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员职称工作总结

2024-06-28

图书馆员职称工作总结(共6篇)

篇1:图书馆员职称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2009年7月,我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业,从XX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并于同年7月参加了工作,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静心回顾这两年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我收获颇丰,下面从专业技术角度,将我这两年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和学习情况

这两年里,在主任的领导下,在同事的帮助下,我对图书馆的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也真正地了解图书馆的工作,以下是我在这段期间的主要工作内容。

1、图书馆日常工作

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包括读者接待、图书借还、阅览室管理、新书的预订及验收、图书馆网站的日常维护及更新等工作。其中,图书馆注册读者达到820人,接待读者6634人次,图书借阅2274册次,上架书刊6589册,新书预订611册,新增中文图书691册,阅览室上机6037人次,阅览室上机总机时9124.45小时,流通值班2250小时,藏书利用率达到2.2%,读者到馆率达到76.78%,并且,图书馆网站数据统计每日更新,两年来,图书馆网站总访问量超过1万次。

2、数据库

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建设继续加强。图书馆目前的数据库包括正式开通的数据库有7个:中国医药知识仓库(CHKD)、万方数据库、书生电子图书、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及SinoMed、外文期刊数据库(即北京地区医院外文期刊资源共享全文数据库)、康健西文(FMJS)、医学多媒体;试用的数据库有3个: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及超星读秀、医知网、OVID数据库。数据库工作包括日常数据库的统计、数据库更新及维护。

3、报刊工作

我馆共有中文期刊226种,报纸27种,共上架期刊2537册。并且,我馆进行了装订过刊的工作,其中装订中文期刊523册,外文期刊202册,全部上架。

3、图书馆开办的活动

图书馆共举办读者培训8次。其中,开办的数据库介绍及使用培训3次,分别为超星数字图书、康健西文、医知网;开办的无线网络培训5次。参加培训总人次超过100人次。

图书馆举办书展1次,书展展示了医学专著、考试用书、科普读物、中医专著、图谱、医学人物传记、畅销图书等多个类别的图书上千册。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个人的不足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两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差距。工作经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创新思路,提高工作效率。

2、人际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在工作中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比较薄弱,人际沟通能力不足,这极大的限制了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我要克服这个缺点,积极的融入到工作中去,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XXX

2011年9月28日

篇2:图书馆员职称工作总结

省图书馆各位领导:

根据的要求,本人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完成了我的述职报告,以下是我被聘任图书资料中级职称以来工作情况的简要述职。一

持续学习,提高素质,主动适应岗位新的工作要求

本人政治思想觉悟高,在政治思想上能严格要求自己,关心时政,关注国家的改革与发展;长期以来,以正确的政治观和人生观要求自己,拥护国家领导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学习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的各项组织活动,有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尊敬上级,团结同事,乐于助人,在与同事的团结协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在工作中谦虚进取,工作中讲原则,待人热情大方,为图书馆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团结奉献,严于律己,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和同一岗位的同事们完成每日杂志的分编上架工作,以及年中的杂志剔旧装订入库工作。人均日接待读者112人次,负责E——G的装订核实,共同装订入藏杂志2000多种,5299册。在繁琐的工作中保持冷静细心,把错架率控制在尽可能少的范围内。

努力钻研本专业,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1学识水平及继续教育情况。例如参加每年《信息检索》《文献编目》《图书馆工作概论》,认真做了笔记。

2配合部门领导和同事们做好深层次读者服务工作!⑴认真对待读者平常意见和建议,做到有信息及时记录,有效汇报给部门相关领导。

⑵努力加入专题信息服务工作中去。对于路途远的读者,采用拍照邮件传送的方式,使读者方便快捷利用安徽省图书馆的公共资源。例如2013年8月份,我在上班当中接到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咨询电话。她是处于外地市某新馆建立阶段的工作新人,在电话中咨询本馆杂志分类排架问题。为了让该工作人员形象立体的借鉴我们先进的工作方式,我拍了多幅杂志排架照片文件发送给该工作人员,既交流了行业知识,又丰富了自己视野。

⑶2013年,安徽省图书馆承办“读书乐”艺术摄影作品在省图展出活动。

我参与了和同事们布展的工作。我在此项工作中受益匪浅,不仅仅拓展了视野,而且在作品中体会多元生活的快乐。

⑷参加报刊部举行的“中文过刊读者认领活动”、“文化年年货淘淘乐”以及“读者订阅调查问卷”等活动

3图书馆专业技术的加深

我在取得中级职称以来,专心工作,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收集整理相关材料,找原因,虚心请教同行专业人士,耐心寻求解决的办法。通过平时的摸索,写出有关学术论文数篇,举例如下。⑴《图书馆员自身和谐探析》(载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 第1期)一文指出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工作中人的因素,其自身的和谐是图书馆的工作之本。在目前图书馆的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自身的和谐是心理和谐、语言和谐、行为和谐三者良性互动的结果。

⑵《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问题探析》(载于《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 第33期)一文肯定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开发和提供服务的主要载体演着重要的角色。论文在通过对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缺乏总体规划、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资源总量不足、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复合型人才等问题,并提出推进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⑶《省级公共图书馆专业人员发表专业论文情况分析——基于安徽省图书馆的数据分析》(载于《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5期)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机构,公共图书馆的科研能力是衡量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2003-2012年安徽省图书馆专业人员发表的学术论文为因子,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论文刊发的时间、数量、所发期刊类型、第一作者、被引频次以及 下载次数等进行了考察,并就如何提高科研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学无止境,”这些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在工作中还存在急躁盲从的问题,以后一定会努力改正。我本着对图书馆事业的责任心,对未来的信心,在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学习,踏着时代的脚步,勇于奉献,敢于挑战,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以上是我对近年来的简要回顾,感谢各位领导对申报馆员二级给予中肯评审!

篇3:我国图书馆职称评审研究综述

关键词:图书馆职称评审,问题,改进措施

1. 引言

我国图书馆职称评审从1981年国务院颁发《图书、档案、资料专业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开始, 已走过三十年。随着评审工作的进行, 图书馆人也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学者开展图书馆职称评审工作研究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梳理与归纳, 以期对我国图书馆职称评定和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

2. 图书馆职称评审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内学者对图书馆职称评审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两个方面, 另外, 在研究中就职称评审的作用也有论及。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并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2.1 职称评审作用的研究

职称评审对图书馆事业所起的作用, 学者们主要从正面给予了充分肯定。苗丽安、王君认为, 图书馆职称评审改善了队伍结构;提高了队伍素质;调动了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增强了相互了解与交流[1]。王霞认为, 评审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 稳定了图书馆的专业队伍, 提升了图书馆的专业形象, 对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鲍碧娥等认为, 评审既稳定了图书馆的专业队伍, 又提高了图书馆干部队伍的素质, 还极大地调动了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了工作效率[3]。

职称评审对图书馆的负面影响, 研究者认为是由评审条件和评聘结合等因素带来的。在条件中过于注重论文, 就会引导多数工作人员都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编写“职称论文”上, 而疏于正常的服务工作, 这样必将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下降, 从而降低图书馆的社会地位[4]。实行评聘结合的办法, 将会导致一些人评职后工作得过且过, 失去进取心, 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难以再有提高[5]。当然, 相对于职称评审的积极作用而言, 其负面影响只是次要方面, 是可以通过不断完善予以消除的。

2.2 职称评审存在问题的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事业单位人事聘任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 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不断凸显出来。这些问题和弊端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职称评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也会使评定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 研究者就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2.2.1 指标分配问题。

评定职称要有指标, 这是业界心知肚明的事。如果欲评职者所在单位没有指标, 那些工作人员就是科研水平再高、业务能力再强、工作干得再好, 恐怕也只能耐心等待。针对评职过程中的指标分配 (也称额度指数) , 庄玉香认为这种做法致使一些业务骨干和优秀中青年同志望职称兴叹, 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6]。黎中志认为过多的强调指标, 不仅违背职称评审的初衷, 而且容易在职称评审中形成一种“关系风”[7]。

2.2.2 注重科研问题评过职的人都知道, 职称申报材

料中科研成果的统计要是一个重要的比拼条件, 成果多就意味着胜算的把握大。针对评职过程中过于注重科研成果数量的问题, 黄珍娟、王含晖指出:图书馆员的学识水平应该体现在具体的业务工作实践中, 将自身的学术研究和具体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 应该在具体的业务工作实践中体现出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人生价值, 而不应该埋头于研究工作中[8]。崔林认为, 这样做有悖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下称《规程》) 。虽然说高校图书馆是学术性机构, 但它更重要的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服务性机构, 服务是第一位的[9]。要求馆员从事一定的学术研究是必要的, 对于这一点, 《规程》第一条这样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请注意这句话的语法结构, “学术性机构”前边有定语“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 很显然服务是前提是基础。黎中志也指出:图书馆虽然是一个学术机构, 但它更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服务性机构, 在某种意义上说其服务性是第一位的, 对于多数工作岗位, 大多数的同志, 踏实工作更为重要[10]。鲍碧娥等研究者认为, 科研成果几乎成了能否晋升相应职称的决定因素, 导致重科研、轻工作及“学术腐败”现象的蔓延[11]。职称评定偏重对论著数量的要求, 致使一部分图书馆员上班只顾埋头写文章, 对工作敷衍了事, 往往是只注重论文数量, 并不考虑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其论著既缺乏深度, 又与图书馆发展相脱节, 没有什么实际意义[12]。

2.2.3 评聘终身问题。

图书馆职称评聘终身应该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这是大锅饭的显著特征。对此, 不少学者在研究中都给予了抨击。王霞指出, 这是当今职称评审体系中最不公平、最不科学的一个方面[13]。崔林认为职称评定的目的是对一个人社会价值和工作业绩肯定的同时, 激励其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积极干好本职工作。而职称评审终身制, 将促使一些评到理想职称后的人, 工作得过且过, 失去进取心, 失去积极干好本职工作的动力[14]。

另外, 苗丽安、王君就评职过程中出现的人情关系[15], 王霞就申报标准的地域差异[16], 孙玉枝就参评人员缺少专业学历[17]等问题也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3 职称评审改进措施的研究

如何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职称评审, 充分体现职称评审的积极作用, 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研究者认为, 现行职称评审的条件、办法等应该不断改进, 从而达到图书馆人能尽心尽力、积极主动干好本职工作之目的。对于职称评审办法的改进, 学者们主要有以下观点。

2.3.1 推行职称评审社会化。

长期一来, 我国图书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制度采取的是单位评审为主的办法, 并同工资、福利待遇密切挂钩。这种职称评审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专业化人才建设的需要, 职称评审社会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职称评审社会化, 就是在职称评审中采取个人自主申报、社会统一评价、单位择优聘任、政府宏观调控的职称评审方式。在列入统计的文献中, 学者王霞、庄玉香就是积极主张推进图书馆职称评审社会化的代表。对职称评审社会化的优越性, 庄玉香谈到:职称评审社会化可以消除单位评审办法中存在的利益、人情因素, 社会化评定的职称可以被社会承认, 可以将职称作为用人单位的一个重要参照[18]。资格评定社会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制。实行这一制度后, 图书馆可根据工作需要, 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 聘用初级、中级或高级职称人员。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不能取得专业职务[19]。王霞在研究中发现, 目前我国图书资料专业已有一些地方开始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如河南省自2005年起, 就开始推行图书资料专业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制度[20]。鲍碧娥等主张把专业考核的结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之一, 专业考核采取考试的办法。他们对考试提出了设想:考试的内容可以选择几门图书馆专业课程, 也可以将图书馆专业课程综合形成一份考试科目;考试应有国家在同一时间统一组织实施, 并要规定统一的要求;考试结束后, 发给合格者专业合格证明书[21]。

2.3.2 废除职称评聘终身制。

王霞针对现行职称终身制提出两点主张:一是实行评聘分开的“双轨制”, 即职务与资格并存, 避免职称与个人利益挂钩, 取得相应等级任职资格后, 还要面对岗位进行再一次竞争, 使受聘的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面临着取得资格而无职务的不断挑战;二是建立职称年度审核制度, 即国家在制定职称改革条例时, 同时制定出获取相应职称后应履行的基本职责, 发证机关可根据这些要求与该同志的表现 (个人述职和单位意见) 相比较, 给予审核或注册[22]。彭桃英谈道, 各图书馆要实施评聘分开, 职称与待遇适当脱钩, 职称不等于职务, 职务等于岗位。对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要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 凡不具有承担相应岗位工作能力者, 则解聘或低聘[23]。怎样废除职称终身制, 李金庆谈了两点想法:一是可以从直观的定量考核抓起, 例如, 有的人评后多年再无新成果问世, 对此情况即可根据新规定予以降级;二是实行评聘分开, 可高职低聘, 也可低职高聘[24]。

2.3.3 采取定量结构打分法。

为了能比较科学地实施职称评审, 苗丽安、王君提出定量结构打分法, 即从参评者的基础素质 (学历、外语、工龄) 、工作实绩 (按年终考核格次分别计分) 、研究能力 (科研成果及论文情况按各自的层次累计得分) 等方面全面衡量[25]。张玉礼、魏昱也持同样观点, 他们认为高校图书馆职称评定应制定量化管理指标, 由基本条件、工作表现、科研分、先进分、任职年限和学历分等五个方面组成。并指出,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是以实际业务工作为主, 因此工作表现应占总分值的50%以上[26]。针对学术研究中的“职称论文”, 张永军认为有必要对论文进行打分评定, 即对论文从选题、参考文献、创新点、学术水平、应用价值等12项根据评定标准进行打分评定[27]。

2.3.4 注重履行岗位职责。

毋庸置疑, 推行图书馆职称评定的初衷是要促使广大从业者能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从而更好地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做好工作才是真正的目的。那么, 在职称评审中就应该将申报者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予以考评, 但实际并非如此。针对现行评审制度, 郭国庆等提出, 要把履行岗位职责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依据, 突出专业水平和工作实绩标准。衡量专业水平和工作实绩应坚持“三个为主”:一是任现职期间做出的成绩为主, 二是以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为主, 三是以学术成果为主[28]。吴国华同样认为要把实际工作业绩作为评定职称的主要内容, 把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多少和质量作为职称评定的标准[29]。

2.3.5 设置评委监督机构。

不言而喻, 评委是职称评审工作的关键因素, 评审的结果是否公正合理, 直接取决于评委们的水平、态度和觉悟。为了促使评委做好评审工作, 李金庆建议要对评委的组成及运行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他指出, 评委组成后应公开接受群众评议、监督, 如有不符合评委资格的, 应予撤换。同时还建议, 为了杜绝职称申报者走后门, 二审和三审可以实行异地评审制度。在这方面福建省就先走了一步[30]。

3.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十多年来我国图书馆职称评审研究文献的梳理, 我认为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尤其是在对现行评审制度改进上, 研究中尚存在一些明显不足。

3.1 研究内容比较浅显

多数研究者在文献中, 只是先就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罗列,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我认为, 在提出存在的问题后, 没有对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逐一剖析, 这样就导致后边难以对症下药。研究者提出的改进措施 (或称之为对策) , 也缺乏对其必要性、可行性的阐述, 让人感觉到可操作性不强。就拿提出的要用考试的方式来认定专业技术职称来说, 就有其复杂性。谁来考, 怎样考, 考什么, 这种方式的合理性、公平性又将如何保证等问题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现行的职称申报前的英语、计算机考试, 实际运行情况是业界人人皆知的, 但部分不懂英语、不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人, 也能照样评上高级职称, 这是不争的事实。

3.2 研究范围比较狭窄

图书馆职称评审研究的范围比较狭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不少文献标题基本相似;二是文献的结构、内容没有多少突破;三是文献涉及的内容缺少相关调研;四是参与的研究者人数不多、地域不广。

3.3 研究缺乏持续性

篇4:图书馆员职称工作总结

摘 要:阐述了我国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聘的发展历程、有评聘办法及其不足,并提出若干改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114-02

1 我国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聘发展历程

1.1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时期

这一时期将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职称评定主要限制在科学研究人员之中。1978年,我国高校开始恢复职称评定工作。该年年底,中国科学院第一次图书情报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明确了图书情报工作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情报人员是科学技术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职称评定与待遇,都应与研究技术人员相同。会议起草了《中国科学院图书、资料、情报业务人员定职、升职试行条例》,作为本系统试行职称评定的依据。1979年,图书馆事业归国家文物局管辖,国务院颁发《文物、博物馆工作科学研究人员定职升职试行办法》,将文物系统统属的图书馆内科学研究人员的学术职称定为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四级,并以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成就作为任职主要依据,同时兼顾从业人员的专业工作资历。

1980年图书馆转归文化部统辖。第二年,国务院批转了文化部、国家档案局、国家人事局制订的《图书、档案、资料专业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以此为标志,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步入第二阶段,将享受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审人员的范围扩大至所有从业人员,业务职称定为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管理员五级,同样把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成就作为评审主要依据,兼顾从业人员学历与资历,古代汉语或外语水平均是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这段时期,实行的是技术职称。

1.2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时期

1983年9月,中央决定暂停职称评定工作,进行全面整顿,并研究改革方案。1986年4月2日国务院批转的《图书、资料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就是这次改革的产物。虽然职称级别仍沿袭了以往称呼,但运行过程截然不同,实行的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即图书资料系统的各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范围内,结合本单位专业技术工作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审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本单位在获得任职资格的人员中聘任。其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化竞争机制,1991年人事部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试点“评聘分开”制,即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专业技术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按所聘的职务确定,允许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经过试点,现已推向全国各行各业,包括图书馆领域。

2 现有各地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聘办法

目前我国各地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聘办法各异,但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指引下,大同小异,基本上都采用评聘分离制,岗位职数受上级主管严格控制,评审的主要依据是2000年元旦文化部颁发的《全国图书资料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基本条件试行》、相关专业技术综合文件及各地据此而制定的评聘办法,并随着新标准的出台而不断更新。

3 现有职称评聘危机与隐患

3.1 岗位职数的恒定性,造成高、中、低型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格局

目前,我国图书馆实行的是“评聘分离,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图书馆属于全额拨款性事业单位,其“岗位职数”受到政府严格控制,初级、中级、高级职数呈“金字塔”状分布。级别越低、职数越多,反之亦然。与此相适应,职称评审也坚持初中级“从宽”,高级“从严”原则。但是目前各地纷纷降低初中级评审条件,致使高、中、初级通过率呈“两头小、中间大”橄榄状分布格局。

3.1.1 学历低、资历深老员工扫除中级评审障碍

据相关政策,近年来各地纷纷下发通知,对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条件逐渐放宽。受此影响,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评审条件也逐步松动。例如,在广东,相关学历人员,只要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均可直接越级参评馆员技术资格;职称外语松动,2007年,晋升馆员技术资格人员外语予以免试;论文条件放宽,取消论文条件中关于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专业期刊划分,统一调整为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论文。同样,吉林、福建、沈阳、河南、辽宁等地亦适当放宽或免除图书资料系列中级及以下职称外语等级考试,黑龙江、贵州等地虽规定参评人员必须要参加计算机考试,但成绩仅作为参照。其结果是不少因外语、计算机无法过关的学历低、资历深人员扫除了“拦路虎”,甚至还能越级参与中级评审,致使中级参评队伍壮大。

3.1.2 高学历、浅资历新员工涌入中级参评行列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不少图书馆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竞争方式招聘工作人员。经过这种招聘,筛选出大量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学历人才。按现有职称评审办法,他们往往只要两至四年即可参加中级职称评审。

3.2 聘任过程中的论资排辈与任期制的有名无实,造成高素质待聘人员扎堆、高级人才断层局面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不但新进人员学历层次提高,在职人员通过在职教育学历层次也有大幅度提升。而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办法多年来变化不大,甚至某些地方还略有放宽。这样,不少在职人员都通过了中级甚至高级职称评定,占据了有限的中高级岗位,使得新进人员虽通过晋升但却无法获聘。中高级职称待聘队伍的“膨胀”与中高级岗位职数的“稀缺”已成为图书馆评聘“瓶颈”。而名义上,我国图书馆实行的是专业技术聘任制,“评聘分离,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允许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受聘人员有一定的任期,但往往因涉及到利益链而成为摆设。

为解决待聘人员过剩的问题,单位纷纷出台土政策,按“职务、工龄、进馆时间、学历”等设置分值,综合分数高者即可聘任,而根本不顾你的岗位职责与工作业绩与能力。以我馆为例,2007年,我馆通过中级评审人员23人、认定1人。其中13人获聘、11人待聘。获聘人员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1人、本科学历的6人、大专学历6人。而待聘人员11人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达7人、本科学历占4人。新进人员不少刚刚步入社会,本想趁着无家室负担时候有所作为,结果因职称问题而备受冷遇。有些人仍于心不甘,想再拼搏一下,结果发现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条件是主要看“任职期间”的贡献,无论你多么努力,都是徒劳无功,工作热情大减。

中高级职数偏少、人员偏老,加之任期成摆设,造成大批新进高素质人员无法脱颖而出,久而久之,容易造成高级人才出现断层局面。

4 对策

4.1 按需适度调整岗位职数分配比例

为图书馆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对已经严重打破初、中、高级岗位职数比例的极少数单位,可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浮动指标,实现岗位职数比例动态化管理。

4.2 健全专业技术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

对担任各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要规定明确的任期目标,实行任期目标考核制。正确评价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同时,注重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续聘、低聘的依据。

4.3 做好落聘人员思想工作

近年来不少图书馆都出现了待聘人员远远大于岗位职数的新问题。由于是新问题,无先例可循,图书馆不得不制定解决难题的办法。但这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新老员工的倾向问题。无论是资历深的老员工还是学历高的新员工,一旦落聘,都会产生一定的思想上波动和心理上的不平衡,应及时予以疏导,能缓解他们的不满,而一味回避,反而适得其反,加重了落聘人员的情绪,不利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贵勤.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2] 国务院批转图书、档案、资料专业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J].图书馆学刊,1981,(2).

[3] 赵玉君,束春德.高校图书馆的职称制度及其对科研工作的影响[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4).

[4] 罗冰眉.论我国图书馆职称评定中的功利化行为及其杜绝[J].现代情报,2006,(1).

[5] 王霞.关于深化图书馆专业技术职称体系改革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6).

[6] 高校图书馆专业职称评定现状与改善对策[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5).

篇5:图书馆员职称工作总结

邵阳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艾亚祥

我叫艾亚祥,男,汉族,湖南省邵阳县人,现年35岁,大学文化,实习研究员,注册咨询师。

参加工作十五年来,在各级组织的培养教育,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加之个人不懈努力虚心学习,我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有了不断的提高,综合素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按照湖南省图书、资料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相关规定,比照相关条件,符合申报馆员专业技术职务的标准,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艾亚祥,助理馆员,注册咨询师,一九七五年六月九日出生,一九九六年八月参加工作,一九九六年毕于湘潭大学信息管理专业(专科),二OO五年七月毕业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邵阳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本科)。一九九六年八月分配至市情报所工作至今。

二、政治思想表现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经常利用工作空闲和业余时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能用“三个代表”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工作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严守党的纪律,不讲对党的事业不利的话,不干有损政府形象的事。积极要求进步,尊重领导、团结同事。

三、工作实绩与专业能力

1、主要参加筹建“邵阳科技信息港”建设,从论证到筹建历时一年半 1

时间,邵阳科技信息港于是1 998年9月正试开通,至今运行状态良好,为市科技局的办公门户网站。

2、加强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主要参加成功研发了“邵阳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开发了邵阳本地成果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科技人才数据库、科技政策法规数据库、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浏览科技信息港资源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

3、积极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和专题调研,围绕加快邵阳发展和推进邵阳新型工业化,深入基层和企业调研,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协助科技局为中小企业申报创新基金,本人负责并完成科技查新和专利检索报告200余项。

4、着重图书情报资料研究分析,搜集整理科技文献资料,每月发行一期科技信息交流期刊和二期科技信息电子期刊,深受用户欢迎。每年还经常与其他科技情报(信息)机构进行科技信息资料交流和竞争情报学术交流。科技文献中心对外开放了电子阅览室。

5、精心策划2005.年邵阳市科技活动周。2005年科技活动周规格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做为主要工作人员,我加班加点和同志们一起克服困难,成功推出了科技成果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交易、科技人才交流服务、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展览、医卫专家义诊服务、专题学术报告会、疾病防控宣传、数码摄影展等9个主题,涉及机械、食品、轻工、IT、电信、医药、化工等领域。用“科技活动周”高质量的工作成果再次检验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获得了市委、人大、政府的高度评价,并荣获全省科技活动周先进集体。

6、精心策划《2000-2004年邵阳市科技发展报告》出版,《报告》的编纂真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从文字、图片、照片的搜集,到编辑印刷,反反复复多次修改,尽打印的草稿足足有一尺余厚。此书的出版,市、局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得到了广大业内人士的好评。

7、精心策划《邵阳市科技工作与成果展》展出。《邵阳市科技工作与成果展》共制作2米×0.8米展板22板,先后在邵洽周主会场白公城宾馆、市人民政府大院展出,观众给予了极高评价,甚至有观众不辞辛劳抄录有关信息资料。

8、精心策划《2003-2005邵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公报》出版,从文字、图片、照片的搜集,到编辑印刷,反反复复多次修改,精于求精,此书的出版,得到了广大业内人士的好评。

9、协助市科技局计划科参加《2006年湖南科技活动周暨第二届科技博览会》,这次展会规格高,时间紧,为突出邵阳特色,精心布臵展会展示位,与会领导和来宾给邵阳展位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获得了《先进组织奖》。

10、主要参与制定了邵阳市科技信息“户”联网实施方案,完成了项目调研答辩,并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

11、2001年11月,撰写学术论文《阵痛与膻变——试析加入WTO对我市的农业影响与对策》获市农业局与科协主办的“加入WTO对我市的农业影响与对策研讨会”二等奖。

四、思想政治表现与学识水平

本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面对历史赋予的重任,十分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正确认识自己,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进行剖析,不断激发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始终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增强大局观念,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党中央对于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一系列措施和布署。工作中以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兢兢业业、踏踏实实,认真贯彻和执行上级领导的决定、决策,识大体、顾大局,坚持原则,具有很强的集体观念。在“法轮功邪教活动”期间,表现出了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没有任何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和行为。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战胜了“非典’’和禽流感,经受住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和严重的冰雪灾害等诸多严峻的考验,使党在全国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主办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经济建设成就,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所有这一切,对于我这个既是部门领导干部,又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人,都是必须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的。为此,我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全面系统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对工作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支撑各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本人做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身感责任重大,面对知识经济的冲击,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更新观念,不断充实自己,从传统经济观念中解放出来,以新的目光、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工作方法、新的是非评判标准,不断适应今天的环境和工作。

五、今后的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本职工作,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努力 钻研业务,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而积极 工作。

2、紧紧围绕邵阳市科技局、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局和情报学会这两

条主线展开工作。积极参与项目调研,做好科技信息服务、情报调研和 其他服务工作,为领导决策排忧解难,为邵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优 质的科技信息资源。

3、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常识。加 强对周围环境、同行业发展的了解和学习;注重本部门的工作作风建设,加强管理,团结一致,勤奋工作,形成良好的部门工作氛围,力争取得 更大的工作成绩。

4、提高竞争情报搜集方法和分析方法应用水平,加强图书情报资料 研究,不断提高科技咨询服务水平,为邵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 大贡献。

六、申报专业职务档次

根据本人的学识水平,专业能力、工作年限、工作能力,现申请申 报图书、资料系列图书馆员专业技术职称。

邵阳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艾亚祥

篇6:图书馆初级职称论文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交流功能;功能分析

图书馆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聚集地,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巴比伦的神庙中就收藏有刻在胶泥板上的各类记载。希腊神庙的藏书之所和附属于希腊哲学书院(公元前4世纪)的藏书之所是世界上最早的藏书地点。长久以來,图书馆一直是社会发展变革的排头兵,数次见证了历史的重大变革。众所周知,印刷术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属四大发明之一,对于知识和文化的传播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在印刷术盛行时期,知识以书本的形式存储并流传,纸和书成为了知识的重要载体,当然同时期的图书馆的建设也不可避免的围绕书本开展工作。在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图书馆已经形成了以“书”为中心的图书格局。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大众化,纸质书的传统主导地位日渐式微,其主导地位正在被电子资源一步一步取代。虽然未来的主流一定是电子书籍,但是纸质书永远不会消失。由于处在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是单一的读书看报,因此书籍已然从生活必需品退化到了可替代品。作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信息时代对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交流功能甚至是空间设置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当前,图书馆应当调整其定位,不应当再作为一个单一的藏书地点,而是应当努力成为一个知识的平台、一个交流的平台。

一、图书馆的交流功能起源

图书馆学是一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学科,其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科学性,美国图书馆学理论家、教育家杰西,H·谢拉是图书馆交流学说的集大成者,其中心思想“社会知识论”在图书馆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包括我国北京大学教授周文骏以及俄罗斯图书馆学家丘巴粱等都是其学说的追捧者。“社会知识论”学说指出,图书首先是一种情报交流用的工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早起的图书馆盛行的交流功能主要依赖的是知识、信息的获取,包括人与人、人与书本、人与时间以及空间的交流,但是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其交流手段与交流方式比较单一,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单点式的交流,即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一个人只能与一个图书馆当中的一类知识中的一本书进行信息的交流。

二、智慧图书馆时代交流功能的延伸与拓展

(一)知识的交流

前文提到在智慧图书馆时代,知识不在局限于小小书本那一方天地,而是变成了一串串的数字徜徉在互联网的海洋,知识的数字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打破了传统知识的静止状态,使其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以光速传播流通,图书馆已然成为了信息和知识的集散地。传统的人与知识的交流是一种单点式的交流,即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一个人只能与一个图书馆当中的一类知识中的一本书进行信息的交流。而现在的人与知识的交流在时间、空间上都得到了延伸与拓展。在时间方面,智慧图书馆相较于传统图书馆能够带给读者更宽泛的时间选择权,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智慧图书馆的资源都是24小时开放并且大都是即点即用的。在空间方面,读者可以在任意场所而不一定必须在图书馆就可以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访问,极大地方便了广大读者朋友。值得一提的是,在图书馆馆藏方面未来的一个趋势是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即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还可以与数据供应商、出版社甚至是电视台等资源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从而为读者提供海量的优质资源,同时也会反过来不断地吸引用户,实现双赢的目的。由此,图书馆就不再是图书馆了,它更多的像是一个巨大的平台,一个为读者提供海量信息的平台,一个知识生成创新的平台。

(二)人与人的交流

现代信息技术之下的智慧图书馆,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读者最大的便利,同时也给图书馆节约了大量的空间与成本,从而给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更多种类与方式的交流成为可能,最后造福于广大读者。智慧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的平台,其不再是单点式的封闭空间进行人与书本的交流,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读者大量的数据,另外在数据交流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当前基本上所有的图书馆都相应的配备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包括创客空间、会议室、研讨室、多媒体室以及休闲咖啡厅等,能够在第一时间满足读者朋友们除获取知识的其他需求。此类需求的满足恰好对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其更多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对原始的交流活动,虽然相对原始但是其效率也是最高。此举打破了以往图书馆固有的读者与馆员单一交流的局面,重新建立起读者与读者、读者与馆员以及馆员与馆员的交流模式,为智慧图书馆的交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智慧图书馆的不断发展,用户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图书馆研究学习这些变化,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交流服务。

(三)人与空间的交流

美国社会学家欧登伯格(RayOldenburg)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他把家庭居住空间称为第一空间,职场为第二空间,而咖啡店、图书馆、公园等公共空间为第三空间。由此可见,智慧图书馆恰好处于第三空间的地位。图书馆的两个根本性资源是知识资源和空间资源,其决定着图书馆的前途命运。按照智慧图书馆的理想规划,图书馆的剩余空间必然朝着多样化和拓展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改变图书馆的空间布局,继而助力智慧图书馆交流功能的大力发展。以笔者所在的大学来看,图书馆一楼是咖啡厅和公共休闲区,供给读者休闲娱乐;二楼是中心借阅区,主要职能是处理图书借阅问题;三楼、四楼以及五楼都是阅览区,座位间隙很大方便创造出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六楼是智慧空间,有3D打印室、IPAD体验区以及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智能设备。在图书馆看书借书早已不是图书馆的主流,目前已经演变为图书馆的基础功能。当前图书馆集学习、读书、借书、休闲以及交互体验于一体,从而带给广大读者朋友们最佳的交流体验。智慧图书馆能够让人们在同一建筑中度过一个更加轻松愉悦的美好时光,继而达到图书馆空间资源利用的最优解。三、新的交流方式在智慧图书馆中的表现

(一)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交流方式的转变最根本的因素是读者需求的转变,透过这个现象,深入本质,便不难发现,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技的主导作用,此外还有人的自由独立,这些都推动图书馆交流方式的扩展,变得更加的丰富。最主要的是读者作为独特的个体的出现。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以读者为中心。但是,纵览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则不难发现,“读者”是以群体的身份出现,“读者”是个体的叠加,那么,“读者”——这个本该作为个体的概念便被湮没了,其個体的内心需求便再也无人体察与关注。而随着智慧图书馆时代的来临,交流功能日渐齐全,且交流的精确度也在逐渐提高,“读者”作为个体的概念逐渐回归,个体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地位逐渐突显。最为关键的变化是,原来的群体性质的读者,将被逐渐地剥离出来,变成一个个独立的、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阅读同一本书时的阅读体验、心灵历程都不会雷同,他们是有自己想法的、情感丰沛的个体。所以越是了解读者的阅读喜好,我们提供的阅读服务也就越发的精准,越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除此之外,也要注重图书馆的空间规划,结合读者的阅读体验,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空间构型,实现独特的设计理念,从而突破传统图书馆的局限。接着便要顾及、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读者在图书馆阅读、学习的时候,要确保满足读者作为人的最基本需求:食物、饮用水、娱乐、社交等。

(二)深入贯彻人本思想

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并不为读者提供其他服务,甚至读者有的活动会被禁止,而智慧图书馆在提供知识来源的同时,也尽可能的服务读者,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智慧图书馆的人道主义在考虑读者各个方面的需求时便已经被彰显,有的图书馆在开发的学习地区周围设置了餐饮服务甚至配备了沙发等休闲用品,有的图书馆提供免费借雨伞、雨衣的服务,帮助那些遇到突如其来的大雨而无助的人。将技术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图书馆便有了温度、有了力量、有了情感,读者也会对图书馆产生依偎感。在未来的图书馆中,咖啡、休闲区域、体验室将随处可见。图书馆的交流将被逐渐扩展,图书资源也会逐渐丰富。

(三)有丰富多样的交流介质

随着智慧图书馆时代的到来,带着以获取知识为唯一目的而进入图书馆的读者将大大减小,且交流介质逐渐从单一的图书、电子资料转变为丰富的音乐欣赏、美术审美、影片观看、文化节目、文化空间等。蕴含文化的任意一种介质都可以被图书馆采用,成为新的交流媒介。

建设智慧图书馆不仅要关注可见的媒介,也要关注隐形的介质,比如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布局,它可以营造吸引读者的阅读氛围,为读者提供无限的交流机会。

(四)加强互动活动

用户的参与是智慧图书馆到来变得更加可能。用户在参与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读者可以通过读者建立的渠道参加相关建设,补充图书馆的藏书,与此同时,也可以调节不同种类藏书的比例,使馆藏更加合理序。用户参与图书馆的建设、改造是包容性的体现,这种行为理应获得高度评价和广泛推广,因为包容性能够增强人们的集体意识,有助于大众对图书馆产生自豪感。在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用户的参与性越来越显著。针对学习空间而言,智慧图书馆中的学习共享空间,与传统的图书馆学习空间相比,前者更加注重学习的互动效果,因为互动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合作精神。

五、结语

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便是交流,图书馆也顺应读者交流方式的改变做出一系列的服务调整。智慧图书馆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人民提供了人、知识、空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图书馆在储藏知识资料的同时,也在打造培养人类的文明,而每一个读者都是文明的创造者。在图书馆提供空间的同时,人的交流变得丰富多样,图书馆的交流、服务模式也在逐渐地回到以人为本的创办理念。

参考文献

[1]谭碧雁.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图书馆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xx,17(6):187,89.

[2]马利华.基于学术交流功能的图书馆出版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xx(08):11-16,5.

[3]张亚莉.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现状及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xx,14(22):251-252.

[4]李刚,肖鹏,赵越.中美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形式研究——以“文化交往-行业交流”的功能谱系为中心[J].图书馆论坛,20xx,36(10):25-31.

上一篇:居住区设计开题报告下一篇:强化管理提升管理做起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