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长相思学案

2024-05-10

扬州慢 长相思学案(共2篇)

篇1:扬州慢 长相思学案

《扬州慢》《长相思》学案

编写人:叶凤云编号 :日期:班级姓名小组教研主任签字:备课组长签字:成绩

《扬州慢》

一、教学目标

1.领略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

2.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所表达出来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无奈而低沉的情调中所表达的家国忧思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怀和低沉的感情基调是如何运用触景

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来的;

2.词中多处化用杜牧诗句所起到的作用。

三、课前导读

1.作者生平

作者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沈阳)人,早岁孤贫,后屡试不第,曾于颠沛流离中亲历家国破残之痛,在长期的豪门清客生涯中,与当时著名诗人、词人如杨万里、范成大、齐弃疾等,都有广泛文学交往。他精熟音律,能自己谱曲,其词特点为风雅、清空、峭拔,是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主要代表作家,后来发展成为格律派。

2.作品背景

此词写于作者初次来扬州之时,年仅二十二岁。虽然扬州距金兵第二次占领已历时十六年之久,但姜夔看到的仍是战后的一片破败萧条景象,联想到扬州曾有的繁荣,忆起唐代杜牧关于扬州的佳作,他难 1

抑心中的怆然,遂自创其曲,写下这首著名的词作。词牌中“慢”是舒缓的意思,可见本词是曲调舒缓,宜于抒情的“慢词”

四、课文解读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

感情基调

2、扬州字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此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空城---破败荒凉

3、空城之空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

4、下阕中诗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5、今日的扬州领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是怎样的呢?文中哪些词句写到了昔日的扬州?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的扬州什么特点?

6、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

7、作者写昔日的扬州城于眼前看到的扬州城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长相思》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知人论世】

纳兰性德(1655~1685)

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先祖原为蒙古吐默特氏,因攻占纳兰部,以地为氏,改姓纳兰——即纳兰。17世纪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降伏,后属满洲正黄旗。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康熙非常赏识他的才干,曾委派他到黑龙江呼伦,查勘沙俄侵扰情况,并安抚达斡尔边民。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写作背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1、上片中,哪个字,最能表现出作者的思乡的幽怨之情?作者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呢?

2、下片中哪个字可以提挈下片?怎样提挈?

33、本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关于思乡、送别的诗词:

0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0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03.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0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0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0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0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0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09.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12.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1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14.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15.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1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1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篇2:扬州慢 长相思学案

【教学构想】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语)一语中的地揭示了“读”与“思”(赏)之间的有机关系,然现在学生大多忽视文学作品的赏读,他们的读往往带有较大的功利性。或为完成背诵而有口无心地速读,或为对作品有所了解而一目十行地默读,这极大程度地抹杀了作品的内涵和意蕴。本节课我即意在倡导或强化学生的赏读意识。【学习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3、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词中“黍离之悲”。

2、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写法

【学习环节】预习热身 → 教材淘金 → 拓展感悟 【课时安排】2课时 【使用说明】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必须牢记:不读完课文,不做学案。

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第一课时 【预习案】

【自主学习】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地处江苏中部,有2500多年的建成史,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美丽风光,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几百年后,到南宋词人姜夔生活的时代,扬州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一起来学习《扬州慢》。

一、学习必备

1、姜夔简介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姜夔屡次考进士都不中,一生未入仕途,只好往来于官宦之家,是清客幕僚一类的人物。由于他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所以很受高级士大夫的赏识,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周密《齐东野语》)。

2、背景

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3、阅读读本《黍离》了解内容及思想。

彼黍[1]离离[2],彼稷[3]之苗。行迈[4]靡靡[5],中心[6]摇摇[7]。知我者谓[8]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9]苍天!此何人哉[10]?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11]。行迈靡靡,中心如噎[12]。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⑴黍: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⑵离离:繁茂貌。⑶稷:谷子,一说高粱。黍的一个变种,散穗,子实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为稷。

⑷行迈:道上走。⑸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⑹中心:内心。⑺摇摇:心神不宁。⑻谓:说。

⑼悠悠:遥遥,形容天之无际。⑽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⑾实:籽粒。⑿噎: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1]

4、慢词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你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情感上有种什么样的感觉?

2、你是从哪些地方(字、词、句)读出这种感受的?

3、诗人是从哪些感官来描写的呢?

第二课时 【探究案】

三、合作探究

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2、“空城” 之“空” 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

3、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4、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5、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

小结: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鲜明对比。

词中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今日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引用诗句,可以加深词的意境,促人联想而意于言外。

6、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

7、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四、自由鉴赏

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这就需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象。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请自由选择你体会较深的诗句,进行理解鉴赏,说出它的妙处。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上一篇:小学生苹果作文下一篇:大学生自主实践社会实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