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思想体会

2024-07-03

办学思想体会(精选6篇)

篇1:办学思想体会

学习《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心得体会

我认真研读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朱永新同志主编的《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通过学习原文、细致研究名家的办学思想,治校方法,我发现他们虽然各有各的不同校情,但科研兴教的现代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的治校策略、严而不死的教育管理、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等方面的办学思想是一致的。从书中,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震颤。这是一本十分难得的好书,值得校长们一读。

在学校发展的诸要素中,关键所在是作为学校灵魂的校长,唯有优秀的校长,才能为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宽阔的舞台,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高万祥校长追求“让全体师生在校园里过得更好、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的境界;看到了刘京海校长“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功”而常常忘了到幼儿园接自己的孩子;看到了李金初校长怎样大胆改革、精心选择,使学校很快发展成为“不是重点的重点”;看到韦力校长在41年的治校生涯中如何精心“编织人才的摇篮”,听到他那“体现我生命价值的岗位是教育,是校长工作。人若有来生,来生我还干这一行”的肺腑之言;看到冯恩洪校长如何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而孜孜不倦地“探索明天的教育”;看到丁浩生校长对校长是“家”不是“官”,是“家”不是“匠”,是“家”不是“神”,是“家”不是“商”的精辟论述;也看到了邱济隆校长站在教育思想的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大手笔。在这本书中,每一位校长都有一串动人的故事;每一篇文章都闪烁着校长们教育新思想的光芒;每一段文字都给我们留下深深的思考和启迪。

“校长是教师的教师,他应该是一所学校中最有学问的人,他更应该是一位道德高尚并富于人格挽救魅力的人。一位优秀校长的人格应该是高山仰止无法估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会日益清晰地化作一座永远值得怀念的人格丰碑,化作永远滋润校园的美好的精神营养。”这是张家港市第一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高万祥写在卷首的一段话,他是这样说的,更是去样追求的,多么这憾人心魄啊!“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管理水平是办学的关键。”这是北京市四中邱济隆校长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学校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办学指导思想,简朴的语言道出了当今学校教育工作的真谛,尤其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秘诀。细细品味其中所蕴含的哲理,令我辈要为之孜孜以求一生一世,学习、探索一辈子。“因这有自觉,校长就成为有心人,全心全意投入,重视积累实践的感受和经验,借助教育理论、管理理论的学习。以先进理论为指导武器,观察实际,总结实践经验,向同行学习,一步一步把自己武装起来,充实、丰富起来,从自发走向自觉,动态地使自己的素质修养适应办学要求,这恐怕是校长成长走向成功之路。”这是天津一中校长韦力积41年创业实践得出的一条结论,字字掷地有声,句句撞击心扉。

通过细读每篇文章,一方面我被这些行家里手的创业精神所折服,尤其是那种直面困难,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大家风范;另一方面,从他们的成功实践中受到了现代学校管理的启蒙教育,同时也看到了我们今后应该不懈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七七范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2:办学思想体会

基于以上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在以后工作中应该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探索创新,工作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要有新成效。打造学科特色,形成学科优势,服务地方建设,提高社会效益,把我们的学科专业大造成许昌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离不开的学科专业。

针对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学生工作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和形式管理学生,务求实效,注重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品格。

明确办学思想 把握办学方向 保证毕业生就业

--

发表时间:2006-06-22 16:37:54 点击:576 页面功能: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摘要:随着全国高校的纷纷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日益严峻。沈阳药科大学能够明确办学思想,把握办学方向,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学生质量,不断采取有力措施、开拓创新,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同时提高就业率,保证了毕业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就业 市场需求 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时期,随之而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难点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特别是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2〗19号)为标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已经确立。200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作出了 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有关部门、辽宁省政府、省教育厅均发布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文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落实国家人才战略、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关系到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政治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沈阳药科大学积极落实国家和辽宁省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精神,不断提高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努力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做细、做实,并力求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以“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巩固高就业率、不断提升就业质量”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宗旨和目标,全面开创药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沈阳药科大学成立于1931年,经过70余年的发展,从单一的专科学校发展成为理、工、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是全国两所综合性药科大学之一。2004年各类在校学生总数超万人,其中研究生1343名,全日制本科生4680名,成人教育本专科生9401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1239名。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和高等教育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明确了发展目标,即: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建设药学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坚持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并举的方针,适度发展本科生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

近年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过程中,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沈阳药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和学院二级领导工作机制,并成立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负责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工作,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费投入,工作人员、场地、设备配备到位,并充分发挥基层的工作积极性,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激励机制,开展“沈阳药科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的评选和奖励活动,广泛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研究和就业市场的开拓,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居于辽宁省各高校前列,并被评为2001―2003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努力创建高效创新型的就业工作体系》被沈阳市委教科工委评为2003年普通高校学生工作改革创新奖。

下面是我校近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表1 沈阳药科大学四年来毕业生数及录研与就业数 毕业生数(人)一次性就业率(%)录研人数(人)2001 691 94 153 2002 674 91.4 177 2003 692 92.2 242 2004 739 98.9 281

表2 沈阳药科大学四年来毕业生的地区流向(%) 录研及出国 京津沪 东、南部沿海 东北地区 其他地区

22.72001 22.72 26.48 18.09 9.99

20.62002 27 22.11 20.18 9.94

14.82003 36.71 20.09 20.66 7.66

15.52004 39.1 17.19 17.32 10.83

表3 沈阳药科大学四年来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流向(%) 录研 科研院所及高校 医药企事业 其他 2001 22.14 5.5 61.22 11.14 2002 26.26 7.72 49.7 16.32 2003 34.97 4.77 42.25 18.01 2004 38.02 2.84 48.18 10.96

值得提出的是,在一次性就业派遣过程中,我校未签约的同学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回生源地就业,二是回家庭所在地办理出国,三是选择继续考取研究生。从每年平均1:8的供需比情况来看(见表6),如果我校毕业生选择就业,就完全可以充分就业。而且,评价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虽然就业率高低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但是就业率高低不能完全说明全部问题,毕业生的地域流向、职业流向、职业层次、薪酬高低等也是衡量高校的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及就业工作的重要指标。据了解,美国一流大学商学院排名,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就是就业率和就业的起始年薪.也就是说,衡量一所大学,既要考虑到就业率的高低,也要考虑就业质量的高低。从我校近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一方面研究生录取规模扩大,每年按10%的比例扩大招生。另一方面就业的学生中50%以上都流向京津沪和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近年来由于我国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相当一部分同学流向了东北地区;从职业流向来看,近两年选择非医药行业的人数有所增加,因为毕业生专业供需比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见表6),所以可以认为毕业生选择职业不再局限于本专业,这可以说明我校进行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宽口径,厚基础,通识教育和适应国家需要而发展,改革专业设置,新增四个专业,促进了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的提高,毕业生就业市场得到拓展。

良好的就业形势不仅是由于专业优势而形成的广阔就业市场,最基本的一点还在于人才质量的高低。连续多年的良好形势,来源于我校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努力,来源于始终坚持如一的人才质量观。

二、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市场竞争力

我国是一个医药需求大国,特别是加入WTO后,医药行业与世界接轨,获得迅猛发展的机遇,全国各医药企业为了迎接这个机遇和挑战,加快技术更新和扩大生产规模,我国的医药行业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有医药企业6000多个,其中通过GMP认证的已经有3000多家,约占50%左右。医药行业的发展,使药学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各地医药院校或相关专业因此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目前全国建立药学院或药学专业的有200多个院校或科研单位,将为我国医药行业培养越来越多的人才。在这种形势下,我校面临的不仅是广阔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其他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压力,为了使我们学校培养的药学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校将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确立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的教育目标,用实力巩固人才市场。

(一)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和学生管理,严把人才质量关

1、教学改革内容,加强外语教学。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药学科学从新药研究、药物设计、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效研究到药物生产及药物销售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突破性的变化,药学科学的发展,我国医药行业的振兴和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基于此,我校积极进行了以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造就“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我们对药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包括课程改革与调整、课堂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试验教学、科学方法训练、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毕业专题设计等各方面的系列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行教授面向本科生授课制度,在低年级开设《药学概论》,由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授课,并开设药学史、药学研究专论、新药研究与开发等课程,开设多元化讲座、建立科研兴趣小组等。在外语教学上,将外语列为1―2年级的必修课,在师资配备、教学课时量、外教授课、课外辅导、外语竞赛、外语活动等都形成正规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建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学风建设,加强素质教育。我校历来以严谨的学风和浓郁的学习氛围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学校实行教学督导制度、期中教学评估制度、辅导员听课制度、考风考纪教育制度等,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思想,形成良好的学风,严谨治学、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在药大学子身上得到良好体现。同时,我们开展了十大学习标兵、十大外语状元、十佳科研标兵、学习优胜期队等的评优活动,积极开展“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活动,加强制度建设,实行科学化管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药苑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药学人才创造良好条件。近年来学生培养一直保持良好的质量。(见表4)

表4 沈阳药科大学学生近五年国家英语四级通过率和学位获得率情况(%) 四级通过率 学位获得率 2000 82.9 87.88 2001 82.75 89.29 2002 87.4 92 2003 82.9 86.85 2004 84 86.7

(二)稳步发展办学规模,确保人才供给优势

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保持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是规模、质量、效益、结构的协调发展,因此,我校正确处理好规模、质量、效益、结构辩证关系,因此在1999年全国各高校纷纷扩大招生、高校规模不断膨胀的形势下,我校并没有盲目地扩大招生规模,学校作出牺牲短时期的利益的决策:稳定本科生规模、适度扩招,扩大研究生招生,以质量求生存,内涵求发展。立足于学校的优势,形成自身特色,以高质量的人才和科技走向社会,得到行业和社会的认同,为保证学生质量、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始终坚持把高质量的人才输送给用人单位,确保人才供给优势,在全国药学类毕业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仍旧特别青睐。医药企业和社会各界在我校设立了20多种奖、助学金,奖励金额多达60多万元。高质量的毕业生和良好的社会支持使我校毕业生供需比一直处于优先地位。(见表

5、表6)

表5近五年全国普通高校和沈阳药科大学招生人数对比 全国招生数(万人)同比增长(%)我校本科招生数(人)同比增长(%)2000 220 25.46 800 12.50 2001 265 16.98 1020 21.60 2002 320 17.18 1020 0 2003 382 16.23 1216 9.93 2004 440 8.7 1350 11.02

表6 沈阳药科大学近四年毕业生数和用人单位需求学校毕业生人数对比 年/届 毕业生数(人)双选会上供需比 总需求数(人)总体供需比 2001 691 1:4 5500 1:8 2002 674 1:4.4 6800 1:10 2003 692 1:5.8 5800 1:8.3 2004 741 1:5.3 5500 1:8

(三)办学面向行业需求,不断突出优势专业

我校在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上,坚持面向行业需求,把市场观念引入到教育实践中来,根据毕业生的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以特色名牌专业创优势,以热门专业创市场,加强“国家理科基础药学基地班”、“生命与科学技术基地班”的建设,加强国家重点学科“药剂学”专业的建设,加强特色专业日语药学、英语药学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扩大市场营销、国家贸易、药学等热门专业人才培养数量,提高培养质量,以优质人才满足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

表7 沈阳药科大学双选会上热门专业供需比情况(会后需求未计)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市场营销 1:13 1:13 1:15 1:12 工商管理 1:5 1:8 1:4 1:5 国际贸易 1:8 1:7 1:4 1:5 药物制剂 1:8 1:8 1:15 1:11 药学(英语)1:4 1:5 1:6 1:7 生物技术 1:10 1:21 1:15 1:7 药学 1:10 1:18 1:15 1:8

三、强化办学资源优势,占领人才市场需求前沿

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药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能否占领人才市场需求的前沿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把握“你无我有,你有我精”的市场竞争原则,我校在学生培养上确立了“适度发展本科生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思想,培养更多的医药行业高精度人才,积极抢占医药行业人才市场的前沿阵地。我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毕业生在药学人才市场更是供不应求,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这一方面实现我们的办学目标,一方面对本科毕业生就业起到了促进作用,我校培养的人才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表8 沈阳药科大学近五年毕业生录取研究生情况一览 (届)毕业生总数(人)录取研究生数(人)录研率(%)2000 495 88 17.78 2001 691 153 22.14 2002 674 177 26.26 2003 692 242 34.97 2004 739 281 38.02

四、积极培育人才需求市场,办好“双选会”,建立以市场观念为基本理念的就业工作体系 我校在近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加大就业工作体系的改革力度,树立市场观念,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实现就业工作从管理向指导和服务的转变,建立起以人才需求市场为导向、以“双向选择大会”为主渠道、专场招聘会为辅助的就业工作体系。与天津医药集团、哈药集团、东药集团、华北石药集团、北京各大医药企业集团、深圳三九集团、广东医药集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培育了良好的就业市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们连年开展全国医药企事业单位对药学人才需求状况的跟踪调查工作,按照人才市场需求模式开展对学生的择业指导工作,制定就业工作的应对策略。我们通过调查认识到我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和不足,在教学和教育管理中,通过各种手段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使毕业生越来越符合市场的要求模式。

2、我们在多家医药企事业单位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建立学生工作干部队伍考察实践基地,使药学人才的专业实践、教育培养、就业指导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我们经常开展大规模的学生到药业企事业单位的走访、调查、实习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成才设计和成才工程,使学生从低年级起就逐步树立起人才市场观念,学会职业生涯设计;我们还应用人才综合素质测评系统为毕业生服务,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质量。

4、我们积极与全国各医药企事业单位联系,建立起全国医药企事业需求药学人才数据库,并努力办好毕业生“双向选择大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广阔的市场平台,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不断严峻的情况下,我校“双选会”连年获得圆满成功。表9 沈阳药科大学毕业生“双选会”情况一览表

(届)毕业生人数(人)参加单位数(个)会上签约人数(人)会上签约率(%)2001 691 228 423 61.2 2002 674 205 277 41.1 2003 692 219 264 38.2 2004 741 216 288 38.8 从以上的数字统记和分析看,无论我校的毕业生社会需求还是一次性就业率都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我校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工作效果显著。结束语 发展高等教育,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面临当前高等医药院校的发展形势,我校办成药学领域一流大学,必需明确办学思想,把握办学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度扩招,把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视为学校的生命线,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提高毕业生就业为核心的竟争力。今后,学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看成全校的长期工作来抓,建立更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形成人人关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保证毕业生就业,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3:王季愚办学思想述要

关键词:王季愚,办学思想,研究

人民教育家王季愚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实践家, 一位卓越的外语教育组织者和领导者, 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创立者之一, 自1947年至1981年, 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哈尔滨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副校 (院) 长、校 (院) 长。在她办学治校的35年间, 提出了很多具有开创性的办学思想, 并贯彻在办学实践中。这些思想对当今高校办学与管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坚持抗大“三八方针”、“三个依靠”的办学指导思想

王季愚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开始, 坚持用党的教育方针统摄办学治教全局, 办学中明确提出要继承延安精神和抗大传统, 用抗大的教育方针和校训 (即毛泽东为抗大亲笔提词的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 简称“三八方针”) 治理学校, 确立了坚定而明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针。

首先是正确地处理了政治方向与业务教育的关系。在人才培养方面, 坚持教育为革命需要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服务的方针。但是她没有单纯一味地增加政治教育的科室, 而是采取了专题讲座、及时用俄文翻译重要政治文本, 直接引进重要的俄文政治文本等方式, 寓教于学, “即坚持思想教育的首要地位, 又不占用很多学时, 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业务教育”[1]。

其次是制定了规律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充分体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我国外语教育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求实精神就是贯穿在这一教育思想中的一条主线[2]。她针对新中国外语院校生源、设备、教材、条件等实际状况, 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哈尔滨办学初期, 她提出“将长远的人才培养和应国家急需的速成教育相结合, 将教育和科研相结合, 将目前的紧急任务和学校长远的正规建设相结合”[3]。在革命战争时期, 针对急需俄语军政翻译的情况, 教学中陆续出台了几项措施:一是利用哈尔滨的特殊地域条件, 大量聘用当地苏侨任教, 并大力支持外教使用直接教学法。二是精简课程,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基本的俄语知识, 制定教学大纲, 要求少而精。三是聘请苏联专家来校, 开设研究班、理论班和高级教师班, 不失时机地培养自己的队伍;四是营造外语环境, 增加学生语言实践机会, 课外活动要求与外语操练相结合。这些举措既有因时而化因地制宜的特色, 又符合外语教学规律[4], 对于外语速成效果良好, 满足了当时俄语人才的紧迫需要。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针对各行各业对俄语人才的大量需求的形势, 坚持以我为主, 在利用俄侨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 并要求本国教师采用翻译教学法, 弥补外教直接教学法的不足, 以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其三是坚持发扬抗大精神、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王季愚总是说:“上级给我们的每一个铜板都是人民的血汗钱, 只能节约, 不能浪费, 浪费就是犯罪。”[5]在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时期, 正值解放战争初期, 条件极其艰苦, 她号召大家发扬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 带领学员自己动手, 自力更生, 形成了一个继承发扬抗大革命传统, 自己动手战胜困难, 建设学校的高潮[6], 这不仅保证了教学、生活的正常秩序, 学校也在艰难岁月中团结巩固起来了。新中国建立后, 王季愚贯彻“勤俭建国, 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 在新教学楼和新校区建设中, 确定了“牢固、适用、节约”建楼原则, 所建楼宇全部实用、朴实, 外部内部都没有豪华的装饰[7]。

王季愚在总结新中国外语教育办学经验时, 对“三八方针”进行了凝练, 提出了三个依靠的观点, 即“一是依靠党的领导, 二是依靠政治思想工作, 三是依靠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8]。

二、提出学术建校和多样化的办学理念

王季愚始终坚持周恩来提出的“学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 必须以教学为中心”[9]的办学理念, 积极推进教学工作, 在政治运动不断的背景下, 她顶住压力, 确保了教学秩序的正常与教学质量的稳定。同时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 不断创新, 在国内高等教育界较早地提出了“学术建校”的思想, 确立了教学和科研双中心的办学理念。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时期, 王季愚倡导“教学工作与科研理论相结合”, 于1955年召开了首届全国俄语教学研讨会[10], 开创先河;主持出版了《俄语教学与研究》, 绵延至今, 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支持编撰《俄汉详解大辞典》, 此典最终获得国家图书奖;成立黑龙江大学之初, 在她的倡导下, “要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中心”[11]成为共识, 在《黑龙江大学1960—196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要点》中强调:“大抓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 活跃学术研究空气。”[12]在改革开放初期, 王季愚恢复了上海外国语学院院长职务, 她在注重教学的同时, 同样大力强调科学研究, 并切实推进, 制定政策, 鼓励教师攻读研究生;创办学术期刊《外国语》;成立外国语言研究所、外语教学资料中心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三个机构, 为上外教学科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3]。

她还非常重视学科结构与布局的互补性。在哈外院时期, 她就认识到了单一俄语学科、外语学科的不足, 提出了多样化办学的构想与思路, 初步建立了俄语、英语为主体的多语种外语学科, 同时, 也开始谋划马克思主义学科、汉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上海外国语学院主政期间, 特别是恢复高考之后, 她顺应改革开放的大势, 进一步强调多样化、综合化办学, 提出外语加专业的办学、培养模式, 形成了建设多科性外国语大学,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战略思路[14]。实践证明, 这些办学理念极具前瞻性。

三、提出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的育人思想

王季愚在办学中始终坚持按高等教育规律办事, 确立了育人为核心教育教学理念, 提出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的理念,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构建了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确立了育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目标

王季愚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把为党、人民军队培养优秀的军政干部、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作为根本目标, 提出“不精通俄语就不能当好翻译, 不掌握革命道理, 就不能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的翻译工作者, 最多只能做个翻译匠”[15]。因此, 王季愚坚持一手抓业务和教学, 一手抓政治思想教育, “王季愚给学生上的第一个就是政治课”[16], 她率先在高校中成立了马列主义教研室, 设置系统的理论课, 并亲自上讲台讲授政治理论课程。同时建立了每周一天政治学习日制度[17]、政治助理员制度、经常汇报思想制度[18], 通过思想教育, 促进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树立革命人生观。

(二) 王季愚倡导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王季愚提出:“德、智、体也好, 德、智、体、美也好, 德、智、体、美、劳也好, 礼、乐、射、御、书、数也好, 都是全面发展, 又都是把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放到第一位。士先志, 士先识器而后文艺, 也都包含有这个意思。”[19]“外语人才应当是有全面文化修养和丰富知识的人, 不是光说两句洋文就可以的”[20]。同时, 王季愚十分强调教育民主, 倡导民主讨论与服从真理相结合的学习方式[2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青年教师发展与建设方面, 她也坚持把教师的马列主义学习置于突出的重要位置, 确保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同时提倡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 侧重研究一门学问如俄罗斯文学、语言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等, 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

(三)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加快外语人才的培养, 王季愚校长根据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 在全国率先举办少年预备班, 尝试进行外语人才提前培养。她深刻地认识到, “外语学科模仿性很强, 从少年开始学外语最好”。因而在1950年, 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在东北招收了一批初中学生, 除了俄语外, 增设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这开创了新中国正规高校招收少年预科班学习外语的先河[22]。

四、提出加强“三材建设”的学科建设思想

1958年, 黑龙江大学成立, 学校从外语单科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转变, 她在筹建、创建新的院系的同时, 更加注重三材 (即人材、教材、器材, 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师资队伍、教材、图书资料与设备仪器等) 的建设。

她把人材建设列为三材之首, 将其视为全局因素。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王季愚坚持质量提高、结构优化与关心爱护并重。王季愚坚持“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原则[23], 重视教师教育, 通过聘请苏联语言专家, 举办研究班、教师业余理论班、教师高级学习班 (修苏联副博士课程) 等, 全面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素质、职业技能;坚持队伍结构多元化原则, 她主张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进行互动交流, 避免“近亲繁殖”、“死水一潭”的局面, 促进学缘结构的优化;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 较早提出了“不唯成分论, 重政治表现”的观点[24], 提出“一定要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充分调动专家、教授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不仅要尊重他们的意见, 依靠他们办学, 还要从政治上、业务上和生活上多多关心他们。”

其次是注重教材建设。建校初期, 学校本着“结合工作实际, 贴近生活”的原则, 自编自写教材, 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三是注重器材建设。王季愚十分重视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建设, 以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为例, 该校图书馆从零开始, 针对师生不断增加的需求, 王季愚选派干部到图书馆工作, 筹划购书经费, 与国内有关部门联系寻找书源, 补充馆藏, 短短几年间, 到1958年该馆已经建成了一个位居国内外语院校前列的, 有丰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外语专业藏书的大学图书馆;俄文资料室是全国俄罗斯语言文学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 该资料室总结的“注重资料开发与研究, 创造性开展学术情报服务”项目, 曾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5];她注重电化教学, 在全国外国语学院中, 最早建立了语音室———电化教研室。

参考文献

[1][3]梁兴国.求实的精神——王季禺教育思想中的一条主线[A].戴炜栋.爱心的回响——缅怀人民教育家王季禺[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357, 390.

[2][22]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王季愚赵洵校长纪念文集[C].1996:60, 10.

[4][5][6][7][13][15][17][18][20][24]戴炜栋.爱心的回响——缅怀人民教育家王季愚[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6, 173, 172, 144, 12, 136, 144, 21.

[8][14]王季愚.外语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教育学刊, 1981, (3) .

[9][10][11][12]黑龙江大学校史编写组.黑龙江大学校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8, 31, 69, 88.

[16][19][21][23]赵劭坚等.平凡人生——王季愚传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92, 91-92, 96, 97-98.

篇4:办学思想形成的基础

正确的办学思想是校长办学成功、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教育行政的领导。”一名成熟的校长,一所有发展前途的学校,必须有不苟同于其他的、独立完整的办学思想。

校长的办学思想与其他思想的形成一样,也要经历酝酿、形成、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所不同的是办学思想的形成与教育实践相伴而行,与学校的发展是同步的。校长在确立自己的正确办学思想时,既要丰富自己的理论底蕴,不断提升自己,又必须躬身教育实践,切实了解办学思想的基础状况。办学思想只有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才能既立足现实又前瞻发展,发挥其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乃至校长发展中的作用。

努力学习,

增加理论积淀是办学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校长要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必须了解相关的理论、方针政策和他人为此走过的道路。所以,主动地、广泛地学习是校长办学思想形成的前提,校长的理论功底越深厚,他的办学思想就会越明确,工作就越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校长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为办学思想形成奠定理论基础的学习至少包括:

1.哲学、思维科学等方法论方面的学习

从哲学的层面来认识学校教育的规律,用良好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学校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对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是一名校长在形成办学思想之前不可逾越的思想基础。它包括校长对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对教育与人发展关系的认识,对教育目的、方法、过程与结果关系的认识,以及处理问题思维方法的掌握等等。当校长要制定一个计划、做出一个决策或实施某种管理措施时,不论懂不懂哲学,不论决定的依据是经验还是详尽的论证,都有意或无意地与其哲学观发生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思维科学等方法论的学习是校长的必学科目。

2.教育法律、方针政策方面的学习

作为一名校长,无论他有什么样的办学思想,他的思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都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自觉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这是对校长最基本的要求。

在统一教育方针指导下,只要校长肯钻研,动脑筋,确立自己与众不同的办学思想,完全有可能使我们的学校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教育特色。

3.教育、心理、管理理论方面的学习

学校开展的是教育活动,办学也离不开人的参与,校长要做好这些事情,就必须懂得教育规律,必须了解人在参与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就必须对管理有理性的认识。教育实践表明不论校长是否系统学习过这些理论,工作实践中,总是要遵循一定的理念来开展各项工作。试想一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理性思考,与靠零散的经验形成的理念,哪个对实践的指导更有效呢?

4.他人的办学思想的学习

校长要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还要主动去了解中外历史上比较著名学校或校长的办学思想,不仅要了解其中的内容,更要了解这些办学思想形成的过程,以及其中的独特之处。同时,还要认真分析当前受到广泛认可的办学思想,了解这些办学思想的传承、地域、时代等特色。校长还要及时了解伴随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理论,使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使办学思想的内涵动态发展。

全面了解任职学校,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是办学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任何办学思想的存在价值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丰富和发展学校管理的理论,再一个就是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校的发展。所以办学思想一定要来源学校实际,又回到学校实际中,束之高阁的办学思想是毫无实用价值的。那么,校长在确立办学思想时应考虑学校的哪些因素呢?

1.学校的传统

学校传统保留下来的往往是学校的精华所在,是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优势所在,校长在确立办学思想时,一定要考虑这些因素。如果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总是因校长的更迭而大起大落地变化,那么这所学校的发展必然受到制约。

2.学校当前的实际状况

学校当前的实际状况是办学思想的立足点。校长在确立办学思想时,必须考虑学校现有的设施、生源、师资、经济状况、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这是学校未来发展的起点。忽视了这些因素,办学思想就可能脱离实际,无法对学校的工作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3.学校的发展前景

作为一名成功的校长,他必须善于依据学校的现实状况和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预测学校的发展前景,这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校长办学思想的目标定位中不能缺少学校整体发展的目标,当然学校的发展前景是在对学校发展优势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

分析和利用自我优势

是办学思想形成的个性基础

在学校管理中即使是对同一问题有同样认识的不同校长,也会采取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也是正常的、合乎规律的。所以正确的办学思想是多层面、多角度的,校长的领导也是有多种风格的。

其实,我们说的校长的办学思想,是指校长为代表的校长集体认识和观点的集合。但是作为每所学校领导集体——校长集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校长个体构成,每个校长集体都有独特的领导风格。这种领导风格的本身,尤其是全校师生认同的校长个人的思想与行为风格,也是校长的办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校长个人人格魅力在学校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是行政命令也无法达到的。

所以,校长在确立办学思想时,不要盲目迁移别人的东西,要充分利用自己人格的优势,在办学思想中保留自己良好的领导风格,发挥人格魅力在办学思想中的作用。

充分考虑社区环境是

办学思想形成的环境基础

教育是一个多维的、系统的工程,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任何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所在的社区环境的影响。不仅社区的秩序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社区的文化氛围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社区人口的结构也会影响学校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所以校长在确立自己的办学思想时,也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因素。要对社区的人际环境、自然环境、人口环境,尤其是文化环境做调查,使办学思想能够关注和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使这些鲜活的课程资源发挥教育的作用。

当然,校长在考虑环境因素的时候,不能只从适应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更多地应该积极利用社区环境的积极因素,或者还可以考虑对社区因素做积极的改变。比如,通过对家长的指导、教育,改善家庭教育来从积极的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又会帮助办学思想的合理定位。

充分考虑我国和世界教育的发展及与教育发展

相关的因素是办学思想形成的基础

校长的办学思想既然和学校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办学思想就一定要定位于教育实践的前面,带动学校的发展。即办学思想要稍高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等诸多方面的实际状况,落后于实践或与实践同步的思想是没有指导意义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校长在确立办学思想时必须了解我国和世界社会发展的形势,能够考虑为明天的社会培养人才、考虑学校融进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这会使校长的办学思想具有时代特色。同时还要善于了解和学习我国和世界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教育实践中的新经验,这会使校长在确立办学思想和以办学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办学思想的形成,是校长成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因此,校长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足够关注上述问题,完善自我发展的每个阶段。

篇5:中心小学办学思想、办学目标

▲办学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师生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力争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位于区小学教育系统前列。

▲校风:立志勤勉、合作奋进

立志——心存高远、立志成才、持之以恒、追求卓越; 勤勉——专心有恒,孜孜以求,只争朝夕,执著求索。合作——同伴互助,合作共享,凝心聚力,和衷共济; 奋进——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共进共勉。▲教风:严谨笃学、志存高远

严谨——严谨自律、求真务实、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笃学——尊贤育才,以彰显德,行为世范,育人为本。博学——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开阔视野,丰富积累; 致远——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崇尚真理,志存高远。▲学风:勤学好问、善思敏行

篇6:茶林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

1.办学理念: 启迪智慧、增强自信、塑造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2.办学宗旨: 慎密、严谨、务实、创新

3.办学模式: 中西合璧、科学实教

4.办学目标: 创一流特色学校

5.育人目标: 培养和造就会做人,有知识,从容面对未来挑战的国际型高素质人

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敢想、敢试、敢闯、敢创。

第一条,要求学校的领导要成为学者型的领导,时代要求学校领导应该是教育家、事业家、学者,而不是一个单纯的行管人员。

第二条,要求教师要立志成为教育家。

第三条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努力建设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

第四条树立“艰苦奋斗、严谨务实、遵循规律、开拓创新”的办学精神。

第五条,三风建设。校风“团结、勤奋、求是、拓新”,教风“亲切、严谨、求实、奉献”,学风“勤学苦练、积极思索、打好基础、培养能力”。

第六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第七条,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和谐发展,人品高尚,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

第八条,学生工作“两手硬”。两手硬指思想工作和纪律建设。

第九条,教学工作两手抓,一手抓教学常规严格扎实的落实,一手抓教研教改的突破。

第十条,练习、考查三步曲,考前力争100分,考后一定100分,还在学习上提倡一些“悟”性,悟出经验、教训、决窍和努力方向。

第十一条,校园环境六无要求。

第十二条,坚持两康工程,即努力使师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第十三条,开放办学,谦恭好客、广交朋友。第十四条,办学目标:依法办学的示范校、素质教育的特色校、科学管理的先进校、教育科研的基地校。

桂林中学办学理念 办学思想 民主和人本:办学民主,学术民主,教学民主;治校以师为本,治学以生为本。办学目标 学校发展目标:追求学校的日臻完善和高品位的风格特色,创一流,做示范。学生培养目标:全面发展和特长突出并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举。办学思路 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事,按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继承和发挥本地本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优势,博采中外名校所长,在改革和创新当中求发展。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办学,始终抓住队伍建设这个办学的根本。管理思想 思想管理和业务管理相结合;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相结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制度管理和弹性管理相结合。

东北师大附中

办学理念:以学校的发展为中心,以教师的发展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师德 建设为灵魂

办学的指导思想:扎实管理、诚信社会,再塑名校品牌,努力实现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培养目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突出的个性特长

教学观: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学生观:人人具有成才的潜能,个个都是祖国的花朵

管理体系

校级领导有东北师大任命

学校是东北师大附中的东校,学校归属东北师范大学

教师有东北师大附中聘任分派

办学目标:走特色之路,办一流学校

办学情况:

社会眼中的学校:学生满意 家长满意 社会满意 家长眼中的学校:办学正规 管理严格 教学效果好 生活有保障

专家眼中的学校:新校新办 办有特色 培养人才 建设中华

政府眼中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

长春市花园式示范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兵单位

师生眼中的学校:教学相长的学园

平等和睦的家园

上一篇:励志之星典型事例下一篇:艺术与生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