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委联系群众制度

2024-05-31

社区党委联系群众制度(通用12篇)

篇1:社区党委联系群众制度

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帮扶困难党员群众制度

为进一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扶贫帮困形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联系帮扶内容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际、国内、本地区的形势,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2、对有劳动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资金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形势,帮助帮扶对象增强致富意识和本领,开辟致富渠道,实现再就业,增加收入,切实改善生活水平。

3、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特困家庭,采取建立长期助学计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

4、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发动党员、群众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

二、联系帮扶形式

根据帮扶对象的年龄、文化等具体情况和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联系帮扶。

一名党委成员要联系2—3户。根据党员群众的自身能力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具体确定帮扶贫困户再就业的要求和达到的目标、脱贫的时限等任务。至于那些子女无法完成学业、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特困户。这些特困户,靠一个党员干部帮扶比较困难,必须由几名党委成员共同帮助。

三、联系帮扶的目标和原则

联系帮扶要切实做到每一名党委成员至少有两个特困家庭作为结对帮扶对象;上门看望特困家庭每半年至少一次;每年给特困户家庭送温暖至少一次;为每个特困户家庭在“艰苦创业、安居乐业、完成学业”等方面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要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组织决定与个人选定相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党委成员与党员和群众的联系帮扶活动。

篇2:社区党委联系群众制度

为进一步探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不断拓宽党员联系群众的渠道,积极构建和谐学院,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联系对象

(一)入党积极分子;

(二)学生党支部、教师党支部;

(三)民主党派人士和党外干部;

(四)普通群众。

二、联系内容

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帮助群众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群众的知心人,密切党群关系。

三、联系方式

联系群众可采取“三个一”(一对一、一帮一、一带一)、党员个别走访、谈心、慰问等方法,也可利用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形式,倾听群众的意见。具体内容如下:

1、党委委员调查研究制度。每名党委委员每学年应为院学生党员讲授一次党课,并根据实际教学工作,争取完成1--2篇有关基层建设、时事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文章。在制定政策之前,要有针对性地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真正使各项政策来源于基层、服务于广大群众。

2、院领导联系支部和党外“双高”人员制度。建立健全学院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要求领导干部每学年每人联系1个研究生支部或教师支部,1-2名党外“双高”人士,深入了解民意。同时,开通书记信箱、定期召开由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规范院领导接待日等途径,加强意见沟通,及时处理、反馈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3、教工党支部联系研究生党支部制度。每个教工党支部对口联系1个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结对子”活动。教工党支部采取选派党员担任班主任、上党课、联合开展党建活动、对口资助困难党员等形式,做好所联系研究生党支部的工作。

4、党支部书记联系群众制度。要求党支部书记以单独或联合所在支部党员的形式,联系所在班级、教研室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与教职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为学院建设献策。

5、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确保每名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有1-2位联系培训人。每个研究生党员至少联系培养1名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

6、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制度。每年对党员开展一次民主测评与考核。院党委根据测评结果召开党委工作分析会议,建立分析会制度,及时地对党委工作进行调整合改进,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将党委工作真正做到群众满意。

四、工作要求

1、党员每两个月至少与联系对象谈一次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肯定成绩,找出不足,鼓励进取。

2、党员要对联系活动认真做好谈话记录,建立联系档案,并及时向党组织汇报联系群众的情况。

篇3:社区党委联系群众制度

领导重视, 精心组织

结合街道实际, 大港街制定了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街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第一时间启动了这项工作, 召开专题会议研讨, 进一步统一思想、 明确责任、 精心部署、 务求实效,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让老百姓得实惠。 街道领导班子组成专项工作组, 深入一线, 先后联系社区居委会进行现场走访、 调研, 认真听取社区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并把大家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记录、梳理、 归类。 同时, 将这些情况及时汇总给联系单位。 组织召开联系单位与联系社区见面会, 安排联系单位负责同志与社区工作者、 居民代表共同讨论社区开展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的具体内容, 联系单位表示, 要在职责范围内发挥好服务群众的作用, 力求妥善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有效办理和处置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扎实推进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的全面开展。

科学规划, 稳步推进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 大港街进行了详细调研走访, 充分争取了联系单位和联系社区的意见建议, 指导联系社区工作组制定了联系社区工作年度计划和四年规划。 工作计划重点突出如何强化社区基层党组织、 如何深化社区管理、 如何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如何优化社区文化环境、如何培育社会组织等几个方面。 多年来, 大港街在社区网格化管理、 基层党组织建设、 十大员俱乐部、 社会组织联合会、 文明楼门创建等工作方面卓有成效, 联系单位走进社区更加增进了社区建设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总之, 大港街通过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 推动联系社区单位与社区逐步建立了人员交流、 协作互动的长期共建关系, 打造一批了群众满意、 管理规范、 服务完善、 平安稳定的美丽社区, 提升了大港街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统筹协调, 督促落实

在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中, 大港街积极协调物业、 企业、 业委会等各部门, 积极为联系单位进社区创造便利条件, 搭建服务平台。 在街道和联系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社区建设发生重大变化, 人民群众普遍受益。 一是加强党建工作, 建立和完善了重阳里多功能活动室, 解决了硬件设施难题, 为社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一个加强学习, 广泛交流的场所, 同时也为社区居委会提供一个组织活动、 开展学习、 召开会议的场所。 二是为兴盛里、 兴安里社区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 联系单位同有关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与协调, 紧密配合街道文明楼门创建工作, 粉刷社区楼道, 美化居住环境。三是国税局、 规国局等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 困难群众, 为他们送去真情与温暖, 同时征求他们对社区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社区工作水平。

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

篇4:社区党委联系群众制度

【关键词】高校 联系服务群众 学生党员 完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25-02

大学生党员是未来社会的中坚,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大使命。责任在肩,义不容辞。群众工作能力是党员不可或缺的“第一能力”。因此,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探索构建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既是提升大学生党员自身能力的需要,也是肩负使命,完成重托使然,具有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存在的问题

在党建中,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始终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受到高校党组织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党员只有心怀人民,才能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需,真真正正为民做事,扎扎实实做好事,成为群众服务先锋,做群众的贴心人。当前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加大,但是,对大学生党员的考察、培养、教育和管理却跟不上步伐,再加上一些腐朽思想的影响,一些功利型、虚荣型、盲从型、被动型、情感型等同学被发展成党员。这些动机不纯、意志不坚定、宗旨意识淡薄的党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认识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认识不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容易漠视群众利益。他们不愿到基层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疾苦,只身在象牙塔里“孤芳自赏”。

(二)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不足。能力是成事之要。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不足成为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一大障碍。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部分学生党员由于缺乏锻炼,没有掌握群众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由此造成了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不足。一方面,缺乏群众工作思路。面对群众存在的问题,想不出解决的法子,起不到党员同志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党员处理群众事情时,主观臆断,片面地、一厢情愿式地去解决问题,缺乏客观分析和全局考虑,工作方法简单粗放。最后,勤勤恳恳的所作所为,不被群众接受,得不到群众的点赞,甚至反遭质疑。

(三)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平台过窄。平台是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42.6%的学生认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方面太狭窄”,36.4%的学生认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太过单一”。平台太窄不利于激发兴趣爱好,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正能量。目前,大部分学生党员同志联系服务群众还只是停留在“学雷锋”、“三下乡”、义务支教、义务维修等传统载体上。平台窄,时间短,模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特色,缺乏创新,专业性不强,吸引力不强成为弊病。要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党员正能量,关键在于拓宽途径、拓展深度,创新载体,并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日常化、常态化。

(四)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机制是工作的导向。目前,在对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考核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党组织在发展和考核党员时,往往将学习成绩压倒一切。这种简单、不负责的考核方法容易将学生党员引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误区,使得学生党员奉献精神缺失,社会实践不足,服务群众能力低下。其实,党员同志不只是学习成绩要好,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心存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外,有些基层党组织简单地将参加活动的次数、促成项目的个数作为指标,忽视工作的效果。最后,在考核时,偏重领导评价和党员的自评,作为服务对象的群众评价所占权重偏低。

(五)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效果不明显。行动的成败最终反映在效果上。虽然各级党组织都十分重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但是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效果并不明显。部分党员同志将“走过场”当作联系服务群众。有些党员将“慰问”当作联系服务群众,将乡村游当作联系服务群众。“任务式”、“走过场”、“玩乐风”等形式主义很难产生好的效果。

二、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策略

高校学生党员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他们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积极探索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对增强学生党员素质,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增强联系服务群众意识。思想引领行动。大学生党员要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

1.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高校各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要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2.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要在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党员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强化群众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联系服务群众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享受、一种能力,形成联系服务群众新常态。

(二)拓宽实践锻炼渠道,提升联系服务群众能力。能力的提升源于实践的积累。针对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能力欠缺的现实,应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党员实践锻炼的渠道,让他们有更多的实践平台,通过实践的锻炼,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

1.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高校各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党员同志提供实践的平台。同时通过较为稳定的平台,避免应付了事、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通过有平台、有内容、常态化的联系服务提升工作能力和实效性。

2.做好挂职锻炼活动。挂职锻炼是大学生党员接触社会的重要窗口。大学生党员能到相应的岗位去挂职,有利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知行合一,将所学的知识奉献到岗位上,在为人民服务中牢固群众观念,提升服务人民的能力。

3.探索新媒体服务平台。目前,互联网、手机、QQ、微信等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社会的新宠。高校学生党员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党员与群众“零距离”沟通,将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中,及时了解掌握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所求,并输送相应的服务。同时,大学生党员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打造学习教育专栏、信息发布之窗和娱乐交流的服务平台,及时向群众传播党的声音,占领舆论新高地,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拓展服务平台,丰富实践内容,激发党员兴趣爱好,凝聚党员力量,提升他们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完善党员管理制度,引领联系服务群众开展。制度是行动的保障。管理制度犹如指挥棒,引导着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开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完善党员管理制度。

1.完善党员发展制度。党员的发展,“入口”是关键。在学生党员的发展中,要严格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进行,进一步完善发展制度,不能为完成任务而降低要求。在党员的考察中,既要参考学习成绩,更要对政治觉悟、思想道德、行为作风等做全面的考察,不能用成绩代表一切。另外,在评价发展对象时,也应积极听取多方意见。通过“入口”把控,提升党员整体素质,提升学生党员群众工作质量。

2.完善监督制度。监督犹如高压线,让广大学生党员时刻保持警觉,牢记宗旨,不忘初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将大学生党员的所作所为处于群众的视野下,形成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督。防止出现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的行为和行为缺位、错位等现象。促使大学生党员深入群众,敢于担当、甘于担当、乐于担当、勤于担当、严于担当、善于担当和精于担当,扎实做事,为民服务。

3.完善争先创优制度。争先创优是提高党员同志联系服务群众积极性的“助推器”。要定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通过评选“最受群众欢迎党员”、“党员先锋模范岗”、“党员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先进党支部等活动,树立典型,宣传榜样,奖励先进。形成大家其参与,人人争先进的良好局面,助推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4.完善考核制度。考核犹如指挥棒,引导着党员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对党员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不留空白。二是突出重点,科学设置权重。三是科学运用考核结果。考核的结果要作为评先评优、保送、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完善的考核制度可以保障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不偏离方向,保证各项制度有效执行,强化党员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之,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党章对每个党员的要求。构建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效性与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志新,王统斌.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调查分析——以江南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4(18)

[2]周清云,优化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思考——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2)

[3]赵薇,马晓君. 创新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平台实证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6)

[4]杨杰.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4(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2014ZZZ031)

【作者简介】卢文忠(1984— ),男,广西桂平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篇5:镇党委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汇报

一、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执行情况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

我镇成立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多次召开碰头会、小组讨论会,在市委开展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根据*镇实际情况,制定出台《*镇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驻点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指导思想、核心要求、参加人员、工作方式、工作任务、制度要求、保障措施等七个方面的内容。

(二)精心组织,创新方法。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将全镇*名领导干部分成*个驻点团队,在镇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各团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重点走访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和上访户等关键人物,必要时开展夜谈夜访,化解社会矛盾。

(三)坚持“四个固定”。

即团队、时间、地点、对象“四固定”。团队固定即按照我镇村委会的数量成立驻点服务团队。各个团队安排一名镇领导,一名驻点组长、副组长,一名联络员;时间固定,统一安排在每周四,各个部门尽量合理安排时间以保证下乡时间;地点固定指团队部分成员在村委会办公楼固定地点接待群众,其余成员则到村民家中开展走访工作;对象固定即联系对象以户为基本单位,重点走访九大类人员,另外外出务工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个体户也要走访,通过“四个固定”,目标实现直接联系群众全覆盖。

二、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效果

针对群众问题“一户一策”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每周四在走访后各村委会小组成员召开小结会,针对走访的情况做好记录,特别是一些突出问题,要进行讨论,制定解决方案,不搞形式主义,尽快为群众解决问题。另外驻点的干部和小组成员要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针对本月收集问题进行讨论,并报告解决的情况,对于还未解决的问题,要讲责任落实到人进行跟进。*个驻点团队明确由联络员负责收集整理团队走访情况,形成问题台账和驻点团队记录本,*名驻点团队成员人手一本驻点日志,认真记录走访对象的个人、家庭、经济收入、反映意见等情况。走访收集的问题台账中,群众提出的问题主要涉及低保户申请、残疾人就业、农村养老、农村道路修整、老年人娱乐设施等方面,而我们也将问题分类,交给相应的分管部门给予跟进,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工作方案,责任落实到人,以最快的时间一步一步地为群众解决问题。目前我镇共有常住村民*户,截至*年*月,收集问题*条,已解决问题*条,上报镇的问题*条,已解决*条;上报市的问题台账*条;解决民生热点问题*条。

三、不足之处

(一)走过场的形式。

个别驻点团队走访工作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走访虎头蛇尾,开始时认真做到领导带队,全员入户走访。后来越来越松懈,领导不催就不去。按照走访群众全覆盖的目标还有待加快。

(二)宣传不到位。

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公开栏内容不完整。个别驻点团队对群众意见的办理拖沓,办理结果没有及时在村(社区)公开栏向群众公示。在发宣传手册时也没有将我们走访的目标和意义跟群众进行交流,使得我们走访所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

四、基层群众意见及建议

(一)宣传工作不到位,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不了解此制度,反映情况无渠道,不及时。

应对办法:一是及时更新宣传信息。结合人员的调整及时对驻点联系宣传栏、联系卡、海报等信息进行更新,这项工作由驻点团队联络员负责。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要在宣传栏、广告牌、横幅等传统宣传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及时发布有关驻点联系工作的进展情况,加强驻点干部之间的工作交流与沟通,让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最新的惠民利民政策。

(二)个别干部形式主义,摆架子,无法放下身段与群众谈心谈话。

通过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沟通思想,增进理解,形成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要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切实转变作风,放下架子,真正和群众交朋友,努力做到让群众普遍认识我们的驻村干部。二是必须畅通民意渠道,要静下心来,乐意听群众发“牢骚”、提意见;三是必须注意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的对象,交谈的方式方法及内容各不相同,要区别对待。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做好督导整改工作。

针对我镇的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的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效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但在工作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也要给予重视,并做进一步的整改。由镇委书记带头成立的领导小组要发挥其作用,发现问题开会讨论并及时作出整改,没有发现问题的要多下村委会明察暗访,将问题的苗头扼杀于萌芽之中,对发现问题的,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研究加以解决。

(二)加强驻点团队成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在驻点团队成员的培训教育方面要给予重视,各驻点团队的包干领导和组长要挑起重担,针对本组成员的种种问题要给予指出并要求其改正,增加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考核不合格的驻点团队或驻点人员,督导小组要给予公开批评并勒令其实行整改,使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篇6:东湖社区联系服务群众典型案例

面对面访民事、心连心解民忧

4月20日,周一,社区一流动户来到社区“民情接待点”,反应自己家的两个孩子没有上学.东湖社区主任丁茹耐心倾听后,当即就表态一定要解决这件事情.经过了解,三江源拉面馆人员是本社区流动人口,户籍地在青海省西宁市,因户籍和学籍的原因,导致一直没有上学,本着不能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经过社区主任多次走访联系六站小学及春花幼儿园,三江源家两个孩子,一个现已经在隆湖六站小学就读一年级;另一个现已在隆湖春花幼儿园上学前班。解决了辖区流动户适龄儿童未上学的问题。对待百姓事,贵就贵在一个“真”字,真诚对待、真心付出才能赢得百姓心.联系群众态度要真诚。古训云:“诚以待人、无物不格”。深入基层做群众工作,首先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摆正位子,伏下身子,放下架子,减少官气,降低傲气,消灭霸气,主动与群众攀亲交友,以心换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由于东湖社区西组居住人口多,车辆出入频繁,好多居民反映下水道不通畅、好多井盖已经被大车碾压而损坏,雨季将至,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安全。经过社区工作人员的实地查看和走访了解,社区主任于4月21--22组织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党员、居民,近20余人,清理下水井大井53个,小井106个,更换下水井盖6个,道路总长4200米。经过对下水井的清理与更换,切实解决了广大居民生产、生活和居民的出行安全。

篇7: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

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为了发扬光大这一优良传统作风,进一步促进党员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和上级要求,特制订本店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

一、任务与内容

1、自觉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和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与思想政治工作,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完成党的任务。

2、严格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3、遇事同人民群众商量,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在人民群众中寻求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自觉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利益,坚决同侵犯群众权益的错误倾向和行为做斗争。

5、每个党员都要做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虚心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形式与方法

1、谈心家访。普通党员每年至少要主动找1-2名职工群众谈心、交流思想。店领导每年每人找职工谈心不少于10人次,并利用重大节日走访离休老干部和年老体弱有困难的退休职工以及慰问住院员工等人员,了解民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联系1-2个销售经营部门,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督查指导,推动工作。

2、召开座谈会。党总支每年定期召开职工和八一建军节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及军嫂座谈会,主动听取职工群众对党员和店领导联系服务职工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开展“结对”活动。每个党员与职工群众结对,可以一帮一,也可以多帮一或一帮多,关心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解决困难。并根据支部分工要求担负起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的责任,负责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至少每季度要同培养对象谈话一次,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尽快提高和进步,同时将培养考察情况及时向党支部报告。

4、切实为职工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店领导每年至少为职工办1—2件实事好事。全店党员都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帮困扶贫、支教活动,每人每年至少向社会捐款1次,捐书不少于5册,同时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反映民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检查与考核

篇8:社区党委联系群众制度

一、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加快,人民群众主体日益多元化、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利益诉求日益复杂化,党群关系的内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富,面临的环境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的必要性,把做好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一,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是坚持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实践党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建立高校黨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校园,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努力营造心齐气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第四,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是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确保“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现,需要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需要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需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学校党委周围,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

二、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的主要任务

在新形势下,建立高校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注民生。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二是教育引领。要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必须充分调动服务对象与主体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既要通过学校各级党组织安排部署,让党员主动去做,也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让群众知晓并主动配合参与。

三是真抓实干。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发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

四是强化服务。当前,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抓好“四个方面的服务”,即服务人民群众、服务教职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五是倾听呼声。健全和完善绿色通道,使广大师生员工能够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快速反映意见和建议。

三、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的举措

建立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要解决的是保持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方式的制度化建设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建立健全增强高校党员宗旨意识的学习教育机制。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的党员学习教育机制,促进党员宗旨意识的不断增强。

二是坚持和完善高校领导干部工作联系点机制。我们要结合班子成员分工,建立高校职能部门、院系、学生班级等不同类型的基层联系点,扩大与基层群众的接触面。同时,还要加强与党外人士的联系。高校领导干部应坚持下基层,把群众放在心上。

三是建立维护群众利益机制。群众利益无小事,高校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确保作出的决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四是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高校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监督,使广大党员经常处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确保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当前,尤其要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工会和教代会的作用。

五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根据高校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要求,一方面,对党员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价,作为年度考核、民主评议的主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对群众意见较大的党员给予通报批评,对连续几年受到批评的党员,给予降职、免职处理。

篇9: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单位制度

第一条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单位的基本要求

1、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至少要联系一个基层单位。

2、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到联系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不少于 2-3 次,每年切实帮助解决 1-2 个实际问题,并每人撰写至少 1 篇有情况、有分析、有见解的工作调研报告。到联系单位的工作情况,记入《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单位工作记录簿》。

3、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改进作风,真正沉下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既宣传教育群众,又学习基层群众的高尚品格和聪明才智。联系方法可灵活多样,可以定期到点上了解情况;可以集中一段时间蹲点调查研究;可以直接参加基层的有关重要活动。

第二条 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单位的基本任务

1、帮助联系单位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及各联系点的实际情况,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规划,并经常督促检查联系单位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情况。

2、调查分析联系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并切实帮助联系点解决实际问题。

3、指导联系点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推动联系点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促进联系单位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4、总结、推广联系单位加强各项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第三条 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单位的检查督促

1、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基层单位联系点,坚持每半年对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深入联系点工作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定期组织联系点工作的汇报交流。

2、领导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带头深入入基层,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

3、领导班子成员因工作需要或工作变动,对联系点的工作要随之进行及时调整,以确保此项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第四条 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单位对象

1、王文华,镇党委书记。联系派出所。

2、陈千,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联系司法所。

3、张兴忠,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联系信用社、工商分局、松柏村。

4、邱德明,镇党委副书记、政府副镇长。联系国土分局、畜防站、盘水村、八角庙村。

5、翟兴林,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联系民爆公司、麻湾村。

6、张淑妹,镇党委委员、组宣委员。联系百花坪社区、狮象坪社区。

7、朱相波,镇党委委员、政府副镇长。联系林站、防火办、堂房村、红花朵村。

篇10:密切联系群众制度

1.以支部所属建制为联系范围,按照入党联系人联系对应入党积极分子,其他党员分别联系普通群众的原则,每位党员至少联系1名群众。支部所在单位党员数多于群众数时,可以按党小组联系群众。

2.党员要虚心听取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服务承诺活动,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3.开展谈心活动。党员要经常主动找所联系群众交心谈心、交流思想。做到每2个月对所联系群众谈一次话。向他们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随时掌握所联系群众的思想状况、家庭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4.各级党组织每年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听取关于“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对“党员联系群众工作”进行民主评议。

5.应将党员联系群众“一帮一、一对一”结对情况逐级上报。

篇11: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一、村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关心群众的思想、学习、生活,热心为群众服务。

二、倾听群众的心声,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改进工作方式村干部要定期联系县、乡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经常性地组织群众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参加群众家庭的婚丧嫁娶,并要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四、有计划地进行各顶技术培训。使农牧民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

五、及时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及时掌权最新动态。

篇12:社区党委联系群众制度

一、“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产生的背景

(一)“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是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现实要求。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人户分离日趋严重,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基层群众的诉求日益多元,及时有效了解和解决群众诉求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一大难题。组团式联系服务是新时期整合资源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的重要形式,其理念是通过组团整体提升服务群众的力度,实践中要有效推进这项工作必须找到一个依托制度的有效方法,防止组团式工作出现碎片化、形式化。洞泾镇党委在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就采用了会议推进的方式,把问题收集、协调、解决和总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通过有效的组织推动保证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效。

(二)“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是提高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不同部门协调和对相关资源的整合,基层群众迫切希望所反映的困难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相互推诿扯皮拖延的处理是群众最为反感的行为。而“四会双满意”把问题涉及的相关方请到一起来,搭建一个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与解决问题的平台,集体会诊解决这些难题。“四会双满意”从问题收集开始到经验总结,实现了服务群众中不同责任主体、不同利益相关方,以及各种要素资源汇聚和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效率和解决问题的速度。

(三)“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是建立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作为一种工作常态存在,不仅是解决一时之需,群众也希望有一个长效的解决群众难题的机制。洞泾镇党委的“四会双满意”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流程制度化、程序化,在这样成熟的工作流程平台上可以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这也正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法探索的意义所在。

二、“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流程与要求

(一)开好“通气会”,抓住回应群众诉求的黄金时间。“通气会”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首要环节,是组团块区负责人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汇总分析的会议,以求区块负责人对基层群众反映问题保持最快的反应。具体操作中,基层党组织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由组团块区块长参加的“通气会”,回顾一周来的走访情况,将收集到的群众建议和问题作汇总交流,将块区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会议讨论,集众人之智慧,在“一星期”的黄金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与此同时,镇组团办定期举办由基层党组织委员参加的镇级层面通气会,及时了解各基层单位组团工作推进情况,加强沟通交流,指导、理顺工作思路。

(二)开好“协调会”,落实“三级联动”切实解决问题。“协调会”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第二个环节,它要求发挥组织整合资源的优势,快速解决问题。洞泾镇镇党委把组团式工作与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居民家庭等工作结合起来,相关职能部门党员干部直接参与,各组团块区扎实工作,各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进,形成了“三级联动”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每3个月召开一次协调会,以解决在块区、居民区层面无法解决、需要镇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协调会由组团办召集,邀请分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将基层党组织接转的需要镇级层面解决的问题进行对接,直接在会议上明确处理问题的主要职能部门及负责人,并由分管领导帮助工作督促,使群众诉求能够找对部门找对人,缩短层层转接的时间,扎实推动群众合理诉求的及时有效解决。

(三)开好“议事会”,实现居民群众自我管理长效化。“议事会”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第三个环节,它体现为社区居民自治的一种重要形式。议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居民区党组织召集,出席对象为各块区骨干力量以及机关干部、群众代表等参与社区建设的各个层面的人员。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探讨组团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踊跃建言献策,满足居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知情权,有效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同时,许多真知灼见还为镇党委、政府更好地开展各项社区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海琴花园的停车难问题,经过海欣居民区党支部召开的居民议事会多次协商,居委会人员、居民区党员、居民代表和机关干部等多方参与,最终确定了停车位改造方案,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四)开好“交流会”,总结组团服务经验并培训骨干。“交流会”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后续环节,是发挥组团式服务中规律性的经验和普遍需要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创新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的过程。为更好地交流工作、分享收获、共同进步,洞泾镇党委每年召开一次组团工作交流会,由基层党组织和镇级两个层面分别召开。基层交流会由党组织书记召集,块区负责人、组团骨干力量、协同力量、群众代表等共同参加,总结工作成果,挖掘典型案例,提炼工作方法,总结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镇级层面的交流会由镇组团办负责召集,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共同探讨交流值得推广、具有特色的组团式工作方法和案例,找准改进工作的切入点,提升组团服务的工作水平。同时,把交流会开成培训会,以会代训,通过培训骨干力量队伍,为持续开展“四会双满意”工作提供干部队伍保障。

三、“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成效与价值

(一)群众“双满意”,工作显实效。群众满意是衡量和检验群众工作的唯一标准,“四会双满意”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基层群众的评价。截至2013年底,洞泾镇对9个居民区、1个工业区和1个砖桥贸易城市场开展了普遍走访,共走访居民群众25325户,走访覆盖率为100%;收集群众建议581条、问题432个,解决问题412个,问题解决率为95%。正是通过“四会双满意”推动组团服务,各基层党支部及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争创群众最满意的基层党组织、争做群众最满意的共产党员”的承诺,对解决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了显著作用。

一是初步形成了有效解决问题的流程与方法。通过近三年三轮组团走访,洞泾镇党委对于收集到的群众诉求,按照“及时回应、妥善处理、逐级解决”的原则不断完善问题解决和诉求回应机制,形成了及时掌握民情诉求、快速协商、及时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为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打通了工作制度通道。

二是实现了“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基层”的目标。洞泾镇党委对于收集到的群众诉求,按照“及时回应、妥善处理、逐级解决”的原则,不断完善“块区—居民区—镇级层面”三级联动的问题解决和诉求回应机制,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发现、化解在最基层。同时,镇机关党员干部分别直接联系一户群众家庭,使党员干部真正走到了群众身边,畅通了党员与群众的交流渠道。

三是有效解决了农村社会中拆迁等难题。自组团式工作开展以来,洞泾镇党委创新动拆迁模式,以激发党员的责任意识、带头意识为重点,发挥党员队伍表率作用,让党员成为宣传员、调解员、监督员,变“让我拆”为“我要拆”,有力地促进了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组团服务上门走访的契机,一方面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做到拆迁户人人懂政策、用政策,在行动上配合拆迁工作;另一方面,组织党员骨干参与组团走访,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尤其是发挥老党员见多识广、办事稳重、受群众拥护的优势,协助做好与拆迁户的思想沟通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协议动迁工作得到了居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二)“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价值意蕴。一是再造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中制度流程。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落到实处需要借助必要的制度载体,“四会”作为一种制度流程设计,作为一个制度体系,从民情诉求及时反映开始,到协调整合资源,发扬民主大家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并且有回头总结提升的环节,从制度设计的整体性上保持组团式服务群众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形成一条有效推进工作的“制度链”,实现了有规范、有组织、有效率的组团服务。

二是激活了基层社会参与治理的民主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关键是要凸显党员的主体地位。“四会双满意”中的议事会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党员群众参与到基层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在提建议中体现主体地位。通过此凝聚了一批“热心人”,实现了参与有激情、工作有感情的组团服务。

三是实现了党组织与社会治理资源的优化整合。政务公开是民主建设的基石,只有打破基层事务决策管理中的神秘感,才能最终在党组织与党员群众之间建立信任。议事会就是这样的平台,是信息公开、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四会双满意”搭建的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就是一个基层社会的群英会,是服务居民群众各种资源的整合会,为各种力量提供了服务社会的通道和舞台。

四是实现基层党组织与居民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四会双满意”中体现为,党组织提供组团式服务,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并给与监督和评价,实现了信息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服务群众的具体细节都呈现在群众面前。

四、不断完善“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思考

“四会双满意”是洞泾镇党委整合资源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创新,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基层社会治理日益复杂,主要表现为:一是“邻避主义”。要么不参与、要么过度参与,对业委会每一项事情都是怀疑、质疑,导致业委会很难选举产生。二是“公地悲剧”。只关注和维护自身的权益,公共区域的环境、绿化没人管理,基本的文明素养缺乏。三是“沉默大多数”。大多数人不参与,不发言。个别人的参与成了大多数人的意见,甚至左右结果。四是法律困境。规则不认同、执法不到位、法律成本过高。由于“四会双满意”主要是在党和政府推动下开展,社会自治参与范围有限,因此从深化和完善组团式服务群众的要求来看,在制度设计、资源整合以及基层自治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明确责任主体,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推动功能。基层党组织是服务群众、解决群众困难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启动“四会双满意”的关键所在。“四会双满意”的有效开展必须在环节上精心设计,在制度上给予明确规定。比如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启动通气会,在通气会召开之前社情民意如何收集反应,责任要明确到人,防止出现对民意诉求反应迟钝和人为过滤。至于重大民情如何及时上报上级党组织,一般民情诉求如何上通气会,通气会上形成的会议答复以什么形式反馈给群众等,这些具体问题都需要在“四会双满意”的制度中予以明确规定,让责任主体落实到人,让民情诉求不至落空。

(二)强化服务群众,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资源整合功能。服务群众是“四会双满意”工作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依托行政资源,有效整合区域内的各类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以“四会双满意”工作为平台,在议事会环节,让一些共建单位的相关组织部门人员参加,组建联系服务群众的动态队伍,把议事会开成党组织牵头的服务群众的联席会,既可以有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可以发挥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解决问题。

(三)注重制度协同,发挥基层社会组织的自治功能。“四会双满意”体现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中的政府主导推动,而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创新,要坚持的原则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同样“四会双满意”作为党组织组团服务的机制创新,其发挥作用也需要与其他基层组织之间良性互动。尤其是涉及到基层民主自治内容的,要进行有效梳理对接整合。在基层社会矛盾化解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就要支持通过业委会、居民代表大会的民主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注重制度之间协同,而不是简单地代替基层社会组织的自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四会双满意”的制度协同功能。

(四)完善评价体系,发挥群众的民主评价监督功能。加大对“四会双满意”的考核与激励,是这项工作机制长期坚持的关键。可进一步完善交流会的功能,增加群众对问题解决的评价,通过党务公开的形式增强“四会双满意”的透明度。在交流会环节,增加对有效解决群众问题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设立服务群众明星和群众双满意的党组织和党员,发挥榜样的正面激励和引导功能,既可以有效总结宣传好的经验,又可以带动更多党员投身于“四会双满意”工作中去。

社区党建研究第二小组,组长:李桂宝,成员:张红秋、卢杰、张娟、成诚、李鸿渊,执笔人李鸿渊

上一篇:对称教案--正式下一篇:橡胶设备购销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