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一些思考

2024-05-28

关于市场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一些思考(通用8篇)

篇1:关于市场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一些思考

关于市场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一些思考

目前,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团组织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作用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在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方面带来了冲击,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在青年中产生一些困惑和迷惘。这既给企业共青团工作增加了难度,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提供了空间。

企业团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好作用,那么首先得找准团组织在企业中的定位,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过去,团的工作更多倾向于思想政治工作,以政治代替经济,但是,当前搞好经济建设就是最大的政治。这就要求团的工作内容在保持一定的政治教育性的同时,加大其经济性质,也就是更多地转向立足本职岗位,更加注重经常性的岗位学习、岗位成才、岗位奉献,来提高青工的政治、文化、技术素质。因此,需要深入开展青春创效行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文明号等与企业建设密切相关的活动,切实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我们必须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开展团的各项工作,如果抛开这个方面,共青团游离于效益这个中心,就会失去生命力。所以,团组织必须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扎实有效地开展以“强素质、降成本、增效益、做贡献”为目标的各项活动,为企业增盈提效服务。

在企业改革改制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尤其是在不同用工性质企业工作的团员和青年,其劳动、学习和生活将接受不同的要求和待遇,原有的团的活动方式也显得不适应。随着青年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的变化,将出现班上活动减少、班下活动增多,大型活动减少、分散性活动增加等变化趋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团的活动不仅要注意必要的活动形式,更要注重活动的实际效果。因此,立足小型、分散、灵活、多样,注重质量、注重效益、注重示范,将成为当前活动方式的一个趋势。

目前,企业共青团工作会遇到许多新课题,同时也给团的干部提供了许多发展的机遇。团干部可以通过参与改革,参与企业管理,经受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团的事业牵动着上上下下,团的工作渗透到方方面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需要团的干部既要做好青年工作,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服务,又要积极参与本单位生产经营,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和锻炼。要主动去承担党政工开展的活动,特别是围绕生产经营为中心来组织,要兼顾文体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求新,求变,求实。加大活动总结提升。在公司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带领青年们帮公司解决实际困难

另外共青团工作的对象是青年,活动载体是青年。团组织应充分发挥服务能力,为青年成长成才服好务。在服务企业与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推进企业共青团的全面发展,在企业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中谱写青春的华美乐章!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小思考,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篇2:关于市场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一些思考

当前,企业的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共青团组织要肩负起教育、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任,因此,企业团组织要立足大局,放眼长远,深入一线,认真调研,准确有效地把握青年工作的那些规律性的特点,找准团的工作的着力点,使团的工作举措具有现实性、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加强和改进企业共青团工作要始终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健全共青团的各级组织;努力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和上级团委的中心工作,大国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推荐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围绕为生产经营服务,积极开展各共青团和各项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为此,笔者认为有以下第一、要适应新形势,建立健全企业团的各级组织建立健全企业团的组织是保证团的各项工作落实的基础。新形势下,团的各项工作要取得新的发展,首先在于搞好团的基础建设。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企业团组织建设要适应新形势、寻求新发展,党建带团建工作则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益形式,我们必须坚持党建、团建一起抓,以党建带团建,抓团建促党建,努力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共同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党建带团建工作力度。党建带团建是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措施和根本保证。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团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抓好团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促进企业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提高。我们要切实有效地把基层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落到实处,从制度或政策的层面上将党建带团建工作落到实处,从制度或政策的层面上解决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问题,积极争取或协助党务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对团的基层组织设置、管理制度、运行方式和配套措施等事关共青团能否开展好工作的“硬指标”作出必要的规定,使团的建设真正纳入党建的总体格局和系统动作之中,促进基层团组织整体发展,为共青团顺利开展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要大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对原已建团,改制后团组织仍然保留的企业,应采取“趁热打铁”的办法,指导团组织乘势而上,巩固基础,健全组织,完善职能,使其尽快走上正轨;对部分符合建团条件,但目前尚未建立团组织的企业,应采取依托党建带团建,依托工会促团建的办法,多方面、多渠道做好工作,循序渐进,逐步建团。

三是要改革现行的管理模式。第一、要改变以往以行政指令为主的管理,在具体工作之中,应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和要求,来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改革、大胆创新、务实地开展工作。第二、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加强对团员青年的培养、推荐和使用。共青团在新形势下教育青年、服务青年的职能应该不断得到加强。一是加强团组织班子自身的学习、培养,把团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团结拼搏的坚强集体。在党委及上级团组织指导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业务知识。二是要做好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克难制胜的法宝,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武器,离开了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了空中楼阁。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的性质决定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是团的工作的灵魂。团组织必须紧紧抓住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这条主线,结合不同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青年的思想脉搏,有效地教育青年,正确地引导青年。同时,各级团组织还要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发挥好共青团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及时反映他们的困难,并协助解决,当好党的参谋。三是通过各种活动来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大力宣传和树立各类青年先进典型,来潜移默化地教育青年团员。第三、要立足实际,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为经济中心服务,开展团的各项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企业的生产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积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组织应围绕企业的工作核心,以

提高经济效益为基础,以提高社会效益为宗旨,以提高人才效益为目标,努力提高企业的“三个效益”,突出中心,统筹安排,服务团员青年所需,积极有效地开展生产活动。使团的工作具有现实性、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为企业生产力的发达、企业文化的进步、团员青年的成长作出新时期共青团应有的贡献。企业团组织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如紧扣质量技术工作的青年职工“五小”活动、狠抓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的“青年安全监督岗”活动、降低成本、节能降耗的“修旧利废”等活动,协助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第四、要加强对团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工作。团的各级干部是共青团的中坚力量,更是企业的优秀员工,对团干部的教育要突出市场经济的内容,按照总书记“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造、甘于奉献”的要求,使他们在实践中通晓政治经济规律,学会政治经济工作一道去做,使团干部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青年带头人。只要我们各级团组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找准工作切入点,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与时俱进,有吸引力、有凝聚力、有说服力的现代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新路子。

物资配送中心团委

篇3:关于市场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一些思考

青年人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未来和支柱, 如何在广大团员及青年中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和激励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其整体综合素质, 发挥青年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为推动医院的发展而作出更大的贡献, 是新时代医院团组织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下面笔者就医院团组织在新形势下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策略,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和思考。

一、新形势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思想不够重视。

在新旧体制转轨中, 由于片面强调经济效益, 忽视了青年思想教育工作, 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 团组织如同虚设, 很少开展活动。

(二) 团组织建设滞后。

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 团的组织机构设置简化、专职团干部减少, 团干部待遇不高, 使得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同时由于医院医务工作的特殊性, 共青团活动的开展更是没有时间保证。

(三) 工作机制不健全。

缺少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机制、成果评估机制和奖惩机制。部分团干的思想较为保守, 对新时期团的工作思考不够, 缺乏创新。导致了团的组织软化, 团的作用弱化, 团的意识淡化。同时也由于经费不足, 医院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存在盲目性、被动性、滞后性, 缺乏独创性和灵活性。

(四) 活动经费相对短缺。

充足的活动经费是团组织开展活动的必要物质保证, 但在实际工作中, 团组织的活动经费短缺问题一直是制约团的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至今没有很好的得到解决。

二、影响医院共青团工作的因素

(一) 重经济效益轻团建的影响。

医院作为营利性事业单位, 其工作重点自然是如何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 提高经济效益, 推动医院发展, 而忽略了共青团组织的建设与作用。

(二) 工作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医院团干工作压力大, “身无分文、身兼数职、身不由己”这是目前对大多数医院团干部的真实写照, 医院团干们缺乏时间和精力去主动研究、思考、谋划本职团工作。并且有关待遇得不到落实, 也从客观上给医院团干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 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对团员的影响。

社会上产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青年产生很大影响, 有的团员青年经不住社会上不良习气的诱惑, 丧失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 工作中敷衍了事、学习上不求进取、生活中得过且过, 导致他们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确的航向。

(四) 医院团组织的工作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

医院团组织工作经费来源比较单一, 主要靠医院拨付。拨款数量不多, 团费收缴的也很少, 可用于开展活动的经费非常少。

三、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考

要做好新时期机关共青团工作,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定“主动适应新形势, 坚持建功、育人的工作目标不能变”。建功, 就是引导团员青年在业务上建功立业, 发挥其骨干和模范作用;

(一) 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

坚持党建带团建, 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医院党组织建设的好坏, 直接影响共青团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医院团组织要明确医院党委的中心工作任务是什么, 并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去开展有效的工作, 力争做到在党政中心工作上起到推动作用, 始终保持与党的工作重点一致、步调一致。

(二) 塑造团干部新形象。

只有建设一支过硬的团干部队伍, 使团的干部保持年轻、朝气的精神面貌并富有战斗力, 共青团工作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政治上要坚定。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思想上、行动上、言语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 不仅是组织的要求, 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二是业务上要精湛。作为团干, 我们只有比团员青年懂得更多的业务知识, 才能在团员青年面前有更强的说服力。三是工作上要热情。对待团的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只有把共青团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干, 才会有上进心和开拓精神, 并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干好共青团工作。四是发展要全面。同团员青年相比, 共青团干部知识结构要高、知识面要广, 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都要胜任工作的需要;同时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团干部要积极树立良好的形象, 才能在团员青年中就没有威信, 才能组织好团支部的活动。

(三) 强化共青团员思想教育。

共青团的性质和地位决定团组织必须把思想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医院团委要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武装团员、教育青年。同时在青年职工走上工作岗位之初就要帮助他们认清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对医院的作用和对社会的影响, 自觉接受医院文化的熏陶, 树立正确的从医价值观。

(四) 建立共青团运作新机制。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 是干好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环节。一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支持, 定期和不定期地向集团党委汇报团的工作, 努力争取上级组织的政策支持和帮助。同时要搞好医院各部门的关系, 使大家都能够理解和支持共青团工作, 在开展活动时, 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帮助。二是要建立目标管理和考核制度。要对团委各支部实行目标管理及考核制度, 并做到定期检查、定期考评、定期总结。

(五) 展示共青团组织新作为。

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来吸引和教育广大团员青年, 是共青团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本院团委一直把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提高群众满意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主要以义诊、义务献血、帮孤助残、医疗保健等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服务为主题, 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活动。

篇4:关于市场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现状;思考

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团组织的积极作用,找准青年工作的切入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改进企业共青团工作,使共青团事业蓬勃发展,是摆在企业共青团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团组织的工作定位、任务目标不明确

日常工作中,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主要呈现为辅助性、从属性,表面化、非体系化。因此,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组织设置、活动开展、参与程度等都受到生产经营状况、上级党组织、专业部门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很难参与到生产组织、技术创新研究等业务流程工作中,容易导致共青团和青年组织没有准确定位,任务目标不明确。

(二)团组织活动时间难以得到保证

企业的第一任务是生产经营,团组织在目标上不能与企业很好保持一致,无助于企业效益的增长,被企业排斥,工作也会被弱化。共青团工作不能也无法影响生产时间,当生产任务较紧时,无法安排时间开展共青团的工作。

(三)团组织的吸引力减弱

一是团员青年价值取向呈多元化。二是团内活动的单一化。共青团开展的传统活动,逐渐失去舞台,吸引不了青年参加,也服务、教育不了青年。

(四)团员成份复杂化

随着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和员工逐渐老龄化,使基层团组织的青年人数处在一种动态状况,青工上岗、换岗、离岗等情况的变化,以及用工形式的多样都给给基层团支部的人员管理和设置带来困难。

(五)网络发展对共青团工作提出新课题

网络培养了青年的现代观念,拓宽了青年的求知途径,为青年扩大了交往和自我实现的新空间。但网络也会危害青年的个体身心健康,削弱了青年对社会诚信的认同感和责任心等,给共青团工作提出新的课题。

(六)团干部队伍建设面临新挑战

一是基层团干部兼职化。二是一些团干部缺乏工作激情。三是团干部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二、开创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新格局的思考和对策

(一)引起党政重视,树立干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1.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团组织要始终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和企业中心工作开展青年工作。要强化“政治意识”,正确理解党政领导要求,引导广大团干、团员青年不断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树立干好共青团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要积极主动向党政领导请示汇报,本着“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原则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赢得党政的支持。

2.共青团要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思想。无论是投身于企业的技术革新,还是为企业献计献策,无论是处在企业的生产一线,还是在管理岗位上,青年都是大有可为的,要做好自身建设,真正发挥共青团的作用及年轻人的优势,以此引起党政的进一步重视,提高地位,取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明确工作目标,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青年成长

1.创新创造,服务发展。团组织要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在技术、服务、管理创新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要紧密结合新设备的运用、新工艺的开发、新技术的推广,组织开展“青年创新创效”、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积极围绕高效率、低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技术指标这一主线,深入开展涉及生产、修理、服务、团务技能等形式的“青年岗位能手”比赛。要从解决企业急需、生产必须的问题出发,把那些立意新、效益大、青年职工力所能及的项目确定为创新课题,找准定位,切入工作重点,集中优势资源实施攻关。

2.创建品牌项目,做到“一团一品”。组织开展“品位较高、形式别致、内容健康、富有时代气息、符合青年特点”的文体活动,满足青年求知、求美、求新的精神需要。要结合和尊重团员青年的个性特点,切合实际开展活动,做到一个团支部创建一个品牌活动,推动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发展,成为共青团工作的新亮点。

(三)创新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

1.转变共青团工作职能。随着企业的不断前进与变革,青工的思想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对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团组织工作有了新的转变。主要是向帮助青工实现人生价值转变,这种转变也是新的时期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与新的任务。

2.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要积极培养团干部的三种能力:一是学习能力,要做勤学、擅学、活学;二是执行能力,贯彻发展要求,联系实际开展工作;三是办实事能力,针对一个活动项目,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3.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共青团工作的发展。青年工作通过创建QQ群、微博,创建“青年网络论坛”和“企业共青团”工作网站等形式,共青团之间快速沟通、动员和响应,构建与各级团干部之间的快速信息通道,全面、直观地掌握团员青年的动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最大范围地对青年的进行思想引导,为青年提供工作动态、生活资讯、生活支持等服务,提供学习、交流、交友及展现自我的平台,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董冀芝.企业共青团面临的挑战及工作思路[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1).

篇5:关于市场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一些思考

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 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作为通过整合资源要素、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盈利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其标准化活动贯穿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制定标准、组织标准化工作是具有明确目标的实践活动, 企业标准化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最佳秩序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二、发展趋势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在企业内部适用。”该法于1989年起实施至今已经26年, 对我国标准化工作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发展, 重新修订标准化法的呼声也一年高于一年, 企业标准化改革必将向着顺应市场规律的方向发展。

2014年10月, 在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举办的世界标准日中国宣传周主题活动上, 国家标准委宣布将推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试点”工作, 该项改革举措备受企业瞩目。试点工作在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重庆市、深圳市、成都市等7个省市开展。该项举措预示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或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也预示我国企业标准由“只公不开”迈向“既公又开”的趋势。

三、现象和待解决的问题

逐步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 一方面是政府部门顺应时代发展、简政放权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也将强化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使企业真正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就我国目前企业标准化工作现状来看, 长期以来行政干预推进的背景下, 企业在制定标准和开展标准化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效果。

本文将从企业标准化工作中现存的“被动制标”、“脱离市场实际”、“与企业经营不配套”和“不成体系”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被动制标

制定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标准是企业标准化的第一步, 然而实际操作中, 很多企业制定标准却是迫于政府监管的压力, 为了消灭“无标生产”而制定标准, 仅仅以达到政府部门要求和符合备案流程为目的, 导致制标不使用, 或者重制定而轻实施的现象。

因为被动制定的标准难免空泛无力, 既不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也无益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 因此标准被束之高阁, 标准体系也形同虚设, 整个标准化活动都毫无效果, 无助于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 脱离市场实际

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立足之本, 标准是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指令依据, 标准不仅仅要提出质量要求, 还要保证产品和服务的性能具备市场竞争力。企业所面向的是多元化的市场和动态多变的客户需求, 产品和服务若标准不遵循市场规律、不挖掘客户需求, 必然不能符合市场多样化需求, 自然导致企业效益不佳。

如果企业制定标准时采集的信息并非自足产品目标市场, 只是盲目照搬国外先进标准或其他先进企业标准, 并未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 以这样的标准为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最终提供的只会是质量“合格”而非客户“满意”更非市场“畅销”的商品和服务。

并且, 标准化活动是标准制定、实施、信息反馈、标准再修订……这样一个无限循环过程, 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 如果执行的标准无信息反馈机制, 对市场信息的变化不作响应, 长期不调整, 就会导致标准化过程中断, 脱节于市场需求, 甚至还可能造成制约产品创新的负面影响。

3. 与企业经营不配套

企业标准化的任务是为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 然而很多企业的标准化部门孤立存在, 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限于编写标准, 和其他部门工作的相关性和参与度都不高, 与企业实际经营环节不配套。

长此以往, 企业中的重点工作以及核心问题, 标准化都未参其中解决实际问题, 标准化效果没有得以体现, 标准化工作滞后于企业的发展。

4. 不成体系

标准的作用和效果只有通过形成体系才能有效发挥。如果企业实际工作中, 只有一个孤立的产品、服务标准, 标准只是生产环节相关和使用, 没有制定配套标准来支撑和保障产品、服务标准有效实施, 再先进的标准若孤军奋战, 也很难发挥最佳作用。

有的企业制定了配套标准, 但如果仅重视标准数量的积累, 所制定的配套标准的支撑力度不够, 或者标准系统的有机性不高, 标准之间关联度低, 形成的标准体系结构不科学, 无序性高功能性低, 起不到保障作用, 不能发挥整体效果。

四、针对问题的一些建议

针对上述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本文就企业如何深化标准化工作, 充分发挥标准化效果, 创造效益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 增强市场意识制定产品和服务标准

产品和服务标准的实质是客户对质量、性能和服务满意需求信息的载体, 是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技术依据。制定标准的目的是确切反映市场需求, 确定产品和服务的最佳性能指标, 为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技术信息源。产品和服务标准脱离市场实际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制定产品和服务标准时信息和资源不足, 标准未发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另一方面, 在于企业并未将市场意识带入到整个标准化循环过程中。

制定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不是仅仅掌握法律规定、政府部门要求、标准编写格式、备案公布程序之类的信息就可以完成的工作, 而是要运用科学方法, 把市场需求转化为技术特性。制定企业标准也不是由标准化部门独立完成, 企业要将标准制定计划纳入产品研发流程, 参与市场调研, 深入整个产品开发过程, 并最大程度的吸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广泛参与。

产品和服务标准是“开发”出来的而不是“编写”出来的。标准定位首先是市场定位, 起草标准之前收集的信息源应同该产品预期的目标市场的需求一致, 市场定位不同, 面向客户不同, 客户的诉求自然不同。

市场需求信息转化是制定标准的关键环节, 起草者必须参与市场调研, 以调研信息为基础, 通过分析、研究、试验等方法, 将抽象的市场信息准确转化为可定量化、可实现的技术指标数据。标准技术指标的确定, 不是盲目追逐高要求, 而是既要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要, 又要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 确保足够的利润空间, 各方协调一致, 最终确定满足市场需求、符合企业实际、具有竞争力的技术指标。

产品和服务标准是企业标准化的关键第一步, 与其配合的各项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以及企业的各种业务流程都将纳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标中。

2. 发挥标准体系作用

产品和服务标准一旦制定, 便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源, 指挥并影响着企业其他各项业务和工作环节, 为保证产品和服务标准产生最大效益, 企业应建立以产品和服务标准为核心的有效标准体系, 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率的提高。

标准体系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 以科学性和适用性为追求, 遵循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服务于企业目标, 确立必要的相关要素, 遵从整体性原则, 协调要素之间关系, 注重标准的配套和整体协调。标准体系的规模也可以根据具体目标来调整, 不必追求高大全的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可以覆盖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 也可以针对产品或服务建立局部体系或者核心体系。

3. 与时俱进、保证适用性与灵活性

经济环境、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不断发展和变化, 对这些发展变化反应最灵敏的是企业, 企业标准的灵活性、适用性和先进性都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具备先天优势。企业标准不是一经制定就万事大吉, 标准体系也应该是一个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的动态系统, 既要保持标准系统的稳定又要不断根据环境调整。

要保持标准的适用性, 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要及时获得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可行有效, 是否有助于质量的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产品竞争力的提升等信息。标准系统必须目的明确, 根据环境的变化需求不断调整, 废弃无用标准、修订落后标准、制定适用标准, 以保持企业标准化活动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提升标准化工作效果。

总而言之, 企业标准化改革必将向着顺应市场规律的方向发展, 深化标准化工作、顺应趋势、转变思想, 企业才能真正行使好主体权利并承担起主体责任。

摘要:强化落实企业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使企业真正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是企业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就我国目前现状来看, 长期以来依靠政府推进的背景使得企业在制定标准和开展标准化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效果。企业要深化标准化工作, 有效提高标准化工作效果, 需顺应趋势、转变思想, 真正行使好主体权利并承担起主体责任。

关键词:企业管理,标准化,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篇6:关于市场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一些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共青团组织越来越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青年人是企业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群体,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企业发展中如何发挥团组织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作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速公路企业共青团工作,现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开展生产实践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正能量

高速公路团组织首先要让全体团员青年认清企业发展的形势,明确本身的职责,并在本职岗位上加强创新,提高技能,提高团组织参与生产实践的整体水平。

1.加强青年文明岗工作。抓青年文明岗制度建设,制定高速公路企业《青年文明岗工作条例》,明确岗长、岗员的职责、权利,确保青年文明岗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岗员的上岗意识,发挥岗员的文明作用;抓青年文明岗队伍的建设,严格考核,把青年文明岗活动纳入企业绩效考核机制,建立起以绩效为核心的有效执行管理,结合实施现场巡查、走动式管理等配套检查手段,实现企业青年文明岗有效执行管理新模式;抓青年文明岗宣传教育工作,培养青年的防范意识,提高青年的业务素质和防护能力,发挥青岗组织的哨兵作用。

2.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发挥青年文明号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窗口功能,深化青年文明号内部管理,创新青年文明号活动的内容,拓展活动领域,促进青年集体创造一流业绩;组织团员青年参加导师带徒、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主题活动,不断激发广大青工学技术、钻业务、建功业的热情,激励青工在活动的实践中成长成才。

3.开展创新创效活动。大力培养青年的创新意识和节能降耗意识,以“新”求效益,以“创”求发展,在技术创新上,着力开展以生产、工程质量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活动,努力创造经济效益;在管理创新上,着力开展以“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为主要内容的经营创效活动,引导青年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做起,充分发挥青年聪明才智,为企业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二、加强青年思想引领工作,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要坚持把理想信念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教育和引导全体团员青年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时刻与企业发展要求坚持一致,时刻牢记为社会、为企业服务,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构筑强大精神支柱。

1.选树企业“先进青年典型”。利用报纸、通讯、宣传橱窗等宣传形式,不断发现、挖掘、培育先进典型,用先进事迹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激励青年,在团员青年中形成人人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树立团员青年“青年强则企业强”的主人翁意识,为企业培养选拔出更多的优秀青年干部人才。

2.开展青年职工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团组织要以企业远期战略为重要依托,以企业近期战略为重要依据,结合青年人自身特点与特长,以“快乐生活、快乐工作、竭诚奉献”为目标,以青年人的本职岗位为阵地,通过举办座谈会、团日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青年职工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让青年人学有愿景、干有目标,早日成为一专多能的青年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建塑青年文化。针对青年人活跃,富有激情等特点,广泛举办各类文艺大赛、青年趣味联谊、文艺汇演等活动,引导青年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良好的青年文化,陶冶情操,凝聚人气,团结队伍,创建和谐企业;服务青年,掌握青年队伍思想动态,关注青年婚姻、家庭等人生大事,努力成为青年成长的利益维护者。

三、加强团组织建设,增强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1.加强团支部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做好团的各项工作,关键在于有一支好的队伍,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企业团组织开展工作离不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团干部要自觉当好党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定期向党组织请示汇报,本着“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原则开展工作,努力推进“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团的“三会一课”制度,要以教育促服务,以服务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增强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加强团干部和团员队伍建设。加大对团干部的考核力度,积极指导团干部提升理论素养,加强党性锻炼,坚定政治立场,养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努力培养一支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团干部队伍。

3.转变共青团系统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青年,了解基层,了解青年,提高为青年服务的水平和针对性,提高参与企业经营发展的水平,要切实转变团组织的工作作风,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培育具有团结协作精神,战斗力超强的青年团队。

篇7:关于企业文化的一些小小思考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内涵;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94-01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百家争鸣的结果就是迄今为止,并没有得到一个一致的结论,有关学者统计,到二十世纪企业文化的英语定义便有一百六十多种。但国外学者对企业化的定义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从本体意义出发;一是从功能意义出发。爱德加.沙因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群人在解决适应环境和内部团结的问题时习得的、成体系的一系列基本预设。这些预设在实践中卓有成效,所以被认为是正确的,被当做解决问题时正确的感知、思考和感觉的方式教给新成员。霍恩斯认为:企业文化是在工作团队中逐步形成的组织规范。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奉行的主要价值观,是以任务标志为基础的价值观。 国内学者魏杰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学者周施恩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哲学,是规范企业及员工行为的总的指导思想,应该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得以体现。

二、为什么要建设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可以弥补制度的不足。

肖知兴博士指出企业需要文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种理性控制制度很昂贵,而且永远无法百分之百地涵盖员工的工作行为,在知识密集型企业尤其如此。所以需要企业文化这个塑造人的行为方式的软性工具。

(二)无为而治是老子所奉行的,企业如果通过自己的企业文化形成“无为而治”,将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当员工在处理一件事情时可以本能的做出发应,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请示,那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是一种理所当谈,一种自觉。人管人是最复杂,也是最难的。自律,自己管理自己是最简单的,这是一种文化自觉。当一家企业真正可以做到无为而治,管理成本大大降低的时候,企业就可以把几乎全部的精力放到洞察客户需求,探查市场期待,开发改进产品和服务上,这样的企业怎么会没有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具有指引的功能。

企业文化是一种隐形的力量,可以牵引企业员工朝着企业最期待的方向前进。企业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企业文化内化成该企业员工的一种行为规范,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就真正具有了一种生命力,延续在一代代企业服务者的身上。

(四)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战略的实施。

当今社会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如果一家企业不能很好的应对各种变化,那它必死无疑。应对这种变化需要企业的高层制定相关的战略,而文化是走在战略之前的。企业的文化也是随着企业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它走在企业战略之前,为企业的战略发展保驾护航。当战略发展所需的企业文化在战略实施之时已经深入到企业员工的内心深处,该战略的实施将会很容易。

三、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好像种植洋葱,第一步要选好种子,需要发现企业好的文化基因,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很关键的一步,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到”。第二步要播种,即把企业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土壤中,让它生根发芽。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系列手段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等等手段让员工真正的认可企业的文化,从知 — 信 — 行三个方面递进的内化成他们的行为。知可通过宣传贯彻、培训和传播的方式来使员工知晓;信可以通过领导垂范、制度约束和仪式感染来进行;行可以通过行为规范、榜样示范和持续培训来落实。第三步要结果,即企业文化的养成,这个时候要维护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结果。让这个我们为之付出心血的果实能够长时间的为我们所用。并且要不断的维护他,让他生长的更好。

四、我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小思考

这是我自己构思的一个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型,想法并不成熟。该模型上方是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三部曲,即从选种、播种到结果的过程,是一个由里及外的过程。在整个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我觉得有两个关键的支撑点,一个是企业的核心人物,一个是企业的员工。

企业的核心人物在企业文化的初建时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一开始的种子是由他们播下的,决定了这个企业形成怎样的氛围。而且在整个企业文化形成的最初时期是由他们来悉心栽培的。在企业文化初形成时期,可以尽可能大的发挥核心人物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当企业文化养成之后,应该逐渐淡化核心人物对于它的支撑作用。因为这种影响不淡化,一旦核心人物出现问题,将会产生很大的后果。核心人物的更迭也会产生动荡,最好的就是把这一支撑点逐渐换成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具体是怎样一种东西,尚未思考好。

另一个支点是企业的员工。一个企业的文化最大的承载着是企业的员工,员工是企业文化身体力行的践行者,他们承担着企业文化延续的功能。在招聘环节,我们就要确保自己招到是符合我们企业文化所需的人才,虽然后期可以通过培训来使员工适应我们的企业的文化,但这不仅仅存在风险而且成本会很高。严控入口,会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很有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施恩. 从埃德加·沙因“眼”里看中国企业文化[J].企业研究.2006(3).

[2]周施恩. 浅析两个互补的企业文化定义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1).

[3]赵曙明,裴宇晶.企业文化研究脉络梳理与趋势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10).

篇8: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思考

[内容提要]基于一项调查问卷,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责任内容、责任对象、 责任披露和责任评价等内容,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侧重性、层次性、阶段性和国家化问题 ,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的开展提供了针对性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社会责任 关注度 责任内容 责任对象 责任披露 责任评 价

中图分类号:F2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9)6-0096-05

引言

企业是嵌入社会之中的,实现着与社会资源、信息和价值的交换。企业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 化,承担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责任的同时,也应该考虑除股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承担以道德、慈善和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责任。

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比较成熟,除研究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 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缩写CSR1)[1]的基本内涵之外,又大致经历了企业 社会响应(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缩写CSR2)[2]、企业社会绩 效(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缩写CSP)[3]和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 zenship)[4]等几个阶段。但是,在我国, 由于国民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还不高,发展经济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 第一要务,难免经济责任考虑得多一些,社会责任关注得少一点。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其自身行为和后果所承担的责任,是个体的人、社会和自然环境对企 业的价值期望。根据美国卡罗尔(Carroll,1979)教授的理解,一般包括经济责任、法律 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5]其中,经济责任是企业所担负的创造收入、实现 利润的责任; 法律责任是企业所担负的法律范围内的责任;道德责任是企业所担负的符合社会规范和人类 价值总体要求的责任;慈善责任是企业所担负的体现人类社会博爱胸怀和坚定理想、信念与 意志的责任。在这四类企业社会责任中,经济责任是基础,其他责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 阶段企业责任的进一步表现。换句话说,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必须依赖经济责任 的实现而得以实现。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山东省省属大型国有企业有关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责任内容 、责任对象、责任披露和责任评价等问题进行分析,希冀寻求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 实力情况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最终有助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的顺利开展。

研究设计

本问卷设计属于复杂事项,采用多选向量表。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 责任内容、责任对象、责任披露和责任评价等几个方面。在设计问卷时,首先课题组形成初 步意见,其次征求有关专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最终确定调查问卷的内容和被调查对象 。

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问卷通过山东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下发, 并采取“发放—提醒—回收”的方式,反复指导,不断提醒,确保回收率。

本次调查问卷选择在山东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所属的27家大型国有企业中发放,涵盖煤炭 、钢铁、机械、运输和资本运营等多个行业领域,主要调查对象是总会计师、财务总监、财 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调查问卷总共发放600份,收回合格问卷397份,回收率和有效率 均为66.16%,符合研究的假设要求。

调查结果分析

1.对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度的认识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有59%的被调查者选择“非常关注”,33%的选择“关注”,两 者相加高达92%;没有“不怎么关注”和“不关注”的情况。这说明,通过近几年各级政府 的大力倡导、主流媒体的广泛宣传和国际社会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认证的强力推进, 企业社会责任已经为我国企业界所高度认可,甚至成为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战略发 展的核心价值观。

事实也是如此。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6年的调查发现,90%以上的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参与 了社会捐赠,企业慈善捐赠占税前利润的比率大约为0.25%,成为中国慈善事业收入的主体 。同时,相关法律和监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来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如2006年1月 施行的新《公司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 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再如,深交 所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海银监局的《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指引》、银监会的《关 于加大大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意见》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等等。

2.对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认识

从问卷情况看,大部分被调查者认同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观,对经济责任、法律责任 、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的认同率分别达到87%、81%、53%和51%。这说明,经济责任和法律责 任依然是我国企业关注的主要社会责任内容,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虽有所认识,但还不是当 下我国企业的普遍社会责任内容。

除上述责任内容以外,有79%的被调查者建议增加“环境责任”,75%建议增加“发展责任” 。这说明,相对于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表述,我国企业更为关注生态和自然环境,从 关注企业一时的收入和利润,逐渐转变为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可持续性。这也说明,在我 国应该优先突出环境和发展问题,一定意义上,环境责任和发展责任会重要于其他企业社会 责任内容。

鉴于此,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应该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环境 责任和发展责任等六项具体内容,其中环境责任是企业所担负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 责任,发展责任是企业所担负的积极探索基于价值而不是价格的商业运作模式的责任。

3.对企业社会责任对象的认识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对象应该包括股东(或投资者)、债权人 、员工、管 理者、消费者、供应商与分销商、所在社区、政府、自然环境和竞争对手等10个方面。通过 问卷调查,企业对社会责任对象的认同率并不一致,其中,员工、股东、自然环境和消费者 认同比率较高,分别是93%、89%、67%和60%。这说明,员工、股东、消费者和自然环境是现 阶段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对象,或者说,是企业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具体说明如下:

(1)员工是最需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对象。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提供者,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动主体,在从企业获得必要劳动报 酬的同时,应该有权要求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基本的劳动保护、不断的学习培训和公 平的待遇保障。可以预见,随着人文关怀与和谐思想的深入贯彻,资本剥削劳动的传统营运 模式,必定会向资本与劳动平等整合的模式转变,尤其在以知识和技术为主要资源的高技术 企业,人力资源的资本化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2)股东是最为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对象。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是对传统的“股东至上”企业理论的修正,而不是一种彻底的否定;是把 企业视为一个社会嵌入系统的必然思考,而不是对企业本源性理论的否定。无论从企业的形 成、本质和使命来看,还是从吸收资金、规范资本市场分析,维护和保证股东尤其是中小股 东的利益是企业的基本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3)消费者是最为关键的企业社会责任对象。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是企业价值实现的源泉。在一定意义上,企业目标不在于实现多少收 入、赚取多少利润,而在于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价值,进而,赢得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 度。因此,企业应该在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时间、性能、成本和价格等方面为消费者负责, 生产或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或服务,披露充分的相关信息,保持价格公平和诚信无欺。

(4)自然环境是最为必要的企业社会责任对象。自然环境与企业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须臾离不开环境的支持。不可否 认,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迅速工业化、信息化的同时,带来了 极大的外部“不经济”和“负效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代际矛盾和不可持续。树立环保意 识,积极采取生态技术,合理利用资源,生产绿色产品,最终消除环境污染,已经或必将成 为企业最为必要的社会责任。

4.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认识

74%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应当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且有56%认为应该“充分披露”,仅有 4%认为“不披露”。同时对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应采取何种态度问题上,有一半企业认 为应采取自愿态度,一半则支持自律。这说明,多数企业已经把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看作是改 善与员工、政府和社区等相关利益者的关系,维护企业社会形象和声誉的重要方式。

理论上讲,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可以基于会计基础,也可以基于非会计基础。前者又具体分三 种方式:即在会计报表表内单独列项披露、在会计报表表外以附注形式披露和纳入日常核算 过程并单独编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后者主要是在会计报表体系之外以其他方式披露, 例如文字性叙述、独立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通过问卷调查,有56%的被调查者选择编 制独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仅有11%选择在会计报表表内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这说明, 多数企业还是希望保留传统会计核算和报告体系的完整性,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通过其他的 报告形式或方法加以披露。

5.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认识

想得到什么,就应该评价什么。企业社会责任能否履行、效率怎样、效果如何,都需要进行 科学评价,其中责任评价的关键问题是建立并选择关键性指标。本文通过主观评定法,针对 股东、债权人、员工等10类利益相关者设计了69个备选评价指标,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频数 统计分析后得出每个指标的认同率。限于篇幅,本文仅列示认同率在50%以上评价指标(共3 8个),如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

(1)对股东来说,认同率最高的是企业发展可持续度,达82%,体现股利回报的股利支付率 、每股收益等指标仅为67%和60%。这说明,相对于短期回报而言,股东更关心企业的长期发 展。

(2)对债权人来说,认同率最高的是企业信用度,达85%,而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利息保障 倍数、资产负债率和速度比率等传统指标都比较低,分别为67%、60%和56%。这说明,在经 济体制转型期,尤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遵守协议,讲究信用,要比企业财务状况和资产流 动性更为重要。

(3)对员工来说,认同率较高的是员工满意度和工资增长率,分别为78%和70%。员工满意 度是一个较为综合的指标,一定意义上,是衡量员工幸福感的幸福指数;工资增长率关乎员 工的未来发展。这两个指标认同率比较高,说明员工需求日趋多元化,说明员工不仅希望就 业、有工资、获得基本社会保障,而且更希望工资有个较快的增长,甚至是公平、公正的工 资待遇。

(4)对管理者来说,认同率最高的是薪酬与效益比率,高达89%,而在西方国家经常采用的 股票期权激励,仅为52%。这说明,与未来的激励利益相比,管理者更为关心在为企业创造 效益的同时,能否得到一个比较可观的薪酬收入。

(5)对供应商和分销商来说,认同率较高的是合作信任度和合同执行率,分别为89%和82% 。这说明,供应商和分销商最为担心的是企业能否及时履行合约、有没有合作的诚意。

(6)对消费者来说,认同率较高的是产品合格率、顾客满意度和产品性价比,分别是74%、 70%和70%,售后服务费用率仅为52%。这说明,产品质量仍然是消费者所普遍关心的,尤其 相对售后服务来讲,产品本身的质量依然是最重要的。

(7)对政府来说,认同率较高的是社会贡献率,达85%,而税款上缴率仅为52%。这说明, 人们普遍认为:企业对政府的责任不仅仅表现在税金多少和能否及时上缴这个单一问题上, 而是一个综合性、复合性的责任要求。

(8)对所在社区来说,认同率最高的是投资就业率,高达89%,而社区捐助率、绿化费用率 和安全卫生费用率仅分别为59%、59%和56%。这说明,最大限度地安排就业是所在社区最为 期盼的,传统的捐助、绿化和安全卫生等则不是最重要的责任诉求。

(9)对竞争对手来说,认同率最高的是市场占有率,高达82%,也有67%和63%的被调查者认 同自主产品或服务创利率和声誉指数。这说明,自主创新和声誉已越来越受到竞争对手的关 注,但是在经济危机时期,多数企业还是更看重市场占有率,所谓“让利不让市场”。

(10)对自然环境来说,认同率较高的是环境保护投入比率和“三废”治理率,分别是78% 和74%。这说明,治理废水、废气、废渣依然是目前企业最主要的环境保护责任,而且关键 是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

主要调查结论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国资委所属的27家大型国有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

第一,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认识 。可以说,在我国由政府或行业主导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界定应该体现中国特色,应该与我国企业的发展规模、发展水平 和经济实力相适应,在认同西方国家“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的同时 ,应凸显中国经济的发展性和中国企业的成长性,强调企业的环境责任和发展责任。在一定 意义上,这是源于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中国化”,是对世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的重要发展和贡献。

第三,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归根结底是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但是,利益相关者是个极为宽 泛的概念,有显著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在不同的国家,针对不同的企业,甚至同一企业的不 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理解,或者说有所侧重。当前,我国企业所面对的最主要的社会责 任对象是员工、股东、自然环境和消费者。

第四,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有强制性的趋势,相对于自愿披露和自律披露,强制披露更有利于 保证权威性和规范性,更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健康发展。企业更愿意选择以编制独立 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形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说明企业期望能够更清晰、合理、全面 反映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状况。但期望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我国现在很多企业都没有编制 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即使有,其包含的信息也存在不准确不合理的问题。这给我 们未来的研究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建立一个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披露 方式。

第五,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或绩效情况的指标是多方面的,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指标体系 或指标束。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利益相关 者,企业所承担的具体社会责任也有主要与次要之分。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就是要选择哪 些主要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的社会责任方面,而不是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

ぷ⑹:

[1]Bowen H 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 New York: Harper

& Row, 1953

[2]Ackerman R W, Bauer R A.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 The Modern Di lemma. Reston Publishing Company, 1976

[3]Wartick S L, Cochran P L. The Evolution of 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 ance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5,10(4):758-769

[4]Epstein E M. Business Ethics, Corporate Good Citizenship and the Corpor ate Social Policy Process: A View form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Business Et hics,1989,8(8):583-595

[5]Carroll A B. 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 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4):497-505

上一篇:铁路安全大检查反思下一篇:高中英语一天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