡犯,我真的不知道该用何种有效的方法来教育他,“拯救”他?

最接受不了的是小洋的父母,几乎每个任课老师都向家长反应过孩子在校的不良表现。虽然他们都很关心孩子,但是每天面对这样的孩子,心情自然不好。何况,小洋每次做家庭作业,不是龙飞凤舞地胡乱书写一番,就是我行我素地不肯完成作业。小洋爸爸告诉我,有时一点点作业他也要磨蹭到晚上十点,令你磨破嘴皮,即使棍棒相加,也无济于事。看着儿子的现在,想着儿子的未来,小洋爸爸的话越来越少,很多晚上愁得睡不着觉,以致于不得不看中医调理身体。小洋妈妈曾经在我面前多次流泪,还在家校联系本上给我写来这样一段话:自从小洋入学后,我们家就再也没有任何温馨可言了⋯⋯

面对这个多动症的孩子,难道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三、偶然的成功

转机出现在一次数学公开课上。

2008年3月,学校进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一位年轻的老师要借我们班上课,但她听说了小洋的表现后,提出是否可以让他暂时留在教室里,不上这节课。我考虑再三,觉得不妥,还是把他带去了,让他随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小洋那天的纪律出奇地好,还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但他的眼睛不停地在看着同桌的我,几乎是每隔几分钟就要看我一次,见我没有反应,就把自己的背再挺一挺,坐得再正一些。当他正确回答问题后,老师表扬了他。面对全班同学的鼓掌,小洋感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一节课,好动的小洋竟然坚持了下来!面对授课老师满意的目光,我不禁长吁了一口气。

临放学时,我表扬了全班学生在公开课上的出色表现,奖励他们每人一枚雏鹰章。当我用平静的语气叫到小洋时,我看到他的小脸都兴奋得放光了。我觉得此时是一个教育的最佳时机,就把小洋叫到办公室,非常郑重地对他说:“爸爸妈妈都说错了,你不是多动症。你那么聪明,那么懂事,一定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的,是吗?”他朝我点了点头。

自此以后,小洋虽然还是经常被老师批评,还是被请到办公室,但次数明显地少了;虽然有时在家做作业依旧磨蹭,但字迹端正多了。更可喜的是,他能在我的提醒之下,开始能利用午休时间安静地看一会儿书了。看到儿子的这些进步,小洋父母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四、引发的思考

对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是一件漫长而困难的事。因为患有这种病症的孩子往往要等到青春期以后症状才有可能自然消失。或许这种注意力缺陷障碍会一直影响着他,直至成人。对于我们工作在一线的老师来说,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足,辅导这样的学生会有些力不从心,而且,有时会因工作繁忙而忽视他们,致使这类特殊学生离班级群体越来越远。对小洋的辅导让我意识到:

1.对于这样的学生,不能要求他马上转变过来。应该多关爱、多体谅,不能因为他的好动而厌恶他。

2.不要把他当作一个特殊的个体,尽量让他意识到自己和同学们一样。要时刻注意他有无出现反复的现象。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3.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对他的教育成败显得尤为重要。在校时,也可以利用同伴的力量来帮助其矫正,成立“成长小组”。在交往、学习中大家互相约束,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4.要经常鼓励他当老师的小助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过剩的精力得到宣泄。

5.就本个案来说,我出于单方面考虑,隐瞒了小洋的病情,在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上力度不够。所以,转化特殊学生除了要优化他们所处的小环境以外,任课老师的合力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五、后记

小洋是我从教十六年时接手的一个特殊学生。在他的身上,存在着太多的特殊性。小洋的父亲是我相交多年的好朋友。从“少不更事”到“年近不惑”,看着小洋长大,不亚于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当身边的朋友提起小洋,我心中的情感真是很复杂,心疼中夹杂着心悸,莫名自责中又伴随着成功的欣慰。很多时候,我总会觉得,在一定意义上,医生是在做挽救生命的工作,而我们老师则是在做着拯救人生的工作⋯⋯

专家支招: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症状可延续到成年。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冲动性、学习困难、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一、多动症误区

1.多动症有别于好动、调皮

好动、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孩子躯体活动明显比同龄儿童多,且自控力差,不能安静下来,就要警惕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研究发现,多动症与孩子顽皮有着四点本质区别:①注意力方面,调皮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聚精会神,还讨厌别人干扰,而多动症孩子玩什么都心不在焉或无法有始有终;②自控力方面,调皮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和特别要求下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而多动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静不下来;③行为活动方面,调皮孩子的好动行为一般有原因、有目的,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多具有冲动性,缺乏目的性;④生理方面,调皮孩子思路敏捷、动作协调、没有记忆辨认的缺陷,而多动症孩子则有明显不足。

2.多动症不一定都多动

有些家长认为多动症就是有多动的表现,事实上,在多动症患儿中,有些并没有活动过多的表现。她们平时并不多动,看上去很文静,但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是老师眼中的“聪明笨小孩”,突出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学习困难,做事拖拉,粗心大意,久而久之,易产生自卑、消极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说谎等行为。为此,有些并不多动的孩子也可能患有“多动症”,这一点应当引起注意。

二、如何应对多动症

1.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着眼孩子喜欢的东西,和他一起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使他的注意时间加长。比如当孩子喜欢画画时,就应该给他充足的空间,甚至可以和他一起画。

2.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爸爸妈妈尽量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他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比如让他参加适当运动,如平衡木、跳床等。

3.避免含铅食物。铅中毒是引发多动症的原因之一,不给孩子吃含铅较多食物,如皮蛋、爆米花等。不给孩子用铝制器皿。

4.多鼓励孩子,给孩子减少压力。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肯定,让他学会坚持。不要因为他不会数数、不会弹琴就把他说成“笨小孩”,不给孩子压力,让他轻松成长。

5.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父母关系不好也是引发多动症的原因之一,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让他认识到冲动和吵闹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儿童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如果孩子厌学、逃学,成绩下降势在必然;长大后也会因基础知识的贫乏,难以学到生活必需的技能,而就业困难,影响终生。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多动症儿童的识别,及早诊治,帮助其顺利适应学习与社会生活。

(作者单位:绍兴市鲁迅小学

浙江绍兴214241)

责任编辑郑海燕

篇10: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作文

母亲节,不知何时从西方被泊来,成为中国的一个节日。虽然我很抵制洋节,重视传统,但对于母亲节的引入欣然地接受,并笃信这个节日将会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因为任何一个人,可以没有任何东西,包括自己的身躯,但唯一不能没有的就是生育我们的母亲。多一个母亲节,我将多一次孝敬母亲、报答母亲的机会。

想想,母亲已经离开我十七年了,虽然每年我都会在特定的日子、特殊的时候、特别的环境,或者在偶然的刺激下想起母亲、祭奠母亲,尽量用那些虚无的东西添补失去母亲的相思,弥补当初曾经为母亲许诺但却永远无法实现的承诺的遗憾。这种遗憾就象是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我知道已经永远也不会有移开的机会了。这反倒让我更多地想起天国的母亲,只能在心中默默地喊一声:妈妈,祝你一切安康!

母亲出身书香世家,大小姐的她有着高小的文化,这在那个年代是相当的知识分子的。可母亲宁愿放弃优越的家庭生活,嫁给了一个教书匠,跟随父亲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开始了漂泊、艰辛的生活。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养猪种菜、赶鸡打狗,身上丝毫看不出大小姐的娇气。辛苦一生的母亲没攒下什么,只攒下了她的孩子,走时没带走什么,只带走了孩子对她的承诺。

小时候,母亲没有给予我任何的承诺,那怕是说“孩儿呀,明天妈妈给你买一根冰棍吃。”,但母亲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我的身边,给我最恰当的帮助和最温暖的疼爱,只是用她的行动尽一个母亲的责任。我就是踩着母亲的汗水,蹬着母亲额头上的皱纹一直爬到母亲的头顶。母亲用她那孱弱的身躯挺起了一个家,把我们送上了她不曾承诺却努力做到的高处。

当我知道回报母亲的时候,曾经信誓旦旦地向母亲承诺:儿要让母亲享受最好的生活。母亲总是笑着对儿说:“儿呀,妈不需要你什么,只要你出息了,妈就知足了,妈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你们都能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可做儿子的总是一次次给母亲更多的承诺,更多的保证。

但母亲就是在不经意间离开了我,也许在她弥留之际,看了或想了已经今非惜比的儿子,才安祥地离去。在那一刻,我才猛然意识到,我犯了一个多么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为什么要给母亲那不能或暂时不能实现的承诺?为什么不能在母亲活着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象母亲对自己一样,真真切切为孩子缝一针,补一线。时至今日,才明白孝敬母亲没有时间的划分,也不是海阔天空的承诺,只要心中装着母亲,每一秒都是母亲节,每一瞬间都有尽孝时。那样,也就不会在心中留下那么沉重的遗憾。

篇11: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作文

我曾经对丈夫说,“我不喜欢住在这个城市,这里的生态环境太恶劣,无益于孩子的成长。”

“但是这里良好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质量,却是有益于孩子成才的。”丈夫则说。

“那,倒也是。”我不得不承认。

成长和成才,哪一个更重要呢?中国人似乎更重视成才。而成长,似乎是不需要过分操心的。只要给孩子足够的食物,他们自然就会“成长”起来――为人父母们,往往把成长简化成了“长大”。他们不知道长大,只需要食物;而成长,还需要环境。前者是物质,后者是精神。

所以,才会有无数的孩子们,从出生伊始就无从选择地生活在钢筋水泥和工厂、汽车所制造的废气之中。他们不曾见过广袤无边的青青草原,不曾听过林间小溪的淙淙水流,不曾在野花丛中捕捉蝴蝶,不曾在水稻田间静听蛙鸣。他们不知道雨水从竹叶上滴落的清莹,不知道云雾在山谷中缭绕的迷离……

他们唱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却无从体会歌中“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那朴实而又有如诗画般的意境。他们根本没见过谷堆,城市的天空也难得有“白莲花般的云朵”。

我的童年在农村度过,直到上学才随父母搬到城里。我的堂兄堂妹们很多,捉蛐蛐儿、偷甘蔗、在田里挖地洞、上树掏鸟窝……我和我的堂兄堂妹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的变动、结婚、生子,特别是住到这个工厂密集的城市,我越来越难得快乐了。有时候我会高兴、会开心、会兴奋但不会快乐,它们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我踏遍三山五岳的宏愿,我隐居深山老林的幻想,在现实的生活里一一沉睡。除非必要,一般我不出门,我关紧门窗,试图把所有的噪音、废气、污烟拒之门外。我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更保护我那一岁半的可爱女儿。

偶然一次去了市民广场,高分贝的蹦的厅和如织的行人让我无心留恋,可女儿却紧紧拖住我和她姑姑的手,死活不肯走,无奈,只得在广场中心的草坪上找了块地方坐了下来。

我们坐的地方离的厅比较远,人也不是太多,阵阵清风拂过,我的心渐渐静了下来。女儿偎在我怀里,好奇的眼睛四处看个不停。“米米(妈咪),看!”女儿忽然欢叫起来,并且用胖乎乎的`小手指向天空。我顺手看去――天,那么多的风筝!它们上下翻飞着,彼此纠缠着,薄薄的塑料的材质映出闪闪的灯光,像无数发光的鸟,在夜空中自由地飞翔。那些放风筝的人,奔跑着、欢笑着,那情景多么熟悉。那不正是我们儿时在许多个春风里,曾经拥有过的奔跑和欢笑吗?

“宝贝,那是风筝。”我低下头,轻轻地告诉我的女儿。

“分斤。”女儿奶声奶气的学着。

我和她姑姑被逗笑了。这时,走过来一个大约三岁的小女孩,她走近我的女儿,伸出手摸摸女儿的脸,她说:“小妹妹,我们一块儿玩吧!”

女儿羞涩地看我,我鼓励她:“不怕,去和姐姐玩吧。”

小女孩主动牵起女儿的手,她们向另一群孩子跑去。孩子们嬉闹着,女儿很快也融入其中。她被几个大孩子争相抱起来,旋转着。我有些担心女儿会摔倒,但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去保护她。我被她咯咯笑着涨红的小脸所吸引,她现在很快乐。跟这快乐比起来,摔倒又算得了什么!

夜渐渐深了,人们陆续离去,我们也要回家了。我摸了摸毛绒绒的草地,再使劲吸一口新鲜的草香,竟有些恋恋不舍了。虽然只是有限的几块草坪,虽然人挤为患,但它给了我入夏以来最清凉的一夜,更给了我的女儿日日“关”在家中所得不到的快乐。最后看一眼天空,风筝们已经飞走,留下黑绒般温柔的夜空,我抱起女儿,指着天空中那些清凌的钻石对她说:“宝贝你看,星星。”

女儿抬头看着,星在她纯净的瞳仁里投射出灿灿的光芒,一朵天真而美丽的微笑在她的唇边盛开。我有些泪湿,要知道,这是我的女儿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第一次看到星星――有多久了?我的夜晚总是在房子里度过。偶尔出来,也总是匆匆走过,而没想到抬头看一看,那些曾在儿时给过我无数美丽幻想的星星。

在青天、白云、红花、绿草离我们越来越远的现在,我的孩子,我能拿什么奉献给你?难道只能是紧闭的门窗?或者,偶尔还能有那些侥幸的发光的风筝和发光的星。

篇12:本土日化企业,我拿什么拯救你!

一、市场背景:

近些年国内日化市场随着外资品牌的大规模进入和强势渗透,国内本土品牌显得力不从心甚至纷纷淘汰出局,随着羽西、小护士、大宝、丝宝相继嫁入“豪门”,国内能独扛民族品牌大旗,坚持到底的企业已经不多。我们仍能清楚的记得“啤酒香波”“百年润发”的奥妮广告,更为当年丝宝在终端卖场针对“宝洁们”发起的舒蕾“红色风暴”而激动着。然而,从奥妮的“出走”和丝宝的“外嫁”使我们真切的看到外企的实力和深厚积累,终端卖场“贴身肉搏”国内品牌不是对手,因为我们“内功”不足,当他们开始发力的时候,我们甚至“不堪一击”。

前几年国内一些企业通过渠道的差异化,避开在卖场的竞争,开拓外资品牌顾及不到的三四级农村市场,成功找到了一条生存和发展之路。如广东名臣、广州好迪、拉芳、隆力奇、索芙特等。但现在这些企业的好日子也不多了,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品牌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上山下乡,清剿运动”,国产日化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国内本土企业在日益恶化的竞争环境下遇到了自身发展的瓶颈。他们中很多企业曾经是国内日化行业的领跑者,曾经创造了业内多项“第一”的殊荣,经过多年来与“宝洁、联合利华们”血雨腥风的“正面较量”,大家也许都感到了力不从心、心力交瘁,相继退出一线主流市场、局于一隅甚至淘汰出局。反省之余,这些昔日行业的“老大哥”们也许都体会到低附加值品牌、低端微利产品的竞争,只会把企业拉入“死胡同”,同时,传统的竞争手段在有着深厚积累的外企面前没有任何竞争力,因此,谋求新的竞争策略,探索品牌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二、市场现状与问题:

近年,在日化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国内很多本土企业也都采取了许多积极应对措施,如市场重心下沉,深度精耕渠道,实行密集分销,并调整公司销售组织结构,分品牌管理与运作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时间段内确实起到了作用,使很多企业缓解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但国内日化企业品牌运作的普遍不足却无法阻挡“宝洁们”迅速蚕食市场、跑马圈地的步伐,

特别是洗发水市场,国产品牌几乎是“全线崩溃”,宝洁和联合利华几乎对市场形成了垄断。虽然“霸王”以差异化的中国传统概念“中药”、“汉方”定位突出重围,但前程仍然未卜。

随着市场的深度竞争,外资品牌的深入渗透,一向在传统渠道占有优势的国内品牌竞争力迅速下降,只能“转攻为守”,在外资品牌“触角”暂没延伸到的局部市场苦苦挣扎。同时在终端卖场,很多国内企业如丁家宜、东洋之花、隆力奇等凭借其强有力的销售团队苦苦拼杀,在护肤品市场和宝洁的“玉兰油”、联合利华的“旁氏”、欧莱雅的“卡尼尔”等进行着面对面的“巷战”。对比小护士、大宝的“屈服”,他们这种和“洋佬们”死拼到底的精神值得国人称道,但这种势单力薄的拼争能坚持到什么时间,这是大家都担忧的问题。只怕哪天突然爆出丁家宜、隆力奇也要“嫁入豪门”的消息,我想,那个时候,在偌大一个卖场,还有谁能和“鬼佬们”继续战斗呢?

其实国内企业的弱势除了营销策划和推广手段的极度脆弱外,更主要的是在产品上面临着低价值低利润产品的竞争,品牌开发的滞后,特别是中高端品牌的缺失,使企业利润严重缩水,企业的费率居高不小,整体盈利水平严重下降。同时,大量的人员费用、市场费用和企业的销售产出不成正例。特别是低价值低利润的产品,如果没有大规模的销量支持,企业很快会陷入营运的资金困境,可采与家化的“联姻”就是证明。虽然本土企业里有几个是有着雄厚资金积累的企业,短期内不会面临资金问题,但如果长期的低利甚至无利经营仍然会拖垮企业。

另外,国内很多企业如丁家宜、隆力奇等,他们在全国各个省区都有分公司或办事处,这是“一张庞大的网”,对于市场来说它是一个有利的“工具”,但当这个工具不能持续的为企业“捕捞”到足够多的“鱼“的话,它将成为企业的负担,巨大的“养护费用”早晚会把企业拖入“泥潭“。可以想象到,这些本土企业的销售团队一定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团队,因为他们跟随公司的发展久经沙场,曾经为企业创造了很多的荣誉。正因为如此,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许仍生活在昔日的光环里,仍安于享受曾经的荣誉,仍津津乐道于往日的战绩,而不愿意再去创新,不愿意继续奋斗,或者部分人已经失去了创新的能力。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和非常担忧的问题,也是在我们的本土企业确实存在的现象。

试想,如果像“小护士、大宝们“一样,更多的本土日化企业都相继“沦落”了,那还有谁能继续引领国产品牌一路前行呢,仅仅靠家化吗?也许真会应了有人说的那句话:国产日化品牌离被外资品牌“集体灭掉”已经不远了。

篇13:孩子,我拿什么吸引你?

一个人,一所学校,一座城市,一个民族,都是依靠精神而站立。这种精神,须经过百年沉淀的。张家港实验小学校长刘慧认为:让学校成为美好的童年记忆,在中国梦的召唤中,“创意实小,实验梦想”正在改变着与世界相处的姿态。改变的路径有千百条,改变的方式有千万种,而在每个实小人心中,不变的是那一声源自儿童立场与游戏精神的深度叩问:孩子,拿什么吸引你?这叩问是对自我教育的审视与警醒,更是对儿童世界的尊重与关怀……

调整自我,重组存在空间

刘慧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她先后主持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当代幼儿原色教育的实践研究》并获第二届省精品课题优秀主持人奖;出版个人教育专著《寻找失落的游戏精神》;主编《向着太阳走》并获省第三届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近年来,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在全国各地做学术报告、专题讲座40余次。

刘慧说,“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数番来回的可贵经历,让我对低年段儿童尤其是一年级儿童有了更全面的察觉,有了更真切的理解,更深入的解读。因为懂得,所以面对他们时,我和我的学生更温暖,更宽容。”

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存在着明显区别:上课时间,由原来的25分钟变成了40分钟;上课环境,由原来的综合教室(学习、活动、休息等为一体)变成了单一的学习空间;上课程序,由以活动为主变成了一天6节课的学习模式;没有了甜蜜的小点心,没有了舒服的小床,也没有了下午茶。这些变化必然给初入学的孩子带来诸多不适。究竟该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才能帮助他们从形式到精神上,完成一种顺应天性的自然过渡,并在这些变化与不适中找到他们成长的起点呢?要让实小成为每个初入学孩子心目中的乐园,让每个一年级孩子都喜欢上学,这是多么重大,多么严肃的话题啊!我们不断追问并创意着,实验着。

刘慧说,学校,应该是能够装得下“心的生活”的地方。心之向往,脚步格外轻盈。心在,一切都在。为了迎接每个未来的实验小主人,当他们还在出发的路上,我们就已经开始充分准备了,他们首先是活生生的儿童,而不是标签式的学生代码。充满仪式美感的开学第一天,我们用简约但绝对隆重的仪式,让每个孩子尽情享受“我是小学生啦”这一体验。他们与父母牵手走过寄寓智慧大道的红毯,走向代表智慧之门的气球拱门。在心愿墙上,在教室里,按手印、签名、寄语,留下成长的珍贵瞬间。在第一次升旗仪式上,他们聆听校长的故事,获得第一份礼物——金色门票。这一天,每一位老师都是最亲切的导游,陪着初来乍到的“小游客”走过“童心迷宫”,穿过“时光隧道”,嬉戏在百草园中,休息在成长树下,小桥流水,绿树葱郁,枝藤满架,草地茵茵;碧空蓝天、四季花香……实小的每一条路,每一棵树,都成为会呼吸的画卷,给新来的孩子留存最幸福的第一印象。

发现孩子成长的靓影

刘慧说,选择一年级两个班进行尝试,把原本生硬、冰冷的不锈钢餐盘,变成颜色素雅、材质细腻的陶瓷餐具。无论从视觉还是触感上,我们相信,他会带给孩子更多家园的温馨感。我们不止一次发现,许多孩子都很喜欢这套餐具,在使用时,会本能地生发一种珍爱之情。他们小心翼翼,轻拿轻放,不让汤汁溢出。当音乐悠悠响起,他们对着陶瓷餐具,举着筷子,享受着心灵与舌尖上双重的美味。打破思想的疆域,教育无处不在,高雅优美的器物化身为无言的师者,培养孩子的宁静优雅。有温度的午间“家庭作业”——“饭后要漱口哦!”这是极为家常的家长式提醒。而这句话已流行在实小。每当用过午餐,老师们都会这样贴心地说上一声。孩子早已习惯,他们带着小茶杯,走向直饮水边,有序地取水漱口。涓涓细流间,每个老师都是妈妈,每个学生都是孩子,大家共同完成了一道有温度的午间“家庭作业”。

刘慧认为,除了这些细致而持续的生活提示外,教育触角还敏感地延伸至一个个隐秘的角落:调皮男生如厕时,常常不讲规则,因此男生厕所常常异味十足。常规的说教,起色不大。那么,就在他们的淘气上做点文章。小便池对面,根据低、中、高学段男生的身高特点,分别贴上了醒目的小红圆点。哈哈,有了目标,小便顺利入池了。这是多么好玩又多么有意思的游戏呀!老师们变身为隐在幕后的魔法师,不动声色引导孩子,成为游戏主角的孩子自然接受着化育,却又全然不知。一年级的班主任,在新生入学的近一个月里,几乎整天呆在孩子的世界里,不是为了看管,而是为了观察、安抚和引导,直至与他们融为一体。教师在观察中记录孩子学习的内容与情绪变化。为赢得孩子的心灵储备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教师应用充满母性的爱,舒缓安抚着那些年幼的心灵,每天帮助孩子寻找家的气息与爱的味道,蹲下身子抱一抱,露出笑容夸一夸,绘声绘色讲一讲故事,饶有童趣地玩一玩游戏。于是,教室成为家园,老师是妈妈,也是朋友,与学生一起为每天的生活涂抹着幸福的色彩。

当关注的重心放在孩子真实的生命过程中,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以接近地气的方式,形象地诠释了儿童的成长所需。师生关系也不再局限在教师与学生这样的单行道上,深入童年的内心,一次次,惊喜地发现了孩子成长的靓影。

营造“适宜温度”

刘慧说,学校,是能够装得下“人的苏醒”的地方。美本身就是一个苏醒的自由过程。教学中,我们习惯常常去教育甚至斥责游戏中的强者,安抚弱者,这也是一线教师对儿童游戏惯常的行为方式。我们将这司空见惯的游戏处理方式,作为一个深入研究儿童游戏精神的话题,一场深度研讨便引发了一场在校时间的“21天美丽行动”的变革。

置身于校园环境,儿童必须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遵守规则,才能让环境有序;但若是过分讲究规则,强调规则,他会让儿童丧失对校园生活的兴趣。这是对自由的变相剥夺,更是对儿童立场与游戏精神的误解,好的教育必将因此失去26摄氏度的“适宜温度”。endprint

儿童的自由像新鲜升腾的阳光,这种原生态的自然,决定了他们的发展也应该走向自然。他们的自由需要有纪律边界,但不能受制于纪律的束缚。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 “21天美丽行动”的新鲜召唤与极富冲击力的主题:“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行为我做主”“我的承诺我兑现”,这些是自主、诚信与爱的落脚点,用形象化、细致化、温情化的设计手法,呼吁每个家庭与孩子一起签署美丽契约,共同奔赴这场美丽行动。尊重儿童,从游戏精神出发的“21天美丽行动”引发了远远超越21天的成长动力,独特的召唤,涌动的回音,纷呈的精彩,造型各异的“21天美丽行动卡”是每个孩子璀璨心情的折射,更是童年幸福成长生动联结。

一个个家庭,因“21天美丽行动”而呈现一幅幅温情画面。富有特色的“班级小目标”是每个团队精神成长的加速器。“我的美丽记载卡”的晾晒,让我们清晰看见,每个孩子,在走向自由的规则之路,如何一步步迈开脚步,步子也许有长有短,有深有浅,但方向都是如此清晰。

摒弃一连串的“不准”组成的话语体系,我们将研究以行动书写在孩子的心田。“自己穿衣、穿袜”“上下楼梯靠右行,乘坐电梯靠右站,不给别人添麻烦”“诚信伞及时归还”“三味书屋,诚信购书”,正是这些细小的事情,孩子才有机会通过行动证明内心的成长;正是这个看似简单但内涵丰富的数字,孩子才心甘情愿,一步步走向优质的习惯。“21天美丽行动”就这样从一个孩子开始,从一个老师开始,从一间教室开始,从一个家庭开始,扩散开来,于有形无形间传递着26摄氏度的温度。从 “21天美丽行动”出发,唤醒更多个关于校园、关于童年、关于自由、关于规则的美丽行动。

形成理想中的爱学课堂

刘慧说,有份调查研究表,是我们开学初针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的起点设计的。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学前让孩子进行拼音培训确实弊大于利。透过这些分析,我们解读出目前在一些家庭教育中出现的“盲区”:担心孩子学不好,便违背学习规律,试图通过揠苗助长的培训形式,而从来不考虑这种形式对孩子学习的习惯形成与能力培养会带来什么不利。

学校,是能够装得下“人的天性”的地方。我们正在探讨并建构的爱学课堂,一定要拥有这样优美环境。尽管还是雏形初显,尽管还在路上,但我们已经从最细小的节点开始去触摸他的内质,把握他的规律,领悟他的内涵。在这里,不用高深理论与八股文式的表述方式,只是选取真实的场景,生动的情节,以拼音教学改革出发,如何用儿童之桨,游戏之帆“引渡”每一个学生,将他们引向爱学的自由境界,形成理想中的爱学课堂。

为什么孩子们学得快乐,甚至忘我?刘慧说,因为,在这样的学习磁场中,课堂可以没有围墙,教室可以没有围墙,学习的课桌不再是局限在教室里,他们的课桌随处可见。而且,时时处处都充分释放着一种游戏的精神。阳光轻洒,绿草如茵,他们可以跟随美术老师在百草园,对着画板实地写生;藤蔓低垂,枝叶轻摇,他们可以穿行在花架下,即兴展开一次微型的拼音擂台秀;云朵微笑,阳光正好,他们可以随意的漫步,自由的奔跑,突然发现常见的景致中,竟然潜藏着来自学习王国的奥秘……

来到实小,一定经过了一条“会呼吸的路”。路的两边,小草如茵,向阳而歌。中央的花坛,花色缤纷,迎风怒放。行进其间,谁都会爱上这样有生命的路。学校把这条路的景观寄寓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让生命得到顺乎天性的呼吸,学生怎能不爱学?什么才是爱学的课堂?爱学课堂一定是坚守儿童立场、释放游戏精神的课堂。他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将世界请进了教室。学习不再是为明天的生活做准备,不再是为明天而存贮预言,学习本身就是游戏,就是生活,就是走向明天的最佳路径。

给自己一座心灵后花园

刘慧说,教育感官调整与空间重组下师生关系的全新解构,营造没有围墙的爱学课堂,一切创意行为,一切美丽实验,都源自于最朴素价值与立场——以儿童为中心,源自于最真诚灵动的发现与追寻——游戏精神。无论是课程文化,还是内在的修炼,始终遵循属于儿童世界的规律,始终致力于唤醒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愉悦与规则并存的创意平台。刘慧深知,一个校长直面一所学校所培植的精神与信仰,所灌注的价值理念,所传递的管理思想,所设计的创意蓝图不论多么理想,多么完美,只有当他成为每个教师愿意主动点燃的思想灯盏,自觉行走时依循的方向指南,这一切才会生形成一个共振的正向磁场。实小的每位教师是有价值的主人翁与生力军。他们敏感而自尊,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点亮他们平凡的日子,让他们拥有一座心灵的后花园,放松心情,放慢脚步,徜徉其间,当他们站在教育的星空下,就会主动深入儿童世界,自觉成长为充满游戏精神的文化使者。当他们在履行责任,实验梦想的过程中,在专业行走的旅途中,就会将“理解儿童”列为专业成长的第一课,将“游戏精神”作为提升自我的最佳路径。

面对这些童年世界的守望者,儿童游戏精神的开发者与捍卫者,我们需要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创意行为与内涵去感染他们。启迪并召唤教师站在儿童立场,以舒展的游戏精神来开启一场精神旅行,寻找童年的倒影,给自己一座心灵的后花园。

刘慧一直将培育实小教师所特有的精、气、神作为一种美丽追求。希望每位教师都能用理想的阳光照耀心灵的后花园,修炼信仰,锤炼专业,尊严站立,成为有思想、有个性、有风格且具有高尚品性、灵动气质、儒雅风范的美丽群体,真正与儿童融为一体,成为哲学家席勒所描述的富有游戏精神的完全意义的人。由于教师的个性不同,爱好不同,喜好各异,但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发展理想。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人生才会充满意义。学校从制度改革入手,无论是班主任申报,年段学科任教申报,一改以往行政手段,对每个教师的意愿摸底调研,让教师学会听从个性的呼唤,内心的声音,以主动申报形式为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铺设桥梁,充分尊重老师的主体意愿,交付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给每位有意愿、有需求的教师提供最合适的职业岗位。尊重教师的自主选择,满足他们的选择权。教育本身就是美好的情怀,充满愉悦性与自主性的体验,一定会深刻地沉淀在教师的精神世界,诱发出他们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启迪并影响他们面对学生的姿态与精神。endprint

刘慧说,在对孩子说“慢慢来”的同时,也要更多地等待教师。马克思说:“自由是人类存在的理想状态,是人类的内在需要,是人类理想的活动方式。”从改革管理部门的检查评比机制开始,为制度瘦身,为老师的后花园添加精神营养。废除细琐的检查,目光不是盯着一时的卫生是不是干净、桌椅是不是整齐,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每个教师以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教给他们感受“爱”,并给予爱的能力以及具有的诚信与品质,帮助他们养成自主自立的良好习惯,以优雅的前行姿态培养出一批批智趣的学子。我们摒弃繁琐的资料记载,把更多的考核留在学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中。

刘慧说,开学的第一周,新生初入学时,一年级孩子们眉目鲜活,雀跃奔跑,老师们从容自在,笑容温暖。原来新生入学,孩子们持续不断的哭泣与吵闹,随时蔓延在教师眉梢眼角的焦灼、疲惫甚至微妙的恐惧在实小不存在了。因为,在孩子们未抵达之前,我们已经通过“森林团队”“分层沙龙研讨”“本土专家引路”“校长雅赠书香情”等各种富有情趣的培训,感染着所有任教一年级的老师们,让他们把匆忙的脚步放慢,把紧张的心绪抚平,敏感的儿童是能体味到这种教育魅力的。他们被感动着,为亲爱的老师送上一个甜蜜的亲吻,用纸片为老师折叠出爱与祝福,向老师灿烂一笑,真诚行礼,当他们用奔腾跳跃的姿态舒展自我时,此种精神同样感动着每一个教师。

刘慧坦言,在功利教育、游戏精神稀缺的大环境下,我们用“森林效应”,用职业梦想对自己,对深爱的教育做出可贵的探索:停一停,别忘了教育的本真——以儿童中心,游戏精神;别忘了教育中慢的哲学。我们相信,这一切会涵养出最优雅的姿态,将我们的思想引向教育的深度。一旦心灵放飞了,功利就会抛却,教育者就会沉浸在孩子们的世界里,迈开步子奔跑跳跃,充分释放游戏精神,追寻游戏价值,就会自然而然地将教育的过程演绎为 “寻求童年倒影” 的游戏过程,将研究以行动书写在孩子的心田。

这是一场关于童年梦想的游戏,是记录,是展现,更是对梦想不从吝啬的付出。正是这些梦想促使这个匆忙逐利的时代为教育而驻足深思。对此,刘慧曾赋诗一首:

我希望这里是一片净土

没有盲目崇拜

每一个人内心都简单

快乐不加修饰

自由没有疆域

孩子们来到这里

看见的每一个主题

都可以聆听到

创作者的内在灵魂

季节的变化

颜色的笑语

你会聆听到

在别处不曾听到的

一种内心的共鸣

收获跟土地一样亲切的归属感

永不迷失自己

这就是我们想要做到的

上一篇:高三升旗仪式发言稿下一篇:寿险实验报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