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读后感

2024-06-17

《哈利.波特》读后感(精选14篇)

篇1:《哈利.波特》读后感

《哈利波特》是一本关于魔法的书。这里面讲述了主人公哈利和他的两个小伙伴,罗恩与赫敏一起探险的故事。而正是因为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友情的意义!

在我的心中,主人公哈利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为什么我说他勇敢呢?是因为他能在自己受到危险时奋不顾身的保护自己的朋友!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我知道,他去救下自己的朋友是因为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的朋友受苦!所以他才会去救下自己的朋友!

而其中,有一个情节让我更深刻的明白了这个含义!那一次,哈利和罗恩被关在了马尔福的地下室,而赫各敏则被带上去审问,罗恩和哈利为了救出赫敏,利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连同赫敏一起逃出马尔福家。但当我看完这一段的时候,我竟能完全想象出他们营救赫敏的场景。与此同时,我想想起了关于我朋友的事。

前几天,我刚写完作业。而我的朋友却不小心将水洒在我写了一个小时的作业上!而我呢,则直接破口大骂,结果,我把她骂哭了。在这几天,她一直找我道歉!而我呢?一直没给过她好脸色看!直到现在我都想找她道歉呢!

我看完《哈利波特》看我的朋友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朋友是最珍贵的东西,一定不能不重视它,因为它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了!”

篇2:《哈利.波特》读后感

我是一个多么喜爱友爱、和平、团结的人啊,惜乎现实中好像永远只有我一个人如此而已。

我们这些地球的孩子曾被归之于“游戏一代”,因为我们愿意把大部分时间花在键盘鼠标或者电视屏幕前,而不是花在读书上。

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与邪恶的巫师进行着卓绝的斗争,就如在第四部中提到伏地魔复活了,与被他带进来的哈利·波特进行搏斗,虽然哈利·波特不及伏地魔法厉害,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校长邓不利多的帮助逃出来,但是哈利·波特勇于面对邪恶的伏地魔并与之决斗,毫不畏惧,敢于“亮剑”。

天呀!哈利·波特真勇敢!

记忆中有这样的印象,曾经有文章这样写道:“如果一个外星人在20世纪90年代末来到地球,他会发现:一套关于寄宿学校中的魔法男孩的系列丛书抓住了地球人孩子的心。这套风靡全球的丛书讲述的是,魔法世界里的好孩子和朋友们如何对抗邪恶的成人魔法师及其随从的故事,而男主人公的名字叫作:哈利·波特。”

正基于此,我们如此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地阅读《哈利·波特》,也许是因为我们这“游戏一代”愿意认为这世界上除了惊心动魄的奇迹和变换莫测的魔法空间以外,什么都不是真的。

《哈利·波特》不仅抓住了全世界孩子的心,甚至是许多成年人也趋之若鹜。不仅父母们出于对孩子所产生的浓厚兴趣来读它们,据说不少年轻的职业人士出于自己的兴趣也开始读这些书,正是这些促使《哈利·波特》的出版商制作出特制封面的“成人”阅读版本。虽然,这些版本的销售量明显地低于儿童版,但是乐于承认阅读过这套丛书的成年人比例还是相当惊人的。

那些五彩缤纷、奇妙丰富的想象——鬼魂们要开忌辰晚会啦,在二楼女生盥洗室居住的哭泣的桃金娘是个自卑的冤魂啦,还有蜘蛛阿拉戈克突然成了庞然大物,居然还能与人顺利地进行交谈;恶贯满盈的伏地魔的一丝阴魂就隐藏在汤姆·里德尔的日记本里;曼德拉草是一些哇哇叫喊的小娃娃,它们长大成人了制成药水,就能使石化的人起死回生!神奇的复方汤剂能把你变成另外一个人……

光怪陆离,诡谲离奇,同时又是这样幽默诙谐,这样饶有情趣,怎么不让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作者超人的想象力而惊叹不已。还有书中那种悬念,有的“哈迷”小读者跟我交流说,每到书要结束的时候,简直就是触目惊心,惊心动魄。有时候觉得很恐怖、很阴森,但又有着希望和期待,便会不断被吸引着我们继续看下去。

《哈利·波特》书中的小主人公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身上所具有的英勇、友爱和诚实等优秀品质是当今社会应当提倡的(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而以伏地魔为首的邪恶势力所代表的贪婪、凶残和懦弱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比。美与丑泾渭分明,善与恶是势不两立,故而哈利·波特们不存在妥协的可能性。

所以,在如今这个网络连接全世界、道德观念渐渐沦丧的社会里,这些来自异邦的可爱的小英雄自然就会受到人们的热烈拥戴。

事实上,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世风逐渐日下、人心逐渐不古、道德逐渐沦丧的发达的社会里。人们对以前所坚信不移的传统道德标准与良好文明风尚产生了怀疑及反思。真假黑白、是非曲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起来。于是,我们这些“游戏一代”寄情于美好空泛的动漫田地,游离于头脑中的魔法世界……

篇3:《哈利·波特》魔法十年

《哈利·波特》是在开往伦敦的火车上萌芽的, J.K.罗琳在那里遇到了一个瘦瘦的戴着圆眼镜的小巫师, 于是一个伟大的魔法世界诞生了。当然, 还有伴随我们走过10年的哈利·波特三人组:哈利·波特、红头发的罗恩·韦斯莱和来自“麻瓜”家庭的赫敏·格兰杰。

从电影哈1到哈7的上映已经10年, 10年是个什么概念?伴随我们走过青春期的小正太与小萝莉们都已经长大了。戴着小圆眼镜的哈利·波特转眼成为翩翩美少年, 这位小有名气的演员已经陆续接演了多部电影;年少懵懂的小女孩赫敏已开始代言高级服装, 出席各类时尚活动, 屡屡登上时尚杂志的封面, 成为时尚圈炙手可热的新一代少女偶像;而罗恩在这十年间度过了青春叛逆期, 相比其他两位小伙伴, 他正经历从“正太”到“大叔”的转变。

10年间, 我们跟《哈利·波特》一起长大。10年里, 它给我们留下许多令人难忘的“10”。

10个最温暖的人

除哈利·波特三人组之外最吸引我们的10个人, 他们像认识很久的挚友一般, 给我们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邓布利多——他聪明、有力量、博爱、善良……任何赞美的词来形容他都不过分, 总之, 遇到什么事, 首先想起来就是快点去找他。

海格——善良的大个子, 虽然其亲手烹饪的岩皮饼硬到让人生畏的程度, 但我们依然喜欢他。

小天狼星——最让人心碎的教父, 哈利在这个世界上剩下的最亲近的人, 最后死神还是把他夺走了。但是他在我们心里一直是如父亲一样温暖、坚定的存在。

西弗勒斯·斯内普——表面上他不是个友好的人, 但这个沉默而勇敢的男人有着深沉而伟大的爱, 为了自己心爱的莉莉, 他付出了所有的所有, 甘愿承受一切的误解和恨。

卢平——他聪明善良, 哪怕有变成狼人的危险, 哈利还是愿意和他亲近。

金妮——韦斯莱家族的小妹, 一直暗恋哈利的邻家小姑娘。她的勇敢和亲切最终征服了哈利, 成为哈利的恋人。

韦斯莱双胞胎——红头发的兄弟俩, 非常调皮, 热爱恶作剧、开玩笑, 发明出了肥舌太妃糖、金丝雀饼干、无头帽等玩笑用具, 带给我们无数的欢笑。

查理——热爱魁地奇, 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龙的研究事业, 多么有趣的职业!

韦斯莱夫妇——时刻让人觉得温暖的一双父母, 虽然社会地位不高, 家里也不宽裕, 但他们就是那么想让人亲近。

麦格教授——永远站在正义的一边, 虽然固执。

10句经典台词

看到这些话, 你也许会回想起哈利·波特带给我们的青春期记忆, 感谢青春期留下的《哈利·波特》。

对于头脑十分清醒的人来说, 死亡不过是另一场伟大的冒险。——邓布利多

永远不要相信任何能够独立思考的东西, 除非你看清了它把头脑藏在什么地方。——韦斯莱先生

该来的总归会来, 来了我们就接受它。——海格

人们容易原谅别人的错误, 却很难原谅别人的正确。——邓布利多

死了总比背叛朋友强, 我们也会为你这样做的!——小天狼星布莱克

我们只有团结才会强大, 如果分裂, 便不堪一击。——邓布利多

你是第一个醒来的, 但你从来不会懂得爱情和友谊。——哈利

谋杀远比无辜的人想象的要困难得多。——邓布利多

我不想要它, 也不需要它。但是我需要一些欢笑。我们可能都需要一些欢笑。我有一种感觉, 我们很快就会需要比往常更多的欢笑了。——哈利

只要我们目标一致, 敞开心胸, 习惯和语言的差异都不会成为障碍。——邓布利多

10个“麻瓜”熟悉的魔法词

分院帽——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分院仪式上的魔法物品, 可以根据学生的才能和品质来把他们分到各个学院。

魁地奇——魔法世界里最重要的体育运动, 魔法师们骑着飞天扫帚在空中你争我夺, 既要躲开“游走球”, 又要想办法用“鬼飞球”来投球得分, 而找球手则得时刻关注“金色飞贼”的动静。

金色飞贼——魁地奇中来无影去无踪的最重要的球, 只有一颗胡桃般大, 亮金色的球身上还有一对不断飞舞的小银翅膀, 飞行极快, 很难被抓到。

麻瓜——会魔法的人称不会魔法的普通人为“麻瓜”。

泥巴种——麻瓜 (非巫师群体) 出身的巫师被黑魔法界的巫师称为泥巴种, 是一种蔑称。在《哈利·波特》第七部中, 赫敏被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在左手臂上刻下“mudblood” (泥巴种) 的字。

魂器——指藏有一个人的部分灵魂的物体。制作魂器的过程就是把你的灵魂分裂开, 将一部分藏在身体外的某个物体中。

复方汤剂——用于人的变形, 二年级时赫敏曾成功熬制出这种药剂, 使哈利和罗恩变成了克拉布和高尔。

活点地图——当使用者说出“我庄严宣誓我没干好事”, 墨线就会开始延伸, 浮现一张霍格沃茨地图, 使用完毕之后, 只要说“恶作剧完毕”就可以将地图复原成空白状态。

吼叫信——当打开信封的时候, 吼叫信会用写信人的声音对着收信人大吼, 最后吼叫信会把自己撕碎消失。如果不马上打开, 吼叫信会爆炸而且吼得更大声。

篇4:《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后感

本文是一篇读后感。这篇行云流水的感想不仅充满了欢乐、神奇的气氛,还笔酣墨饱地赞扬了充满正能量的友情!这不仅是童真童趣的真实反映,更是对美好的诠释!

这个假期,我迷上了罗琳女士写的《哈利·波特》系列图书,我最喜欢的一本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本书主人公哈利·波特、他的好朋友罗恩、赫敏、危险的伏地魔、可爱的纳威、哈利·波特那些没有人情味的麻瓜亲戚弗农一家……

罗琳女士真是想像力丰富,在她的书中,没有电脑、电视、可口可乐,但是却有和我年龄相仿的小巫师骑着飞天扫帚(zhou)在天空飞来飞去,玩起了魁地奇比赛。他们穿的是巫师长袍,送信的是猫头鹰,在霍格沃兹钻研魔法,学的是魔药课、变形术课、黑魔法防御术课,城堡里到处充满了魔法带来的惊喜和快乐。

在书中,我最难忘的是哈利·波特和罗恩、赫敏之间的友情,他们3个好朋友为了保护“魔法石”不被邪恶的伏地魔得到,勇敢地克服种种魔法机关,他们齐心协力下了一盘“真人巫师棋”,在棋局的最后,罗恩在棋盘上冲锋陷阵,可是他们3个中一定要有一个被“白王后”吃掉,棋局才能胜利并且通过关卡。在这个生死关头,罗恩做出了决定,他说:“只有这个办法了,我必须被吃掉。”“不行!”哈利·波特和赫敏同时喊道。“总是需要做出一些牺牲的。”罗恩厉声地说,他脸色苍白,但神情却十分坚定。我的泪水都要涌出来了,罗恩为了朋友,为了保护魔法石,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朋友之间的友情真是可贵啊!好在书的结局3个朋友全部安然无恙(yàng)。

读完这本书,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收到霍格沃兹的录取信。我也能挥舞着魔杖,对着妈妈念魔咒,妈妈就可以少做些家务;对着作业本一挥,作业上就写好工整的答案。每天早上可以睡得晚些,骑着飞天扫帚“嗖”的一声就来到教室。我也希望有罗恩和赫敏这样的好朋友,遇到任何困难都能一起面对。

作者系福建省福州市

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六(5)班学生

教师点评

文章布局合理,叙述生动。从书中内容联想到生活中的愿望,可见作者用心读书,善于思考。

篇5:哈利波特读后感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这本书,也一定对这本书的内容念念不忘,我也和大家一样。翻开这套书的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我便马上被这本书那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给吸引了。

以前,《哈利·波特》让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能让这套书风靡全球。但是,等我读了之后,我就不再怀疑了。《哈利·波特》全套共七本,主要讲述了小巫师哈利波特与朋友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与邪恶势力代表伏地魔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当我读完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不禁被哈利那颗对魔法执着学习的心打动了。怀着好奇和热情的心去读第二本《哈利·波特与密室》和第三本《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禁不住被故事中那一件件奇妙的魔法用品震惊了。接下来每读一本,我都期待下一本是怎样精彩的故事。不得不承认,我已经被迷住了,除非有急事,否则每读完一本都会心急火燎地找下一本。当我读完《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时,我对哈利·波特的智慧和勇敢充满了赞叹。在读《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时,我已经是热泪盈眶。当读完最后一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时,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哈利·波特和他的伙伴们终于取得了对伏地魔斗争的胜利,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

哈利是一个失亲的孩子,所以被寄养在德斯里一家。同时,他也过着非常不愉快的生活。因为在那里,他遭受了不平的对待。不过,这却没有令他丧志,自暴自弃,反而他更加努力向上,奋勇向前。

无可否认,额头上有道闪电伤疤的哈利是一位天生的英雄。他的才气,他的天赋,他的性格还有他的知名度,都让大家羡慕他,但与此同时,更多的是对他的喜欢。

在《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要是需要送信,就找猫头鹰吧;要是需要到另一个地方,就用呼噜粉吧;要是需要存钱,古灵阁是最安全不过的;要是需要洗碗,打扫,织毛衣等等就用魔杖挥一挥吧......那是多么的奇妙啊!

这些新奇的事物,通过荧幕和具有穿透力的声响,让我从电影里看到了生动,看到了喜悦也看到了神秘和紧张。

赫敏:一位漂亮的女孩。喜欢看书,多愁善感,冰雪聪明,忠诚善良。从她的身上,让我看到了勤奋用功是怎样的一回事。在很多地方,知识是少不了的。这也是她的发光点。罗恩:虽然在电影里,他一直给观众们傻傻的感觉。不过,在紧急关头,他还是会勇敢地挺身而出。还记得那场精彩的巨型棋吗?罗恩他为了让哈利能够顺利地阻止魔法石的被盗,选择了牺牲自己。

其实论角色,我更喜欢斯内普,作为一个双面间谍,我们没有理由不崇拜他。哈利每次都想安安静静地过上一年,做一个平凡的学生。可是他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学生。在他的身上,有很多我认为很优良的品质,比如善良,宽容,大方,有主见,还很有个性。他不能容忍别人瞒着他做什么事,从这点,我觉得哈利很热心,因为他很迫切地想知道别人遇到了什么事情,看看自己能不能助他一臂之力。助人为乐是现在的很多人缺少的,我也应该向他学习这点。除此之外,这个故事里的很多人物我都很喜欢。喜欢罗恩傻乎乎的样子,却和朋友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喜欢赫敏专心学习的样子,但更喜欢她和罗恩吵架的样子;喜欢卢娜活力四射的样子,可更喜欢她疯颠颠的样子……

J·K·罗琳之所以能刻画出如此之多有血有肉的人物,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极其出彩。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哈利的朋友们潜入魔法部寻找伏地魔的踪迹,大战食死徒抢夺记忆球时,哈利不惜自己受伤也奋不顾身地保护记忆球,罗恩、赫敏、卢娜面对食死徒的杀戮咒毫无畏惧,而看似懦弱胆小的纳威在食死徒前就算自己断了一只胳膊也勇敢地尽自己全力去战斗……每个人物不同的性格和相同的目标,使我在叫好的同时不由地感动……

这本书的情节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间,让我难以忘怀,久久回味,为他们的勇敢敬佩,为他们的友情感动,为他们的失败悲伤,恍若我走进了书中,也与他们一起在魔法世界奇妙历险……

篇6:哈利波特读后感

护理5142 欧阳敏敏 201441412班

早在J.K.Rowling 写下第一本魔幻文学小说哈利波特一来,时间已经到了2014年。我从一个初三懵懂的小女生,成长为一名大学生了。刚刚来到大学,远离家乡,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面孔,陌生的一切……

但是,记忆不是陌生的。很多很多的记忆,其中就包括一直陪着我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

一.初识

记忆回到初三时,学校边的小书店。那时,刚刚知道学习的压迫性,周末抽空去淘几本资料书。热闹的书店里,找资料的学生人头攒动。在门口的打折区,冷落着些折旧的书,不经意就是在那里发现了本紫色书,布满污渍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而这时,店里最显眼的位置,正摆放这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由此,被一本打折书带入J.K.Rowling创造的魔法世界了,一直到今天,记忆里仍留存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魔法石

第一本是以哈利波特的视角,讲述他意外的从一个受尽凌辱的可怜11岁小孩子,成为了一名魔法学校——霍格喔茨的入学生,从而开始了他魔幻又新奇的冒险。

现在想着,我与哈利波特的缘分,其实是必结之缘。在看哈利波特之前,自己就已经接触了很多关于科幻、魔幻的小说,中国经典的四大名著西游记便是世界知名的之一。个人觉得,红楼梦中也有中国古代的魔幻成分。后来,接触了比较多凡尔纳的科幻系列。即便,放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凡尔纳的小说也能媲美电影院的科幻大片。第一本书,环游世界八十天里的光怪陆离的猎奇,到神秘岛的潜艇,再到海底两万里的地下世界。正是哪些新奇的发明与离奇,让我对自己学习的理科学科更加好奇。

而,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更像是我现实世界里的魔法石。

三.魔法世界

看了哈利波特七本小说后,最觉得精彩的应该是J.K.Rowling 笔下的魔法世界。从送信的猫头鹰,到标志性人手一只的魔杖,再到天马行空的飞天扫帚。而接踵而至,还会让看小说的人更加惊叹作者的想象力。

魔法世界的来信,让哈利波特带着读者一起一点一点的窥探其中奥妙。

玲琅满目的对角巷,各种商店售卖入学用品。而哈利波特在那里跟随海格——他爸爸的好朋友、魔法学校的钥匙管理员,买到魔杖、魔袍,他的邮差,甚至飞天扫帚。

而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小说中的魔法世界与现实世界也能无缝拼接。

进入对角巷,是一个酒吧,这只是其中的入口,后续小说里很多的神奇地方都有些平谈无奇的入口。特点就是,一般人——麻瓜不会进入的。所以,被小说迷住后,有时也会出窍:现实里,哪家破旧的小店会是魔法世界的入口么。

四.魔幻里的现实

虽说,吸引我乃至很多读者的不仅是小说新奇的魔法世界,还是小说里对于人物的细致入微,却凸显特点的描述。

篇7:《哈利波特》读后感

~-5-14 字数:844一个棕色头发,在鼻梁上架着一副宽边大眼镜的男孩。他手持一根神奇的魔法棒,轻轻便能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法世界,让你时刻都为他的神力所惊喜。他拥有一把神奇的扫把,骑上它,便可尽情的在空中飞行。他是谁?他便是神奇的小魔法师--哈利波特。在《哈利波特》这本书中,虚幻的事物变成了真实。有巫师,有怪兽,有精灵,也有恶魔。他们分别代表着善与恶。而这个善良的男孩,哈利波特,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从整本书来看,作者是以这个小魔法师的神奇经历为线索,从而表现了孩子与孩子,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真挚感情,还有的便是孩子们面对困难时坚持不退缩,机智斗恶,用他们有限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逃过难关。而这本书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记述了哈利波特,还有他的朋友,在这个神秘的魔法学校中的点点滴滴。一切是那么神奇,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住满了巫师,有老有少,猫头鹰成为他们的信差,信刊:可以自己开口朗读,飞天扫帚是交通丁具,多的如天上的鸟一样。西洋棋会思考,主人叫它怎么走,便听从命令,命令一F,自动移入其位。画像的人是活的,会微笑,会眨眼,有空还会互相串串门。还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怪不得哈利波特可以成为风靡全球的小魔法师。我真有点佩服这本书的作者,竟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而在这本书5中,我最佩服的还是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面对恶势力的那种勇敢。他们始终都有这么一个信念:“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国度,危险时刻都存在,但只要相信自己,勇敢的去面对困难,甚至是恶魔,没有什么奸怕的,就算会陷于危及生命的困境,只要适当的使用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魔法,一定可以胜利。”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啊!每次一看到这种惊险的关头,都被他们这种坚定所感动,同时也为这群有神奇经历的孩子捏一把汗,毕竟,邪不胜正,那些~的人最终还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总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神奇”。在这个世界的另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神奇的国度。在那里,有一个拥有不可思议力量的男孩--哈利波特。而我在阅读时,也随之掉入了一个魔法的时空。

篇8:《哈利.波特》读后感

《新京报》消息, 如果“哈利·波特”的作者被判为剽窃的话, 那恐怕是出版界史上最大的剽窃案, 不过, 这事在美国恐怕不会发生了, 美国法官驳回了指责罗琳剽窃1987年的《男巫威利历险记》一书的上诉。近日, 纽约一位法官宣布, 驳回作家阿德里亚·雅克伯斯的遗产信托人对罗琳的上诉, 雅克伯斯于1987年出版《男巫威利历险记》一书, 他1997年去世, 三年后, 罗琳开始出版“哈利·波特”。雅克伯斯的遗产信托人同时向英国和美国的法院起诉“哈利·波特”抄袭, 指控尤其是第四本《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 一些内容如魔法师比赛、监狱和魔法师学院等, 都抄袭了《男巫威利历险记》中的内容。不过, 根据美国法官的宣判, 两部作品的概念和风格明显不同, 不存在可比性, 因此, 法庭宣布驳回原告的上诉。此前在接受采访时, 罗琳曾表示, 这一指控是毫无依据且荒谬的, 她坚持自己甚至从未读过雅克伯斯的书。

篇9:电影哈利·波特驾到

正如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寻找影片主角哈利的扮演者不知踏破多少双铁鞋。导演克里斯哥伦布认为:“我们不仅要求相貌相似,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表达出哈利的内涵。哈利从小就失去父母,和一群讨厌的‘麻瓜’住在一起,而他对自己的身世并不知情。当他从小小的棚屋走出来后,他开始了寻访身世之旅,他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父母是谁?想知道他为什么会活在巫师的世界里?这对于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复杂的事情。所以扮演哈利的演员必须要有一定的内涵和深度,他得把哈利机灵和忧郁并存的气质完美地表现出来。我们所遇到的孩子基本上都不具备这样的气质,直到碰到了丹尼尔·拉德克利夫。”

从2000年初起,面试了几千个孩子,仍然没找到最佳人选。终于在6个月后的一天,制片人大卫·霍曼和编剧史蒂文·科纳维斯去一家影院,发现了坐在过道旁边的丹尼尔·拉德克利夫。霍曼说:“我当时真是呆住了,仿佛哈利就在我面前。更巧的是,通过询问发现我还认得丹尼尔的父亲,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制作组就给他父亲打了电话并正式约见了‘哈利·波特’。”丹尼尔·拉德克利夫曾在BBC电视台根据狄更斯小说改编的电影《大卫·科波菲尔》中扮演童年时的科波菲尔,拍《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也正好11岁。能担此重任,是丹尼尔一生中最令人激动的事情,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挑战。

电影与小说的差距

哈利的故事是典型的童话故事,有一点点浪漫,有一点点神秘,还有一点点教育性。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可没想过那么多,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简单得很。而这样的童真,正是一群大人想从原著中挖出的宝藏。

担任该片的导演克里斯哥伦布,今年43岁,曾导演过轰动一时的《小鬼当家》和《窈窕奶爸》两部影片。3年前,受女儿的影响他开始接触罗琳的书,并疯狂地爱上了哈利·波特。他说:“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之所以选中我做导演也是因为我力求影片忠实于原著。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本小说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又何必多此一举对它删删减减呢?有一些人向我建议影片的拍摄不必跟着小说的结构走;还有些人建议把小说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内容结合起来拍成一部影片;另一些人则建议把小说的背景换成美国或是把其中的一些主角换成美国人,实际上这些做法完全没有必要,保持原汁原味才是最重要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拍摄已经顺利完成,也即将播出,现在就等着影片播出后观众们的评论了。制片人大卫·霍曼表示:“我们已经力求影片表现出原著的精神了,我希望观众们和我们一样,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这部影片。”

魔法国度令人期待

刚开始,要找到霍格华兹魔法学校的原型是件特别困难的事。另一制片人格瑞(曾因执导《甘地》和《英国病人》等著名影片获最佳艺术指导学术奖)说:“我们走遍了整个英国,留意几乎所有影片中曾经出现的老房子,发现它们大都属于十八十九世纪,与小说中始建于1497年的霍格华兹魔法学校相去甚远。”几经周折,始建于1093年、1100年的达拉谟大教堂、格洛斯特大教堂,以及牛津大学古老的基督教教堂、神学院、图书馆,成为了霍格华兹魔法学校的教室、古城堡、医院以及图书馆。此外,魔法学校的其他设施又必须转移到英国国家修道院拍摄完成。剧中,澳大利亚驻伦敦高级海滨管理委员会变成了精灵们的藏身之地,伦敦动物园则是哈利与大毒蛇交流的地方,就连11世纪时诺森伯兰公爵居住的城堡也被电影剧组借用。

如此精挑细选,终于获得了回报。当原作者罗琳走进搭好的布景时,完全惊呆了,因为所有的物品都和她书中所描述的一模一样。想想看,当心目中的美妙世界突然真实地呈现在面前,会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就拿魁地奇运动来说,按照书中描述,魁地奇体育场的所有观众席和场上门柱都悬浮于地面50英尺以上,仅就这个背景就制作得相当困难,更不用说还需要在空中进行一场真正的魁地奇比赛——既有观看比赛的观众,还要有骑着扫帚在空中比赛的两队队员。所以,连罗琳本人对这个场景也非常期待,她说:“我最想看的就是这个画面了,因为我已经在脑海里设想过这个画面9年了,到最后我还是要和读者们一起知道最终的效果。”

原作者罗琳亲力亲为

在电影制作上,还得让作者罗琳自己来决定。导演克里斯哥伦布说:“罗琳对制作的细节一丝不苟,她会告诉你在巫师的世界里,哪些颜色该用,哪些颜色不该用。尽管如此,你的思维也绝不会受到限制,因为通过她的描述,你仿佛置身于那神奇的魔法世界中。”

制片人格瑞也对罗琳的认真态度表示了赞赏,他说:“罗琳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去,她亲手画出了一幅整个魔法世界的地图,我们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靠了这张地图才得以展开。”

此外,罗琳对演员的指导也是不遗余力,因为她对每一个角色的熟悉程度不是任何一个演员所能比的,只有她才能真正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在《与J.K.罗琳对话》的文章中,她写到:“我书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来历,我要是把所有的细节都写出来,可能每本书都会有百科全书那么厚了。”

可想而知,要是没有罗琳的帮助,在屏幕上重现书中的奇异世界是多么的困难。(洪丹译自美《名利场》)

篇10:《哈利波特》读后感

本书一共有七本,每一本书都讲了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故事。主要讲的就是男孩哈利波特小时候父母都被巫师界一听就让人毛骨悚然的伏地魔给杀害了。而哈利波特却大难不死,在自己的姨妈姨父家度过了痛苦的生活,在她12岁生日时,终于被霍格沃茨的校长阿不思邓不利多教授邀请到霍格沃茨魔法学院上课。

在学校里,哈利波特有朋友陪伴,有老师呵护,过着梦一般的生活。但他也经历了种种磨难,正是这些磨难,揭开了一个个新的神秘故事的面纱。

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中。他明明有机会可以杀死伏地魔的手下――小矮星彼得。小矮星杀死了哈利波特的父母,还害哈利的教父小天狼星布莱克在阿兹卡班(巫师监狱)被关了十几年。但是哈利最后并没有杀死他,反而饶恕了他。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像哈利一样大公无私,可以宽恕别人的错误,正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篇11:《哈利波特》读后感

这个长篇小说是由英国g.k罗琳写的,这套书是我收到最珍贵的一套书,是他带着我走上学习魔法的路上,是这本书把我带到了霍格沃茨的大礼堂,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做金碧辉煌,还有那季丰富而又美味的食品,让我垂延三尺,在我的认知中,哈利波特历经千辛万苦去寻找一个个隐藏在人间的死亡圣器,但每一次寻找着坚果都是九死一生的,如果没有深厚的友谊,他的两个朋友是不可能冒着生命的危险帮助哈利波特找到死亡圣器,在哈利波特正尚味地奇队长时,对她怀恨在心的斯莱特林的院长关了他一个多星期的禁欲,给他了沉重的打击,第一步写了哈利波特特与他们的朋友在霍格沃茨第一个学年,他与那些初来乍到的少女少男们不同,他在到学校之前早已闻名了整个魔法世界,她的传奇故事也就开始了。

友谊可以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东西,在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终有一丰富多彩,有调皮的,有一有温暖的友谊,当然,最常见的友谊就是温暖的友谊了,因为温暖随处可见,温暖照耀心中,运动会开始了,在马拉松长跑的队伍中,有一个瘦小的男孩,正在拼命的跑步,只能她想要超越第一名的时候,不知何处伸出了一只大手,推了小男孩一把,依然看着小男孩马上就要摔倒了,但是在他旁边长跑的选手们却冷眼相看,脸上满是喜悦的笑容,就眼睁睁地看着小男孩摔倒,果不其然,小男孩摔倒了,前面的选手满是幸灾乐祸,为了得到比赛的胜利,他们不惜用险招把小男孩推倒,暴露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这就是人性的险恶,就在这时,正在别的场地比赛的一个六年级的大姐姐,看见这个小男孩摔倒了,不顾自己的比赛正在继续赶紧跑了过来,他才跑过来的,过程中小男孩的腿开始流血,血像是洪水一般,流了下来,错过裤腿,一阵樱红。空气中的腥味逐渐加重,就在这时,大姐姐也到了,他赶紧抱起了小男孩,用了100米冲刺的速度,跑到了医务室,而医务室却一个人也没有,原来有我是的医生阿姨,早就去参加培训了,大姐姐,眼看小男孩的血液流越多,也没有办法,只好把小男孩带到公共水龙头里面,打开冷水把伤口冲洗干净,再冲洗的过程中,大姐,接到外套被小男孩的血液碰到了,大姐姐,果断的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折成条状,绑在了小男孩的伤口上,小男孩感激的看着大姐姐说了句谢谢,这就是同学之间的关爱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这种新的,只有最善良纯真的人才会拥有。就像是纳威巴顿说的那样,“我们和你一起去哈利”

而我们的主人公哈利波特和他的两个朋友就拥有这种品质,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努力的打败黑魔王伏地魔。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册中,哈利波特虽然知道自己力量悬殊,但还是无畏的去挑战黑魔王,凭借着母亲,给予她的保护,在凭借着他自己拿强大的意志力,最终战胜了黑魔王,可能就是因为他有这种无畏的勇气才可以战胜黑魔王的吧。

就像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黄继光一样,黄继关他看见敌人的碉堡是那么的坚固,既强势没有停下,他却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用自己的身体去堵住敌人的机枪,让八路军才能有赢得胜利的机会,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直的我们去学习。哈里波特说的有一句话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两个人不能都活着,就一个生存下来,我们中的一个将要永远离开。赤敏曾经说了一句勇气,有很多的种类对付敌人,我们要用超人的胆量而对待自己的朋友,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篇12:《哈利波特》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书,当然我也有我自己喜爱的书―《哈利.玻特》。

故事里讲的一个叫哈利.波特的男孩,1岁时父母就被杀害,其实他的父母都是巫师,他也是。而收养他的姨父姨妈却没有告诉他的真实身份,还骗他说他的父母是因车祸而死的,事实他的父母是被一个叫伏地魔的邪恶巫师给杀害的。他额头上的伤疤就是伏地魔在杀他父母时留下的。有一天,他收到了猫头鹰的传信,信上说在9月1日时,他要去霍格活茨魔法学校去上学,收到这个消息后,他的姨父姨妈告诉了他的真实身份。于是他来到了霍格茨魔这个学校里有四个学院,分别是格兰芬多、斯莱特林 、拉文克劳,赫奇帕奇,经过分院帽的分院,在那里,他认识了他人生当中最好 的两个好朋友―赫敏.格兰杰和罗思.韦斯莱,于是他就开始了魔法的旅程。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书,What about you?

篇13:《哈利.波特》读后感

而在《哈利·波特》系列中, 罗琳可以说是将女性的“他者”身份进行了巧妙的解构, 赋予女性角色更加生动、真实的特征, 女性的弱势地位被“完美平等”的原则取而代之, 女性并不是作为陪衬和表现“自我”的“他者”, 而是“自我”本身。

一.“他者”与女性文学观

“他者”的起源与发展基本可以归因于主客体“二元论”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二元论认为, 主体居于优势地位, 而客体则处于劣势地位, 许多哲学家对女性的看法没有脱离这一观点。根据拉康的理论, 由于女性仍停留于镜象阶段, 不能认同并完全接受父权制社会的“象征秩序” (1) , 因此, “女性总是困于男性的语言—象征系统之中, 也总是困于男性中心的形而上学之中” (2) 。

“他者”的概念在后来被引入女性文学领域。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明确指出了“他者”对于女性主义的影响。她认为, 在原始社会和古老的神话中, 便已有了对“二元性”的表达——“自我”和“他者”, “他者”在尚未理论化的阶段便已开始影响人类的思维活动, 当然也影响着其中的女性主义。据此, 波伏娃将大多数人对女性的看法作了简洁的归纳:“她是附属的人, 是同主要者 (the essential) 相对立的次要者 (the inessential) 。他是主体 (the Subject) , 是绝对 (the Absolute) , 而她则是他者 (the Other) 。” (3)

文学批评家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中, 曾对19世纪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概括, 认为这些男性作家的作品中, 女性形象总是趋于两极化的呈现状态:天使与妖妇。这种极端的女性形象是具有代表性的:作为天使形象而存在的女性只是道德、爱情的代言人, 是作为“他者”存在的, 她们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自己, 而在于忠于道德, 忠于男性。而妖妇形象的定位是典型男权话语模式的体现, 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 以及现实生活中女性所处的“他者”地位。

纵观西方传统文学中女性的“他者”形象, 无论这些女性是善是恶, 她们都缺乏相对于男性独立存在的性格, 她们的身份取决于文中主题表达的需要。她们, 是躲在黑暗角落的“他者”, 必须把男性放在自己的前面。所以, 伍尔夫说:“在大人物的传记中, 我们常常看到她们一眼, 可是又轻捷地躲到暗中去了。” (4) 西方传统文学中女性的“他者”形象表现了父权制世界的秩序:男性代表理性意志, 女性代表肉体感情, 意志与理智对身体感情的控制与男人对女人的控制相对应。这种把肉体和感性归于女性的思想决定了女性的从属地位, 决定了女性的“他者”身份。

二.《哈利·波特》中女性“他者”身份的解构

相对于部分西方文学中存在的对于女性的偏见, 罗琳毫无疑问以深刻的思想与有力的笔锋书写了自己的看法:女性绝不应是为了体现男性意识而存在的“他者”, 她们是“自我”的一部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 女性的弱势地位被“完美平等”所取代, 小说从多个角度对女性“他者”身份进行解构。

(一) 女性主体意识的展现

在罗琳的笔下, 无论是主角赫敏, 还是麦格教授等人, 她们的形象都是丰满和鲜明的。与传统西方文学中作为“他者”的女性形象相比, 《哈利·波特》中的女性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和鲜明的个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

《哈利·波特》中女性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理性与独立。作为小说主人公之一的赫敏, 其自我意识表现地最为突出。

赫敏的理性表现在:首先, 她勤奋好学, 大量阅读各种书籍, 因而知识广博、巫术高超。她从不将美貌或爱情作为自己的追求, 而是努力用知识丰富自己, 用理性思维充实自己。哈利常常会因为别人的注视和赞美而不安, 那是因为他的很多过人之处似乎都是与生俱来的:如蛇腔佬的特异功能等, 而赫敏从来就不会因为所得到的成功而困惑, 因为她的每一份收获都是自己辛苦努力的结果。其次, 她临危不惧, 在危急关头冷静思考, 总能帮助哈利渡过难关。在《魔法石》中, 是她击退了魔鬼藤、解出了斯内普的推测题;在《死亡圣器》中, 因为卢娜父亲的背叛, 食死徒很快就要发现他们, 是她想出了绝妙主意, 使得伙伴们能够脱身。如果不是赫敏的机智和理性, 也许哈利和罗恩早就落入食死徒手中了。

赫敏的独立表现在:她从不试图依靠男性, 无论从行为还是从思想上。科莱特·道林曾说“女性心灵深处希望被照顾的愿望——恰恰是当今女性被压制的首要原因。” (5) 赫敏并没有产生希望被照顾的依赖, 因而并没有受到这种约束。她独立意识很强, 完全能够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面对马尔福的恶意侮辱, 她没有抽泣着默默退让, 也没有试图依靠两个好友为自己讨回公道, 而是假装穆迪教授正在他身后, 把马尔福脸都吓白了。面对丽塔·斯基特的挑衅, 赫敏依旧没有让步, 而是在百般思索之后揭穿了丽塔的丑行, 既保护了自己, 也保护了周围的人。

传统西方文学中一般总是男性很理性, 而女性是感性和肉体的代名词, 但在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中, 女性的理性相对于男性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哈利和罗恩经常会感情用事, 而赫敏却总是那么理性和独立。

2. 精神自由的充分体现

《哈利·波特》中女性角色的精神自由主要体现在: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和对自由的大胆追求。

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中, 男女是绝对平等的, 因而女性完全不用为了争取与男性同等的地位而战斗。但是在同恶势力对抗的时候, 女性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在《凤凰社》里, 麦格教授是唯一敢于站出来反对乌姆里奇的教师;在《死亡圣器》中, 也是麦格教授带领全校师生, 勇敢地反抗伏地魔的死亡威胁, 顽强地与食死徒大军战斗。无论是在反对乌姆里奇独裁专制的行动中, 还是在同以伏地魔为首的恶势力的终极较量之时, 赫敏、麦格、卢娜、金妮、韦斯莱夫人等女性角色都表现地异常活跃、积极英勇。

更值得一提的是, 《哈利·波特》中的女性不仅敢于反抗恶势力, 而且大胆追求自由, 关心弱势群体。比如赫敏, 在伙伴中, 只有她真正关心家养小精灵的处境, 一心一意想要把家养小精灵们从被奴役的苦海中解救, 希望让他们重获自由。为此, 赫敏组建了家养小精灵权益保护协会, 不顾旁人冷眼, 为小精灵的自由和权力四处奔走, 劝说人们支持这一行动。这种对自由的大胆追求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突出表现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精神独立和解放。

(二) 女性形象的个性化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 作者采用多种手法给予每个角色独特的性格特征, 使其典型化、个性化。

最能体现小说女性形象个性化的是霍格沃茨的女教师们。麦格教授, 她虽然非常严厉、不苟言笑, 但机智且极具责任感, 令人由衷地敬重;斯普劳特教授, 她不仅赏罚分明, 而且总是关照常被人嘲笑的纳威, 可以说敦厚善良;特里劳妮教授, 虽然拥有真正的预言本领, 但平时总是装神弄鬼, 以预示哈利的死亡来表现自己的预言天赋, 她懦弱胆小、神经古怪;庞弗雷夫人, 是学校医务室的掌管者, 正是有了她, 学校的师生们才免去了许多疾病带来的痛苦, 她医术高明、尽忠职守;另外还有飞行课教师霍奇夫人、保护神奇生物教师格兰普拉等, 她们各有各的性格特点, 形象十分鲜明。

赫敏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 她的形象是极其典型的。赫敏机智、勇敢、敏锐且好学勤奋, 与此同时, 她还有一些缺点:好出风头、虚荣等, 但是这些客观存在的性格缺陷, 使得赫敏这个角色更真实、更富个性。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赫敏的性格也在步步成长, 使得她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的洞察力达到了哈利和罗恩无法企及的高度, 更加彰显出小说作者对女性角色的重视程度。

鲜明而生动的个性使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立体化、真实化, 这种丰满的性格帮助女性角色摆脱了单一的善与恶的象征。斯皮瓦克曾在论述女性“他者”身份时说:“她们的身份取决于各种文本中所使用的‘男人’这个词。” (6) 《哈利·波特》中女性性格的独立完整可以有力地说明, “她们”可以相对于男性独立存在, 而不再仅仅是“他者”。

(三) 与男性的平等关系

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 男性与女性是完全平等的, 他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第一, 团结合作。哈利、赫敏、罗恩三个人的亲密友情是全书的核心情节, 他们的友谊常常通过团结一致的合作表现出来。三个人的友情很容易让人想到著名的《三个火枪手》的故事, 很多文学作品也常常描写三人组的珍贵友情。与众不同的是, 作者将三人组中的一位设置成女性。他们团结合作的关系让我们看到了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 平等是显而易见的, 女性作为主体是一件多么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次, 女性是男性的精神支柱。哈利的母亲莉莉是一个贯穿全文的形象, 她为了保护儿子而献出生命。正是这种伟大的母爱使哈利不仅远离邪恶, 而且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 是母爱给予了哈利宝贵的精神财富, 使哈利能够不受威胁而独立成长。莉莉的纯洁、善良以及她对哈利的爱就是哈利·波特的精神支柱, 是哈利心中神圣的力量来源。

(四) 形式上的绝对平等

《哈利·波特》小说中女性“他者”身份的解构不仅表现在自我和与他人的平等关系里, 在形式和制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

首先, 霍格沃茨的男女同校制可以证明, 在罗琳的世界里男女平等。适龄儿童只要达到年龄, 不论男女, 都会接到霍格沃茨的入学邀请, 获得接受魔法教育的权力。其次, 各种赛事活动中, 女性也和男性一样表现得非常优秀。在活动中, 女性也是作为活动的参与者, 而绝非旁观者。她们既可以在世界杯魁地奇比赛的场地上驰骋, 也可以参与三强争霸赛的激烈角逐。另外, 教育和政治体制也体现了魔法世界的男女平等。在学校里, 女性和男性一样能够担任教师职务, 并且能胜任管理者的职责, 如麦格教授, 她是霍格沃茨的最主要管理者之一;学校选级长, 每个学院的级长都分别由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担任;魔法部中, 作为女性的乌姆里奇担任要职, 傲罗队伍中也有最富激情、不可或缺的尼法朵拉。

可以说, 在罗琳的魔法世界中, 人人都有相同的权力和义务、机会和责任。任何形式下, 男性和女性都是平等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反映了作者罗琳的“他者”观, 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的“他者”地位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女性角色有着充当“自我”的需求和必要。在罗琳缔造的这个魔法世界中, 女性的弱势地位被“完美平等”的原则完全取代, 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他的性格特征和他的选择, 而并非性别。《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对女性“他者”身份的解构, 在现今社会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 值得我们思考。

参考文献

[1]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 译.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

[2]邹广胜.自我与他者[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3]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M].北京:生活·读数·新知三联, 1997

篇14:哈利·波特旋风归来

好女人上天堂坏女人走四方

最近的时尚热门人物毫无疑问是戴米·摩尔:这位复出后没有任何出彩作品,却挽着小男友阿什顿·库彻到处谋杀摄影师胶卷的女明星,最近被确认为范思哲最新代言人。至于从前的代言人,曾经的叛逆女王麦当娜呢?似乎已经被公众遗忘了。她之前为范思哲拍摄的一系列“办公室女郎照”遭到时尚界的猛烈批评——现在这个沉迷于出版童话书的“好女人”麦当娜,跟从前那个永远走在潮流前面的话题女王相比,确实缺了点儿商业吸引力。

每月Do&DOn,t

如果想要赶时髦,又不想太冒险,给自己的衣橱里添上一件印有花卉图案的服装,或者一个这样的手袋,是本季不错的选择。但有时,就是最流行的元素,也有可能因为运用不当而显得蠢头蠢脑:比如,在面料上印上鲜艳的花卉是漂亮的设计,但是,如果用繁复的花朵饰品作为装饰,就是过时的做法了。

你知道吗?他是合适的约会对象吗?

谁都不想成为被拒绝的那个,对方是个合适的约会对象吗?看看我们为你列出的诊断单。你可以跟他约会,如果:

他已经单身了一阵子……

如果这个男人已经过了一阵子单身生活,他会比较容易打开心扉去欣赏一个陌生的女孩。不然的话,只需设想一下,他若是刚和相恋已久的女朋友分手,你不仅有成为备用轮胎的嫌疑,而且还时不时地要充当他妈妈的角色,安慰他脆弱的心灵!

他的朋友圈能说明很多东西……

如果他的朋友圈里都是单身汉,那么你可得小心点儿了:他要是认真,就会被他那帮朋友嘲笑为土老冒的。但是,相反的情况也不好:如果他所有的朋友都结婚了,只有他一个人单身,那么,他很有可能只是为了急于找个老婆才跟你约会的。

他是你最好的男性朋友……

如果你觉得自己被他吸引了,并不仅仅是朋友这么简单,那就下决心把他追到手。要知道,一段良好的两性关系,彼此愉快的相处可是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

本月好消息

魅力修炼课程

魅力这东西究竟是先天带来的,还是后天可以修炼的?为什么有些女人,比如索菲亚·罗兰,明明五官算不上最漂亮,却对异性拥有致命的吸引力呢?

英国的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只要我们注重与异性分享我们的感受,就能增加自身的魅力值。只需遵守下面几条简单的行为规则,就能达到明显的效果:在与异性聊天时,采取比较主动的肢体语言,比如说,轻轻地触摸,或者在对方说话时表示赞同地点头,都能引发极大的好感。如果你还能在自己说话时,注意不断变换语调和语速,那么恭喜你,一定已经有一大帮男人匍匐在你脚下成为裙下之臣啦。

本月坏消息

你也染上嗜睡症了吗?

上一篇:协调会议是什么下一篇:初中生物老师上学期工作计划