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全国卷

2024-06-29

高考化学全国卷(精选8篇)

篇1:高考化学全国卷

20全国Ⅰ卷化学试卷(以下简称为“试卷”)践行高考评价体系,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功能。处于新课程改革过渡期的试卷,更加注重借助情境素材营造陌生环境对学生进行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的考查,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一、突出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聚焦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

新课标指出了化学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的观念与平衡的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试卷以铑配合物催化甲醇羰基化为情境,突出对化学反应微观过程的探析。试卷还以接触法制硫酸为情境,将化学速率与平衡知识作为基础进行分析,从题目获取新信息、新模型,推理后才能作答,正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体现。这种考查方式让学生无法照搬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必须具备一定的学科能力才能作答。

二、在重基础的同时注重能力

试卷延续了往年对化学语言与概念、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转化与应用、反应变化与规律、实验原理与方法进行考查的要求,不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均围绕这五个方面展开设问,考查学生对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在试题命制和设问上,重点考查理解与辨析能力、分析与推测能力、归纳与论证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

如要求学生获取题中信息来理解位置,侧重对理解与辨析能力的考查。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原理来设计检验方法,侧重对探究与创新能力的考查,突出了应用性与创新性。

三、以真实情境作为试题载体,使学科知识的呈现更加丰富创新

有了真实情境,化学学科知识的呈现方式就变得丰富多彩,而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罗列。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化学学科必备知识的呈现变得丰富、创新,更能够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

如借助防控“新冠病毒”情境,来考查化合物的性质和名称;借助居里夫妇的核反应研究为情境来考查元素推断,促进物理化学学科的交叉融合,切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借助黏土钒矿制备钒酸铵情境,来考查工业流程中化学反应,物质分离除杂以及化学原理。这些情境有的源自于教材、有的来自于化学史料、有的来自于前沿科技等,为学生获取化学知识指明更加丰富的路径。

四、突出新课标的核心价值,凸显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核心价值是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情感态度,覆盖德智体美劳五个领域。试卷今年的命题精挑合适的情境素材,如借助新型Zn—CO2水介电池作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新途径为情境;以接触法制硫酸为试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同时,试卷整体上突出对理解与辨析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引领学生能力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2020年全国Ⅰ卷化学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对化学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实现立德树人等核心价值,来选拔五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且指导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对情境的体现,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试题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篇2:高考化学全国卷

一、命题风格和考查题型与往年相似

今年的试卷能很明显看到往年全国II卷试题的影子,在命题风格和考查的题型上与往年十分接近,主观题部分的题型变化不大。

例如试卷中提到工业生产过程中氯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及制备,与全国II卷理综第26题以立德粉的生产工艺考查常见无机物性质及应用命题风格类似;苯甲酸的制备实验与20x卷第28题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题型相似,考查内容均以分离提纯为主。

二、立足基础知识,关注学生能力

试卷在突出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在信息设置时除了文字表述之外,侧重于对数据、图表、图示等非文字信息的处理,考查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试卷中给出电致变色器件的示意图,让学生由此分析器件相关电化学原理;在提供的表格中,给出甲苯和苯甲酸的相关性质,由此让学生解决实验室利用甲苯制备苯甲酸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三、重视情境载体的融入

试卷中融入了大量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旨在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或科学研究的复杂情境中,能在正确的思维观念指导下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能力,处理并解决复杂任务的综合品质。

例如试卷中融入了北宋著作《梦溪笔谈》中对于胆矾制铜的描述;以二氧化碳排放对海洋生物生存环境造成影响为背景;利用常见功能材料钙钛矿型化合物考查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内容。

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至此,“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将成为新的命题指南和教学指导。

篇3:高考化学全国卷

一、试卷特点分析

1. 注重基础, 突出主干, 考点稳中有变。

2015年全国二卷化学试题立足基础, 注重对高中阶段核心主干知识的考察, 试题涉及的内容包括:化学与生活、酯类化合物性质及分子式判断, 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阿伏伽德罗常数, 同分异构体,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原电池原理,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察, 物质制备及含量测定等。但2015年的考点与往年也有所变化, 以往选择题中的热点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 盖斯定律,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均未出现, 新增了酯类分子式的判断和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且均源于课本。

2. 联系实际, 新颖灵活, 突出学科综合。

今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继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卷中绝大部分试题的背景均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或科技前沿。试题情境新颖客观, 一方面可以折射化学在新材料、能源、环境、废物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考生创设出公平的试题情境。这样既考查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今年高考化学试题与生活、生产联系的典型试题包括食品干燥剂、海水的综合利用、酸性锌锰干电池的原理及废电池回收处理, 利用合成气合成甲醇, 消毒剂Cl O2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设置这些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

3. 来源真实, 形式丰富, 注重化学语言的运用。

考试说明中指出“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 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 并做出解释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就是指化学语言的运用能力。

4. 强调实验, 注重计算, 凸显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今年的全国二卷实验分值有所提高, 除了选择题13题专门考察了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之外, 在26题和28题两道大题中都融合考察了实验。并且在后面三道客观题中化学计算的分值也有所提高, 如27题中消耗锌的计算, PH的计算, 28题中反应热的计算, 29题中混合气体中Cl O2含量的测定等。

二、对高考化学复习的建议

1. 精选真题, 把握命题趋势。每年的高考试题, 不管是在考查形式和考点上是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研究近几年的高考真题, 对我们的复习备考非常关键。高三学生时间急迫, 精选试题对考生非常必要, 教师应对历年的高考题进行研究, 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 在教学中, 选择一些典型的试题, 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练习, 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 夯实基础, 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

研究发现高考试卷中在题目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多地考察学科内容, 每一道选择题、综合题都是多个设问。有的设问仅用单一的化学知识即可作答, 但大多数设问之间考查的知识技能都体现的是学科内的综合。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是化学的灵魂, 也是化学的基础知识, 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有机结构与性质等这些概念和原理都需要牢牢掌握。基本方法也同样重要, 学生不仅是要记住固有的程式, 更要搞清原理。因此, 就整体而言, 教师在复习教学时应突出知识框架和体系, 所选复习内容应当有丰富的知识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度, 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需要和现有高考试题水平。

3. 瞄准导向, 加强化学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通过对今年试卷的分析, 发现现在的高考题越来越重视学生用化学用语来表达的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 如果对学生运用化学语言和文字语言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的话, 学生很难得分。因此,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化学语言运用和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抓典型例题训练, 在做好“举一反三”中, 关键是“举一”。要准确严密地使用化学名词术语、化学语言和组织文字, 简明扼要地答出要点。

4. 重视实验, 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计算能力。

实验原理是实验考查的基础, 实验方法是实验考查的重点, 实验设计和综合实验方案的评价是综合能力测试的亮点。其实实验试题是起点低要求高, 特别是与实际联系的实验大多是新情景, 所以能有效地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实验复习要从课程标准要求的最简单、最基础、最典型的实验做起, 要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学会分析和表达, 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以教材上的实验为基础, 变换条件和情景分析探索结果, 并联系实际情境进行扩展, 重点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2015年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依然注重主干知识和能力的考查。题目联系实际新颖灵活, 突出了学科综合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解决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知识面狭窄、知识运用能力薄弱、答题程序不规范的问题, 注重教材知识向运用能力的拓展, 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进而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和复习。

篇4:高考化学全国卷

一、试题具体特点

1.依据大纲,紧扣课本,注重基础

今年化学试题的结构和分值都严格按照考纲要求设计,考查了中学化学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主要涉及到: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结构(包括晶体结构与性质、物质熔点高低比较、元素周期律、分子的空间构型、化学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等)、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电解原理、酯化反应、同分异构体等,其中客观题与有机试题的设计采用了考生在平时练习中所熟悉的呈现方式,如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平衡图像、有机推断题等题型,这些试题既可考查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有较好的区分度,对日常的中学化学教学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考查能力,稳中求变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在试题中必须体现以能力考查为主导的命题思想。2008年高考化学试题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第11题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对图表的观察,借助已有知识对该图像加工,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观察能力。第26题考查学生能否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与课本中已学过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结合起来,侧重考查计算和推理的能力。第28题用了一个装置简单、现象明显、教材中没有出现、学生较为陌生的MZ与碳粉的实验,考查学生能否通过观察实验现象(b瓶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元素Z是氧),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通过该装置停止加热后,是否需防倒吸,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再通过尾气CO如何处理的问题,考查了学生的设计和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这道探究式的实验题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也告诉我们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本,要能敏捷地根据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准确地进行知识迁移。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掌握方法与提高能力是很重要的。

当然,试题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第28题(3)问,要求不明确,容易误导考生把注意力放到黄色粉末的推断上,从而陷入思维困境,降低了该题的区分度。另外,如第29题的有机推断存在一定的争议,希望高考命题与中学日常教学标准能更好地融合起来。

二、关于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1.回归课本,扎实落实,形成网络

理综中化学试题题量是比较有限的,每题的分值较大,而且主干知识、核心知识都涉及到了。因此,对知识梳理的全面到位,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就要求考生对中学化学应掌握的内容要融会贯通,能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贮存,有效调用。

2.加强对化学实验的复习,注重能力的提高

化学实验题是高考必考的题型,也是考题中主要的丢分处,这与考生实验知识缺乏系统性、解决具体实验问题方法不够准确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实验知识的复习。一方面,对某一具体实验,学生能根据实验的目的,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器材仪器和合理设计实验步骤,还要会正确地操作、观察和认真的记录,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能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能给出正确解释和评价。另一方面,还要会总结相关实验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比如总结分离物质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等。有了扎实功底,在做实验题时,只要善于抓住命题人的意图,弄清实验目的,就不难找到解题突破口。

3.注重答题技巧与规范性训练

对概念、规律、现象的描述要有条理、科学、严谨、简洁,要紧扣题中的基本观点和要求,切忌随意。对化学用语、化学专用名词的讲述和书写要规范。

篇5:高考化学全国卷

2018年最新高考信息卷

理科综合化学测试

(五)7.中华民族有5000 多年的文明史,我国历史上出现许多记载文明的书写材料。下列材料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的是

A.竹简B.青铜C.丝帛D.纸张

【解析】A.竹简属于纤维素;B.青铜是铜合金;D.纸张是纤维素,C.丝帛是蛋白质;故答案选C。

【答案】C 8.立方烷(C8H8)外观为有光泽的晶体。其八个碳原子对称地排列在立方体的八个角上。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立方烷在空气中可燃,燃烧有黑烟产生

B.立方烷一氯代物1种、二氯代物有3种、三氯代物也有3种

C.立方烷是苯(C6H6)的同系物、也是苯乙烯(C6H5-CH=CH2)的同分异构体 D.八硝基立方烷完全分解可能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氮气

【解析】立方烷含碳量高,所以燃烧有黑烟产生,故A正确;立方烷中只有一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1种;立方烷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分别是:一条棱、面对角线、体对角线上的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代替,所以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立方烷有8个H原子,依据立方烷的二氯代物有3种,那么在此基础上,剩余的H的环境分别也只有一种,故得到三氯代物也有3种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苯(C6H6)的同系物必须含有苯环,故C错误;八硝基立方烷分子式是C8N8O16,完全分解可能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氮气,故D正确。

【答案】C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mLCHCl-

3中含有碳原子为1.0103NA

B.58.5gNaCl固体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 C.7.2gCaO2晶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2NA D.1L0.5mol·L

1氨水含NH4+为0.5NA

【解析】A.标准状况下,22.4mLCHCl3为液体,故A错误;B.NaCl固体是离子化合物,不含氯化钠分子,故B错误;C.CaO2晶体中阴离子过氧根离子,7.2gCaO2晶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2NA,故C正确;D.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1L0.5mol·L

-1

氨水含NH4+少于0.5NA,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10.从海带中提取碘,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的操作方法:灼烧和溶解 B.步骤①需用的主要仪器:坩埚和烧杯 C.步骤③的试剂a必须是氧化剂 D.步骤④的试剂b可选用酒精

【解析】A、步骤①的操作是将海带进行灼烧后将海带灰溶解得到海带灰浊液,选项A正确;B、步骤①的操作方法:灼烧和溶解,灼烧时使用的仪器为坩埚,溶解时需要用到烧杯,选项B正确;C、步骤③的试剂a必须是氧化剂,能将I-

氧化成I2,选项C正确;D、酒精能与水任意比互溶,不能做为萃取剂,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答案】D

11.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Z同主族,W的氢化物水溶液可用于蚀刻玻璃,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X>Y>Z>W 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Y

C.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Y的强

D.一定条件下,X的单质可与W、Y、Z的单质分别发生化合反应

【解析】W的氢化物水溶液可用于蚀刻玻璃,知W为F,W、Z同主族,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知Z为Cl,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知Y为S,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的3倍知X为Mg。A.因为Mg S Cl同在第三周期,原子序数逐渐增大,F在第二周期的元素,所以原子半径:Mg>S>Cl>F,故A正确;B.简单氢化物分别是:HF HCl H2S,根据元素周期律知他们的非金属性F>Cl>S,所以稳定性:HF > HCl > H2S,故B正确;C.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故C错;D.一定条件下,Mg的单质可与F2、S、Cl2的单质分别发生化合反应,所以D正确。答案:C。

【答案】C

12.特斯拉全电动汽车使用的是钴酸锂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A 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许 Li+

通过,电池反应

式LixC6+Li1-xCoO

2C6+LiCo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从A极通过导线流向B极

B.放电时A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

xC6-xe=C6+xLi+

C.充电时Li+从左边流向右边

D.充电时B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LiCoO-

2-xe=Li1-xCoO2+xLi+

【解析】从方程式中看出Li的化合价升高,LixC6作负极,Li1-xCoO2做正极。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故从A极通过导线流向B极,A正确,不选;LixC6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xC6-xe-=C6+xLi+,B正确,不选;充电时阳离子流向阴极,故Li+

从右边流向左边,C错,选C;放电时B做正极,充电时作阳极,电极反应正确,D正确,不选。选C。

【答案】C 13.已知pOH=-lgc(OH-)。t℃时,往50mL0.1mol/LMOH溶液滴加0.1mol/L盐酸,溶液pH、pOH随滴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12 B.盐酸与MOH溶液恰好中和时溶液pH=6.5 C.滴入盐酸体积达26.0mL时,溶液中微粒浓度c(Cl-)>c(H+)>c(M+)>c(MOH)>c(OH-)D.t℃时,MOH的Kb>1.010-

3【解析】根据图示,滴加25mL 0.1mol/L盐酸时pH=pOH=6.5,可知Kw=10

-13,0.1mol/LMOH溶液的pOH=2,则pH=11,故A错误;0.1mol/LMOH溶液的pOH=2,可知MOH是弱碱,盐酸与MOH溶液恰好中和时溶液呈酸性,pH<6.5,故B错误;滴入盐酸体积达26.0mL时溶液中的溶质是MCl、MOH,且MCl>MOH,溶液呈酸性,MCl水解>MOH电离,所以c(MOH)> c(H+)>c(OH-),故C错误;t℃时,MOH的Kb=,故D正确。

【答案】D

26.(14分)某校同学在实验室中对一氧化碳与硫酸钙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利用CaSO4·2H2O在400~500℃脱水制取无水CaSO4。实验中需用到的加热装置中的硅酸盐质的仪器除玻璃棒、酒精灯外,还用到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利用H2C2O4·2H2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CO、CO2并制备纯净的CO气体,实验装置如下:

B、C中盛放的试剂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组同学利用甲组制得的无水CaSO4和乙组制得的CO,用下列装置验证它们之间的反应,并检验气态产物中有SO2和CO2。

①上述装置(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的连接顺序为C→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E溶液褪色,则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能证明有CO2生成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G中产物为CaO,则G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丁组的同学取丙组实验后G装置中的固体产物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产生少量气体,通入CuSO4溶液有黑色沉淀产生。可验证CO与CaSO4在高温下还发生了一个副反应,该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解析】(1)甲组同学利用CaSO4·2H2O 在400~500℃脱水制取无水CaSO4,因为温度较高,所以要用到坩埚,附加仪器泥三角都属于硅酸盐质的仪器。故答案:坩埚和泥三角。

(2)因为H2C2O4 ·2H2O 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CO、CO2,要制得纯净的CO气体,就必须除去CO2和H2O,由实验装置知B为除去CO2,C除去水,所以B中加浓NaOH溶液,C中加浓硫酸。答案:浓NaOH溶液浓硫酸。

(3)因无水CaSO4要和CO 反应会产生SO2 和CO2,检验SO2 和CO2的顺序为检验SO2→除去SO2→验证是否除净→检验CO2。

①根据所给装置(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的连接顺序为G→D→E→D→F→H。

②若E溶液褪色,是SO-

2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 +2MnO4+2H2O = 2Mn2++5SO-

+42+ 4H

③能证明有CO2的存在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SO2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要先除去SO2,故能证明有CO2的生成的实验依据是D中品红溶液不褪色,其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若G中产物为CaO,根据③知产物为CO2和 SO2,则G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SO4 + CO=====高温CaO + SO2+CO2。

(4)丁组的同学取丙组实验后G装置中的固体产物加入试管中,然后加人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液且产生少量气体,通入CuSO4溶液有黑色沉淀的气体为H2S。是G装置中的固体产物加入稀盐酸产生的H2S,所以固体物质中含有硫化物,故CO 与CaSO4在高温下发生的副反应为CaSO4 + 4CO=====高温CaS +4CO2。

【答案】(1)坩埚和泥三角(2)浓NaOH溶液浓硫酸

(3)① G→D→E→D→F→H

② 5SO-

2+2MnO4+2H2O=2Mn2++5SO42+4H+③ E装置后的D中品红溶液不褪色,其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 CaSO高温

4+CO=====CaO+SO2+CO2

(4)CaSO高温

4+4CO=====CaS+4CO2

27.(14分)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下:

i.CO2(g)+3H2(g)CH3OH(g)+H2O(g)

ΔH1 ii.CO2(g)+ H2(g)CO(g)+H2O(g)

ΔH2 iii.CH3OH(g)CO(g)+2H2(g)

ΔH3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ⅱ中相关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由此计算△H-

2=__________kJ·mol1。已知△H3=+99kJ·mol1,则△H1=_________kJ·mol1。

(2)一定比例的合成气在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反应12小时。体系中甲醇的产率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温度为470K时,图中P点_______(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在490K之前,甲醇产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490K之后,甲醇产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

②一定能提高甲醇产率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选择合适催化剂

D.加入大量催化剂

(3)图2为一定比例的CO2/H2,CO/H2、CO/CO2/H2条件下甲醇生成速率与温度的关系。①490K时,根据曲线a、c判断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是_________(填“Ⅰ”或“Ⅱ”)。

②490K时,曲线a与曲线b相比,CO的存在使甲醇生成速率增大,从热力学与动力学角度,并结合反应ⅰ、ⅱ分析原因_________。

【解析】(1)CO2(g)+ H2(g)

CO(g)+H2O(g),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故△H2=

(2803+436)kJ·mol-

1-(1076kJ·mol-

1+2465kJ·mol-

1)= + 36kJ·mol-

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ⅱ-反应ⅰ=反应ⅲ,故△H-

1=△H2-△H3=36kJ·mol1-(99kJ·mol-

1)=-63kJ·mol-

1;(2)①温度为

470K时,图中P点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在490K之前,甲醇产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490K之后,甲醇产率下降的原因是升高温度,反应i逆向移动,催化剂活性降低;②A.增大压强,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故A正确; B,升高温度反应ⅰ是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故B错误; C.选择合适催化剂,选择生成甲醇,提高甲醇产率,故C正确; D.加入大量催化剂,不能影响平衡,故D错误;故选AC。(3)图2为一定比例的CO2/H2,CO/H2、CO/CO2/H2条件下甲醇生成速率与温度的关系。①490K时,从甲醇的生成速率来看,a曲线大于c曲线,即甲醇来源于CO2和H2,故490K时,根据曲线a、c判断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是Ⅱ;②490K时,曲线a与曲线b相比,CO的存在使甲醇生成速率增大,从热力学与动力学角度,并结合反应i、ⅱ分析

原因:对ii.CO2(g)+ H2(g)CO(g)+H2O(g),CO是生成物,CO促进反应ⅱ逆向移动,二氧化

碳和氢气的量增加,水蒸气的量减少,ⅰ.CO2(g)+3H2(g)CH3OH(g)+H2O(g)正向进行,故CO的存在使甲醇生成速率增大。

【答案】(1)+36

-63(2)①不是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升高温度,反应i逆向移动,催化剂活性降低 ②AC

(3)①Ⅱ

②CO促进反应ⅱ逆向移动,二氧化碳和氢气的量增加,水蒸气的量减少 28.(15分)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在催化剂、DNA检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其制备方法有多种,“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的流程如下:

(1)Ⅱ中的反应温度需控制在50℃~60℃之间,实验室控制该温度的最佳方法是。(2)Ⅱ中生成Fe3O4的离子方程式是。(3)操作Ⅲ包含的方法有。

(4)检验Fe3O4中含有+2价铁元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同学依据上述“共沉淀法”的思路在实验室模拟制备纳米Fe3O4,当混合溶液中n(Fe3+)∶n(Fe2+)=1∶1时,容易得到理想的纳米Fe3O4。

①实际制备时选择n(Fe3+)∶n(Fe2+)小于2∶1,原因是。

②该实验室无FeCl2溶液,现用5mLFeCl3溶液制备Fe3O4,配制n(Fe3+)∶n(Fe2+)=1∶1混合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其它试剂自选)。

【解析】(1)Ⅱ中的反应温度需控制在50℃~60℃之间,水的沸点是100℃,实验室控制该温度的最佳方法是水浴加热;(2)Ⅱ中氯化铁和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Fe3O4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

+2Fe3+

+8OH-

==========50℃~60℃

Fe3O4+4H2O。(3)操作Ⅲ是将沉淀进行过滤和洗涤;(4)检验Fe3O4中含有+2价铁元素的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加热溶解,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3[Fe(CN)6]溶液,若有蓝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样品中含+2价铁。(5)①实际制备时选择n(Fe3+)∶n(Fe2+)小于2∶1,原因是制备过程中少量Fe2+被氧化,最终n(Fe3+)∶n(Fe2+)接近理论值2:1。②该实验室无FeCl2溶液,现用5mLFeCl3溶液制备Fe3O4,配制n(Fe3+)∶n(Fe2+)=1∶1混合溶液的方法是取2mLFeCl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铁粉,振荡使其充分反应,过滤,在滤液中加入剩余的3mLFeCl3溶液,即为n(Fe3+)∶n(Fe2+)=1∶1混合溶液。

【答案】(1)水浴加热(2)Fe2++2Fe3++8OH-==========50℃~60℃

Fe3O4+4H2O

(3)过滤、洗涤

(4)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加热溶解,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3[Fe(CN)6]溶液,若有蓝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样品中含+2价铁

(5)①制备过程中少量Fe2+被氧化,最终n(Fe3+)∶n(Fe2+)接近理论值2∶1

②取2mLFeCl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铁粉,振荡使其充分反应,过滤,在滤液中加入剩余的3mLFeCl3溶液,即为n(Fe3+)∶n(Fe2+)=1∶1混合溶液 35.[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硫、钴及其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o原子价电子轨道排布式为,第四电离能I4(Co)

(2)单质硫与熟石灰加热产物之一为CaS3,S32-的几何形状是,中心原子杂化方式是,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是(举1例)。

(3)K和Na位于同主族,K2S的熔点为840℃,Na2S的熔点为950℃,前者熔点较低的原因是_。

(4)S与O、Se、Te位于同一主族,它们的氢化物的沸点如下图所示,沸点按图像所示变化的原因是。

(5)钴的一种化合物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已知A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0,0,0),B点为(1/2,1/2,0),则C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_。②已知晶胞参数为a=0.5485n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即可)。

【解析】(1)基态Co原子价电子3d74s2,轨道排布式为

;第四电离能

I4(Co)

3=

g·cm-

3。

【答案】(1)铁失去的是较稳定的3d5的一个电子,钴失去的是3d

6上的一个电子钴的原子半径比钙小,价电子数比钙多,钴中金属键比钙中强

(2)V形sp

3OF2或Cl2O

(3)K+的半径比Na+大,K2S的晶格能比Na2S小

(4)H2O间存在较强的氢键,其它三种不含,所以沸点最高;H2S、H2Se及H2Te的结构相似,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范德华力增强,所以沸点升高

(5)①(1/2,1/2,1/2)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苯可以合成多种有机物。有人设计了合成芳纶、PF树脂和肉桂酸乙酯的路线,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条件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分子中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生成PF树脂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试剂E是_________。

(5)由J合成肉桂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肉桂酸乙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苯环上仅有2个取代基且处于对位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其中一种水解产物遇FeCl3溶液显色 ③存在顺反异构

(7)以D为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乙二醛,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或下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解析】根据反应及芳纶的结构可知,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对硝基苯A,根据已知

可知A反应生成B,B的结构简式为,与

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芳纶;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苯酚,苯

酚与甲醛发生缩聚反应生成PF树脂,根据结构可推出D为乙醛;苯通过一系列转化得到苯甲醛,根据已知,苯甲醛和乙醛在氢氧化

(7)钠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H,H的结构简式为,加热生成Ⅰ,Ⅰ的结

构简式为,根据肉桂酸乙酯的结构倒推J与乙醇反应生成肉桂酸乙酯,则J为,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浊液中氧化后再酸化得到。(1)反应条件1是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对硝基苯,故反应条件为浓硝酸、浓硫酸、加热;(2)B为与,分子中的官能团的名称为氨基,B→C是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芳纶;(3)D的结构简式为CH3CHO,生成PF树脂的化学方程式为;(4)Ⅰ在试剂E下被氧化后酸化得到J,则试剂E是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浊液;(5)由J合成肉桂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6)肉桂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满足:①苯环上仅有2个取代基且处于对位,②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其中一种水解产物遇FeCl3溶液显色,则为酯且水解后有酚的结构,③存在顺反异构,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7)乙醛催化加氢得到乙醇,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迅速加热到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与溴水反应得到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加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二醇,乙二醇在铜的催化下加热得到

醛,合成路

线。

【答案】(1)浓硝酸、浓硫酸、加热(2)氨基缩聚反应

:(3)CH3CHO

(4)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浊液

(5)

篇6:全国卷高考作文

小明与小刚站在校门前,望着那鲜红醒目的“离高考还剩22天”的大牌子前,相视一笑,对击一掌,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回家去了。

小明和小刚是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儿,在同一个班上。小明是班上的“天王级学霸”,爸妈都是老师,可谓将门虎子,人送绰号“推土机”,每天埋头于题海,将一座座堆得如同小山一样的学习辅导资料通通压平,真是“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

小刚呢?爸妈自己开公司。小刚深得父母真传,上至老师校长,下到各个班级,那关系真是四通八达,相处得如兄弟一般。但他却是班上的“大神”级学渣,虽然手眼通天,但成绩却常常倒数。

距离高考21天

第二天,班上的考试成绩发下来,终级学霸小明又得了100分,欢天喜地。一回家,妈妈看了试卷,乐得合不拢嘴。“我就说儿子是上北大的料。”带着口红的嘴巴一下子给了小明一个甜甜的吻。小明白白的脸上留下一个清晰的唇印,真是乐到心坎里啊!

再看看小刚,垂头丧气地走进家门。妈妈的眼睛一下子被那张试卷吸引,鲜红的55分哆嗦着立在卷子的一角。妈妈气得火冒九丈,满面通红,“照你这分数连大学都没得读了,我花那么多钱供你上学,你,你,你……”妈妈话都说不下去了,紧接着,“啪――!”地一巴掌重重地甩了过去,一个鲜红巴掌印子烙在了小刚脸上。

距离高考13天

离高考只剩下13天了,又一次发下了考试卷子。

小明只考了98分。回到家,妈妈瞧见了试卷,脸色立即晴转阴。

“怎么才这么点分?一下子从‘北大’滑到了‘青鸟’了!!!要知道一分压死人哪……”妈妈这时就要掀起暴风雨了。

“我只是想到一种新的简单方法,但是老师说这不是标答上的,给扣了分。”小明嘟着嘴不甘心地说。

“谁叫你不正正规规做题?还想新方法?”妈妈越说越气,一扬手,“啪!”的一声,一巴掌打得小明眼冒金星。鲜红的五指印似乎在灯光下显得异常刺眼。

小刚进步到了61分,妈妈见了欣喜若狂,给了小刚一个甜甜的吻。红红的吻印在小刚的脸上得意洋洋。“耶!我儿子肯定能进大学啦!”一家人都沉浸在开心的氛围中。

如何对待分数?

小明从100分到98分,仅仅相差2分,妈妈打了他一巴掌。小刚从55分到61分,仅仅进步6分,妈妈的态度就天壤之别,简直一个地上,一个天上。几分之差真的有这么大的差异吗?显然这两位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

试卷发下来,考得好家长表扬、鼓励。考得不好时,家长们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帮助孩子们一起分析问题,寻找错误呢?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两位妈妈是不是都该好好反省一下呢?

一个巴掌,一个吻,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却发生在仅仅相差几分的情况下。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多么有问题啊,但是现在的家长有多少仍然在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呢?

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合理对待分数,

篇7:高考全国卷作文

风度翩翩的君子,是从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学起的;气质不凡的贤人,也逃不过礼乐射御书数的教化。无人可以一步登天,只有对人生初始阶段的礼仪文化这些本手深刻理解,方可孕育出大家之风流,生命之妙手。

当子贡面对他人“仲尼焉学”的疑问,他用“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来回应。这句回复不仅彰显了圣人孔子“处处皆学问,人人皆老师”的大智,而且暗含了教育家孔子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的常态。离开了平日里对常规教学法的思考,怎会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教无类”等精辟之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的“本手”是日复一日磨好工具,做好本职工作。以此为基石,巧夺天工的妙手才可能出现。犹如古时练剑,初学者若一味心急求胜、剑走偏锋,忽略了基本功的练习,轻则走火入魔,重则万劫不复。

圣贤教育家如此,平凡工匠如此,江湖剑者如此,文坛诗人亦如此。一首《登高》,天下称奇。每每读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禁拍案叫绝。少年杜甫勤奋好学,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正是对音律、典故等这类“诗歌本手”的熟稔于心,才成就了天下第一律的美誉,成就了妙手频出的诗圣。

试想初学诗者若一心追求佶屈聱牙、文采辞藻的“表面妙手”,认为诗歌基本功不过尔尔,想必就走上了铺采摛文、空洞无物的“俗手”之路。长此以往,与好句佳作渐行渐远,写诗水平将不进反退。

个人想要拥有“妙手”出世的高光时刻,需以熟练精通“本手”为基础;国家想在科技发展等领域出奇制胜,离不开一批优秀人才对常规科学逻辑的深入理解。看似风淡云轻的弯道超车,实际是以无数科研者“十年磨一剑”的探索研究为基石的,否则容易反复上演“点水成油”等一出出闹剧。

篇8:高考化学全国卷

一、信度与效度的相互关系

孙成岗指出:信度是指语言试卷的可靠性, 它反映了测试结果与试题, 试题与被测试者之间的关系。桂诗春认为:如果在一次考试中所有学生的成绩接近, 则试题的可靠性就不高;如果被测试者的成绩间隔性较大, 可靠性就较高。因此信度较高的考试其结果要有一定的离散度要呈“正态分布”。也就是说我们在测试中使用信度较高的试题就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开来, 并且试题的难度要适中, 这样才能区分被测者的水平。考察的内容必须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如果测试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远低于学生的现有水平, 甚至考出的成绩都比较集中在某个分数段, 那么测试也会失去可靠性。综上所述高考试题应该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测试出不同学生的水平, 同时在高考中应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和条件, 通过可控部分的组织和实施进一步提高测试的信度效度。

二、对2016年高考英语Ⅰ卷阅读部分信度与效度的分析

本文2016年高考全国英语试卷Ⅰ卷阅读部分为分析对象, 总体来看全国卷高考英语Ⅰ卷阅读部分采用一加一的命题模式, 即传统的单项选择题加任务型阅读的形式, 分值达到40分, 约占总分值的26.7%, 所有试题均可用机器阅卷, 这使得评卷工作简单易操作。

整体来看全国卷的信度很高, 可靠性强, 能真实的反应学生的语言水平。第一从全国卷阅读部分内容涉及到了方方面面, 强调选材的种类繁多、与现代生活接轨还应具有生活气息。今年的全国卷阅读内容大多都是从国外的英文图书、报刊、网络媒体上选取的, 不仅反映出地道的语言特点还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具体来说, 第一篇阅读是应用文, 主要谈到了社会贡献问题, 并围绕四个女性的社会贡献展开;第二篇是说明文, 主要讲解了美国老年人也加入到照顾下一代的大军中;第三篇为记叙文, 简要的介绍了志愿者运输造血干细胞的经历;第四篇为说明文, 介绍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沉默”的含义;任务型阅读主要介绍了加密这种高科技。全卷基本涉及到了人文地理各个方面的内容, 能较好的反应学生的语言概括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全卷重点考察学生对语言的概括能力, 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能简单梳理文章的字面意思的同时, 还能透过表面看本质能合理推断、分析文章的隐含意义。不得不提的是此次考试加强了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能力。因此2016年全国卷能用来评判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较强的信度。

除此之外虽然2016年的全国卷阅读部分的难度相对于15年、14年等难度有所下降, 主要体现在对词汇的合理利用和对句子结构的分析上, 但一些虚拟句长难句仍然大量存在, 比如:If it weren’t for Rachel Carson,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might not exist today.Her popular 1962 book Silent Spring raised awareness of the dangers of pollution and the harmful effects of chemicals on humans and on the world’s lakes and oceans.如果学生对于虚拟句不理解就无法理解作者的意思。不理解就会对文章理解上出现偏差。因此今年的全国卷从题材上和句子形式结构上的效度还是很高的。但测试的效度不高是不可忽视的。第一, 高考英语阅读部分采用单项选择题型, 对学生能力的测试主要体现在识别接收语言方面, 而在有效输出语言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单项选择题作为一种消极的测试题型, 偏重考察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包括对文章信息的理解、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在归纳的基础上对设置的题目进行推断的等,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预测推断的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而对于语言的输出方面的考察相对比较欠缺。第二,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运用语言去完成交际活动从而能完成某项任务, 换句话说就是把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工具, 通过沟通达到思想上的交流, 进一步完成任务, 但是单项选择这种四选一的测试很难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全面的测评, 这样就有可能出现学生的测试结果很好但实际语言能力却不高的现象。第三, 单一的单项选择题带来的是负面的反拨效应。并且这种反拨作用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英语阅读的教学甚至测试, 不难发现各种各样的阅读方法中总是不是有排除法、猜测法的出现, 直接阻碍了正常的阅读教学的进行,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三、任务型阅读 (七选五) 的信度效度分析

随着语言测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尤其是交际语言测试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引入我国, 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 新课标更是提出了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交际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此同时美国应用语言学家Bachman认为, 交际语言能力是把讲述着的知识和语言功能的场景特征联系起来, 创造并表明意义的能力, 换句话也就是说学生在设定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 由于传统阅读四选一的单项选择的局限性, 全国卷设置了多项选择的考察形式让学生在阅读基础上, 从七个选项中找到合适的填到文章的空缺部分, 文章共有五个待选题, 而选项设置了七个, 因此部分选项是多余的,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完成文章空缺的内容, 填充文章中5个待选部分, 它主要测试学生将文章内容与选项相联系的能力及找寻相关信息、提炼词语, 完成文章结构的能力。这样以来就可以很好地考察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 学生为了使文章更加符合逻辑通顺, 就会在设定的选项中选择合适的。这种任务型阅读一方面能测试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另一方面又能检测学生从文中筛选出有用信息, 完成任务的能力, 因此任务型阅读同时测试了学生的输入性语言能力和输出性语言能力是一种信度和效度都很高的有效测试形式。因此, 相对于单项选择题来讲, 任务型阅读 (七选五) 的多项选择题具有较高的效度。不难看出从英语全国卷的题目设置中命题者越来越考虑到新理念的要求, 对未来阅读教学将起到一定的正反拨作用。

四、发现及建议

2016年全国大范围采用全国卷, 试卷的难易相同、评分试题水平、评卷标准、考场监考等都趋于一致性, 在促进教育公平, 评价更加专业化一致化的同时, 我们还必须理智的看到教育改革任重道远, 任务型阅读测试形式内容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改进, 现阶段的任务型阅读对学生的要求只是局限在从规定的选项中选择, 而不是自己填写空缺部分, 所以, 任务型阅读测试实质上还是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上, 比喻词性、词的搭配、短语的运用、词的时态与语态等问题上。但是英语测试的核心是检测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这种能力具有全面性和综合综合性等特点。目前任务型阅读题型仅仅限于词语运用, 这不利于最终测试目标的实现。阅读测试的效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 本文认为可做小幅度的整改, 提高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可将原先的任务型阅读七选五单选题替换成学生书写句子, 学生书写的句子可以从上下文的推断中得出, 也可以是对原文中的某句话进行改写, 这样既可以降低难度提高信度又可以将测试提高到运用语言的层面上。但是这将会对评价带来不少难度, 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以确保测试的公平性。

2016年全国各省份逐渐开始使用全国卷, 全国卷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升, 而在英语中阅读因其能综合的考察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接下来全国卷的阅读必须把信度效度提上去, 确保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处于一个很好的平衡状态。最后英语测试的根本目的是真实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全国卷英语阅读测试的信度效度, 可以提高主观试题比例力, 力求测试的形式各种各样, 同时评价制度也随之进一步不断完善等方面深入探讨。总之考试的形式、题材的选择、试题的难度、选项的设置等对未来阅读教学将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因此通过不断完善考试形式能引导未来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也希望本文能对当下的新课改英语阅读方面的研究发展有所帮助。

摘要:2016年高考, 大多数省份开始采用英语全国卷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考察形式, 社会对英语高考全国卷试题的信度效度的评价备受关注, 在英语测试中阅读部分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本文关注2016年全国卷Ⅰ卷阅读部分的信度效度, 首先指出了信度效度之间的关系, 然后对全国卷中阅读部分的传统题型试题信度效度进行分析, 随后探讨了任务型阅读的信度效度, 旨在对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全国卷,阅读,信度效度

参考文献

[1]孙成岗.现代语言测试与试卷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4) :82-83.

上一篇:中班家用电器下一篇: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