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生产技术规程

2024-06-28

有机生产技术规程(精选8篇)

篇1:有机生产技术规程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有机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品种选择和栽培方式

选用抗病虫害、抗逆性好、脱水快及内在品质好的郑单958、浚单29等中早熟品种。基地种植的品种有质量检验机构给出的品种非转基因的检验报告方可种植。播种采用40∕80的宽窄行方式,播量3—4斤左右。

二、基地选择

基地应地势开阔、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其生态环境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pH值以6.5~7.5为宜且土质较疏松;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基地土地应是连片的地块,其间不能夹有进行常规生产的地块,与常规地块交界处必须有明显隔离,如:河流、山丘、人为设置的隔离带等。

三、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病虫草害防治原则。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所有化学合成的农药,可以用石灰、硫黄、波尔多液、氢氧化铜、硫酸铜、醋、高锰酸钾、植物制剂、微生物及其发酵产品。

1.虫害防治:(1)粘虫的防治: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粘虫时达到防治指标。进行人工捕杀。

(2)玉米螟的防治:高压汞灯防治,当地玉米螟成虫羽化初始日期,每晚9时到次日4时,小雨仍可开灯。赤眼蜂防治,于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间一次或两次放蜂,每亩1.5万头。Bt乳剂防治,在玉米为心叶末期(5%抽雄)每亩0.2公斤的颗粒剂撒放或兑水30公斤喷雾。

2.病害防治:(1)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采用氢氧化铜、高锰酸钾等进行喷雾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防治,采用植物制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2)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透光通风,增强玉米抗病性。发病重的玉米连同周边土壤及时清除出地块。

3.杂草防治:(1)播种时提倡使用小麦秸秆还田覆盖杂草。(2)采用人工除草。(3)禁止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四、水肥管理

1.施肥应使用腐熟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根据长势、天气、土壤干湿度的情况,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沼液、沼渣、既是有机肥料又可杀虫,应提倡使用。严禁用化肥。

2.浇水使用无污染的深井水。

五、田间管理

1.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准备好补种用种和预备苗;出苗后如缺苗,要及时坐水补载。3片-4片叶时,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2.出苗后要进行深松或铲前趟一犁。

3.头遍铲趟后,每隔10天-12天铲趟一次。做到三铲三趟。

4。及时掰掉玉米分蘖叉,避免浪费营养,不要伤到主茎。

六、收获与储藏

1.玉米完熟后期收获。

2.采取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不可地面堆放,要单收、单运、单贮,防治与普通玉米混杂

3.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晾晒。籽粒含水量达到20%以下时脱粒。脱粒的地方和机器要进行清扫,防治混杂。脱粒后的籽粒要进行清选。单独用玉米精选机进行精选,机器要进行清理防治混杂。清选出来的玉米要单独存放,单独运输防治混杂。

七、记录

有机玉米生产应建立并保护相关记录,从而为有机生产活动可溯源提供有效的证据。记录应清晰准确,这些记录主要包括以病虫草害防治、肥水管理等为主的生产记录,为保持可持续生产而进行的土壤培肥记录,与产品流通相关的包装、出入库和销售记录,以及产品销售后的申、投诉记录,等等。记录至少保存5年。

篇2:有机生产技术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小麦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有机生产管理措施及收获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生产基地。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0.1~19630.4-2005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 3 定义

本手册引用GB/T19630.1~4-2005《有机产品》中的定义。4 有机种植技术规程 4.1 生产基地环境条件

4.1.1 公司有机生产基地位于**新围垦区,产地区域及上风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理化性状良好,为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土壤。大气、水质、土壤条件均符合有机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适于有机小麦生产。

4.4.2 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有河流和道路等缓冲带,能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

4.1.3 在有机生产区域周边有天敌的栖息地,能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寄居的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4.2 种子 4.2.1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4.2.2 种子质量

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4.2.3 种子处理

用90℃热水边倒边搅拌种子,5秒后加入凉水,使水温降至550C,搅拌至不烫手为止,再浸种6小时。4.3 耕整地

进行秋耙茬,做到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耙茬应采取对角线法,不漏靶,不拖耙,耙后地表平整,垄沟与垄台无明显差别,沿作业垂直方向在4m宽的地面上,高低差不大于3cm。耙后应及时填压,以防跑墒。不漏压,不拖堆。耕整地作业后,要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表土元大土块,耕层无暗坷垃,每平方米5cm直径的地块不得超过5个。4.4 播种 4.4.1播期

秋萝卜收获后及时整地,准备小麦播种,一般在11月中旬。4.4.2 播法 采用15cm单条播,隔行播种,间隔一行等来年种西瓜。4.4.3 播深 播种镇压后的深度为3-4cm,误差为±1cm。4.4.4 密度 播种密度为常规播种量的一半,提倡精量播种。4.4.5 播种质量 秋整地的地块,做到耢平后及时播种,播种、镇压复式作业或连续作业。播种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播量,总播量误差为±2%,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 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种满种严。4.5 施肥原则

以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粪肥为好,也可以施用以秸秆、落叶、湖草、泥炭、绿色植物为主的堆肥、绿肥,或施用经过认证许可在有机产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5.2 采收工具应和常规工具严格区分或常规的在用于有机采收前进行清洁。

5.3 联合收割机收割综合损失率不超过3%,破碎粒率不超过1%,清洁率大于95%。人工收割损失,每平方米不超过2穗,并要捆好、码好,及时拉运、脱谷。

5.4 收获后应及时将秸秆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茎秆切碎还田时,茎秆切碎长度应小于20cm,抛撒均匀,宽度和割幅一致。及早深耕晒白,减少田间病菌和虫源。

5.5 脱谷后及时晾晒、精选,产品符合国家标准GB135—86,小麦质量标准二等以上。6 运输

6.1.尽量使用有机产品专用的运输工具,混杂使用的运输工具在装载有机产品前应清洗干净。

6.2 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外包装上应当贴有清晰的有机认证标志及有关说明。

篇3:有机绿菜花栽培技术规程

有机绿菜花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选点要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 同时生产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2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高产、优质的蔓陀绿等优良品种。

3 育苗

3.1 苗床准备

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设立苗床。播种前要充分翻土晒土, 结合整地, 苗床施入腐熟有机肥5 000kg/667m2, 掺匀后整平畦面, 表土颗粒应细碎。在整平后的畦面上均匀填上10cm厚的营养土, 营养土的配制为:非十字花科园土与腐熟的有机肥按7:3的比例混合, 在每方混合土中加草木灰15kg, 混合好过筛, 均匀撒在畦面上。

3.2 浸种催芽

春季用30~40℃的温水浸泡2~3h, 在20~25℃条件下催芽, 1~2天后种子露白即可播种。秋季不用育苗, 可干籽直接播种。

3.3 播种方法

播前浇足底水, 使床土湿透15~20cm。播种时先用筢子把整平的畦面搂成间距大约5cm的浅沟, 将种子捻种在沟内, 覆盖上0.5cm厚的过筛细土即可。春季播种后搭上拱棚盖膜, 同时密闭大棚, 使苗床温度昼夜保持25℃以上, 以利幼苗尽快出土;秋季播种后也要搭上拱棚盖膜, 同时加盖防虫网, 密闭拱棚, 24h后两头通风降温, 幼苗全部出土后撤下, 遇雨盖膜, 雨停揭膜, 防止幼苗被大雨冲倒。

3.4 苗期管理

春季育苗:在第一片真叶显露前, 应将小拱棚进行通风, 防止幼苗徒长, 开始通风量要小, 以后逐渐加大, 使苗床温度白天保持在20℃左右, 夜间10℃左右。秋季育苗:幼苗长到二叶一心时, 拔去老弱病残苗, 进行分苗, 并在长出一片真叶时浇水, 以后隔3~4天浇一次水, 保持苗床湿润, 长到4~5片真叶时, 准备定植。

4 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定植前及时清除田间残枝及杂草, 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 000~5 000kg/667m2或饼肥100~150kg/667m2, 混合施入, 深翻整平, 浇足底水。

5 适时定植, 合理密植

春季定植:一般行距50~60cm, 株距40~50cm, 定植2 000~2 500株/667m2;秋季定植:一般行距70cm, 株距40~50cm, 定植1 800~2 000株/667m2。定植要选健壮、整齐的苗子, 大坨移栽, 尽量少伤根, 土坨略高于地面。春季采用地膜覆盖, 以提高地温, 促进缓苗;秋季定植后要及时浇定根水。

6 田间管理

6.1 查苗补苗

缓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 保证苗全苗齐。

6.2 划锄

秋季栽培中, 封垄前每次浇水或雨后要及时划锄, 既能防止土壤板结, 又能起到保墒、除草、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 封垄后不再划锄。

6.3 追肥浇水

缓苗后立即追第一次肥, 顶花蕾出现后追第二次肥, 追施500~700kg/667m2稀粪, 追肥后立即浇水。顶花蕾形成前适当控制浇水, 花球直径2~3cm后及时浇水, 采收前7天停止浇水。

7 病虫防治

7.1 病虫种类

绿菜花常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黑腐病;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

7.2 防治方法

7.2.1 优先采用农业措施。

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 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 培育壮苗, 加强栽培管理, 中耕除草, 秋季深翻晒土, 清洁田园, 轮作换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同时还应尽量利用机械捕捉害虫, 机械和人工除草等措施, 防除病虫草害。

7.2.2 物理措施。

田间挂银灰色反光膜避蚜防病毒, 罩30目防虫网防止各种虫害, 设置性信息素、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 设黄板诱杀蚜虫、潜叶蝇等。

7.2.3 特殊情况下, 必须使用农药时, 应遵守以下准则:

必须是有机食品生产中允许使用的资料农药类产品, 在有机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的情况下, 可试用以下农药:

1) 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拒避剂和增效剂。

2) 适量释放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动物。

3) 在害虫捕捉其中食用昆虫信息素及植物源引诱剂。

4) 可以使用矿物油和植物油制剂以及矿物元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

5) 经专门机构核准, 允许有限度地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

禁止使用有机合成的化学杀虫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以及一些基因工程品种 (产品) 及制剂。

8 适期采收

篇4:有机黄瓜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作者简介】王斌才(1965—),男,高级农艺师,从事有机蔬菜栽培及育种工作;*周国林为通讯作者。

随着生产技术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环保、生态意识的增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食品特别是有机蔬菜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和认同。有机蔬菜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使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且经过以及认证机构鉴定认可,并颁发以及证书,在此基础上生产的蔬菜。特制定有机黄瓜露地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以期为有机蔬菜生产者提供帮助。

1.基本技术

肥料。各生产基地使用的基肥,必须符合有机产品肥料施用原则,包括自制有机肥和购买的有机肥料产品。畜禽粪便必须是完全腐熟的;购买肥料产品需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绿肥亦应堆积或在土壤中进行充分分化和腐熟。基肥随翻地时先撒入地块中再旋耕,每667m2用量原始腐熟畜禽粪便2000~3000kg或商品有机肥400~500kg,其中80%作基肥,20%作追肥。

水。浇灌所使用的水,需通过有关部门环评检测达标。为了保证所生产的产品更优质、环保卫生、持续地力,还需对这种浇灌用水进行了净化处理。根据蓄水渠内水量按比例施入适量光合菌液,处理24小时后方可使用。

2.生产操作规程

品种。新星黄瓜(吉林延吉市蔬菜批发经营部)、京研迷你黄瓜二号(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

播种育苗。黄瓜采用穴盘育苗方式播种。基质采用无菌的国产泥炭基质和珍珠岩混合,装盘时基质不参入任何化学肥料,可按比例掺入适量的腐熟厩肥或有机肥。播前对黄瓜种子进行温烫浸种处理,方法为:用55℃温水,水量为种子量的6~8倍,将种子慢慢倒入,不断搅拌,经10~15分钟后,常温条件下浸种4~6小时,然后淘洗干净,甩干明水,用湿布或网袋装好,置于25~28℃下催芽,出芽前种子每天清洗一次,包布拧干,保持湿润,24小时即可出芽,70%露芽始播种。黄瓜于3~4月播种,播时,将穴盘摆放平整,做成宽1.2m,长30~40m的厢面,基质浇透水后喷一遍光合菌液防病虫。每穴播一粒,覆盖1.5~2.0cm基质,用小拱棚覆黑遮阳网保湿保墒。三天后出苗及时通风降温,晴天白天覆盖遮阳网,夜间揭去;阴天揭遮阳网见光透气;雨天盖遮阳网,大雨时加盖薄膜免伤苗。出苗时若子叶‘‘带帽’’出土,用喷水壶喷温水或撒湿润细土促使幼苗‘‘脱帽’’。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早掲遮阳网,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促根系生长。穴盘基质育苗容易缺水,应经常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前期保持苗床湿润,且需经常通风透光免生徒长苗,后期叶面喷施光合菌液增加营养和抵抗力,促根系生长。此时应控制好水分,‘‘宁干勿湿’’,尽可能不浇水或减少浇水次数。定植前5~7天炼苗,降温降湿。栽前一天可少量浇一次水,以利栽后活苗发棵快。注意:幼苗对连阴猛转晴时见光易“闪苗”,需逐渐见光且防大风扫苗,出现弱病苗和老僵苗。黄瓜苗岭一般25~30天,3~4片真叶时即可定植。由于育苗时地温和气温均较适宜黄瓜秧苗生长,因此苗床可不用地膜和薄膜等覆盖来增温保湿进行育苗。

整田作畦。按包沟1.2m开厢,沟宽40~50cm,畦宽70~80cm,畦面平整,土块尽量细碎。

定植。黄瓜于4~5月定植。定植前对幼苗进行一次防病虫处理,喷施1%浓度的高锰酸钾液。选晴天下午栽植,穴土要细碎,以刚埋没根沱为宜,不宜过深。新星黄瓜株行距为30cm€?5cm,每667m2栽3000~3200株;京研迷你黄瓜则为40€?5cm.,每667m2栽2000株,每畦栽二行。及时浇足定根水,如遇连续高温(30℃左右)翌日还需补浇一次水。4~5天缓苗后,浇一次缓苗水。如墒适宜时及时中耕除草1~2次,促苗早发棵和生长整齐并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对幼苗的侵染和危害。

田间管理,中耕。缓苗或定苗后到插架之前进行一到二次中耕,并视苗情及时补水。做到清除杂草、疏松土壤、保湿保墒。

植株调整。伸蔓后,距苗7~8cm处插一根竹竿,一苗一根,搭成人字架或花架,引蔓上架。以后每3~4节绑一次蔓,并清理侧枝和卷须。新星黄瓜主侧蔓均可结瓜,以主蔓结瓜为主。根瓜下面的花和侧枝均摘除,所生侧蔓留一瓜二叶摘心。主侧蔓都爬满架时及时打顶,促子孙蔓结回头瓜。京研迷你黄瓜为主蔓结瓜品种,肥水充足时根瓜以上每节都能座瓜,留一到二个侧枝,其余侧枝全部清除。后期及时清除下部老叶、病叶及采收完的侧枝。绑蔓在晴天下午进行,人站在沟中操作。

肥水。从定植到根瓜出现,应控制水分,不旱不浇。追肥遵循的原则是少量多次,浇水要浇“跑马水”,要在晴天早上进行,切忌阴天浇水。做到三沟配套,高畦栽培,以利排灌。根瓜座住后铺施一次生物有机肥,第二批瓜采收后再追一次肥,第一次轻第二次重,同时浇施净化水。以后根据黄瓜的长势施肥水。盛果期除根际追肥外,还用光合菌液进行一到二次叶面喷施。黄瓜根系浅,怕积水,需做好清沟排灌工作。

病虫防治。有机黄瓜的防治方针完全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进行,以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辅,很有限地施用BT制剂,坚决不使用化学制剂进行防治处理。黄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虫害为蚜虫、蓟马、黄守瓜、潜叶蝇。

农业防治。采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提高抗逆性;清洁田园,加强通风调节种植地块的小气候环境的温湿度;深沟高畦,严防渍水;合理施肥,满足各生育期生长发育需要;轮作换茬,减少土残病菌侵染。

物理防治。利用防虫网、黄粘板等设施进行诱杀和驱赶害虫,减少飞蛾等虫口基数;人工捉杀害虫,清理病残株,减少侵染源等等措施防病虫。

制剂防治。黄瓜出苗后用0.5~1.0%的高锰酸钾液进行叶面喷施,7~10天一次,连续2~3次可预防多种病害。抽蔓前喷一次白醋液,兼防病虫。抽蔓至开花前喷一次臭肥皂液驱虫。开花期特别注意防虫,用白醋液、肥皂水、红辣椒水、大蒜水等生活制剂交替轮换使用,一到二次即可。结果期用1~2%高锰酸钾液防病,果期以防虫为主,防病为辅。根据黄瓜后期生长情况,可考虑施用一次BT制剂,BT制剂使用全生育期不超过二次。

篇5:有机红枣栽培技术规程1

1/4

有机红枣生产管理技术规程

张绳顺 刘秀连 候利峰(山西临县林业局 033200)

历经多年的艰辛和24个月的转换期,2004年开始,临县有机红枣生产基地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品各项指标检验,获得中国认证中心全国红枣首家认证。这意味着我国红枣已经获得走向世界的第一准门票。

一、认证条件

有机红枣是指来自于有机红枣生产体系,根据国家有机产品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红枣产品。有机红枣是一种真正源于自然、高营养、高品质的环保型安全食品。

有机红枣要求生产程序符合有机生产规范、环境(空气、土壤、水质等)无污染。有机红枣生产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

二、生产程序 2.1 产 前

2.1.1 确定范围:有多年生产红枣历史,群众认识能力强,周边地区无环境污染。

2.1.2 划定平行生产:有机区与常规区独立记录,明确区分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

2.1.3 确定组织生产人员:绘制有机生产责任图,明确组织领导、技术指导、具体实施单位及其有机生产管理范围。

2.1.4 设置缓冲带:将有机地块与常规地块交接处(包括公路)的50米范围作为缓冲带,该缓冲带收获的木枣做为常规产品处理,不计入有机木枣收获。

2.1.5 绘制图纸:包括有机区地理位置、地块分布图,对有机生产乡村、树种、面积、水井、河流、公路、缓冲带、周边乡村、及临近地块的第 1 页 有机红枣管理技术规程

2/4

使用情况进行标注。

2.1.6 培训:对技术、管理、生产人员定期进行系统培训。

2.1.7 生产计划:按春、夏、秋冬三个阶段安排有机生产计划。

2.2 产 中

2.2.1 土壤施肥

2.2.1.1 施用有机肥:维持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的多样性,禁止使用化肥处理土壤或叶面喷肥。允许使用有机体系内农家肥、作物秸秆、绿肥,限制使用有机体系外的秸秆、堆肥、农家肥,充分腐熟人粪尿。允许使用纯天然矿物质如钙、钾、镁微量元素、硅、氯化钙、磷矿物等。

2.2.1.3 枣园养鸡:减少虫口数量,增加土壤有机质。

2.2.2.3 枣草、枣药、枣粮间作:有机区带间可种植固氮豆类、苜蓿、百脉根等,并实行轮作。

2.3 病虫害防治

2.3.1 防治原则:加强管理,提高枣树抗性;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环境污染,防止农药对天敌的杀伤、保护天然,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来控制害虫;采取物理、人工、生物的防治办法。

23.2 病虫害种类:有机区没有病害(木枣抗枣疯病,全县1000多万株仅发现4株);虫害山地有枣步曲、食芽象甲、枣粘虫,滩地有枣粘虫,桃小食心虫、介壳虫。

2.3.2 防治方法

2.3.2.1 深挖树盘: 秋冬翻出越冬害虫,冻死或枣园养鸡吃掉。

2.3.2.2 刮树皮、涂白:秋冬,在枣树主干、主枝上,刮树皮、涂白,集中烧毁,消灭越冬枣粘虫。

2.3.2.3 剪虫枝:结合修剪,剪除蝉、介壳虫虫枝。

2.3.2.4 束草把:秋季树干束草,让害虫在草把内越冬,次年及时解绑,集中烧毁。

2.3.2.5 振树防治:利用食芽象甲低温不活动性、假死性,早上振树,树下集中消灭;利用枣步曲假死性,中午振树,树基堆土堆,烫死沿树干爬行上树害虫。

第 2 页 有机红枣管理技术规程

3/4

2.3.2.6 生物防治:对枣步曲成虫采用苏云金杆菌(BT)防治。2.3.2.7 性引诱剂:测报、迷向防治,降低虫口密度。2.3.2.8 树冠下培土;控制桃小食心虫出土。

2.3.2.9 草害防治:采用人工除草、秸秆覆盖,抑制杂草生长,禁用使用化学除草剂。

2.4 花期管理

2.4.1 枣园放蜂:增加花粉受粉授精机率、提高坐果率。

2.4.2 人工措施:采用摘心、抹芽等手段,控制营养生长,促经生殖生长。

2.4 水管理

2.4.1水土保持:采用机修梯田、秸秆覆盖、水平沟、鱼鳞坑整地,减少土壤裸露面积,减轻水土流失。

2.4.2 集水、蓄水:修水窖、打旱井,充分利用天上水。2.4.2 引水浇灌:修筑水塔,引水上山浇树。2.5 污染控制

2.5.1 工业污染:有机区方圆30公里不能有工业企业,杜绝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三废污染”。

2.5.2 水污染:有机区水源为雨水、黄河水和地下水,无污染。2.5.3 白色污染:禁止使用地膜等塑料制品,平行区农地使用地膜首选可降解地膜,防止白色污染。对飘进的地膜要及时拣出有机区。

2.6 做好农事记录

所有有机生产地块都要及时、真实、有效地保留当年和过去三年以上的农事、病虫草害防治、投入物使用及收获情况等生产历史。包括:历史种植记录(有机地块编号、3年前历史种植品种、主要病虫草害,使用药剂、肥料、最后一次使用化肥、农药的时间、品名);种苗、接穗的引入种类、时间、数量、供应人;药剂、肥料的购买时间、来源、票据;病害控制时间、方法、使用物品名称、天气;虫害控制时间、方法、使用物品名称、天气;修剪时间、方法、天气;收获时间、方法、数量、天气;销售记录;贮存记录;农家肥沤制时间、成分;与相关方的各种协议。

第 3 页 有机红枣管理技术规程

4/4

三、产 后

3.1 打枣:采用人工方法,禁止使用乙烯利催熟

3.2、储存、晾晒:采用 院内、笆篱、葵花秆空中支撑、沟道阳洼、烘干房烘烤等多种办法,禁止采用化学制剂处理。

(作者:张绳顺,男,二○○五年十月七日

年山西农业大学林学系毕业,临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

篇6:有机催化室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节: 实验室安全规定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各种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以及水、电、还会经常遇到高温、低温、高压、真空、高频和带有辐射源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若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实验室必须按EHS的要求,加强安全管理。1.一般规定 1.1 穿着规定

1.1.1进入实验室,必须按规定穿戴必要的工作服。

1.1.2进行危害物质、挥发性有机溶剂、特定化学物质或其它环保局所列管毒性化学物质等化学药品操作实验或研究,必须要穿戴防护器具(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

1.1.3需将长发及松散衣服妥善固定,禁止穿凉鞋或者脚部暴露的鞋子进行实验操作,穿着要球鞋或者其他更有保护性的鞋子(防滑,防静电,防止实验溶液溅伤)。

1.1.4操作高温之实验,必须戴防高温手套。

1.2 饮食规定

1.2.1 禁止在化学品存放区吃东西、喝饮料、抽烟、存放食物和饮水杯等器具。严禁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喝饮料、抽烟、嚼口香糖、化妆、吃药等行为。1.2.2需要以上行为的,可以在办公室进行。使用化学药品后需先洗净双手方能进食。

1.2.3食物禁止储藏在储有化学药品之冰箱,冰柜或者储藏柜中,禁止使用实验设备做饭吃,烧开水喝。

1.3 物品领用、存储及操作相关规定

1.3.2领取化学试剂或者药品时,应确认容器上标示名称是否为需要的实验用药品。注意药品危害标示和图样,是否有危害。为了你的安全和实验的顺利进行,请察看药品报告单(若存在的话)和试剂或药品的安全数据单(MSDS)。

1.3.3 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强酸强碱性、高腐蚀性、有毒性之药品请在通风柜或者吸风口下进行操作。

1.3.4有机溶剂,固体化学药品,酸、碱化合物均需分开存放,挥发性的化学药品需密闭保存,如果有条件的话,需要置于有抽气装置的药品柜中。

1.3.5避免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做危险实验。做危险性实验时必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有两人以上在场方可进行,节假日和夜间严禁做危险性实验。

1.3.6若须进行无人监督之实验,其实验装置对于防火、防爆、防水灾都须有相当的考虑,且让实验室灯开着,并在门上留下紧急处理时联络人电话及可能造成之灾害。1.3.7请将废弃或过期溶液,药品或者试剂,废弃物标示清楚,置于指定位置存放。试剂,药品使用后之废液或者废弃物严禁倒入水槽或水沟,应收集于专用容器中,定期送交环保部门处理。

1.4 电安全规定

1.4.1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管理,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大功率实验设备用电必须使用专线,严禁与照明线共用,谨防因超负荷用电着火。

1.4.2实验室用电容量的确定要兼顾事业发展的增容需要,留有一定余量。但不准乱拉乱接电线。

1.4.3实验室内的用电线路和配电盘、板、箱、柜等装置及线路系统中的各种开关、插座、插头等均应经常保持完好可用状态,熔断装置所用的熔丝必须与线路允许的容量相匹配,严禁用其他导线替代。室内照明器具都要经常保持稳固可用状态。

1.4.4可能散发易燃、易爆气体或粉体的建筑内,所用电器线路和用电装置均应按相关规定使用防爆电气线路和装置。

1.4.5对实验室内可能产生静电的部位、装置要心中有数,要有明确标记和警示,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要有妥善的预防措施。1.4.6实验室内所用的高压、高频设备要定期检修,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凡设备本身要求安全接地的,必须接地;定期检查线路,测量接地电阻。自行设计、制作对已有电气装置进行自动控制的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经实验室与设备处技术安全办公室组织的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设备或装置,其中的电气线路部分,也应请专业人员查验无误后再投入使用。

1.4.7实验室内不得使用明火取暖,严禁抽烟。必须使用明火实验的场所,须经批准后,才能使用。

1.4.8手上有水或潮湿请勿接触电器用品或电器设备;严禁使用水槽旁的电器插座(防止漏电或感电)。

1.4.9实验室内的专业人员必须掌握本室的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

1.4.10机械设备应装设防护设备或其它防护罩。

1.4.11电器插座请勿接太多插头,以免电荷负荷不了,引起电器火灾。

1.4.12如电器设备无接地设施,请勿使用,以免产生静电。

1.5压力容器安全规定

1.5.1气瓶应专瓶专用,不能随意改装其它种类的气体; 1.5.2气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易燃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 5 米;氢气瓶最好隔离; 1.5.3气瓶搬运要轻要稳,放置要牢靠; 1.5.4各种气压表一般不得混用;

1.5.5氧气瓶严禁油污,注意手、扳手或衣服上的油污; 1.5.6气瓶内气体不可用尽,以防倒灌; 1.5.7开启气门时应站在气压表的一侧,不准将头或身体对准气瓶总阀,以防万一阀门或气压表冲出伤人。1.5.8搬运应确知护盖锁紧后才进行。

1.5.9容器吊起搬运不得用电磁铁、吊链、绳子等直接吊运。1.5.10厂内移动尽量使用手推车,务求安稳直立。1.5.11以手移动容器,应直立移动,不可卧倒滚运。1.5.12用时应加固定,容器外表颜色应保持显明容易辨认。1.5.13确认容器之用途无误时方得使用。1.5.14每月检查管路是否漏气。1.5.15查压力表是否正常。

1.6环境卫生

1.6.1各实验室应注重环境卫生,并须保持整洁。1.6.2为减少尘埃飞扬,洒扫工作应于工作时间外进行。1.6.3有盖垃圾桶应常清除消毒以保环境清洁。

1.6.4垃圾清除及处理,必须合乎卫生要求应按指定处所倾倒,不得任意倾倒堆积影响环境卫生。

1.6.5凡有毒性或易燃之垃圾废物,均应特别处理,以防火灾或有害人体健康。

1.6.6窗面及照明器具透光部份均须保持清洁。1.6.7保持所有走廊、楼梯通行无阻。

1.6.8油类或化学物溢满地面或工作台时应立即擦拭冲洗干净。1.6.9养成使用人员有随时拾捡地上杂物之良好习惯,以确保实验场所清洁。

1.6.10垃圾或废物不得堆积于操作地区或办公室内。

1.6.11工业消防用水,应与饮用水分别由不同放于一定处所。1.6.12盥洗室、厕所、水沟等应经常保持清洁。

2.安全防护 2.1防火

2.1.1防止煤气管、煤气灯漏气,使用煤气后一定要把阀门关好; 2.1.2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易燃,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灾;

2.1.3要注意金属钠、钾、铝粉、电石、黄磷以及金属氢化物的使用和存放,尤其不宜与水直接接触;

2.1.4万一着火,应冷静判断情况,采取适当措施灭火;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水、沙、泡沫、CO2 或 CCl4 灭火器灭火。

2.2 防爆

2.2.1化学药品的爆炸分为支链爆炸和热爆炸。

氢、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一氧化碳、水煤气和氨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至爆炸极限,一旦有一热源诱发,极易发生支链爆炸;氧化物、高氯酸盐、叠氮铅、乙炔铜、三硝基甲苯等易爆物质,受震或受 热可能发生热爆炸。2.2.2防爆措施

对于防止支链爆炸,主要是防止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散失在室内空气中,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当大量使用可燃性气体时,应严禁使用明火和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

对于预防热爆炸,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必须分开存放,使用时轻拿轻放,远离热源。

2.3 防灼伤

除了高温以外,液氮、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醋酸等物质都会灼伤皮肤;应注意不要让皮肤与之接触,尤其防止溅入眼中。

2.4防辐射

2.4.1化学实验室的辐射,主要是指 X-ray, 长期反复接受X-ray照射,会导致疲倦,记忆力减退,头痛,白血球降低等。

2.4.2防护的方法就是避免身体各部位(尤其是头部)直接受到X-ray照射,操作 时需要屏蔽,屏蔽物常用铅、铅玻璃等。

3.“三废” 处理 3.1 废气

3.1.1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少量毒气排到室外; 3.1.2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具备吸收或处理装置。

3.2 废渣:少量有毒的废渣应送交环保部门处理,需要焚烧或者深埋。

3.3废液

3.3.1对于废酸液,可先用耐酸塑料网纱或玻璃纤维过滤,然后加碱中和,调pH值至6-8后可排出,少量废渣埋于地下。

3.3.2对于剧毒废液,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毒害作用后再进行处理。

3.3.3实验室内大量使用冷凝用水,无污染可直接排放。3.3.4洗刷产生的废水,污染不大,可排入下水道。

3.3.5酸、碱、盐水溶液用后均倒入酸、碱盐污水桶、经中和后排入下水道。

3.3.6有机溶剂回收于废有机溶剂桶中,加盖密封,定期交与环保部门处理。

3.3.7重金属离子(包括)沉淀法等集中处理。

4.实验室伤害的预处理

4.1.普通伤口:以生理食盐水清洗伤口,以胶布固定。

4.2.烧烫(灼)伤:以冷水冲洗15至30分钟,散热止痛→以生理食盐水擦拭(勿以药膏、牙膏、酱油涂抹或以纱布盖住)→紧急送至公司诊所→严重烧烫伤者需送至医院进行处理。(注意事项:水泡不可自行刺破)

4.3.化学药物灼伤:以大量清水冲洗→以消毒纱布或消毒过布块覆盖伤口→紧急送至公司诊所→严重灼伤者需送至医院进行处理。

5.关于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的管理

5.1.危险化学品的范围:危险化学品系指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及其它带有危险性的物品。

5.2.危险化学品的申请及购置:凡需使用危险化学品,应提交危险化学品使用申请报告,经审批同意后,由供应处按相关规定统一组织采购。

5.3.危险物品的提运

5.3.1装运危险化学品,应小心谨慎,严防震动、撞击、摩擦、重压和倾倒。装运气瓶要拧紧瓶塞,运输时要带好必要的防护设备。5.3.2性质互相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能同时装运(如氢气和氧气等)。易燃品、油脂或带有油污的物品,不得与氧气瓶和强氧化剂同时装运。对容易引起燃烧、爆炸和有毒的危险化学品,应专车提运。5.3.3携带危险化学品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4.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5.4.1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及其它危险化学品,必须指定专人保管。危险化学品的领用,由专人持危险化学品使用申请报告和使用单位负责人签字的领料单到化学危险品仓库办理领料手续,并做好详细的领料和使用记录。要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与安全措施,对存放地点和危险物品要经常检查,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防止因变质分解造成自燃、爆炸事故的发生。

5.4.2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负责人要经常对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员工安全教育。

5.4.3危险化学品的空容器、变质料、废溶液、溶渣等应到指定地点予以妥善处理,严禁随意抛洒。5.4.4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做危险性实验时必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有两人以上在场方可进行,节假日和夜间严禁做危险性实验。做有危害性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做放射性、激光等对人体危害较重的实验,应制定严格安全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6.关于实验室安全用电的管理

6.1 实验室所在的建筑,需安装避雷装置的必须安装符合要求的避雷装置。实验室所在的建筑(或实验室内部)必须安装符合使用要求的地线。避雷装置和地线不能混同使用。6.2 实验室所用的室内、外用电线路和装置,均应由国家认可施工资质的单位架设、安装和施工。实验室如自行施工,竣工后由实验室应经过有关部门进行工程质量验收。

6.3 实验室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改、扩建时,新的用电系统建成后,废弃不用的旧线路、旧装置都需要立即拆除。

6.4 实验室用电容量的确定要兼顾事业发展的增容需要,留有一定余量。实验室用电应严禁超负荷运行。不准乱拉乱结电线。

6.5 实验室内的用电线路和配电盘、板、箱、柜等装置及线路系统中的各种开关、插座、插头等均应经常保持完好可用状态,熔断装置所用的熔丝必须与线路允许的容量相匹配,严禁用其他导线替代。室内照明器具都要经常保持稳固可用状态。

6.6 可能散布易燃、易爆气体或粉体的建筑内,所用电器线路和用电装置均应按相关规定使用防爆电气线路和装置。

6.7 对实验室内可能产生静电的部位、装置要心中有数,要有明确标记和警示,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要有妥善的预防措施。6.8 实验室内所用的高压、高频设备要定期检修,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凡设备本身要求安全接地的,必须接地;定期检查线路,测量接地电阻。自行设计、制做对已有电气装置进行自动控制的设备,在使用前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自行设计、制做的设备或装置,其中的电气线路部分,也应请专业人员查验无误后再投入使用。

6.9.实验室应有严格的用电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对实验操作人员,实习人员,应经常进行安全用电教育,把安全用电制度落到实处。

7.实验室内不得使用明火取暖,严禁抽烟。必须使用明火实验的场所,经批准后,才能使用。

8.对违反操作,玩忽职守,忽视安全而造成火灾、污染、中毒等人身重大损伤,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损坏、被盗等重大事故,实验室要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告。对隐瞒不报或缩小、扩大事故真相者,应予以从严处理。

9.新建和改建实验室时必须将有害物资、有毒气体的处理列入工程计划一起施工。

10.实验室内严禁食宿、严禁存放个人钱物。11.实验室要设立安全员,负责督促检查本实验室安全工作。

12.每日最后离室人员要负责水、电、气、门窗等的安全检查。

13.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完备安全防范设施,标志必须齐全有效,各种安全设施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借用挪用,要定期检查安全设施,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节: 实验室安全制度

化学实验常常伴随着危险,无论怎样简单的实验,都不能粗心大意。如果发生事故,不仅使设备或人身受到伤害,同时精神上亦会受到很大打击。若考虑到不仅会使自身受伤,而且还会危及他人,那么,应该竭尽全力防止事故的发生。为此,必须认真注意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犯同样的错误。

1.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是关系到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实验室主任和班组长对各自的实验室和小组安全负责,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2.实验室应根据各自特点,制定出具体的安全条例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张挂在实验室明显地方,严格贯彻执行。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参加实验的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条例和操作规程。3.值日人员对实验室的电源、火源、水源等方面情况要经常进行检查,并有检查记录。实验室主任要负责整个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实验室主任每周末要对实验室的电源、火源、水源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处理,解决不了的要及时上报,并做好检查纪录。进行不定期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4.对压力容器、电工、焊接、振动、噪声、高温、高压、辐射、强光闪烁及放射性物质等场所及其有关设备,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篇7: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1.实验室人员的职责

(1)实验室主任对安全全面负责。经常进行安全督察,组织安全检查,负责处理安全事故。

(2)实验员负责水、电线路、消防器材的配置和设施安全检查。

(3)各实验室的实验员负责本实验室的化学药品、水电气、门窗的开启与关闭。(4)实验员负责试剂、药品,特别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理。2.安全操作规范

(1)检测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杜绝一切违章操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登记报告。

(2)禁止用嘴、鼻直接接触试剂。使用易挥发、腐蚀性强、有毒物质必须带防护手套,并在通风橱内进行,中途不许离岗。

(3)在进行加热、加压、蒸馏等操作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现场,若因故须暂时离开,必须委托他人照看或关闭电源。

(4)各种安全设施不许随意拆卸搬动、挪作他用,保证其完好及功能正常。(5)操作人员要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和维护知识,熟悉水、电、燃气、气压钢瓶的使用常识及性能,遵守安全使用规则,精心操作。3.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

(1)化学试剂、药品中凡属易燃易爆,有毒(特别是剧毒物品)、易挥发产生有害气体的均应列为危险物品,严格分类,加强管理,专人负责。(2)建立详细帐目,帐、物相符,专人限量采购,入库检查。

(3)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单独存放,有毒物品放入专用加锁铁柜内,注意通风。

(4)剧毒物品(氰化物、砷化物等)应执行“双人双锁"保管制度

(5)领用时应严格履行登记审批手续,用多少领多少。操作室内不宜大量贮存危险物品,不许存放剧毒试剂。

4.三废处理

(1)在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中多具有腐蚀性和毒性。这类废液直接排放于下水管道将会污染环境,必须统一收集,进行有效的处理后再排放。

(2)实验室产生的废液贮存到一定数量后,集中处理。用于回收的废液的容器应分类盛装,禁止混合贮存,以免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而造成事故。

(3)沾附有害物质的滤纸、称量纸、药棉等应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处理。(4)废液中浓度高的应集中贮存,并中控室交环保部门处理;浓度低的经适当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即可排出。一切废液(物)不宜存放过长时间。(5)含菌废液消毒后处理。5.安全管理

(1)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应杜绝人身伤亡事故,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2)经常检查安全隐患,防微杜渐,出现问题及时上报,迅速认真整改。(3)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并放在具有醒目标志的地方,不得挪动,有关人员应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安全员负责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过期、失效消防器材。

(4)由实验安全员定期检查电路,防止元器件老化、损坏造成事故。移动、检修带电设备应切断电源。电路(线)电器设备故障应由专人检修。

(5)各个实验人员负责本室水、电、气、门、窗的安全,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负责并经常督促检查。

(6)苯并芘检测所用的物质由专人保管,废液集中保管理处置。实验员在操作时应有专门的工作服,并使用一次性用具。禁止穿戴工作服及其它防护用品离开苯并芘实验区。

(7)乙炔气、氩气、氮气等高压气体钢瓶存放要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8)使用电梯者要严格按照电梯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严禁把超重、超大的物件带入电梯。注意使用安全。

(9)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抢救伤亡人员,并保护现场,通知有关人员处理事故。

(10)事故发生后三日内,由当事人填写事故报告单,报科负责人。负责人及时主持召开事故分析会,对直接责任者作出处理,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以防止 类似事故发生。

篇8:茶园生产技术规程

一、基地选择、规划

1. 基地环境条件

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020-2004的要求。土壤p H值4.5~6.5之间, 有效土层60cm以上, 养分丰富且平衡, 0~45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15g/kg, 有效氮含量≥120mg/kg, 有效钾含量≥100mg/kg, 有效磷含量≥20mg/kg, 镁、锌等元素不缺, 地下水位100cm以下, 年降水量1000mm以上, 10℃以上积温>3700℃, 常年相对湿度70%以上。

2. 基地规划

基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 维护茶园生态平衡, 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 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

3. 道路和排灌系统

(1) 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 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 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大中型茶场以总部为中心, 与各区、片、块有道路相通;规模较小的茶场, 设置支道、步道和地头道。 (2) 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 做到能蓄能排, 有条件的应建立茶园节水灌溉系统。 (3) 茶园离公路20m以上。

4. 茶苗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 种苗质量符合GB11767-1989中规定的1、2级标准。

5. 茶园生态建设

(1) 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 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 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 梯壁坎边种草。 (2) 集中连片的茶园可适当种植遮荫树, 遮光率控制在20%~30%左右。 (3) 对缺丛断行严重、覆盖度低于50%的茶园, 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度。 (4) 新建茶园时, 坡度大于25℃的茶园应退茶还林还草。

6. 完善管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 记载生产过程中如农药、肥料的使用情况及其它栽培管理措施。

二、茶园种植

1. 茶园开垦

(1) 茶园开垦对应注意水土保持, 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 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2) 坡度为10~20°的缓坡地应等高开垦, 修建内倾等高梯级园地。 (3) 开垦深度在40cm以上, 在此深度内有明显障碍层 (如硬塥层、网纹层或犁底层) 的土壤应破除障碍层。

2. 设隔离沟

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

3. 条栽种植

采用单条或双条栽方式种植。种植前施足底肥, 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 底肥深度在30~40cm。种植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3cm左右, 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

三、土壤管理和施肥

1. 土壤管理

(1)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 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2) 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杂草和作物秸秆等覆盖材料应未受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3) 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 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 树冠覆盖度大, 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4) 幼龄或更新后茶园, 宜间作豆科绿肥, 培肥土壤、控制草害和防止水土流失。 (5) 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 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要求符合NY/T5020的要求。

2. 施肥

(1)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等条件, 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 实施茶园平衡施肥, 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 (2) 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 避免单纯使用化学肥料和矿物源肥料, 提倡施用茶树专用肥。 (3) 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 有机肥料中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允许含量规定。微生物肥料应符合NY/T227要求。 (4) 施用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 沟深20cm以上, 一般每亩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400kg或农家有机肥1 000~2 000kg左右, 根据土壤条件, 配合施用磷肥、钾肥和其他所需营养。追肥可结合茶树生长发育规律施用多次, 以氮肥为主, 在茶叶开采前15~30天开沟施肥, 沟深10cm左右, 追施氮肥每亩每次施用量 (纯氮计) 不超过15kg, 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60kg, 施肥后及时盖土。根据茶树生长状况, 可结合施药或单独进行, 可使用经农业部登记注册的专用叶面肥, 叶面施肥应在采摘前10天使用。

四、病虫草害防治

1. 病虫草害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方针, 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 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 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 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 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

2. 农业防治

(1) 在前作是烟草、花生、菜园等植物的地上种茶, 要采取措施预防茶苗根结线虫病的发生。 (2) 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 应选用对病虫害等抗性较强的品种。 (3) 分批、多次、及时采摘, 抑制茶小绿叶蝉、半跗线螨、茶蚜虫、绿盲蝽、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趋嫩危害的病虫害;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80cm, 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 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 (4) 秋末宜结合施基肥, 进行茶园深耕, 清除茶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 或埋入茶行间, 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 减少病虫害的来源。 (5) 加强茶园肥水管理, 增强树势, 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

3. 物理防治

(1) 人工刮除蚧类蜡壳, 摘除蓑蛾类害虫护囊, 捕杀刺蛾类幼虫, 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 (2) 采用频振杀虫灯。 (3) 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4. 生物防治

(1) 注意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草蛉、七星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食蚜蝇、寄生蝇等有益生物, 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2) 宜使用生物源农药, 如微生物农药 (BT乳剂等) 、动物源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印楝素等) 。利用以菌治虫, 用粉虱真菌制剂防治黑刺粉虱, 用白僵菌防治茶小绿叶蝉。 (3) 从外地引种时, 应按规定申请植物检疫, 不得将危险性病虫草随种苗带入。 (4) 摘除蓑蛾类害虫护囊和茶毛虫块要注意保护天敌。

5. 化学防治

(1)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 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 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要求。 (3)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 把握防治适期, 实行统防统治, 提倡合理混用农药和轮换使用农药。 (4) 严格按照GB4285、GB/T832l的要求控制施药量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5) 非生产季节宜选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矿物源农药。 (6) 茶叶的卫生指标应符合NY5017-2001的要求。

五、茶树修剪

1. 修剪方式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 培养丰产树冠, 复壮树势。

2. 重修剪和台刈后

建议使用波尔多液处理枝干, 以防制苔藓和剪口病菌感染等。

3. 覆盖度较大的茶园

每年进行茶行边缘修剪, 保持茶行间20cm左右的间隙, 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 减少病虫害发生。

六、采摘

1. 适时采摘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 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 按照茶类采摘要求, 适时采摘。

2. 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

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 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与老枝叶, 不宜捋采和抓采。

3. 选择机采

如果条件允许, 对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建议机采。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 防止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

4. 及时运送

上一篇:西安创新调研报告下一篇:土地转让协议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