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血吸虫病防治 提高疫区群众健康水平

2024-06-25

加强血吸虫病防治 提高疫区群众健康水平(通用4篇)

篇1:加强血吸虫病防治 提高疫区群众健康水平

加强血吸虫病防治 提高疫区群众健康水平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第8期 ——社会发展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据史料记载,血吸虫病在我省流行至少已有2100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疫区干部群众,同血吸虫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巨大成绩。全省累计灭螺面积570万亩,治愈病人250多万人。特别是上世纪末在连续遭受洪涝灾害造成疫情反复的严峻形势下,省委、省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工作卓有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血防工作当作大事来抓,解决血防重大问题。建立了省血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述职制度,定期检查、及时通报各成员单位职责执行情况,经常交流工作信息,年终述职评议。各地将血防工作纳入地方政府任期目标管理重要内容,省政府每年与市州政府签订责任书,确保防治任务按期完成。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综合防治保障。省政府将血防资金作为一项重要公共财政支出,给予重点保障。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优先落实血防配套经费。各部门积极主动争取中央项目和经费支持,有力地保障了疫区血防工作的开展。

(三)整合各方力量,全面实施综合治理。坚持“按水系、分片块,先上游、后下游,区域同步治理”的原则,全面实施综合治理。全省12个重疫区县(市)积极开展血防综合治理示范片建设;省直11个部门分别在重疫区的11个村建立了血防联系点,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同时抓住国务院血防办在汉川市开展河滩禁牧、以机代牛试点的机遇,大力实施传染源控制项目,在重疫区开展“一建三改”、群众饮水安全等工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每年还组织疫区群众开展工程灭螺,仅2005年全省就改造钉螺面积7.1万亩。

(四)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救治晚血病人。省政府连续3年把免费救治晚血病人作为为全省人民办好的实事之一,安排专项资金,科学实施救治。2004、2005两年,全省共投入救治经费5177.1万元,救治的晚血病人10157人,救治有效率96.8%。今年,省政府继续安排2500万元,对核查确认的5150名晚血病人进行科学治疗。

(五)深化机构改革,健全综合防控体系。按照“防治分离、精干高效、养事不养人”的原则,以建立管理有序、体系完备、反应迅速、高效精干、防治有力的血防队伍为目标,不断深化血防管理体制改革,将血防行政管理职能纳入卫生行政管理系列,预防工作纳入了公共卫生体系。为解决血防人员的后顾之忧,还明确了血防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优惠政策。

由于我省自然环境特殊,血吸虫病防治任务艰巨、传染源控制较难,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在当前,要以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为契机,认真贯彻全国血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力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全国血防工作会议明确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防策略,提出血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防治思路。认真落实传染源控制的各项措施,一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和无害化厕所建设,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生粪下水、下田;二是要认真实施洲滩禁牧、家畜圈养、替代养殖等项目,减轻危害,降低耕牛感染率;三是要大力实施农机推广项目,尽量减少疫区家畜;四是要对病人和病畜进行同步查治,特别要加强对渔民和水上作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并把管好人畜粪便作为治理农村卫生环境的重点工作,有效控制传染源。

(二)大力推进重疫区“整县推进、综合治理”工作。按照国务院血防领导小组提出的以重疫区为工作重点的要求,从今年起,我省以12个重疫区县(市、区)为突破口,对血吸虫病进行集中防治。一是通过开展耕牛查治、河滩禁牧、以机代牛、改厕建沼气等,有效控制和处理人畜粪便,有效控制耕牛传染源。二是通过实施河流综合整治、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控制钉螺从垸外向垸内扩散。三是通过开展兴林抑螺和重点防护林建设,推广林间套种益母草新技术,降低钉螺密度。四是通过开展查灭螺、查治病和健康教育,控制感染率,提高群众血防意识。五是结合土地整理和乡村道路建设,压缩钉螺面积。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12个重疫区均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疫区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三)实施血防综合治理项目。国家农业、水利、林业血防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即将下达,我省有36个疫区县(市、区)已纳入国家项目范围。积极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一是配合做好农业血防项目。主要是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进行“水改旱”,减少耕牛,并实行家畜圈养和病畜检查治疗;结合农田节水灌溉项目进行沟渠硬化,结合养殖业结构调整开挖渔池,并大力进行厕所和沼气池建设,有效控制家畜感染。二是配合做好水利血防项目。主要是结合人畜饮水和微型水利项目等,实施山区和独立水系地区的沟渠硬化、涵闸改造;结合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加大对富河、陆水河、四湖西干渠、汉北河、通顺河等流域综合整治力度,有效控制钉螺扩散。三是配合做好林业血防项目。主要是在湖沼型地区实施兴林抑螺工程;在山丘型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结合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螺情监测项目,建设防止钉螺扩散的设施,以有效整治钉螺孳生环境。通过实施血防综合治理项目,使我省钉螺面积、人畜感染率明显下降。

(四)继续实施晚血病人免费救治,使病人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加强技术指导和治疗后的跟踪服务,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和救治效果,使救治有效率达到95%以上,临床治愈人数占当年晚血病人总数的20%以上,新增晚血病人控制在18%以内。同时,加强督办检查和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并协调民政部门落实病人救治期间的生活补助,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

(五)强化血防知识宣传。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宣传做好血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疫区各级党委、政府应将防治血吸虫病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动员群众改造环境,查螺灭螺;结合典型示范,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和养殖习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管好家畜。注重对中小学生血防知识宣传,组织开展中小学血防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将血防知识列入考试范围,并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对学校血防健康教育的专项督察,减少中小学生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

(六)加强血防科研工作。血防工作要取得突破,科技是关键。我们将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突破难点,联合攻关。围绕血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科技、卫生方面的优势科技力量,加大经费投入,实行联合攻关,力争在预防疫苗、灭螺治病药物和防治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为血防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推广应用,提高水平。对已经研究出来的血防新科技、新成果,要加大现场应用推广力度,引进国内外的先进防治技术,加强血防人员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三是深入基层,科学引导。要求各级血防专业机构预防人员要积极深入到血防工作第一线,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开展综合防治科学评估,引导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科学防治,促进血防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七)依法开展血吸虫病防治。一是健全法规。国务院《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已于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我们将结合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认真组织修订《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尽早报请省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二是依法行政。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重大公共卫生应急处理条例》、《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防治,依法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加强督查。建立和完善血防监督机制,经常组织对各地血防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健全血防工作监督体系,确保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篇2:加强血吸虫病防治 提高疫区群众健康水平

1 设置清洁饮水池, 确保饮水卫生

感染寄生虫常常是因羊群到被寄生虫污染的水源饮水, 有些中间宿主还生存于水中。因此, 不良的饮水往往是寄生虫病的感染源。羊的饮水最好是自来水和井水等地下水, 其次是流动的河水。注意不要使用不流动的池塘、坑、沼泽地、稻田、小溪和水渠等处的水源作为羊的饮水。放牧地要按地势、地形和一定面积设置饮水池, 并定期消毒清洗饮水池, 切断寄生虫水媒感染渠道。

2 加强草料管理, 确保草料安全

首先要保证羊只日粮的足量供给和全价营养, 充分发挥机体的抗病能力。其次加强管理, 保管好饲料, 防止被污染。不要放牧日出以前的露水草, 不要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放牧或饮水, 也不要到这些地方割青草喂羊。

3 保持圈舍卫生, 消除环境污染源

羊舍应保持干燥、光线充足, 通风良好;饲养密度要合理, 防止过于拥挤;羊舍和运动场应勤打扫、勤换垫料, 定期消毒;垃圾和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处理。

4 严格按要求做好驱虫

寄生虫病和传染病一样, 治疗时花费较大, 且有些寄生虫病治愈很不容易, 甚至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 要减少羊寄生虫病造成的损失, 关键是根据本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 加大对寄生虫病预防的投入, 在寄生虫发病季节到来之前, 合理使用药物, 对羊只进行驱虫预防, 以防止发病。

一是定期驱虫应把握的时机和方法:一是羊体内寄生虫预防驱虫, 坚持每年春天3-4月份和初冬10-11月份2次全群集中驱虫, 保证羊只的增膘复壮和安全越冬。此外, 在水草丰茂前的6-7月加强用药1次, 保证有效地控制寄生虫对羊只的危害。

二是羊体外寄生虫预防驱虫, 体外寄生虫主要防制疥螨、痒螨、蚤、蜱等。健康羊只可在每年3-4月份和10-11月份进行2次药浴;对个别患病羊只, 用高于全群药浴浓度的药液及时处理, 使其不至传染全群。

三是对转群前、分娩前后、配种前和断奶时的羊只也要进行预防驱虫。配种前驱虫, 有利于母羊怀胎和防止寄生虫引起流产;分娩前驱虫, 注意用药计量准确, 一般按常用量的2/3给药, 产前15~20 d、产后21~28 d各驱虫1次;断奶时驱虫一般在断奶前后20 d各驱虫1次;种公畜在4、6、8、10月份各驱虫1次。

5 合理有效地使用驱虫药, 切忌贪图便宜购买使用假劣驱虫药

在组织大规模定期性驱虫、杀虫工作时, 应先作小群试验, 在取得经验之后, 再全面开展, 确保群体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并提高驱虫效果。在选择药物时, 应考虑安全有效、成本低廉和使用方便。体内驱虫用药前要停食或早晨空腹投药, 用药时饮水中加速溶多维, 减少应激。对患病的羊只可暂不驱虫, 待康复后再驱虫。特别提醒广大羊场业主要注意到信誉好的药店购买有效成份含量充足的正规品牌驱虫药产品。否则, 造成误诊, 贻误病情。久治不愈, 不仅增大医疗成本, 而且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在生产实践中, 许多羊场业主因贪图便宜, 购买了劣质驱虫药, 影响驱虫效果, 造成误诊, 致使羊群寄生虫泛滥, 甚至全群死亡, 经济损惨重。在生产实践中, 我们观察到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凡全群死亡造成全场倒闭的, 许多是因为寄生虫病未防治好所致。

6 加强对患寄生虫病羊只的治疗

对患病羊进行治疗, 可使病羊尽快恢复健康, 将虫体驱出体外, 抑制寄生虫的繁殖, 杀死病原体, 防止病源扩散。羊患寄生虫病主要表现消瘦、贫血、黄疸、水肿、营养不良、发育受阻和消化障碍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症状, 结合流行病学和尸体剖检变化一般可做出初步诊断, 必要时可使用实验室诊断的方法, 检查粪便中的虫卵和幼虫, 以便确诊。治疗时, 根据羊的体质、病情和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等, 采取不同的方法及早进行驱虫和杀虫, 要在对症治疗、加强护理、提高病羊抵抗力的基础上, 应用各种驱虫或杀虫药物。另外, 对于某些直接接触感染的寄生虫病, 还应将病畜进行隔离治疗。

7 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篇3:加强血吸虫病防治 提高疫区群众健康水平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中要求取得明显成效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是指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内容包括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防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等,其最终目标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使大家都能公平的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实现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的目标。

针对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开展,我们就此对某县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开展现状

2009年7月,国家出台了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到2013年4月,扩展细化到11类,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中最基础和核心的部分,该项工作与人民群众健康利益密切相关,成为基本的民生问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县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开展,依据《省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方案》意见,逐步加强了本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管理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到强化宣传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建立考核制度,强化绩效考核等项具体工作的有效开展,即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印发了《本县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本县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本县健康教育工作项目方案》等13个工作方案和项目考核方案,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纳入年度卫生工作目标责任状考核管理,明确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工作目标等,宣传培训上,利用有线电视、标语、宣传栏、宣传单、入户宣传等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并强化培训和指导等,还制定了本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细化、量化考核标准,严格实行绩效考核和督导检查,促进了该项工作均衡、健康、有序开展,到2012年底,该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情况为:辖区内人口数:296218,

建立档案室、档案数:154026,老年人体检数:15404,管理高血压病人数:13613,管理糖尿病病人数:5840,发放健康资料数:380000,随访高血压患者:55601人,糖尿病病人:22720人;设宣传栏:123个,宣传挂图:1000张;产妇建档数:1623人,建档率100%。0-1岁儿童建档数1621人,建档率100%。

2 该县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需重视的几个问题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最终实现人口全覆盖、服务全方位、社会全响应,将是一项长期的奋斗目标,根据该县这项工作的开展,属于初期阶段,目前应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为:

2.1 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差距。由于社会经济和保健水平上存在的差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必然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渐进过程,具有长期性,但更存在一定的紧迫性,为此,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克服认识不足的问题,并且面对问题和困难,需要加强调研,创新举措,主动积极,加大力度,充分提高各部门、各单位对该项工作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提升进展效果。

2.2 运行管理上存在的差距。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这一机制包括明确的年度目标、协调的各方联动、及时足额的经济保障、有效的管理手段以及规范的绩效考核办法等项环节,由于该项工作属于初级阶段,一些环节还尚薄弱,如各方协调联动环节,一方面部门间协调联动不够,如建立居民信息平台时需要公安、卫生、计生、统计、社区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参与,但尚存在各自的信息平台缺少整合,不能共享,各部门工作配合上缺乏互动。二是医疗卫生机构之间联动不够,医疗单位的医疗资源各自所有,相对独立,医院与社会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该项工作的职能不完全明确和具体,很大一部分工作仍然由各医院承担,势必造成深入社区、细化、程序化的工作环节不到位,建立系统的健康档案工作存在人力上、信息上和服务上的许多不足。三是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居民间缺少联动,宣传不到位,居民认知度低,互动性差。

2.3 服务能力上的差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专业人员的要求很高,因此服务能力问题也是一方面因素,目前,该县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由于专业人员少,机构设置有限,大部分工作由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承担,具体工作中存在人员少、基层人员业务能力有限等实际问题,成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深入推进的制约因素。

3 加快“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扎实推进并落实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着力解决城乡居民最切实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为此建议----

3.1 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组织保障。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为更好地强化部门协作,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卫生、财政、人口、计生、公安、社区、媒体等部门的信息通报和交流协作,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和任务,形成多轮驱动、合作互动的良好工作格局,即制定总体目标,分解重点任务,全面落实责任,在各部门间、各医疗单位间建立共享互通的信息平台,实现管理动态化。

3.2 预算服务经费,落实经费保障。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纯公共产品,需要公共财政的有力保障,该县在开展此项工作中,财力保障上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我们认为要更好地开展好工作,必须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这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的重要前提,财政部门应建立足额年度项目经费年度预算,并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以便更好地落实服务项目,逐步将此项工作深入开展起来。

3.3 提高服务能力,落实基础保障。

全面提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大服务主体的能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一是增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力和应急能力,加大投入保障服务。二是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充实力量,增强服务能力,解决后顾之忧。三是创新服务模式,改進服务质量等,切实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加有效落实。

3.4 强化服务项目指导,落实业务保障。

篇4:加强血吸虫病防治 提高疫区群众健康水平

关键词:素质教育;健康水平;教学改革

体育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身体锻炼和游戏,而是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加强学生社会合作的能力。

一、学生的身体健康现状

在2008年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辽宁省平均及格率为75%。我校学生的及格率略高于平均水平,但男生肥胖率由去年的24.25%提高到28.29%,女生在形体比例上控制较好,但在力量和爆发力测试方面不及格率达到29.30%。在对本市30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59.59%的学生在体育课外没有参加任何体育运动,28.5%的学生认为在体育课上运动量明显不够,有85.4%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锻炼。这说明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还是很清楚的,但是学习的压力、没有较好的场地和专业指导以及个人缺乏主动锻炼意识等方面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另外,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没有建立起运动兴趣是阻碍运动的主要因素,这和我校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体育教师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以及课堂结构设计不合理有关。

二、体育素质教育现存的问题

1.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

体育教学在很多学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排除校领导观念方面的因素,体育教师自身努力不够也是主要原因。目前,很多教师安于现状、工作热情不高、创新能力不够,这些都制约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运动兴趣的建立,所以必须加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感、紧迫感、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发挥好体育工作的主导作用,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更高、更广泛的要求。

2.没有进行因材施教,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有些学生先天身体素质较差,运动激情不高,对于他们不能简单地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次、分内容的教学,使他们的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运动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达到自身运动极限,实现全面发展。

3.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不能落到实处

很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测试后,没有进行数据分析,无法了解本校学生的不足,体育课上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使体质检测和体育教学脱节。在课外活动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专业体育教师参与较少,使课外活动无法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普及体育的作用。

三、以学生为根本,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要制定一套可行性的奖罚制度,在专业素质、备课和授课能力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定期评比,以提高进教师的工作热情。一堂好的体育课不仅能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热爱体育、热爱生活。相反,消极的体育课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同时也会使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敷衍了事的学习风气。所以,师德、师风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2.建立多项目、多层次体育课程体系

虽然很多学校已经采取了分项教学体制,但在实际的运行中,很多学生因为过多的限制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在相同项目中,教学内容相同、考核标准一致,使得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完不成”。这种教学模式打击了先天身体素质较差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将考核标准与学生身体条件及原有运动基础相联系,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够对学生的进步和提高进行鼓励,从而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使各层次学生均能有较好的发展。

3.扶持学生组建各种体育协会和课外体育活动

我校学生自发组建了各種体育协会,虽然收费很低,但参加人数还是很少,坚持锻炼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相关部门应选派各项目骨干教师进行协会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并定期评比。对于参加的学生也应该建立公开评分体系,促进和鼓励学生组建各项体育协会,并在场地和设施上给予大力支持,让学生自主制定规章制度。协会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吸收会员,并进行比赛和实践,这不仅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使校园体育运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4.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是尊重、发挥和完善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从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让学生按照个人爱好自选体育课、鼓励学生组建和参加体育协会等方面来看,这都是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促进他们体育习惯的形成,实现自主运动和终身体育的目标。

上一篇:龙门石窟游记作文500字五年级精选素材下一篇:2017年贵州省百万公众网络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