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技术运用于有机农业论文

2022-04-27

[摘要]利用智慧教室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探索,已成为智慧教育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物理技术运用于有机农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技术运用于有机农业论文 篇1:

提高认识 切合实际 发展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也使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1.现代农业的定义

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其基本特征是:

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使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

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

2.现代农业的类型

现代农业一般划分为7种类型,由于外延的不确定性,划分标准有所不同。通常划分为以下7种:

2.1绿色农业 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户收入,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绿色农业”是灵活利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实践农药安全管理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生物学技术和轮耕技术等,从而保护农业环境的一种整体性概念。绿色农业大体上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农业。

2.2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间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乐。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2.3工厂化农业 工厂化是设计农业的高级层次。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

2.4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就是利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地理、气候、资源、产业基础)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本地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对优势甚至绝对优势。

2.5观光农业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农民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设施,招揽游客,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游览风景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有的国家以此作为农业综合发展的一项措施。

2.6立体农业 又称层状农业。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形式。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农业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

2.7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所谓订单农业,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避免了盲目生产。

作者:李光志 王永志

物理技术运用于有机农业论文 篇2:

基于智慧教室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 利用智慧教室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探索,已成为智慧教育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结合“植物生理学”课程特点,对基于智慧教室平台的该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从智慧教室的内涵与特征、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和智慧教室平台实施的优势三个方面,探讨了在课堂教学创新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以期改变传统“PPT+讲述”的教学现状,为“植物生理学”课程在智慧教室平台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智慧教室;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基金項目] 2019年度青海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智慧教室的‘植物生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Y201928)

[作者简介] 史国民(1984—),男,甘肃武威人,博士,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农林系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研究;何 涛(1972—),男,四川南充人,博士,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植物学研究。

在国家教育4.0时代,采用智慧教室教学平台,实现了传统课堂教学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智慧教室实现了教学环境的优化和教学资源的整合,通过建构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学习过程。基于智慧教室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1]。在我国新农科教育中,采取“智慧教室+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实施教学,对于加快我国农学教育改革与创新,培养农业拔尖创新型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慧教室的内涵与特征

(一)智慧教室的内涵

智慧教室是指为教学活动提供智慧应用服务的教室空间及其软硬件装备的总和,它是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推动下的教室信息化建设的新形态[2]。智慧教室通过空间设备变化,拉近师生距离,既可集中授课又可分组教学、研讨、展示,在教学中可以实现手机互动、教学过程录制、课程直播等功能。灵活多样的互动教学模式,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智慧教室的特征

智慧教室是一种能优化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便利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即时深度互动的新型教室。它以PST理论(教学方法—学习空间—信息技术)为基础,主要包括内容呈现(Showing)、环境管理(Manageable)、资源获取(Accessible)、即时互动(Real-time Interactive)、情境感知(Testing)五个维度[3]。智慧教室在技术层面包括扩声、视频显示、无限投屏、录播、VR技术、感知、中央控制、远程求助、电子班牌、交互协作等子系统;在教学设计层面包括教授、学习、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因素的聚合实现;在空间层面是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有机结合,能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数据延展,提供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

(三)高校智慧教室的建设

基于全国高校官方网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42所“世界一流大学”100%完成智慧教室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院校是教育改革的先锋,在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机制改革、环境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有92所院校完成智慧教室的建设,占96.4%[4]。以青海大学为例,该校共建设87间智慧教室,201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已完成智慧教室运行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构建,使智慧教学成为教育教学新常态,还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MOOC课程在智慧教室中的应用。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智慧教室开展混合式教学,为“植物生理学”混合式教学的构建提供了思路和途径。以建构主义理论和PST框架为设计原则,将学习空间、主题课程和教学模式协调关联,创新学习环境,实现学习空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图1)。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智慧教室等教学辅助平台,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植物生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对传统课堂教学与基于智慧课堂的互动式教学进行对比,从混合式教学构建的学习对象、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活动设计、考核评价体系六个方面,探索智慧教室在“植物生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学习对象。西北地方性高校有着本地生多(省内生源约占60%)、民族生多(占30%)、农村学生多等的生源特点,而且在每一个班级中学生学业起点不同,生源质量差距较大。在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表现为高分生源学生知识容量不够,教学内容深度过浅;低分生源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存在困难,不能及时理解和掌握。这就迫使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大力改革,推进混合式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得到有效提升。

2.教学目标。通过“植物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与植物生产有密切联系的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查阅参考资料,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学习内容。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极强,但又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5]。课程学习内容主要由细胞生理、代谢生理、信号转导、发育生理和逆境生理五大部分组成。该课程是植物生产的理论基础,以精准农业、绿色有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为标志的现代农业为人类提供高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迫切需要以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与调节、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理和技术为支撑。

4.環境资源。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智慧教育时代的到来,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可以打破教学时空限制,积极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移动智能终端开展自主学习和学习互动提供更多便利。资源获取的最佳途径是学习空间的建设,课堂教学中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实用性是智慧教室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学习空间的建设,整合各类学习资源,可在智慧教室一个空间里聚合展示[6]。

5.活动设计。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将BOPPPS教学模式引入混合式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创新思维[7]。

首先,在课前,教师根据“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要求,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内容的设计和学情分析,布置学习任务,并通过雨课堂将MOOC资源以及预习课件推送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其次,在课中,利用智慧教室优势资源实施教学,通过发布课堂测评和主题研讨,学生互动答题。将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分组研讨、生讲师评等方式,学生能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原理及应用。教师利用智慧教室互动功能,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各抒己见,通过不懂功能向教师反馈学习难点,教师实时进行讲解。这不但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

最后,在课后,教师通过智慧教室网络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批改作业、与学生交流等。授课结束后,基于智慧教室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教师能够更全面、客观、真实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6.教学评价。智慧教室和雨课堂评价体系记录结果丰富了课程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客观、公平地形成过程性评价及结果性评价,从而更全面、真实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教学效果做出科学评价。在基于智慧教室平台的“植物生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中,我们建立了该课程一套客观、全面的考核评价方案,评价内容、要求及各部分所占权重如表1所示。

三、基于智慧教室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优化课程内容的创新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根据“植物生理学”课程主要篇章,设计细胞生理、代谢生理、生长生理、发育生理、抗逆生理五大模块。课程内容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以知识目标为导向,以点带面,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课程内容设计中,将智慧教室教学平台、雨课堂等教学工具和MOOC课程等教学资源,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拓展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有利于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

利用智慧教室教学平台,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中着力整合现代教学资源和传统教学经验,有效地结合智慧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探究式的教学环境,让干扰课堂教学的手机成为互动课堂学习的新载体。在以往高校课程教学中,主要以“PPT+讲述”的单一模式为授课方式,课堂教学效果不好,也是打造高校“金课”的主要制约因素。在智慧教室中,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和思维空间。

(三)完善评价体系

采用智慧教室网络环境,完善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使课程教学评价更加合理。通过智慧教室和互动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全面收集和掌握教学质量的相关数据,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安排等。利用智慧教室教学过程监测及数据分析的优势,可及时掌控学习进程,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智慧教室教学工具,既建立了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机制,也推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构建了以学生的学习成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基于智慧教室的“植物生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沟通和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智慧教室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实践教学表明该模式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化了教学效果。此外,智慧教室在植物生理学课程上运用的实践经验,为该课程在智慧教室教学环境下的进一步实践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实现教育信息化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J].教育研究,2015(11):76-81.

[2]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7):5-8.

[3]黄荣怀,胡永斌,杨俊峰,等.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 开放教育研究,2012,18(2):23.

[4]王健,姚远.高校智慧教室的建设现状和应用策略研究[J].软件,2020,41(6):261-266.

[5]王小菁.植物生理学[M].第8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6]赵延燕.融媒体环境下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4):63-64.

[7]张建勋,朱琳.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J].教法与学法,2016(11):25-28.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lant Physiology Blend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Smart

Classroom Platform

SHI Guo-min1,3,XIONG Hui-yan1, JU Xiu-ting1,3, TANG Nan1,3, HE Tao2,3

(1.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lege,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16,China; 2. School of Ecol-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16,China; 3.Key Laboratory of Ornamental Plants and Horticulture of Qinghai Province, Xining, Qinghai 810016,China)

Key words: Plant physiology; Smart Classroom; Blended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作者:史国民 熊辉岩 巨秀婷 唐楠 何涛

物理技术运用于有机农业论文 篇3:

中国与荷兰农业合作发展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摘要 对中国和荷兰的农业发展特点进行比较,荷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高,设施农业、温室农业发达,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体系健全,但也面临国内资源和市场狭小的问题;中国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也需要突破规模经济效应不显著、农业科技贡献率低等瓶颈。指出中荷两国农业合作发展路径包括投资合作、贸易合作、活动交流、共建平台、区域创新等,中国在提高合作效率上应因地制宜的选择投资项目,将投资基点放在市场,提高现代科技与科学管理水平,注重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 荷兰;中荷农业;农业合作;农业投资

Key words Netherlands;China-Netherlands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cooperation;Agricultural investment

荷兰在农业及农业技术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也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是中国进入欧盟的门户,深化农业合作,双向开放市场对中荷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中荷双方签署了城乡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合作协议,荷兰在现代农业科技、教育、科研、企业和产业发展方面管理优势突出,中国则具有城乡发展、耕读文化、资源、传统、消费和市场方面的后发优势,因此,全面分析中国和荷兰农业发展中存在問题与农业投资的风险与机遇,结合两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两国农业合作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合作路径。

1 中国与荷兰农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1.1 中国农业发展的优势

中国农业资源多样化,劳动力资源优势显著,出口商品价格相对较低,政府在农业领域的投入逐年加大,农业发展呈现出稳步前进的良好态势。中国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多样,农产品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多样化需求[1]。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中国的农副产品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从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来看,中国对农业相关资金投入总量不断增加,增幅加快,比重显著提高。“十三五”规划中也着重强调要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和补贴资金的支持,将投入3.4万亿元发展建设,投入1.7万亿元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在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产品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成为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新动能[2]。

1.2 中国农业发展的劣势

中国农业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不显著,农业科研投入水平较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中国农业经济规模效应不显著,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快速增加,但质量良莠不齐,组织带动效应不明显。农户、企业、市场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相当数量的企业与农户处于不稳定、不规范的联结状态。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也较低。2017年,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5%,而发达国家这一比率一般在70%~80%,德国、英国、法国等则超过了90%。2016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率达到65.2%,但与发达国家生产全程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状况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农业发展方式粗放,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大量使用来提高产量,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肥力降低,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1.3 荷兰农业发展的特点与优势

1.3.1 集约化、规模化、高出口、高创汇。荷兰农业人口与耕地占世界农业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分别为0.02%和0.07%,但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3]。荷兰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较高,产业结构相对优化,荷兰农业增加值占经济增加值的比重已降到2%,农业科技贡献率高达80%。另外,荷兰种植业、畜牧业、园艺业农场平均规模在16 hm2,较大规模的连片农场适合采用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规模效益显著。荷兰每年农产品净出口值超过130亿美元,占据世界农产品贸易市场份额的一成。2016年,荷兰农业出口值940亿欧元,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全球第一。

1.3.2

温室农业、设施农业独具生命力。荷兰玻璃温室面积约占世界温室总面积的25%,其中,花卉生产占60%,果蔬类作物生产占40%[4]。温室设施齐备,计算机全程调控生产环节,包括供暖、通风、降温、灌溉、施肥、喷药、土壤消毒、采摘、监测等,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实现作物高产、高质。荷兰无土栽培比例高达80%,设施园艺的无土栽培比例则达到90%,设施农业的普及使化肥农药的使用比例大幅减少,物理和生物防控比例一般在60%~80%。

1.3.3 产业链各环节职责分工明确,分销模式高效。荷兰农业从种苗培育、生产种植、服务供给、产品收购、分拣包装、销售运输等,各环节分工明确,协作效率较高。荷兰农产品分销主要采取拍卖、农民合作社集体议价、一体化集团内部收购等模式,拍卖方式最具特色,如荷兰花卉80%的出口额依托拍卖市场进行交易。

1.3.4 良好的农业融资环境。荷兰为解决农民融资问题,构建了农民合作金融制度,建立了农业担保基金,设立了农业安全基金。农民合作银行主要为社员提供信贷支持和各类金融服务,政府一般不干预银行的经营活动。目前,荷兰农民90%以上信贷来源于农民合作银行[5]。农业担保基金对需要拓展业务的农户给予担保信贷支持。农业安全基金对受灾害而经营困难的农户施以帮助,有效地提高了农户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

1.3.5 先进的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体系。荷兰网络化的农业知识体系为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荷兰农渔部对面向农民的社会经济推广和技术经济推广提供相应的资助,并依托农业示范项目推进科技知识的迅速传播和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

1.4 荷兰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相对饱和,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大田作物种植和生产的比较优势降低,政府和企业生产者更青睐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土地供给有限,荷兰政府对土地利用有严格的限制,将城市区、工业区、基建设施划分为红色区域,而农业区、自然保护区则划为绿色区域,严禁红区对绿区用地的侵占,以此来保护耕地,维护农业对保护生态环境与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土地资源与市场的狭小,迫使荷兰很多企业将农业生产和基地转移到了国外。荷兰农业生产的高度集约化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农产品高质高产与水、土壤、空气环境安全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引起重视。

2 中荷农业合作发展的投资环境

2.1 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已进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农业对外合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促进农业对外合作意见、农业对外合作规划等文件的发布进一步助推农业国际化发展。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也为农业对外合作打开了新的格局。

2.1.1 农业“引进来”。

在“引进来”方面,通过在绿色农业、有机农业、食品安全等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广泛合作,引进了农业种质资源、生产技术、农机设施和管理方式,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合作极大缩短了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时间,研发经费大幅降低。在农业利用外资方面,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农业平均利用外资规模在发展中国家中占第一位,达到22亿美元[6]。但目前农业利用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及初级加工业,涉及高新技术农业的引资规模较小,农业利用外资的资金率较低,从1997—2013年,农业领域的外商投资实际到位率为50.61%,普遍低于同期的第二、三产业。

2.1.2 农业“走出去”。

在“走出去”方面,2016年,农业对外投资存量超过1 800亿元,对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00个,设立的农业类企业达到1 300多家。在全球亚、非、美、欧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与60多个农业领域的投资合作组织建立起联系,农业技术和产品扩散范围不断扩大[7]。农业对外投资的方式以半合作、半市场化和政府间的合作为主,投资形式多元化,包括租赁土地、技术援助、产业开发、生产栽培、劳务合作等。在农业对外投资方面,2016年中国农林牧渔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48.9亿美元,其中农业29.5%,林业18.6%,渔业11.4%;农林牧渔对外直接投资流量32.9亿美元,同比上升27.8%。

目前,农业对外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附加价值与技术含量偏低的传统领域,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推广体系不完善,发展层次较低,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与跨国投资企业直接竞争的能力。在农业国际合作项目发展上缺乏整体规划,农业对外投资的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技术、金融、税收等相關政策指导性不强。

2.2 荷兰农业投资环境

荷兰素有“欧洲门户”之称,不仅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发达的商业体系和高效的政府服务、便捷的物流网络、独特的税收优惠和包容的多元文化,还有良好的投融资机制。

2.2.1 对外贸易占据重要的经济地位。

荷兰对外投资政策总体上较为宽松和自由,基本没有限制,企业可根据市场和行业状况,自主决定其对外投资方向和策略。2010年,荷兰政府出台“九个优先领域发展战略”,鼓励包括农业和食品、园艺、创意、高技术等领域的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和贸易往来[8]。作为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2017年荷兰农产品出口额917亿欧元,进口额达626亿欧元,分别同比增长7.25%、9.00%。荷兰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园艺(91亿欧元)、乳制品(89亿欧元)、肉类(83亿欧元)、蔬菜(67亿欧元)和水果(54亿欧元)等。

2.2.2 农业国际化的市场体系。

荷兰经济具有强烈的国际导向,对国际市场的敏感度很高。欧洲一体化后内部贸易壁垒消除,荷兰农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开始拓展欧洲国际市场,利用发达的道路系统和公共运输网络,扩大农产品的進出口规模,使荷兰成为欧洲农产品分销中心[9]。依托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港的航运优势,荷兰温室产品得以在2天内运输到欧亚及北美的国家和地区,荷兰50%~90%的温室产品用于出口,温室蔬菜产量的86%销往全球各地,蔬菜良种繁育的领先技术也使其成为世界四大蔬菜种子出口国之一。

2.2.3 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荷兰政府鼓励自由贸易和对外投资政策。对外经贸特别注重发展同中国的经济联系。荷兰对来自非欧盟的产品实行许可证制度,包括一些农产品在内需要中央进出口管理局发放进口许可证。技术卫生安全标准则与欧盟实行共同标准。

3 中荷农业合作发展的关键问题

3.1 着力高精尖新项目

致力于投资、打造品种新特优,技术高精尖的项目。例如,大力发展花卉蔬菜园艺业项目,引进荷兰核心现代化栽培技术、温室环境自动化控制、水肥灌溉及监测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先进技术以及配套的硬件体系,促使中国温室农业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10],实现温室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农产品的优质高产。另外,引进包装、加工等环节的环保材料与智能设备也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2 聚焦农业技术研发

围绕中荷农业领域相关合作,聘请国内外技术人才,构建强大的核心技术支持,推动技术研发、种苗培育、生产种植、产品流通环节的一体化发展。形成良种繁育体系,引进各种性状优良的单株,根据繁育状况与市场潜力进行优选栽培,促进品种推广;在生产种植方面,引进温室技术、生物防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在流通环节,研发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依托高端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和附加值。

3.3 注重投资品牌建设

中国农业发展中,提升农产品价值是核心,品牌和市场建设则是关键。在投资农业过程中,应加大对品牌的投资力度,减少投资面临的多重风险,提高产品的市场化水平,保障资本投资的良性循环[11]。注重品牌建设,也有助于将农产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

3.4 关注市场发展趋势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农业投资机遇不断增加。但农业投资周期较长,资本短期难见收益。农业投资过程中,应具有投资未来的理念,把握市场发展趋势与开发潜力,选择具体投资项目时,加强与具有未来发展潜力和市场机会的企业合作,抢占市场先机。

3.5 善于整合行业资源

国家针对农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农业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农业投资项目的快速发展要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对农业投资方向与发展策略进行详细规划,整合科技、文化资源,拓宽农业发展思路,提高农业投资附加值,有效把控农业投资的关键点,降低投资风险,获得可持续的投资收益。

4 中荷农业合作发展的主要路径

中国农业企业发展有些共性问题,如资金需求庞大、经营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等。农业领域投资蕴藏很多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很大挑战。与荷兰农业开展合作,应带动农业企业从农产品初加工向品牌创建、渠道拓展、产品增值方向转型,提升企业科技水平与管理能力。通过投资与服务,加快农业产业的集约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扶持一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在细分市场做大做强,以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行业整合。在打造农业民族品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食品安全等方面开创新局面。基于此,中荷农业合作发展可采取以下主要路径。

4.1 投资合作

通过项目投资与技术引进增进双向合作空间。中国农业开发的良好收益吸引大批荷兰农业企业来华投资,寻求发展机遇。中国与荷兰农业、食品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可将投资领域从种植、养殖、初加工等拓展到都市园艺、苗种繁育、生物科技、销售物流等环节。通过项目投资,进一步提升中国农业在植物苗种培育、生物肥料、温室技术、生物防治、保鲜包装等领域的技术水平。投资合作一般在两国企业间展开,依托各自资源优势与投资软硬件环境,合作项目既能为投资企业带来良好回报,也可以为地区增加税收、产业延伸做出贡献,以实现合作共赢为目的。

4.2 贸易合作

通过对外贸易开展深度合作。中荷两国农产品贸易额逐年增加,两国在种植业、畜牧业等相关农业产业领域贸易增长迅速,客观分析双方贸易商品、贸易主体、贸易方式和合作模式,展开一系列深度合作,实现中国农业产业素质、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的共同提高。贸易合作效率较高,尤其两国同类产品的互补型企业采取贸易合作可以促进同业竞争与发展[12]。

4.3 交流合作

通过开展农业领域的专题论坛、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的活动,增进中荷两国农业交流与合作,加深相互了解,拓宽合作渠道。这种交流合作最为常见,也便于组织开展。如农业贸易、投资、科技创新合作研讨会、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现代农业示范、科技研发、科普教育交流会等。以展会与专题论坛的形式,宣传和推介先进的农业技术与农业管理模式,探讨两国农业领域的合作空间与机遇,为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4.4 平台共建

中国农业企业可以利用政府扶持农业的政策和优势资源吸引荷方企业来华共建农业合作平台。积极搭建现代农业示范中心、中荷农业交流合作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基地、农业国际创新园等合作平台,打造吸引知名企业入驻的软硬件条件。依托各地区位优势、农业资源优势、政策环境,重点建设设施农业、温室农业、有机农业等产业,积极引进生物育种企业,考虑投资建设大型的中荷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技术孵化园区,推动双方合作的深度发展,衍生出众多合作项目。

4.5 重点区域合作

中国各区域农业发展产业基础与市场环境具有很大差异。与荷兰农业开展合作,应侧重区域农业资源与发展优势的挖掘,如沿海地区农业资源资源与生态环境多样、现代农业技术适用强、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可以重点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都市园艺农业与现代农业服务项目的合作。引进荷兰先进的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将荷兰高度自动化的加工设备和包装技术运用于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农业生产资料产业与农业销售物流领域开展农业技术贸易服务合作的空间较为广阔。在其他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引进荷兰的优良品种和新技术,建立种养殖生产基地,从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5 提高中荷农业合作发展效率的对策

荷兰现代农业及相关领域的发展为中国发展高效集约化农业提供了思路和经验,结合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水平、生产装备、组织化程度等的实际,在与荷兰企业、机构开展合作或进行投资时,应注重提高投资效率。

5.1 因地制宜地选择投资项目

荷兰发展高效农业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中国农业发展不能照搬荷兰的经验,要充分利用国内农业优势区域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及在工业、信息、科技、现代物流方面的比较优势,支持农业发展。加强对农业创新技术的投资力度,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投资项目,吸引知名工商企业投资现代农业、设施农业领域,促进现代农业核心技术可持续快速发展。

5.2 投资的基点应放在市场

中国农业经营效益相对较低,农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承担农业生产风险的能力很弱。现代农业的发展最终要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农民收入的普遍增长,同时作为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和投资项目支持。选择设施农业、集约化农业项目进行投资,应做好产业结构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建立保障体系,培育现代农业市场,提高农业科研投入,提升投资企业经营效益与投资回报。

5.3 提高现代科技与科学管理水平

荷兰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广泛应用的现代科技。荷兰现代农业高度集约化的生产运作模式和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为农业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农业发展需要在政府宏观调控层面和微观行业管理层面进行调整和改進,一方面,引进荷兰温室农业、设施农业领域的投资项目,需要加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推进高新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教兴农和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劳动生产者综合素质,引进紧缺的生物科技工程人才和专业化管理人才。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带头引领作用,通过培养现代农业人才队伍提高农业领域投资的科学管理水平与投资效率。

5.4 注重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

荷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农业投资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13]。通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将分散的农户、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对接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生产种植、加工包装、冷链运输、物流仓储等纵向环节上提高专业化水平和企业或全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生产环节,建立农业生产技术操作规范,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实施生物防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在农产品采收、加工、包装、保鲜等环节建立质量检验检测标准,实现各流程的科学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农产品冷链运输方面,通过生鲜产品保鲜技术的研发和冷链设备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和产品附加价值。在市场开发建设方面,进一步投资建设优质种苗繁育示范园、温室农业科技园、生态休闲农业园、都市农业示范园等特色农业园区,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汉成,夏亚华.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49.

[2] 王雯慧.权威解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J].中国农村科技,2017(2):20-23.

[3] 吴枚烜,赵敏娟,霍学喜,等.荷兰农业产业发展新动态:知识集约驱动产业创新升级[J].世界农业,2016(9):41-44.

[4] 王小琼.农业设施结构与材料[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0.

[5] 陈三林.荷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J].世界农业,2017(7):151-155.

[6] 罗婧.中国农业利用FDI研究[J].世界农业,2017(2):177-183.

[7] 常理.农业技术走出去 中国粮食香全球[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7(6):58-59.

[8] 中国驻荷兰使馆经商参处.荷兰优先行业发展的目标和政策[J].中国经贸,2013(3):5.

[9] 卢辞.从荷兰装备农业看现代农业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4):17-21.

[10] 黄丹枫,张凯.借鉴荷兰经验,发展都市园艺[J].长江蔬菜,2012(14):1-6.

[11] 李明利.投资农业需要把握的“5个关键点”[J].中国畜牧业,2015(3):84-85.

[12] 张玉兰,姜雪忠.ECFA下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合作发展的路径分析:以江苏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1):165-172.

[13] 徐良,王凯荣,郑丹.荷兰农业品牌塑造对中国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0):173-175.

作者:包乌兰托亚 郑丹

上一篇: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论文下一篇:非营利组织中的管理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