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培训总结

2024-06-07

数学教师培训总结(通用9篇)

篇1:数学教师培训总结

12月9日,太仓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进行了最后一次集体培训活动,由城乡一小的陈英老师职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认识方程》,并请来了常熟市教研室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徐建文,由他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用字母表示数》,还作了《小学数学“代数思想的培养”》的专题讲座。半天的活动安排的满满的,但我却一点也不感到累,反而觉得很享受。

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那么X=1是方程吗?虽然专家们也争论不休,但小学生不必为此烦恼。陈老师通过组织了让学生分一分、比一比、辩一辩等数学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学生能抓住“等式”、“未知数”两个关键词,认识并理解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句关于方程定义的含义。还知道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是方程,一定是等式;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的一种。

教材中为什么要以天平为情境做例题,而不选其它情境呢?那是因为天平最能体现方程的特征——相等关系。而陈老师显然充分理解了教材的意图,“谁能用式子表示这种相等关系?”、“今天我们重点研究这种相等关系。”“思考:各幅图中存在怎样的相等关系?”“你能说说这一题中的相等关系(数量关系)吗?”从始至终,陈老师牢牢抓住相等关系这一特征开展数学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但认识了方程,更是在陈老师有意识的渗透下,在无意中认识了列方程的一些方法。

我们平时备课的时候必须像陈老师那样,充分研究教材,要知道教材的编写意图,抓住本质,才能做到“用教材教”,否则只能是“教教材”。

徐建文老师执教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徐特以“抢微信红包”这个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比较热门的活动展开新课的学习,通过玩“拼手气群红包”和“普通群红包”带动学生思维,使学生认识了当不确定的时候可以用字母来代替,可以用“字母式”表示两个相关量中的另一个变量,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字母式”不但是“量”,而是一种“关系”,是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特点,或者说是优势。因为发一次红包的总金额是200元,徐特有利用了这一点,又使学生认识到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但这个数往往是有一定范围的,在这个范围内才可以是任何数。通过联系已经认识的一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改写,又很自然的过度到“认识字母表示数” 的规则这一环节。这样的过度真是如行云流水,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这一课用了近60分钟才把所有内容完成,但不论是上课的学生一点也没有觉得课上得很长,表现出不耐烦,而是乐在其中,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虽然这一课因为时间关系还不成熟,但用徐老师的话说是有思想的。充分体现了“实,训练扎实、双基落实、发展厚实;活,联系生活、组织灵活、思维活跃;新,设计求新、训练出新、引导创新。”

篇2:数学教师培训总结

一、“国培”学习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国培”学习,我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的估算”时,首先引入以下现实情境:学校要举行运动会,需要购置一些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带100元钱来到体育用品专卖店,篮球每个38元,排球每个27元,跳绳每根8元,羽毛球拍每副22元。请你帮体育老师估算一下:买这四样体育器材大约要多少钱?100元钱够用吗?这样一提现问题后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乐趣。

二、“国培”学习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通过“国培”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回顾这次培训,专家们精辟的论述,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人格的魅力,渊博的知识无不影响着我,感染着我。理论讨论为我的头脑增添顾不少新的教育理念;心理辅导,让我收获了一份快乐的心情,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为自己充电、充电、再充电。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不断教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本期期末检测中,我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中名列第一。

三、“国培”学习使我学会了未来的教师是需要科研型的,而不再是“教书匠”。

所以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我们从高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所以,我必须继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反思可以促进我们的成长。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它同时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去提高。

篇3:数学教师如何上“活”数学课

一、有趣的引入把学生带入奇妙的数学世界

兴趣是爱好者最好的老师.为了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上的死教死学,让数学课堂不再沉闷,结合新课程理念,笔者在上高中数学《数列》这一内容时,用了这样的引入:一天,阿凡提来到一个集市,正好遇见一个高利贷者在叫喊,“放金币喽!放金币喽!我的金币可是个宝,只要你把它埋在地里一天一夜,就会变成1000金币.”“我借一个金币.”阿凡提决心惩罚这个愚弄百姓、贪得无厌的家伙,为民除害.“那你每天得还我1000个金币.”“好,一言为定.我将连续15天借金币,第1天借1个金币,以后每天都是前一天的2倍.15天以后我还给你金币,如果这15天之内,你后悔了,那么我借的金币就不能还给你了.”高利贷者一算计,立即眉开眼笑,一口答应.不到15天,这个贪得无厌的高利贷者破产了.为什么高利贷者会破产呢?同学们纷纷议论开来,大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笔者给出了答案,并告诉学生这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注意力也集中了,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数学课不再枯燥

由于数学是以思维为主的抽象学科,它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内容和形式的呈现上,不像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快乐教学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快乐教学情境,往往需要教师从教材内容入手,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快乐教学因素.如,在上《正弦函数的图象》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单位圆上的特殊角的正弦线一一地平移到数轴上得到0~2π上的函数图象,再把0~2π上的函数图象向左平移得到正弦函数在R上的图象.这个过程笔者是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的,有了这样形象的认识过程,学生对正弦函数的图象就有了充分的认识,对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对称性和最值等性质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由此产生的乐趣将会成为学生爱学数学、喜欢数学的内在动力.

三、幽默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数学课也有了笑声

在紧张而繁杂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突然地不失时机地插入几句有幽默感的语言或形象的比喻,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插入幽默的语言,还有加深学生的记忆、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使枯燥乏味、抑郁沉闷的数学课堂变得趣味盎然.如,在上《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关系时,笔者问学生: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线面关系的例子?一位学生这样回答:“把一个人看作是一条直线,地板和床看作平面,人站在地面上时是直线和平面相交;人躺在地上时是直线在平面内;人躺在床上时是直线和平面平行.”如此形象巧妙的比喻真是出乎笔者的意料,它取代了枯燥的讲解,真是妙不可言.笔者由此想到,比喻不是语文的专利,我们数学也需要它.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知识浅显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快乐练习,让学生品尝学习的乐趣

练习是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我们设计的课堂练习不是越难越好,不要盲目崇拜名校的题目.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合自己学生的题目才是最好的.我们可以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套课堂练习,让学生慢慢品尝解题过程中的乐趣,意识到其实数学不但不是食之无味,而是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味.在心理上克服了对数学的恐惧,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百学不厌,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又达到了课虽尽而余趣犹存的效果.

篇4:数学教师培训总结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了解启发引导技能的内涵及其使用方法。提出促进高中数学教师启发引导技能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师 启发引导教学模式 启发引导教学技能 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176-01

1.导论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和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好知识建构、操作活动、情感体验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学生“知数学”、“学数学”的过程中,教师主导取向的接受性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启发引导水平的高低是接受性学习成功的关键;即使是学生自主取向的研究性学习,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也必不可少。[1]由此可见,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的掌握知识,数学教师的课堂启发引导十分重要,但值得考虑的问题是:启发引导的时机如何把握?程度如何?启发引导的技巧在哪里?如何引导?

启发引导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早有定论,作为一项教学技能提出却少有耳闻。

启发引导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教育工作者具有相应的启发、引导技能。

传统教学技能的设置原则是:可观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示范性原则、可评价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新教学技能的设置可考虑:启发性原则、交互性原则。

数学启发引导技能符合上述的几个原则。因此可成为一种新的数学教学技能。

所谓的课堂启发引导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语言及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获取教学信息建构认知结构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引导技能的相关理论知识

“启发引导式”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起主导作用,在教师的有技巧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学习。让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问,当惑而不解的时候,教师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启发、学生摸索、整理提高、发展深化)。

常用的数学课堂启发引导方法有:开门见山,蜻蜓点水法,因势利导法,旁敲侧击法,比喻暗示法。

通过对几所高中学校数学教师的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分析显示:现阶段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对启发引导教学模式的教学理论了解不是很深刻。数学教师并没有对数学启发引导教学模式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的高中课堂依旧是满堂灌现象比较严重,要用启发引导技能上好一节数学课对老师要求比较高,需要在备课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该如何设置问题,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经历思考的过程得到学习知识的收获,都是值得每个数学老师认真思考的。没有相关的培训措施指导教师形成技能。导致了数学教师不能很好的运用数学启发引导教学模式。

3.关于教师数学启发引导技能培训的思考

3.1重视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加强教学技能的培训

数学教育学知识及教学技能的学习是影响启发引导教学模式使用情况比较关键的因素。教育学知识和教学技能掌握的情况影响着师范生实习期间的表现情况。

3.2健全启发引导技能的相关理论知识,形成相关知识体系

对启发引导教学模式的理解、掌握情况是影响启发引导教学模式使用情况最关键的因素。

有小部分数学教师根本不知道何为“启发引导式”教学模式,导致数学教师未使用该教学模式的小部分原因是,数学教师未对该模式进行过相关知识学习。

因此应完善“启发引导式”教学模式的知识体系,对该模式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从实际的教学经验中得到启示,健全启发引导技能的相关理论知识。让每个数学教师都打好该技能的学习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是开展新技能培训的奠基石。

3.3在微格比赛中掌握运用启发引导技能的技巧和方法

对数学教师进行的启发引导技能培训过程中,应针对启发引导的5种方法制定相关具体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并在微格比赛中落实培训。新课讲解和概念课上的启发引导技能培训是培训的重点。可思考,在新课讲解课上最常使用启发引导的方法,针对具体的方法制定培训计划。在概念课上最常使用的启发引导方法,针对具体的方法制定培训计划。形成概念课和启发引导技能培训交互性培训。在微格中实行启发引导技能培训计划是开展新技能重中之重。

3.4分别针对男女数学教师制定不同的启发引导培训计划

不同性别对启发引导教学技能培训的观点及意见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对数学教师是否有意识使用启发引导教学模式的情况也有显著性差异。在新技能的培训中,不能忽视不同性别的存在。男生普遍存在不重视技能培训,新技能可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对男生实施。针对男生理性思维较强,喜创造有创新的特点,可设计更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男生和女生分别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是新技能培训的独特之处。

3.5课前做好学生分析,从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启发引导

不同类别的学校影响数学教师启发引导教学模式使用情况的差异性显著。一半以上的数学教师使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模式希望达到的目的是调动和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但真实的课堂表现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没有按照教师自身预想的方式进行思考。在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实习的师范生技能开展有不同的情况。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的学生学情不同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充分备好学生,做好课前的学生分析工作。针对不同的学情分析,使用不同的启发引导方法,从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联系启发引导。

3.6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进行不同的启发引导技能培训

数学启发引导技能具有差异性原则,我们要看到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暂时有些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估计到学生的差异性,课堂启发引导时,针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引导方法。

4.总结

本文只初略研究了数学教师数学课堂启发引导教学模式的使用情况,了解了数学教师对启发引导教学模式的掌握情况和对启发引导技能培训的意见,得出数学课堂启发引导技能的数学教师培训的一些思考及建议。为启发引导新技能培训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些许观点,对于一项新技能的培训真正落实到高中,落实到实践而言尚不足够。需要更严谨更深入的结合在职教师使用启发引导具体实例进行研究得出更具体的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篇5:数学教师培训总结

本次培训中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更好的贴近了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充分调动了我们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活动期间,我们研讨激烈,设计方案,集思广益,使每一位老师在参与中收获,在学习中成长。

二、务实的学习内容,为我们构筑了领悟课改、推动课改的桥梁,提升了我们的业务水平。

省市教研员的精彩讲座,让我们对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反思。他们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剖析,让我们明确了今后教研的重点,指明了今后教学工作的方向。

确定研究课题,设计教学案例,让我们亲身经历课题研究的过程,为我们今后课题研究给予了有效指导。

心理健康课程的培训,提升了我们的心理素质。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善待每一个孩子,呵护他们的心灵;也让我们学会了健康生活,健康学习,幸福做人。

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我们掌握了作为信息化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现代化办公技能。……

培训虽然结束,我们学员团队的友谊刚刚开始。我们将继续学习和领悟本次培训的内容,重返岗位、扎实工作,做一名优秀的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推动者,共创河北小学数学改革的美好明天。

三、回学校后的打算

1、在学区或学校做一次专题报告会,与同事分享培训成果。

2、上一节优质公开课,共同交流和提高业务水平。

3、申报一项以自我为组长的科研课题。

4、继续开展研讨课活动。

篇6: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总结

大家好!

根据学校安排,上学期末,我在陕西师大参加了为期20天的“美丽园丁”教师业务培训学习,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及专家们的教导向各位领导和老师做一汇报:

1、备课。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必须要备好课。备课过程中要考虑“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下面结合专家的报告和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备课?

首先要进行教材分析。分析本节课知识与本章知识的联系,与学过知识的联系,与将要学习知识的联系,明确本节课的重要性,也就是要揣摩编者的编写意图,其次就是目标的确定。确定了学生“教师教什么?学生么?”这一定要慎重确定,若教师把握不准,一定要结合参考书或教学大纲,因为它关系到本节课的成败。到底怎样确定目标呢?我们知道,新课标要求“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在平时备课时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却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标,这样会导致以下问题:平时会做测试却不会,学生看起来好想会了,但做题过程却含糊不清,过程推理逻辑性很差等诸多问题。这其实并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落实三维目标所致。再次确定重难点。重难点的确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出发,不能在教学参考书上抄,要结合我们的学生确定重难点。最后明确教法学法。其实这也是明确“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利用那些教具,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这才是非常重要的。要落实好这个环节,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了解学生是否有此累知识的经验,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肯定会容易一些这就要我们教师分析本节课知识与前面学过的那些知识有联系,或学习方法相同,或学生生活中已经接触到相关知识,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温故知新,或方法类比,或情景创设。让学生通过自学、或结合已有经验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好每个环节,怎样提出问题,通过什么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考虑设计哪些环节,准备那些教具来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来对知识巩固拓展检测。

2、课前互动。课备好了,课前互动也是同样重要。在和学生的活动交流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程度,对前面学习过知识的遗忘程度,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也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拉近师生距离。人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有助于课堂教学,也可以通过课前互动让学生放松。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部分学生下一节课都快上了,他却仍然沉静在上一节课的某些情境中。“我明明没睡觉,老师就是冤枉我,这老师就是看不起我给我找茬”、“这个单词我真的记不下,烦死了”、“这个老师真讨厌,今天又骂我了”等等,这样的状态对本节课学习肯定有影响。这就要我们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活动:如让教室里的学生走出教室看看远处,做一些小游戏,或者和学生交流交流,也可以在教室讲讲笑话,让学生笑一笑、放松放松,尽可能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走进自己的课。

3、课堂教学的导入。合理的导入,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乐于思考,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谈谈数学教学中的几种导入方法:

(1)温故知新复习导入。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入对新课的学习,使学生会感觉到今天学习的知识并不陌生,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这种方法注重只是衔接,一举多得,不仅有利于対旧知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兴趣故事导入。针对学生爱听有趣故事的特点,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编制故事,营造情景导入新课。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3)联系生活情景导入。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用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素材,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4)问题前置质疑导入。利用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导入新课,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学习动力,这种导入方式使学生有“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导入的方法很多,如还有类比导入法、演示导入法、讨论导入法等等。导入法的目的是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学习动力解决问题,在选取导入方法是一定要结合教材知识和学生实际,力求效果最大化。

4、小组合作。关于小组合作,在我的教学中迷茫了好几年,怎样的合作最有效?什么时候组织小组合作?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的课堂教学。这次培训听了刘旭亮老师的讲座,使我感受很深。首先我先说说如何分组。小组合作可分为“同质合作”和“异质合作”。学生的作为可以不固定,在合作教学中,他们可以找志同道合的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找成绩接近的同学进行讨论,这样同质合作便于教师分层教学,但课堂教学很难调控,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问题是尽可能分层布置,既能使学困生“吃得消”,又能使优等生“吃得饱”。“异质合作”便于教学同步进行,教师如果分工、管理不当就会出现:优等生唱独角戏等现象,不利于学困生发展,他们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长期下去会加剧两极分化。用“同质合作”还是“异质合作”要靠教师有效、合理的调控。小组合作要做到“五有”即:有问题、有时间、有过程、有展示、有评价。有问题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在合作中解决什么问题,带着问题去合作;有时间就是当问题出示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找到讨论点。有过程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有展示就是要求学生通小组合作,将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展示,这样达到检测督促作用,同时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有评价就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参与率、汇报结论的正确率进行评价,对知识点进行强调,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

5、做个“懒”教师。课堂上尽可能把时间还给学生,在学生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将知识内化。我们平时经常会说,这道题或这个知识点我讲了好多遍学生还是做错了,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我们将解释学生根本没有听或者是听了,由于无法理解没过多久就忘了,这样我们教师可以说是出力不讨好,何苦呢?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做一名“懒”教师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或讲了也无法接受的坚决不讲,讲了也只有少数学生能听懂,尽可能让部分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解决,或者进行个别辅导,知识点、易错点教师要通过典型题精讲。

6、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误。这里的犯错误并不是上课允许学生睡觉、玩手机等,而是知识方面可以犯错误。把这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参与纠错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达到知识的强化。其实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改正问题的能力,其实也培养了学生应试能力。通过这个纠错活动,让学生在关键时刻(测试)不出错。

7、数形结合教几何。很多学生讨厌几何学习,有很多性质、定理、判定记不下,遇到证明题就头痛。其实,这也是个事实问题,学生每天需要记忆的知识太多了:语文老师要求背诵文言文,英语老师要求记单词、短语等等,数学性质、定理、判定又很难记忆,有时候记下也用不上或不会用。如果我们数学老师再让背诵性质、定理、判定的话,学生能喜欢我们的数学吗?说句实话,我在教学中,几乎不背这些,通过图形来回顾性质、定理、判定。如学习垂径定理时,我画了一个圆画了一条直径和一条与直径垂直的弦(不是直径)。我把其中的五个条件成为五要素,这五要素中存在“知其二得其三”。这样数型结合让学生理解记忆。那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怎样办呢?可以画图证明。

篇7: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总结

其实,学习应该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学生在课堂中应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因此,课堂中不需要创设那么多的学习环节,那么难的学习目标,那么多的知识陷阱,,毕竟,我们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若学生对学习产生了认知疲劳,那我们的教学也变得毫无意义。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去尝试简约的课堂,不妨把课讲得简单些,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更简洁明了,教学内容更简单充裕,教学环节更简朴平实,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能对问题开展深入有效地探究。

听过苏州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来到上海,让我又有不一样的感受,那就是灵活而又有深度的的课堂。

灵活主要体现在教师把教材用活且教师的教法灵活。深度不是指难度,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有思想。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海的两所学校共同的教学风格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让其尝试探究,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的能力。通过长期以来的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讲,与老师积极平等的对话,让整节课有活力、有张力、有灵动性,在探究学习中,一颗颗数学思维的种子很自然地栽种到了孩子们的脑中。

反思我的教学,似乎课堂中少了思想的碰撞,少了同学们热烈的交锋,更多的是老师过多的独白,课堂中有知识,有方法,却惟独少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让学生主动探索,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死板,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篇8:数学教师培训总结

一、核心概念解析

( 一) 培训、质量与教师培训质量

培训( training) 是培训主办者为了填补受训对象某方面的现状与一定的预估或预设目标之间的差距而进行的活动[1]。相对于教学( teaching) 而言,培训强调一种实践性的学习。在教育环境下教学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在培训环境中培训要解决怎样做和谁去做的问题。前者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 后者则以学员为中心、以经验分享为主导、以提高能力和工作绩效为核心、以解决问题并满足工作岗位的现实需要为目标。培训不仅包括知识的充实与拓展,更包括能力的获得与提高、观念态度的转变与完善。其中知识是基础,态度是关键,能力是重点。旨在开发专业潜能与潜力,把潜意识发展为显意识,提高方法与技能,发展心智、调适心理,实现经验共享,并把经验抽象为对今后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理论[2]。

这要求培训应充分体现学员参与,综合采取问题诊断式、角色扮演式、情景模拟式、任务驱动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等多种培训方式与技术。总之,培训内容不追求教材具有的系统化和逻辑性,而以解决问题、满足工作岗位的现实需要为目标; 培训方式不仅仅是传授,更需要体验与行动。

汉语中的“质量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 M. Jumn博士从顾客的角度提出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产品质量就是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适用程度。适用性恰当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本研究中的教师培训质量,是指教师培训机构或组织通过实施规范的、与培训目标相对应的服务行为或活动,满足教师岗位职责对教师职业素质明确规定的和潜在的需求程度的总和。

( 二) 评价、教师培训质量评价

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以定量或定性的形式,对事物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是评价主体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对教师培训工作质量是否满足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满足各方利益主体的需要而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3]。具体而言,数学教师培训评价是指培训项目参照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国培计划”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等对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能力与素质要求所确定的培训目标,采取定性、定量的方法,对受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职业素质提升进行测量分析,进而对所达到的目标和质量进行判断的活动。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培训质量评价,目的是通过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培训效果,发现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研究和改进培训工作,以保证培训的质量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

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的依据

( 一) 教师学习理论

教师学习理论与培训需求的研究成果是建构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的理论基础。

1. 教师学习有明确的目的和认知需求,是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正如诺尔茨所言: “成人的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的学习需要往往由教学问题而引发,学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只有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专业性的行动学习,才能很好地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学习成为工作中的一部分,使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在学习中得到解决。因此,教师的学习与教学的现实需要紧密联系,与教师个体的发展任务紧密相关。

2. 教师学习是知行合一、基于情景、即刻应用的学习。教师的学习追求是建立在“行”上的“知行统一”,即追求知识的可应用性,而非知识的积累、系统和对知识的好奇。而且,教师学习追求“知行统一”的现实性,不完全是为了将来的“行”,而是当前就要用。因此,有效的教师培训在内容上应有助于教师形成操作思路,不能就理论讲理论,要尽可能把理论具体化; 在培训方式上,应尽量贴近教师真实的教育活动,促进学习迁移,即促进学习到应用的顺利过渡[4]。

3. 教师学习是基于经验的反思学习与合作学习。因为每位教师都拥有个人的知识经验和应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并且希望个人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重视和采纳,能与同伴分享,同时,也希望能从同伴的经验中得到启示。因此,教师自身的经验是有效培训的基础,教师培训应及时引出他们的经验与视角,保证培训的内容与教师已有的经验相关。

( 二) 完整性培训理念

现代培训理论认为,培训不仅仅指受训者在培训过程中学习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它还包括受训者在迁移情境中运用这些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因此,任何完整的培训都包括学习与应用两个阶段,学习是手段,应用是目的。如果受训者不能持续有效地将培训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当中,将所学转化为所用,转化为组织效益的话,那么,这个培训就是失败的。这种培训观被称为“完整性培训”理念[5]。

根据完整性培训理念,完整的教师培训活动,就培训方而言,不仅包括培训计划与培训实施过程,还包括培训活动结束后跟踪指导的方式、手段等后续介入过程; 就受训教师而言,不仅包括在培训情境中的学习过程,也包括在工作情境中对培训所学的应用过程。因此,在构建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不仅要关注培训的实施,还应关注培训结束后的后续安排,如培训方的追踪评价等; 不仅要关注受训教师的即时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受训教师对培训所学的应用及其带来的组织效益。

( 三) 培训质量评价理论

在培训质量评价理论中具有首创意义的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Donald Kirkpatrick于1959 年在“评价培训项目”中提出的四层次评价模型,它实现了对培训质量进行规范评价的第一步。目前,该模型不但应用于企业的专业培训评价,而且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者所接纳和应用。该模型以受训者作为评价对象,依据行为学的研究结果由观念到行为直至结果的变化,将培训质量评价分为四个递进的层次: 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效果层( 见表1) ,并提出评价的目的所在,即决定是否继续提供特定的培训计划,改善未来的培训计划,证明培训存在的价值。

Kirkpatrick的四层次评价模型以受训学员为对象,侧重培训效果的评价,分层级对培训质量评价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不足之处是,该模型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忽略了对培训过程的评价。许多学者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模型。比如,美国肯塔基大学教育政策与评价系教授Thomas R. Guskey主张增加“组织的支持与变化”这一要素,以审查与特定的专业发展活动或形式相关的组织支持和变化程度,包括政策、资源,确保活动不受干扰,获得校长或更高层次管理者的领导和支持,对成功的认识、时间上的保证等[6]。

这启发我们,在数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关于培训结果应建构以下五个方面的指标: 一是学员反应,考核参训教师对于培训活动的满意度; 二是学习结果,评价参训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的实际收获,包括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得,观念更新以及态度的变化等; 三是应用行为,审查参训教师在工作实际中运用培训所学的行为或策略;四是组织影响,反映参训教师对培训所学的应用给组织带来的影响,着重表现在对同事引领和组织政策带来的改变; 五是学生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质量的优劣,最终必须通过学生的数学学习及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全面发展目标的达成来判断,对学生数学学习产生影响是数学教师培训活动的最终目标。

以上模型设计针对培训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培训结果”进行的评价,虽然有助于下一次教师培训计划与实施的改进,却不能对本次培训结果前面的环节进行监控和调整。“事后评价”方法无法弥补本次培训活动的不足,也不能提高本次教师培训的效果。为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价研究中心(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Evaluation,简称CSE) 提出了CSE评价模型。它包括需要评价、方案选择、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与一种特定的决策相联系[7],旨在将培训的设计、过程、结果都纳入评价活动,实现了教师培训全过程的评价。该模型使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更全面与科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模型。

以上讨论表明,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涉及培训结果、影响的评价,还包括对培训前确定培训需求、制定培训目标和研制培训方案,以及培训过程中对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管理和培训保障的考核与评价等。因此,在建构数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依据教师培训的进程分类、分层研制以上三个方面的标准和完善相应的指标,以力求实现数学教师培训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评估。

( 四) 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相关标准与要求

2011 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8]2011 年9 月、11 月和2012 年5 月,相继颁布了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和《“国培计划”教师培训标准》。其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 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并提出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不仅明确了中小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秉持的价值导向,而且强调了专业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在基本理念中指出: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 引导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并在“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建议”中强调: “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优势,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9]

《“国培计划”数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则对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在分学段、分类别给出建议的教学内容外,普遍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具体的培训目标: 第一,加强数学教师在职业理解和学生发展方面的认识,提高师德实践能力; 第二,全面理解数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 第三,整体把握数学教材的主线、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掌握数学课程内容的内涵和方法性、关联性知识; 第四,理解教学内容的内涵,把握数学教学特征,提高数学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 第五,能够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提高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的能力[10]。

上述三个标准既是提高教师职业能力与素质、进行教师培训的重要指南,又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和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是我们构建数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 五) 教师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培训活动的调查

以北京大学陈向明为首的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于2010 年组织专家对全国9 个省、市、自治区( 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江西、河北、贵州、新疆、甘肃) 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进行了大规模实地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接触的培训中,最常见的培训方式是集中讲授、听课评课与录像观摩,其比例分别为73. 8% 、65. 0% 和43. 8% ;其次是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和面授与网络相结合,其比例分别为31. 4% 、23. 1% 和14. 1% ; 其他培训教学方法并不常见,比例均在10% 以下[11]。而对于数学教师心目中理想的培训活动方式,祝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9. 12% 的教师选择课题研究,认为这种方式更有针对性、更能满足数学教师的现实需要; 22. 81% 的教师选择校本培训,说明校本培训的价值得到一定的认可; 18. 25% 的教师选择基于课例的经验交流,认为它结合实际,培训内容不至于空洞无用[12]。

上海教师培训中心陈霞对各科教师认为最有收获的专业发展活动或策略进行的调查也发现,这些活动虽然多种多样,但在内容上主要集中于任教学科的内容、课堂教学技能、技巧; 在方式上突出表现为听课、评课、优质课评比等基于课例的教学研究活动,至于有收获的讲座或报告主要是那些了解实际教学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专家对实际教学的思考经验和理论解读。总之,不管是何种培训,“要有相应的实践活动,即与培训内容紧密相关的现场示范或实践,切忌脱离实践的不能运用或不求运用的空谈”。至于“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对教师的帮助最大”,研究发现,一是专家优秀教师同教师本人合作备课,再听课、评课,指导改进; 二是听优秀教师的课,参加讨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应用; 三是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点评。在对各科教师判断专业发展活动是否有收获所凭借的指标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位居前四的指标如下: 第一,能够从培训中受到启发产生新的工作思路或对某些问题茅塞顿开; 第二,培训所学能够用来改进实际工作; 第三,能够从中深化对某些内容的理解; 第四,培训所学有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13]。

三、数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明确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标准是进行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最首要的条件和前提,是保证质量评价过程和结果科学、有效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国培计划”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等对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能力与素质要求所确定的培训目标,综合应用CSE评价模型、Guskey五层次评价模型等方法,按照数学教师培训的进程,确立和选取了培训设计、培训过程和培训结果作为数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三个一级指标,建构如表2 所示的13 个二级指标内容和37 个三级指标要点及其指标权重。

其中,各层级的指标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等三个要素,尽可能涵盖培训条件、培训过程和培训结果各环节涉及的基本要求; 力求体现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具体、可测、协调的原则。

旨在构建一个将评估活动贯穿于培训活动整个过程的培训质量评价体系,以便有效发现数学教师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控和改进教师培训工作中的不足。

摘要:以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和《“国培计划”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等对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能力与素质要求所确定的培训目标为指南,综合应用CSE评价模型、Guskey五层次评价模型等方法,依据教师培训的进程和相关理论,构建一个涵盖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各基本环节及要素的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将评价贯穿整个教师培训活动,以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篇9:数学教师的数学史教学

关键词:数学史 兴趣 动机

一、学习数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现行的数学教材一般都是经过了反复推敲的,语言十分精练简洁。为了保持了知识的系统性,把教学内容按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的顺序编排,缺乏自然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的内涵,以及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介绍也偏少。虽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数学知识就是先有定义,接着总结出性质、定理,然后用来解决问题的错误观点。所以,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教育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将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系统化的知识无法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大都是经过问题、猜想、论证、检验、完善,一步一步成熟起来的。数学史的学习有利于缓解这个矛盾。通过讲解一些有关的数学历史,让学生在学习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对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说微积分的产生:传统的欧式几何的演绎体系是产生不了微积分的,它是牛顿、莱布尼兹在古希腊的“穷竭法”、“求抛物线弓形面积”等思想的启发下为了满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需

要创造得到的,产生的初期对“无穷小”的定义比较含糊,也不像人们现在看到的这样严密,在数学家们的不断补充、完善下,经过几十年才逐步成熟起来的。

二、学习数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推动人去行动的一种力量,从心理学的观点讲,动机可分为两个部分;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爱好构成了有利于创造的内部动机;社会责任感构成了有利于创造的外部动机。兴趣是最好的动机。在日本中学生夺取国际IEA调查总分第一名的同时,却发现日本学生不喜欢数学的比例也是第一,这说明他们的好成绩是在社会、家长、学校的压力下获得的。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对数学的兴趣也很不够,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数学的效果。但这并不是因为数学本身无趣,而是它被教学所忽视了。在数学教育中适当结合数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克服动机因素的消极倾向。数学史中有很多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与数学有关的小游戏,例如巧拿火柴棒、幻方、商人过河问题等,它们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为课堂活动或是课后研究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二是一些历史上的数学名题,例如七桥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等,它们往往有生动的文化背景,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有一些著名数学家的生平、轶事,比如说一些年轻的数学家成材的故事,《标准》中提到的“从阿贝尔到伽罗瓦”,阿贝尔22岁证明一般五次以上代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伽罗瓦创建群论的时候只有18岁。还有法国数学家帕斯卡,16岁成为射影几何的奠基人之一,19岁发明原始计算器;德国数学家高斯19岁解决正多边形作图的判定问题,20岁证明代数基本定理,24岁出版影响整个19世纪数论发展、至今仍相当重要的《算术研究》;还有的是许多出生贫穷卑微的数学家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最终在的数学研究上有骄人成绩的例子,如19世纪的大几何学家施泰纳出身农家自幼务农,直到14岁还没有学过写字,18岁才正式开始读书,后来靠做私人教师谋生,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30岁时在数学上做出重要工作,一举成名。如果在教学中加入这些学生感兴趣又有知识性的内容,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增加数学的吸引力,数学学习也许就不再是被迫无奈的了。

三、学习数学史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舞台

在《标准》的要求下,德育教育已经不是像以前那样主要是政治、语文、历史这些学科的事了,数学史内容的加入使数学教育有更强大的德育教育功能。学习数学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行的中学教材讲的大都是外国的数学成就,对我国在数学史上的贡献提得很少,其实中国数学有着光辉的传统,有刘徽、祖冲之、祖暅、杨辉、秦九韶、李冶、朱世杰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有中国剩余定理、祖暅公理、“割圆术”等具有世界影响的数学成就,对其中很多问题的研究也比国外早很多年。《标准》中“数学史选讲”专题3就是“中国古代数学瑰宝”,提到《九章算术》、“孙子定理”这些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学习数学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任何一门科学的前进和发展的道路都不是平坦的,无理数的发现,非欧几何的创立,微积分的发现等等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数学家们或是坚持真理、不畏权威,或是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很多人甚至付出毕生的努力。阿基米德在敌人破城而入危及生命的关头仍沉浸在数学研究之中,为的是“我不能留给后人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欧拉31岁右眼失明,晚年视力极差最终双目失明,但他仍以坚强的毅力继续研究,他的论文多而且长,以致在他去世之后的10年内,他的论文仍在科学院的院刊上持续发表。对那些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繁琐的计算和稍微复杂的证明就打退堂鼓的学生来说,介绍这样一些大数学家在遭遇挫折时又是如何执著追求的故事,对于他们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发动机实习教案下一篇:淘宝c店运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