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制度优缺点概论

2024-04-17

美国政治制度优缺点概论(共7篇)

篇1:美国政治制度优缺点概论

日本真正的崛起之迷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从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这应该是日本崛起奇迹的根源。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总结日本民族如何战胜困难、目光远大、勇猛进取、善于学习、追求完美。他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第一位导师是道奇,他教导日本人要发展经济,首先是稳定货币金融,将日元与美元汇率固定于360日元。第二位导师是戴明,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也。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完美运用、臻于化境的却是日本人。第三位导师就是德鲁克自己。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和实施目标管理。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岁时被荣聘为东京大学研究日本艺术文化的教授,引以为傲。德鲁克与吉田茂英雄所见略同。二师皆以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而中国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是当今中国社会之普遍心理。与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相比是不是还有很大的差距?!

美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美国早在是英国殖民地时就对教育非常重视,到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教育环境甚至都强过今天的北京市。殖民地时期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这种由地方当局办理、干预教育的做法,超过了其宗主国--英国的教会办学的方针,一举奠定国民素质的优势!

在这个世界,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我们热血沸腾地听着这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声音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美国还有一个伟大之处,那就是《宪法》所标榜的以教育培养国家公民。为了普及教育,他们先是采用了英国的兰卡斯特导生制。1818年兰卡斯特本人还应邀到美国宣讲导生制。英国式的教育不能满足这个新国家对教育的要求。1843年,贺拉斯• 曼(Horace Mann,当时任麻省教育厅长)考察德国,才引进了当时普鲁士的教学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卢梭、裴斯塔洛齐等欧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国各地的小学遂开始采用西欧最先进的教学制度。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这期间新成立的大专院校就有二百余所!它一面学习当时欧洲重视学术的样板——柏林大学,于1876年创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面根据国会于1861年、1890年所通过的二个《摩雷尔法》,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大办农(业)工(艺)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工农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当今举世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由此而来。工农学院初办时,由于众多贫苦学生求学其中,曾被讥为“牧牛娃学院”,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方面大大领先于欧洲。事实证明,穷人的对财富的渴望远远高过富人子弟!这就为美国造就了一批敢于冒险和创新的高知识人才,当他们对财富的渴望的欲火被点起,那就是火山,那就是海啸,那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

南北战争以后,公立中学本来是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两方面要求的4年制综合中学,由于此时学生逐年猛增,准备升学者日少而准备就业的日众,所以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公立中学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不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工业中学,1888年明尼苏达州首创农业中学,此后各种职业中学不断大量涌现。欧洲人由于世俗观念而不喜欢职业中学,以“生来平等”为信念的美国人则没有这种历史包袱。职业中学造就了一批实业家和发明家,第一架飞机的发明家莱特兄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据统计,1870-194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3倍,而中学生则增加了90倍。当时的口号是:“中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敞开大门”,到1918年时美国高中已发展到2万多所,而12亿人口大国的中国到1998年才有1万多一点的高中。由此可见,美国的高效率、高技术、高产出靠的是科技,靠的是先进的教育。今天,美国基础教育的方法在杜威式教育法的基础上几经改进,教育的口号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各州都将40%的税收用于教育。上世纪80年代垄断着大约70%左右的专利发明,70%以上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奥运会奖牌总数第一。

“2061计划"是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于1985年启动的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它代表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为此计划,美国动员了800多位科学家、企业家、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了这项再造青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们总结战后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和未来发展趋势,汲取美国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成果,打造21世纪新的美国人。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结论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篇2:美国政治制度优缺点概论

【论文摘要】美国政治制度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最为完善的政治制度。由于美国政治制度的复杂性,本文仅从宪法、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个方面来探讨美国的政治制度,以期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改革提供良好的借鉴。

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一般是指与本国的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权利机构和基本制度。政治制度与人类社会的各种制度一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带有时间和空间的烙印。二百年前制定的美国宪法规定了奉行至今的美国政治制度。不同于英国政治制度是经过极为缓慢,因而也更为自然平和的漫长历史演变积淀而成。美国政治制度是人类智慧的人工产物,它从一开始便显示了自己的独特性:复杂性和个性。美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天赋人权”学说和“三权分立”原则。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制度,政府制度,公务员制度和政党制度等;标榜“人民民主”,以代议制为民主的主要形式;政权体制实行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它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英国政治家维尔认为美国政治制度在当今世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大概是最为复杂的了,而它二百年来的成功运作则有力地显示了它所有的巨大弹性和应变能力由于它的复杂性,本文不能一一阐述,仅从宪法,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个方面来探讨美国政治制度。

一、宪法

1787年9月17日,美国宪法在费城召开的美国制宪会议上获得代表的批准,并在此后不久被当时美国拥有的l3个州的特别会议所批准。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一个由各个拥有主权的州所组成的联邦国家,从此联邦体制取代了基于邦联条例而存在的较为松散的邦联体制。l789年,美国宪法正式生效。该部宪法为日后许多国家的成文宪法的制定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宪法在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确实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说起美国的政治公开,政局稳定,美国人都会把这归功于他们的宪法。美国的宪法是一部十分通俗,十分实在,十分简单,十分低调的区区几个条款的合成。美国的宪法是世界各国宪法中最短的,它的序言简洁得叫人目瞪口呆,翻译成中文只有84个字:“我们,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虽然美国社会是世界上最复杂多变的,但时代发展到今天,美国的宪法依然是它诞生时的那个文本,仅仅是增加了二十六条修正条款。

美国宪法贯彻了彻底的三权分立,规定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立。国会,联邦法院和总统各司其职,乃至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工也十分明确。从国会来看,国会的权力并非仅仅是“掌管钱包的手”(管理钱财),国会首先是立法机构。其次才是财政权,还有对外宣战权以及其他事项进行调查的广泛权力。联邦法院是美国三权分立与制衡的一个重要砝码,除了行政方面功能和立法功能外,最重要的是监督性功能和司法性功能。总统是国家元首,一切重大仪式和代表国家的活动都要出席,总统的实际权力远远超过宪法中的简单条文。

美国宪法还规定了三权之间的制衡。(1)从立法和行政的关系看:国会拥有相当权力,总统对于官员的任命,须经过国会参议院同意才能生效。同时,总统拥有更大的权力,总统有权介入立法领域,可以通过本党议员和本党议会团的领袖来影响某一法案的命运等。(2)从总统与联邦法院的关系看,总统可以任命法官,有权赦免一切罪犯,有行政裁判权。同时,法官一经任命可以终身任职,可以作出对总统不利的裁定;法院掌握司法审查权,可以宣布总统的行政立法违宪等。此外,国会同法院的关系也是相互制衡的。

美国宪法规定了分权制衡关系。但是没有否定这一基础的合作。在和平时期,三方面的制衡多于合作;在**或者紧急事件中,三方面的合作多于制衡。因为以总统为首的行政部门所维护的利益从根本上与国会一致,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国会对总统采取忍让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不仅在国内事务上,国会往往与总统采取合作态度:在战争和外交问题上,法院遵循“司法依从”和“政治问题回避”等原则,也常常与总统合作,放任总统的行为。这种时而分权,时而合作,具体什么时候怎样表现,主要取决于美国统治集团的利益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二、政党制度

在1787年起草和审议《美国宪法》时,美利坚合众国的建国先贤们并不希望建立政党,他们认为政党是恶魔,容易导致党派之争。所以,他们力求通过种种宪法机制——如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联邦制以及由选举团间接地推选总统——使新生的共和国免受政党和派别的影响。

到l9世纪,随着选民人数的大量增加,需要一种手段来动员广大选民。为完成这一至关重要的任务,政党遂应运而生。

美国政党的问世是这一民主革命的内容之一,到l9世纪3O年代,政党已经牢牢植根于美国政治生活中。

今天,从十八、十九世纪时期的政党演变而来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主导着美国的政治进程,美国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美国宪法虽然没规定政党地位,但政党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渗透于其他各种政治制度中。两党制在美国成立联邦初期就已萌芽,到南北战争初期,两党制正式形成。垄断资产阶级通过两大政党控制整个国民政治机构,操纵全国政治生活。两党的主要职能是操纵和包办选举,特别是总统选举。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长期轮流执政。美国除两大党外,还有其他一些政党,但它们都无法影响两大党轮流执政的地位。

美国的政党制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同民主共和体相联系,党的主要活动是进行总统竞选。美国是总统制国家,美国政党的主要活动是进行总统竞选。竞选获胜的政党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反对党美国国会议员虽然也是有选举产生,但两大政党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与执政地位无关。在美国,一个政党只有在总统竞选中获胜,即使它在国会选举中失败,也不会影响它的执政地位。(2)政党组织松敞,没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3)两党制比较稳定。在美国历史上,常常出现第三党运动,但从未获得成功。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格局一直比较稳定。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我们知道,英国也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但是英美两国的两党制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1)从属的政体不同。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从宪法规定上看,英王独揽大权。实际上是英王的一切活动要服从内容的安排。美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实行的是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国家大权。两大政党的主要活动表现在总统选举上。(2)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不同。英国两大政党采取集中制,党有比较统一的政治主张,组织机构和社会基础。党对议会投票有严格的纪律。而美国的两大政党则没有此严格的限制。两大政党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只有竞选纲领。政党通常最关注的是赢得选举和控制政府的职位。(3)两国的政党制度相比,最突出的是,美国不存在执政党与在野党问题,美国的政党考虑到在选举中支持它们的社会经济阶层很广泛,而且需要在基本上属于中间的意识形态的社会中运作,因而实质上采取中间路线的政策立场。它们显示出高度的政策灵活性。这种非教条主义的方针,使共和党和民主党能够容忍党内存在形形色色的思想,还使它们可以在第三党和不满份子出现时,将他们吸纳。议会中多数党与少数党的权力差别不大,且执政党力量远远大干反对党;同时美国的政党内部较为松散、不严格遵循统一的思想和完整的政策目政党组织松散,议会中党员的凝聚力更弱。

三、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二十世纪,普选制在欧美各国陆续建立。普选权的功能在于,通过非暴力的、和平有序的方式即公民普选的方式实现公共权力机构的产生、让渡与更替。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制度保障,它对于维护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每逢偶数年份,联邦和大多数州及地方政府都会举行选举,选出在各级政府任职的官员。还有一些州和地方政府在奇数年份举行选举。美国选民每隔四年改选总统及副总统。每隔两年改选美国联邦众议院(U.S.HouseofRepresentatives)全体435名议员以及美国联邦参议院(u.S.Senate)100名议员中近三分之一的人。联邦参议员的任期交错,每次任期为六年。美国实行一种复杂的联邦制:联邦政府为中央政府,州及地方政府行使权力解决不在联邦政府管辖范围之内的问题。州及地方政府享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自行在本辖区内组织选举,而且这类选举定期举行,管理有序,其结果具有最终效力。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制,行政权属于总统。

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由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大选选出,任期四年,并可连任一次。美国总统选举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必须历经政党初选、提名、竞选活动、全民投票、选举人团投票等阶段,才能顺利入主白宫。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首先是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卅I首府投票上选举正、副总统。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生效的第l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各级选举一般都由两党包办。为了保证两党的统治地位,一般实行单名选区制和多数代表制。

美国的选举制度是以普选制实现权力委托的。不仅国会两院的议员,而且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总统及副总统,都是由公民直接产生的。美国总统及领导的行政机关,对国会不存在任何关系。它们只有到选举的时候才各自向选民负责,平时都只对联邦宪法负责。因此,它们之间,仅仅是宪法上规定的相互“制衡”关系,美国的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政党制度和议会制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篇3:例析美国政治制度

2009年全国文综卷I中有这样一道题: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 。该题提供了四个选项, 即民主主义、平等主义、自由主义、共和主义。而2011年全国文综卷I第19题也与美国政治制度有关: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 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 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 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 。该题也提供了四个选项, 即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考生该如何解答这两道题呢?

这两道题的选项涉及了美国的精神理念、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考生正确解题的前提是, 要对西方基本政治制度, 尤其是对美国的政治制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平等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针对宗教束缚和封建专制制度、封建等级制度所提出的号召广大人民反封建的口号, 共和主义和三权分立制衡原则是资产阶级对未来要建立的国家政权的设想。在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后, 这些政治原则和精神理念不断得到发展完善, 在此基础上进而形成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共和制、总统制、三权分立制、联邦制等一些具体的政治制度。民主制最早起源于古代雅典。在古代雅典, 凡重大事情都要经城邦公民投票, 依票数多少作出决定, 有时甚至采用抽签的办法产生领导人。共和制起源于古代罗马。古罗马人认为, 君主制、贵族制、希腊式民主制都不能反映社会整体利益。为此, 他们创立了共和制。其特点是:国家由几个分离的机构, 即执政官 (两个或一个君主) 、元老院 (贵族代表) 、公民大会 (由城邦所有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来共同治理, 以达到君主、贵族和平民三者之间利益的平衡。民主共和制是指资产阶级国家普遍实行国家权力机构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且各机构之间互不隶属的政权组织形式。其根据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 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总统制是指总统既担任国家元首又担任政府首脑的一种政体组织形式。总统通常定期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是相互独立的, 总统只向人民负责, 不对议会负责。总统直接组织和领导政府, 政府只向总统负责, 不向议会负责。总统不能解散议会, 议会也不能采用不信任投票迫使总统辞职。总统虽然可以对重大问题进行个人决策, 但是议会最后通过的议案, 总统必须执行。

美国首创了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是对美国的国家结构, 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的, 其不属于政体的范畴。其是典型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根据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美国确立了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一是共和制。宪法导言确认了“人民”是政府的权力基础, 体现出“天赋人权”的思想。二是三权分立。体现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 联邦政府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 并未规定一个最高权力机关。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 行政权属于总统, 司法权属于各级联邦法院。为了防止权力滥用, 宪法还规定了行政、司法、立法三个部门相互制衡的许多条款, 从而使这三个部门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制约。国会、总统、最高法院的宪法地位不仅是平等的, 而且制衡原则也强调每一个部门在行使其权力时, 都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助;每一个部门都拥有防止、抵御其他部门侵犯其权力的法律手段。通过这些举措, 实现了不同部门权力之间的制约和平衡。三是总统制。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制, 它与内阁制一道, 成为美国国家政权组织的主要形式。总统既是国家元首, 又是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总司令, 并享有立法倡议权和重要的立法否决权, 还是执政党的当然领袖。美国1787年的制宪会议创立总统制, 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美国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萧条、国力微弱, 在这种情况下, 大多数制宪者希望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 以抵御危机。四是联邦制。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联邦的地位高于州, 要以联邦取代邦联, 以便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1787年的美国是一个崭新的、没有封建传统的国家, 1787年宪法的制定, 使美国建立起了不同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三权分立的、总统制、联邦制和代议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从麦迪逊、汉密尔顿和约翰·杰伊等主要联邦党人对美国宪法的结构和思想、联邦制的设计、联邦政府的功能及权力制衡的说明来看, 他们认为采用共和政体能医治政府最易产生的弊病, 能够控制党争, 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等。由此可见, 美国既非完全民主化的国度, 亦非自由绝对化的天堂。其政治制度的最大特色是多维度的制衡与博弈, 这种制衡与博弈发生在民主与自由、平民主义与精英主义之间, 使得政府具有相当强的纠错能力, 从而不断推动美国的发展。

考生了解了美国的政治制度, 再来解答这两道涉及美国政治制度的试题就容易多了。美国1787年宪法确定美利坚合众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并明文规定“全国各州实行共和政体”、“不得授予贵族爵位”。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就是不允许任何人拥有世袭的头衔和特权, 从而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体现出共和主义的原则。从2011年全国文综卷I第19题所提供的“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 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 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的信息可以分析出,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所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原则。考生如能联系华盛顿城的规划者朗方的设计意图———利用自然元素衬托人工建筑的构想, 使整座城市呈放射状的三角鼎立之势, 三条轴线与三个顶角象征着这个国家建立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之上, 也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篇4:美国政治制度及其评述

16世纪,当第一批欧洲探险者发现美洲这片新大陆时,他们看到的或许仅仅是一望无际的荒野,绝不会想到日后一个世界性大国将于此崛起;若干年后,满载政治流亡者,清教徒的五月花号在普利茅斯靠岸,那些理想主义者们也不会想到一个新型民主制度将由此奠基;从弗吉尼亚议会,到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一直到1787宪法等等,历史见证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美国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政治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我们不妨选取关键词,并从以上角度来审视美国政治的形成特点与发展历史。

一、联邦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独立前的美国先后经历了前殖民时代与殖民时代,其国民构成极其复杂,不妨简单分为原住居民与外来移民。

研究显示,最早的美洲人可能来自两万年前的白令海峡对岸,他们也成为了印第安人的祖先。而有据可考的资料显示,最早到达美洲的白种人应该是维京人。地理大发现之后的两百年时间内,先后有来自英国,荷兰,法国等欧洲移民来到美洲东海岸。他们最早在詹姆士敦建立移民聚居点,而后逐渐发展为带有殖民性质的地方机构。在18世纪,形成了西到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到大西洋的北美13块殖民地。正是由于移民来源广泛的历史原因,造成了北美各殖民地在人种构成,风俗习惯,经济模式,发展期望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由此导致了1776年美国独立后难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以保证每一个州的利益得以实现。其政体大致经过如下变迁:

1、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拥有受英王控制的总督府和代表殖民地利益的地方议会。

2、独立战争期间,形成了适应军事形势需要的大陆会议,领导整个战争。3独立初期(1776-1787),为了巩固统一形势,采取复合式国家形式-邦联制。

4、费城制宪会议后,颁布1787年宪法,决定实行联邦制。(注:邦联制较联邦制松散,是由主权国家为某一经济,政治目的,通过签订条约订立的联盟,无统一政府,无统一宪法,各州有非常大的独立性,中央政府只存在与形式。)

美国实行联邦制,究其根源,是由于各州先于中央政府而存在,各州拥有较大差异,没有实行单一制的物质条件,加之美国移民所特有的自由主义精神,也决定了其只能成为滋生相对松散的联邦制的沃土。联邦制的优势是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各州的独立性,使各州能更好的按照自己的特点制定法律,决定发展道路,体现了美国崇尚的自由民主精神。从历史上看,联邦制更容易为各州所接受,很好的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与稳定。但事情皆有两面性,联邦制亦然。过于松散的统治,较为单薄的中央政府,独立的州政府,必然会导致一些法律政策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同时也不利于集中全国力量搞发展,一定时期也会出现各州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甚至有可能滋生分裂势力。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联邦制度,处理好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使中央政府与各州恰当的分权,中央处理军事,外交,财政等全国性问题,而教育,医疗等则由地方做主。总而言之,美国的联邦制适应了美国发展的需要,有很强的生命力。

二、总统制简谈

1789年美国制宪后,曾在对英作战中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乔治·华盛顿在选举中毫无疑问的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称为总统的领导人。美国总统制的诞生,虽然说是宪法中保障人权,捍卫自由的必然体现,但其中也

不乏一些偶然因素,这与华盛顿这位伟人的崇高理念是分不开的。美国建国后,华盛顿得到了各州的一致拥护,拥有无上声望,于是他的部下便怂恿他建立军政府性质的统治,甚至建立君主制国家。但这一提议被华盛顿断然拒绝,他认为这一做法与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呼声相违背,与美国宪法中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的规定相抵触,更背弃了美国的自由民主精神。在他的坚持下,总统制确立下来。同时他很好的做到了不贪恋权利,他在任时期,尽可能的不去干预各州的独立发展,鼓励国会与最高法院的监督,同时在任满两期任期后,主动要求返回老家弗农山庄。他的这些做法可能是出于个人品质,但在无意中为完善美国的总统制做出了贡献。例如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便来源于此。美国的总统选举采取的是选举人制,即由民众先选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投票选举,属于简介选举制。但其选举人在待选期间已经表明他支持哪位总统候选人,故这一方式能很好的代表选民意愿。总统竞选主要有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党内预选,由两党选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实际上是竞选人由普通党员成为候选人的过程。第二步就是两党确定自己的总统候选人,统一党内意见。第三,在各州拉选票,候选人采取各种方式,宣传自己的施政主张,争取自己的支持者,这一过程也是总统竞选的核心,两党不惜人力,物理,财力,为自己的候选人助威。最后就是每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选民到指定地点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总统选举人于本年年末组成选举团选出正副总统,最终在次年由参众两院公布结果。通过以上过程,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国总统竞选程序严格,过程复杂,前后历时一年。期间包含了党派,财团,普通选民之间的力量制衡。不过客观的说,美国的竞选制度还是很好的履行了民选承诺,普通民众在选举中还是发挥了主要作用的。谈到总统的权力,依据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在行政,司法,立法方面是当之无愧的元首。宪法授权总统管理国家与联邦政府的各项事物,总统有权否决法案,除非两会三分之二以上的议员反对;总统亦可向国会提交咨文,以推动自己认为可行的法律通过,同时在司法上可以任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赦免罪犯;美国总统也是国家武装总司令,有权调动各州国民警卫队;外交方面也作为国家全权代表。不过,美国总统看似很大的权利之上是三权分立体制的制约,总统在很多方面的权利受限,这也体现了一种美国式民主。

三、三权分立的成功案例

三权分立的政治思想并不是美国的首创,然而美国

完成了它的第一次成功尝试,证明了这一制度的可行性。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最早在其作品《论法的精神》中阐述了将行政,立法,司法三种权利分开,相互监督制约的政治体制。美国建国之处,为防止联邦权力过于集中于某个个人或机构,而损害人民的自由与利益,故采用了三权分立法。

美国行政核心是总统,上文已经作了简要说明,不再赘述。其行政机构包含12个部门以及依据法律设立的60余个独立机关,同时为了适应时代需要,辅佐总统工作,白宫还设有十余个机构,如国家安全委员会,经济顾问委员会,通商交涉委员会等。立法权利集中于国会,具体说是参众两院。参议院由每州两名议员组成,任期为6年,每6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众议院由各州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选出,每两年进行一次改选。美国的两院制,很好的做到了归权于民,一方面众议员依各州人口选出,可以充分代表广大民众的意愿;另一方面参议员定额选举,也充分考虑到了各州意愿的表达,实现了大,小州之间的公平。国会主要履行立法职责,各项法律只有经过国会通过才得以生效。因此美国两大党对

国会中议席的争夺是非常激烈的,中期选举也成为了仅次于总统大选的政治事件。美国的司法权利则由联邦最高法院和各州的地方法院行使。联邦最高法院设一名首席大法官,并辅以八名助手,多审理涉及宪法及法律解释的重大案件。为缓解最高法院的审理压力,美国同时设有11个上诉法院,其地位仅次于最高法院。除此之外,各州都拥有地方法院,一般的诉讼案件就经由此处理。比较特殊的是,美国设有特别法庭,来审理国际纠纷或针对国家的起诉。纵观美国司法制度,其机构设立还是比较完善而全面的,能满足国家司法事物处理需要。

三权分立思想提出以来,美国第一次成功的将其从理论变为实践,作为一个国家政权,如何能既保证其职能正常高效的运转,又避免权利过分集中于个人或机构手里,一直是困扰政权建立的难题。美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三权分立的制度,实现了国家权力的良好分配,这一制度的实践化,不仅对于美国,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20世纪后独立的拉美国家很多也借鉴了美国的政治体制。三权分立制度也是美国政治中的一个闪光点。

四、两党制下的美国政党制度

众所周知,美国政坛由民主共和两党轮流执政。两党在施政方针,经济理论,社会保障,对外关系上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民主党的历史较为悠久,可以追溯到美国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创建的民主-共和党,一直持续到林肯时期,共和党组建,两党制正式确立。我们不妨来看比较一下这两个政党的区别:民主党,信奉自由主义,经济上推行国家强制手段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在社会保障方面倾向于加大国家投入力度,增加教育经费,提倡环保,主张依据京都议定书来逐步减少碳排放量,对外关系上相对温和,力求避免与其他国家冲突,逐步减少海外驻军。民主党的政策方针表明它代表了广大中低收人阶层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共和党,则站在了它的对立面,奉行保守主义,经济上执行新古典经济主义,完全依赖于市场自发调节经济的运行,否定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措施。提倡教育,医疗,社保的自主化,大部分由个人选择投保,承担全部经费。不控制碳排放量,反对堕胎和同性恋。对外推行霸权主义,主张扩建海外军事基地,建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等美国高收入阶层的利益。

每年中期选举,都是两党激烈竞争的时候,两党都渴望在国会中占据多数席位,以推动代表自己利益的法案的通过。纵观美国历史,大致是两党交替执政,两党在不断的斗争中发展成熟。两党制使美国发展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两党相互监督,彼此制衡,往往能得到符合大多数美国人利益的政策。不过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它们本质上都是代表了资产阶级,代表了美国国家的利益的,这也是两党制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前提。

抛开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客观的看美国政治,它在多方面还是有着优势的,许多地方也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

最后,借用美国总统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讲中的一句话来对美国政治做一总结:“我们的国父们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乃基于对自由的坚信,并致力于所有人皆生而平等的信念。

篇5:美国的政治制度及体制(大全)

美国政治体制为宪政联邦共和制(Federal constitutional republic),同时采取三权分立的原则,将行政、立法、司法下放给总统、议会、联邦法院。

1、美国国会

美国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美国参议院和美国众议院联合组成,国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条约及官员任命的审批权(参议院)和宪法修改权,对总统、副总统的复选权等。

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

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

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

此外,国会可通过不需要总统签署的决议案,它们无法律作用,国会对总统、副总统及官员有弹劾权,提出弹劾之权属于众议院,审判弹劾之权属于参议院,美国设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别法院,联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组成,终身任职,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无效。

2、美国宪法

美国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宪政立宪共和国,有世界上最早并仍在运作的成文宪法,并经立法机构批准产生,在某些州,司法系统官员也通过多数制选举产生。

1776年7月4日制定了宪法性文件《联邦条例》。

1787年5月制定了宪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届国会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为独立、统一国家的成文宪法。

1865年和1870年通过的关于废除奴隶制度和承认黑人公民权利的第13条和15条修正案;

1951年通过的规定总统如不能行使职权由副总统升任总统的第25条修正案。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鼎立,并相互制约。

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

3、美国法律

美国法律继承了英国的判例法传统,美国法院承袭“遵循先例”原则,属于英美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叶以前,早期的美国案件仍然经常引用当时的英国案例来应用,此后随着美国逐步发展起自己的法律制度,到如今美国的绝大多数司法引用自国内案例。

美国宪法是最重要的法律来源,所有其他法律都源于宪法并低于宪法的效力,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基于宪法的最高性,如果国会通过与宪法相冲突的法律,最高法院可判定该法违宪,任何一个美国法院都可以根据宪法来审理案件。美国最高法院于马伯利诉麦迪逊案(1803年)中确立了法院的这项权力,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违宪审查制度的国家。

4、美国法院

美国法院机构的基本框架分为联邦法院和各州地方法院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联邦法院由联邦最高法院、联邦上诉法院(即94个联邦地区法院分成11个巡回审判区及哥伦比亚特区巡回审判区、联邦巡回审判区,每区设有一个联邦上诉法院)、联邦地区法院及联邦特别法院(即破产法院、国际贸易法院和联邦赔偿法院等)组成。

联邦最高法院由美国宪法设立,是联邦上诉法院的终审法院和美国司法系统的最高一级法院。

美国法官实行不可更换制、专职制、高薪制、退休制。

美国没有统一的行政法院;行政纠纷案件除由普通法院审理外,各独立机构也有权受理和裁决。

美国法院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的标准模式具有多样性,法院具有统一模式是法院组织与管理的传统目标,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美国法院组织与管理模式中的统一模式受到争议,后来出现了新的理想目标模式:分权、协商以及应急式。

5、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每四年选举一次,个人最多只能任两届(由于二战的原因,获得长达12年任期的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总统例外),虽然总统和副总统选举是由全民普选方式举行,不过产生方式是由选举人票(选举人由民选产生)所决定——除了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两个州按普选票得票比例分配选举人票外,其余48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制度,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候选人,全国选举人票为538张,候选人至少获得270票才能当选。

当选的选举人在选举人团投票时必须把票投给在该州获胜的总统候选人,因此大选结果通常在大选投票日当天便可根据各州选举结果算出。

美国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所拥有的选举人票多达55张,而人口较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3张选举人票,鉴于这种情况,在历届美国总统选举中,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目标。

美国历史上曾数次发生这种情形,一些总统候选人虽然在大选中获得的选民票少于对手,却因得到足够的选举人票而当选,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小布什总统谋求连任时。

依据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总统须年满35岁,居住美国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通常被解释为是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为美国公民,美国官职中唯正副总统两职具“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的任职要件。

政府由内阁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成员组成,内阁实际上只起总统助手和顾问团的作用,没有集体决策的权力。

关键词: 唐赛儿 老子 李清云 石勒 北宋

篇6:从水门事件看美国的政治制度

1972 年 6 月 17 日,以共和党“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安全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 5 人,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和偷拍有关文件时被捕,水门事件爆发。水门事件最终以尼克松总统因惧怕被弹劾而主动辞职告终。

水门事件发生时,尼克松总统并不知情,但他没有认真调查事情真相,反而竭力为水门事件遮掩,与国会对立,无视宪法和法律,滥用职权,熏用亲信,欺骗民众,欺骗舆论,很快失去人心,最终难逃被弹劾的命运。“三流盗窃未遂案”最终引发了史无前例的宪政危机。这似乎有点骇人听闻,但结合美国独特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来看待水门事件,则结局就容易理解得多。如果尼克松总统在水门事件之后能够坦荡胸怀,开诚布公,欣然认错,行就自责,相信凭借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和他执政期间的功绩,人民是会原谅他的,也许历史就将改写。当然大错已铸成,回天乏力,但像尼克松这样聪明机敏的一个人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是在令人惋惜。

水门事件留给了美国民众无数教训,其中之一便是不能任由总统权力无限级膨胀,从而妨碍民主化进程。任何人都不得超越宪法之上,总统也不例外。由此可见宪法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而这种对宪法至上性的强调,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均源自于美国特殊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立宪之初,为了克服人性固有的弱点,防止专制独裁和腐败,美国的建国之父设计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衡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个人手中,不是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不论是世袭的、自己任命的或选举的,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个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不同的部门“应该保持据一个自由政府的性质所容许的那样的独立和彼此分立”。

美国宪法贯彻了彻底的三权分立,规定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立。国会,联邦法院和总统各司其职,乃至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工也十分明确。从国会来看,国会的权力并非仅仅是“掌管钱包的手”(管理钱财),国会首先是立法机构。其次才是财政权,还有对外宣战权以及其他项进行调查的广泛权力。联邦法院是美国三权分立与制衡的一个重要砝码,除了行政方面功能和立法功能外,最重要的是监督性功能和司法性功能。总统是国家元首,一切重大仪式和代表国家的活动都要出席,总统的实际权力远远超过宪法中的简单条文。

美国宪法还规定了三权之间的制衡。(1)从立法和行政的关系看:国会拥有相当权力,总对于官员的任命,须经过国会参议院同意才能生效。同时,总统拥有更大的权力,总统有权介入立法领域,可以通过本党议员和本党议会团的领袖来影响某一法案的命运等。(2)从总统与联邦法院的关系看,总统可以任命法官,有权赦免一切犯,有行政裁判权。同时,法官一经任命可以终身任职,可以作出对总统不利的裁定;法院掌握司法审查权,可以宣布总统的行政立法违宪等。此外,国会同法院的关系也是相互制衡的。

了解了美国三权分立、权力之间相相互制衡的政治制度,再来看这个由“三流盗窃案未遂”而引发的宪政危机。首先来看迪安对尼克松罪行的揭露:掩盖真相、销毁证据、向联邦调查局施压、妨碍司法,非法组建“管子工”并夜闯“五角大楼文件”泄密者埃尔斯伯格的心理医生办公室,拟定政敌“黑名单”,搭线窃听,非法利用联邦税务局的情报资料,同意继续支付100 万“封嘴钱”的“总统癌患”会议。迪安的证词使尼克松面临滥用总统职权和妨碍司法的指控。

由于迪安的证词无法得到进一步的佐证,真伪难辨,水门事件的调查一时陷入困境。但不久当白宫安装的自动录音系统泄密后,迪安的指控有了实物佐证,水门事件调查案发生了根本转折。录音带成为尼克松妨碍司法等罪成立与否的直接证据,是水门事件能否真相大白的关键。围绕白宫录音带的传唤,尼克松以“总统行政特权”为由同国会和司法部门展开一场拉锯战,并由此引发了美国战后最严重的一场宪政危机。迪安招供不久,尼克松总统收到传票,要求其交出与案件相关的录音带。在美国宪政史上,尼克松是第一位接到这种要求出示证据的强制性命令的总统,过去从未有法院强令总统交出他不愿交出的材料的先例。于是尼克松援引“总统行政特权”加以拒绝,认为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如果国会传讯或者法院命令能迫使总统公布享有特免权的情报,那总统的职位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危及国家安全。,西里卡法官裁定特别检察官索取磁带的要求合法,下令白宫交出录音带。尼克松不服判决并提出上诉。针对总统行政特权问题,判决书裁决“:宪法没有明确提及任何有关保密的行政特权;但在保密利益与总统有效地履行职权相关的范围内,这种特权具有宪法基础”,但这种行政特权并不是绝对和无限制的,“分权原则和高级会谈的保密性都不足以支持绝对的、无限制的总统特权,使其得以免于任何情况下的司法程序。总统对其顾问在提供建议时应完全直率和客观的需要,法院必须高度尊重”,然而“当刑事审判需要使用受到传唤的资料时,仅仅基于保密的笼统利益而宣称的行政特权,不能超越刑事司法中正当法律程序的基本要求”。,因此,尼克松必须向西里卡法官交出作为罪证的录音带。国会对尼克松的弹劾也将不可避免。

在美国,虽然总统作为国家元首,一切重大仪式和代表国家的活动都要出席,实际权力远远超过宪法中的简单条文,但任何人都不得超越宪法之上,总统也不例外,在这场与议会和联邦法院的较量中,尼克松不幸落败。与国会对立,无视宪法和法律;滥用职权,熏用亲信,欺骗民众,欺骗舆论是尼克松的惨痛教训,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国民众为了维护宪法尊严与民主制度不惜一切代价。这种权力制衡机制虽然有效地维护了民主制度不被破坏,但也有其弊端。它鼓励分裂,致使真正的国家政策难以制定;它不计效率以维护民主,致使政府机关效率低下。

美国国会具有与总统同等的决策权。国会与总统各持一套政策,在“分裂的政府”(即总统与国会分属两党)下,总统每每对某个重大间题提出一项政策,国会便拿出自己的政策与之对阵。例如,国会选举制度如何改革,联邦对医疗保险问题采取何种态度,是否制定平衡预算的宪法修正案,是否赋予总统的单项否决权,税额是增还是减,开支是多还是少,等等,国会长年与总统各唱各的调。国会拥有与总统同样方便而有效的否决权。国会的多级议事结构中,每一级议事单位(例如小组委员会,委员会、全院大会,一院、两院)都能够不担任何政治风险地否决总统决议的法案,致使总统渴求的政策胎死腹中。总统没有从内部领导国会的权力。美国总统的权力圈然很大,但仍比不上其它西方国家的政府首脑,因为后者能够从议会内部领导议会,面美国总统却不能这么作。美国国会完全独立运曹。

70年代,联邦政府无论奉行放任哲学,或是奉行新国家主义,其不计效率而维护民主的宪政取向均未受冲击,或未受大的冲击。在放任无为时期,联邦百事不管,自无效率之虑.新国家主义时期,似乎所可以用“什么都在管的政府便是最好的政府”这句话来与前一时期“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相对照;其间,效率、决断并非不重要,但还不是首要的。现在,评判的标准似乎已变成“管的越早(迅速)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政府调节的迅速或决断上升为首要的间题。不难理解,这实质上反映了当代政府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要素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然而,这样一来.新的政府职责与传统的宪政取向,以及相容了。直截了当地说,只要继续奉行不计效率以维护民主的传统宪政取向,并沿用体现这一取向的现行宪政体制,联邦政府提高其决断能力的余地就不大,就不可能根本改变其争持有余、决断不足的弊端;反过来,联邦政府要及时履行调节社会经济的新职责,就必须抛弃传统的宪政取向,树立新的宪政取向,同时改造体现传统的宪政取向的现行宪政体制。

篇7:美国政治制度优缺点概论

1 立法之“困”

1.1 利益“洗牌”之下的众议院

美国将国家划分为435个选区,每个选区选出一名议员,由此组成了众议院。每位议员表面上代表着所在选区选民的意志,但由于其任期只有两年,因此在当选的同一时刻,处于个人政治前途的考虑,他们就不得不为继续连任做准备。无论是已当选的议员之间还是已当选的议员与暂未当选的参选者之间出于种种考虑总是存在着竞争与抗衡,而作为“杀手锏”的选区事务常常被政客们当作武器进行政治攻击,甚至不惜恶意诽谤对手。而政客一旦发现自己的竞选根基,即选区内的事务存在威胁时,他们会放下手头重要的工作,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补救。

剧中弗兰克正就美国有史以来较为重要的一个教育改革法案同教育工会进行激烈谈判时,却莫名地遭受了来自家乡竞争对手的打击,事情源于一个“桃形”水塔分散了一位正在驾车的女孩的注意力,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女孩也在这起交通事故中身亡。弗兰克的竞争对手———所在郡的郡长,对此在媒体上断章取义,称弗兰克必须对此次交通事故负主要责任。弗兰克得知此事后,撇下已达到白热化阶段的立法谈判,甚至命令助手道格“我回来之前谁都不许走”和“把会议室的门反锁起来”,火速飞往选区,吊唁女孩、动用与牧师的私人关系在教堂进行“发自肺腑”的“感人”演讲、关闭水塔上的灯、树立安全警示牌、利用选区人民性格优点,放下自己所有的政治身份请求其家人的原谅等,运用各种手段化解了这场选区危机,给了竞争对手一次漂亮的反击。反观这次“桃形水塔事件”,其起因源于弗兰克所在选区竞争对手之间的政治竞争,但这次事件差点使得教育立法谈判破裂,而教育法案的进程关系到国家教育领域的根本利益,即弗兰克为个人利益而擅自将代表国家利益的教育法案置于自己的政治竞争之后。虽然此次事件得以解决,但其延误的是国家立法的进程。弗兰克的行为诚然是自私的,但以权利制衡著称的美国“立法”制度是否也存在内在困境?这样的立法制度,表面上看议员是代表着选民的利益行事,实际上,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自己能连任,甚至不惜将国会议员的本职工作———代表国家推进立法进程,全都置于脑后。

众议院议员的主要职能是代表选民进行议事与进行法案通过与否的投票表决,形式上看是所在选区选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小到一次投票的同意与否,大到一项法案的通过与否,都是政客们权衡各方利弊综合考量的结果。弗兰克在“教育法案按期进入表决程序”一事上取得了总统的信任,他便顺势将总统原本寄予厚望的人选排除在立法程序之外。表面上的忠心换来的不仅是信任,更多的是总统更高级别事务的授权,将教育法案全权交于其负责,弗兰克因此也拥有更多的政治筹码,有资本与其他政客抗衡。如此一来,美式的议员代议制就变了味,议员为追求个人利益而将选区人民利益置于最后,虽然在公众面前,政客们一直强调着家庭、选民、国家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事情上,选民利益不过是出现选区危机或者因为拉票不得不顾及时才会被考虑。

总的来说,由于常常要面对党团事务、竞争对手、选区事务、上层议员(党鞭、众议长等)带来的压力,同时议员们也要考虑自己的政治前途,看似代表着民主的投票却充斥着利益与权力,这也使得美国三权制衡中的立法变得面目全非。形式上,美国的两党制能够起到互相监督、在竞争中共同发展的作用,实际上,当面对共同的利益时,监督与竞争就会被抛到脑后,即使是政治观点天差地别的议员之间也能在利益的驱动下互相合作,而民众的诉求与利益常常无人问津。

1.2“党鞭”调控的“立法”

由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是终身任职,可独立进行司法工作,因此立法与行政便可互相联系、串通。立法机构中的众议院相较于参议院,由于其议员人数众多,且鱼龙混杂,议员任期较短,因此众议院议员要在个人政治前途与选区利益之间做出抉择。作为众议院多数党“党鞭”的弗兰克,其职责便是鞭策党内议员出席并按照政党立场行事。弗兰克首先需要考虑的当然是所在党派的利益。为总统的连任扫清障碍,这是身为多数党高层需要考虑的最主要问题,弗兰克在这方面显然做得游刃有余,他在总统选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总统及其幕僚违反承诺,将国务卿的提名给予他人,于是弗兰克发誓要将这一任总统赶下台。由于党鞭一职在众议院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大于其地位仅是多数党领袖与众议院议长,于是在弗兰克一系列的计划之中,其党鞭的职务为其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众议院435名议员的庞大队伍中,“党鞭”既要调节各个议员的利益又要兼顾党团利益,更要为自己的政治前途谋求资本,弗兰克无疑在这方面干的得心应手。他与助手道格运用一切资源与人脉关系掌握了每位议员的喜好、缺点甚至是政治把柄,并加以利用。剧中众议员彼得·罗素因酒驾被捕,弗兰克以答应帮警察局长参与市长竞选为交换,保住了罗素的“饭碗”,同时其把柄也落入弗兰克之手。

与许多西方国家不同的是,美国立法机构中的两院均有立法动议权。一项法案必须以同一版本在参众两院通过,才能递交总统审核。这一安排的直接后果是,在立法过程中制度性地植入了众多否决点:众议院议长、参议院议长、常设委员会及其分委员会中的多数议员,其中任何一个否决点不同意,都能让议案胎死腹中。[1]由于法案的立法与动议程序中存在多过的否决点,目前任何一项法案如果无法取得至少60位参议员的同意,法案的通过便无从谈起。党鞭的职责便是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本党的利益,为总统的连任出力。在总统承诺推出的本党第一个法案———教育法案的投票上,弗兰克便展现了其高超的政治技巧。由于美国国会内除民主党与共和党外,议员们会根据自己的背景或其他共同点自行组成的较党派较次一级的小团体,投票时一起行动,如黑人党团、拉丁裔党团等。弗兰克与黑人党团的领袖乌麦克达成一项交易,帮助避免其选区内的空军基地关闭,同时助其当上非裔多数党的领袖,作为交换乌麦克帮弗兰克在教育法案上至少争取12票。为避免空军基地被关闭,弗兰克以罗素的酒驾、酗酒等多个把柄为要挟,将罗素所在选区的造船厂作为政治筹码,使得国防委员会拥有更多的预算,因此保住了乌麦克所在选区的空军基地。在“党鞭”的强力政治手腕下,罗素及其选区选民的利益沦为牺牲品,由于失去了竞选的根基,罗素几乎断送了政治前程。

自嘲为“水管工”的弗兰克确实干着党内最脏、最累的活儿,但与此相对的,他也拥有更多的政治资本。如果现实中的“党鞭”精于权术,则整个众议院的“立法”均在其调控之下,“立法”也便成了政客为追求更高政治利益的筹码。

2 行政之“疲”

2.1 权力被解构的总统领导下的疲软政府

作为政府首脑的美国总统,具有最高级别的政治权力,但仅凭总统一人之力不足以处理所有规定范畴内的行政事务,因此政府的职能便凸显出来,各部门各司其职,完成规定范围内的工作,国家的行政便在总统的领导下井井有条的进行。但是,总统任期只有4年,所以到了第3年必须要为自己的下一次连任做准备。由于美国总统的选举取决于所有选民的意愿,出于多方综合考虑,总统不得不时刻关注民调情况,即总统的支持率。争取高支持率的工作是一项庞杂且复杂的工程,总统必须要将部分行政权力赋予党内高层人员,例如幕僚长、副总统、国务卿、众议院议长、党鞭等。这些“位高权重”的“党内高管”时刻关注着民调动向,并尽自己的一切努力维护总统的利益,其最终目的便是下一年的总统竞选。

身负重责的“党内高管”常常会受到党内、党外的高度关注,其自身利益较其他国会议员来说更加难以顾及。但为了更高的政治野心,他们往往也会运用各种政治技巧乃至政治手腕“奋力一搏”。弗兰克玩弄教育法案的立法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他一方面利用自身积累的政治资本与身为“党鞭”的影响力左右拉票,展示其“忠诚”的一面;另一方面他故意向媒体泄露为公开的法案原始条文,借此将总统安排的法案负责人换成了自己,名正言顺地将法案通过的功劳记在了自己头上。在其他事情上,他换掉总统中意的国务卿;借宾州州长竞选危机成功换掉副总统,并自己上位;收买有“白宫总管”和“第二总统”之称的幕僚长。其他“高管”亦是如此,幕僚长为私事与配合弗兰克在提供副总统人选上诱使总统选弗兰克、副总统因与总统不和,在弗兰克与幕僚长的唆使下为“顾大局”而放弃副总统之位。潜移默化之下,总统沃克的权力渐渐被肢解,一点一点地被解构。政府的权力基础也在这些“党内高管”们的私心与利益交换之下被逐渐侵蚀。由于受到多方限制与利益交错,总统沃克领导的政府也变得非常疲软,行政效率低下。

2.2 受多方牵制与利益之争的“二、三号人物们”

作为党内的“管理层”,这些由总统身边的“二、三号人物们”,在看似对总统绝对忠心的外表之下,也有自己见不得光的一面。

副总统是法律层面上的,同时也是名正言顺的“白宫二号人物”,他本是总统的忠实合作伙伴,与总统是利益共同体。但弗兰克发现总统与副总统脾气上的不和,副总统希望受到人们更多的尊重,但总统却将功劳都算在了自己头上。为此,副总统非常气愤,但却无能为力。此时弗兰克注意到了这一点,在他自导自演的重要摇摆州———宾夕法利亚州的选举危机中,利用他们的不和,从中大做文章。故意挑拨并激化总统与副总统的矛盾,并适时提出让副总统回宾州做回州长的想法。在“总统顾问”幕僚长的帮助之下,为顾全总统换届选举的大局,副总统决定参选宾州州长,为弗兰克自己的上位留出了机会。在之后副总统人选提名中弗兰克与幕僚长持续互助,弗兰克得以顺利上位。

国务卿是国务院的最高长官,也是总统内阁中的重要人物。在总统沃克当选总统之后,本有自己中意的人选,但弗兰克为报复总统的“自私决定”,下了一盘大棋:他利用媒体,借助自己一手扶植的报社记者佐伊之手将一篇存在争议且似是而非的社论公布到媒体之上,最终导致总统推荐的国务卿候选人还未进行国会审核程序便失去群众基础,尴尬地退出了本已众望所归的国务卿提名之列。随后弗兰克运用各种政治手腕和人脉将国务卿换了位与自己有相似利益追求的“自己人”杰基,在此之前弗兰克也曾与其通气,杰基也承诺当选后与其合作。

幕僚长是总统的“总参谋”,同时也是白宫内除总统之外最有实权的人。幕僚长琳达的当选本就源于弗兰克的推荐,但起初因与弗兰克政治观念不和,在总统面前互相抗衡。之后弗兰克大打人情战,在其子鲁本录取斯坦福大学上利用私人关系找到教务长帮忙,并对幕僚长说出那句“我们虽有分歧,但不代表我们不能相互照应”的充满人情味的“谎言”,为后面的互相合作打下心理上的基础。后来在相同的政治利益引诱之下,政治观点完全不同的两人互相合作,琳达也甘心在副总统的推选上引导总统一步一步进行布置好的陷阱,为弗兰克背书,使得弗兰克得以当上副总统。

3 司法之“难”

美国的司法最高权力赋予一个最高大法院。最高大法院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的9位终身法官组成,美国司法实行“判例法制度”,即最高大法院的判例对全国有约束力。同时最高大法院也享有特殊的司法审查权,即有权通过具体案例宣布联邦或各州的法律是否违宪。[2]白宫的行为自然也受到法律的约束,而最高大法院则代表最高司法权威对白宫的行为进行审查。美国司法制度中检察机关与司法行政机构不分,联邦总检察长即司法部长,为总统和政府的法律顾问,监督司法行政管理,在联邦最高法院审理重大案件时,代表政府出庭,参加诉讼。

虽然司法制度变得越来越成熟、独立,但其在行使司法权,尤其对政府的一些有争议的行为予以裁决时,仍会受到来自白宫甚至是国会带来的巨大阻力。剧中前总统沃克当政期间,一项利用无人机刺杀恐怖分子的行动中恐怖分子利用平民做人质,导致阿拉伯裔美国公民默罕默德(Mahmoud)全家被杀,幸存下的自己双腿被截肢。这项行动显然违反了宪法,有悖于所谓的“美式人权主义”。但弗兰克的下属副检察长邓巴为政府进行辩护,邓巴以涉及国家机密为由将一些证据禁止列入,出于尊重行政分支权力的考虑,希望最高大法院不要介入外交政策问题,以此来搪塞司法的审查。邓巴之前因前总统沃克的调查而名声大噪,此次升任副检察长,对弗兰克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当得知邓巴有竞选总统的意愿时,身为总统的弗兰克竟试图利用最高大法官的提名作为政治条件,引诱邓巴放弃竞选,虽然最后因邓巴与最高大法官有私交,发现这是弗兰克的阴谋,但两人都利用了职务之便与自己的“关系”,将本来“一言九鼎”的最高大法官职位变成了政治筹码加以无情地利用。

4 其他因素影响下的美国政治制度

4.1“自由”媒体沦为政客的政治工具

媒体在西方社会被称作“第四权力”,指的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利用公众舆论的影响力监督并保证立法、司法、行政这三项权力公开、透明地运行。在大多数美国人眼里,媒体是普通公众运用舆论去履行正义的重要工具。西方国家一直强调媒体自由、新闻自由的重要性,诚然,在一些事件,尤其是预防腐败上,媒体的力量确实能够推进其他三项权力向更加公正、透明的方向前进。但在现实中,过度自由的媒体权力往往是可怕的。

大多数美剧只是展现了媒体光辉、正义、积极的一面。但《纸牌屋》却未按常理出牌,大胆地将媒体与政客互相勾结,相互利用从而共同获利的阴暗一面描绘出来。弗兰克与《华盛顿先驱报》里名不见经传却极其渴望成名的记者佐伊私下互相串通勾结。将精心设计的“政治猛料”提供给佐伊,借佐伊之口引导舆论的走向从而达到弗兰克的政治目的。在报道了科恩(总统提名的国务卿)社论、教育法案等重大新闻事件之后,佐伊在报社的地位扶摇直上,突然变得受到上司的重视和尊敬,两人互相得到了各自所需的利益。在他们的“配合”下,顺利扳倒了总统中意的国务卿候选人;弗兰克的同伙杰基也因佐伊的一篇时政评论而受到民众和政治分析人士的关注,在舆论的压力下,“毫无疑问”地当选国务卿;在“桃形水塔事件”“儿童枪击案”等事件中不同的政客利用其煽动性和引导性的报道进行炒作,使得媒体沦为政客的政治工具。政客使用这个“工具”对工会、存在政治分歧的政客,甚至与白宫行政官员进行攻击、诽谤,立法与行政因此受到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如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强调的那样:民主的本质是多数对政府的统治是绝对的,因为在民主制度下,谁也对抗不了多数,即多数人的暴政。许多未经证实的消息甚至是猜测,经过媒体从特定角度的报道,使得大多数人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而事实的真相则被隐藏。无约束的自由媒体借助自由舆论的力量煽动了人们的愤怒、谴责、失望等负面情绪,使其关注度得到提高,同时也能从激动的读者、听众或观众那里得到更多的利润。正如古斯塔夫·勒庞曾在其著作《乌合之众》之中描述的那样:个人在群体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道德约束与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的突然爆发。被政客们利用的媒体感染下的群众就接近这个样子。

4.2 国家发展方向受到商业巨头摆布

美国的商业巨头们往往有着富可敌国的财力,而这些大型的商业集团掌握着雄厚的资源。美国总统竞选往往需要大量的竞选经费,而总统竞选人的“吸金能力”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竞选实力。竞选经费越充足,其竞选团队便会越强大,候选人的宣传、包装、政治活动等就会更完美地展现在公众面前。随着《竞选经费限制法案》的废除,总统竞选人的竞选经费来源便不再受到此前的众多限制,这也意味着商业巨头利用金钱进行“权钱交易”的现象会更加普遍,甚至可称作“政治献金”合法化。“我一直说权力比金钱重要,但竞选的时候,金钱才能让权力有竞争力”,弗兰克的这句竞选“金句”,说出了总统竞选的基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找到得到金主的支持,由于总统竞选人众多,他们也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求得金主的资助。有了这样的“供需要求”,政治便被无情地烙上了金钱的烙印。

剧中总统的好友同时也是商业巨头的雷蒙德曾多次影响总统的决策。身为总统的“大金主”,雷蒙德依靠与总统的利益关系,参与总统的决定,在许多事情上总统都要征求其意见,甚至任命国务卿、副总统这样的“二、三号人物”总统的决定都受到其重要影响。在弗兰克觊觎空缺的副总统之位时,雷蒙德便设计将弗兰克“摆了一道”,还被要挟“要是想当选副总统必须向其开出空头支票,以防未来出现不测”。雷蒙德能摆布像弗兰克这样厉害的角色,其他政客自然不在话下,政治的走向便会被其控制。

这些商业巨头同时拥有着政治资本和金钱资本,为了其所在集团或财阀个人的利益,不惜左右政治走向,从而获得更多资本和利益。利益集团成为操纵政治走向的幕后黑手,金钱一步一步成为权力与利益的纽带。

5 结论

“通往权力的道路是由伪善和亡兵铺就的”,这是弗兰克内心的独白,它指引着弗兰克“杀出重围”,引导着他一步一步地走向权力的顶端。《纸牌屋》这部政治剧通过行政、立法、司法、媒体、商业巨头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权力之“恶”。借助这部美剧,我们得以掀开美式政治制度光鲜的外衣,发现其丑陋的内在。纵观文中提到的行政、立法、司法、媒体、商业巨头等方面潜在的政治制度问题,我们会发现其实所有的利益、权力、金钱都是人性阴暗面的酝酿进而在政治中集中式的展现,在制度层面美国一直与这些阴暗抗衡着,但美国的政治制度远未达到故步自封,自捧自吹的地步,和所有政治制度一样,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未来的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泉.《纸牌屋》折射的美国政治[J].社会观察,2014(4):65-67.

[2]郝丽芳.美国联邦司法政治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3.

[3]陈红.美国行政执行法律制度[J].现代法学,2002(6):142-147.

上一篇:写申请廉租房的申请书下一篇:《搬新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