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高中生读书笔记

2024-06-22

《哈利·波特》高中生读书笔记(共12篇)

篇1:《哈利·波特》高中生读书笔记

这个寒假,爸爸借了几本《哈利?波特》的书给我看,读完后我喜欢上了那个小巫师——哈利波特。

并不是每一个人出生就可以理解到友谊的重要,我们总是在磕磕碰碰的伤害中摸清彼此的想法与感情。所以铁三角也会发生争吵,罗恩还曾一度离开,可因为有爱的联系,最终大家还是会走到一起。

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作为陪伴我一路成长的著作,它用最简单的方式让我领会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那么直白的爱。我开始注意到父亲每天都会变换花样的早饭,开始感谢母亲每晚放在桌边的新鲜核桃仁,开始感谢朋友发来的问候短信,开始开始用心铭记帮助过我的老师,朋友,甚至路人。生活里没有书中的生死,却一样充满着爱。不再埋怨家庭的贫穷,不再叹息星光的暗淡,因为我知道,有那么多爱我的和我爱的人,我们希望彼此能够快乐的生活,而不仅仅只达到是物质上的富裕。我有自己的责任,爱给我力量。不能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不能做第二个撒切尔夫人,至少我可以追求温暖与幸福,享受连威力无比的伏地魔都不能拥有的爱的世界。

慢慢体会到,似乎人类的每一种知识体系都是对这个世界的描述,只不过运用了不同的语言。比如既可以把一种颜色作为光谱分析,也可以单纯审美的看待其中的情趣。开始不后悔曾经学习理科知识,多了一种思考与认识的`角度罢了。

读了《哈利?波特》,我喜欢上了魔法的世界,让我感到的是哈利和罗恩赫敏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他们所经历的种种故事都令我难忘。

篇2:《哈利·波特》高中生读书笔记

读了《哈利·波特》,我才觉得我对西方文化的无知。我以前从来都不知道会喷火的迈拉喀,让人觉得恐怖的摄魂怪,直视对方就能把对方置于死地的蛇王……

书中不仅有一帮令人敬佩的神奇动物,还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男女巫师。这是一个我从未涉及到的魔幻世界:模样虽然不太中看,但是非常令人佩服的疯眼汉穆迪;英俊潇洒,哈利·波特最喜欢的教父——小天狼星;还有热情好客,虽然不是很富有,但非常善良的韦斯莱一家,调皮的韦斯莱兄弟,全年级第一的赫敏,令人尊敬的阿不思·邓不利多教授,严格的麦格……这些人物都是这部作品里的灵魂。

我并不讨厌这部书的坏人,相反,觉得那些反派人物很可怜。伏地魔虽然残害了那么多人,那样令人害怕,但也不能怪他。他的外祖父,斯特莱林的传人,是出了名的暴力、贪婪。而他的父亲,仗着家里有钱,非常势利。伏地魔变成如此,我也不奇怪。再说他的母亲从小就抛弃了他,让他在孤儿院过了……

哈利·波特的死敌——德拉科·马尔福,他们虽然仇恨对方,但是,马尔福不是受了伏地魔的压迫才如此吗?在邓布利多危在旦夕的时候,他不是也没有杀邓布利多吗?这是他的良心与忏悔,他并没有那么邪恶……

篇3:《哈利·波特》高中生读书笔记

我从三年级开始看《哈利·波特》这一套书。一开始,我觉得这套书很乏味。一个胖表哥欺负一个戴眼镜的瘦弱表弟,有什么好玩的?居然有这么多人喜欢它?所以,我就把它扔到一边,不看了。于是,我妈妈就看起了《哈利·波特》。她每次看完一点,就说很好看,想让我继续看。我想:可能只是开头有点儿不好看吧,我试试先看看后面的吧。然后我便跳过了开头的几章,读起后面的来了。结果一发不可收拾,马上超过了妈妈,读完了第一本。我又回头看了前面那几章,发现也没有那么无聊嘛!随后我又读完了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再如痴如醉地把每一本再读一遍。最后,我一到八本各看了六遍!

在我读它们的每一遍中,我总能发现新东西。现在,我可以把每一本的内容背的滚瓜烂熟。书中的每一个地点和人物我都记得,可以把它们倒背如流。我最喜欢别人问我关于《哈利·波特》的问题。我很享受回答别人的问题的时候的感受,因为我为他们能知道更多《哈利·波特》的知识而感到高兴。不过,当我问别人关于《哈利·波特》的问题而他们答不上来时,我就会说:“你这都不知道吗?”虽然我知道有些问题的确很难。

篇4:初中生《哈利波特》读书笔记

电视中《哈利·波特》正在播放着,而此时,电视机旁有一个女孩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电视,手中拿着一根筷子——大概是代替魔法棒吧!身披一个小毛毯,口中念着电视屏幕下方的字幕,模仿的“惟妙惟肖”。不错,你猜对了,这就是小作者,我!

由此可见我对《哈利·波特》的喜爱有多深了吧?!有人说“十五岁的草原上都种着五颜六色的花”。而我却不同,十五岁的我脑子里装的都是异思维,嗯——应该快赶上国庆老师布置的作业了吧!我觉得《哈利·波特》就是一部科幻的典范著作,它虽不不及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不及神魔小说的扑朔迷离,但是却可以吸引我们青少年的眼球。因为文中的哈利,他的勇敢、他的拼搏、他的探索向上的精神……及他和赫敏与罗恩的之间的友情。

现在,回忆起《哈利·波特》里的情节,不由得连连赞叹。一个从小事去父母的男孩的成长的故事,一切似乎从哈利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好了——注定要经历磨难与艰辛,但他从不逃跑也从不气馁,永远的向前冲!生活中,又有多少少年朋友像哈利一样呢?就我身边的情况来看,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到。遇到困难时,人们往往选择临阵逃脱,我有时也是其中的一员。然而,有了第一次“逃跑”的经历,就一定会有第二次——这是我亲身体验的。就像吸食鸦片一样,吸了一次就戒不掉……这二者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向哈利学习。

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哈利惊讶的发现自己会蛇语,并且有一个密室似乎与自己有这莫大的关联,于是他和两个好朋友开始了不断探索及历险的过程。这里,我又想问,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有这种探索精神。就好像做一道数学题,许多同学在完成一道题目时,总会一秒也不回放过的接着做下面一题,很少有人会回过头来继续思考有没有其余的解法的。这也正是我们现代中学生所缺少的。有人可能会找借口,说:“初三了,没有时间。”“没时间”?“时间是挤出来的”这是老是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所以,我们要学习哈利·波特的探索精神。

篇5:《哈利·波特》读书笔记

哈利波特战胜伏地魔的勇气让我佩服。我一直在问自己,如果我面对杀人魔王伏地魔会怎么做?是勇敢地接受挑战还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现实时代,不会碰到战争、死亡的挑战,但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今年寒假我们全家去长白山滑雪,因为我们每年都会去滑雪,所以我已经具备了滑雪的基本技巧。这天,爸爸带我坐缆车上了高级雪道,我站在高级道的顶端向下看,吓得直哆嗦,这条道太陡了,我肯定不行的,爸爸鼓励我:“拿出点勇气,记住要领,你一定可以的!”我越来越害怕,心跳加速,嘴里不停地念叨:“我不行的,我滑不了”。

爸爸平静地说:“缆车只能上不能下的,你现在只能靠自己滑下去,别无选择。”爸爸说完看了我一眼,然后就直接滑下去了。我孤零零地站在那儿,心中忐忑不安,这时哈利波特大战伏地魔的场景从我脑中闪过,哈利的勇敢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我看着让人望而却步的雪道心想:“与其这样恐惧地站着不如抬起头勇敢地面对它、征服它。”

于是我鼓起勇气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不停地提醒自己:“稳住,控制好速度,不要慌。”就这样我一路上根据雪道的情况变换着动作,时而疾驰,时而缓行,千米高的雪道被我抛在了身后,我的勇气战胜了高级雪道战胜了自己。有了这次经历,以后再遇到困难我都不会退缩,会勇敢地战胜它。

赫敏复习时碰到了一道难题,为了找到答案,在图书馆整整待了一天,直到图书馆管理员催她离开。这是赫敏对待学习的信念。记得有一次,有一道数学思考题把我难住了,我又是画图又是思考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怎么解答,最后我索性放弃了。一周后一次数学考试居然考到了这道题,我傻眼了,第一次开了天窗,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回到家拿出笔和纸开始重新审题,做了一遍又一遍,当时心里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一定可以做出来的。”就这样花了四个小时,终于解出了这道难道,那一瞬间我又开心又满足,我明白了做事要有坚定的信念,付出必要的努力,最终必然会取得成功。

罗恩在寻找魂器的过程中,弃哈利而去,后来他想起了邓布利多校长给予他们的使命,最终他回来了。他凭着对朋友的忠诚,战胜了恐惧。忠诚是什么?忠诚是文天祥被俘后宁死不屈的忠心耿耿;忠诚是霍去病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忠诚是岳飞的精忠报国。忠诚是一种品德,滋长在人们心中。

《哈利·波特》这本书给了我勇气、力量和爱。让我看到了勇敢的哈利,坚持信仰的赫敏,忠诚的罗恩,乐于助人的邓布利多校长……胜利永远属于坚贞不屈的人,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篇6:哈利波特读书笔记

哈利波特很小时,他的父母就被伏地魔害死了,但强大的伏地魔对付刚生出来的哈利时却永久性地失去了魔力。哈利十一岁进入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各种各样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乱糟糟的头发怎么剪也剪不完;莫名其妙得到了一件隐形衣;令人发愁的飞天扫帚一骑就会来个俯冲;前额上的闪电似的疤总是隐隐作痛。难道伏地魔复生了?书里种种的扑朔迷离、千奇百怪的事情把我深深吸引住了,我看着看着就深深融入到了书中,一看就是大半天,吃饭了还不肯松手。

看完了哈利波特这套书,我真佩服哈利的勇敢、机智。在魁地奇赛场上,哈利为了能追到金色飞贼,想尽了办法。看见飞贼在北边,于是他在对手面前故意往南飞,让对手以为飞贼就在南边,于是跟着哈利飞去。之后哈利一转身,去抓其实在北边的飞贼,最后赢得了胜利。哈利还是个忠诚的人,他始终在校长邓布利多一边,邓布利多的任何命令,他都听从,我们都应该学习哈利波特的这种精神。

哈利波特和他的伙伴用他们的正义、光明消灭了邪恶的黑暗势力,黑暗是永远战胜不了正义的。JK罗琳写的这一本本哈利波特,无不宣扬着一种正义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的,如果我们人人都有这种正义的精神,还会发生各种的案件吗?哈利波特系列是不得不看的好书。

篇7:哈利波特读书笔记

记得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那个被人经常欺负的小男孩经过一番波折之后终于来到了神奇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自此我们与哈利一起踏上了传奇的旅程……

第二部中哈利发现学校中有一些反常,同学们都接二连三地变成了石头,他的伤疤越来越痛,金妮也惨遭厄运。为了拯救大家,哈利利用那本神秘的日记找到了日记的主人——少年伏地魔汤姆·里德尔,并消灭了他。

第三部中哈利发现一个在阿紫卡班监狱中的一名囚犯小天狼星居然是哈利的教父,让哈利一时无法接受。

第四部中哈利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三强争霸赛中的.候选人名单上,这本是一场比赛,但其中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第五部中哈利因年龄小被校长拒绝了加入凤凰社,同时他经常梦见一条长长的走廊,他非常想进入走廊尽头的那扇门,但每当他进入时都会头疼地从梦中惊醒……第二场战争终于开始了,凤凰社几乎全军覆没。

篇8:《哈利波特》读书笔记

我的友谊永不泯灭

说到《哈利波特》,其实一开始我挺反感它的。好像我对所有别人热捧的电影或明星,总是有一股很强的排斥心理。对于哈利波特也不例外。

那时会选择去看《哈利波特》完全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因为这本书太火了,很多人都在讲,不看就显得我out了。

不过看过后,我觉得,这本书风靡全球不是偶然的因素,里面有他独特的魅力所在。关于读后感,我个人比较偏向于从人物的角度去写。哈利波特这个人物,一想到这个人物,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勇敢,没错,勇敢,遇到的很多事情他并没有畏怯和退缩,虽然跌遇险境,不过总是能够化险为夷。细节就不多说了,一本书,如果自己看到真的很有感觉,那么,关于里面的细节,总是轻易就能回忆起来的。

年轻人需要勇敢,充满爱和激情,又会忍,就像哈利一样。生活,浓缩起来就是一部戏,把全部最精彩的画面刻录下来,我们每个人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什么事情,只来源于我们当时的信念。既然选择了或是被选择了,那就勇往直前吧,年轻经不起等待,一路上披荆斩棘,哪怕伤痕累累,那也算走过了,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的,都将成为亲切的怀念。其实我是比较喜欢平静和悠闲地生活的`,那样每天都以充满激情和热情的姿态来度过其实不是我向往的,不过是我所喜欢的,就是偶尔来那么个小插曲,为生活的乐章增添一小段激昂的曲调,哈利波特的生活每一天都像是过得五颜六色,比较少有协调柔和的乐章,或许这就是年轻人吧,只是大家的故事不同,结局不同而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哈利在不会魔法的普通世界里,总是被人欺负,而他终究还忍下去,那份忍的精神,是我所佩服的,因为不是他能力不足以反抗,那一份忍的精神确实值得让我去思考,因为要是我,可能早就按捺不住情绪了。

我想说的还有一个,就是他和罗恩还有赫敏的友情。学校里的友情最是深刻,因为简单,纯粹,没有杂质,虽然偶尔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小插曲,不过那只是对友情的一次次考验。友情就是那样透明,但是中间有点瑕疵。学会珍惜,因为有些东西是奢求不到,金钱也买不来的。很多时候,自己追求的东西,其实不在远处,它就是你自己正在走的路,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现,就像是呼吸,我们时刻都在呼吸着,但是我们没有感觉到。书中这几个人物的友情似火,真挚而牢不可破,想想人生之中能有几个这样的朋友存在,不多不多。

篇9:《哈利波特》读书笔记优秀

还有小天狼星和邓布利多,我一直以为小天狼星没有死,他只不过去了一个什么地方。总想在第七部里看到小天狼星的身影。可能是因为喜欢他吧。书中的他描写的很帅,可是电影的小天狼星太不争气了!邓布利多呢,我认为用“伟大”最合适了。在看小天狼星和邓布利多死的时候我都哭了。《哈利波特》是第一部让我看哭的书,也是引起我阅读兴趣的书。

现在已经是早上6点整了,从昨天晚上10点算起,已经8个小时了,不知不觉中我竟然熬了一个通宵。或许,我已睡过,且做了一个精彩的关于哈利波特的梦。

篇10:哈利波特优秀读书笔记

J·K·罗琳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她所创造的魔法世界和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地紧密。就像老爸当年喜欢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一样,他一辈子希望到英国伦敦的贝克街去一趟,因为那里有他少年时的偶像——福尔摩斯。J·K·罗琳也尽量把《哈利·波特》如此生活化,例如,伦敦真的有一座国王十字车站;而古灵阁则让人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我们身边的银行储蓄所网点门市。

此外,你可以在J·K·罗琳的魔法世界里看到天地人有机的结合,精气神无处都存在,尽管灾难的阴影随处可见,但光明的曙光总是在闪现,我们从而获得正义的支持,拥有了无尽的希望。

同时,J·K·罗琳吸收了以前西方的民间传奇的精华,她将最能令人感到恐惧和神秘的角色在书中一一呈现:骑扫帚的巫婆、巫师,向动物发出的独特咒语,人性化的幽灵和千姿百态的怪龙,然后再对这些角色进行加工,让他们在书中变得不再令人感到恐惧和神秘,甚至赋予了他们几分可爱的色彩。

我知道,现在大多数人都会淡忘纯真的内心渴望。

三十九岁的J·K·罗琳却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她用自己精巧的笔使每个人都能重新进入童心未泯的魔幻世界:一声奇幻的口令就可穿过画上的一个洞而进入另一番天地(当然也有不灵的时候),巫师糖果店里一样的丰富多采,琳琅满目,那里有“冰耗子”、“果冻鼻涕虫”、“嘶嘶飕飕蜂”,而巫师笑话商店里还有出售“粪弹”、“饱喝糖”和“咬鼻子茶杯”,这些商品我们又好象似曾相识,又像施了魔法般飘渺不定。

那些五彩缤纷、奇妙丰富的想象——鬼魂们要开忌辰晚会啦,在二楼女生盥洗室居住的哭泣的桃金娘是个自卑的冤魂啦,还有蜘蛛阿拉戈克突然成了庞然大物,居然还能与人顺利地进行交谈;恶贯满盈的伏地魔的一丝阴魂就隐藏在汤姆·里德尔的日记本里;曼德拉草是一些哇哇叫喊的小娃娃,它们长大成人了制成药水,就能使石化的人起死回生!神奇的复方汤剂能把你变成另外一个人……

光怪陆离,诡谲离奇,同时又是这样幽默诙谐,这样饶有情趣,怎么不让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作者超人的想象力而惊叹不已。还有书中那种悬念,有的“哈迷”小读者跟我交流说,每到书要结束的时候,简直就是触目惊心,惊心动魄。有时候觉得很恐怖、很阴森,但又有着希望和期待,便会不断被吸引着我们继续看下去。

《哈利·波特》书中的小主人公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身上所具有的英勇、友爱和诚实等优秀品质是当今社会应当提倡的(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而以伏地魔为首的邪恶势力所代表的贪婪、凶残和懦弱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比。美与丑泾渭分明,善与恶是势不两立,故而哈利·波特们不存在妥协的可能性。

所以,在如今这个网络连接全世界、道德观念渐渐沦丧的社会里,这些来自异邦的可爱的小英雄自然就会受到人们的热烈拥戴。

事实上,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世风逐渐日下、人心逐渐不古、道德逐渐沦丧的发达的社会里。人们对以前所坚信不移的传统道德标准与良好文明风尚产生了怀疑及反思。真假黑白、是非曲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起来。于是,我们这些“游戏一代”寄情于美好空泛的动漫田地,游离于头脑中的魔法世界……

而在J·K·罗琳创造的魔法世界里,真善美、假恶丑、正误对错之间的界限是异常分明的。但专家也告诫,如何让这些道德标准对《哈利·波特》的读者所生活于其中的“麻瓜世界”产生影响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那是这样的一个道理:毕竟,哈利·波特生活的自由世界里没有教堂、保守党和童子军。从大英帝国精神一脉传承下来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以及仁慈、高尚、是非分明等价值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然,这就是为何《哈利·波特》的忠实读者讨厌另一个作家伊尼德·布莱顿的原因,布莱顿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帝国色彩,而《哈利·波特》却在历史与现实之外创造出一个独特的魔法世界。

篇11:初中哈利波特读书笔记

——题记

又是一个宁静的夜晚,璀璨的繁星洒落在那漆黑的夜幕中,零零落落,星星点点。我看着这无尽的美景,又一次想起了那一部使我感触至深的故事——《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这是一个神秘而特别的故事,讲的是救世之星——哈利历经千辛万苦摧毁魂器,对阵伏地魔。

书中哈利最显着的性格贯穿在整个故事之中:勇敢、坚毅、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哈利是一名真正的格兰芬多,他每次面对危险时都表现出勇气和决心。哈利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邓布利多交给他的任务——摧毁魂器,或者选择其他生活方式,他也没有任何其他选择。他无家可归,无亲可投,被魔法部通缉,也没法回霍格沃茨学校。但是抛开这些因素,更重要的是他的使命感,他无法想象去逃避这个使命。

哈里经历的也是一段情感之旅,他在其中学会了去面对死者,学会再次相信邓布利多,这样他才能击退阻碍他的疑惑,完成使命。

篇12:哈利波特读书笔记初中

在《哈利波特》这本书中,作者把我们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变成了事实。以“哈利波特”为主人公,有巫师、精灵、鬼魂、怪兽、龙、邪恶、正义。从这几部书来看,可以体现出对朋友的友情、老师的尊敬、面对困难和邪恶永不退缩勇敢面对的精神。拥有了这些,他们就一次又一次的逃过难关。《哈利波特》这几部书讲述了他与他两个最好的朋友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发生的故事。在那里记载着他们一起战斗、一起共享快乐、一起分忧困扰的点点滴滴。

一切都是那么的神奇!在那个魔法世界里住满了巫师,有老有少。猫头鹰当信差。杯子、帽子、信刊都自己开口说话。飞天扫帚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多的都可以和天上的鸟相比,骑着它可以快速飞行,不到几分钟就可以到达你想去的地方。西洋棋会听从主人的话,主人让它到哪它就会到哪。命令—G,自己就会挪动。画像里的人是活的,他们可以谈话、还可以跳出自己的像框到别的像框里。城堡里有许多的鬼魂,他们可以游动、可以说话、可以挪动城堡里的任何东西、还可以穿透任何物体、有时还搞恶作剧。还有许多都是那么的神奇!怪不得我们的哈利波特小魔法师会风靡整个魔法世界。

上一篇:icu出科个人总结下一篇:版式设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